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突然發達-亞洲聯網科技(67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03/LTN20080203013_C.pdf

3. 出售之資產
銷售股份,最少為11,709,910股及最多為16,728,443股已發行及未發行之亞智股份,相當於本公告日期亞智全部已發行股本約19.1%(最少情況)或27.3%(最多情況)。
倘公開收購人於公開收購下收到之接納總數低於公開收購上限及高於公開收購下限,本公司須出售所有銷售股份(相當於16,728,443股銷售股份)予買方。倘公開收購人於公關收購下收到之接納總數高於公開收購上限,則買方將只會向本公司收購部份銷售股份,而買方將收購之銷售股份之確實數目,將按比例以亞智股份總數為公開收購上限作為分子,及以在公開收購下由公開收購人收到之亞智股份總數為分母。因此,倘在公開收購下公開收購人接獲亞智股東全數接納公開收購,買方將只向本公司收購11,709,910股銷售股份。
......
4. 代價
銷售股份之公開收購價為每股銷售股份新台幣37 元(相當於約港幣8.82 元),銷售股份之總代價為新台幣618,952,391 元(相當於約港幣147,510,103 元)(假設本公司透過公開收購將所有銷售股份出售),而買方根據相關公開收購規則,以現金清償。公開收購價較 (i)亞智股份於購股協議前之最後交易日於臺交所所報之收市價新台幣26.6 元溢價39.1%;(ii)亞智股份於購股協議前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五個交易日,在臺交所所報之平均收市價新台幣26.4 元溢價40.1%; 及(iii) 亞智股份於購股協議前截至最後交易日(包括該日)止最
後十個交易日,在臺交所所報之平均收市價新台幣25.94 元溢價42.6%。公開收購價由買方決定,而買方以其自行就亞智股份進行之獨立評估作參考。

greatsoup:
公司持有的淨現金為零。流動項目也幾乎為零。
公司上半年業績扣除特殊項目後大幅惡化。
但這次接受收購後,套現價值一點六億,折合每股接近四毛錢,以淨市值扣價,殼價大概六千萬,約每股一毛多,值不值錢,見仁見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5

超級殼股-捷誠科技(98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04/LTN20080204006_C.pdf

捷成科技(0987)的資產負債表。

公告顯示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末的淨現金達3.2億元(3.4億現金減所有負債),以發行數7.6億計算,折合每0.42元,

以現價0.58元計算,其價為0.16元,即約1億元,但該公司作風不太良好,建議價下跌至0.25-0.3元吸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6

藝立媒體科技(8192)賣殼實錄

創業板王龐維新的故事,尚未講完。

由於之前誤植龐維新為龐維仁,所以豐裕興業(8029,現嘉利福,前稱嘉利盈,稍後改稱太陽控股,若有機會會再詳述),並不是龐維新的企業。

近來,這家公司公告有新投資,但尚在初步階段。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28/GLN20080228041_C.pdf

所以現述其改組藝立媒體科技的情況。

公司招股書: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GLN20021122015_C.htm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14_c.pdf

2002年上市。這公司是由京華自動化的(493,創始股東其後售予詹議員,後給黃光裕買入,曾稱中國鵬潤,後易名國美電器)創始股東創辦的,主席為其兒子,原本是為他父親想趁科網熱刮一筆,和公司一班董事打本畀個仔搞科網,目標集資一筆,街外錢齊齊搵。

但後來科網爆破,公司虧損600多萬,除創始股東及其子外,其他人見勢色不對以低價轉讓公司後退出。初時經營電子賀卡,上市時經營網上視頻業務。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25_c.pdf
公司主要的收入來自創始股東的入門網站,可謂收入根本來自造數。公司股東不收取太多收入,才取得一定的盈利。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15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16_c.pdf

公司董事為創辦股東妻子、創始股東為其員工、主席當然是創始股東兒子,上市後可以拿人工。連舖頭都租自創始股東的物業,真是要吸乾街外錢。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22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122/08192/CWP101_c.pdf
上市共只集資兩千多萬,大股東自己套現1,000萬,收回自己前陣子的虧損有餘,公司只能集資一千四百多萬,每股資產淨值3仙多,但集資回來已佔兩仙多。
還要是全配售,那時還要是熊市末期,無人買股票,可見將來是如何啦。

