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同業合併、漫遊聯網、異業結盟威達賴富源讓WiMAX活下去的三策略

2011-12-19 TWM




台灣WiMAX產業陷困境,逼得宏碁董事長兼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向馬英九求救,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向政府喊話,在WiMAX大吹整併風下,威達雲端董事 長賴富源開了第一槍。

撰文‧翁書婷

走進威達雲端台中總部的辦公室,裡頭擺著一張二○一○年威達WiMAX風光開台的照片,董事長賴富源和員工們笑得開心,但是他萬萬沒想到才短短一年 半,WiMAX產業已然風雲變色。

由全球晶片龍頭商英特爾(Intel)的WiMAX和由手機、電信業者領軍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都屬行動通訊4G技術。英特爾本著雄心壯志,想主導4G行動技術,沒想到不敵由手機、電信業者領軍的LTE,因而在 去年裁掉實驗室淡出WiMAX,震撼台灣合作廠。之後與台灣WiMAX業者合作的美國行動寬頻服務公司Clearwire也倒向LTE。

「現在WiMAX溺在水裡,感覺很不好,但我很冷靜,左思右想一定要有解決辦法。」賴富源低聲嘆息。雖然NCC開始討論提前釋出4G執照,但台灣市場不夠 大,加上民眾也才剛用3G,六家4G WiMAX業者擠在一起,全都沒水喝。根據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統計,整個WiMAX用戶才十二萬人,六家WiMAX業者虧損連連。去年威邁思稅 後純益虧損三.五億元、大同電信虧損五.五億元,去年底才興櫃的威達,財報顯示去年虧損二.四九億元。

合併威邁思

面對這種困境,賴富源當初的雄心壯志已然磨光,「我已經沒有在想要做大,我算過只要三十萬用戶,威達就可以損益平衡。」只是現在威達的客戶才兩萬,如何創 造這關鍵的三十萬用戶,讓威達繼續活下去,成為他夜以繼日苦苦思量的問題。

為達到三十萬用戶的目標,賴富源開出了整併第一槍。七月,威達以總額十四.五億元,從英特爾、東訊、威寶電信手中買下威邁思百分之百持股,並且遞交NCC 審理。

賴富源直說,「因為台灣行動上網客戶還是以北區為主,我可不是現在才想合併,標下WiMAX的時候就對北區很有興趣。」所以當時也和劉兆凱(威邁思董事 長)有密切合作,「只可惜當時他們的機站規格和我們不一樣,所以最後就沒有合作。」對於合併案,WiMAX業者相當樂觀。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就說: 「(雙威案)應該會過,就看NCC有什麼附加條件。」全球一動總經理蔡木源觀察,WiMAX業者都想要撐到最後轉換LTE技術,所以資金到底夠不夠是最重 要的關鍵。很顯然的是威邁思背後股東已經不願意投錢,威達才有出手機會。

雖然外界認為,就算雙威合併成功成為台灣第一個南北全區經營的業者,也不是電信五哥的對手,「WiMAX全台平均覆蓋率只有兩成,訊號不良,而3G的話不 管到哪都還是收得到,民眾會問為什麼要改用WiMAX?」拓墣產業通訊研究中心副理謝雨珊說。

與電信五哥合作

但賴富源可不這麼想,和電信五哥搶客戶是以卵擊石情況下,他轉個彎化敵為友,「我不和電信五哥競爭,而是和他們合作。」威達投資五億元,拿下了高鐵全線 WiMAX經營權,「現在高鐵3G上網很不穩定,容易斷線塞車,但是高鐵一天有十一萬的人流量,其中約三萬人次需要無線上網。」賴富源一邊手畫由台灣高鐵 為主幹的地圖,一邊興奮地說。

所以威達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高鐵上,把有需求的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亞太等門號的乘客手機訊號,自動轉換成WiMAX的漫遊服務,威達再與各大電信業 者拆帳。由此可知,全區經營對威達來說,在乎的不只是合併後的用戶數提升而已,更是「關係日後與3G業者談合作的重要『籌碼』」。

