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上半年經濟喜憂參半:政府錢袋子特別鼓,制造業總體下滑

2016年上半年,上海完成生產總值1.2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7%。這一增速與全國保持一致,但是增速同比回落了0.3個百分點。

7月18日,上海市發布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湯匯浩說, 上半年上海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好於預期,創新轉型效應進一步顯現,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可以看到,上海的GDP、消費、投資、就業、物價等都保持平穩。”

對於下半年,湯匯浩說,預計上海經濟總體會繼續保持平穩運行,經濟形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條件不會改變,隨著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建設的進一步推進,上海經濟增長的活力和動力會進一步激發。

與此同時,金融、租賃和商務服務、房地產等行業,推動上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0.6%,遠高於全國的7.1%的增幅。

一升一降 工業出現新氣象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上半年上海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3743.94億元,下降3.3%。

與之相對應,則是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繼續增長。數據顯示,上海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9175.70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0.8%,同比提高3.7個百分點。

但這也就意味著,上海要實現此前規劃的“2020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的目標,壓力有所加大。

湯匯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國際經濟形勢總體複雜,需求疲弱,國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上海的工業結構也處於轉型陣痛期,因此上半年整體工業生產形勢比較嚴峻。

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344.7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而上年同期為增長0.1%。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3279.82億元,下降7.4%,降幅同比擴大4.1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9554.2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8%,降幅高於上海全市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降幅(4.4%)。

與一季度數據相比,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六大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的降幅都有所擴大。今年一季度,受需求不足、結構調整以及限產壓庫等因素影響,上海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1%,六個重點行業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下降3.2%。

值得註意的是,這六大重點行業里,除了體量相對較小的生物醫藥制造業實現了增長(1.2%),其余五大重點行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下降10.3%,汽車制造業下降3.3%,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制造業下降0.6%,精品鋼材制造業下降7.9%,成套設備制造業下降2.6%。

上海的工業體系中的六大重點產業,是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界定的。六大重點產業的增速下滑,給上海制造業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不過,湯匯浩說,上海的工業經濟里,也出現了一些可喜的現象——戰略性新興產業逆勢增長,明顯好於上海全市的工業。

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完成總產值3853.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其中,新能源增長22.1%,新能源汽車增長38.3%。“一些新產品也增長的非常快,比如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增長了5.0%,太陽能電池增長了1.9倍,工業機器人增長了19.6%。”湯匯浩說。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占比,是上海制造業轉型的一個有效路徑。上海的目標,是要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從2015年的15%,增加到2020年的20%左右。

今年上半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26.9%,同比提高了2.8個百分點。

湯匯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上海的工業經濟中,也在繼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比如,去產能方面,今年上半年持續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三高一低”淘汰項目716項;去庫存方面,1-5月份全市工業企業的產成品存貨下降2%,而一季度同比增長了0.6%;去杠桿方面,則是防範疊加杠桿可能產生的資產泡沫;降成本方面,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6.6%,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下降了1.3%。上海目前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是79.16元,全國是85.73元。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指標,則是工業投資。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工業投資394.52億元,下降2.3%,但是工業投資已經連續3個月出現同比正增長,而且今年上半年雖然雖然累計下降2.3%,但降幅同比收窄了12.8個百分點。

金融、地產主推財政收入持續上漲

另外一個值得註意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19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6%,遠高於全國的7.1%的增幅。

其中,增值稅(823.11億元,同比增長49.9%)、營業稅(846.90億元,增長20.4%)、企業所得稅(941.59億元,增長28.0%)、個人所得稅(342.27億元,增長26.3%)等主體稅種都實現了良好的增勢。

什麽支撐了上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高增長?

