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齡化危機下的日本:勞動力不夠,老年人來湊?

最新發布的就業數據顯示,日本勞動力市場繼續一路高歌,7月份失業率降至3%,已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空缺職位與求職人數的比例持穩於1.37,達到1991年8月以來的最高點。

8月9日公布的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二季度日本失業人數同比減少10萬人。因結構性因素和需求不足導致的失業繼續回落。

盡管形勢一片大好,但巴克萊分析師還是指出,日本仍需實施適當的勞工政策,以化解因為供給而導致的勞動力短缺局面。

100歲的銷售人員

在人口老齡化方面,日本社會一直跑在世界的前頭。2015年,日本65歲或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近27%,給該國勞動力市場帶來不小的壓力。

但與此同時,日本也很早就開始用老齡人口來補充勞動力。現在,越來越多的雇主都開始將老年人當作寶貴的勞動力資源。

日本化妝品牌Pola就深諳其道,它旗下有一名銷售人員還在最近迎來了百歲生日。

6月,Pola的銷售班底齊聚東京世田谷區的一家Pola門店,了解該公司的新產品以及推廣活動。83歲的店長杉山(Miyoko Sugiyama)給大家做起了培訓。

零售商常把顧客數據庫掛在嘴邊。但杉山把顧客數據都記在了心上。對自己那三十多名客戶的喜好、年齡、健康狀況和購物習慣,她都了如指掌。一有新產品推出,她都會騎自行車或坐地鐵登門拜訪。這位耄耋老人的精力讓年輕人都不禁汗顏。

在全日本範圍內,像Sugiyama這樣的Pola“美容指導”有5萬人左右。她們都作為獨立經營者,與Pola簽訂委托合同,從事上門推銷,與作為品牌主要客戶的家庭主婦們形成長期、密切的關系。

1937年,Pola剛開始招募推銷人員的時候,申請如雪片般飛來。當時,日本婦女很少有出門工作的機會。

如今,Pola表示不設退休年齡,銷售代表們只要願意,就可以無限期工作下去。在它的5萬名美容指導中,70多歲的有5500人,80多歲的有2500人,90多歲的也有250人。

杉山在40年前就開始為Pola工作,入行至今,她已經賣出1.8億日元的Pola化妝品。

一些美容指導更進一步,負責著兩家以上的店鋪。76歲的本所(Sayaka Honjo)是Pola的頂級銷售代表,掌管店鋪90多家,月銷售額總計高達1.5億日元。

在Pola高達1000億日元的年銷售額中,約有95%來自本所這樣的美容指導。熟客是化妝品牌的命脈,所以對Pola而言,銷售代表們構建的起來的客戶網絡就是一項巨大的資產。本所說,只要客戶還需要她,她就不會退休。

制造業依賴老年熟練工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在制造業的拉動下走向繁榮,至今仍是日本經濟的一大支柱。對制造商而言,要生存下去,就得將熟練技工的手藝傳承下去。

創立於1905年的軸承制造商Isoda也在逐步調整,以適應日本的老齡化趨勢。十年前,它開始允許65歲以上的熟練工人留下來繼續工作。

71歲的塞托(Kenji Seto)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已經在Isoda工作了34年之久。他所打磨的軸承要用千分尺來測量,精確到1公絲,也就是百分之一毫米。需要多年的經驗和直覺才能達到純熟的地步。

在工作中,他常常需要連站好幾個小時,同時還要保持全神貫註。但他說自己已經找準節奏,從來不覺得累。

這位熟練技工同時也是一名指導員,負責指點二三十歲的年輕同事。他說,想把自己所有的技能一一傳授給他們。

如今,Isoda的零部件被用於各類船舶,包括日本自衛隊的潛艇和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巡邏艦艇。在創立以來的111年里,它始終把質量作為重中之重。社長哈托利(Daisuke Hattori)介紹說,之所以要和退休年齡的員工繼續簽約,是出於商業上的考量,因為熟練技工的離職對公司來說是一種風險。

