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溫家寶的矛頭 利世民
|
|
在貨幣問題上, 溫家寶提出了一個有趣問題:為甚麼有些國家貨幣在貶值,但又施壓迫使中國將人民幣升值。誰都知道,溫家寶矛頭直指美國。 中美因滙兌爭論,由 朱鎔基到現在,一直沒完沒了。中方眼裏,美國霸權一直想要強迫人民幣升值,以扭轉不平衡。當然,美方也有頭腦簡單的貿易封閉主義者,真心相信北京人為地壓 抑人民幣,變相傾銷。更可惜是,雙方都由這種眼光狹隘的民族排外主義者,以你死我活的感性來主導討論。最終,滙率問題成為中美間長年不解的外交死結。 滙 率問題成外交死結 經歷金融海嘯,全世界都覺得,美國人沒資格指點別國經濟政策的是與非。而且,正如溫家寶提出的論點:美滙指數過去十年也在 拾級而下,為甚麼別國幣值偏低有問題?退一萬步,要是人民幣真的大幅升值,也不見得對美國人有任何好處。我們可將人為地調高人民幣滙率當作一種稅,美國入 口商和中國出口商多付了這種稅,是消費者和生產商的損失。可是,究竟有誰會因此得益?真的很難說得清楚。至少,可以肯定,美國製造業不會因少了一個中國搞 出個逆轉勝。 那些貿易封閉主義者的論據雖有錯,人民幣過去幾年表現確實強勁。難道,北京是怕了美國霸權?還是大國崛起有代價,到了重要關頭 要明白妥協的藝術?兩種猜測,都有戲劇性,容易入腦,可惜沒甚麼理論基礎。 歸根究柢,一切都要由人民幣滙率機制變革說起。 2000 年中國加入世貿,起初的五年,無論出口抑或入口,每年增長率都近25%。原則上,一個國家要將滙率定死在一個價位,又要控制通脹,惟有限制資金進出,但貿 易自由,意味資金也要有更大自由,固定滙率變得不合時宜。所以,05年人民幣和美元脫鈎。 過去幾年人民幣升值,是對應國內的通脹。人民幣滙 率機制仍是一個結構上的缺陷。明天續談。 利世民 |
調查矛頭直指總理,土耳其政局比投資者想的更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882
土耳其總理Erdogan周四對外界說:“明擺著的,我才是這場反腐調查的真正靶子。”土耳其的檢察官已在準備第二輪調查,調查的對象包括Erdogan的家人經營的教育機構。Erdogan把這次調查比喻成第二次意欲顛覆土耳其政府的“獨立戰爭”。隨著危機加劇,美國外交專家擔憂如果形勢繼續惡化下去,危機會“對美國是個大問題”。美國時間周四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曾跌至2.1035,為歷史新低。
Erdogan以上的這番話說明了這場危機還在深化。昨天,華爾街見聞曾報道,土耳其危機的源頭是土耳其執政黨AKP(Justice and Development Party)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組織Fethullah Gulen's movement之間的鬥爭。在危機中,已經有三名部長辭職,幾十個人被拘留,24人被逮捕,其中包括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資深官員以及部長的兒子。土耳其國有銀行Halkbank 的首席執行官也被逮捕。土耳其媒體報道稱,在內政部部長的兒子的住宅中搜出一百多萬美元現金。
Erdogan不僅大範圍整頓了土耳其警察系統,還任命了新的內政部長來負責這次調查。新任內政部長是Efkan Ala。Ala不是國會成員,他以資深公務員的身份進入了內閣。
土耳其反對黨共和人民黨黨魁Kemal Kilicdaroglu,,指責Ala是總理Erdogan的幫兇.
