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最近推進CDR的節奏空前快速。
6月6日深夜,證監會正式發布實施《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同時還發布了IPO辦法等另外8個配套規則。
而這一系列制度的發布實施,也意味著A股迎接“獨角獸”已經萬事俱備。
CDR是指由存托人簽發、以境外證券為基礎在中國境內發行、代表境外基礎證券權益的證券。申請的條件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設立持續經營3年以上,最近3年內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等。根據已公布格式內容要求,企業向證監會遞交申請文件,報請證監會核準。公開發行CDR,需要向滬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請,交易所審核同意後,雙方簽訂上市協議。
據中金公司預計,最早在7月份將迎來首個CDR上市,下半年預計有3~6支CDR或創新企業發行,估計募集資金總額範圍1000~2500億左右。
此前有報道稱,獨角獸發行CDR回歸A股圈定8家試點公司,包括"BATJ"四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新浪微博、網易和光學鏡頭設備商舜宇科技。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誰將成為CDR上市的第一股?
國金策略表示,由於證監會明確表示將嚴格掌握試點企業家數和融資規模,合理安排發行節奏。市場預期“阿里巴巴、京東和小米可能性較大”,融資規模60-300億美元左右。按照監管層設定的試點門檻,共有5家已在海外上市的創新企業符合發行CDR的標準,分別為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和網易。
此外,即將在港股上市的小米預計會通過CDR在A股同時上市。
事實上,小米是當下爭奪中國首家CDR企業中呼聲最高的一個。
有消息稱,小米將定於7月16日在上交所發行CDR,成為中國首家CDR企業。該消息稱,為了配合CDR的發行進度,小米將上市時間推遲了1~2周,將於2018年7月9日進行CDR和香港IPO的定價,並於2018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CDR,和2018年7月17日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IPO。
但小米對此表示不予置評。此前第一財經向接近小米IPO項目的知情中介人士求證,對方稱這只是來自於監管機構及市場各方預估的數個時間點方案之一,最終方案尚未落定。
除此之外,京東、百度和阿里巴巴也都可能在近一個月成為首批回歸A股的美國科技公司。
對於CDR,京東方面此前表示,“我們註意到了媒體關於資本市場政策變化的報道,也在積極關註此事,如果政策允許,京東也非常有意願回歸國內市場實現兩地上市。”
相比之下,百度曾在多次公開場合表達過回歸A股的想法。
早在2010年,百度CFO李昕晢接受媒體采訪就表示,百度正在與有關部門探討回歸A股,但並無詳細的拆分和時間計劃;在2013年全國“兩會”時,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提案建議,在投資並購審查、牌照發放等方面,取消對VIE結構企業的限制,給予完全的國民待遇。
今年兩會上,對於百度回歸A股是否接受存托憑證方式,李彥宏再次表態:我們一直希望百度能夠整體在國內上市。”他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說,百度的主要用戶、主要市場、主要股東都在中國,如果百度也在中國上市的話,這是最理想的情況。而當年百度之所以去美國去上市,是因為中國當時的政策不允許,百度VIE的結構從中國的法律來看是一個外資公司,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政策的障礙。
除了李彥宏,包括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磊、搜狗CEO王小川等在內的多位企業家今年也紛紛表態,如果政策允許,考慮回國上市。
有市場人士表示,百度選定華泰證券擔任CDR發行保薦機構,網易方面則選定了中信證券和華泰證券擔任CDR發行保薦機構。但兩家企業官方目前尚未正式做出回應。
在今年3月的業績發布會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回應稱,“我們主要是看政策上的可行性如何。當然如果條件比較成熟,其他情況也允許的話,我們也會考慮這些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