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玉柱:说到做到是领导力的第一条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26/151082.html


史玉柱的创业史上,一个让许多人颇为佩服的是,他的核心骨干,无论在事业的高峰期,还是低谷期,都是紧密团结在身边,所谓同甘共苦。这也让许多人觉得史玉柱在吸引和凝聚员工(followers)上,颇有独到之处。

史玉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领导者用人,第一条是说到做到,建立信任,这是首要的前提。

《21世纪》:外界评价您在“带队伍”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不管你是哪一次创业,不管是顶峰还是低谷周期,核心团队一直在。

史玉柱:我觉得这是两个方面,第一个首先你和团队之间的这种心理距离,要保持距离,不要太远,这个怎么做的呢?你看地主老财,为什么做不大,他老是把长工当佣人,你是不尊重他,只要你尊重他了,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帮助你,所以首先你要尊重他。

另 外说到平时的言行上之外,一旦你有利益了,老板获得利益了,你一定要让他们分享,不能太抠,不要做周扒皮,否则没人愿意跟你,我觉得这方面,我们算合格, 这次一上市,亿万富翁出了一批。第二,你平时要敢于放开,不要什么权都要自己抓着,甚至出张支票都要自己签字报销,我们公司不大只有十几个人时候,我就有 这个习惯,什么事喜欢放给别人去做,放给别人做以后比自己做好,刘伟我就研究过,有很多事,我放给刘伟做,然后我自己做,我发现她做得比好,因为她做她有 压力,她做得不好上面有一个人会说三道四,我自己做就没有这个压力了。

《21世纪》:怪不得外界评价您,说您很会用人。

史玉柱:我以前用人,离开巨人的人累计也有上万人,骨干这些人,看基本上还没有骂巨人的。企业文化是我在最困难的时候反思比较多的地方,为此我找老柳(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聊了好几次。我觉得我的企业文化扮演什么角色?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大家的一种习惯。

因为什么企业文化很重要呢?因为管理一个公司,毕竟是不能面面俱到,另外管理,不管怎么制度化,必然是会有漏洞的,别人如果想钻漏洞,总是能钻到的。

所以,一个企业,全靠管理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约束。管理加上文化,这个企业才能健康。企业文化起什么作用呢?就要起到制约于企业发展的一些大家的习惯和错误的认识,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

像 我过去珠海巨人的时候,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下级对上级经常拍胸脯,我保证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下任务指标的时候,没问题我保证完成,到时候不完成了也没 事,下次又这样吹牛。下级的随意性,上级对下级失去信任;然后上级也经常有时候:你这个任务完成了,我发一千块钱奖金给你,最后突然间发现,这个任务其实 很简单,两分钟完成了,这么容易完成了,不发了,或者改别的了,所以下级对上级又不信任,我过去知道珠海巨人休克的时候,这个情况一直存在。所以后来,我 们的企业文化里面,第一条总结就是说到做到,做不到你不要说。

《21世纪》:但是这条要通过制度,才能有效推广起来吧。

史玉柱:这一条一推广,确实效果好很多,这样的公司上下级之间是信任的,这是你一个公司能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上级和下级之间,普遍都持不信任态度,下级不信任上级,上级不信任下级,这个公司,你骗我,我骗你,这个公司肯定不行。

《21世纪》:很多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习惯提倡“家文化”,巨人过去也这样,现在怎样?

史玉柱:巨人大家庭,现在还延续,现在我们还在建食堂,伙食要好,饭菜要好,但这种文化也是在不断的变,不断修正、调整的。

我们第二次创业,因为我们已经到了最低谷,已经到了比海平面还低了,相对来说,我们不太提太空洞的东西、虚的东西,就是什么实用我提什么的,那种虚的东西,相对来说搞得比较少。

《21世纪》:中国公司的创业历史都比较短,企业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变动和波动都特别大,经常容易陷入一种无规则的状态。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史 玉柱:因为历史的原因,时间短,是没有办法的。但是企业是需要这种规则的,只有有规则的企业,才是安全的,规则少了是不行的,后来我一直主张我们的公司, 巨人网络要上市,上市之后制定了很多规则,比如说萨班斯法案等等,很多东西沟通成本、流程可能更多了,费用增加一些,效率下降一些,但这样的话,企业会更 安全。规则是需要的,是一个沉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7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潘石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79dbbf0100ich9.html

   恒大降价可能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

 

 观点地产新媒体 陈小丽:恒大在全国房地产商中率先降价后,资本市场反应强烈。您曾说目前中国开发商的资金都很充裕,可以撑上一年。恒 大此举会使全国范围的降价潮提前引爆吗?
潘石屹:恒大今天开始实施的降价举动的确出乎意料。在昨天一个房产论坛上,我还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冰川 期”了,一段时间内,虽然住房的成交量会显著下降,但开放商不缺钱,目前还很难主动降价销售。没想到,今天恒大就打响了降价大战的第一枪,在资本市场和房 地产市场引起了很大的“地震”。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反应,不知道会不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就像2008年9月万科引领的降价潮那样。 如果恒大推倒的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那么连锁反应倒下的第二张、第三张骨牌又会是谁?我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这些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是否强劲、健 康,越是资金流有问题的企业,越着急促销降价。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我们正密切 地观察市场


   住宅价格或下跌15%至20%


《北京晨报》王丽娅:您在微博上说还会有后续政策逐步出台,您认为最后一只靴子什么时候落地?
潘石屹:最近密集出台的政策中,有一些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如北京的经济适用房改为商品房的政策“五一”前 后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住建部关于对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收入的监管政策也出台了;银行限制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的政策也即将出台。
另一些政策则是“箭在弦上”,如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制订的让部分小产权房“转正”的政策。
还有一些政策还在研究之中,如物业税,房产税等等。
这些已经出台和即将出台的政策将对普通中、低档住房市场造成很大的价格压力。这次,政府铁了心让住房价格回落,不达到调控目标决不罢休。只要住房价格 的回落达到了调控的目标,那些正在研究的政策也许就不会出台了。


 

  搜狐焦点 李斐:您认为政府希望通过调控最终达到什么目标?什么样的情况就叫做“调控到位”了?
潘石屹:这次政府希望调控达到的目标是“让住房价格回落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这与以往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到的“要抑 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提法是完全不同的。
恒大做出降价15%的决定,就是恒大地产预测市场上住房价格的最大降幅。在销售方面,涨价时可以慢慢的、一步一步涨,但降价时一定要一次到位,不能一 步步地降,因为市场永远是买涨不买跌,如果一步步降的话,将不会有成交量。
我预计在这轮政府密集出台政策的调控下,住房价格下跌的幅度会在15%—20%左右,住房的价格回到2009年初的水平。


调控对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了很大影响


 

潘石屹:恒大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

净负债权益比:(借款-现金及等 价物)/股东权益

(净负债权益比是用来计算企业的 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的计算公式,当比值大于100%时.说明企业所持有现金不足以支付债务,股东面临偿付债务的风险较大;当比值小于100%甚至为负数 时,说明企业的财务结构稳健,股东权益受到保障。上市开发商的净负债权益比多为30-60%之间。)



  《上海商报》袁晨晨:如果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不降价的前提下,房地产开发商还能够坚持多久?
 潘石屹: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一年,全年的销售收入超过4万亿人民币,上市公司中有多家房地产公司 拥有现金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此前,我曾预计在成交量低迷的情况下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能够支撑一年。但这次相继出台的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的现 金流造成了很大影响。影响最大的政策就是对预售收入的监管,因为房地产开发商周转资金中超过一半来自于预售收入,预售收入的监管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的 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银监会出台政策限制银行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开发商的现金流。
今天,完全出乎意料的是,恒大早早打响了这次价格战的第一枪,这将会在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的城市马上引起住房价格战,这些竞争激烈的城市与企业的现金流 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证券报》林喆:目前开发商有没有遇到向银行贷款困难的情况?
 潘石屹:我相信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马上会变得慎重起来,因为自从“国十条”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一直很 低。今天恒大又打响了住房价格战的第一枪。银行永远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事他们是不会做的。开发商从银行贷款将变得很困难,未来只有那些财务状况非常健 康的房地产企业才能赢得银行的信任。

 

