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三季報圖解點評:移動電商及國際化高歌猛進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4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5 08:01 編輯
阿里三季報圖解點評:移動電商及國際化高歌猛進
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證券代碼:BABA)今日發布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營收168.28億元,同比增53.7%;凈利30.30億元,較上季下降76%,較上年同期下滑38.6%。
阿里集團上季凈利124億元,這個季度明顯下降,原因在於,上季計入所持股東權益62.51億凈增長,這項權益與集團分階段收購UCWeb和OneTouch交易有關,不具有可持續性。
阿里巴巴集團這個季度業績同比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支出30.10億元用以對員工進行激勵。上述費用占阿里巴巴集團當季總收入的17.9%,較上年同期的8.64億同比增加248.4%。
阿里集團Q3營收168.29億元 同比增54%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營收為168.29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09.50億元增長53.7%。營收的同比增長,主要受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推動。
阿里集團Q3國內營收127.69億元 占比75.9%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來自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127.69億元(約合20.80億美元),占據總營收的75.9%,較上年同期的86.45億元增長47.7%。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同比增長,主要受在線營銷服務營收和傭金營收的增長推動。中國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同比了48.7%,主要受活躍買家數量增長52.0%的推動。
阿里集團Q3GMV達5556億元 移動端占比35.8%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交易總額5556.66億元(約905.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7%。移動交易總額為1990.54億元(約324.30億美元),占比達35.8%。這一比例較2013年同期提升了21個百分點,比2014年第二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移動月活躍用戶為2.17億人,高於上一財季的1.88億人,高於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9100萬人。
阿里集團Q3成本55.96億 占營收33.3%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營收成本為55.96億元(約合9.12億美元),占據營收的33.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營收成本為30.01億元,占據了營收的27.4%。
阿里集團Q3毛利112.33億元 毛利率66.7%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毛利為112.33億元,較上一季度有小幅增長,毛利率為66.7%,低於上一季度的70.9%,也低於上年同期的72.6%。
阿里集團Q3費用66.88億元 同比增155%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費用為66.88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59%,較上年同期增長155%。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產品開發支出為25.81億元(約合4.21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5.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11.6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10.7%。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銷售與營銷支出為17.49億元(約合2.85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0.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銷售與營銷支出為6.57億元,占據了營收的6.0%。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總務和行政支出為19.60億元(約合3.19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1.7%。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7.93億元,占據了營收的7.2%。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股權獎勵支出為30.10億元(約合4.90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7.9%,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8.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股權獎勵支出8.64億元,占據營收7.9%。
阿里集團Q3運營利潤43.45億元 運營利潤率25.8%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運營利潤為43.45億元(約合7.08億美元),占據營收的25.8%,較上年同期下滑17.2%。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52.4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47.9%。
阿里集團Q3凈利30.30億元 同比降38.6%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利息和投資收入為4.68億元(約合76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18億元增長47.2%。利息支出5.21億元(約合85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3.74億元增長39.3%。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其它收入為3.78億元(約62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3.89億元下滑2.8%。
凈利潤為30.30億元(約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9.37億元下滑38.6%。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1099.11億元(約合179.06億美元),高於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436.32億元。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通過運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58.65億元(約合9.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5.26億元增長29.6%。
阿里巴巴集團第三季度資本支出為33.96億元(約合5.53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11.40億元。的自由現金流為89.38億元(約合14.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66.83億元增長33.7%。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第二財季用於投資活動的凈現金為325.55億元(約合53.04億美元)。其中投資和收購活動為159.12億元(約合25.92億美元)。
點評:移動電商及國際化高歌猛進,變現速度超預期
GMV增長驅動B2C業務快速增長:3Q14 B2C業務收入為132億元,同比增長49%,占總收入比例達到78.4。其中國內B2C 收入128億,同比增長48%,占總收入比例為75.9%,速賣通收入4.19億元,同比增長100%,占總收入比例為2.5%,速賣通快速增長得益於公司在巴西、俄羅斯等市場的成功開拓,未來可關註在印度及東南亞市場的開拓。B2C收入增長動力來源於GMV增長, 3Q14 GMV為5557億元,同比增長48.7%,而GMV增長主要由用戶增長驅動,3Q14活躍買家52%至3.07億家,其中移動端買家同比增長138至2.17億家(環比增長15%)。此外,從GMV結構上來看,阿里巴巴集團繼續推進從淘寶引流到天貓的政策,天貓3Q14 GMV同比增長78%到1760億,而淘寶GMV同比僅增長38%,這有利於未來提升貨幣化率。
3Q14移動端GMV及貨幣化率顯著提升:3Q14 移動端GMV為1989億元,同比增長162%,占總GMV比例為35.8%,較2Q13提升3個百分點。3Q14移動端收入37.2億元,同比增長1020%,環比增長52%,移動端貨幣化率達到1.87%,同比上升1.26個百分點,環比上升0.38個百分點。3Q14整體貨幣化率保持與去年同期持平,PC端貨幣化率3Q14僅為2.54%,同比下滑0.07個百分點,環比下滑0.49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團大力扶持移動端產品,而商戶整體廣告預算既定,兩端調配的結果。
B2B業務保持平衡發展:3Q14 1688業務收入為7.9億元,同比增長39.1%,國際批發業務3Q14收入為11.98億元,同比增長24%,預計未來仍將保持平穩增長。
雲計算同比增長50%,奠定未來增長基石:未來移動互聯網由傳統信息撮合進入到交易環節已是業內共識,進入交易環節需要移動入口、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有機結合,阿里巴巴看到了這一點,三季度采取了降價手段與國際巨頭亞馬遜和微軟競爭,短期拖累毛利率,但長期奠定未來快速增長的基礎。
估值與前景: 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5.8個百分點,但扣除SBC費用,公司毛利率同比僅下滑1.2個百分點,考慮到UCweb、高德軟件及公司大規模投資新產品的影響,毛利率下滑在預期之內。根據Bloomberg一致預期,阿里巴巴2015/16財年EPS為2.22/2.96美元,目前對應P/E為46/34倍,建議投資者長期關註。
附:中文財報全文
阿里巴巴集團(紐交所證券代碼:BABA)周二發布了該公司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201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營收為人民幣168.28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7%;因計入員工激勵計劃成本,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30.30億元 (約合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8.6%。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陸兆禧表示,“我們發布了業績強勁增長的一季財報,主要運營數據均出現了顯著增長。我們的業務繼續表 現出色。我們的財務數據,反映出自身生態體系的實力,以及公司可持續增長的堅實基礎。在我們的中國零售市場,商品交易總量在第二財季同比增長了49%,年活躍買家同比增長了52%。我們在移動業務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9月份移動商務應用月活躍用戶達到2.17億人。在截至2014年9月末的12個月中,移動交易總額達到950億美元。我們還被移動業務貨幣化能力的不斷改進所鼓舞。”
第二財季主要業績:
--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交易總額為人民幣5556.66億元(約合905.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8.7%。
--移動交易總額為人民幣1990.54億元(約合324.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
--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年活躍買家為3.07億人,高於上一財年末的2.79億人,高於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2.02億人。
--移動月活躍用戶為2.17億人,高於上一財季的1.88億人,高於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9100萬人。
--營收為人民幣168.29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7%。
--運營利潤為人民幣43.45億元(約合7.0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2.49億元下滑17.2%。
--凈利潤為人民幣30.30億元(約合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9.37億元下滑38.6%。該數據計入了阿里巴巴集團對員工進行的激勵計劃所涉及的30.10億元人民幣成本。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凈利潤為人民幣68.08億元(約合11.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8.93億元增長15.5%。該數據低於湯森路透21位分析師11.7億美元的平均預期。
--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1.24元(約合0.20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3元下滑41.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阿里巴巴集團第二財季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2.79元(約合0.45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55元增長9.4%。
第二財季業績分析:
營收為人民幣168.29億元(約合27.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9.50億元增長53.7%。營收的同比增長,主要受中國商業零售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推動。
來自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27.69億元(約合20.80億美元),占據了總營收的75.9%,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86.45億元增長47.7%。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同比增長,主要受在線營銷服務營收和傭金營收的增長推動。中國零售市場交易總額同比增長了48.7%,主要受活躍買家數量增長52.0%的推動。在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第二財季,阿里巴巴集團的貨幣化率(Monetization Rate)維持穩定在2.30%,與上年同期的2.31%基本持平。的移動營收為人民幣37.19億元(約合6.06億美元),占據了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總額的29.1%,高於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19.4%,高於上年同期的3.8%。阿里巴巴集團移動營收的增長,得益於移動交易總額的增長,以及移動貨幣化率提升至1.87%,高於上一財季的1.49%,以及上年同期的0.61%。
來自於中國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7.90億元(約合1.2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68億元增長39.1%。來自於中國商業批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以及付費用戶平均營收的增長。
來自於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4.19億元(約合68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0億元幾乎增長一倍。來自於國際商業零售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
