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須戒有貳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3908836
一、買了股票漲了一點,馬上恨不得告訴全世界,跌了就選擇性失憶;二、作股票的「代言人」。前者是不成熟的表現,股市每天都是漲漲跌跌,短期的波動很正常,翻番都不需要到處說,還別說漲一點。後者體現很傻很天真,股票不會因為你做一下廣告就漲,到處廣告只說明你對這項投資不自信。

如果你買一支股票後,終日乾乾地擔心它會下跌,那你就不要買。買股票是為了賺錢的,不是為了嚇自己。要有「我買了現在不去管它,三年後就賺三倍。」這種底氣才去買,價值投資不是今天買明天賣,那麼市場先生明天心情好壞漲跌些有什麼關係呢?反倒是希望下跌才對,因為如果你看準了,下跌可以買得更多。

投資的真諦是你要看準對的東西,然後堅持。市場每天的波動你跟著它去做的話,你絕對沒有市場快的,請你相信這一點。戰勝市場唯一的辦法就是「守護價值」,今天這個板塊漲,明天那個板塊漲,但這個對投資意義不大,因為你看到的時候已經被漲過了,去了也是接盤的份。投資賺錢是要漲到高位讓別人來接盤。

在日常中遇到這兩種貳時,第一種如果你只跟我說一兩次,我就誇你幾句,能讓別人往心裡高興,而我又不用付出,為什麼不讓別人高興一下呢。可如果他天天沾沾自得來跟我報「戰績」,那也讓他看一下我們的記錄,通常就沒有下次了。第二種通常就是聽,如果他要我表態或實際行動支持,我就說回頭研究下看看。

投資是一個體力活,能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跑得遠,同時要注意在比賽中不要摔傷。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需要將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以最佳的速度跑到終點。很多人抱怨A股沒投資機會,其實它每年都有很多十倍股,關鍵是你有沒有眼光、肯不肯付出努力去尋找它們,世上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52

淺談電氣二次設備行業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4446318
電氣設備可不是家用電器,最初二次設備行業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電力系統穩定運行,但現在更多的是讓電力系統現實智能化運行。電力行業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五個環節構成,電力從生產到使用過程中,需要應用到大量的電氣設備,大致上可分三部分:發電、送電、用電。發電是發電廠的業務,在中國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另外還有水力和少量的核電,基本就這三種,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興能源,所佔比例可忽略不計。中間的三個環節是電網的業務——送電,這部分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也是電氣二次設備的主戰場。

其實現在不管電力系統的那個環節,都離不開對用電的高效、節能、安全、自動化要求,這個問題就得依賴電氣二次設備來解決。二次設備中的發電廠自動化系統針對發電環節,繼電保護及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針對輸電、變電環節,配網自動化系統針對配電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電力監測、故障診斷、安全防護技術的應用。電力電子也是近年發展速度很快的技術。

每年國家對電網的投資預算都相當巨大,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投入將會逐年增加,儘管短期受整體經濟放緩的影響,電力投資增長額度不會很大。未來舊網升級和電網智能化、自動化改造將是行業發展的方向。這也是近年來的行業情況,國家電網每年的招標金額增長幅度不大,但地方電網和變電站投資金額則有高速增長,我們相信未來幾年也將保持這種局面。

說到電氣二次設備行業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楊奇遜和沈國榮。繼電保護行業一直有「北有楊奇遜,南有沈國榮」的說法,可見在電氣二次設備行業他們的地位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他們都是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楊奇遜是1994年第一屆當選,沈國榮要晚一點,在1999年當選。他們所創立的企業分別是:四方股份和南瑞繼保,這兩家也是目前行業最大的龍頭企業,合佔市場份額超過行業一半,即50%的市場份額由它們所掌控。

