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綜藝節目當紅來賓 大千當鋪老闆從當票嘗冷暖人生

2013-05-06  TWM
 
 

 

秦嗣林:

人不貪心,就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在台灣,「當鋪」給人的印象都是灰暗的,但最近有一位當鋪老闆,卻把這個冷灶燒熱,不但讓一個收視率低迷的綜藝節目起死回生,甚至還出書講故事、熱銷7萬本。他就是全台灣最紅的當鋪老闆秦嗣林。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辛曉昀

攝影‧林煒凱

採訪大千當鋪老闆秦嗣林這天傍晚,他剛結束一整天忙碌的演講活動,忍不住脫下眼鏡揉了揉雙眼;但過沒三分鐘,談起他在當鋪裡見識到的人生境遇,原本疲倦的表情立刻恢復神采,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故事。

「如果不是開當鋪,我這輩子經歷過的人事物,恐怕一般人三輩子都不會遭遇過。」今年五十五歲的秦嗣林,十二歲就在早年全台最大的萬利當鋪寄宿兼當學徒,高中沒念完,十九歲就和父親開起當鋪,執業至今已長達三十六年,堪稱目前台灣當鋪界資歷最深的老闆。

儘管秦嗣林在當鋪界輩分高,然而,真正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卻是這一年多來他頻上綜藝節目擔任寶物鑑定師,也讓已屆中年的他意外竄紅。

一夕竄紅

綜藝節目常客、暢銷書作家事實上,捧紅秦嗣林的節目﹁女人要有錢﹂,一開始並不是走寶物估價路線,一次無心插柳,請秦嗣林為藝人家中寶物估個價,沒想到收視率飆高,不少藝人紛紛把家中收藏數十年的寶貝拿來節目中鑑價。

受估者從開始的期待,到後面的落寞,吸引不少婆婆媽媽觀眾收看。據了解,該節目收視率最高曾達一.一%(平均每分鐘約二十四.二萬人收看),是台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

一位當鋪老闆既會估價、又能鑑往知來,自然受到出版商注意。去年初,秦嗣林出版第一本著作《二十九張當票》,一口氣賣出五萬本,讓出版公司驚豔;今年四月再接再厲出版《當鋪裡特有的人生風景》,僅一個月就賣出兩萬本。兩本書累計銷售量高達七萬本,讓秦嗣林又多了暢銷書作家這個稱號。

秦嗣林在短時間竄紅,並非沒有原因,外界常以「會說故事的人」形容他,因為他浸淫當鋪四十年,經手數千張當票,每張當票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些真人實事的素材,讓原本口條就好的他,詮釋起來更得心應手,對照起電視圈名嘴幾無真實性的漫談,秦嗣林每天接觸到為錢奔波的人生百態,反倒在電視圈裡區隔出一塊全新市場。

「我在退伍後,曾猶豫要改行,很多朋友也找我合夥做生意,不論是開農場、汽車保養廠、養雞場,什麼都有,看起來每一行都比開當鋪有前途,但最後我還是沒有離開當鋪這一行業。」那年他已二十五歲,突然想起曾在書中讀到的一句話,「與其在道路徬徨,不如選定一條路堅持走到底。」秦嗣林重新盤算自己的籌碼,因學歷不高,要再求職不易,與其投資其他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不如深耕從小就接觸的當鋪業,所以他當下就訂了目標,一定要努力拚到當鋪界的狀元不可。

曾經無助

人前當鋪老闆,人後急周轉秦嗣林憶起創業初期的徬徨與無助,口氣突然一陣乾澀,因為他雖然從小在當鋪學習,但真正要經營一家店面,對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孩子來說,所需的資金壓力,還是難以承受之重。

秦嗣林開的第一家當鋪,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與民族東路口巷內,因位置較偏僻、又毫無知名度,「前三個月一位客人都沒有,結果上門的第一筆生意,就當到一條假的黃金項鍊,白白損失八千元,整整哭了兩天。」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隔不久又當到一輛報廢的汽車,後來還自掏腰包花錢修理賣掉,又虧了三萬元。當時繳給客戶的這些「學費」,讓秦嗣林父親投資的四十萬元資本額,很快在半年內燒光了。

當鋪是給人急用與周轉的地方,理當要很有錢才對,但身為當鋪經營者,秦嗣林說,他在開業的前二十年卻是個「負債大王」。

「經常客戶上門典當東西,但我偷瞄抽屜現金不夠,為了做成生意,還故作鎮定叫客人在店裡等,我則立刻騎摩托車出去打公共電話向朋友借錢。」秦嗣林感慨地說,開當鋪怕沒生意,一旦生意不斷上門,沒有資金可以借給客人也很頭痛。

有一次,他為了趕回家向哥哥拿錢借給客戶,飆車騎到基隆來回只用了一個小時,中途還發生車禍,但他心裡只想著趕快拿到錢以免耽誤客戶。結果回到店裡,只見他滿頭「怒髮衝冠」,胸口還淌著血,嚇壞了客人,連當票上都沾滿血跡。

經營當鋪幾年下來,秦嗣林愈加感受自己的「學藝不精」,所以,他不但到珠寶工廠打工分辨真假鑽石;甚至為了鑑定古董,自己花時間查閱古籍、追本溯源。一方面避免自己再受騙上當,也希望建立自己在古物界的專業知識,可以開發到更高端的客源,所以當年生意冷清時,他總是窩在當鋪裡讀書。這些一點一滴累積的知識誰也偷不走,雖然他連高中都沒畢業,但近年他上電視侃侃而談鑑定寶物,談話內容確實言之有物。

顛覆傳統

改店面展精品,吸貴婦上門秦嗣林坦言,自己早年開當鋪雖沒有賺到什麼錢,但他深受萬利當鋪老闆影響,「如果承諾接下生意,無論如何都要排除萬難達成,而且要玩真的。」也因為講誠信,三十六年來,他建立的人脈又深又廣,後期因為鎖定珠寶商生意,曾單次周轉上億元給珠寶商進貨,在傳統當鋪界算是破了紀錄,這也正是他多年來不斷累積商譽最大的收穫。

過去,當鋪老闆給人的印象多半視錢如命,每天周旋於黑白兩道之間,因為上門拿東西換錢的客人有許多都充滿負面能量,久而久之也讓經營者的人生顯得晦暗無光。

十年前,很多傳統當鋪業甚至因為民間融資中心與銀行現金卡興起,市場大餅逐漸被分食而遭消費者淘汰,但秦嗣林早在十五年前就看清當鋪唯有轉型才能求生存,當別人因不敵時代演變而關門時,他的當鋪生意卻經營得愈來愈上軌道。

秦嗣林形容,早年當鋪的市場就像籃球場一樣大,後來慢慢萎縮至只有排球場大小,後來又變成桌球桌,現在大概只剩下一張茶几這麼小。

為了維持自己的占有率,他在一九九六年就首創「黃金典當月息一分」的促銷手法,挑戰台北市政府經營的公營當鋪。月息一分相當於每借一萬元,一個月的利息是一百元,當時,台北市公營當鋪的利息是一分一,而民營當鋪一般至少要四分,果然在市場掀起波瀾。

十二年前,秦嗣林甚至大膽地進軍台北市熱鬧的忠孝東路、延吉街口開店,改變過去當鋪神祕的刻板印象,他把店面改裝得像銀樓櫥窗,展示了不少流當的珠寶、首飾,讓貴婦與上班族也願意踏入當鋪買些自己喜歡的精品。如今每年年底他舉辦的流當品拍賣會,總會吸引大批人潮上門,更讓秦嗣林逐漸走出當鋪界另一片藍海。

當鋪人生

看過太多悲劇,不為錢著迷秦嗣林當年走平價路線的經營手法,讓很多同業嗤之以鼻,甚至等著看他好戲,讓他成為當鋪界、古董界的爭議人物,「年輕時恃才傲物的個性,為了爭一口氣經常得罪人,直到這幾年上了年紀,我才慢慢體悟到謙卑,是讓事業永續經營的力量。」秦嗣林說,就連自己上電視鑑定寶物的評論,也是經過不斷修正才達到皆大歡喜的局面。

