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惠理為什麼會買南車時代?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2.html

8月起,惠理持續大買南車時代,大概買了3.7億,平均價20元,以現在價計,短短一個半月跌了大概50%,輸了大概1.8億。

惠理買股,一向是小注多股的買,大手買南車,算是重鎚出擊了。我懷疑它的決策機制是怎樣的。從所有的估值標準來說,南車時代當然很便宜,鐵路也是中國不可放棄發展的行業。

但套用中國國情,南車時代可以說是處於非常危險的境界。動車意外的責任,到底是設備還是管理,是信號系統還是鐵路調度,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專業技術問題,但意外報告一再延期,說明背後涉及的利益非常龐大,角力非常複雜。甚至不惜令一國總理失信的地步。

報告的角力如此政治化,只能說明作為替罪羊的一方,面對的懲罰必然十分嚴峻。中國政治環境已變,在十八大前夕,一出事必然是殺無赦,要多狠有多狠。

中國鐵路股是政治股,其騰飛,是因政治因素;其衰敗也是政治。惠理做這樣的重鎚出擊,總不會以以往訂單量來做考慮吧。

就算要買,也應該等動車報告公佈之後再買,惠理在動車報告之前就大買南車時代,做一個這樣的重大決策而不考慮國情,真是難以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10

1068雨潤食品為什麼一跌再跌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t0q.html

看過我博客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雨潤是我的重倉股,我在年初就買了它。今年以來真是損失慘重,雨潤從最高30塊附近,至今已經歷3輪大跌。第一輪是傳言渾水 做空它,股價跌到20元左右;第二輪是董事行使購股權並出售及自檢出瘦肉精,股價跌到13塊左右;第3輪是今天的3季報預減公告,股價跌破8元。截止目 前,它的靜態PE已經跌到5倍,PB跌破1倍。過去6年,雨潤的淨利潤復合年增長率約50%,以歷史數據來看PEG為0.1倍。

 

雨潤這個公司,損益表我一直都不認為有假。如我以前的分析,補貼和負商譽的事確實有不正當的手段,但隨著核心收入及利潤的快速增長,補貼和負商譽的停滯甚 至減少,會使它佔淨利潤之比逐步下降,從而使得利潤的不確定性影響因素逐漸減小。事實上,中報的數據與我當初分析的結果基本一致,補貼由去年佔利潤的 35%減少到今年的22%,負商譽由去年佔淨利率的10%減少到0,兩項合計由45%下降到了22%,影響下降了一半。由於去年下半年,它的補貼和負商譽 比上半年明顯要少,所以今年下半年就算沒有這一塊,利潤影響也不大了,預計這一塊全年佔比肯定會下降到20%以下,很可能會是淨利潤的15%左右,未來兩 年核心收入和利潤再增長的話,這個問題就能完全平滑過去了。總之,政府補貼和負商譽對它淨利潤的影響,已經不是很大的問題。

 

雨潤有嫌疑的地方在資產負債表,由於祝義材個人的產業很大,除1068殺豬批發肉外,還有住宅、商業地產、百貨、農貿中心、養殖、旅遊業及炒股等,特別是 房地產業務,規模相當龐大,由於現在國家對房地產融資控制很嚴,祝的地產業務一直沒能上市,所以我相信這一塊資金是非常緊張的。我懷疑祝有利用1068及 南京中商等公司的現金流支持地產業,比如1068有79億存款及53億貸款,大存大貸一般都是有問題的,這些錢可能被祝挪用或利用。

 

我發現現金流很充沛、現金很多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利用其資金的問題相當普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認為可以分三種:

一、上市公司業務發展良好,大股東或管理層利用上市公司的現金,與銀行套關係賺返點,或者以存款保證的方式指定貸給利益關聯人,但上市公司沒有貸款,也不影響正常營運周轉的,這種方式對上市公司的小股東傷害較小,比如貴州茅台之類的公司。

二、上市公司業務發展良好或正常,大股東挪用或利用上市公司的資金發展其個人業務,上市公司除損失利息外,還承擔了貸款的風險,但還不至於腐蝕根本,這種公司比較多。

三、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很糟糕,大股東無心經營實業,一門心思撲在財技上,只想著將上市公司的錢搬到自己的口袋裡來,這種企業就是所謂的老千。

我認為,1068肯定還不能算是老千,雖然它曾不斷融資,祝也有逢高減持(目前持股已經下降到26%),但它的主營還是實實在在增長的。

 

但不管怎麼說,1068確實是有些問題的,祝的人品不厚道。以前我曾打電話調研,感覺他們對小股東的態度就不友好,最近我沒有再打電話,聽股友們說是基本聯繫不到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人了。關於這一點,最近它的幾個公告事件,很能說明一些問題。

 

在今年第一輪大跌時,祝和管理層明顯很擔心股價下挫的負面影響,所以出的公告都是很正面的,並且申明大股東會增持,上市公司考慮回購,祝本人確實也在22元增持了1000萬股,耗資2億多元。

 

但到了第二輪大跌時,公司已經不再及時發佈澄清公告了,自檢出瘦肉精的那一次公告,內容裡邊已經沒有維持二級市場股價的詞語了。並且,管理層還在17塊多 錢時,集體行權拋售套現了過億資金。同時還玩了個財技,增授管理層購股權證,一減一增,股權不變卻獲利近億。這一期間,祝沒有再增持,上市公司持有79億 巨額現金也遲遲不見回購。

 

隨著股價的持續暴挫,祝義材和管理層對問題的看法似乎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像今天早晨的公告,在之前股價連續大跌都沒有任何公告的情況下,公司等於自 己主動造負面消息,公告說是媒體的負面報導影響了公司的銷售,以及高成本擠壓了利潤,預計三季度利潤比去年同期將減少,並可能延續到第四季度。這個公告沒 有任何量化的數據,但在目前的大市環境以及1068本身的股價走勢下,無異於故意打壓。

