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月薪兩萬三 工作六年存八十萬元 無痛省錢 苦勞上班族存下半數薪水


2011-12-05  TWM




今年二十七歲的陳詩瑜(化名), 雖然月薪才二萬三,但是靠著紀律地儲蓄,和有計畫性地消費,工作近六年就已累積了約八十萬元的資產,相當於存下逾半的收入,預計在三十歲前,就能順利達成 第一桶金的夢想。

撰文‧何珮郁

走進正值周年慶期間的百貨公司裡,斗大醒目的海報上寫著滿千送百、各家信用卡的 優惠資訊,每家專櫃的櫃姐無不卯足全力,說服消費者掏出口袋中的信用卡,無怨無悔地刷下去。然而,正當大家被櫃姐洗腦時,精打細算的陳詩瑜(化名),卻有 一股與眾不同的冷靜。

平常的她,是不追趕周年慶熱潮的,今天皮夾裡也只準備了二千元,目標就只鎖定一件保暖的外套,「既然消費目的是為了 『保暖』,就不去看那些『不夠保暖』的衣服。」而即使看上了一件相當滿意的款式,只要超出預算一百元,她也會毫不猶豫地放回去。

其實,理性 消費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陳詩瑜說,每次去逛街前,一定會先設定好「消費目的」,例如,平常騎車上下班的她,買外套一定是以保暖、防風為優先考量,然後就根 據這些條件專心地找,再加上嚴格制定預算,如此一來,就可以盡量避免東看西看,最後又買了一堆不需要的東西。

降低痛感

抓 緊每日預算 分期攤提消費今年二十七歲的陳詩瑜,出社會工作近六年,從事幼教工作的她,月薪始終停留在二萬三千元,正因為薪水不多,每一分錢都更顯重要。不過,靠著堅 定的意志力強迫儲蓄,她目前已累積了約八十萬元的資產,希望在三十歲前存到第一桶金的計畫,眼看著即將達陣。

「其實,我只是徹底落實『收入 減儲蓄等於支出』這個再簡單不過的原則而已。」陳詩瑜表示,每個月只要薪水一發下來,她就會先撥一萬元到另一個儲蓄帳戶,剩下的一萬三千元中,三千元定期 定額投資基金、三千元上繳父母作為家用,剩下的七千元,才是每個月的生活費。

「一個月用七千元,這樣還不夠,你要更精準地告訴自己,每天的 預算是二三○元。」陳詩瑜將七千元除以一個月的天數,估計每天可消費金額約在二三○元。「清清楚楚,是有效存錢的前提。」她強調,把預算額度精算到「每一 天」,才能知道今天多花了多少錢,明天要立刻省回多少錢。

陳詩瑜表示,「清清楚楚」不但是有效存錢的前提,也是「無痛省錢」的前提。她有點 不好意思地舉例,雖然很省,但假日偶爾還是會和朋友聚餐,犒賞自己一番,「如果知道六天後的聚餐可能會多花三百元,自己就會很清楚,現在開始每天要多省五 十元,每天的預算剩下一八○元。」她強調,因為清楚每天的預算,才能精確為未來的消費「分期攤提」,降低「一次省足」的痛苦。

精 明消費

刷卡搶優惠 不忘留等額現金另一方面,她雖有信用卡,但「信用卡是我的省錢工具之一。」只有使用信用卡能夠得到優惠的必要消費,陳詩瑜才會掏出信用卡,「重點是,今天 刷了多少錢,回家一定會立刻把等額的錢放在一個信封袋裡,等著繳款日到來,如此才能確保這個月的消費,不會變成下個月的負擔。﹂陳詩瑜認為,省錢非但不是 虐待自己,更能降低﹁不時之需﹂的痛苦。「隨著年齡增加,常會收到紅色炸彈,如果平常沒有儲蓄,根本沒有預算可以包紅包!」她表示,如果有這種意外支出, 就會動用儲蓄帳戶的錢,才不會造成日常生活的負擔。

而年關將近,對於即將到來的年終獎金,會如何分配?陳詩瑜說,每年年終大約發一個半月, 除了提撥一部分用來包紅包給家人之外,其他部分,則當作是給自己一年一度的「周年慶」,趁機會在過年假期中,吃平常捨不得吃的大餐,去比較遠的地方遊玩 等,在辛苦儲蓄了一年之後,額外給自己一點心理上的報酬。

至於每個月定期定額扣三千元的基金投資,陳詩瑜也已累積了約十八萬元。她回憶道, 自己剛投資不久,就遇到二○○八年的金融海嘯,眼看著跌跌不休的報酬率,讓她每天都過得很焦慮,決定暫時停扣,後來市場止跌回升時,讓她扼腕不已。但也因 這次經驗,讓她體會到,在市場低點時繼續扣款的重要性。

仔細觀察陳詩瑜的理財行為,不難發現,正因為她的收入不多,每一分錢使用起來就更謹 慎、更有計畫,再加上有紀律地儲蓄,資產累積速度更勝同儕。她說,看著自己逐漸成長的存款數字,真的很有成就感;短期內最大的夢想,就是存到一百萬元時, 要犒賞自己去歐洲旅行。

陳詩瑜(化名)