他說,很多傳統的熟練技工都認為,手藝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只能跟著老師傅邊看邊學。如今,他們就在請老師傅們傳授手藝。

Isoda會和65歲或以上的員工簽訂一年期的工作合同。現在,60歲以上員工占到該公司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很多在工作的同時,還負責帶資歷較淺的員工。

日本中津川市的金屬板材制造商加藤制作所(Kato Manufacturing)則采取了另一種做法。它於2001年推出了一項非同尋常的招聘政策:只招60歲以上的員工,在周末或節假日工作,使這家公司能夠全天24小時、一周無休地運轉,同時還精簡了運營。

加藤制作所為波音787噴氣客機供應組件,也為日本首架自主研制的飛機——三菱支線噴氣式飛機——提供主要的機翼部件。在負責生產這些組件的團隊中,很多都是60歲以上的老工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19

北京戶籍老年人口超300萬 老齡化程度全國第二

從人口結構上看,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提升,北京真的要成為“老北京”了。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北京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13.3萬,占總人口的23.4%,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位。官方預計,到2020年北京常駐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人。

8月31日,在北京市“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展望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表示,養老是社會熱門,老百姓比較關註,老年人現在很多,增長速度很快,預計到2020年我們將突破400萬,這是一個很大的社會群體。“十三五”期間圍繞貫徹居家養老條例,怎麽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讓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到養老服務領域,這個任務很重。

8月30日,北京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指出,北京市正處於中度老齡化時期。北京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萬,占常住人口總數的15.7%。平均每天凈增5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凈增120余名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預計到2020年,全市戶籍老年人口將超過380萬,常住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城六區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老年人口比例為24.7%。

此外,北京市勞動適齡人口比重下降,常住人口老年撫養比持續上升,從2010年的15.9%增長到2015年的21.1%,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

到2020年,本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養老機構床位數將動態保持在40張,老人居家養老將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幫扶,全市將建設1000個社區養老驛站,本市疏解騰退的廠房、校舍、培訓中心等設施都將優先用於養老。

對於養老驛站的功能和作用,李萬鈞表示,現在的養老驛站在功能上、體制上,在經營方式方法上,跟過去的托老所有很大的區別。

“為什麽要建設驛站?因為驛站是離老百姓身邊最近的一個服務平臺,這也是貫徹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采取的很重要的舉措。大家知道,96%的老人是在社區和家里養老,並不是進機構,只有4%左右的老年人是到機構養老。”

李萬鈞表示,“十二五”期間每年建設一萬張養老床位,這方面投入的財力、物力比較大。“十三五”期間,就把工作重點轉移到重點支持居家養老服務上,讓96%的人要受益。養老服務驛站實際就是一個服務的平臺,我們給它設計了支持居家養老服務,輻射居家養老服務的功能。

他介紹稱,從數量上看,養老服務驛站的設置不完全是按社區、街道、行政區劃,而是按老年人的分布來設置,老年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可能設兩三個,人口少的地方可能設一個。今年是試點,全市是150多個,現在正在如期推進,“十三五”期間,這項任務要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68

日本老齡化有多嚴重:1.5萬村落中65歲以上老人過半

共同社21日從日本國土交通及總務省的調查獲悉,65歲以上老人占居民半數以上的“過疏村落”截止2015年4月時有15,568個,比2010年度上次調查時增加了約5000個。占調查對象村落總體的比例也從15.5%上升至20.6%。隨著人口減少和老齡化的加劇,地方政府難以維持的“極限村落”逐漸增加的情況可見一斑。

調查對《過疏法》指定地區等所在的1028個市町村發放了問卷。調查對象村落共有75,662個,此次《離島振興法》的指定區域等也加入其中,比上次的64,954個大幅增加。

日本老人(資料圖)

