📖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回購迷債隨時泡湯港府唔畀銀行講真話? 李華華


2008-12-05  AppleDaily


 

一個弱勢政府面對民情洶湧嘅雷曼迷債苦主,可以做得啲乜?除咗方寸大亂之外,拖字訣可能係唯一出路。

政府銀行角力白熱化

政 府由雷曼爆煲,火速拋出以為獨步天下嘅絕世好橋──「責成」銀行按抵押品市價,向苦主回購迷債,到財金部門紛紛爭相蒲頭領功,演變至最近雷曼清盤人花旗國 嘅大狀,突然公開發律師信,挑戰迷債託管人滙豐,令政府同銀行界之間台前幕後嘅角力,至此已經到咗白熱化地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幾十年嚟,銀行業之 間建立嘅官商合作關係,亦到咗危危乎嘅懸崖邊。按照原來路線圖,銀行界上個禮拜日,會召開記者會,宣佈今個禮拜一,發信通知迷債苦主開始回購。不過明眼人 都知,自從美國律師投下深水炸彈後,積極啲講,回購安排已經延遲咗;悲觀啲講,回購可能泡湯或變到走晒樣。不過政府就死唔肯認回購已無法進行,財爺日前仲 同政黨話,一兩個星期可望展開回購。

苦主隨時再上街

華華聽聞,銀公連日嚟已經草擬咗份聲明,想向公眾交代吓,以免被認為銀行 界玩嘢,內容大意係講,由於律師信引發巨大法律風險,回購工作碰到極大困難,之不過銀行界仍會積極諗辦法解決,唔會拉倒,前面嘅挑戰仍然好大……但係政府 就唔准銀公出呢份聲明。華華認為,錯就要認,打要企定,咁樣唔認唔講,再搞落去,雷曼苦主隨時又嚟逼爆玻璃o架。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03

〈獨家專訪末日博士〉從平凡的大學教授,到舉世聞名的經濟學大師 魯比尼:我不是悲觀我是講真話

2010-11-08 TWM




因成功預言次貸風暴而在全球聲名大譟的危機經濟學家魯比尼,在某些人的眼裡,或許像是不斷製造恐慌的悲觀主義者;但他認為,自己只是說出真實世界的漏洞與錯誤,他說:「我學經濟,就是為了要讓世界更美好。」

撰文‧莊 芳

貨幣戰爭戰火愈熱,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的行程也就愈緊湊,光是近半個月,他就跑遍了大半個地球。

巡迴世界有如搖滾巨星

末日博士自認不是死空頭

十月上旬,魯比尼還在韓國參加世界經濟論壇;下一周,先到英國倫敦,隨後遠赴烏克蘭、土耳其到亞美尼亞,接著回到紐約僅停留一天,再飛到阿根廷。飛往各國的頻繁程度,讓他自嘲像在進行「巡迴演出」,說自己的移動速度,簡直要比四處流竄的國際熱錢還快。

略微鬈曲的黑髮、始終如一的標準服飾——黑西裝、白襯衫,上衣領口永遠有幾顆扣子敞開,只有上節目才勉強打上歪斜的領帶;皺起眉頭、憂鬱萬分的一號表情,好像總暗示要有大事發生,這就是被《紐約時報》封為「末日博士」的魯比尼。

正 當全球人士期望永遠維持太平盛世之時,偏偏,就有人喜歡和其他人唱反調,非要做個不受大眾歡迎且又特別引人注目的「烏鴉」。今年六月,《富比世》選出「華 爾街十大空頭」,魯比尼毫不意外地成為榜首的不二人選。但在接受本刊專訪時,他特別解釋,「我才不是大家說的『空頭死硬派』,我只是說出當下看到的事實而 已!」

從笑柄到先知

預言次貸風暴讓他炙手可熱現在言論經常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魯比尼,在次貸風暴發生以前,是一位在紐約大學 史登商學院任教的經濟學教授;他在二○○四年成立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機構(Roubini Global Economics, LLC),但名聲遠遠不及當時懂得跟隨潮流的主流經濟學家。

他首次獲得大眾注目,應該是從○六年的一場演講開始。那年九月,他受IMF(國際貨幣基金)之邀,在許多經濟學者、專家面前發表演說。當時的他憂心忡忡,表示美國在接下來幾年之內,將會面臨此生難得一見的大泡沫。