另一方面,賴富源執著於WiMAX的發展原因在於,威達至今仍是獨立系統業者,自己坐擁大台中有線電視五萬用戶,是台灣唯一擁有WiMAX經營執照的有線 電視業者。

威達除了有線電視業務五萬用戶外,還有光纖固網十萬用戶, WiMAX用戶二萬人。因此,賴富源仍想盡辦法把有線電視、光纖固網和WiMAX用戶綁在一起,「錢燒了八十億到一百億元,頭都洗一半了,當然要繼續下 去。」

結盟地方有線電視

加上凱擘、中嘉等各大集團邁向數位電視之路,使得地方業者面臨壓力。因此,賴富源計畫串聯二十家,用戶總數約三十萬人的獨立系統業者,像台北三重天外天、 彰化三大等業者,推展數位匯流雲端電視,帶領地方業者在大集團夾殺下,殺出一條生路。

不過,對於以上的三個策略,謝雨珊認為NCC目前還沒有把合併案排入議程,而七○%覆蓋率還沒有達到也是不爭的事實,威達要突破法規限制困難度不小。

因此即使雙威成功整併,真正的挑戰也才剛開始!

威達雲端

資本額:41.2億元

成立時間:1997年

經營團隊:賴富源董事長兼總經理主要業務:有線電視系統業務、寬頻收入、WiMAX

近三年表現:

營收 獲利 EPS

2009年 7.04億元 -0.16億元 -0.04元2010年 8.20億元 -2.49億元 -0.6元

2011

上半年 2.72億元 -1.49億元 -0.36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3

博瑞欲購漫遊谷 馬化騰賣昔日最賺錢遊戲公司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7250.html

是出於對頁游平台策略變化的考慮,馬化騰將騰訊曾經最賺錢的一個頁游研發公司賣出去。

近日,博瑞傳播(600880.SH)宣佈擬以10.3億元,收購北京漫遊谷70%的股權。

北京漫遊谷的控股方為深圳世紀凱旋,後者持有漫遊谷65.79%的股權。工商資料顯示,深圳世紀凱旋註冊於2004年1月,註冊資金1100萬元, 法人代表為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其持有世紀凱旋54.29%的股份。也就是說,馬化騰間接持有漫遊谷35%的股權。

此項收購協議還包含一份「對賭」條款。根據約定,若漫遊谷在2014年的淨利潤為零或正,則博瑞傳播將以不高於4.32億元的價格收購漫遊谷剩餘30%股權。

作為騰訊早期的網頁遊戲合作夥伴,漫遊谷一直與騰訊保持有深度的合作,其開發的產品《七雄爭霸》曾為騰訊帶來較大營收。

2011年第二季度,《七雄爭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達80萬,創下國內網頁遊戲在線人數紀錄,月營收超2億元。2012年第一季度,《七雄爭霸》居國內網頁遊戲市場份額的16%,排在首位,而第二位《神仙道》的市場份額僅為9.8%,與前者有較大差距。

《七雄爭霸》的高效營收也推動著漫遊谷利潤的增長。2011年,漫遊谷淨利潤達1.2億元。有市場預計,漫遊谷在2012、2013年的淨利潤將分別為1.25億元和1.61億元。

基於良好的合作關係和優秀的業績表現,馬化騰旗下公司世紀凱旋曾於去年再次增持漫遊谷至65.79%的股權。當時,有市場聲音認為,世紀凱旋全資收購漫遊谷也只是時間問題。就連漫遊谷創始人士也曾在此前透露,漫遊谷未來不排除成為一家徹頭徹尾的騰訊旗下公司。

不過,一名美林證券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漫遊谷與騰訊的合作始於騰訊開放平台早期,是時,騰訊自身研發力量也有限,產品豐富度不足,因此 漫遊谷旗下產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目前,騰訊網頁遊戲開放平台成熟度已經提升,平台並不缺乏頁游產品;此外,漫遊谷後續產品表現疲軟;因此,只要價格合 理,馬化騰考慮出售並不奇怪。

