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無意外,元大金近日將啟動公開收夠機制,以每股二十二到二十四元的價格收購寶來證股票,這將是金管會發布《金控投資管理辦法》後適用的首例。 馬志玲如果成功打響第一發金融股整併禮炮,金融股將掀起新一波漲勢。 撰文‧劉俞青 二○一○年底,金管會無預警送給十五家金控公司一份「大禮」。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金控公司投資管理辦法》,日後金控只要購併任何金融同業,包括金控、銀行、證券、保險等,一律只能以「公開收購」的方式,一次買足二五%的股權。這套辦法,所有金控公司一體適用。 新法實施後首宗金控購併案所謂公開收購,就是不經由公開市場買進,而是採用公告某一特定價格的方式,進行收購的行為。 此法一出,等於封死其他任何購併的方式——就像拿一條大繩索綁住所有金控業的購併行為,規範所有業者只能採用唯一的公開收購方式。金控業普遍認為,金管會為了「方便管理」,官員但求自保、不要惹禍上身,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 但就在金融業一片叫罵聲中,還是有人非常務實地悄悄布局;如無意外,短期內元大金控極有可能成為該法公布後,第一件適用的購併案例。 由馬志玲執掌的元大金控,一直對寶來證券情有獨鍾,這個傳聞早在金融圈甚囂塵上。對此,元大金高層首度證實,元大金確實在去年第四季初,就已經專程赴金管會,請教「如何購併券商」的法令事宜;但當時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到「等法令公布自會知道」的答案,只好回家苦等答案。 終於,《金控公司投資管理辦法》一公布,元大金沒有浪費一秒鐘,立刻著手研究可行度。 根據了解,寶來前總裁白文正的家族表面持股將近七%,但元大則有股市聞人賈文中鼎力相助。 賈文中所屬的鼎富證券,不斷從市場買進;截至目前為止,賈文中所掌握股權「已經超過這個數字」。賈文中和馬志玲在股市上合作已經超過三十年,兒子也在元大集團任職,因此市場上都把賈文中所持寶來證股票歸為支持元大金。 這一次,元大金能夠擺脫其他競爭者,讓這樁購併案提前達陣,有兩項關鍵因素。一是元大「搞定」寶來證券的最大股東,大幅拉高勝算;另一則是之前遲遲不願協商的白家態度終於鬆動,才讓馬志玲拍板,決定加快購併腳步。 這位寶來證券神祕的最大股東,並非外傳的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而是一個來自澳洲的私募基金,持股逼近一五%。根據解讀,通常私募基金都屬財務性質投資,靜待好的價格獲利了結,傳聞這家澳洲私募基金也不例外。至於馬志玲開出什麼樣的價格讓其動心,外界不得而知。 此外,白家的態度丕變,當然與馬家持有籌碼越來越多有關。根據寶來證透露,白文正遺孀魏明春與其子在近二年接手經營後,對「大者恆大」將是國內證券業長期經營生態的體會日深,才決定「只要有好價格,不排除出脫。」 成為購併目標的三大要件 根 據市場資深人士透露,寶來證目前的淨值大約在每股十三.五元左右(截至一○年第三季底的淨值為每股十三元);但近期股價受到購併題材激勵,已經節節逼近二 十元大關。因此,元大金公開收購寶來證的價格,極可能落在每股二十二元到二十四元之間,P╱B(股價淨值比)約一.七倍,符合目前市場對金融股購併價格約 一.五至一.八倍的行情。 金融股在購併風潮帶動下,賣相不斷看漲,日前,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表示,金融股的賣價上看P╱B一.五到一.八倍。 當然,出得起此價格的不僅有元大金,凱基證、富邦金也都躍躍欲試,展現勢在必得的態勢。在僧多粥少的帶動下,只要一有好標的,就像丟一顆石子進水池,引發的波紋漣漪,可以擴及整個湖面;眼見石子越丟越多,金融股的購併潮也越值得期待,將正式開啟一波像樣的金融股行情。 事 實上,一○年十二月以來,金融股已經領先大盤急漲二成,金融類股指數從八七八點起漲,日前已經突破千點大關,來到一○六八點。