來自於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11.98億元(約合1.9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9.66億元增長24.0%。來自於國際商業批發業務營收的同比增長,得益於付費用戶數量的增長。
營收成本為人民幣55.96億元(約合9.12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33.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營收成本為人民幣30.01億元,占據了營收的27.4%。
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25.81億元(約合4.21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5.3%。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11.6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10.7%。
銷售與營銷支出為人民幣17.49億元(約合2.85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0.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銷售與營銷支出為人民幣6.57億元,占據了營收的6.0%。
總務和行政支出為人民幣19.60億元(約合3.19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1.7%。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產品開發支出為人民幣7.93億元,占據了營收的7.2%。
股權獎勵支出為人民幣30.10億元(約合4.90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17.9%,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8.4%。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股權獎勵支出為人民幣8.64億元,占據了營收的7.9%。
無形資產攤銷為人民幣5.98億元(約合9700萬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900萬元。無形資產攤銷的同比大幅增長,主要與公司的戰略收購相關,其中包括對UC瀏覽器和高德軟件股權的收購。 運營利潤為人民幣43.45億元(約合7.08億美元),占據了營收的25.8%,較上年同期下滑17.2%。阿里巴巴集團上年同期運營利潤為人民幣52.48億元,占據了營收的47.9%。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人民幣84.93億元(約合13.84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5.05億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率為50.5%,低於上年同期的59.4%,低於上一財季的54.4%。
利息和投資收入為人民幣4.68億元(約合76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18億元增長47.2%。
利息支出為人民幣5.21億元(約合85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74億元增長39.3%。
其它收入為人民幣3.78億元(約合62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89億元下滑2.8%。
所得稅支出為人民幣13.39億元(約合2.1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37億元增長110.2%。的有效稅率為28.7%,高於上年同期的11.4%。
凈利潤為人民幣30.30億元(約合4.9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9.37億元下滑38.6%。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人民幣68.08億元(約合11.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8.93億元增長15.5%。
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1.24元(約合0.20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13元下滑41.8%。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每股美國存托憑證攤薄收益為人民幣2.79元(約合0.45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55元增長9.4%。
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9.76億元(約合4.8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8.83億元下滑39.1%。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總額為人民幣1099.11億元(約合179.06億美元),高於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人民幣436.32億元。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第二財季通過運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人民幣58.65億元(約合9.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45.26億元增長29.6%。資本支出為人民幣33.96億元(約合5.53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40億元。的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89.38億元(約合14.5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66.83億元增長33.7%。
截至2014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第二財季用於投資活動的凈現金為人民幣325.55億元(約合53.04億美元)。其中投資和收購活動為人民幣159.12億元(約合25.92億美元)。
(綜合新浪、騰訊及格隆匯會員王青雷點評)
|
途牛財報分析:在加大投入中高歌猛進 葛甲
http://xueqiu.com/4601851079/37498591
途牛旅遊日前發佈了2014年Q4並全年財報,4季度淨營收為9.287億元,同比增長90.9%,。2014年全年途牛取得35億元淨營收,較2013年同比增長81.3%。摩根斯坦利將此份財報定義為,增長強勁超出市場預期。
在加大投入以利潤換市場的思路下,途牛在做大營收和擷取份額兩方面均取得出色成績。據艾瑞最新報告數據,途牛在跟團游和出境游領域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4年二者的市場佔有率均超過20%。而四季度取得的9.287億淨營收,也遠遠超過了上一季度8.512億元至8.755億元區間的業績指引,顯示出其強勁的增長勢頭。
隨著中國人旅遊需求不斷攀升,傳統用戶也在快速轉移至線上,目前可稱之為在線旅遊的紅利期,但市場的膨脹程度仍只是漸入佳境,還遠未到達頂峰,且會在未來幾年持續保持強勁需求。在線旅遊當下最好的策略是進行持續投入,與傳統業務及在線同業爭奪市場份額。用加大投入並犧牲利潤的方式獲取用戶與份額,是在線旅遊的唯一要務,也與投資者的期待相吻合。
2014年途牛的出境游業務是增長引擎,在繼續擴大馬代線路優勢的基礎之上,遊客對歐洲、日本、韓國、美國等旅遊目的地的強勁需求,也被途牛牢牢抓住,從不斷升溫的境外游市場中獲取到相應的份額。目前途牛除了仍牢牢把持馬代線路領跑者地位之外,在日本線路的開拓也進展迅猛,在其他熱門境外遊目的地線路的開拓上,也順風順水。
過去幾年途牛對供應鏈的持續投入和經營,以及在區域市場實施的廣泛覆蓋策略,在2014年取得顯著成效。除此之外,旅遊品種的豐富及途牛品牌的不斷提升,也是途牛在2014年營收及市場份額雙雙超出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
2014年4季度,通過途牛出遊(不含門票)的人數從2013年同期的29萬多增至55萬多,移動端的流量則更是高達在線總流量的65%,移動端的訂單數增長十倍,佔在線總訂單數的45%。僅2014年一年,途牛新開設區域服務中心的城市就增加了58個,四季度,途牛集中開設了45家區域服務中心;截至14年年底,途牛在全國的區域服務中心擴張至75個,旅遊目的地國家覆蓋140個。
在財報中,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毛利率的提升。2014年在線旅遊的同業競爭可謂殘酷,但在為應對競爭進行持續投入的基礎上,途牛還是取得了6.4%的毛利率,高於2013年的6.2%,其中4季度的毛利率更是高達6.6%,遠高於2013年4季度的3.6%。毛利率有所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供應鏈管理較為出色,直采比例有所擴大等。過去一年,途牛通過深化與戰略供應商的合作以及持續推進直采模式,加強了供應鏈管理。這對途牛提高產品質量和多樣性,向用戶提供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大靈活性,以及增強途牛價格競爭力而言至關重要。
途牛在去年3季度給出的4季度業績指引上限為8.757億元,摩根斯坦利的預測更趨樂觀為8.82億元,最終途牛實現了9.29億元的淨營收。市場對途牛2015年Q1的淨營收規模預測為10.5億元,摩根斯坦利的預測為11.1億元,但途牛卻給出了上限為11.6億元人民幣的指引,超出市場預期12%至15%。在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是否虧損從來都不是投資者關注的事情,營收規模和市場份額才是,在現階段尤其如此。
途牛目前有跟團游和自助遊兩大主要業務方向,跟團游收入年均增長在80%以上,而自助遊收入增長則更為迅猛,去年4季度增速達293%,其超高速增長的態勢令人印象深刻。
在經過2014年激烈市場的競爭之後,途牛面對的競爭壓力相對緩解,20%的市場份額已足以奠定其中國在線度假旅遊市場領導者地位。從本次財報中可以看出,2015年途牛的發展策略將從粗放型升級為精細型,在繼續加速獲取市場份額的基礎上,通過加強產品設計和提升服務種類及質量、強化供應鏈管理等渠道尋找新的增長點。
目的地旅遊服務是途牛在2015年的發展重點,其中包括汽車租賃、個性化服務等,在旅遊行程的各個環節,途牛都將深入進去精耕細作,向著一站式旅遊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方向前進。這相當於對跑馬圈佔來的土地進行深度開發,但並不意味著跑馬圈地的終止。途牛的策略很有可能是邊圈地邊開發,通過提升服務來增強用戶粘性,並由此建立和加強競爭壁壘,將自身置於安全邊際之內。
途牛大規模的營銷和推廣活動,很有可能在2015年下半年進行,以進一步加強品牌知名度。在線旅遊業務的品牌形象,對用戶的拉動作用明顯,此前,途牛曾贊助電視節目《超級大腦》和《我是歌手》等,未來一年其營銷渠道將會呈現多樣化。當前途牛手握現金及等價物20億元人民幣,而在2015年,市場和營銷的投入將會持續。因為,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正面臨最好的發展機遇,途牛不會小富即安。
面對狂飆猛進的雙十一,奢侈品電商發展路在何方?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3/152774.shtml
導讀 : 奢侈品行業已經度過野蠻生長的爆發年月,開啟了細化產品、提高品質、優質服務的精細化運作。
雙十一,馬雲很忙,劉強東很忙,張近東也忙,忙著撕逼,忙著打擂,還要忙著站臺。忙的豈止他們,一些奢侈品垂直電商平臺也忙著打折促銷吸引消費者,剁手黨們更是忙著搶高性價比的折扣奢侈品......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連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奢侈品電商雙十一現狀分析
為了助推奢侈品“雙11”全球化,眾多奢侈品電商也一改高冷格調,奮力搶灘“雙11”大蛋糕。珍品網以“珍瘋了”大促形式吸引消費者,走秀網加入海外新品低價促銷......實際上,無論是珍品網、走秀網等垂直電商網站亦或是天貓、亞馬遜中國等大型電商網站,都將雙十一看做電商行業一年的晴雨表。
貝恩咨詢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中國人今年買掉了全球31%的奢侈品,去年這一數字是24%,中國人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買家。
雖然中國奢侈品市場空間看似很大,但奢侈品的銷售和傳統商品銷售有較大區別,體驗、身份、文化等因素占比較大,這並非傳統電商能夠很好解決的。加上近幾年中國的反腐力度和進程及出國購物、海淘業務的發展也對奢侈品電商造成一定程度沖擊。奢侈品電商發展路在何方?
奢侈品電商密集融資行業走向成熟
中國奢侈品電商的發展經歷了所謂烽煙四起的“中國元年”2011、擴張洗牌的2012、大浪淘沙的2013。行業快速爆發及產業鏈的不成熟、市場增長放緩, 從2014到2015年的春天,奢侈品電商公司獲得新融資寥寥無幾,行業開始沈淪衰落,裁員、轉型、出售、倒閉,幸運存活的也是岌岌可危。甚至有報道稱第一代奢侈品電商已經集體淪陷,行業將死於2015年。
但從今年5月開始,奢侈品電商密集爆出融資消息再次燒熱了整個行業:5月19日,走秀網完成C輪3000萬美元融資;5月25日,珍品網宣布獲得A輪6000萬元融資;7月8日,寺庫網宣布獲得平安創新投資基金領投的超過5000萬美金的E輪融資;7月8日,奢侈品電商魅力惠宣布獲得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短短的不到兩月時間,先後四家奢侈品電商宣布獲得投資。
有了資本的投入,這些國內奢侈品電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可以打瘋狂的價格戰。在這些網站上,充斥著“五折、特惠、狂歡……”等炫目的字樣,雙十一更是價格狂歡的沸點。以低價吸引顧客,做大流量,成為業內霸主,在多輪融資之後上市,資本獲得回報退出……這是資本的邏輯,所以目前的奢侈品電商還是以“電商”屬性主導“奢侈品”屬性。
但不可否認,奢侈品電商寒冬持續多年,不少公司轉型的轉型,裁員的裁員,倒閉的倒閉,能堅持下來的只剩少數幾家,行業泡沫已基本被洗幹凈,企業估值回到合理價位,行業也已慢慢度過了曾經那個草莽年代,進入了一個“勝者為王”的階段,所以奢侈品電商大戰是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階段,也是奢侈品電商走向成熟的開始。
奢侈品電商行業探索創新之路
大多數中國消費者買奢侈品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的價值,而奢侈品電商模式進行銷售,則少了奢侈在社交場上交談的話題,讓奢侈品消費的“儀式感”和“神秘感”大打折扣。
所以奢侈品是一個對服務比較倚賴的特殊行業。奢侈品電商行業目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奢侈品供貨渠道的大眾信任度、高端尊貴的購物享受以及貼心的售後服務。奢侈品電商要充分考慮用戶需求,制定特色的增值服務,以此來提高奢侈品電商平臺的品牌溢價能力,並塑造奢侈品電商文化。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奢侈品電商仍是藍海,沒有把市場真正的價值開發出來,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C2B加O2O模式,平臺型電商比垂直型電商更有機會。
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沖擊下,消費升級帶來消費多元化與個性化,商業模式變遷帶來品牌多極化,品牌分層走向超高端與大眾化,核心消費者快速逃離一線大牌騰出市場,產品品質與服務品質成品牌競爭要素,性價比將改變品牌發展套路。在周婷看來,奢侈品電商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在市場容量,而在於其並不合身的商業模式,低價並不是是核心競爭力,而是便利性。
奢侈品行業已經度過野蠻生長的爆發年月,開啟了細化產品、提高品質、優質服務的精細化運作。對於未來奢侈品電商的發展方向,一是企業建立大平臺電商,抓住高端客流;其次是奢侈品自建電商渠道。自身打造具備特色的完整供需鏈條,才是奢侈品電商該走的行業大道。歸根到底的說,奢侈品行業,無論在哪個市場,究其根本是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奢侈體驗,而非僅僅是購買奢侈品本身。
江湖老劉,資深自媒體人,移動互聯網產品運營者,TMT行業觀察者,各大專欄平臺粉絲覆蓋量超100萬,微信公眾號營銷劉亮亮(yxll11677)。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江湖老劉,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隔夜市場丨納指漲勢高歌猛進,再創紀錄新高
——隔夜市場表現——
【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周五收盤再創記錄新高,收漲0.48%,報5574.12點 ;標普500指數收漲0.18%,報2274.63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0.03%,報19885.73點。

