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楊瑞仁「幫」國票買的股票無效 主管機關不表態 高興昌股東會成鬧劇

2011-10-10  TWM




楊瑞仁帶給國票的災難,不只負 債,還有高興昌。這筆楊瑞仁「幫」國票買來的股票,在高興昌的股東會上被當成無效。金管會與經濟部漠視,恐怕都是幫凶,高興昌股東則成了祭品。

撰 文.劉俞青

楊瑞仁給國票金帶來的,不只是遙遙無期的負債未還,還有高興昌的「災難」。

當時楊瑞仁掏空公司之後,把錢挪用給市 場主力,買賣高興昌公司股票,後來檢察官循線追討,總共為國票金追討回三二.五九%的高興昌股權。這批股票,從一九九八年四月起,陸續撥還給國票金,從 此,國票金成了高興昌的大股東。

今年九月二十七日高興昌召開股東會,高興昌董事長呂泰榮,竟以所謂的「主場優勢」,片面認定國票金手上的股 權違反《金控法》第三十六條的轉投資規定,將其列為無效選票,再用奇怪的「禮讓」方式,「奉送」國票金三席董事。

從頭到尾,似乎將股東會當 成自家的閉門會議在開,而靜默的金管會與經濟部都成了幫凶,祭品則是全體高興昌的股東。

事實上,早在一九九八年,法院為國票金追回高興昌股 權之際,國票金就曾特地去函金管會釋義,當時金管會考量其特殊的歷史因素,明確表示「高興昌公司為貴公司持有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二○%以上之事 業……」,幫國票金手上的股權驗明正身:這是有投票權的股票。

更何況,早在一九九八年高興昌的股東會,當時國票金只追回部分股權,但就其手 上僅有的股權投票,已經在上一任高興昌的董事會任期中,拿下兩席董事、一席監察人,如果這些股權都如呂泰榮這次的解釋是無效,那麼是否上一屆的董事會也屬 無效?

答案其實昭然若揭,但有趣的是,在這場近乎「胡鬧」的股東會中,看不到主管機關角色,才讓公司派挾「主持股東會」之優勢,行「無限擴 大自己股權權益」之便。而主管機關的消極態度,等於變相鼓勵遇到同樣問題的公司派,可以「有樣學樣」,才「造就」了日前高興昌股東會結果。

除 了高興昌,近幾年來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金鼎證券股東會,也是類似案例,公司派咬定「要告你去告,反正任期三年一任,等到告完,這屆董事會任期已經結束」心 態,為所欲為。

有熟悉股東會議程的法界人士建議,如果遇到可能會有爭議的股東會,無論是主管股東會的經濟部也好,或是所有上市櫃公司的主管 機關金管會證期局,應派人赴現場,遇到爭議之處,可以立即解釋,客觀處理,以避免某一方隻手遮天。只要主管機關強力表態,相信這種「公司派股東會」的行 徑,就會大大減少。

但就不知主管機關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或是有另外的考量,始終選擇沉默,坐視類似的股東會一再上演,讓更 多的股東權益蒸發在市場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4

巴菲特買的是新聞不是報紙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11r5.html
 「報紙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尤其是地方報紙。因為沒有什麼比地方報紙和當地黏合得更密切了。」伯克希爾宣佈以1.42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及出版商MediaGeneral旗下的63份地方報紙。國內眾多的新聞媒體稱巴菲特曾經公開唱衰報紙,並在2009年致股東的信中寫道,「報紙是一種過時的模式,將持續虧損且不復生機。」「大部分的報紙,我都不會買,哪怕再便宜!」很可惜,我在2006至2010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未發現以上內容。如果這些論斷不是二元地漏看,那麼所有引用此段話的新聞記者可能都要檢討,以訛傳訛的緣起可能在巴菲特收購《世界先驅報》開始。

 

   洞悉行為,不僅要看他做了什麼,確實要看他說了什麼,沒有瞭解談不上發言權。在2006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關於報紙這樣寫道:「現今所有的報社老闆都瞭解到他們漸漸地在這場「眼球爭霸戰」中敗陣下來。簡單來說,如果傳輸纜線、衛星,以及因特網比報紙早誕生,那麼也許根本就不會有報紙了。

 

   瞭解美國區域報紙的價值,不妨看看美國的電視業。5大電視網絡在互聯網的衝擊日漸勢薄。但曾經被五大網絡沖的七零八落的部分區域電視台在互聯網的大潮下依然維持得不錯。究其根本,區域新聞挑起了廣告收入的大梁.「美國地方電視台的新聞節目是個寬泛的概念,或者說是個大新聞的概念。它除了平常意義上的電視新聞(或者叫「硬新聞」)之外,通常還包括天氣預報、體育報導以及插播的交通信息等娛樂和服務性信息。地方新聞是地方電視台贏得收視率的重要節目。在對全美電視欄目的收視調查中,新聞欄目居前而且進入前十名的比例通常比較高。有了高收視率就有高回報。美國75%的電視台都承認他們的新聞部是賺錢單位,在一些城市如亞特蘭大、紐約等地,僅僅地方新聞的收入就佔電視台一年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為贏得收視率,地方新聞節目必須迎合受眾。」

 

  美國地方電視台的業態逃不過巴菲特的神眼。「發行當地專屬的報紙,就像是當地擁有運動球隊一樣,可以馬上吸引目光。一般來說,也就是擁有力量及影響力。」巴菲特為什麼購買區域報紙,而不是全國性的報紙,可以從巴菲特尋找超級明星企業的兩個基本條件,被需求和不可替代性角度觀察解析。

 

  1)被需求:區域報紙滿足的是區域性受眾的對於具有權威性新聞的需求。FACEBOOK或推是點信息,沒有權威的背書,缺乏公信力;美國成熟民眾對於信息的興趣度,區域新聞排在前面,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報紙可能,甚至大部分在未來是虧本的,但是他們的新聞權威性沒有受到傷害,正如巴菲特形容的「擁有運動特許權的價值卻還保有一樣的地位。」

 

  2)不可替代:權威新聞的產生者是媒體,濃縮到個體就是記者。互聯網信息的0成本,全民信息源,全民媒介這最大的優勢在新聞上帶來的短板就是公信力。只有經歷了時間考驗的媒體和記者才是信息碎片下最有價值的資源。巴菲特為什麼沒有買全國性的媒體?二元的揣摩是,競爭者太多。而區域媒體的記者屈指可數,媒介鮮有對手,這就是區域報紙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區域報紙的出路。巴菲特依然在8年前告訴了我們,他老人家買的不是報紙,而是新聞機器!「自由、精力旺盛的新聞媒體,是維持民主的關鍵要素。希望紙本印刷及網絡的結合,可以規避報紙的末日。」當區域新聞不再免費,不再是「鼠標一點,就把瀏覽者送走了」的時侯,那麼這個昨日黃花就不再是無人問津的夕陽了,當然報業獲利可觀的歲月也已逝去。穩定的回報有啥不好呢?

 

--二元寫於2012年5月29日2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5

百思買的小動作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65
 7月6日,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宣佈,將裁員2400多人,以削減成本。


  對百思買來說,來自電商網站和折扣對手的競爭讓事情變得不妙。從財務數字上看,截至今年3月3日的這一個財季,百思買虧損高達17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百思買還有6.51億美元的盈利。就在3月,百思買宣佈要關閉50家大型連鎖店,以在2015財年前削減8億美元成本。這使得百思買在今年6月發佈最新一個季度財報時,有了1.58億美元的淨盈利,雖然相比上年同期的2.12億美元的成績要差。


  這次裁員是百思買緊接著關店舉動後,扭轉局面「Turnaround」計劃的另一小部分。


  今年5月,過渡CEO麥克·米坎承認,百思買沒有及時發現威脅,例如,在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天,很多實體零售商已經淪為亞馬遜等網絡零售商的「驗貨點」。「結束這一趨勢是我們的第一要務。」米坎說。


  百思買在美國的商品售價通常能比同行高出一成左右。這主要是因為這家零售商能提供諮詢、上門安裝、良好的售後服務,使得人們願意多付費用。


  而頗有爭議的,是百思買的這次裁員中,包括裁撤旗下電腦維修和服務部門Geek Squad中的600人,佔這個部門3%的比例。而Geek Squad正是人們願意多付費的理?由。