出生:1984年

現職:幼 稚園教師

學歷:育達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

年收入:31萬元

無痛省錢4心法

心 法1

精算出「每一天的預算額度」將每月預算進一步計算出「每天的消費額度」,才能精確為未來的消費「分期攤提」,降低「一次省足」的痛苦。

心 法2

設定好「每一次的消費目的」省錢不代表不能消費,但消費的目的要十分清楚,想買保暖外套,就不去看不能保暖的衣服。

心 法3

刷卡後「立刻封鎖等額現金」每次刷卡後,要立即把等額現金封鎖到信封袋,等待付款,以免喪失消費戒心。

心 法4

給自己「每年一次浪費的機會」利用年終獎金的多餘收入,讓自己的消費情緒找到一個小小的出口,否則意志力終將被欲望打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66

每月八千元生活費 四年存到一桶金 大學新鮮人無痛省錢必學三招


2012-7-2 TWM




大家都曉得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儲蓄」,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好這項基本功!今年六月即將畢業的許郁婷,靠著「有計畫性」的開源節流,已經存下不少積蓄,特別的是,她一點都沒有省吃儉用的痛苦,反倒能在滿足欲望和儲蓄間取得平衡。

撰文‧何珮郁

在景氣不佳、薪資凍漲的年代,許多學生和社會新鮮人常感嘆:「再怎麼省,還是存不了錢!」開源節流的道理人人都懂,卻未必都能落實!今年才二十四歲、大學即將畢業的許郁婷,已累積了四十五萬元的儲蓄,比起許多同儕和社會新鮮人,她的理財成績相當突出。

沒有做任何投資,也沒有富爸爸,但仔細探究她的理財之道,其實就是回到理財的根本——「開源、節流」,把這項看似簡單的道理,貫徹於日常生活中,在克制欲望和享受消費之間,取得一個無痛的平衡。

其實早在高中一年級時,許郁婷就開始有了儲蓄的念頭。有一次路過郵局,看到郵政壽險的宣傳單上寫著:「每月只要一三五六元,六年期滿可領回十萬元。」儘管 還不太了解保險是什麼,許郁婷心想,「反正不會賠本,就當作是強迫儲蓄吧。」興高采烈地買了郵政壽險之後,本來還打算先瞞著家人,等保險到期、領回十萬 元,再好好向家人炫耀一番。

不過,一年之後,這個如意算盤就砸到腳了!因為學校社團活動增加,她的開銷也開始增加,每月的零用錢不再有結餘可供扣款,眼看著保單即將失效,她的父親才意外得知這件事。兩人討論後,父親決定先代墊兩個月的費用,並要求許郁婷學習控管支出。

細分預算,以「天」為單位從小學就開始看著父親記帳的許郁婷,決定效法父親的方式,開始記錄每天的消費細項,並且有計畫地儲蓄。

翻開許郁婷的記帳本,上面的明細相當簡單、一目了然,共分五大欄位,分別是「日期」、「項目」、「收入」、「支出」、「總結」,而每日的項目裡固定記錄三餐費用,若有其他消費或收入,則是以「其他」加註。

對於記帳的方式,許郁婷以過去經驗認為,「只要照自己習慣、看得懂的方式就好,簡單、不麻煩,才能持之以恆。」她也曾使用過市售的制式記帳本,但是項目太多又用不到,反而太繁雜、造成麻煩,索性乾脆用空白筆記本,自己畫上格子,沿用至今。

除了記帳,為了精確掌握花錢的速度,許郁婷還進一步將每月八千元的零用錢,拆解設定為每日預算二百元。

根據記帳的紀錄推算,三餐和文具、影印等支出通常不會超過二百元;若一天結算後仍有結餘,她會將零錢投入撲滿裡,等到一學期結束後,再一次拿到銀行存進帳戶裡。

「而且一定要買透明的撲滿,放在隨時看得到的地方。」許郁婷笑著強調,透明的撲滿才能看到辛苦累積的儲蓄逐漸「長大」。而她自己的四個撲滿就放在書桌上,每看一回就更有成就感;上學期她還用撲滿的結餘,順利存下九千元,買到夢寐以求的「二手」單眼相機!

然而,大學生活總有娛樂開銷,女生更是少不了治裝費這一項,許郁婷又是如何輕鬆抵擋誘惑、把錢花在刀口上?

理性消費,考後血拼最合算「有計畫性地消費是最重要的!」許郁婷現在談起自己的消費策略可是相當有自信,但在這之前,她也曾有過盲目消費、大失血的慘痛經 驗。剛上大學時,愛上網拍買衣服的她,平均一個星期就下單一次,雖然金額不過數百元,但一個月累積下來也相當驚人,「而且還會忘記之前買過什麼,常常又買 到同質性高的衣服。」後來,經過同學提醒,許郁婷決定改採有計畫的血拼方式。她會先做功課、上網蒐集這一季的流行資訊,再記下自己喜歡的款式和價格,在預 算二千元之內,搭配出最實用划算的組合。此外,為了讓每次血拼的「滿足感」放到最大,她選擇血拼的時間點,都固定在期中考和期末考之後,既能充分地犒賞自 己,又能花得有效率。

不光只有「節流」,許郁婷在增加收入上也相當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她認為,與其花時間和體力從事家教、到餐廳打工,不如以自己所學來賺取收入。

