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空頭:自以為是的央行真能拯救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830

倫敦金融圈最著名的大空頭、法國興業銀行首席策略師Albert Edwards“滿血”回歸了!兩周之前他剛剛在和央行的“戰鬥中”鎩羽而歸。

 “為了你們的生活,請賣出你所有的風險資產吧!” Edwards的“發功”一開始的確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全球股市隨即出現暴跌。但是萬能的央行再一次在危機時刻站了出來,用口頭救市的行動告訴Edwards,“我的地盤聽我的。”

當然,憤怒的Edwards並不會買賬:

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觀點就是:全球央行上躥下跳忙的不亦樂乎,也不可能改變經濟周期的本質。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央行刻意壓制波動率的時間越久,隨後的危害性和影響力就會越大,這是小學生都懂的道理。

市場都對美國經濟複蘇很有信心,把拯救世界的寶都壓在了美國身上。但是美國本身的不確定性就相當大,更不要說全球經濟對其的拖累影響了。事實上,市場根本無需見到真正的衰退,就可能出現恐慌性拋售。1987年10月我們曾經領教過恐懼的威力,只要一丁點的怯意,脆弱的情緒就有機會大爆發。

2015 GDP growth_0

以股市和企業債為首的風險資產目前估值非常昂貴。所謂的複蘇遲遲未能推升通脹的走高,這是十分糟糕的信號。美國5年期通脹利率預期在近5年的時間周期內的回落速度明顯滯後於長期水平,這說明市場過度高估了央行的“控盤”能力。

AE tips_0

上周股市在短期內的急速下跌已經讓我們見識到了波動回升可能隨時到來。盡管央行官員們四處吹風穩定了市場情緒,但是投資者顯然忘記了一個問題:美聯儲不可能永遠不加息。

另外,中國因素依然少不了的話題。上周美國零售數據不佳一度導致股市大跌,但是我認為中國CPI9月跌至1.6%是一個重要信號。通脹走低通常意味著GDP平減指數的下跌,而GDP7.3%的最新數據意味著中國廣義的通脹水平應該只有1.0%左右,通縮陰霾如鯁在喉。

China CPI 1_0

而中國第三季度外匯儲備大降1000億美元未能引起市場關註也令我意外。外匯儲備的增長放緩通常意味著貨幣政策的緊縮。中國企業債的信貸恐慌已經出現了一些苗頭,我認為這些東西都比美國的數據更有參考意義。

China CPI 2_0

最後,我還是要重申一次:為了你們的生活,請賣出你所有的風險資產吧

Edwards和央行誰會是最後的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354

議價能力提升 但客戶也有轉單空間 日月光併矽品 真能一加一大於二?


2015-08-24  TWM

業界普遍樂見封測產業進行整併,但日月光與矽品這兩家客戶與技術都十分相近的組合,在缺乏明顯互補效益下,能否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恐怕得先畫個問號。反之,這是否讓排名老二的艾克爾有機可趁,也值得觀察。

撰文•何佩珊

高度重疊的客戶組合,在技術上也沒有太大差異,在缺乏顯著互補下,日月光加上矽品,是否能夠換來面對紅色供應鏈來襲仍然穩固的領先地位,看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呢?

在日月光宣布公開收購矽品之後五個半小時,美股一開盤,矽品和日月光ADR都應聲衝高,最終矽品大漲超過二四%,收在六.四三美元,日月光漲幅也超過五%,由此不難看出投資人對這筆交易基本上是相當買單的。

樂見其成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市占率整合之後所創造的議價能力。

相對於晶圓代工市場由台積電一家獨大,取得過半市占,封測產業的版圖明顯零碎許多,即使是產業龍頭日月光,全球營收市占率也只在一九%左右。

整併不成

殺價搶單威脅大增

因此,一旦步入景氣循環的低谷,殺價搶單的問題就特別明顯。

業界人士透露,在中國智慧型手機與半導體產業快速崛起下,近來日月光和矽品的低階封測產能,根本就填不滿,「幾乎已經到了要放無薪假的地步了」。

不僅如此,業界也盛傳蘋果正在積極培養矽品成為在日月光與艾克爾(Amkor)之外的第三大供應商,這對於今年上半年才為蘋果大舉擴產的日月光來說,更帶來不小的壓力。

換句話說,如今受到威脅的已經不只是二線低階封測廠,包括龍頭廠商都難以避免透過殺價搶單來填補產能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摩根大通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哈戈谷 ︵Gokul Hariharan︶會在報告中表示,「整併對封測產業是好事。」的確,日月光若與矽品合併,全球市占率將可以一舉拉高至將近三成,在全球前五大封測廠的 營收比重還可以超過五○%,若就獲利占比而言,更拿下前五大廠的八成,堪比為台積電在晶圓代工的獨大地位,自然也更具有議價能力,並具備更雄厚的實力對抗 中國競爭對手的追趕。

畢竟,市場雖普遍認為以日月光和矽品的技術和規模,紅色供應鏈短期內不至於帶來威脅,但在中國政府大力扶植,包括IC設計、晶圓代工與終端品牌這三大火車 頭的同步帶動下,就連日月光高層私底下都不得不承認,「不能小看中國封測廠商。」然而這樁整併案對於日月光、矽品,乃至於台灣封測產業的競爭力,也並非萬 無一失。

不同於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遙遙領先,讓客戶別無選擇,只能將訂單集中在台積電一家,在封測產業中,沒有「掌握絕對技術優勢」的業者,也因此,客戶轉換訂單的彈性空間相對較大,而客戶評估訂單移轉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訂單是否過度集中」。

野村證券半導體分析師鄭明宗就在報告指出,因為日月光與矽品的客戶重疊度高,一旦合併後,將會導致客戶出現訂單高度集中的情形,而在仍然有其他供應商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就可能會選擇將訂單分散至其他業者。

換言之,目前兩家公司的市占合計雖然將近三成,但鄭明宗認為,很可能在兩家公司整併後兩年,市占率不僅不會增加,還可能會跌到三成以下。

平順整合

關乎未來營運績效

此外,兩家公司能否平順整合,更是不能不思考的一大隱憂。事實上,就在不久前舉辦的矽品法說會上,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才不只一次提到,「封測產業的成功整併 是很罕見的。」而且從矽品找來京元電、矽格、南茂打造虛擬集團,卻完全不將日月光考慮在內的動作,更不難看出,矽品的經營團隊從來就無意與日月光合作。特 別是這次在無事先告知下展開公開收購,恐怕讓雙方關係變得更加緊繃。

雖然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強調,未來日月光不會介入矽品營運。但日月光若成功取得矽品五%以上持股,成為矽品的大股東,將來與經營團隊的衝突恐怕還是很難避免,也同樣會引發客戶的不安。

而以目前枱面上各家封測廠的實力來看,因為排名第四的星科金朋與市占排名第六的江蘇長電還在整併過程中,市場預期這場以小吃大的整併勢必要經歷一段比較長的磨合期,在這樣的顧慮下,目前排名老二的艾克爾將可能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在兩方缺乏有效互補的情況下,日月光這次大動作收購矽品,為的究竟是消滅敵人、壯大自己?或是反而為競爭對手帶來機會?答案恐怕也只能等待時間來說明了。

日月光併矽品 營收、獲利占比大躍進

日月光 矽品 合計

2014年全球營收占比 19.1 10.1 29.2 2014年營收在前五大廠的占比 34 19 53 2014年獲利在前五大廠的占比 55 27 83 註:前五大廠依序為:日月光、Amkor、矽品、星科金朋、力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7

創註資紀錄的新美大,真能撐到2年後上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4/153943.shtml

導讀 : 就在前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後估值超過180億美元。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新美大預計在未來2-3年內啟動上市,上市後估值將達800億美元。

就在前不久,美團點評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融資後估值超過180億美元。本輪融資創造了全球未上市公司單筆融資最高紀錄,也打破了去年滴滴快的創造的30億美元的融資記錄。至此,美團點評成為國內最大的O2O公司。

一份融資文件顯示,新美大預計在未來2-3年內啟動上市,上市後估值將達800億美元。

燒錢不是美團點評的唯一問題

去年10月份,以不再持續無休止的燒錢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為目的,美團和大眾點評終於走到了一起。合並之後,在品牌曝光和獲客上都有了顯著提升。畢竟對於其背後的投資人來說,賺錢才是最重要的。

自美團和大眾點評成立以來,累積融資金額高達57億6400萬美金。嗯,這筆錢基本是都虧掉了——2015年虧損高達上百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在2015年初融到的15億美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燒的無影無蹤。

