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低價機接替蘋果 下一波台股熱點

2014-05-26  TCW  
 

 

五月十五日,中國小米科技在北京發表其第一款平板電腦,規格性能直指蘋果iPad mini而來,但售價只要不到二分之一;這是小米繼去年底推出新台幣不到四千元的低價智慧型手機──紅米後,再度向市場宣戰的利器。

然而,小米可不是唯一一個在全球市場揚眉吐氣的中國品牌,市調機構Canalys統計,今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中,包括小米、華為、中興、宇龍酷派、聯想在內的中國品牌,已佔了五位,總市佔率也達到三五%;而這五個品牌崛起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低價、低價、再低價。

中國三成手機三年內邁入?零元機」時代

這股低價旋風,在去年已經成功席捲中國,今年連台灣、甚至全球新興市場也都被捲入;舉例來說,緊跟在紅米之後,華碩今年推出的五吋智慧型手機入門價不到四千五百元,鴻海尺寸略大的Infocus M320也不到六千元,而企圖藉由低價智慧機捲土重來的諾基亞(Nokia)、黑莓(Blackberry),也陸續發表售價不到新台幣六千元的低價產品。

市調機構IDC預估,今年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如三星、小米、宏達電等的均價更將只有蘋果iOS的三八%,並預期整體智慧型手機平均單價為三百零八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二百元);不僅如此,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更預言,三年內,中國至少三成的智慧型手機將是真正的「零元機」。

出貨目標最猛華為喊一億支,誓擠下蘋果

也因此,台股近日也緊盯這些低價手機概念股。一位身價數億元的股市資深投資者認為,蘋果大尺寸新款iPhone預定九月推出,從年初炒到現在的蘋果概念股多數也面臨漲高格局,在這段空窗期間,低價手機概念股正好補上,有機會在台股中領漲。

中國品牌裡,以出貨量論,排名全球第三的華為最值得關注。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月前向蘋果下戰帖,表明今年將以八千萬至一億支為出貨目標,並擠下蘋果成為全球亞軍。

品牌最具指標性小米偏好找蘋果供應鏈

若以指標品牌論,陳慧明認為,今年出貨目標四千萬支手機的小米最具代表性,因為它雖然自詡為非傳統的手機品牌硬體廠,但處處以蘋果馬首是瞻。從二○一一年推出第一支小米機開始,就特別偏好尋找與蘋果同樣的供應商,發表會模式也倣傚賈伯斯,似乎有意高分貝告訴消費者,同樣的規格只要如此便宜的價格就能買到。

五月中推出的首款平板,小米也採取同樣策略,包括代工廠找上富士康、面板廠找了友達等,都是蘋概股。小米創辦人雷軍更直言,為了同一天推出的小米TV2,他花了數月的時間與蘋果MacBook、iMac的供應商──背光模組廠瑞儀斡旋,終於開啟合作大門。

這就等於台股中有不少手機零組件供應商,今年將是蘋果與低價智慧型手機雙題材通殺的大贏家,例如台積電、友達、瑞儀、鴻海、大立光等等。

聯發科雖然欠缺「蘋果光」,但今年預期拿下中國智慧型手機約一半的高市佔率,成為低價機風潮最顯著的受惠者;儘管也有外資質疑中國手機市場五一長假庫存偏高,但本月十四日,陳慧明將其目標價從五百四十元調高到五百八十元,理由是第二季出貨暢旺,最受矚目的八核心晶片,五月出貨量已超過前三月累計六百萬套的九成。

此外,受惠於中國手機需求暢旺的面板驅動晶片聯詠,第二季不僅營收季增率上看一六%至二○%的高水位,預期更將創下營收新高紀錄;而中國興起的4G手機晶片風潮,則抵減了原本低價手機帶來的獲利衝擊,毛利率反而有望比第一季微幅增加至二九%。同時,電視用大尺寸面板驅動晶片也因為4K2K高階產品的放量而增長,等於第二季多項產品線一同進入旺季。

而第一季高達八成左右的營收都來自中國手機的觸控晶片廠F─敦泰,經過去年瘋狂價格競賽後,今年報價下跌幅度和緩,第一季毛利率較前一季微幅增加至四一.八%,全年將力求持穩,營收持續成長。

雖然中國為首的低價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龐大,陳慧明也提醒台灣投資人,當小米產品在市場上站穩腳步、必須推出類似紅米這樣價格折半的入門款時,只要中國本地有更便宜的供應商,小米也會毫不猶豫離開台廠懷抱,改用當地供應鏈。舉例來說,中國最大手機品牌華為建立數千人的團隊,成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雖然目前產品技術仍不如聯發科,但集團持續朝向垂直整合之路邁進。

台灣供應鏈如果想要長治久安,甚至安然度過即將要發生的「零元智慧機」風暴,就只能不斷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例如經濟規模大如鴻海,技術精進如台積電,又或是如聯發科計畫發展企業品牌等等,畢竟全球智慧型手機難以再如過去七年高速成長,產品成熟化的後果,就會落入拚價格的惡性循環中,這仍將是台灣科技業不得不提防的結果。

【延伸閱讀】9檔低價智慧型手機受惠股出列

1.台積電主要產品:晶片代工5月20日股價(元):1212014年第1季EPS(元):1.85

2.聯發科 主要產品:通訊晶片5月20日股價(元):4922014年第1季EPS(元):6.82

3.聯詠主要產品:面板驅動晶片5月20日股價(元):1452014年第1季EPS(元):2.08

4.F-敦泰主要產品:觸控晶片5月20日股價(元):2502014年第1季EPS(元):5.45

5.欣興主要產品:印刷電路板5月20日股價(元):28.62014年第1季EPS(元):0.06

6.瑞儀主要產品:背光模組5月20日股價(元):1202014年第1季EPS(元):1.69

7.F-TPK主要產品:觸控面板5月20日股價(元):2282014年第1季EPS(元):0.39

8.友達主要產品:面板5月20日股價(元):11.252014年第1季EPS(元):0.03

9.群創主要產品:面板5月20日股價(元):11.6 2014年第1季EPS(元):0.02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98

滬港通南向交易遇冷背後:一類股成新熱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736

滬港通南向交易遇冷背後:一類股成新熱點
作者:格隆匯 趙文利,陳治中,許子辰

北向額度用盡,南向交易遇冷
滬港通首日的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的相符——南向資金對 本港藍籌興趣有限。從恒生綜合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賣空交易比例等數據顯示港 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另外,A50ETF的大幅調整也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 開放後,資金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有強烈 的獲利了結沖動。

“估值折讓股”成港股通新熱點,H/A折價股遭獲利回吐。
個股走勢表明此前受追捧的 H/A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不過,成交量變化數據表明此類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 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保持較高水平。但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早前建議 關註的“成交及研究覆蓋不足導致估值折讓”的個股今日受到市場關註,表明這一概念題材 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同。 (詳情參考8月13日的報告:滬港通投資邏輯的再思考: 此輪行情能走多遠?

我們建議:  1)南向資金中的長期投資者仍可繼續關註澳門博彩、基建藍籌。本港投資者宜繼續 觀望,但應高度註意防禦此前借滬港通概念上漲的個股(如中資券商、非中資金融、 H折價的複合概念)的獲利了結風險。 2)“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概念的表現值得繼續跟蹤關註。我們維持早前的相關投 資建議:“自TMT、博彩、醫藥、環保、新能源、油服、食品飲料、零售、香港本地 等板塊內,精選目前覆蓋度低、外資持股少的同時,基本面具有競爭優勢,以及所 屬行業或相關概念在A股市場上受到歡迎,但在港股市場關註度較低的中小市值企 業。”   



市場觀察: 北向額度用盡,南向交易遇冷
滬港通首日的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的相符——南向資金對本港藍籌興趣有限。 從恒生綜合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賣空交易比例等數據顯示港股通對港股 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另外,A50ETF 的大幅調整也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開放 後,資金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 有強烈的獲利了結沖動。 交易首日,滬股通受追捧,全日額度於午盤後 13 點 57 分用盡。滬市當日總 成交 1992.65 億元,低於前期水平。(2014 年至今日均 1107.29 億元,10 月 至今日均 1948.18億元,上周日均 2484.93億元)。 盡管滬股通額度提前用盡表明北上資金對 A 股興趣確實較為濃厚,但滬市成 交額回落且估值微跌表明 A 股投資者對北上資金的推漲效果仍存疑慮,以謹 慎觀望為主。 相比之下,港股通則全線遇冷,全日額度使用緩慢。早盤僅使用不到 10 億, 全日使用不到 20 億。不過,港股今日成交依然旺盛。港交所主板今日成交 830.21 億港元,與前期水平相當但居於年內高位(2014 年至今日均 650.40 億,10 月至今 650.78億,上周日均 830.77億)。






今日港股市況和我們預期相符,南向資金對本港藍籌興趣有限。從恒生綜合 指數大中小型股指數走勢對比也可以看出,日內大中型股指數(開放)在大 部分時間跑輸小型股(不開放),亦表明港股通對港股市場的影響以負面為主。 此前受追捧的 A50ETF 今日價格大幅回撤,並伴以成交劇增,顯示資金的北 向欲望強烈。此前包括 A50 和滬深 300 在內的若幹 A 股關聯 ETF 作為滬股 通開放前資金北向的替代性渠道而受到市場追捧。市場今日對 A50 指數的集 中賣出與滬股通受追捧形成鮮明預期,或表明在北上通道正式開放後,資金 急於“真實的”北上,同時市場亦對各類前期受益於滬股通概念的品種有強烈的 獲利了結沖動。