與上次調查有可比性的64,130個村落的80%以上出現人口減少。另外,上次調查以後,174個村落因人口減少等消失,其中27個為東日本大地震的海嘯災區。

65歲以上老人占半數以上的村落從地區來看,中國地區最多,為4095個,其次為九州3205個、四國2548個、東北1850個。首都圈為418個,相對較少。所有居民都超過65歲的村落有801個,其中306個所有人都在75歲以上。

各市町村擔心“10年以內會消失”、“早晚會消失”的村落占到總體的4.8%,為3614個,比上次增加約800個。

安倍:我根本不擔心日本的人口結構

對於日本老齡化嚴重的問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日本人口老齡化並萎縮不是負擔,反而會激勵通過機器人、無線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創新提高生產率。

安倍在路透Newsmaker活動上準備的講稿中稱,“我根本不擔心日本的人口結構,”並指出盡管過去三年工作年齡人口減少300萬,但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仍取得增長。

幾天前日本公布官方數據顯示,日本65歲及以上的人口有3,460萬,占總人口的27.3%,為發達國家中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16

官方調查:中國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老齡服務供少求多

全國老齡辦今日發布調查結果稱,中國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但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老齡化服務業發展仍不平衡,供求矛盾依然嚴峻。

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是針對全國老年人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法定國情調查。本次調查為第四次,調查時點為2015年8月1日零時,調查樣本涉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臺地區除外)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規模為22.368萬,抽樣比為千分之一。

調查顯示,盡管老年人口城鎮化水平持續提高,老年人經濟狀況顯著提高,但整體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短板。主要表現在六大方面。

首先是老齡化的持續加深。根據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比五年前提升了2.89個百分點,達到16.15%。全國老齡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建軍在發布調查結果時提醒,對老齡化持續加深的人口現狀必須高度重視。

其次是老年人收入水平總體不高,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口數量依然較多。老年貧困問題日益嚴峻,值得社會各界深度關註。

尤其值得警醒的是,中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較大。2015年,自評健康狀況“好”的老年人只有32.8%。全國城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總量的18.3%,總量約為4063萬。

在家庭規模越來越小型化的背景下,如此龐大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意味著巨大的照護服務需求。調查顯示,2015年,中國城鄉老年人自報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近9個百分點。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項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和康複護理,其他需求依次是心理咨詢或聊天解悶服務,健康教育服務、日間照料服務、助餐服務和助浴服務等。

需求如此旺盛,但老年服務的供應卻遠遠不能讓人滿意。王建軍介紹,目前老齡服務業發展不平衡,供求矛盾十分嚴峻。

此外,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滯後和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嚴重不足也是當年養老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這其中,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困局尤其值得關註。根據調查,農村老年人認為住所不適老的比例高達63.2%,而農村老年人精神孤獨的問題也比城市更加嚴重。農村中51.7%的老年人們為空巢老年人(老年夫婦戶、獨居老人)。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的年齡越輕,孩子數量越少。2014年,80歲及以上的老人平均子女數為4.1人,60-64歲低齡老年人平均子女數僅為2.3人。這表明,隨著低生育狀況的持續、家庭規模的小型化,家庭養老的功能在逐步削弱,令中國老人養老問題越發嚴峻。

王建軍表示,下一步將設立老年人口生活狀況動態監測網店,為建立國家老齡大數據中心打好基礎。同時,針對本次調查發現的問題,將著力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通過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和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等做法,充分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為中國老人安心養老提供更好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72

應對人口老齡化 25部委合力建設老年宜居環境

未來十年,中國將在“住、行、醫、養”等方面加大投入,基本建立安全、便利、舒適的老年宜居環境體系,讓中國老年人在更加友好的環境下養老。今天上午,全國老齡辦、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25個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這項關系全國兩億多名老年人福祉的工作做了安排。

由於總和生育率超低,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億,占總人口的16.1%,而且還在快速地增加,今後幾年每年將新增老年人口近1000萬。

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導致老年人居住條件、公共服務、社區服務、權益維護、社會參與等方面暴露出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約因素。鑒於此,2015年修正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專門列出“宜居環境”一章,要求國家采取措施,推進宜居環境建設,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適的環境。