摩根大通證券金融股分析師許 世德指出,要搭上這波購併潮,「第一要體質健全,第二要股權分散,第三則是大股東有求售意願。」具備三大姿色的美女,將成為啟動這波金融購併風潮的主角。 對照許世德所指的三大要件,除了寶來證之外,幾家被市場頻頻點名的金融股,其實都有購併行情值得期待,包括大眾銀、萬泰銀等小型金融股,近二個月股價漲幅都突破三成。這些私募基金為大股東的小銀行,經歷數年整頓,體質都相對過去健全,成為市場購併焦點,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其實,大眾銀之前確實與市場某買主相談甚歡,但據悉最後差了臨門一腳。不過大眾銀的大股東凱雷私募基金,並沒有放棄出售的意願,仍持續找尋買主,一有突破,隨時可能傳出好消息,使股價持續走高。 此外,日盛銀行大股東新生銀行,也是在市場上兜售多時,股價也節節上漲。 日盛金最大的價值所在,當然在日盛證。因此,在寶來證一役中的眾買家,勢必又在日盛金一役中強碰。但根據了解,日盛金除了受日盛銀的拖累,日盛證近幾年來市占率逐步下滑,因此賣相並不如寶來證。 強 大自己 為介入中國市場準備除了小型金融股頗具賣相外,根據管道透露,政府基金最近也加入這波整併風,在市場上大力買進有董監改選議題的個股,包括彰銀、國票金, 近期都出現異常的買盤激增。據了解,其中都有政府出手的痕跡,目的是為了增加官股持股,提高在董事會中的掌控權,弭平可能的董監爭議。 不過,其實所有的金融整併案,目標只有一項,就是鎖定未來的中國市場。市場人士分析,在ECFA(兩岸經濟協議)中,截至目前為止,關於金融業的「市場准入」仍然尚未定案。 換句話說,現階段兩岸的金融業參股,仍然停留在看得到、吃不到的階段;因此所有的整併動作,其實仍停留在國內業者自行的整併為主,默默為未來有著美麗想像空間的中國市場做準備。 尤其,在事事講求「對等」的中國市場裡,台灣業者深諳「門當戶對」絕對是未來相互參股的首要條件。因此無論如何必須趁現在先提升自身在台灣市場的市占率,才能讓對岸「看到我」,這也是啟動這波整併風潮最根本、也最關鍵原因。 等到萬事俱備,只待「准入」的鳴槍起跑,屆時,「第一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與國泰金的參股、證券龍頭元大證參股對岸券商,只是遲早的事而已。」一位中型金控總經理表示。 倘若元大金或凱基證等大型券商,真能順利購併寶來證,一舉將市占率推向一五%大關;相對中國資本市場至今的落後發展,未來台灣券商無論是技術輸出,或是直接參股,都有無限想像空間,股價的爆發力也不容小覷。 只是,近日金融股股價其實漲多,短期內投資人還是要小心萬一購併破局後的回檔風險。但長期而言,在兩岸題材加持下,國內整併風潮仍是一波波,風行草偃所及,金融股行情著實值得期待。 誰是購併潮中的下一個焦點? 最有購併價值的10檔金融股 公司 代號 公司 名稱 收盤價(2011/1/4 ,元) 起算價 (2010/11/1 ,元) 漲價 (元) 漲幅 (%) 每股淨值 (截 至2010年第三季,元) 市場購併行情(每股淨值1.5到1.8倍,元)2837 萬泰銀 9.90 6.77 3.13 46.23 8.29 12.44~14.92 2883 開發金 13.25 9.09 4.16 45.76 11.41 17.12~20.54 2838 聯邦銀 12.20 8.96 3.24 36.16 10.50 15.75~18.90 2847 大眾銀 12.70 9.49 3.21 33.82 11.07 16.61~19.92 2887 台新金 17.55 13.40 4.15 30.97 13.79 20.69~24.82 5820 日盛金 13.30 10.20 3.10 30.39 10.79 16.19~19.42 2889 國票金 12.85 9.89 2.96 29.93 11.08 16.62~19.94 2834 台企銀 13.15 10.20 2.95 28.92 10.72 16.08~19.30 2836 高雄銀 16.15 12.80 3.35 26.17 18.42 27.63~33.15 2801 彰 銀 25.35 20.20 5.15 25.50 13.44 20.16~24.19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 |