 

老實說,看到這種公告和股價走勢,我也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了,不知道三季度的利潤同比會有多大的減少(去年下半年的核心利潤與今年上半年差不多,大概是 12億左右,含補貼的利潤是14億)。我並不懷疑自己對1068過去6年損益表的分析判斷,我認為一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要連續6年作假,而產品市場佔有率 等行業數據又是實實在在的,並且大行及各類機構強烈看好了五六年,所有人過去完全被其欺騙,這種可能性在邏輯上不成立。我擔心的主要是二點,一是財報長期 作假容易看出,但短期的一些時間性差異調節比較容易,也就是說,要通過調節短期損益來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是能做到的;二是現在房地產問題嚴重,會不會祝義 材自己的房地產業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其資金需求將1068拖累了,甚至逼他在兩者之間二選一。

 

至於食品安全問題,我完全不擔心,中國的國情就是這樣,奶粉我們還可以儘量進口,我不相信豬肉能大量進口,或者中國人都信伊斯蘭教,或者都出家做僧尼。否 則的話,伊利蒙牛的現狀就是1068的結局。更何況,雙匯在被央視強力曝光後現在都基本恢復了生產,雨潤還遠沒到這一步。

 

我在年初時就重倉了1068,之前對祝的不厚道認識不足,對1068這個過去的明星股的股價下跌空間預計嚴重不足,所以吃了大虧。由於1068佔倉位比一 直很大(20%左右),雖然中間因股價下跌市值減少而有加過倉,但平均成本仍然很高,一個賬戶的成本在19塊以上,另一個11塊多,好在我個人A股比港股 多,A今年仍有微利,我把A的股票當成現金,隨著恆指的逐級下跌,我按計劃逐步轉賬過香港,股價越跌我就越買,我就不信雨潤等公司真會破產。當然,單個股 票的比值,我還是會儘量控制在組合的二成以內,不能讓一次天黑天鵝事件把我搞得全軍覆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3

美國為什麼沒有高利貸?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u61l.html

張化橋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演講節選(9月24日)。

全民放高利貸?產業空心化?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句話時,肚子都笑疼了。說這話的人完全不顧常識。全民放高利貸就是一個前後矛盾的話。如果全民發放高利貸,那 麼借款人是誰呢?其次,如果大家都放高利貸,供求關係就會發生變化,高利貸不就成了低利貸嗎?那太好了!中國千千萬萬在掙扎的小微企業有救了!現在,民間 利率那麼高,這件事情本身就證明放高利貸的人太少了!不是嗎?在座的100多人,有幾個人發放過高利貸? 請舉手!

關於產業空心化的說法更可笑。如果生產紐扣的中國工廠都"不務正業"去放高利貸,那麼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將沒有紐扣可用,那將是非常嚴重的政治事件!怎麼辦?紐扣的價格會大漲!漲到比放高利貸更加有利可圖。暴利展現!於是,.... 那些生產紐扣的老闆一定會殺個回馬槍。所以,好心的評論家們千萬不要擔心產業空心化。當然,這個道理也適用於牙膏,襯衣,機床,家具等等。不過,我披露,我家儲存了一些紐扣和牙膏,萬一廠家都去放高利貸,我怕買不到紐扣和牙膏。

 

昨天,五道口30年校慶時,有個校友問我,為什麼美國沒有高利貸。我的回答是,其實美國是有的。他們的名字比較好聽,他們叫風投,直投,PE,對沖基金或者投行。其實,所有銀行的信用卡借款(包括中國的)也是高利貸。30%以上的年化利率還不是高利貸嗎?

此外,美國還有大量為信用記錄有缺陷的人們,短期急需用錢的人們以及低收入和無資產的人們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他們的年化利率也非常高(更高)。

當然,在市面上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歐美國家沒有中國那麼多高利貸現象。為什麼?高利貸是相對於低利貸而言的。我們中國的利率管制刺激了貸款需求,鼓勵 了低效率的貸款項目,導致了資金市場的嚴重供不應求。我們的銀行體系用超低的利率向國企,地方融資平台,和有"辦法"弄到貸款的人們發放貸款,那麼,結果 是,高效率但是沒有"辦法"的項目被擋在了銀行外面。這種擠出效應很顯然。

資金市場有一個總供求關係,由此決定了一個均衡利率。一部分資金(民間市場)的利率很高,主要是因為另外的人付了超低的利率。一部分人借不到錢,只是因為另外的人多佔了資金。美國利率早已市場化,普通的高利貸也就沒有生存空間。

 

1986年,我從五道口畢業時的論文標題是,中國利率自由化的途徑。我很高興地發現,現在25年雖然過去了,你們還是可以選擇同樣的標題做畢業論文。真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8

中國為什麼沒有喬佈斯﹖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30.html

對這個問題﹐流行答案有很多﹐例如中國的創新機製不行﹐不尊重知識產權﹐文化不鼓勵獨立獨行等。但我想﹐這些答案都沒有觸及矽谷文化的核心﹕反建制和無政府主義。

矽谷文化的起源﹐是來自當時反越戰反政府的文化反思﹐很多先驅人物都有坐牢的經驗。當時那些人的想法是﹐以技術的力量達致人的「解放」﹐打破政府和大機構的壟斷。他們的獨立異行﹐背後有深刻的意識形態含義﹐喬佈斯當然是這股文化的傳承者。

中國文化當然可以創新﹐也有很濃烈的「江湖文化」﹐典型的例子就是馬雲和他的阿里巴巴﹐可以發展出自己的IT文化。

但中國人的社會﹐還是以官府﹐權威最為尊崇﹐視為主流。水滸傳裡的粱山好漢﹐最後還是被招安﹐西遊記裡孫猴子最後也是臣服。

中國文化沒有那種骨子裡的造反精神﹐所以也就無法有矽谷那種無所畏懼﹐大破大立的作風。阿里巴巴和騰訊也不過是山寨化後的產物﹐在科技產品方面﹐原創性的東西幾乎沒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5

旅日雜感(三):日本的家族企業為什麼特別長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wb14.html

      日本的家族企業為什麼特別長壽?