幾十年來,每天一睜開眼就和錢硬碰硬打交道,年輕時還曾四處借錢,「體會到錢最能感受人心的變幻。」秦嗣林對錢有很深的體悟,「只要跟錢有關的事,絕不能單憑感情處理,而正確的(金錢)觀念與誠實的性格,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秦嗣林說,他看過太多人為了追求金錢家破人亡,甚至夫妻失和,造成為錢出賣靈魂的悲劇。

他說,枱面上很多遠走他鄉的巨商富賈靠著努力與機運成就霸業,可是人格中深植的貪念始終未曾滿足,小時候貪不到,長大後逮到機會便原形畢露。這些人都有共同特質,就是「很聰明」,但往往在利益當前時受蒙蔽,更想要抄捷徑、走小路,終至惹禍上身。「錢不是好東西,不是你的錢,千萬別生貪心。」這也是他從數千張當票淬煉出的人生智慧。

秦嗣林

出生:1958年

現職:大千典精品當鋪執行長經歷:台北市當鋪公會榮譽理事長、電視節目鑑定師

學歷:基隆高中肄業

家庭:已婚

無奇不有!

—— 秦嗣林收過的特殊「當物」

阿嬤的手尾錢 19萬元

秦嗣林第一次遇到帶著「錢」來當「錢」的客人,是望族後代,但因為嗜賭如命,親友不願資助,連阿嬤臨終前給的「手尾錢」20萬元都拿至當鋪換現金,以洗心革面做小生意,最後秦嗣林換了19萬元給他,所幸浪子回頭創業成功,最後終於回當鋪把手尾錢贖回,為自己的人生重燃希望。

白朗寧手槍 2萬元

退役曹將軍晚年靠著變賣收藏品為生,因為值錢的東西都變賣光了,連當年前總統蔣介石贈送的手槍都拿來當,仍不敵後來家財散盡,最後自殺身亡。

彩色鍋 20萬元

一個要跑路的貿易商為了換現金,將一貨櫃的彩色鍋留給秦嗣林,但也讓他走出不同於傳統當鋪的經營模式,體會群眾的消費心理,以及庫存管理的關鍵,也激發他舉辦年終拍賣會清空庫存的創意,雖然總是虧錢,但卻達到高度廣告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6

國外火爆的新電視節目模式:組織類真人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714.html

在歐洲,一種新的節目模式在年輕觀眾中引起極大反響,那就是結合了戲劇和紀實類節目特點的「組織類真人秀」(或結構類真人秀「structured reality」)。電視台之所以喜歡「組織類真人秀」,是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年輕觀眾的成本相對低廉的途徑。

組織類真人秀用真人或不知名的演員,在真實場景拍攝,並運用沒有劇本的對話;節目在真實事件發生幾天後播出,是新鮮的熱點話題。少了編劇和名演員環節,組織類真人秀比起主流電視劇、娛樂節目,成本要小很多。

最成功的「組織類真人秀」是英國的「The Only Way is Essex」(「唯一的方式是阿薩克斯」),它剛在英國商業電視台ITV青年頻道下檔,已經播到第7季。該系列節目主角大多來自新貴家庭,長相英俊。他們真實生活中的亮點,會被節目以傳統電視劇拍攝方式「錄下來」。為了全面捕捉戲劇化的生活,一些關鍵場景會直接採用紀錄片的拍攝方法。當然,有一些場景也是製片人特意安排的,以創造更多衝突,讓人物關係發展得更為有趣,但是「演員們」如何面對和反應卻是不可預知的。 

與ITV競爭的另一青年頻道E4,也有一組年輕人——富有,且正在經歷著愛情創傷,這就是正在播出的「Made In Chelsea」(切爾西製造)第四季。這類節目成功的關鍵就是「模棱兩可」。觀眾似乎很喜歡這些「演員」在電視上的不確定性,他們利用外表在戀愛關係中到底可以得到多少?「演員們」的生活會發生什麼?哪些真實哪些虛假?

隨著製片人和「演員們」變得更有經驗,「組織過的」和「完全真實的」故事之間的差別就不易被發現。不確定性增加了觀眾對故事的黏性,而這種黏性 ——即觀眾的參與性對電視和廣告商來說不可多得。

電視台之所以喜歡這個新模式,是因為這是一個接近年輕觀眾的成本相對低廉的途徑。「切爾西製造」的平均收視率是2.5%;2011年,「The Only Way is Essex」頂峰時有150萬觀眾收看(從收視率來看其實很一般,《唐頓》、《夏洛克》這樣的熱門劇觀眾人數都是在千萬級,而英國最長壽的肥皂劇《加冕街》觀眾人數則能達到800萬)。但該模式比傳統的肥皂劇更便宜。

製片人付給「演員」的費用大多是象徵性的。不過,製作公司不得不在「新」工作人員身上花更多的錢,這個新角色叫「story producers」(故事製片),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演員」的真實生活軌跡明確故事線,同時在真實生活不能提供戲劇化衝突的情況下,想辦法創造條件以放大生活的戲劇性。德國一家製作公司,已經推出了專門培訓「故事製片」的項目。

在上面提到的「真人」秀基礎上,德國電視台又開始了升級改造,他們起用年輕演員,但同樣不用編劇,每個場景都由演員在製片人安排的更寬泛的故事線索基礎上即興表演。最近的成功案例是:「Berlin Night and Day」(柏林的日和夜)。

「組織類真人秀」正日漸「主流」。德國的 「Crime Stories」(「法制進行時」)已經進入英國主流電視台ITV。該片採用不知名的演員,在提前寫好的故事線索下即興表演,整個拍攝都發生在一個「警察局」裡。這個節目在白天播出,以前該時段安排的是成本低廉的遊戲類節目。

龍真點評

這類玩法非常有啟發。核心還是真實。粉絲經濟的核心就是真實,看得見,夠得上,互動感強,貼近生活。把劇情的精彩甚至刻意策劃與粉絲認為的真實掛上關係,是我們做教堂性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0

為何電視節目有廣告?

2014-04-14  TCW
 
 

 

電視節目看到一半都會有廣告,但為何電視節目會有廣告?

大部分交易都是消費者直接付費:你去買顆麵包,直接付錢給老闆,不須假手他人。這是因為麵包具有「排他性」:張三吃這顆麵包,李四就不能同時吃,而麵包店要多賣一個麵包給李四的邊際成本不是零。因此麵包是「私用品」,而私用品是可直接向使用者收費的。

電視節目卻不同。張三看這個節目,不妨礙李四也同時看,電視節目讓多一個觀眾收看的邊際成本是零,這就是「共用品」。由於電視節目沒有「排他性」,電視台不能像麵包店那樣,可輕易的排除多一人來看節目,於是每個觀眾都想「搭便車」讓別人付錢,最後就沒有人願付錢買節目。

既然無法直接收費,電視台就只能間接收費,「廣告」就是讓觀眾迂迴付費的手段:廠商付錢向電視台購買某個節目時段打廣告,觀眾看到該廣告後,購買此產品付錢給廠商。因此電視節目最後仍是觀眾在付錢,「廣告」就是觀眾看電視節目所付的代價。

更深入的看:電視節目對觀眾雖是共用品,但電視節目的「時段」卻是私用品:你晚上八點五分正在看A台的韓劇,同一時點你就不能看B台的本土劇。A台讓甲廠商在八點零五分打廣告,同一時點就不能讓乙廠商打廣告。因此電視台賣的廣告時段是私用品,而這是可以直接向使用者收費的。

電視台將「共用品」轉化為「私用品」,以向使用者收費的手段,並不限於廣告。目前不少台灣人都接有線電視,也就是須向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接線,才能看到節目。這種有線電視也是私用品:觀眾想看到電視節目,就非得接線不可,有線電視多服務一人的邊際成本不是零。觀眾則付錢給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系統業者再付錢給電視台。這和廣告一樣,同樣是把電視節目的一部分轉化為「私用品」,然後間接向觀眾收費。