【歐股】周五歐股持續反彈,受汽車股帶動尾盤收高。德國DAX指數收盤上漲0.94%,報11629.18點;英國富時100指數收漲0.41%,報7322.1點;法國CAC指數收盤上漲1.03%,報4914.0點。

【黃金】COMEX 2月黃金期貨收跌3.60美元,跌幅0.3%,報1196.20美元/盎司。
【原油】WTI 2月原油期貨收跌0.64美元,跌幅1.21%,報52.37美元/桶;布倫特3月原油期貨收跌0.56美元,跌幅1.00%,報55.45美元/桶。
——國際要聞——
【美國銀行四季度利潤大增47%】美國銀行第四季度財報好於預期,營收199.9億美元,每股盈利40美分,利潤為43.4億美元,同比大增47%;凈息收入增長6%至103億美元。公司首席財務官保羅表示,預計未來一個季度的凈收益將會顯著增長。自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國銀行股價已大漲近35% 。
【美國12月零售銷售小幅提升】美國12月零售銷售環比0.6%,預期0.7%,前值為0.2%,受汽車銷售強勁影響,12月零售銷售增速環比有所提高,12月汽車銷量增長近2.4%。除汽車和汽油外的零售銷售則出現零增長,不及市場預期。
【亞馬遜意外“踩雷”,向印度政府致歉】印度外交部長Sushma Swaraj強烈譴責美國亞馬遜公司在加拿大地區銷售印有印度國旗的門墊,稱此舉極大地冒犯了印度,要求亞馬遜道歉,否則將會廢除亞馬遜員工和高管的印度簽證。亞馬遜隨後將該商品全線下架並向印度政府致歉。在印度,對國旗的侮辱行為將會導致入獄及被罰款。
PPP資產證券化“高歌猛進”,各方隱憂待解
在13萬億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資需求下,PPP項目資產證券化(ABS)前景廣闊,而這項工作進度也在快速推進。近日,國家發改委正評估地方已上報的41單擬進行資產證券化項目,而證監會系統已經建立專門的業務受理、審核及備案的綠色通道。
在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等近日主辦的2017陸家嘴資產證券化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產證券化業務負責人賀銳驍感嘆上述綠色通道是“前所未有”,目的是在交易所環節提升優質PPP項目做資產證券化的效率。
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是未來項目融資的重要方式之一,既可以盤活PPP項目存量資產,加快社會投資者資金回收,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建設。不過對於PPP和ABS兩個新生事物的結合,各方也有不少隱憂。
項目方:能否降低融資成本和負債率
對於PPP項目投資者來說,最為關心的是能否借用資產證券化方式來降低PPP項目的融資成本,並實現資產出表來降低負債率。
在上述論壇上,投資了20多個PPP項目的龍元建設集團的副總裁顏立群認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退出渠道,盤活了投資人的存量資產,從而提高其持續投資的能力。
不過,PPP+ABS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顏立群認為也將面臨著不少挑戰。
“首先是PPP項目ABS產品發行利率問題。如果發行的利率太高,對於項目融資而言沒有一定的優勢,這將導致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內生動力下降,影響整個PPP項目融資成本。”顏立群稱。
傳統基礎設施的PPP項目資金需求量大,在建設初期多數通過銀行的債務性融資,受種種因素影響融資成本相對較高,通過資產證券化來降低融資成本是項目公司普遍訴求。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發展計劃處主任科員李飛認為,對於收益良好的公路PPP項目而言,其進展到8~10年時已經開始盈利,融資需求相對較小,做ABS動力在下降;而對於融資多元化的公路項目,由於要顧忌銀行機構等相關融資方,做ABS動力不是特別足。
“通過資產證券化到底能不能讓我們企業融資成本降下來,這才是根本。”李飛稱。

