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格雷投資張可興:適合投的行業是ROE高的行業 江濤

http://xueqiu.com/8417755168/21615445

此篇為拜訪格雷投資總經理張可興的第二篇整理文章,探討話題圍繞金融、地產、保險、消費等各大行業的投資邏輯與投資策略,並闡述對多支個股的看法。張可興透露格雷賺的錢基本都來自銀行和保險、地產三大行業,而醫藥股整體還是偏貴。以下為談話實錄:


1.適合投資的行業應該是ROE回報高的行業


提問:從成立到現在,格雷投資的獲益主要來自哪些行業?

張可興:格雷賺的錢基本都來自銀行和保險、地產三大行業。銀行、保險屬於服務業,目前中國處於高速增長的中期調整階段,金融服務肯定會有比較好的發展空間。雖然未來面臨利率市場化的威脅,但是銀行業是個永不過時的行業,而且中國銀行企業處於強勢的賣方市場地位,高利差現象短期內不會有很大改變。當然保險業也是永不過時的行業,壽險、車險、房產險等一直存在需求,成長空間巨大。


銀行方面主要是$招商銀行(03968)$$民生銀行(01988)$$興業銀行(SH601166)$。在2008年,我們買入興業銀行,但現在更看好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近幾年民生保持激進態勢,利差持續維持在高位,因為它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業,但當利率市場化、貸款比較困難後,民生的優勢就顯示不出來。再看招行,從企業治理和管理團隊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挑剔的。


提問:那麼格雷投資青睞的行業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張可興:好的行業表現在財務上就是ROE很高,增長有確定性,而且品牌忠誠度很高。以忠誠度指標來看,白酒消費趨勢在短期內變化不會太大,即使有改變,貴州茅台也是安全的。再比如服裝行業中的女裝,要做到寶姿這樣的品牌知名度和忠誠度就很難,因為女人買衣服,大多數會相信商場品牌,而非具體某個牌子。相反男士買衣服,忠誠度會更高。


最低忠誠度的行業要算餐飲業,因為消費者不會吃一家飯店超過3年以上。要做到肯德基、麥當勞品牌忠誠度是非常難的,肯德基開個地下室根本不影響客流,其他餐飲如果是地下室,客流會大幅下滑。美國70年代有30-50家餐飲上市企業,後來要不倒閉,要不被收購。餐飲中的正餐行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可複製性太差。為什麼小肥羊擴張相對較好,因為火鍋沒有廚師的問題。


再從增長確定性來看。舉個$波司登(03998)$的例子,這樣的企業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為它受到天氣因素——暖冬的影響太大了,基本靠天吃飯,不可測性很大。此外波司登已經進入三、四線城市,未來可拓展空間不大,而進入男裝市場同樣具有不可測性,所以我們最後沒有投資它。再例如剛提到的寶姿,它的瓶頸在於開店數已經到達300多家,未來成長不會很快(幾千塊一件的衣服,短期內是開不到小縣城裡去的)。開店的數量決定公司的營收增長,依靠單店成長當然可以,但比較困難。


2.房地產投資邏輯:強者恆強 不死為王


提問:如何看待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及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機會?

張可興:房地產調控措施到現在已有2年多時間,按正常房地產週期來看,調控也該告一段落(中國不會出現日本90年代一調控就調控10年的情況出現,因為兩國情況相差很大)。我們目前之所以看好地產股,敢於買入?因為兩個原因:1)從房價平均值來看,中國地產業還有價格上漲空間;2)更關鍵的,中國龍頭地產公司還能不斷提升市場份額。例如萬科這種公司,房地產調控對他們來說簡直太好了。所以王石公開說調控不要停,我認為是真實的。


提問:為什麼房地產調控對$萬科A(SZ000002)$來說是件好事,背後的邏輯是怎樣的?

張可興:先說個行業發展的定律,當某個行業整體行情非常好的時候,行業內的大小公司都有錢賺,大家都倒不掉,而且大家都在不斷擴大產能、增加人手、鋪開銷售,你要超越競爭對手很費功夫。只有在出現危機時,才看得出企業之間的差別,好企業也才更有機會勝出。


回到投資房地產股話題,公司的生存應該是第一位的。為什麼我們投萬科?首先它不易死,即使政府再調控2-3年,它也不會死。為什麼2008年港股中許多房地產企業市盈率零點幾倍,因為資金鏈快斷了。香港房地產上市公司原來有100多家,最後剩下10家,其他都在房地產調控時死掉或者被收購,因為拿地太多資金鏈斷裂。要知道在牛市時,土地儲備對房地產公司來說是優勢,但在政策調控時就是炸彈。你只有適當開發,適當儲備,不去想成長,而是保證不死。


其次,房地產公司未來強者恆強。像萬科已經開始參與到三、四線城市的競標,以其專業化的水準及資金實力,可以很容易打敗雜牌軍。所以房地產業未來的優勢肯定向這樣企業集中,所以調控對他們來說是好事。調研結果也印證我們的判斷,那些優秀地產企業經營者擔心的並不是調控的持續,而是調控的草草收場,使行業發生報復性反彈,這既不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也不利於優秀企業加大市場佔有,實現行業的洗牌


3.警惕醫藥股陷阱:保健藥有明顯週期性


提問:如何看待醫藥股上的投資機會?

張可興:2012年我們會重點研究醫療保健行業。現在研究範圍不寬,所以對醫藥行業一些細分領域的判斷還不太準確。例如對化學藥、原料藥就不怎麼懂,不能判斷其產品競爭力。不過對一些中藥、保健品是可以下明確的結論的。


例如我們看好$天士力(SH600535)$,因為其管理層比較優秀,可以將複方丹參滴丸做成現代化產品,即類似美國化學藥,對其進行成分拆分。而且我們認為這也是中藥產品未來發展方向,相反如果中藥繼續保持老傳統,不進行創新,比如劑型、服用方便性等方面,未來肯定沒戲。雖然傳統中藥未來也能持續增長,但天士力勝出的機會更大。


此外在挑選醫藥股時還需要有一個整體判斷——這家公司有沒有5-10年的戰略規劃,有沒有成功的產品梯隊。從美國醫藥股來看,重磅藥產品的研製成功會帶動業績飛速提升,但要保持不斷有新藥好藥出來,就必須做大規模的研發投入。目前中藥上市公司中,天士力的研發配備是最強的。換句話說,這家公司從戰略規劃、人才儲備、遠期規劃都是比較可靠的。


提問:那麼你們是否看好保健品?

張可興:我們看好$東阿阿膠(SZ000423)$這種相對可靠的保健品。湯臣倍健擁有渠道優勢,3-5年內問題不大,但長期來看就不好說。因為保健品這個行業,長期來看和飯店的週期性一樣,比如蛋白粉這幾年銷售很好,但幾年後可能就賣的很差,不是說產品有什麼問題,而是因為人的消費習慣在變化,人對保健品的需求是有週期的。


美國保健營養品公司NBTY和GNC,後期的成長絕大多數來自收購。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他們需要不斷推出能滿足用戶需要的保健品。當產品具有週期性,而自身研發不能每次都押中寶時,就只能靠收購滿足成長。湯臣倍健未來即使能保證研發,也不能保證每推出一個產品線,都會受到消費者歡迎。如果它也去走收購道路,我很贊同,但這對管理層要求非常之高。


提問:另外請問怎麼看醫藥行業當前的估值水平?

張可興:整體來看,醫藥股還是偏貴。雖然很多研究員說醫藥股黃金10年,而且美國醫藥股市盈率不會低於30倍,但我還是覺得偏高。那麼問題在於偏高了,你還買不買?我們策略是靈活配置(註:此處刪掉由於涉及到公司核心秘密)。


4.謹慎看待餐飲股與家電、零售股


提問:如何看待消費行業的投資機會,另外請問你對零售股、家電股如何看?

