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新現場》 領救濟金流浪漢 用四十九美元翻身 舊金山直擊! 第三次工業革命搖籃

2013-07-22 TCW
 
 

 

為了一探第三次工業革命對美國的衝擊,我們來到不起眼的「技術工坊」。一個流浪漢用四十九美元翻身的傳奇故事,兩個年輕人靠一個點子,在一個月募到三百萬元的案例,他們吹響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號角,小跳蚤力拚大象的戲碼,就在舊金山上演。

撰文‧賴筱凡 攝影‧吳東岳美國國慶日隔天,加州舊金山市區中心人潮熙來攘往,兩條街之外,一個簡單的門面,高掛著的招牌寫著「TechShop」(技術工坊),這裡是趨勢大師安德森(Chris Anderson)口中,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搖籃之一。

走進技術工坊,只見櫃台小姐正親切招待著那些初來乍到的訪客。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裡,一名流浪漢翻身的傳奇故事,就在這裡發生。

流浪漢變老闆

曾靠救濟金過活 一張傳單改變命運他是羅斯(Marc Roth),三十八歲、一家提供雷射切割代工服務的老闆,靠著一台雷射切割機,他自己一個人,一年至少賺進新台幣百萬元。然而,你能想像在一年半以前,羅斯還是個領政府救濟金、住在收容所的流浪漢嗎?

二○一一年冬天,走在舊金山街頭的羅斯,此刻的感受比誰都冷。來到舊金山之前,他曾是在拉斯維加斯工作的電腦工程師;婚姻的破碎,讓他興起了到舊金山重新開始的念頭。不料,卻因此讓他走進了人生中最深的低谷。

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讓羅斯原本談到一半的三個工作機會,全部落空;最後更因為生了一場病,連披薩餐廳一小時十美元的打工,也跟著飛了。他賣了車、賣了電腦,卸下所有上班族該有的一切,住進政府的收容所。

「當時,我的經濟來源只有每月加州政府發的五十九美元,以及一張儲值二一○美元的食物請領卡(功能類似食物券,可到與州政府合作之商家換取食物,無法兌換現金)。」打開皮夾,拿出這張橘色的食物請領卡,羅斯好像在說一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我從來沒想過,有那麼一天,我會住在收容所裡、領著州政府發的救濟金,用食物請領卡到商店換溫飽。」對羅斯來說,這一跤,真的跌得太深。「我一直在找工作、等機會。」突然望向窗外的羅斯,指著地鐵站入口臥躺在地的流浪漢,眼鏡背後的雙眼一沉,「其實,八○%的流浪漢,你從外表是分辨不出來的,他們可能和你一樣坐在餐廳裡吃著潛艇堡,一邊領政府救濟金度日,一邊找工作;只有二○%的流浪漢寧可露宿街頭,也不願給自己重生的機會。」羅斯住在收容所裡、領救濟金,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但他與多數流浪漢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每天醒來,我就到就業服務站去找工作。」羅斯的韌性,讓他在耶誕節前夕,收到了一份來自耶誕老人的大禮。

收容所裡的兩個人,討論著一張傳單,「耶誕特價,只要四十九美元,就可以學會3D列印、雷射切割的技術,還能無償使用這些機器……,怎麼可能嘛?」其中一人念了傳單上的內容,顯然不屑一顧,下個動作,他將這張傳單丟進了一旁的垃圾桶。

站在一旁的羅斯,把他們的對話聽進了耳裡,就在他們轉身離去後,羅斯撿起了這張傳單,他在心底默默讀了一遍,「我也沒什麼好損失的了,這就是一個機會,我願意去試。」那時的羅斯,口袋裡只有加州政府發放的五十九美元救濟金,捏緊了手上的傳單,他決定到上面的地址瞧瞧。

羅斯的心情有多忐忑不安,完全可以預見。「我是一個領救濟金、住在收容所的流浪漢,他們可能不願意教我,甚至不讓我進去,萬一我把機器弄壞了怎麼辦?……」這些負面的想法讓羅斯糾結不已,直到坐在技術工坊裡,繳了四十九美元的會費,拿到了一張上課證,「這是我流浪半年多來,第一次有了歸屬感。」學會3D列印技術 開公司年賺百萬於是,羅斯每天的報到處,從就業服務站換成了技術工坊,他從3D設計軟體、3D列印、雷射切割,一樣一樣自基礎學起。有一次,羅斯因操作不當差一點引起火災,他嚇壞了,以為自己搞砸了上課的機會,「但他們只是拍拍我的肩,對我說,『現在你知道這樣的作法是錯的,以後就不會錯第二遍了。』」「在技術工坊裡,他們要教的不是史丹佛、柏克萊大學的學生;這裡的學生,有老有少,有失業的、待業的,也有已經有工作的人。他們來到這裡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學3D列印、雷射切割與CNC技術。」羅斯說,過去,美國人都有在車庫敲敲打打的童年回憶;如今的美國小孩,卻是在房間裡敲著鍵盤長大,他也是來到技術工坊後,重新找回動手做東西的快樂。

六個月裡,羅斯沒有蹺過任何一堂課,正因他知道人生低谷有多苦,他努力地抓緊機會往上爬。「以前想創業,沒有個十萬、百萬的資本,可能什麼生意做不成功;可是,現在的我擁有一家雷射切割服務公司,從頭到尾,我只花了四十九美元,學會這些技術,用的是技術工坊的設備,生產我的產品。」一個不到兩坪大的狹小房間,偌大的雷射切割機幾乎占據了四分之三的空間,但手指簡單輸入幾個指令,又按了幾個按鈕,雷射切割機動了起來,這裡就是羅斯的單人工作室。左右橫移的雷射切割機正要製造出啤酒籃所需的零組件,這批訂單幾乎讓羅斯忙翻了,他得日夜趕工,才能趕完所有訂單。

「過去三年,我怎麼也想不到,能夠擁有一家年獲利至少新台幣百萬元的公司;至少睡在收容所的第一個夜晚、嚇壞的我,怎麼也沒想到,半年後會開啟一段奇幻旅程。」羅斯知道自己的故事太過傳奇,但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也從收容所脫身,他甚至主動提議,要幫那兩個撿到傳單的流浪友人支付技術工坊的入會費,只要他們願意來上課。