第二個讓顏立群擔心的問題是,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後能否實現資產出表。“就我們社會資本而言,出表的訴求放在第一位。如果能夠將項目未來收益現金流作為證券產品,把它出財務報表,這才能夠達到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的目的。”
此外,在PPP項目中,政府是重要參與方,項目資產證券化也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李飛認為,地方政府對PPP資產證券化的一大顧慮是,項目中建築商等在一定階段退出後,如何保障項目運行質量等各種履約事項。
“這些問題我們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需要政府的配合。因為PPP項目跟政府直接簽署了特許經營協議和PPP的合同,PPP資產證券化後,接下來也需要跟政府進一步洽談這些合同的履行。”顏立群稱。
監管方:完善審查標準規範推進
作為比較創新的公共服務領域投融資方式的PPP,和相對比較複雜的結構化融資工具ABS,監管者在快速推進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如何規範也是一大難題。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和證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中,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給出了4點要求,其中包括項目已建成並正常運營2年以上,最近3年未發生重大違約或虛假信息披露,無不良信用記錄等。
賀銳驍作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審查方,其認為在審查中,既要關註PPP項目的資質、合同條款的合規性、回報機制和財政預算管理的合理性,也需要關註在資產證券化產品當中基礎資產的合法合規性、交易結構的合理性、現金流的穩定性和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比如,對於政府付費類的PPP項目,審查中將註重地方財政可承受能力和相關項目進行財政預算管理的合法合規性。
賀銳驍認為,對於政府地方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來“變相融資”等不符合基本特征的PPP項目,將不能進行資產證券化。
另外,PPP項目資產證券化中,基礎資產權屬是否清晰、是否負有抵押其他權利限制,如果有其他權利負擔,將如何進行權利負擔的解除等,這些都是審查關註的焦點問題。
“我們下一步將聯合市場主體,一起逐步制定完善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審查標準、存續期管理的標準,結合具體的項目探索建立相關的資產證券化的業務指南,給市場主體一個比較明確的信息。”賀銳驍稱。