美國密切關註土耳其局勢。一位美國外交專家在接受 FT采訪時說鑒於土耳其在中東對美國的戰略支持,這次危機如果繼續升級,對美國來說會是個大問題。
Anthony Cordesman,來自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關系中心,說:“土耳其是美國的重要盟友。目前的危機已經從腐敗調查演變為政權的爭奪,這是土耳其歷史上最嚴重危機。”
土耳其股市和政府債券走低。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大幅下跌,在美國時間周四早上,土耳其里拉曾跌至1美元兌2.1035,達歷史新低。
在今年夏季時,土耳其爆發的抗議活動也曾引起過股市下跌,但是這次的情況遠比上次糟糕。 Enis Taner,是Risk Reversal的編輯,說目前的政治狀況是AKP自2002年執政以來最壞的。換句話說,市場和投資者需要做好迎接最壞情況的準備。
印度央行行長矛頭直指發達國家政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922
印度央行行長Rajan指責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在本國經濟複蘇時,采取了自私的經濟政策,導致新興市場動蕩。
Rajan在接受采訪時抱怨:國際貨幣合作已瓦解。
“新興市場曾幫助世界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全身而退,現在不應該被忽視。國際貨幣合作已經瓦解。發達國家必須在重振合作關系上出力,他們不能在這一刻袖手離去,然後說‘我們已經完成所需要做的,你們自己調整吧。’”
ZH嘲諷道,當美聯儲實施每月850億美元購債計劃時,股市唯有走高一條路,那時不見得有人抱怨貨幣或國際性的合作。但當標普500指數從歷史高點下跌4%後,人人都開始恐慌。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就在Rajan講話的前一天,美聯儲在1月FOMC會議上宣布,將購債規模再縮減100億至每月650億美元。
步土耳其央行和印度央行後塵,南非央行本周也宣布升息。短短一周內三個新興市場央行升息,以應對投資者湧入發達國家引發的貨幣貶值,及加劇的通脹。(見華爾街見聞報道)
Rajan稱,政策制定應該更具合作性,就像金融危機時期,新興市場幫助發達國家應對他們疲軟的經濟。
“新興市場嘗試通過巨大的財政和貨幣刺激來支持全球經濟增長。如果發達國家堅持讓發展中國家獨自戰鬥,那他們可能不會喜歡我們被迫做出的調整。”
“我們需要更好的合作,不幸的是,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合作即將到來的跡象。”
摩根大通首席亞洲經濟學家Jahangir Aziz表示,Rajan清楚表達了脆弱五國(fragile five)央行行長的擔憂。即當你們需要新興市場國家提供財政和貨幣支持,挽救全球經濟時,我們選擇合作,但現在你們退出了這些刺激政策,卻不顧G20成員國的感受。
不過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上周新興市場貨幣遭遇拋售的主要原因是各國自身的問題,比如阿根廷、烏克蘭和土耳其。
花旗分析師David Lubin解釋道:“問題在於,鑒於疲軟的外部環境,許多新興市場很難依靠出口增長,盡管在過去幾個月中這些國家都經歷了真正的貨幣貶值。”
“脆弱五國中,只有印度自去年年中以來出現穩健的出口增長,稍微幫助彌合了經常帳赤字。但如果出口增長難以實現,那麽剩下的唯一渠道就是打壓進口。土耳其、南非的壓力亦是如此。仿佛市場在對這些國家說:‘我們並不認為通過出口增長,你們有機會縮窄經常帳赤字,所以你們唯有打壓進口。但你們的實際利率太低了,所以升息吧。’”
Lubin認為,本周印度央行升息的原因和土耳其、南非略有不同。印度升息的壓力更多是在於帕特爾委員會報告(Patel Committee report),即由印度央行副行長帕特爾率領的技術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報告提出兩年內,印度通脹達到4%上下200個基點的目標。換句話說,在調整經常帳上,印度央行有公信力,但在通脹問題上則不然。南非央行在通脹問題上有信譽,卻無力掌控經常帳,土耳其央行則“雙失”。
美國大選鬧出電郵泄密事件,希拉里矛頭指向普京
在全場火花不斷,充滿戲劇情節的共和黨全國黨代會結束之後,原本外界預計民主黨的黨代會能“平靜”和“正常”一些,哪料到大會還沒舉行,民主黨就陷入了比希拉里電郵門還轟動全美的電郵泄密風暴。
這起電郵泄密的起因是,“維基解密”7月22日公布,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的7名高層從去年1月到今年5月所收發的近2萬多封電子郵件中,內容涉及暗中協助希拉里獲得提名,以及密謀排擠希拉里競選時的最大對手桑德斯。
為了緊急滅火,這場眼下美國政治風暴的核心人物——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舒爾茨宣布,她將在黨代會結束後下臺,但仍會主持以及幫助協調黨代會的開幕、閉幕以及其他相關工作。
電郵泄密事件爆出之後,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穆克(Robby Mook)表示,這起事件是俄羅斯黑客所為,旨在竊取民主黨高層電郵,幹擾希拉里選情從而讓特朗普獲勝。
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民主黨眾議員施夫(Adam Schiff)表示,俄羅斯非常擔心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而特朗普曾多次公開贊許普京,並表示“期待和普京合作改善美俄關系”,普京也曾多次表示“特朗普會是一個偉大的領袖”。
普京是真喜歡特朗普?