易觀分析認為,騰訊遊戲開放平台已從創建期,過渡為成熟期,其在網頁遊戲的霸主地位已經顯現,出於平台自身考慮,沒有必要對某個國內上游研發公司展開投資。

宏觀經濟影響,博瑞傳播今年連續三個季度毛利率下滑,依次為53.36%、48.06%、46.77%。此次收購也是博瑞傳播自2010年以4.4億收購成都夢工廠後,又一次對網頁遊戲公司展開收購。易觀認為,收購完成後,有利於博瑞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業務的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9

中移動漫遊陷阱 拒絕來電當通話收費

2014-02-20  NM  
 

 

有讀者到歐洲旅遊期間收到香港來電,以為按掣拒絕接聽便毋須收費,豈料回港後發現竟被徵費。中國移動職員解釋,用戶主動拒絕來電,竟會當作曾經使用漫遊服務;消費者外遊前宜再三查詢,以免墮入收費陷阱。

傅先生是本地流動電訊服務商「中國移動」用戶,傅去年十月曾到歐洲五國旅遊,返港後卻發現賬單有多次為時僅一至三秒的「通話記錄」,更因而被收取二百八十元漫遊費。「佢話因為我主動㩒掣拒絕通話,等同用咗外國電訊服務,要收錢!」傅堅稱自己從沒掛斷來電,又認為就算拒絕來電亦不應被收費;惟中國移動堅持此為一貫做法,並提出減收一半費用作和解,「冇通過話都要收錢?」傅無奈道。

跟進職員:主動拒絕當接通計

記者與傅先生到中國移動客戶中心查詢,職員解釋:「你主動去㩒唔聽,其實係有個信號傳番去機樓,所以會當係通咗,只係你唔接聽;呢啲一兩秒就係咁嚟。」職員又聲稱,用戶若遇上不欲接聽的漫遊電話,正確做法應是不作任何動作,讓來電自行掛斷;及後記者以顧客身份到中移動門市查詢,職員均有類似說法。不過,翻查中移動網頁內有關漫遊收費的條款,卻並未有清楚指出相關的收費。

專家話學者斥收費牽強

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容漢青直言,對該項收費聞所未聞,「你拒絕電話的確係有信號,但呢個信號只係用電話網絡內嘅『data channel'(數據頻道)傳送,同通話時用嘅『voice channel'(話音頻道)在佔用網絡頻寬資源上差好遠,將回絕信號當成通話、仲要一秒當一分鐘,好牽強。」

回應中移動:會覆核個案

通訊辦回覆時明言,除非用戶自行啟動飛線服務,將拒絕的來電轉駁至其他號碼,否則按下拒絕來電應不會發出接駁信號,不會被當作通話收費。中國移動指現正覆核傅的個案,暫時未有結果,只強調由於「第三者網絡供應商的接駁設計,在特殊情況下,即使通話被掛線,仍可能會產生漫遊收費」。本刊亦曾向3香港、數碼通、電訊盈科及CSL等電訊商查詢,除CSL外,其餘電訊商均明言拒絕來電不另收費,但提醒市民,在離港前應停用所有「飛線」功能,否則就算不接聽,仍有機會因自動轉駁往留言信箱而收取通話費;市民旅行前宜向電訊商瞭解收費條款。 (趙振龍)

壹判官

拒絕來電當通話收費,解釋何其牽強,通訊辦實應主動介入調查!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77

移動互聯時代投資漫遊指南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2117096

如果說美股的TMT走向就是一部活教材,再結合一級市場的風向標,你或許可以洞悉行業的一些趨勢。

之前幾家高大上的門戶$新浪(SINA)$ $網易(NTES)$ $搜狐(SOHU)$ ,時至今日,新浪的市值只有25億刀不到,搜狐最慘,只有17億刀了,網易稍微好一些,目前還有百億刀的市值,如果僅僅從門戶價值而言,搜狐和新浪似乎都有一種廉頗老矣的感覺。