「廣告是因為電視台向觀眾收費困難而出現,」現實裡可以驗證此解釋的實例之一,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這家電視台的經費來源,是英國政府向每個家庭徵稅,既然已向觀眾直接收費,BBC因此是沒有商業廣告的。

另一個實例是:目前有些電信業者提供的「機上盒」,裡面的電視頻道包括音樂、旅遊、體育、新聞等,這些不同種類的電視頻道,被業者統統打包在一起出售,每月向觀眾收取一筆費用,這些電視頻道大多數也沒有廣告。這正是因為這些節目已轉化為私用品︱︱沒裝機上盒就看不到這些頻道,才能向觀眾直接收費。因此,電視節目的「共用品」性質導致向觀眾直接收費困難,這就是電視節目有廣告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2

綜藝節目跨入億元時代:節目開機就盈利,產業鏈悶聲賺大錢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1/144287.html
還在驚嘆於現在一部電影隨隨便便就能掙幾億?不妨告訴你,如今的綜藝節目,早已普遍跨入「億元」時代,一個節目的冠名費不超過1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再加上其他各種廣告和周邊創收,一檔好節目比一個好電影來錢更快。甚至有些節目你連聽都沒聽過,人家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這兩年,國內綜藝的整個盤子起來了,一個好節目上下游形成產業鏈,其中的利益空間令人咋舌,足以養肥很多人。「蛋糕」這麼大,它是怎麼壘起來的?誰有資格來吃?該從哪處下嘴?搜狐娛樂特地採訪多位業界人士,帶你全方位瞭解這塊誘人的超級大蛋糕。

一、綜藝為啥這麼火?大環境催生大繁榮

一檔好的綜藝節目不僅能帶來高回報率,同時對提升衛視的品牌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一點,早就是電視人普遍共識。這兩年電視綜藝開始走向大繁榮,則和電視大環境的改變不無關係。

【熱錢湧動】 錢多,人少,速來!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廣電藍皮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4)》透露,2013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達到3734.88億元。和已經接近飽和的電視劇市場不同,在廣播電視產業發展中,綜藝節目仍屬於「藍海」。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電視人告訴搜狐娛樂:「文化產業的熱錢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業內有個笑談,原來到山西看煤礦的企業都來投電視了。尤其是《中國好聲音》讓大家看到綜藝節目是能賺錢的,一個節目就能讓一個公司成長,社會化的公司就也想成為燦星,打造下一個『好聲音』。」

熱錢大批湧入綜藝產業,這麼多錢,總要有人來花。但是,最會「花錢」的人目前仍在體制內。由於沒有那麼多專業團隊來消化熱錢,所以就會出現砸錢挖人的現象。該業內人士還爆料,「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團隊出走,就是王培傑(節目總監)、王剛(節目製片人)他們的能力有資格談條件,而且背後也有投資人和熱錢支持。」除了江蘇衛視人才的出走,天娛公司也開始與央視合作,黎瑞剛上台之後對東方衛視展開新的規劃等等,體制內支配金錢的能力體制外差距明顯,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製播分離。

【製播分離】怎麼盈利?模式有三種

《中國好聲音》是一個分水嶺,把社會化公司製作、衛視來播出的製播分離概唸成功打入了國內。體制外的公司,自負盈虧、市場化運作,在創新和競爭力上更有優勢,所以越來越多的社會化公司拿出更多的錢和資源來投資綜藝,連央視也逐漸打開門與外邊的製作團隊合作。

華錄百納副總陳永倬介紹,現在市場上製播分離有三種盈利模式。一種是拿製作加工費,比如衛視做一檔節目有4000萬預算,製作公司拿了這預算,賺的是500萬的製作加工費,這種形式的利潤不高,而且完全依賴於電視台,通常做不大。

第二種是「好聲音」模式,就是社會公司負責投資運作,電視台負責招商運營,兩家對賭收視率,決定廣告分成,這種模式風險高,且受制於電視台,如果節目沒到現象級,賺的錢就不高,反之就能獲得高利。

第三種則是買下時段做內容。比如藍色火焰在北京衛視做的《最美和聲》項目,給電視台付固定的時段費,相當於電視媒體虛擬運營商,全權負責節目投資、製作、廣告運營,這種模式需要廣告招商能力強。節目製作之初招商營收基本就能覆蓋成本,剩下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二、創收的秘密:綜藝節目只賺不賠?

很多人並不知道,綜藝節目其實和影視劇有著本質不同,一檔節目從開機那天起,就是盈利的!一位電視節目製作人向搜狐娛樂詳細介紹了綜藝節目的製作流程:電視台開發一檔新節目,方案往往由製作人和廣告部一起出,從一開始,這個方案就要充分考慮廣告植入,再由廣告部和客戶接觸,達成初步贊助意向後,節目才啟動製作。也就是說,這樣的策略基本上保證了電視台只賺不賠。綜藝新時代的到來,則是在原有盈利基礎上,擴展了一檔節目的創收空間。

【廣告植入】明星資源是「硬通貨」

廣告收入是綜藝節目收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檔節目通常靠冠名和特約就能攤平成本。要解決冠名大戶,明星資源是「硬通貨」。北京衛視在《最美和聲》第二季總決賽之後宣佈趙本山和姜文加盟《造夢者》的消息,就是用著兩個大腕的名聲來招商。浙江衛視宣佈鄧超主持《奔跑吧,兄弟》也是一個道理。而深圳衛視的《來吧孩子》,由於沒有明星,即使節目內容不錯,也比較難招商。

而綜藝節目的廣告油水到底有多豐厚呢?一組來自廣告界的數字說明一切。一直以來,乳業公司是綜藝廣告投放大戶。根據公開資料,伊利、蒙牛、光明等企業在營銷費用上投入巨大,其中伊利2013年上半年的廣告宣傳費用達到了25.9億,比淨利潤高2/3。而獨家冠名《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和網絡冠名《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就花去了將近4億,是2013年上半年淨利潤的五分之一。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2013年上半年的廣告費合計達到40.91億元。

此外,由於越來越「豪」的廣告主們花錢渴望日益增長,正常冠名和在節目中插播廣告早已無法滿足需求,為了讓金主們更好地投放廣告,綜藝節目各出奇招。有的節目見縫插針,在廣告位置上大做文章,還有的節目像電視劇一樣,直接在內容中植入廣告。比如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經常會看到諸如此類的題目:「我們經常使用的飄柔洗髮水是美國哪家公司的產品?」「瑞星殺毒軟件的標誌是什麼動物?」「金穗卡是哪家銀行發的卡?」

【全產業鏈】衍生產品打通關!

綜藝節目開發衍生產品已不是什麼新聞。像燦星就借助《中國好聲音》節目開發了一條產業鏈。2013年,《中國好聲音》除了廣告收入、影像音頻版權收入之外,還舉辦了全國巡迴演唱會,同時推出了同名電影,雖然票房只有300萬,但上映之前就依靠植入廣告收回成本。

2014年4月,以電視劇見長的華錄百納以25億併購擅長電視欄目運作的藍色火焰,以此打通電視媒體產業鏈。華錄百納副總陳永倬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表示,綜藝節目持續性比電視電影更強,可以連續做多個季度,同時也有很多衍生品可以開發,營收的爆發性也強。華錄百納和藍色火焰在產業鏈開發上打通了內容和客戶資源,比如即將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女神的新衣》,突出特點是多屏互動,在內容形態的開發上,可以做遊戲、電商導流APP、電視劇、電影等衍生開發,並直接和電商產業鏈掛鉤,衍生能力極強。

三、想不到吧?根本不紅的節目也能賺大錢!