  矛盾之處在於,一方面,百思買對於人們在它租金不菲的大商店裡試用後,改去其他地方買便宜貨感到不滿;另一方面,這家公司的優勢在於能獲得更高溢價,哪能忍痛降價。百思買、沃爾瑪的線上業務在美國電商中排名靠前,但僅佔自己總業務量非常小的比例,只是線上業務的補充。


  靠裁員來節省成本,遠非解決之道。此外,2400人,僅佔其總員工數的1.4%,也遠非一項能省下大筆花銷,或者改變其競爭能力的大變革。


  接下來,百思買打算在門店租金上省錢。傳統的百思買商店面積在5388平方米左右,百思買將減少約20%的面積,銷量不佳的大尺寸電視機所佔面積將縮減,轉向增加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手機銷售面積。


  這無疑會讓百思買的財報變得好看,但對解決為網店做嫁衣的局面,卻還需要更多努力。創始人理查德·舒爾茲前不久曾打算將百思買私有化,以便做大的變革,這一度讓投資者興奮起來,百思買的股票在這個消息傳出後大漲。但之後,舒爾茲辭去董事長職位,私有化未成。


  在美國,梅西百貨、希爾斯百貨等零售商都在實體店增加網購設施,包括網購退貨中心、提貨點、支付櫃檯,甚至汽車穿梭客服中心,使得顧客無需下車即可享受退換貨服務。


  對百思買的中國同行來說,顯然也要針對網購作出改變。蘇寧易購的發言人閔涓清對稱,蘇寧未來的門店結構會改造為「大型旗艦店+小型互聯網未來概念店」,小型互聯網概念店的面積會減至不到1000平方米,而非通常的數千平方米,僅有四五個導購,把蘇寧易購的線上產品在店裡展示,做虛擬銷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0

競逐新戰場 能力該自己長或用買的?

2012-10-22  TCW

當企業面對新趨勢來臨,應該自己慢慢培養新能力?還是透過購併,快速取得新能耐?

支付市場的龍頭企業Visa,就曾經碰過類似難題。目前,Visa全球信用卡、簽帳卡支付交易量市占率六四‧六%,占逾半壁江山,進入網路購物時代,使用Visa卡支付交易比率占四五%,過去五十多年,只要維護系統的交易安全,Visa就可順利從銀行端收取利潤。

但是,每年兩位數成長的電子商務市場,吸引新競爭者加入,包括美國的PayPal、中國的支付寶、電子錢包都在爭取這塊市場大餅。

一方面,例如手機付款的行動支付市場成長也不容小覷,根據研究機構Forrester預估,行動支付將會逐漸成長,二○一六年將占電子商務市場約七%。

然而,跨入行動支付市場的難度更高,不僅付費技術的種類多,合作的對象也由銀行增加了電信業者與手機業者。

競爭對手增加、商業模式改變,原有企業想跨入抓住成長機會,該靠自己長能力或者買能力進入市場?一旦決定買能力,是要合資、購併或入股才能符合企業最大利益?

本期我們邀請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暨商學研究所所長朱文儀與Visa北亞區總經理柯如龍(Chris Clark)對談「因應變局,企業該自己長能力或買能力?」以下是對談節錄。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暨商學研究所所長朱文儀問(以下簡稱朱):企業跨入新成長市場,得依據環境變動程度、企業擁有的資源與對手的動向決定「自己長能力」或「買能力」。

「自己長能力」,優點是對於核心競爭力掌握度高,缺點是速度較慢,Visa面對電子商務這個新戰場, 偏向「買能力」或者自己長能力?

環境變動快,選擇購併!買下好公司,才能比對手快一步

Visa北亞區總經理柯如龍答(以下簡稱柯):過去我們都是自己研發技術,十年前我們就開始引進技術確保網路交易安全。

目前Visa有七千五百名員工,其中有五千人是技術人員,致力於我們的核心──維護交易的安全和可靠度,我們擁有全世界第二大,僅次於美國國防部的資料中心。

但是近五、六年,網路購物成長數字很瘋狂,就付費量而言,今年全球電子商務金額將會達到一兆美元,約是我們每年Visa處理金額(三‧九兆美元)的三分之一,這才不過幾年的時間。

科技有門檻,必須花很長時間打造,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可能走得比我們快。

在競爭與時間壓力下,我們沒有辦法快速發展的技術,只能選擇購併。

二○一○年我們購併了網路支付安全服務商CyberSource,它非常擅長於事前偵測到網路交易系統失靈的風險,現在它是全球最大的網路支付安全服務者(編按:二○一○年Visa花二十億美元購併CyberSource,而當年Visa淨利為二十八億八千萬美元)。

朱:通常在時間壓力下購併,最大陷阱是花過多成本購併,最後反而沒達到購併目標。你們怎麼評估付出的成本與利益?

柯:到目前來看,這是很成功的購併案。Visa每年處理五百四十億筆的交易量,比起同業,我們因為規模經濟,處理成本很低,這可幫助CyberSource降低成本,而CyberSource在網路交易安全的技術也讓Visa獲得亞洲客戶信任,反之如果不是Visa,它(CyberSource)也不可能進入亞洲。

外界都不太清楚,Visa是大品牌,但,是小公司,我們只有七千五百位員工,我們可以花費好幾億(美元)曠日廢時,打造一個網路付費服務,但這太瘋狂,不如買下做得很好的公司。

朱:聽起來,Visa比較像是IT公司而非金融公司,不過,網路購物支付方法有很多種,加上行動支付技術眾多,各種支付方式很難預測哪個將成為主流,你們怎麼評估何時該進入市場?

投資新公司,不忘核心!聚焦本業相關,其他不輕易涉入

柯:我們本身就是破壞式創新者,Visa在一九五八年創立,用塑膠貨幣取代現金(編按:Visa是一九五八年美國銀行推出BankAmericard計畫,提供銀行信用交易服務,會員有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

因此每次有新支付管道出現,我們就會密切注意,甚至早期投入。除了CyberSource,這些投資都不是很大(編按:Visa投資電子商務支付企業都是小型的創新企業,見下表)。

你可以想像,有很多人每個禮拜來敲我們的門,試著說服我們掏錢(笑)。最大的挑戰,就是不斷提醒自己專注在核心能耐:付費機制、處理交易量、維持系統安全和可靠性。除此之外,其他的投資我們並不想涉入。

當然,有些策略性的投資,則是為了解、觀察新技術、新技術作用,以及如何影響客戶消費行為,像是我們投資了一家在iPhone上做刷卡裝置的公司Square就是這樣(編按:Square由推特創辦人Jack Dorsey成立,生產硬體裝置裝上iPhone後可刷卡)。

朱:在各種不同的支付領域你們或多或少都有投資,這是一種用金錢避險(hedge)的方式?

購併或入股,看消化力!互相交換能力,效果才能一加一

柯:不是,我們不是在避險,有些案子我們只入股,這個是讓我們坐上牌桌(has a seat at the table),參與並了解未來的趨勢。我們還沒自大到不需要知道市場上發生什麼事。

Visa才上市四年,以目前的投資並不算多,我們對投資非常小心,這跟投入的金錢多寡無關,重點是我們能不能「消化」這些公司,結合原本的核心能耐,獲得價值極大化。

消化新公司是很困難的事,跟購併公司大小無關,想想,你購併的公司為什麼可以這麼成功,是因它們決策快速,所以當成為Visa一員,我們必須給它很多自由的空間,讓它們繼續創新。

和這些公司的合作,除了技術之外,是在求能力的交換(exchange capability),就像我說的,電子商務如果沒有安全的付費機制,根本行不通,Visa可以提供這些公司提高支付的安全性,然後了解這些企業的能力反饋回Visa未來的服務。

舉個例子,我們購併遊戲付費商PlaySpan,當你在玩遊戲時應該不想輸入十六碼信用卡號碼吧,PlaySpan就是讓玩家按一個click(按鍵)就可以付費,後來,我們使用它的引擎運用在Visa,最近在美國、加拿大推出的電子錢包,得到「一加一」的效果。

朱:聽起來感覺你們M&A(購併)案子條件,不只是它符合你的核心競爭力等,而是你評估它們的企業文化和領導者精神?