小點子成商機

設計超級瑪莉問號燈 跳出百萬業績和羅斯一樣,親身感受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威力的,在技術工坊裡有成千上百個,他們有的人或坐或站在CNC機台與3D印表機前忙碌著,有的則好整以暇地對著電腦檢視著設計圖。一盞黃色的小燈,吸引了我們的視線。

看似平常的一盞吊燈,外形就像電玩遊戲「超級瑪莉」裡的問號磚塊;使用方法也很超級瑪莉,因為燈的下方就藏著觸控感應器,只要連續撞擊三下,問號燈就會發出賺取金幣的聲音,「有玩過超級瑪莉遊戲的人,都會對這款燈有共鳴。」這盞問號燈的設計者,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年輕人——新創公司8-Bit Lit的老闆艾思沃斯(Adam Ellsworth)。

問他為什麼會想設計這盞問號燈?答案出乎預料地直白:「好玩。」然而,這個閒暇時蹦出的點子,卻讓艾思沃斯將成品上傳到募資網站Kickstarter後,不到一個月,就有超過一千六百人願意出資購買這盞燈,艾思沃斯更一口氣募到超過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萬元)。

這上千筆的訂單,居然都是在技術工坊裡製造生產。「3D列印機讓我們省下大筆開模費用,輕鬆生產燈的塑膠外殼,加上從網路上買來的電路板,搭上調校好的觸控感應器,一盞又一盞的問號燈,就從技術工坊裡組裝、出貨。」艾思沃斯說。

零成本、零投資 連庫存都是零你可能會懷疑,這樣的燈真的有人想買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魅力,只要你有好點子,就一定能讓產品量產製造,為你賺到錢。」提出「自造者」概念的安德森說。比起過去大量購買原料、製造後,上市賣不掉變庫存,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裡,零成本、零投資,連庫存都是零。

「當募資網站上湧進大筆訂單時,我真心覺得這些人瘋了,但或許更為瘋狂的是我。」艾思沃斯說。問號燈在網路上暴紅,連羅斯看了都嘖嘖稱奇,「你絕對難以想像,他們賣出的前一千個燈,都是在技術工坊裡製造組裝。」就在訂單如雪片般飛來時,艾思沃斯趕緊回神,「我們得找更多人幫忙組裝。」而他們找上第一個幫忙的人,就是羅斯。利用他的3D列印與雷射切割技術,他們就在技術工坊的一隅,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問號燈,就為趕上訂單飛來的速度。

新公司受青睞

研發紙智慧型手錶 一個月七萬人下單如果說,啟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器是紡織機;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啟動鑰匙,就是3D列印、雷射切割與CNC機台。這些自動化設備大幅成熟,讓量產製造的門檻大為降低,「設計軟體將一切變得簡單,畫一張3D設計圖,就像擺積木一樣。」安德森用滑鼠輕點了幾下,宛如堆疊積木般地畫出一張立體設計圖。

如果你沒有足夠資金購買這些設備也沒關係,「當募資網站上大批消費者願意為你的點子買單時,你只要再找到願意代工的人,將訂單分包出去即可。」羅斯說,第三次工業革命裡,他們握有的優勢是學會自己製造,甚至在美國有一種代工廠仲介商,只要訂單數量超過「小跳蚤」負荷,這些代工廠仲介商就會將你的訂單外包出去,替你找到最適合的代工廠。

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威力,過去「大象」企業才玩得起的資本遊戲;如今,小跳蚤也有了挑戰量產的實力。過去一年來,美國被視為小跳蚤最典型代表的一家公司,是一家智慧手錶製造商──Pebble Watch。

這家成立一年餘的公司,最早只是想要設計一款以電子紙材質做成的智慧手錶,結合部分手機功能,例如手機來電時,手錶也會同步響鈴等。這樣的點子放到募資網站上,即使沒有量產時程表,短短一個月,就有近七萬人下單,以一只手錶價格一五○美元計算,Pebble Watch募到超過一千萬美元。

「Pebble Watch的成功,鼓舞了技術工坊裡的每個人,這讓我們深信,小跳蚤也有機會可以挑戰大象。」羅斯說。看在安德森眼裡,這一切似乎是必然,「Pebble Watch只是數以萬計的『自造者』之一,Pebble Watch的效應才開始發酵,未來還會有更多更成功的『自造者』出現。」或許誠如安德森專訪的尾聲,他大膽預言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像技術工坊這樣的種子,也已經在世界各地開花,不只歐美開始風行,就連日本、中國也都掀起熱潮。他緩緩地說:「一個劃時代的工業革命,正要改變我們的世界。」美國3D列印進校園 培育新「車庫創業」人才隨著中國坐穩「世界工廠」地位,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了將製造業的工作機會移回美國,卡位第三次工業革命成了新方向;他更批准15億美元的投資額,全力推行3D列印,甚至要把3D列印機直接導入高中校園。

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一個實驗性工廠裡,3D列印機、車床運轉著,只要學生有興趣,就能來到這裡學習第三次工業革命裡的關鍵技術。然而,歐巴馬的企圖心不僅如此,他要直接在高中教育裡扎根,讓新一代的美國小孩從小就熟悉這些自動化技術。

「3D列印、立體設計這些東西,其實比你想的還要簡單。」安德森不諱言,他的10歲兒子在繪圖軟體引導下,能輕易畫出一張立體設計圖,將設計圖傳入3D印表機後,畫紙上的城堡就直接成形。「這對於在電腦世代的孩子,絕對不是難事。」30年前的車庫創業代表,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為全世界開啟了電腦世代;20年前的車庫創業代表,是Google創辦人佩吉與布林。如今,歐巴馬要讓美國小孩從基礎學起,希望每所高中都能有3D列印與雷射切割機,就是要養成下一波車庫創業的人才。

儘管目前推行一年,只有少數學校將「技術工坊」的概念導入校園,但這項計畫還在進行。羅斯認為,這樣的策略用意很簡單,就是希望未來的每個學生從小就有製造能力,會自行設計、也能製造生產,才有機會再創美國製造業榮景。

對照台灣還在思索如何重整技職教育,我們的教育布局策略顯然落後太多,倘若當政者沒有預見趨勢的能力,台灣的下一代恐難脫在後頭苦苦追趕的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79

980億貿易救濟金 背後兩大灌水真相


2013-09-09  TCW  
 

 

「從社會進步的觀點,假使我今天可以選擇,我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指ECFA相關的預算執行)。」說這話的人,是一位經濟部官員;過去三年,他實際執行因應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產業衝擊的預算。

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想?