上市後的情況: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223/GLN20021223013_C.pdf
監察主任、公司祕書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27/GLN20030327041_C.pdf
同一人更辭任公司執董。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402/GLN20030402019_C.pdf
給小額錢債審裁處告,上市費用增加令公司資產淨值只得3.2仙。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329/GLN20030329014_C.pdf
公司11名股東持有95.57%股權,是因為全配售。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0925/GLN20030925000_C.PDF
公司幫大股東付上市費用,但後來獲矯正。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1217/GLN20031217016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31202/GLN20031202017_C.pdf

原大股東成功套現,每股0.04元,其75%股權,套現1,440萬,其中55%售予Elite Side,其餘20%,Elite Side委託朱太的證券公司(即上市時的包銷商)售出。之前除公司主席外,其媽媽及親信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112/GLN20040112020_C.PDF
主席辭職,新大股東入主。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204/GLN20040204007_C.PDF
最後一名舊人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1028/GLN20041028000_C.pdf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0920/GLN20040920016_C.PDF
引入兩位新股東,每人認購4,800萬股,配售9,600萬股,每股0.08元。之前換入新股東的親信。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107/GLN20050107016_C.pdf
由Big 4轉做均富會計師行。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610/GLN20050610005_C.pdf
原大股東以5萬大元買回上市公司原本的資產,完成賣殼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802/GLN20050802045_C.pdf
公司易名環球工程。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1130/GLN20051130009_C.pdf
行政總裁辭職。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213/GLN20060213038_C.pdf
又有舊股東認購股份,作價0.0165元,發行2億股。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314/GLN20060314031_C.pdf
建議10合1股,並改成16,000股一手,目的非常明顯。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511/GLN20070511002_C.pdf
獲第三者知會建議收購公司股權。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608/GLN20070608034_C.pdf
16名股東共持有公司92%股權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03/GLN20070703058_C.pdf

公司先遷冊至百慕達,票面值由0.08元減至0.01元。
龐維新向Elite Side 以每股0.4元收購其股份,並向其他股東作收購。
其後認購股份1.27億股及可換股債400萬,兩者認購價及換股價股價均為0.01元。
共花527萬元。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119/GLN20071119048_C.pdf
股價之後暴升,股份1拆20。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04/GLN20080204023_C.pdf
大股東已兌現600,000元的可換股債,換得12億股。

http://gem.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29/GLN20080229055_C.pdf
獨立非執董換人的舉動。

8192的最近股東減持紀錄:






































































































股東名稱作出披露的原因買入/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每股的平均價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Almond Global Limited105(L)
1,200,000,000(L)
HKD 0.0019,328,000,000(L)
170.59(L)
04/02/2008
董晶怡105(L)
1,200,000,000(L)
HKD 0.00110,888,000,000(L)
199.12(L)
04/02/2008
龐維新124(L)
1,200,000,000(L)
HKD 0.00110,888,000,000(L)
199.12(L)
04/02/2008
Almond Global Limited103(L)
12,000,000(L)
HKD 0.23310,528,000,000(L)
246.67(L)
17/01/2008
董晶怡103(L)
200,000,000(L)
HKD 0.21010,888,000,000(L)
255.11(L)
17/01/2008
董晶怡103(L)
12,000,000(L)
HKD 0.23311,088,000,000(L)
259.79(L)
17/01/2008
董晶怡103(L)
100,000,000(L)
HKD 0.22011,100,000,000(L)
260.07(L)
17/01/2008
龐維新122(L)
200,000,000(L)
HKD 0.21010,888,000,000(L)
255.11(L)
17/01/2008
龐維新122(L)
12,000,000(L)
HKD 0.23311,088,000,000(L)
259.79(L)
17/01/2008
龐維新122(L)
100,000,000(L)
HKD 0.22011,100,000,000(L)
260.07(L)
17/01/2008


