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原創設計師成電商爭搶“香餑餑” 從產品到商品落地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635.html

原創設計師成電商爭搶“香餑餑” 從產品到商品落地難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05-24 15:36:00

電商發展迅猛,為一些小眾設計師品牌切入市場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各商家也開始從價格策略轉向價值策略,但整合供應鏈卻始終是當下最大的瓶頸。

原創服裝設計師品牌似乎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不久前,天貓、京東先後啟動扶持原創服裝設計師品牌的活動。不單是電商平臺,一些淘品牌本身也開始在業內尋求設計師資源,企望籠絡更多的設計師資源,尋求品牌突破。

那麽通過這些電商企業搭建的平臺,這些原創設計師品牌能否走出小眾,面向大眾呢?

原創設計師成“香餑餑”?

廣東服裝協會會長劉嶽屛認為,中國本身並不缺優秀的設計師。但是,他們大部分都在企業任職,所有的創作都圍繞企業、品牌的風格來設計產品。一些設計師則選擇開自己的工作室,但他們或給企業做產品規劃,或做ODM,或就自己開店。電商是開店的一個選擇,不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這些工作室、設計師品牌大部分還是走“小眾”、“私人訂制”的概念,規模過小,產品單價高昂,非一般的消費者能夠接觸到。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衣著終端消費規模在2萬億元左右,而線上交易就占到了其中的7000億元。

正是看到電商平臺的優勢,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直接接觸到更大的市場。

一些資本也正是看到了這一潛力。上周末,匯美集團的創始人方建華對外宣布投入1億資金,啟動設計師創業扶持計劃,目標孵化20-30個電商原創設計師品牌。有意思的是,早在今年3月,這個知名的“淘品牌”因獲得服裝上市公司搜於特(002503.SZ)的3.24億元的投資而廣受關註。方建華稱,這也是服裝電商最高估值的投資。他計劃今年底啟動IPO,有望成為第一家上市的淘品牌。

據方建華透露,2013年,匯美集團其實就悄悄啟動設立了“設計師品牌孵化平臺”計劃,其中包括生活在左、PASS、SAMYAMA等。“這些品牌的成立時間都在1年左右,但今年的銷售額都有望突破1億人民幣。”他說。

模式痛點:產品到商品轉換脫節

事實上,平臺方面,幾年前就已嘗試整合設計師資源,營造自己的時尚生態圈。

記者了解到,淘寶網D2C設計師店鋪已推出多年,該模式就是整合設計資源,每一款服裝都進行預售,下單量達到銷售規模進行打版生產銷售。

2014年,天貓與北京國際設計周主辦方宣布,雙方攜手百家全球知名設計師以“設計貓”店鋪獨家入駐天貓,下一步天貓將發布全新設計師平臺,實現品牌時尚化整體解決方案。

不過,一位經營服裝網店的的商家告訴記者,D2C模式本身存在斷層問題,這是平臺無法解決的痛點。早前,阿里曾高調推出D2C平臺,一度傾註了大量的平臺資源,開設專門頻道,期望將個人設計師資源在其平臺上轉化。

“後來證明這個項目並未很好地落地。”上述商家如此評價道。他認為D2C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但由於受制設計師自身品牌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短缺,即使給了大量流量也很難承接住;第二,從D2C平臺本身展示的產品來看,這些原創設計師市場經驗不足,設計出來的服裝款式多數是概念作品,消費者不一定買賬。

“D2C涉及到服裝產業的層層銜接,僅僅靠設計師和銷售平臺,將很難實現設計價值轉化。”該商家稱。

電商發展迅猛,為一些小眾設計師品牌切入市場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各商家也開始從價格策略轉向價值策略,但整合供應鏈卻始終是當下最大的瓶頸。

“整合設計師資源,是各方都看好的方向,但做起來很難”。方建華認為,平臺擁有流量、影響力等優勢,但在品牌定位塑造、資金、日常運營、供應鏈、人才團隊管理方面無法做到持續性和銜接落地。“作為淘品牌,匯美旗下的茵曼、初語等品牌都非常成功,在這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可以為這些品牌提供一整套商業解決方案,比平臺更接地氣。”他自信地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02

亞馬遜加碼“全球開店” 巨頭爭搶萬億跨境出口市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2783.html

亞馬遜加碼“全球開店” 巨頭爭搶萬億跨境出口市場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7-30 18:22:00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麗芬預測,跨境電商將成為外貿的重要增長點。未來幾年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速將超過30%,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貿易額將增至1萬億美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將大幅度提升。

相對於“海淘族”熟悉的跨境電商進口業務,跨境出口市場正“異軍突起”並開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

根據《2014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跨境網絡零售交易額達到718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網絡零售額約為512億美元,同比增長40%。

亞馬遜的優勢

這一快速成長的市場也吸引相關企業加速布局。7月29日,亞馬遜中國發布了其跨境出口戰略“全球開店”的多項舉措。

亞馬遜(AMZN.NASDAQ)商務服務部門全球高級副總裁康寧漢表示,自2012年亞馬遜開通‘全球開店’以來,中國賣家已經成為主要生力軍,僅2015年上半年中國賣家銷售額就實現了同比增長翻番。

“國內出口企業主要選擇的跨境電商平臺是亞馬遜、ebay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對於外國市場來說,亞馬遜和ebay在消費者知曉度、信任度這塊較占優勢。亞馬遜和ebay有一些不同,亞馬遜類似於國內的天貓,而ebay更類似淘寶。”廣東省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崔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對於亞馬遜在跨境出口方面的優勢,康寧漢認為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是在發達國家擁有大量用戶,根據亞馬遜方面提供的數據目前其在全球擁有2.85億活躍用戶;第二是亞馬遜物流服務(FBA)。

康寧漢解釋,亞馬遜物流服務是指賣家可以把商品提前放在亞馬遜的運營中心,由亞馬遜統一進行庫存管理、商品包裝、商品配送,並可代為賣家提供售前客服和和售後退換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其告訴記者:“目前亞馬遜在中國首推‘全球貨運計劃’,未來中國賣家將可以把貨物送至亞馬遜在中國的運營中心,並與亞馬遜海外倉實現聯動。”

“除了消費者的信任度外,物流也是跨境電商核心。目前大多數跨境物流都是第三方公司完成,規模化的物流中心會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占優勢。”艾媒咨詢CEO張毅對記者分析。

快速增長的市場

實際上,除了亞馬遜、ebey、阿里等電商巨頭,傳統上市公司亦紛入“戰局”。

6月26日,湯臣倍健(300146.SZ)發布公告稱,擬決定使用自有資金1.6億元投資入股B2C外貿電子商務企業深圳市有棵樹科技有限公司;同月,奧康國際(603001.SH)宣布,計劃通過擬設立的香港子公司受讓蘭亭集勢(LITB.NYSE)25.66%股份,受讓股權完成後,奧康國際將成為蘭亭集勢第一大股東;2014年11月,曾用名為“百圓褲業”的跨境通(002640.SZ)斥資10億元完成對跨境出口零售電商環球易購100%股權的收購。

為了更好地搶占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蛋糕”,康寧漢介紹,2015年以來,針對中國賣家,亞馬遜“全球開店”發布了一系列賣家支持服務和工具,包括在亞馬遜美國網站和英國網站推出全中文化的操作平臺、提供全方位出口物流解決方案、為中國賣家獲得從跨境物流、多語種翻譯、返程物流、稅收及貨幣轉換等多方面的服務支持等。

這背後是跨境電商出口市場的廣闊前景。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陳麗芬預測,跨境電商將成為外貿的重要增長點。未來幾年跨境電商貿易額年均增速將超過30%,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貿易額將增至1萬億美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比例將大幅度提升。

在亞馬遜方面看來,中國賣家出口產品品類也正快速擴容。“剛開始中國賣家主要銷售手機周邊設備,幾乎可以說,全世界的手機配件是中國賣家做出來的;其次是服裝。但是經過這兩年的演變,在所有品類我們都能看見中國賣家。比如小提琴、無人飛機,甚至是探戈舞的服裝。”

易觀智庫2014年跨境電商產業研究報告中曾指出,除了傳統優勢品類3C產品和服裝外,戶外、健康美容、家居園藝和汽配等新品類的交易量就已經開始快速增長。通過跨境電商,中國正在由“世界工廠”向“世界商店”轉變。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24

飛個往返補貼百萬元 地方政府爭搶國際航線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349

2014年5月6日,四川省成都市,英國航空公司宣布啟用波音787夢想客機直飛往來成都與倫敦的直航航線,同時將航班數目由每周三班增至每周五班。(視覺中國/圖)

為了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提升城市形象,中西部城市不惜重金補貼,推動國內外航空公司在當地開通國際航線。但補貼的做法能持續多久?補貼過後怎麽辦?

