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美傳媒吳延:文娛產業的機會是賦予二三四線人民對好玩內容的需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2/157358.shtml
映美傳媒吳延:文娛產業的機會是賦予二三四線人民對好玩內容的需求
常皓靖
i黑馬訊 7月12日消息 映美傳媒創始人吳延在分享投資年度峰會上分享了對文娛產業的一些認識。他認為,文娛產業現在非常熱。文娛產業的機會不僅來自於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長,更多的是來自於賦予中國二三四五線人民的對好玩的內容的需求。
以下為吳延分享的內容(i黑馬有刪減):
文娛產業現在非常熱。
先看兩組數據,第一個數據是中國2015年人均GDP達到了7000美金,這是一個快速的增長點。但是離1萬美金的人均GDP還有好幾年時間,中國的文娛產業剛剛起步。第二個數據是去年整個文娛產業現在是4000多萬億,預計到2020年只有一萬億。
為什麽文娛產業這麽熱?因為它可以涵蓋中國所有的產業,包括衣食住行吃穿用、藝人、粉絲等等。文娛產業起著焦點和連接點的核心作用。
文娛產業里面也分傳統的老大哥和新生代,我主要講網生力量的出現。2015年網絡視頻用戶為5.3億,到了2018年估計可以達到7億,增長空間非常大。
這個行業是怎麽催生的?我舉個電視產業的例子。2006年,《武林外傳》80集賣了10萬塊錢,而現在馬上開拍的90集《武林外傳》網絡版權費用是8.1億。電視渠道單一,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把整個市場消耗掉。就像今年網絡上最火的兩個劇,一個叫《余罪》,成本是3600萬;另外一部電視劇叫《老九門》,它的成本半年時間漲到1.68億。
視頻網站也在變化。視頻以前只在單一的平臺播出,現在卻是一個生態。互聯網院線在去年底、今年初剛興起的,做網絡院線付費的公司現在也起來了。網生力量更多的專註在網生內容里,這個行業好的地方在於沒有壟斷。
我們再來看新聞娛樂產業,它呈現出三個特點:第一是多元,第二是多樣,第三是融合。Papi醬昨天晚上做了一場直播,2000萬人觀看,而同樣的播放量只有衛視黃金檔的劇集才可能做到,她制造了一個個人的奇跡。
現在信息碎片化嚴重,消費渠道和觀影渠道全都改變了,網絡電影、網絡廣播、網劇全都出來了,大家每天能看到層出不窮的東西。我們中國人在富裕之後,要的不僅僅是富裕,更是有趣、好玩。
95後和00後是不可忽視的網生一代,他們只占了全國人口的13%,但移動上網人數占到了40%。所有的消費開始趨向於他們。其實,一線城市的消費比例在下降,二、三、四線的消費比例在上升。中國的機會不僅來自於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長,更多的是來自於賦予中國二三四五線人民的對快樂、有趣、好玩的內容的需求。
[本文作者常皓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文娛產業
網生內容
余罪
贊(...)
分享到:
應對中方威脅美傳組轟炸機司令部
1 :
GS(14)@2015-04-29 02:30:37美國空軍上周宣佈把所有重型轟炸機歸入同一部門,有分析指這可能是為籌組轟炸機司令部,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美軍決定將所有轟炸機納入在2009年重新成立的「環球攻擊司令部」,認為單一司令部能「保持高標準的長程導彈作戰任務訓練」,但有指這是要改造成龐大的轟炸機和導彈司令部。
將轟炸機變飛行護衞艦
「環球攻擊司令部」現有可攜載核武的B-52H(圖)和B-2A轟炸機,以及「民兵三型」洲際導彈等裝備,未來還會加入其他新的轟炸機機種;此外,將轟炸機設定成「飛行護衞艦」的角色,發揮偵察、監視、轟炸和擊落敵方戰機的作用。分析員哈西克(James Hasik)估計,美軍這個轟炸機司令部或會催生出新的想法,以應對中國越來越大的威脅。哈西克又指,美軍在浩瀚的太平洋面對中國大量的遠程導彈威脅,擴大對遠程轟炸機的任務設定或許是值得的。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8/19128073
【從前今日】首位女性飛跨大西洋美傳奇機師為夢想翱翔
1 :
GS(14)@2017-06-18 11:18:0620小時機程,現時足夠讓你由香港飛往美國。不過89年前的6月18日,美國傳奇女機師艾美麗雅(Amelia Earhart)以乘客身份坐單翼機「友誼號」由加拿大出發,20小時40分鐘後抵達威爾斯,成為全球首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當年艾美麗雅形容自己像薯仔般在飛機上,甚麼也沒做便完成創舉,但4年後她再進一步,自己一個駕飛機,成為首個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性。艾美麗雅挑戰自己的同時,亦不忘提攜後進,成立組織幫助女性飛行員。可惜在1937年挑戰環球飛行期間,艾美麗雅在太平洋島國新畿內亞停留後失去聯絡,當時距離終點佛羅里達州11萬公里。雖然至今艾美麗雅下落不明,但她的貢獻及影響留芳百世。美國太空總署/thisdayinaviation.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8/20060133
王弼:亞馬遜殺入 美傳統超市有難
1 :
GS(14)@2017-06-21 07:45:11【明報專訊】上周五最大宗財經消息,王弼認為是亞馬遜斥137億美元收購高檔連鎖雜貨舖Whole Foods Market(WFM),WFM王弼有投資過,所以特別留意這則新聞。本來,我最喜歡投資有併購潛質的公司,這兩年成為收購目標或被分拆的股份有美贊臣、NXP Semiconductor、時代華納、Yum Brands和聯合利華等,為何WFM會走漏眼,沒有揸到獲停牌收購呢?