另一個值得註意的數據是港股主板的賣空交易情況。今日港股市場主板錄得 賣空成交 88.11 億港元,為 4 季度以來的第二高水平,相對主板交易額亦升 至 10%以上。顯示資金對港股後市判斷謹慎。



“估值折讓股”成港股通新熱點,H/A 折價股遭獲利回吐。
個股走勢表明此前受追捧的 H/A 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不過,成交量變化 數據表明此類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 保持較高水平。但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們早前建議關註的“成交及研究覆蓋不足導 致估值折讓”的個股今日受到市場關註,表明這一概念題材開始受到市場的廣泛 認同。

如表 1 所示,成交量大幅增加的港股普遍不是此前賣方機構推薦的“熱點股/金 股”。反而諸如神州數碼、鳳凰衛視等我們此前在《滬港通策略專項報告之二》 中歸納為“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的個股。同時,港股通個股漲幅普遍有限, 並也集中在“估值折讓股”板塊中。 同時,我們註意到港股通中上周曾受追捧的 H/A 折價股今日普遍遭遇拋售, 大連港、熊貓電子、創業環保等兼具地域開發或國企改革概念的概念股均在 列,表明資金短期自此類個股中獲利了結。不過,成交量變化數據表明此類 個股仍為短期交易熱點,預計其成交及價格波動在未來幾日仍會保持較高水平。





策略建議:
1)南向資金中的長期投資者仍可繼續關註澳門博彩、基建藍籌。本港投資者宜 繼續觀望,但應高度註意防禦此前借滬港通概念上漲的個股(如中資券商、非中 資金融、H 折價的複合概念)的獲利了結風險。

2)“成交不足導致估值折讓”概念的表現值得繼續跟蹤關註。我們維持早期的相 關投資建議:“自 TMT、博彩、醫藥、環保、新能源、油服、食品飲料、零售、 香港本地等板塊內,精選目前覆蓋度低、外資持股少的同時,基本面具有競爭優 勢,以及所屬行業或相關概念在 A 股市場上受到歡迎,但在港股市場關註度較低 的中小市值企業。”













(源自招商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793

P2P網貸平臺掛牌區域股交中心熱點解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9/148241.html

 隨著Lending Club正式向紐交所遞交IPO申請,P2P網貸行業與資本市場進一步融合,網貸平臺進入市場的渴望將逐步升溫。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性股交中心能夠幫助處於初創階段和成長階段初期的P2P網貸平臺解決融資、規範發展等問題。也許不久之後,我們也能在新三板、創業板市場甚至是主板市場發現P2P網貸平臺公司身影。


P2P網貸平臺掛牌股交中心氛圍濃厚

  截至11月,網貸行業正在運營平臺數達1540家,環比增長4.48%;11月當月實現成交量313.24億元,成交量過億平臺數已有59家。一方面,行業體量逐漸擴大、競爭也越發突出;另一方面,問題平臺事件頻繁爆發,近兩個月平均每天都有1家問題平臺曝光。如何從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如何從亂象叢生中謀求規範是目前P2P網貸平臺都在思索的。

  最近,P2P網貸平臺頻繁掛牌區域性股交中心引起市場廣泛的關註。11月有四家平臺掛牌:e速貸、溫州貸掛牌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Q版);富壹代掛牌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壹寶貸掛牌廣州股權交易中心。
 

\(表1:P2P網貸平臺掛牌氛圍濃厚)
 

 

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下的區域股交中心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層次:主板市場(滬深交易所主板市場及深市中小板市場)、二板市場(深市創業板市場)、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結構如圖1所示。

\  主板市場是指在證券交易所內進行集中競價和連續交易的市場,主要為大型、成熟企業的融資和股份交易提供服務。二板市場即創業板市場,專門為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和股份交易的市場。對於投資經驗較為豐富的投資人來講,這兩個市場是比較熟悉的。新三板市場和區域股交中心同屬於場外交易市場(OTC),主要幫助處於初創階段中後期和成長階段初期的中小企業解決資本金籌集、股權流轉等問題,是為更為廣大的企業提供基礎培育服務的市場。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本質是風險的分層管理,因此這四個層次市場在準入條件方面存在差異化安排。

  首先,在經營年限上: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要求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滿3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要求依法設立且存續滿2年;區域性股交中心一般要求存續期為1年。

  第二,在股東人數上: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要求股東人數大於等於200人;新三板市場已突破200人限制,即可少於200人,也可大於等於200人;區域性股交中心要求股東人數不超過200人。

  第三,在市場定位上: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為上市公眾公司;新三板為非上市公眾公司全國性市場;而區域性股交中心定位為非公眾公司區域性市場。

  第四,在財務要求方面:主板和中小板要求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千萬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3千萬等。創業板要求最近2年連續盈利,最近2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千萬;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千萬元。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於2千萬,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3千萬等。新三板和區域性股交中心沒有具體統一的財務指標,情況各不相同,掛牌條件僅僅是框架性要求和原則性規定。

掛牌中心概況

  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於2012年2月啟動,受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監管。中心構建了“一市兩板”體系,除了為不具備上主板、創業板上市條件的股份公司提供掛牌、融資、股份轉讓服務(股份轉讓系統,俗稱E板)外,還對暫不具備E板掛牌條件的公司提供線上報價線下交易、融資功能(股權報價系統,俗稱Q板)。目前,P2P網貸平臺都是在Q板掛牌,隨著公司標準的提高,在未來可以“Q轉E”。在各地政府認可的前提下,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面向全國的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這是與其他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重要區別。

  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於2012年9月成立,是結合浙江省經濟金融特色,為著力解決“兩多兩難”,推進溫州金融綜合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而設立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於2013年5月底開業,是廣東省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核心組織機構,註冊資本5.55億元。其在股東結構上引入三家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安信證券)。

  廣州股權交易中心於2012年8月開始運營。由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凱得控股有限公司三家大型國有企業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1.8億元。

  表2為目前P2P網貸平臺掛牌的四家股交中心掛牌條件例舉。

\P2P網貸平臺掛牌原因解析

  P2P網貸平臺積極掛牌區域性股交中心可能出於以下幾方面理由:

  首先,便於融資,這也是股交中心本身職能的出發點。掛牌平臺基本都未取得風投資金,通過在股交中心掛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機構關註,以增資擴股、股權質押、發行私募債等方式融資,有助於平臺在行業競爭中確保資金實力。

  其次,很多掛牌平臺主要目的是為了增信,提高平臺的公信力。由於區域性股交中心都是由各地政府主導,金融辦負責監管,掛牌成功起到了信用背書的作用,提高了平臺的信譽度。

  第三,自求規範化發展。P2P網貸平臺通過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有助於公司規範法人治理、財務制度和信息披露等,有效解決公司發展中面臨的法人治理和經營管理問題,幫助平臺在目前行業亂象叢生中謀得規範。

  第四,借掛牌擴大品牌影響力。平臺往往都高調宣布掛牌股交中心,通過掛牌行為來獲得市場的更多關註,便於平臺展示品牌,提升平臺形象。

  第五,對資本市場抱有野心,為新三板打基礎或為未來上市鋪路。

  美國P2P平臺Lending Club於上周宣布提交紐交所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若招股順利,該公司將成為第一家在美股市場上市的P2P企業。預期在Lending Club上市後將引發一系列的上市潮。

  雖然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標準距離上市標準差距較大,但股權交易中心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層,承擔培育、扶植後備上市公司重要職能。因此,掛牌有助於平臺熟悉資本市場規則,形成合理發展戰略,通過快速成長,為實現主板、二板及新三板市場轉板鋪路。

  當然,投資者也需要註意到股交中心門檻較低。部分區域股交中心既不要求股改,對信息披露也不強求,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平臺規範化發展並無太大幫助。如果平臺並未為今後長久發展考慮,僅從增信和擴大品牌影響力出發,可謂只是商業包裝手段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88

期權時代必備——機構最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匯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90

1月9日,證監會證監會批準上交所開展股票期權交易所試點,試點範圍為上證50ETF期權,上市時間為2015年2月9日。備受期待的股票期權終於落地。但是期權推出對市場有什麽影響?它到底是怎麽玩的?相應股票是漲還是跌?你該采取哪種策略?機構盈利模式會不會發生變化?

廣發金融工程團隊針對機構最感興趣的期權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和匯總,主要包括12大問題,具體如下:

問題1:期權與期貨和權證的區別?

為何期權的推出為受到如此萬眾矚目?它與曾經曇花一現的權證以及近幾年催生了A股“量化元年”的股指期貨又有哪些主要區別?下面我們列要點進行對比:

由於期貨是線性產品,因此其主要關註價格的變化,而期權則同時還要關註期限及波動率的變化,因此也就賦予了投資者更為豐富的投資選擇。

相比期貨,權證與期權具有更多相同之處,因此許多投資者對期權推出之後是否會跟權證一樣受到爆炒非常感興趣,根據我們的統計,全球各期權交易所在推出標的之後,短期內投機因素甚於套保及套利,然而與權證相比期權由於其供應源頭是無限制的,再加之期權引入了做市商制度,且法律法規方面也較權證更為完善,因此也決定了其不可能像權證一樣受到“擊鼓傳花”式的爆炒!

