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置勁蝕15億大劉收息14億


2009-03-17  AppleDaily





【本 報訊】華人置業(127)出售證券投資獲利36億元,但因投資物業重估減值75億元,昨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止全年虧損14.9億元,撇除投資物業重估減 值,實賺44.5億元增長63%,每股盈利2元。末期息1仙,另派特別息99仙,共派息1元,持股69%、人稱「大劉」的劉鑾雄收息14.18億元。記 者:高淑嫻

股東收息其實是人之常情,但按聯交所資料,劉鑾雄自去年11月底至今年1月中,合共斥資11.5億元,18度增持華置,12 月增持得最頻密,有13次,其中一次,就是向英國兒童基金(TCI)一次過以10.4億元買回8.3%或1.73億股。劉鑾雄今次收息逾14億元,已經彌 補到他連番增持華置的成本。

彌補大劉連番增持成本

其實,當華置1月公佈,已於去年底悉售證券投資組合獲利逾36億元後,證券 界便估計,華置可能派高息或派發特別股息。劉鑾雄兒子、華置非執行董事劉鳴煒昨表示,今次派息應是歷來最多的,派高息不是因為劉鑾雄「等錢使」,公司亦只 是於最近數周才開始考慮派特別股息。他解釋,華置去年底手持現金104億元,派息後,仍坐擁80億元,遠多於業務發展所需;與其把現金放於銀行收取微薄的 利息收入,不如派予股東。雖然公司在業績報告中指,如日後有融資困難可能供股,但劉鳴煒澄清,今年需要供股的可能性非常低。

劉鳴煒:供股機會微

除 了大股東增持外,華置去年亦斥資22.9億元,回購公司股份,等於每股1.027元。被問到今年會否繼續回購,劉鳴煒說,要視乎市況而定;會否重提私有 化,則暫時無定論,考慮因素多。業務方面,華置去年租金收入增25%至8.8億元,零售及寫字樓部份分別升22%及32%,主因寫字樓續租租金提高,新港 中心與皇室大廈一期翻新工程07年第三季完成,去年提供全年貢獻。劉鳴煒坦言,經濟轉差,今年租金有下調壓力,惟旗下投資物業位置理想,減租壓力較細。雖 然華置早前減價三成推售灣仔York Place,但劉鳴煒強調,樓價再跌空間有限。他對中港樓市有信心,表明坐擁巨資,遇有合適機會,未來6至12個月將買地,另亦考慮入市買股票。

華人置業08年業績概況

營 業額金額:12.65億元變幅:-71.8%投資收入淨額金額:39.96億元變幅:+185.6%投資物業重估減值金額:(74.68億元)變幅:增值 轉減值虧損金額:(14.94億元)變幅:盈轉虧每股虧損金額:(0.67元)變幅:盈轉虧撇除投資物業重估的實際純利金額:44.5億元變 幅:+62.8%每股實際盈利金額:2元變幅:+66.7%撇除投資物業重估及投資收益的純利金額:7.6億元變幅:-50.5%末期息金額:1仙變 幅:-95.6%特別息金額:99仙變幅:不適用

劉鑾雄增持華置情況*

2008年11月(2次)股數:152.8萬股涉 資:863.8萬元2008年12月(13次)股數:1.82億股涉資:11.1億元2009年1月6日股數:119.7萬股涉資:1123.5萬元 2009年1月5日股數:96.3萬股涉資:904.1萬元2009年1月16日股數:73.4萬股涉資:683.8萬元總數股數:1.87億股涉 資:11.46億元*去年11月至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0

上市王國勁蝕 陳國強自己賺廿億

2001-8-16  NM




在股壇素有「金手指」、「殼王」以至「爆棚哥」稱譽的陳國強,其控制的德祥系上市王國,近期相繼公佈業績時紛紛勁見紅,單是五間主幹上市公司,便虧損共十六億元,令這個股壇玩家面目無光。雖然公司蝕大本,股東無息派,而股價亦變「蛋散」,然而對陳國強那 逍遙的生活卻沒有多大影響,他繼續住南區獨立屋,揸靚賓利車及保時捷,與譚詠麟、阿叻等明星玩通宵。事關,他趁股市狂潮時,套現二十億元做超級富豪,成為 網災中的真正超級大贏家,不過跟他玩的人都沒有如此幸運。財技抽水維持經營例如九八年五月,德祥宣佈二供三,先集資四億二儲子彈,大股東陳國強要 「扲袋」一億四千六百萬。然後同年七月,保華以一供三形式,集資五億四千萬,德祥於是按比例供股。結果,保華其後公佈該年度業績大蝕八億元,令公司安渡難 關。九九年五月及十月,德祥先後配售集資一億四千五百萬;原來八月,保華德祥再配售新股予德祥,取得一億三千萬。至於德祥旗下另一隻東方魅力,九九年八月 借殼上市後,集資時以配股及發換股票據,毋須德祥磅水。該公司配股集資過七次,但股價愈配愈低,由最高的每股二元一配到去年四月的一毫四;而期內發行可換 股票據亦有兩次。全部抽水行動,為東方魅力集資達十二億九千萬元,公司兩年蝕去五億五,看來仍有三、四年玩。不過小股東就好㷫。在觀塘浙江興業銀行炒股的 陳伯,一提東方魅力就批評:「啲藝人邊識做生意㗎,唱歌拍戲就得。」正如陳伯所言,東方魅力創辦人之一的譚詠麟及曾志偉,近日亦撈回本行,紛紛「出山」搞 演唱會及開騷搵真銀。連同死黨阿叻在內,三人所持東魅股份,高峰期原值一億七千五百萬,但三人一直無沽,至今只值六千五百萬元而已,賬面富貴蒸發了一億多 元!

三瓣業務蝕十六億住洋樓養番狗,與明星富豪為伍的陳國強,以擅玩財技聞名,雖然只擁有上市旗艦,德祥企業的三成四股權,市值一億元,但他利用德祥去控制十一間分別在港、加及澳洲上市的公司,上市王國市值高達五十七億元。陳國強這個上市王國的十一間上市公司,近期相繼派成績表時紛紛「滿江紅」。其中做建築業的保華德祥,便蝕去四億七;近年才搞的傳媒事業,東方魅力和東魅網,又蝕去近四億,還未計剛買上市殼的《成報》,估計月蝕約二、三百萬。至於曾令陳國強一炮而紅,成為「公司醫生」的錦興,業績由盈轉虧,亦蝕了二億五千萬。旗下業務均大蝕,令母公司德祥業績亦難睇,蝕本五億四。這反映擅玩財技的他,卻並非經營之神,三大瓣生意共蝕去十六億元!德祥系多間上市公司業績都「唔掂」,兼股價大跌,然而集團總司令陳國強,自己卻「好掂」,事關他在過去三年股市高低潮時,四度套現離場,結果擁有逾二十億元身家,進身億萬富豪行列,成為網潮的少數大贏家。