《指導意見》吸收世界衛生組織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的理念,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建設老年宜居環境的五項任務,包括適老居住環境、適老出行環境、適老健康支持環境、適老生活服務環境、敬老社會文化環境等。

從適老居住方面來說,目前有不少老年人居住的房屋是沒有電梯的老式樓房,每天上下樓梯就成為生活中必須要克服的大困難。根據剛剛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滯後問題嚴峻,農村老年人認為住所不適老的比例高達63.2%。

就此,《指導意見》提出要突出老年人對居住環境的安全性要求,對老年人住宅進行適老化改造,支持適老住宅建設。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表示,當前應該抓住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限窗口期,盡早準備,合理規劃,加快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進程,以避免將來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情況下改造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

在適老出行環境中,《指導意見》要求要強化住區無障礙通行、構建社區步行路網、發展適老公共交通等任務,保障老年人出得了門,到得了想去的地方。

為確保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實施,《指導意見》要求,各部委在制定城鄉規劃中要綜合考慮適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礎、公共安全、生活服務、養老服務、醫療衛生等設施建設,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前瞻性、適老性。

同時,一大批鼓勵老年宜居建設的政策將逐步落實。具體包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面向老年宜居環境重點工程開發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等。對免費或優惠向老年人開放的公共服務設施,按照有關規定給與財政補貼。

吳玉韶強調,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將納入十三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下一步全國老齡辦聯合各部委將推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工作納入各部門專項規劃,研究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98

100多位地方官齊聚北京 都在談怎麽應對老齡化

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部分城市的100多位老齡辦主任(副主任)31日齊聚北京,參加全國老齡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老齡工作重要講話精神高層論壇,尋求老齡化挑戰的應對之道。

老齡化形勢嚴峻

我國目前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60歲老人1.29億,占總人口10.46%,2015年2.22億,占總人口16.1%,15年當中增長了近1億人。

未來老齡化仍在加速推進。預計2025年老年人突破3億,占人口20%,2053年將達到4.87億的峰值,老齡化水平接近35%。

由於中國的人口老齡化是與低生育率帶來的少子化並存,因此養老壓力跟其他國家相比,尤其巨大。最近幾年,中央多次就養老問題召開會議和發布通知。今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體學習,主題就是發展老齡事業和加強老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後的講話中強調,要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生育、就業、養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促進我國人口均衡發展,提高勞動力資源持續供給。

全國老齡辦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建軍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整體性的系統工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事業的戰略機遇期。

他表示,下一步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堅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頂層設計創新和政策法規銜接,確保法規的針對性、協調性、系統性。

老齡化既是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存在巨大的商機。根據全國老齡辦的統計,2015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規模已經突破三萬億元,還在持續增加中。老年人對養老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王建軍表示,下一步要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使之成為調結構、促民生、促升級的重要力量,成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的重要領域。

應對老齡化提速

今天的會議上,民政部、國家衛計委、北京市、黑龍江省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各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加快應對老齡化的做法。

民政部副部長、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高曉兵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立相關保險和福利及救助相銜接的照護保障制度要求,民政部將著力推進兩項工作,一個是配合人社部門開展政策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重點保障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康複護理、精神救濟和安寧療護等長期照顧服務,在養老領域實現養老保險管基本生活,醫療保險管醫療和醫療護理,長期護理保險管失能照護的格局,從制度上解決老有所養的保障問題。

第二項工作是在制度格局尚未形成時,進一步推動各地建立健全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護理補貼制度,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發揮政府兜底作用,對特殊和困難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給予保險。

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紹,目前已有超三分之二的省份制定了省級推進醫養結合的實施意見。下一步衛計委將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通過制定健康老齡化“十三五規劃”、建設90個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等做法,推進醫養結合,推進實現健康老齡化。

會上,北京市民政局李萬鈞局長介紹了北京市在推進首都居家養老服務改革方面的進展。黑龍江省副省長、老齡委主任孫永波介紹了黑龍江省在推進市場化養老產業方面的探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46