三年前,兩岸簽署了ECFA,政府為了降低民間反彈,推出了總額九百五十二億元的「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以下簡稱因應方案,該方案不限於兩岸貿易);最近,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遭到強大阻力,經濟部擬將因應方案加碼到九百八十億元,甚至「不排除加到千億元規模」。

事實上,這個以十年為期的因應方案,實施至今,總計編列的預算約二百億多元,僅占總額兩成多;其次,這筆預算的執行效益恐怕也是個大問號。

我們發現,這套因應方案有兩大騙局。

騙局一:預算灌水有近九成,根本是既有業務魚目混珠

官員們在宣傳ECFA、服貿協議時,不斷提及政府「準備好九百五十二億元」來因應衝擊,好像政府已經拿出一筆「安心錢」,弱勢產業將獲得大筆資金協助。

然而,經濟部早在三年前對立法院的報告中,就開宗明義寫著「本方案措施向為政府持續推動事項」,說白一點,原來,這方案就是把經濟部、勞委會既有的產業、勞工協助措施包裝進來,以免預算總數「不夠看」。估計近九成預算都是既有業務。

為什麼說,政府可能擔心數字不夠看?根據因應方案的規畫,從產業「可能受影響」、「受衝擊」再到最後的「受損害」,共分為三個實施階段。政治大學國貿系教授施文真指出,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下,各國可以在產業因開放進口「受損害」時,透過廠商的主動申請、依法定程序認定損害情形後,允許政府採行一定的補救措施(例如,課反傾銷稅等)。但所謂「受衝擊」、「受影響」的用詞和定義,應該是為了這個方案特別設計,不在WTO範圍內,故政府可有較大的自行運作空間。

在九百多億元的金額中,預計花在第一階段「受影響」產業的錢最多,有五百二十四億元;「受衝擊」產業為三百五十三億元;WTO架構下的「受損害」產業救濟經費,則估列七十五億元。顯然,如果只按照一般貿易救濟的做法(即「受損害﹂產業救濟),政府喊出來要救產業的經費還真的會「不夠看」。

三階段措施,卻僅一項實際執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主張,外界不要把重點放在錢花得多或少,或者是否拿原有預算充場面,「重點是要給廠商信心,先把一個方案擺在那邊,讓廠商知道有問題的話,有一筆經費在,」他強調如果沒有這個方案,推動自由化的 阻力會更大。

由於目前沒有任何產業符合「受損害」或「受衝擊」的認定標準,因此三年來政府執行這套方案的力氣,都花在「受影響」產業上。哪些是可能受影響的產業?經濟部委託中經院,挑出了毛巾、傘、陶瓷、農藥等十七類共二十二項產品,也就是被認為競爭力較弱的內需型傳產中小企業。

為了要有「新意」,在既有的產業升級、研發輔導措施中,特別標榜「客製化」,例如經濟部技術處行之多年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就針對前述二十二項產業來申請的廠商,縮短審查時程、補助款加碼一五%。

「協助產業升級轉型的政策,應該要各產業一體適用,不應該先選出一批貿易自由下的輸家,而且三年來都沒有做滾動式檢討,這很奇怪,」一位參與審議因應方案預算的學者說,他認為第一階段要做的事情,本來政府就有在做了,沒必要特別加碼納入,反而形成資源的重複、浪費。

不但原有補助政策加碼,經濟部為了這二十二項產業,另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申請每年十億元的新計畫經費,主要是「發包」給中衛中心、紡織中心、工研院等半官方機構「認養」輔導特定產業。

「石材中心人力不足,也不比我們懂陶瓷這一行,結果我們還要去教輔導我們的人,」陶瓷公會總幹事游德二說。產業聚落在西部的陶瓷業,與建材業被政府一同交給遠在花蓮的石材中心輔導,目前業者主要感受到的幫助,只有協助建立MIT台灣製造標章。

前述學者表示,政府為了避爭議,通常不會把預算直接交給廠商,因此最好方式就是委託給半官方的財團法人,「他們怎麼做輔導?不外去看工廠、提供諮詢??光是交通費,加起來就可以買好幾部車子。」

游德二認為政府沒有抓到重點,陶瓷業現在最缺的是人才,但勞委會委託學界培訓原有員工,「短期間做完一個case就沒有了,不如撥款給鶯歌高職做持續性的獎學金,例如數位印刷、藝術設計方面,是陶瓷業升級最需要的人才,但現有教育體系卻無法支援。」

騙局二:績效灌水18億信用保證,卻列459億當成績

在政府特設的ECFA專門網站中,因應方案的績效列得洋洋灑灑,不過仔細檢視就讓人滿腹狐疑了。例如其中「因應貿易自由化融資保證方案」,官網上寫著,到今年五月止,共承作七千六百餘件,政府提供保證金額共約四百五十九億元,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融資五千餘億元。

二十二項弱勢中小型產業,三年就獲得了那麼多的貸款協助?

依據經濟部所提供給立委的因應方案各項經費明細中,「提供中小企業融資信用保證」的預算,三年來,合計只有十八億三千萬元,四百五十九億,數字從哪裡來?

再核對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的年報,原來,ECFA官網恐怕是把二○○九年「振興經濟方案」以來,提供給所有中小企業的專案貸款,也「歸功」因應貿易自由化方案了。

除了預算和績效灌水的問題,站在整體的立場,政府到底該不該花錢「輔導弱勢產業」?

回到一開頭那位經濟部官員,他的感想是,「你今天會變成弱勢產業、變成沒有競爭力,不是因為簽了貿易自由化、在這兩、三年才造成,社會在進步,你如果沒跟上,本來就應該挪出空間給更有附加價值的產業。」

不過,這並不表示政府對於無效益產業的勞工就應該袖手旁觀,「但是,去處理這一塊的應該是社會福利政策,而不是我在做的產業政策,」他說,包括受經濟部委託的研究型財團法人,原來成立的目的並不是要輔導產業,而是要做更高階的研發引導,「結果今天把他們的戰力全部拉到沒有附加價值的工作,對國家也是損失。」

【延伸閱讀】980億安心錢,淪為「芭樂票」?