以搜狐為例,暢遊作為遊戲業務的載體早已經被獨立上市,張朝陽先生把搜狗回購阿里拿回投資股份轉而再和騰訊聯姻,又把募集的資金回購股票變向套現,可以說基本上搜狗可視為騰訊囊中之物。

而搜狐打造的視頻業務,也開始獨立運營,遊戲、搜索、視頻三大業務紛紛自立門戶,只剩下孤零零門戶網站,搜狐儼然已成一個控股的軀殼。而隨著移動端的蓬勃發展,門戶的估值優勢在消逝,市場一直認為互聯網企業就應該高PE的狀態正在因為營收能力的減弱而開始喪失。

門戶,僅僅只靠廣告營收,似乎開始受到市場的冷落。

而互聯網重心從PC端向移動端的轉移,更是讓互聯網營銷陣營發生了更大範圍的轉移。而業內看互聯網,已經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媒介,更看中它們是否能與生活更好的互聯互通,完成日常經濟消費的功能。於此,電商大熱也不足為奇,任何一個和消費或者說線下服務連接的科技公司又呈現出蓬勃的力量,任何一個占據流量端的業務都獲得了資金的青睞。

於此市場上那些在平臺人氣聚集的公司估值依然在被放大,有強大粘性的平臺類企業獲得了市場的青睞,諸如$Facebook(FB)$ $Twitter(TWTR)$ 甚至說新浪分拆的$微博(WB)$ 市值目前都逾越了新浪。而市場上對於垂直細分領域也顯得積極和樂觀,諸如“大姨嗎”這類垂直服務社區、一些線下餐飲服務O2O公司諸如美餐網、餓了麽,開吃吧都獲得了風投的青睞。當然這僅僅只是一種縮影。

我們從12年開始關註移動互聯網的投資趨向,市場也在這個過程中,猛推了手遊和各種應用服務類個股,但A股的信息概念股,除了所謂的遊戲和視頻業務外,更像那種壓抑許久,沒有太多真正互聯網概念個股的背景下對信息軟件股的炒作。諸如各種智慧城市,智慧交通類個股,其實本質業務還是基礎設施基建,雖然一些公司具備平臺服務的功能,諸如神州信息,甚至我們說的中科金財在電商平臺上的概念預期,都打上了互聯網信息的烙印。

當美股最近TMT個股開始階段性回撤的時候,我們依舊還是要去思索,下一波互聯網或者說移動互聯的走向在哪里。如果說移動端遊戲類公司已經炒到一個高度,且對於這類創意類型的公司營收歸屬和持續性無法得到保證,那麽和日常經濟行為互聯互通的互聯網模式儼然依舊還是下一個階段的重點。於此看美股$GrubHub(GRUB)$$Yelp(YELP)$估值上都遠遠超過了上述門戶的市值。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中概股在美股也大體只是華人投資圈的熱門,大型機構也僅僅只是戰略上的配置。如此大量中概股邊緣化的狀況依舊存在,如果上述門戶再次回到國內上市,或許估值又是另外一番天地,這一塊我們從諸如 順榮股份(SZ002555) 遊族網絡(SZ002174) 和中國手遊(CMGE)King.com 甚至說$優酷土豆(YOKU)$ 和樂視網的市值對比都能看出兩個市場尿性的不同。更不用說大家熱議的奇虎360和國內的2345借殼海隆軟件兩者走勢上的巨大差異,也著實讓兩個市場的投資者目瞪口呆。

只是,當行業遇到系統性回撤的時候,作為長線布局思路下的標的選擇或者下一波方向的目標確認,反而是我們做打算的一個最好時點。

而上述理念歸結下來的移動互聯時代,對於日常消費和服務的平臺服務,擴散或者聚集效應下的創新能力,都應該是資金熱衷的方向。於此才有了奇虎360更想打通移動端的流量入口,搶占所謂第三屏都是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嘗試的方向,而幾個產業巨頭BTA的布局顯然更有侵略性,因為幾乎涉及都生活領域的 各個方面。因為移動端所具備的生活媒介的強大諸如位置,支付,移動便捷性都是能力都是傳統PC所不具備的。