未來我國老齡人口占世界1/4 “銀發經濟”成“風口”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這為養老產業帶來了較快發展機遇,並吸引地產商、專業養老機構等各路資本駐足關註。

未來老齡人口占世界1/4

11日在廣州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博覽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郝福慶說,我國和世界幾乎同步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但是我國老齡化的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到本世界中葉,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將占世界的1/4。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為10.5%,已經超過國際老齡化標準;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增至2.6億;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首次超過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並長期保持4億人的規模。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產業作為大健康主題的細分領域龍頭,被認為是下一個“風口”和“金礦”。

養老產業主要包含養老服務、養老地產、養老金融與養老用品四方面。不過,由於我國的養老產業尚處發展早期階段,目前並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

全國老齡辦宣傳部主任刁海峰1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專訪時說,中國老齡化和世界老齡化基本同步,但是配套卻相對落後。比如老年人社區服務,“我們太粗放,我們的老齡服務的廣度、力度都差很遠,服務的品種也比較單一。在保障性、服務能力方面都差很遠。”

他介紹,相比養老產品,養老服務業是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一個明顯短板。現在中國老年人花錢比較節儉,願意買產品,但不願意買服務,“所以企業了解老年人的時候也要能影響觀念更新,引導老人願意為服務買單。”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養老服務業的市場愈發廣闊。“在吃飯基本解決的情況下,老年人的需求在不斷擴展。解放前出生的和解放後出生的差別都很大,未來再過10年之後,60年代以後出生的老年人消費理念更不一樣,所以養老服務是一個常見常新的過程,需求是在不斷發展的,我們要跟上這個節奏。” 刁海峰告訴記者。

居家養老與社區服務相結合

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著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和老齡產業。我國老年群體數量龐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務需求巨大,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積極發展養老服務業,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也就是說,在養老方式上,未來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將成為最主要的方式。刁海峰說,我國的家庭雖然這些年出現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的局面,但是家庭依然是養老的最重要基礎。

刁海峰介紹,目前國家正在研究出臺居家養老的支持政策。“比如有人建議,在同一個社區買房,子女買的同時也給老年人買,這個要有支持和優惠。另外比如老年人躺在床上,如果子女在家伺候老年人,失去工作,要出臺補貼。”

“我們要制定發展型的家庭養老政策,通過政策的激勵,實現老年人待在家里養老。”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說,應該出臺調整個人所得稅,鼓勵子女與父母共同居住,建立家庭護理人員的喘息制度,對失能老年人家屬進行公益性護理培訓等政策。“發展社會化養老的時候,不要忘了家庭養老是根本。”

在家庭養老的基礎上,社區服務是重要的依托。刁海峰說,現在很多社區建立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直接為老年人服務,這個中心就知道這個樓上有多少老年人,多少人可以自理,多少人不能自理,有多少需要提供就業和康複服務的等等,如果家庭養老能和社區相結合,就能解決很多問題。

今年7月,民政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此次試點重點支持七大領域,包括培育運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企業,支持城鄉敬老院、養老院等養老機構直接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動完善相關養老服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支持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等。

在這個過程中,對企業來說也蘊含著一系列的投資機遇。保利房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廣菊說,居家和社區養老是企業參與的重要舞臺,養老市場不僅僅局限於養老機構。

宋廣菊說,企業參與是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社會養老壓力持續增大,養老供給不足,養老資金缺口大,人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對養老的需求不斷提高。對企業來說,正是補充養老消費缺口的機遇。目前已經有超過80家地產商進入到養老領域,開發商正在積極布局,把握朝陽市場。

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開放大學社工學院執行院長烏丹星博士說,國家把健康養老產業確定為重要發展方向,出臺了20多個政策,2015年逐步消化吸收,今年是資本進入之年,整個產業發生了重要變化。“未來中國養老的市場前景非常光口,現在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30年的時間發展。” 烏丹星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52