楊奇遜具有很超前的眼光,早在80年代初就看到繼電保護的微機化發展方向,那時候儘管該領域在國外很火,可在國內別說是外行,就是行業裡的人說到微機保護都沒幾個人懂,仍至於楊拿著他的科研成果找到國內數家繼電保護龍頭企業,準備跟他們談合作將科研成果產業化,但當時沒有人明白他搞的這個東西能幹什麼,也沒人相信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會有什麼市場前景,頻頻碰壁。

其實所謂微機就再平常說的計算機,即現在你所使用的電腦。微機繼電保護簡單說就是用電腦來控制和保護用電線路的安全。現在的電力保護幾乎都是微機化,我國第一台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就是楊奇遜在1984年研製成功的,因此他也被稱為「中國的微機繼電保護之父」,出版了學術著作《微型機繼電保護基礎》一書,說他是中國微機繼電保護的奠基人也不為過。這技術當年說新也不新,在國外已經發展很多年了。

新技術早期沒人懂,並不代表就沒希望,找的企業多了也有識貨的,這個企業就是上市公司國電南自。當時楊跟南自談好了合作,四方股份最初的生產基地就設在南自在南京的廠房內,至今那個地方還在。國電南自儘管效益一般,但可以說是國內電氣二次設備行業的「黃埔軍校」,現在的行業頂樑柱很多都是從南自出來的。

沈國榮的南瑞繼保也是從江蘇南京開始,同樣是在國有企業裡開始起步的,這家企業就是國電南瑞。直到現在他的公司依然沿用「南瑞」的招牌,因為起初創業時這個品牌叫得響。從這個角度講,應該反思國有體制下「獎懶罰勤」的弊端,為什麼人才總是留不住,最後不是自己出去創業,就是成為出去創業公司的猛將,回過頭來跟老東家競爭。相比起楊而言,沈更有商人的味道。從辦企業上說,他們的性格也在所辦企業上得到很充分地體現,楊的企業更注重研發,沈則更為側重對市場營銷的鑽研。

這個行業我國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用了30年時間。現在對於電力的控制技術,中國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當其他領域技術還在奮力追趕他國的時候,中國的電氣二次設備行業已經在引領技術潮流。國外巨頭在中國的競爭中,並沒體現出多少的技術優勢,反而在成本和本土化上處於劣勢。這也為行業的「走出去」提供了條件,事實上現在它們正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國周邊很多東南亞國家現在正處於工業化早期,未來對電力的投入將迎來一輪高峰,可預見未來外需對業績的貢獻和所佔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對於這類型的企業,人才、技術、專利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這三樣,企業賺錢就不是難事。當然,考慮到中國特殊的商業環境,企業拿訂單的能力也要進行一定評估。現在電力行業雖然不能說像改革開放初那般窘迫,急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但未來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電氣二次設備行業並不是一個「老經濟」,當然也不是一個新興產業,應該說是一個「青年產業」。

中國的產業升級轉型帶來的短期經濟增速放緩,對電氣二次設備行業會有影響,但影響相對有限。其實這也是一個綠色節能行業,電力帶來的污染需要改造,這為二次設備帶來的是利好。這個行業也是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跟宏觀經濟有相關性,就直接看空,它跟水泥、鋼鐵這類行業有本質的區別,可以說十年內都會是欣欣向榮的光景。話又說回來,有那一個行業可以完全脫離宏觀經濟而存在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本文系原創文章,只發表在林起個人的博客、微博,謝絕轉載,不得抄襲。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71

漫談一線城市寫字樓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4754940
首先明確「一線城市」即大家所說的「北上廣深」,杭州、重慶、天津等等這些二線頭或准一線的城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所謂一線城市我的理解是擔負著全國範圍的功能性城市,而像重慶、天津這類型的城市,本質上是國家政策用GDP堆切起來的。很簡單,如某領導是天津人,讓發改委把中石化的煉油項目落地到天津就可以了,一年批上幾個大項目,本市GDP一下子就大幅增長了。