 

                            李 劍

 

    中國A股的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家族企業,作為長期投資者,當然希望自己投資的公司能在更長的時間裡持續經營、不斷創造出良好的效益;然而縱觀中國歷史,大多數的家族企業都逃脫不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這次日本之行,沿途欣賞風景之 餘,對導遊介紹的日本天皇家族已經傳承了一百二十多代有些感慨。但作為投資人,最能聯想和最感興趣的是日本的家族企業為什麼特別長壽.在價值投資者的價值 評估方法中,有一個重要方法是對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按一定的折現率進行折現.這種方法除了折現率外,還有一個重要指標是對企業未來經營年限的假設,其長 短經常引起爭論.其實,不必為十年還是十五年太費腦筋,關鍵在於理解這種方法的潛在意義和投資導向:長壽的企業價值高!在日本,許多企業「富得過三代」是 實實在在的事,擁有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經營歷史的企業、商店隨處可見。特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公元578年從百濟渡往日本的金剛重光(柳重光)創業 的日本建設會金剛組,至今居然已有1433年的歷史。

    韓國中央銀行曾發表過一個名為《日本企業長壽的要因與啟示》的報告書。書中指出,位居世界最古老企業第2名、第3名的都是日本企業。根據報告書顯示的數 據,世界上持續存在200年以上的企業有5586家,分屬41個國家,讓人驚嘆的是其中半數以上的3146家集中在日本。其後是,德國837家,荷蘭 222家,法國196家。在日本,創業1000年以上的企業有7家、500年以上的有32家、200年以上的有3146家、100年以上的有5萬家,這些 長壽企業的89.4%是不滿300人的中小企業,經營範圍大部分是製作食品、料理,酒類,藥品以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行業。

    雖然日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巨大的泡沫破滅之後,投資日本的上市公司20多年來回報微乎其微,但從更長的時間段看,日本企業界這樣大量產生能夠歷經風風雨雨而長盛不衰的壽星云集之現象,實在值得長期投資者特別注意。

    與別國的企業相比,日本眾多的家族企業之所以能夠如此長久不息,外部的內部的原因很多,大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產權制度和政策的影響.長壽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歐洲。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有較為穩定的商業環境和保護私有財產的政策。儘管這些國家都 有過很多戰爭或動亂,就像法國的拿破崙戰爭,英國的工業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後來很多國家都捲入過的兩次世界大戰,家族企業經歷過無數次洗牌,但保 護私產的底線等還在,這些家族企業還是在歷史的劇變中倖存了下來。日本的三井,住友,三菱等財閥集團在二戰後遭到重大打擊,被強制解體,然而時間不長,它 們又變相復活。

    其次是「單子繼承製」和傳承文化,即家族事業只會傳給後代中的一位成員,其他成員則要被「掃地出門」,這聽起來很殘忍,卻有效防止了內鬥。同時日本人具有 重家業而輕血緣的精神,「業」的傳承大於一切,日本的家族在選擇繼承人時,首先想到是家族事業的永久傳承,而不是血緣的傳承.所在在選擇繼承人時,會選擇 最優秀的子女繼承,如果親生子女沒有合適的,那麼,這些家族會選擇養子來繼承。日本的養子傳承製很為盛行,如松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將公司交給 了婿養子松下正治(本姓平田);豐田汽車公司的第一任社長豐田利三郎(本姓兒玉),便是豐田家族第一代業主豐田左吉的婿養子。除了單子繼承製及養子制度, 在日本家族企業的傳承文化中,家規、家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家族企業,基本都有自己的家規,如三井家規、住友家訓、安田家憲、澀澤家憲等,這些家 規都是幾百年的傳承經驗的積累,對整個家族有著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第三,就是管理學中研究比較多的,日本企業的經營特色.日本的公司大多重視本業、誠信經營、愛護員工、有長期的企業文化積澱。作為在日本企業中逐漸生成、 並被長期堅持的經營管理方式,可以舉出三個重要的方面:一是由稟議、會議等做出決定的集體決策方式;二是對員工的保障僱傭,其中很著名的「終身僱傭制」和 「年功序列制」都是日本企業的經營特點,它們重視員工和集體利益要超過股東利益;三是堅持企業持續、長久的經營理念:日本企業一般不願意像歐美企業那樣把 公司賣掉,而希望能夠一直經營下去。

    在世界100家長壽家族企業的排名中,中國沒有一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否認的是,日本公司中存在的很多企業精神值得中國的富一代們好好學習和借鑑。

 

 

                              

                                                                      2011年10月於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0

Facebook為什麼會到硅谷創業?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44520943/'

羅家德

看 過《社交網路》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知道,Facebook創辦者扎克伯格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在哈佛時就創立了後來發展成為Facebook的社交網站,但 為什麼扎克伯格之後卻要來硅谷創業?別忘了,哈佛大學所在的波士頓128公路區也曾是與硅谷齊名的美國高科技產業兩大發源地之一,還曾在上世紀70、80 年代創造出過「波士頓經濟奇蹟」,但為什麼20年後,卻是硅谷一枝獨秀?