【周年特刊】老齡化背後的機會:挖潛銀色經濟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沖進老齡化的快車道。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老齡化絕對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是與老齡化相伴的銀色經濟,潛力巨大,等待挖掘。中國能否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努力收割老齡化過程中蘊含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危機背後的機會

和其他國家經歷的老齡化相比,中國式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包括未富先老、老人規模大、老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因而養老功能弱、老人整體健康程度差、養老保障體系待完善等。這些現狀之嚴峻使得很多人對老齡化存有憂慮。

老齡化的確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老年撫養比超過17.5%後,每升高1個百分點,人均GDP就會下降0.2個百分點。而中國2015年的老年人總量為2.2億,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億,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4.3%。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的背景下,冷靜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是理性的選擇。危機背後是發展和提升的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擺在面前的挑戰,也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新的增長來源的一個突破口。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王豐與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2006年合作的論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人口因素》中提到,當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之後,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王豐認為,老年人的積蓄數額巨大,實現第二個人口紅利,就要把因人口老齡化積累起來的資金變為能夠提高生產率的資本,這牽涉到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改革。人口老齡化如果沒有加速資本積累,而是加速財富轉移,比如財富以家庭資助或者政府公共養老金的方式轉移到老人,就無法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同時提醒,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最容易實現贍養當前退休人員的短期目標,但這種策略會使中國錯過取得第二個人口紅利的機會。

跟第一次人口紅利一樣,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存在表明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蘊藏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機會不等於現實,只有努力通過各種資源配置和制度改革將積蓄轉化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才能將第二次人口紅利收割到籃子里,否則,所謂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畫餅。

銀色經濟起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用另一個名詞——銀色經濟來指代老齡化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她認為,銀色經濟就是基於健康長壽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活動及供求關系的總稱。

楊燕綏特意區分銀色經濟與銀發經濟概念的不同。

“銀發經濟偏重於頭發白了之後怎麽被服務,還有局限性。銀色經濟主要是說,在人的壽命延長之後,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關註和經營,註重技術進步和人民進步的並重。這個階段社會的主題就是健康長壽。”楊燕綏說。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總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據預測,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至106萬億。

延遲退休已經成為老齡化中國無可避免的政策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張車偉在10月底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延遲退休的初衷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而是為了適應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和現實。

延遲退休盡管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但社保學者普遍認為,通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提供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余力的老人可以發揮余熱。

中國應對老齡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老人普遍堪憂的健康狀況。根據衛計委統計,全國2.2億老年人中,1.5億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老齡化應對策略。

“應對老齡化,光聚焦老年人是不夠的。以健康為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由年輕時候的健康狀況,甚至由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通過對年輕人的健康投資和對年輕人、中年人,包括全人口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程度。”彭希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57

老齡化背後的機會:挖潛銀色經濟

中國正在不可逆轉地沖進老齡化的快車道。對於未富先老的中國,老齡化絕對是個巨大的挑戰。而在硬幣的另一面,是與老齡化相伴的銀色經濟,潛力巨大,等待挖掘。中國能否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努力收割老齡化過程中蘊含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

危機背後的機會

和其他國家經歷的老齡化相比,中國式老齡化有其自身特點,包括未富先老、老人規模大、老化速度快、家庭規模小因而養老功能弱、老人整體健康程度差、養老保障體系待完善等。這些現狀之嚴峻使得很多人對老齡化存有憂慮。

老齡化的確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老年撫養比超過17.5%後,每升高1個百分點,人均GDP就會下降0.2個百分點。而中國2015年的老年人總量為2.2億,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1億,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4.3%。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老齡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的背景下,冷靜面對挑戰,尋找解決之道,是理性的選擇。危機背後是發展和提升的機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認為,人口老齡化既是一個擺在面前的挑戰,也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和新的增長來源的一個突破口。