只 不過,如此驚悚的言論似乎完全沒嚇到在場的人。台下的聽眾不但露出懷疑的眼神,還有人忍不住偷笑起來。的確,在當時美國失業率維持約四.五%、通貨膨脹率 約二%左右水準,經濟向上成長勢不可當的情況下,異聲喊出美國房市泡沫破滅、油價震盪,甚至還唱衰房利美、房地美兩大「國家級」的金融機構,會成為眾矢之 的並不奇怪。那時的魯比尼受邀上節目談論「末日預言」,還得忍受主持人以及其他來賓對他的冷嘲熱諷。

但隨著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爆發,市場與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他的預言一一應驗,魯比尼立即成為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七年他再度回到IMF演講時,在場沒有人笑得出來。過去對他不屑一顧的人,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全都屏息聆聽他說的話。

魯比尼喜歡和別人走不一樣的路,大概從年輕時就可看得出來。他出生於土耳其,小時候隨父母陸續搬到伊朗、以色列與義大利等地生活。他說自己好比「走遍世界的游牧民族」,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到安然自在。

「我想,或許是小時隨著家庭的遷移,讓我早就習慣接觸多重文化背景。」魯比尼精通波斯語、希伯來語、義大利語和英語,接受專訪時,也帶著混合各國語言、無法明確分辨出到底是哪一國家的口音。

身 為家中長子,魯比尼的父親原本期望他能夠接手家中經營的地毯生意。但他偏偏不甘認命、接受安排,「我好像家中的害群之馬,對經營生意就是提不起興趣。」一 九七○年代期間,義大利正經歷政治動亂,整個經濟體面臨極大考驗,這讓魯比尼激發了腦中的社會意識。「那時我發現,經濟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命脈,而我很希望 成為那一名能改善國家經濟的人。」魯比尼認為,成為經濟學家,不只能了解世界經濟的運作,還可將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傳達給執政者,讓一個國家經濟成長、蓬勃 發展。

他還補充說,就像近五、六十年來中國與台灣,也是靠著許多經濟政策的實施,兩邊目前都有優異的經濟表現。對魯比尼而言,鑽研經濟不僅是個人興趣,還帶著不少比重的「使命感」成分,「經濟學是能讓國家社會富裕、市場發展蓬勃,使民眾過得更好的一項重要工具。」

獨特的歷史分析法

從過往經驗推測未來情勢

曾 有人批評魯比尼的分析、預測缺乏數學模型的支撐,這也成為他的獨特之處。他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乃是透過歷史資料與跨國比較來發展出結論。在部分專業人士看 來,鮮少運用統計圖表的分析方式或許「不太科學」,但他卻靠著這套理論架構,成為英國《金融時報》筆下,預言金融危機的「先知」。

經過金融 海嘯發生的準確預言之後,就連各國執政者也盯著魯比尼的一舉一動,深怕錯失重要的訊息。認識魯比尼多年的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曾表示,「假使去問歐洲央行的人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危機?他們會回答,『那要看看魯比尼怎麼說吧!』」魯比尼說,「我絕不是悲觀主義者。只 是,曾經研究許多金融危機的演變過程,對於它們的發展模式較有感覺。」相反的,他努力不讓自己太過負面思考,盡可能維持中立態度。他認為,全球經濟不是只 有黑、白兩面這麼簡單,也會同時存在成長和衰退的市場。「就像是,我也看好亞洲和新興市場的未來發展啊!」魯比尼特別強調,自己也有不是那麼「末日」的一 面。

比起悲觀主義者,魯比尼或許比較像是現實主義者。「坦白說,我看到泡沫和危機正在醞釀,就將其可能的發展途徑闡述出來,這只不過是說出 事實而已。」他繼續補充,「我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自己提出的見解,讓國家經濟改善、恢復成長,而不是讓情況愈來愈壞。」然而,在達到這項最終目標之前,往 往要修正先前錯誤的政策,才能擺脫悲觀看法,並且轉向樂觀態度。

就像魯比尼曾說的,「也許等待經濟真正觸底,我會是第一個跳出來喊進的人,到時末日博士就要改名為『旭日博士』了。」目前魯比尼在美國紐約、英國倫敦皆設有辦公室,公司旗下有五十位經濟分析師與研究員,每個人都有專責研究的區域市場與產業,定期發布市場經濟評論報告。

對於手下陣容堅強的精英研究團隊頗感自豪的魯比尼表示,當然希望每次預言都會實現,「但世界經濟變化每天都在持續,市場不可能永遠好或壞。」因此即使預言在短期內未成真,他並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每一次預言都誠實以對