問題2:合約數量是如何確定的?合約怎麽掛出來,期間又會進行哪些調整?

新上市的股票期權合約包括認購、認沽兩種,四個到期月份(當月、下月及最近的兩個季月),五個行權價(1個平值、2個實值、2個虛值)的相互組合,共40個期權合約。

交易所會根據情況加掛新的股票期權合約。加掛主要分為到期加掛、波動加掛和調整加掛。

到期加掛是指當月合約到期摘牌時,需要掛牌新月份合約,以保證場上合約有四個到期月份。

波動加掛是指如果在合約存續期期間,合約品種由於價格波動導致實值(或虛值)期權合約的數量不足時,需要在下一交易日按行權價格間距依序增掛新行權價格合約。

調整加掛是指當標的證券除權、除息時,除對原合約的合約單位及行權價格進行調整外,還將按照標的證券除權除息後的價格新掛合約。

合約標的除權、除息的,期權合約的合約單位、行權價格按照下列公式進行調整:

新合約單位=[原合約單位×(1+流通股份實際變動比例)×除權(息)前一日合約標的收盤價]/[(除權(息)前一日合約標的收盤價格-現金紅利)+配股價格×流通股份實際變動比例]

新行權價格=原行權價格×原合約單位/新合約單位

問題3:合約的到期日、最後交易日以及行權日如何確定?

對於上交所即將推出的50ETF期權來說,合約到期日為到期月份的第4個星期三,該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本所休市日的,順延至下一個交易日。

最後交易日、行權日與到期日原則上是一致的。在期權到期日,投資者可以進行合約交易以實現開倉或者平倉,同時還可以進行行權申報,且行權申報的時間段晚於收盤時間半小時。

問題4:期權保證金應當如何計算?

期權的交易保證金跟股指期貨相比同樣有較大的不同,計算方法如下:

ETF期權

開倉保證金

維持保證金

認購

[合約前結算價+Max12%×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認購期權虛值,7%×合約標的前收盤價)]×合約單位

[合約結算價+Max12%×合約標的收盤價-認購期權虛值,7%×合約標的收盤價)]×合約單位

認沽

Min[合約前結算價+Max12%×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認沽期權虛值,7%×行權價),行權價]×合約單位

Min[合約結算價 +Max(12%×合約標的收盤價-認沽期權虛值,7%×行權價),行權價]×合約單位

對於開倉保證金,認購期權虛值=Max(行權價-標的前收盤價,0);認沽期權虛值=Max(標的前收盤價-行權價,0)。

對於維持保證金,認購期權虛值=Max(行權價-標的收盤價,0);認沽期權虛值=Max(標的收盤價-行權價,0)。

問題5:股票期權交易及結算制度有哪些?

此次上交所即將推出的50ETF期權,采用歐式行權、實物交割的方式。

漲跌幅限制

期權的漲跌幅限制與現貨有所區別,並不表現為百分比而是采用公式進行動態計算。對於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分別設計了不同的漲幅計算公式,原則上能夠覆蓋標的證券兩個漲跌停板。

合約漲跌停價格=合約前結算價格±最大漲跌幅

 

最大漲幅

最大跌幅

認購

max{合約標的前收盤價×0.5%,min [合約標的前收盤價-行權價格),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認沽

max{行權價格×0.5%,min [行權價格-合約標的前收盤價),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合約標的前收盤價×10

期權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合約價格不設跌幅限制。

熔斷機制

與香港、臺灣等市場不同,上交所股票期權競價交易實行熔斷機制。在連續競價交易期間,合約盤中交易價格較最近參考價格上漲或者下跌超過50%,且價格漲跌絕對值大於該合約最小報價單位5倍的,該合約進入3分鐘的盤中集合競價交易階段;盤中集合競價交易結束後,合約繼續進行連續競價交易。

持倉限額制度

上交所對期權采取的另一項重要的風控措施是對投資者單個合約品種的權利倉持倉限額、總持倉限額、單日買入開倉限額以及個人投資者持有的權利倉對應的總成交金額限額均設置了額度限制。同時也允許期權經營機構及投資者因套期保值、做市及經紀業務等需要,申請較高的持倉限額。

對於即將上市的ETF期權,單個合約品種相同到期月份的未平倉認購期權(含備兌開倉),所對應的合約標的總數達到或者超過該交易所交易基金流通總量的75%的,自次一交易日起暫停該合約品種相應到期月份認購期權的買入開倉和賣出開倉(備兌開倉除外)。該比例下降至70%以下的,自次一交易日起可以買入開倉和賣出開倉。

問題6:個人及投資機構如何參與期權交易?各有哪些要求?

此次上交所股票期權試點,證券投資基金、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銀行及保險理財產品以及滿足特定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均可參與。

上交所有關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文件對不同類型投資者參與期權提出明確規定:

上交所對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以及基金公司可參與的各項業務也作了詳細規定:

自營業務風控指標:

(一)對已被股票期權合約占用的保證金按照 100%比例扣減凈資本,對持有的股票期權資產按照其價值的20%扣減凈資本;

(二)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包括股票期權)的合計額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0%,其中對於未有效對沖風險的股票期權,其投資規模按照期權Delta值絕對額的15%計算,對於已有效對沖風險的投資組合(包括股票期權、期貨、股票、基金等),其投資規模按照該投資組合Delta值總額的5%計算;

(三)對已有效對沖風險的投資組合,按照投資規模的5% 計算風險資本準備;對未有效對沖風險的股票期權合約,按照投資規模的20%計算風險資本準備。

(Delta值計算以股票市值乘以交易所公布的期權Delta系數。)

基金參與股票期權交易的,除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或註冊的特殊基金品種外,應當符合下列風險控制指標要求:

(一)因未平倉的期權合約支付和收取的權利金總額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10%;

(二)開倉賣出認購期權的,應持有足額標的證券;開倉賣出認沽期權的,應持有合約行權所需的全額現金或交易所規則認可的可沖抵期權保證金的現金等價物;

(三)未平倉的期權合約面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20%。其中,合約面值按照行權價乘以合約乘數計算;

(四)基金的投資符合基金合同約定的比例限制(如股票倉位、個股占比等)、投資目標和風險收益特征;

(五)法律法規、基金合同規定的其他投資限制。

因證券期貨市場波動、基金規模變動等基金管理公司之外的因素致使基金投資比例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基金管理公司應當依法在10個交易日內調整完畢。

問題 7:期權推出對各類機構盈利模式影響

根據目前各類機構參與股指期貨市場狀況以及期權本身的應用特性,我們預計若期權正式推出,除散戶進行期權交易外,券商、私募和基金專戶等機構有可能成為期權市場主要機構參與者。股票期權推出對上述機構而言具有多重利好。

期權對券商盈利模式主要影響:

(1)經紀業務:增厚交易手續費收入和創設期權的資本利得收入;(2)資管及自營:進一步豐富自營和資管的投資標的及策略,有利於提升收益率水平;(3)促進OTC業務更好發展等。

對公募基金盈利模式主要影響:

(1)為基金專戶增加更多的投資策略及產品設計工具;(2)為公募基金指數增強產品提供更靈活的工具,如備兌賣出看漲期權策略、130/30 指數增強策略等;(3)基金公司增加主動管理策略,包括流動性管理、倉位管理、優化資產配置等;(4)通過期權與現貨組合策略,可實現對產品的更精確及多樣化的風險管理。

對私募基金盈利模式影響:

為私募增加了更為多樣化的對沖策略,包括期權投機策略、期權套利策略、期權與轉債套利策略、期權與其他資產套利策略等等。

問題8:期權能給市場帶來哪些變化?

機構現有發行的產品以及采用的投資策略同質化嚴重,而期權的推出可以更加有效管理風險,並助力機構設計更加多樣化的產品,滿足不同群體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從而也能吸引更多資金進入直接融資市場,化解間接融資比率過大的金融風險。從這個意義上看,期權市場的形成對證券期貨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基於對海外成熟的期權市場統計結果,可得到以下結論:

期權推出後相應股票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經統計,海外個股期權的推出能夠刺激股票價格,這一結論幾乎適用於所有交易所,其中印度、中國(權證)以及日本等國家股價的反映最為激烈,美國、巴西以及香港等成熟市場表現則較為平穩。

因此在個股期權推出之初,對相應股票進行配置並持有1-3個月不失為一個很好地事件驅動策略,考慮到市場風險因素,在配置股票的同時甚至可以賣空股指期貨以獲取更為穩定的超額收益。

當然,個股漲跌的驅動因素很多,尤其A股主要還是要看政策驅動同時參考基本面,短期上漲的最大契機或許來源於投機炒作。

各國個股期權上市後股價超額表現

期權推出後波動率短期上揚長期收斂

各交易所在期權推出的初期,由於投機因素勝於套保及套利,相應的多數股票價格波動率都會有顯著地提高,但隨著時間推進(3個月至半年後),由於期權市場逐步成熟,相關品種的豐富,投資者回歸理性,股票的波動率也將逐漸收斂。