我在投資零售相關股份的時候,會非常注視亞馬遜的動向,因為它一旦殺進某行業,便會以摧枯拉朽之勢,把能力稍遜的對手殺得片甲不留,就算實力稍強的對手,能暫時抵住亞馬遜的挑戰,盈利能力也會大幅被壓縮,不利股價。所以,縱使全球營業額最大的公司沃爾瑪,去年曾跌至60美元左右,估值低廉,我也不敢貿然買入,因為亞馬遜(收入全球排第44)最想打倒的巨人,就是沃爾瑪。
近年,我不斷尋找亞馬遜較難打入的行業來投資,成功例子有意大利名牌網購企業YOOX。網購,不就是和亞馬遜直接競爭嗎?大家可能有所不知,歐洲人買賣奢侈品所需的品味和美感,並非美國西部牛仔能夠比擬,所以王弼斷定,頂級品牌的網購經營,亞馬遜並沒有優勢。亞馬遜如真想打進該市場,也只可以收購YOOX,我買入YOOX,也是博被收購。結果,未等到亞馬遜收購,YOOX已經和第二大奢侈品網購企業Net-a-Porter合併,賺了三成離場,此乃後話。
留意市場轉變 汲取諾基亞教訓
除了奢侈品外,去年我也認為,新鮮食材例如有機疏菜等食品,網購較難打入,所以趁股價調整時買下了WFM和Kroger(KR)的股份,貪其估值低,並配合期權操作賺期權金。可是在平日作投資功課資料蒐集時,看見亞馬遜也對這行業蠢蠢欲動,德國巨型連鎖廉價超市Lidl亦準備大舉進攻美國市場(它對KR的威脅可能更直接),因此兩三個月前,我便把WFM和KR都清了倉。結果,我的分析沒錯,亞馬遜宣布收購WFM,向所有超市和雜貨舖宣戰,它要正式進攻新鮮食品市場,結果當晚沃爾瑪股價大跌4.6%,KR股價繼周四管理層調低盈利預測大跌19%後,再跌9%,原來應該受亞馬遜和Lidl威脅的WFM,卻因被收購升近三成,我雖避過了KR大跌一劫,卻走漏了WFM被收購的良機,一加一減,打個和。我向讀者分享這事,是因為投資股票,特別是手持愛股長揸,也要留意市場環境的轉變,股票不是沒有長線投資價值,難就難在,我們能否警覺以往股價長期造好的股份,是否早已悄悄的被競爭對手迎頭趕上,諾基亞、利豐(0494)的例子,務必引以為鑑。
港土地供應 死結在政務官
至於港股,我也發現了一項長遠利好本地大財團的發展。社會開始討論,香港是否應改變葵涌貨櫃碼頭的用途,發展住宅,解決土地不足問題。如果成真,當然有利長和系和會德豐系的股價。不過,香港的政務官已成驚弓之鳥,被一些有反商情緒的人騎劫,如果碼頭真發展成住宅,這些人一定會指控是官商勾結。其實,只要政務官在補地價機制上肯作出改革,令其更公開透明,香港的土地供應應可大幅提升,但普遍高級公務員只顧穩袋長糧,抱着不做不錯的態度,才是土地供應一籌莫展的死結。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34&issue=20170619
美傳媒:鮑威爾獲提名接掌聯儲局 被視為耶倫盟友 料延續政策循序加息
1 :
GS(14)@2017-11-04 15:38:42【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稱,白宮已通知聯儲局理事鮑威爾,總統特朗普擬提名他擔任下屆聯儲局主席,接替明年2月卸任的耶倫。消息指,特朗普將於美東時間周四下午正式宣布,料可順利獲參議院確認提名。由於鮑威爾在貨幣政策上一直是耶倫盟友,支持利率正常化的過程應循序漸進,預期若他當上主席,將最有望保持政策連續性。
另外,市場對部分傳出的稅改消息感失望,美股早段微跌。美匯指數下滑,兌日圓在113水平徘徊。比特幣續升,昨突破7000美元大關,高見7355美元。
稅改消息失望 美股早段跌
作為下任主席呼聲最高的人選,鮑威爾本身是律師,並非經濟學者出身,對上一位沒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聯儲局主席,要數1980年代的伏爾克(Paul Volcker)。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認為,特朗普看中的是鮑威爾在金融監管方面的專長,相信是想他致力放寬銀行的監管。他又稱,鮑威爾雖被視為鴿派,但鮮有就加息步伐、通脹等發表獨特看法,相反他著重團隊決定,除非大部分聯儲局官員對加息的看法有變,否則單是換他作主席,不會改變貨幣政策方向。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溫灼培則相信,即使由鮑威爾上任,聯儲局的貨幣政策也會與現在接近,即循序漸進地收緊。他相信特朗普換人只是政治因素,他本身亦不希望換人的舉動對市場帶來衝擊。
特朗普盼鮑威爾致力放寬監管
加息方面,一般預期鮑威爾將延續謹慎的策略,意味直至2020年仍將逐步加息,同時緩慢縮表。監管方面,他的立場似乎比耶倫靈活,曾主張放寬金融危機以來採取的一些金融規定,建議放鬆阻止銀行利用自有資金進行高風險押注的沃爾克規則,並放鬆部分銀行的壓力測試,立場與特朗普合拍。倘鮑威爾獲提名,將標誌近40年來,聯儲局主席首次無法連任。耶倫的理事任期將於2024年到期,她不排除留任理事。
宣布主席人選前,聯儲局維持短期利率不變,但向12月加息謹慎邁步。聯儲局稱,迹象顯示經濟增長加快,經濟活動在風災影響下仍穩步擴張。若經濟維持正軌,將在年底前考慮加息。聯儲局聲明稱,風災可能暫時擾亂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脹,但不大可能在中期影響經濟。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97&issue=2017110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