2016年10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轉發了一條“四川發布客戶端”的新聞:英國航空公司表示,已決定暫停運營倫敦希思羅—成都航線,理由是商業利益並不可觀,但仍以能為中國提供飛行服務而自豪。

三年前,英國航空開通了一條往返成都和倫敦的國際航線,飛機的機身噴繪著大熊貓圖案。當時媒體爭相報道。那一年,正是成都開始用補貼方式推動航空公司(尤其是外航)開通國際航線的元年。

這一消息對於剛剛舉辦過世航會的成都市來說,多少有些尷尬。今年9月底,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舉辦了世界航線發展大會(以下簡稱“世航會”)。

世航會被稱為民航界的奧運會和世博會,目前舉辦過世航會的都是世界一線城市,比如倫敦、柏林、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溫哥華、迪拜和北京等。這次成都擊敗巴黎和首爾等國際知名機場,引起民航業震動。在成都之前,中國內地只有北京在2009年舉辦過世航會。

一般來說,一個機場爭奪世航會的承辦權,最直接目的和最大好處,就是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前來開通直飛國際航線。

除成都外,多個中西部城市都在加快國際航線的開通。比如重慶、武漢、長沙、西安和鄭州。他們不僅爭奪國際客運航線,還爭奪國際貨運航線。比如成都就在積極爭取國際知名快遞企業和貨運航空公司在成都設基地。

航空業資深從業者李淵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目前航空公司們開通或複飛往返中國中西部城市的國際航線,最主要動力是能拿到當地政府或機場提供的航線補貼。李淵曾先後在航空運輸、飛機制造、航空金融領域工作過。

“一般來說,一趟洲際航班,飛一個往返的補貼額在百萬元左右。”李淵說,補貼的直接動力是能拉動當地經濟增長,提升城市形象。

有民航業媒體算了一筆賬,認為一條國際航線創造的地方經濟GDP相當於3-4條國內航線。

對於為什麽會在這個時間點形成一股國際航線補貼潮,李淵分析,是因為目前航空業大環境不錯。一是國民出境遊和外國人入境遊數量空前增多;二是國際油價在下行,國際航線的保本難度下降了;三是“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實施,需要中西部城市大力發展各自的航空樞紐。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新聞發言人戚耀明前不久去成都,他聽當地民航圈朋友說,未來一兩年成都的國際航線要達到100條。

“這個速度是很不尋常的。”戚耀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廣州的國際航線數量也就100條左右。

補貼大潮

王飛丹是一家荷蘭媒體的中國區負責人。她和同事們經常往返中荷兩國。過去她們只能從北京、上海和廣州幾個特大城市出發去荷蘭,有時還得轉機,比如從上海經停北京一個晚上後再飛荷蘭。

如今,王飛丹有了很多選擇。除了北上廣三地,她可以從成都和杭州直飛荷蘭。王飛丹有個中國同事是成都人。過去這個同事從荷蘭回成都,能選擇的直飛航線很有限,有時候為了趕時間,幹脆從荷蘭先飛到北京,然後再從北京飛回成都。

從2015年開始,荷蘭皇家航空等外航加大了從荷蘭直飛成都的航線密度,每天都有從荷蘭直飛成都的航班。

中國的航空公司也在中西部城市積極布局。其中,做得最早、布局最多的是海航。海航開通國際航線的一個特點是,直接購買和投資入股國外航空公司。

“國際航線一般需要一定時間的虧損來培育航線,但海航虧得起,也願意虧。”一位曾在海航工作過的民航內部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當國內航空公司還在通過跟外航共享代碼等形式謹慎拓展國際航線時,海航就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國際航線網絡。

國內地方航空公司大都在學習當年海航開拓國際航線的做法。比如四川航空和廈門航空都在積極開通國際航線。

相比海航,他們趕上了補貼大潮。比如廈門航空,因為深圳能提供補貼,開通了從廈門起飛,經停深圳,再飛美國西雅圖的航線。

國有三大航空公司中,南航在中澳航線優勢明顯;東航的國際航線集中在上海,主要飛幹線為主,即一線城市之間的航線,並且強調跟國外航空公司的資本合作,比如引入了達美航空作為境外投資者。國航的中歐航線優勢明顯,中美航線也不錯。

其中,國航作為“載國旗”飛行的航空公司,承擔了很多政治性航行任務。作為回報,國航在熱門航線的分配上有一定優勢。

國內的民營航空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單通道(150座左右)飛機,重點開拓中國周邊國際航線,比如日韓和東南亞航線。春秋航空專攻日韓,奧凱航空重點開拓到韓國濟州島的航線。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社科系副主任趙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國際航線的爭奪上,不同市場戰況不同。在中美市場,中國和美國航空公司勢均力敵。在中歐市場、中東市場,中國航空公司處於下風。在中日市場、中澳市場,中國航空公司領先。

差距主要是航線網絡的豐富度、常旅客里程累計的吸引力、品牌和服務上。王飛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從中國到歐洲最便宜的是俄羅斯航空和馬來西亞航空。俄羅斯的飛機機型都比較老舊,馬航又經常發生飛機事故,所以上座率都很低。而搭乘卡塔爾航空和阿聯酋航空去歐洲,雖然要經停多哈和迪拜,但這兩家公司的機型很新,服務體驗更好。

“主要是吃得好,國內航空公司配的是幾十元的餐食,但阿聯酋航空是上百元。”王飛丹註意到,為了爭奪中國乘客,一些國際航空公司還突出了中國元素,比如荷蘭航空就能提供方便面。有的外航還給中國留學生贈送行李票。

2015年11月3日,江蘇揚州,一架春秋航空的客機降落在揚州泰州機場。當日,由春秋客機執飛的揚州至泰國曼谷直飛航線首航,單程最低價只有299元,這是揚州泰州機場開通的首條廉價國際航線。(視覺中國/圖)

走出去已是大勢所趨

中西部城市開通國際航線,這已經是第二波浪潮。趙巍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早在2000年左右,中西部城市就紛紛開通到日韓和東南亞的航線,但洲際直飛的國際航線幾乎沒有,即便有,也是經停航班為主。

這次開通國際航線的浪潮,主要是洲際直飛航線為主。以成都為例,過去直飛航線主要是成都到歐洲為主。在2012年舉辦了亞洲航線發展大會之後,成都開通了舊金山、墨爾本、多哈和毛里求斯等直飛航線,實現了對澳洲、北美和非洲航線零的突破。

“總體上來說,中國民航的國際化水平程度依然很低,國際旅客運輸量比印度還低。而且過於集中在北上廣三大機場。”趙巍說。

目前北上廣等大型樞紐的航空時刻趨近飽和,航線資源所剩無幾。但成都等二線城市的航空樞紐卻吃不飽。

成都市口岸與物流辦公布的數據顯示,成都2015年旅客吞吐量4200萬人次,排名國內機場第四位。但2015年成都的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只有410萬人次。也就是說,成都機場一年的旅客進出量,只有十分之一是國際旅客。但實際上,成都官方的數據顯示,2015年成都有2500萬外籍遊客來訪,可見國際航線的市場需求很旺盛。

王飛丹說,她的很多國外朋友來中國其實是希望到四川九寨溝等景區玩一玩,然後再去北京和上海,但苦於直飛的洲際航線不夠多、不夠密。

成都的情況在很多城市都上演過。過去中國民航管理部門對深圳機場的定位是大型骨幹機場,但深圳機場的體量跟廣州已經差別不大。

民航資源網的數據顯示,深圳機場2015年旅客吞吐量為3972萬人次,同時期隔壁的廣州白雲機場,2015年旅客吞吐量5521萬人次。兩者差距並不懸殊,但在國際旅客數量上,深圳被廣州甩得很遠。深圳機場2015年國際旅客約166萬人次,白雲機場是1136萬人次。