複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王豐與夏威夷大學教授安德魯·梅森2006年合作的論文《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人口因素》中提到,當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之後,人口老齡化有可能加速資本積累,從而加劇經濟的資本密集度,進而提高勞動者人均產出,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王豐認為,老年人的積蓄數額巨大,實現第二個人口紅利,就要把因人口老齡化積累起來的資金變為能夠提高生產率的資本,這牽涉到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體系的改革。人口老齡化如果沒有加速資本積累,而是加速財富轉移,比如財富以家庭資助或者政府公共養老金的方式轉移到老人,就無法實現第二次人口紅利。

他同時提醒,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制最容易實現贍養當前退休人員的短期目標,但這種策略會使中國錯過取得第二個人口紅利的機會。

跟第一次人口紅利一樣,第二次人口紅利的存在表明在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中蘊藏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機會。然而機會不等於現實,只有努力通過各種資源配置和制度改革將積蓄轉化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資本,才能將第二次人口紅利收割到籃子里,否則,所謂的第二次人口紅利只是一個畫餅。

銀色經濟起航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用另一個名詞——銀色經濟來指代老齡化中蘊含的發展潛力。她認為,銀色經濟就是基於健康長壽和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和約束條件來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活動及供求關系的總稱。

楊燕綏特意區分銀色經濟與銀發經濟概念的不同。

“銀發經濟偏重於頭發白了之後怎麽被服務,還有局限性。銀色經濟主要是說,在人的壽命延長之後,通過全生命周期的關註和經營,註重技術進步和人民進步的並重。這個階段社會的主題就是健康長壽。”楊燕綏說。

老齡產業和服務業是銀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2014年,中國老年人人均消費支出為14764元,消費總量已經突破3萬億元,消費結構已經出現從生存型向文化休閑型的初步轉變。據預測,2014年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至106萬億。

延遲退休已經成為老齡化中國無可避免的政策選擇,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張車偉在10月底的一個論壇上表示,延遲退休的初衷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是解決養老金短缺問題,而是為了適應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和現實。

延遲退休盡管引起部分人的不滿,但社保學者普遍認為,通過延遲退休,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資源。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赫克曼表示,中國政府需要提供靈活的退休制度,使得有余力的老人可以發揮余熱。

中國應對老齡化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老人普遍堪憂的健康狀況。根據衛計委統計,全國2.2億老年人中,1.5億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

複旦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老齡化應對策略。

“應對老齡化,光聚焦老年人是不夠的。以健康為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由年輕時候的健康狀況,甚至由年輕時候的生活方式所決定的。通過對年輕人的健康投資和對年輕人、中年人,包括全人口的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口的健康程度。”彭希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83

專訪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需扶持正規軍

近日,第一財經的專題報道《老人的天空:消費陷阱與破局之路》引發讀者熱烈的關註和評論。

記者為此就老齡消費市場的規範和管理專訪了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他認為,對於老齡產業的潛力認識不足阻礙了很多大企業、名企業進入老齡產業。通過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老齡產業中長期規劃,扶持更多優秀企業進入老齡產業,將是改變目前老年消費市場混亂狀況的根本之道。

第一財經:對於目前老年消費市場的混亂情況,你怎麽看?什麽原因導致這種亂象?

黨俊武:老年消費市場的混亂現象確實比較普遍,而且存在時間也很長了。目前,我國老齡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的諸多問題歸根結底是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對接錯位造成的。從市場需求側來看,現階段老年人的需求結構十分複雜,低端需求雖低效但富於剛性,中端需求是典型的有效需求,高端需求有效但彈性較大。而從市場供給側來看,還比較混亂,缺乏整體規劃,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我認為,之所以老年消費市場會出現這種情況,跟正規軍沒有成長起來有關系。整個市場現在主要被地下力量、非正規軍給占領了。這些非正規軍對老年人需求更敏感,更貼近,反映更迅速。但是它唯利是圖,在市場監管不夠的情況下就侵害了老年人利益。

第一財經:你說的正規軍指的是什麽呢?