  “经改商”和小产权房“转正”会对二手住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京华时报》鲁欢:北京楼市新政出台后,数千名市民连夜排队办理“经 改商”手续,请问由经济适用房转变而来的大量商品房进入二手房市场,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将造成什么样的冲击?
潘石屹:过去十几年时间,北京建设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这些住满五年的经济适用房只需交少量的钱,一般是几万块钱 就可以将这套经济适用房变更为商品房,这些商品房中哪怕有10%至20%通过二手房市场去交易,也会增加住宅二手房的供应量,对北京中、低档住宅的价格将 会构成比较大的冲击。
这项政策既能够增加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市场上普通住房的供应量,有助于抑制住房价格。但缺点是经济适用房少了,社会上少了一些保障性的住房。


 

  网易地产 李丽:十四个部委正联合制定小产权房整治方案,2007年12月30日之后建的小产权房予以拆除,部分 小产权房有可能进入流通市场,请问您有何评价?
潘石屹:“小产权房”是过去十几年时间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怪胎”,一直游离于法律之外,屡禁不止。有人预计仅北京 的小产权房就有三、四千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将一部分小产权房(例如2007年12月30日之前的小产权房)转变成商品房,它就会在商品房 流通市场增加非常大的供应量,和经济适用房改商品房一样,也会对北京的二手住宅价格造成很大的冲击。但这些政策都尚未出台,政策出台后的具体细则如何,要 等政策出来后才能知道。
但是,以2007年12月30日为界,有什么依据呢?如果认定这一天之后的小产权房是违法建筑,那么之前的小产权房也一样是违法的。前一天和后一天有 什么区别吗?这恐怕是需要说明的问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6

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第一個小高潮正在湧現——「Made in USA」的「中國製造」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22

眼下,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第一個小高潮正在湧現。

「數量和規模都在呈三位數增長。」 南卡羅來納州的亞洲首席代表林新偉說。而以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未成趨勢。14年來,林每天都在和中國赴美企業打交道。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感到分外孤單,因為從事對中國企業招商引資,幾乎是一項沒有成果的工作。

其實,在同行眼裡,林已算是幸運,早在1999年,他就做成了一單「大手筆」——吸引中國海爾落戶南卡羅來納。

「海爾一期是3000萬美金,我們當時覺得非常了不起了,但我手頭在跟的幾個項目都在1億美金之上,其中的一個是4億美金。」林說。

根據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等機構發起完成的研究報告《敞開美國大門——挖掘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紅利》,從2003年到2010年,共發生244起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總金額達到116億美元。

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已在美國50個州中的37個有投資,創造了超過1萬個就業機會。2010年,中國對美投資超過50億美元。

「這個數字非常非常保守。」林新偉感到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金額和數量都被低估了。

持相同判斷的還有邵寧,他是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中國首席代表,他來中國的時間已經18年了。他還強調,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日益成熟,「不是早期的投親訪友,觀光訪問,如今的中國企業投資的針對性非常強,思維也更清晰。」

美國得克薩斯、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州是中國製造商喜歡設廠的地方。 (東方IC/圖)

Made in USA

「同樣的產品,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的價格不一樣。」

如果說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澳洲或是南美,很多是奔著資源而去,然而去美國,市場永遠是中國企業最好的興奮劑。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國企業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版圖。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中心主任王志樂認為,投資像美國這樣的市場,一則是為了繞開貿易壁壘,二是為了購買技術,收攬人才。

然而,征服美國消費者的路漫長而艱難。

2011年6月,號稱現代中藥第一股的民營上市公司天士力宣佈在美國馬里蘭州投資4000萬美金,建立一處集中醫藥生產、展示、培訓於一體的產業基地,面積達4.3萬平方米。

這項投資幾乎在董事長閆希軍的腦海裡醞釀了15年。儘管相比一般製造業投資,讓美國人真正接受中藥,這個過程顯然要複雜和繁瑣很多。然而,一旦成功,回報將「無法估量」,遠在馬里蘭的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在電話裡激動地說。

這是因為,一旦通過美國主管醫藥的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三期臨床試驗認證後,天士力的拳頭產品、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複方丹參滴丸」將在美國進行製劑、包裝、檢驗,這一切都是為了成為名副其實的made in USA。

「同樣的產品,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的價格不一樣。除了貿易問題,還有形象問題。」孫鶴告訴記者。

要想叩開美國市場,天士力必須接受FDA的三期臨床試驗認證,目前,已經通過了前兩期。FDA對醫藥產品有一整套完整的認證程序,以便確保新藥的安全與有效。

無獨有偶,同樣覬覦美國市場的企業還包括運城製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凹版印版滾筒製造商,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斯帕坦堡投資400萬美金興建了3萬平方英呎廠房。

由於所處行業的特點,運城製版需要儘可能地靠近客戶。

2007年9月,林新偉陪同運城製版的老總去美國考察,州政府為運城製版項目做了一份建議書,結論是這個行業在美國已經走下坡路,產值在減少,從業人數也在減少。

正當林新偉猶豫著將這個結論告知對方,運城製版的老總卻對他說,這是他到美國後聽到的最好消息。

當時,運城在美國之外已經有將近三十家工廠。經驗告訴他們,在海外市場,運城總能夠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甚至重新帶動當地印刷行業。他們發現,在中國賣1000元人民幣的產品,在美國的報價是1000美金,將近7倍的差距,這更讓他們暗喜不己。

學會玩美國政治

看誰是執政黨,然後在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上去遊說。

2003年至2010年,中國公司至少在35個州有投資項目。不過直到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總額,只能和新西蘭和奧地利這樣的小國為伍。

即使這樣,當中國不再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外包製造商,而變成了一個住在隔壁的老闆時,美國人是應該鋪上紅地毯歡迎,還是拉起閘門擋在門外?似乎這個問題一直難有定論。

反對意見在於,不少美國人認為所有中國公司都和政府相關。

華為就因為這個問題,今年2月,在收購美國三葉公司時,被美方以妨礙國家安全之名拒之門外,儘管收購額僅為200萬美元。

即使是像運城製版這樣的中小企業,也遭遇了同樣的曲折。2007年,正當運城製版的投資順利推進之時,運城製版的競爭對手給南卡州長打去了抗議電話,質問州長為何允許中國企業來這裡競爭?

當林新偉聽到這個消息,心裡七上八下,這只是個400萬美金,僱傭30人的小項目,州長會為此得罪選民嗎?要知道,美國的政治家們做每一項決策時都會在心裡計算,這會為自己贏得或者損失多少選票,他認定州長會放棄這個項目。

「但沒想到州長對打電話來的公司說,美國是自由市場,南卡之所以幾十年經濟發展比較快,就是得益於FDI。只要投資方是合法做生意,不管來自德國還是中國,州政府有義務提供幫助。」州長鼓勵林新偉繼續進行這個項目,最後,運城製版總計投資一千多萬美金。

不過,運城製版投資的戲劇性結局,並不意味著類似事件已成定論。是否觸及美國的「國家安全」迄今依然是一個糾纏不清的紅線。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學習如何融入美國政治。

「美國永遠有保守派,而民主黨和共和黨也會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裡面,有些人喜歡中國,也有人反對中國,都會存在。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溝通。」 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這樣總結。

如果執政黨是民主黨——民主黨就更關心怎麼能夠省錢看病,那他們就主動跑去民主黨的大腕那裡,說天士力的產品相當於化學藥價格的百分之幾,能夠給美國的醫療健康系統帶來多少優勢,讓這個國家老年人的醫療花費每年節約多少錢。

要是更關心經濟的共和黨上台了,那他們的遊說重點就是投資將增加多少就業機會,在科研上能夠提供多少亮點,企業發展壯大後可以給當地帶來多少稅收等。

「不做好這些功課是不行的。」孫鶴說。

當然,他們也會遭遇一些特殊的「美國問題」。比如幾天前,一位民主黨的議員找到孫,希望天士力能夠趕快從現在選址的蒙哥馬利郡搬去他們那裡,或者在他們那裡投資一個分公司。因為這位議員是那個區選上來的一個議員,就必須為那個區的老百姓服務。

「我們要是明顯拒絕這樣的邀請不好,但是誰一邀請就搬家也不是企業最好的選擇。這就需要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式解決了。」對所有在美的中國企業來說,如何處理這類問題,也將考驗他們的智慧。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學習和不同文化打交道所必須的一種歷練。

中國所有對美投資分佈圖(2003年至2011年一季度) 資料來源:紐約經濟顧問公司Rhodium集團

「甲方未必就是老大」

在美國建廠時,講究風水的中國老闆臨時讓設計公司做了一些改動。不久,新的賬單寄來了。老闆開始並沒有搭理,但很快律師信也來了,老闆這才意識到甲方未必一定就是老大。

儘管種種不確定性讓人擔憂,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前往美國。其中,民營企業甚至走在了國有企業前面。

數據表明,2003年到2010年間,230項中國投資中,有170項源於私營企業,佔到74%,但在投資額上,國有企業佔總額的65%。

在漂洋過海赴美浪潮中,中國企業的旅行箱子裡除了錢,還應裝著什麼?換句話說,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國?