當然,燒的錢也不是完全不見了蹤影,至少燒出了兩家合起來在本地生活領域85%的市場占有率。然而市占率並不能吃,掙不到錢誰也不買單。在合並之前,美團曾到華爾街尋求資金來源,結果受到美國資本市場的一直看空,據說這一件事直接導致了美團點評的合並。

不想再燒錢的出發點是好的,不過在本地生活的漫長戰線上,仗還遠遠沒有打完,燒不燒錢不是新美大一家說了算。

在大家最熟悉的外賣領域:

美團雖然在前三季度占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而在11月份和12月份,餓了麽以34.1%市場份額以微弱優勢超過美團外賣。在外賣這一細分市場上,美團和餓了麽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哦,對了,還有百度200億註資的百度糯米呢

在大家比較熟悉的電影票領域:微影時代也完成了15億融資,阿里電影票更是有阿里撐腰。另外,還有大家沒有那麽熟悉的美團到店和婚嫁業務,里面也是有大批強勁對手虎視眈眈。

多線作戰的新美大,縱然有33億美金撐腰,但在血海一片的市場里也不過是一朵小浪花。更何況美團點評合並後的內部事務還沒有理清楚,就要對抗外來強敵,美團點評急需解決的問題,遠不止燒錢這麽簡單。

內外交困的新美大

合並後的第一大困難,當然是內部團隊結構。

2015年11月13日,3天前宣布離開離任的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與其他創始人抱頭痛哭的照片讓人唏噓不已。背後的故事是大眾點評創業5元老幾乎悉數離開,美團系在新公司掌握了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新公司的全面合並也在悄然展開,有消息放出,新公司運轉良好,在架構上 “已經打通了”。具體的人員分工是:

在三四線城市,以美團的核心團隊為主,由點評成員融入,而在廣告、餐飲板塊乃至一線城市的團購,是以點評團隊為核心,因為點評的團購在北上廣還占據很大份額。

然而,點評成員產生 “合並之後自己變得更渺小” 的抱怨不絕於耳,是否能夠真正兌現“品牌獨立性、不裁員”的承諾,實在很難說。

比內部格局更難擺平的,當然是“神仙”背後的巨頭之爭。

O2O公司們獨立上市的美夢已經被現實敲醒——騰訊投資了大眾點評和餓了麽,阿里收購了口碑網並投資了美團網,騰訊在阿里之後投資了美團點評,阿里在騰訊之後投資了餓了麽。這些曾經野心勃勃,想要撐起中國互聯網第四極的名字,最終還是被招了安。

美團本輪融資後,騰訊持有20%的股份,並入駐了多名騰訊系高管。而阿里僅持有7%的股份,失去了話語權,阿里甚至還在考慮出售股份。阿里前不久斥12.5億美金投了餓了麽,阿里左手口碑,右手餓了麽,一起對付美團,美團並不占優勢。

與AT相比,百度好像一個局外人,只是專心收購了糯米網並專心運營好自己的百度糯米。百度的專心讓他陷入了被動,手里的籌碼無法跟阿里和騰訊抗衡,這對於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別忘了百度系的攜程去哪兒也在覬覦美團點評的地位,多線作戰的美團也不可小看百度這個對手。不過百度此時還在忙著解決買貼吧的公關問題,大概還沒心思對付阿里和騰訊。

巨頭們心懷鬼胎,在O2O的大戰場上已經蓄勢待發。然而,曾經的先行者們,只能以棋子的身份參戰。BAT的壟斷繼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延續。

美團的出路只有IPO嗎?

這筆融資之後,王興又一次說要上市了。

這實在不是新鮮話,在美團點評合並之前,就屢屢傳出IPO消息。如今在合並後,雙方的市場份額、公司估值大幅提升,對未來IPO非常有利。當然,如果再不上市,恐怕除了BAT再也沒有什麽人願意且有能力給他們買單了。

當然,合並後,新公司的規模還是非常可觀的。在全國覆蓋超過 2800 個市、縣、區,服務 300 萬商戶,日訂單量突破 1000 萬單,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 1.5 億,年購買用戶近 2 億。除了合並原有的酒店、電影、外賣等事業部外,還做出了一些改變:

1,開通企業及服務“商企通”,為商務招待、團隊建設、員工福利提供管理服務;

2,砍掉包括上門家政、幹洗等上門服務和早餐等雞肋業務。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縱然規模恐怖,但不掙錢的公司資本市場總是很難看好。

雖然O2O市場參與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少,燒錢仍是O2O的主要模式。美團點評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尋找盈利模式,實現良性發展,O2O不能通過無休止的補貼來維持商業模式的延續。挖掘盈利增長形勢並迅速擴張,才是美團點評最應該思考的事情。

美團點評在O2O領域多線作戰,很容易顧此失彼,想要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不敗,就一定要鞏固自身優勢,形成體系競爭方式再擴張到全方位的服務中去。否則,稍有不慎就會被競爭

回憶團購鼻祖Groupon曾被華爾街拋棄的先例,美團點評如果真想IPO,還真的要多思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2

停車代泊真能冷啟動汽車後市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2/154659.shtml

導讀 : 如果創業者說未來只做代泊,那就是在耍流氓,而要“發財”的勢必會往汽車後市場洗車保養、加油代駕、維修美容、汽車保險、二手車、金融,甚至提供緊急幫助、產品營銷等服務等方向發展。

隨著互聯網+逐漸向傳統行業縱深改造,包括洗車、保養、維修、加油、車險、停車等在內的汽車後市場也在加速互聯網化。而在經濟發展和城市汽車保有量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停車位成為車主們新的“挑戰”,停車變為汽車後市場最大的需求並延伸出一個極其垂直的細分市場:停車代泊,一大批專註於此的創業企業如e代泊、美泊、悠泊、飛泊通等前赴後繼湧現出來。在這資本寒冬里代泊能否真正給投資者和創業者帶來曙光?這到底是創業者們的“黃粱一夢”還是順勢而為的行業顛覆?未來發展又將面臨哪些問題?

大市場+強痛點,讓代泊“有機可乘”

就在線上線下融合趨勢愈發明顯的當下,APP市場中停車相關軟件已有數十家,他們或專註資訊服務,或提供人工代泊,而他們的產生也是建立在大市場+強痛點之上。

首先,5000億的大蛋糕,有所可為

先說大市場,據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國內汽車保有量已達到1.54億輛,其中約1億為乘用車,停車是汽車所有者的剛需,也是發生頻次最高的,遠遠高於洗車、加油、查違章、維修和保險等。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車主每年停車費用約5000元,省會城市以及一些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車主每年的停車費約為3000元,所以整個乘用車停車市場的規模接近5000億。而且現有停車資源遠遠滿足不了停車需求,如截至去年10月底,北京市共有機動車561.3萬輛,停車位總數僅有282.3萬個,停車位缺口達到50%,尤其是在醫院、學校、CBD、寫字樓、機場等地方,停車難問題日益嚴重,如此之大的市場空間給了創業者機會。

其次,停車問題足夠痛

再說說行業痛點,停車是汽車應用場景中除了交通擁堵之外的第二大痛點,且他們剛好直接決定車主的出行方式,或打車,或開車,或公共交通。但目前停車存在明顯的三大問題。

1、找車位難。這或是因為配套停車位太少,尤其是在機場,大量過夜車輛擠占了為數不多的停車位,導致接送客人的短時停車一位難求,或是因為車主不熟悉場地,或是因為場地本身原因,即便找到了,有些停車場為了賺錢將停車位弄得很狹小,讓車主們“苦不堪言”。

2、停車費高。繼續舉機場的例子,盡管各大機場紛紛調高機場價格,欲以市場杠桿調節有限的停車位資源,但是收效甚微;而其他地方又經常出現停車價格不統一、坐地起價,車主們備受困擾。

3、費時費力。還是在機場這類場所,停車場遠,停完車還可能要花費小半個鐘頭走回機場大廳。再加上市場上存在的部分停車場無營運資質不安全無保障,車主停車過程中時間和區域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多數車主們最難過的不是沒有車,而是車開出去了沒地方停。

於是代客泊車,成為簡單粗暴卻有效的解決之道

其實為解決停車問題,創業者紛紛使出絕招,創建出各類方式,但發現多有過不去的坎。如

搭建停車場信息平臺,從停車場的系統介入獲取其數據,做一個停車場信息平臺為車主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資訊信息,這需要與停車場打通,而國內停車場參差不齊,信息提供極不全面;

或直接切入停車支付環節,提供支付解決方案,比如ETCP改造道閘,無停車支付。但國內停車場設備良莠不齊使得全面覆蓋基本不可能;