十大綜藝節目廣告冠名排行榜

名次 播出平台 節目名稱 播出時間 冠名費 冠名商類型

No.1 湖南衛視 《中國最強音》 2013 5億(坊間傳言) 乳業品牌

No.2 央視 《星光大道(超級版)》 2013 3.3999億 果汁

No.3 湖南衛視 《爸爸去哪兒》第二季 2014 3.1199億 乳業品牌

No.4 浙江衛視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 2014 2.5億 涼茶

No.5 江蘇衛視 《非誠勿擾》 2014 2.4億 化妝品

No.6 湖南衛視 《我是歌手》第二季 2014 2.35億 洗衣液

No.7 浙江衛視 《中國夢想秀》第六季 2013 1.7億 電動車、奶茶

No.8 央視 《夢想合唱團》 2013 1.6999億 酒業

No.9 央視 《中國好功夫》 待播 1.4199億 酒業

No.10 湖南衛視 《快樂大本營》 2013 1.38億 手機

註:數據來源自媒體公開報導

這份表我們不難看出,綜藝節目的「億元俱樂部」裡既有像「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這樣紅極一時的國民綜藝,同樣也有不少在網絡上關注度並不高的節目。火爆到全民皆知的綜藝,一兩年可能才出一個,它們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但令人意外是,很多節目,比如那些不斷湧現的新節目和經過時間檢驗的老節目,你可能從來沒認真看過它,但它實際上經濟效益很不錯,默默為東家賺了不少錢。

【最低調奢華】

央視的《星光大道》首播至今已經10年,一期製作成本不到20萬,2013年製作了46期也就1000萬的製作成本,但卻拿到了3.39億的冠名費。此外,《夢想星搭檔》、《我要上春晚》、《中國漢字聽寫》、《開講啦》等央視棚內節目,單期的製作成本都不算高,卻都獲得半億以上冠名費。

【最不明覺厲】

即便請來約翰尼-德普收徒弟,浙江衛視的《中國夢想秀》也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而且播出7季以來並無太多出挑的宣傳,平均收視卻超過1.5,播到第三季就收入半億冠名費入袋。

【最沒存在感】

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作為週四的常態節目,雖然沒有引發任何網絡話題,但依然保持0.6左右的收視成績,基本排在同時段第二,作為一檔棚內錄製的情感心理節目,也沒有明星嘉賓,成本本身就不高,還獲得了5100萬冠名費,深得「悶聲賺大錢」真諦。

【最坑爹】

重慶衛視的《奇蹟夢工廠》由輝山乳業獨家冠名,重金引進韓國SBS版權節目,邀請到了曾志偉、陳可辛、張涵予、海清、寧靜五大導師。業內人士告訴搜狐娛樂,這檔節目首播收視率在20名開外,只有0.06,卻拿到了5000萬冠名費。這個客戶也成為看走眼的一個著名冤大頭。

四、那些年,被綜藝節目養肥的行當!

在綜藝節目高歌猛進的黃金年代裡,很多人依附這條產業鏈,走上了人生巔峰。有幸分吃綜藝大蛋糕的,除了靠綜藝鹹魚翻身的過氣藝人和三流明星,還有眾多微博段子手和那些自稱「電視民工」的後期公司。

【營銷大號】微博刷話題,一條六千五?

社交網絡裡任何數據都可以花錢買到,無論是熱門微博、熱門話題,還是明星推薦。由於衛視越來越重視微博和微信的營銷,應運而生的網絡營銷公司也就有了很好的「吸金」機會,據業內人士爆料,一檔大型綜藝節目光是微博和微信營銷就有100萬到150萬投入。

一位曾經做過多個歌唱類節目的微博營銷團隊負責人告訴搜狐娛樂,電視台最關心的就是「微博熱門話題榜」和「微博綜藝節目榜」,要上這兩個榜就必須要製造話題和數據優化,這些都是要砸錢的。

該負責人介紹,想要製造話題,就要砸錢給微博營銷號,但這些營銷號近年來的價格卻是水漲船高。如微博營銷大號「HAPPY張江」,一年多前發一條微博也就1000元、2000元,現在已經漲到6500元一條;還有因為《快樂男聲》而火的爆料號「圈少爺」,去年發一條才500元,現在就要3500元起跳;「扒皮王」則開價5000元。「留幾手」發一條微博4萬起,給得高的還有單條6萬。一些意見領袖也是「明碼標價」,一般收費都是五位數以上。

一位做了5年綜藝節目推廣的王先生表示,現在新媒體推廣造勢非常燒錢,「第一季《中國好聲音》開播當晚微博營銷沒有15到20萬是做不下來的,這只是一個晚上而已。而前段時間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晚上就10萬,現在想在微博有點聲音,沒有3萬到5萬的投入是很難有迴響的。」

【製作公司】打包接項目,酬勞過百萬

真人秀節目的拍攝,動輒三四十個機位,一期的素材就有上百個小時,這對於後期剪輯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且剪輯設備的購買成本很高,要是製作一檔節目就購置一批設備,對於成本控制來說很不划算,這就催生了專門負責後期剪輯與包裝的公司。

上海SMG旗下的幻維數碼在後期剪輯包裝上涉獵很早,承接了《中國達人秀》、《中國夢之聲》、《超級演說家》、《我為歌狂》、《漢字英雄》、《十二道鋒味》等節目的後期製作。幻維副總經理唐昊介紹,他們承接項目都是打包價,每個項目會配備20人左右,由於後期剪輯的成本高、投入大,收穫的報酬大多在百萬以上。

由於《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森蝶」、「名偵探天天」等神字幕,還讓業界看到了字幕組之於節目的價值。唐昊說,後期製作公司中,還沒有專門做字幕的工種,都還是劃分在後期剪輯的項目組中,只是《爸爸去哪兒》字幕火了之後在字幕設計的投入上會有所增加。比如「森蝶」之母晏超第一季時拿的是上千元的月薪,而其餘三個實習生,還被稱為「臨時工」,隨著節目大火,才升級為「項目聘請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46

二三線衛視的「屌絲」生存策略:雙星聯播綜藝節目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18.html
細心的觀眾會在週二晚間22:00換台時,發現貴州衛視和青海衛視在播同一檔節目《爸爸請回答》,不但節目名稱相同,內容、冠名商、播出時間完全一致。

《爸爸請回答》是衛視頻道首次嘗試聯播綜藝節目,此舉被眾多業內人士視作二三線衛視爭奪收視和影響力的一種現實嘗試。

雙星聯播

《爸爸請回答》是貴州衛視攜手青海衛視在6月24日推出的親子益智節目,由浙江衛風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衛風傳媒」)李蓓團隊製作。節目設兩個演播室,主持人彭宇在第一演播室給30名不同職業的爸爸出題,杜海濤則帶領小學生在第二演播室觀看自己爸爸的表現。

《爸爸請回答》的背後匯聚了四方力量。最初,這是衛風傳媒為青海衛視專項定製的一檔節目。商議過程中,平台和製作雙方為達到更好的影響力,提出尋找播出平台聯合製作的想法。在合力傳媒的穿針引線下,貴州衛視和青海共同投資,衛風傳媒承製,合力傳媒負責宣傳推廣的合作模式達成。

青海衛視總監張祖坤透露,青海衛視與貴州衛視兩個平台有頻繁的業務往來,「貴州衛視在暑期檔需要一檔體型小但有創新精神的節目,恰好我們有這樣一個創意,兩家一拍即合,共同定製了這檔節目。」此說法得到了貴州衛視節目製作中心副主任關恆焱的確認,貴州衛視在「尋找」暑期檔周間晚間節目時,合力傳媒提供了《爸爸請回答》的方案。經過評估,貴州衛視認為《爸爸請回答》適合在暑期檔播出,也符合省級衛視親子類節目的大趨勢,雙方一拍即合。

合作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同節目、同名稱、同時段播出。對於選擇在暑期檔播出,兩個播出平台均無異議,倒是在時間段上花了一些時間協調。青海衛視原本打算在週末重點推出《爸爸請回答》,但因為貴州衛視的週末檔節目已經排滿,建議放在週二首播,青海衛視做了讓步。