民主黨的人為何會把電郵泄密事件怪罪普京?這一切要從2011年冬天俄羅斯的那場大雪談起。
2011年12月,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在大雪中爆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反普京”俄羅斯民眾遊行,普京當時表示,這場遊行的幕後元兇主使其實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
普京給出證據說,示威者抗議俄羅斯選舉是“被操縱”的,而這個說法同希拉里所一直批評的俄羅斯總統和議會大選“被操縱”的說法如出一轍。“她(希拉里)說俄羅斯的選舉是不誠實和不公正的。”普京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憤怒的表示,“這分明是給那些示威者們‘美國國務院支持你們’的信號。”普京表示,這也讓示威者們感到可以在美國的幫助下破壞他的權力,“我們應該保護俄羅斯不受到這種外來因素對俄羅斯內部事務的幹預”。
分析人士指出,5年之後,普京顯然認為,如今是報仇的最好機會。
“他(普京)當時對希拉里非常氣憤,並且在多年的時間里一直都是。”奧巴馬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俄羅斯事務顧問、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麥克法爾(Michael McFaul)表示,“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他找到的報仇機會。”
多位美俄政策專家表示,2011年希拉里譴責俄羅斯的選舉系統讓普京感到“個人受到侮辱”,而普京還將自己的憤怒心情直接通知了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普京和他的外交政策顧問們還知曉的一個內情是,他們知道希拉里是在執行奧巴馬對俄羅斯的政策,但她卻比奧巴馬政府的任何一位內閣成員都對俄羅斯持有強硬態度。
“無論俄羅斯總統是否真的介入了美國大選,”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俄羅斯事務顧問盧墨表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整個克里姆林宮和希拉里之間完全沒有愛情。”
這些年,希拉里和普京打的架
希拉里也從未掩飾過自己對普京的不待見。在2008年擔任紐約州參議員期間,她曾在參議院重複老布什當年講過的那個知名的笑話段子:“我在普京的眼里看到了他的靈魂。普京(做為一個前特工)在真正意義上是沒有靈魂的。”
2003年希拉里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普京為了表示“善意”而邀請希拉里到他位於莫斯科郊外的私人豪宅作客。因為聽說希拉里喜歡大自然和動物,普京將希拉里邀請到了他成功狩獵到的獵品陳列地下室,在這個地下室的墻上,裝滿了很多普京獵到的動物頭顱。雖然普京表示,此舉是為了示好,但當時在場的希拉里的隨行助手曾表示,站在一個滿墻是動物頭顱的地下室現場的氣氛極其詭異。
在離開奧巴馬政府之後,希拉里也多次公開批評普京的政策,特別是俄羅斯2014年占領克里米亞的事件。
美俄政策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俄羅斯利用黑客入侵美國民主黨電子郵件的話,原因可以有兩個解釋,一是確實認為希拉里可能會贏得下屆的美國大選,所以在她即將正式獲得提名前“純粹就是來攪局”;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一旦她成為美國下一任美國總統,俄羅斯通過此舉可以給她早點“提個醒”,不要和俄羅斯作對,否則他們有自己的渠道通過暗箱操作和她作對。
尼日利亞食藥局稱“塑料大米”報道失實 媒體矛頭曾指向中國
12月30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尼日利亞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NAFDAC)在首都阿布賈舉行新聞發布會,證實尼海關一周前送檢的大米中沒有塑料成份,相關媒體關於“塑料大米”的報道不實。
本月21日至23日,英國廣播公司(BBC)連續三天對尼海關查扣的一批“塑料大米”進行跟蹤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大米來自何處,但去年在中國發現有用塑料顆粒制造的大米”,將矛頭指向中國。
尼日利亞一些媒體跟風炒作,“警惕來自中國的毒大米泛濫尼市場”、“如何識別塑料大米”等報道紛紛出籠,在尼日利亞引發熱議。為此,尼日利亞衛生部部長阿德瓦勒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公開澄清,表示還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些大米是塑料制成,呼籲民眾不要恐慌。
