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石化擬海外首次合資入股煉油廠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8/2234205.shtml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將與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採取一種全新方式展開合作。3月17日,中石化宣佈,雙方同意共同投資在沙特阿拉伯西海岸城市延布建設一座世界級深度加工煉油廠項目——紅海煉油公司,並分別持有紅海煉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權。
中石化內部一高層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這是中石化首次有意向採用合資入股的方式,在海外投資建立第一家煉油廠。
兩方將展開可行性研究
3月16日,中石化與阿美石油公司就上述項目簽署建立夥伴關係的諒解備忘錄。
「這只是一個初步意向,下一步雙方將展開實質性談判,還要就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上述中石化高層人士稱,談判還需要上報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准。
據一不具名石化業分析師說,延布煉油廠原計劃在2013年開始生產,但由於原來的合作夥伴美國康菲石油公司在2010年4月退出這個項目,煉油廠投產的時間被迫推遲。
中石化認為,繼投資上游建成1200萬桶/日原油產能後,阿美把在下游投資作為長期戰略,紅海煉油公司即該戰略的一部分,公司計劃於2014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將進一步保障能源供應
「這將開啟中石化在沙特投資煉油化工項目的新篇章。」中石化總經理蘇樹林表示,本次合作將強化雙方互補型的戰略夥伴關係,加快中石化國際化經營的步伐,促進海外煉化戰略佈局。
此前,雙方曾在天然氣勘探、煉油、石油貿易、工程服務等領域都有實質性合作。
上述石化業分析師稱,中石化和沙特阿美的戰略合作關係也代表了消費性的國家石油公司和生產性的國家石油公司之間的一次新合作。
中石化高層認為,公司此前多在上游資源參與投資合作,而在下游的煉油業務方面多以技術轉讓、工程建設的方式「走出去」,沒有採用合資入股的方式。
沙特阿美的常規原油儲量達到2601億桶,居世界首位,但其下游煉油和化工生產環節嚴重缺乏。上述分析師稱,阿美作為一個生產性國家石油公司一直在尋找 新的增長點,包括在歐洲收購加油站,在國內的延布建立乙烯廠等,其目的在於保證下游需求的穩定;而中石化則需要更多的原油供應保障,通過股權合作,合資建 立下游處理能力,間接也解決了石油供給的問題。蘇樹林也強調,這將擴大中石化境外能源獲取渠道,從而進一步保障中國的能源供應。
有助於獲得更大海外定價權
近年來,中石油、中石化除了加大海外找油的力度外,也都在海外佈局煉化產能。
中投顧問研究員周修傑認為,中石化與阿美合作有助於提高其在下游市場的實力,並擺脫西方石油巨頭對下游市場的控制。
「由於靠近原油產地,通過控制煉油產能來控制庫存,可以此獲得更大的海外定價權。」上述分析師表示,另一方面,海外投資也能解決國內資本和美元過剩的問題。
不過,上述分析師提醒,如果該煉廠生產的油品只在沙特國內銷售,利潤肯定不會高;此外,中東的政治風險也在日益加大。
中石化的高層則表示,該項目將有效地向世界各地市場提供清潔油品,這種合作方式可以共同經營、分擔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1

IEA:全球石油需求因中國煉油廠停產受影響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920

IEA稱,新建的中國煉油廠計劃內停產維修,對全球石油需求產生影響。近幾年,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政府紛紛投入巨資在國內發展原油加工工業,比如汽油和柴油加工生產。IEA預計中國的煉油廠2013年3月原油需求較之2月份有所下降,在30萬桶/天左右。這與亞太地區其他地方煉油廠月與月之間原油需求下降數額相同。

IEA石油工業和市場部負責人Antoine Halff稱,

「在第一季度,已經出現了一個比預計還要低許多的煉油廠原油需求下降。這也同時表明全球煉油能力的巨大增長。」

一般來說,國際原油需求在每年的一月份因為美國煉油廠計劃內的停產維修而下降,3月份一般會有所回升。但如今亞洲煉油廠佔國際原油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全球原油3月份需求回升的情形或許會有所改變。據IEA統計,與2013年2月相比,國際煉油廠3月份原油需求下降170萬桶油當量每天。接近因歐洲煉油廠因1月計劃內停產維修造成的環比減少200萬桶油當量每天。