「關鍵的是找到合適人才。」邵寧和林新偉都這樣認為。「如果出現問題,往往是核心管理人員的問題。」

最理想的人才莫過於既瞭解自己公司的文化和運作,又熟悉美國的運作方式、當地文化,現實情況卻是,有這樣技能的人才非常緊缺。

一些在美國留學的留學生漸漸成為中國僱主新寵,但由於大多數的留學生學習的是理工科專業,從技術人才轉變為管理人才,這其中依然有大量缺口。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對策是僱傭當地的銷售和人事,而總部則負責派遣其他管理人員。

為了吸引中國企業落戶當地,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會幫助中國僱主培訓普通員工。

運城製版初到南卡時,招不到合適的工人,因此,州政府出錢免費在當地的職業學校為其培訓,當地沒有合適的老師,運城製版從中國派出兩位老師傅飛往美國教學三個月,政府不僅為中國老師請來了翻譯,並且居然全程埋單了所有費用。

當然,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僅在人才上,在異鄉經商,文化差異和觀念碰撞,各種不適應幾乎無處不在。

邵寧告訴記者,他看到一些企業由於沒有符合美國的一些規定,主管機構給出了警告也沒有及時處理,最後被勒令關掉了。

「出現問題後,中國人的思路是走後門疏通,他們找了主管機構退休的局長,之後又找了律師,但也沒有解決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一家企業在美國建廠,中國人講究風水,在建廠過程中,老闆臨時讓設計公司做了一些改動,不久,新的賬單寄來了。老闆開始並沒有搭理,但很快律師信也來了,老闆這才意識到不是甲方就一定是老大。

「中國企業的對外溝通部分也比較弱,在美國,除非完全是家族企業,大部分公司是非常透明的,在這種商業環境下,中國企業要習慣媒體的監督,如果你一開始想到這一點,就會雇專人來溝通,這是品牌塑造中必經的一步。」邵寧建議。

「我的建議是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美國律師林·哈里森三世(Lynn P.Harrison 3rd)答覆南方週末記者,這位美國律師娶了一位中國夫人,從2005年起,他經常來到中國,為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提供服務。

「中國公司應該學會在美國金融和法律方面花錢獲得服務,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在國外做任何重大投資決策,錢都可以買到這種服務。」他說。

拿美國武器,佔美國市場

「今年華為與摩托羅拉的一場知識產權訴訟以摩托羅拉向華為支付使用費結案,更是華為在客場打的一場漂亮反擊戰。」

「我們通常認為,如果你是一家民營企業,賺不賺錢就看你投了以後還有沒有追加投資,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在南卡投資的現在都做了第二 輪或者是第三輪的追加投資,我們認為如果他有這個意願繼續在當地追加投資,第一他對當地投資環境是認同的,第二他至少沒有虧錢。」林新偉回答。

目前,中國公司開始悄悄地滲透美國方方面面。

在大學宿舍和飯店房間裡,海爾美國生產的迷你冰箱是標準配置,他們也同時生產超豪華冰箱,適合美國人的「美式豪宅」;在各州和市政府財源緊張的當下,擅長價格戰的中國公司提出了更有吸引力的報價,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正在為紐約市第二大道的地鐵施工。

中建公司的一個項目負責人告訴林新偉,2003年,他們開始在美國拿項目時經常會有各種媒體質疑,四五年過去了,這些質疑沒有了,原因是,中國經濟 的發展很醒目,很多美國人正在改變自己的看法,現在他們一去承包項目,聽說是中國公司,都會說中國人太厲害了;其次,通過這幾年的項目,他們已經不斷地證 明了自己的實力。

眼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美國開始獲得利潤與發展,例如,2010年,中興通訊的美國和歐洲市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佔公司總收入的21%。今年,運城製版也迎來了美國市場的收穫期。這直接對沖了國內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帶來的衝擊。

受益的方面更包括,中國企業開始在美國運用他們的遊戲規則進行市場的爭奪。

大邦律師事務所的知識產權律師熊磊之告訴記者,這幾年,華為和中興通訊為首的中國企業在美國知識產權戰略讓人側目。

作為中國專利戰略實施最成功的電信行業中的代表,華為在美國和摩托羅拉、英特爾等建立了聯合實驗室,中興通訊主要進行綠地投資,這些投資對華為和中興通信的專利戰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自身擁有的專利、特別是核心專利數量的增多,華為、中興通訊已經從以前單方面支付給其他電信巨頭巨額專利許可費轉為互相許可,支出大為減少。特別是今年華為與摩托羅拉的一場知識產權訴訟以摩托羅拉向華為支付使用費結案,更是華為在客場打的一場漂亮反擊戰。」他說。

而這些似乎僅僅是開始,美國亞洲協會的報告中還有一項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世界範圍的直接投資會超過1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3萬億元),這相當於將三分之一的外匯儲備投資海外,或者是13億中國人每人在海外投資485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8

踏上成功的第一步 ─ 電通「鬼十則」! Warren

http://www.mun4.com/article-58-1.html

成功,一個人人渴望得到的東西。無數的人為了它押上自己的青春,奉獻自己的人生。有人得到它,有人窮一生追尋卻一無所獲,有人擁有過,但之後又失去它。不 管怎樣,大家仍會為了它不斷努力。不過,如何使自己成功呢? 以下筆者將談談一位日本成功企業家的人生法則,或許能成為各位邁向成功道路的起點。這個法則的名字便是「鬼十則」。

「鬼十則」,是日本最 大的廣告公司 ─ 電通已故社長吉田秀雄留給同事的辦事法則。今天,「鬼十則」除了聞名商界,英文版更被懸掛在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的總部內。談到這裡,很多讀者可能心中都有疑惑,為何不做人而要做鬼呢? 以下筆者將從這裡入手,談談「鬼十則」和相關人物的故事。

其 實,這裡的鬼不是指靈異事物。所謂鬼,是指人專注從事某件事。除了從事的那件事,心中沒有其他別的事。吉田秀雄被稱頌為「廣告之鬼」,是因為他將一生奉獻 給廣告事業。他引入AE (Account Executive) 制,推動日本民間放送的發展,更促進日本廣告界、商界與國際間的交流。由此可見,每個人只要成為相關行業的「鬼」,便能成為一名相當成功的人士。解釋過 後,現在立刻談談吉田的「鬼十則」。

「鬼十則」

  1. 自己找事做,不要等待指派。
  2. 做事搶先再搶先,不要消極被動。
  3. 與大工作為伍,小工作徒使格局狹隘。
  4. 以狼般的饑渴向艱難挑戰,唯有完成艱難挑戰,人才會進步。
  5. 一旦動手,在未達目標前,見神殺神,遇佛滅佛,即使被殺也絕不罷休。
  6. 要當週遭的推手。推與被推之間,日久差如天地。
  7. 謀定後動。要有長遠謀略,就會有耐性、肯下工夫,
    才會產生正確的努力與希望。
  8. 要有信心。沒有信心,你的工作會沒魄力、沒韌性、沒有厚度。
  9. 全方位留心關照,絞盡腦汁不鬆懈、不疏忽,唯有這樣才能稱作「服務」。
  10. 不要害怕摩擦。摩擦是進步之母,是積極的肥料,否則你將卑躬屈膝、
    軟弱無能。


看畢以後,是否覺得「鬼十則」的文字相當淺白易明?不過,這段短短的文字總結了一個人大半生的智慧,當中蘊含的道理更是數十年後的今天仍然適用。

不過,當中一些句子用了誇張手法,一些句子則可作一些補充,避免誤導讀者,也讓讀者較易明白和掌握相關道理。

法 則1、2、6、9都提到「積極」、「主動」、「留心」等內容,這些內容可說是吉田身為廣告人的體會。在廣告行業,競爭相當激烈。電通當時在日本的大型競爭 對手有博報堂、正路喜社(已結業),還有各間爭相成立廣告代理部門的鐵路公司和綜合企業( e.g. 京王電鐵)。除此之外,中小型廣告公司多不勝數,當中不乏一些原電通的超級業務員自立門戶後成立的公司。這些公司有的割價搶客,有的憑關係獲得生意。有見 及此,身為領導的吉田必須帶領公司積極搶佔市場,一刻都不能鬆懈,還要不斷創新。這樣才能得到客戶的信任和支持,促進公司的發展。另外,吉田熱愛棒球和哥 爾夫球,他曾大力推動母校小倉中學和公司內部棒球活動的發展。這類運動要求「留心」四周情況和「主動」把握每一機會,相信吉田從中亦學到不少做人的態度。