李淵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深圳機場的國際客源一直被廣州和香港兩大機場分流。深圳是一個大城市,國際客貨運需求旺盛,雖然深圳有深圳航空,但深圳航空合並到了中國國航旗下。而深圳又不是國航的國際樞紐。目前,國航在深圳也僅僅開通了深圳到法蘭克福的洲際航線。

中國民航多年來一直把北上廣三地當做國際航空的樞紐來建設,對於成都和深圳等城市的定位,要麽是內陸航空樞紐,要麽是骨幹機場,甚至是支線機場。

如今,這些體量日趨龐大,或者發展需求十分饑渴的二線機場,紛紛掙脫民航管理部門對自己的定位。深圳機場就提出,要向連接“一帶一路、輻射亞太的國際航空樞紐”轉變,實現國際業務倍增計劃。同時,這些城市紛紛推出了各自的補貼政策,激勵航空公司開通國際航線。

由於國際航線涉及國與國之間的航權談判和空域安全,因此中國民航管理部門對於國際航線的開通,一直是非常審慎。

在趙巍看來,航線時刻審批雖是國際慣例,但走出去已是中國民航的大趨勢。

根據民航局發布的數據,2015年民航全行業國際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三大指標增幅分別是國內的2.1倍、3.6倍和2.6倍。

民航管理部門也意識到了這些變化,並在2016年5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疏解北上廣三大機場的非國際樞紐功能,進一步擴大航權開放,優化國際航權分配政策,為航空運輸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更多的航權資源。《意見》還提出,要啟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權自由化試點,研究出臺“一市兩場”國際航權分配辦法。

其中,所謂的“一市兩場”,指的是一個城市兩個機場。“一市兩場國際航權分配”,則指的是一個城市兩個機場,其中一個機場全部,或者大部分以國際航線為主。

從《意見》的核心政策精神來看,民航管理部門是鼓勵二線城市發展國際航線的。可以預見,二線城市的國際航線開通熱潮將持續升溫。

香港和韓國機場最受影響

總體上來說,國內紛紛開通國際航線的城市,絕大多數是政府補貼為主。極少的案例是機場給一些間接的補貼,比如廣州,既有政府方面的補貼,同時廣州白雲機場又以聯合營銷的方式,幫助一些國際航線複飛。

“機場補貼模式比較少,只有北上廣等幾個機場有這個能力。”戚耀明說,各地補貼的標準不太一樣,成都、深圳、武漢和長沙力度比較大。

因為有了白雲機場的聯合營銷,芬蘭航空複飛了一條從廣州飛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航線。過去這條航線曾由另外一個外航開通運營過,雖然旅客不少,但“旺丁不旺財”,後來因為商旅客減少而停飛。

“之所以補貼這個航線,是因為我們想完善飛歐洲的航線網絡。”戚耀明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白雲機場不能算是補貼,算是一種合作。

但並不是每個機場都有補貼的動力,比如北京和上海兩個機場。李淵解釋,因為這些機場本身的航班已經夠密集了,再鼓勵開新航線就更擁堵。目前全球民航界,國與國之間的一線城市,相互之間的航線航權開放是嚴格受限的。國與國之間的一線城市飛二線城市,受到限制少一些,比如北京飛波士頓;二線城市之間的國際航線則是比較鼓勵的,比如成都飛舊金山。

李淵介紹,對於航空公司來說,決定是否開通一條航線,主要是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看是否符合自身網絡布局。比如國航,目前網絡已經很完善了,現在正加大從國內一線城市到國外二三線城市的航線覆蓋度,開通了北京到東歐的明斯克和布達佩斯兩個城市,甚至深入到了德國的小城杜塞爾多夫。

二看這條航線是否能賺錢。測算時一般按照客源、貨源情況、飛機擁有成本、航油成本、人員工資、機場費用和維修等來計算。如果收益和網絡貢獻度都不大,就看有沒有補貼,如果算上補貼還是嚴重虧損,就把飛機調配到其他賺錢的航線。

三是一些航空公司會開通一些政治性航線,比如直飛非洲的航線,一般來說肯定不賺錢,但能換取其他航線和商務資源。

四是看有沒有相應的機型來飛這條國際航線。這幾年,波音787和空客350等新型寬體飛機逐漸投入商用,洲際航線的飛行成本降低了大約20%,飛機的舒適性提高了。所以很多航空公司此前訂購的新型飛機交付後一般都會用來飛洲際航線。

一般來說,一條國際航線往往要經歷兩三年的市場培育期和虧損期。所以,很多城市對國際航線的補貼,也是以三年為期,逐漸減少補貼。在補貼方式上,有的按照公里數補貼,有的按照小時數補貼,有的補貼特定時刻,有的補貼淡季時刻。

政府的補貼回報是可預期的。有媒體報道說,過去中西部地區的航空出口貨物和旅客,去中東、歐洲和非洲時,要從銀川往東飛到北京後,再往西飛。後來銀川補貼的直飛中東和歐洲的航線開通後,運輸成本節省了20%左右。

李淵認為,隨著中西部城市開通的國際航線越來越多,香港地區和韓國的航空公司受到的沖擊最大,因為過去香港和韓國,一直是中國內地的主要國際中轉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73

“二孩”政策推動 多品牌爭搶中國童裝市場

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中國新生兒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將有望達到2.8%,這將大力推動對於童裝產品的消費需求,而多個品牌都在摩拳擦掌,為了在童裝市場分得一杯羹而拼盡全力。

盡管全球零售並不景氣,但在利標品牌有限公司(00787.HK,下稱“利標”)行政總裁兼副主席樂裕民(Bruce Rockowitz)的眼中,似乎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在從利豐有限公司(00494.HK,下稱“利豐”)分拆出來後的兩年,利標近日的發展重心轉到了童裝市場。樂裕民稱,童裝市場在開放“二孩”政策後,迎來了重大利好,而未來公司不會止步於此,還將專註於毛利率較高的男女時裝市場。

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15歲以下兒童的人數為2.4億,全年有1655萬新生兒,出生率達到12.07%,預示著未來幾年,中國童裝市場將迎來巨大需求。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童裝市場規模為1372億元,年增長率為7.9%。有數據顯示,2008年童裝的年人均消費金額為350元,至2012年已經達到740元,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58%,預計2017年童裝的年人均消費額將達到1700元。

利標的童裝範疇包含兩大領域,卡通人物和時尚童裝,其中卡通人物部分,利標已經是迪士尼及其主要卡通人物最大的授權經銷商之一;而時尚童裝部分,又與Tommy Hilfiger、Calvin Klein、Under Armour及Nautica等品牌有良好合作。截至2016年9月底止,童裝業務占利標總營業額約44%。

根據利標的半年報顯示,童裝業務在美國市場已經相對成熟,但歐洲及亞洲市場,仍具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根據Companies&Markets報告顯示,全球童裝市場到2017年預估將達1736億美元,其中歐洲與北美仍為全球童裝主要市場,而新興國家市場的成長速度則將較其它區域高。

樂裕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稱,內地開放“二孩”的政策對於公司童裝業務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利好,不管經濟好不好,大家都願意給孩子買衣服。其實,在過去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的時候,童裝市場一樣發展不錯,因為在內地,一個孩子往往受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三對夫婦的寵愛,他們也就更願意給孩子花錢。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中國的出生率大約為12.3%,他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的出生率有望增長到13.5%,新生兒數量將超過1800萬,從2015~2020年,中國新生兒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8%,由於“二孩”政策帶來的快速增長的新生兒數量將大力推動對於童裝產品的消費需求,使得中國童裝市場在未來得到長遠發展。

在日益增長的市場上,實際上多個國際品牌都在虎視眈眈,美國著名童裝品牌卡特(Carter’s, Inc.)在2015年由天貓進軍中國市場。在2016年9月和10月,卡特在南京和廈門都開設了新的實體店。根據卡特2016年第三季度的季度報告,卡特第三季度的總營業額同比增長6%,尤其電子商務方面業務,同比增長達到18%。而卡特在報告中特別強調,之所以有如此強勁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的電子商務業務增長迅速。

盡管童裝市場看似潛力無窮,但競爭壓力也確實不小。樂裕民透露,未來利標的發展重心不僅僅會放在童裝上,與成人時裝相比,童裝始終是一個不夠大的餅。樂裕民稱,在發掘童裝市場時發現,其實目標客戶群都是媽媽,這也可以很好地與公司的男女時裝業務有協同效應,而且利標旗下的品牌,都是走輕奢路線,這一品牌定位在中國市場非常受歡迎。