上海財政局方面稱,從行業來看,金融、租賃和商務服務、房地產等行業對財政收入增長貢獻較大。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的金融業增加值2402.22億元,增長17.1%;房地產業增加值821.31億元,增長6.9%。

不過,上海金融市場的成交額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下滑。成交額為626.58萬億元,同比下降14.2%。其中上海期交所、銀行間市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額呈現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46.0%、64.4%、41.1%。

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金融期貨交易所則出現了大幅下降,成交額分別下降68.9%、96.8%。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成交額持續低迷,上半年股票成交24.14萬億元,同比下降68.9%,其中5、6月份日均成交額1805.15億元,比上年下降78.3%。

湯匯浩也表示,去年同期股票市場的一場波動形成了高基數,也導致今年上年半股票成交額大幅下降,對上海的經濟增長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隨著金融制度和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股票市場的融資功能將進一步完善,並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房地產領域,今年一季度,上海房地產市場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火爆行情,量價齊升,但是在3月25日“滬九條”新政之後,上海新建住宅成交量放緩,湯匯浩說,上海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比去年同期增長18.2%,增速回落9.1個百分點。“政策效果有所顯現。”

但是,2016年的上海土地拍賣市場依然頻現地王。

7月14日上海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073-06號地塊被新城控股以37億元拿下,樓板價6.7萬/平方米,剔除不可售面積,樓板價高達8.9萬/平方米。

在此之前,包括松江泗涇、寶山顧村、浦東周浦等地,都紛紛拍出了高價土地。

同策咨詢研究部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上海住宅類用地成交樓板價為20763.67元/平方米,比2015年同期9467.24元/平方米上漲119.32%,住宅類用地價格在去年高位的基礎上大幅上漲。

所以,上海的固定資產投資中,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685.31億元,增長8.7%,增速同比回落7.1個百分點。但是,住宅的開發投資則增長了12.8%,增速同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也提高了6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主要是非住宅引起的,非住宅存在一定的去庫存壓力。”湯匯浩說。

總體來看,上海的固定資產投資依然延續了近年來的平穩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810.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9%,增速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

湯匯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半年上海的民間投資增長5.3%,增速同比回落8.4個百分點,但仍高於全國增速2.5個百分點。但是,從趨勢上看,民間投資自5月份以來已經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後期形勢有望進一步好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55

交通部:上半年交通運輸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1日從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

“‘穩’體現在:交通運輸主要指標變化均處於預期範圍內,貨運量、港口貨物吞吐量、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均在高平臺上繼續保持增長。‘進’體現在:二季度貨運量、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增速較一季度均有加快,公路水路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3億元,同比增長8.7%。”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劉鵬飛說。

行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 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

劉鵬飛介紹,今年上半年,客運結構持續調整優化。公路客運需求持續回落,高鐵、民航、私家車出行需求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社會完成客運量94.5億人,同比下降2.7%。

其中,鐵路旅客發送量同比增長12.4%,高鐵出行比重持續提高。公路客運量延續下滑趨勢,但私家車出行持續快速增長,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車流量增速超過15%。民航客運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同比增長10.8%。貨運增速穩中有升。

上半年,全社會完成貨運量197.4億噸,同比增長3.1%。其中,鐵路煤炭、鋼鐵等“黑貨”運量降幅較大,但“白貨”實現快速增長,高速公路貨運量增速快於普通公路。快遞業務持續高速增長,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56.7%、業務收入增長43.4%。多式聯運加快推進,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長20%左右。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持續較快增長。上半年,公路水路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13億元,同比增長8.7%。”劉鵬飛介紹,“其中,普通公路投資快速增長,投資額已超過高速公路。”

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預計今年下半年交通運輸主要指標增速將較上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放緩,但總體處於合理區間,交通運輸經濟仍呈平穩運行態勢。”劉鵬飛說。

劉鵬飛介紹,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加快做好“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的編制和實施,持續推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三大戰略”各項任務,繼續做好交通運輸促投資促消費穩增長,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經濟平穩運行,為服務宏觀經濟穩增長發揮好先行作用。

交通運輸扶貧脫貧工作開局良好

劉鵬飛介紹,今年以來,交通運輸部編制完成了《“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增加中央投資對貧困地區交通建設的投入,提高補助標準,在“精準”和“力度”方面實現突破;積極爭取中央專項建設基金調增對公路建設的支持範圍和支持比例,協調爭取國開行、農發行總規模達1.3萬億元的開發性金融信貸支持。