於此,這種邏輯下的題材和個股挖掘,顯然已經呈現出機會和趨勢。也不難理解,市場資金向這些領域集中的原因。

那麽歸結到最後,依然還是盈利預期,行業空間的估值問題,這個就另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65

不讓漫遊費賣掉你另一個腎! iPhone用戶有望不交漫遊費?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02/950932.html

據科技網站AppleInsider報道,蘋果高級副總裁艾迪·庫伊(Eddy Cue)披露,盡管與合作夥伴還存在分歧,蘋果在解決運營商向iPhone用戶收取漫遊費問題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將繼續謀求達成對消費者有利的解決方案。

____________.thumb_head

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據科技網站AppleInsider報道,蘋果高級副總裁艾迪·庫伊(Eddy Cue)披露,盡管與合作夥伴還存在分歧,蘋果在解決運營商向iPhone用戶收取漫遊費問題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將繼續謀求達成對消費者有利的解決方案。

庫伊向英國《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表示,“漫遊費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問題。我們在嘗試解決這一問題,並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需要說服很多人支持我們。”庫伊沒有詳細闡述蘋果的相關計劃,但一種可能性是,蘋果在說服運營商免費向iPhone用戶提供國際數據漫遊服務。T-Mobile USA已經實施了這樣的方案,但這一方案沒有得到其他移動運營商廣泛支持。

蘋果曾促使AT&T向早期型號iPhone用戶提供不限流量的數據服務。盡管iPhone面臨眾多競爭對手,但蘋果仍然可以利用其普及性向移動運營商施壓,要求它們改變收費方案。

另外一種可能性是蘋果可能成為虛擬運營商。但是,蘋果曾罕見地迅速否認它在與其他運營商洽談虛擬運營商服務,或者曾考慮過提供這樣的服務。

庫伊在談到Apple Music服務時表示,蘋果對“試用Apple Music的用戶數量很滿意”,同時表示蘋果不十分關註Apple Music付費用戶數量。盡管Apple Music用戶達1100萬,但收費會使許多用戶流失。Apple Music今天開始對用戶收費。庫伊稱,“許多其他公司關註的是短期業績,我們關註的是長期發展。” 

  • 鳳凰科技
  • 王可然
  • 編譯/霜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26

中國聯通6月下調國際漫遊資費 最大降幅72%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987.html

中國聯通自6月1日起全面大幅下調國際漫遊資費,涵蓋語音及數據業務,其中數據國際漫遊資費平均降幅達72%,涉及116個國家和地區,數據包天不限量產品86元檔全部降至56元,並將5元數據資費區範圍由87個擴大至112個,語音國際漫遊資費平均降幅48%,涉及130個國家和地區。

聯通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自執行提速降費工作以來,聯通國際漫遊數據的資費一直不斷降低。2015年,聯通曾3次下調國際漫遊數據業務資費,今年提速降費工作還將更進一步推進。

據悉,這是中國聯通開展提速降費工作一年以來,繼去年5月、10月後第三次降低國際漫遊資費,且資費的下降幅度也是最大的一次。

降費地區覆蓋上百國家

據了解,國際漫遊資費水平主要由境外當地運營商決定,這是國際漫遊資費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國聯通高度重視國際漫遊提速降費,加強與境外運營商談判力度,並與中國電信合作開展聯合談判,降低結算價格,實現資費下調,優惠中國國際漫遊出訪戶。

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包天不限量產品由原來的“26/56/86”三檔資費變為“26/56”兩檔,26元區覆蓋範圍由只包括港澳臺地區擴大至覆蓋五大洲出行的5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原56元資費區里的日韓新馬泰印尼菲律賓等亞洲主要國家、英法德西俄及美國、加拿大等歐美漫遊目的地國家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52個國家和地區,統統並入到26元包天資費區,原86元包天資費區統統並入56元資費區,不再設置86元包天資費檔。