目前,利標的男女時裝營業額占比只有20%,但如果從毛利的角度來看,這筆生意似乎是很可觀的。根據公司半年報,公司男女時裝的毛利率卻高達41.7%,比童裝的還要高。利標的定位是成為美國頂尖品牌公司的最佳營運夥伴,這類公司主要專註於擁有品牌,而不是營運品牌業務,因此,利標可以借機快速擴大其在男女時裝領域的規模,此範疇包括多個經典知名品牌如Spyder、Juicy Couture、Jones New York、Joe’s Jeans、Buffalo Jeans及貝克漢姆等。

隨著現在內地人對於時尚的關註度越來越高,樂裕民稱,公司在設計方面也非常註重,目前已有超過1000個設計師。樂裕民稱,除了要關心大家穿什麽,還需要關心人們購買方式。目前,利標旗下很多品牌都透過京東、天貓等電商渠道銷售。隨著未來電商渠道越來越發達,樂裕民稱,公司不會止步於此,因為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在購物過程中獲得互動,也許未來他們會在實體店試衣服,但是到網上去購買。

不過,男女時裝市場雖夠大,但其實競爭也非常激烈。王昕稱,最近幾年,服裝行業的競爭環境越發激烈,加上互聯網電商的迅猛發展,使得服裝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未來隨著人們對衣著質量等方面的消費需求的不斷上升,高價服裝的利潤率預計依然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同時,一些低價商品由於持續激烈的競爭環境,在利潤率方面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293

兩家上市公司爭搶同一家私立名校 民營教育成了熱餑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2/1100351.html

皖新傳媒宣布將聯合旗下創投基金,間接收購高達投資舉辦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65%的權益。收購完成後,皖新傳媒將成為首家收購民辦私立學校的A股公司。公司股票將於5月2日複牌。

等等,這不是今年2月份勤上股份停牌收購的標的資產嗎?此前勤上股份曾披露以17.6億元收購高達投資90%股權的計劃,但由於“存在被交易對方終止風險”,勤上股份在4月24日先行複牌。

也就是說,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最後選擇了皖新傳媒。而在兩家A股企業激烈爭奪優質教育資源的背後,是國內教育升級與個性化教育需求的加速崛起,和隨之暗湧的民辦教育資產證券化大潮。

除了付出真金白銀外,皖新傳媒還許下承諾:協助高達投資在2021年底前實現香港聯交所掛牌,並和高達投資的股東成都冠城戰略合作,在未來五年內開辦20所以上學校,向外輸出教育辦學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兩上市公司爭搶私立學校

今年2月,已轉型“LED+教育”雙主業的勤上股份停牌籌劃股權收購。在此後發布的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公告中,勤上股份透露其標的為高達投資及其投資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90%股權。勤上股份表示,在2017年3月31日-4月2日,公司與交易方經過兩個通宵達旦的艱苦溝通談判,終於達成收購意向。

但到4月21日,勤上股份收到交易方發出的相關《終止協議》討論稿,表示交易方執意要求終止已有協商談判成果,不排除目前存在交易方與除公司以外的其他收購方進行交易談判的可能。4月24日,勤上股份決定複牌但未放棄,表示將積極交涉,“力爭在本次交易工作成果的基礎上與交易方協商相關解決方案”。

顯然,皖新傳媒就是“其他收購方”。4月13日,皖新傳媒宣布停牌,並在4月28日晚間宣布了與旗下創投公司皖新金智共同收購65%股權的計劃。

到底什麽樣的私立學校可以引兩家上市公司“爭搶”?

查詢公告和官網消息,成都七中實驗學校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占地300余畝,最早借助於“百年名校”成都七中的優質教育資源,後逐步發展為設有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國際部的十二年一貫制大型民辦學校,目前現有在校學生約5800人。單體規模排名四川所有民辦學校的首位。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曾獲“中國十大傑出民辦學校”等殊榮。是一所國際化、全日制,集小學、初中、高中三部分為一體的民辦公助的學歷制寄宿式學校,該校的教學質量在當地名列前茅,文理科一本率、本科率都高居全區第一。學校畢業生在中、高考、海外大學入學考試均取得理想成績,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劍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海內外名校。在“高考成績”這一硬指標上,該校2016年高考本科上線率93%,一本率61%,位列成都市前列。

交易資產盈利情況也不錯。從財務數據上看,去年高達投資及子公司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營業收入為19287.01萬元,實現凈利潤8673.23萬元;今年1-3月,標的資產營收為4802.97萬元,利潤2025.77萬元。

價”低”方案後來居上

微妙的是,對比兩家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皖新傳媒在談判的收購成本低於勤上股份,但向交易對方遞出了H股上市和合作開設20家學校的橄欖枝。

根據皖新傳媒披露的方案,公司將與旗下創投公司皖新金智共同收購高達投資65%股權,間接收購成都七中實驗學校65%的權益。其中上市公司將出資5.86億元,獲得高達投資30%股權,皖新金智出資6.84億元,持股35%,合計共出資12.69億元(其中包含高達投資股東須支付高達投資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往來款及增資款共計約 5 億元,以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 300 余畝土地。)

在標的資產運營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5位董事中,由皖新傳媒委派3 位。

勤上股份此前披露的則是,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高達投資 90%股權,收購價款共計17.6億元,委派 2 名董事。同時勤上股份將承擔本次交易產生的所得而須繳納的稅金的50%。

在業績對賭上,高達投資原股東對勤上股份做出的承諾是,成都七中實驗學校2017-2019年承諾的經營性結余分別為9800 萬元,10300 萬元和 10800 萬元,而皖新傳媒則要求把對賭期推延到2020年,要求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校2017 年的年度結余應不低於人民幣 8800 萬元,2018-2020年三年累計結余總額應不低於人民幣 3.09億元,未完成部分需給予差額部分2倍的現金補償。

皖新傳媒方案中“多出來”的部分則是:皖新傳媒表示在將盡其最大努力爭取使高達投資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於2021年12月31日前實現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的目標。在無法實現香港上市目標的情況下,皖新傳媒直接或間接收購或持有高達投資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收益、收入或資產等方式間接實現A股上市。

此外,皖新傳媒將與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投資方成都冠城簽訂教育服務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整合雙方優質教育資源,延展教育產業鏈,立足於安徽省向中部覆蓋,立足四川省向西部輻射,規劃未來五年開辦20所以上學校。

回溯到今年1月,皖新傳媒董事長曹傑曾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曾表示,公司將發力K12(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當時他表示,打通線上和線下校內和校外,形成智能教育閉環。同時重點切入實體辦學,整合國內外優質的教育資源,對接皖新傳媒產業鏈、產品鏈和價值鏈。

民營教育的資產證券化風口

目前尚不清楚勤上股份與高達投資原股東方就終止前次《收購協議》的協商情況。此前勤上股份披露的投資合作協議顯示,如未能在終止日或雙方協商確定的其他日期簽署與本協議實質內容一致的本次交易正式協議的,一方應向另一方支付誠意金 4000 萬元。

相關業內人士認為,高達投資股東選擇皖新傳媒有多方面考慮,雙方在教育資源上的整合是最大的動力。作為國內出版傳媒行業的龍頭企業,皖新傳媒背靠安徽省政府,手握教育服務資質和優質資源,並在過去幾年中顯現出較強的資本運作能力。

皖新傳媒同時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1-3月實現營業收入19.35億元,同比增加10%,凈利潤增加154.98%至6.25億元,預計上半年盈利7.44億元—8.88億元。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本次皖新傳媒收購資產的自有資金就是來自於公司開展創新資產運作模式Retis,同時,利用旗下創投基金收購35%股份,在保持上市公司輕資產運營的同時,也為後續H股上市留下空間。

“今年會是民營教育資產證券化的元年”,皖新傳媒相關負責人解釋,聯合皖新金智共同收購高達投資65%股權後,未來規劃兩條路徑:一是以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在內的皖新控股在H股上市,二是依托成都七中實驗學校的辦學模式及品牌影響力,逐步加大高中、國際學校(國際班)等非義務教育層面的辦學規模及辦學力度,並逐步探索教材教輔、數字教育課程開發、教育培訓、教育裝備、研學旅行等多元教育服務產品合作模式。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發現,近年來不少企業加大馬力跨界進入民營教育領域,中泰橋梁收購凱文睿信及募資17.5億布局國際學校市場,碧桂園教育集團更名赴美上市,立思辰出資0.3億元設基金等,近期更有阿里巴巴投資13億投建雲谷國際學校,馬雲擔任“谷主”。