今年4月,交通運輸部還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發揮交通扶貧脫貧攻堅基礎支撐作用的實施意見》,並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重點實施“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工程”和“227項交通扶貧骨幹通道工程”。

“各地把交通扶貧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先手棋,多措並舉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劉鵬飛說。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加大政策創新和協調力度,會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創新農村公路投融資體制機制;推進部省共建,形成工作合力,督促地方政府出臺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完善定點扶貧、對口支援工作機制,發揮六盤山片區聯系單位作用;強化工作督導和監管,確保中央交通扶貧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切實發揮好交通扶貧脫貧攻堅的基礎支撐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329

國務院批複蘇州城市總體規劃 推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

8月2日,國務院發布批複稱,原則同意《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批複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於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蘇州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批複還提出,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交通樞紐。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範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以下為批複全文:

國務院關於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複

國函〔2016〕134號

江蘇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報請審批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請示收悉。現批複如下:

一、原則同意《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總體規劃》實施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蘇州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蘇州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2597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加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建設管理,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逐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中心城區與外圍功能區規劃建設,加強對鎮、村的分類分級指導,建設特色鎮和示範中心村,保持鄉村特色風貌。深化與上海市的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蘇錫常都市圈建設,與周邊城市共同加強環太湖地區、大運河沿岸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旅遊協作。

三、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內。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關於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要根據蘇州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以及《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空間布局,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加強邊界管控,促進城市緊湊布局。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區域交通樞紐。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換乘。做好停車場規劃布局,推動城市停車場建設。堅持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和給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積極有序地開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範圍,加強對各類設施用地的規劃控制和預留。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

五、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間結構,促進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發展。要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措施,淘汰落後產能,嚴格控制汙染物排放總量,支持發展綠色建築。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汙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限期達到《總體規劃》提出的各類環境保護目標。劃定城市藍線保護範圍,結合水域自然形態進行保護和整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積極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綠化工作,劃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綠線保護範圍。要加強對太湖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以及濕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制定並嚴格實施有關保護措施。

六、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給規模、區位布局和相關資金投入。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與可能,穩步推進城市有機更新。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城市發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七、重視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保護。要統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的原則,切實保護好城市傳統風貌和格局。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落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紫線管理要求,重點保護好歷史城區和平江、拙政園等歷史文化街區,網師園、留園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要保護好自然山水格局,做好城市整體設計,突出山、湖、河、城有機融合的江南水鄉風貌。

八、嚴格實施《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要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堅持依法治市,構建和諧社會。《總體規劃》是蘇州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要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和建設時序。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包括各類開發區)的一切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實行統一、嚴格的規劃管理,市級城市規劃管理權不得下放,切實保障規劃的實施。要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提高全社會遵守城市規劃的意識。駐蘇州市各單位都要遵守有關法規及《總體規劃》,支持蘇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蘇州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蘇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據本批複精神,認真組織實施《總體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你省和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16年7月26日

(綜合自國務院網站、中國政府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02

7月份人民幣匯率指數有貶有升 總體仍保持基本穩定

7月份人民幣匯率指數小幅升值

2016年7月29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5.34,較6月末升值0.34%;參考BIS貨幣籃子和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為96.10和95.99,分別較6月末升值0.01%和0.24%。

7月初,受英國“脫歐”導致的全球匯市波動、上市公司分紅購匯和暑期旅遊及留學購匯的影響,美元走強和較為旺盛的外匯需求共同推動人民幣匯率指數小幅貶值。7月中下旬,隨著英國“脫歐”影響的減弱,國際匯市趨於平穩,外匯市場供求缺口也有所收窄,人民幣匯率指數由貶轉升。從7月全月看,人民幣匯率指數有貶有升,總體仍保持了基本穩定。

從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看,7月份中間價小幅貶值0.30%,市場匯率小幅貶值0.17%。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繼續按照“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機制有序運行。一方面,7月份美元指數先升後貶,7月末較6月末變動不大,因此從全月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受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影響不大,7月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較上日收盤匯率累計貶值5個基點。另一方面,受市場供求影響,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匯率較當日中間價累計貶值231個基點,主要是7月上旬上市公司分紅購匯和旅遊留學購匯的影響。7月中旬以後,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匯率較中間價雙向浮動,外匯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有所改善。在英國“脫歐”導致國際匯市劇烈波動、上市公司分紅購匯和旅遊留學購匯增加的情況下,“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經受住了外部沖擊的考驗,這也說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規則性、透明度和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830