膨風:87%額度,拿舊業務充數「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預算共980億

舊業務匡預算用途:中小企業信用保證、技術研發補助、協助拓展外銷市場、勞工就業訓練等857億(占87%)

新計畫拚輔導用途:推動MIT台灣製造標章、由半官方財團法人認養建材、製藥、紡織等產業輔導計畫等 95億(註1)

服貿再加碼用途:尚在研議、規畫28億

掛蛋:大編預算,等嘸廠商來申請

第1階段→受影響產業選定17類22項進行輔導2010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28.5(註2)2011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40.9/372012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40.7/37.42013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35.3總計:145.4

第2階段→受衝擊產業出現進口異常增加時,針對受衝擊的內需產業提供更多輔導2010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02011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26.5/02012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24.2/02013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13.5總計:64.2

第3階段→受損害產業由廠商依「貨品進口救濟案件處理辦法」申請損害救濟2010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1/02011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1/02012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1/02013年已編列預算/ 已執行預算(億元):1總計:4

註1:新增措施預計每年10億元,故本表以此推估占總數比率,但預算數已逐年減少註2:ECFA為2010年6月簽訂,本方案該年度預算未循正常程序編列,未知預算執行數資料來源:立委陳其邁辦公室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0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者連續三周超30萬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76

美國失業數據近期持續波動,油價大跌可能已開始明顯影響美國產油州就業。

上周美國首次申請救濟金人數(首申)較此前一周減少1萬人,仍比共識預期高7000人,這是首申連續第四周高於預期,也是連續第三周超過30萬人。

此前一周人數本已是四個月來最高值,本周公布結果又上修了1000人。比單周數據更為穩定可靠的四周首申均值環比增加了6500人,但由於年末假期和季節性因素影響,還需時日觀察近幾周數據是否真正表明失業回升。

美國勞工部今日公布

截至本月16日當周(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首申)人數為30.7萬人,彭博調查的共識預期為30萬人,此前一周首申人數由創四個月來新高的31.6萬人修正至31.7萬人。

截至本月9日當周,持續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為244.3萬人,預期為240萬人,此前一周由242.4萬修正至242.8萬。

過去四周首申均值為30.65萬人,此前一周公布的均值由29.8萬人修正至30萬人。

下圖可見藍線代表的首申和橙線代表的四周首申均值增減變化。

油價,石油,失業,首次申請失業救濟

如下圖所示,在德克薩斯、北達科他、科羅拉多、賓夕法尼亞和西弗吉尼亞五個生產頁巖油的州,隨著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五個州的首申合計人數持續上升。

油價,石油,失業

四周均值比單周數據穩定,能更好地反映就業市場趨勢。每年感恩節假期到次年1月末期間,首申數據常會因假期和天氣因素而波動。而且去年零售業公司比以往更早聘請臨時工,可能也會較往年更早辭退臨時工。經濟學家認為,再過幾周或更久以後才能判斷是否形成新的失業趨勢。

本月公布的去年12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顯示,雖然失業率跌至5.6%,新增就業者高達25.2萬人,但美聯儲關註的薪資增長卻環比下降0.2%,創有記錄以來最低增長。不過,美聯儲今年加息時點的預期仍未改變。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多位美聯儲官員預計將在今年年中調整接近於零的短期基準利率。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也在文章中提到,美聯儲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加息。

去年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德意誌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的觀點稱,非農就業報告的數據容易大幅調整,並不是最適合用來觀察美國經濟的指標,了解美國經濟應觀察這五個經濟指標:

首申、ISM制造業調查、機動車銷量、工資稅預提金額和美聯儲的高級信貸官員調查(Senior Loan Officer Survey,SLOS)。

LaVorgna認為,以上五個指標與整體經濟活動相關性強,而且調整幅度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739

注資夏普,卻否決Google超想買的公司日本新創基金 淪魯蛇救濟金

2016-01-25  TCW

為了不讓夏普、東芝等跌入經營谷底的企業垮掉,日本政府把用於育成新創企業的錢,拿來搶救電子業,一個獲機器人世界冠軍的新創業者說:我實在不想繳稅。

在經營危機中掙扎的夏普(Sharp),將切割主力產品面板事業,持續朝向和官方色彩濃厚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整併的方向進行協商。JDI的大股東 是出資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六億元)的產業革新機構,這是一個由日本政府出資的「國策基金」,又被稱為「經濟產業省的機動部隊」。

電子大廠陸續「國有化」!

「日本的半導體、面板產業之所以競爭力薄弱,都是因為以民間企業的力量,難敵韓國和台灣以產宮合作所創造的優勢。」日本經濟產業省(以下簡稱經產省)出手主導國內面板業重整,其背後思維不外乎上述原因。

但是,不能直接出資給企業的經產省,只好利用旗下育成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持續將官方資金挹注到電子業。例如半導體公司瑞薩電子,以及JDI和索尼、松下電器等公司的OLED事業整合後所成立的JOLED,還有東芝收購的智慧型電表大廠Landis+Gyr等。

到目前為止,革新機構已斥資近四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億元)參與日本國內電子大廠的整併行動,雖然該機構主張{這是民問資金」,但追本溯源,資金是來自稅收。所以透過革新機構注資給電子業,就是一種「國有化」的過程。

二0一一年經產省創造JDI的時候,曾經希望夏普也參與,但是夏普斷然拒絕,時任會長的盯田勝彥說:「夏普是全球面板業界第一名,沒必要跟魯蛇混在一起。」

雖然當時夏普的業績已經開始走下坡,但是町田認為向官方求助是一種屈辱。於是在二O二一年,與承攬iphone訂單的鴻海合作,將最先進的大型液晶面板廠堺工廠一半賣給郭台銘。

不過町田在二0二一年退休後,繼任會長的片山幹雄並不喜歡鴻海,整個經營團隊也一面倒的反對與鴻海合作,於是町田曾經寄望郭台銘能像日產汽車執行長高恩 (CarlosGhosn)帶領日產脫胎換骨一樣,將夏普帶往重生之路的構想,就在一群害怕改變的「上班族心態二高層的阻撓之下戛然而止。