看一個城市的定位不是看它的GDP,而是看城市裡人的水平和他們在做的事情。從全國的經濟區域看,北京既是國家的首都,也是北方的經濟中心,上海是中部長三角的經濟中心,廣州是南方的經濟中心。深圳比較特殊,它不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地域中心,而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老體制升級之後一種新體制的中心。

與工業城市的工廠一樣,寫字樓是一線城市發展的剛需。現在房地產在政策調控的大背景下,與住宅市場不同,我們對商業地產有不同的看法。「住房的價值取決於地段的交通便利性,商舖的價值取決於街區的人氣,寫字樓的價值取決於定位。」這是去年9月份的微博(http://t.cn/zQOGGir)裡說的。

寫字樓的價值主要取決於「定位」,這個認識對於投資寫字樓非常重要。從普遍的情況看,一線城市寫字樓整體的供應是不缺的,缺的是高端的單位。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需要好的辦公環境,給員工或給客戶看都好,總之你的公司想要發展就需要好的寫字樓,所以大的方向上,我們認為未來高檔寫字樓還是有很強的升值潛力,相對於高檔住宅而言,也存在較大的升值空間。

「寫字樓定位清晰後,就會顯現出稀缺性。比如寫字樓雖然多,但好的高端寫字樓並不多,它們又高度集中在CBD。高端+稀缺寫字樓=城市寫字樓1*高端寫字樓*0.2*CBD寫字樓0.3=6%;深圳的這6%高端寫字樓現在月租含稅價約為220-270元,到2015年底將會達到300-360元,由此將帶動寫字樓價格和普通寫字樓租金上漲。」這是去年9月份的微博(http://t.cn/zQOGEhv),投資寫字樓必須要最優質的單位,否則寧可讓錢閒著,也不應該亂買那些普通的單位。好比同樣在深圳CBD,十三棟姐妹樓的樓價和租金就一直上漲緩慢,與卓越時代、諾德中心形成鮮明對比,為何同處CBD樓價表現卻截然不同,定位的問題。

「CBD的租金年年看漲,09年卓越時代廣場也就160/170元/m²,現在普遍都是210/220元/m²,高層甚至更貴,且空置率很低。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租金只會越來越貴。現在投資寫字樓物業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前提是要買黃金位置的優質物業,升值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如卓越世紀1號樓,年初50層5.5萬,現在要6.5萬。」 這是去年9月初發的一條微博(http://t.cn/zQOqGe5), 2012年初到9月半年多時間世紀中心漲了1萬,可以預見它未來這種升值趨勢還會繼續,而且未來十年是寫字樓投資的金黃十年,住宅的投資機遇已經基本過去了。

回過頭看看「北上廣」是否跟深圳一樣,畢竟本文探討的是一線城市寫字樓,而不單單是深圳。「縱觀深圳CBD已經沒地了,參考北京、上海CBD樓價,同一水平寫字樓深圳價格低很多,而深圳人均收入最高、CBD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又臨近香港,所以這根本沒道理。」今年的二月份這條微博(http://t.cn/zQOqEen)當時我沒有想通為什麼北、上的寫字樓比深圳要貴。後來跟一個北京、深圳兩地做寫字樓租售的朋友喝咖啡時,我將向他請教這個疑惑,才解開了問題之迷。

他說:「北京主要是國有企業,本身就不缺錢,而且全國所有的大型企業基本都到北京設辦事處,地方政府也有駐京辦之類的機構,這些自然推高了寫字樓的需求。另外北京寫字樓的租金是一年一付,這些財大氣粗的大集團有時租了地方放在那裡兩、三年都不裝修,不像深圳的民營企業多,寫字樓是兩押一租,生意不好就撤了。」我認為這說出了問題的根本所在,按照這個思路,我們也可以推斷上海和廣州的寫字樓情況。