尼日利亞藥監局代理局長奧尼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海關查扣的大米沒有藥監局頒發的批次號,也沒有標註生產廠家和保質期等必要信息。實驗檢測結果顯示,海關報送的該批次大米中沒有塑料成份,但大腸桿菌嚴重超標,不宜食用,建議海關銷毀。
同日,尼日利亞海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海關查扣了4萬袋走私大米,已有部分被送往流離失所者營地。該機構掌握的情報顯示,一些不法商人正準備將周邊國家存儲的大量過期大米通過陸路運往尼國,尼海關將加強監控和在邊境地區的執法檢查力度,確保尼食品安全。
韓媒:潘基文決心參加大選 選前改憲矛頭直指文在寅
1月25日據韓聯社報道,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25日在韓國記者俱樂部的討論會上強調一定要在大選前實現改憲,並將矛頭直指在野陣營共同民主黨前黨首文在寅。他說,如果只實現政權更叠而未改憲,那只會招來由“樸槿惠霸權”過渡至“文在寅霸權”的結果。

1月25日,潘基文在韓國記者勛俱樂部的討論會上發言。
報道稱,潘基文主張需通過改憲將大選和國會議員選舉周期拉齊,還提出總統負責“外治”、總理負責“內治”的分權構想,稱由總統一人統管內外事務必然遭遇能力瓶頸,若實現“分權”,可考慮總統連任制。
他就共同民主黨反對改憲表示,在實現正義社會、國民團結的道路上,沒有理由反對改憲,不清楚這是民主黨的意見,還是文在寅個人貪欲作怪。他說,從現政權過渡到另一個“帝王”政權,其結果就是“霸權”持續。如果不改憲只換屆,無異於從“樸槿惠霸權”過渡至“文在寅霸權”。他還批評文在寅在“薩德”入韓問題上搖擺不定。
潘基文還就外界對自己有可能不加入既有政黨而走個人路線的觀測表示,我並非因加入某個政黨需進行大選候選人競選而做其他選擇,如果需進行候選人競選,我願意參加競選。
他強調,韓國只有通過大團結才能實現新騰飛,這是下屆大選所呼喚的時代精神和正義。他說,他在去年12月下定了參加大選的決心,下定這個決心是因為韓國發生“親信門”、總統被彈劾等事件。
他還呼籲企業創造就業機會,他說如果大幅放寬管制,企業會主動創造就業崗位,他還表示財閥企業的支配結構等也是需要深刻考慮的問題。
梁轟身份認同民調 矛頭直指港大
1 :
GS(14)@2016-07-06 07:43:17【本報訊】早前接受《南華早報》訪問透露9月決定是否爭取連任的特首梁振英,近日再接受本港兩份左報《大公報》和《文匯報》訪問,為政策不善「洗底」兼批評「不順眼」議題,包括再次斥責中央力遏的本土思潮,同時再將矛頭指向港大,不點名轟港大民研調查計劃的身份認同調查有問題,政界轟梁向學術自由施壓。繼上次大打民生牌,重點炮轟他任行政會議時支持上市的領展(前身為領匯)只求逐利,領展其後稱歡迎政府回購後,梁振英於左報訪問中稱政府暫無回購計劃,又向中央關注的議題發炮,指有人將本土意識轉化成抗拒內地及中央的意識,強調不能因有本土感情就將本土與國家主權、安全利益對立,堅稱一國兩制落實良好。
港大民研尊重批評
他同時不點名指,有民意調查提出「你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的選擇,認為出發點有問題。早前港中足球大戰拒絕表態撐港隊的梁振英又以此為例指,若有人硬將香港隊及國家隊對立,就是政治動機問題,聲言若香港隊對國家隊,他願意看到香港隊贏。梁班子並非首次批評身份認同調查。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梁粉」邵善波於2013年接受《環球時報》訪問,回應記者問及「港人的國家認同有哪些缺失」時稱,有關香港國民身份認同的民調有問題,是將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身份對立,與梁想法相近。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回歸前已就港人身份認同進行調查,中聯辦宣傳文體部前部長郝鐵川2011年亦曾轟相關調查搞對立。港大民研回覆本報查詢指,特首在訪問中沒點名批評港大民研,不便對號入座,但表明:「的確,我們『港人身份認同感』調查系列自1997年開始至今,一直頗受社會關注。」港大民研強調尊重及感謝各界意見和批評,並重申調查設計由當年開始至今,每年進行兩次,「經得起科學考證」。
羅冠聰斥亂扣帽子