不 得不提的是,吉田深受電通創辦人光永星郎的影響。光永星郎,是日本通信業和廣告業的先驅者,它創辦的電報通信社到今天仍深深影響日本的發展 (通信業務經多番合併重組後成為今天的共同通信社和時事通信社,廣告業務則是今天的電通)。光永一生困難重重,創業時面對數不清的辛酸。後來一場關東大地 震摧毀了電通新建的總部大樓,摧毀了他的心血。身體受糖尿病困擾,腿又行動不便。不過,最傷心的莫過於通信業務被日本新聞聯合社強行合併。可是一切困難都 阻礙不到他的行動,磨滅不到他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逆境,一次又一次的站起來,這種精神造就他輝煌的人生,也感染了身邊的人。

法則5要特 別談談,這裡的「見神殺神,遇佛滅佛」只是誇張手法,希望大家較易記得此法則,大家千萬別誤解當中意思,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禮貌。事實 上,吉田的這條法則是希望大家能堅持自己的目標,別輕易放棄。就像電通過去有一個習俗,就是每年員工都要登富士山。吉田的登山能力一般,數度登頂失敗,但 他年復年地參與這項活動,後來終成功登頂。只有克服苦澀才能嘗到真正的甜美,只有奮鬥栽種才能獲得成功的果實。大家只要堅持目標,總有一天會獲得自己滿意 的成果。

到這裡,「鬼十則」的內容已大致談完。不過,有一位人物筆者特別想謝謝他,他便是舟越健之輔。他不是企業家,也不是大企業的老 總,他只是一名作家。舟越健之輔年輕時任職廣告公司,由此得知「鬼十則」和聽聞吉田秀雄的一些事蹟,後來他決心寫一本著作講述吉田的人生和其成就。不過, 要講述一個當時已去世二十多年的人物並非易事,但他克服艱辛,東奔西跑,花了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那本著作。他雖然是作家,但他的行動已實踐了「鬼十 則」,也值得我們學習。特別一提,那本著作的名稱是「廣告之鬼吉田秀雄的傳奇人生:將電通推向世界企業的靈魂人物」,大家有空不妨到圖書館借閱。

最 後,希望「鬼十則」有益於讀者,也祝願讀者在將來能達成自己的理想。倘若有一天,大家經歷很多挫折,已感到灰心沮喪,想放棄當初的目標和理想。請大家記 著,我們不是孤軍作戰的。無數成功的人走過相同的道路,我們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吉田秀雄、修打蘭、周壽臣,他們都歷盡艱辛,才能達成自己的目 標,在歷史的洪流上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4

孫正義的第一桶金

http://magazine.cyzone.cn/articles/201203/2452.html

從伯克利校園緩緩走上斜坡,有一座樹木環抱的小山,常常作為學生競走比賽的賽道,而宇宙科學研究所也設在這裡。

「打攪了。」身穿燈芯絨西裝夾克、打著領帶的青年神情緊張地敲了敲研究室的門。莫澤爾博士雙手飛快地敲著鍵盤,回頭衝著門口喊了聲:「請進。」雖然沒有事先預約,性格爽快的莫澤爾博士仍示意學生進來。

這位英文名叫Jung的學生介紹了自己的發明——語音電子翻譯機,他英語流利,滿懷激情地說想首先研製出可以翻譯九國語言的翻譯機,然後再加上語音合成功能。他就是孫正義。

「就這個創意本身來說,沒有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但是,他說想把翻譯機賣給機場、地鐵入口處這些地方,這個想法倒是很特別。」

莫澤爾博士當時48歲,已是世界級權威,聆聽著這名學生的宏偉計劃,對孫正義的異想天開也是驚訝不已。

「你的想法很難得,但是……」莫澤爾原本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孫正義的額頭已是大汗淋漓,領帶因為戴不習慣也被捏在了手裡,但他仍不放棄說明:「我想採用教授您的語音合成系統,所以需要您的幫助。」

眼前的少年雖然一竅不通,但是飽含熱情,世界知名的學者決定在他的身上賭上一次。倘若孫正義那時找的人不是莫澤爾博士,那麼他的人生也許會有很大的改變。

搞定左膀右臂

奧克蘭是與伯克利相鄰的中小城市。從舊金山到奧克蘭,坐高鐵只需10分鐘。奧克蘭有座人氣頗高的冰淇淋店,名字卻極其平凡,叫「冰淇淋瑪麗」。這裡是年輕人的休閒場所,週末會營業到深夜1點。

陸弘亮是在伯克利唸書的窮學生,他從洗盤子幹起,當時已經做到夜班經理。

「那客人簡直是無理取鬧……」年輕的白人服務生跑到陸弘亮身邊,哭喪著臉向這位經理訴苦。「那客人說,如果做不出自己想要的味道,他就不付錢。」

陸弘亮身高187釐米,身強體壯。有顧客對本店的冰淇淋有所不滿,他怎能坐視不理?「那是怎樣的人?」「說著日語,像是日本人……」

聽到日語,陸頓時興趣大增。他在大學裡沒遇上過日本人,而奧克蘭會有這麼說話的日本人嗎?出於本店經理的尊嚴,陸也深信,無論多麼無理的要求他都能立馬擺平。

那位年輕的顧客,一看就長著東方人的面孔。所謂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做出稠稠的奶昔。」「明白了,我會做出您所期待的奶昔。倘若不合口味,那不付錢也沒關係,只是從今往後也謝絕大駕光臨了。」

按照要求,陸小心翼翼地做出了奶昔。顧客把冰淇淋送到嘴邊,陸也是目不轉睛,連對方臉上細微的變化都看在眼裡。人高馬大、打著領帶、繫著圍裙的陸彎下腰,用日語畢恭畢敬地問道:「您覺得味道如何?」

「哎呀,很好吃呢。」那人——孫正義微微笑道,坐在身旁的女友優美則報以歉意的笑容。

陸後來成為孫正義的商業合作夥伴,這是兩人的初次相識,自那以後,兩人的友情一直維持至今。

陸弘亮1954年11月3日生於台北,高中時曾是名噪一時的快速球投手。如今他是UTStarcom(UT斯達康)的董事長。對陸來說,會說日語的 人具有特殊的意義。他的母親是在日本出生的華僑,陸雖然生於台灣,但6歲的時候就隨著父母來到日本,所以,他的日語和中文一樣流利。在東京都立城南高校畢 業後,他通過舊金山的親戚來到美國、進入名校伯克利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可以說也是一位來美國尋夢的青年。

但是到了美國之後,英語就成了短板,為此,陸痛下苦功,再也不說一句日語。何況進了伯克利大學後就沒遇上過日本人。直到在打工的冰淇淋店和孫正義相遇,他還是赴美之後第一次說日語。

幾個月後,伯克利校園。一個人背著包、穿著橡膠涼鞋,一邊看書一邊穿過人群。陸不由得喊道:「咦?是你……」「啊,你是冰淇淋店的經理?」幾句日語交流下來,陸得知自己比孫正義高了兩屆。從那以後,孫正義常常帶著女友優美光顧陸的冰淇淋店。

1977年年末,孫正義來到冰淇淋店問陸說:「想不想和我一起幹?」「你說什麼?」「我有個不錯的想法,我想創業。」「啊?」陸懷疑自己聽錯了。他 一直半工半讀,掙點學費和生活費,只想畢業的時候應聘一家一流企業。伯克利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可謂全美第一,畢業生不愁找不到工作。

陸沒有馬上回答,倒不如說,他不敢相信孫正義會說出這樣荒謬至極的話來。但是孫正義的話語不比尋常,具有打動人心的魔力,而且一聽就知道他志向遠大。

但是,孫正義比自己小,而且還在唸書。「不想做他的手下,這樣可不好啊。」陸有些迷惘,孫正義說的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這人不是在說謊吧?」

幾次聽下來,陸漸漸改變了主意,此前的想法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他對孫正義的熱情以及新奇的創想大有興趣,反正就算上當受騙也可以從頭再來。最重要的是,陸和孫正義有兩年之差,他即將畢業。