上海的寫字樓同一檔次跟北京的租金差不多,與北京不同的是上海為多數跨國企業在華的總部所在地,它的寫字樓主要是外資企業需求拉動的。廣州這方面比較特殊,可以說是北京、上海、深圳的結合體,國企、外資、民營企業在廣州三分天下。其實這四個城市都有這三種力量,500強也有落戶廣州、深圳的,只是就不如上海那麼多,而上海國有企業也很多。大致上而言,北方以國有經營為主,南方以私有經營為主。

清楚了北上廣深的寫字樓需求拉動因素之後,就可以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北京在中國新一輪的經濟改革大潮下,如果真能實現國退民進,對寫字樓需求增長的動力就不會像過去十年國進民退時那麼大,不過需求的推動因素是北京有巨大的政策資源、信息資源、人脈資源,所以如發改委這種動一下筆可拉動GDP的權力不下放,改革沒有到位之前,北京依然是英雄逐鹿的主戰場。

上海以外資需求拉動的寫字樓行情,在外貿不景氣的環境下,可能需求會有所放緩,但長期穩步增長還是比較確定的。因為跨國企業不可能由於在華生意暫時比較難做,或者出現暫時的虧損,就撤出中國大陸,再者說也沒到那份上。這方面深圳受到的外貿不景氣影響跟上海一樣,可是深圳的民間經濟活力不是上海能比的。

此外,外貿也有細分領域。大的方向中國的進口額肯定會越來越大,出口的商品則會有調整。而像發展初期的低端製造業、來料加工、保稅物流等則會慢慢的減少,這是大勢所趨勢,誰也改變不了。隨著沿海居民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國也要主動放棄這些活兒,所以不用擔心越南、緬甸的競爭,這些訂單它要就給它吧。倒是美國的機器人工業再革命和頁岩氣能源再革命值得警惕,美國的再工業化運動擺明了要搶中國飯碗,攔胡我國的「產業升級」。

「未來十年經濟的主題是『轉型升級』,說白了就是向第三產業轉型,即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如新金融、軟件、動漫等,這些的核心不是工人而是人才。小城市不可能吸引他們,這些產業一定在大城市,由此成推動房地產需求。」前些天發的微博(http://t.cn/zQOmpYs)理論上說未來的經濟轉型,北上廣深是最能享受到發展紅利的。尤其是深圳,一來寫字樓價格絕對數比北京、上海便宜;二來民營企業將享受到更多改革帶來的推動力。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更多高檔的寫字樓,將對價格形成強大的支撐。

說到一線城市寫字樓,還有一個地方不得不提到,那就是深圳的前海。「前海124億成交兩宗地王,都被卓越集團拿下。這價格瘋狂嗎?分析看看,目前深圳CBD卓越的時代、世紀每平6-8萬。前海未來的前景比CBD看好,地價一般佔四成樓價,按拍得樓面地價將近1.6萬算,售價4萬即可,且開發的這幾年也有升值空間,124億是合理地價。」這是7月26日倍受關注的前海地塊「招拍掛」之後發的微博(http://t.cn/zQOcuGa),前海所承擔的功能是現代服務業國家級的改革試驗區,主要以金融業為主,未來香港的機構將紛紛進駐前海、挺進大陸市場。打個比方說,你現在買香港的保險人需要到香港簽合同,以後在前海簽就可以了,無須過海關辦港澳通行證,所以前海寫字樓的升值空間不小,值得大家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80

聊聊馬云式IPO — 合夥人制度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5606296
從昨天到現在,利用碎片時間發了六條關於馬云「合夥人制度」的微博,雖然都是有感而發,想到那發到那,不過回頭一看,其實結構層次分明,已經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了,微博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兒,把碎片看法組織整理成有思路的觀點。說到底,馬云以為地球圍著他轉;事實上,系他擋著地球轉。若不是為他一己之私,阿里老老實實在港上市不好麼?他非得向股東們說「想上市可以,除非讓出控制權,並保障我永遠享有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天貓的LOGO用馬云的樣子去設計,他心裡到底有多怕失去對阿里的控制權。

與其說阿里巴巴不選擇在香港上市,還不如說香港聯交所拒絕了阿里巴巴的無理要求,守住了原則、保住了節操。這讓人想起當年高盛上市,投行是最合適用合夥人制度的,可高盛為了上市改為公司制。馬云當年為了融資放棄了多數股權,怪誰?現在想上市要求股東放棄權利,操蛋。你以為你誰,全世界就圍著你轉?

