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稱,新建的中國煉油廠計劃內停產維修,對全球石油需求產生影響。近幾年,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的政府紛紛投入巨資在國內發展原油加工工業,比如汽油和柴油加工生產。IEA預計中國的煉油廠2013年3月原油需求較之2月份有所下降,在30萬桶/天左右。這與亞太地區其他地方煉油廠月與月之間原油需求下降數額相同。
IEA石油工業和市場部負責人Antoine Halff稱,
「在第一季度,已經出現了一個比預計還要低許多的煉油廠原油需求下降。這也同時表明全球煉油能力的巨大增長。」
一般來說,國際原油需求在每年的一月份因為美國煉油廠計劃內的停產維修而下降,3月份一般會有所回升。但如今亞洲煉油廠佔國際原油需求的比重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全球原油3月份需求回升的情形或許會有所改變。據IEA統計,與2013年2月相比,國際煉油廠3月份原油需求下降170萬桶油當量每天。接近因歐洲煉油廠因1月計劃內停產維修造成的環比減少200萬桶油當量每天。
對此,Halff稱,
「煉油廠原油需求的下降,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原油價格下跌以及沙特限制其原油生產。」
布倫特原油在年初後有過短暫的強勁反彈,至2月份高達119美元/桶。但是3月份以來表現不佳,上週五,布倫特原油每桶價格下跌至109.14美元,為2013開年以來最低。
IEA在報告中再次提到來自非OPEC國家,尤其是以頁岩生產為代表的北美,對沙特以及整個OPEC來說形成了挑戰。因為來自北美油氣產量的上升,沙特在去年削減生產十分明顯。IEA稱,Riyadh今年2月份產量僅為925萬桶油當量/天,遠遠低於沙特可持續生產的標準1190萬桶油當量/天。
但總體而言,因伊拉克產量環比增長超過5%至314萬桶/天,OPEC原油生產日均增產150萬桶。伊拉克生產的恢復被賦予快速提高OPEC原油生產的期待。此外,IEA提高了對伊朗原油出口的預測。伊朗原油自2012年8月以來產量攀升至最高水平,3月日均產量約為272萬桶。IEA認為隨著印度和中國的大幅購買,伊朗原油出口數據也由一月預期的113萬桶/天向上修正為128萬桶/天。
IEA對中國原油需求依舊持謹慎態度。認為,2013年中國原油需求同比增長僅為3.9%。IEA一直主張,近期中國原油需求的上升與其說是代表了中國工業和消費狀況,不如說是建設中國石油庫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