根據紀錄,龐先生已減持3.12億股,套現6,600萬大元,已賺15.5倍,其餘108.88億股已成負成本,情況更優於簡先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0

殼價的市值-捷誠科技(98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04/LTN20080304235_C.pdf

購股協議
香港建設與JIC聯合宣佈,賣方與香港建設於二零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訂立購股協議,據此,賣方有條件同意出售及香港建設有條件同意購買銷售股份,總代價為 397,461,067港元,相等於每股銷售股份約0.69414港元。銷售股份佔JIC現有已發行股本約74.99%。完成須待下文詳述之多項先決條件達成及/ 或獲豁免後方可作實。

....

香港建設有關JIC集團之意向
完成後,香港建設計劃維持JIC集團之現有業務。香港建設將審閱JIC集團之財務狀況及業務,為JIC集團制定長期策略及物色其他業務/投資機會,以促進未來發展及鞏固收益基礎。尤其是,考慮到香港建設集團之可再生能源業務於近年顯著增長,包括其於風力發電、生物燃料及生物質發電項目之權益,以及彼等預期所需之資金後,香港建設董事認為透過獨立上市公司及確保取得長期擴充資金以繼續發展替代能源業務之策略屬合適。香港建設集團承諾於完成後,將只會透過JIC集團進行任何可再生能源業務之新投資,而JIC集團將成為經擴大集團於可再生能源業務範疇之主要公司。

為於日後能夠達致香港建設集團及JIC集團業務之最終目標,香港建設擬就可能重組香港建設集團現時擁有之可再生能源資產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但不限於可能將香港建設於有關資產之若干權益轉讓予JIC集團。香港建設集團於日後進行轉讓有關資產予JIC集團時將遵守上市規則所有適用條文及所有相關規例之規定。於本公佈日期,香港建設並無任何具體計劃向JIC集團注入任何資產或業務,或促使JIC於完成後購入或出售任何資產。



公告顯示二零零七年十二月末的淨現金達3.2億元(3.4億現金減所有負債),以發行股數7.6億股計算,折合每股0.42元。
....

greatsoup:
由此可見一家淨現金公司的殼價為:(以代價減淨現金計算)
3.97-3.2 = 7,700萬

以整家企業計:
7.6 x 0.695 - 3.2 = 2.08億

所以殼價為:7,700萬以上及2.08億元以下

香港建設系的重組往績不俗,該公司的股由前幾年重組前的不足1元升至最高3元,加上有明確的方向,所以這家新的JIC不可輕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

狐貍開始露出尾巴-直真節點科技(237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06/LTN20080306326_C.pdf

框架協議之背景

.....

Million Gold獲知會,信望與創智利德訂立安排,以認購創智利德新發行及配發之股
份。

經營戶外廣告電視幕牆

新華音像中心已與創智利德簽訂合作協議,以於中國各大城市經營及廣播一系列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器。

董 事預計(惟要視乎對該業務之進一步研究及盡職審查檢討),在經濟發展較佳之主要城市之商業中心區,將設立具備超卓屏幕素質之大型戶外顯示屏幕。中方夥伴將 提供新聞相關內容,以於顯示屏播放,而該業務之收益則會來自於中國主要城市之戶外大型二極管顯示屏播放之廣告。顯示屏在日間會持續地廣播,日內不同廣告時 段會收取不同廣告費。亦會委聘廣告代理負責廣告時段之銷售及市場推廣。帶動收益增長之動力,將為大型二極管顯示屏之廣告時段增加、廣播時間及廣告播出時間 增多及廣告費上升。

正式協議之執行及完成須待(其中包括)以下先決條件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七日
(「截止日期」)或之前完成方可落實:

.....

e. 本公司需成功從市場籌集不少於 100,000,000港元( 100,000,000.00港元)。

....