《爸爸請回答》實現了國內季播綜藝節目首次雙平台聯播,這讓後來者躍躍欲試。6月16日,在大道行知文化傳媒公司新項目招商會上,真人秀《女神嫁到》已定檔8月23日在天津衛視和云南衛視播出。據《綜藝》記者瞭解,此番合作又有不同,《女神嫁到》的合作模式是天津衛視和云南衛視共同購買節目播映權,天津衛視首播,云南衛視晚一天跟播。

三方招商

在張祖坤最初的設想中,《爸爸請回答》在同一主題下,兩個平台播出不同的內容。比如,比賽分為南北兩個賽區,青海衛視播出北方賽區內容,貴州衛視播出南方賽區內容,到總決賽再播出同樣的內容。但這個想法在反覆的溝通中被否決,其他合作方傾向於聯播電視劇模式,製作方衛風傳媒也認為同步聯播模式的操作更為簡便。

關於節目的廣告招商,合作初期就已經商定了一個基本原則:三方招商。合力傳媒負責節目的宣傳推廣和廣告營銷,兩家衛視的廣告部也可以對節目進行廣告招商。針對這個項目得來的總冠名和特約播出收益,根據雙方的投資比例分成。投資比例的確定綜合考量了平台的影響力和排名,《爸爸請回答》的投資共兩千多萬,貴州衛視的投入佔了大頭。節目中間插播的硬廣則是各個平台自己的招商廣告。

節目播出至第4期,貴州衛視的收視表現優於青海衛視。張祖坤對於青海衛視的收視成績不太滿意。

《爸爸請回答》在貴州衛視的收視表現優於頻道上半年同時段節目的收視表現。關恆焱表示合同裡早已約定各自的收視考核標準,收視率應當縱向比較,而非兩家衛視放在一起橫向比較。「因為平台的覆蓋範圍不一樣,影響力有差異。他強調,「合作初期,雙方在收視率上做比較沒有意義,而應當利用雙方資源的疊加,放大節目本身在收視市場的影響力。

青海衛視將加大《爸爸請回答》的宣傳,在假期安排重播。「要看最後的累計收視,不能按照首播收視率來評估。」張祖坤指出,這次的合作不是對等投資,貴州衛視投了大部分資金,按照投入產出比來評估,對於青海衛視,《爸爸請回答》還是能夠被認可的項目。

不必突出頻道特色

《爸爸請回答》的合作讓青海衛視和貴州衛視都收穫了一檔品相不錯的節目,雙方共同投資,攤薄了成本,原本只能做一檔節目的費用可以做兩三檔,首個衛視聯播綜藝節目的話題更是吸引了不少關注。

合作的成功,在衛風傳媒CEO陳曉冬看來要歸於天時地利人和。衛風傳媒和青海衛視有過合作,公司的李蓓團隊和貴州衛視也有過合作。兩個平台對於製作方的執行能力和團隊水平都很瞭解。兩個播出平台之間的高層亦早有互動,這些都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

聯合定製節目的模式能否複製?一大難點在於頻道利益訴求的差異比較大,溝通成本高。陳曉冬坦言,其他公司想進入這個領域,取得播出平台的認同是個大問題。此外,平台也要有強烈的創新慾望。貴州衛視現在的理念是開門辦電視,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願與全國各家衛視合作,青海衛視持同樣理念。「這次的合作很好,大家都覺得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平台對於製作方在內容方面的干涉比較少,創作空間比較寬鬆。」

陳曉冬介紹,兩家衛視在合作中,都沒有提出「必須突出自己頻道特色」的要求,節目選用的主持人並非來自貴州衛視,也非青海衛視的,而是在全國都有知名度的杜海濤和彭宇。兩個衛視都看得長遠,沒有糾結眼前利益。不同於一線衛視的特色鮮明,二三線衛視尚未形成獨有的頻道形象,這一點反而促成了合作。「強加特色是沒有意義的。兩家衛視打造一檔節目,如果非要強調一家,合作就無法推進。」關恆焱說。張祖坤也認為節目品質為第一訴求。

三星?四星?

青海衛視和貴州衛視雙星聯播,雙方共同擁有《爸爸請回答》的版權。即將開播的《女神嫁到》,天津衛視和云南衛視的合作模式與以前地面頻道的做法類似——同一個節目分發給不同頻道。有業內人士擔心,不同步播出會分流收視,後播的平台收視壓力會比較大,話題影響力也會減少。

無論哪一種合作方式,可以肯定的是二三線衛視之間聯合製作播出綜藝節目的探索是一種值得觀察的現實策略。省級衛視收視市場和廣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二三線衛視想在這兩個市場爭得一席,必須嘗試多種手段。現在的綜藝節目製作費動輒幾千萬、過億,對於二三線衛視來說,投入風險非常大,聯播攤薄了成本,讓二三線衛視有了創新和突圍的可能。

未來,青海衛視將按照《爸爸請回答》最初設想的模式,即在同一個題下播出不同內容繼續嘗試聯播。「尤其是與排在前十的衛視合作,會增加青海衛視的曝光度,這不僅僅是從項目本身去衡量的。」張祖坤說。

貴州衛視也表態,願意和所有衛視合作,但與一線衛視合作的可能性很小,關恆焱表示「想做大就得做獨家,一線衛視生存狀態比較好,不會做聯合的事情。」

目前出現的聯播是雙星拼播,未來是否會出現三星、四星,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樂觀。兩家衛視共同投資能分擔一部分風險,從資本運營的層面來看,參與方越多越能降低風險。但一個項目的執行需要有價值認同和純粹性,兩家尚好協調,三四家聯合,雖然籌集的資金更多,但每一家平台的訴求不同,如何協調各方利益訴求將成為合作的最大難點。有業內人士指出:「電視劇的聯播都要考慮人群和頻道氣質,何況綜藝節目。」

一線衛視的反應

【湖南衛視】

總編室推廣部主任湯集安

「對於這樣的創新模式,希望能夠取得成功,但湖南衛視絕不會嘗試。湖南衛視的團隊各有特色,四個季度的節目都由自家團隊承製,堅持自主創新。」

【江蘇衛視】

總編室主任劉原

「衛視聯播綜藝節目符合市場規律,不是所有的衛視都有優秀的團隊,大型節目對財力和人力都有很高要求。聯播綜藝節目不會對一線衛視造成壓力,江蘇衛視不會與其他衛視聯播。」

【東方衛視中心】

副總監鮑曉群

「這是個信號,一線和二三線衛視的差距加大,兩極化越來越明顯。凡事有利有弊,綜藝聯播會催生很多新的節目形態,現在的節目類型太少,要麼娛樂,要麼非娛,聯播綜藝逼著一線衛視去探索新的節目形態,比如系列劇、欄目劇、紀實類的真人秀,用綜藝的手段表現社會問題。東方衛視不可能和別家合作,無論是引進模式還是自創節目一定是「獨家」,以自主原創為主,這是很清晰的。」

【浙江衛視】

節目中心副主任陳偉

「浙江衛視內部並沒有正式討論過這個現象,我認為跟電視劇賣兩家的情況一樣,這是種市場行為。這種行為除了兩家衛視都對這個節目有興趣外,還要求合作平台的受眾構成和平台理念比較相似,這樣的情況在一線平台發生的幾率比較小。一線衛視之所以成為一線衛視,是因為它的定位具有獨到性,各自有不同的定位,擁有不同的收視人群。除非是涵蓋面特別廣的節目,否則一線衛視拼播的可能性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88

瓜田李下獻計裁員節目外判余詠珊擁製作公司佔大股


2014-10-02  NM  
 

 

半年有七億利潤的無綫,日前突然向五十名幕後員工派大信封,冷血舉動連buddy曾志偉都睇唔過眼,以行動響應上星期四(九月二十五日)舉行的「黑衣行動」,抗議大台裁員。

今次大台向綜藝科落刀,原來是殼王陳國強親信余詠珊獻計,之所以在自己話事的山頭放火,一來減少人手有助節省公司成本開支,但更重要是將來大條道理,將節目外判!