第一家公司,栽在了意想不到的地方

孫正義有生以來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名叫M Speech System Inc,M是弗裡斯特·莫澤爾博士的首字母。莫澤爾博士和陸弘亮自不必說,參加這個項目的其他人也都比孫正義年長。

以世界語音合成領域的權威莫澤爾博士為中心,孫正義組建起項目團隊,著手開始研製具備語音合成功能的電子翻譯機。

孫正義想幹一番大事業,通過創造發明申請專利,從而獲得資金。陸被孫正義滔滔不絕描述的夢想所吸引。孫正義給他開的待遇是2萬美元(約500萬日元),基本上就是當時應屆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待遇。「話說回來,你付得起錢嗎?」孫正義滿面笑容,昂首挺胸,然後點了點頭。

第一次團隊會議,孫正義是借用位於奧克蘭惠特莫爾大街的公寓召開的。他就像繪畫似的勾畫著公司的結構圖,然後用日語寫下陸的職位——「雜務」。

「什麼是雜務?」陸問道。「就是什麼活都要你幹。」孫正義不假思索地答道。

陸只是聽孫正義描述了宏偉計劃,而且孫正義要他構思三年後的計劃,想不到孫正義會有這樣的要求,但陸做什麼事都很認真,於是他全力以赴地思考三年後的計劃。陸回憶當時的情景,苦笑著說:「我可是拚命去想三年後的計劃,畢竟這是工作嘛。只是,內容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

這應該就是把握未來的首次嘗試。從那天開始,陸開始去孫正義住的公寓。漸漸地,他也開始不安起來:孫正義真的付得起月薪嗎?

孫正義開始神出鬼沒了。大學上課自不必說,趁著學習的間歇,他與莫澤爾博士碰頭、馬不停蹄地和團隊成員開會。在他的行動以及熱情的驅使下,項目逐漸發展起來。

如果不能和孫正義碰頭,身為「雜務」的陸也沒法跟上項目的進度。於是某一天,他在不經意間向孫正義建議說把自己的家作為辦公室。

那時,陸半工半讀,省吃儉用,在奧克蘭的蒂尤利普大街買了一套別墅,首付8000美元。他把閒置的房間出租,租金用來還貸,而起居室就作為公司的辦公室。

第一次發工資的時候,孫正義給陸的不是現金,而是一張1800美元的支票。但是,竟然被拒付了。在美國,把支票拿到銀行,如果賬戶金額不足時銀行會 拒絕兌現,這就是拒付。明知不能兌現還開出支票,孫正義不是這樣的人,這與其說是陸對孫正義的瞭解,倒不如說是他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第二次發工資的時候,依然是拒付。陸不由苦笑。孫正義四處奔走的身影浮現在眼前,恐怕連他自己也沒去留意戶頭還有多少餘額吧?他對孫正義重新萌生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敬畏之心。而且,從那以後孫正義也再沒有拖欠過工資。

孫正義對小數字並不在意,所以有的時候賬戶沒錢而發不出工資。那時,他雖然很善於把握大數字,但並沒有把小錢放在眼裡,在他看來1800美元和180美元沒什麼兩樣。

這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直到今天也沒有改變多少。他原本就沒有隨身攜帶錢包的習慣,有的時候還是身無分文地走出家門,在大街上閒庭信步。

當時,帶語音合成功能的電子翻譯機尚未完成。把語音合成器作為單體零件,首先獲得在日本的獨家銷售權,由此孫正義邁出了實踐的第一步。只要導入語音 合成,比如說在客人出入時響起「歡迎光臨」、「多謝光顧」的聲音,有助於增強客戶的信任感,提升商店的檔次。而且,也沒必要像以往那樣一個個切換磁帶聲音 了。

莫澤爾博士和簽訂許可的National Semiconduct公司一交流,沒想到馬上就獲得了銷售許可。

在舊金山,有一條日本移民會聚而成的日本人街。陸衝進日本人街,把資料翻譯成日語後發往各大日企:「現有語音合成器裝有芯片(集成回路),是否可以和我們簽約,一手交錢,一手交芯片?」

回音很快傳來,二三十家大型製造廠紛紛前來諮詢,從200美元到300美元的芯片都有,一時間供不應求。反響遠遠超過預期,孫正義也是心情大好。 「我要去日本。」不要猶豫不決,想到立馬去做,這是他一貫的準則。雖然剛開始有些磕磕絆絆,M Speech System Inc還是飛快地運轉起來。

但是新的考驗很快接踵而來,而且還是栽在了意想不到的地方。National Semiconduct後悔把銷售權轉給孫正義了,他們發出通告說:「沒有本公司下屬日本企業National Semiconduct Japan的許可,不得進行銷售。」

這招真是陰險毒辣,擺明就是要封殺孫正義等人的行動。

孫正義對商界還很陌生,對簽合同並不瞭解,所以給對手鑽了空子。雖然孫正義向National Semiconduct Japan強調了簽約的合法性,雙方依然各執一詞。孫正義儘管獲得了獨家銷售權,但實際並沒有正式簽約。最終雙方仍然無法達成共識,孫正義很少見地以嚴厲 的口吻說道:「隨他們去吧。」

語音合成器的銷售就此終止,孫正義重新認識到了簽約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完成語音電子翻譯機就變得迫在眉睫了。

第一桶金

遭受了挫折之後,有人會就此收手,也有人並不放棄。此時,孫正義決定在語音電子翻譯機上搏一下。經莫澤爾博士大力推薦,加之對孫正義的創意頗有興趣,切克·卡爾森也加入到項目團隊中來。

切克也是UC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在阿波羅飛船首次搭載微型計算機的時候,他就參與該項目並設計硬件。在瞭解了孫正義的創意後,他用了4個月的時間開 發出硬件。那時的語音合成器還很龐大,搬運十分不便。孫正義的基本設想是,把它改成小巧便攜的式樣,而且可以在機場等許多地方使用。「這一點很特 別,Jung(孫正義)確實很擅長銷售。」

切克親自設計硬件,軟件則由弗蘭克·哈維負責。在切克完成工作、退出項目組後,孫正義還常常去他家拜訪。切克走後,技術員亨利·希特達克斯接手他的工作。亨利當時每小時可掙50美元,對於孫正義今日的成功,他也是又驚又喜。

1978年9月23日正午,孫正義駕駛著半新不舊的保時捷914急急奔赴宇宙科學研究所。他找到莫澤爾博士,莫澤爾博士則笑容柔和,指了指隔壁的房間,切克在那裡專心致志地組裝著機器。「一切順利,機器能動。」切克按了下試驗機黑色機箱的按鍵。

「Good Morning。」首先液晶屏顯示的是英語,然後按下「翻譯」鍵,畫面從英語切換到德語。「Guten Morgen。」機器發出了德語的聲音。孫正義一躍而起:「太棒了!」他拍了拍切克的肩膀,這真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然而,應該是另一件事更有理由讓這一天成為紀念日。孫正義高聲宣佈,他要和優美舉行婚禮。

把試驗機包好,從九州直奔東京,孫正義的手也是不住地顫抖。他對自己深信不疑。

孫正義發明的是世界上第一台語音電子翻譯機,它能進行日語和英語的雙向翻譯。雖然還不能製成商品,但不管怎麼說都是嶄新的發明。但是,孫正義的試驗機是否實用還不得而知。為了保證實用,這就要求對方企業首先必須具備使機器更小、更輕、更廉價的技術。

當時在電子計算器領域,夏普和卡西歐的技術要優於索尼和松下。他的首選是夏普。夏普是日本最早研發電子計算器的企業,也是電子技術的先驅。但是問題也來了,他真能說服夏普嗎?