熱捧來自於資本敏銳的嗅覺。廣證恒生證券研報稱,今年1月18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明確將建立以教育部牽頭,協同證監會在內14個部門的部級聯席會議制度,這也被視為分類監管細則落地,國家多維度支持民辦教育的信號。

目前已有多家民辦教育股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平均市盈率在20-25倍之間。其中包括去年1月登陸港交所的成實外教育(01565),主要經營包括成都外國語學校在內的6所學校。成實外教育4月28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並預期中國民辦教育行業總收益將由2015年的2879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4948億元,5年間複合增長率約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46

00後報告:每一臺你想爭搶的手機上,至少有20個娛樂APP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6/164300.shtml

00後報告:每一臺你想爭搶的手機上,至少有20個娛樂APP
鄭潔瑤 鄭潔瑤

00後報告:每一臺你想爭搶的手機上,至少有20個娛樂APP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00後即將登場。這個即將成年並步入大學的群體,會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流用戶,亦是未來品牌商們爭搶的對象。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作者 | 鄭潔瑤

在去年12月舉行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嗶哩嗶哩的董事長陳睿用一句“95後和00後的人文素養普遍好於80後、70後”喚醒了在場所有昏昏欲睡的人們。不僅媒體把這句當做標題,微博和知乎也就這個話題展開了大量的口水仗。

“陳睿只是用這樣的說法去討好B站的核心用戶罷了。”有人傾向於用“生意口”這樣的詞匯來解讀這次發言。

畢竟,在同一場演講中,他也提到了,“在我們1億的活躍用戶里邊,25歲以上的用戶不到10%,我們大量的用戶應該是90後、95後以及00後的用戶。”

1

在中國,像B站這樣將95後及00後看做核心受眾的互聯網創業項目不在少數,畢竟,這兩個年代的用戶加起來也有將近2.5億,占中國總人口的17%。最大的95後已經22歲,最大的00後也已經17歲,很快他們就將步入社會,步入大學,消費能力也會有一次新的提升。

對於80後甚至90後來說,一個殘酷的現實是:00後即將登場。這個馬上成年並將步入大學的群體,會逐漸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流用戶,亦是未來品牌商們爭搶的對象——正如當初它們對待自己一樣。

另一方面,隨著大城市和傳統網民用戶群增長空間觸頂,中國的互聯網也走入了精耕老用戶的存量階段。看上去,如果說還有哪里有進攻空間的話,以泛二次元行業為代表的新生代細分用戶群就是其中最容易切入的一個戰場。

不僅創業者們找準了機會在向垂直領域進發,巨頭們也都在積極布局,A站和B站的背後就分別站著阿里和騰訊、BAT之外,網易也在積極布局,網易動漫不久前就斥巨資引入了漫威的12部作品。

一時間,00後指向的產品成為了資本都願意花時間聊一聊的產品,根據數娛夢工廠的資料統計,整個2016年,中國二次元領域共計完成了77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達24.5億元。

但盡管如此,泛二次元領域的多數融資還是處於種子輪或pre-A輪,數額相對較少。

初心資本的投資經理王欣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16年二次元領域的融資頭部效應依舊明顯,擁有巨頭扶持的企業發展迅速,其他擁有內容能力的企業也較易拿到融資,但就整個大盤來說,還是小巫見大巫,離爆發還有一段距離。”

一個普遍的誤解是,好像抓住了二次元,就能抓住所有的00後。

“00後是互聯網的常駐民,他們更加挑剔也更加喜新厭舊,這給創業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但隨著這批00後逐漸成為互聯網的主流消費者,那些陪伴他們成長的企業的發展空間和成長張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一旦你的產品讓這些00後產生了‘陪伴感’和‘歸屬感’,那他們所展現的活躍程度和消費意願都會極強。”

在王欣看來,00後的市場其實可以很大,不用只盯著二次元,最重要的是給他們陪伴感。

願意嘗新又喜新厭舊

半年前,記者通過微博認識了來自南昌的高二學生小顧(化名)。她今年16歲,在一所外國語學校就讀,因為這所學校的保送制度,小顧在高二的時候就已經提前進入了高三的狀態。

“我每天6點鐘就得起床,因為要上早自習。”

“上學前會玩手機嗎?”我問。

“起床之後一般會刷刷微博,上學的路上也會用網易雲音樂聽歌,周四我會起早一點,因為那天有《朝花惜時》的更新。”

《朝花惜時》是快看漫畫上正在連載的一部國產漫畫,每周四早上6點更新。據快看漫畫的公關總監肖成說,早上6點-7點是快看在工作日里用戶活躍的最高峰時段。“老用戶一般都會第一時間追更新”。

上學的時間由於課業緊張,小顧通常不會長時間的玩手機,“但我們通常會把QQ打開掛在那里,下課後無聊就刷刷空間。” 

2

按小顧的說法,班里大多數人還是習慣用QQ,“但微信也有在用,因為班級群就是微信的,而且和爸媽聯系也是用微信。”至於原因,她有點說不清,“可能因為大家都用QQ吧,沒準上了大學就都換成微信了,但我覺得QQ比微信有意思一點,有很多興趣群可以加。”

根據騰訊的一則調查報告,按醒著的16個小時計算,00後平均每40分鐘就要打開一次社交App,平均每次登陸兩分鐘。

當我拿這個數據去向小顧求證的時候,她覺得和自己的情況差不多,“有時候為了不玩手機,會在考試前把所有和學習無關的App都刪掉,但我接受不了我媽沒收我手機,完全沒法想象沒有手機的日子。我想只要學習成績不下降,我媽就不會管我。”

在小顧的手機里,和學習有關的App占了整整一個文件夾,包括有道詞典、作業幫、小猿搜題、扇貝單詞還有英語趣配音。

“對我們這些保送生來說,英語是最重要的,像英語趣配音這種軟件還是挺好的,你之前是不是覺得我學習不努力呀?其實我很努力的,我想考浙大的。”

在和小顧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面對學習,她的態度非常理性,雖然她也會追星,看少女漫畫,但她自認這些只是調劑壓力的一種“寄情”,學習還是最重要的。她會盡量選擇碎片化的娛樂方式,一旦周末長時間的把時間荒廢在屏幕前就會覺得焦慮。

“高一的時候我還看美劇的,現在只允許自己去B站看看短視頻,像快看這種,一話漫畫看完也就5分鐘。”

其實不止是小顧,整個00後群體的App使用習慣都已經變得越來越碎片。肖成也同意這一點,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快看對用戶需求最根本的判斷,就是他們需要更大信息量且更抓人的閱讀,且每次閱讀都要是碎片的,輕度的。

3

“現在的00後,手機上至少都有20個休閑娛樂類App,這個數據是遠高於大盤平均值的,在擁有這麽多選擇的情況下,想要讓他們對產品忠心需要費一點功夫。但一旦用戶對軟件產生了依賴,她的打開頻次就會變高,那麽這些碎片的時間加起來也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QM的數據,一個典型的25歲以下的年輕用戶,平均每天要在快看漫畫上要花費40分鐘。作為對比,今日頭條的人均停留時長是76分鐘,Snapchat則是30分鐘。

快看漫畫的CEO陳安妮今年25歲,是一個典型的90後創業者,在創辦快看漫畫之前,她已經靠《安妮和王小明》系列作品在微博上積累了1000萬粉絲。作為一個曾經的網紅,陳安妮自認自己是懂年輕人喜歡什麽的。

“很多人說快看上有很多瑪麗蘇,我一點也不避諱,因為瑪麗蘇題材是永恒的。對於快看而言,怎麽用故事和設定把這些基本元素包裝得更受年輕人喜歡才是更重要的工作。”

小顧正在追的《朝花惜時》就是一部典型的瑪麗蘇題材漫畫,畫風清新,人設鮮明。“我們的漫畫都是彩色的,封面人物一定要是高顏值,人設也不能落入俗套。”陳安妮說。

兩年半的時間,快看走出來了,但其實還是有大量的應用在火過一小段之後就消聲覓跡了。涉足00後這個群體會很容易給企業一種錯覺:“我是被喜歡的”。

事實上,根據初心資本的調查,00後下載“非著名”App(即Top1000以外)的意願是其他年齡人群的1.3倍,他們是最愛嘗新的一群人,但同時他們也是最喜新厭舊的一群人。