由於個股波動顯著提升,可能催生個股的短期趨勢交易策略。但在應用波動率策略進行股票投機時,要註意的是僅有少部分個股的波動率顯著提升,且長期來看由於波動率趨於收斂,因此應該格外謹慎風險。

考慮到近期上證50波動率已經比較高,因此短期波動率上揚的幅度或比較有限。

各國個股期權上市後股價波動率變化

期權能有效激活各種股票交易策略,成交量有望迎來井噴

各交易所在期權推出後,相應的多數股票成交量都迎來了穩定的增長,而且這種增長是可長期持續的,隨著時間的推進,投資者對於個股及期權的運用更加科學和靈活,形成一定的粘附和依賴性,在期權推出1-3年內股票持續來井噴式的增長。

正股成交量的大幅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個股的流動性,為許多投資策略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將會給證券及期貨公司等帶來客觀的經紀等業務收入增量,顯著利好國內金融業發展。

各國個股期權上市對成交量影響

改善投資者結構

從短期來看,期權市場會引入投機交易,投機者加入會造成證券期貨市場波動率加大;從長期來看,期權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多種風險管理工具,而對沖交易在期權交易中占比在長期會逐漸上升,期權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的作用會逐漸強化。

由於期權具備雙向交易的功能,有利於實現標的物的價格發現功能以及投資者的風險管理功能。機構投資者可以通過期權來構建套利策略,對現貨倉位進行風險管理,或者利用期權設計更加多樣化的產品,這都將提高銀行、基金、保險等大型資金的市場參與程度。而期權推出初期,會對投資者設定一定的資金、經驗上的門檻限制,此外對於具備交易資格的個人投資者,交易金額的限制也讓其在面對機構和做市商時處在不利的位置。

問題9:期權常見的玩法有哪些

套期保值策略

期權的主要功能是用於套期保值,即投資者擁有標的資產同時,通過買賣期權來使得持有的股票組合避免受到標的價格波動的影響。

最常見的套期保值策略是備兌看漲期權策略(Covered call)和保護性看跌期權策略(ProtectivePut)。以備兌看漲期權為例,假設某投資者認為大盤長期會上漲,但是短期可能會輕微下跌,那麽他可以在持有股票組合的同時,賣出一個近月的虛值看漲期權,當大盤下跌時,通過權利金收入進行部分的彌補原有股票組合的下跌損失。如果投資者會認為短期大盤會深度下跌,可采用保護性看跌期權策略,即買入看跌期權對股票組合進行套期保值。

無風險套利策略

期權的推出使得套利策略更豐富,這些套利策略的應用使得現貨、期指以及期權自身的定價更準確,我們通過舉例最常見的期權平價套利策略描述如何捕捉套利機會。

理論上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價格之間有一個平價套利公式C+Ke^-rt=P+S。其中:S=標的物價格;K=履約價;C=買權價格;P=賣權價格;e^-rt=持有成本。

當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使得上述公式不成立且兩端的差距覆蓋交易成本並且還能產生一定的收益時,平價套利機會就隨之產生。當等式左邊大於右邊時,可以買入看跌期權、買入現貨同時賣出看漲期權獲取套利收益;反之,可以買入看漲期權同時賣出看跌期權與現貨進行套利。

波動率交易策略

傳統金融產品,如股票、期貨等主要關註資產價格方向變動,而期權由於具有非線性的特點,因此在期權市場中,波動率和價格是同樣重要的指標,除了對資產價格進行交易、還可以對波動率進行交易,當波動率被低估時,做多波動率;當波動率被高估時,做空波動率。

對於波動率交易,大家其實並不陌生,近兩年國內很多人在玩的CTA,多數策略原理就是通過對期指進行趨勢交易,在高買低賣中其實就是在做多期指的波動率,而更為人數知的Alpha對沖策略,由於對沖品種僅限於滬深300,而選股策略多數人又偏向股性更為活躍的小票,因此其某種程度上是在做空滬深300的波動率,近期滬深300指數短期波動劇烈,因而該類策略也遭遇了數年罕見的“滑鐵盧”。

有了期權以後,我們可以直接更加直接地進行波動率投資,常見的波動率交易策略有跨式組合策略、蝶式組合策略等。

【案例:基於跨式組合的波動率看多策略】

跨式組合由具有相同執行價格、相同到期時間的一份看漲期權和一份看跌期權構成。當投資者看多標的波動時可以同時買入相同執行價格、相同到期時間的看漲和看跌期權。

跨式期權組合損益圖

【案例:基於蝶式組合的波動率看空策略】

蝶式組合由4份具有相同到期時間、而執行價格不同的期權合約組成。如果預期市場較為平穩,波動幅度不大,可以買入一個較低行權價與一個較高行權價的認購期權,賣出兩個以前兩個期權行權價的中間值為行權價的認購期權。

蝶式期權組合損益圖

簡而言之,在股指期貨推出以前,投資者只能通過標的上漲才能賺錢;當股指期貨推出以後,標的下跌也能賺錢;而當期權推出之後,標的不漲不跌的情況下,投資者“躺著”也能夠賺錢(或虧錢),這就是期權波動率交易的魅力所在!

問題10:期權如何在基金產品中應用?——結構化產品

2014年,中國基金管理行業迎來繁榮發展的時期,監管新政密集出臺、機構內部架構調整以及各種跨界合作都促進了資管行業的規模迅速增長,然而,眾多資管產品依然缺乏核心競爭力,資管策略仍然較為單一,許多產品依然停留在短期現金管理的初級階段。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風險管理工具的極度匱乏,而反觀歐美市場,基金管理者能夠廣泛地使用各種投資工具和投資策略,其中尤其以期權最具代表性,是歐美許多基金管理者構建靈活多樣投資策略的主要手段。

什麽是結構化產品?簡單地說,就是將具有不同風險和收益特征的金融工具組合在一起的一種產品。結構化產品設計和運作的思路是:客戶將初始資金購買結構化產品,其中大部分資金投入固定收益產品,剩余部分投資衍生品,在投資期限結束後,客戶收回本金,同時還有可能獲取更多超額收益。

結構化產品一般的做法以一個固定收益產品(零息債券等)為基礎,再加上一個掛鉤市場標的的衍生品構成。這種衍生品可掛鉤的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利率等。通過投資固定資產結構化產品能夠為投資者帶來保本;另一方面,通過參與期權產品又能夠分享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因此同時具備了高收益和低風險的特征,已經成為金融市場最具潛力的業務之一。

結構化產品的產品結構

實際上,我國結構化產品早於2003年便以外匯結構性存款的形式出現了,之後券商及基金等機構紛紛涉足該類產品。從產品的發展模式角度看,經歷了銀行批發商模式、“銀證信”模式、基金專戶模式以及OTC市場對沖模式等,其發展總體而言受到監管制度和對沖工具兩個方面的掣肘,隨著監管層面的束縛慢慢放開,作為應用最廣泛的對沖工具的期權一旦推出,將給結構化產品輸入新鮮的血液!

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對產品的結構進行說明。

【案例:恒定100%保本結構化產品】

假設簡單構建一個半年期掛鉤上證50指數的結構化產品,到期保證本金100%的收益。

首先,假設當前利率環境下,將總資產的97%用於購買固定收益資產。其次,將剩余的3%資產用於購買上證50ETF期權。通過固定收益資產獲取本金的保護,使用期權獲取大盤上漲的收益。如果投資者,希望大盤下跌可以保本,大盤上漲可以獲取一定的浮動收益,可以選擇此類產品。

5.結構化產品案例

產品結構

期限

資金占用

投資目標

固定收益

0.5

97%

提供本金100%的保障

看漲期權

0.5

3%

提供掛鉤上證50上漲帶來收益

加總

 

100%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

問題11:期權如何在基金產品中應用?——指數產品

近年來國內指數基金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無論是產品的數量還是規模都得到了迅速的擴充,但短期的快速發展也導致指數基金之間存在嚴重的同質性;加之國內股市波動較大,導致多數指數產品均隨著大盤大幅波動,市場缺乏既能博取大盤收益同時又能兼顧收益穩定性的差異化指數產品。

美國的BXM指數則能夠為我們提供寶貴的經驗,BXM指數的本質是基於一個持有股票現貨組合,同時不斷賣出短期看漲期權的備兌投資策略而編制的指數。

備兌策略指數原理

2002年4月CBOE推出了備兌期權策略指數:S&P500的BuyWrite月度指數,簡稱BXM,其最顯著的特征是能夠在熊市中持續跑贏標的指數,牛市中也能獲取較穩定的收益。其本質就是一個標準的指數期權備兌策略,投資者在買入現貨看多的同時,又賣出看漲期權,從而將自己當月的上漲幅度封頂來換取一份更穩定的收益。備兌策略指數犧牲了未來可能的大幅上漲機會,換取了確定性更強的相對收益。

海外已經推出了數量眾多的備兌策略指數ETF產品,適合該類產品的投資者主要有三種:

(1)對市場持中性和適度看多觀點的投資者;

(2)有意付出大幅上漲機會,而換取有限的下跌保護的投資者;