孫正義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談判哲學,然而,和大企業交涉、讓對方認可自己的發明,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對孫正義來說這畢竟是頭一回,他難免也有些忐忑不安。

他素來行事大膽,但也極其細心。對方一下子會問些什麼問題?如果從一開始就沒什麼要問的,那又該怎麼回絕?這些都需要考慮周全、研究對策,結果他只是稍微熱了下身就直接上陣了。

前兩個公司反應差不多:「如果樣子再好看一點,或許還能考慮一下吧。」雖然早有思想準備,但事到如今連孫正義也有些氣餒。

第三家是孫正義印象很好的企業,結果對方一副趾高氣揚的模樣,他大失所望,也記住了那一絲輕蔑。

第四家是佳能,在看到以莫澤爾博士為中心的團隊成員後他們表示了信任,而在看了試驗機後更是興趣大增。

再下一家就是兩大目標之一的卡西歐。接待孫正義的課長和課長代理否決了他的發明。孫正義迅速克制住了自己,絕不能在這裡怒不可遏,不管身處怎樣的困 境,生氣只會一無所得。但是,那時的孫正義也不得不品嚐失望的苦澀。事後他向筆者感嘆說:「真沒想到,那可是卡西歐啊。課長態度相當冷淡,把我的東西批得 一文不值。」從那以後,他再沒去過卡西歐。

第二天,孫正義來到了位於大阪阿倍野區的夏普機器事業部。幾名員工找來了部長,部長說了句:「如果能做成產品的話,還是可行的吧。」

真是一語中的,孫正義一時無言以對。能不能做成產品,現在還是個未知數。正因為這樣,他現在才會探索實現的可能性。不過,畢竟不像其他公司那樣輕易否決。

孫正義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他還是一名在校學生,逃了課跑到日本,不知不覺間學分已經落下,之前的努力也都一無所獲。來到日本是在和時間賽跑,當然這點他是不能向對方明說的。

接下來孫正義的行動很符合他的風格,這也是他日後管理哲學的核心思想。「射人先射馬」,一般的日本人基本會照這個方法向目標挺進,但是,孫正義卻打算直接「射人」。

孫正義在公共電話亭給大阪律師協會打電話,希望對方能介紹一家熟悉夏普的專利事務所給他。孫正義打了好幾個電話,找了許多人,總算時來運轉。有人向他推薦西田律師,該律師任職的西田律師事務所隸屬於夏普專利部。

孫正義立刻直奔事務所,向律師諮詢語音翻譯機的專利價值,同時希望能引薦一下夏普的關鍵人物。西田想到了佐佐木正專務的名字,他是當時夏普的技術總部長。「你能給他打個電話說『一定要見一見我』嗎?」

佐佐木正時任夏普中央研究所所長,負責監督電子計算器、液晶顯示器、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的研發工作。他被譽為「日本電子產業之父」,是了不起的大人物。而對孫正義來說,佐佐木正可是人生的「大恩人」之一。

孫正義的策略很成功,西田剛剛認可了翻譯機的專利價值,對於孫正義的提議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佐佐木正專務說可以見你。」

孫正義暗自欣喜,但是他沒有喪失冷靜,依然不忘委託西田辦理翻譯機專利申請手續。一跑回旅館,孫正義立刻給老家的父親三憲打去電話:「我要去見夏普 的佐佐木正先生。」對那時的孫正義來說,佐佐木正彷彿像天上的白雲一樣高不可攀。「我也和你一起去,好嗎?」父親的聲音也滿懷喜悅。孫正義興奮得直顫抖: 「好是好,不過就最開始的時候寒暄幾句,行不?」

第二天,三憲從九州來到大阪,父子倆一起走向位於奈良縣天理市的夏普中央研究所。「這是犬子的發明。」三憲曾開過彈子房,經營有道,說話善於迎合對方。面對佐佐木正,他們從一開始就坦誠相見。

孫正義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他開始說明時,佐佐木正的神情一下子變了。佐佐木正看到了這台機器的巨大前景,也許他也預見到了孫正義的遠大前程。佐佐木正頓時目光尖銳:「有意思!」他熟悉計算機軟件,看出這個創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孫正義也說明了追加改進的必要性。

年過花甲的佐佐木正發現,孫正義外表雖然青澀,但內心意志堅強,具備同齡人所沒有的、紮紮實實的思考能力。「他之前去別的公司推銷失敗,所以剛到我 這邊的時候還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但是開始介紹試驗機的時候,他的表情一下子就變了。他有自己的信念,我知道,他並不是為了錢才來的。」

佐佐木正認為,這樣的年輕人世所罕見,必須大力栽培。青年時期「心懷夢想是開發新產品的第一步」,佐佐木正對此深信不疑,而孫正義就是這樣的有志青年。

「看他這麼熱心,就賭賭看吧。」佐佐木正很看好孫正義,當場就給了他4000萬日元作為簽訂專利合同的費用。第一個合約就這樣簽訂了。此外,佐佐木正還委託孫正義研發德語版、法語版的翻譯軟件。

合同金額總計達1億日元,按照匯率折算,這是一份價值「100萬美元的合約」。孫正義收穫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桶金。(摘自《孫正義傳》,井上篤夫著;孫律譯;鳳凰出版社, 2011.12。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71

蘇寧的第三張面孔:地產躍進或是隱形萬達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8/xMNDE5XzQyNjExMQ.html

掌門人張近東想讓蘇寧電器做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但在上市公司之外,蘇寧電器集團(以下簡稱「蘇寧集團」)擁有的另一張面孔可能是——隱形萬達。

在蘇寧集團給非上市部分蘇寧置業的任務是,在2020年建成300家蘇寧電器廣場和50個大型城市綜合體的蘇寧廣場。這個規模目標,目前除了萬達,國內開發商中鮮有能及。

「蘇寧做商業地產,首先是做商業。其價值,不取決於建築的價值,而是給商家帶來的運營價值,與住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蘇寧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如是說。

在對開發商巨量轉戰商業地產現象批駁不斷時,似乎沒有比商業巨艦做商業地產更合適的了。但作為一家傳統的輕公司,蘇寧的轉型,在平衡長短期資金特點、管理者和商戶雙重身份等方面,仍非坦途。

地產躍進

去年6月份,蘇寧電器集團公佈了10年轉型規劃,即集中三個平台的建設,對蘇寧易購進一步加大投入。其次是打造全國物流基地和配送網絡。再一個,就是加大蘇寧電器廣場和蘇寧廣場等商業物業自建。

蘇寧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介紹,自2007年,蘇寧集團就開始加大商業物業的自主建設,去年年中明確規劃到2020年建成300個蘇寧電器廣場,50個蘇寧廣場項目。蘇寧在其中是主力店、品牌店,「希望與其他商業業態一起,打造商業圈生態。」

據 瞭解,蘇寧廣場和蘇寧電器廣場,主要是按照商業體量來劃分。前者的建築面積一般在30萬方—40萬方,後者則從幾千方到數萬方都有。「從形態而言,蘇寧電 器廣場以電器店為主力,配以一些家居、餐飲和娛樂的業態。而蘇寧廣場,則是屬於大型的城市綜合體,包括零售、住宅、酒店和寫字樓,電器店是其中零售部分的 主力店。」蘇寧集團副總裁蔣勇介紹。

在啟動商業地產計劃前,蘇寧實際上對高端住宅、酒店、物流地產等均有涉獵,目前又全面進入商業地產和科技地產。

蘇寧一直未對外宣佈過公司實際的土地儲備和開發持有物業的總量。但據悉,該集團內部的非上市公司蘇寧置業,即蘇寧的地產平台,其項目儲備中有近80座蘇寧電器廣場和蘇寧廣場,遍佈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成都等全國眾多一、二線城市。

目前,蘇寧又開發了蘇寧睿城、蘇寧徐莊基地等科技園區。其物流產業基地已在杭州、北京、南京、上海、天津、無錫、徐州、成都等數十個城市全面鋪開。

據透露,今年蘇寧計劃開工的商業地產項目達到數百萬平米,項目超過20個。「按照目前的進度,應該會提前完成集團的十年目標。」蘇寧集團一位管理層說。

變重的邏輯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認為,蘇寧、國美等電器連鎖商超之所以都走上了持有型物業的道路,主要原因在於,本不豐厚的利潤被不斷上漲的租金所吞噬,由此觸發了其打通上下游的想法。

據蘇寧電器年報,該公司現有實體店面以租賃方式開設為主,截至2011年末,蘇寧電器旗下連鎖店合計1684家,自持的連鎖店僅35個,比例僅為2%。

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統計,近年優質零售物業租賃費每年上升幅度在8%—10%左右。而蘇寧這兩年正處於早期租賃店面到期,續租租金會有較大幅度提升甚至無法續租的處境。

年報顯示,2006年到2011年,蘇寧電器年租賃費用從9.5億元增加到36.2億元,增幅高於其營業收入的同期增幅。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蘇寧的擴張多在租金基數較低的三、四線城市,由此比照,其租金升幅更為明顯。

核心優質物業資源的競爭日益加劇,租賃物業的硬件條件,也給蘇寧落實連鎖店標準化建設帶來較大的困難。「位置、面積和格局,你都很難調整。」前述蘇寧人士說。

此前,蘇寧在山東淄博等地籌劃的多家店曾因店面租賃問題而被迫閉店,店租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蘇寧電器擴大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公司在大力推動「蘇寧易購」網上購物的同時,也在實行「租、建、購、並」的實體店綜合開發策略,計劃在2020年將自建店比例提升到10%—15%。

但變重的同時,蘇寧可能需要面臨新的問題。薛建雄說,相比原來數百萬元租賃就可以開店的快速複製模式,如今動輒就需要投資數億元建蘇寧廣場。「地產業沉澱資金能力眾所周知,這對蘇寧運營資金和風險管控,將提出更高的要求。」

雙刃劍身份?