或像e代泊之前嘗試的錯時停車,因為可以調配的資源不夠,最終的市場規模量做不大。

還有像丁丁停車等在停車場內做智能車位鎖等等都未達到理想中的無憂停車。

並且這些方式都需要與停車場深入對接和合作。但國內停車場數量太多,停車的物業權屬關系複雜,而創業者可以調動的資源是經營性停車場,經營性停車場往往是產權方和管理方分離,創業者們面對這盤根錯節的權益鏈基本束手無策,要找到一攬子解決方案更是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人工代泊的方式就繞開了這些坎,正如美泊CEO諸磊所說“與其為車主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資訊信息,或是幫助車主建立一個全新的對停車服務質量的辨別思路,都不如直接給車主提供一個最好的停車解決方案”,代客泊車通過人力代跑腿這種最簡單、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直接面對車主解決了核心地段“沒有”停車位、停車位”難找”以及“長時間停車,停車費貴”等多個問題。似乎資本也看好這一模式,采用代泊模式切入這一市場的諸多創業公司都獲得了融資,如之前有專註機場代泊停車的飛泊通獲得了千萬級天使輪,同樣關註機場代泊采用“一對一代泊+自營停車場”的美泊去年1100萬Pre-A融資;2015年3月,e代泊完成A輪1600萬融資,同年9月又獲得由賽馬資本及國泰君安旗下國信君安創投聯合投資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還有優泊、停車寶、停車通等平臺,行業似乎看到了新的方向。

順勢之下,代泊要拿下市場的5大關鍵點

就在代泊業務逐步被創業者和投資者重視的時候,響鈴這貨仍想先潑幾瓢冷水,同樣紮根停車業務的諸多先行者如慧泊車、蘿蔔停車已關閉服務折戟沈沙,代泊能否避免悲劇重演並啟動汽車後市場至少要先看清以下關鍵點。

一、代泊師,平臺與用戶的銜接器

人工代泊說到底還是項服務,代泊師是幫助車主和團隊解決停車問題的核心環節,所以如何篩選代泊師並保證代泊師提供的服務能讓客戶滿意甚至超越預期成為平臺致勝的關鍵。因為代泊師不只是負責安全取送車的司機,更是個人對個人服務的項目經理,是平臺與用戶的銜接器,承擔著代泊前後的各類工作,如車輛GPS定位、車輛清洗(美泊提供免費清洗服務)以及交付車輛前的一些基本車況的視頻記錄等細節服務。所以可以看到e代泊、美泊等平臺對代泊師都有嚴格的選拔和培訓。如美泊除要求代泊師駕齡不低於三年外。上崗前,美泊還將對代泊師進行如對個人信譽、服務意識、服務技能等多項系統的上崗考核,上崗後每月還會進行綜合考評打分,如果客戶投訴較多代泊師也會被“下課”。e代泊直接找多年從業經驗的全職代泊師(但也有兼職)等,但鑒於代泊師的工薪收入、穩定性和教育背景等情況,他們會不會和餐館服務員一樣讓老板們既頭疼又緊張呢,能否把代泊師打造自己的鐵騎,成為流動的品牌旗幟將是考驗平臺核心能力的最直接體現。

二、場地,既是基石又是門檻

既然是代泊,那停車場地就成為直接面對的問題,場地既是代泊服務平臺的基礎,也是增值服務輸出和盈利可行性嘗試的入口,甚至是同行競爭的門檻,未來極有可能對比的就是誰比誰有更多停靠環境好、基礎設施全和安全性更好的大型停車場。行業內多數平臺采取與停車場簽約的方式如e代泊長期承包機場周邊停車場的車位,也有像美泊建自營停車場的,但這樣就讓代泊模式變得很重,而且城市中停車緊張的地段數不勝數,如何取舍和權衡成為第二大難點。

首先若是自營停車場,前期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先不討論如何實現收支平衡,單從市場布局看,重模式就會放慢城市擴張的速度影響市場占有率。

再者在醫院、學校、CBD、寫字樓、機場等地域的選擇上也極為麻煩,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尤其是對於剛拿到融資頭腦發熱的創業者容易大勢擴張,攻城略地,或許保持關註更有助於成功。殊不知就拿機場來說,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機場總客流達7.4億人次,2015年8.1億人次,其中前40名的機場占了85%以上。客戶高度集中下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無限的場地選擇上就考驗著創業者如何下這盤棋。

三、市場培育,更多的是信任

在停車難的情況下,代泊車是強需,但要說服車主將自己的車鑰匙交給一個陌生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況且汽車是一個私人空間,車的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都成為平臺開發新客戶需要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初創企業,沒有信任背書、沒有品牌,平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獲取用戶獲得信任教育市場再培養用戶習慣。目前美泊為每位用戶購買最高200萬元的車輛保險,采用專業的記錄儀、網絡紅外攝像、數字識別門禁等科技設備和GPS定位等對代泊車輛進行全方位監控。e代泊聯合平安保險推出“代泊險”,從接車時刻起到還車時結束,中間發生的所有意外損失均由代泊險保駕護航,也讓車主在線監控,但目前來看市場培育仍然需要經歷滴滴快的一樣的路,而且更加需要用戶信任。

四、用戶篩選與補貼,長期與短期的取舍

說到用戶信任那就還有另外一個問題:用戶篩選,並不是每個去機場的乘客都是代泊平臺的用戶,比如老板們都有專車來回接送、偶爾出一兩次差離機場又近或者根本沒車可停的乘客也不是其目標客戶,只有那些嫌來回打的車費貴或上下飛機時間不固定(比如淩晨5點)不得不開車的旅客才是代泊平臺的優質客戶,但如何篩選呢?篩選之後如何接觸用戶呢?還是采用滴滴瘋狂補貼的方式麽?之前e代泊透露說一臺車需要付出近110元的成本(其中代泊員成本50-60元、停車成本35元、平臺傭金20元),美泊CEO諸磊也和響鈴這貨算過一筆賬,一臺車在機場平均停3.8天,他們的成本構成是場地費用23%,人工26%,洗車等4%,稅務渠道銷售等20%,如果按他們29元一天算,一臺車可能收取的費用是110元,這比來回打的的費用確實便宜不少,而他們平臺也有20多元的毛利潤。但如果加上補貼燒錢,還有沒有錢賺,未來怎麽賺錢是創業者需要考慮的。況且免費補貼培育市場的方式並不一定湊效,代客泊車的目標用戶相比打車白領而言,他們對價格並不那麽敏感。

五、盈利猜想,不會賺錢的模式都是耍流氓

最後繼續說賺錢的問題,人工代泊使用場景相對有限,“油水”也少,那如何留住用戶和提升用戶使用頻次就決定著這筆買賣能做多大。

從未來看,代泊只是導流入口,是洗車、養車等市場的上遊,也是“找車位”、“導航”等市場的下遊,其中位置頗為微妙,發展方向直接影響行業格局。而且代泊是一門場景生意,只有在特定場景中持續為車主提供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好體驗的汽車相關服務,盈利的可能性才可能被放大。

所以如果創業者說未來只做代泊,那就是在耍流氓,而要“發財”的勢必會往汽車後市場洗車保養、加油代駕、維修美容、汽車保險、二手車、金融,甚至提供緊急幫助、產品營銷等服務等方向發展。從用戶層看,除了個人的2C散單服務,針對企業的2B服務也可能成為方向之一。

另外場景的延伸也可能帶出其他增值服務,成為新的“變現通道”,比如在醫院場景下,接入掛號系統實現預約停車;商圈場景中,通過解決車主停車困難為商鋪引流等。但這要求的都是代泊以低成本強痛點突破實現與優質用戶的接觸將“停車後時間”重新利用從而進行服務延伸最終形成獨有的“停車後市場”。

從這個層面看,代泊只是“停車場生態”的第一道門,希望都在未來中,但九死一生的創業中,又有多少人能讀懂並能熬到最後呢?當然在足夠大的市場和足夠痛的痛點,只要真正把握服務品質,塑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也能做到一步領先就可能步步領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40

市場商機無限 可生鮮電商真能度過生死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3275.html

打開手機App,選擇需要的蔬菜、肉類、水果等,次日就有專人送貨上門。

這對於生活在中國大城市的年輕人來說是習以為常的場景。但在看似充滿商機的生鮮市場,其中很多商家並沒有賺到錢。

圖片來源:網絡

4月初,一紙清算公告讓華東地區知名生鮮電商倒在了C輪融資前夕,美味七七也成為自2012年生鮮電商熱潮以來,首家倒閉的重資產模式的生鮮電商。

近日,家樂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家樂寶”)宣布收購美味七七品牌及部分資產。家樂寶創始人高比布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美味七七暫停運營後,曾聯系多家生鮮電商尋求收購,但都沒有達成協議。家樂寶支付給美味七七的收購款項,將由對方安排償還供應商和其他利益方。但因為負債太多,高比布認為:“不可能完全兌付”。