等救援的夏普,瀰漫安心咸然而這個團結一致擊退鴻海的上班族團隊,對於如何重建夏普卻一點頭緒也沒有,因此資金日漸匱乏。片山之後繼任社長的奧田隆司與高橋興三,主要工作就只剩下向主要往來銀行及經產省求援。

高橋面臨著二0一六年三月底的五千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七十億元)的還款期限,在無法向銀行借新債還舊債的情況下,只好決定將旗下最大的資產、 同時也是集團最大負擔的面板事業出售。買方究竟是JDI還是革新機構?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兩者的背後都是政府,「國有化」已成定局。

根據剛離職的夏普員工表示,即將「解體」的夏普,公司上下正瀰漫著一股不可思議的安心感。

無獨有偶,爆發假帳醜聞的東芝,一位曾被主管脅迫「想辦法」而竄改財報數字的中問管理職,語出驚人的說:「與其說是罪惡慼,不如說是達成任務的慼覺。」

革新機構連這樣的企業也出手援救,某位市場人士透露:「假如東芝真的窮途末路了,可能連它的核電設備事業也會『國有化』吧?」

原本應該扶植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卻成了「電子業救濟機構」,對於新創企業反而冷眼對待,在美國奪下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的日本新創公司Schaft,就曾吃過閉門羹。

拚創新的小公司,募資被拒曾在東京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中西雄飛、浦田順一,二0一二年相繼辭去教職,投入擬人化雙足機器人研發,成立了Schaft,當時已經是企業家的加藤崇因為被兩人熱中研發機器人的熱情所感動,也加入團隊擔任財務長。

二0一三年春天,加藤自信滿滿的前往經產省,希望能獲得注資以進入下個階段的研發,但接見的課長說:「我們只有規畫看護用的機器人投資額度,沒有餘錢投資 你們這種類型。如果你們真的想做,不如去美國吧!」隔週,加藤抱著微薄希望來新機構,出面的專務執行董事一臉不悅的說:「老實告訴你,我們是民間資金,不 賺錢的案子不會做,所以無法投資你們。」

一開始就完全插不上話的加藤,聽了整整一小時的說教。

Schaft想申請三億日圓的研發經費,然而擁有兩兆日圓資金的革新機構,卻無視他們。全世界第一次發現雙足機器人的重要性,是在二0一一年三月福島核電 廠的搶救行動上。面對分秒必爭的冷卻作業,人類被高輻射阻隔在外無計可施,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想一件事:「機器人呢?」只可惜雖然有那麼多大企業在研發機器 人,但直正能因應現場環境的技術卻一個也沒有。

中西和浦田研發的機器人「S1」,步行時無論從前後左右哪個方向踢它,都不會跌倒,即使在瓦礫堆中,也可順利前進。如此優異的重心控制技術,後來被全球機 器人研發工作者稱為「Urata Leg}(浦田腳)。為了繼續研發可因應當地環境的機器人,這兩人才會成立Schaft。

就在這時候,美國和韓國正大舉投資雙足機器人的研發,反觀日本,卻刪除了研發預算。加藤心想:「在日本可能沒辦法了。」但是為了讓中西和浦田能繼續研發,便隻身前往矽谷。很快的就有許多投資家表示「有意了解詳情」Google也是其中之一。

二0一三年六月,三人和Google進行第二次視訊會議,對方表示相當喜歡Schaft的技術,希望能親眼看到實體。Schaft也大表歡迎。

前去日本視察的名單中,赫然發現安迪.魯賓(AndyRubin)也名列其中。他是全世界最普及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開發者,也是當時Google技術部門的副總裁。

它被日本放棄,卻賣給Google

「你們的機器人實在太棒了!要Google投資並不難,這個規模的投資案,我現在就可以馬上決定。但是由於仍有些技術不足的地方,你們也可以選擇加入Google,與其他優秀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端看你們如何決定。」

就這樣,他們決定把公司賣給Google那一年底,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所主辦、號稱世界機器人大賽的擬人化機器人競賽中,Schaft漂亮的擊敗美國太空總署及麻省理工學院的隊伍,贏得第一名。

現在,中西和浦田以Google機器人部門的員工身分在日本工作。兩人的直屬長官是Google創辦人之一佩吉(Larry Page)。把公司賣了,頓時身價不菲的浦田,有一天不經意的這樣說:「我實在很不想繳稅。」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日本放棄了我們,現在我們卻得繳稅給日本政府。而且這些稅金還會透過那個曾經完全否定我們的產業革新機構,注資給那些經營失敗的大企業......。」結果浦田並未採取任何節稅方案,全額繳了稅金。

過去,三洋電機被松下電器收購之後,原本的十萬名員工中有超過九萬名被分散各處。

前會長野中知世曾說,在企業面臨經營危機時,那些上班族集團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而到處奔走,簡直就像「鐵達尼號快要沉船時,還在甲板上拚命排列自己椅子的人。」

認為「國家會出手支援」而戚到安心的夏普員工,或者參與做假帳的東芝員工,他們都一樣,在龐大的組織中,只要確保自己能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組織要走向什 樣的未來,他們一點也不在意。即使身陷難關,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跳脫上班族共同體的思維。

(Nikkei Business (c)2016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e)

柳井正:我看不到領導下個世代的經營者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Past Retailing)長兼社長柳井正,對於日本的現況抱持高度危機感。這個在全世界不斷迎接挑戰的男人,主張應該徹底破壞日本企業的上班族心態,以下摘選《日經Business》總編輯飯田展久專訪柳井正內容。

飯田展久問(以下簡稱問):近幾年,社會瀰漫著一股「安倍經濟學」帶動日本成長的氣氛,安倍晉三還發表了,要把最低時薪提高到一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八元),接連向企業提出各種要求,你怎麼看?

柳井正答(以下簡稱答):根本擾民。政府想提高最低薪資我可以理解,但提出具體的金額和加薪比率等目標,就做得太超過了,簡直就像社會主義。

問:面對政府的舉動而不抗議的財團及產業界,是否也有問題?