對此,Halff稱,

「煉油廠原油需求的下降,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原油價格下跌以及沙特限制其原油生產。」

布倫特原油在年初後有過短暫的強勁反彈,至2月份高達119美元/桶。但是3月份以來表現不佳,上週五,布倫特原油每桶價格下跌至109.14美元,為2013開年以來最低。

IEA在報告中再次提到來自非OPEC國家,尤其是以頁岩生產為代表的北美,對沙特以及整個OPEC來說形成了挑戰。因為來自北美油氣產量的上升,沙特在去年削減生產十分明顯。IEA稱,Riyadh今年2月份產量僅為925萬桶油當量/天,遠遠低於沙特可持續生產的標準1190萬桶油當量/天

但總體而言,因伊拉克產量環比增長超過5%至314萬桶/天,OPEC原油生產日均增產150萬桶。伊拉克生產的恢復被賦予快速提高OPEC原油生產的期待。此外,IEA提高了對伊朗原油出口的預測。伊朗原油自2012年8月以來產量攀升至最高水平,3月日均產量約為272萬桶。IEA認為隨著印度和中國的大幅購買,伊朗原油出口數據也由一月預期的113萬桶/天向上修正為128萬桶/天。

IEA對中國原油需求依舊持謹慎態度。認為,2013年中國原油需求同比增長僅為3.9%。IEA一直主張,近期中國原油需求的上升與其說是代表了中國工業和消費狀況,不如說是建設中國石油庫存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20

從煉油廠到發電廠,摩根大通現貨商品資產大盤點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35

BI報導,在過去五年中,摩根大通在現貨商品領域進行了激進的擴張,例如2008年收購了貝爾斯登,包括所屬的貝爾能源,又於2010年以17億美元的天價購買了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RBS Sempra全球油品及金屬商品業務。根據華爾街見聞早些報導,遭受數月以來監管的壓力,上週五摩根大通宣佈將出售各類現貨商品資產,從而退出現貨商品業務。

摩根大通的現貨業務規模龐大,讓我們盤點一下部分現貨交易的資產:

資產名稱:發電站+電力收費及營銷協議

購買日期:2008年3月(摩根大通收購了貝爾斯登,包括所屬的貝爾能源Bear Energy)
資產描述:
摩根大通的商品部門稱為摩根大通風險能源公司(JPMorgan Ventures Energy Corporation),與美國的發電站和風電廠有著大量電力業務的交易,交易量高達3000兆瓦,足以點亮美國印納州280萬戶家庭的燈光。

今年五月,遭受電力市場價格操縱醜聞影響,摩根大通大規模退出加州電力市場,將高達3000兆瓦的發電產能出售給了Edison International。華爾街見聞就此進行過報導。

摩根大通的商品部門還擁有美國三家能源企業的股份,這三家企業總計的發電產能高達850兆瓦。摩根大通還通過其下屬的私募投資公司(JPMorgan Capital Partners)和資產管理公司(JPMorg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Group)持有多家發電站和風電廠的股份。

在2007年末,摩根大通旗下的貝爾能源通過收購Williams Power,擁有了高達9000兆瓦的電力輸出產能。


資產名稱:金屬倉儲業務Henry Bath
購買日期:2010年7月
出售者:RBS Sempra
價格:RBS Sempra 17億美元交易的一部分
資產描述:
2010年,當摩根大通收購RBS Sempra時,RBS Sempra擁有大約100個倉庫,是LME龐大網絡中第二大的倉儲公司。隨後受到高盛倉儲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和瑞士公司Glencore Xstrata's Pacorini業務的擠壓,RBS Sempra現在退居第四位,目前在11個國家擁有72個倉儲地。

 

資產名稱:(UBS)加拿大商品業務
購買日期:2009年2月
資產描述:2009年摩根大通從瑞銀集團UBS收購了加拿大的商品業務部門,幫助其在加拿大油沙田產業的核心佔據了一席之地。該業務從事天然氣、原油和電力的交易、運輸和存貯。