這是眼下華爾街最勁爆的桃色新聞。
Jefferies投行部醫療衛生行業全球負責人Sage Kelly 的妻子近日在法院上稱,Sage Kelly 為了獲得客戶業務,不惜“換妻”,讓她去“服侍”客戶。
如今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 Christina Di Mauro Kelly, 不堪受辱,一紙訴狀將老公告上法庭。在向曼哈頓法院遞交的長達26頁的控訴中,她詳細披露了丈夫淫亂生活的細節:嗑藥,婚外情,3P,虐待,一夜情……
《紐約郵報》援引匿名華爾街人士表示:“這就是現實版的華爾街之狼的故事”。
該“故事”一經曝光,瞬間引爆了華爾街。如今,整個金融圈已經婦孺皆知。
該人士稱:“所有華爾街高層和對沖基金的家夥們都在談論這個話題。他們在郵件里互相轉發,這不啻為一枚重磅炸彈和絕佳的桃色讀物。”
Christina在指控顯示,她和丈夫每年700萬美元的婚姻實際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充滿了婚外情、濫交、酗酒、虐待……
Christina表示,在2012年的一次性愛旅行中,她、她丈夫和另一對情侶在一個充滿了酒精和可卡因的瘋狂夜晚,在波士頓的麗思卡爾頓酒店開了一間房。
“很快,我和Sage就開始OOXX,Mark Beer和他的女朋友在旁邊的床上做著同樣的事……然後,Marc說,‘我們互換一下吧。’他建議我和他的女友互相愛撫。”
“考慮到Sage需要和Marc鞏固業務聯系,我覺得有責任不讓Marc失望。所以我和他的女伴進行了幾分鐘的性接觸,而他們倆在旁邊看著。”
“然後,我又上了Marc的床……”
“在那晚之後,Marc Beer就成了Sage的一個重要客戶,這是Sage最終能夠在Jefferies事業有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Marc Beer是美國上市醫藥公司Aegerion的 CEO.
Christina還稱,在過去的12年中,他的老公總是隔三差五的纏著她玩3P。
Christina還指控丈夫和同事的妻子,在家里遊泳池邊做愛。在波士頓旅行後的幾個月,Sage的同事Dung Nguyen攜妻子Jessica來訪。“我註意到Sage躲在遊泳池邊的陰影里,然後我聽見Jessica的呻吟:‘Oh,Sage’。”
Christina和Sage Kelly有兩個女兒,分別為10歲和6歲。Christina稱,至少有一個女兒的臥室能夠看到遊泳池。
Christina稱,2007年時,她老公經常吸食一種名為“Special-K”的非法藥物。
2011年開始,她老公又開始濫用一種名為“mushrooms”的致幻藥物。他常常在紐約的公寓里吸食大量的“mushrooms”。2001年夏季的一天,Sage和很多癮君子朋友吸食了一整天的藥物,他們還將這一天稱為“Mushrooms Day”,以示慶祝。當時他們的女兒就在旁邊。
此外,從2008至2014年5月期間,Sage還一直吸食可卡因。
Christina在文件中稱,她丈夫曾和包括Nguyen在內的很多同事和客戶一起嗑藥。這些人包括Myriad Solutions公司的CFO Mark Hosny,瑞銀的Bjorn Koch,Sage的老板Ben Lorello和Seattle Genetics公司的老板Clay Siegall。
不過,Christina故事中提到所有人都對她的指控予以了否認。比如Siegall就發表聲明稱,Kelly的指控“荒唐且沒有根據,我從來沒有吸食過可卡因。”
Sage Kelly也辯解稱:“由於她和我時不時地會在某些社交場合嗑藥,她告訴法院的‘華爾街之狼’的故事只是虛構出來的。”
Christina稱,Sage有一次還扇了小女兒一耳光,原因是她害怕自己一個人噓噓。他經常罵女兒們“f**king retard”和“f**king idiot”。
文件中稱,一個女兒還曾問過她:“媽媽,你能讓爸爸不要再叫我‘f**king retard’了嗎?”