1-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 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235.9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

1-7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12.6億元,同比下降6.1%;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4億元,下降0.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123.9億元,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48.6億元,增長6.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424.5億元,增長8.7%。

1-7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72.1億元,同比下降77%;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1828.4億元,增長1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035.4億元,下降3%。

1-7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持平,10個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2%,紡織業增長6.1%,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3.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3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3.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1%,汽車制造業增長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19%,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0.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2萬億元,同比增長3.3%;發生主營業務成本53.4萬億元,增長3.1%;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00.2萬億元,同比增長5.7%;負債合計56.5萬億元,增長4.5%;所有者權益合計43.7萬億元,增長7.3%;資產負債率為56.4%。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產成品存貨37805.1億元,下降1.8%。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8.8元,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18.6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5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1天。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30.1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

解讀: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但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稱,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各月第二高點。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產品銷售增長加快。7月份,工業品價格回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比6月份大幅提高0.9個百分點。受此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增速比6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

二是單位成本、單位費用降幅加大。7月份,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08元,同比減少0.42元,比6月份多減0.31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期間費用合計為7.34元,同比減少0.08元,比6月份多減0.03元。

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受國際市場變化及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影響,近期鋼鐵、有色金屬價格反彈,加上去年同期利潤明顯偏低,鋼鐵、有色行業利潤明顯向好。7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而6月份同比下降1.3%,行業利潤由去年同期虧損13.9億元,轉為盈利148.3億元,同比增加162.2億元,而6月份利潤同比增加75.8億元。7月份,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降幅比6月份明顯收窄4.1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同比增加60億元,而6月份同比增加35.5億元。以上兩個行業合計拉動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2.8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貢獻率達47.5%。

四是汽車行業利潤由降轉升。受去年同期汽車市場低迷、利潤基數偏低,及今年7月份部分大企業銷售費用大幅減少等影響,7月份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9%,而6月份同比下降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

五是同期基數偏低。去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9%,比去年6月份降幅擴大2.6個百分點。今年7月份工業利潤增長加快,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很大關系。

總體看,7月份工業企業效益繼續呈現積極變化,利潤率同比上升,單位成本同比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明顯減少,庫存壓力繼續緩解,資產負債率繼續降低。數據還顯示,化解過剩產能穩步推進。7月末,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資產總計同比下降2.3%,降幅比6月末擴大0.6個百分點,延續了今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我們也要看到,盡管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但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同時,應收賬款回收期偏長、管理費用增速較高、產能過剩等問題仍然考驗工業領域經濟效益的複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83

7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11% 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235.9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

1-7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12.6億元,同比下降6.1%;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4億元,下降0.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123.9億元,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48.6億元,增長6.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424.5億元,增長8.7%。

1-7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72.1億元,同比下降77%;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1828.4億元,增長1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035.4億元,下降3%。

1-7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持平,10個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2%,紡織業增長6.1%,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3.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3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3.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1%,汽車制造業增長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19%,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0.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2萬億元,同比增長3.3%;發生主營業務成本53.4萬億元,增長3.1%;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00.2萬億元,同比增長5.7%;負債合計56.5萬億元,增長4.5%;所有者權益合計43.7萬億元,增長7.3%;資產負債率為56.4%。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產成品存貨37805.1億元,下降1.8%。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8.8元,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18.6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5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1天。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30.1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

解讀: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但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稱,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各月第二高點。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產品銷售增長加快。7月份,工業品價格回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比6月份大幅提高0.9個百分點。受此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增速比6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

二是單位成本、單位費用降幅加大。7月份,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08元,同比減少0.42元,比6月份多減0.31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期間費用合計為7.34元,同比減少0.08元,比6月份多減0.03元。