3. 誠意金

Million Gold需於簽立框架協議後十四個工作天向Lu先生及Ho先生之律師支付一筆 24,000,000港元( 24,000,000港元)之金額作為誠意金(「誠意金」)。倘簽立正式協議之先決條件尚未於截止日期或之前達成,誠意金連同根據當前市場利率計算之應計利息須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九日或之前歸還Million Gold。

greatsoup:

框架協議即是未落實,還未落實就付兩千多萬,真是"未見官先打三十大板"。


其先決條件是集資一億元,即是這家公司會於不久內配股或發行可換股債。

這家公司現時炒到飛起,集資一億倒不是太困難,但是集資到一億後,又會如何?這倒要看個究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9

收購告吹,集資成功-中國科技(985)

Fro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7/LTN20080317460_C.pdf


董事會宣佈,主要鑒於中國法律禁止外商投資於中國的鉬勘探及開採業務,故金灃協議的訂約方於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七日交易時段結束後訂立金灃終止協議,據此,訂約方已同意不再繼續進行金灃收購事項,而根據金灃協議擬進行的交易將不再具有任何效力。

有關訂約方承諾及/或同意,彼等在金灃協議下將彼
此概無其他權利、義務和責任,並確認彼等並無向另一方提出申索。鑒於上述中國法律禁止規定及無法取得相關的採礦許可證,Front Wave協議內容有關本公司妥為完成之盡職審查及發出相關採礦許可證的先決條件不獲達成。

董事會亦於二零零八年三月十七日交易時段結束後議決不繼續進行Front Wave收購事項。

greatsoup:
當初在低價(現在是高價)集資十幾個億,現在有錢當然不收購啦,礦收購只是一個出貨的把戲,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

兩宗0、2、3賣殼事件(稍改)-大中華科技(8032)、科鑄技術(2302)

這兩天有兩隻股賣殼,股票編號都是有0、2、3,一為大中華科技(8032),一為科鑄技術(23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8/GLN20080508005_C.pdf

昨早,大中華科技(8032)停牌,宣佈有重大控股權變動,或致全面收購發生,應該是賣殼了。

該公司2000年4月科網熱潮以每股1.28元,發行2.02億股上市,2000年6月無端購入一殺蟲劑公司60%權益,該殺蟲劑公司更進軍科網業務,真是好笑。2002年末在股市低潮之下,收購一家健康產品公司80%股權,以現金5,400萬,配售1.36億股,每股0.28元,即可見該公司雖名科技亦不科技。

其後在2006年7月又再2供3,每股一分五,發行約12億股,集資只1,800萬元,可見貨源應已集強者之手。

公司股數超過20億股,其中約65%由大股東持有,街貨約有7億股,公司有370多家證券行持有,持股最多十大股票行約有5.2億股,佔26%,剩下360家證券行只有1.8億股,約佔總股本9%,非常集中。

這家公司在這幾星期不停在十大升/跌幅榜出現,我也不知為甚麼,但現在已經知道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9/LTN20080509281_C.pdf科鑄技術(2302)在數星期前連破數次52週新高,都不知有甚麼事,其後徘徊約一個月,今日突然急升約50%,至最高位1.89元停牌,其後公佈導致控制權變更的交易。

該公司由華置(127)主席劉鑾雄的弟弟劉鑾鴻為大股東,在2002年低潮發行5,500萬股,集資只4,000餘萬元。主要從事鑄模業務,這幾年業績因成本上升規模少,公司盈利不停下跌,在2006年投資約3,500萬開設上海新廠,導致上年虧損約400萬。

公 司股本2.2億股,其中31%由劉氏持有,約40%由兩位高管持有,街貨只8,200多萬股,只有63家證券行持有,其中最多那家證券行已持2,900多 萬股,佔約35%街貨,頭10名證券行共持有約7,300萬股,佔上了90%街貨,剩下53名股東只佔900萬股,佔公司股本4.5%,供求如此不平衡, 看來復牌後應該非理性急升。

賣殼需時約七至八個工作天的審查,預料公司在五月下旬才能恢復交易,記得留意復牌日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0

吹水終於成為現實-曼盛生物科技(512)(補充)