答:與安倍持同樣觀點的經營者,大多是有大企業主義等老舊觀念的人。政府向來視製造業為重心,以基礎建設相關企業為優先,寄望靠基礎建設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但事實上目前支撐日本經濟的是中小企業,是像我們一樣的零售業和服業。

所以,一定要思考如何振興內需景氣。企業的成長力唯有仰賴能活化新陳代謝的政策。

依靠出口大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就連中國也正在轉型為內需導向的經濟模式。

問:是否有覺得「這個人很優秀」的經營者?答:我能想到的只有永守重信(日本電產會長兼社長)和孫正義(軟銀集團社長)。

但是他們算和我同一個世代,所以下一個世代的「指標人物」,我實在找不到。看不見下一個可帶領日本的經營者,這是個大問題吧? (譯.張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08

商務部:呼籲歐盟避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

據商務部消息,8月4日,歐委會對原產於中國的冷軋鋼板產品做出反傾銷調查終裁,決定實施稅率為19.7%-22.1%的最終反傾銷措施,並采取追溯征稅措施,這是近日歐盟對中國鋼鐵產品連續采取的第二次貿易行動。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

該負責人表示,歐盟針對進口冷軋鋼板產品采取保護措施,將會顯著擡高其國內價格,影響市場供給,削弱歐盟相關下遊制造業的競爭力。中方高度關註歐委會在本案中調高歐盟產業目標利潤率以及實施追溯征稅措施的做法。中方註意到,歐盟曾數次采取進口登記措施,但最終並未轉化為追溯征稅措施,本案成為近年來首個對進口商追溯征稅的案例。此舉增大了法律上的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國際貿易。

該負責人強調,近期在中國上海閉幕的G20貿易部長會議,重申此前關於維持現狀和撤銷已有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並將承諾延長至2018年底。中方對歐盟隨即對中國鋼鐵產品連續采取貿易保護行動表示遺憾,呼籲歐盟信守在國際場合下做出的承諾,避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避免向外界發出錯誤信號。

該負責人指出,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審慎、克制、規範使用貿易救濟措施,通過磋商交流、業界合作等方式化解摩擦,實現互利共贏。中方願意加強與歐方的交流和溝通,妥善解決當前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83

首請失業救濟人數創43年新低 道指低開近100點

美股周四低開,道指低開近100點。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43年來新低。美聯儲內部意見分歧與中國最新經濟數據令市場感到擔憂。

周四開盤,標普500指數低開12.09點,跌幅0.57%,報2127.09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低開96.97點,跌幅0.53%,報18047.23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低開38.25點,跌幅0.73%,報5200.77點。

美聯儲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多數成員支持盡快加息,但同時暗示將采取漸進的加息方式。受此影響,美股大幅下跌。

ThinkMarkets首席市場分析師納伊姆-阿斯拉姆(Naeem Aslam)表示,周三出爐的這份會議紀要證實貨幣政策決策者存在意見分歧,“一個分裂的聯儲對市場實在沒有好處。”他表示,美聯儲發出的訊號紛繁蕪雜,使交易商們難以制定交易策略。

經濟數據方面,較早時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24.6萬,創43年新低。美國9月進口價格指數上漲0.1%,符合預期。

對中國數據的擔憂情緒再度露頭。周四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表明9月出口降幅超出預期,因全球市場對這個第二大經濟體的商品需求仍然疲軟。阿斯拉姆表示:“這使得投資者再次感到緊張。因為此前他們曾認為不必再擔心中國的狀況了。

另外,盡管周三標普500指數與道指均收高0.1%,在經歷了周二大幅下挫之後美股稍微穩定下來。但匯豐銀行(HSBC)技術分析師團隊拋出了最終的預警信號。在給客戶的研究報告中,匯豐分析師團隊負責人Murray Gunn稱,“紅色預警”!考慮到美股在過去數周的表現,現在投資者應該馬上拋掉美股。

其他市場方面,美國WTI原油期貨小幅下跌,因有跡象顯示全球原油供應量仍在增長。歐股大幅下跌,泛歐斯托克600指數當前大跌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60

上交所完善複核救濟制度 加強對自律管理對象的合法權益

上交所18日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複核實施辦法》,進一步完善了複核制度,加強對自律管理對象的合法權益。

《辦法》對現有複核制度主要完善了兩方面,一是擴大複核事項範圍,將不予上市、暫停上市、終止上市等上市類自律管理決定和絕大多數紀律處分決定納入複核範圍;二是完善複核審議程序,將每次參加符合會議的委員人數由5名擴大至7名,明確各類事項的複核期限及複核期間原決定不停止執行的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38

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加快健全完善證券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

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8月24日表示,目前中國證券市場超過1億的開戶投資者中,自然人投資者占比超過99%,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持股市值不足5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他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充分保護,特別是因違法侵權行為受到損害的投資者是否能夠便捷、及時地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直接關系上億投資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資本市場監管工作貫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根本方向和要求。

黃煒表示,我們在監管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能不能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能不能讓違法者付出違法成本,事關規範公正的市場秩序,事關市場恒久信心,是市場功能作用發揮的基礎性、根本性制度機制。

黃煒稱,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需要監管權力的適度介入,這是一個重要的制度理念。監管權力介入私權救濟,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如何防止和限制公權力濫用。我們理解的監管權力支持投資者獲得民事損害救濟,是在法律框架內的介入,是有限度的、必要的介入,並非完全替代性的救濟,必須體系化地構建出一整套符合資本市場特殊性的制度規則。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我們大家本著為投資者著想,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立足於現行法律制度和文化,用創新的理念與思維,在形成市場廣泛共識基礎上,通過立法、行政、司法以及法律理論界和實務界等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實實在在,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完善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


加快健全完善證券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黃煒主席助理在證券投資者民事損害賠償救濟法律制度完善座談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誌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證券市場投資者侵權損害賠償救濟制度完善工作座談會。很高興能夠邀請到全國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的領導和同誌,部分長期關註研究投資者損害賠償問題的專家、學者,近幾年積極探索實踐投資者損害賠償的市場機構和律師事務所代表,以及部分新聞媒體的朋友參加今天的座談會。我代表中國證監會黨委對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對大家長期以來關心資本市場法制建設,推動投資者權益保護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反複強調要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明確提出“盡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工作要求。目前中國證券市場超過1億的開戶投資者中,自然人投資者占比超過99%,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持股市值不足50萬元的中小投資者。他們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充分保護,特別是因違法侵權行為受到損害的投資者是否能夠便捷、及時地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直接關系上億投資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資本市場監管工作貫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根本方向和要求。