(3)希望通過持有現貨組合從而獲取股息等額外收入的投資者。

【案例:構建基於上證50期權備兌策略指數】

仿照BXM指數的編制方法,我們基於國內正在仿真交易的上證50ETF期權進行備兌策略指數模擬構造,得到自2014年以來備兌指數與相應的標的ETF指數業績表現,通過比較可以發現,由於2014年兩個標的ETF均處於橫盤震蕩,因此備兌指數不僅收益高於標的指數,且穩定性也更好。

由此可見,備兌策略指數無論是在收益還是風險控制方面,都具備很顯著的優勢,這對於國內一向以難賺錢著稱的散戶來說,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證50備兌策略指數模擬

問題12:期權如何基金產品中應用?——絕對收益產品

上述介紹的結構化產品與備兌策略指數產品均屬於工具類,期權推出後,也大大豐富了主動管理的絕對收益產品設計空間。期權的推出使得波動率可交易,通過應用波動率交易策略,可以設計出與大盤指數相關性較低、同時收益相對更確定,面向高凈值客戶的絕對收益產品。

由於衍生品工具極度匱乏,近幾年國內的量化產品主要兩類:Alpha對沖產品以及CTA產品。

關於Alpha對沖產品,剛剛經歷了2014年過山車行情的投資者都心有余悸,這哪是Alpha策略,分明滿滿都是Beta波動嘛!這其中首先當然是A股風格頻繁切換導致,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缺乏豐富的對沖工具導致,而且股指期貨由於基差極不穩定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對沖工具,期權推出之後,至少在對沖一端能夠一定程度上解決Alpha對沖之殤,因為可以通過做多看跌期權來實現風險對沖,由於是期權多頭,最大損失就是權利金,不會出現期貨爆倉的情況;而另一方面由於期權直接跟蹤實物,可避免基差風險。隨著未來期權產品的進一步豐富,期權的優勢會更加凸顯!

對於CTA產品,類似的技術和策略甚至也可以用來發行期權交易策略,通過判斷流動性較好的某些期權合約走勢規律來進行投機交易。

當然,更為高級的莫過於直接對期權進行買賣,實現波動率交易,期權的推出將意味著波動率交易時代的到來。除上述兩類產品之外,以後基金公司還將推出第三類產品——波動率產品。

波動率交易的核心就是賺取隱含波動率與已實現波動率之間的價差。當隱含波動率被低估時,做多波動率;當隱含波動率被高估時,做空波動率。

一般的做法是通過構建組合期權實現風險中性策略(也稱為Delta中性策略),這是一種非方向性交易技術,是波動率交易者的策略核心,該策略通現貨或期權組合對沖方向性風險,從而將其主要風險由方向性風險和波動率風險簡化為波動率一種風險。

常見的波動率交易策略有跨式組合策略、蝶式組合策略等。

總而言之,期權推出後,國內基金行業的產品格局也將漸漸發生變化,我國期貨及衍生品市場正式進入真正的“對沖基金時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04

民生熱點問題大起底,接下來股價怎麽看?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88

民生熱點問題大起底,接下來股價怎麽看?

作者:羅毅、林博程、張帥帥



周末關於民生銀行的討論白熱化,在此結合2月1日民生的分析師會議內容,就幾個大家都關註的問題進行解讀:



股權混戰篇


【民營資本紛紛逃離?】不要僅看表象,資本操作迷人眼。根據港交所披露,郭廣昌自14年11月12日起開始減持所持民生A股,十幾次操作後,在1月21日2.7億A股全部減持完畢,套現6~7億元,2億股左右的減持操作是在12月初之前銀行股行情初期進行的,所獲資金大部分用於港股加倉,於14年12月17日購入1.5億H股,提升H股持股比例至11.83%;截止14年11月12日,劉永好減持其名下占比0.29%的所有H股,於14年12月26日將其A股權益由8.38%減持至7.69%;14年12月4日,盧誌強由3.16%略微減持至3.09%。綜合來看,劉永好、盧誌強小幅減持,郭廣昌更多是在兩地市場調倉,小幅套了把現,難言“逃離”。


【中國人壽增持還是減持?】有媒體報道1月28日中國人壽增持民生銀行至6.96%,其實,據港交所披露信息,中國人壽減持4084.6萬股,持股比例由7.11%降至6.96%,這也是2007年6月人壽買入民生銀行定增以來第一次股權變動,沈寂多年再度出現,減持幅度很小,現在情況下不建議過度解讀。


【“安土豪”的思路?】打破了民生銀行“大股東不超過10%”後,安邦一路將A股增持到了22.51%,H股增持至5.18%,A+H合計持股占比19%。在安邦加持下,民生的股價也由6.71元一度飆升至11.47元,可謂成功抄底。是有錢任性還是底牌強大不得而知,但可以看見的是安邦閃電出手、步步緊逼的節奏一直在超市場預期,全國性股份銀行牌照對安邦打造金控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年同為保險起家的平安集團整合深發展銀行之後仍然不斷在強化控股權,2010年5月成為聯營公司時持股比例約21%,2011年7月吸收為子公司時持股比例約49%,現在持股比例約為59%。而民生的底子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比當年的深發展要好太多,或許更值得土豪貼身收藏,雖然短期未必繼續加碼。
而從民生角度來看,根據今天會議,民生與安邦的合作一直較多,作為大股東的話會更關註民生的經營情況,並非壞事,對民生有促進作用,業務上也會有更多合作,互惠互利。行長人選上,民生今年4、5月份換屆,在換屆前會解決。


股價走勢篇


【行長辭職了,接下來股價怎麽看?】對於本周末最火爆的民生行長辭職事件,我們此前已經有過點評,官方也公告了,今天會議上也提到了,辭職系個人原因,公司經營正常,本周末資金進出往來完全正常,與我們的判斷相符。綜合而言,此事件對民生股價短期形成一定壓力,如果回調,或可發掘買入機會。縱觀近年歷次千億市值以上的大型上市公司高管主動或被動離職事件,對股價反而多為中性偏正面,例如最近的14年12月3日中石化事件後三日股價上漲16%,一周內股價上漲4%,一個月股價上漲27%;14年9月16日中國鋁業總經理出事辭任後三日股價上漲1.8%,一周股價下行1.5%,一個月股價持平,三個月股價上漲37%。14年8月26日中石油高管事件後三日股價下行0.5%,一周股價上漲0.2%,一個月股價上漲0.4%,三個月股價上漲2.8%。


【民生的合理估值在哪?】整體來看,民生銀行的市場化機制仍是行業領先,業務模式具備“狼性”,經營管理方面“鐵騎行動”處置不良+“鳳凰計劃”定調戰略,高層動蕩對其基礎業務的開展不會有太多影響,改革轉型下中長期仍是優秀標的。且以此事件為契機,股東各就其位後,或加速新管理層的成型,有利於銀行從當前困惑局面走出。經測算民生銀行15年業績增速約10%,對應PE6.0X,PB1.2X,與我們此前所言一致,如果回調,或可發掘買入機會。


【銀行股能買嗎?】安邦增持引致的民生銀行股權更替僅僅只是開始,未來監管進一步寬松後,銀行業的股權爭奪會很精彩,銀行牌照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對於產業資本強大的吸引力,而參考成熟市場經驗,對於稀缺牌照控制權的收購往往是含有高溢價的,銀行業並購重組帶來的投資機遇值得期待。從整個市場來看,銀行股仍然是A股價值窪地,現價對應15年市凈率僅約為1.07X,市盈率僅約為6.0X,相比很多“飛天族”還是只能仰視。眼光再放廣一些,美國市場ROE13%以上的銀行股PB平均2.5X(最高約4X),PE平均17X。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穩步推進,各種利好政策推出,差異化競爭顯現,銀行股還存在較大上行空間。




來源:羅毅首席分析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26

【前瞻】互聯網金融:2015年將有哪些領域會成為熱點?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3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2-6 09:49 編輯

前瞻】互聯網金融2015年將有哪些領域會成為熱點?
作者:王碩

當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互聯網金融也日益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2014年初的“微信紅包”到年底的“支付寶雙12掃碼”,從“滴滴、快的”的打車混戰,到P2P、眾籌的爆發式增長;從互聯網公司、銀行系、基金系的“寶寶”熱潮,到民營銀行牌照發放直銷銀行崛起。當BAT互相博弈,各大銀行被“顛覆論”搞得惴惴不安之際,廣大老百姓卻“吃著火鍋唱著歌”,樂享著“寶”類產品的高收益、體驗著第三方支付的便利性、感受著紅包和掃碼帶來的實惠。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余額寶”喚醒了大眾的理財意識。那麽,2014年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布道之年,不知不覺中,虛擬賬戶替代實體賬戶,存款與貨幣理財界限日益模糊,線下應用與線上即時支付被打通,電商、社交、P2P等互聯網平臺開始分流銀行客戶與小額支付、信貸和理財業務,互聯網金融“潤物細無聲”地植入我們的生活。


展望2015年,互聯網金融“虛火”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技術變革帶動下的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會以更加蓬勃之勢發展,以下五大領域有望成為創新熱點。