該公司原名太陽神,創辦人懷漢新,是一名「下海」商人,在80年代末進入保健品市場,主營飲劑。不到幾年,已成為一家非常出名的保健品公司,在1993年上市,該年營業額13億,盈利2億,曾一度佔全國保健飲劑的65%。

但是上市後,該公司進行多元化,因攤子太大,難於照顧,所以全部虧損而回。

另外保健品市場,在1990年代初保健品銷售商利用廣告轟炸,導致該行業的井噴現象,但因保健產品良莠不齊,終於在1995年爆破,導致該公司的沒落。

2002 年被迫賣殼至現大股東遠大集團關係公司,現大股東在2002年進行多次注資,並多次配股收購,但仍不能挽頹勢,其後在2004年3月,20合1,之後更進 行兩次供股,一次1供3,每股8仙,一次1供2,每股11仙,2005年第一大股東把股權轉讓予第二大股東後,其後並無動作。

以下是2年前一份快破產的報紙的一名財經寫手的專欄:

2006-04-20 成報




















曼盛勢成遠大集團上市旗艦



喺 熱熾嘅投資氣氛下,曼盛生物( 512 )除了具大股東龐大注資憧憬外,公司亦有引入外資巨頭作為策略性股東嘅引子下,預期未來股價將會展翅高飛。根據國內網上媒體報道,曼盛將會獲國務院屬下企 業之中國遠大集團,注入總資產高達30. 5 億元醫藥產業,同時再引入一家國際性名列前茅嘅大藥廠作為策略性股東,呢兩項重大嘅利好消息,勢可刺激曼盛嘅股價展開巨大升浪。依家,曼盛市值只係1 . 3 億元,純屬一隻淨完身等待大股東注資做嘢嘅殼股,所以擬注入30. 5 億元嘅資產,相當於依家公司市值嘅22. 5 倍,每股資產2 . 85元,所以刺激作用會好勁抽。噚日,曼盛股價以12. 2 仙報收,仍然處於谷底邊緣,值博率相當吸引矣!

最近,曼盛嘅控股權成功落係中國遠大集團嘅掌舵人之胡凱軍手上,其持股量約54. 8 % 。根據國內網上媒體報道,中國遠大集團擬將醫藥產業嘅資產注入曼盛,使其成為中國遠大集團嘅海外上市醫藥旗艦,然後再引入一家「M 」字頭嘅國際大藥廠做策略性股東,預期未來曼盛業務變身後嘅發展前景將會相當樂觀,加上有外資入股作為強心針,所以呢隻股份極大機會可變身成為一隻基金愛 股,依家係佢變身前奏趁低吸納,潛在上升空間會相當可觀矣!

傳注資兼外資入股

舊年,曼盛收購擁有中藥及保健產品製造商「雷允上」及「九芝圖牌」中國以外全球獨家分銷權嘅海珠,令曼盛與中國遠大集團拉上第一段情。大家知道,國內常說 「北有北京同仁堂,南有蘇州雷允上」,而雷允上係一家享譽過百年嘅中藥企業,正是「六神丸」始創企業,而有 265年歷史嘅雷允上,是由中國遠大集團嘅醫藥產業一部分,所以曼盛做了佢嘅海外獨家分銷商,已經同中國遠大集團拉上密切嘅關係。

最近,曼盛控股權又賣畀中國遠大集團嘅掌舵人,故此從舊年至今,投資銀行一直流傳中國遠大集團會將醫藥產業注入曼盛,使其成海外上市旗艦。

與雷允上再續情緣

成中國遠大上市旗艦根據報章報道,曼盛會大量發行新股予中國遠大集團,換取其龐大嘅醫藥產業。依家,中國遠大集團係一家集醫藥、房地產開發、國際貿易及金 融證券業等產業於一體嘅股份制集團公司,遠大集團目前已控股或參股了三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分別是如意集團、華東醫藥、浙江醫藥。