張可興:未來5到10年,以內需為主導的大消費行業會有很好的經濟前景。因為隨著人居收入的持續增長,再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各消費子領域都會存在龐大的需求潛力。具體而言我們看好中高端白酒行業、葡萄酒、食品等大眾消費品企業,當然還有銀行、保險和其他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等大消費相關產業。


零售公司與餐飲公司類似,都講究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才能出成績。比如一個新店,選址不好,服務員又不敬業的話經營就會很差。另外連鎖的弊端在於管理成本的加大,那麼多店長不好找。


我們在否定一個企業時,行業因素的佔比是較大比重。類似服裝、家電、零售業我們都是比較謹慎的,因為長期風險都很大。比如說家電,格力也算大牛股,但我們一直沒買它,因為電器行業屬性來看,$格力電器(SZ000651)$的成功是特例。


5.保險股投資:看好平安 而不是人壽


提問:在保險股中你們看好哪家公司,為什麼?

張可興:保險股看好$中國平安(02318)$。我們從2008年就關注到平安,首先是看好其團隊競爭力,你可以發現平安在一線大城市市場份額一直在增加,並且超越人壽。第二,平安可以說是馬明哲帶領的私企,而中國人壽的體制決定較低的效率。保險體制和銀行是不一樣的,比如工商銀行,國家會向你資源傾斜,但$中國人壽(02628)$所遇到的傾斜就沒那麼大。而平安最大風險就就在收購富通這種事,是否會再現。


(雪球財經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


拜訪格雷投資張可興: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成長史

http://xueqiu.com/8417755168/21610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15

楊守彬:投資人絕不投的三種公司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912.html

來源:i黑馬                 作者:李陽林

投資人和創業者關係的話題,一直是老生常談,但是常談常有新意,因為失敗和成功的案例一直在發生,經驗永遠總結不完。黑馬會秘書長楊守斌,是一位資深連續創業者,近期轉型做投資人,成立豐厚資本,他對i黑馬聊起了投資業界流傳「三不投」。根據他所說的三條黃金鐵律,i黑馬整理歷史案例分享給大家。

不投公司股權特別平均的公司

任何組織,尤其是初創公司,如果想要運行良好,一定要有一個核心人物,堅定不移地使戰略堅持下去,世界上沒有完全正確的戰略,只有堅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平衡和制約,反而使決策效率變低,股權平均還可能導致大家都往自己碗裡扒飯,誰也不願意承擔責任,最後一拍兩散。

紅孩子就是股權平均最終導致失敗的案例,這家公司有三位股權平均的創始人楊濤、李陽、徐沛欣,楊濤和李陽分管業務,徐沛欣主管資本。通過幾年的發展,紅孩子開始面臨轉型,路像何處去?員工經常看到創始人激烈爭吵:李陽認為紅孩子應該專注細分領域,不應該和京東們正面競爭,徐沛欣堅持做綜合品類,結果資本方選擇支持徐沛欣,李陽被請出局。

李陽離開後,徐沛欣又和楊濤發生激烈爭吵,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的結果是楊濤出局,更進一步打擊了這家公司的脆弱士氣,「業務已失,資本何用」。後來,當紅孩子副總裁廖衛國意識到自身明顯陷入了「多元化陷阱」之中,已經錯失發展良機。多股東,股權平均,最終導致公司喪失創業基因,大家的精力都放在了內容上。

楊守彬一句話總結:「三足鼎立容易掐,兩足並列容易分家」。那麼什麼樣的股權方式是投資者比較青睞的呢?一股獨大,其它相對平均。

不投創始人有潛在不穩定婚姻關係的公司

巴菲特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資並不是買入哪種股票,而是選擇跟誰結婚。法律對夫妻關係的保護,讓投資者對於創始人婚姻生活非常關注,尤其是夫妻創業公司。被夫妻兩個傷害的投資人比比皆是:如趙丙賢離婚案、鋼鐵大王杜雙華離婚再審案、被稱為史上最貴離婚的藍色光標董事孫陶然協議離婚案、趕集網總裁楊浩然離婚後財產糾紛案,土豆王微離婚案。

王微因為糟糕的婚姻,喪失上市先機,不得不說,壓倒土豆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土豆創始人王微的婚姻,最後賣給優酷;真功夫更離譜,夫妻兩個爭相把對方送進監獄,這得是有多恨?另外,巨人教育夫妻把公司做上去,然後再把公司搞垮也不失為經典案例。

北京巨人教育集團始於1994年,早期,巨人教育真的是教育界的霸主,僅在北京一個城市,就做到了4個億的份額。但是強勢的妻子,和陰柔的丈夫尹雄在工作上形成對立,夫妻內鬥,兩人輪流執政,誰上就把對方的人洗掉,前前後後,公司換了五六批人。嚴重影響公司的發展,首輪融資,SIG和啟明投資順利入賬,到第二輪6000萬美元的融資計劃,被妻子破壞,並把投資人趕了出去,以至於目前公司運行困難,不過兩人目前沒有離婚。

所以投資人入駐前,考察一下創始人的夫妻關係,非常有必要。

不投創始人人品敗壞的公司

有品德問題,有過明顯與投資人交惡的歷史,這樣的創始人對於投資人來講,都是需要謹慎的。創始人離婚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做出把自己作成負資產、讓前妻淨身出戶這種「低人品」案例。投資者會自然而然地對此發問,待前妻尚且如此的創始人,又怎麼會對股東負責呢?

久經考驗的北極光創投人鄧峰曾說過,比起商業模式,他更在意的是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創始人的心胸是不是寬廣,個性是否很自私,控制慾是不是很強,是否能在企業建立一種平等、關懷、分享的企業文化。

說到創始人因人品跟投資人交惡,就不得不提曾經的「80後財富新貴」高燃。2005年2月,高燃創立MySee.com。12個月後融進了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其中投資人蔣錫培當時對互聯網領域並不太懂,主要是看中了高燃本人才給他的投資。但接下來的事情是所有投資人都沒有想到的。MySee燒錢的速度太快了,8個月時間,200萬美元的投資款,消耗殆盡,僅辦公裝修就花了100萬。高燃還喜歡誇大事實,融資200萬美元變成了融資1000萬美元。成名了就浮躁,不認真經營企業,什麼事兒都做,就是不做公司的事情。他時刻最關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他到處演講,宣揚創富成就,最後被投資方請出公司。

去年貼身服飾品牌維棉的倒閉案,也令投資人深思。2010年,徐小平在微博上關注到維棉,通過私信和其CEO林偉發私信約見面聊,僅僅溝通了20分鐘,徐小平就決定給予林偉1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投資。錢很快被林偉用光,甚至再去找徐小平要錢救急,2012年,維棉網全部商品下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05

投資人不能投的15種類型的公司 張永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efdu.html

巴菲特五分鐘之內決定投資某家公司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其實那是建立在巴菲特對這家公司業務盈利模式充分瞭解,還有長期關注觀察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的基礎上的。我等沒有巴菲特的功力,也缺乏瞭解公司經營狀況的內幕信息渠道,不能做到5分鐘選股,但是能不能做到「不選」呢?我認為決定「投資」遠比決定「不投資」困難,因為「投資」可能會造成虧損,「不投資」則不會(至多錯失一個投資機會,而市場並不缺乏投資機會),所以下「不投資」的決定心理壓力要小得多。


好了,道理說到這裡。拋磚引玉,我先說一些我的「不投資」經驗,歡迎網友補充。


1、剛上市的公司不投資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美股上市公司在上市兩年內業績會下滑,在A股這個現象則更嚴重。因為為了上市大部分公司都會裝飾報表(誰都想給投資者營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有些包裝上市的行為可以理解,不一定是財務造假。比如把上市前把不良資產剝離給母公司,上市後再找機會注入。)和選擇業績景氣時點上市(可以多募集zi金)。而且由於投資者對新股預期都很高,容易給出高價。所以一般來說上市兩年內的公司我不會重倉投資。


2、不務正業的公司不投資


「不務正業」說明「主業不振」,「主業不振」的公司為什麼要投資呢?