一、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線下支付成為紅海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3G、4G的應用,移動金融快速發展。無論是傳統的商業銀行,還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移動渠道交易占比均不斷上升。以支付寶為例,目前其移動支付日交易筆數超過4500萬筆,在支付寶整體占比已經超過50%。日前,央行印發了《關於推動移動金融技術創新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在客戶需求和監管導向下,移動支付有望在2015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具體分析,遠程支付方面,移動支付筆數和交易金額仍將快速上升,但消費場景會由線上大額理財、轉賬匯款、網購逐漸向小額化、高頻化的方向發展,深度融合消費場景,集理財和小額信貸為一身的便捷支付模式將成為銀行系和第三方支付競爭的熱點。近場支付方面,以ApplePay為代表的NFC模式有望成為焦點,但考慮到蘋果與運營商、銀聯、互聯網巨頭等各方的利益糾葛,以及NFC手機的普及率和線下設備支持率(全國1000萬臺POS,只有300萬“閃付”POS支持NFC),短期內估計仍將是“叫好不叫座”。倒是阿里“雙十二”掃碼支付讓人眼前一亮,雖然說銀聯下發了《銀聯卡受理市場違規約束實施細則》的戰鬥檄文,但開放已是大勢所趨,支付寶作為收單機構“直連”銀行,完成轉接和收單,已成為必然。到底是“銀聯和支付寶”上演楚漢相爭,而是再加上某一國有大行來一場“三國殺”,相信年內就見分曉。


二、P2P平臺兩極分化,“拼爹”時代來臨


要說2014年互聯網的熱詞,“P2P”肯定得算一個。截至2014年末,我國P2P平臺達1575家,其中當年新上線平臺超900家。全年累計成交額高達2528億元,是2013年的2.39倍。在LendingClub上市和陸金所估值百億的刺激下,P2P將呈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資本大鱷湧入,“拼爹”時代來臨。


1、市場集中度提升,轉型與倒閉大戲不斷上演。目前,LendingClub和Prosper兩巨頭壟斷了美國98%的P2P市場份額,而國內尚處於群雄逐鹿局面。2014年9月,成交額前兩名的陸金所與紅嶺創投,市場份額僅占11.28%。隨著監管深入、客戶風險收益的再認識等,以陸金所(雖說大公評級不高)等為代表的背景與資金雄厚、品牌效應好的優質平臺更易受消費者青睞,市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拼爹”時代來臨。同時,更多平臺會將重心由線上獲客轉向線下獲取有抵押類的優質項目,用第三方托管的FOF模式替代傳統資金池,發力P2B。一句話,P2P業務越做越像銀行。此外,經濟下行風險會進一步暴露,行業洗牌在即,要知道,12月國內倒閉的平臺數已經超過全美P2P平臺數總和,明年這個時候,這1500多家平臺能否剩下500家呢?


2、資本大鱷紛紛登場,限號前搶占P2P牌照。2014年,註冊資金在1億以上的新平臺高達48家,其中,上市公司和國資國企入股的平臺有34家。要知道,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目前還沒聽說哪個P2P平臺能賺錢,lendingclub也是預期在15-16年實現盈利。企業進軍P2P,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規避監管下低成本嘗試信貸業務、為未來辦民營銀行打下伏筆;同時,在監管限號之前搶個牌,炒作炒作業績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年內12家銀行試水P2P,可以說既能規避經濟資本約束、客戶和行業準入監管,在額度緊張時調配信貸資源;也是銀行互聯網金融轉型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有益嘗試。總之,在監管政策明朗之前,會有更多的資本大鱷進入這個市場。


三、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的下一個金礦


拉動內需是促進我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目前,中國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居民消費已由模仿排浪式向多元發展型、享受型過渡,隨著透支習慣逐漸養成,消費金融行業將步入快速增長期。


1、互聯網企業發力基於電商交易平臺的消費金融。2014年2月,京東推出信用支付產品“京東白條”,進入消費金融領域;7月,阿里旗下的天貓也推出“天貓分期”,12月末,阿里“花唄”開始內測。艾瑞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為60億元,預計2014年將突破160億元,同比增速接近170%;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大關,未來3年增長率或高達94%。面對巨大的市場潛力,巨頭們將根據實時掌握的訂單和貨物流、資金流和物流信息,圍繞客戶消費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消費金融創新,電商“放貸”時代已經來臨。


2、銀行搭建基於線上消費金融平臺。2013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達到13萬億元,同比增長24.7%,但僅占銀行信貸資產的15%;除掉房貸,汽車、信用卡和一般消費金融僅占3%。根據國際經驗,在同等收入水平下,消費貸款占金融機構總貸款比重大概在30%左右,美國甚至高達60%以上,我國消費金融整體規模仍然偏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消費信貸模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商業銀行及其控股的消費公司不願介入。但轉型壓力和技術推動下,線上消費金融成為新趨勢。2014年2月1日,北銀消費金融公司的網上貸款平臺“輕松e貸”上線,截至10月末,發放在線消費貸款近1.5萬筆。目前,包括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漢口銀行、杭州銀行、盛京銀行等一批銀行都於近期獲批或積極申報籌建消費金融公司,微眾銀行等也明確將在線消費金融作為發展重點之一。利用網絡新技術,探索低成本的在線消費信貸將成為銀行系消費金融的發力點,而客戶也將在電商消費信貸的便利性和銀行消費信貸低成本間相機抉擇。


四、貨幣基金份額下降,互聯網理財由渠道型向策略型轉變


“余額寶”一直被視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里程碑式產品,但2014年三季度,余額寶份額下降,預示著以貨幣基金為代表的渠道類理財產品開始進入穩定期,互聯網理財將由“以便捷操作和低門檻對接高流動性高收益貨幣基金”的1.0渠道型模式,邁向“以重視跨界深入合作和消費策略型”的2.0平臺型模式。說白了,就是互聯網公司將由最初的單純渠道搭建方轉向產品提供商,聯合各方直接參與理財產品設計。


目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已開始了跨界合作轉型,包括與銀行系合作的票據類理財“招財寶”,與電信行業合作的話費類理財百度“沃百富”,與旅遊行業合作的阿里“旅遊寶”,與電影行業合作的百度“百發有戲”、阿里“娛樂寶”,與汽車行業合作的騰訊“奧迪A3理財通”。總之,將理財產品嵌入消費者的飲食住行各類生活場景,讓客戶在消費中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同時,互聯網公司也開始利用自身在大數據、雲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優勢,開展決策型理財產品設計,如百發100指數基金等。總之,2015年,互聯網公司將繼續向傳統金融學習取經,向著深度融合、跨界合作及平臺化的方向推進。


而傳統金融系,在推出“寶”類T+0產品應對的同時,也紛紛審視適合自身的互聯網理財發展路徑,一味被動應對或主動擡高收益並非長久之計。改善客戶體驗,完善理財產品在微信等新興渠道的部署和產品宣傳營銷,打破跨行、省域與不同渠道間的限制,由工作日的朝9晚15拓展至“7*24”便捷購買,將成為銀行互聯網理財創新的重點。


五、互聯網征信,亟待開拓的藍海


互聯網金融的火爆,催生了對征信業的巨大需求。1月初,央行發布《關於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騰訊征信、深圳前海征信(平安系)等八家機構獲準開展個人征信業務準備,民營征信迎來發展元年。


截至2012年底,央行征信中心為8.2億自然人建立信用檔案,包含信貸記錄、公共記錄和查詢記錄,但尚無個人信用評分。與此同時,目前大量P2P平臺尚不能直接接入央行征信系統,無法獲知借款人在其他平臺借款甚至逾期的準確信息;而電商供應鏈金融和網絡小額貸款的快速發展,也對個人征信產生巨大需求。經測算,我國13.5億人口至少存在1030億的個人信用報告市場空間。目前,騰訊基於覆蓋的8億QQ賬戶,5億微信賬戶和3億支付用戶,運用大數據技術根據客戶在線時長、等級、財產、消費、社交等,為用戶建立基於互聯網信息的征信報告。芝麻信用借助淘寶的3億實名賬戶信息,通過淘寶、支付寶錢包、信用卡、繳費、支付、消費、年齡、性別、職業、家庭、狀況、註冊信息、是否實名認證、興趣偏好等多個維度,構建客戶的誠信畫像。而前海征信借助平安集團在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泛金融領域的8000萬實名制個人客戶信息,以及大量的金融行為數據,構建相關個人信用評價模型。其實,個人征信本身就是比拼數據處理能力和研究,如何在海量的數據里建立評判個人信用的模型,且被驗證行之有效,是關鍵所在。誰家信用模型做的好,評分可信度高,就有可能躺在數據上賺錢。