據資料顯示,余詠珊與老公何哲圖(原名何明仁)咁啱亦聯名擁有一間製作公司……自保支持炒人

掌管大台綜藝科的余詠珊,上場後大台綜藝節目收視愈跌愈勁外,今年斥資四億買入世界盃播映權,但節目收視平均只有約六點,初步估計蝕近億元,重災區,余詠珊要急補鑊。

「啲高層嘈得好緊要,開會商量cut budget,Sandy(余詠珊)就即刻舉手,主動話綜藝科可以削減人手,仲建議將啲節目外判俾出面製作公司做,咁做可以養少好多人,啲節目亦有可能會比自己製作有新鮮感。啲高層聽見話慳到錢就支持,立即放晒手叫Sandy搞!」一名工作人員說。

余詠珊將節目外判,其實早有先例,例如旅遊節目《走過浮華大地》,主持洪永城、黃翠如是自己友外,負責製作的公司,同樣是她在有線合作過的班底。節目製作外判的做法將會愈來愈多。

不避嫌開製作公司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余詠珊與老公何哲圖(原名何明仁)在外擁有一間「威德製作有限公司」,當中余詠珊佔9,999股份,而何哲圖只佔一股;以余詠珊是操控大台綜藝節目的話事人,背後卻有一間製作公司,瓜田李下,難免會令人覺得有利益衝突。至於響應「黑衣行動」的曾志偉之所以高調反大台,除了認為無綫炒人不近人情,余詠珊也是導火線。「Sandy係志偉一手薦入公司,但佢話事之後,連志偉都唔俾面,加上今次炒人有針對性,Sandy掃走晒啲舊人,淨係留番自己啲愛將喺度,志偉同佢已經擘晒面,所以更加戥班舊人唔抵,一收到風話大炒人,志偉就吹雞叫晒六樓製作部啲同事食飯,睇吓有乜嘢可以幫到大家。」知情者說。

仇口多

余詠珊12年回巢無綫後,因為持有殼王撐,橫行無忌,動作多多的她,不斷借改革招攬有線愛將過檔,甚至踩過界企圖插手藝人戲劇部,無論對外對內,均惹下不少火頭。

黃柏高愛益自己友的余詠珊,一直被指偏袒老公何哲圖旗下歌手藝人,去年因為突然抽走黃柏高太陽娛樂旗下歌手演出,加上Paco重金撬走何哲圖星煥旗下歌手許廷鏗,令二人不和升級。

曾志偉由Stareast年代已合作的余詠珊與曾志偉,去年因為港姐大改革發生分歧,做了港姐司儀21年的志偉,反對泳裝環節事先錄影,但余詠珊執意堅持,其後志偉監製劇集《女人俱樂部》,余詠珊不單意見多多,還要安插自己愛將入組,令志偉大感不滿。

樂易玲負責綜藝科的余詠珊,經常踩過界,強權硬捧有線舊親信如黃翠如、洪永城,甚至插手經理人部門,當話事人樂易玲冇到,余詠珊有殼王和李寶安力撐,失勢樂易玲唯有忍。

曾勵珍無綫斥巨資4億購入今年的世界盃播映權後,余詠珊即向戲劇組高層曾勵珍入手,要對方放港姐陳凱琳和蔡思貝出場做世界盃節目,近日更變本加厲,想插手戲劇組製作侵佔山頭,被踩到上鼻的珍姐即時做嘢,全面封殺有線過檔藝人,打殘余詠珊的愛將。

星夢幫無綫《星夢傳奇》將一班四、五線藝人打造成歌手,成功吸引客戶搵「星夢幫」出活動,但余詠珊卻以「專心比賽」為由,拒讓「星夢幫」出外接job,鄭俊弘、羅鈞滿、姚兵等有錢冇得搵,怨聲載道。

張智霖在去年台慶大熱倒灶失落視帝的張智霖,當眾發表「義氣仔女論」,句句有骨,矛頭直指余詠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44

優酷總裁力挺、梅克爾也按讚的「最熱血」節目 素人壯遊如何締造四億次感動點播


2014-10-06  TCW  
 

 

「侶行」,在中文辭典中是個不存在的詞,但自從去年優酷網推出《侶行》這檔自製節目,其背後「相伴而行」的概念,正在中國各地擴散,影響更多人,改變人生態度,勇敢踏上心中掛懷多時的旅程。

撰文‧鄭淳予

「互聯網帶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時代,但我們都成了可恥的低頭族,朋友越多的時候,越是孤單,難得朋友見到面,見了面點完餐,就各自泡在手機上招呼各自的朋友。真正面對面的感受被遺忘了,我們也忘記這個世界長什麼樣子。」發出以上感性慨嘆的人,不是趕不上新時代的老企業家,也不是批判社會風氣的老教授,而是年僅四十歲的優酷總裁魏明。他能坐擁「全中國最大視頻網站」,全賴每天一.二億名網路重度使用者的「愛戴」,但他卻帶著這番讓人意想不到的情懷造訪台灣。

魏明來台短短三天行程,國內影視圈重量級人物都和他見面,外界也期待他能讓兩岸影視合作有更寬廣的未來。但是,九月二十六日政大一場魏明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的對談,魏明沒談視頻網站的未來,開口卻先講起一對中國夫妻的故事。

無敵伴侶

平凡卻動人,打敗《星星》原來,這對外表看來平庸的素人夫妻,是近來在中國暴紅的一對無敵伴侶,他們兩人在二○○八年發願,要用十年完成他們的另類「壯遊」。結果,計畫才走一半,他們自拍上傳的旅行紀實就被優酷網相中,並主動提出合作,將他們的旅程拍成戶外實境秀節目,名為《侶行》,這也是優酷網的第一檔自製節目。

「很高興能帶著優酷最重量級的節目來到台北。」魏明自信地說道。說是「重量級」節目,的確不誇張,《侶行》自去年六月在優酷網播出第一季就轟動,目前進行到第二季尾聲,觀看人次已達四億。

在中國知名社群網站「豆瓣」搜尋關於《侶行》節目的評價,網民給了九.四分的高分。雖然沒有縝密的「劇本」,但扣人心弦的程度,還略勝精雕細琢的《後宮甄嬛傳》(八.八分),及風靡亞洲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八.五分);雖然沒有俊男美女,《侶行》的受歡迎度,卻高過同樣也是實境節目,但有偶像明星加持的《爸爸去哪兒》(九.二分)。

互聯網顛覆產業的遊戲規則,影視節目也不例外。王偉忠說,視頻的出現讓有創意的節目出頭,素人也能當節目製作人。而優酷魏明相中這對夫妻當作自製節目的處女作,令人好奇這對素人的魅力何在?

故事的男主角張昕宇,綽號「二百七」,因為他是位體重達二百七十斤(約一三五公斤)的大塊頭,他在六歲那年,就認識女主角梁紅。兩人從小住在北京市二環外同一條街,一個街頭,一個街尾,古詩〈長干行〉所描述「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用來形容他們再貼切不過。

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梁紅笑吟吟說:「老張從小就是我的偶像。」為什麼呢?因為張昕宇真的非常與眾不同。

年輕土豪

什麼生意都做,賺好幾桶金「我爸是經商的,我從小就有個觀念,做生意就是賣別人想要、但不容易買到的東西。」張昕宇在就讀初中時,有天騎單車發現一處批發市場,便買了一批便宜的「太空杯」,再賣給學校,作為送給全校老師的教師節禮物,一口氣賺了六百元人民幣(以下幣值同),當時老師的月薪只有兩百元。

初中就展現靈活的生意頭腦,張昕宇甚至是全校第一個擁有「大哥大」的人(這支罕有的「大哥大」後來當然送給梁紅)。

出社會後,小兩口一起做過各種生意,開過小吃鋪、擺過冷飲攤、賣過羊肉串、承包過公共廁所、打掃過街道,經營過的「事業」不勝枚舉,他們甚至在二十歲出頭,就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萬。

「那時我看到崇文門市場外排隊買豆腐的長長人龍,就想:不如我來賣做豆腐的機器?」張昕宇回憶,他每天躲在人潮中,伺機觀察豆腐攤使用的製豆腐機,有機械天分的他,最後只花四萬元就做出要價十七萬元的「製豆腐機」,成功大賺一票。