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受國際市場變化及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影響,近期鋼鐵、有色金屬價格反彈,加上去年同期利潤明顯偏低,鋼鐵、有色行業利潤明顯向好。7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而6月份同比下降1.3%,行業利潤由去年同期虧損13.9億元,轉為盈利148.3億元,同比增加162.2億元,而6月份利潤同比增加75.8億元。7月份,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降幅比6月份明顯收窄4.1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同比增加60億元,而6月份同比增加35.5億元。以上兩個行業合計拉動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2.8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貢獻率達47.5%。

四是汽車行業利潤由降轉升。受去年同期汽車市場低迷、利潤基數偏低,及今年7月份部分大企業銷售費用大幅減少等影響,7月份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9%,而6月份同比下降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

五是同期基數偏低。去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9%,比去年6月份降幅擴大2.6個百分點。今年7月份工業利潤增長加快,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很大關系。

總體看,7月份工業企業效益繼續呈現積極變化,利潤率同比上升,單位成本同比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明顯減少,庫存壓力繼續緩解,資產負債率繼續降低。數據還顯示,化解過剩產能穩步推進。7月末,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資產總計同比下降2.3%,降幅比6月末擴大0.6個百分點,延續了今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我們也要看到,盡管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但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同時,應收賬款回收期偏長、管理費用增速較高、產能過剩等問題仍然考驗工業領域經濟效益的複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66

上交所:滬市公司上半年經營總體平穩

滬市1124家上市公司已對外披露2016年半年報。上半年,在堅持穩中求進宏觀政策的指導下,滬市公司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經營總體平穩,在“三去一降一補”、新動能培育、國有企業改革等重點任務和改革方面不斷推進,取得了較為積極的發展與變化。當然也應關註到,在目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部分公司生產經營仍存在風險。具體分析,經營情況呈現出五個方面的特征。

一是整體經營總體平穩,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今年以來,滬市公司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經營業績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上半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1.18萬億元,同比上升約1.31%;共實現凈利潤約1.14萬億元,同比下降約5.69%;凈資產收益率5.69%,同比減少約1個百分點。

經營穩中趨緩的同時,結構調整卻不乏亮點。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激增,實現營業收入123.4億元,同比增長16.22%,實現凈利潤4.17億元,同比增長43.85%;扣除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采礦業、制造業、建築業、電力等第二產業,收入與利潤也分別增長3.4%和10.16%,高於滬市平均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現成效;第三產業收入占滬市整體的比例為42.4%,同比上升約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二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三去一降一補"穩步推進。在國家宏觀政策推動下,去產能去庫存初見成效。例如,上半年滬市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行業上市公司存貨余額1286億元,同比下降達17%。並且,鋼鐵行業21家公司中有14家的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占比達到66%。在去產能去庫存的影響下,煤炭和鋼鐵行業上半年業績也出現可喜變化,合計實現凈利潤約133.90億元,同比增長約2.5倍,虧損公司家數也由去年同期的24家減少至13家。與此同時,去杠桿降成本也穩步推進,鋼鐵、煤炭、有色等傳統行業的整體資產負債率為50.76%,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支付的稅費合計3753億元,同比下降11%。

三是新經濟新動能加速形成,新舊動能轉換初現端倪。在經濟面臨傳統行業調整壓力下,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為經濟註入新動力。上半年,滬市新興產業依然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表現優於滬市平均水平。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制造業以及醫藥制造行業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355.31億元,同比增長7.65%,實現凈利潤518.49億元,同比增長29.02%,顯著高於整體平均水平。旅遊、文化等新興消費行業業績穩步增長,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42.03億元,同比增長約21.66%;實現凈利潤34.67億元,同比增長約26.01%。

四是國有企業經營貢獻大,改革提速加碼轉型升級。上半年,滬市國有企業經營仍占據主要地位,共計實現營業收入約10萬億元,占滬市整體比例89%;實現凈利潤約1.05萬億元,占比92%。同時,國有企業的社會貢獻巨大,占比約60%的國企貢獻了93%的稅收;共計支付職工薪酬9059億元,同比增長7%,遠高於民企的1098億元。此外,在“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推動下,國企並購重組日益活躍,繼南北車成功合並組建中車集團後,又有中海中遠集團、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金隅集團冀東水泥等一批國企的合並重組也在加速前行。