住南區大宅揸靚車接載陳國強到酒店的平治房車有字頭「399」,就泊在門外,司機深知「老細」有排玩,都先去宵夜。這部平治車主,並非用陳國強或他的關係公司登記,而是姓麥的五金公司東主擁有。陳國強名下,至少擁有四部車,其中於去年才購入,價值二百萬的藍色「賓利」,更配上「六一」號車牌,去年因時常載陳國強去 北角成報大廈與何文法洽購《成報》而出名;一部價值過百萬的銀色保時捷,車牌是「三九九」;另有兩部日本豐田七人旅行車,都是去年才購入的,其中一個車牌 是「一九八六」,可能是為記取他當年的權利建築,因生意失敗而遭清盤的教訓。這四部名車,都泊在他住了兩年多的香島道三十九號A,三層高海景大宅內。這幢 外觀有點古典風格的大宅,樓面約有七千呎,由他私人持有,估計市值一億元。現與澳洲領事為鄰的陳國強,對家居保安極為重視,搬入大宅前先裝上大閘。門口保安員說:「我哋替陳生嗰邊保安,不過都順便睇埋隔籬澳洲領事,幫佢哋開吓閘咁。」而陳國強大屋外圍,亦裝上四、五部防盜眼,屋內還設有兩座狗籠,養了兩頭德國狼狗來看門口,反映他人愈富貴,條命就愈矜貴。

上週四,保華旗下的i.o. Canteen餐廳,在保華中心地下開張營業,花牌、燒豬齊備,不過大老闆陳國強卻沒有來。「老細好少出現這些場合,就算平日返工時間都唔定。」一位員工說。陳國強旗 下建築業務,由副主席劉高原和董事總經理陳佛思打理;至於東方魅力及《成報》,他亦交由左右手管,自己較少親自下場。不過他卻熱心捧老友場。上週五,首場 譚詠麟演唱會,在灣仔會展新翼開鑼,七千個坐位差不多爆滿。八點十五分開場,唱至十一時半才散場時,譚詠麟身水身汗,而觀眾都大讚:「好抵聽,唱足三個幾 鐘。」散場後,阿倫趕到銅鑼灣珀麗酒店開記者會兼慶功,已經是凌晨一時,他仍一臉興奮。坐在記者會側邊咖啡室等他的,是陳國強,東方魅力背後的大老闆,亦即是阿倫的老細。只見他打扮如白馬王子,穿上白色外套和緊身白褲,與阿叻那半透視外衣相襯,顯得格外年青。他與同枱的張耀榮、黃杏秀等人煙不離手,還印印腳大談阿倫剛才的演唱會。隨後曾志偉到達,一行人坐到酒店三十三樓,即陳國強的「私人會所」消遣。據酒店職員說:「今晚起碼(玩到)四點呀,佢哋一星期都嚟兩、三晚㗎,都係飲吓酒,通常兩點後先散。」而珀麗酒店是陳國強控制的上市公司,保華德祥旗下物業。

東魅兩年蝕五億東方魅力前身是虧損嚴重的DC財務,九九年陳國強羅兆輝手 上取得控制權後,便借殼注入明星網頁和主題餐廳。東方魅力上市兩年均蝕本,共蝕五億五。剛公佈的去年度業績,虧損二億一千多萬,來自拍戲蝕八千三百萬,物 業投資蝕七千八百萬,而已執笠的繽紛荷里活主題餐廳,亦蝕六千四百萬,加上公司炒股輸四千五百萬,盤數睇見都眼冤。就算由東方魅力分拆出來的東魅網,亦只 是乾燒銀紙。去年中東魅網上市配售新股,集資了兩億三千萬元,一年過去,剛公佈業績蝕去一億七千四百萬,而新年度第一季亦燒走千八萬,如今只剩三千八百萬 資金而已。為了令巨額虧損的公司能繼續運作經營,陳國強大玩財技,例如是集資。他的上市主力艦,是保華德祥,保華若要「輸血」時,便由母公司德祥供應。而每一次保華集資前,德祥要先行抽水。

四鋪套現二十億九七年九月以前,陳國強身家估計只有兩億多,主要擁有德祥股份。九七年九月股市狂潮,幸運之神眷顧,他首先把國際德祥三成股權售給羅兆輝,私人套現五億二千萬。三個月後,樓股皆跌,國際德祥股價由十一元跌至一元,羅兆輝當災求救,陳國強以上市公司名義,連仔帶乸將國際德祥及東方紅一併吞埋。陳國強第 二鋪大套現,是私人聯同一眾明星老友,譚詠麟、曾志偉、阿叻和成龍等成立東方魅力集團,並借殼DC財務上市。他邀請當時得令的盈動入股,又與當時世界級網 霸AOL合作,刺激股價升上三元水平,他透過私人配售及市場放售形式,估計出售東魅股票賺近二億元。而他最「和味」的一鋪,是將四億股金力國際,借殼予日 本光通信,令金力創下股價勁升五十倍的超級神話,他又賺了六、七億,吸引股民追隨。到去年,他故技重施,把上市的亞洲物流控股權,賣予中資背景的陳奇,賬 面賺逾七億元。單是這四單套現行動,已為他帶來個人財富二十億元!

兼營炒業大上大落陳國強財技了得,獲和黃大班霍建寧誇讚為「爆棚哥」,然而在務實的生意經營上,陳國強表 現認真麻麻。掀開經營記錄,做建築的保華德祥,公司一年做一百一十億元生意,每年經營溢利都有兩億幾,然而由於公司「兼職」大炒地產及股票,結果令保華過 去三年業績均大上大落。例如九九年,保華虧損近八億,主要是地產及股票損手要撇賬所致;去年度賺兩億八,是因為投資方面和果;而最近公佈是年度虧損四億 七,主要是減持澳洲上市的Downer股權,由六成減持至四成六,攤薄了保華佔該集團之資產淨值,因此蒙受三億三千萬元虧損;另投資股票亦損手億三元。而陳國強另一瓣傳媒事業,經營亦頗差勁。由歌星譚詠麟擔任主席的東方魅力和東魅網,雖曾令小股民着迷的子母股,但如今與一眾網股命運一樣不濟,股價分別跌剩一毫六及七毫半,其中後者東魅網股價較去年招股價跌了一半。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0

「川姑」勁蝕30萬喊濕枕頭

2013-12-05  NM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開鋪開在旺鋪旁,可漁人得利,也可累死自己。

五十歲的羊三萍是四川人,十二歲就跟隨父母賣紅薯粉。嫁到香港後,一直想開檔。今年七月,她在女兒Judy打本下,在荃灣人龍米線店「唯一雲貴川風味」旁,開設「巴鮮七味」,一家四口賣手打紅薯粉。負責揀鋪的Judy認為:「咁多人特登嚟呢邊食米線,加上我哋咁有心機做食物,點會無客!」