按小顧的說法,像她一樣在終考之前卸載一批軟件的同學不在少數,但考完她們通常都會重新下載一批新的軟件,只是這時候,使用感一般的軟件就會被新的小眾軟件替代了。

當孩子們走進了考場,那些被孩子們突擊刪掉了的休閑娛樂類App又何嘗不是在惴惴不安地等待著“考官”的裁決呢。

在王者榮耀上每個月要花200元

小顧班上的男孩子,幾乎全部都在玩王者榮耀。

“我同桌,每個月光買皮膚和英雄就要花200。”

“那你們每個月的零花錢能有多少?”我問。

“不一定,我的話,一般情況下是500,我估計我同桌一個月能有1000元。”

隨著中國經濟數十年的增長,00後的消費能力已不容小覷。並且與他們前輩不同的是,00後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常舍得花錢,尤其是在一些遊戲、動漫,或是追星的領域。小顧班上有愛好動漫的同學,一年去1-2次動漫展,單次花費就能達到3000元。

4

而且,作為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00後對於線上支付和金融也並不陌生。在消費層面,不少低齡用戶已經開始使用消費分期的方式來付款。來自京東的數據也表明,在京東白條用戶中,15歲至18歲用戶的占比在2014年和2016年兩年間增長了18倍。

但這並不意味著瞄準00後的創業項目就此一帆風順。與此相反的是,它們往往難以找到跨越商業化的門檻,究其原因還是用戶接受度的問題。

無論是B站還是快看漫畫,其崛起其實都有賴於創業初期免費和免廣告等優惠政策,免費自然是為了降低用戶使用的門檻,但在用戶已經習慣了平臺免費之後,未來平臺無論是想要加廣告、加會員、或是推付費閱讀,都很容易引起用戶的反彈。

過去的2016年可以說是B站商業化探索最頻繁的一個階段,平臺在短短的一年間就開展了包括大會員、遊戲聯運、線下活動,衍生周邊產品以及旅遊項目等諸多業務,但目前看來,進展並不順利,不僅貼片廣告引發了用戶抗議,付費會員計劃也最終告吹。在一次公開講話中陳睿表示,B站直到目前也沒有盈利。

快看也在推付費內容,但做得非常隱晦,肖成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我們現在是把付費內容放在了主頁信息流的最下面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一個是付費搶先看未上線內容,一個是KK幣專區,也就是類似網文那種看過幾章再要求付費的模式。”

“沒有大規模付費主要還是要先看看用戶的接受程度。”肖成說。

盡管內容方面很難推動付費,但周邊卻仍然是一個好生意。打開嗶哩嗶哩天貓官方旗艦店,共計63件產品,銷量最高的是售價233.33件的動漫福袋,售出了5528件——也就是說,光這一件產品就為B站帶來了130萬元的收入。

肖成證實了這個現象,“快看漫畫每次上線周邊產品,都會在幾小時內被一搶而空。”

“圈子幹凈”

我問小顧:“你為什麽會喜歡王者榮耀?”

她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大家都在玩兒啊。”

對於00後來說,王者榮耀承載的更多的是社交功能。線上可以一起“開黑”,線下可以一起聊天。“不玩王者榮耀的話很容易插不上大家的話題”。

社交遊戲化和遊戲社交化是現在針對00後產品的一種普遍策略,王者榮耀和歡樂狼人殺,無一例外都具有超強的社交屬性。

00後的社交不能太赤裸裸,得想讓他們先玩點什麽。相比其他群體,00後的生活通常只有學校和家的兩點一線,這樣的無聊會讓他們異常渴望在網絡上進行一些脫離日常的表達。在社交上,他們的需求也較其他年齡層的人更感性。

“擴列”是00後的黑話,即擴充好友列表,等同於交新朋友的意思。如果你在百度貼吧搜索“擴列”,大概會得到相關貼吧帖子8萬余篇。這些帖子的主人通常都會用幾十個標簽來形容自己,以此來加快找到具有相同標簽的“同好”。

很多人都覺得00後是抗拒被貼標簽的,但其實他們只是不想變成“大眾”,無數的標簽可以讓他們成為一個旗幟更加鮮明的“自己”。更何況,標簽越多,篩選標準也就越多,也就更能保證“圈子幹凈”。

“圈子幹凈”是另一個00後經常會使用的黑話,它指的是不隨便添加陌生人,只認識和自己有社會關系的半熟人,或是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同好”。

小顧告訴我,“微博主要是用來認識同好的,QQ一般都只加現實生活中的朋友,當然QQ群也是一個認識陌生人的渠道,我也有幾個群是通過微博轉到QQ的。”

小顧的圈子並不多,她只加過一個陳偉霆的粉絲群,一個小說群,以及一個手帳群。“我們班只有我一個人玩手賬,有時候畫了一頁滿意的作品,就會發到群里去,群里也會定期組織一些團購”。

5

00後喜歡在一個個小圈子里找到一種歸屬感,而圈子的幹凈則降低了他們表達的門檻。

在網絡上表達對00後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隨便打開快看漫畫的一部作品,底下的評論都有至少上萬,仔細觀察那些評論,幾乎每個前排評論下面都會有跟帖,聊天,甚至是吵架,00後的表達無處不在,他們喜歡信息欄出現新提示的感覺,這讓他們一瞬間脫離了日常生活的無聊。

當然,針對00後的社交與表達的需求,也有不少公司選擇通過改變社交產品的機制從而減少它們認識和破冰的難度。

美圖公司旗下的閃聊一開始主打的是趣味聊天,但不久前,產品全面改版,引入了現在在00後圈子里非常流行的語C玩法。

語C,全稱語言Cosplay,2004年左右興起於貼吧。其實語C和我們所熟悉的Cosplay一樣,都是一種角色扮演,只不過方式是用文字來描寫角色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心理以及周圍環境等。

這種文字,語Cer稱之為“戲”。所還原的角色稱為“皮”,練習還原一個角色稱為“磨皮”,還原度稱為“氣”。早期的戲都將除角色的語言之外的文字描寫放在各種括號里,括號稱為“套”。

所以,不是這個圈子的人,進去後可能根本都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麽。

這也是閃聊App團隊所擔心的,外面用戶的使用門檻極高,語C用戶又講究圈子純凈。短期內,想來用戶也難以達到顯著的突破了。

而閃聊也並不是第一個用語C來突破社交的App,最早面向大眾的語C類產品應該是來自武漢的名人朋友圈。這是一款參考了微信朋友圈形式進行掛“皮”社交的軟件。進入註冊後先要選擇一個扮演的角色,之後就可以用該角色在朋友圈發布消息,其他人可以點贊也可以評論,但是都是用所扮演角色在朋友圈進行互動。

因為玩法設置,名人朋友圈吸引了大量的語C圈人士從貼吧轉移到這里,但COO張宏宇卻並不認為名朋是一款專為語Cer而做的軟件,“我們產品的核心還是在於降低社交破冰的難度,落腳點在社交。”

畢竟,一款社交產品的核心KPI還是在用戶數量,小而美可以獲得口碑,卻無法獲得長遠的發展和資本的青睞。市面上其他語C產品,包括語C圈還有語戲,都因為太過垂直而無法正常的商業化,名朋還是希望能夠通過產品的設置,讓名朋成為一個00後愛用的社交產品,而不是一個單純的語C產品。

小顧的手機里也下了名人朋友圈,但她並不玩語C,下這個軟件只是為了追星,最近陳偉霆的《醉玲瓏》上線了,雖然她沒看,但每次以“陳偉霆”的身份發圈,都會有好多“劉詩詩”在下面點贊。“還挺有意思的吧。”小顧說。

現在是小顧高二最後一個暑假,下個學期一開學,她就要面臨保送考試的初試。如果一切順利,明年的這個時候,小顧就是一個準大學生了,或許再過五年,她就會和你坐在同一間辦公室里。

00後也會長大,他們和我們也沒什麽不同。如果用互聯網的角度去看待,他們就是最挑剔的產品體驗官。

“人們總覺得00後還是小學生,但麻煩你幫我強調一下,我已經16歲了。”這是小顧對我最後的要求。

00後 社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254

爭搶新零售“入口” 騰訊和阿里兩大陣營的戰爭剛剛開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5/166907.shtml