一些研究指出,這是因為硅谷是一個強健的複雜網系統。

複雜網系統就是一群異質而多元的節點(可以是個人、團體或組織)相互聯結而成,每個節點又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個人可以同時是老師、投資者、好朋友、經理等等,組織可以同時是技術合作者、供應商又是採購商等等),所以每個節點也會通過多元的關係與其他節點聯結。

任何一個社會、經濟或地方產業網都是一個複雜網,但卻很少會是「強健」的複雜網。強健表現在當外在環境發生變化時,一個系統能夠很有彈性地改變其結構,從而生存下來。硅谷的強健表現在,它不是一個單一產業的網絡,像底特律的汽車業或華爾街的金融業,而是一個生發出多個新興產業的地方。同時它又經歷多次危機而都能復興,不像華爾街需要政府拯救,也不像128公路區會逐漸沒落。從最早的惠普、IBM的電子電腦業,到英特爾的半導體業,再到雅虎的網絡業,硅谷先後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企業,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和金融風暴後的今天,硅谷雖然再次陷入危機,但又有Facebook、Google的崛起,更有蘋果的幾沉幾浮,硅谷總能創造出新的產業與新的增長點。

那麼強健的複雜網是如何煉成的呢?

首先,複雜網都是自我生發、自我演化而來的非正式關係網,絕不是規劃、設計,加上命令、控制得到的。

其次,它一定是分散決策而不是集中決策的,更是自我組織、自我產生秩序的,所以過多的控制只會減低它的強健性

再 次,這個自發產生的網絡如果是關係完全平等分佈的結構,則一些關係被移除就會使整個網絡崩解。反之,如果是高度層級分化的網絡,固然沒了上述的危險,但萬 一關係集中度高的節點被移除,則系統容易發生危機。所以一個強健的複雜網要有一定的集中度,不能太分散,但又要有多個集中點而非少數幾個集中點,才能分散 風險。

同樣的,平等網絡不容易將信息、資源傳播出去,當傳播的力道高過一個臨界值時才能傳播。反之,高度層級分化網絡則易於傳播,這個閾值幾近於零,但卻泥沙俱下,好的壞的都很快傳出去,比如疾病、錯誤概念、謠言等等。所以複雜網中如果有很多相對封閉的小團體,可以對壞的傳播築起防火牆,但小團體間又不能互不溝通,所以要有多個集中點作為「橋」,這有助於對傳播的有效控制。

還有,一個複雜網中的「食物鏈」要完整,而且鏈上各類功能的節點要有可持續性。否則,一次食物鏈上一個小環節的斷裂就可以使整個系統消失。

最後,一個複雜網要和外面的其他系統有效連結,這樣才能隨時與外界環境保持反饋過程,有效地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

從這些過往研究的成果來看,硅谷正是一個強健的複雜網。首先它是一個完整的「食動鏈」,新科技研發及創業的各種功能都十分齊備,而且數量眾多,多元多樣,有10所大學,40個公立或私立的研發中心,180家風險投資,8000多家百人以上的企業,近5000家法律、會計等服務公司,329家職介所,700間商業銀行,以及47家投資銀行。這些組織組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使得創業得到快速而全面的支持,而且這些組織數量眾多,使「食物鏈」永不斷裂。

更重要的是,這些組織會自發地結合出各式各樣的關係,包括知識傳播、人力資源信息、教育培訓、財務投資、聯合研發、產品信息以及產業服務等等多元多樣的網絡。

這 種自發的結合,也自組織出多個「圈子」以及分散的決策。不但硅谷產業種類眾多,各有圈子,獨立決策,而且一個產業內,甚至一個產品內都會有好幾個圈子,比 如精簡指令集的電腦(主要代表是Sun的工作站),就有三個不同的戰略聯盟,今天移動商務的發展,又產生出蘋果與Google兩大系統,各攤自己的「圈 子」,相互競爭。

而這些壁壘看似分明的圈子間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相反,一 些大的集中點扮演了各式各樣「橋」的角色,如斯坦佛大學、柏克萊加大、聖塔克拉製造商團體,蘋果、惠普、IBM、思科、快捷半導體、英特爾(這些大企業不 但戰略聯盟眾多,而且培養了大量的創業者)都是大的集中點,大學的講座與學術會議,風險投資的各類聚會都產生聯結關係的效果,使得這個網絡中有相當多的集 中點,多元多樣,增加了它的強健性。

所以在硅谷,不但新創的高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小型企業四處林立,而且公司與公司間往往結為策略聯盟,甚或形成網絡式組織,以共同研發、生產、營銷新產品。

城市規劃學者薩克森妮亞曾比較硅谷與128公路區的特質,指出幾點不同。

其一,兩地企業的治理機制不同,一個是以網絡為主的,一個卻是以層級為主的。一如開放系統的計算機網絡擊敗了封閉系統的大型主機,硅谷的開放系統網絡式組織擊敗了128公路區的封閉系統科層組織,薩克森妮亞分別稱硅谷為競爭和共享,而128公路區則是獨立和科層。 比如,惠普維持了相當數量的外包供貨商,惠普與外包商之間的關係不僅在於合作生產,交換市場信息而已,更擴大於管理、財務上的支持,技術的相互公開,以擬 定共同的發展計劃。惠普就維持著與3Com、Octel以及Weitek 等公司的策略聯盟關係,有的是為了共同開發新市場,有的是為了共同研發新產品。 與Weitek的合作研發,惠普提供先進的光罩設備以提高 Weitek芯片的速度,卻冒著技術擴散出去或對手採用相同芯片的危險,而允許Weit-ek出售惠普所無法採購的多餘產量(約佔三分之二)。惠普甚至把 網絡式組織的管理原則帶入公司之內,讓集成電路與印刷電路板分別成為半自立的單位,不置於一個權威之下進行內部交易,而令其自由地與其他公司競爭惠普內部 的業務,這種內部組織方式與「層級」概念大相逕庭。

相反,波士頓的王安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等則保有了美國東岸大公司的商業作風,主要的研發都在自己公司內部,零組件也儘量在公司內生產,一個公司會盡力將產品線從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在一個科層體系下。