深 入基層了解國家實際狀況「我只知道,每一次經濟預言,我都是誠實以對。」魯比尼清楚地表示,「只要做好深厚的研究基礎,何必擔心外界的評論?」除了瀏覽網 路觀察各國情勢,他也喜歡用實際體驗去感受每個國家的現況。每到一個國家,他會盡量深入探訪、詢問當地生活的人們,包括計程車司機、媒體記者或是政府公務 員等等,透過實際的生活交流,了解最貼近真實情況的「庶民經濟」。

自稱吸收各種資訊、文化成癮的魯比尼,認識的人都覺得他時時刻刻帶有一股陰鬱的氣質,在大學教的又是聽來頗為嚴肅的經濟學,但「呆板」、「無趣」的形容詞絕對不適合他。

他很懂得利用網路作為宣傳,頻繁地更新個人網誌動態。喜愛廣交朋友的魯比尼,有空就會在家中大辦派對。近幾年來,他早已是美國各大財經電視頻道的常客,CNBC在介紹魯比尼出場時,還會固定播出熱鬧的迪斯可音樂當作襯底。這對擁有「末日博士」稱號的他來說,反差實在頗大!

到目前為止,雖然從魯比尼口中說出,全是對經濟、政策感到擔憂的評論,讓人一看到他開口就不禁感到害怕,但在他心裡,還是對美好社會有所期待。希望藉由每一次發表看似「烏鴉」的言論,改善、修補原有的經濟漏洞,推動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魯比尼Nouriel Roubini 出生:1959年,生於土耳其現職:魯比尼全球經濟研究機構創辦人美國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學歷: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義大利博克尼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歷:美國白宮經濟諮詢委員會資深經濟學家

預言金融海嘯一戰成名

2008年2月,魯比尼將其預測金融危機的發展步驟詳細公布於部落格;回頭來看確實一一應驗!

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房市衰退,房價大幅走跌次級房貸虧損增加,影響銀行放貸能力無擔保消費貸款巨額虧損,消費信貸緊縮

債券保險公司評級下調

商業房地產市場崩盤

大型區域性或全國性銀行破產金融機構的槓桿貸款損失擴大,信貸市場凍結

企業將出現一波違約浪潮

影子金融體系(如對沖基金)垮台股價進一步下挫,全球經濟趨緩金融市場流動性枯竭,投資人信心下滑虧損、資本減少、信貸緊縮、被迫清算和以低於基本面價格廉價出售資產的惡性循環展開

整理: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0

桑德伯格:講真話、求真知、做真我

1 : GS(14)@2012-06-27 23:57:19

http://www.gemag.com.cn/html/2012/profile_0627/29532.html
職業發展通常會被比作「爬階梯」。但我認為這個比喻不再恰當了。在越來越扁平的世界裡,這種說法是沒有意義的。我剛到Facebook的時候,97屆HBS的校友Lori Goler還在eBay做市場營銷。我和她曾在某個社交場合上認識。她打電話給我說,「我想和你談談到Facebook和你一起工作的事,我想到給你打電話,和你說我有哪些特長以及我想做的事情。但我知道所有人都會這樣說。所以我就想知道什麼是你現在最棘手的問題,我又該如何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我感動得五體投地。那時我一路過來,雇了上千人,但是從來沒有人對我這樣說過。我自己也從來沒有這樣說過。找工作一直是關於找工作的人(是怎樣,要什麼)。但是Lori不是這樣想的。我說,「你被錄用了。我最大的問題就是招人,你可以幫我。」之後Lori就換到了這個她自己都從未想過去做的領域,還降了一級,重新開始。之後她被升職,負責整個Facebook的人事運行,現在做得非常好,(在公司)有很大的影響力。

Lori對職業有個很好的比喻。她說職業不是階梯,而是(遊樂場裡兒童玩的)立方格攀登架。

當你們開始HBS之後的職業生涯時,(你們應該)尋找機會,追隨成長,力求影響力,發現遠景,可以平調,降級,升職,甚至換新的領域。培養你的技能,而不是填充你的簡歷。根據你能做的事來評判工作,而不是你可以得到的職位。做真正的工作。接受一個銷售目標,一個生產線上的工作,一個涉及運營方面的工作,別作太多計劃,也別要求要「青雲直上」。如果我在坐在你們的位置上時就計劃好我的職業,我會錯過我現在的職業。

你們現在正邁入一個和我當時不同的世界我的世界剛剛開始被連接起來,你的世界已經超級連接在一起。我當時競爭很激烈。你們現在的競爭更加激烈。我的世界變化很快,你的世界變化更快。