柯:任何購併都有風險,但我認為當你評估風險時,你必須去看建立和經營這家公司的人,買公司其實你是在買它們的人。以Fundamo來說,創辦人和執行長依舊留在公司(編按:Visa維持Fundamo經營團隊),維持公司的名字沒變,這成為我們在非洲快速成長的生意之一。

朱:Visa過去形象是很保守的,但上市後開始展開一連串購併,跨入新市場,以符合股東期待,會不會有一天,Visa離開核心,擴張其他事業?

柯:我不得不說never say never(不能說不可能),但是,我們時時提醒自己,我們的願景是在全世界建立最好的付費系統。無論是自己發展或購併,都必須回到確保核心能耐、保持競爭優勢。

【延伸閱讀】Visa投資行動支付,用購併「買能力」——Visa上市後主要購併與投資案

宣布年/月:2010/4事件:20億美元購併網路支付安全公司CyberSource目的:加強網路支付安全技術,增加核心能耐

宣布年/月:2011/2事件:1.9億美元購併網路遊戲付費商PlaySpan目的:切入線上遊戲支付市場,一鍵付款的機制有助開發電子錢包V.me

宣布年/月:2011/4事件:入股手機支付商Square目的:Square可讓手機變成刷卡機於實體店付款,有助切入行動支付市場

宣布年/月:2011/6事件:1.1億美元購併非洲中東地區的行動支付服務商Fundamo目的:進軍新興市場,切入非銀行支付業務

宣布年/月:2011/6事件:策略聯盟英國手機行動支付服務商Monitise,簽訂1,300萬美元合作案目的:Monitise可量身為手機或銀行開發行動金融支付服務軟體

資料來源:Visa

【延伸閱讀】台灣名師觀點當主流技術規格不明,買能力風險較低

Visa擁有良好現金流與穩定本業,在「買能力」的條件上優於一般企業。但是促使它以購併、入股方式進入新市場的原因,和企業歷史有關。從經營歷史來看,Visa的商業模式一向單純,但新切入的電子錢包或行動支付等新商業模式,複雜度變高,選擇「買能力」可能是較好的策略。

近年在管理學上很熱門的議題就是開放式創新,以策略聯盟或購買等方式由外部獲取新能力,對比自行成長的內部創新更受到企業支持。這可能跟當前產業環境變遷有關(特別是科技業),當企業遇到主流技術規格不明,產業競爭者和供應商的角色越趨模糊,採取開放式創新外購能力風險其實較低。

管理大師麥可‧波特在1987年的研究指出,西方企業進入新市場或發展新產品多數都採取購併,但都因出自經理人只為了更大的成長,而非競爭力,多以失敗收場。綜觀台灣知名「買能力」的購併案子多以失敗收場,原因是對於吸收被購併公司的能力評估不足所致,套句對談的用詞,買了卻「消化」不了,這也是台灣目前必須學習的重要能耐。

口述: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暨商學研究所所長朱文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22

投資就是找抵買的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2/blog-post_2.html
投資秘訣「低買高賣」, 人人都識, 不過操作起來就是不多人能做得到, 因而發展出很多「趨勢投資」、「技術分析」之類的東西, 止凡認為都是把事情簡單複雜化而已。

為何1997年及今年處於樓市高位時就個個喊著要買樓呢? 股市破頂再破頂的2007年就人人要買股票呢? 很明顯大部份參與人仕都忘記了「低買高賣」的簡單理論, 而是看趨勢, 預期未來價格會比今天更高。相反, 到樓市股市低迷之極的時期就無人會買, 因為預期未來不會有好轉, 但事實是誰能走出這個迷思, 誰就會悶聲發大財。

其實在市況低迷時, 投資產品的所有數據都是非常好的, 樓市低迷時買樓的話, 樓價會很低, 進場資金不會高, 租金回報又會有支持 (租金回報的分母也是樓價), 政府又會推出政策鼓勵買樓, 發展商亦盡能力推出優惠鼓勵買樓, 而樓市低迷的時候, 再下跌風險反而少了很多, 日後樓市上升的空間會更大, 即樓價未來升幅亦會比較大, 對投資者來說是所有都是好處。

到樓市高位時 (當然要事後才知道是否見頂), 樓價高, 租金回報低, 政府推出各類政策加大供應及增大買樓及借貸難度, 發展商的樓亦不愁沒有人買, 相對會減少優惠, 下跌風險又會大增, 上升空間又不多, 樓仍是這間, 但各種因素都對投資者不利。

股市亦非常相似, 同一家公司, 比較過往市盈率, 股息率, 市帳率等, 大概會知道股價的位置, 而最抵買的時候, 正正是這支股票能派高股息率的時候, 而其股價就樓對低, 未來升幅可能亦最大的時候。

投資就是這樣, 沒有需要犠牲的東西, 不是要這個就沒有那個, 而是同一時間, 找一個東西, 什麼好處都集於一身。一個投資品, 抵買的時候, 持有時回報率又會高, 潛在升幅又會大, 當時買入的環境又會好 (多數人人想你買東西, 而人人都想賣東西的時候), 沒有需要作出任何取捨的決定。

可是, 偏偏大部份人都不是找這類投資機會, 而是市好預期好, 市壞預期壞, 這跟「低買高賣」只會越走越遠。

投資可以很簡單, 不是要做絕世高人, 不需要去發掘人人都不沾的東西, 不需要研究人人都不瞭解的事情, 亦不需要老是跟大眾唱反調, 只需要找出值得投資的東西, 在它最抵買的時候, 所有因素都歡迎你買入, 人人都希望你買入時, 把它買下及持有, 這就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27

《問答篇》我適合哪種年金險?我買的險種是否保本?買年金險前 你必須弄懂的關鍵 5問

2013-03-04  TWM
 
 

 

年金險具有「保底」、「保終身」功能,上班族在退休規畫時,可考慮將其當作選項之一。如何聰明選購,不再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在買到適合自己的商品前,有五個問題一定要事先掌握。

撰文‧歐陽善玲、許樶文

當「長命百歲」成為一種風險時,檢視退休養老金是否足夠,便成了理財必修學分。保險公司推出各式年金險商品,讓上班族在政府、雇主所提供的保障外,多了一項補足資金缺口的選擇。但該如何選擇年金險,才不會讓自己手上又多了一張「不知道保什麼」的保單?專家認為,在購買年金險之前,至少必須先問五個問題,而問題一與問題二,發問的對象是自己。

問題 1 :我距離退休還多久?

搞清楚準備退休期,才能避免選錯產品宏觀財務顧問公司顧問李鳳蘭強調,「在尋找適當的年金險保單前,應該問自己:想要幾歲退休?距退休還有多久?」問題的答案,關乎於你最適合的年金險類型。對自己「退休準備期」心有定見,才能精準選對你最適合的年金險,而非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

專精企管公司總經理葉崇琦表示,市面上常見的年金險有三種,包括即期型(保障利率)、利率變動型及變額型(投資型)。他解釋,若是即將退休人士,最好以鎖定利率的即期年金險為主,利息收益雖然最低,但保本效果最好;如果距離退休還有十至十五年,就可考慮利率變動型年金險(簡稱利變年金),其優點在於保單價值會跟著市場利率波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之內對抗通膨。

值得注意的是,利變年金險是依照市場利率計算保單價值金,完全隨市場利率波動決定,並沒有最低保障利率,但絕對保本。

至於離退休時間超過十五年以上者,相對比較能夠利用時間創造複利效果,這時,可考慮選擇變額年金險,利用投資幫自己累積退休金。不過,因為變額年金是投資型保單,額度會隨著投資績效而改變,保戶盈虧自負,這點不得不注意。

整體來說,市場上三種年金險,都有各自適合的對應族群,搞清楚自己適合哪一種,才不會在一開始就走錯方向。

問題 2 :我的退休金缺口有多少?