其二,在都市設計上,波士頓有十分明顯的市中心與市郊之分,而舊金山的灣區則是多中心的。128公路區就在波士頓郊區的森林海中,高科技公司則有如海中孤島,各公司間的聯繫以及和市中心的交通都十分不便,以至於DEC自己有機場,用直升機從事地區交通。硅谷所在的南灣區則採分散式城市設計,每一個城市,帕洛阿爾托、山景城和聖何塞,都有自己的商業區、住宅區與工業區(無煙囪工業),而沒有明顯的市中心。這種分散式設計有助於各企業建立更多的聯結。

其三,在日常生活中,128公路區的社交生活一方面反映了同業間弱聯帶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加強了這種現象。波士頓地區是美國最古老的殖民地區,當地居民很多都是數代以來就住在那裡,經過長期的互動,小區意識很強,一個教會之內的教友們也有相互往來的傳統,所以下了班後的工程師經常往來的對象是鄰居、教友或親戚。128公路區的公司自給自足,缺乏公司間的往來,和當地小區也不甚兼容,所以員工的同業間人際關係大多限於公司之內。公司內員工的同歡會固然時而舉辦,但同仁間已無新的信息可供交換,而且下班後的話題,往往是足球或政治,不會涉及「公事」。與 128公路區「公私分明」的社交生活相反,硅谷的社交是「公私難分」的,它是一個新社區,高科技公司的員工多半是外來人口,與當地社區、教會甚少淵源,而 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互動頻繁,使得公司員工與其他公司員工也互動頻繁,所以硅谷的工程師與經理人在同業間朋友很多,下班後和同業社交的機會也多,同業間談話 的話題往往是投資機會、科技新知以及市場趨勢等等。

薩 克森妮亞的比較分析是在複雜網研究流行之前,但今天從複雜網理論重新觀之,可以看出128公路區是一個不強健的網絡。它的網絡密度明顯太低,所以高科技創 業所需的「食物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較弱,而且它的大企業不但不能成為集中點,扮演橋的功能,並自陷於封閉圈子之中,內部也是以層級治理為主。相反的, 硅谷從PC、到工作站、到電子商務、到今天的iPhone、iPad都是開放平台,也因此創造無窮的聯結機會。這些特質都使得128公路區的複雜網不強健,一旦電腦業發生重大結構變化,它就日趨沒落了。

Facebook的出走,說明128公路區的創新能力並不差,創造了未來產業的新亮點,但卻留不住這個亮點,任憑它跑到強健的硅谷複雜網中,才得以快速發展

(作者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8

為什麼不能等三年? (延益書摘)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y3n.html

●你買了一間屋子,由跟發展商簽約到發展商交屋給你,前後三年,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三年的等待,你覺得一點也不長。在這期間,你沒有分文收入,卻定期的給銀行利息,你也毫無怨言。 

●你買了一百英畝的荒地,開闢為油棕園,由伐木、燒芭、開路挖溝,育苗,種植,除草,施肥,整整忙了三年,才看到棕果出現,收成仍不足以維持開支,再等兩 年,棕果漸豐,油棕園的收支才達到平衡,仍沒錢賺。這已是第五個年頭了。忙了五年,只有付出,沒有收入,你不以為苦,因為你知道那是賺錢無可避免的途徑。 

●你買了五十畝的地,是樹膠園,屬農業地,你要把它發展為住宅區,於是你向土地局申請將農業地轉為屋地,再將屋地分割為五、六百段每段 20'×75'的 屋地,以興建五,六百間排屋出售。分割後為每段屋地申請個別地契,請繪測師設計屋子的圖樣,請工程師計算成本,請承包商承建屋子,由市場部登廣告出售屋 子,跟銀行接洽融資問題,屋子建築過程中要處理許多附近居民的申訴,要按期向購屋者收款,到領到入夥紙,把屋交給購屋者,由購買土地到交屋收工,前後長達 五年,總算錢賺到了手。作為發展商,你認為以五年的時間賺錢,是正常的,是合理的,你耐心地等待,從無怨言。 

●你是一名中小型企業家,你有製造某種產品的經驗,過去你是為別人管理公司的,現在決定自己創業,你決定建一間工廠,你從調查市場,向銀行接洽借款,尋找 廠地,設計廠房,招聘員工,裝置機器,試驗生產,到產品推入市場,從策劃到產品出現在百貨公司的貨架上,前後三年,再苦撐兩年,才開始有盈利,那已是第五 個年頭了。你認為這是創業的正常過程,你心甘情願與你的事業同行五年,毫無怨言。 

●你是開藥劑店的,你決定在城市的另一區,開一間分店,為來自該區的顧客服務,從尋找店舖,裝修,聘請藥劑師,籌備開張,到正式做生意,前後也要一年半。 

以上的五個例子--買屋子收租,開闢油棕園,建屋出售,從事工業,開零售店,從籌備到賺錢,快則一年半,慢則五年,業者從無怨言,因為他們瞭解,做任何事業,都需要時間,絕對沒有一蹴即成這回事。 

以上的五個例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投入資金,希望賺取合理的利潤,這叫「投資」,業者除了知道投資需要時間外,他們也接受一個事實,即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任何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風險是他們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利潤所面付出的代價。 

投資者接受兩項事實: 

①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操。 

②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 

股票投資,是許許多多投資管道之一,為什麼投資者不能接受以上的兩項事實。做事業,你可以等三、五年,股票投資為什麼不能等三、五年? 

 

絕大部份的股票投資者,都希望今天買進,明天就賣出,賺取暴利。假如你告訴他,低價買進好股,持握三年,可以賺錢,他們覺得時間太長,難以接受。 

為什麼買屋子可以等三年,買股票卻不能? 

為什麼肯化五年的時間去完成一項建屋計劃,等油棕成熟,等工業產生利潤,為什麼股票投資不肯等五年? 