在這個傳統結構正被打破的時代,領導班子也需要演變。從設立階層到責任共享,從命令與控制到聆聽和引導。你在HBS這個偉大的學院學習不僅是為了能夠跟上浪潮,更重要的是能去引領潮流。

當你在這個新世界裡乘風破浪時,你能依靠的不是你是誰也不是你的學位。你要依靠的是你的知識。你的力量不會源自你在公司的位置,而來自於建立信任,獲得尊敬。你會需要天賦,技能,想像力和視野。不過最最重要的是,具有真誠溝通的能力,既能鼓舞你身邊的人,又能聆聽他們的建議,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不斷學習進步。
2 : GS(14)@2012-06-27 23:57:38

一個好的領導者知道大部分人不願意去挑戰權威,所以領導者有義務去鼓勵大家來質疑。當然說鼓勵反饋容易,做起來難。因為聽到的反饋往往不是我們想要的那種。
3 : GS(14)@2012-06-27 23:57:59

工作的動力來自於做我們在乎的事情,但也來自於和我們在乎的人一起工作。要做到在乎某人,你必須瞭解他們,你必須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而不只是他們會想什麼。如果你想得到人心,你必須用心去領導。我不相信週一到週五我們是職業的自己,其它時間才是真正的自己。類似這樣的分離從來就不太可行,在越來越提倡真實的當今世界裡,這就更沒有意義了。

我在工作時流過淚。我告訴過別人我在工作時流過淚。後來這被媒體報導成「謝麗爾·桑德伯格在馬克·扎克伯格的肩膀上哭泣」,事實當然不是如此。我會談論我的希望和恐懼,也會詢問別人的希望和恐懼。我努力做真實的自己,直面我的優點和缺點。我會鼓勵別人也這麼做。一切都與職業相關,也都與個人相關,兩者無時無刻不交融在一起。
4 : GS(14)@2012-06-27 23:58:16

當你和你的同學們即將走向世界各地,當你們明天走出校園,我對你們有四個期望:

第一,通過Facebook保持聯繫。這對於你們未來的成功而言很關鍵!另外,我們現在是上市公司了,所以當你上Facebook的時候請點擊一兩個廣告吧!

第二,努力說真話,求真知。

第三,保持你的「真我」,用你的「真我」待人。

第四,最由衷的一點,讓你們這代來實現我們這代沒有做到的。讓我們創造一個男女在家庭和工作都各撐半邊天的世界。我敢保證這會是個更美好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向2012年的畢業生們獻上最真摯的祝賀。和你們的「真我」一起,給你們自己一輪熱烈的掌聲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980

李蘊 吳克群 為超蓮互寸「講真話得罪人」

1 : GS(14)@2017-01-14 12:25:38

■超蓮閨蜜李蘊(左)多次為好友抱不平,卻被吳克群暗寸多事。資料圖片



賭王三房千金何超蓮與台灣歌手吳克群前年年底結束四年情後,對方新聞多多,上年罹患突發性失聰,因投入拍戲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最後連戲也拍不成。


不婚導致分手

日前,吳克群在台灣接受傳媒專訪,話題依然圍繞前女友,有「消費」之嫌。在訪問中,他自言媒體只關心與豪門千金拍拖,對於第一次高調認愛,表示無悔公開關係,他說:「那四年我很開心,不會後悔,我以前就不愛公開戀情,可是需要給對方認定的話,我也會做,這次我理解到,感情還是放在可以保護的地方,不要和工作混淆,會被解讀太多的視角,但明明最清楚這段感情的只有我們兩個人。」對於有指吳克群的不婚主義導致分手,他就否認:「不想結婚這件事,要是我沒有誠實講就沒事!有些事的責任比想像中大,難道肯結婚,兩年後離婚比較好嗎?」吳克群透露與超蓮的關係是會聯絡的朋友,早前他突發性失聰,超蓮亦大方問候,他表示:「有一個曾經了解你的人,是很難得的。」



■吳克群與超蓮分手一年多,但受訪時仍愛談及二人舊情。台灣《壹週刊》圖片

■超蓮與吳克群拍拖四年,前年年底分手收場。資料圖片


嘲閨蜜多說話

另外,吳克群在訪問中被指有第三者及「消費」舊愛,他表示接受超蓮在Ig抒發情感,但就不滿旁邊的人多說話,雖沒開名但矛頭直指超蓮閨蜜李蘊。本報昨日致電李蘊,她即回擊說:「以後記者朋友唔好搵我回應佢哋感情狀況啦,我唔知原來講真話都會得罪人,不過我個人都係幾鍾意同朋友出頭,呢個可能係缺點,要改改。」另外,記者昨日聯絡過超蓮,於截稿時未有回應,但她昨午在Ig貼了一幅放滿文件的相,並留言:「工作工作。」採訪:皓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14/198960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44