算清楚退休金缺口,才能避免﹁保太多﹂金管會副主委、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特聘教授王儷玲提醒,保險永遠是損害填補原則,買年金險也一樣,先計算出自己需要的退休收入,扣除勞保、勞退其他固定收入後,缺口再用年金險來補足。

既然是「補足」,那麼,也就不該因為業務員的口若懸河,而一不小心「保太多」。年金險雖然是打造退休生活無虞的重要財務規畫,但若單純從「投資報酬率」考量,投報率並不算高。因此,在「確保無論活多久,都能有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之後,若有多餘資金,或可考慮補強其他醫療保險,或進行其他的投資理財,嘗試賺到更多退休金。

簡單地說,確實掌握自己需求,才不會在面對業務員時毫無定見,盲目提高保額,造成資金的浪費。舉例來說,如果計算出退休後每月資金缺口還差二萬元,就針對這個額度再補強即可,不必多買。

問題 3:年金給付保證期間有多長?

別為了拉長給付保證期,而犧牲年金給付對自己的退休規畫有初步了解後,接下來才是詢問壽險業務員。仔細看壽險公司打出的年金險廣告文宣,會發現有:「保證二十年、保證五十年」的字樣,這是什麼意思?保證的是哪些部分?

統一保經總經理徐采蘩解釋,保證期的意義在於,萬一保戶在年金給付保證期間死亡,如果保單價值的金額還有剩餘,那麼這筆相當於「沒領完」的年金,會歸還給保單上的受益人。但若過了保證期,就不歸還。

徐采蘩進一步表示,保證期的長短最主要的影響,是每年年金領取的多寡。舉例來說,如果手上價值三百萬元的年金險保單進入年金給付後,若選擇二十年保證期,每年最多領取十五萬元;但若選擇十年保證期,每年就能領到三十萬元。換句話說,在同樣的保費之下,保證期變長、年金就變少。

消費者該如何選擇?請牢記,年金險的重要任務是「補足你的退休金缺口」,因此,「年金給付是否能夠補足缺口」,永遠是你的第一考量,不必也不該為了爭取過高的保證期,而犧牲了年金給付。保證期的長度,合理就好。

相反的,如果業務員幫你規畫的年金險給付狀況不符合你的需求,或者可以先問問他:保證期有多長?還有沒有縮短的空間?

問題 4 :附加費用、解約金怎麼算?

變額年金險費用若超過五%,就要謹慎評估不論是哪種年金險商品,都有附加費用。所謂附加費用,就是壽險業務員的佣金,保戶所繳的保費在扣除附加費用後,才會將剩餘的金額滾入年金複利或做投資。

以上述提到三種年金險來說,即期年金約一.八%,利變年金約一.四%,變額年金則在三%至五%。其中,較容易讓民眾不小心多付費用的險種,是變額年金。

李鳳蘭表示,目前市面上變額年金險附加費用在三%至五%左右皆是合理範圍,但有些壽險公司會推出含有醫療保障型商品的變額年金險,附加費用就不只三%至五%,可能會更高。甚至有些比照具有壽險成分的投資型保單,第一年就收取四成以上的附加費用,在投保前,保戶要仔細詢問業務員。

若業務員推薦你買有壽險保障的變額年金險,你必須評估:若買附加費用較低的年金險,搭配一張定期壽險,是否較划算?

如果在繳費期間想解約,當然也要付出一筆解約金。以利變年金為例,依金管會規定,保戶購買利變型年金險若在前三年解約,要被扣一筆解約費用,費率從二.五%逐年降低至一%,到第四年再解約,就不用繳這筆費用。所以若有解約需求,又不甘心被扣解約費用,就要先熬過「三年閉鎖期」。

若是變額年金,解約費用則為依照年期不同,第一年最高解約金要付出四%,之後每年遞減,直到第五年歸零。

問題 5 :是否有最低保證收益?保本嗎?

變額年金險要保本,保費就偏高只要是即期年金、利變年金,都具有保本的功能,不論市場利率如何低,絕對能保住當初所繳的本金。但變額年金就不同了,因為是一張投資型保單,退休金額完全靠投入資金的投報率來決定,是有可能進入年金給付後,保單價值金比歷年總繳保費要少。

但目前市面上有些壽險公司推出具有最低保證給付的變額年金險,能做到保本的功能,但所繳的保費就會偏高。例如市售保證收益一.五%的變額年金險,即扣除附加費用後投資金額至少有一.五%的投報率,且完全保本。但保戶每個月也要多繳○.一二%至○.八%的「保證費」。而市場上也有比一.五%更高的保證收益率,但保證費也更高,保戶在投保前,必須仔細比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2

為何你想買的 購物台都知道?

2013-06-03  TCW
 
 

 

二○○九年冒出了一種新流感病毒,稱為H1N1。短短幾週內,全球公共衛生機構都憂心忡忡,擔心即將爆發流感大流行。

透過搜尋引擎谷歌追疫情,贏過疾管局

在美國,疾病管制局要求醫生一碰到新流感病例就必須立刻通報。即使如此,通報速度總是慢了病毒一步,讓公共衛生當局完全無法掌握真實情況。

就在H1N1躍上新聞幾週前,網路巨擘谷歌(Google)旗下幾位工程師,在《自然》科學期刊發表了篇論文。該論文解釋了谷歌能如何「預測」美國在冬天即將爆發流感,甚至還能精準定位到是哪些州。

谷歌先挑出美國人最常使用的前五千萬個搜尋字眼,再比對疾管局過去的流感傳播資料。谷歌想靠民眾在網路搜尋的關鍵詞,找出那些感染流感的人。

谷歌這套系統做的,是針對搜尋字眼的搜尋頻率,找出和流感傳播的時間、地區,有沒有統計上的相關性。他們共用上四億五千萬種不同數學模型,測試各種搜尋字眼,再與疾管局在過去幾年的實際流感病例比較。他們可挖到寶了!這套軟體找出共四十五個搜尋字眼,放進數學模型後,預測結果與官方公布的真實資料有強烈相關性。於是,他們就像疾管局一樣能夠掌握流感疫情,而且是幾近即時同步的掌握!

因此,在二○○九年發生H1N1危機時,比起政府手中的資料,谷歌能提供更有用、即時資訊。最驚人的是,谷歌這套方法並不需要採集檢體、也不用造訪各家醫院診所,而只是好好利用了巨量資料,以取得實用且價值非凡的見解、商機或服務。

這不過是開始而已。在這個巨量資料的時代,挑戰的是我們生活的方式,以及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拋下對因果關係的執著,轉而擁抱簡單的相關性。

相關性的核心概念,在於將兩個資料值間的統計關係加以量化。兩者間相關性強,代表若其中一個值有變化,另一個值就有可能也跟著改變。

這裡提一個運用巨量資料相關性的典範,就是美國折扣零售商塔吉特(Target),該公司採用巨量資料進行相關性預測,已為時多年。《紐約時報》記者杜希格(Charles Duhigg)曾有篇報導,講到塔吉特怎樣在某位婦女沒有明講的情況下,知道她已懷孕。

透過購物清單零售商精準卡位孕商機

對零售商來說,知道客戶是否懷孕非常重要。因為懷孕會改變夫妻的購物行為,夫妻可能會開始逛婦幼用品店。塔吉特的行銷部門於是決定求助分析部門,希望從顧客的採購模式,看出女性懷孕的蛛絲馬跡。

分析部門先找出那些曾填寫新生兒禮物期望清單的媽媽名單,再看她們的購物紀錄。結果發現這些婦女在大約懷孕三個月時,買了很多無香味乳液,再幾個月又會買些營養補充品。最後分析部門大概找出二十幾種可做為懷孕指標的產品。了解這些相關性後,塔吉特甚至還能相當準確的預測小孩出生的日期,並針對各個不同階段,寄出恰到好處的優惠券!