為什麼肯化一年半的時間去開一間藥劑店分行,買股票卻不願等一年半載? 

股票就是公司的股份,跟合資買屋,參股種油棕,建屋,開工廠,開藥劑店分行沒有兩樣,你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跟你所參股的別的私人公司一樣,需要時間去完成業務,才能賺到錢,

為什麼你用不一樣的態度去對待同樣的股份?這種態度合理嗎? 

投資生意有賺有虧,做生意的人坦然面對,無怨無尤。你持有股份的上市公司也是在做生意,當然也是有賺有虧,投資者為什麼不能忍受虧蝕,為什麼不能接受可能虧蝕的事實而怨無尤人? 

參股做生意,例如合股種油棕,六、七年之後才可能分紅,買棕油股,當年就可分到股息,不是更合算嗎? 

在做任何事情失敗後,多數人只怨別人,把責任推在別人或環境身上,能自我反省的人少之又少。 

股票投資也一樣,虧了本不是怨股市,就是怨別人使奸用詐,從來不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 

我再問:買屋子可以等三年,為什麼買股票不能等三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98

為什麼有些行業集中度很難提高?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wc7v.html

 最 近思考不同行業的特性,同時借鑑一些大師的研究成果,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做一個小小的梳理。發現很多行業的集中度不高,可能和行業發展階段處於初期有關, 也可能和行業本身的特性有關。對於前者,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戰略調整和有針對性的努力來克服,從而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後者,則需順應行業先天性的特點, 關注行業和企業本身的生命發展週期。

   參照波特的歸納總結,造成行業零散的原因主要有下面10點:

   1、總的進入壁壘低;

最典型的如餐飲行業,服裝家紡行業,諮詢服務行業、中介服務行業等等,因為進入壁壘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小公司都能夠在行業內生存發展,有些還能夠活得不錯。像淘寶網上那麼多中小微企業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


 
  2、不存在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

很多行業無法通過擴大產品和服務規模來分攤固定資產的投入、研發費用、廣告渠道推廣費用等成本,從而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也沒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從而使自己具有「先發優勢」。


 
  3、高運輸成本;

   有的行業即使在生產製造領域有規模經濟,但是由於高昂的運輸成本仍然可以抵消前期的優勢,從而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銷售半徑。如啤酒、水泥、一些化工行業等。


 
  4、高庫存成本或不穩定的銷售波動;

   很多行業雖然有內在的規模經濟,但是由於產品銷售波動大,擁有大規模設備的企業不一定比小企業更靈活更有效,正所謂「船小好調頭」。在重資產的週期性行業裡面通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5、與顧客或供應商交往時無規模優勢;

   很多企業雖然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與客戶和供應商交往時,沒有明顯的討價還價的力量。算是兩頭受氣的行業,如鋼鐵、航空、海工製造等,典型如虧損纍纍的振華重工。


 
  6、某些重要方面的規模反而是劣勢;

   如潮流時尚變化快的行業,一個大企業可能比小企業效率更低。如女士服裝等。當然消費電子行業面臨升級換代時也是如此,如漢王科技在電子書流行一段時間後就沒落了。再如鼎鼎大名的諾基亞在2G時代曾經憑藉成本控制力和性價比突出打敗摩托羅拉,但在3G時代卻輸給蘋果和HTC,現在轉型困難,虧損不斷。


 
  7、市場需求多樣化;

   客戶的口味是零散多樣的,不願意接受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如餐飲業。或是具有專業定製特點的行業。因此很多差異化定位的中小企業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利潤,如法國的葡萄酒酒莊,如會計行業,諮詢行業,理財服務業。


 
  8、退出壁壘高;

在行業不景氣時,因為高度專業化的固定資產無法順利轉讓,從而成為沉沒成本,而那些收支持平或是微利微虧的企業傾向於繼續在行業中維持生產,一些重資產、強週期的行業有此傾向。


 
  9、地方法規或是政府禁止集中

有一些地方政府對一些特殊的行業保持一定的管制,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無法提高。如某些公用設施企業。


 
  10、新產業

   處於行業發展初期,粗放型競爭,還未完成行業洗牌。如某些互聯網細分領域。

通過分析,這10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可以克服,有的則只能順應。一些公司可以通過擬定戰略克服行業零散的特性,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如啤酒行業通過收購來完成行業集中;餐飲業裡面通過特許經營權來完成全國化規模化擴張。還有口味分散化的行業,可以通過差異化定位打造多樣化產品的平台來獲得發展,最典型如白酒行業裡面的少數高端品牌。

綜合來看,能夠克服「零散」障礙的行業和企業,一般早期都有激烈的價格競爭,少數行業競爭相對溫和,能夠在獲得較高毛利的同時,擴大市場份額,從而獲得一定的成長性的企業,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3

雀巢銀鷺併購案全程解密:為什麼賣給雀巢?為何能通過審批?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2/3NMDcyXzM4MTk3Ng.html

「銀鷺可以上市,但我們不選擇上市,選擇比我們強的同行。」從一家地處偏僻小山村的罐頭小廠,發展到年銷售收入逾50億的食品飲料集團,陳清淵最終將銀鷺毅然賣給了雀巢。

根據協議,銀鷺、雀巢將通過合資改組原銀鷺食品集團公司,改組後擁有新股東成分的銀鷺食品集團公司,雀巢方持股60%、銀鷺方持股40%,但繼續由銀鷺原經營團隊管理,並沿用「銀鷺」品牌。

2010年,銀鷺食品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3.53億元,同比增長52.54%。業績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場關於賣者與買者的博弈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年11月17日,經過近兩年的洽談和溝通,銀鷺正式「嫁給」了雀巢。