3、盲目多元化的小公司不投資


象GE這種巨型公司是因為體量太大,在單一市場已經無法獲得增長,所以必須多元化。而一個小公司為什麼要多元化呢?多個香爐多個鬼,盲目多元化只會造成多元惡化,並且拉低市場對該公司的估值(看看同方股份、中信國安吧,單一業務提出來可能都會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


4、剛剛併購、收購、重組的公司不投資


任何一項新業務的注入都需要考察其是否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並且在重組和整合過程中有摩擦成本,併購會攤薄原股東權益,收購付出的代價太大也會影響公司短期報表的表現(一般都要求付出大量現金或者承擔債務,影響公司現金流)。對於靠收購來維持成長的公司,我們要格外保持警醒。對於CYE收購給公司帶來的好處,一般很難評估,業績的持續性基本毫無邏輯可言,這樣的成長非常的危險,作為投資人要警惕這些成長是否「龐氏騙局」。更惡劣的是有些資本玩家利用重組、併購、收購製造概念操縱二級股票價格(因為信息不對稱),這些公司往往在股價短期沖高後落得一地雞毛的下場。


5、行業小三不投資


很多行業是寡頭或者雙寡頭格局,在這個行業裡的其他企業要挑戰龍頭地位是很困難的,小三不僅要承受老大的擠壓還要面對老二的敵意(誰也不想被取而代之吧)除非小三成為和龍頭實力相當的老二,否則不考慮投資。


6、發行可轉債、優先股的公司短期內不投資


只有財務出現問題的公司才會發這些東西,而且既然可轉債、優先股可以折價交易,我為什麼要買正股呢?


7、有過業績造假經歷的公司不投資


人是有習慣的,只要這個造假的管理層不更換這家公司就不值得投資。把自己看成上市公司資產合夥人,只和誠實守信的人為伍。


8、有大量長期負債,大量固定投資項目,抵押股權經營,運用過高財務槓桿的公司不投資。


對於一家有太高財務槓桿的公司,我們要保持警惕。資產負債率是一項固定費用,它可以放大盈利,也可以放大虧損。高負債公司賺得的利潤再高也不足以還利息。某些公司簡直就是資金黑洞,老是要改造生產線,上馬耗費巨額資金的項目,投多少都被它花光,還不產生效益(比如京東方),這樣的公司不值得投資。


9、主營在短期內多次變更的公司不投資


這些公司什麼熱就做什麼,老是介入一些「前景美好」的新興行業。新進入一個行業要投入大量資金拓展業務,有業務哺育期,還要面對原有從業者的激烈競爭,新入者勝算幾何?這些公司主營老是變更,說明它們根本就不知道要做什麼,還有它們原來就是競爭失敗者(做得好為什麼要退出原來的行業呢?),能期待loser們在新領域競爭勝利麼?


10、在行業景氣高峰期的公司不投資


當我們評估一家公司未來的成長性的時候,不要被過去的歷史數據所迷惑,不是說過去有漂亮成長數據的公司未來就能一如既往的成長。格雷厄姆說過任何公司要長期保持20%以上的成長都是不可能的,而且任何行業都有週期,行業低谷一定會到來。當一個CYE行業已經持續多年整體高速成長,行業整體的利潤率明顯高於其他行業,每個從業者都活的特別滋潤,很多跨行業的資本都想要進入這個行業,而這個行業的門檻還不高,只要有錢就能迅速擴張產能,那麼這個行業的危機就快要到了。(比如前期的光伏,近期的白酒)


11、在業務轉型期的公司不投資


主營業務轉型必然要經歷陣痛,而且轉型的效果難以評估。所以不管新轉型的業務多麼有前景,還是應該看準了再說。典型例子如蘇寧的轉型。


12、收入停滯,盈利卻大幅增長的公司


如果成長型公司的盈利增長在較長的一段時間(比如9個月以上)大幅超過甚至是遠遠超過銷售收入的增長,這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這可能是人為會計處理照成的。一定要仔細的研究公司的財報細節,看看公司到底是怎樣從停滯的銷售收入中擠壓出如此超常規的利潤的,如果實在看不懂,建議放棄該公司,公司造假的幾率非常高。比如曾經的中恆集團就是如此。


13、用一次性收入粉飾報表的公司


比如用非主營的投資收入、處置資產收入、財政補貼粉飾報表,掩蓋主營的長期增長不力。


14、淨資產收益率低下,投資效率低的公司


淨資產收益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指標,有的公司擁有大量不產生效益的固定資產等著折舊,這些資產其實是「負資產」只會對盈利能力造成損害,有的公司長期有大量的現金躺在賬上吃利息,既不分紅,也沒有可供投資好項目,或者投資的項目長期看不到盈利,資金運用效率低下,既然它沒有能力為我賺錢,我為什麼還要把錢投給它呢?


15、好大喜功的領導人


有的公司特別愛做面子工程,比如巨資建辦公樓,買豪車,搞效率低下的投資工程,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不行薪酬卻很高,領導人好高騖遠,熱衷於上項目喊口號和迎合風投搞市值管理,這樣的公司不值得投資。來源:創業網cy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179

投資人自述:那些我不會投的教育項目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3/59164.html