我曾經看到香港研究資本市場的學者的一則研究報告信息,在眾多監管機制的環節和因素中,較高的披露要求和較低的民事訴訟舉證標準是決定金融發展效率和資本市場功能作用發揮的重要和關鍵因素。認為民事賠償舉證標準制度對於市場功能和效率有如此重要的影響,這個結論確實值得我們深入思考。我們大家都會講,資本市場是一個信心市場,維護市場信心涉及經濟宏觀和企業微觀方方面面,但投資者在受到違法侵權損害後,獲得救濟如果困難重重,所受經濟損失遲遲得不到彌補,不可能不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重大負面影響。

各國資本市場普遍重視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機制建設。我國資本市場在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從無到有,從一般的民事侵權保護到逐步形成特殊、系統化的制度安排。這方面最為重要的立法成果是現行《證券法》系統規定了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民事法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在2002年、2003年針對虛假陳述民事訴訟出臺的專門司法解釋,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的重大制度創新,為人民法院審理複雜的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以上述法律制度為基礎,人民法院站到了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的最前線,開始了令人尊敬的審理證券侵權民事賠償案件的實踐探索。15年來,人民法院審理了大量投資者民事賠償案件,大量投資者通過民事訴訟獲得了損害賠償。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積極回應實踐需要和投資者呼聲,在立法、司法機關的指導和支持下,近年來創新推出了行政和解、訴調對接、先行賠付、公益機構支持訴訟等多種新型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實踐中成功辦理了萬福生科、海聯訊、欣泰電氣等先行賠付案件和“匹凸匹”等10余起投服機構支持訴訟案件,形成了積極、正面的示範意義。

在看到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和實踐進步的同時,我們更應當理性看待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有關的實證比較和深入分析,我今天還不能給大家一個系統有說服力的結論,有待在座的專家和學者去作專門的分析。我這里從我們觀察、思考問題的幾個角度跟大家作一交流和討論:

一是查處認定的證券市場欺詐案件與投資者提起民事訴訟案件的對應關系角度。2003年-2015年,證監會共查處欺詐發行和信息披露違法案件400余起,同期查處的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案件700余起,理論上對這些違法行為,投資者都可以提起民事訴訟,但實際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情況值得關註研究。

二是投資者實現損害賠償的路徑選擇的單一性和多元性的關系角度。我國市場的主渠道仍然是訴訟救濟,境外市場通過責令回購、行政和解、公平基金、甚至證監會直接提起民事訴訟等實現損害賠償救濟途徑和方式,要不因為缺少制度規範,要不因為實踐的具體難題或者看法爭議,而僅僅只能是個案探索。

三是通過訴訟方式實現損害賠償制度機制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角度。面對原告人數眾多和中小投資者訴訟能力不足的現實問題,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代表人訴訟機制如何進一步完善,能不能借鑒境外市場集團訴訟、示範訴訟等訴訟機制的合理因素進行制度優化,仍然是一個待解的理論和實踐難題。

有效的投資者損害賠償制度,不僅具有彌補投資者因違法行為遭受損失的救濟功能,而且具有讓違法者付出成本代價的懲罰功能。有數據表明,美國證券市場的責任主體因被提起集團訴訟平均每年會產生超過千億美元的經濟負擔,在實現對投資者的損害賠償的同時,極大的實現了對違法者的懲戒。如果考慮行政和解、公平基金、證監會提起民事訴訟等方式實現的投資者賠償救濟和違法者成本付出則更為可觀。

我們在監管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能不能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能不能讓違法者付出違法成本,事關規範公正的市場秩序,事關市場恒久信心,是市場功能作用發揮的基礎性、根本性制度機制。要實現這樣的監管目標,既要通過嚴格的行政和刑事執法,制裁市場違法,實現對市場的整體保護,又要及時賠償投資者因違法侵權造成的經濟損失,實現對投資者個體民事權利的保護,相應實現對違法者的經濟懲罰。

要實現好對投資者的個體保護,僅僅依靠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存在著一系列特殊的難題,市場各方有關的討論非常深入。我在去年召開的國際證券投資者保護研討會上,就此作了專門闡述,大體歸納了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解決由於投資者人數眾多帶來的訴訟方式問題;二是如何解決中小投資者主張賠償的專業能力不足問題;三是如何解決證券違法多元主體的責任分配問題;四是如何解決及時穩定市場預期需要的民事賠償實現時效問題;五是如何定位和明確行政監管支持投資者獲得救濟的職責和方式問題。

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面臨的實際問題,根源於證券市場公眾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專業性和複雜性。在適格原告的確認、歸責原則的要求、因果關系的認定、證明責任的分配、賠償損失的計算、糾紛解決方式的安排等方面,都不同於一般的民事侵權。資本市場交易關系本質上是買賣關系,但與普通商品買賣雙方面對面的協商、一對一的談判不同,一級市場證券化的過程,是發行人與廣大不特定投資者完成交易的過程,二級市場證券交易更是背靠背下單,多對多撮合的過程,是公眾投資者不斷換手、收益和風險不斷轉換的過程。買方不知道賣方,賣方也不知道買方。做出買賣決定,投資者依賴的是決定證券價格的有效信息。這就產生了信息對稱與公平的客觀需要,沒有信息公平,也就不可能有交易公平。而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公眾投資者往往處於信息劣勢地位,只是依靠投資者自己的註意和努力,單純通過合同法、侵權法等一般的民商事法律制度,顯然難以解決公眾化交易條件下可能產生的虛假披露、信息誤導、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各類市場欺詐。這時候,基於強制信息披露需要的專門法律制度和公共權力的介入,就成為市場公共利益的需要。這種規制和介入不僅僅體現在事先的準入規範、事中的監督管理和事後的違法追責,也體現在因違法侵權而導致的損失填補、賠償救濟等私法責任追究方面。

因此,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如果只是考慮私法自治的一般規則,只是依靠私力救濟的單一方法,實踐的效果並不理想。同樣是面對證券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的實際問題,境外市場的法律制度除了在訴訟方式和機制方面作出有針對性的創新安排外,更為重要的是賦予監管機關介入私權救濟的必要空間,美國的行政和解、公平基金方式,我國臺灣地區的支持訴訟方式,我國香港地區的證監會直接起訴、責令回購股份方式等,都體現了監管權力介入投資者私權救濟的重要理念。當然,我們有自己的國情,我們的市場有自身的特點,證券投資者保護的制度機制安排不能簡單照抄照搬其他市場的做法,還是要從我們的市場發展實際考慮,從我們的法律制度理念出發來考慮和安排。