五是區域發展依舊分化,部分公司仍存經營風險。不同區域的發展走勢仍存在較大差異,結構調整早、轉型步伐快的省份經濟運行良好,如山東、浙江等省份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約為17%和13%;而資源型和產業結構偏重過剩產能的省份,結構調整任務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如山西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57%。此外,滬市部分公司經營仍存在較大風險,上半年,共有177家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虧損,但是比去年同期減少11家,呈現一定程度的有利變化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31

央行: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 形勢錯綜複雜不可低估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6年第三季度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複雜不可低估。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分化,美國經濟溫和複蘇,歐元區複蘇基礎尚待鞏固,日本經濟低迷,部分新興經濟體實體經濟有所改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隱患增多。

以下為全文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6年第三季度例會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6年第三季度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

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運行總體平穩,但形勢的錯綜複雜不可低估。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主要經濟體經濟走勢分化,美國經濟溫和複蘇,歐元區複蘇基礎尚待鞏固,日本經濟低迷,部分新興經濟體實體經濟有所改善。國際金融市場風險隱患增多。

會議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部署。密切關註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按照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兼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周小川主持,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連維良、史耀斌、易綱、潘功勝、張曉慧、寧吉喆、尚福林、項俊波、田國立、黃益平、白重恩出席會議,肖捷、劉士余、樊綱因公務請假。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濟南分行負責同誌列席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67

招行理財規模超2萬億 委外總體杠桿0.3%左右

拋棄擴張路徑,銀行正在減“重”前行。

10月18日,招商銀行副行長丁偉在2016年第52期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傳統存貸款業務模式已難以為繼,要保障經濟下行期的銀行利潤增長,就要加快投行、資產管理等新興業務發展。

傳統信貸利差的增長乏力之下,銀行都開始給信貸業務“減負”。“投行+資管”,還包括在互聯網金融上面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014年,招行在二次轉型時提出了“輕型銀行”的發展戰略,2015年調整相關業務部門設置,在總行層面成立了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

招行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6月末,非利息凈收入同比增長21%,占比40%,其中投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1%。今年上半年,招行並購金融中間業務收入更大幅增長190%。

在零售業務領域有巨大優勢的招行,近幾年將投行資管業務作為重點,在丁偉看來,首先是市場有脫媒需求。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實體經濟對傳統信貸的需求相對低迷,對債券發行、資本運作、跨境並購的需求則風生水起。

其次則是居民有龐大的理財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理財資金規模突破2萬億,僅次於工商銀行。

投行化經營

投行化經營是銀行的一大轉型方向。

“商業銀行做投行化經營,能夠更全方位地解決需求。”招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韓剛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最近大中型銀行更多地介入到投行化經營里,有如下幾個因素:

第一是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傳統利息差不斷下降。第二是金融市場不斷發展,企業融資脫媒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間接融資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第三則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不論在產品還是在機構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銀行從事投行化經營是必然的選擇。

同時,銀行投行化經營也面臨挑戰,首先是機制上的挑戰,即跟傳統的投行相比,商業銀行以穩健風險為主的流程機制,對於客戶需求的風險認知或效率方面會面臨挑戰。其次銀行投行專業人才的儲備不是十分充分,也是一大挑戰。此外,在投行化經營的過程中,對於投行化經營的風險認知的點,跟以前傳統信貸業務認知的點,考量的關鍵因素還存在一些差異。

下一步,招行表示其投行業務將挖掘大型央企國企、房地產企業和部分戰略客戶的發債需求。同時,拓展並購重組,尤其是企業“走出去”潮流下的跨境並購業務及其背後的並購融資、銀團貸款業務。

上半年理財規模超2萬億

“資管”業務也是近幾年金融行業較為風生水起的領域,搶食的機構不僅僅是銀行,券商、保險、基金、信托等機構都在積極布局。

對銀行而言,資管業務重頭戲是理財業務。“資產管理的核心任務是管好2萬億理財資金,目前主要投向債券、同業資管、債權融資、權益市場等領域。”丁偉稱。

今年上半年,招行資管業務累計兌付客戶收益331億元,累計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00億元,同比增長逾一倍,占全行非息凈收入的23.6%。