阿里巴巴何去何從?A股上市很麻煩,光券商輔導期就一年半截,財務標準也不同,高盛、大摩們也無A股承銷資格,全都搞掂那還有幾百家在排除等著IPO,馬云的特權思維是不是也要來上交所發揮一下,插隊。故此,去向基本只有納斯達克了,美國絕不可能改規則,馬云荒誕的「合夥人制度」已流產。

馬云背著雅虎偷走支付寶資產,在講究誠信的美國人看來是不可原諒的。B2B在港上市5年也沒為投資人貢獻一毛錢的利潤。馬云不講道德、背信棄義的性格已經被美國投資人知道了。他現在要跑去人家那兒上市,別人肯定會想「這外星人不可靠,得留一手。估值上必須預留足夠的馬云道德風險的安全邊際。」

馬云沒有股權,股東們幹了怎麼多年,又確實應該享受一下革命成果,孫正義現在想的就是套現。可上市了馬特權就怕失去控制權,無奈之下意淫出匪夷所思的合夥人制度。這方面他該學學王石,他也沒多少萬科的股票,可是企業的精神領袖和金字招牌,馬云現在也邂下CEO了,當馬石不好麼?

云計算當然不會得逞,其實誰也不比誰笨,馬澤東多算一分,別人就少一分。他這次挑戰的是同股同權原則,這是現代商業文明的基石,相當於司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人覺得創始人就有權控制公司,OK,當年別伸手要錢就可以了。投資人絕不可能接受,股東才是阿里巴巴的老闆,它不姓馬。

中國人視急流勇退為很高的境界。如范蠡一樣,功成身退放舟西湖,多瀟灑。馬云自己說過,現在公司會議室裡開會,別人講的他根本聽不懂,云計算他不會認為意指馬式算計吧?況且當年跟他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後來都退出,讓阿里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為什麼你馬云就退不得?Who are yo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20

轉變牛熊市思維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5785504
一個理念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一個觀念可以帶來一場革命,一個信念可以改變人的一生。我們怎麼樣做,取決於把什麼樣的種子栽到心裡去。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小草的種子只能發小草,菜籽只有收穫菜園。想要長成松柏,必須得用松柏的種子才可以。不同的種子決定著不同的結果。

為何要說種子,因為現在想說的是投資者種在心裡對股市看法的種子。從某種程度上說,《雪球投資》也是一種投資的基因種子,裡面有作者對投資的DNA,印刷廠把書印刷出來拿到書店去賣,有緣人或許會看到這本名不見經傳的書。有人把它拿到家裡放在書架上作擺設,可有人就真用眼睛把這種子播到心田上去了。如果種子被心裡接受,真的在心田生根發芽,那麼他整個投資行為就會受到這種理念的指引。

言歸正傳,本文要說兩個觀念。一是對股市認識的觀念;二是對投資認識的觀念。趁著這兩天股市大跌,想跟大夥分享對股市下跌的看法。以及,在這種看法之下,我個人認為應該採取的投資方式。

我們喜歡說現在是牛市或熊市,也喜歡問別人現在是牛市還是熊市。現在別人這樣問我,我真不知道怎麼作答才是最合適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是熊市,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是牛皮市,創業板是牛市。我想這樣回答雖然有點囉嗦,但是可能會比較準確。