除包天不限量業務外,對流量需求不高的用戶也可選擇按量計費的標準資費,用多少算多少。在新政策中,按量計費的5元區標準資費也做出了大調整,覆蓋增至112個國家和地區,資費平均降幅達72%。進一步擴大了5元區標準資費範圍,由87個增加至112個國家和地區,平均降幅達72%。

對於各大運營商6月開始實施的新舉措,電信專家付亮對記者表示效果肯定會有,但未必會很明顯,提速降費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三大運營商承諾繼續“提速降費”

去年5月15日,三家運營商公布了提速降費方案,至今已滿一年。就執行情況而言,三家運營商均表示,超額完成預定目標。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提及提速降費時表示,去年“提速降費”惠及用戶超過400億元。但廣大用戶抱怨“提速降費”不明顯,他表示,主要因為我國用戶規模龐大,平均每個用戶每個月費用下降幅度為2.6元,因此感知不大。

對於2016年的目標,中國移動表示,在降費方面,2016年會進一步降低長市漫一體化的統一套餐門檻,將統一套餐門檻大幅降至18元,覆蓋更多客戶需求;下調流量標準資費並繼續實施月套餐剩余流量當月不清零服務;持續降低國際漫遊資費,支持國家“走出去”戰略。

中國聯通則表示,與2015年相比,2016年固定寬帶單位寬帶資費同比下降不低於15%,移動數據流量綜合單價降低不低於15%。主要通過下調流量標準資費、加大套餐內所含流量、加大4G終端普及率,推出套餐月費打折,推廣流量放心用功能、加大流量包的普及等手段降低資費,提高用戶獲得感。

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回應媒體提問時表示,中國電信流量資費2015年降幅超過30%,但由於用戶使用流量增加,導致用戶的月均流量消費支出總額由每月28.4元上升為31.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52

中國電信今年將取消漫遊費 電話短信折算成流量計費

7月15日下午,在“第八屆智能終端及移動互聯網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表示,今年中國電信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並將率先推行全流量計費(電話、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這意味著中國電信將迎來全流量經營時代。

這是這位中國電信新任董事長上任後又一新舉措。中國電信全流量經營的信心來自4G用戶的高占比。

楊傑還表示,2016年開始,中國電信將啟動三項重大網絡升級,牽引產業生態進一步升級。一是基於1.8G/2.1G/CA的4G現網,繼續加強覆蓋,優化網絡,同時推進5G試驗;二是啟動800M LTE全網重耕,2017年上半年全網覆蓋,打造國內第一張低頻LTE網絡,在全國範圍再次實現移動網絡覆蓋領先;三是VoLTE建設全面啟動,依托800M重耕,2017年上半年實現全網覆蓋。同時,vIMS基於NFV架構,2017年上半年具備支持VoLTE業務的能力。

此外,在本次論壇上,楊傑還發布了中國電信的物聯網發展技術路標。中國電信將於2016年7月啟動Cat1,並於2017年上半年建成覆蓋全網的基於800M的NB-IoT網絡,同期也將支持eSIM,促進中國電信的物聯網從過去基礎薄弱走向行業前列。

(綜合來源:證券時報、澎湃新聞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04

中國電信將取消長途漫遊費 大規模布局物聯網

7月15日下午,在“第八屆智能終端及移動互聯網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表示,今年中國電信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並將率先推行全流量計費(電話、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這意味著中國電信將迎來全流量經營時代。這是這位中國電信新任董事長上任後又一新舉措,與此同時,楊傑宣布將於2016年7月啟動Cat1,大規模布局物聯網。

“運營商此次能夠大幅降低國際漫遊流量資費,原因就在於中國4G取得了較大發展,4G用戶規模大了以後,就可以跟國際運營商對等談判。國外運營商可以漫遊到中國的4G網,也看到了中國4G用戶的境外漫遊需求增加。”電信專家付亮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此前,中國電信已經進行過多次漫遊調整方案。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還在現場發布了中國電信的物聯網發展技術路標。楊傑表示,中國電信將於2016年7月啟動Cat1,並於2017年上半年建成覆蓋全網的基於800M的NB-IoT網絡,同期也將支持eSIM,促進中國電信的物聯網從過去基礎薄弱走向行業前列。