兩人發了財後,開心地跑了幾家銀行,把賺到的一百萬元全領出來,在家裡對空撒鈔票慶祝,但樂極生悲的事馬上來了。有人檢舉他們使用的鍋爐未經登記,是非法使用,一夕間,賺來的錢全被重罰回國庫。

走過這遭暴起暴落,梁紅豁達地振奮張昕宇:「我們從零開始吧,以前也是這麼走過來的!」接著,他們繼續做首飾加盟、機械貿易,不到三十歲,已稱得上所謂的「土豪」。

「平日騎馬、打高爾夫,出國旅遊也買名牌包奢侈品,有年Audi(奧迪)出了新款車,我們一人買了一輛。」張昕宇說,常有人問他們是不是「富二代」,他總自豪地否認:「我還沒出世的孩子,才是富二代。」

盤點夢想

川震救難,體悟「做自己」○八年,汶川大地震改變了他們。當時張昕宇與朋友們組成一支救援隊深入災區。「我的營救據點在一間國小,操場堆滿了孩子的屍體,一位爸爸看我手上拿著鑿岩機,請我幫忙挖出他女兒,我一面挖,他一面跟我說著女兒生平所有的事,終於挖出來,人已經死了。」從沒掉過眼淚的張昕宇在那時當場號啕大哭。

「他從汶川回來後,陷入一段長時間的低潮,脾氣暴躁、靜不下心、難以入睡。」梁紅回憶道。「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是張昕宇回到北京後一直放在心裡的一句話。「後來,我們決定不做生意了,要做自己!」他說。

兩人花了好長一段時間重新思考小時候的夢想——「我記得我說過要在南極跟你結婚。」「我一直想去離家很遠的地方。」兩人把從小到大天馬行空的念頭,全攤開來想了一輪,這才發現,曾經富裕並未讓他們擁有行動力,小時候的「幻想」,全被成年後追逐金錢的「痴想」給取代。

○八年,他們規畫一段長達十年的「旅行」,「我想親眼看看這個世界,更多我所沒看過的角落。」張昕宇先把自己手上的兩個事業獲利了結,陸續回收一千五百萬元,作為這趟「壯遊」的準備金。

第一階段,他們挑了四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旅遊地點——「世上最冷村莊」奧伊米亞康、「仍活躍的活火山」馬魯姆火山、「槍林彈雨的海盜故鄉」索馬利亞、「一片死寂的核災之城」車諾比,「這些都不是常規旅行,很多是探險行程,要達到某些目的。」梁紅解釋。

比如,張昕宇垂降至馬魯姆火山口下,不僅拍攝熔岩湖的熊熊烈焰,也測量各項物理數據、採集火山樣本,捐贈給國家火山研究中心做研究。

「探險和冒險的不同,就在於準備。」張昕宇說:「我非常怕死,所以我做萬全的準備,身為一個處女座,我腦子裡隨時有四、五個配套方案。」他們第二階段的旅程自去年七月開始,駕駛帆船從上海出發,航行地球大半圈,完成在南極結婚的目標。張昕宇自豪地說:「我可以在航行途中任何一點辨別頭上有哪幾顆衛星,遇到緊急狀況,哪幾顆可以救我們。要是梁紅肋骨斷了穿刺肺部造成氣胸,我也知道怎麼急救處理。」今年二月,他們歷經七個月的航行,終於抵達南極,也實現了小時候的「幻想」,四億名網友共同見證他們的婚禮,德國總理梅克爾甚至捎來祝福:「愛情不是終日相視彼此,而是共同瞭望遠方、相伴而行(引自《小王子》)。」張昕宇有感而發,一位「錢太多」的朋友成天嚷嚷不知要買哪一輛名車,看了他們的旅遊紀實後,竟放下物質雜念,到肯亞為落後地區蓋房子。「很多人因為我們而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就覺得,哇,天啊!」梁紅接腔說:「我們不知生命的長度會有多長,但生命的寬度是自己走出來的,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侶行》節目製作人、優酷網副總裁李黎略顯激動地說:「我即使已經與他們合作,每次聽到他們講旅程中的故事,還是會掉眼淚。」這對相伴而行的伴侶或許平凡無奇,但正是這種與常人無異,卻充滿無限可能的「平凡」,感動了無數網友。「我們倆,一加一等於一。」專訪尾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

魏 明

出生:1974年

現職:優酷網總裁

經歷:優酷營運副總裁、

搜狐總裁特別助理

梁 紅

出生:1979年

現職:素人探險家

張昕宇

出生:1977年

現職:素人探險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66

Discovery節目指揮官 揭搶眼球秘訣

2015-01-22  TCW  
 

 

一月八日,美國電視評論家協會(TCA)媒體見面會在加州舉行,在這個由超過兩百個北美重要電視集團記者與專欄作家所組成的協會中,如HBO、福斯等許多重量級媒體集團聚集於此,宣布今年最新節目與動態,其中也包括全球第一大紀錄片頻道—探索傳播集團(Discovery Communications)。

在串流影音大量搶走觀眾眼球時,專門製播科普、教育等紀錄片的探索傳播,卻能在二百二十個國家、二百十一個頻道、以四十五種語言傳播全球,並累積了全球二十七億收視戶。三十年始終維持全球第一大紀錄片頻道的地位。

在媒體皆強調快速生產內容的今日,探索傳播的勝出關鍵,卻是「以慢搏快」。

它說故事化繁為簡拍16年紀錄片濃縮成120分鐘

要找到兩百多個國家一體適用的觀賞內容,是首要難題。「『能說故事的內容』,是選擇要領。」負責探索傳播實境節目製播和研發的副總裁麥金泰爾(Elizabeth McIntyre),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說。

所謂『能說故事的內容』,就是將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的科普知識「化繁為簡」,這也是「以慢搏快」做法之一。以探索傳播目前唯一製播最短、僅一集一百二十分鐘紀錄片《To Be King》為例,該紀錄片用了十六年、花費超過百萬美元,卻只為了記錄六隻獅子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

該節目主持人、也是動物訓練專家的薩摩尼(Dave Salmoni)接受本刊採訪時指出,十六年濃縮成一百二十分鐘,就為驗證一件事,「動物不是人的資產。實境紀錄比宣揚保育動物口號,更真實。」鏡頭裡看到的是獅子成長過程,鏡頭外沒說的是,靠「縮時」說故事方法,讓觀眾更清楚所見,並在其中去體會,自然被全球埋單。

它選材滿足好奇心破解流言竟找歐巴馬實驗

增加科普節目的娛樂元素,則是另一做法。以最長壽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Myth Busters)為例,該節目至今播映十二年,目前對九百六十個流言進行實驗,已破解了五百一十六個,包括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也曾參與《阿基米德之死亡線》的錄製。

兩位主持人薩維奇(Adam Savage)和海納曼(Jamie Hyneman)說,他們沒有視覺上戲劇化的實驗,選材以貼近人性好奇心為主,用新穎、搞笑方式去做實驗。例如為證實「大象是否真的怕老鼠」,他們特別到南非,花一星期透過慢鏡頭捕捉,終於發現大象遇到老鼠時,真的是小小翼翼避開,而呈現在螢幕前卻僅六十分鐘不到。剪輯比率逾一比一六八,不但讓內容兼顧知識傳授,也達到娛樂效果。

另一次為破除《鞦韆是否能三百六十度旋轉》流言,主持人使盡全力,讓身體重量帶著鞦韆轉圈,結果鞦韆無法負荷,使得自己重摔在地上,但依舊不厭其煩試了十餘次,就為證實流言。這些「玩真的」實驗,讓他們和同質節目相比有了差異化。如美國媒體《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所說,「不僅刺激青少年的想像力,也吸引原本可能不看『教育類』節目的成年人。」