下一個資料化的前線與個人較有關:我們的人際關係、生活體驗和心情。

過去人際關係一向存在,但一直要等到出現臉書社交圖譜(social graph)資料庫,人際關係才真正成為資料。二○一二年,臉書共有約十億個用戶,構成超過一千億條交友連結,而且這一切都掌握在這一家公司手中。

這一切的潛在用途,絕對不同凡響。有許多創業公司都希望利用社交圖譜,找出能建立信用分數的指標。這裡用的是物以類聚的概念:花錢小心的人,交的就是花錢小心的朋友,揮霍的人也會和揮霍的朋友同行。社群媒體能掌握到的資料集,絕不只表面上的狀態更新或「讚」而已,所有資料都能成為全新業務基礎。

只要有點想像力,不論什麼東西都能化為資料形式,等到將整個世界都資料化後,種種應用潛力便再也沒有止境。(本文摘自第一章、第四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32

卡爾•伊坎:買別人不買的東西,在沒人買的時候買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8363830
我最喜歡的伊坎的名言是:「買別人不買的東西,在沒人買的時候買。」這篇文章中有許多真實的案例。77歲,200億美元身家,華爾街首富。

卡爾·伊坎(CarlIcahn)的辦公室看起來像一座非同尋常的博物館。在用木板裝飾的走廊裡,到處陳列著30年來美國金融史上最出名的一些敵意收購(hostiletakeover)、代理權之爭(proxy fight)以及董事會襲擊(boardassault)的戰利品。例如,環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Airlines)的模型飛機——那起收購鞏固了他作為頂級交易者的名聲;還有ACF工業公司(ACFIndustries)生產的玩具火車,幾十年來該公司一直是他的取款機。有機玻璃製成的墓碑記載了他對20世紀眾多偉大企業的征服史,其中包括米高梅電影製片公司(Metro-Goldwyn-Mayer)、摩托羅拉(Motorola)、德士古石油公司(Texaco)和納貝斯克公司(Nabisco)等。

伊坎的這間充滿了懷舊氛圍的辦公室位於曼哈頓歷史悠久的通用汽車大廈(GMBuilding)頂樓,這裡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引人注目,因為一些40多歲的億萬富豪正被他搞得怒火中燒,例如邁克爾·戴爾(MichaelDell)和比爾·阿克曼(BillAckman)。過去15個月裡,現年77歲的伊坎已經購入14家企業的股票,並繼續展開攻勢。人們認為他在這把年紀早該退隱江湖了,可這波襲擊使他成為商業界最具破壞力的人,美國每一件重要的企業界事件背後幾乎都有他的身影。

他時而發動全面收購,試圖將戴爾公司(Dell)從其創始人戴爾手中奪走;時而迫使從事深海鑽探的越洋公司(Transocean)派發可觀的股息。當網飛公司(Netflix)有好消息時,基金經理們對伊坎的及時投資大搖其頭。如果有人擋了他的路呢?對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Energy)聲名狼藉的首席執行官奧布里·麥克倫登(AubreyMcClendon)的辭職,伊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還在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的直播節目中與阿克曼當眾爭吵,這使得世界各地的交易大廳沸騰了。兩人還作為備受爭議的維生素生產商康寶萊公司(Herbalife)的多空雙方而發生爭鬥。
所有這一切,伊坎做得都很堅決果斷,而且輕鬆自如。從他的臉就可以看出來:如今他蓄著學者般的白鬚——這是最近到邁阿密短途旅遊的副產品。他的行動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賣掉了自己那艘54米長的遊艇,因為他覺得在船上耗費時間很無聊;投資者已經發現,對伊坎而言,幸福意味著積極地進行他的維權投資事業。
伊坎靠在椅背上,擺著手反問道:「除此之外我還能幹些什麼呢?去參加無聊的晚宴嗎?」再過幾天,他就要主動競購近期估值為250億美元的戴爾公司了,提供50億美元的股權承諾,這筆錢幾乎完全出自他自己的腰包。然而他看起來對此事滿不在乎,彷彿只不過在思考是否要幫好友開一家奶品皇后(DairyQueen)加盟店。他身穿一件藍色運動夾克,紐扣是金色的;平靜地用吸管喝著水晶杯裡的可樂。他說:「我們在競爭中處於有利位置,對於我們所做的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了。」
然而坦率地說,他所做的事已經發生了變化。過去他先是利用垃圾債券等槓桿工具來襲擊企業,後來又搞明白如何通過對沖基金架構利用其他人的錢。然而現在他用的完全是自己的錢——根據《福布斯》雜誌的估算,他的資產淨值約為200億美元(這使他擊敗喬治•索羅斯[GeorgeSoros]成為華爾街首富)。他不再需要其他任何人的幫助或批准了。這讓他變得極端危險。
同為金融界億萬富豪的利昂·布萊克(LeonBlack)說:「他喜歡贏,喜歡錢——但錢只不過是顯示他發掘價值並贏得勝利的記分卡而已。」上世紀80年代布萊克在德崇證券(DrexelBurnham Lambert)當投資銀行家時曾為伊坎服務過,後來他與別人共創了私募股權巨頭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GlobalManagement)。他說:「伊坎既聰明又無情,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雖然他並不總是正確的,我永遠不會當他的對手。」
儘管伊坎的再度出山殺了華爾街一個措手不及,這實際上是他5年來精心策劃的結果。本世紀初的頭十年年裡,伊坎用創建對沖基金的流行做法賺了不少錢,那樣做他可以利用自己和投資者的錢進行投資。為了享受這個特權,投資者願意給他投資額的2.5%及利潤的25%。2007年時他管理的外部資本高達50億美元,這些資本來自於捐贈基金、養老基金甚至中東國家。他的基金一直順風順水,直到在經濟危機中價值縮水35%以上。突然間他和大多數基金經理一樣,不得不面對失望的投資者,任由資金緊張的合作夥伴贖回投資。
伊坎並未設法使自己管理的資產回覆元氣,而是讓自己徹底擺脫有限合夥人的束縛。2011年他返還了對沖基金裡剩餘的17.6億美元外部資本。他說:「我跟我的投資者們從來沒發生過問題。但當我想收購一家企業的全部股份時,最後發生了太多衝突。」他不想再當收取管理費的基金經理,而是作為獨狼重出江湖。他彈藥充足,不僅有許多個人投資賬戶,還有自己的伊坎企業公司(IcahnEnterprisesLP)旗下的基金——他擁有這家上市企業90%多的股份,該公司管理著240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在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輝門公司(Federal-Mogul)等8家企業的多數股份。
過去4年裡,伊坎的投資基金跑贏了標普500指數,年均收益率超過25%,這項壯舉讓絕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都難以望其項背。今年的開局也不錯——到3月13日為止他的投資基金上漲了12%。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坎聲稱過去幾年中自己的投資組合很大程度上是對沖的——他用標普500指數的大量空頭頭寸對沖持股。與此同時,伊坎企業公司的表現也優於同時期美國股市的表現。在市場觸底時伊坎的個人資產曾縮水至90億美元,不過他已經迅速將資產翻了一番。

如今,除了他自己以外,伊坎不用對任何人負責,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投資。他手頭的現金從未像現在這麼多,而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也是如此,這個巧合引發了伊坎最近的那種「狐狸進雞舍」的古怪行為。如今是他揮舞令人恐懼的維權投資之劍的大好時機——通過搶購上市企業的股票、佔據董事會席位以及要求派發現金股息等行動,讓企業雞犬不寧。

基思·梅斯特(KeithMeister)曾是伊坎的手下,如今他的對沖基金管理著20多億美元資產,他說:「伊坎有膽量做大事,敢下重注。坦率地說,他現在擁有的現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維權投資者已經成為個人崇拜的對象,在這一行沒有比伊坎更出色的了。」

伊坎表示自己尊重新一代的維權投資者,如梅斯特、丹尼爾·勒布(Daniel Loeb)和巴裡·羅森斯坦(BarryRosenstein)。(他說他們是「好小夥」)但他們管理的資金可以被投資人贖回,伊坎則不同,由於他在經濟危機後退回了外部資本,如今他可以用所謂的永久資本——自己完全控制的錢——進行代理權之爭和競購。由於永久資本規模龐大,他可以將目標瞄準那些以前被認為無法撼動的企業。伊坎揮舞著一把鋁尺,就像揮舞著騎兵軍刀一般,說道:「現在我們什麼資產也不用變賣,就可以開一張100億美元的支票。」彈藥充足的伊坎有能力襲擊那些市值高達500億美元、擁有充裕現金的企業。

這使得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商戴爾公司成了他的目標。今年2月,戴爾似乎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可以重新控制當年自己在大學宿舍裡創建的這家公司。他和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SilverLake)合作,準備進行一樁價值244億美元的交易,以每股13.65美元的成本將戴爾公司私有化,這個價格相對於最近的交易價格有25%的溢價。
伊坎在報紙上讀到這個新聞後,迅速買入10億美元戴爾公司的股票,他明白,如果戴爾肯投這麼多錢,該公司目前的股價一定非常便宜。