「銀鷺的發展確實是借用外力。」在陳清淵看來,銀鷺正處於需要通過市場迅速擴張來取得地位的關鍵時期,「市場是殘酷的,不進則退,我們最後選擇了進。」

三度引資

1985年,陳清淵與哥哥陳清水以及蔡學彥等6個村民舉債集資3萬元,創辦了同安縣新圩興華罐頭廠,主要生產荔枝、龍眼、蘑菇等罐頭。1990年,為了給產品拓展外銷渠道,陳清淵引入了新加坡華僑黃福華和廈門外貿集團糧油進出口公司,共同組建廈門同茂食品罐頭有限公司。

「我常說銀鷺的第一桶金不是賺來的而是引來的。」陳清淵笑著回憶,在獲得來自合資方20萬美元後,廈門同茂不但開發生產八寶粥,還擴建新廠區,興建碳酸飲料、蛋白飲料和利樂飲料廠。

但由於食品飲料行業的門檻低,上世紀90年代市場已經出現惡性競爭的苗頭。1999年,廈門同茂再次遭遇發展瓶頸,資金出現緊張。於是,進行了第二次引資。

2000年6月,廈門同茂與台商合資成立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同年11月,組建了廈門銀鷺集團。「與第一次引資不一樣,經過了15年的時間,銀鷺在第二次引資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資本積累和經濟實力,接下來就是打造品牌的問題了。」陳清淵說。

此後,銀鷺進入了飛速發展期,除了先後投資建設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以及每分鐘1000罐的八寶粥生產線以外,集團還進軍房地產、電子、裝備製造、國際貿易等行業。

在陳清淵看來,「前兩次引資是缺乏資金,而與雀巢合資則主要是因為兩個企業的文化雷同。」

事實上,銀鷺與雀巢的合作已長達六年。收購前,銀鷺一直在為雀巢公司中國市場代加工即溶咖啡。「雀巢自己沒有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銀鷺在這一塊無論是技術、設備甚至是成本管控方面都做得比雀巢好。」陳清淵不無自豪地說。

今 年4月,陳清淵親赴雀巢瑞士總部,就有關合資合作細節達成框架協議。當時,雀巢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薄凱告訴陳清淵,雀巢最大的股東是中國,「我問為什 麼?」陳清淵被告知,雀巢是完全市場化的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是中投,佔比2.7%。這讓陳清淵多了一份放心,也多了一份信心。

博弈與談判

儘管4月已與雀巢達成最終協議,但收購仍需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在這期間,陳清淵如坐針氈。

4 月25日,陳清淵給廈門市委、市政府發函報告合資情況,當中提到:為了實現「十二五」期間突破250億的發展目標。銀鷺計劃在近5年內新建5個生產基地, 新增年產能360萬噸,其中包括:總投資10億元的廈門年產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投資15億元在安徽建設年產120萬噸食品飲料生產項目;投資12億元 在西南地區建設年產70萬噸食品飲料生產項目。

「以上三個項目將分別於今年、最遲明年上半年啟動建設。此外,計劃於2013年啟動東北、華北或西北年產50萬噸生產基地1-2個,預計總投資20億元。」根據計劃,未來5年,銀鷺的總投資達50億元以上。

一旦沒有通過反壟斷審查,這一系列宏大目標就難以實現,更甚者,就像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被否後一樣,陳清淵不僅要面對如何收拾殘局的問題,甚至需要重新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

即便收購方是雀巢這般熟悉中國遊戲規則的企業,即便銀鷺的影響力與匯源、娃哈哈等尚存一定差距,但每次涉及到「民族品牌」,大家的神經都難免變得敏感。

「合同中有約定,銀鷺所有的產品沿用銀鷺的商標,而雀巢的即溶咖啡飲料,則要放到合資公司裡面。」陳清淵透露,未來雀巢的即溶咖啡營銷隊伍將融進合資公司,銀鷺旗下將設立銀鷺事業部和雀巢事業部。

「策劃分開做,然後由總部負責,共享銷售渠道。」在陳清淵看來,「這個是合資中非常成功的談判」。

2010年,銀鷺食品集團在廈門本部實繳國家各類稅收2.48億元,同比增長34.90%。因此,將雀巢即溶咖啡飲料撥歸銀鷺,不僅兌現了當初把總部繼續留在廈門的承諾,還將增加銀鷺食品集團在廈門當地的稅收。

銀鷺在上述給廈門市委、市政府的報告中就提到,「預計『十二五』規劃的5年期間,銀鷺食品集團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00億元,累計上繳國家稅收超過50億元,其中歸屬於我市(廈門市)的稅收不低於40億元。」

合資後進退

8月底,雀巢收購銀鷺60%股權案闖關成功,陳清淵終於鬆了一口氣。

「組 織架構在合資前一年基本已經跟雀巢接軌,只是在一些市場的管理層面,比如原來的沉痾太多的,現在進行梳理,希望能夠更扁平一點。」陳清淵表示,儘管自己的 頭銜已變成「銀鷺首席執行官」,但銀鷺原管理層基本沒有變動,雀巢僅派駐了財務官等進入新銀鷺,日後也不會隨便干預銀鷺的日常經營。

11月17日,銀鷺廈門總部「年產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正式開工,同時銀鷺還將總部遷至廈門市湖裡區五緣灣。

「十多年來,銀鷺在廈門既是生產基地又是運營中心,但合資後銀鷺將實行『總部+基地』的發展戰略。」陳清淵表示,在總部運營模式下,銀鷺食品今後將把運營和生產進行分離,總部將主要發揮統籌、規劃、決策、指揮等功能以及擔負行政、財務、研發等職能。

目 前,雀巢公司在大中華區經營著23家工廠,產品覆蓋嬰兒食品、飲用水、巧克力和糖果、咖啡、奶製品、飲料等多個領域,其中98%以上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是在 中國境內生產製造。而銀鷺的主要產品,如花生牛奶、八寶粥等屬於「中餐類飲料」,正好填補了雀巢在罐頭和復合蛋白飲料市場領域的空白。

而對於銀鷺目前與雀巢重複的產品,例如純淨水等,雀巢大中華區總裁狄可表示,暫時無縮減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7

為什麼中裕新藥的淨值那麼低? 破解五迷思 搞懂生技葫蘆裡賣什麼藥

2012-1-2  TWM




宇昌投資案成為國、民兩黨大選攻防戰,當政治人物忙著口水戰之際,本刊幫你揭開新藥產業的神祕面紗,真正「解密」像宇昌這樣的新藥公司,到底葫蘆裡賣什麼 藥?