我的建議是放棄牛熊市的觀念,努力想著怎麼賺錢。理由一、這個觀念本身對賺錢無益,牛市有人在虧,熊市也有人在賺;理由二、賺錢要靠投資理念切合市場,而不能靠牛市,相反很多專業人士在牛市是賺不到錢的,大牛市賺大錢往往是新股民,這個大家都深有體會;理由三、市場在變,人也要變,現在的A股已沒有單純的牛熊市之分了,未來可能常態化。

這樣更好,以前那種牛市一起賺,熊市一起虧有什麼意義呢。那樣的話企業的價值體現不出來,好的壞的一個樣。投資人的素質也體現不出來,牛市個個是股神,熊市就都銷聲匿跡了。反而現在的股市,對你的投資能力,看對了有獎賞,看錯了有懲罰;對好的企業能上漲,不好的企業能破淨。不管別人怎麼看,我是喜歡這種「理性化」的市場的。

從客觀上講,也不管你喜不喜歡、願不願意,牛熊同見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當然,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說未來某個行業就一直走強,某個行業就一直走弱,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未來很可能像過去一年這樣,在一個行業走強的同時,另一個行業在走弱,而這恰恰是投資人在經過理性分析之後,所作出的投資選擇造成的結果,用腦子了,好事。

昨晚我把自選股大致過了一遍,看到一些股票真是感慨良多。曾幾何時張裕A(000869)和東阿阿膠(000423)是多麼風光不限,而現在怎不教持有人黯然神傷。消費和醫藥股都這樣了,鋼鐵、高速、港口、煤炭、金融、有色、家電、水泥、機械等等很多行業,更是哀鴻遍野,這些都是大行業,共同點是老經濟。從去年12月4日反彈到現在,跟它們有關係麼,而很多股票是上漲幅度是按倍數算的。

此時討論牛熊市有啥意義,典型的如蘇寧電器,本已是明日黃花,把「電器」兩字改成「云商」,蘇寧云商(002024)這招牌一掛,公司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股價立馬上漲200%了。上面的行業沒得漲有沒漲的道理,如果有誰認為市場虧待了它們,可以用自己的錢買入,投票給它們。這個是某種價值投資方式,認不認同這種投資方式,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個人是比較傾向做更靈活的投資,根據市場情況變化的不同,適時調整投資方式。這從態度上來說更為進取一些,當然也對個人投資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人確實什麼都不懂,那麼老老實實買低估值的藍籌股然後呆著,確實挺合適的;有的人喜歡投資食品、飲料、白酒這些,一方面是大消費有前景,也因為其它許多行業他看不懂,比如看到匯川技術(300124)這種企業兩眼黑,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做什麼的,此時去買它的股票就是投機,這個就是價值投資所謂的「能力圈」;反過來說有另外一個人看懂了,在合適的股價買入,那就不是投機而是投資。

股市是一個股市,對它的認識每個人卻不同。我的建議是拋開牛熊市這種固有的觀念,努力認清股市最真實的面目,然後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有客觀的定位,在這個基礎上找到正確的合適自己的投資方法去參與其中,相信都能得到一定的投資正回報。我個人這方面是比較狂妄的,對「能力圈」這種說法很不以為然,倒不是覺得這種說法不對,而是上市公司基本都在我的研究能力範圍內,至少我自己是這麼認識的,有沒有這個能力自己才清楚。

閣下不必以查理•芒格給我舉例子,他是他、你是你、我是我,像互聯網老頭子看不懂很正常,他也說過自己看不懂,但我們年青人明明看得懂為什麼要裝看不懂,然後給自己畫地為牢。因此,我不會對那個行業不碰,或者專門投資一個行業,更不會跟某支股票「共存亡」。哪一個行業有投資機會就去做。無論地產、銀行也好,環保、電子也罷,買入與否、賣出與否都是根據投資機會決定的。對投資的態度我認為應該是「像生意人一樣思考,像商人一樣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