有損外交 或再無領袖與特講真話

1 : GS(14)@2017-08-06 11:38:19

特朗普(圖)與外國領袖通話內容竟然全文外洩,連一向反特朗普的評論員都認為前所未見,而且危險之極,因為這不但失信於外國領導人,更可能危及外交和國家安全。政治人物跟記者非官方分享資訊雖然很常見,但曾為前總統喬治布殊撰寫演講稿的寫手、曾多次批評特朗普的弗魯姆(David Frum)指出,今次事件「前所未見、驚人和危險」,因為總統可放心說話,以及令外國領袖可放膽說話不怕外洩,都至關重要。「今次對話能外洩,即下次對話都可以外洩,那就沒有領袖敢對美國總統說真話。」國務院及國防部前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也指:「無論外洩消息者的政見和背後動機如何,這都會危及我們的外交政策。」前總統奧巴馬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菲托爾(Tommy Vietor)更形容:「如果奧巴馬與外國領袖對話內容被洩,我會瘋掉。」針對白宮資訊不斷外洩,司法部長塞申斯與國家情報總監科茨昨日召開記者會,講述應對方法,包括加強執法、找出並檢控洩密者。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5/201120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746

摸魚手札:感謝為年輕人講真話的中年人

1 : GS(14)@2017-10-15 18:28:34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多次在媒體上發表對資產價格的理解,包括預測股市和公佈首置上車盤後的樓市,他甚至曾跟樓市專家湯文亮隔空對賭,這也是我作為年輕人對他的最大印象。我對林一鳴的資產預測無太大觀感,反而他最近意圖利用數據去說服中年人、老年人的「世代成功非當然,年輕人買不起樓非偶然」的結論,更值得關注。利用數據去解釋世代之爭,林不是第一人,但他能夠突破自己的年齡階級,才算可貴。道理很簡單,數據很直接,難得林尚有魄力跟old seafood據理力爭,年輕人如我大多數已放棄抗辯。因為這班old seafood不是以理性(reasons)去判斷,而是訴諸情感(emotion)。行為學、經濟學、心理學成為今個星期的熱門學問。我來拋拋書包好了,葡萄牙神經科學家Antonio Damasio1994年寫了《Descartes' Error:Emotion, Reason and the Human Brain》一書,當中提到大腦情感區域受損的人,跟一般人生活無異,他們可以很有邏輯地描述自己在做甚麼,但他們無法做很簡單的判斷,這個實驗是用來支持「做判斷時,情感比理性更重要」的結論。
Old seafood留言表示「大學畢業生薪金點會只有一萬多,警察、老師都二萬啦」,又發表偉論指「big4做到senior manager起碼都20萬,點會買唔到樓」怎樣,夠好笑嗎?根據2015年中大生薪酬數據中位數,工商界只有$15,000,做教育的只有$14,390。我自己最近也有聘人需要,看到數字後也嚇一跳。這是實實在在的公開資料,但old seafood會信嗎?不會,他們只會信自己累積三十多年的生活經驗和口耳相傳的資訊。又,如果big4有那麼高人工,那麼前核數師阿樹也不必去寫他那本審計血淚史的書了。行為經濟學有一個用來解釋賭徒謬誤的理論叫「Law of small number」,取名是暗諷統計學的核心理論「Law of large number」,這不是來自新鮮出爐的諾獎得主Richard Thaler,而是來自Daniel Kahneman和早死失落獎項的Amos Tversky。統計理論這樣說,樣本只要夠大,機率分佈下的平均值還是趨向理論期望值。很多判斷,都有客觀的機率預期和實際數據去支撐,正如擲銀中公、字的機會率是0.5。不過,人的判斷受制短視的目光,連擲十鋪公,總會覺得下一鋪開字的機會率會有所不同。錯用了Bayesian,然後忘記每一次投擲都是獨立事件。
Old seafood憑經驗、憑情感去論斷年輕人,然後忘記社會大環境的客觀轉變,這是世代通病,總會覺得自己的成功是靠自己。有一天,我也會老,但願我不會變成下一代的old seafood,然後忘記那些客觀又真實的理論。渾水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fb.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1015/201836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7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