i黑馬看了最近七八年的傳統教育。發現受制於管理、房租等瓶頸,大多數傳統教育不需澆水,但也長不大,小小的活得還算滋潤,但也開不出花,而互聯網賦予這個傳統行業更多的想象空間。其實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火過一波,那一批最後留下的大多是網校類的公司,本質是用視頻類優質內容去匹配不均衡的教育資源,以應試和考證為主。2012-2013年,互聯網教育著實是火了第二波,而且燒的更旺。最近討論這個行業的文章也不少,討論這個火到底虛不虛,討論用戶到底買不買賬,討論到底有沒有投資人為下一輪買單。從融資數據上來看不得不說,大多數融資集中在天使輪,進入A輪的公司其實不太多,更別提後續融資。本文來自於《芥末堆》,主要從機構投資的角度來八一八。1、面對把互聯網行業成功的模式直接照抄到教育產業,不得不說“投資你,臣妾做不到啊”。互聯網教育,有互聯網,也有教育。新產業自然很少現成的創業者同時跨界互聯網和教育,更別提現成的團隊,所以咱們就臨時跨界或者強強聯合唄。這世界不怕你不懂,就怕你不知道自己不懂卻以為自己懂,還怕你不知道懂的人在哪里。比如某團隊一直做傳統線下教育及周邊服務,有一天跑來跟投資人說,我現在要做一個巨牛掰的互聯網平臺,類似淘寶C TO C,類似去哪兒中間頁。那麽我請問,做C TO C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您的雞自己孵出來還是外面買進來,您確定這些雞能孵出來您要的蛋麽,您確定您找來的蛋不是鴨蛋不是鹹鴨蛋是真正的雞蛋而且是種蛋麽?做去哪兒中間頁模式,那麽上面放什麽產品?是否足夠標準化?如何給用戶提供最直接的對比和推薦?您的流量從哪兒來才能分發給下遊?面對把互聯網行業成功的模式直接照抄到教育產業,不得不說“投資你,臣妾做不到啊”。2、面對把美國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模式直接照抄到中國,不得不說“投資你,臣妾做不到啊”。互聯網教育其實先火的是美國,可是回頭看中國互聯網產業出來的這些大牛們,幾乎很少是直接照抄美國模式成功的,誰抄的越像誰死的越慘,更別提教育從體制到思想上,中美都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先說K-12,美國教育目標是為了讓大部分的孩子都掌握知識點並深刻理解,回頭看看咱們的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是讓大部分的孩子都答不出來有關部門才覺得好有成就感。所以K-12照抄沒戲。再說成人,我朝國民人均讀書數不及美國的十分之一,再加上現在某酷某奇藝上星星繼承者等棒子劇的吸引,加上鬥地主打飛機全民英雄這些勾魂的遊戲,如果不是為了考證面試晉升就業,有多少成人有自主學習意願呢?所以別以為咱們也開始吃牛排黃油漢堡包了就什麽都能和美國接軌,這個錯誤特別容易被海歸犯。面對把美國的互聯網教育模式模式直接照抄到中國,不得不說“投資你,臣妾做不到啊”。3、對於以為有了錢有了用戶就馬上有一切的團隊,不得不說“投資你,臣妾做不到啊”。對於傳統企業最核心的問題是銷售,對於互聯網企業最核心的問題是用戶。別管產品多犀利,服務多貼心,但這些可能是您假想出來的,用戶到底是否需要這個是另一碼事。當然這是一個不斷叠代不斷試錯的過程,但怕的是什麽呢? “我什麽都不缺,我需要流量需要錢,萬事俱備只欠資金”。當然您可以有對您產品的自信,但投資人聽到這句話是怕的,怕的是您還沒準備好還沒想好怎麽投入的時候盲目去買流量和客戶,那這些錢基本就是打水漂了。我們所談的在線教育雖然迫切需要互聯網思維,但另一個角度可以跳脫互聯網思維去結合您團隊其他的優勢,在缺水少糧的情況下如果能有穩定增長的用戶,更可以下註這個團隊在競爭的行業能殺出一條血路。觀察一個團隊抓用戶的能力可以看ROI或者說轉化率,而大家往往忽視一個數字是留存率或者續費率,這是真正檢驗公司產品是否貼近用戶需求的指標。對於以為有了錢有了用戶就馬上有一切的團隊,不得不說“投資你,臣妾做不到啊”。國內巨頭在教育領域其實也沒閑著,除了由自身業務拓展出來的某寶同學某易公開課某度教育,大大小小明明暗暗虛虛實實也投過幾家教育公司,正因為是新產業,而且教育產業過去太傳統,在線上業務的產業鏈各環節都不完備,所以即使巨頭也還沒太想明白如何把教育產業搞得像他們過去的搜索電商遊戲一樣快速來錢(當然教育談來錢有點俗,那咱們就說如何快速建立用戶群並具備粘性好啦)。這些其實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都是機會,大大的好機會!資本的熱度通常來說是領先於用戶熱度的,但如果沒有用戶的增長或者成功的模式來驗證,資本的熱度會階段性冷卻。雖然並不是有錢就會馬上有一切,但初創公司沒錢掛掉是分分鐘鐘的事情。傳統線下教育開個中心馬上現金就能進賬,但在線教育的用戶體驗和收費模式都完全不同。我們不排除有些公司是靠融資活著的,而且還真能活下去,但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如果沒有先養活自己的方法,那麽連試錯的機會都不會有。所以這里碼字不是為了吐槽,更多是善意的建議或提醒。最後悄悄告訴你,其實投資人在新產業面前和創業者一樣都在摸索,所以您也可以敞開了吐槽投資人。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谷巖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050

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民生銀行董事會中一些大佬們創辦中民投的事項? top_gun888

http://xueqiu.com/4439117448/28870482
很多人看好民生、願意長期當民生股東,看中的是什麼?一是民生銀行銳意進取的民營機制,二是過往一直還很不錯的經營和發展業績,三是民生董事會相互制約的股權結構。最後這點尤其重要。

現在,發生了董董和一撥大佬出來創辦中民投的重大事項。該中民投是否總理批准的其實小股東根本就沒必要關心,小股東應該關心的是,董董和一撥權重大佬出來創辦中民投的行為是否得到了民生董事會的授權?如果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授權,那麼董董和這幾個大佬就只是個人行為,這在組織行為上就可以定義為非組織行為,屬於民生銀行內個別小集團的私自行動!

舉個例子,某省的一把手,黨委書記,沒有得到上級的批准和授權(在民生銀行此例就相當於沒有得到董事會的批准和授權),就擅自到外面去兼職擔當一個由民營大佬們組成的新經濟實體的董事會董事長,這在黨紀和行政上都屬於非法和違規行為,而董董的行為就是這樣,違背了其作為民生銀行董事長的責任和宗旨。

董董現在甚至到處忽悠大佬們加盟中民投,忽悠三年能回本,以後是干賺的。。。。。但這和民生銀行有什麼關係?是民生銀行的業務嗎?這根本就是兩碼事!我想請問諸位,這對民生銀行股東是正常的和好事嗎?如果你作為民生銀行的小股東, 你願意怎麼看待這件事?

我的觀點是,中民投和民生銀行完全是兩個商業實體,中民投目前董事會中有一些是民生銀行的權重董事,這些董事當然有權力對其他經濟實體進行投資和經營,而董文標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拿著民生銀行的全職工資這麼幹,在沒有得到民生董事會授權的情況另拉隊伍另立山頭,就是不務正業!

興業,浦發,招商,民生,平安,茅台(註:點這些股票名無任何含義,只是為了俺滴帖子能在其版面出現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726

戰力解析》台灣隊PK中國隊,一局下兩好三壞 三振習式打法?就看蔡英文不暴投的智慧


2015-11-16  TCW

政治,需要精密的計算、推演;如果用台灣的「國球」棒球來比喻,那麼,總統,就扮演「投手」的角色,左右球賽勝負的七成因素。

一場將台灣推上大國角力舞台的「國際大聯盟」賽事,已提前開打。

現任總統馬英九,投完了馬習會這一球,即將被換下投手丘,最有機會接替他的蔡英文,是個什麼樣的「投手」?她能帶領台灣得勝嗎?

正當「馬習會」席捲全球目光之際,蔡英文卻在中部地區「馬照跑、舞照跳」,出席一場接一場的小型地方活動,營造她氣定神閒的姿態。

但眾所皆知,「馬習會」劍指蔡英文,想要為她設定兩岸政治論述的框架,以避免她背後的獨派勢力,將這些年兩岸越來越靠近的距離反向拉開。

當「台灣隊」蔡英文對上「中國隊」習近平,兩岸會是什麼樣的局勢?當蔡英文站上投手丘,她會不會演出「暴投」,讓兩岸再度陷入緊張關係?