開業三個月,如意算盤打不響,人家排長龍、自己「拍烏蠅」,結果勁蝕三十萬,萍姐每每做到眼濕濕。女兒Judy欲把生意頂手,但為紅薯粉花了不少心思的萍姐卻不捨,想捱多兩個月再作打算。本刊找來擁有四間分店的星林居米線鋪老闆陳縉燊教路,希望為萍姐找到一線生機。

要知萍姐對這盤生意的心思有幾多,從她右手手掌的多笪瘀傷便可了解。每次訪問,萍姐總是躲在廚房,出力打紅薯粉。這由番薯粉末做的紅薯粉是四川名物,亦是萍姐的拿手好戲,跟記者說起紅薯粉的做法,她才暫忘蝕錢的傷痛,滔滔不絕:「紅薯粉嘅粉團,濕度攸關,唔可以太硬,亦唔可以太濕。開完粉漿,搓成粉團,再將粉團放喺特製器皿,用力打!等粉團從底部小洞流出來,煮熟再過冷河。」

萍姐為了做出滿意的紅薯粉,當初曾叫哥哥從成都把食水空運到港,「紅薯粉打極都斷開,我以為香港啲水質唔啱。而家發現搓粉嘅水溫轉為五十至七十度就得喇。」製作雖麻煩,不過萍姐堅持不用現成紅薯粉,「如果同出面一樣,我寧願唔做。」她亦從四川運來辣椒粉做湯底。每日早上九時開工,晚上十一時收鋪,身心俱疲。但開業三個月,只有四川同鄉捧場,鋪頭至今已累蝕三十萬元。屋漏兼逢連夜雨,兩個月前,鋪頭所在大廈搭棚維修,更影響其生意,萍姐含淚說:「我啲麵都唔係咁差,點解會咁?有時真係做到喊,阿女都話唔好做,不過自己想捱多陣。」本刊替萍姐綜合三大死因,希望為她對症下藥。

死因一硬撼地頭蟲

母女檔創業,由萍姐管廚房、Judy負責策略、營運。開鋪前,Judy看勻天后、旺角、荃灣等廿多個鋪位,她說:「大街鋪位動輒過十萬,但呢間鋪租金只係七萬五,隔籬仲係荃灣人氣米線店雲貴川風味。」這鋪位處荃灣的四陂坊,除了開業廿年的雲貴川,還有三間米線鋪,Judy當初認為:「個個食米線都嚟呢度,點都有客幫襯。」現實卻事與願違,「巴鮮」粉麵平均價錢二十九元一碗,與對手相若,記者觀察,午飯開始,「雲貴川」滿座之餘,門口還有十多人的人龍,「客」如輪轉;反觀鋪內有七張枱的巴鮮七味,中午時間僅坐滿,更遑論翻枱!兩點後就要靠特價茶餐支撐,晚市更只得小貓三四隻。客人經常拿兩店比較,Judy不忿地說:「客人話我哋啲湯油啲,人哋啲腩肉好食啲。食辣嘢,湯一定油啲,出面啲店咪仲油!或者我哋真係唔應該揀開喺呢度。」星林居老闆陳縉燊(未入鋪頭,已經皺眉):「開正(唯一雲貴川風味)隔籬,好難唔死!雲貴川喺荃灣街坊無人不曉,區外客專程嚟食,個個預咗等,唔會漏客落你度。頭先我搭的士,同司機講去荃灣食米線,人哋已經識路。係我,都唔敢開正佢隔籬。既然都開咗鋪,(指着巴鮮七味招牌)第一步遮咗招牌『雲貴川功夫米線』呢幾隻字,雲貴川雖然係代表地方名,但比隔籬店用到耳熟能詳,人哋只會覺得你係翻版,自然會比較。呢度幾間店都做到,證明有得做。你裝修新淨,唔好走低價路線,好多人唔介意俾多少少錢,但坐得舒服啲。你呢啲報紙報導,都唔好用膠紙黐住,好肉酸!門口啲透明膠簾拎走佢,正式安番道玻璃門,冷氣都會涼啲啦!」

死因二定位唔清晰

萍姐整紅薯粉滿有心得,但女兒Judy擔心紅薯粉冷門,認為香港人較鍾意食米線,故決定紅薯粉、米線並行,她說:「唔係個個人鍾意食紅薯粉,如果只做一樣,我驚唔夠皮,咪做埋米線。而且賣兩樣嘢,就唔算同隔籬直接競爭啦。」事實上,記者初次前往採訪,見到「巴鮮七味」,也不知其實是賣什麼。原來「巴」代表巴蜀,「鮮」是鮮味,「七」是萍姐排行第七!打開餐牌,只有兩款紅薯粉選擇,包括香辣及五香,米線卻有九款,如九鄉米線、石林米線、大理米線,單看名字難以知道是什麼。細看介紹,原來只是在配菜的輕微分別,卻令食客看得頭昏腦脹。然而,究竟紅薯粉和米線哪樣較好賣,Judy說並沒統計。陳縉燊試食手打紅薯粉及米線後說:「紅薯粉個湯OK,真材實料,好過出面好多人,啲薯粉夠煙韌。不過米線就唔及得人哋。但我企喺街出面,完全唔知鋪頭係賣紅薯粉,仲以為主打米線。睇埋個餐牌,真係以為你哋嘅米線叻啲,搞到定位唔突出。與其硬碰硬,不如專心搞好紅薯粉,cut 咗米線。紅薯粉仲有好多發揮,做涼拌、用汁醬撈都得。(苦口婆心)唔好再睇隔籬做啲咩喇,唔好諗住用米線搶人哋啲客。巴鮮七味都有唔少特色小食,搵一兩樣出嚟,俾啲心機研究吓,而家啲炸雞翼只係齋炸,咩調味粉都冇加!回鍋肉又太瘦;小食做得好,可以提高生意額。

死因三賣大包蝕入肉

Judy是八十後,常想出新穎的宣傳手法。開業首日,她搞一蚊一碗紅薯粉,讓街坊試食。為增加知名度,她利用互聯網,只要客人上載其鋪的食物相片到facebook、微博,再向店員出示,幫襯即送汽水。萍姐則是守舊派,只望多勞多得,雲貴川晚上十時收鋪、她們便延長收鋪時間至十一時,萍姐說:「諗住喺無競爭嘅情況下,做多一個鐘頭生意。有時有啲客真係好夜,十一點已經收緊鋪,我都會煮埋俾佢哋食,做得一個客得一個客。」她們為增加客源,更特意推出平價下午茶優惠,一碗紅薯粉售十八元。下午茶時間,來幫襯的街坊不少,但Judy透露這都是旺丁不旺財,「正價都係得四成毛利,你話減咗價賺得幾多?」陳縉燊驚訝表示:「可以做十八蚊下午茶,但唔使同中午一樣咁大碗喎!你可以有唔同分量嘅套餐,迎合男男女女的需求。其實搞網上宣傳,不如實實際際派傳單,送幾蚊優惠券,起碼有啲人會覺得因為抵咗而去食。」陳先生鼓勵萍姐兩母女,認為這樣有心機的小店,「如果能夠改革定位、提升食物質素,要扭虧為盈絕非不可能。」