從去年開始,許郁婷就陸續參加政府單位的企畫比賽;在暑假時,還用旅行計畫申請到獎金,順利完成環島夢;今年她更將自己多年的理財規畫心得製作成圓夢企畫書,得到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肯定、拿下冠軍,一年結算下來,共獲得約九萬多元的獎金。

在許郁婷的言談之間,完全感覺不到她有一絲「為了努力儲蓄」而產生的痛苦,她堅定地說,「只要有計畫性地去做一件事情,讓想要的部分都被滿足,就可以讓自己不那麼辛苦,不辛苦才能持之以恆!」

許郁婷

出生:1988年

就讀學校:政治大學地政系得獎經歷: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向夢想say“YES” 財務規畫」第一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2

棉花糖大師教你 一招無痛存錢

2015-08-31  TCW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人類的祖先是由河邊森林的大猿開始演化。在史前時代的冒險中,人類得以倖存和繁衍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邊緣系統,所謂的「熱情感系統」。

大腦系統分兩種熱系統防禦,冷系統理智

這系統也幫助我們的祖先應付猛獸,這些都是他們日常會碰到的致命危險。熱系統的活躍會在瞬間觸發行動,餓了就想找食物,碰上其他誘人的刺激就引發熱切的行動反應;遇到威脅和危險訊號,就引發恐懼、自動防禦和逃跑反應。

高度壓力也會引發熱系統的反應。這個反應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形成,因為要是遇上獅子,就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自動做出防衛反應;現代人在碰上緊急狀況時也是靠它瞬間行動。而在人類年幼的時候,最主要還是由熱系統控管,因此,學齡前兒童要控制自己就顯得特別困難。

與大腦的熱系統緊密聯繫的,是位於前額葉皮層的冷系統,主控認知、複合、反思;相對於熱系統,啟動較緩慢。

這個冷靜而自制的系統,對自我控制很重要。但高度壓力會減弱冷系統功能,但熱系統會更為活躍。這兩個系統就是以無縫接軌的方式互動,其中一個較活躍時,另 一個就比較不活躍。雖然現代人很少需要對付獅子,但每天還是要面對現代世界的無盡壓力,激起熱系統的活躍,而冷系統在此時相對低調,但這時卻是我們最需要 它的時候。

冷系統的發育較遲緩,在學齡前到小學的最初幾年才會越來越活躍,因此小孩和青少年很容易受熱系統的反覆管控。跟熱系統不一樣的是,冷系統主要針對刺激的訊息面,促成理性、反思和策略性的行為。

面對誘惑時,想像別人會怎麼做,是暫時逃脫熱系統控制的手段。進行熱切選擇時,自己不容易冷靜下來;但如果當作是在為他人做決定,就比較容易冷靜思考。

有位研究人員拿兩塊巧克力給學齡前孩童選擇,現在就拿只能選小塊的,等十分鐘可獲得大的。他問小男孩說:「要選哪個才聰明呢?」孩子回答說,要等著拿大的。但研究人員問:「那你會選哪一個?」小孩回答:「我現在就要!」

有項針對三歲兒童的研究,也發現了這一點。他們在即刻的小獎勵和延宕大獎勵之間做選擇,問他們受測者應選哪一個時,他們可以運用冷系統來思考,更常選擇延宕獎勵。但當他們為自己做選擇時,誘惑就變得熱切起來,大多數小朋友都選擇比較小的即刻獎勵。

存錢、戒菸靠這招想像年老,就有動力存錢

伊索寓言裡的螞蟻,憑藉本能知道它應該做什麼,為未來做準備;當夏天來臨時它努力囤積食物準備過冬。不過我們沒有螞蟻的本能,而且我們的大腦演化到現在,也沒能學會具體去處理遙遠未來的事情。

我們對於近在眼前的壞事很容易擔心害怕,但對於未來則難以生動的想像,也缺乏熱切感受。所以我們不會太過擔心未來會有什麼悲慘狀況,這些焦慮一旦活躍起來,大多數人都會自動轉移注意力。

有很多美國人到退休年紀,卻欠缺足夠資金養老,這個問題就在於我們會不會去考慮未來的自己,以及這個未來自我在我們的大腦裡會如何呈現。

正如學齡前兒童等待兩顆棉花糖的意願和能耐,是取決於他們在心理上如何呈現那些點心;年輕成年人在設想自己的未來時,也要看他們在心理上是如何呈現那個遙遠的自我。

為探討這一點,賀斯菲爾德及其團隊開始針對大學生進行研究,看他們在做財務決策時,對未來退休時的自我如何呈現。

首先,研究人員會要求每個參與者提供一張自己現在的照片,然後根據相片創造出一個分身影像。有些受測者選用的分身影像就是目前的年紀;另一些人則選用年紀老一點的樣子,大概是六十八歲。然後大家使用一個刻度表,來表示自己願意從薪水裡提撥多少比率投入退休金帳戶。

受測者會看到自己現在或年老的樣子,那些看到自己老年模樣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提撥比率嗎?沒錯。相對於那些只看到自己現在模樣的人,那些看到自己老年模樣的受測者,會多存三○%的錢。

這個研究的想法是, 如果你在情感上與未來自我更貼近,就越能為未來做考慮和盤算,願意從現在收入提撥更多錢給未來。

把之前的討論綜合起來,我們發現掌握自我控制會導向幾個重要結論:

一、讓大家比較不會感到意外的是,有些人確實比較善於抵抗誘惑,管理痛苦的情緒。

二、讓人比較驚訝的是,這樣的差異早在學齡前就會表現出來,並且大多數人在日後生活中也將呈現穩定,對於我們一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具有高度預測性。

三、傳統觀念認為意志力是天生特質,但這觀念是錯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包括認知和情感兩方面,都可學習、增強和駕馭,讓它們在需要時自動觸發。但不管能力好壞,我們一樣都有「天然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們都可改善和加強,並且幫助我們的孩子這麼做。

四、自我控制能力可保護我們,對抗自身的弱點;雖然這些弱點可能無法完全消除,但至少自我控制能力,可幫助我們與那些弱點更和諧的共存。

五、跟自我控制更有關係的是決心,但它也需要策略和想法,還有目標和動機的多方配合下,我們才更容易行使意志力,並且堅持下去。知道自己堅持不懈的撐下去,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獎勵。

再說到先天與後天的討論,正如考菲爾和法蘭西斯所言:「過去以為基因才是決定因素,但環境因素也是……過去以為只有環境才能塑造,但現在發現基因組也可以。」

基因是可以塑造的真的想要,就可控制自我

而我這本書基本上也指出,現在已找到大量證據表明,我們在某種程度上,也擁有積極主動的行為能力,可控制這些互動要怎麼進行。這也是說,對於人類的本質, 我們其實是有更多的可能可做選擇,跟過去那個世紀的人性決定論觀點不太一樣。那些觀點認為我們的行為是起因於環境、基因遺傳,還有運氣。而我這本書所講 的,也承認上述那些因素的影響,但在這個因果關係的最末端,當按鈴說要馬上吃棉花糖的那一刻,個人才是行動與決策的主體。

當我被問到自我控制的研究到底在說什麼時,我想起笛卡兒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如今我們對於心靈、大腦和自我控制的更多發現,笛卡兒這句話也可再向前 邁進一步:「我思故我變。」藉由改變思考,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感受和行為,因此而改變自我。要是有人懷疑:「我真的可以改變嗎?」我要引用喬治.凱利給病 患的回答。病人常常問說,他們真的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嗎,他會盯著他們的眼睛說:「你真的想要嗎?」(本文摘自第三章、第九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95

超越矽谷,被評為美國新創最強城市 波士頓做生技 讓科學家無痛創業!

2016-06-27  TCW

今年五月中旬,美國商會華盛頓特區總部發表報告,在全美二十五個熱門創業城市中,將波士頓評選為新創能量最強的城市,矽谷只排名在第二。

啟示一:醫療IT業崛起

硬碰硬創業文化,比矽谷更能解難題美國商會是全美最大、資金最多的遊說團體,對政府、國會的影響力最為驚人。這份報告指出,新時代已經來臨,網路發明以來,簡單如App等創新應用已陸續被提出,未來各產業都將開始挑戰更困難議題。雖然矽谷的新創公司數量、市值仍高居第一,但波士頓卻領航更具未來性的生技醫療,且更有能力硬碰硬解決難題。

換句話說,波士頓即將成為矽谷接班人!而波士頓的成功法則,更是未來全球創新公司需要注意的。

為什麼說波士頓更有能力解決難題?

答案就藏在與矽谷大異其趣的生技創業文化。為了了解波士頓為何能擁有全球最強的創新能量,《商業周刊》採訪團隊特地飛越一萬二千公里,走訪當地取經。

每個到矽谷朝聖的人,一定會去拜訪惠普(HP)公司發源的小車庫,因為克難創業是矽谷創業象徵,那波士頓的象徵呢?

「學校的實驗室!」全美創辦了最多生技公司、被封為發明王的MIT(麻省理工學院)寇克癌症研究所(Koch Institute)教授蘭格(Robert Langer)說。

大學輟學生賈伯斯,二十一

歲時在車庫創造了蘋果電

腦,中斷了博士班課程的布林(Sergey Brin)與佩吉(Larry Page),則在二十五歲時,於租來的車庫裡創造了Google.

「我估計,生技創業家們至少大他們十歲,而且大多數都擁有博士學位。」《富

比世》北極星創投管理合

夥人納夏特(Amir Nashat) 這麼說。

他分析,科技業的年輕小夥子可以因為播放影音、玩遊戲的不夠方便,重新設計一個新的運作方式。但在生技業,科學家必須在實驗室待很多年,才能搞懂癌症是怎麼運作的。「矽谷有很多天才,能用成熟技術創造顛覆的商業模式;但波士頓偏向挑戰真正困難的科學問題,是不同的做法,」他說。

輟學天才與多花十年讀書的博士天才,形塑出新舊矽谷迴然不同的文化。而向來以高科技為馬首是瞻的台灣,想要好好發展生技業、醫療IT(資訊科技)業,更應該向波士頓模式取經。

啟示二:兼差經理人撐全場學者不做俗事,

研發新藥竟能全外包

正因為生技研發難度極高,在波士頓,看不到如賈伯斯這般既能設計iPhone、又具有明星演說魅力、還能擔任公司執行長的全才。在波士頓創業的生醫科學家,並不像矽谷創業家要學管理、學財務、學行銷,甚至要學當明星。這裡的科學家大都想繼續專注做實驗,不想煩惱雜務。

如蘭格,開了三十家公司,依然守著自己那座全球學術界規模最大的生醫工程實驗室。

波士頓沒有明星執行長,這裡只有擔任首席科學長、或是不在公司上班、甚至只當董事或科學顧問的創業家;這裡,「藥比人有名,」MediVector生物統計總監、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前會長康麗雪舉例說:「有誰知道推出威而鋼的那位

CEO是誰嗎?」

那麼,公司誰來經營呢?