「蘇寧做商業地產,首先是做商業。因為商業地產的價值,不取決於建築的價值,而是給商家帶來的運營價值,與住宅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孫為民說,這種價值來自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地段,另一個是商業業態組合的協同效應。

但恰恰有業內人士認為,蘇寧本來的大型商戶身份是一把雙刃劍,「蘇寧做商業地產,可能需要面臨的問題是招商,作為管理者和商戶的雙重身份,在佈局零售面積時,這個平衡可能需要把握好。」薛建雄說。

「當然電器店是其中的主力店,但我們會綜合考慮整個廣場的業態佈局,包括引進餐飲、百貨、影院等主力業態。電器實際上是消費目的性非常強的業態,蘇寧旗下會員人數超過5000萬,這對餐飲娛樂類需要聚人氣的客戶而言,非常有吸引力。」一位蘇寧管理人士說。

雖然蘇寧商管公司主要以蘇寧集團原來的隊伍為班底,在商戶資源上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一方面,有蘇寧本身在商業運營領域的品牌,其次,我們最近在做的一件事是,與商戶領域Top10進行洽談,他們對蘇寧在建項目都非常認可,這跟我們本身在選址上的高標準分不開。

4月中旬,無錫崇安寺項目被作為蘇寧廣場品牌發佈的所在地。據瞭解,這是蘇寧目前在建20個蘇寧廣場項目中最大的一個,總建面達32萬方,其中購物中心面積為10萬方。當時拿地時期本是土地市場低點,但是該項目樓板價仍然達到七八千元每平方米,接近周邊住宅售價的一半。

孫為民介紹,「樓板價不低是因為地段效應。由於這個項目是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舊改項目,處於無錫知名的崇安寺商圈,處於在建的兩條地鐵線換乘站上蓋,商業潛力非常大。」

據介紹,自去年年底啟動的無錫項目招商,截至4月份,10萬方零售面積已經簽下了40%,「估計年底能完成任務」。該項目計劃2013年正式亮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1

「壹傳媒」、「旺旺中時」公器私用 連總統都看不下去 互相攻訐之後 媒體的第四權何在?


2012-04-30  TWM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購併中嘉案最近進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討論,因為該案,意外點燃「壹傳媒」和「旺旺中時」兩大媒體集團戰火,兩媒體隔空交火已漫天延燒開 來。

撰文‧鄭淳予

四月二十日,馬英九公布台灣首份國家人權報告書,其中指出:「財團以雄厚資金及各種方式不斷擴大媒體版圖,將嚴重導致媒體所有權集中化的不良後果。」這份 宣言,看在「旺旺中時」與「壹傳媒」兩家媒體高層眼裡,真是如人飲水。

事實上,就在馬英九公布報告書的前兩天,也就是四月十八日,《蘋果日報》以頭版全版的篇幅登出標題為﹁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旺旺﹂的報導,大肆抨擊旺中 購併中嘉案。

蘋果嗆旺中恐將成媒體巨獸一般讀者對於這場媒體雙雄的戰火,未必清楚,但是敏感的媒體人,早已嗅到不尋常的味道,尤其這個月以來,雙方隔空交火激烈。

早在四月初,出現一則令人震撼的消息:「黎智英要以五億美元,將所有在台灣的媒體事業全數打包賣出。」中時報系趁機大幅報導,令人不解的是,黎智英並未出 面澄清傳言;這位從香港來台發展,顛覆國內媒體生態的大亨,恐怕有難言之隱。

黎智英投資的壹電視的確連連虧損,首先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申請執照前後,就被要求補件多達七十餘次,好不容易拿到了執照,與系統平台的上架談 判卻又破局。

《蘋果日報》四月十日A3版的「老總手記」中,以一篇名「老白兔摔跤記」為黎智英叫屈。文中提及:「黎智英以為只要守法,只要做出品質好的節目,就可以順 利拿到電視台執照,就可以順利上架播出,實在太傻太天真。」暗批中嘉系統不讓壹電視上架,讓黎智英慘遭滑鐵盧。

從四月十一日開始,《蘋果日報》一連四天大篇幅報導旺旺中時購併中嘉系統一案,直到十八日,更直接做出頭版報導,除了諷刺旺中恐將成為媒體巨獸外,更將 NCC委員姓名照片刊於頭版,重申此案的爭議性;更直指《中時》總編輯發給員工的一封信會造成寒蟬效應,讓報社言論走向一言堂。

對於《蘋果日報》嗆聲,旺旺中時也不甘示弱。四月十四日,︽中國時報︾電訪人在上海的寶來集團前總裁白文正的長子白介宇,他表示:「我及我的家人對壹傳媒 恨之入骨。」○八年,︽壹週刊︾封面報導「政商勾結,爆張俊彥受財團供養醜聞」,出刊後不久,白文正就在澎湖自殺身亡。

四月二十日,︽工商時報︾又專訪遠雄建設董事長趙藤雄,趙藤雄表示,○四年︽壹週刊︾以「揭地產大王趙藤雄……十天坑殺內幕」、「揭露趙藤雄成為『賴皮』 天王的內幕」為題,讓他氣到連續三天晚上睡不著,︽工商時報︾還評論:「︽壹週刊︾這種毫無根據、像瘋狗咬人的報導。」︽工商時報︾專翻︽壹週刊︾陳年舊 帳,硝煙味十足。

諷刺的是,大罵《壹週刊》狗仔文化的旺旺中時集團,旗下《時報周刊》竟大舉招兵買馬成立狗仔隊,部分人士認為恐增加社會亂象。根據了解,兩集團高層曾通電 話,甚至有休兵之說,但未達成共識。

旺中翻舊帳大罵狗仔文化

耐人尋味的是,在雙方你來我往的過程中,《蘋果日報》在所有相關報導下,均以「編按」註明:「壹電視正向旺中購併的中嘉系統台申請上架,壹電視與《蘋果日 報》同屬壹傳媒集團。」似是不打算迴避相關報導涉及集團利益。

至此,號稱台灣兩大媒體集團的﹁壹傳媒﹂和﹁旺旺中時﹂,完全不顧社會觀感,把媒體公器私用,旺中併中嘉固然攸關公共議題,但當這兩大媒體吵來吵去之際, 讀者不禁要問,他們是為了集團私利,或是公眾利益?在他們互相攻擊對方之際,媒體被賦予的「第四權」何在?

對於兩大媒體口水戰,交大傳播所副教授魏玓表示,不管是旺中或蘋果對於對方的批判,都不是基於社會公共性的立場,「我們也可以發現,旺中購併中嘉案之所以 一拖再拖,就是因為NCC沒有明確的政策根據,樹立台灣整體媒體業者的發展方向,以致爭議不休。」他強調,主管機關應確立我們國家的媒體發展政策,﹁讓所 有的管理都於法有據,這才能創造政府、媒體與大眾三贏的局面。」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也指出,這起事件不能單看目前現狀,旺旺中時集團購併中嘉案的消息, 去年十月就受到許多學者關注,「但是當時關心這件事的媒體卻很少,連現在炮火全開的壹傳媒,當時也只有零星投書。」她表示,在這場大戰中,讀者最終也會認 清「各擁其主」的言論,雙方公信力大減,也是傷害。在壹傳媒與旺中集團互相批判對方的過程中,NCC和所有媒體也都該趁機自省一番。

硝煙味十足!