這意味著中國電信將在明年大規模布局物聯網,爭奪物聯網時代下的萬億蛋糕。

事實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三大運營商都在加碼物聯網布局。中國移動公眾物聯網自2014年11月底正式商用,截至今年6月,用戶已超過2700萬。中國聯通在2015年5月就創立了全國統一的物聯網平臺,並與華為、上海物聯網有限公司等合作夥伴就NB-IoT(窄帶物聯網)展開深入合作。

而在去年底公布的2016年發展戰略中,中國電信則是將物聯網單獨提為發展關鍵詞,納入戰略基礎業務。而在今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電信轉型升級新戰略中,物聯網已升級為中國電信未來五大新興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截至2015年底,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連接用戶數總計已接近一億戶。而據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預計,2016年國內物聯網行業的整體收入將超過一萬億元。

Qualcomm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在同期舉行的終端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采用Qualcomm技術的智能手機之外的物聯網產品的出貨量已經超過10億。Qualcomm已出貨超過3.4億片車載芯片組;超過80%基於Android Wear可穿戴設備設計使用了Qualcomm芯片組。

Qualcomm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

“大家在現場可以看到很多基於驍龍芯片的終端,包含機器人和無人機。比如在無人機領域,騰訊的空影(YING)以及零度智控、昊翔(Yuneec)等公司的無人機產品均采用了Qualcomm的無人機解決方案。”史蒂夫·莫倫科夫表示,物聯網時代已經到來,Qualcomm已提供超過25款不同的參考設計智能平臺來加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

在此次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上,根據中國電信在現場公布的數據,目前天翼終端產業鏈上合作的物聯網芯片商達十多家,而天翼物聯產業聯盟也會提供4億元產業激勵推動物聯網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一財經記者也在現場看到了不少物聯網方面的合作項目以及產品。

比如說智能家居產品。進入家庭互聯網時代,客廳經濟概念悄然崛起,其中,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使得其在客廳的地位日益凸顯,現場有不少以智能電視或智能攝像頭為載體的物聯設備以及安防產品。

此外還有各種可穿戴設備以及VR產品的亮相。

一名樂視Kido的現場產品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兒童手表的巨大機會。2G手表,發語聊消息會有局限,只能發15秒,就這15秒,還會緩沖,但4G的速度,是接近44Mbps, 快了1000多倍。

“Kido Watch能支持60秒語聊,發送速度就和大家手上的4G手機一樣,完全沒有延遲。”該產品經理說。

而另一家做安防設備的視頻廠商則對記者表示,目前已經開始和大疆等無人機企業進行商洽,在物聯網攝像頭方面開展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42

中國電信:年內取消長途漫遊費!

7月15日下午,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在“第八屆智能終端及移動互聯網產業高峰論壇”上拋出重磅消息,今年,中國電信將率先在業內取消長途漫遊費,同時,中國電信還將在業內率先推行全流量計費,即將電話和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

網絡技術上,經過VoLTE改造的4G網絡已實現語音和數據流量融合。不過運營商服務資費套餐和企業業績統計仍沿用了語音時代的計費模式,既有長途漫遊費,又將語音、流量同時作為計費單元。

當前,運營商普遍面臨語音和短信業務收入下滑,同時4G流量的增長也帶來流量收入方面持續顯著增長,改變計費模式既是大勢所趨,但短期內可能對移動語音和短信收入占比超過20%的中國電信構成挑戰。由於其他運營商中傳統計費模式支撐的移動語音和短信收入也占有相當比例,中國電信此舉拿自己開刀,同時無疑也將震動整個行業。