「你可以叫我part-time(兼差)執行長!」目前身兼三家公司的執行長的達爾(Thomas Dahl)說,他想了一下才決定要給我哪張名片。曾任大學醫學院教授的他,因為熱愛生技業的挑戰性工作,轉行成了專門輔導初創公司的專業經理人。由於小公司資金少,聘不起全職執行長,他身兼三家可讓公司省錢。

達爾分析,他的工作就是讓科學家完全不用管俗務,包括徵才、找適合的財務長、規畫到醫院做臨床試驗、與負責審查藥證的FDA(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官員接洽,他都能找來適合的團隊打點一切。等將公司養成到一定階段後,他再找適合下一階段發展的執行長接手。

他說,藥物開發階段有不同的專業,而且大多數生技公司最終選擇被購併,執行長自然也不需要跟著公司從一而終。

台裔哈佛醫生李柏勳更有

趣。他將自己創立的公司交給別人經營,改當生技公司Proteostasis首席醫務長,以醫學專業打動投資人,讓公司在今年二月風光上市,「因為我的專長更適合這個位子啊!」他覺得這個選擇很合理。

新矽谷不打明星牌,這裡的靈魂是團隊。而組團隊在波士頓不成問題,由於這裡的生技聚落實驗室密度全球最高,到處都能產生頻繁的人才交流,你去這附近生技業愛去的咖啡屋坐坐,就會聽到每一桌不是在談癌症新療法,就是在分享哪個RNA(核糖核酸)研究突破。在當地最夯的早午餐店flour用餐,你也能遇上今年因為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而聲名大譟的華裔科學家張鋒。

由於波士頓產業鏈非常完整,所以完全沒有全職員工也可開公司。除了兼差執行長、兼差財務長,也有各式各樣的外包,可以外包委託做臨床試驗、委託進行資料統計。兼職CEO達爾與出身台灣的哈佛榮譽退休教授陳良博合作,竟然沒有任何全職員工,就一路將新藥做完二期臨床人體試驗,正著手準備進行第三期臨床。

啟示三:專人做利益迴避

哈佛設部門保護,隨時提醒別觸法這裡,簡直就是生醫科學家的「無痛」創業天堂!但資金哪裡來、怎 技轉給業界?在台灣,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正因為浩鼎案的利益衝突迴避問題,身陷風暴。

但在波士頓,科學家根本沒在怕。

「科學家並不了解法令,一不小心容易誤觸法網,」哈佛醫學院前基因治療中心副主任、現於波士頓創業的李政欣分析,所以美國大學很積極保護科學家,例如哈佛就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利益衝突迴避辦公室,聘了好幾個律師,不只能搞定與創投、業界的授權談判,每次只要政府法規修改,哈佛馬上有專人請科學家更新利益迴避資料,「科學家只要follow(遵循)規則就不會出事。」啟示四:籌資比矽谷更多元找病友團體投資,變研發新趨勢根據Tufts醫學院最新研究估算,由於新藥越來越複雜,成功讓一個候選藥物通過動物實驗、人體試驗,最後拿到藥證上市,平均要花費二億六千萬美元,而且平均每十個候選藥,只有一個能成功。一旦失敗,投資金額皆付諸流水。「不論是生技公司、大藥廠、創投,都不想單獨承擔這個風險。」在美國創立生技公司的前工研院生醫中心主任蘇新森說。

所以,在波士頓,資金來源比矽谷的網路業更多元。

這裡的新創公司有的預先賣出產品授權、接受大藥廠資助。例如蘇新森創立的癌症新陳代謝療法公司Agios,二〇一〇年拿到大藥廠Celgene的兩億美元經費,接著掛牌向大眾募資,今年又拿到第二筆兩億美元研發經費,未來若獲准上市,將授權給Celgene銷售。

新的趨勢則是病友團體資金襄助,例如福泰製藥(Vertex)與遺傳疾病囊性纖維化病友基金會合作,接受該會超過五千萬美元的投資,推出全球第一款能治此病的藥物。而病友基金會不但因此有了救命藥,也大賺投資收益。如今這個模式已成了罕見病新藥開發業者的效法對象。

啟示五:做好公眾溝通

面對市民反彈,曾做長達兩年宣傳而另一個常被忽視,卻對生技產業非常重要的,是與民眾溝通。這個特點來自四十年前的一場教訓。諾貝爾獎得主夏爾

普拿出老照片回憶:

原來,當時DNA(去氧核糖核酸)重組技術甫問世,在大波士頓區的劍橋市有好幾個實驗室準備動工。但市民擔憂實驗將會製造出科學怪人,走上街頭抵制實驗室設立。經過長達兩年的公聽會,夏爾普等科學家也上街擺攤宣傳,在充分溝通下,反而建立了公眾對生技產業的認識,造就波士頓對生技研發友善又有制度的管理。