投資者:平衡風險與收益
資產證券化產品以固定收益產品產品為主,主要為機構投資人。而如何平衡好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期限、風險和收益,滿足投資者需求是關鍵。
中信建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柯春欣在上述論壇上表示,投資者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風險控制最為關註。目前PPP項目涉及政府方,且項目各個階段情況不同,存在不同風險。
為了控制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風險,上述《通知》除了在項目篩選方面嚴格要求外,還表示將建立針對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監測、違約處置機制和市場化增信機制,研究完善相關信息披露及存續期管理要求,確保資產證券化的PPP項目信息披露公開透明、項目有序實施,接受社會和市場監督。
柯春欣表示,如果上述舉措能夠盡快落實,比如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風險監測及處罰機制建立,將讓投資人更有信心投資PPP資產證券化產品。
柯春欣認為,由於PPP項目收益比較穩定,采用固定收益的資產證券化未必是PPP引入社會資本的最佳方式。基礎設施的類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的模式更有利於PPP的項目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途徑。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洪磊也在上述論壇上表示,通過REITs,通過持有資產證券化,可以將實物資產轉為可份額化交易性資產,為PPP項目原始資本金提供退出機制,從而形成新的民生供給資本金,有效降低實體經濟的經濟杠桿,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負債率,提高地方政府財政的持續投資能力。
隔夜市場丨一季度收官歐美股市高歌猛進 黃金原油悲喜兩重天
——隔夜市場表現——
【美股】周五美國三大股指收低,不過本周及今年第一季度均實現上漲。截至收盤,道指下跌0.31%報20663.22,杜邦和埃克森美孚領跌,全周上漲0.3%,一季度上漲4.6%,納指下跌0.04%報5911.74,本周上漲1.4%,一季度上漲10%,創2013年一季度來最佳表現,標普下跌0.23%報2362.72,金融和通信板塊表現不佳,本周上漲0.8%,一季度上漲5.5%。
【歐股】周五歐洲三大股指漲跌互現,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0.63%報7322.92,三月下跌0.8%,一季度上漲2.5%,連續第四個季度上漲,南非政局混亂重創資源股,力拓下跌2.5%,必和必拓下跌2.8%,英美資源下跌3.4%,德國DAX指數上漲0.46%報12312.87,一季度上漲5.5%,創兩年最大漲幅,法國CAC40指數上漲0.65%報5122.51,一季度上漲5.3%。
【黃金】周五COMEX黃金6月合約收盤上漲3.2美元,漲幅0.3%,報1251.20美元/盎司,本月微跌0.2%,一季度上漲超8%。
【原油】周五WTI原油5月合約收盤上漲0.25美元,漲幅0.5%。報50.60美元/桶,一季度下跌5.8%。布倫特原油5月合約收盤下跌0.13美元,跌幅0.30%,報52.83美元/桶,第一季度累跌約6.7%。
——國際要聞——
【歐盟:不會對英脫歐采取懲罰性措施】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周五公布了英國“脫歐”的指導方針草案,並表示歐盟不會對英國“脫歐”采取懲罰性措施,“因為‘脫歐’本身的懲罰已經足夠”。圖斯克表示,即將開始的“脫歐”談判將會很困難,但雙方應該相互尊重,以確保這一過程盡可能順利。草案承諾歐盟將采取建設性的態度進行談判,希望將來英國成為“密切合作夥伴”,“包括經濟、安全合作在內強有力的、具有建設性的關系仍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脫歐”指導方針草案將在4月29日歐盟27國領導人特別峰會上討論通過。
【美國活躍石油鉆井機數連漲11周 一季度增幅創近六年新高】根據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周五發布的數據,截止3月31日當周,美國的活躍石油鉆井機數新增10臺,推升總數至662臺,刷新2015年9月以來新高,也比去年同期高出82%。這一數據已連漲11周,在過去39周內有37周呈現增長,並伴隨著美國原油產量的快速躍升。最新公布的EIA數據顯示,截至3月24日當周,美國石油日產新增1.8萬桶/日,至914.7萬桶/日,連續六周站上900萬桶/日的關鍵整數關口。
【美國決定對日韓等8個國家和地區產鋼鐵征收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決定,因日本、韓國等共8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鋼鐵產品以不合理低價進口至美國,將征收反傾銷稅。被征稅的日本廠商包括JFE鋼鐵及東京制鐵等。這是自特朗普上臺執政後,商務部首次最終決定對日本產品發動制裁關稅。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首都華盛頓舉行的會議上強調“拯救苦於海外廠商傾銷及過度生產的美國鋼鐵行業,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表明了嚴肅對待貿易夥伴國不正當行為的姿態。
【瑞信在五個國家受到調查 客戶資產在荷蘭遭到扣押】瑞士第二大財富管理公司瑞士信貸在五個國家面臨大規模的逃稅和洗錢調查,有可能涉及到數千名客戶。荷蘭財務信息和調查局周五表示,荷蘭針對瑞信的調查逮捕了兩人,扣押了一個金條以及一些畫作和珠寶。同時德國、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警方也介入調查。
一財研選|IAAS資本開支高歌猛進,公有雲產業投資價值顯著!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7日目錄
►IAAS資本開支高歌猛進,公有雲產業投資價值顯著!(興業證券)
►基建投資迎拐點,設計咨詢龍頭和補短板股將受益(國信證券)
►7月挖機銷量超預期,下半年旺季行情值得期待(太平洋證券)
►構建品牌矩陣,助推服裝企業未來業績可持續增長(海通證券)
►深入合作愛奇藝,當代明誠體育業務布局越發完善(西南證券)
1.IAAS資本開支高歌猛進,公有雲產業投資價值顯著!(興業證券)
雲計算市場近幾年已經風起雲湧,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技術成熟度均呈現快速提升的趨勢,根據Gartner預計,全球雲計算市場在2020年將達到4114億美元的規模。雲計算市場主要分為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市場,其中公有雲發展最為迅速。