開業資料(7/13)

租金:$300,000#裝修:$800,000入貨:$150,000雜費:$30,000總投資:$1,280,000#三按一上

營業資料(10/13)

營業額:$150,000人工:$80,000^租金:$75,000入貨:$50,000雜費:$20,000虧損:-$75,000^ 6名員工,包括父母,未計Judy及弟弟

總結

Judy說:「其實個招牌係裝修顧問公司幫我哋設計,雲貴川呢幾隻字對我哋嚟講無咩意思,會考慮遮一遮佢。」但說到會否集中做紅薯粉,而不做米線,Judy卻有所保留,「我真係好擔心,無咗米線,啲客人唔接受。」事實上,記者問過多個客人,大部分都認為紅薯粉好吃,客人蔡太說每朝早也會來巴鮮七味食麵做早餐,她邊食邊說:「呢度啲紅薯粉好滑,好正宗。」她甚至專程買來打邊爐。既然都有壯士斷臂的最壞打算,此時萍姐兩母女,何不扑槌大踏步改革?

阿女:

來港二十一年,大部分時間做家庭主婦,一直希望有一間自己的紅薯粉店。你大個女,儲到錢,加埋親家借錢,大家幫我完成呢個願望,我已經好開心。今次創業,令我對香港有另一番體會。香港人好奄尖,成都嘅紅薯粉只有辣同唔辣,呢度又要小辣、小小辣,又要走葱、走芫荽,好難服侍。而且香港租金貴、人工又貴,仲好難請人,想請個洗碗工都請唔到。人做老闆我做老闆,打完麵,仲要落場洗碗,做樓面、一日做十五小時。不過,開鋪之後,好多客人讚我嘅紅薯粉好食,令我充滿自信。就算最後要執,我都無悔。媽萍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67

周融﹕對壹傳媒勁蝕近10億的感慨

1 : GS(14)@2013-06-18 00:05:38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30614/-6-2992807/1.html

【明報專訊】星期一看到壹傳媒去年勁蝕近10億元的新聞,想起和《蘋果日報》出版時的一些淵源,由《蘋果》盛極到今非昔比,及對報紙出版業的前景,不禁有些感慨!

80年代還可說是香港報業出版的黃金期。報紙收入有兩大來源,廣告收入高,相比銷紙收入低。在分類廣告執牛耳的報紙如《南華早報》(招聘)及《星島日報》(地產),相差可以是7比1之別。廣告費收7億,賣報紙則得1億元左右。

其他報紙的收入比率較低,賠本的當然不算,但總有3對1之比。比率愈低代表該報經濟前景愈差。唯一相反是馬經報,出紙1張(4版)單靠賣紙已生存有道,因此「發達」的報人亦大有人在。

談談往事淵源

稍後才和大家分析今天報紙的狀况,首先談談往事淵源。

黎智英1995年創刊《蘋果》前找印刷商,我並不認識黎,但剛好我創立了出版之友印刷集團,用來支撐自己刊物《Recruit》,正在廠房裝置印刷機,馬上毛遂自薦,cold call後在長沙灣會面。

肥佬黎氣燄十足說《蘋果》在他計劃中是相近《信報》,以文章取勝,黑白印刷已可,出紙也不用多,三四張紙(12至16版)已足,我的全彩色高速印刷對他全無作用。當時年雖不少但氣尚盛,竟然告訴他肯定會失敗收場。把自己對報紙出版意見說出後,放下一份建議書後離去。

記得肥佬黎面色愈聽愈陰沉,但沒發一言。旁邊一同開會的《蘋果》要員和黎的左右手見狀甚為不安。

想不到數天後,收到《蘋果》電話說黎智英決定接納我的建議,和我簽了約,跟着《蘋果》的成功故事不需重複了。

說起來《蘋果》在我的創業生涯也是個貴人。出版之友股東一共出資4000多萬,短短3年間買了近4億元的印刷機,用的是OPM(Other People's Money,銀行的錢),創業融資槓桿率差不多股本的9倍,靠的是一張印刷合約,可算是奇蹟。

到後來,黎智英決定自建印刷廠,因為他預計一天會日銷70萬份《蘋果》,而我們肯定沒有力量支持他。好來好去,大家也是再簽一份長約,待他建好廠後才分手。差不多兩三年後印完《蘋果》的最後一天,我特別從文華酒店訂了88個大蘋果派送去將軍澳作為臨別秋波。

當然最大的蘋果派是我和印刷廠吃了。那幾年,公司單一年的盈利已差不多達到總投資額,現金流進帳更驚人,因盈利始終受近4億元設備投資折舊影響。到了《蘋果》印刷合約完結,幾億元貸款的機器已差不多全供滿。

大家都賺了錢

跟着我們成為了《星島日報》的承印商,後來更把廠賣了給他們。投資者,包括我,大家都賺了錢,更高興的是創造了好幾百個職位,支撐了幾百個家庭。

看今天的《蘋果》,也很大程度代表了解收費報紙的未來,會怎樣?

肥佬黎台灣的問題不說了,只談香港報紙。10年前(根據壹傳媒的年報),《蘋果》2002/03上半年收入是6.5億(廣告加賣紙),銷量是35萬份(ABC核數)。10年後2012/13上半年單廣告收入(年報沒提總收入)是2.9億,銷量(非ABC核數)是25萬份,少了三分一。

收費報紙的未來

估計中2002/03上半年《蘋果》廣告收入是4億元左右,10年的通脹物價高了不計,《蘋果》廣告收入還跌了1.1億,大約27%。

未來又如何?

廣告不算了。壹傳媒年報說去年(2012)1至6月《蘋果》平均銷量是25.1萬多份。當然今年4月報紙加了價,由6元升至7元。我看《蘋果》在星期一自己刊出的印數是20.1萬份,少了5萬份。

今天香港便利店和報販賣不掉的報紙全可退回,平日看看剩下多少報紙大家心中有數。一般賣出八成半九成印量已算不差,當然星期四五會多印一些。加價後的《蘋果》是否日銷已跌破20萬大關,只剩十多萬份?假若如是,那《蘋果日報》的銷量已比1995年出版時更低,套上股市術語來說,已是跌破底價,潛了水。

銷量跌是肯定,至於多少,公道一點,還是等看過壹傳媒全年周年報告才作定論。但為何跌及是否跌得過急?是否加價影響或內容問題,還是因為愈來愈多香港人厭倦了一面倒的政治立場?不知道,不願說。

上文曾提及廣告和銷紙收入比率,最好時近7對1。10年前,我估計《蘋果》6.5億中,4億是廣告,2億多是銷紙收入,比率尚可算是2對1。到今天,一算之下,廣告收2.9億,銷紙大約1.7億,比率更跌至不到1.7對1。