「調查顯示,波士頓創業家與大學、研究機構、各種市民團體都有良好的互動,」美國商會報告指出,這是波士頓勝過矽谷的原因之一,未來要挑戰困難議題,與社群對話能力將是關鍵。

換句話說,波士頓生技社群用高度分工、高度分散風險,以及更緊密的社群交流,塑造讓頂尖科學家專心應付高難度問題的環境,「這是跟IT業非常不同的投資結構,很不同的想法。」夏爾普說。

他分析,科技業系統是開源、可容錯,投資兩年就想見到成果;醫療業卻是極重視安全,接受政府高度監管,一個新藥往往需要十年的投資。想要學習如何應付難題,「IT業者必須來這裡學習我們的文化,所以,他們來啦!」「在紐約,在意的是多有錢。在費城(美國「獨立宣言」簽署地),在意的是家世。」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的名言曾說:「在波上頓,人們在意的是一個人有多少知識!」這座有全美最老大學——哈佛大學的城市,在意的是硬碰硬的知識、扎扎實實的研究。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未來的產業的知識含量只會更多不會更少。新矽谷的成功法則大不同於過去的科技業模式,值得想布局下一世代新科技的台灣仔細搞懂!

撰文者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1

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萬 無痛胃鏡誰來買單

像劉婷婷(化名)一樣,明知自己胃不好,卻又遲疑著不敢去醫院做一次胃鏡檢查的人不在少數。的確,惡心和疼痛讓大多數做過一次胃鏡檢查的人做夢都怕再做第二次。

但是前兩天,劉婷婷和她的閨蜜一起嘗試了一種新的胃鏡方式,只需要吞服下一顆白色膠囊,就可以毫無痛感地完成一次胃部檢查體檢,通過安裝在膠囊內的攝像機可以360度的旋轉拍攝胃部情況,檢查完畢後這顆膠囊會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這是一個由辭職的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創立的機器人項目,聽起來似乎很神奇,不過,這種新的胃鏡方式,靠譜嗎?

3760元做一次,要不要嘗試?

劉婷婷在當天就拿到了自己和閨蜜的胃鏡報告單,兩人均顯示有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但是婷婷還檢查出了胃底息肉,體檢大夫對此作出的診斷是,她可能需要進一步複查胃鏡,看是否有必要在胃鏡下進行息肉摘除。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完成了接近1000例像這樣的膠囊胃鏡檢測,因為完全無痛苦,所以特別適合懼怕做胃鏡的患者來做前期篩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上海市長海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廖專用“極高”二字來形容患者對這種新檢查方式的接受度。

哪怕,相比較普通胃鏡,膠囊胃鏡的價格貴出了10倍:在上海,膠囊胃鏡做一次的價格為3760元,其中等同於傳統胃鏡的250元可以通過醫保支付。

上海區域將膠囊胃鏡納入醫保範圍是有目的:他們希望借由這一項目提高上海市民胃部疾病的早篩率。

作為胃病大國,胃部息肉的發病率在我國正在升高。“上海有3000萬左右的人口,按照比率來算,這其中有300萬人都需要去做胃鏡下的治療,但因為做胃鏡太痛苦了,很多人不敢去做這樣的檢查,從而不能及時發現自己的疾病。”廖專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目前醫院中查出的胃癌患者,90%都已經是中晚期,而如果是早期胃癌,90%的病人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如果到了晚期,3年花費20萬元治療疾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廖專透露。

在國家層面,這一開支更是讓人印象深刻,目前中國的胃癌病人占了全世界總量的42%,每年新增的胃癌患者超過40萬,而國家每年在此一項上花出的醫保費用超過1500億。

在去年,長海醫院消化內科曾經做過一組比對試驗,讓一組檢查胃鏡的患者先嘗試膠囊胃鏡檢查,再做普通胃鏡確診。結果顯示,前者的準確度達到了94%,100%的參與者表示,今後胃鏡一定會選擇這種新的“膠囊”。

不過,這6%的差別還是讓一些醫生在針對已經確認患有嚴重胃病的患者時,不會將膠囊胃鏡作為首要推薦方式,“膠囊胃鏡目前還是最適合早期篩查,因為體檢醫生操作手段的差異,目前還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精確。”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對此表示。

舉例來說,劉婷婷的閨蜜因為僅查出了慢性胃炎,這種疾病在中國有大約80%的正常人都會患有,只需要正常調理飲食即可恢複,但劉婷婷的胃部息肉癥狀卻需要進一步在醫院做診斷,在目前,超聲胃鏡會是更好的方式,盡管會有惡心疼痛,但可以更精確地診斷出息肉的大小以及良性還是惡性的屬性。

4個多億,3位華人博士共同研發

作為清華同方的創始人之一,安翰膠囊胃鏡的創始人——清華大學物理系原教授吉松鵬自從辭職以來前後參與了17個項目的培育和發展,其中8個已經實現了融資上市,而膠囊胃鏡是他從1999年開始參與培育的重點項目,也是他眼中下一個會在創業板實現上市的標的。