對蔡英文而言,現在的局勢有如台灣隊與中國隊的第一局上半;台灣隊已投出兩好球、三壞球的滿球數(見一百一十一頁上圖),中國隊則是滿壘,「超級強打者」習近平上場。

蔡英文的兩個好球,第一是今年四月,她提出的兩岸主張是「維持現狀」,這是台灣民意長期以來的最大公約數,雖然很模糊,北京、國民黨、獨派、統派都不滿意,但對這四個宇也找不到更有力的攻擊點。

第二個好球是,她五月訪美,進入美國國務院;十月訪日,也獲得高規格接待。美、日的背書,讓她一路順風。

但,她也面臨三個「壞球」。

一壞球,台北市長柯文哲分別在今年三月、八月接受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國媒體的專訪,提到「兩岸一家親」、對「九二共識」表示了解與尊重。這些會讓傳統綠營聽了渾身不舒服的字眼,卻從綠色選民裡高人氣的柯文哲口中說出,對蔡形成是否跟進的壓力。

尤其,柯文哲在馬習會後說,他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雖然並非北京接受的一中定義,卻是國民黨在馬習會前的長期主張。換句話說,柯文哲比先前說法更進一步,接受了「一中各表」。

二壞球,是民進黨派系大老洪奇昌在北京接受對岸媒體訪問時,將中國比喻為「長大的男生」,台灣則是「小女孩」,還說男生想追女孩,「要哄哄她、騙騙她」。洪的言論眨低了台灣地位,讓綠營自家人氣得跳腳。

三壞球,就是馬習會所設定的「一中框架」。在國民黨原本的詞彙裡,講到一中」就得帶上「各表」(各自表述),否則等於「消滅中華民國」 (國際上認知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這次馬習會的公開致詞中,馬英九卻只說了「一個中國原則」,完全不提「各表」。

這三件事之所以對蔡英文是「壞球」,因為蔡本身自參選以來,就不斷試圖讓自己保有「中間」形象。除了「維持現狀」說,她並主動提出要參加雙十國慶升旗典禮,還為此變更原已排定的訪日時程,讓早就與日方聯繫好的幕僚人仰馬翻。

此外,外界只注意到今年九月民進黨黨慶的外國使節酒會上,首度出現中華民國國旗,事實上,早在二〇〇八年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她的主席辦公桌上,就應她的指示,擺上兩面小型的國旗、黨旗,改變歷來民進黨黨部看不到國旗的現象。

她原本向「中間」靠攏的努力,因為柯文哲、洪奇昌、馬習會都出現更大幅度的向北京示好,而遭到抵消。換句話說,台灣海峽的「中線」正在向左偏移,蔡英文想要持續站在「中間」,就會被迫對北京釋出更大的政治善意,這是綠營不易接受的事。

兩好三壞球,進入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蔡英文如何用最小的政治代價(包括台灣主權的最小幅度妥協),換取執政後兩年兩岸經濟交流的最大利益?至於習近平,則想用兩岸持續交流的籌碼,換取蔡英文在政治立場上最大的讓步。

可能首度擔任台灣隊主投的「菜鳥」投手蔡英文,有沒有辦法KO(三振)習近平這位國際賽「老鳥」的強打者?先看看場上兩位主角的戰力分析。

國際媒體經常用在習近平身上的形容詞,是自信和強勢。

他在二〇一二年十一月掌黨權,二〇一三年三月出任國家元首,沒多久就藉由強力打貪來整肅異己,並展開強力外交。連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都說,習近平是鄧小平俊一以最快速度全面鞏固權力的領導人」。

中共研究專家林中斌(曾任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國防部副部長),曾經準確預測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料中習近平前任的胡錦濤將會「裸退」。他指出,習近平處理對外事務的風格,一言以蔽之,就是「先強後韌」。

他舉例,去年五月,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的九八一鑽井平台,突然在與越南有主權爭議的西沙群島進行鑽探,引起越南激烈的排華示威;七月,鑽探比預定時間提前結束;八月,越南就派特使訪華,恢復關係;今年十一月,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的前兩天,習近平也先到越南,簽訂多項合作協議。看似退讓,但北京已留下在西沙鑽井的紀錄,增強國際法上的主權依據。

此外,二〇一三年北京片面宣布成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引起國際震驚;二〇一二年日本政府宣布「購買釣魚台」,北京出動軍艦戰機巡邏、警告,升高情勢,但後來表現克制。這些例子,都反映習近平先是強力、突然出擊,接著保留轉園餘地的作風。

「先強後韌的『韌』,並不是軟,而是有彈性,有時候看起來像是退,但其實他並未放棄最早的立場,」林中斌說。

他認為馬習會突然倉卒舉行,同樣是習近平強力突擊的一例,習的「韌」則表現在致詞講話沒有新意,願意與馬互稱「先生」等形式上的彈性,「但對台灣的影響非常巨大,蔡英文要意識到,以後兩岸就是談判了,不再有讓利、惠台措施,而是拿東西去換。」

相對於習近平的快而強,蔡英文則是力求周延、寧願目標只達「八

分滿」也不冒進的類型。

她演說時,經常要盯著左右兩

面讀稿機,避免說錯話,或說出超過預定發言尺度的話。這讓她在群眾活動中不容易激起熱情,迴異於民進黨常見的慷慨激昂政治明星。

經過多次參選、輔選的經驗,加上競選活動SOP(標準作業流程)化,透過播放影片、演唱、點燈、排隊合照等方式,才讓她的場子比過去熱烈許多。但是,她的諸多發言,依然要「照稿念一才安心。

而且,她的稿子內容經常四平八穩,波瀾不興。對創投業者提金融政策,她不說「我主張」,而是「根據學者專家建議」;對年金改革,她不提具體方案,而是「執政後召開年金國是會議」。

蔡英文曾解釋過自己的言論為何經常被質疑「空心蔡」、講不清楚,因為她認為台灣社會對許多事情沒有共識,「如果任意去打破它在模糊之間的共處之道,社會就對立了。」她知道,人民期待她能堅決的提出一個解決方法,但她想要在和諧的狀態下解決問題。

蔡英文的謹慎,能夠抵擋得了習近平的強勢?

林中斌曾在蔡英文的陸委會主委任內擔任副手,他觀察蔡有一個特質,「她表面的弱象,是她真正的強項,」意思是她會讓對手看輕、疏於提防。他舉例,蔡在二〇〇〇年初次入閣接掌陸委會,二〇〇八年初次接任民進黨主席時,黨政界多半不看好,認為她很快就下台,結果她卻能做出成績。

去年三一八學運時,她被批評沒有作為,卻大受學生歡迎,當時曾想與她競爭黨主席的蘇貞昌、謝長廷,後來均自動放棄,「兵不血刀哪!」林中斌說,別小看蔡英文。

蔡英文比習近平小三歲,比家庭背景,是「習太子對上蔡千金」。習近平雖然是中共元老習仲勛之子,但習父遭鬥爭抄家後,習近平過了一段悲慘少年。同時間,蔡英文的父親則因為修車廠、土地投資致富,最小女兒的她成了掌上明珠。不過,兩人都對家人私事保密到家。

蔡是受父親極為低調謹慎的習慣所影響,習則是因為共黨的內鬥文化而諱莫如深。

習近平經歷文化大革命,二十六歲時才從北京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開始受父親昔日同僚舊屬的庇蔭進入政界,從高官秘書開始做起。

二十六歲時的蔡英文,則拿到美國法學碩士、律師執照,正在英國攻讀國際貿易法領域的博士。蔡英文的學術路,讓她與國際主流社會容易有共通的語言。回台後,她也因這專業成為政府對外貿易談判的顧問,再成為前總統李登輝的國安幕僚。

一九九八年兩岸第二次的辜汪會面,蔡英文被李登輝指定參加,首度踏上中國,以辜振甫「英文發言人」的身分隨行,並主持國際記者會。

當時的習近平,已從福州市委書記升上福建省委副書記,與許多福建台商結交。蔡習兩人,剛好在同個階段親身探索、了解對岸。

到二〇〇一年,蔡與習分別是陸委會主委、福建省長的第二年,兩岸首度的「小三通」金廈直航,就在兩人手上完成。

這是他們隔空的第一次交手,習近平當時是對台的鴿派,蔡英文著眼於兩岸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不可避免直航,雙方很快擱置政治爭議、在半年內完成各自的內部法規,開始試點通商、通航,為日後更大幅度的直航打下基礎。

未來,蔡習兩人可能再為兩岸創造同樣的機遇嗎?