3月初伊坎已經得出結論:戴爾的報價未能反映該公司斥資137億美元收購的基礎設施技術所帶來的15%內部回報率。因此他請求股東們迫使該公司放棄這筆交易,然後利用現金和發行新債派發每股9美元的股息。

到了3月中旬,伊坎思考更有力的策略,他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該公司的創始人已經設立了價格底線。3月底伊坎告知戴爾公司董事會特別委員會自己對獲得該公司的控制權感興趣。未來幾週內,他、戴爾和黑石集團(BlackstoneGroup)之間的競購戰將見分曉。鑑於伊坎所下的重注,即使輸了競購,也能獲利匪淺。
這是伊坎精通並熱愛的遊戲。自戴爾事件發生以來,《福布斯》雜誌採訪了伊坎十幾次。一開始,他對針對戴爾公司的計劃遮遮掩掩。進入本月後,他打開了話匣子:「邁克爾是自亂陣腳,他讓自己處於了不利的位置,有可能失去自己的公司。通常要奪走他的公司是很難的,畢竟他擁有15%的股份。」在伊坎正式發出收購要約前的日子裡,你可以感受到他昂揚的鬥志,他已經在為沒有戴爾的戴爾公司制定計劃了。

雖然億萬富豪伊坎看似無處不在,其實他很少離開通用汽車大廈的辦公室去談生意。他很少搭飛機去參加股東會議或去律師事務所。他人在曼哈頓就能讓企業發生巨變,堅稱自己不需要進行微觀管理。他說:「那就像看醫生做手術,然後告訴他做錯了。」他的點子——比如對戴爾公司的競購,往往來自於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觀察到的東西,如果他對某樣東西發生興趣,人們會主動來找他——要不他就打個電話。正如我們在電影《霹靂嬌娃》(Charlie'sAngels)中看到的,一名只在電話中發號施令的男子擁有巨大的能量。
甚至當他出現在電視節目中——比如和阿克曼的那次爭吵,他也是打電話過去。在他發言時,節目組配的頭像是他多年前的照片。《福布斯》雜誌這次的封面照片是6年來伊坎首次讓媒體拍照,公眾得以首次看到他蓄鬚後的新形象。
伊坎花了半世紀的時間,才讓鐘擺完全擺向自己所處的位置。在職業生涯的前半部分,他得四處奔波去拜見其他人。

伊坎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猶太教會堂的領誦人,母親是教師。在皇后區遠洛克威(Far Rockaway,Queens)的低檔地段長大的他努力奮鬥,從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畢業後去讀醫學院,不過中途輟學去參軍,退伍後到華爾街工作。上世紀60年代初,他叔叔幫他找了一份期權經紀人的工作。後來他開始進行風險套利和一些小規模收購。到了80年代,他抓住有利時機賺了很多錢,作為以垃圾債券為武器的敵意收購藝術家上了頭條新聞。

如今伊坎對「企業掠奪者」(raider)這個詞的本能反應幾乎讓人發笑。他已經充分吸收了「維權投資者」(activist)這個概念所展現的語義:以《悲慘世界》(LesMiserables)的方式,領導受虐的股東反對懶惰或臃腫的管理。今年3月,富有傳奇色彩的證券律師、毒丸防禦(poison pilldefense)策略的發明者、現年81歲的馬蒂·利普頓(MartyLipton)發表了一份針對伊坎之類的維權投資者的備忘錄,質疑說他們要為美國相當一部分的失業現象以及裹足不前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負責。他寫道:「維權主義者的對沖基金正在掠奪美國企業的方式,只能被視為一種勒索。」伊坎反駁道:「我尊重利普頓,但他的觀點大錯特錯。」

追根溯源,這位維權投資者當初也是一名企業掠奪者。伊坎對TWA具有開創性和破壞力的收購案,以及他在邁克爾·米爾肯(MichaelMilken)舉行的年度企業掠奪者舞會上的突出地位,都無可辯駁地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米爾肯和伊凡·博斯基(IvanBoesky)鋃鐺入獄,維克多·波斯納和索爾·斯坦伯格去世了,梅書拉姆·瑞克里斯(MeshulamRiklis)和塞繆爾·貝爾茲伯格(SamuelBelzberg)退隱江湖,伊坎卻能與時俱進,儘管歷屆政府和監管部門已經壓制了垃圾債券時代最成功的戰術「綠票訛詐」(greenmail,指買進某公司的大量股份,以兼併相威脅,迫使公司用高價購回其股份)。

如今伊坎將自己的商業哲學描述為加進了維權的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 &Dodd)投資理念,傾向於將自己與有史以來最出色的格雷厄姆和多德式投資者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相比較。自2000年以來,伊坎企業公司的總回報率為840%。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Hathaway)呢?250%。然而市場給予巴菲特的參與以溢價,而你可以以相對於淨資產值打折的價格購買伊坎企業公司的股票。儘管伊坎將自己與巴菲特相提並論,除了他們在大多數同齡人只能玩填字遊戲打發時間的年紀還擁有撼動世界的願望外,二人幾乎沒什麼共同點。巴菲特在市場的無效之處尋找優秀的企業,一旦買入後他預期的持有期是「永遠」。伊坎偶爾會持有股票,但時間跨度很不穩定。他敏銳的頭腦能發掘交易機會,同時渴求殺戮,這兩個特質決定了一個人究竟是企業掠奪者還是維權投資者。

比如說,甚至不用我們提醒伊坎就會主動談到阿克曼,他說:「阿克曼沒法在遠洛克威的街道上生存。有件事使他成為與我截然相反的人:要成為真正的贏家,你必須學會優雅地獲勝,而阿克曼永遠無法做到這一點。」

阿克曼犯下的「大罪」是一筆900萬美元的進賬,這位現年46歲的對沖基金經理經過長達7年的關於霍伍德房地產公司(HallwoodRealty)的訴訟戰後,從伊坎那裡贏得了這筆錢。伊坎說:「我是個大男孩;我一直與最優秀的對手為敵。有時他們贏了,我向他們表示祝賀,仍然當他們是朋友。但這傢伙四處招搖,讓記者寫文章講述自己如何擊敗伊坎,這種方式非常下作。」

因此今年伊坎花了很多時間以牙還牙。在CNBC節目中爭吵時,伊坎稱阿克曼是「校園裡的愛哭鬼」和「道貌岸然的」騙子,這只不過是在公開場合的抨擊。私下的爭鬥早在去年12月就開始了,當時阿克曼開始宣揚自己用10億美元做空康寶萊公司——並且拉低了這家維生素製造商的股價。

伊坎狼吞虎嚥地收購受打壓變得更便宜的股票,倉位達到6億美元之多。這推動了股價的上漲,給阿克曼施加了壓力。他還派代表進駐董事會。雖然伊坎說買這個股票是為了賺錢,但他承認對阿克曼的折磨使這筆交易變得更令人愉悅。(阿克曼拒絕就本文接受採訪。)伊坎說:「這次做空使他進退維谷——2,000萬股的做空所造成的損失可不容易彌補。」當你不用對其他人負責時,仇殺作為投資策略是無可厚非的。
聲勢浩大的戰鬥讓伊坎上了頭條新聞,但暗地裡他也許已經成為美國水力壓裂(hydraulicfracturing)革命的最大受益者,這種方法開啟了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藏。
幾十年來,伊坎擁有龐大的油罐列車車隊,他聲稱,如果油罐車一字排開,你可以從曼哈頓走到俄亥俄州而不用觸地。

他還擁有2家軌道車生產商:ACF工業公司和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軌道車工業公司(American RailcarIndustries,ARII)。中西部地區水力壓裂法熱潮產出了海量石油,於是對這些車的需求以及租賃價格激增。由於石油生產商為了橫跨美國運輸燃料而哄搶油罐車,自去年3月以來ARII的股價上漲了75%。

多年來軌道車一直輸送現金流供伊坎使用。1984年他斥資4.69億美元收購了ACF工業公司,隨即拋售了3個部門獲利3.6億美元,解僱了該公司紐約總部180名員工中的大部分人(他說,無論自己還是聘請來的顧問都沒法搞明白這些人究竟在做些什麼)。後來他利用ACF工業公司的錢為很多收購計劃提供了資金,包括他出價42億美元收購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Petroleum)的45%股份,當時他和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兵戎相見。