 

其他長期交易:
北部煉油交易

在2010年12月,摩根大通同意向北部能源(Northern Tier Energy)提供原油,以滿足北部能源在明尼蘇達州每天82,000桶的精煉原油產量。根據北部能源向SEC的備案,目前北部能源超過90%的原油來自於摩根大通的供應。

費城能源精煉方案

去年夏天,摩根大通同意向費城的煉油廠提供融資和原油,以滿足其每日33.5萬桶的產量。自從去年起,摩根大通從尼日利亞、乍得和阿塞拜疆進口每日25萬桶的原油,此宗交易幫助摩根大通第一次超過摩根士丹利的原油和燃料進口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1

中石油新煉油廠投產期延後三年,為應對產能過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921

據21世紀網報道,中石油總部人士透露,中石油總部已決定新建的廣東揭陽煉化和雲南昆明石化的投產時間都較原計劃推後2-4年,此外位於河北的華北石化改擴建項目正式啟動的日期也將從今年推遲到2015年。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十年間石油產能過度擴張,而去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走低,成品油產能投資放緩是意料之中的事。中石油高層人士調整之後,新任管理層重視生產效益也是此次煉廠投產延後的原因之一。 10年翻兩番創石化發展史奇跡,然終致產能過剩。2003年後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在全國範圍內跑馬圈地,形成了長三角石化圈、珠三角石化圈、環渤海石化圈等多個石油化工產業帶,國內煉油產能開始大幅增長,老廠如“大連石化、鎮海煉化、茂名石化等沿海煉廠都由千萬噸級煉廠迅速改擴建為20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而四川石化等新建煉廠起步就是千萬噸級的。”國內煉油產能快速飆升,不到10年時間總煉能即實現了翻番的增長,這在全球各國的石化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奇跡。 據悉,2010年後,中國煉廠已可以實現成品油的凈出口。雖然出口還呈現季節性,而且相對國內消費量來說,量很小,但市場反應非常劇烈。2013年一季度和2013年12月兩次向東南亞市場大規模出口柴油,雖然總量僅在百萬噸上下,引發東南亞市場劇烈波動。 截至去年底,石油央企總煉油能力每年約5億噸,地煉煉油產能也達到每年1.1億噸左右;當年共生產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煤等)約2.7億噸,成品油供應量已逐步超過需求量,因此放緩新增產能建設是意料中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875

切斷財源 美國與盟軍轟炸IS敘利亞煉油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50

五角大樓周三稱,美國及其同盟打擊了被伊斯蘭國(IS)極端組織控制的煉油廠。這是繼22日首度空襲以來連續第三輪空襲。

美軍中央司令部表示,這次打擊對IS的12座煉油廠進行了13次空襲。這些煉油廠位於敘利亞東部的偏遠地區,靠近Al Mayadin, Al Hasakah以及Abu Kamal。除了美軍,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也參與了此次空襲。

聲明還提到,這些小型的煉油廠給IS提供了資金來源,使其能正常運轉,同時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持續發動攻擊。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Luay al-Khatteeb稱,伊斯蘭國控制伊拉克北部七座油田和兩家煉油廠,敘利亞東部十座油田中有六座為其掌控。另據估計,IS控制約60%的敘利亞油田和伊拉克的許多產油資產。這些油田日產能達8萬桶,現在半數都在開采。

他估計,IS以原油換取現金或者以物易物每日可獲收入約200萬美元。

這一數量的原油尚不足以影響全球市場。

22日,美國宣布對敘利亞境內IS發動首次空襲,僅空襲首日一天內,美軍投入敘利亞境內的炸彈與導彈數量幾乎相當於空襲伊拉克境內IS一個月的量。美軍從8月8日發動針對伊拉克境內IS武裝的空中打擊以來,共實施了198次空襲。

在紀念“9·11”恐怖襲擊慘案的講話中,美國總統奧巴馬授權開始空襲敘利亞,延長為期一個月的對伊拉克空襲。他稱,將組建一個廣泛的國際聯盟,以削弱並最終摧毀IS這一恐怖組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84