明年,蔡英文可能是台灣隊在「國際大聯盟」的「新秀投手」,其實,她過去就參加過國際大賽,只是一直扮演戴著防護面罩、不起眼的「捕手」角色。

她是一九八〇、一九九〇年代,台灣政府參與國際經貿組織談判的顧問。當時的談判業務牽涉許多部會,沒有專責機構,加上不少官員在專業英語溝通、國際法律上非常仰賴蔡英文,使她因而有機會了解各部會的核心業務。

蔡英文的表姊、競選辦公室主任林美珠,當年恰好代表內政部參與中美智慧財產權談判,「她表現很沉穩,各部會業務都摸得很清楚,甚至還會修改談判文件上不夠優雅的英文用詞,」林美珠說,當年蔡英文雖然很年輕,但大家都服她。

由於我方主談人經常在談判當中向她諮詢、確認,她儼然成為低調的主導者。

就像是捕手的別稱——「場上的教練」。

國際棒球總會亞洲特派王雲慶分析,捕手通常是全隊最聰明的人,必須綜觀全局,掌握對手與隊友的動態,並與投手合作。

如今,蔡英文從蹲低姿態的捕手,變身為球場上最聚焦的投手。「雖然現實上不太容易從捕手轉成投手(因訓練須趁早),但捕手的心理素質其實很適合轉投手,」王雲慶說,捕手最須冷靜,投手最須穩定。尤其打國際賽,要有極大的抗壓力,蔡英文的冷靜特質,有助於穩住台灣隊。

習近平則以經驗取勝。他擔任元首近三年,國際外交出擊已好幾回。例如他常見的,帶著鉅額採購承諾出訪,被美、英等大國奉為「財神」;以及去年北京主辦亞太經合會(APEC),他營造美國總統歐巴馬等國際領袖,逐一出場與他握手的「萬邦來朝」畫面,還刻意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擺一張臭臉,在「國際表演賽」唱作俱佳。

近年的國際局勢中,由於中國隊經常威脅到美國隊這支大聯盟常勝軍的地位,使得台灣隊獲美國隊、日本隊協助,壯大聲勢,也有利於掌握中國隊的戰力情報。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裘兆琳分析,美國在上一次台灣總統大選前,正好醞釀亞太再平衡政策,時任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首度公開表示「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裘兆琳說,「過去從來沒有美國國務卿這樣子說台灣,頂多只有稱讚台彎的民主而已。」

隨著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爭議加劇,到了今年五月下旬,蔡英文訪美前夕,美

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董雲裳(SusanThornton)更提出新說法:「台灣是美國在亞太的cital partner夥伴)」。裘兆琳分析,美國將外國夥伴分為一般性」、「最重要」及「極重要」幾個等級,通常「極重要」是指與美國的生存、戰爭有關,顯見台灣戰略地位的提升。

習近平倉卒拋出十一月的馬習會,許多國際評論也直指,他是因為不久前美國軍艦高調巡弋南海,所以在戰略上拉近台灣,把美國在亞洲的再平衡,「再再平衡」到中國這邊來。

台灣隊在強國夾縫中,如何生存?馬習會前夕,許多人也注意到越南的手腕。

習近平前腳剛踏出越南,日本防衛大臣就到越南國防部拜會,雙方釋出日本軍艦可望停靠越南在南海軍港的訊息。

蔡英文有沒有能夠讓台灣左右逢源的功力?

習近乎願意和馬英九互以「先生」相稱,這種面子降格問題,是他這強國領袖的一大讓步。林中斌解讀,這代表習近平對內權力已穩固。

相對的,蔡英文必須取得台灣內部的充分信賴,才能化解習近平對她的壓力。

林中斌認為,蔡英文對兩岸的說法、姿態,要修正到北京認為可以來往的程度,維持兩岸經貿,才能獲得經濟成績單,以利於四年後連任。亦即她的路線要繼續往中間調整,但因黨內必有反對

聲音,此時她的治理能力就是關鍵。

他舉例,就像陳水扁二〇〇〇年上台時氣勢正旺,對北京釋放「四不一沒有」的善意,黨內縱有反感也不敢說,但後來國內治理出狀況,支持度下滑,就被黨內牽制,無法再走中間路線。「蔡英文也會面臨同樣考驗,」林中斌說。

如果習近平不能接受蔡英文,「他會用不傷及一般台灣選民的方法,對付蔡英文,也就是只打民進黨、不打台灣人民,」他補充,這可能包括拔掉幾個台灣邦交國,因一般台灣人對此沒有切身利害感。或是,選擇性的讓大陸觀光客繞道,讓堅持台獨的綠色執政縣市長,受到經濟的懲罰。

「碰到打擊沒有死角的強打者,投手必須非常精準的控球,」王雲慶說。蔡英文要能運用不同的球路,去混淆、試探習近平的底線,但又要避免讓球落在習近平的打擊區。

就像去年列入大聯盟名人堂的「控球大師」麥道斯(Maddux),身材瘦弱、球速不快,起初不被看好。但他卻能運用智慧投球,不求快,但求讓球準確落入好球帶,是大聯盟知名的長青投手。

兩岸進入如履薄冰的「政治深水區」,一個字句的讓步,可能讓台灣在國際政壇失去任何立足點,但一個字句的固執,卻也可能讓台灣在全球經貿上寸步難行。此時的台灣,最需要冷靜、精準、不暴投的投手。

台灣民意對兩岸關係呈現「政經分離」的兩極發展。一面希望從兩岸經濟交流中獲利,一面希望距離「被統一」越遠越好。在陸委會每年三次的定期民調中,贊成統一的民眾一直只有一〇%左右,而傾獨約二五%、維持現狀近六成。

因此,台灣人民最希望兩岸能拖延政治談判、遠離深水區,永遠維持現狀。

換句話說,下一位中華民國總統,最好能夠拖住善於突擊的習近平,不斷打延長賽。

蔡英文能幫台灣隊爭取到多久的時間?除了個人條件,還要看她的民意後盾有多強、能否控制「豬一般的隊友」。

期待她有智慧、夠精準,當一個能讓台灣隊在國際大聯盟發光發熱、絕不暴投的控球大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2

黃曉明、李冰冰投的韓都衣舍成了互聯網服飾第一股

常逛淘寶上購物的人對韓都衣舍這個品牌總不會陌生,即使沒有買過該品牌的衣服也總會看到它的廣告。

今日下午,韓都衣舍創始人兼CEO趙迎光在其新浪微博上公布將以“互聯網服飾品牌第一股”的身份掛牌新三板,股票代碼為838711。業內人士認為,這標誌著互聯網服飾品牌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也意味著服飾行業的線上品牌與線下品牌已成分庭抗禮之勢。

起家線上的的韓都衣舍創立於2006年,是一家基於“柔性供應鏈”模式的快時尚電子商務企業。這家公司主要經營女裝、男裝、童裝、相關配飾及服務等業務。

記者獲悉,韓都衣舍的商業模式借鑒了國際快時尚巨頭ZARA的買手制,實施“多款、少量、快速”的產品管理模式,即每一款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都以3~5人的“產品小組”為核心,企劃、攝影、生產、營銷、客服、物流等相關業務環節配合,將運營組織最小化,實現“權、責、利”的相對統一,實現產品“多款少量,以銷定產”,建立了“款式多、更新快、性價比高”的競爭優勢,有效的解決了服裝行業庫存周轉問題。

韓都衣舍代言人全智賢

目前韓都衣舍電商集團旗下有40多個品牌,覆蓋女裝、男裝、童裝、戶外、中老年服裝全風格,每年可上線3萬款以上的服裝。根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度,韓都衣舍營收12.60億元,凈利潤為3320.17萬元;2014年度營收8.31億元,凈利潤為-3755.93萬元,兩年之間的凈利潤有了很大增長。

記者註意到,韓都衣舍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沒有單一控股股東,趙迎光、張虹霞、劉軍光、杜廷國、吳振濤這五位聯合創始人分別持有18.1538%、10.7383%、10.7383%、6.6026%、4.9385%的股權,合計持有51.1715%的股權。名單中還有幾位顯眼的股東,李冰冰、黃曉明、任振泉(任泉)的Star VC於2014年9月投資韓都衣舍,目前這三人分別持有韓都衣舍0.5438%、0.5438%、0.3955%的股份,合計為1.4831%。