爭搶新零售“入口” 騰訊和阿里兩大陣營的戰爭剛剛開始
界面 界面

爭搶新零售“入口” 騰訊和阿里兩大陣營的戰爭剛剛開始

京騰陣營與阿里陣營在新零售上對壘。

來源 | 界面(ID:wowjiemian)

作者 | 張一諾

1月12日,是阿里巴巴(BABA.N)現金要約收購高鑫零售(6808.HK)的最後期限。根據港交所公告,要約人總共接獲約30.36萬股要約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約0.0032%。本次要約收購阿里累計耗近190萬港元。收購完成後,最終阿里巴巴直接和間接持股36.16%,而阿里巴巴集團與其一致行動人則持有了71.98%的已發行股份。

這還只是兩家公司最新的動作之一。1月2日,高鑫零售旗下華東地區20個城市167家大潤發專設了百萬件天貓超市的貨品專區。

但這些都未給高鑫零售的股價帶來“利好”。這家零售公司的股價自去年11月雙方宣布加強股權合作後仍是微跌的。

與這項交易中投資者的冷淡反應相比,另一項騰訊控股(0700.HK)和永輝超市(601933.SH)的交易則被熱捧。從去年12月8日永輝超市停牌,有消息傳騰訊入股至今,永輝超市的股價漲幅已超過15%。

業內分析師認為,永輝超市的價值明顯要好於高鑫零售。

對於騰訊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它意味著騰訊走到臺前,終於要在新零售戰場上與阿里展開正面交鋒,並形成京騰陣營與阿里陣營在新零售上的對壘。

▋ 兩大陣營的新零售圖譜

阿里在線下零售方面的布局從2014年入股銀泰百貨時就開始了;2015年又與蘇寧“牽手”。2016年的雲棲大會上,馬雲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此後,阿里在零售業的布局明顯加速。

而在入股永輝超市之前,騰訊在新零售戰場的角色是“備戰式”的,存在感基本上通過京東實現。截至目前騰訊持有京東18.1%的股份(其中,有投票權比例為4.4%)。

作為阿里在電商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京東也加強了線下的爭奪。2015年8月,京東已經入股永輝超市,並持有其10%的股權。為加速新零售領域的布局,過去一年,京東也積極招兵買馬。如,京東在2017年投資了生鮮電商“錢大媽”。

直至去年12月11日,騰訊入股永輝超市,京騰陣營才正式亮相。

招商證券做了一張圖,清晰展現了截至目前“兩軍”對峙的局面。從圖上來看,阿里陣營明顯起步早,“占地兒”多,花的錢也多。

微信圖片_20180115111339

界面新聞采訪了圖標繪制人招商證券零售業分析師許榮聰,他表示:“2017年可謂是新零售元年,新業態、新物種落地明顯加速。”

本輪落地的新零售業態,布局主要圍繞兩大主線:一是線下零售的數字化、平臺化,獲取海量交易和用戶數據,進而進行精準營銷、選品布局等;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圍繞消費者進行人、貨、場重構,註重用戶體驗和便利。

盒馬鮮生的誕生完全符合上述兩個特征。

2017年,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成為一種“網紅”式的存在。在北京,不乏有人排隊兩三個小時到盒馬鮮生專程吃上一頓波士頓龍蝦。從點評來看,用戶提到更多的也還是海鮮產品價格低而不是口味好。盒馬鮮生更多的是希望用戶在體驗了口味、逛習慣了,開始信任這里的生鮮商品之後,坐在家里下單。

目前,盒馬鮮生已經在全國7個城市開了25家體驗門店。有最新報道稱,這家新型超市2018年要將更多精力集中在北京,計劃今年在北京開30家門店。

如此的攻城略地也難怪以往和零售業似乎沒什麽正面交集的騰訊坐不住了。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新零售”,就是要在商業零售領域里,實現資源上雲、能力下沈的“一上一下”運營模式。

騰訊與阿里分別在港股市場和美股市場各領風騷,市值上較勁已久,面對阿里在新零售市場的“披荊斬棘”,騰訊無法不正面參戰?

從宏觀來看,零售行業有向好趨勢。即使在零售行業增量有限的情形下,對現有存量的搶奪,以及對消費升級制高點的搶占,對兩家公司也都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地盤兒”重新被劃分的關鍵時刻。

數據顯示,消費已成GDP增量最大驅動,居民消費能力增長以及地產銷售回落對可選消費擠出效應減弱助力社會零售增速持續改善供應鏈整合也提升了零售行業的毛利率水平,通過供應鏈整合,加強源頭采購、建設自有品牌、增加國際直采,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商品的價格會更低。

其次,由於業態創新和技術革新的驅動,傳統零售行業已經發生大變革,成為互聯網巨頭爭搶的新“入口”。

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表示,如果騰訊不做新零售,商超支付入口、數據入口、流量入口等都將受到日漸壯大的阿里新零售業務的影響。

這一點去過盒馬鮮生的人應該深有體會,還未走進超市,就會發現免費WiFi的標識,“小蜜蜂”是你會遇上的第一個工作人員。不同於傳統超市要求你結完賬走出超市之前都不要拆封商品,在盒馬店內一邊逛、一邊就能結賬,這有些像電商,買完還能接著逛,而不是非得最後一起結算。

盒馬鮮生唯一接受的付款方式,就是在盒馬鮮生的應用里,綁定支付寶賬戶,在超市收銀機上掃碼結賬。

在出口處的自助收銀機上,客戶會發現直接使用支付寶的付款碼也能結賬成功。但在店內餐飲收銀處,如果不用盒馬鮮生應用結賬,收銀員會被罰款。

不過,頗為人性化的是,在出口處的人工收銀臺,盒馬鮮生為不方便使用應用付款的用戶,開了“現金代付”通道。

整個過程,“小蜜蜂”所做的事就和互聯網公司雇傭的地推沒有什麽區別。阿里“攻搶”的意味已經非常明顯。

許榮聰說,近一年,消費者可以看到“傳統零售+X(生鮮、餐飲、娛樂、親子)”等多種新形態的零售形式。阿里的盒馬鮮生和騰訊重金入股的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已經走通“零售+餐飲”的模式。

這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借助App拓展門店覆蓋範圍內的線上到家業務;提高生鮮比例、引入中高端生鮮;設立餐飲檔口、支持現買現做現吃;調整布局和動線,增強用戶體驗;商品定位精品化,客群結構年輕化。

“本質上兩者都是用創新的零售形態聚集客流,增加消費者到店頻次,利用高頻消費帶動低頻消費。”許榮聰說。

▋ 流量之重

數據顯示,目前的社會零售總額大概有30萬億GMV(毛交易額),其中線上所占比例不到15%,也就是說線下仍有超過25萬億的GMV。去年阿里的GMV不過3.77萬億,便創造了一個商業帝國。

那麽,對線下25萬億GMV的爭搶必然會逐漸進入“白熱化”。

“傳統零售+X”這個新業態的核心邏輯是要提升消費頻次。例如,傳統的食品日用品購買頻率可能一周一次,生鮮品類可以提升到一天一次,餐飲甚至可以達到一天三次。再如,盒馬門店每周會進行親子活動,提升到店頻次同時也增加用戶粘性。

技術升級使這種爭搶變得可行,也意味著更加激烈。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進步對新零售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騰訊和阿里在移動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本就打得不可開交,新零售是移動支付一個巨大的入口,戰火自然會引向這個領域。

2008年以後,無現金支付呈穩步增長態勢,特別是2015年,漲幅高達39.77%。便捷快速的移動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已成為人們在超市、餐館、購物商場、便利店等零售行業購物支付的首選。

其他領域的技術進步將會從采購、生產、供應、營銷等各個環節改造零售業,為新零售未來發展提供支撐。

數據分析技術、地圖技術、室內外定位技術等幫助B端和C端互相了解供需,進而使C2B柔性制造成為可能;機器視覺技術為無人零售提供解決方案。AR/VR技術可以提供線上、線下綜合的線下消費體驗;大物聯網IOT使流通中的任何商品信息電子化,讓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真正的融為一體;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交易中B或C各方的身份認證、信用保證、合同合約、結算等基礎商業問題。

所以,現在不開始布局新零售,很可能會丟失一個新時代。

引發騰訊和阿里在新零售正面交戰的導火索,許榮聰說,“背後有一個深層次原因,就是線上流量紅利見底。”