(計算銷量收入一點也不難,用年報公布的平均銷量乘以半年日數再乘以報紙售價的六成三,報販賺三成,發行商賺7%。估計的數目報館只會少收,哪會多收,因促銷只會加折扣給零售。)

是否《蘋果》做得特別差?作為香港第二銷量大的收費報紙,交出這樣成績,只代表時移世易,報紙市場難上加難。在壹傳媒所有產品中,《蘋果》已經是最賺錢的生意了。相比其他香港收費報紙,相信比它好的少,比它差的多。

收費報紙的市場再過10年會是怎樣的光景?作為一個報紙出身的傳媒人,感觸說出來了。你們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78

上市公司勁蝕13億 搭上北京中信 揭于品海神秘翻身路

1 : GS(14)@2015-11-02 00:49:05

2015-10-14 EW
前《明報》老闆于品海一度在港銷聲匿跡,直至月前,他被揭籌備「香港01」,旗下南海控股(0680)上週又炒到停牌,似令外界相信,他準備回歸大展拳腳。

九一年「蛇吞」查良鏞的《明報》後,于品海登上事業頂峰,卻因投資《現代日報》和「傳訊電視」接連失利而陷入財困,後來更被篤爆隱瞞有加拿大刑事案底,他幾乎一鋪清袋。

九九年,于品海憑藉搭上雲集「紅二代」的北京中信集團博翻身。本刊深入分析他的營商之道,發現他經常燒錢做生意,而投資內地房地產、資訊科技和大地影院的南海控股,○五年完成重組後,過去十年間累積勁蝕超過十三億,兩年前更因融資問題,要北京中信集團再次「打救」,令雙方的千絲萬縷關係,再度曝光。

位於荃灣嘉達環球中心的「香港01」大本營,由嘉華集團持有,辦公室共佔三層,市傳月租八十一萬。有內部員工透露老闆狂燒錢:「入面真係好大,仲有兩層未用,不過老闆好有錢,單係攝影部,話每個月有六十萬可用,仲計劃每個記者出部手機,方便補位影相或者拍片。」

近年于品海多在內地遊走,根據資料他在香港並無物業,行蹤低調,月前他被揭籌備「香港01」,本刊在他的辦公室外等候多日,終於見他出現。只見他沒有駕車,緩步走進電梯大堂,多年未露面的他,外型滄桑不少。

據知「香港01」預計十二月面世,已聘請了過百人。于品海不時主持大會,暫定以週報和網站形式發展,「老闆傾到最熟嘅經濟版,表明唔鼓勵投機,又反對搵財演講股!」

業績見紅股價喪炒雖說反對投機,于品海自己卻出名愛玩財技。他持有約五成二股權的南海控股(0680),今年五月大時代一度狂炒上三毫九仙,市值超過二百億,令他帳面上晉身百億富豪,其後股災襲來,市值急瀉至一百一十億。

至上星期三,南海及旗下中國數碼信息(0250)炒風重現,單日一度狂飆超過三成和五成,令金魚缸嘩聲四起。根據中央結算資料,北京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證券是持有兩隻股票最多「街貨」的經紀。

掀開于品海的經營記錄,他做生意其實麻麻。從事房地產、資訊科技和大地數字影院的南海控股,○五年跟原是控股公司的中國數碼信息重組「對調身份」後,過去十年蝕多賺少,累計虧損超過十三億,最近五年更蝕足四年,去年底債務股本比率超過兩倍,小股東既無股息落袋,股東權益更由一○年的四十七億,「縮水」至去年底的三十八億。

業績見紅股價喪炒例如一四年,南海便蝕掉七億,三大瓣業務皆見紅。其中房地產錄得近二億一千萬稅前虧損,主要是集團得兩個早年低價取得的「蚊型」項目,即深圳「半島.城邦」和廣州「自由人花園」,發展頗多阻滯引致。

「半島.城邦」是南海最值錢的資產,位於深圳南山區蛇口,靠近西部通道海邊,隔海相望元朗和天水圍,佔地約三十一萬七千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一百萬平方米,九六年由深圳市政府批出,屬商住綜合項目,分五期落成,○二年開始興建,如今只發展至第三期,預計一六年上半年預售。

○六年九月,「半島.城邦」推出第一期,以海景豪宅概念包裝,其時正值房地產熱潮,逾千個單位五日內售罄,均價每平方米一萬一千五百元人民幣,南海一鋪套現逾十五億。一名深圳經紀憶述︰「當年入場幾乎都係炒家,港人佔一半,高峰時每平米炒過上三萬五千人仔,金融海嘯後曾大跌至萬七,??家要賣六萬幾。」

一○年,「半島.城邦」推出第二期,撞正中央推限購令打壓炒風,影響新盤銷情。一二年,南海突然要重組「半島.城邦」的融資,將旗下持有廣州自由人花園的附屬公司三成股權,「割讓」給集團持有「半島.城邦」的另一間附屬公司的債主科威特金融公司抵債,資金鏈問題赫然曝光。

自由人花園位於廣東花都市廣花路,總建築面積約一百○八萬平方米,九十年代南海已持有地皮,因農地問題推遲至一○年才動工。本刊曾到訪售樓處,發現樓盤被農田和三層高樓房包圍,由天河坐的士最快要五十分鐘,搭巴士更要花兩個小時。翻查該盤二手樓價,去年八月每平方米索價一萬三千元,現已回落至九千八百元,跌幅達兩成四。

削肉減債中信救亡捱到一三年,水緊的南海終於頂不順,以約六億人民幣,再出售手上兩成七自由人花園權益給北京中信集團套現減債,帶挈集團當年罕有扭虧,勁賺八億六千五百萬;于品海同時將手上約一成四南海股份,以及南海持有五成一中國數碼信息股份,抵押給中信資本,為南海的貸款做擔保。這單交易,再次牽引出于品海與北京中信,以及前董事長王軍一段千絲萬縷關係。

九九年,在香港搞傳媒焦頭爛額的于品海借科網熱潮重新出擊,不單取得本港收費電視牌照經營「香港網絡電視」,還拍住北京中信在內地搞有線網絡業務,玩高科技概念。

市場盛傳于品海跟時任北京中信揸弗人王軍熟稔,王軍女兒王京京便曾出任中國數碼信息的非執行董事。七十四歲的王軍,是已故國家副主席、中共八大元老王震之子。王軍九十年代曾兼任「中信深圳公司」董事長,深圳人稱中信深圳為「王家舖子」,反映他當年的影響力。

傳與王軍相熟九五年,王軍榮升中信董事長,○六年退休後仍叱咤股壇,做過保利香港(0119)和早前獲阿里巴巴入主的中信21世紀(0241)主席,現時擔任金榜集團(0172)主席。「王震有段時間駐守新疆,有『新疆王』之稱,所以王軍最鍾意食肉,不過近年半退休,食得比較清淡,身型瘦咗。」消息人士說。