此外,遠大集團旗下還包括蘇州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常熟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武漢制藥廠等,在醫藥領域涉及了化學藥製造、生物製品、批發、零售等子行業。 中國遠大集團業務規模大,所以今次會先選擇向曼盛注入醫藥產業,而雷允上係其中一項,一來雷允上已是廣為華人認識的百年老店,二來是雷允上早已研究來港上 市,希望通過本港融資市場籌集來發展業務。

雷允上「六神丸」已被列為國藥絕密產品,現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八成。雷允上現產80多種中成藥。鑑於中草藥產品及健康食品嘅銷售額超過 200億美元,正以年均高達兩位數嘅速度迅猛增長,所以雷允上呢家百年老藥店,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注資後,曼盛會成為其上市旗艦,故此曼盛股價可望展開 綿綿升浪。

而家,曼盛股價仍然未起步,所以極之抵博矣!噚日,其股價以12. 2 仙報收!

黃希知


但請勿稱讚此名寫手的先知先覺,以下是部分對這專欄的評價:

http://www.inv168.com/phpBB2/viewtopic.php?t=26181&highlight=512


http://www.inv168.com/phpBB2/viewtopic.php?t=27393&highlight=%A6%A8%B3%F8

yylam:
其實有少少想八下 , 呢一挺報章推介 , 個筆者係自己都有份買丫, 定係收左人地著數先會推介 ?
我發覺呢d股 , 只會炒一兩日, 唔怪得d人話報紙佬一唱得既股 , 就好沽啦.

http://www.inv168.com/phpBB2/viewtopic.php?t=27593&highlight=%A6%A8%B3%F8

yylam:
再咁玩法 , 我諗成報呢個筆者, 遲早出事.

但是老吹又被它撞中一次,不過要兩年才兌現,那些信眾未猜中已經輸死,以下是今日這公司的一份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9/LTN20080509364_C.pdf

大股東注入一盈利2,000萬的製造製物業務的70.98%股權,以1.5億的承付票據及5,000萬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0.3元,同時售出原太陽神的保健品飲劑業務,作價100萬元,收購完成後,正式易名為遠大醫藥控股。

驟眼看來,此次收購對公司有利,但是只是為公司減少大部分的虧損(上年虧損5,200萬,售出的資產虧損約4,000萬),但仍不能帶來太多的盈利(2,250萬(預期2,000萬盈利上升12.5%) x70.98% = 1,580萬),最多能持平。

但是有一項潛在利好因素,就是收購的公司有一塊地,那塊地的資產,在今年3月重估後有1億元的利潤,公司完成收購後持有70.98%股權,所獲得的盈利效應約7,100萬,但只是一次過,並只是帳面數字,但卻對今年的業績卻有大幫助。

以該公司全面攤薄後計,在完成收購後,計及重估因素,今年盈利約有每股0.06元,以10倍市盈率計,股價已是0.6元,不過這次重估並不具可靠性,若無其他因素的影響,2009年的盈利鐵定會下降,所以公司並不具備任何投資價值,可見畫餅的利潤只是用來炒作拉抬短期的股價,在長期而言,公司股價肯定會回落。

總而言之,星期二復牌的股價一定會上升,此股價並一維持一陣,但以最終股價應只限於原地踏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1

明日系的旁支-光訊控股(254)和大陶精密科技(8041)

之前講過幾間明日(760)公司,包括南嶺化工(663)和華脈無線通訊,曾在明日國際任職的劉先生正式任大陶精密科技(8041)主席,該公告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3/GLN20080603019_C.pdf

董事會宣佈,於二零零八年六月三日,劉智遠先生(「劉先生」)獲委任代替成清波先生(「成先生」)出任董事會主席,由二零零八年六月三日生效,而離任董事會主席之成先生將繼續留任本公司執行董事。

劉先生現年37歲,擁有電子工程(電腦)學士及工商管理(財務)碩士學位。劉先生有超過12年香港投資及財務管理經驗,曾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明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高級管理職位,該公司主要從事(其中包括)設計、開發、製造及銷售電子產品、線路板、光學產品、買賣及分銷電子配件及部件、買賣上市證券,以及提供貸款融資。劉先生現時為本公司執行董事,並擔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光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該公司主要經營物業投資及中國戶外廣告業務。