從更深層次的法理邏輯分析,隨著經濟市場化的深入發展,法律社會化趨勢也越發明顯。主體權利的平等保障已經從形式意義上的平等向實質平等轉變。如果僅僅立足於對人格的抽象化處理,而不考慮個體在經濟地位、權利行使的可能性、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必然會損害處於弱勢地位當事人的利益。因此,對投資者權利的保護必須充分關註千千萬萬投資者因地位、能力和條件的差異而帶來的事實上的不平等。

證券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需要監管權力的適度介入,這是一個重要的制度理念。監管權力介入私權救濟,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如何防止和限制公權力濫用。我們理解的監管權力支持投資者獲得民事損害救濟,是在法律框架內的介入,是有限度的、必要的介入,並非完全替代性的救濟,必須體系化地構建出一整套符合資本市場特殊性的制度規則。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我們大家本著為投資者著想,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立足於現行法律制度和文化,用創新的理念與思維,在形成市場廣泛共識基礎上,通過立法、行政、司法以及法律理論界和實務界等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實實在在,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完善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制度。基於這樣的定位,我們這次會議的討論,是不是可以考慮重點圍繞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是監管支持方面,包括支持訴訟制度、和解金賠償制度、先行賠付制度、責令回購制度、責令公開承諾強制履行制度等;

二是司法救濟方面,包括訴訟機制環節的示範訴訟制度、公益訴訟制度,責任配置環節的舉證責任制度、懲罰性賠償制度等;

三是社會機制方面,包括專業仲裁制度、小額糾紛調解制度、訴調對接制度等。

接下來的會議中,證監會系統相關單位將介紹支持訴訟、示範判決、專業調解、行政和解、先行賠付、專業仲裁等方面的實踐做法。但由於受制度依據和實踐經驗的限制,這些探索還處於比較初期的階段,我們迫切希望得到來自各方的指導和支持,這也是證監會召開本次座談會的目的和初衷。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站在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和投資者保護工作全局的角度,統籌謀劃、建言獻策,貢獻大家的寶貴思想和智慧。衷心期望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夠讓廣大的投資者真切感受到具體而又實在的支持和幫助。

謝謝大家。

責編: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83

失婚美乳女神復出 哭訴靠救濟金過活

1 : GS(14)@2014-03-17 23:25: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317/18659400
90年代風靡一時,被封為「美乳女神」的細川文惠(又名細川典江)當年迷倒不少男生,最近重出江湖。

07年她跟房地產公司社長陷入婚外情,以小三身份令社長婚變,成為正印,產子後退出演藝圈。可惜兩年後離婚,做單親媽媽。昨日她首度再於娛樂節目亮相,她指過去7年來沒勇氣重回演藝圈,僅靠少許積蓄及政府救濟金過活,訴苦期間忍不住哭。雖然年過40,女神指自己身材沒改變,依然是F cup,很想再演出。

日本新聞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15

年少行乞獲救濟富商尋恩人送百萬

1 : GS(14)@2014-10-09 13:54:27




■何榮鋒(左)向恩人戴杏芬(中)夫婦贈送「恩重如山」書法。



「我最困難時受到她的感化,我不能忘情」。21年前,年僅17歲的少年何榮鋒在浙江仙居縣行乞時,遇上當地一家麵館的老闆娘戴杏芬,並獲其無償幫助。何其後發迹,但不忘報恩,經過多年的尋覓,終於在去年5月找到了這名女恩人,並送上百萬元(人民幣.下同)支票作報答,但遭婉拒。上月,這名女恩人又再拒收何的五萬元。



在1993年,何榮鋒因家裏欠債,和兩個朋友離開四川,到浙江仙居縣謀生,但一直找不到工作,多日蓬頭垢面、身無分文,幾天沒有吃飯而淪落街上行乞。在這苦困之際,三人遇上在當地經營麵館的戴杏芬。她見三人可憐,就把他們帶回家;知道他們餓,煮飯給他們吃;見他們腳上都是血泡,拿熱水給他們泡腳,就像親人一樣。第二天,三人要搭車到黃岩找工作,戴送他們離開時,還把準備好的紅糖饅頭片塞給他們,又生怕他們沒錢,予每人10元,最後還語重心長對他們寄語:「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一定要做好人,幫助別人,好人才有好報。」這些話成為何往後的信條。其後,何榮鋒輾轉到遼寧瀋陽發展,他一直緊記戴杏芬的忠告,經過多年的打拼,終創立自己的事業,成為當地大企業玖玖利峰集團的董事長。不過,未能向戴報恩,一直讓他感到遺憾。


「幫人很正常」 拒收支票

尋覓多年,他終於在去年5月,找到了這名恩人,隨即致電對方,直到聽到熟悉的聲音,他淚如泉湧:「姐,我終於找到你了。」初時戴感到愕然,隨後慢慢想起21年前,那個黑黑瘦瘦、腳上還留着血,在街上行乞的那個男孩何榮鋒。已成家、事業有成的何榮鋒,隨後從瀋陽趕到戴杏芬的家,並帶了一張100萬元的支票作報恩,但戴施恩不望報,「幫助人是應該的,這很正常」。何無奈把支票收回,但仍一直設法報恩。上月底,他又帶了五萬元和一些補品,希望可以幫恩人修補房子及讓她補身。但待何離開,戴又把錢跟補品退還。「我們20多年沒見,大家都老了不少」。何榮鋒昨接受《蘋果》電話訪問,憶述兩人去年重逢之時感慨萬分。他說當初打電話給恩人時,「心情就已經特別激動」。雖然恩人兩次拒絕他的好意,但他「會一直關注他們家,看他們有甚麼需要。」搜狐/《蘋果》記者


網民有話說

「一邊看,一邊擦眼淚。」「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感動!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真想回到那個純樸的年代!」「感動的眼淚﹗好人好報是真的!」「這麼感恩的事迹,我感動得眼眶濕潤了。」「要相信這世界始終是好人多壞人少。」「在這個金錢社會還有這樣的正能量!」「這樣的好人少了,這樣的感恩的人更少了……」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9/188939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