一直夢想做「傳媒大亨」的于品海,早年曾私人購入武漢有線電視網絡六成股權,九八年轉售北京中信旗下中信國安,以換取中信國安在深圳A股上市的「中信國安信息產業」的認股權,並注入中國數碼信息,中信國安其後成為中國數碼信息第二大股東,股價因而大炒。中信國安信息產業當年在瀋陽、河北等經營有線電視,單是河北已有二百萬用戶。

不過,內地電視和互聯網向來是外資禁區,于品海竟有本事插手。至二千年,當年仍由榮智健打骰的中信泰富(0267),突然出手收購中信國安,間接成為A股中信國安信息產業的大股東,于品海鎩羽而歸,「當時有傳說有人從中阻撓,唔畀佢搞。」消息人士說。

翌年三月,于品海放棄籌備了十八個月的香港網絡電視牌照,白花了無數資源。投資連番失利,他和中國數碼信息捲入連串錢債官司,當中更牽涉他跟《明報》九十年代一段恩怨情仇。

金庸資助入主明報窮小子出身的于品海是山東人,七十年代靠勤工儉學遠赴加拿大修讀政治系,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最初在《財經日報》做國際新聞編輯,其後轉到傅厚澤家族的富麗華酒店打工。八五年,他跟友人合資創辦智才顧問管理公司,替進入中國的日資公司做「盲公竹」,掘到第一桶金。

九一年,于品海「借殼」收購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遠房叔伯唐驥千的南海紡織,成為他在股壇的轉捩點。不過真正令他聲名大噪,是同年「蛇吞」《明報》,短時間內控制一個十多億的上市王國。

筆名金庸的查良鏞是新派武俠小說一代宗師,五九年跟中學同學沈寶新創辦《明報》。八九年「六四事件」前夕,查良鏞在明報創刊三十周年茶會上,突然宣布辭去社長一職。消息曝光後,多個財團爭相洽購《明報》,包括澳洲傳媒大亨梅鐸、糖王郭鶴年的《南華早報》,以及紅籌之父梁伯韜組成的財團。

查良鏞千挑萬選,揀中當時名氣財力最弱的于品海接班,至今依然耐人尋味。由於剛吞掉南海紡織,于品海根本無足夠資金,查良鏞居然願意出資與他合組公司收購《明報》,而他仍持有的兩成半《明報》股權,亦協議用「筍」價分批售予于品海。

入主《明報》後,他在九三年創辦《現代日報》,搶攻大眾市場,挖來前《新報》總經理龍景昌擔任總編輯,一心成為全港銷量冠軍報紙。與此同時,廣東省外經委罕有批准他以中外合資形式,投資廣州《現代人報》。

九四年,年僅三十五歲的于品海正式接替查良鏞,出任《明報》主席,並當選香港報業公會主席,風頭一時無兩。

被爆加拿大有案底

就在最風光一刻,于品海自己埋下多年的「地雷」被引爆。九四年十月,有傳媒踢爆他隱瞞在加拿大留學期間,多次觸犯偷竊、冒簽支票、私藏槍械等控罪而被判入獄,「據悉當時有傳媒收到一整疊已整理好的材料,記者只需順籐摸瓜即可,當時傳是有人有心所為。」

于品海其後承認曾在加拿大服刑四個月,誠信蒙污,他陷入四面楚歌,被迫辭去《明報》、南海和報業公會主席。

一夜間身敗名裂,于品海就像一個爆破的泡沫,先是《現代日報》出現嚴重虧損,創刊短短一年後宣布停刊,估計勁蝕過億元;至於廣州《現代人報》,則於九四年底被內地勒令停辦。

禍不單行,核數師其後踢爆于品海隱瞞《明報》股東,向身份不明的機構先後貸款三億元,其中一筆後來被揭發是向汕頭經濟特區永成實業借出的一億八千六百萬無抵押貸款,一直無法收回。

于品海九五年十月向《明報》現任大股東張曉卿悉售手上股權,套現五億全身而退。張入主明報後,○三年曾向于品海追債,但因于當年用作擔保貸款的私人公司早被法庭清盤,市場估計《明報》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年,于品海再度轉攻內地向中國信國安增持做金融訊息的北京世華,,後來在北京亦莊區興建「數碼莊園」,做其商業王國大本營,當中以搶攻二、三線城市的「大地數碼影院」搞得最有聲有色。

○二年內地改革電影業,其後容許外商投資戲院,于品海遂部署自行設立大地院線,找來六四事件時有份參與「黃雀行動」的岑建勳出山,更投資經理人公司「大地娛樂」和影片發行。

燒錢搏做電影大亨「老闆轉數快,搞文化傳媒觸覺好敏銳,例如請周潤發拍大片《孔子》,可以增加大地同佢嘅知名度。」一名大地娛樂員工說。

○六年,南海開始狂開影院,今年六月底擁有二百六十三間影院,銀幕數目達一千三百三十三塊,增長速度驚人。

然而翻開南海業績,包括影院在內的「文化與傳播服務」,去年收入雖增長四成半,達二十二億,但因大肆擴張而負債纍纍,一年融資成本便高達兩億一千萬,導致去年稅前蝕近兩億六,過去四年合共虧損近六億,叫人咋舌。

據一名內地影院老闆估計,大地院線因主攻二、三線城市,平均盈利能力不高,去年旗下部份加盟店更因「偷、漏票房」,被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多次點名,反映管理頗為不善,「咁燒錢法,一旦營運或資金鏈出問題,好易出事!」如今翻看于品海當年燒錢搞傳媒的戰績,小股東難免擔心今次會否「殊途同歸」。

本刊曾約訪于品海,于拒絕。本周一再透過其助手向于查詢有關與北京中信的關係及多年來蝕多賺少的原由,唯截稿前未有回覆。

送物業給民主黨

于品海近年遊走內地,然他早年與民主黨關係密切。據政壇中人憶述,他在八十年中期於泛民圈子出現,八四年文世昌、黃震遐等創辦太平山學會,于品海是核心成員。

根據民主黨已故元老司徒華生前憶述,于品海與他較熟稔,于品海同時還是香港觀察社的成員;其後,在八九年六四事件時,來往更密切;九○年,民主黨前身「香港民主同盟」籌組成立之前,于品海也是主事者,在背後提供很多意見,但他最後並沒有入黨。

九四年改組成立民主黨時,于品海再透過公司Sound Factor Limited,以低於市值租金租借太子恒利大廈單位給民主黨作為總部,其後更將股份轉讓,等民主黨全擁有該會址物業。