招行數據顯示,2014年底,其理財規模是1萬億,2015年底增加到1.8萬億,到今年上半年末已經超2萬億。

投行與金融市場總部總裁周松表示,發展理財業務的驅動力,一是社會財富快速增長,居民個人理財需求增加;二是招行“輕型銀行”的轉型,大資管不僅僅是產品設計和管理資產的環節,也包括前端的財富管理,行內資源有所傾斜;三是招行資管部門獨立運作的框架搭建以及投資能力的提升。

在銀行理財“剛性兌付”並未實質打破的背景下,招行通過發力凈值型銀行理財來迎戰。其上半年末的理財產品余額中,凈值型產品占1.4萬億元,占比達68.44%。

委外杠桿0.3%左右

周松還談到,在大類資產配置中還會充分利用外部合作機構的資源來提高投資能力。招行的資產管理板塊也在大力開辟“委外”模式,篩選優秀的投資管理機構來輔助投資。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銀行委外理財開始呈現“井噴”趨勢。有機構估算,2015年與債市相關的委外資金規模可能達到5萬億左右,委外業務規模快速上升帶來的風險也受到關註。

“現在委外有些‘妖魔化’了。”周松稱,招行是以自主投資為主,委外為輔,“對於委外的風險,我認為如果管理得當,委外沒有增加債市的資金或者把風險放大。”

周松表示,因為這一部分資金,如果不委托給外部機構投資,招行自己也會投資,因為本來這個錢就要配置在債券市場上。他透露,招行目前委外的總體杠桿在0.3%左右。

風險控制方面,招行要求委外參考自主債券投資的風險來投資,針對委外機構不同特點來設計整體風險控制指標。招行每天都會收集委外機構所持有債券的底倉,以及各個機構的交易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59

上海審議2040總體規劃:建設用地規模提出負增長目標

10月20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今日舉行。全會審議了《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送審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強調,做好城市工作,搞好城市規劃,必須全面把握、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會議要求,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依法治市,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

會議由上海市委常委會主持。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就《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送審稿)》向全會作說明。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應勇,市委常委董雲虎、徐澤洲、侯凱、姜平、沙海林、尹弘出席。全會同意將《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按程序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後上報國務院審批。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決議》。

韓正指出,全市各級領導幹部要全面認識、科學把握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城市總體規劃是指導城市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戰略引領作用。這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是在國內外環境和發展形勢深刻變化,上海城市創新轉型的關鍵時期,編制的面向2040年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要深入把握總體規劃的新發展理念,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作為紅線貫穿始終。註重創新發展,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聚焦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規劃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轉型,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超大城市睿智發展的創新轉型新路。註重協調發展,聚焦解決超大城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統籌規劃、整體優化本市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的空間格局,提升城市發展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註重綠色發展,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放在優先位置,突出底線約束,堅持走低碳綠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註重開放發展,對照國際最高標準、全球領先城市,著力鞏固提升上海面向國際、服務全國、引領長三角的門戶樞紐地位和功能,不斷提高城市的國際競爭力。註重共享發展,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突出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規劃實施機制,建設更好城市,創造更好生活,推動城市共建共享。

“一個好的城市總體規劃,必須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內在規律。”韓正強調,要牢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統籌”原則,更加註重“五個提高”,從上海歷次規劃編制和實施中汲取經驗,從上海城市發展歷程中總結得失,把握城市發展階段性特征和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找到解決問題、實現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的新路徑。要強化底線約束,嚴格落實中央嚴控超大城市人口規模要求,明確城市建設用地總量和結構、自加壓力實現規劃建設用地負增長,把生態環境要求作為城市發展的底線和紅線,牢牢守住城市生產安全和運行安全底線。要堅持遠近結合、留有余地。超大城市的規劃,更要遠近結合,前瞻把握,為未來發展留足稀缺資源和戰略空間。這是極其重要的規律性要求,是我們從長期發展實踐中得出的一個科學認識。對事關城市永續發展的重要區域、重要資源,一定要保護好、維護好,不能動;對暫時沒有想清楚、看明白的地方,要堅決留白。