“韓都衣舍打造的全鏈條,一直以數字化商業智能為核心。”趙迎光說,“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我們還在不斷地進行驗證和升級。”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線上服飾品牌借助流量紅利,迅速打破原有市場格局,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購物方式。如今到了這些企業收割紅利的時期,紛紛啟動IPO計劃。就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專門成立了“協助商家上市辦公室”。天貓平臺已經有超過50家企業在內部啟動IPO計劃。記者註意到,電商服飾公司除了韓都衣舍外,諸如匯美、裂帛、駱駝也在這份名單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02

2016年天使投資人打死也不投的創業黑名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3/159972.shtml

2016年天使投資人打死也不投的創業黑名單
以太資本以太資本

2016年天使投資人打死也不投的創業黑名單

資本市場是充滿機會與誘惑的“西部世界”,更是伴隨考驗與廝殺的“饑餓遊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本文由以太資本 (ID:xuetang2014)授權i黑馬發布。

資本市場是充滿機會與誘惑的“西部世界”,更是伴隨考驗與廝殺的“饑餓遊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2016年余額還剩一個月之際,以太資本綜合30余位領域專精的投資經理,以及500多位早期投資人的票選、1多位投資人的以太優選投資行為數據,總結出了現今早期創業“最黑”30多個領域,並統計了這些領域2016年融資成功的企業數量

cfa4d0e7bcbf96d4c5ca53b58db34b31

e736928dd18c4c5a1125644c5f200f32

ed876bf36182964f08c549bdff272393

8baca2240693f1041ccda0da5d8ead03

3155b05de3aed60d67e06fabe0939667

82829410e9aa2ccd5add80e329cd2a58

f624152c6915fd8e5ecd016717f62272

ef5cca8c2f789da5156457826931e5e3

35fedc837fe2ed260f80012c30e784c9

8baca2240693f1041ccda0da5d8ead03

04fcd86aec56ad388cc3a0f86bfe5922

b1fc4903fc273d897d3e6e9335d0c2f2

f1ae0bba9d57a0fa02cbc2734faf37df

00cacc4b2dadfc264c8163a209acdea0

76a8a6225bda1831100049c79dfc3870

d38b085c30bda39492cdb8e05406dbdc

54eb9e7e476cc455c2e4c86d87a3ab5c

657ba7377ef5b3f668c0e6ac5d5be366

投資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507

曾被小米搶投的“完美幻境”被曝創始人跑路 留下24位欠薪員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60.shtml

曾被小米搶投的“完美幻境”被曝創始人跑路 留下24位欠薪員工
維維維維

曾被小米搶投的“完美幻境”被曝創始人跑路 留下24位欠薪員工

創始人回應系“離職員工鬧事,個別人謠言”。

i黑馬訊 3月3日消息 今日,VR硬件公司完美幻境內部員工向創業家&i黑馬爆料,完美幻境資金鏈斷裂,創始人趙博已經跑路,“投資人都聯系不上他”。

根據離職員工提供的郵件截圖顯示,早在2月27日,趙博曾口頭通知裁員,並在3月1日發布了一封內部郵件,宣布除CEO,市場總監,技術總監和銷售總監4人之外,裁去了剩下的24位員工,給出的理由是“資金鏈即將斷裂”。

1488535379(1

據內部員工靈某透露,完美幻境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出現融資危機。當年8月份公司開始開始大量裁員,到2016年年末,完美幻境已經從一家一百多人的企業,裁減到了28人。

“公司在1-2月份就無故給所有員工放了一個月的無薪假。”靈某對創業家&i黑馬說,“當我2月27號收到內部郵件之後,才知曉自己被無故辭退,一去公司竟然大門緊閉,所有員工的物品都還在里面。”

至於公司為何陷入當下困境,另一位離職員工張某表示,“完美走到今天和VR行業風險機會什麽的,基本沒有關系。因為做的產品客戶接受度都比較好,很多人都看好這個公司。”在他看來,公司內部的管理矛盾是導致完美幻境身陷囹圄的主要原因。 “舉個例子吧,公司不尊重合約而且沒有契約精神,簽完的合同都不承認、不履行,不管是企業合作還是員工合同。”

離職員工靈某告訴創業家&i黑馬,現在所有員工已經集結在一起,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公司發放拖欠的工資,並且對所有員工進行賠償。

目前,趙博的對外回應是“離職員工鬧事,個別人員造謠”。但創業家&i黑馬就此事與完美幻境創始人趙博聯系時,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不過,該公司市場總監回複媒體時稱,“公司沒有破產,是內部沒有溝通好,公司正在積極和員工溝通,大家已經開始表示理解了。”

503618271260107016

曾被英特爾、小米搶著投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消息,完美幻境成立於2013年,曾獲得英特爾的天使輪資。根據趙博當時對騰訊科技的描述,“完美幻境同時拿到十一家投資機構的offer,小米投資人發著高燒去他們的民宅辦公地看產品,當場要投;英特爾投資人上午看了產品,知道他們賬面上沒錢,下午就借款一百萬。”

2016年1月,完美幻境又宣布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但融資金額和融資方均未對外披露。

完美幻境號稱是一家號稱同時擁有VR頭盔技術和VR智能全景技術的科技公司。2015年11月,完美幻境推出全景相機“Eyesir”,號稱是全球首款實現4K、30幀、實時機內拼接且已量產的全景相機,支持360*360記錄拍攝,並可佩戴VR頭顯觀看。據他們當時對媒體披露的消息是,從2015年11月產品正式發布到2016年2月份,他們的訂單額已經超過一個億。

創始人趙博是哈工大碩士,曾在華為擔任過工程師,在國企做過項目負責人。 “趙博帶領他的團隊從幾平方米的地下室搬到700平方米的辦公室,從窮到只剩五毛錢到A輪融資幾千萬人民幣。這樣一個帶有‘狼性’基因的團隊,為講個中國好故事,已經拼搏了三年。”在一篇媒體報道中曾如此描述趙博的創業故事。

完美幻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76

    ofo 、滴滴、小米的投資人,他說「投資人投的是錢,創業者投的是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5/162801.shtml

    ofo 、滴滴、小米的投資人,他說「投資人投的是錢,創業者投的是命」
    野草新消費野草新消費

    ofo 、滴滴、小米的投資人,他說「投資人投的是錢,創業者投的是命」

    不必為錯過一個案子而沮喪,但是要永遠打磨自己對機會的把握。

    創業是一場殘酷的遊戲,不僅對時機、賽道、商業模式的選擇非常重要,勝者還同時要兼具戰略、信念和運氣,或許還要加上一位好的投資人,他/她在提供資金的同時能夠幫助創業者梳理戰略、拓寬視野、補齊短板,無疑會幫助創業者大大增加成功概率。

    劉毅然奉行「袖手於前,疾書於後」的投資風格,投資一個項目之前會進行周密的調查和判斷,以及單體模型和市場前景的深入研究。一旦思考清楚,就會迅速出手。盡管作風雷厲風行,但從業 10 年,他始終對風險投資持有一份敬畏之心,畢竟,在他看來,「投資人投的是錢,而創業者投的是命」。

    4 月 21 日,劉毅然在「2017 創新中囯春季峰會」上發表演講,以下為這場關於「投資新銳,如何亮劍創投江湖?」主題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元璟資本的劉毅然。我們的「元璟」取自「願景」兩個字,我們有個口號是「助力願景,探索未來」。我們希望找到很有理想的創業者一起實現一些長遠的願景,偉大的變革。