“目前該產品的銷售額每年已達20億,其中四分之一來自設備銷售,四分之三來自膠囊銷售的收入。”安翰醫療董事長吉松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目前,這一膠囊胃鏡機器人已經走進了全國400多個醫療機構,其中三分之一為三甲醫院,三分之二為體檢機構。

“消化道的檢查是最痛苦的,在目前,全球已經有4家企業可以實現膠囊小腸鏡的生產,其中三家在海外,一家是國內企業。而膠囊胃鏡,全球只有我們可以做到。”吉松鵬透露,“這其中有很多的技術難點,包括通過磁鐵控制膠囊拍攝的角度,重量需要達到航天要求的指標,而且為了保證檢查的完整性還需要低功耗等等。”在安翰的團隊中,很多是來自航天系統的精密儀器專家,而膠囊胃鏡的研發前後花費了8年,斥資4個多億,由三位華人科學家主要參與。

“國產醫療企業要打開市場並不容易,何況是一個之前大家都沒有接觸過的新技術。”吉松鵬說,在產品推向市場的第一年,他們和眾多的國產醫療器械廠商一樣,不得不在醫療市場“拿錢做實驗”,“我們選了全國最頂級的中山醫院、長海醫院、301醫院等,給他們免費做了一年的患者實驗,我們先做,再比對傳統胃鏡,看結果以及患者體驗,最終拿到了學術認可。”吉松鵬說,按照他的規劃,在未來隨著胃癌早篩市場以及情感關愛市場的到來,這一國產的醫療器械市場空間將會被進一步打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257

端點 | 拿了就走!亞馬遜未來超市讓你“無痛”剁手!

12月5日,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布了首個小型百貨商店Amazon Go。只需要一個亞馬遜賬戶、一臺智能手機以及可以免費下載的Amazon Go應用,顧客就可以直接選取想要購買的商品,結賬時無需經過傳統的排隊等候。

通過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類似的技術,包括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算法以及傳感器融合,亞馬遜創造出了“Just Walk Out”技術,徹底將排隊一事拋之腦後。

該技術能夠自動檢測顧客從貨架上選取的商品,自動加入虛擬購物車。如果顧客決定將此商品放回貨架,虛擬購物車也會隨之更新購物清單。在購物結束後,顧客無需排隊,可以直接離開。之後,虛擬購物車將自動進行結算,並使用亞馬遜賬戶進行支付,收據將直接發送至應用中。

目前,Amazon Go商店僅有一家面積為1800平方英尺的零售門店位於美國西雅圖,目前僅供項目測試組的亞馬遜員工使用。據悉,Amazon Go將在2017年初向公眾開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93

【我的起跑線】四式跑後拉筋 星期一無痛返工

1 : GS(14)@2016-01-18 19:02:13

近年渣打馬拉松已成了萬人空巷的盛事,完成賽事,成績還是其次,最重要是挑戰自己……Sorry,最重要應該是星期一要返工!唔想跑完腳軟軟返工,長跑教練區嘉倫今次就特別教大家四式放鬆拉筋。

第一式:


先伸直左腳,然後右腳底向左腳膝蓋部位,身體輕微壓下同時呼氣,並慢慢觸摸前腳掌。此動作重點在於膝蓋要蹬直,腰亦要盡量少屈曲,如能觸摸前腳掌,亦可嘗試雙手慢慢移向腳踭位置。教練說:「如果有些朋友做不到這動作,下去時未必捉到前腳掌,也可盡量摸著小腿位置,也能做到相近效果。」





此動作重點在於膝蓋要蹬直,腰亦要盡量少屈曲。




第二式:


承接第一式,把右腳拿起,然後放在左腳膝蓋的側邊,緊記右腳要保持向上直立,然後用左手把右腳抱在胸前,拿起整隻腳。教練:「切記右腳是用左手抱,右腳膝蓋要拉貼胸口並離地,整個身體驅幹是盡量打開。」同時右手緊按左手手踭,這時盤骨側邊外側的肌肉應該正在伸展。在伸展15至30秒後,便可盡量望向左面,同時帶動右腳轉向左面,進一步加強伸展。




第三式:


同樣承接上一式,先把右腳放下,膝蓋成90度,把右腳眼位放於左腳膝蓋上方位置。然後我們兩手放在股後兩側位置,緊記兩手指要向外伸出,前腳掌全掌貼地,再用手把整個身體慢慢向前推,盡量直至前腳大腿與小腿之間緊貼。此動作其中一個重點是屁股必定要離地。伸展約30秒後,可以把下巴慢慢向前壓向小腿位置,進一步加強伸展效果。





承接上一式,先把右腳放下,膝蓋成90度,把右腳眼位放於左腳膝蓋上方位置。




第四式:


把腳板對腳板,然後拉貼驅幹,盡量把腿中間的的距離收到最窄,拉到最貼自己。教練:「很多人做這動作時雙手會拉腳尖,但其實要拉腳腕才是正確。」同時雙手應伸直,軀幹亦要伸直打開頭向前望,然後兩隻手微微向外壓下小腿和膝蓋內側位置,像手與腿鬥力一樣,這時你應感到大腿內側已經拉緊。