它製作比慢不比快220國播放攤提拍片高成本

只是「慢」,背後代表的是大量時間和成本。在一個講求速度的時代,探索傳播為何敢比慢不比快?主要原因在於一開始,探索傳播集團創辦人亨德瑞(John Hendricks)定位就很清楚:探索傳播不像ABC、CBS等美國三大傳播集團走大眾路線,而是聚焦在「小眾中的大眾」精品路線。「即使是生存實境節目,不僅只是生存而已,而是進化到如何在冒險環境中還要生存得更好,建立獨特性,」麥金泰爾說。

在兩百多個國家為分母的情況下,以《To Be King》為例,雖花費十六年、預算成本早超過一百萬美元,但攤提下來,一個國家成本不過將近四、五千美元,卻在兩百多個國家取得前三高收視率,也建立了它全球品牌的傳播力。

不過隨著數位網路興起,每個人都可當導演,用「時間」和「真實」爭取眼球的探索傳播,也遇到轉型問題。他們在美國總部設立「製作人中心制」,專門蒐集來自全球各式點子,然後將鏡頭對準一般人無法觸及領域。

例如真人秀,他們直接深入一個減肥女孩家中,記錄個人及身邊每個親人;再以探險實境秀來說,上天下海不稀奇,而是主持人到製作人,如何將「險境」變成「天堂」的創意,「創造無可複製、無可觸及的空間,衝破極限的真實感就會更逼真,」麥金泰爾說。

此外,探索傳播也提高自製內容比率,版權握在手中,從一集的電視節目內容,延伸至錄影帶、雜誌、甚至周邊商品開發,也帶動商機。目前一年約產出四千小時的節目內容,在委制和自制比率約十五比一,平均每小時製作費約百萬美元不等。

為找到全球最好製作團隊,甚至麥金泰爾也擔任組織紀錄片校園(Masterschool for Documentary Campus)主席。「希望多開發能將知識和娛樂性結合在一起的製播人才和團隊,這是紀錄片未來發展趨勢,從收視率來看也證明適用於全球市場,」麥金泰爾說。

在什麼都比快速的時代裡,探索傳播的「慢」,反而多了一份真實感,這或許正是它能長青三十年不變的關鍵。

【延伸閱讀】探索傳播集團3個全球第一

■ 傳播最多國家,達220個■ 播映頻道最多,達210個■ 內容被翻譯最多種語言,達45種

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34

令人捧腹的電視節目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7.html

剛剛看了一個電視節目,節目中年輕的堪輿學家大談改名字的好處,再配合玄妙的背景音樂搞氣氛,好像真有那回事,只看得我捧腹大笑。家里人都覺得這件事是真的,一臉認真地看著電視,生怕看漏了什麼。

這件事沒那麼複雜和神奇,用我常用的逆向思維即可破解。

首先假設改好名字真的能夠使一個人大富大貴,換言之,改好名字這個技能能夠給人類帶來很大的好處,既然如此,這個古老的行業發展到現在應該成行成市,如果給人類帶來一點點好處的蘋果公司都值數萬億,改名字行業至少也得數十萬億吧?可事實上它並沒有成行成市,更沒有數十萬億市值,所以它只能是假的。

再來一個,依然假設改好名字真能使一個人大富大貴,大量人口大富大貴之後都開始吃魚翅撈飯,都愛上10克拉以上的鑽石,都想開限量版跑車,都想住上萬尺豪宅。。。。。。那麼世界上有足夠的魚翅、足夠的10克拉鑽石、足夠的限量版跑車、足夠的上萬尺豪宅供應嗎?顯然沒有,所以所謂的大富大貴並沒有帶來實質購買力,換言之,讓大量人口大富大貴是不可能的,因此假設被推翻,即改好名字不能使人大富大貴。

為什麼算命測字風水改名這些東西產自中國且長期存在?為什麼大多數科學發現發明來自西方發達國家?我想,這和中國的“面子”文化息息相關。就本質而言,堪輿學和現代科學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人類害怕未知、渴望適應和改變生存環境的產物。所不同的是中國人好面子,渴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一些成果以便去向他人炫耀,於是不假思索地就去相信和接受堪輿學。西方文化更註重邏輯性,所以科學受到歡迎和重視。中國人因為好面子而滋生浮躁心理,什麼都要快,相比之下,通過數十年研究科學來改善生活水平,當然不如通過改名字、風水擺位等數十分鐘就能完成的動作改善生活水平來得吸引。這種浮躁心理也體現在生產大量山寨產品這個現象上,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利益。它還體現在投資活動上,騙徒們十分清楚這件事,所以早早設置了大量陷阱讓浮躁的人去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95

審有罪仍上節目解盤 再涉坑殺散戶被查 名嘴炒股亂象不息 金管會沒轍

2015-04-06  TWM  
 

 

一審被判刑的股市名嘴,繼續上電視節目推薦個股,主管機關卻無法遏止亂象;當證券監理單位還在狀況外,投資人就必須永遠提高警覺,才能自保。

撰文‧歐陽善玲、黃瑋瑜

又見股市名嘴遭控坑殺散戶!三月二十七日,檢調傳喚顧德投顧分析師余世欽、啟發投顧前分析師楊昇忠,及網路名嘴鄭光育、方翔立,針對涉嫌炒作銘異、晉倫股票進行約談。除楊昇忠外,其他三人都有炒股被起訴審判的紀錄。

二○○六年,鄭光育等三人涉嫌與金主炒作吉祥全、佳必琪長達五年,而遭特偵組起訴。一四年八月一審終於宣判,鄭光育、方翔立等人分別被判刑十四年至四年不等刑期,全案尚未定讞。

而在此案審理的三年期間,甚至一審宣判後,余世欽等三人還在第四台的運通財經台《深潛戰略》、網路上持續吹捧銘異、晉倫,使銘異股價在四年間最高飆漲達三倍,因而成為這次檢調單位調查重點。

離譜的是,即使這四人在三月二十七日被交保候傳,顧德投顧仍宣稱,四月七日起,余世欽就會重新回到節目。

金管會證期局回應,涉及操縱股價的刑事案件,全案未定讞前,並無具體事證可為裁罰依據。國家通訊與傳播委員會(NCC)也指出,依《衛星廣播電視法》,乃針對妨害兒少身心健康、違反社會善良風俗的內容處分,「炒股、推薦個股等專業事項,會移請金管會認定。」主管單位等於無計可施。

投保中心處長趙順生指出,自一四年五月起,投保中心即接獲約三、四十件與銘異有關的申訴檢舉案件。「在法律認定上,操縱股價行為須具備很強的事證,一旦檢方正式起訴,就代表相關事證符合一定程度的主客觀要件。此時,投保中心就會留意、釐清受償資格。」換言之,光是檢察官起訴動作,某程度就代表已掌握一定事證,或能證明意圖炒股。站在金融監理角度,主管機關不但沒有及時反應,加強取締,還讓同一批人在財經節目上「重操舊業」;對已判刑的投顧老師,更是搞不清楚是否還在上電視節目,無異監管失靈。

名嘴吹捧標的 對作易受傷資深投資人劉友威建議,不論投顧老師如何吹捧個股,都應回歸基本面,當個股本益比高得離譜,或超出同類股票太多,就應保持距離。

另外,部分投資人會留意被股市名嘴看中的標的,趁股價被哄抬時伺機放空。這次銘異炒股案,也不乏被軋空、受傷慘重的案例。

「像這種相互勾結的炒股集團,籌碼已經吸納乾淨,投資人千萬不要『看不順眼』就輕易對作,這樣絕對會受傷。」劉友威提醒,股本大且籌碼凌亂的標的才適合放空,不論作多或放空,投資人都要有一套進退依據,才不至於血本無歸。

前案未了,後案又來!

——名嘴炒股事件簿

2006年4月至2010年9月:鄭光育等十餘人先後炒作吉祥全、佳必琪股價。

2011年6月:高檢署特偵組偵結全案,起訴鄭光育等多名被告。

2014年8月:吉祥全、佳必琪案一審判決,鄭光育等分別被判14年至4年不等。

2015年3月:鄭光育等四人涉嫌炒作銘異、晉倫,被檢調約談搜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