總結一下,2015年,“有錢任性”的互聯網公司會繼續跑馬圈地,以支付為基礎,以小額消費信貸和理財為依托,圍繞衣食住行社交醫療教育等生活場景打造O2O金融生態圈;而傳統商業銀行也會加大轉型力度,發揮自身在資金、人才和風控等優勢,加快線下產品線上化部署,從客戶角度優化產品流程改善體驗,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路。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系中國農業銀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 作者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作者所在單位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24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追逐熱點 閒來一坐s話投資

http://xueqiu.com/3491303582/36526075
股市有如女人流行的時裝,一段時間內總是有不同的板塊輪動和熱點轉換。作為趨勢投資者,或者想賺快錢的,或許需要踏准板塊輪動的節奏,不斷地追逐熱點。然而於我這樣喜歡買入就以年為單位持有,懶得動的投資者來講,自己認為這實在是個高難度的動作。更為要命的是,一時熱度高的東西往往價錢不便宜,如果不是先期潛伏,介入成本較低,一旦流行趨勢過後,自然大概率的事件便是空歡喜一場,甚至是最後套牢動彈不得。在這個方面,自己可是有過教訓的。
    近幾年有一句流行語:處在風口上的豬也會飛。具體到投資上那意思便是應該當尋找風口,確實,我們常常看到,處在風口上的豬們有時飛得很高很高的,而且有時這個「風口」還要持續相當的一段時間。所以,這幾年,如果誰能夠始終捕捉到「風口」,比如,2010年至2011年的消費醫藥受寵、2013年至2014年乃至今年的創業板狂漲盛宴,還有2014年10月以後的券商股的狂舞,我想,具有這種風口捕捉能力的投資者那一定可以用股神來形容了。然而於己,自己認為還真是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自己給自己制定的「十不」之一,便是不追逐熱點,正所謂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不追逐熱點,需要「追逐」什麼呢?
    老實說,自己現在倒是越來越喜歡「追逐」「問題股票」。
    何謂問題股票呢?像2008年伊利股份的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雙匯發展的瘦肉精事件,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當然是在問題股票之列了,只是這樣的黑天鵝事件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或者,真的讓我們遇上了,有時也反而膽小不敢下手。但是有些股票(當然是指優秀企業的股票,不優秀的企業自己一般不關注)出點問題之時,自己認為反而倒值得關注和研究,這些問題常常包括一時的利空打擊,或者一時的名聲受損,或者市場總是質疑聲不斷,甚至一時的增長放緩,每每此時,它們先前那高高在上的價格往往容易受到估值殺。如果經過自己的分析判斷,這些「問題」還不致於傷筋動骨,不致於要命,此時往往成為揀拾便宜貨的機會。
    試舉三例:
    貴州茅台,曾經是多麼「高大上」,然而十八大以來的強力反腐,終於將它拉下神壇,其股價一度打壓到120元以下。我們不妨捫心自問:當其股價跌得便宜以後,我們還敢於殺入嗎?當然,自己是敢於「抄」它的,當然現在來看,自己並沒有完全抄在其底部,然而,自己認為,總是想著抄在最底部,其實也是貪婪的一種,那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正確的策略還是自己總是唸唸不忘的那句話:見優秀企業便宜了便買入。
    東阿阿膠,曾經是市場的寵兒,然而公司近幾年激進的提價策略屢屢受到市場質疑,其增長也一度放緩,股價也從歷史的高點幾近腰斬。它是不是仍有長期投資價值呢?如果自己認為有,自己還敢於在相對底部買入嗎?當然,自己是敢於在其相對底部繼續買入的(女兒賬戶)。當然,從現在看,其股價仍然是在一個相對的底部徘徊,未來究竟如何還有待於市場驗證。
    康美藥業,也是曾經的十年十倍股啊,然而近兩年由於一專業機構對其資產造假的質疑,那個「康美謊言」的陰影至今在一些投資者心中仍然留下陰影。當自己為女兒賬戶買入之後,有不少好心的博友、球友或留言,或私信於自己,提醒小心這家公司,有的甚至直言這是一家騙子公司。自己認為,或許正是由於其在資本市場的名聲似乎有些不好,因此其股價一直受到壓制,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始終享受著較低的市盈率估值水平。康美的未來究竟如何呢?當然還需要公司拿出實實在在的業績去證明!
    按:以上三例,除貴州茅台股價現在有較大回升之外,東阿阿膠、康美藥業仍然處在相對底部,自己之所以舉後兩者,主要是因為自己並不喜歡那些事後諸葛的例證。記錄於此,也是想讓未來證明自己的分析判斷。

     更多博文: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研究宏觀經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i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天天研究大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i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聽信媒體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朝三暮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怕大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投資思考:再次梳理自己的「十不」之一:不要小盈即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57310102vj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872

是否全面取消樓市限購成兩會討論熱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82

是否全面取消樓市限購成為今年兩會中人大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一些人大代表呼籲取消限購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房地產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市場基本恢復均衡,放開限購不會對房價造成太大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稱:「限購只是調控手段,不是調控目的。控制房價,完全可以採取其他方式。」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奧林匹克花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川建表示,市場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市場。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務總公司海淀分公司副經理朱良玉稱:「一線城市的限購確實會影響到一部分人自住購房需求。基於一線城市房價過高、一度投資投機旺盛的情況,限購也是權宜之計,短期內是否放開應謹慎考慮。但隨著市場調節機制的不斷完善,限購應該儘早退出歷史舞台。」

中國樓市在過去一年出現疲弱走勢。截止去年年底,全國多數城市已相繼表態退出了限購政策。

目前,全國僅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和三亞仍在執行限購措施。其中,北京和上海官員明確表示不會取消限購。華爾街見聞提及,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北京團開放活動中表示,北京市住房限購不會取消,是永恆的。上海市長楊雄在上海市代表團的全體會議上也表示,今年政策上沒有大的調整,住房限購政策不取消。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和深圳方面此前均發表不會取消限購的觀點。

關於一線城市限購政策是否調整的問題,住建部新聞發言人、住房改革與發展司司長倪虹在兩會期間表示,中央的政策是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地方的負責同志對這個問題都有表述。」

中國政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穩定住房消費;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倪虹8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採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六個方面作為消費新的增長點,其中一個就是穩定住房消費。今年以來,地方對於穩定住房消費,特別是支持居民的自住和改善性需求採取了調整限購政策,改進住房公積金的提取和用公積金支付房租等措施。「所以我想,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需求,這將是2015年住房政策的一個很重要的導向。」

中國經濟網援引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觀點稱,限購政策或有步驟地進行調整。他曾表示,目前全國執行限購的城市以一線城市為主,直接取消的可能性很小,而通過工作居住證、納稅證明等繞道寬鬆的可能性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99

華麗家族裸奔“故事薈”:為沾熱點巨資收購無業績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616.html

華麗家族裸奔“故事薈”:為沾熱點巨資收購無業績公司

一財網 王娟娟 2015-06-04 22:50:00

一直被市場稱“故事大王”的華麗家族,一紙定增祭出“石墨烯+機器人+臨近空間飛行器”的華麗故事薈,半個月股價連翻3倍,這使得去年9月入主華麗家族的澤熙投資賺得盆滿缽滿,但其收購的公司卻無業績支撐

 

A股上市公司講故事已“蔚然成風”,無論是否有基本面支撐。不過,大多數故事是刻意打造概念,最後少數人獲利,多數當真的人留守高崗。然而,市場也“喜歡”故事,不少概念故事在短期內對股價的帶動往往強於業績。

比如一直被市場稱“故事大王”的華麗家族,一紙定增祭出“石墨烯+機器人+臨近空間飛行器”的華麗故事薈。半個月股價連翻3倍,這使得去年9月入主華麗家族的澤熙投資賺得盆滿缽滿,收益率一度超600%。

“這公司是典型的運作型公司,由某些人打造出來的,迎合市場而做,為的是市值和股價做上去,也符合中國股市特色,什麽熱裝什麽。”一私募大佬對《第一財經日報》犀利直言。

那麽,從房地產到臨近空間飛行器,從入地到上天,華麗家族到底講了多少故事,最新的“華麗故事薈”是真華麗還是只有“皇帝的新裝”?

什麽熱講什麽

華麗家族講故事的歷史由來已久。位於上海西郊有名的檀宮項目一度讓華麗家族收益頗豐,但最近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輝煌不再,華麗家族主業也逐漸萎縮,開始以變賣項目股權維持收益。

從業績貢獻上看,華麗家族目前仍靠房地產,但該公司營業收入已經連續三年負增長,其歸母凈利潤近三年同樣連續負增長。

實際上,華麗家族這些年並沒有閑著,“跨界講故事”腳步一直不停,從投資乙肝疫苗到一度想要涉足有色去收購海外金礦,華麗家族看上的都是彼時的市場熱點。但“華麗”過後,此前的“故事”多一地雞毛,公司業績並無太大起色。

2011年6月,華麗家族宣布收購具有乙肝疫苗概念的公司海泰藥業,至今已有4年,但華麗家族並未對外公布取得哪些明顯成果。講“金礦故事”則是在2013年,原計劃是收購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在國外的相關黃金礦項目。不過,該項目也未帶來實際盈利。

2014年1月,華麗家族對外稱,大股東投資的黃金礦業項目盈利能力尚不明朗,決定豁免南江集團及實際控制人履行相關礦業資產註入的承諾。這意味著,上述金礦投資項目或無疾而終。

時間追溯到2014年11月,華麗家族突然決定“斷腕自救”。“去房地產化”轉行投資領域,開始剔除房地產開發和相關所有業務,新增股權投資業務,並保留實業投資、投資咨詢及管理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該公司公告發現,在此之前兩個月,華麗家族剛剛完成定增,高調募資17億元加碼房地產。對於決策上的“朝令夕改”,將華麗家族對外保持沈默,也未透露前述定增募投項目是否將做出調整。在今年5月21日的股東大會上,該公司高管再確認未來族將全面退出房地產業務。

一位職業投資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直言:“華麗家族的管理結構、決策等存在不少的分歧,一邊主業無起色、一邊又想要以講故事註入資產等方式安撫投資者吸引資金,公司的運營方向後續怎麽走還需要觀察。”

還能“華麗”多久?