由此可見,他有兩家公司,一為大陶精密科技(8041),二為光訊控股(254),兩家公司均為他任大股東,而這兩家公司都由它重組破產公司而來,究竟他如何取得這兩家公司?現在我們先找找資料吧,明天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1

明日系的旁支(3)-光訊控股(254)、大陶精密科技(8041)和寶利福(8172)

(第二篇已散佚,望各位好心人能找出這一篇文章。)

現在講講該公司2008年的歷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17/LTN20080117364_C.pdf
公司在2008年1月,宣佈收購持廣告業務的公司90%(其後將會增持至100%)的股權的公司5,368股(以下會稱廣告業務子公司持廣告業務的公司母公司),佔母公司股權17.97%(股本共29,868股),每股作價約7,451.56元,共斥資4,000萬,光訊以5,000萬股,每股8毛的新股支付。

另 外向認購母公司新股20,132股,每股作價約7,450.82元,共向母公司注入1.5億元,完成後母公司股份增至50,000股(29,868股 + 20,132股),光訊持母公司股數會增至25,500股(5,368+20,132股),即持有51%股權,光訊在60日內先付3,000萬訂金,其後 會付出1.2億元。

其中的先決條件其中一條為先集資到1.5億,賣方亦向光訊保證母公司2007年EBITDA不少於750萬美元。

另外,光訊亦向賣方授出認沽權,若母公司2008年季度業績超過或等於公告所列的數字,賣方可以把持有母公司其餘49%股權按季度盈利分佈比例售予光訊,光訊以每股0.8元發行2.5億新股,支付代價2億元。

若季度業績,低於公告所列的數字,光訊亦和超過業績的情況同樣的新股支付代價,代價則向下調整,差額以現金支付。

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會易名中國戶外媒體集團。

其實,母公司看來無太多錢賺,這也是公司發行新股散貨的其中一種方法,這樣把配股消息包裝為好消息,確實高章。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26/LTN20080226167_C.pdf
其後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和另外一家廣告公司進行收購協議,作價約1.5億-2億之間,相等於其EBITDA 3,000-4,000萬的5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07/LTN20080407411_C.pdf
由於市場氣氛差劣,不能集資到1.5億,所以取消1月的收購計劃,另外進行配售,敦沛以盡力基準,共配售8,000萬股,每股作價0.2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5/LTN20080415575_C.pdf
公 司又再收購1月收購失敗的母公司100%股權,作價2.4億,光訊分兩批以2.5億股,每股0.8元的新股和4,000萬,行使價0.8元的可換股債支 付,EBITDA保證由1,000萬美元下降一半至500萬美元,若EBITDA少於保證EBITDA,則可展延期限六個月,若仍不能達標,則再作商討。

另外,公司要擔保成功發行8,000萬新股及光訊向母公司提供1,600萬的貸款作收購之用。

其 實,這次收購的代價雖下降,以整家公司計,由3.5億降至2.4億,但是保證盈利由7,800萬降至3,900萬港元,實際上作價是上升的,另外該 1,600萬雖作收購公司之用,但是我猜這些錢是一些人藉這個機會向公司拿錢的,錢的來源是來自今次配售這8,000萬新股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3/LTN20080523087_C.pdf
公司在5月23日出通函,6月18日開股東特別大會批准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4/GLN20080604068_C.pdf
5月30日,寶利福(8172)宣佈發行兩批共1,320萬的可換股債券,第1批700萬由遠東控股國際(36)認購,第二批620萬元由劉先生認購,每股行使價2.5仙,完成及行使可換股債後,劉先生將持有公司約13-16%股權,成為公司三大股東之一。這代表劉先生又進入第三間上市公司。

這家公司財務吃緊,收購頻仍,不過還有一個內蒙古購物中心可以賣點錢,公司仍有機會配股,有利股價,盈利亦可望有支撐股價,但是大股東成本頗低,另外他的行徑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財技太高),所以我不建議購入。

明天會講講大陶精密科技(8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