截至發稿,第一財經記者未能撥通美味七七首席執行官宓平、美味七七副總裁鄭洛傑兩人的電話,給兩人發送的短信也未獲回複。

作為亞馬遜在華投資的第一家生鮮電商,美味七七B輪融資高達2000萬美元,隨後啟動了自建冷鏈物流、加工中心等重資產運營模式,但在未構建起盈利模式、缺乏資本輸血的情況下,美味七七最終難逃被收購命運。

蛇吞象的故事

關於收購價款,家樂寶品牌總監芮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正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美味七七進行資產清算,清算結束後才能估值,主要看重的是美味七七在長三角地區的品牌影響力以及積累的用戶資源。

美味七七創始於2011年,由美國亞馬遜、成為資本、正大集團等先後投資達4200萬美元,是長三角地區知名的全品類生鮮電商。美味七七暫停營業前已經積累了300萬用戶,而家樂寶是一家O2O全品類生鮮電商,2014年9月正式上線,覆蓋上海浦東地區,擁有幾萬名註冊用戶。因此家樂寶收購美味七七也被外界解讀為“蛇吞象”的行為。對此,高比布表示,家樂寶收購美味七七,“如果做好了就能提前一年發展;做不好就撿了個燙手的山芋”。

今年4月7日,美味七七突然宣布因資金鏈斷裂暫停營業並關閉網站,導致幾萬名用戶的近600萬充值卡無法兌換,近2000萬供應商的貨款無法償還,以及幾百名員工失業。

美味七七官網主頁

家樂寶收購美味七七後,將保留這一品牌,預計美味七七平臺將在6月中上旬重新營業。原美味七七上海地區用戶充值卡可以繼續使用,但因業務調整,被收購後美味七七將退出江浙市場,針對這一地區的充值卡用戶,家樂寶或將進行退款操作。

在政策催熱下,天貓、京東、順豐優選、一號店等紛紛湧入生鮮電商搶占市場,但在第三方冷鏈物流實力較弱的情況下,自建物流體系這種花費巨大的重資產模式成為各家追逐的對象。自建物流導致了生鮮電商早期巨大的資本投入和運營成本,使得多數生鮮電商都處在虧損或微利狀態。

然而,在用戶習慣形成後,中國生鮮電商市場前景廣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的生鮮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約為225億元,同比增長了96%。根據尼爾森的預測,中國生鮮電子商務市場將會在未來三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2018年有望超過15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0%。

輕重模式之爭

目前,國內生鮮電商仍處於群雄割據階段。尼爾森發布的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白皮書》顯示,天貓的“喵鮮生”市占率第一,占據44%的市場份額,但是天貓本身只是一個平臺,“喵鮮生”生鮮食品的采購和配送還是由與天貓簽約的中小生鮮電商來配送。京東、天天果園、順豐優選和一號店分別占14.4%、13.2%、11.7%和 8.6%的市場份額。

中國各個生鮮電商所占的市場份額(資料來源:《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研究報告白皮書》)

在市占率較低的情況下,國內生鮮很難依靠規模效應來盈利,大部分還是處於“燒錢”的階段。英國以自建冷鏈物流起家的生鮮電商奧凱多(Ocado),在英國的家庭滲透率達到了70%以上,國內的生鮮電商很難與之相比。

作為英國最大的B2C零售商,奧凱多銷售的商品主要以生鮮為主,但是也兼賣其他食品、玩具和藥品。2014年的銷售額達到97.4億元人民幣,年銷售額增長率都在兩位數以上。通過流程優化,公司毛利率一直穩步增加,2014年的毛利率達到了30.48%。

生鮮電商“重資產”模式發展的代表奧凱多的競爭優勢在於低價、專業的冷鏈運輸車和智能化的物流送貨體系。而日本Oisix的主要註重對生鮮產品生產端的質量把控,可以視為生鮮電商“輕資產”發展模式的代表。

主營有機蔬菜和水果的Oisix采取了簽約農戶、農產品溯源和以銷定產C2B等運作模式。Oisix與農戶直接簽約並控制質量,采取的是C2B的預售模式,只有在消費者下單後,Oisix才會要求簽約農戶在農田進行蔬菜收割,最快在72個小時內送到客戶的家里,一般的超市最快在蔬菜收獲後的6天後才能銷售給客戶。

Oisix與Ocado能力能力對比(資料來源:平安證券研究所)

Oisix已經有15年的歷史,營業收入每年的平均增長率仍然維持在12%以上,2014年的營業收入約為9.8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約為1886萬元人民幣,每年的毛利率都維持在47%以上,一直處在較高的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46

最大賠錢貨手機,今年真能獲利? 獨家專訪 索尼重生最關鍵角色

2016-05-23  TCW

索尼(Sony)復活之路,到底能否繼續走下去,關鍵之一,還是在手機。

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根來龍之對《華爾街日報》說,如果索尼沒有了智慧型手機,它將只是一個零件供應商而已。手機對其事業的策略意義是,它負載了索尼最引以為豪的拍照技術、高音質音樂,也是感光元件CMOS的展示舞台,沒有手機,索尼想做智慧型耳機、照相機等IOT產品、人工智慧等,都是空談。

這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因為索尼的智慧型手機早已經跌出全球十大排行榜,只剩下三%的全球市占率。

二○一四年十月上任,索尼手機執行長十時裕樹做了所有CEO會做的事情:裁員、精簡經營成本,另一手策略是:集中,把重心放在售價新台幣一萬五千元以上的高端市場。

他們甚至將放棄全球市場,只把眼光放在日本、台灣和香港等「東北亞」市場——這是索尼含金量最高的區域,索尼手機三分之一獲利來自這裡。「現在,回歸基本面,過去,我們過於擴張。」索尼台灣總經理林志遠說.但是,索尼在日本有九成、台灣有七成銷售都靠電信商,精簡產品線策略要奏效,還要看電信商埋不埋單。

挑戰很難,但十時裕樹認為,只要索尼能忘掉過去榮光,就能有足夠能量面對當下,解決問題。以下是十時裕樹接受本刊專訪摘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上任以來,索尼Mobile已精簡多少人事以及砍掉多少經營成本?

索尼手機執行長十時裕樹答(以下簡稱答):初步目標是一六年要比一四年下降三〇%的經營成本,人力也是一樣,實際我們已經達成並超過三〇%,比原目標還要深,但我要強調,這部分已經結束、完成了,也不會再有了(編按:台灣分公司也在今年二月初傳出裁員三分之一,研發人員精簡人數最多)。

問:索尼向來以技術領先聞名,你們有最好的鏡頭、相機、還有音樂等內容,為什麼這樣的夢幻組合,無法讓索尼成為手機界第一?

答:索尼在一九八三年進入手機市場,二〇〇一年和易利信合資,當時,索尼沒有百分之百的技術,需要有夥伴支援:二〇〇七年,我們賣出一億支手機,再來出現智慧型手機,我們銷售就變小。

瞬息萬變是(科技)產業的特色,要真的跟別人差異化非常困難,很多時候,破壞式創新的競爭者突然跳進產業來,我沒有辦法很精確說出緣由,為什麼我們不是第一名,但重點是要忘記過去的榮光,面對當下,思考我們現在的資源與能力,什麼對的策略能趨吉避凶。

過去衝數字,現在我們專注高端市場問:你在近兩年改變索尼Mobile最重要一件事是什麼?

答:「虐擇性聚焦(selective focus)」,專注耕耘我們的長處。

在我上任之前,主要策略是成為手機市占全球第三,所以我們要一直衝大銷售數字,現在我改變了這個策略,精簡了產品線,更專注在高端市場。

問:有研究者(美國《金融時報》執行主編Gillian Tett)己指出你們有Silo Coffect(穀倉效應,或稱孤島效應,指企業部門壁壘分明無法合作),你們如何化解這問題?

答:索尼內部沒有這問題,二〇一四至一五年是段很艱難的時期,我回到總部推行轉型,在那種氣氛下,公司內部沒有爭鬥空間,我們同舟共濟要對抗外部敵人。

我們無計可施了,因此必須「聚焦」問二〇一六年是索尼手機關鍵一年,你們說要獲利,你有信心嗎?如果做不到,你最壞的打算是什麼?