伴隨著電商行業增速放緩,電商企業線上流量紅利逐步見底,純電商收入遇到一定天花板,線上獲客成本大幅增長。因此要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必須走入線下並實現線上、線下的全渠道融合。

騰訊是去年下半年起大範圍接觸新零售項目,其在這個領域的布局,目前來看主要是通過京東來實現的。目前騰訊持有京東18%的股份。

京東年報披露其2016年底新獲客成本為119元,同比提升近50%。3.77萬億的GMV造就了阿里這一電商帝國,但其2016年的財報顯示,阿里的線上買家數量增速也明顯放緩。

線下還有更廣闊的社會零售交易規模,如果能將線下零售市場中的一部分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接入阿里巴巴大平臺,可以給GMV的增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因此,對於這些線上起家的零售業電商而言,新流量的獲取渠道必須往線下轉移,經過新零售理念改造之後的線下渠道聚客能力不容小覷,線下零售的流量價值將被重估。”許榮聰說。

騰訊本就有流量競爭優勢,依靠社交的連接把衣、食、住、行等應用聚合成巨大的生態系統。其在零售市場主要合作夥伴是京東,盡管微信支付已幾乎無處不在,但與線下商超之間仍缺少實質性關聯。

入股永輝,或許是騰訊直接爭搶線下零售商家的開始。

“以後的戰局如何,要看雙方的爭搶速度以及形成合力的大小。”招商零售的王淩霄點評說,“零售這個行業還是很看規模效應的。”

比如說同一個東西,牙膏,采購一萬件和采購十萬件的價格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能在采購上形成規模效應可能是對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供應鏈的共享也有所優勢。

還有就是未來要做的數據化,以及用戶數據的打通,這些是需要以用戶量為基礎的。例如,你是淘寶的會員,也是大潤發的會員,如果這兩個數據打通,能夠識別你是同一個人的話,那麽你這個人的整體畫像就更加完整,商家可以給你做更精準的推送和營銷。

“供應鏈和數據化是未來新零售業非常重要的兩個層面。”王淩霄說,“當然還有其他,例如員工、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互相借鑒和融合,但這些是其次的。”

棋至半局,戰爭或剛剛打響。

▋ 資本角力

圍繞著數據和流量的獲取,一切線下的資源,都有可能成為爭奪對象。一位投資人士表示:“兩大陣營的跑馬圈地目前主要在商超領域展開,這個爭奪會進一步擴展和深入。”

未來的新零售浪潮必將由互聯網巨頭繼續引領,自身巨大的科技優勢,且體量大,進行新零售探索方面面臨更小的財務壓力。

從實際布局來看,兩大陣營的布局策略仍然存在一定差異,盡管阿里和京騰陣營都布局了幾乎涉及互聯網生態鏈的各個領域。

阿里的核心優勢在於線上電商零售領域,提出新零售戰略後,開始加速整合線上線下資源。

騰訊長於社交娛樂且業務多元,廣告、支付、增值服務領域都有涉及,近一年在線下零售版塊聯合京東布局頻繁。

聚於零售領域,阿里采取雙線布局策略,一方面通過自有項目盒馬、銀泰等探索新零售改造方法論,一方面通過入股等方式進行零售資源積累,步伐快於“京騰系”,有一定先發優勢。

騰訊之前以京東為零售戰局主力,但依然是線上零售。不過,這次入股永輝超市就不一樣了,騰訊開始走上前臺,在多領域與阿里形成對壘之勢。

去年12月25日,西部地區連鎖超市龍頭紅旗連鎖(002697.SZ)迎來了新股東。京東和騰訊合計持股比例達15%的永輝超市,受讓了這家連鎖超市12%的股權,耗資近10億元。

業內人士則認為,永輝超市在獲得騰訊戰略入股後,又以股權為橋梁介入紅旗連鎖,目的既在於西南市場。這也可以視為京騰陣營對整個新零售版圖的布局。

新零售的爭奪,是商業的競爭,更是資本的角力。

“無論是從技術探索還是跑馬圈地所要消耗的資本來看,目前只有京騰陣營足以與阿里陣營在未來形成抗衡。”上述投資人表示。

在2017年阿里巴巴已經超越沃爾瑪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團,財報顯示該財年其營收規模達到66.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1%,並且是連續兩年實現三位數增長。

騰訊2017年全年業績沒有出爐,但其在2017年第三季度收入錄得61%的同比增長。騰訊在財報中表示,“我們的其他業務錄得143%的收入同比增長,主要受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增長所推動。線下支付月交易次數同比增加280%。我們賦能零售商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包括營銷、銷售、支付及會員忠誠度計劃。”

而騰訊的“小夥伴”京東也在2017年對外結束了“虧損的故事”,僅僅2017年第二季度,利潤就無限接近2016年全年總和。

阿里有先發優勢,“京騰”攜手的力量亦不容小覷。

截至目前,阿里在零售領域的布局已經“砸”進去不少銀子,大概有五百多億元,所控制的公司市值大概有兩千多億;而騰訊實際上還沒有怎麽花錢,入股永輝超市不過花了43億元。

未來,“不差錢”的兩方競爭必將日益激烈。

騰訊 阿里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73

爭搶CDR第一股,阿里、京東、百度等符合條件,小米呼聲最高

監管層最近推進CDR的節奏空前快速。

6月6日深夜,證監會正式發布實施《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同時還發布了IPO辦法等另外8個配套規則。

而這一系列制度的發布實施,也意味著A股迎接“獨角獸”已經萬事俱備。

CDR是指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根據已公布格式內容要求,企業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報請證監會核準。公開發行CDR,需要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

據中金公司預計,最早在7月份將迎來首個CDR上市,下半年預計有3~6支CDR或創新企業發行,估計募集資金總額範圍1000~2500億左右。

此前有報道稱,獨角獸發行CDR回歸A股圈定8家試點公司,包括"BATJ"四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新浪微博、網易和光學鏡頭設備商舜宇科技。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誰將成為CDR上市的第一股?

國金策略表示,由於證監會明確表示將嚴格掌握試點企業家數和融資規模,合理安排發行節奏。市場預期“阿里巴巴、京東和小米可能性較大”,融資規模60-300億美元左右。按照監管層設定的試點門檻,共有5家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企業符合發行CDR的標準,分別為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和網易。

此外,即將在港股上市的小米預計會通過CDR在A股同時上市。

事實上,小米是當下爭奪中國首家CDR企業中呼聲最高的一個。

有消息稱,小米將定於7月16日在上交所發行CDR,成為中國首家CDR企業。該消息稱,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周,將於2018年7月9日進行CDR和香港IPO的定價,並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和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但小米對此表示不予置評。此前第一財經向接近小米IPO項目的知情中介人士求證,對方稱這只是來自於監管機構及市場各方預估的數個時間點方案之一,最終方案尚未落定。

除此之外,京東、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可能在近一個月成為首批回歸A股的美國科技公司。

對於CDR,京東方面此前表示,“我們註意到了媒體關於資本市場政策變化的報道,也在積極關註此事,如果政策允許,京東也非常有意願回歸國內市場實現兩地上市。”

相比之下,百度曾在多次公開場合表達過回歸A股的想法。

早在2010年,百度CFO李昕晢接受媒體采訪就表示,百度正在與有關部門探討回歸A股,但並無詳細的拆分和時間計劃;在2013年全國“兩會”時,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提案建議,在投資並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

今年兩會上,對於百度回歸A股是否接受存托憑證方式,李彥宏再次表態:我們一直希望百度能夠整體在國內上市。”他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百度的主要用戶、主要市場、主要股東都在中國,如果百度也在中國上市的話,這是最理想的情況。而當年百度之所以去美國去上市,是因為中國當時的政策不允許,百度VIE的結構從中國的法律來看是一個外資公司,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政策的障礙。

除了李彥宏,包括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磊、搜狗CEO王小川等在內的多位企業家今年也紛紛表態,如果政策允許,考慮回國上市。

有市場人士表示,百度選定華泰證券擔任CDR發行保薦機構,網易方面則選定了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擔任CDR發行保薦機構。但兩家企業官方目前尚未正式做出回應。

在今年3月的業績發布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回應稱,“我們主要是看政策上的可行性如何。當然如果條件比較成熟,其他情況也允許的話,我們也會考慮這些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