黨俊武:正規軍指的是,許多生產能力強、口碑較好的品牌,包括生產商和供應商,還沒有關註到老年群體這個巨大的市場;已經關註到並且生產了適老產品和服務的,對老年消費者的調查研究不夠,沒有走進老年人的心里,沒有針對老年人的營銷措施,其產品和服務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而且總體看,供應不足。

我一直強調,現在老齡產業面對的一個問題是,有些部門有些企業認為老齡產業不賺錢,所以沒有積極性去做。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老齡產業是一個成長型產業,發展潛力相當大。

有人總覺得老人沒有錢,消費能力有限。盡管有部分老年人確實面臨貧困的問題,但是總體上,從財富的擁有狀況看,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是財富擁有量最高的群體。去年我們的總儲蓄額達到50多萬億元,其中個人家庭儲蓄這一塊,四五十歲以上的群體占到一半以上。老齡用品、老齡服務、老齡金融等領域,不包括房地產,實際消費潛力已經占到GDP的12分之一。我們預測到2030年,這個比例會提高到五分之一。2050年,老齡化達到高峰時期,這個比例會達到三分之一。

所以我說,老齡產業是未來體量最大的新經濟,現在全社會對這一點的認識遠遠不夠。事實上,所有的行業都跟老齡產業有關系,所有行業都應該考慮老齡社會到來自己在老齡產業上有哪些發展機遇。

當有更多優秀的企業、優秀的人才進入到老齡產業的時候,自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就會更豐富,更優質,更能滿足老年人各方面的需求。

就老齡產業來說,正規軍沒有成長起來還有一個原因,現在生產適老用品的民企由於稅負較重,往往實力不足,而國有企業的體制機制不靈活,做不到對市場需要作出快速反應。這就給那些不良廠家、商家鉆了空子。

相比之下,那些不良廠家商家,他們就非常靈活,他們可以跟老人打情感牌,他們會偷稅漏稅,跟正規廠家商家相比,投入和成本就不一樣。

第一財經:應該如何規範市場,避免老年消費者利益受損害呢?

黨俊武:我認為,當前對於老年消費市場的亂象,整治打假固然是很重要的,更根本的是,要采取措施讓正規軍迅速成長起來,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豐富、質量可靠的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要對老齡產業進行徹底的供給側改革。這樣的話,供給增加了,提升了,消費者有一個對比,有更多選擇的余地,受騙上當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對於政府來說,要加大對老齡產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實施一系列措施,降低民企生存壓力,搞活國有企業的機制,調整減輕稅負,增加老齡產業的活力。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老齡用品和服務購買目錄,擬定相應標準,不管國企民企,只要是符合產品和服務標準,就可以被列入購買目錄,成為政府購買的客戶。這樣既可以滿足老年群眾的基本需求,又可以通過大單采購扶持老齡用品企業和老齡服務企業,引導中端市場購買老齡用品和老齡服務,逐步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的老齡產業市場。

從長遠看,要規範老年消費市場,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就是制定老齡產業專項的中長期規劃,比如做到2030年,要引導投資,明確鼓勵政策。中國的老年市場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要做好這個產業,需要從頂層設計上想辦法,明確開發領域,做好中高端老年科技的聯合攻關、老齡產業科技園建設等等。這個工作做好了,不光是有利於正規軍起來,也會使中國潛力巨大的老齡產業能夠變現。

第一財經:這樣的老齡產業中長期規劃,現在已經在著手做了嗎?

黨俊武:據我所知,還沒有。我想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有一個緊迫感,再不動手我們就會失去機會,因為中國老齡化的速度是很快的,老年人的數量越來越多,需求也越來越大。

今年5月27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強調,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培育老齡產業新的增長點,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

確實,老齡產業的健康發展是需要頂層設計的,不然靠各個地區各個企業散兵作戰,效果會很有限。

另外我還想特別提醒一下,老齡產業不光跟政府、社會、全行業有關系,全民都應該重視起來,做好“全生命周期養老準備”,年輕的時候既要做好健康準備又要做好財富準備,努力爭取人人健康而老,富足而老。只有這樣,我國老齡產業發展的根基才能不斷雄厚強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