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旅日雜感(三):日本的家族企業為什麼特別長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wb14.html

      日本的家族企業為什麼特別長壽?

 

                            李 劍

 

    中國A股的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家族企業,作為長期投資者,當然希望自己投資的公司能在更長的時間裡持續經營、不斷創造出良好的效益;然而縱觀中國歷史,大多數的家族企業都逃脫不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這次日本之行,沿途欣賞風景之 餘,對導遊介紹的日本天皇家族已經傳承了一百二十多代有些感慨。但作為投資人,最能聯想和最感興趣的是日本的家族企業為什麼特別長壽.在價值投資者的價值 評估方法中,有一個重要方法是對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按一定的折現率進行折現.這種方法除了折現率外,還有一個重要指標是對企業未來經營年限的假設,其長 短經常引起爭論.其實,不必為十年還是十五年太費腦筋,關鍵在於理解這種方法的潛在意義和投資導向:長壽的企業價值高!在日本,許多企業「富得過三代」是 實實在在的事,擁有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經營歷史的企業、商店隨處可見。特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企業,公元578年從百濟渡往日本的金剛重光(柳重光)創業 的日本建設會金剛組,至今居然已有1433年的歷史。

    韓國中央銀行曾發表過一個名為《日本企業長壽的要因與啟示》的報告書。書中指出,位居世界最古老企業第2名、第3名的都是日本企業。根據報告書顯示的數 據,世界上持續存在200年以上的企業有5586家,分屬41個國家,讓人驚嘆的是其中半數以上的3146家集中在日本。其後是,德國837家,荷蘭 222家,法國196家。在日本,創業1000年以上的企業有7家、500年以上的有32家、200年以上的有3146家、100年以上的有5萬家,這些 長壽企業的89.4%是不滿300人的中小企業,經營範圍大部分是製作食品、料理,酒類,藥品以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行業。

    雖然日本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巨大的泡沫破滅之後,投資日本的上市公司20多年來回報微乎其微,但從更長的時間段看,日本企業界這樣大量產生能夠歷經風風雨雨而長盛不衰的壽星云集之現象,實在值得長期投資者特別注意。

    與別國的企業相比,日本眾多的家族企業之所以能夠如此長久不息,外部的內部的原因很多,大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是產權制度和政策的影響.長壽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歐洲。這些國家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有較為穩定的商業環境和保護私有財產的政策。儘管這些國家都 有過很多戰爭或動亂,就像法國的拿破崙戰爭,英國的工業革命,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後來很多國家都捲入過的兩次世界大戰,家族企業經歷過無數次洗牌,但保 護私產的底線等還在,這些家族企業還是在歷史的劇變中倖存了下來。日本的三井,住友,三菱等財閥集團在二戰後遭到重大打擊,被強制解體,然而時間不長,它 們又變相復活。

    其次是「單子繼承製」和傳承文化,即家族事業只會傳給後代中的一位成員,其他成員則要被「掃地出門」,這聽起來很殘忍,卻有效防止了內鬥。同時日本人具有 重家業而輕血緣的精神,「業」的傳承大於一切,日本的家族在選擇繼承人時,首先想到是家族事業的永久傳承,而不是血緣的傳承.所在在選擇繼承人時,會選擇 最優秀的子女繼承,如果親生子女沒有合適的,那麼,這些家族會選擇養子來繼承。日本的養子傳承製很為盛行,如松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將公司交給 了婿養子松下正治(本姓平田);豐田汽車公司的第一任社長豐田利三郎(本姓兒玉),便是豐田家族第一代業主豐田左吉的婿養子。除了單子繼承製及養子制度, 在日本家族企業的傳承文化中,家規、家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家族企業,基本都有自己的家規,如三井家規、住友家訓、安田家憲、澀澤家憲等,這些家 規都是幾百年的傳承經驗的積累,對整個家族有著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第三,就是管理學中研究比較多的,日本企業的經營特色.日本的公司大多重視本業、誠信經營、愛護員工、有長期的企業文化積澱。作為在日本企業中逐漸生成、 並被長期堅持的經營管理方式,可以舉出三個重要的方面:一是由稟議、會議等做出決定的集體決策方式;二是對員工的保障僱傭,其中很著名的「終身僱傭制」和 「年功序列制」都是日本企業的經營特點,它們重視員工和集體利益要超過股東利益;三是堅持企業持續、長久的經營理念:日本企業一般不願意像歐美企業那樣把 公司賣掉,而希望能夠一直經營下去。

    在世界100家長壽家族企業的排名中,中國沒有一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否認的是,日本公司中存在的很多企業精神值得中國的富一代們好好學習和借鑑。

 

 

                              

                                                                      2011年10月於日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