公有雲主要包括了SAAS、PAAS、IAAS三層服務,根據Wind統計的三個細分市場規模增速可以看到,IAAS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占比持續提升,而隨著底層基礎設施重要性的提升,未來IAAS有望成為雲計算中占比最大的細分領域。

興業證券認為,IAAS價值在於降低了企業應用信息化的成本,幫助企業專註業務。IAAS的快速發展促使傳統的IDC模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服務模式從項目建設朝基礎設施服務,收費模式從一次性收費朝長期收費,競爭格局從IDC建設商為主朝雲計算巨頭競爭為主進行了多維轉換。
在寡頭競爭的格局下,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國際性巨頭持續加大投入,資本開支快速增加,均達到100億美元以上,並且新增規劃數據中心數量眾多,國內也有政策明確扶持雲計算骨幹企業,IAAS未來資本開支將保持高歌猛進的態勢。

興業證券認為,IAAS的高速發展對上下遊產業影響深遠,對下遊客戶降本增效價值明顯,但是由於IAAS領域寡頭格局,因此對上遊擁有極強的議價能力,削弱上遊盈利能力,以服務器為代表的設備廠商受影響相對突出。

首先,IAAS客戶的需求直接引領了設備廠商的技術趨勢,以服務器行業為例,主打開放標準化高密度特色的X86整機櫃服務器成為雲計算服務器主流。此外,行業層面,由於IAAS客戶自己強大的技術實力,ODM廠商快速崛起,白牌化趨勢明顯,加劇了行業競爭,從而壓制行業整體毛利率。目前,設備商亟需沖雲破霧,一方面可通過轉型雲平臺廠商謀求蛻變升級;另一方面可重點綁定IAAS大客戶,借助IAAS客戶的高投入實現營收規模高增長,從而渡過發展瓶頸期。
興業證券對IAAS領域龍頭公司AWS及阿里雲進行分析後認為:①雲計算業務高速發展,先發優勢非常重要;②雲計算投入持續加大,軍備競賽已打響;③雲計算業務對股價產生重要積極影響:AWS目前貢獻利潤在亞馬遜中占比超過一半,雲業務相比零售業務的成長性、穩定性更好,股價持續走高。


興業證券看好IAAS對產業鏈內公司業績的拉動作用,重點推薦紫光股份(000938.SZ)、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寶信軟件(600845.SH);建議關註易華錄(300212.SZ)。
2.基建投資迎拐點,設計咨詢龍頭和補短板股將受益(國信證券)
7月31日以來,本欄對基建板塊的研報進行了數次選摘,並對重點公司蘇交科的公司研究也進行了選摘,為讀者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今天本欄再次提供國信證券對於基建板塊的分析,希望能從另一個角度透視基建板塊。

2018年7月,建築行業觸底反彈4.80%,跑贏上證指數3.78個百分點;子板塊中路橋施工領漲。年初至今,建築行業下跌20.24%,跑輸上證指數3.94個百分點;子板塊中表現較好的是鐵路建設,跌幅較大的是園林工程和裝修裝飾。截至7月底,建築行業PE估值約12倍,估值處於歷史中低位。

國信證券指出,2018年1-6月,建築行業新簽訂單11.74萬億,年度增長9.6%,近三年CAGR為11.4%。在手訂單總額達33.54萬億,年度增長16.2%。截止8月1日,已發布中期業績預告的69家企業58家實現同比增長,占比達84%。業績預增的企業中有34家業績增幅在15%以上。隨著訂單逐步落地,行業業績有望提速。


2018年上半年,受去杠桿、PPP清庫、資金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基建投資增速下滑至7.3%,比2017年增速下降11.7個百分點。近期政策轉向寬松,政治局會議和國務院常委會均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基建補短板將成為重點。下半年在專項債加速落地、鄉村振興戰略及PPP規範發展等刺激下,基建投資有望企穩回升,預計全年增速維持在10%以上。

國信證券判斷當前基建短板主要在區域性和結構性上,中西部空間仍然較大,生態環保仍是重點。建築央企和區域基建龍頭直接受益。國企央企受益於集中度提升以及海外訂單高增長,近幾年新簽訂單和業績均保持較快增速,在手訂單充沛,業績確定性強。
目前整體估值較低,部分個股跌破凈資產,國信證券重點推薦中國鐵建(601186.SH)、中國建築(601668.SH)、中國交建(601800.SH)、四川路橋(600039.SH)、安徽水利(600502.SH)等。另外,國信證券認為,設計咨詢屬於輕資產,現金流好,龍頭受益於行業整合業績優異,當前估值與歷史估值中樞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重點推薦蘇交科(300284.SZ)、中設集團(603018.SH)、勘設股份(603458.SH)等。