但他新得到的石油財富可以追溯到CVR能源公司(CVREnergy),這可能是伊坎做過的最佳交易。2012年1月他開始在這家煉油公司建倉,到了夏天他已經擁有82%的股份,並且更換了董事會。隨著越來越多的油流到該公司的煉油廠,股價翻了一番,伊坎已經賺了20億美元。勝利部分要歸功於運氣:在股價開始起飛時他沒能成功賣掉公司;但無疑部分要歸功於伊坎:他促使CVR能源公司的管理層讓某些煉油資產上市,成立一家業主有限責任合夥企業(masterlimited partnership),他準確地預測該公司對渴求收益的投資者將具有吸引力——自那時以來股價上漲了35%。

然後還有天然氣巨頭切薩皮克能源公司,這可能是水力壓裂法最明顯的受益者。在打造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同時,麥克倫登暗地裡運營著一隻神秘的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利用他在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油井持有的少量股權作為抵押獲得貸款,然後進行魯莽的企業投資,使企業負債纍纍。《福布斯》雜誌在封面上稱他為「美國最猖狂的億萬富豪」。然而似乎沒人能把麥克倫登從該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寶座上趕走,直到伊坎的到來。

伊坎於2010年開始投資於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然後立即要求該公司出售資產以減少債務。麥克倫登依從了要求,出售了一些油田獲得約60億美元,這導致股價上漲。不過當伊坎盯著麥克倫登,要求在該公司董事會安插一個代表時,麥克倫登拒絕了。伊坎說:「我們對自己說,出售結束了,他再也不打算賣了。」所以伊坎就開始清空股票,他說:「我們賣掉了所有持有,獲利5億美元。」

一年後伊坎重新在該股票建倉。此時麥克倫登因內幕交易指控而成為千夫所指,正需要支持,於是他歡迎伊坎手下的得力幹將文森特·因特列裡(VincentIntrieri)進駐董事會。今年1月,麥克倫登宣佈退休,稱「董事會與我之間存在著理念分歧」。在那之後,股價上漲。麥克倫登拒絕對此發表評論,而伊坎只是說:「我尊重麥克倫登所做的事,但他不是那種喜歡削減成本的人。」《福布斯》雜誌估計,這次伊坎又在該公司賺到了2.5億美元。
很多年老的高管選擇退休,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而伊坎一家的做法卻恰恰相反。父親沒停止工作,孩子們在公司工作,花更多的時間和父親在一起。伊坎的兒子佈雷特現年33歲,已經和父親共事11年了,如今他作為薩爾貢投資組合(Sargonportfolio)的共同經理人為父親搜索交易機會(他和另一位為伊坎工作的新星大衛·謝克特[DavidSchechter]提議對網飛公司進行投資)。伊坎的女兒米歇爾(Michelle)現年30歲,目前是一名教師,很快將到公司工作。

他們加入的是一家沒有官僚作風的公司,那裡只有20名投資專業人士和律師——與管理的資金量相比,該公司的規模可以說非常小。那裡沒有沉悶的投資委員會會議。不過他們要熬夜和伊坎一起研究兩三個核心問題以增加投資的把握,此外還要打很多電話。伊坎一醒來就會打電話,往往會推遲到上午10點左右才去上班。

摩托羅拉解決方案(Motorola Solutions)的首席執行官格雷格·布朗(GregBrown)說:「你得對他開誠布公,而且要隨叫隨到,對伊坎來說這兩點非常重要。」當年伊坎投資於他的公司期間,有次他在中國時曾在睡夢中被伊坎的來電喚醒,這甚至打亂了他去參加自己的結婚紀念日的安排。他說:「還有業績:如果你沒有進展,你就有麻煩了。」
自去年秋天伊坎收購網飛公司10%的股份以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裡德·哈斯廷斯(ReedHastings)一直在學習接受伊坎。當時伊坎的收購促使該公司採取所謂的毒丸策略,以防止他購買更多的股份。哈斯廷斯說:「這就像國際象棋的開局。他走了棋子,我們就採取毒丸策略。這是司空見慣的反應。在我們不瞭解他的時候我很擔心他,但我現在得說,我喜歡他的加入。」伊坎回應道:「我們喜歡哈斯廷斯。我告訴他,當一個人為我賺了8億美元時,我不會揍他。」
然而,一批銀行家和律師——用伊坎的話說就是「高盛(GoldmanSachs)之類的僱傭兵」——已經湧現出來,保護首席執行官和企業董事會免受伊坎的侵襲。考慮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他們有得忙了。伊坎說:「這些企業坐擁無數現金,我們是催化劑,促使他們用現金做些什麼。」
伊坎一定會記住誰幫他釋放了現金,而誰沒有。網飛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哈斯廷斯改善了公司業績,使股價上漲,從而延緩了伊坎的震怒。與此相反,當伊坎在2012年5月控制CVR能源公司後,他的團隊發現,高盛已收費1,850萬美元,試圖阻止他們的行動。伊坎的團隊指示該公司不付這筆錢。對於這位瘋到完全按自己的行事原則戰鬥——並且有足夠財力取勝的人,如果你成為他的敵人,下場可想而知。

伊坎如何診斷企業家?
現年33歲的佈雷特·伊坎在去年得到30億美元,為伊坎資本進行投資。但他在為父親工作的11年裡不得不證明自己。(伊坎的女兒米歇爾將於今年春天加入該公司)讓你的子女參與自己的生意的最佳方法是什麼?伊坎提供了幾個建議:

及早開始。多年來每週末佈雷特都會和我一起花很長時間散步。他非常敏感,總是充滿好奇心。他擁有良好的心態——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佈雷特看見我總在工作。我對商業界和華爾街有一些玩世不恭的看法——他繼承了這些觀點。他聆聽並學習別人的看法,他有這方面的天賦。他上過會計課程,理解資產負債表。辦公室裡的人也教了他很多東西。我們觀察不同的企業,然後進行鑽研。他學得非常好。他不是那種被寵壞的富家子弟。
將他們作為普通員工對待。不要任人唯親。你要說:「嘿,你在這裡工作得像其他人一樣:從基層開始,沒有任何特權,你必須明白這一點。」對待他們得比對其他任何人更嚴厲,不能讓別人認為你的子女享有特權。佈雷特對這方面特別敏感。有時候,我和公司的兩個高管開會時,我會說:「嘿,佈雷特,來這兒,你可能會學到些東西。」他說:「爸爸,除非你把和我一起工作的3個同事一起叫過來,否則我不去。」