于品海事業大起大落

1985與友人合資成立智才顧問集團

1991向唐驥千收購南海紡織,後以智才名義與查良鏞合組明智控股,收購查及沈寶新持有明報企業約一億五千萬元股份,成為大股東。

1992收購《兒童周刊》

1993籌組傳訊電視(Chinese Television Network)同年8月出任明報企業主席同年11月 辦《現代日報》

1994年1月收購《亞洲週刊》同年10月被揭發十五年前在加拿大沙省讀大學時曾犯刑事案,服刑四個月後獲假釋。于辭去香港報業公會主席一職,後遭聯交所公開譴責,遂辭去明報企業和南海發展等公司主席職銜。同月傳訊電視啟播。同年11月智才斥資三千萬元向明報企業收購《現代日報》,同時出售一成明報企業的股權予中策。同月《現代日報》停刊。

1996台灣木喬集團購入小量傳訊電視股份

1997年2月傳訊電視全球獨家報導鄧小平去世消息,比新華社還要早兩個多小時,電視台因此打響名堂。同年3月辭任傳訊電視主席及行政總裁,台灣辜振甫家族入主傳訊電視。

1999  南海發展轉型,易名中國數碼信息。

2000中國數碼信息旗下香港網絡電視與岑建勳及成龍合作,夥拍和黃投得收費電視牌照,唯一年後宣布退辦。

2001向中信國安收購北京世華國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開始進軍金融財經訊息市場。

2005重組南海控股成控股公司,中國數碼信息變為附屬公司。

2006在內地開設大地數碼影院

2009收購美國多維新聞網

2015《多維CN》創刊,籌辦「香港01」

傳訊電視狂輸八億

九四年,于品海私人投資四億元,創辦華語衛星電視「傳訊電視」,擁有「中天」和「大地」兩個頻道,以華人CNN作目標,找資深傳媒人施南生做行政總裁,又在北京設立辦公室,部署在大陸落地。

由於于品海過份「精益求精」;加上一直無法進入內地,傳訊電視不斷燒銀紙,估計一年勁蝕過億。九四年爆出刑事案底醜聞後,他向新加坡富商黃鴻年及張曉卿變賣《明報》股權填氹,卻只是杯水車薪。

其後于品海得到台灣和信集團第二代辜啟允用水喉照住,一度露出曙光,可惜傳訊電視有如無底深潭,九七年他被迫向和信讓出江山,估計他這一鋪輸掉近八億。

多維月刊 中信捧場

多維新聞網是由六四事件後流亡海外的何頻於九九年在美國創辦的一個中文媒體,主要關注和報道中國政治新聞,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

于品海○九年收購後,在北京設立另一個辦事處,有傳因另一股東李祿私下將股份賣給于品海,他才能入主。上月出版的雙周刊《多維CN》,一書兩冊均以習近平做封面,全書只得封底一個廣告,正是北京中信集團。

撰文:財經組︱攝影:攝影組、社會組︱資料:鄭俊褀︱設計:林彥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705

首宗二手成交即見血一號西九銀主盤勁蝕344萬

1 : GS(14)@2016-01-17 23:55:13

【本報訊】樓市勢危,政府明言不減辣,各區業主繼續劈價走貨。其中,一號.西九龍錄首宗二手成交,已淪為銀主貨,一個月內劈價300萬元以1,100萬元沽出,連使費原業主輸344萬元。天水圍嘉湖山莊新增1宗銀主貨,業主先後至少8次向財務機構借貸,業界人士指銀主貨按月增加一成,料進一步上升。記者:湯家明


長實地產(1113)發展的一號.西九龍,首錄二手成交即「見血」。中原許永生表示,一號.西九龍2座高層A室,實用973方呎,建築1,307方呎,原則四房連套房,擁昂船洲海景,一個月前放盤,當時開價1,400萬元,最終劈價以1,100萬元賣出,減價300萬元或21%,實用呎價1.13萬元。同類4房單位現於市場放售,最平叫價1,700萬元。


■長沙灣四小龍代理舖放盤頻現劈價,成交改善。 伍嘉亮攝

嘉御山蝕760萬易手

單位於2013年4月以1,381萬元購入,其後向利星行承造按揭,是次沽售,佣金及釐印費料蝕約344萬元,該單位曾先後兩次在私人拍賣場拍賣,因未到銀主底價而告收回,最後由租客購入自用。本月迄今,長沙灣四小龍屋苑連一號.西九龍錄9宗成交,已佔上月全月錄10宗的90%。此外,大圍嘉御山同錄見血貨,屋苑2座高層D室,實用面積1,984方呎,建築面積2,640方呎,剛以2,350萬元沽出,實用呎價11,845元。原業主07年11月以2,980萬元買入,持貨逾8年,賬面已輸630萬元,連同佣金及釐印費等損手約760萬元。




銀主盤按月升一成

細價樓按爆煲變銀主盤。嘉湖山莊新增銀主貨為景湖居7座高層E室,實用面積446方呎,建築面積581方呎,據知,現叫價約340萬元放售,滙豐銀行網上對該單位估價343萬元。原業主95年以128萬元買入,歷年來至少承造8次借貸。同日麗湖居錄2座中層C室,實用546方呎,以355萬元成交,呎價6,502元。有拍賣行表示,目前在市場流通中的銀主盤約80個,按月上升一成,速度加快迹象。「呢啲通指一般銀行或大型財務機構,由於財仔透明度不高,故在市場的銀主盤數量有多無少」。市場陸續出現蝕讓成交,油麻地御金.國峯再錄蝕讓,單位為7座低層D室,實用453方呎,原業主於2012年以1,096萬元購入,剛以870萬元沽出,呎價19,205元。原業主持貨未夠4年蝕226萬元,貶值約21%。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單位未涉及私人貸款,反而向歐力士財務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借一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16/194543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09

兆麟苑車位53萬沽 4個月勁蝕三成

1 : GS(14)@2016-04-13 16:16:07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413/paa01/lad1.txt


【明報專訊】市况回軟,資深投資者林子峰等早前拆售屯門兆麟苑車位錄蝕讓成交。祥益地產營業副董事胡志偉表示,兆麟苑一期停車場2樓雙號車位,最新以53.8萬元成交,以投資者去年底以69萬元購入價,連同釐印及律師費等計,損手約17萬元或3成。胡氏指,現時該批車位暫錄6宗蝕讓,上述為蝕幅最大個案。他稱,雖然前業主拆售上述車位時,提供首年4厘租金回報保證(折合約2300元),料回報保證至明年初,不過由於業主購入後看淡後市,故決定蝕沽物業。

另尖沙嘴亦罕見巨舖蝕讓放盤。美聯旺舖營業董事劉啟聰表示,尖沙嘴金巴利道27至31號永利大廈地下4號舖部分、23A號、23B號及閣樓23號舖位,以1.9億元放售,地舖面積約2560方呎,閣樓面積約1950方呎,現租客為佳記餐廳,平均月租54.4萬元,料新買家租金回報達3.4厘。

金巴利道舖1.9億蝕放

劉續指,業主2012年4月以1.88億元購入,即使最終能以放盤價售出,但購入時單是印花稅已需799萬元,再加上買賣代理佣金及律師費等使費,料需蝕近千萬元,屬近年區內罕有地舖蝕讓放售個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53