    今天這個話題,我講三個過去的成功案例,講一下自己對投資的領悟。 

    尋找風險和價值的平衡,考量上行潛力和下行風險

    投資永遠不是賭博,而是風險和回報的博弈。以 ofo 為例,在做出投資決定前,我們整個團隊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觀察出行市場,研究自行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業務模式、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如何。我舉 ofo 的例子是想說,我們主要投 A/B 輪,除了看人之外這個階段我們一定要有一些思考,我們是要思考這個團隊現在的背景、現在做的事情、業務模式以及發展方向?如果團隊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還可以發展什麽業務,有什麽潛力。

    如果一年以前有投資人跟你講共享單車他完全看明白了,這其實是不現實的。在我們去年準備投的時候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在 ofo 方面,元璟早於滴滴是 C 輪第一個出價。在此之前,我們花了 3、4 個月的時間來觀察這個市場。這個自行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業務、有一個怎樣的發展?對我們來說投資永遠是一個風險跟回報的博弈。

    在我們準備投資 ofo 的階段,我們是這麽思考的:ofo 在校園市場的模型和領先位置明確,然後進入城市市場。ofo 從校園起來,在那個時點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更能理解的模式,校園走出了很多很成功的模式,中國國外都有,舉個不恰當的例子,Facebook 天使投資人說它當年在哈佛校園的市場份額是 100%。小黃車在校園處於一個領先位置,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投資的基礎。

    我們的風格是什麽?用一句話總結就是「袖手於前,疾書於後」。開始階段我們思考了很久,但一旦想清楚這個事情了,我們就會出手。我們出手的時候,滴滴還沒有出手。可以簡單地說,當時很多投資機構都在猶豫,但沒有人真的願意下手。這是我們對風險跟回報的一個體會。很多東西我們要同時思考上行潛力和下行的風險。一旦我們思考清楚了,無論什麽階段、什麽估值,我們都會很快動手。

    關註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基礎

    關於這一條可以講講滴滴。過去幾年大家看到,滴滴在資本市場上很活躍。我覺得這對創業者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例子。大家要仔細想一下,當年滴滴和快的雖然燒了很多錢,在補貼這一塊,也不全是他自己融來的股權的錢,也有阿里騰訊補貼做支付的錢。而且做成一個平臺的機遇是千難萬難的。我鼓勵更多的創業者思考,我做這個業務長期發展的基礎是什麽?單體模型是什麽?如果沒有融資,是否可以持續做下去?

    我想講的是,即便是滴滴這樣的案子,我們當年也進行了很詳細單體模型分析。在我們當年投資的時候,滴滴和快的還沒有合並,專車也還沒有出來,但是美國矽谷那邊已經有了對 Uber 的充分討論,說 Uber 可以顛覆汽車產業。我們就問自己,究竟為什麽是這樣?

    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思考,滴滴未來如果出現專車,它的定價是怎樣?定價高讓司機受益,定價低讓乘客受益,但這兩個定價空間有沒有重合?當時的滴滴有很多戰略上的選擇,比如在補貼、定價點上會偏向乘客端或者是司機端,但當繁華散去的時候,也就是說這個沒有補貼之後,這個業務是否還成立?我們當時算的是大概有 5 到 10 塊錢的重疊空間,在這個空間之內,滴滴平臺、乘客跟司機三個人是共贏的。這就是這個業務持續做到很大很大的基礎,可以切下個人出行市場很大一塊市場。

    總結一下,我覺得我的風格是傾向長線投資,我們可以等很久,但同時我也希望創業者可以想清楚,這個業務持續發展的動力是什麽。很多早期的 VC 可能會想說,我投這個案子會有人可以繼續投下一輪,這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最終這個業務是要能夠成立,這個投資才能夠最終退出。

    推演產業發展長遠格局

    最後,我講一下小米。2011 年我們在投小米的時候,小米團隊的幾個合夥人剛到位,連第一代產品還沒有,還只是一個概念。回頭看我們很幸運,我覺得參與了一個很有時代意義的公司的發展。但回頭問自己,除了運氣之外,我們做對了什麽?我們想對了什麽?

    2010 年底、2011 年初的時候,我們對全球互聯網做了一個研究。橫向比較全球各種模式,得出 3 個結論:

    1、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早期,利潤池還是在硬件,而不是在軟件。當時很多軟件服務還都很不成型,很不標準;

    2、蘋果代表的垂直整合模型才是最優的模型,才能給用戶帶來最佳的早期移動互聯網的平臺。當時有很多傳說其他嘗試的合作模式,比如說 Facebook 跟 HTC、騰訊和深圳手機廠,等等,都是松散的合作模式,各種屏幕規格 / 內存大小等,難以統一。

    3、手機通信錄是最好的社交。今天大家可能覺得這些事非常的簡單,非常的顯而易見,但在 5、6 年以前可能只是在全球剛剛冒頭,whatsapp / line 這些剛剛出現。那個時候小米的米聊也是讓我們眼前一亮的產品。我們覺得是有一個機會做成一個非常大的跨 OS 的平臺,移動互聯網的平臺。那個時候騰訊的微信還沒有開始。只不過騰訊反應很快,我們投資後兩個月騰訊就推出了微信。

    投資人看案子通常會說我的一個基礎假設是什麽?樂觀假設是什麽?我們很少看到樂觀假設在投資後完美發生。但是小米在我們投後面幾年幾乎完美的做到了我們的樂觀假設,但是做到的形式不完全一樣。大家知道最後米聊因為微信的原因沒有做出來,但是小米在移動互聯網、在硬件上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

    我們問自己說,什麽是運氣?運氣一定還是做對了什麽事情,還是想對了這個產業發展的趨勢,這個大方向跟你最初的設想很難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你一定是設想對了什麽東西,在一些設想上你可能是超水平發揮了,有一些是沒有思考到的。但是如果一開始沒有想過這個大方向,都不知道怎麽走,你肯定不會有一個大的成功。

    我記得很久以前,紅杉創始人講過一句話,風險投資總體來說還是一個令人沮喪的行業。我個人覺得是一個興奮和沮喪並存的行業。風險投資的特點決定了你一定是投很多的案子,然後一小部分案子大成,大部分案子是小成或者是不成。我覺得市場上成功的案子算很少,市場上成功的案子也算很多,我們很難為了一個錯過的案子而沮喪。我覺得我們可以做的是,思考什麽事情是可以複盤的,什麽事情是可以重複的。

    比如當年阿里巴巴成立的時候,Joe 蔡放棄香港高薪事業加入馬雲,這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事件。他一定是比投資人看到了更多的東西,而馬雲在那時候就能把包括 Joe 蔡在內的十八個創始人團結在身邊,展現了過人的視野和領導能力。

    這個也許是可複制的投資考慮,回頭再看當年投滴滴的時候,柳青的加入讓我覺得也是很驚人的相似,她的視野看了那麽多公司,願意親自投入這家公司,你投資人做再多的 DD 也沒有她願意把自己的生命投進去重要。程維為了吸引柳青加入滴滴,團隊跑到西藏去拉練,在山上一起唱歌,唱到動情之處抱頭痛哭。盡管那個時候程維還是一個非常靦腆的人,但是他確實是有這樣的視野和行動力。他在很早就預見到公司未來需要一個柳青那樣的人,也付出實際行動爭取。這又是一個可投資的點,道理其實也簡單,投資人投的是錢,創業者投的是命。

    總結起來,我對自己的期望是說,不必為錯過一個案子而沮喪,但是要永遠打磨自己對機會的把握,怎樣可以更多的抓住案子,有些機會可能屬於你,有些機會可能就不屬於你,對於創業、創投都是一樣的。

    歡迎關註新消費第一媒體:野草新消費(ID:yecaoxxf)

    微信圖片_20170421095551

    投資小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