考驗他們的勇氣。佈雷特和他的搭檔謝克特開始運營薩爾貢投資組合時,他們說:「給我們3億美元。」我說,可以,不過我有權否決他們所做的任何決定。他們放棄了工資,願意取利潤的一小部分作為提成。規定了一個最低可接受費率(hurdlerate)。這樣一來,基金就成了他們的孩子。交易時他們所作的選擇與我有些不同——更側重於成長股和高科技股——但他們幹得很出色,幾乎讓資金翻了一番。去年8月,他們新建了3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自那以來上漲了7.2億美元。
伊坎小傳
1936年
卡爾·塞利安·伊坎(Carl Celian Icahn)出生。
1957年
這個來自於皇后區遠洛克威的孩子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獲得哲學專業學士學位。
1961年
從紐約大學醫學院輟學以及在軍隊服役後,在華爾街的德雷福斯公司(Dreyfus & Co.)開始了職業生涯。
1968年
創建了主營套利和期權交易的證券公司伊坎公司(Icahn & Co.)。
1979年
作為收購藝術家在華爾街嶄露頭角,收購企業相當多的股份——有時取得控股地位。在購買加熱器製造商塔班公司(Tappan)的股份後,他迫使公司進行變賣。
1981年
投資銀行家布魯斯·沃瑟斯坦(BruceWasserstein)將企業為了從伊坎等不受歡迎的投資者手中收購回它的股票所付的錢稱為「贖金」(ransom)。這種行為還被嘲弄地稱為「綠票訛詐」而廣為人知。
1982年
伊坎向丹河(Dan River)等公司發起了收購戰,在馬歇爾領域公司(Marshall Fields)一役中大獲全勝。
1985年
伊坎先是收購了TWA的部分股份,成為該公司的董事長,最終使其私有化。但這家航空公司最終分崩離析,在90年代兩次宣告破產。
1987年
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華爾街: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上映。劇中戈登·蓋柯(GordonGekko)的一句台詞借用了伊坎的名言:「如果你需要朋友,找條狗吧。」
1989年
他出售了在德士古石油公司的全部股權,獲利20多億美元。當年在該公司破產期間伊坎開始購入股票。推動公司斥資30億美元解決法律責任。
1991年
在推動鋼鐵和能源企業美國鋼鐵聯合公司(USX)重組的長期戰鬥中獲勝,該公司為美國的鋼鐵部門單獨發行了一類股票。USX的2類股票均暴漲。
1997年
放棄了17個月來試圖拆分納貝斯克公司(RJR Nabisco)的努力,但仍然獲得不錯的利潤。
2002年
在高盛(Goldman Sachs)實習以及短暫地從事藝術電影導演生涯後,佈雷特加入了父親的公司。
2004年
作為百視達(Blockbuster)和好萊塢影視公司(HollywoodVideo)的最大股東,伊坎鼓勵兩家公司合併。然後他批評百視達的首席執行官及其優厚的薪酬。後來他稱百視達是「這輩子做過的最糟糕的投資」。
2005年
伊坎與3家對沖基金合作,迫使時代華納(TimeWarner)分拆有線電視部門,回購200億美元股票以提振股價。首席執行官迪克·帕森斯(DickParsons)只滿足了略超過一半的要求,回購了125億美元,伊坎稱之為「嬰兒學步」。帕森斯反駁道:「他的目標是讓股價上漲到目標價位後賣掉。」
2008年
微軟出價收購雅虎失敗後,伊坎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雅虎股票,將持股比例提高到4.3%。他領導股東起義,試圖提名一批新董事,解僱楊致遠(JerryYang),重啟與微軟的談判。他失敗了。
2008年
伊坎的對沖基金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價值縮水了35%。
2010年
伊坎向麥克倫登的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投資了6億多美元。
2011年
在運營基金6年後,伊坎將外部資金返還給投資者。他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寫道:「從許多方面來說,2008年我們基金的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失,比我自己的損失更讓我感到困擾。」
2011年
經過多年的戰鬥將摩托羅拉分成兩個實體,從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Mobility)出售給谷歌的125億美元的交易中獲利13.4億美元。
2012年
10月伊坎透露自己擁有網飛公司10%的股份;宣佈購買的當天,股價飆升14%。這是個巨大的勝利——自那以來股價已上漲了近200%。
2013年
伊坎在報紙上讀到戴爾要買斷戴爾公司的消息後購買了價值10億美元的股票。他先是推動該公司派發特別股息,然後競購試圖控制整個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11

2. 窮Blog爸與富Blog爸-----幾十蚊一張紙也買的傻爸爸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5/blogblog.html
在回答兒子问題前,我問兒子將來的目标是什麽?

他頗費勁地想了很久回答:“沒有哦!"

我心急地追問:"怎會沒有呢?說吧⋯⋯"

"環遊世界丶住豪宅!”

果然有夢想,不過是發白日夢的夢想,是不是所有九十後,一百後的新世代都是如此思考?但想想自己每天上班工作的壓迫,其實我的目標何嘗不時環遊世界丶住豪宅。

無論自己說得目標多堂皇,到尾都是為經濟打并,每天像苦力的鋤泥掘泥的工作,你還能說什麼人生目標?

不過若果把鋤泥想像成在發掘寶藏,這件工作就無比樂趣,一如那套最愛的電影"奪寶奇兵"主角一樣,一二集己經獲得很多寶藏,但還是要拍第三集,Indiana Jones並沒有去享受住豪宅,而是選擇在荒山野領面對危險,尋寶樂趣就是如此吸引人。

"還記得你的寵物小精靈咭嗎?"我說

"那些是招喚王咭不是比加超咭"他糾正我:"己經早賣光了"

"賺了很多錢?"

"那有,只一點點,其實招喚王咭當年日本早已興了幾年,到當地走下坡不玩時就翻譯成中文,香港才興,日本己有大把不同種類的咭,香港的傻仔幾十蚊一張都買"他一臉輕視地說。

十多年前我記得有一天,兒子在街上手震腳震很肚餓,我記得早上因他說和同學到葵芳廣場玩,自己給了一百元他午餐吃東西,黃昏接他時一臉滿足,說什麼那間舖頭「人氣町」很多東西看,以為他掛著玩,沒有吃東西,問他那一百蚊還餘多少,卻支吾以對。

"是呀,香港真的很多儍仔,那間「人氣一町」還在嗎?"

"現在連Gameboy都無人玩,點會買咭,細路是打手機和上網買點數,那些舖頭早己結業或轉營":皃子說。

"為什麼你認為以幾十元買一張的招喚王咭是儍仔,而你當天又這樣熱衷呢?"

"第一:它是一個潮流,兼且是在水尾;第二:那時報章雜誌吹捧,有些人交換前還特別吹捧自己的咭如何難得。第三:它們其實只是一張紙,什麼也沒有,不可以當飯吃。

我記得那個年代有幾支大熱上市的科網股Tom.com 丶新意網自己也有申購,後來也蝕了很多錢,兒子在賣咭時,他的爸爸卻買另類咭。

"香港的儍仔幾十蚊一張都買;潮流;水尾;報章雜誌互相吹棒,一餐飯也沒有吃過還要蚀錢“

兒子好像在說這個傻爸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517

《韭菜樂園》------你買的是什麼?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4204658

只要一下跌,私信區必被狂捅。
我這個被套了,怎麽辦?我那個虧了X個點怎麽辦?我這個股是怎麽了,還會跌嗎?

試問大多數人在敲下買入的回車鍵時想的是什麽?
快點!快點!我手要快點,要不然追不上了!你看都漲上去了。
亦即:是在強烈看漲中的追漲行為,買入的是看漲的模糊預期,既沒有明確的買入邏輯也沒有嚴格的止損和倉位管理規劃。土豪式的:買!買!買!
貪婪!白無常!

當你高位被套後,憤怒、沮喪、不做所措、仿徨、左右為難又會匯集在一起,形成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心理。
恐慌!黑無常!

在貪婪和恐慌這雙奪命無常的作用下,本金縮小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逃開黑白無常收購鐮刀,最好的方式是“堅持買入理由”。在排除必要風險(風險排除以後有機會再講)後,堅持買入理由非常重要。譬如:
1、你買入的是分紅高,那你就等分紅。股價漲是透支後續的價值,股價跌你也得分紅。
2、你買入的是窪地股,那你就等水流來,別看別人漲你就心癢癢。
3、如果你買的是確定性的重組股,那你就買入,刪除自選再也不看,等停牌。
4、如果你買入的是某個題材規劃,那你就等題材兌現規劃出臺。
5、如果你是買入周期股,那就等周期來。
好股多數不是追來的,而是等來的。一如世間情侶,最動情的不是我愛你,而是我等你。

在堅持買入理由的基礎上,如果能堅持操作規則那麽就更好了。
1、你決定左側買入,那麽股價下跌你應該高興,而不是犯愁成本。
2、你決定右側買入,沒吃飽就飛了,那麽你應該高興時間成本少而不是犯愁籌碼不足。
3、你決定做短線,那就是短線,該止盈止盈,該止損止損。
4、你決定做中線,那麽就別虧了當短線,賺了又變長線。而且更加忌諱的是挨套變長線。
5、如果你決定做長線,那麽基本面或者外部環境發生變化,該調整就調整。如果沒有發生變化,該持有還持有,不要犯和強勢股比收益率的毛病。比再多,你的股也不會因此漲起來。

不要讓我薦股,不是你選的,我推薦了你也拿不住。一個月前,我在603內部21元時強力推薦一只確定性股票,作為社員完成作業的獎勵,這一個月內上漲了接近50%。但100號人,到現在手里有籌碼不超過5人。
不是你做出的買入預期,不是你確立的操作規則,那麽對你就無效。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薦給你也拿不住。

此文作為下跌過程中的統一答複,不再做任何個股解答,本人沒有那個水平,也沒有那個精力。請諒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