答:是的(有信心)。二〇一六年有兩個風險,一是熊本地震,我在五月二日剛去熊本工廠看過,當然我們有受害,但恢復狀況良好,負面影響有限。

另一個風險是匯率,(二〇一四)會計年度,因美元走強,導致滿慘的,我們的成本結構七〇%是美元,美元升值對財務有負面影響。去年(指二〇一五年)是日圓升值,美元走弱,我們獲利空間加大了。

真正較大風險是市場趨勢,就是大家對我們高階手機接受度如何,這是最根本的風險因子。但我相信,如果可以在對的時間點,用對的方武,在對的地方推出產品,最終一定可以獲利。

問:你上任後,將索尼手機定位在高端市場,並鎖定相機、電池以及設計為三大功能重點,為什麼選擇聚焦為重要策略?

答:智慧型手機產業已有兩大競爭者(指蘋果和三星),跟兩巨頭相比,我們全球市占率只有三%,我們真的無計可施了,因此,我們必須聚焦,要擴大Xpeira (索尼,王打系列手機)的粉絲。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8

跨國糧商真能操縱國際市場嗎?豐益國際虧損2.2億美元

在國內市場,一直流傳一個說法。ABCD四大跨國糧商操縱了國際農產品市場,讓中國企業總是當“冤大頭”,進口高價大豆。

豐益國際是世界五百強企業,跨國糧商ADM是其股東之一,持股約22%,ADM向豐益國際派駐了一名董事。有這樣的背景,不說豐益國際有資格參與操縱國際市場,至少因為ADM,不會在市場上吃虧。

8月11日,中國最大的糧油供應商豐益國際發布第二季度財報,虧損2.2億美元,是該公司首次出現季度業績虧損。

今年第二季度,豐益國際收入93.7億美元,同比增長0.9%,凈利潤虧損2.2億美元。對於虧損的原因,豐益國際簡短概括其中一點為“買入大豆時機不當”(untimely purchases of soybeans)。

豐益國際是中國市場最大的大豆壓榨企業,在國內每年壓榨大豆上千萬噸。大豆加工的產出物為食用油和豆粕,分別用於食用和做動物飼料,加工所需要的大豆主要從國際市場進口。

此前,豐益國際已經預警第二季度盈利狀況不佳。該公司稱,一個是阿根廷的洪水影響大豆收成,導致期貨市場價格劇烈動蕩,讓人猝不及防;另外,澳洲的幹旱影響食糖業務的收成,從而讓該公司第二季度出現虧損。

豐益國際的大豆加工歸屬在糧油業務下,第二季度,糧油業務稅前利潤為虧損3.4億美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2億美元。食糖業務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的稅前利潤為虧損0.8億美元,去年同期為虧損0.4億美元。

豐益國際的最新財報,除了給出“采購時機不當”的說法外,對於糧油業務的虧損沒有更進一步的解釋。

究竟第二季度發生了什麽大事,權威人士給出了自己的評估。

一位資深專家認為,豐益國際對大豆的長期趨勢判斷是準確的,即國際市場大豆供應充足,價格會下跌,豐益國際在市場上是空頭的角色,但短期變化沒能把握好。具體為:全球大豆供應量充足,南北美均為大豐收,大豆後市看熊,但短線受很多因素影響,如巴西阿根廷天氣、美國播種進度及生長期天氣變化。今年3月底、4月初開始,這些短期因素推高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呈現階段性牛市行情,價格最高上漲200點以上。空頭持倉的追加保證金的壓力較大,平倉出局致巨額虧損。

上述人士指出,豐益國際在期貨上虧損,按理他們現貨盈利較多,可以沖扺期貨虧損。

另一位權威人士表示,豐益國際第二季度體現的虧損主要是大豆期貨套保頭寸暫時體現的。其實現在美盤大豆大跌,第三季度豐益國際應該盈利會很大,如果國際市場大豆期價跌到900美分(每蒲式耳,約合27公斤),或者國內大豆加工利潤恢複,豐益國際很快就會扭虧為贏。以豐益國際的過往經營風格,不會賭很大的單邊頭寸,至少在大豆上不會,所以第二季度的虧損應該只是“季節性”問題。

豐益國際董事,同時也是跨國糧商ADM首席執行官的Juan Luciano曾表示,豐益國際第二季度出現虧損絕對是意外。豐益國際的風險控制流程和做法與以往並沒有發生改變,他相信這種虧損是一次性的,第三季度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豐益國際主席郭孔豐說:“盡管2016年第二季度出現了虧損,集團的全產業鏈模式並未傷筋動骨,將快速複原。我們將堅持以往的戰略,註重農產品下遊的發展,將重心放在亞洲和非洲的市場拓展上。我們在越南和印度建立的合資企業所取得的進展,表明這些市場具有長遠的發展前景。除非發生一些不可控的事件,集團今年的業績表現預計將是令人滿意的。”

雖然利潤表現不佳,豐益國際加強了在中國市場的廣告推廣攻勢。第二季度,豐益國際銷售和分銷費用達到約4億美元,同比大增31.7%,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花在中國市場的糧商產品推廣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46

少交智商稅 就真能拿下港股定價權

各位親們周五好!前天還在寫港股市場上這些一言不合就開撕的栗子,今天我就自己打臉,要撕友號關於港股定價權的文章了(沒辦法,為了走紅港股財經公號圈,網紅wannabe必須要撕啊)!

 

本來關於CFO趕人事件,蝸牛妹是really不想再做任何的comments,但既然你可以以小見大,認為事件就能反映出港股的畸形定價權,那我只能再撒次鹽了。

 

關於百富環球業績會的基本事實

百富環球半年報的業績發布會確實寫清楚了是by invitation only(這是公司的權利),被趕走的這位分析師沒拿到邀請,但還是想方設法混進來了(他要為客戶寫報告啊,外資大行的高薪分析猿也蠻拼的),然後被CFO當場趕走了,然後CFO在第二天道歉了。

 

法律解讀:公司這麽驅逐,SFC是無法說什麽的。

 

該不該這麽做(Opinion

整件事的焦點是,公司發現了沒有被邀請的分析員入場之後,應不應該趕他走?處理問題的方式又合不合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事件的評價,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然我們要微博幹嘛呢,不就是這時候上去吐吐槽的麽),不屬於本文的討論範圍。

 

歪樓一段:作為經常毒舌寫文章得罪人的博主很擔心,萬一哪一天我在業績會上,被趕出來怎麽辦?小夥伴們教了我這麽一句:Either I leave the room, or I’ll report to HKEX for the misconduct,you choose(想了半天,有理有據吵架時候,還是用英文比較專業、不輸人,大家都來學習下,技多不壓身)

 

關於麥格理報告的本身質量

我沒有仔細跟過百富環球的票,所以對這篇令公司氣憤的研報,各種打聽了下,線人們的反饋總結如下:

 

麥格理在報告中,確實弄錯了一些事實(Facts),公司主要收入和增長點都在國外,國內一直都是問題重重;但研究報告中寫反了。而他對公司做空的結論(Opinion),卻是對了方向。

 

對於麥格理報告的邏輯、質量、可信程度,得靠他自己客戶判斷啊賣方分析猿是要為客戶服務,而不是為上市公司服務的啊,不然不就成是沆瀣一氣坑市場了。這個角度看,分析猿和百富環球應該還沒有在一起,這對投資者是好事啊,不然你怎麽知道他是真看好還是假看好


 

但是,友號將麥格理發表報告的日期,與沽空量增多的數字聯系在一起,這個行為算是推測,或者在這件事中我們應該稱之為指責了。但是你有證據支持麽?沒有的話,按嚴重程度就是造謠誣陷了哦!

 

而且,一間公司的股價漲跌,怎麽可能這麽簡單。揪著四月份至今的走勢意義不大,一言不合該看股價好吧,2015724日至今,百富環球的股價跌了52.53%,同期恒生指數跌了10.52%,可以請教下為什麽跌幅會重於恒指麽?


 

關於外資行對公司業績的點評

業績後,大家都發了報告,主角之一的麥格理寫了一小段他的感想,野村用這件事做了個標題,都是opinion分析猿除了給數字,還要給觀點的啊,這是人家的自由,就像你可以認為這是外資行聯袂雙擊”、我又要找你撕一場的自由一樣。

 

但我們寫文章要以理服人、公平公正吧,你既然點出來百富的CFOII(海外版新財富)今年選出的最佳首席財務總監;那也要寫出來野村的分析師黃樂平,蟬聯了2013-2015年的II中國科技領域分析師排行榜第一啊,他在港股TMT的地位就像趙曉光在A股一樣啊(利申:我認識黃樂平,黃樂平不認識我,但是我灰常希望有機會以後跟他請教問題),你憑啥就給人家扣了這麽大一頂帽子呢。

 

賣方分析猿又不持倉,no offense,他們看錯看對有啥大不了的,誰還沒個錯的時候啊!每個能活下來的賣方研究員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的,有的看的特別準,有的資源特別多,有的特別勤奮待客戶如初戀,有的可以持續看不準,你說哪個沒價值!