提倡自決香港2047前途的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回應梁振英的本土論時指,香港本土思潮興起,因一國兩制落實上有缺憾,又指在中共眼中一國永遠大於兩制,權衡問題輕重時受損害的是港人利益,導致中港難以融和。羅冠聰強調,本土是指透過抵抗中共去捍衞本地利益,強調梁振英及中共政府的作風令問題惡化,他又批評梁圖將責任推卸給進行調查的機構,認為梁亂扣帽子,有意向學術機構施壓。在大學擔任講師的民主黨黃碧雲指,多個學術機構多年來亦如此進行國民身份民意調查,甚至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也做過,指梁振英着眼的不是民調,而是他上場後,港人尤其年輕人的本土身份意識強烈,「政府應該思考點解回歸19年,港人對國家嘅認同係越嚟越差」。■記者許偉賢、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5/19681818
林鄭聲稱參選原因 防中央不任命的人勝出泛民選委:矛頭指曾俊華 欠公道
1 :
GS(14)@2017-01-23 07:41:34■林鄭近日於吹風會表示擔心選出的人不為中央接受,會出現憲制危機;圖為她昨出席許賢發追思會。莊建鑫攝
【特首戰開打】【本報訊】今次特首選舉,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及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兩名建制派參選人,盛傳遭中聯辦封殺,要求建制選委只提名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參選。據悉,林鄭近日與各界交流時稱,今次選舉最壞情況是選出中央不能任命的人選,聲言參選是要防止出現此憲制危機。有選委及學者質疑林鄭從何處得到消息,需公開交代。有選委認為林鄭言論明顯指向曾俊華等對手,想令人覺得僅她獲中央支持才參選。記者:林俊謙
現時已宣佈參選特首人士,林鄭、曾俊華及葉劉均曾任主要官員,而胡國興為退休法官,基本上全屬建制陣營,中央理應可接受他們任何一人做特首,但早在林鄭宣佈參選前,政圈已廣泛流傳中聯辦向建制派傳話,聲稱中央只支持林鄭一人,不接受曾或其他人參選,又要求建制選委只提名林鄭。早前葉劉為此大控訴,指不應在提名階段就篩走建制候選人,要求北京容許公平選舉。不過,面對曾俊華宣佈參選後形勢,林鄭近日與各界交流時聲稱,決定參選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不想選出一名中央不會任命的特首候選人,形容若出現這個情況,必定引發轟動國際的憲制危機,揚言她自覺須防止此情況出現。對於林鄭的說法,葉劉指不想假設林鄭指中央可能不任命選出的特首是甚麽意思,故不會評論,葉劉又稱尊重林鄭的意見及願意為香港服務的精神。而曾俊華競選辦表示,不會評論傳聞,期望特首選舉是君子之爭,按《基本法》以公平、公正、公開方式進行。
選委促交代消息來源
林鄭月娥競選辦公關戴健文解釋,林鄭當時是指《基本法》列出特首須同時向中央及特區政府負責,擔心一旦選出的人不為中央接受,會出現憲制危機,故決定參選,希望給選委提供多一個選擇,強調林鄭言論並非針對任何參選人,亦無提及任何具體人名或陣營,只是申明特首的角色。公民黨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接受本報查詢時指,中央有權不任命經特首選舉產生的特首,但有關做法將會引起憲制危機,「呢啲憲制危機,要到時先知點樣,現時真係唔知點處理」。郭榮鏗又指,曾俊華、葉劉淑儀等人曾出任問責高官,胡國興亦曾任本港法官,「佢哋個個都接受一國兩制,相信《基本法》,睇唔到中央有唔任命嘅原因」。另一選委單仲偕稱,林鄭需公開交代從何處得到消息,認為林鄭言論明顯指向曾俊華等對手,想令人覺得自己有中央支持才參選,並非為港而出戰。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質疑林鄭陣營消息是否可靠,為何不公開說明,而要在吹風會向傳媒高層透露,而且今次不是私下言論,而是面對一班傳媒高層,認為林鄭若是相信她的消息真確,就應向市民交代,現在讓消息一直發酵,促使選委作政治投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2/19905106
二五中環 萬南 港交所監管獨董 矛頭直指石禮謙
1 :
GS(14)@2017-09-18 04:01:00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 ... 94%9F/?page562=3853
港交所(388)定期檢視上市公司嘅企業管治,據聞計劃包括優化獨立非執董質素,其中一個意見係希望獨董可以擺多啲時間關心公司操作,所以唔希望一個人身兼太多公司嘅獨董。咁點為之多與少呢?缸湖傳聞港交所劃咗條線,以6間為分水嶺。
據聞若有人撈多過6間公司獨董,港交所會要求對方進一步披露係咪有充足時間,處理咁多間公司事宜,而負責睇企業管治嘅人,亦對呢個大方向舉腳贊成。
萬南查過,全港大約有60幾人身兼6間或以上嘅上市公司獨董,當中最勁嘅一位,身兼17間上市公司獨董,佢就係尊貴嘅立法會議員石禮謙(圖)。缸湖傳聞有監管機構高層都對石議員撈咁多瓣有啲意見,事關獨董基本消費每年開4次董事會,即係石禮謙要開68次會,加上立法會不時拉布,建制派要經常在席以防流會,質疑石議員未必可以兼顧周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