雙手應伸直,軀幹亦要伸直打開頭向前望,然後兩隻手微微向外壓下小腿和膝蓋內側位置。教練提醒,跑後放鬆拉筋跟熱身拉筋不同,需時較長,每個動作要做40至60秒,以完全拉鬆運動後的崩緊的肌肉,同時能幫助帶走乳酸和代謝廢物,星期一返工自然不會腳仔軟。



記者:韓繼聰攝影:徐振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118/19456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99

【慎入】「無痛」剝牙?睇完連牙醫都唔想睇

1 : GS(14)@2016-12-18 11:04:16

瑞士有牙醫研發出一套聲稱無痛剝牙工具,不過看完示範片段,真正「隔住個mon」也覺得痛呢。這套剝牙器由Benex推出,公司介紹片段標榜用剝牙器剝牙是「輕而易舉」,形容此乃無痛剝牙的解決辦法。片中男子門牙需要移除,他接受麻醉後,牙醫先在門牙頂部用刺針狀的工具將門牙弄鬆,之後用鉗將門牙鉗出,剩下牙根部份在牙齦內。牙醫之後出動鑽石鑽在牙根鑽洞,之後再出動類似螺絲批的鑽插入去,此時鮮血直冒,將附近的牙肉染紅。牙醫此時使出Benex的剝牙器,固定好位置後就將長3厘米的牙根取出,過程非常順利。
Benex剝牙器被指入侵性降到最低,而且不影響任何組織結構,有效減少病人痛楚。剝牙器在全球被廣泛使用,有些牙醫形容是他們的必備工具,是動手術移除牙根的另一選擇。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8/198693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59

周志文學人削骨還父?下巴變V只需兩日兼無痛

1 : GS(14)@2017-05-19 05:27:56

大台巨聲幫出身嘅周志文(大孖)、周志康(細孖),向來都好難分,事關佢哋實在太似樣喇。其實有方法嘅,大孖周志文左邊下巴有粒癦,細孖右邊下巴有粒癦。話就話有方法分,但係邊有可能次次隊個頭埋去,睇佢哋粒癦喺邊呀……燈燈燈凳!o依家有計喇!就係睇佢下巴尖唔尖喇!是咁的,前日周志文喺將軍澳出席邵氏同優酷合作網劇《飛虎極戰》開鏡拜神儀式,本身個焦點放喺嗰班加埋294歲嘅飛虎上面。但係周志文個下巴真係尖到變咗個V字,仲勁過被網民喻為「削骨還父」嘅胡鴻鈞呀!個V字直頭好似用間尺,間住畫出嚟咁!其實藝人「變臉」一啲都唔出奇,都係搵食啫;奇就奇在周志文喺上星期日(14日)出活動嗰陣,個下巴都仲係倒轉嘅梯形,只需要兩日就即刻變V兼可以出活動?睇嚟真係要搵周志文介紹番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18/200250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543

細奀時代:無痛發達點有咁易

1 : GS(14)@2017-10-29 23:38:09

「炒股票咁易賺大錢,就無人返工喇!」上周本欄講到朋友積極培養個仔做股神,並且以地盤工作為後路。出現以上的回應,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絕對是意料中事。炒股票唔容易的確是事實,但相比曹星如打拳,李慧詩踏單車,炒股票成功的機會率一定高得多,而且亦更加值博。運動員生涯有限期,畢菲特卻炒足一世未言休。如果不是有特別運動天賦以及強烈的興趣,選擇炒股票去博一博其實十分合理。成功之路必然艱辛,否則也不會高回報,尤其是全球一體化,資訊發達,更加摧毀了不少過往的財路。例如幾十年前胡國雄,在香港絕對是高收入人仕,今時今日,香港足球先生姓甚名誰根本無人知。這個年代要成功,只有追求卓越,標準比以往更高。可是這一代的香港人,卻越來越欠缺韌性,太容易知難而退,滿足於中庸之道。其中一個主要理由,是過去幾年的確出現過一條輕鬆又容易的成功道路,就是搭上樓市的順風車。沒有太高技術含量,一味死供爛供,轉個頭來就是人生勝利組。晨操晚練固然傻,甚至廢寢忘餐研究股票,同樣也是浪費時間吃力不討好。發夢但求樓市爆煲樓市入門門檻高,有幸上車多數靠家人相助,不過結果比過程重要,英雄莫問出處,有樓揸手就是成功人仕。於是乎香港人的願望很簡單,就是上車,上車並不單單是解決居住問題,更加是成功理財的踏腳石,假以時日,一間變兩間,逐步疊上去,就解決人生大部份煩惱。至於其他成功方法,通通都是一戰功成萬骨枯,既辛苦成功率極低又毫無保障,完全提不起興趣。隨着樓價水漲船高,最簡單的成功道路要入場也不簡單,可惜知難而退、好逸惡勞成為了習慣,「點有咁易喇」已是口頭禪。唯有長期集體發夢,先求樓市爆一次煲,最好跌五成以上,畀自己上完車之後再升一倍,完成無痛發達的旅程,又或者最低限度,也要發生上半部,大眾攬炒鬥窮亦可以。整個社會的心態,和全球化追求卓越的大趨勢嚴重脫節,就算出了曹星如李慧詩,大眾只是羨慕,又或者化身酸民,而拒絕被啟發,要改變真是點有咁易喇!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4/201929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3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