她在文件中提到,Sage還曾經在睡覺的時候將大小便拉在床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了爭奪玩具反鬥城IPO業務,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和股票分析師違反了彼此之間的“中國墻”。
包括巴克萊和高盛在內的10家美國投行被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罰款。罰款原因為“提供有利的研究報告,以換取玩具反鬥城的IPO業務。”
最終,玩具反鬥城決定不進行IPO。
高盛一名銀行家在公司內部郵件中表示,他希望高盛投資銀行團隊和分析師之間的信息“前後一致”,希望雙方“緊密合作”。
一名富國銀行的分析師向自己的同事發送了郵件,稱一家PE公司告訴他,玩具反鬥城及其支持者已經對分析師進行了面試,將會在今晚就各位分析師的長處進行匯報。在接下來的周末,他們計劃就各投行進行多方面(承諾資本、公司管理平臺和分析師等)的評估。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的首席執法官Brad Bennett表示,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交易環境。私人股本投資者非常激進,他們想要研究能與他們的利益一致。
玩具反鬥城共邀請了10家投行競標其IPO業務。
玩具反鬥城並沒有要求這些投行發布利好自己的報告,提高自己的估值,然而,每家投行都選擇讓分析師加入競標的隊伍,許多投行的分析師會見了玩具反鬥城的高管,並進行了演講。
雖說股票分析師理應發布客觀、公正的研究報告,但類似這種為IPO而粉飾報告的行為並非沒有先例。
2003年,高盛和摩根大通分別因類似的原因被罰款1.1億美元和0.8億美元。這次,它們因玩具反鬥城的研究報告被罰款了500萬美元。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一共因玩具反鬥城事件從投行收取了4350萬美元的罰款。被罰款的投行包括巴克萊、花旗、瑞信、德意誌銀行、美銀美林以及富國銀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亞洲的並購排行榜成為了銀行競爭的戰場,各家銀行都在爭搶,誰在中國國企改革中提供了最多的服務。
中國龐大的國有企業改革為投資銀行家們提供了獲得不菲收入的機會。7月,中國政府宣布計劃提高國有企業效率,改善治理,而在這個過程中,私人投資將發揮關鍵作用。
中石化以174億美元出售其零售業務30%的股權,而中信泰富則增發和配售新股共約370億美元收購母公司所有資產,中信集團借殼在港上市。然而,數據整理機構和銀行之間就這兩個業務中,銀行究竟提供了多少服務存在爭論。
爭論的核心是銀行們究竟提供了多少咨詢服務。今年各家銀行在全球並購排行榜上的名次將由此決定。舉例來說,如果中信的業務被從Dealogic的並購排行榜(亞太區不含日本排行版)上去除,那摩根士丹利的排名將由第四名降至第六名,並將失去近1/4的受認證業務量。同樣的,如果中石化的業務不被計算在內,高盛的受認證業務量將從177億美元下降至34億美元。
花旗是唯一一家排在前四、卻沒有參與中石化、中信業務的銀行。花旗排在高盛之後,位列第二,領先於美銀美林。
香港交易刊物Finance Asia表示,挑戰的一部分是確定銀行完成了哪些真實的咨詢工作。
亞洲的許多交易由商業大亨和國有巨頭事先安排,這讓銀行家的職責更像實施,而非公司戰略。銀行家抱怨稱,這將影響企業願意支付的傭金。
一位資深的並購銀行家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
如果你已經明確知道自己將要做什麽,你就不需要為最好的建議付費。
不過,如果是跨境的並購業務,那企業將支付傭金,並對建議表示感謝。
最近的中國企業跨境並購業務包括聯想斥資23億美元購買IBM的服務器業務,以及其29億美元對摩托羅拉的並購。
新加坡華僑銀行對香港永亨銀行的並購也被認為是“適當”交易的典範。
不過,淡馬錫斥資57億美元對屈臣氏進行購買則是一個不那麽“適當”的例子。
幾日之內,屈臣氏就改變原先在香港和倫敦上市的計劃,轉而將股份出售給淡馬錫。這其中,公司高層可以起到了比銀行更大的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