3.7月挖機銷量超預期,下半年旺季行情值得期待(太平洋證券)
根據行業協會統計數據,2018年7月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11123臺,同比漲幅45.3%,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銷量9316臺,同比漲幅33.2%,出口銷量1786臺,同比漲幅171.0%。

太平洋證券指出,7月份國內銷量大幅超過2010、2011年的銷量,為歷史上7月單月新高;單月出口量也繼續創出歷史單月新高。從出口品牌來看,卡特、三一、山河智能位列前三,分別達到625臺、530臺和175臺,占出口份額的35.0%、29.7%和9.8%。7月份總體銷量為11123臺,同比增長45.3%,持續性超市場預期。
分機型來看,國內大中小挖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2.6%、40.8%和26.5%,太平洋證券指出,中大挖增速明顯要高於小挖,說明下遊基建和地產的開工依舊較好。國產品牌三一、徐工、柳工、臨工增速分別為61.94%、53.47%、73.60%和102.13%,均高於行業增速。合資品牌中,僅有卡特增速為62.71%,高於行業增幅,鬥山、小松、日立增速為19.84%、0.70%、-0.47%,明顯低於行業增幅。由此看,國產品牌市占率仍在不斷提升過程中。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此前,國常會也提出要加快1.35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交通、油氣、電信等領域推介一批以民間投資為主、投資回報機制明確、商業潛力大的項目;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促進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

太平洋證券認為,宏觀政策轉向有望帶動下半年基建增速反彈,而最先受到刺激的是國家發布的2018年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重點推進項目,下一步這些基建項目獲批速度有望加快。根據跟各地代理商的交流情況來看,目前還沒明顯感受到下遊基建項目落地,預計9月份開始一些基建項目落地將帶來實實在在的銷量提升。預計8月份挖機銷量仍能保持較高增長,而9月份傳統旺季開始,基建加碼預期下旺季行情值得期待。

太平洋證券認為,考慮到近期宏觀預期發生邊際變化,下半年銷量有望持續超預期,重點推薦三一重工(600031.SH)、恒立液壓(601100.SH)、徐工機械(000425.SZ)、艾迪精密(603638.SH)、柳工(000528.SZ)、安徽合力(600761.SH)和浙江鼎力(603338.SH)等。
4.構建品牌矩陣,助推服裝企業未來業績可持續增長(海通證券)
2014年至2018年海外品牌服飾並購事件數量增多,價格下降。海通證券統計了2014年至2018年8月份紡織服裝行業標的公司166個並購重組事件,其中2014年至2018年8月海外品牌服飾並購事件數量呈上升趨勢。

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與股市指數基本同步。對比滬深300指數和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季度數據,海通證券發現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與滬深300指數基本同步,2011年第一季度附近滬深300指數出現小波峰,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同步上升;2015年6月滬深300指數達到4473,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同步增加至124億元;2017年12月滬深300突破4000,並購金額增加至290億元。

海通證券指出,對比服裝家紡指數與並購金額季度數據,可以發現並購金額與服裝家紡指數步調基本一致。2007年3月,服裝家紡指數接近1600水平,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為20.36億元;2015年6月,服裝家紡指數首次突破4300,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增長至124億元;2016年12月服裝家紡指數達到3470,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同步增加至95億元。

統計2006年至2018年3月數據,可以發現中國品牌服飾並購金額峰值出現略微滯後於品牌服飾板塊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指標和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占收入比重。海通證券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品牌服飾公司作為買方,基本上傾向於采用現金方式並購品牌服飾,現金流支撐品牌服飾公司的收購舉措。海通證券預期短期內中國品牌服飾公司並購步伐應該會繼續前進。

海通證券認為隨著中國居民收入和審美觀念的提升,消費升級,消費者需求日漸多元化,單品牌發展可能存在天花板。反之,若公司走多品牌發展策略,一方面能突破單品牌銷售瓶頸,擴大產品規模和消費群體範圍,進而提高市占率;另一方面多品牌能夠在研發設計和品牌推廣等方面相互協作,能夠規避單品牌帶來的運營風險,助力公司業績增長。

海通證券推薦歌力思(603808.SH)、森馬服飾(002563.SZ)、比音勒芬(002832.SZ)、跨境通(002640.SZ)、安正時尚(603839.SH)、健盛集團(603558.SH)。
5.深入合作愛奇藝,當代明誠體育業務布局越發完善(西南證券)
當代明誠(600136.SH)日前發布公告,子公司新英體育與愛奇藝達成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北京新愛體育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體育視頻播出平臺運營業務。目前“新英體育”APP已更名為“愛奇藝體育”。

此次合作對新英體育意義重大,顯著增強其核心競爭力。西南證券指出,國內體育版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此次合作使新英體育成功橋接強力產業資本(新成立公司中,新英體育持股42.5%、愛奇藝持股38.25%、北京新英匯智傳媒科技企業(有限合夥)持股15%、新英體育喻淩霄先生持股4.25%),競爭壁壘進一步加深。

新英體育擁有2018/2019賽季英超、2018~2022年歐足聯國家隊系列賽事、2017/2018~2021/2022賽季西甲聯賽、2017/2018~2018/2019第三輪開始的西班牙國王杯(不包括杯賽決賽)全媒體版權,2021~2028年亞足聯相關賽事全媒體版權,愛奇藝在網球、高爾夫、搏擊等體育賽事有所布局。西南證券認為,二者強強合作將構築更全面的版權矩陣。對照海外巨頭發展歷程,新英體育擁有豐富版權運營經驗,愛奇藝在媒體平臺有深厚市場積澱,“賽事版權+媒體平臺”具備較強市場競爭力,此次合作將為新英體育構築極強的競爭壁壘。

西南證券還指出,公司引入珠海和諧安朗投資企業(有限合夥)向明誠體育集團增資3億元,增資完成後和諧安朗將持有明誠體育集團6.98%股份。明誠體育集團系公司體育業務運營主體,旗下擁有雙刃劍體育、耐絲國際、漢為體育等,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億元、凈利潤6418萬元。此次增資一方面體現和諧安朗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同時也將增強公司體育業務綜合實力。
西南證券預計2018~2020年EPS分別為0.50元、0.70元、0.88元。公司是國內稀缺的體育版權運營商,版權儲備豐富、產業布局合理,維持“買入”評級。