華麗家族講故事的功力在今年5月6日有了新高度,一口氣講出了三個時下“高大上”的故事。當天,該公司對外公布了近27億元的定增預案,主要投向石墨烯項目、智能機器人以及臨近空間飛行器項目。

“未來2~3年,3個項目至少有一個肯定會成功。從5到10年的角度來看,3個項目都會成功。”在上述股東大會上,華麗家族高管如是許諾。

首先是超過總募集資金的40%的“石墨烯”項目,顯然是三大故事中得重頭。華麗家族披露資料的顯示,未來華麗家族的石墨烯項目將主要依托寧波墨西和重慶墨希,而相關資產評估說明書顯示,寧波墨西去年實現營業收入僅31萬元,重慶墨希去年營收為零。

華麗家族的公告顯示,寧波墨西建設分為兩期,其中一期年產300噸石墨烯微片生產線建設已於2013年底建成投產,二期建成後,石墨烯微片產能將達到1000噸,而重慶墨希首期投資2.67億元,年產100萬平方米的石墨烯薄膜生產線目前已投入生產。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就寧波墨西來看,實際產出和項目投產披露一定程度不符。理由是按照公開資料里披露的石墨烯1000元/公斤的價格計算,寧波墨西去年銷售的石墨烯產品僅僅為300多公斤。

再從行業角度看,A 股目前涉及石墨烯產業的上市公司較多,包括方大碳素、烯碳新材、華麗家族、德爾家居等,但是能真正實現高性能量產的目前仍在少數。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華麗家族的二股東,徐翔領銜的澤熙投資與“石墨烯概念”也淵源頗深,該公司去年九月通過定增成為華麗家族二股東,今年九月就將解除股份鎖定。

有機構高管接受本報采訪認為,這已經不是澤熙投資第一次憑借石墨烯概念在資本市場實現豐厚收益,用熱門概念打造股票也是澤熙投資的”拿手戲“。

機器人和臨近空間飛行器也和石墨烯一樣屬A股概念中的“當紅炸子雞”。不過,機器人概念來說,相關賣方分析師認為,服務機器人細分領域眾多,但目前 A 股設計服務機器人的上市公司並不多,能制定標準的、平臺型公司也暫未出現。

華麗家族此次的智能機器人項目主要是依靠增資南江機器人。但本報記者查閱南江機器人的官方網站發現,該公司在官網共展示三款產品,僅智能移動機器人有實物圖存在。

對於近空間飛行器,對照國內A股龍生股份、H股光啟科學來看,兩家公司所共同相關的光啟團隊也在研制臨近空間飛行器,3年的研究和積累,目前也尚無實質性產品推出。“這一塊還存在政策限制的目前國內。”前述投資人如是說。

一個共識是,再多的“故事”也要面對現實,雖然上述三大故事給華麗家族帶來了不少漲停,但最近兩天市場已經慢慢從華麗家族的故事中“醒了過來”。

“這幾個熱門概念已經有過一波上漲,一部分資金已經獲得很高的利潤。接下來怎麽走要看這些概念的風還動不動。如果沒有風我不認為一些人會硬來。如果還要漲,可能需要別的故事,同樣的故事再說可能就沒什麽用了。”上述私募大佬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13

【熱點】我們為什麽熱愛圍觀明星八卦?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19

(新華社/圖)

在中國,微博並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工具。在微博上圍觀明星八卦並評點是非,是“權利稀缺”的社會里,公眾“可以取而用之”的權利。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告訴你為何我們為什麽熱愛圍觀明星八卦?

時下最熱門的娛樂事件,估計就是李晨、範冰冰和張馨予三人主演的“撕逼”大戰了,是是非非眼花繚亂,眾人忙著站隊圍觀,好不熱鬧。

為什麽我們熱愛圍觀?首先,圍觀是種權利。有人認為,圍觀已經侵犯了明星的隱私,這話說得太過絕對。侵犯明星的私域,比如曝光明星的家人,這就是侵犯權利;但若是對於已公開的戀情,轉發評論,則是公眾的權利。畢竟,明星終究不是普通人。

在消費社會里,明星是娛樂產業最核心的商品,而商品必然經過包裝。一個明星的價值,並不僅僅限於個人的容貌和才藝,也在於商業包裝所賦予的種種符號,其中,明星的情感生活是符號化的最好方式。“好男人”“國民好媳婦”“國民女婿”“逗比夫妻”“玉女”....不少明星都有意無意地為自己塑造這樣的正面符號,並憑此霸占熱搜榜、贏得曝光、獲得代言和演出機會。

當明星將私人情感視為賺錢的工具,這便在無形中與公眾達成一個契約:明星有憑借點擊率撈金的權利,公眾自然也有圍觀的權利。範冰冰和李晨的緋聞早就傳得沸沸揚揚,而且每當範冰冰有新作品,從《武媚娘傳奇》到《萬物生長》,緋聞總鋪天蓋地而來,這不難讓人嗅出炒作的氣味。甚至連兩人公布戀情時,範冰冰還順手打了兩個廣告:一個是她新代言的手機,一個是她代言的假發。而張馨予更不必說了,從吳卓羲到李晨,終於從一個三線小明星炒成了話題女王。

換言之,明星讓渡部分個人隱私,有時也是一種有意識的商業行為。有買有賣,你情我願,這是我們圍觀權利的由來。

何況,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圍觀已成為一種常態。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指出媒體時代的“泛娛樂化”: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略薩痛批“病態的演藝文明”,新聞界開始把“報道”、“評論”和“批評”等主要職責放在次要位置,轉而突出其娛樂功能。學者肖鷹指出中國正進入一個“全媒體娛樂”時代:主流媒體與非主流媒體同質化為娛樂實體,而消費娛樂則變成大眾與媒體的基本關系……

不必援引太多的論述,這是每個人都可感知到的事實:娛樂已然成為公眾關註的重中之重。雖然此刻這個世界有太多遠比明星八卦更為重要的事情,比如“東方之星”郵輪的沈沒,比如MERS,然而,只要翻翻微博,從時事熱搜榜到熱門微博,充斥的都是各路明星的八卦。不僅僅是微博等新媒體,翻開不少都市報,時事新聞與明星八卦的權重幾乎一樣。

5月13日,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範冰冰。 (新華社記者 陳曉偉/圖)

熱衷於圍觀明星八卦並不僅僅是中國現象,“寰球同此涼熱”。有所不同的是,我們不僅僅熱衷於圍觀,並且還熱衷於參與“撕逼”。早前,一篇《一個老外眼里的微博世界》的報道頗具代表性,一個德國人玩微博,驚詫於微博上的站隊、爆粗和極端情緒。筆者的幾個外國朋友也有同感。

比如,從文章出軌,到陳赫離婚,再到這一次李晨手撕張馨予,每一次微博的轉發評論點贊數都在短時間內破百萬。但點開評論,站隊爆粗的不在少數。

網友之所以“理直氣壯”爆粗,一方面是因為立場正確。在公眾所看到的“事實”里,當事明星的所作所為違背了社會的“公序良俗”,比如文章婚內出軌,陳赫離婚了還在消費“好男人”形象,而在李晨口中,張馨予也出軌了。

另一方面是安全:在微博上,沒有什麽比罵有“品格缺陷”、千夫所指的明星更安全的了。

在中國,微博並不僅僅是一個社交工具。因為國人的公共參與渠道有限,微博同時也扮演著政治與社會表達的一個替代品或者集合器,集公共辯論、輿論監督與社會監督等於一身。只是,公眾在不少政治議題、社會事件上的表達權利仍有所“限制”、顧慮重重,這時,他們很自然地將精力轉移到最安全且最少限制的娛樂新聞上去。

因此,在明星八卦的圍觀中,承載的不僅是他們對娛樂事件的判斷,也夾雜著他們在別處所壓抑和累積的激情和情緒。比如,網友紛紛召喚王思聰出來“主持大局”,並稱他為“娛樂圈的紀檢委”,顯然,這是將政治監督的話語和激情挪移到娛樂新聞中。

當無數人頃刻之間湧向明星微博底下爆粗,這場景就讓人想起孔令飛在《叫魂》里所描述的場景:

這是扔在大街上的上了膛的武器,每個人,無論惡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在這個權力對普通民眾來說向來稀缺的社會里,以“叫魂”罪名來惡意中傷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種突然可得的權力。對任何受到橫暴的族人或貪婪的債主逼迫的人來說,這一權力為他們提供了某種解脫;對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塊盾牌;對想得到好處的人,它提供了獎賞;對妒嫉者,它是一種補償;對惡棍,它是一種力量;對虐待狂,它則是一種樂趣。

在微博上圍觀明星八卦並評點是非,是“權利稀缺”的社會里,公眾“可以取而用之”的權利。而一旦他們處於道德正確的立場,他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權利”變身為“權力”行使,這是權利遭到壓抑下的極端反彈,是代償,是解脫,是宣泄,也是樂趣。

這時,他們盡可以高高在上、頤使氣指、唯我獨尊、兇神惡煞,他們在圍觀中體驗到了權力的快感(盡管很多人並不自知),因此樂此不疲。

請記住,我叫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南方周末每日網絡專稿。

要嚴肅,有知識;要八卦,有內幕。每天一篇,無需翻墻,盡享你想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們只想,讓知道成為一種享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