兆麟苑車位勁蝕25% 前領展停車場頻錄炒燶成交

1 : GS(14)@2016-04-13 16:56:56

【本報訊】前領展(823)物業屯門兆麟苑停車場車位去年拆售,但不足半年續現炒燶車位,新增一宗勁蝕逾兩成。位於1期停車場一個車位剛以53.8萬元售出,投資者賬面慘蝕15.2萬元,成為該車場歷來第六宗蝕讓成交之餘,亦為蝕幅最大個案。記者:程俊華 陳家雄


祥益地產胡志偉表示,兆麟苑車位剛錄得一宗「大出血蝕讓」,1期2樓雙號車位剛劈價近四成,以53.8萬元售出。投資者於去年底向大業主以69萬元購入後,隨即以85萬元放盤。因為一直乏買家垂青,今年2月底改以69萬元放售,求平手離場,最後要蝕本才有買家吸納,原業主賬面已輸15.2萬元,連使費蝕逾17萬元,即蝕近25%。雖然車位獲提供4厘租金回報保證,月租2,300元,但投資者因為睇淡後市,決定斬纜蝕入肉出貨。



炒家去年11月拆售車場

炒家林子峰於2014年斥3.18億元向領展購入兆麟苑商場連停車場,事隔一年,在去年11月底將停車場拆售,全場449個車位,定價由49萬至最高達99萬元,平均較同區車位貴超過1倍。不過在五大代理行合力硬推下,最終千人逼爆銷售處,全部車位即晚賣出逾九成。雖然隨後一個月內,市場接連有投資者賺錢出貨,曾有車位數日內賺18萬元摩出,獲利逾36%。惟炒風歷時只有一個月,去年12月有車位以71萬元購入後,以69萬元摩出,蝕2萬元錄得首宗「見紅」二手成交後,高價接貨的投資者即坐艇。連同最新成交在內,迄今已是該停車場第六宗蝕讓個案,蝕幅及金額俱為歷來最大宗,其餘蝕讓個案賬面由2萬元至9.5萬元不等。市場錄得共20宗二手成交個案,除六宗蝕讓外,亦有六宗賬面平手、計及使費要蝕本,其餘則為賺錢成交。



■林子峰於2014年斥3.18億元向領展購入兆麟苑商場連停車場。 資料圖片





小業主降價求輸少當贏

據悉,兆麟苑目前逾20個車位放售,去年底向林子峰買入車位的小業主普遍想賺微利,但市況逆轉,而轉向求平手離場。不過有小業主心知不妙,持有一個車位,現叫價僅約56萬元,比買入價平約5萬元,輸少當贏,忍痛離場。另外1樓兩個車位,叫價68萬元及69萬元,僅較買入價高約5萬元,仍奢望求賺幾萬元甩身。該車場現約月租約2,100元,放租約數個,包括1樓三個車位,叫租均為2,300元。此外,同樣由林子峰拆售的筲箕灣東熹苑停車場129個車位,當年作價約80萬至100萬元,據悉,目前約五個車位放售,叫價均為120萬元,比當日買入價高約兩成,惟未聞錄二手成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13/195691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66

君臨揸3年實蝕1500萬沽出 屬「七按盤」 九龍站歷來最勁蝕讓

1 : GS(14)@2016-05-08 13:34: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08/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雖然近期二手成交稍為回暖,但樓價仍未見反彈,豪宅蝕讓個案更是一宗接一宗,其中九龍站兩大指標豪宅,包括天璽及君臨天下,就連錄多宗蝕讓。消息稱,君臨天下一個極高層海景「七按盤」,最新以4700萬元售出,原業主持貨三年多,連使費勁蝕近1500萬元,創九龍站有史以來蝕讓金額最多的一宗成交。

明報記者 林尚民

消息稱,上述成交單位為君臨天下2座極高層A室,實用1061方呎(建築1369方呎),屬三房一套間隔,原業主於去年9月以高達6100萬元放盤,但最新以約4700萬元售出,減價1400萬元或23%,實呎44,298元。

去年6100萬放盤 減至4700萬售出

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2年底以5800萬元購入,其後7次向銀行及財務公司借錢,現單計帳面已蝕1100萬元,若連同佣金及釐印費在內,更實蝕近1500萬元,為九龍站屋苑史上最傷一次。事實上,近月九龍站蝕得不少大額蝕讓個案,如天璽日鑽璽高層C室,實用991方呎(建築1382方呎),今年3月便以3250萬元成交,實呎32795元(建呎23517元),原業主2013年6月以3786萬元購入,連同額外印花稅及其他使費,料需蝕逾1100萬元或三成離場。有關單位最終由太子珠寶鐘錶主席鄧鉅明家族承接。

此外,利嘉閣高級經理鄭嘉榮表示,同區凱旋門觀星閣低層A室,實用867方呎(建築1176方呎),三房連一工人房間隔,剛以3.5萬元租出,實呎40.4元(建呎29.8元)。業主於2008年6月份,以約1420萬元買入上述單位,現租出單位,業主可享租金回報率3厘。另方面,多個屋苑交投回升,美孚新邨昨日便連錄3宗買賣,美聯物業營業經理王俊康表示,美孚新邨2期吉利徑1號低樓D室,實用685方呎(建築913方呎),剛以665萬元售出,實呎9708元(建呎7284元)。

北角慧雲峰低市價7%易手

名采策略客戶經理陳慕怡表示,北角慧雲峰高層B室,實用934方呎(建築1235方呎),獲買家以1500萬元購入,實呎16060元(建呎12146元),低市價7%。不過,原業主早於2006年月以827.3萬元購入,現帳面獲利672.7萬元,物業升值接近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024

屯門劏場舖售79萬勁蝕67%

1 : GS(14)@2016-08-04 04:00:20

【本報訊】劏場泡沫爆破,兩年前以市區價開售的屯門壹號總站,錄首宗二手成交,1樓有舖位僅以79萬元易手,成交價較一手購入價勁蝕逾160萬元,蝕幅達67%。該舖位位於1樓45號舖,建築面積104方呎,成交價79萬元,呎價7,596元,為該商場拆售近兩年以來,首宗二手成交。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舖位於2014年底以239.2萬元購入,呎價高達2.3萬元,如今勁蝕160.2萬元。壹號總站位於青山坊2號華樂大廈地下至1樓,由佳寶集團以3.4億元購入,隨即拆成300個蚊型舖出售,呎價最高2.93萬元。佳寶當年解釋,壹號總站寓意投資者可由該車站登上致富列車,但首宗成交買家卻要勁蝕67%出貨。以當年成交價計,該舖位成交金額可購入置樂花園實用449方呎的住宅,此類單位現已升值至近300萬元。現商場最少有70個舖位有放盤,當中逾兩成放售叫價較購入價低,最多叫低3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3/197205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