撰文‧楊卓翰

一件宇昌投資案,讓民眾及投資人一頭霧水。到底生技新藥是什麼神祕的產業,投資人的五大疑問,一次幫你解答。

疑問一:新藥投資和一般電子業投資有何不同?

生技新藥和傳統電子業的投資,在研發產品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時間。因為藥品需要經過縝密且冗長的時間進行研發,所以投資的新藥要上市,至少得等十年,才 「有機會」,而且因為開發新藥更加複雜,投資風險也更大。

疑問二:新藥研發過程有什麼困難?

藥物對於人體任何影響都必須經過一層又一層的測試,而各國對於藥品管制的法令也都不同。因此,製藥公司從臨床前實驗開始,就要納進各國不同的管理規範及風 險考量。例如,台灣上市的藥品若要進入美國銷售,需要符合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各項規定。如果有一項不合,曠日費時的檢測過程就要重來一遍。

因為耗費這麼多時間和資金,卻不能保證新藥能通過,這也造成新藥研發產業的進入門檻高、投資風險大、投資時間長等特質。

疑問三:為何新藥研發公司的淨值總是那麼低?

新藥開發的生技與傳統科技公司最大的不同,可以從淨值上看出來。而這也曾在宇昌案中被提出質疑。國發基金投資的中裕新藥若以股票淨值計算績效,目前是虧損 二億元;但以興櫃的股價市值計算,則有八億元帳面獲利。怎麼會有這十億元的差距?就在會計認列和真實價值的差距。

根據財務會計準則第三十七號公報規定,從取得專利到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階段,雖然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研發進展,但在財報上卻一律認列為虧損,直到進行至第 三期臨床實驗,才能將技術等列進公司的無形資產。

也就是說,藥物研發初期到中期長達十年以上的漫長過程,研發新藥的公司都沒有帳面上的收入,許多公司的淨值也一定會跌破帳面價值。若沒有具長線投資的「天 使基金」或企業集團在背後撐腰,一旦無法再增資,公司就很容易面臨解散的命運。

由此可知,新藥研發公司的真正價值並不能用淨值來衡量。宇昌(現為中裕新藥)研發的愛滋病新藥已經完成FDA二期臨床實驗,而且結果證實有效,加上目前愛 滋病並沒有藥可以治,目前中裕已在尋求對外授權,預料將可取得大筆授權金,這也是股價還可維持在每股三十元以上的原因。

疑問四:台灣為什麼需要發展新藥研發?

台灣早年因為科技產業偏重製造,最後只能往下游的代工發展,低毛利與高替代性的病徵現在逐一發作。新藥研發附加價值高,產品壽命長,是台灣企業不重蹈覆 轍、往產業鏈上游發展的最好機會。二十年來,台灣的醫學院都是考生第一志願,累積了優秀的人才,也有符合國際標準的品質管控與技術,為藥物開發提供絕佳的 環境。

現在國際藥廠為了降低成本,漸漸以外包或收購專利的方式尋找新藥,研發中心也逐漸移向新興國家市場。台灣位處中國、美國及日本三大醫療市場的戰略位置,也 將在這波商機中受益。例如瑞士諾華生醫在台灣設立臨床研究中心,就是對台灣研究能力的肯定。但是,研發新藥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而台灣投資人通常不願 投資這類風險高的長線標的,這也將影響台灣新藥研發能否永續的關鍵。

疑問五:台灣進入快速成長的大陸市場會有什麼障礙?

中國現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根據經濟部統計二○一一年的藥品終端市場超過九千億元人民幣(三.五兆元台幣),而且每年有二○%的成長率。因此未來將是中 國藥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成為國際藥廠爭奪的主戰場。

台灣和中國雖然同文同種,但在醫藥法規及藥證監管上卻完全不同。為了符合中國的法規要求,台灣申請藥品進口仍須經過繁鎖的程序。台灣的新藥若要突破這個困 局,必須仰賴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這個捷徑。例如太景生技的新藥在第三期的人體臨床實驗,透過醫藥協議,有八五%的合格實驗是在中國進行,因此加 速中國市場的藥證審核時間。

更重要的,如果未來兩岸在ECFA的談判,能夠簡化雙方的認證程序,台灣藥品就可以快速在中國上市。例如最近剛通過台灣藥證的中天生技癌症新藥「化療 漾」,未來只能先以食品類別在中國上市,但若要以藥品上市,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臨床實驗並取得藥證才行。可見在ECFA通過前,台灣新藥在中國銷售並不簡 單,也因此,未來與中國進一步協商藥證認可,是台灣藥廠進軍中國市場非常重要的一環。

差很大!

新藥投資和一般電子業比較DRAM研發 新藥研發研發時間 1~2年 10~12年研發成本 * 400億台幣(200億/年) 200~300億台幣

(30億/年)

領先時間 * 領先1~2年 獨占15年年銷售額 * 200億台幣 3240億台幣

全球總產值

(2010年) 7500億台幣 24兆台幣註:DRAM以三星40nm研發為例;新藥以輝瑞Lipitor為例資料來源:isuppli、經濟部,經研室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