建立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 中國要求煉油廠儲存更多原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22

發改委周三發布文件要求煉油企業儲存更多的原油,有分析認為政府之所以這麽做,是不想錯失低油價的機會。

根據日前發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強原油加工企業商業原油庫存運行管理的指導意見》,發改委要求建立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確保國內石油市場穩定供應。

具體而言,所有以原油為原料生產各類石油產品的原油加工企業,均應儲存不低於15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的原油。國際原油價格超過130美元/桶時,可適當降低庫存量,但不得低於10天設計日均加工量。

“石油是重要戰略資源,其安全穩定供應對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經濟社會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發改委稱,“國家鼓勵企業提高商業原油庫存。”

文件還提到,“近些年,由於國內油田減產、原料調整等原因,部分企業開始使用進口原油,對原油穩定供應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需要提高儲存能力和庫存量,以確保生產運行平穩,保障國內市場供應。”

《華爾街日報》引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專家林伯強表示,最新的規定是中國政府利用低油價實施改革的又一例證;當油價高位運行時,這些改革措施實施難度會加大。目前國際油價處於低位,意味著新增儲備要求對企業的財務影響要比高油價時期小一些。

他認為,政府不想錯過低油價的機會。政府可能是覺得在給企業幫忙,現在是儲備石油的好機會。

從2014年6月下旬開始,國際油價不斷暴跌,尤其是自11月底OPEC決定不減產以來,油價跌勢幾乎勢不可擋,WTI和布油去年全年跌幅分別高達46%和48%。目前油價依然萎靡,昨天3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暴跌3.9%,收報44.45美元/桶。布油收跌2.28%,收報48.47美元/桶。

隨著油價的下跌,中國進口原油的數量不斷攀升。外界猜測,中國在加緊囤積原油。去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增加了9.5%, 12月的原油進口量首次突破每日700萬桶,單月達到3037萬噸,創下2005年有記錄以來新高。

qq-20150113125658

關於中國的戰略原油儲備,除了存儲地點和存儲能力之外,其他數據外界知之甚少。最近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報告稱,2014年底中國已經形成4.48億桶儲備能力,其中國家戰略石油儲備能力達到1.41億桶,商業石油儲備能力為3.07億桶。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80

將罷工進行到底:全美最大煉油廠停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93

代表三萬名美國原油工人權益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正在發起1980年以來最大的罷工活動,因代表原油公司參與談判的皇家殼牌公司未能和USW達成新的勞工合同。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200多個成員單位涵蓋了煉油廠、燃油碼頭、管道和化工廠,占到了美國64%的原油產出。USW周五要求全美最大的煉油廠——亞瑟港煉油廠周六加入全國性大罷工,USW同時對其他三家工廠也發出罷工通知。

2月1日以來的大罷工一周內由加州和德州已經蔓延至美國中西部,超過全美20%的煉油廠處於罷工境地。在此期間USW拒絕了原油公司(包括美孚、殼牌和雪佛龍)提出的7份新合約。上一次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罷工還要追溯到1980年,當時的罷工持續了三個月之久。

在罷工影響之下,西海岸碼頭的勞工雙方已經通過一紙為期5年的合約結束了長達9個月的僵持局面,避免了29個碼頭停工可能帶來的20億美元/日的損失。

USW主席Leo W. Gerard在周五的聲明中表示,

石油公司並沒有真心誠意的尋求解決方案,這迫使我們擴大罷工範圍。

殼牌公司發言人Ray Fisher周六則通過電郵向彭博通訊社表示,

殼牌對USW發動罷工通知“極度失望”,這對於雙方達成協議是一個錯誤的信號。

USW在其官網上要求原油公司采取更為實際並且嚴格的措施,以防止工人過度疲勞,而非僅僅停留在合同的紙上談兵之中。USW周四指責殼牌提供的合同方案並未能帶來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執行方式。

在全球油價經歷大幅下挫的背景之下,USW和殼牌的談判始於1月21日。他們之間若能達成一致,將會作為美國全國性的合同範本推行。但是USW各地分支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來決定是否執行亦或者繼續罷工。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