不信你們看,A股第一財經網紅是李大霄啊,人家現在躺著發條微博都是可以賺錢的,你服不服啊!

 

友號不是還把華瀚生物放在你們港A股的名單里了麽,昨天公司被外資沽空機構做空了,我們啥時候能看到你們對華瀚定價權的搶奪啊?


 

關於外資不懂、壓低中國公司股價

友號的一個核心邏輯(如果你們認為那能叫邏輯的話)是:香港市場由外資買方定價,外資買方主要聽外資大行研究猿的,而麥格理、野村兩位外資研究猿就是給賣出評級,導致公司第二天股價跌了2.06%(跌了好多啊,天都要塌了啊)!

 

如果說你們這麽了解公司,外資行又這麽給你壓低股價,這難道不是給你們送錢麽?你們難道不應該偷著樂,趕緊買買買麽?你看,趁著股價低大筆購入萬科的許家印主席,就做了個非常好的示範!



所以你們猜,去翻百富環球大股東名單時候,我們能看到幾個大陸土豪身影呢?


第一大股東果然是內地土豪,Hi Sun Technology (China) Limited是高陽科技818),後者現時的第三大股東還是車峰,持股高陽科技12.04%

 

第二大股東是FMR LLC,變了個簡寫難道你就不認識啦,這是大名鼎鼎的外資買方富達投資集團,就是彼得林奇當時所在的基金公司。別說在香港了,人家在全球市場都很有影響力的,截止2015年底AUM5.1萬億美元。

 

第三大股東是Baillie Cifford & Co,這是一間1908在愛丁堡成立的基金公司,截止2016630AUM1300億英鎊,客戶包括美國五大養老基金。

 

所以,解放軍在哪里?



外資真的沒有中國投資者、中國分析員那麽了解中國企業?好想知道這些外資buysidePM或者TMT分析師有沒有看到友號的報道,有啥comments哦!

 

就拿FMR來說,這麽大的基金,他們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研究員的,in house還有個類似渾水那樣專挑問題公司的掃雷分析員,生態鏈是這樣的:

 

鑒於FMR的錢實在太多,他們是街上所有賣方都想去好好服務的大客戶;但是每一個分析員到了公司,都會被同事教育一句:"你們要知道,別人對你好都是有目的的";所以這應該是街上享受賣方額外福利最少的基金公司了,據說連電影票都不能拿的。

 

他們的行業分析員是會看賣方研究報告的,但是只看數字,你問他們對賣方分析員的觀點,目標價的評價:哦,我們從來不care他們給了啥意見,怎麽可能按照他們的投資建議去買呢?

 

作為街上資源最多的買方,他們的出差調研的頻率也是極其之高的;行業研究員每年兩次業績完了之後,就要馬上飛去波士頓、倫敦,再給駐在當地、有興趣聽他們聊行業的基金經理們推銷他們跟蹤的股票(這里他們的角色就變成了sellside分析師)。

 

任何投資者,只要對自己跟蹤的公司足夠了解,那麽從賣方拿到影響公司估值的消息就會越少;能影響公司估值的是新聞,但任何投資者很快也都能看到,sellside分析員可能還沒記者快,HF需要trade on newslong only不需要。

 

所以你覺得外資賣方分析員,在大外資買方決策中起的作用,有多大?

 

搶了定價權你就能賺錢麽?


千里迢迢來炒港股又是為了什麽?賺錢啊!

 

但幹嘛要把話說的像搶下定價權,你就能賺錢了一樣呢?Really不明白,絕對估值的高低跟你能不能賺到錢有什麽關系?

 

估值高的公司,就是定價機制更完善,更能提高投資者收益的麽?舉一個特別著名的栗子!還記得去年的前首富李河君麽?



中國公司漢能薄膜光伏發電(566),被前首富稱為看不懂漢能的人,都死的很慘;這話確實沒錯,還真得有一家外國對沖基金因為空漢能,輸的連褲子都沒了;公司股價在滬港通開通後那個波瀾壯闊的漲幅,讓人不禁感慨,還是大陸投資者懂大陸公司啊;4月份時候,外資fund可以舉個手,讓我來數數有幾家當時被漢能拉低了自己和大盤的相對收益。


 

外資fund臉被打的啪啪啪的,還要堅持著不值錢的節操:我們不會投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d有問題的公司的!寧缺毋濫!反正呢,我只知道一言不合就曬股價。


 

外資就是記憶時間久,不像A股一波接一波,不知道有個叫做corporate governance issued的東西。


 

這里還要代表分析猿們吐槽,A股的投資者關系,不整天求爺爺告奶奶的,你能見到麽?我要是連公司IR都見不到,我要怎麽給估值?怎麽給我PM推呢?講真,港股上市公司的IR那是比A股強很多吧,人家都是很專業的,百富的CFO本人也是對投資者很敬業的啊(所以出了這樣的事,大家才更加的驚訝)。

 

香港市場最大的問題,不是外資行分析師不靠譜,不是投資者不會給估值,是因為沒有本土資金,缺乏流動性。我們叫大陸資金為解放軍,又不是駐港部隊,A股有個風吹草動的,不也是跑的比誰都快。


 

混久了港股的人呢,都知道賣方分析師的能量和對市場的影響,不否認確實有個別分析師發個報告,市場就能抖三抖的(這篇等我下次再來八),但港股不是單邊做多市場啊,人多策略雜權利又不集中,要是還用A股的思路,當然難受了,然後賺不到錢就去怪政府。


 

你是來炒股票,又不是陳浩南,能不能不要整天總是搶這個搶那個的;你要是覺得A股好,那就去炒A股嘛,幹嘛跟些大陸遊客一樣,一副他們不來買東西,香港經濟就要完蛋了的樣子呢?畢竟再回過頭看港股大時代時候,友號的投資表現(我放在閱讀原文里了),也沒有比外資大行靠譜啊。


 

不過不像田小姐,網紅wannabe成名還是要靠男人的(比如無數男粉絲們),沒有格隆,我的爆紅機會可是少了不少呢。

 

經緯紡機退市了,你說《香港,請不要拋棄自己》,我讓你《相聚離開都有時候別總矯情香港資本市場

 

還有你說,《香港沒有墻,但香港人有一堵心墻》,我也只能告訴你《我們為何賴在香港不走

 

當然了,還有第一篇的《誰是格隆》(點原文鏈接哦)

 

今天深深發現,每一次對你文章觀點不認同,寫完文章後,都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新增粉絲,所以對你深深的感恩,相信你也一定明白公號狗之間,撕撕才更健康的~~


關於中港兩地炒股的差別,蝸牛妹早已給你們總結出來了!


最後在這里喊出我的願望:多點數字,少點情懷,共建和諧中港二級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212

擱置TPP真能拯救美國工人?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日前表態,將在上任首日退出“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旨在向助力他當選的鐵銹地帶工人兌現競選諾言。

此前在不少經濟可行性報告中均指出,TPP實施後將令更多美國制造業轉移至本土之外,而美國國內繼續出現產業升級,然而這被勞工組織視為以藍領工人的失業換取白領就業的紅利。

西班牙IE商學院美籍經濟學教授阿拉赫(GayleAllard)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確實在收入方面會產生輸家,而贏家應做好準備補償這些輸家,但美國多年來在此方面並沒有在更大的範圍去實施這種補償。

事實是,TPP之死恐怕也就不了美國工人,還有可能對美國工人造成傷害。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鮑恩(Chad Bown)就指出,在其他TPP國家勞工成本上升的情況下,(雇傭)美國藍領工人看起來相當誘人,而試圖通過扼殺TPP來保護美國工人的特朗普,可能傷害那些想在美國創造就業的企業。

當美國不能通過TPP讓外國勞工成本更昂貴的話,為吸引就業,就只能讓本國工人的勞工成本更廉價,而目前看起來,共和黨的確有打算這麽做。

不簽署TPP傷害到誰

TPP可以被看作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加強版,除了NAFTA中已經有的加拿大、墨西哥,TPP還納入了越南、日本和馬來西亞等諸多國家。而TPP在勞工、工資水平以及環保水平等方面的標準,卻要大大高於NAFTA。