韓正指出,要把握好城市發展的重大問題。一是準確把握城市性質。城市性質是對城市未來發展的目標定位,是指引城市發展的旗幟。把握新一輪城市總體發展目標定位,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全面落實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和要求,始終在全國大局中思考和謀劃自身發展,這是上海城市發展最寶貴的經驗。要按照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要求,繼續深入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突出科技興市、文化強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著力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經濟科技的合作與競爭,這是上海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二是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之基。無數城市的興衰歷程證明,沒有經濟的發展,城市就無法生存;沒有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城市就難以長盛不衰、持續繁榮。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我們下決心減少經濟增長的“四個依賴”,率先轉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軌道,基本實現創新轉型最艱難的一躍。面向未來,要抓牢經濟發展不放松,始終堅持發展質量、效益和結構優化導向,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持續推動創新發展,使城市發展真正靠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驅動。通過規劃引領,把上海真正打造成為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能夠通過創新引領全球經濟的活力之城。三是準確把握城市發展目的是要讓人們生活更美好。以人為本是規劃的靈魂,要讓所有生活、工作在上海的人們,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帶給他們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規劃要更接地氣,認真回應群眾關心關切的生態環境、交通、住房、文化傳承發展等問題,讓人民群眾聽得懂、看得到、可感知,切實提高獲得感。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提高規劃意識,進一步提升擔當意識和創新意識,嚴格按照規劃新理念謀劃推進現代化建設,認真按照國務院批複的總體規劃抓好落實。

韓正強調,當前上海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全面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敢於擔當,勇於改革,善於創新。要再接再厲,全力抓好四季度各項工作,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持續抓好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交通違法行為大整治兩項“補短板”重點工作。要認真細致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全面加強郊區中小河道治理,加快推進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公共空間貫通開放,全面加強和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要嚴格紀律,確保各區換屆工作風清氣正。要認真搞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抓好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越到年底,越要繃緊安全這根弦,各區、各部門、各單位要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確保城市生產安全和運行安全。

楊雄指出,在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過程中,我們牢牢把握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總要求,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一個尊重、五個統籌”,堅決服從服務於國家戰略,充分體現全球發展的趨勢,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守住城市發展的人口、土地、環境、安全四條底線,著力提高《總體規劃》的引領性、指導性、操作性。

楊雄圍繞《總體規劃》六方面重點作說明。一是城市發展目標,包括城市性質和城市願景。《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表述為,上海至2040年建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這是貫徹中央對上海的新要求,保持城市性質的延續性,體現全球城市競爭的新焦點。新的城市性質的核心是全球城市。城市願景表述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用貼近群眾的語言,讓市民對上海的發展目標有更直觀的理解,更好地凝聚全市人民的共識。二是城市規模。嚴格控制常住人口規模,既是貫徹中央嚴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要求,也是資源環境緊約束條件下上海的必然選擇,必須統一思想、綜合施策。建設用地規模提出“負增長”目標,強調優化建設用地結構,推進建設用地功能複合,建立空間留白機制。三是空間格局。圍繞“網絡化、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型”的空間格局,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形成“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組成的城鄉體系,打造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和社區中心組成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依托城鎮圈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建立“三大空間、四條紅線”的空間分區管制體系。四是綜合交通體系。提出提升國際樞紐功能,完善區域、城市樞紐體系;強化綜合運輸廊道建設,促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構建一網多模式的軌道交通網絡;適應綠色交通要求和城市生活方式轉變,優化慢行交通和城市物流格局。五是城市文化品質。圍繞進一步激發城市文化活力,提出建設高品質文化設施,加強歷史風貌保護,更加重視對城市遺產的整體性保護,完整展現不同歷史時期發展形成的城市空間脈絡,塑造國際大都市與江南水鄉交相輝映的風貌特色。六是生態環境。堅持生態優先,推進低碳發展、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四大生態區域,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強化大氣、水、土壤環境保護和固體廢棄物治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