責編:周毅
白酒“蓄水池”深與淺:一線龍頭銳減,二三線高歌猛進
18家A股上市白酒企業中報業績披露正式落下帷幕。整個上市白酒企業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57.76億元,同比增長31.29%;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51.72億元,同比增幅為40.36%。對比去年同期,兩者增速均有所提升。
以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兩家公司為代表的龍頭酒企合計收入、凈利潤均繼續支撐起行業的“半壁江山”。有意思的是,有著白酒行業利潤“蓄水池”支撐的預收賬款出現強烈反差,貴州茅臺、五糧液兩家酒企業則出現銳減;而二三線卻出現高歌猛進。這背後的邏輯何在?
“蓄水池”現增長反差
長期以來,白酒行業普遍實行的是“先打款後發貨”政策。
貴州茅臺中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預收賬款錄得99.40億元,較去年同期“腰斬”了44.09%。去年同期,公司預收賬款尚保持54.86%的增長。這樣的波動亦在另外一家龍頭酒企五糧液身上體現。同樣,截至6月30日,五糧液的預收賬款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9.82%至44.19億元。去年同期,公司尚有24.77%的增長。
下半年是白酒消費旺季。某種程度,半年報預收賬款變化情況,也是下半年行業景氣度風向標體現。
今年中報預收賬款出現大增的,反而是以二三線酒企為主。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中報預收賬款增幅最大的是山西汾酒(600809.SH),增幅達到120.79%;順鑫農業(000860.SZ)次之,增幅是64.94%;之後才是洋河股份(002304.SZ)、伊力特(600197.SH),增幅則為40.94%、36.93%。
一位白酒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春節前後,貴州茅臺經銷商的打款方式有所調整。“原來經銷商是要提前一個月給廠家打款,現如今改為款到賬即發貨。繼茅臺之後,五糧液也開始在效仿。龍頭酒企都這麽做了,其他品牌酒經銷商也會提出類似要求。對於其他品牌酒廠家而言,無疑壓力很大。”
預收賬款也是廠家爭奪地盤的一種方式。在一線酒企打款方式轉變形勢下,意味著二三線酒企也要適當做出變通。但部分酒企預收賬款仍高歌猛進的邏輯何在?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區域酒企為了爭奪代理商,勢必要相應做出更多配套服務。“現在行業也流行這種方式,經銷商負責打款,以及充當配送商角色,而廠家負責市場推廣。這種方式以前盛行於飲料啤酒行業,如今漸漸蔓延至白酒行業。不可否認的是,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甚至也出現惡性競爭。”
酒企渠道轉向精細化耕作
肖竹青表示,整個市場處於結構性調整期,但全國性市場格局已確定。單純看貴州茅臺、五糧液兩家龍頭酒企,今年上半年,兩家酒企營業收入合計占了整個上市酒企的51.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占比也達到65.04%。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是49.41%、64.74%。
“原來是大酒廠之間在競爭、以省級為單位進行搶地盤,現在的這一輪競爭變為一線名酒跟區域名酒在博弈“打架”,爭奪一市一縣。對於酒企而言,現在就是守住根據地,進行渠道下沈。過去酒企業績的增長,靠的是渠道商驅動。但渠道大商左右行業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現在酒企都在練內功,做細活。”肖竹青說道。
以華南市場為例,長期以來,該市場是洋酒的消費重地。伴隨著這一輪白酒景氣度上升,不少區域白酒企業暗中加碼填補該市場。如瀘州老窖旗下高端白酒品牌國窖1573就提出“東進南圖中崛起”戰略。再如水井坊旗下超高端品牌菁翠,於去年下半年選擇在廣州首發。
“我們的‘南圖’主要以廣州、深圳這兩個城市為主,這兩個市場的布局也上升到公司戰略層面。去年年底開始,我們就對這個區域的銷售組織做了一些變革,從原來的銷售大區變為三個銷售片區;為了進一步精耕細作,我們同時也把全國優秀的銷售團隊派到該區域來。在品牌推廣上,不斷推出各種體驗項目。可以說,廣州和深圳的消費人群與我們的品牌是高度契合的。我們也希望能夠在華南市場獲得更大的突破。”瀘州老窖國窖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彪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道。
“隨著整個白酒行業集中度提高,實質整個白酒行業產量在下滑。我認為這種下滑也是必然的。品牌集中度提高是一方面,另外還有人口紅利退去、消費多元化等因素也在綜合影響。未來白酒行業的銷售額會繼續增加,但白酒銷量會進一步下滑。”上述資深觀察人士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技術突飛猛進 射程威脅北美北韓明年可部署洲際核導彈
1 :
GS(14)@2017-07-29 03:23:44北韓的導彈及核武技術突飛猛進,美國國防部國防情部局(DIA)最新評估報告預計,平壤最快在明年能部署可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足以威脅北美。情報又指北韓可能最快在今日再次試射導彈。最新評估把原先預計的北韓研發導彈時間表足足縮短兩年,料未來數月平壤將會再作測試,以驗證導彈的原型設計,並開始生產「可靠、具備核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
最快今日再次試射
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東亞國家情報經理布雷承認,當局是因北韓在7月4日成功試射「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後才修訂評估,「這次試射凸顯了北韓的核武及彈道導彈計劃對美國、區內盟友及世界的威脅」。南韓前總統李明博的顧問車斗炫說:「現在他們(北韓)正邁向成為擁有核武及洲際彈道導彈國的最後階段。」北韓現時僅餘的少數技術障礙,包括如何確保洲際導彈彈頭在穿越大氣層過程中不會受損。美國情報員近日偵察到北韓人員把儀器運入西部龜城,可能最快在今日韓戰休戰假期再次試射,目的是試驗導彈的可返回式載具能否安全保護彈頭通過大氣層,擊中遠距離目標。一位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已如箭在弦,基本上會在今周進行。」仗着擁有利炮,北韓外交部向美國大放闕詞,「假如美國斗膽流露半點推翻我們最高領袖(金正恩)的意圖,我們將用強大的核彈向美國心臟地帶作無情轟炸」。這番威嚇性言論,相信是回應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龐比奧(Mike Pompeo)早前在一場論壇上提及希望推翻北韓政權。
美官員指言之尚早
不過,有美國官員質疑北韓尚未展示有能力製造可搭載在洲際導彈的小型化核彈頭,要在一年內威脅美國或言之尚早。奧巴馬政府的前國家安全部官員沃爾夫斯塔爾認為,儘管北韓的武力威脅不斷增加,但本質仍然不變,「我們要阻止北韓動用任何核武,表明使用這些武器等同自殺」。路透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280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