必須指出的是,美國通過TPP向上述新增國家打開市場,其自身因TPP發生的改變確是非常有限的。美國在談判TPP時已經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TPP談判並不需要美國在既存的經濟產業政策方面做過多調整,但其他11國未贏得美國出口商和投資商必須改善其市場準入,此種改變涉及到諸如環境保護、勞工保護等諸多非傳統貿易壁壘方面的政策。

類似於越南等國,為加入TPP,要在TPP生效後做出大幅度調整。其中,越南必須遵守國際勞工組織(ILO)在勞動力方面的各種規定,並接受集體協商制度並設立最低工資等。在TPP的框架下,很重要的一點是,勞動標準在爭端解決機制之下是“可執行的”,這意味著如果某一國家沒有達到TPP標準,美國可以通過實施更高的關稅進行報複。

這對相關TPP國家的勞工和環保標準提升的意義是巨大的,如果單純以單位工資計算,可以看出在加入TPP後,哪些國家在工資等方面更有吸引力,也更容易吸引跨國企業遷出美國。但在實施TPP勞工標準後,當地勞工將變得更加昂貴。

TPP國家制造業工人人均工資水平(美元)

這些TPP條款“將令外國勞動力更加昂貴,這本來也可以幫助到美國的勞動階層。”鮑恩表示,不僅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工和環保標準及其相關政策也將導致生活費用增加,將此兩者相加,這將令許多公司對於他們是否要遷移海外再做考慮。

鮑恩承認,TPP有不足之處,有可能形成制度漏洞,但這是美國令上述國家改善其勞工標準的最後機會。當TPP擱淺後,美國手里在這方面就沒什麽牌了,其他的貿易協定在此方面都相對較弱。

要降低美國工人的勞工標準麽

鮑恩認為,如果美國不打算幫助提高其他國家的勞工標準,另外一個吸引企業雇傭美國工人的方式就是降低美國的勞工或者監管標準,而共和黨似乎希望這樣做:他們希望廢除包括職業安全規則等方面的標準,以吸引企業來美投資,然而這樣做也許會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但不一定令美國工人收益,因為這將令工作崗位變得更加危險,環境也將遭到汙染。

更不要提在選戰中無人願意聆聽的真言:大規模機器自動化是全球化下部分產業工人失業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對外貿易。

鮑恩指出,包括奧拓(David Autor)等美國經濟學家在一份極有分量的研究論文中指出,從1999-2011年,僅有20%的美國制造業是源於其他國家(中國)對美出口,剩下80%的失業則完全是由於其他原因。

阿拉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指出,針對自動化才是真正主因的這一看法,並沒有得到選民的註意:“根本沒有人理會。”

實際上,自動化取代了不少美國藍領階層的工作計劃,而2007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因房貸泡沫而失業的不少美國勞動力,在新的計算機化就業年代中並無生存技能。

鮑恩指出,美國政府需要做的是,妥善幫助和安置這樣的美國工人。

阿拉赫表示,比如在簽署NAFTA時,美國曾為有可能受到沖擊的藍領準備了一系列包括重新上崗培訓項目在內的補償措施,原本可以把這種行為放到更大的範圍中去實施的,但實際上並沒有。“政府在面對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問題上,並沒有進行足夠有效的財富轉移。”阿拉赫指出,近五十年來,以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為例,就預示了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在工資之間的不斷靠近,同時全球化對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整體而言均有益,但是在收入方面,的確會產生輸家,而贏家應做好準備補償這些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432

叫板快手 抖音真能做到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3/164803.shtml

叫板快手 抖音真能做到嗎?
界面 界面

叫板快手 抖音真能做到嗎?

整個7月,抖音全平臺的用戶增長超過了1200萬。它的快速躥紅和進擊,也讓快手產生了一絲警惕。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文 | 鄭潔瑤

北快手南抖音,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這樣的口號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事實上無論是體量還是日活,快手的數據都是抖音的近30倍。根據極光大數據7月份發布的一則報告:截至2017年7月23日,抖音的安裝量是2086萬,而快手的用戶數則早已超過5億;日活方面,前者的日活從4月份開始迅速攀升,短短4個月的時間就從29萬上升到了173萬,而快手的日活則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穩定在5000萬以上。

這樣的並列關系就像“北喬峰南慕容”一樣,差距懸殊又氣質對立。

如果抖音沒火也就罷了,但事實卻是,這款去年9月才上線的產品,經過了6個月的蟄伏,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就一直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向上姿態。據抖音產品負責人介紹,目前抖音的視頻總播放量已經超過10億,還在持續高速增長。而各家第三方數據的報告也都顯示,在UCG短視頻的滲透率上,抖音目前僅次於快手和美拍。

毫無疑問,這款今日頭條孵化出來的音樂短視頻應用,火了。

躥紅

“如果你錯過了三年前的快手,不要再錯過現在的抖音。”

說這句話的人叫嚴然,她是普羅文化傳媒公司達人業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中國最早接觸短視頻創業的那批人之一。

“我大學畢業就接觸短視頻了,最早是在騰訊微視,現在各個平臺上拍攝技術過硬的達人們很多都是從微視出來的。”

多年的積累讓嚴然擁有著龐大的網紅資源圈,同時也會幫助一些網紅運營自己。經驗告訴她,現在是網紅進入抖音的最好時機,“過了這個紅利期就不好說了。”

“現在抖音上的很多大V都是從快手、美拍或者直播平臺過來的,快手太大了,我們家一個妹子進去玩了幾個月才漲了四萬粉,而抖音就快得多,一個月漲十幾萬粉無壓力。”

王然(化名)也有類似的感慨。王然加入抖音才3個月,但他已經拿到了漂亮的數據——183.1萬。相比之下,他在快手三年的時間,也只積累到19萬粉絲。

在王然的賬號“老王歐巴”中,經常會發布一些自己和老爸一起“尬舞”的視頻。在這些視頻中,兒子誇張活潑的動作和老爸正經僵硬的表演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萌,和其他帥哥美女的分鏡變身比起來反而有了自己的特色。

“其實我在快手也都是發一些我和我爸的日常生活,但吸粉就沒有抖音這麽快。”

在嚴然看來,老王歐巴會成功主要是因為他進入抖音的時機很好,“幾個月前抖音還很缺像他這樣的搞笑生活類博主,所以他的每條視頻都拿到了推薦位,後期他應該和抖音簽約了,有段時間,十個推薦位里有六個都是他,他不漲誰漲?”

從這里可以看出,其實抖音的運營策略和快手完全不同,快手一直以來的產品哲學都是以算法為核心,不對用戶做任何幹預。但在抖音,算法僅是起輔助作用,運營的力量被更多突出,不僅推薦位是人工+算法一起篩選的,擁有內容創作能力的頭部生產者,抖音也會很早就和他們建立聯系,甚至和他們簽約,以保證內容的持續產出。

以搓澡舞為例,這個系列的視頻最早是由抖音用戶劉西籽發起的,但抖音的運營覺得這個歌曲有成為爆款的潛力,就主動去聯系了劉西籽,讓她和站內的達人夏沐chun光一起對歌曲的動作進行了改編,再由抖音牽頭,把這個TAG推廣到了美拍、微博、快手等站外平臺。

王然就是通過搓澡舞知道的抖音,“那會兒很多網紅都在拍這種舞,而且他們分享的視頻右下角都標有抖音的水印。挺好奇的,就下了一個試試。”

試過之後,王然很快就抖音“中毒”了。在他看來,同樣的主題,快手拍出來的視頻會更粗糙一些,“抖音拍出來的視頻就很酷,因為要搭配音樂、剪輯、特效,自然而然會更花心思一點,也會加上構思和表演。”

換句話說,快手的視頻呈現的是未經加工的、粗糙而真實的現實生活,而抖音卻是將拍攝和後期融為了一體,讓但凡有點想法的人都能夠通過它拍出一個經過修飾的、達到及格線的產品。你需要的只是一部手機、一點創意和花點心思就能學會的拍攝手法。

雖然這個手法對普通用戶來說相對麻煩,卻大大降低了普通人成為網紅的準入門檻,這也是抖音為什麽能吸引大量其他平臺網紅遷移的原因。

另一方面,在用戶數量急速上漲的抖音,網紅的增量和相對數量都是更少的,這也給後者形成了所謂的紅利期。更多在快手出頭無望的年輕人,也瞄向了這個新的話題平臺。

抖音帶走了一部分快手腰部以下的紅人,也給快手帶去了一絲警惕。

今年以來,快手至少撥出了3億作為市場推廣,這些錢最終變成了4檔綜藝節目的贊助、整個暑期檔主流院線影片的映前廣告以及北上廣深杭五大城市上線分眾傳媒的樓宇廣告。

另一方面,快手也轉變了自己的運營策略。

7月,快手在拉勾上線了兩個新崗位,分別是網紅經濟產品總監和廣告系統研發專家。其中,前者的職位描述是制定網紅經紀產品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管理。後者的職位描述則是負責廣告引擎、廣告結算、數據分析等系統的開發與優化。