《蘋果日報》與中時報系4月隔空交火事件簿中時報系(未標示報刊名者皆為《中國時報》) 《蘋果日報》4/6 A2全版「五億美元打包,黎智英出售壹傳媒?」 老總手記「一封罵我的簡訊」4/7 A7「馮光遠:只是文字遊戲」 A6「壹傳媒:市場揣測不予置評」A7「中時馮光遠扮錢衷時」4/10 老總手記「老白兔摔跤記」4/11 A3全版「旺中購併中嘉『NCC搞黑箱』」B2「壹傳媒澄清不賣台灣業務」4/12 A3全版「NCC獨厚蔡衍明買中嘉」4/13 A4全版「壹電視狂燒錢,黎智英陷窘境」 A10半版「蔡衍明與老共超麻吉」4/14 A8全版「白介宇:我對壹傳媒恨之入骨」 A10半版「拒中時 反購併,學者監督到底 」4/18 A1全版「台灣不能只剩一種聲音,旺旺」A2「中時總編發信 員工寒蟬」A3老總手記「讀書人的風骨」A17讀者投書「旺中併購案,全民反抗」4/19 A3全版「壹傳媒施壓NCC,嘴臉現形」《工商時報》總編輯特稿「我所認識的蔡衍明董事長」 A2全版「NCC決議開公聽會,邀蔡衍明說明」A2老總手記「此地有銀三百兩」4/20 A1半版(廣告陳情)「請政府支持我們

收復國土」

A4全版「旺中:蔡衍明願意出席公聽會」A2社論「豈能以適格為由行思想審查」《工商時報》「趙藤雄痛心,媒體道德淪喪」 A4半版「限NCC公聽會後兩周決定購併案」4/21 A3全版「NCC行政怠惰,拖16個月凌遲旺中」 A1全版「媒體集中財團,後果嚴重」A2全版「學者憂媒體聯合沉默很可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9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轉載)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03595&PostID=36866982
 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瓷公司,52歲創辦KDDI(第二電電株會社),這兩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強企業。2009年3月年度決算數據顯示:金融危機肆略的2008年,「京瓷」有560億日元利潤,KDDI利潤高達4400億日元。
  
   稻盛和夫有「企業經營之聖」的尊稱,他也是青年人的精神導師。他提煉出獨特的稻式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這個方程式關鍵 在於乘法,稻盛和夫舉例說,有的人頭腦聰明可以得90分,但他炫耀自己的能力驕傲自滿懈怠努力,只發揮了30分的熱情,那麼乘積只有2700分。另一方 面,中等智力水平的人只有60分能力,而通過努力來彌補,以超過90分的熱情投入工作,結果乘積是5400分。
  
  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於所做事的人,對自己工作擁有興趣的人(當然,思維方式更重要了,思維方式有正負之分,如果你的熱情和能力足夠,但總是負面思維,就傷害更大)。
  
  稻盛和夫把物體分為三種:可燃物、不可燃物、自燃物。可燃物靠近火源就會開始燃燒;不可燃物縱使丟到火裡,也不會被引燃;而自燃物是自己就會燃燒起火的東西。
  
   成事的人是自我燃燒,並且還能把能量傳遞給周圍的人,他們絕不是按照他人吩咐、等待他人命令後才開始行動的人,而是在指令到來以前,自己率先而為並成為 別人的榜樣,是富有能動性、積極性的人。為什麼稻盛和夫會有如此的人生歸納?會有這類總結呢?如果你瞭解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就多少能有點共鳴。
  
  稻盛和夫的第一份工作
  
  年輕時,我入學考試馬失前蹄,與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畢業後應聘工作時,也常常被淘汰。畢業後應聘工作時,也常常被淘汰。挫折雖然一再地向我襲來,我的回應卻是:更加努力。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京都一家小公司,那裡的環境實在差強人意:薪水總是遲發,又沒有獎金。我想,如果繼續留在那家公司,未來大概毫無希望。
  
   因此,我很認真地考慮辭職的問題。但我的弟弟嚴厲地責備我,勸我打消這個念頭。他提醒我,現在工作難找,全家需要我在經濟上給予支持。我沒有別的選擇, 只好留下來。所以,我決定改變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也就是自我。我決定轉變工作態度,尋找工作的樂趣,並在困難的環境中開創出一條路。
  
  我開始致力於研究,後來終於有了驚人的成果。由於那家公司沒有特別傑出的人才,因此我就顯得極其突出。
  
  假使一開始我能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並身處更優越的環境,或許我就沒有機會取得今天的成就。
  
   我原本是陶瓷領域的門外漢。學生時代,我的專業是有機化學,因為就職不如願,才不情願地進入位於京都從事無機化學的電瓷製造公司。公司不僅沒有陶瓷方面 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術,而且持續虧損,只有簡陋的研究設備的裝置,因此,除了每天到現場想盡辦法一心撲在研究和實驗之外,別無他法。
  
  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竟然在短暫的時間裡成功地開發出了新材料。
  
  這是美國GE公司的研究所在一年前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合成的新材料,儘管結構和我成功合成的材料完全相同,但我合成的方法和GE公司的全然不同。總之,我的方法和理論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開發了應用在電視機晶體管裡電子槍上的精密陶瓷材料,當時電視機剛剛開始普及。隨後,基於此時掌握的技術和積累的成績,我創辦了京瓷公司,第一份工作奠定了我將來發展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4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投資札記【384】我的第一桶金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2xd.html

【我的第一桶金】

 

   有青年朋友問:你的第一桶金是如何獲得的?我陷入長長的思考。回憶後,感覺自己從沒有一下子獲得那麼多的、能用桶裝的金子。雖然我也和很多人一樣,非常期 望突然一下子來一桶金,但現實卻屢屢告訴我,那只是空想而已。很多人都好奇某某的第一桶金,是因為大家從內心深處都渴望財富最好能聚堆突然而至的,我也渴 望,但是僅僅就是渴望而已。
    最早我是個*ST青年,基本面:矮挫窮。當時目標只有一個,只為拚命摘星脫帽後能成家立業。因為我的確沒錢,最初的幾千元做股票是因為我要從鎮裡到市裡去 調動,走關係需要錢。我拿著父母給的這筆錢進了股市補倉。好的工作是沒有指望了,但我覺得我活的自在,如果第一筆走關係的錢進去了,我的靈魂也就進去了。 關係社會是個大染缸,我決定逃離。
    所以,現實逼迫我根本沒有第一桶金的念想了,一窮二白三被套,便昂首對著頭上的燈泡發誓:我要一個金幣一個金幣地去積累財富。至於後來承包煤氣站扛氣罐和 後來爬山涉水看礦,以及賣益智玩具、做兩年雜貨店、夏天烤羊肉串都是為了那一個個小小的金幣,這時候我也曾想能弄下第一桶金,但現實很無奈,卻只能是一枚 枚金幣地艱苦積累,樂觀地想:出門扛液化氣罐我就對司機師傅說,就當我們去打高爾夫,找一個個的門洞。賺錢了就如巴菲特的保險股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哈哈, 路子是一樣的。

    那時候還這樣安慰自己:比如某人,一窮二白的,突然給他1千萬,讓他隨意過幾年,過幾年後你再給他清算一下資產,能大於1千萬的幾率微乎其微,因為根據歷 史情況他會賺錢的概率不大。但如果是一個靠一枚枚硬幣累積下來的財富1千萬,同樣過幾年看看,他資產小於1千萬的幾率微乎其微。其原因何在?是人的價值和 能力不同,面對金錢的態度也大不相同!因此常常告誡自己要平心靜氣下來,莫要十分關注那可有可無的「第一桶金」,財富重在積累,過程是幸福快樂的,像細水 深流緩緩注入,像小樹苗經歷無數的風雨長成參天大樹。只有歷練了,才會有更好的未來。重要的是你值錢,而不是你有錢!

    後來培養成的投資習慣就是學會慢慢累積,耐住性子去「熬製」財富。恐慌和浮虧很容易擠垮一個"聰明"的 投資者,因此樹立信心很重要,它來自:1、學習大師自身最為可靠的長期投資經驗。2、簡潔有效的大規律性東西。3、以企業為出發點的價值判斷。4、培養堅 毅和偏執性格5、保持一顆強大壯實的心臟。6、要明白:每一次勝利是熬出來的!
  真要說有第一桶金的話,那就是早期我的「胡作非為」、「到處折騰」卻得到了父母、老婆、岳父岳母的袒護幫助,家庭的和睦和信任、親人的支持和理解便是我在財富積累之中淘到的第一桶金,這桶金無比珍貴,即使用自己一生的努力都報答不完!

 

原創小詩一首與青年朋友共勉:

人生旅途

老佐

 

人生旅途

微風拂面過

 

心向內

眼望遠

步邁實

一路都是好景色


喜自然 

渡洶湧

安寂寞

一點一滴存歡樂

 

2012.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