這兩個職位一個對應網紅運營,一個對應廣告變現。這顯然是與快手此前不主動幹預用戶以及不著急變現的風格相悖的。

今年以來,快手已經走到了一個必須要把變現提上日程的時刻,而如果想要更好地變現,獲得更多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用戶顯然無比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突破用戶圈層,並獲得更多投資人和廣告主的青睞。

抖音這方面的煩惱更少一些。它既沒有調性煩惱,又顯得新潮炫酷,它瞅準的那批一二線城市的年輕受眾,又恰好是快手今年花了大價錢想要討好的那些人。根據極光大數據檢測到的信息,目前37.7%的抖音用戶居住在一二線城市,快手的一二線城市用戶比例則為30.5%。

1

抖音用戶城市分布數據

2

快手用戶城市分布數據

進擊

下圖是抖音的微博指數,可以看出,從4月開始,就已經有用戶在微博上提及抖音,而6月開始,這款軟件在微博上引爆了。

3

雖然前兩個季度抖音都沒有大面積地做過推廣,但進入7月以來,抖音突然展現出了非常急切的擴張意願,先是於各大平臺上推了一則創意H5——“世界名畫抖抖抖抖抖起來了”,後面又贊助了今夏最火的網絡綜藝《中國有嘻哈》。

下圖是極光大數據提供的抖音進入7月以來每天的日新增用戶圖,可以看到,7月抖音平均每天都會增長40多萬用戶,整個7月份,全平臺的用戶增長超過了1200萬。

4

其中,7月中旬的小高潮對應了其H5發布的時間,而7月末的小高潮則對應了第五期《中國有嘻哈》放送的時間。

8月,抖音又接連邀請了鹿晗、吳亦凡、李易峰在抖音宣傳自己的新歌與新電影,三人不僅在抖音開了賬號,還在官方上線了獨有的明星貼紙和專屬挑戰。

8月19日,抖音還登上了導流效果有目共睹的快樂大本營。在這樣的連番曝光下,抖音8月的用戶新增數據也不會難看。

但是,必須提到的是,隨著平臺用戶的逐漸增長,抖音在內容層面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抖音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搞笑原聲視頻。

王然就是最好的例子,三個月以前,抖音的推薦位上還很少能看到王然和他老爸這樣的面孔。

按知乎上一位抖音前實習生的說法,那時抖音的定位還非常垂直,就是新潮炫酷的音樂短視頻社區。“早期抖音會在各個大學招收很多舞蹈社團拍攝視頻,但類型非常單一,只是一味地要求新潮時尚酷炫,對於其他風格,比如古風小姐姐什麽的,就完全沒有興趣。”

這和我的主觀感受也是相同的。5月份,我因為要采訪抖音的一位網紅曾密集地使用過一段時間這款軟件,初期的使用感受非常驚艷,完全可以用中毒來形容,但刷久了就會發現,抖音推薦位里的內容非常同質,無外乎就是俊男美女加上簡單的鏡頭晃動與音樂加成,連音樂都沒有變幾首。

但現在,再打開抖音的推薦位,情況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越度傳媒網紅中心的運營李瑞向界面創業記者總結了在抖音最容易登上推薦位的幾類內容——“顏值高的、萌寵、創意視頻、明星、拉著爹媽兒女爺爺奶奶打親情牌的,基本就這五類”。

看起來,抖音似乎放棄了過去重度垂直的音樂內容,而選擇了慢慢地擴充內容形態,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精致版的快手。

在李瑞看來,這樣的改變其實是一種眾望所歸。“你不得不承認,抖音之前的那些內容,好看是好看,但太容易膩了,如果再不擴充內容廣度,用戶是會流失的。”

下圖是抖音從4月開始的月留存狀況,可以看出,截至4月,平臺的月留存還是很高的。但5月份開始,月留存就一直呈現出一個低谷狀態,直到6月份,才恢複到之前的水平。按照李瑞的回憶,抖音對內容的擴展恰恰也是從6月份開始的。可以大膽猜測,平臺也是註意到了留存的問題才調整了內容運營的策略。

6

未來與隱憂

雖然網紅在抖音上吸粉迅速,但變現卻成為了一個問題。

在這樣的前提下,嚴然認為內容策略的變更是必要性的:“對於短視頻網紅來說,他們現階段最主要變現的方式仍然還是廣告和電商,而抖音原先那種內容其實是很難衍生出業務的。如果說你讓一個網紅空有幾百萬粉絲卻沒法變現,那他們最終只能選擇轉移粉絲去其他平臺,這對於抖音也是不利的。”

事實的確如此。打開抖音,大多數頭部網紅都會在描述位寫上自己的微博或直播賬號,一些資深抖音玩家,像薛大濕和Joker還增加了自己的淘寶賬號,專賣抖音道具。

少部分人已經開始接創意廣告,但用抖音視頻的形式做推廣難度還是很高的,如果做得太過明顯,也不會被選到推薦位獲得流量。而那些成功把粉絲轉移到直播平臺的達人們,都或多或少地減少了更新抖音的頻率,畢竟直播帶來的才是真金白銀。

據界面創業記者了解,目前抖音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機制讓平臺上的達人變現。雖然他們也會和頭部網紅簽訂合約並給予他們一定的補貼,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法,未來抖音還是需要研究出一套機制讓達人有更合理的方式變現,它有可能是用戶打賞,也有可能是廣告補貼,但總之一定要是一個讓達人和用戶都能夠接受的方式。

另一方面,競爭者也在快速跟進了。

雖然抖音是第一款在國內引爆的音樂短視頻App,但這款產品多多少少也有些借鑒了主攻海外市場的musical.ly。

musical.ly的團隊也來自中國,只是過去一直都主攻海外市場,且成績十分亮眼,不僅在全球擁有2億用戶,日活躍也超過了1800萬。

今年以來,musical.ly也將觸角伸回了國內,改名為Muse,直接與抖音競爭。

此外,小咖秀也將和抖音功能一致的晃咖分出來單獨做了一個App,這款App和抖音的產品相似度可以說是像素級的,不過抖音在視頻清晰度上仍然還是有一定優勢。

6月6日,一款名為奶糖的App宣布上線。它同樣瞄準的是一二線城市年輕人,不管是產品的定位還是形態,都和抖音、Muse非常相似。

一個新的賽道儼然已經出現,入局者也都做好了準備。

目前而言,抖音相對其他競品仍然呈現出了壓倒性的優勢。

日前,抖音甚至宣布開啟了海外戰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抖音產品負責人王曉蔚表示:“在國內市場已無有力挑戰者的情況下,抖音尋求海外增長在情理之中。”而且,這次出海的背後還有今日頭條上億美元的支持。

相信在這種海內外並重的情況下,短期之內,抖音還能保持不錯的增長趨勢。

但問題是,和微博類似,強運營的產品到最後都難免遇到UGC乏力的狀況。即使抖音一直強調自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臺,但實際上,它還是以一個又一個的小中心作為支撐點的。

快手每天能夠產出600萬條的原創短視頻,而抖音,用戶很容易在最開始因為拍出了一個好視頻而被激發出強烈的UGC欲望,但後期由於新鮮感退卻,高昂的時間成本會逐漸降低用戶拍攝的意願。

據記者了解,在抖音,拍攝出一個推薦位水準的視頻,從構思到拍攝,花半個小時是最基本的,一些有劇情有分鏡多換裝的視頻甚至需要花費5個小時。

如果抖音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大多數用戶都只能做個看客的平臺的話,那它缺乏信息量的內容是很難長久地維系住用戶的。

目前來看,抖音必須重視以下幾點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命運。

第一,通過算法不斷地優化分發從而增加普通用戶被看到的機會;第二,降低用戶的拍攝門檻,加入更多的模板、特效,激發用戶的UGC意願;第三,完善分享機制,增加社交元素,減少平臺的工具屬性;第四,增加合理的達人變現方式,維系好和平臺上達人的關系。

相比其他的短視頻應用,抖音已經走到了一個讓快手感受到緊張的地步。接下來,它必須讓自己像快手又不像快手。一方面,抓住快手遺漏的用戶圈層;另外在推薦視頻方面,堅持人工篩選把控審美基調的同時,也要強調算法的作用,讓推薦更加千人千面避免內容的同質化。

這款完全不像今日頭條做出來的應用,已經拿了一手好牌,接下來要做的只是把牌打好。

快手 抖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