推改革需要勇氣

語音和短信收入一度構成運營商收入主要部分,而隨著3G以後OTT服務興起,運營商語音、短信面臨被互聯網服務替代的挑戰。近年來,財務報表顯示三大運營商傳統語音、短信收入逐年下滑。

2015年,中國電信固網語音業務收入為296.1億元,較2014年的335.9億元下降11.8%,移動語音收入為489.8億元,較2014年的546.7億元下降 10.4%。短信業務方面,2015年,由於短、彩信等傳統增值業務收入下降,中國電信移動增值服務收入較 2014年下降12.4%,為175.2億元。

不過在4G業務鋪開以後,流量收入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中國電信傳統語音、短信收入下滑的短板。2015年,中國電信手機上網流量收入達到478億元,同比增長40%。手機上網總流量同比實現翻番,其中4G流量占比提升到51%,4G用戶每月戶均流量達到751MB,同比增長25%。

根據楊傑15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中國電信4G用戶已經從去年年底的5846萬戶提升到約1.2億戶,其中4G用戶在移動用戶中占比58.1%。目前,中國電信移動用戶已有2.1億戶,到2016年底,中國電信4G用戶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到超過80%,也就是說將超過1.6億戶。4G用戶每月使用的流量,也將進一步提升到1G以上。

4G快速發展和移動數據流量快速增長,或許是楊傑推動改革的勇氣。但改變計費方式,對於中國電信傳統業務收入也將可能構成挑戰。

可以預計的是,由於語音和短信業務按照流量計費,中國電信移動語音收入和移動增值業務收入將可能首先受到挑戰,二者2015年在中國電信收入中占比分別為14.8%和5.3%,合計超過20%。尚不清楚其固定語音是否也將按照流量計費,固定語音在中國電信整體收入中的占比目前也有8.9%。

國外已有先例

將基於語音和短信的計費模式修改為基於流量計費,去年部分國際運營商已開始實施。

2015年,美國運營商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去年已開始實施“Mobile Share Plans”套餐,對語音和短信免費並不限使用量,對數據流量計費,改變了對語音和短信計費不限數據流量的套餐模式。

去年,美國運營商Verizon(威瑞森電信)也實施了對語音和短信免費,按照數據流量計費的簡化包月套餐。

中國移動也曾針對338元以上包月套餐對語音、短信使用不設限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新開通的VoLTE數據通話服務,仍采取了傳統的按語音時長計費模式,並沒有按照VoLTE消耗的流量為基準計費。

值得註意的是,財報顯示,在改變計費模式後的2015年第四季度,AT&T收入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

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副總裁許可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數據流量消費快速增長,以及整合語音與數據網絡的VoLTE高清語音推出,運營商統一語音和流量計費具備了條件。而正在商用化VoLTE業務的中國運營商,已基本具備開通按流量計費套餐條件。

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流量消費量每年將實現超過60%複合增長率,從傳統語音向數據流量和基於流量的數字化服務轉型,也是運營商在OTT替代壓力和行業發展趨勢下主動開展的變革。

不久前,中國電信宣布了持續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的“轉型3.0”戰略,通過推進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定位於成為一家“綜合智能信息服務運營商”。

楊傑在15日表示,基於4G(和未來的5G)、光寬帶兩大基礎業務,中國電信將打造出智能連接型業務生態圈,以雲、網、端為核心,強化網絡生態合作;同時,依托天翼高清、翼支付、物聯網、雲和大數據、“互聯網+”等應用,以及流量、安全等能力,將致力於打造面向智慧家庭、物聯網、互聯網金融和新型ICT應用的應用生態圈。

楊傑還表示,中國電信將在內容、渠道、終端等方面加強對外合作。在和流量業務關系緊密的內容合作方面,楊傑表示,中國電信未來將重點與業內前五家視頻提供商合作,將可能采取包括“定向流量+會員權益”(使用內容免流量費)等合作模式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45

中國電信擬推行全流量計費 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17/1022710.html

“2016年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於7月15至17日在廣州召開,17日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在該次博覽會的相關論壇上透露,中國電信推行全流量計費(語音、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引起了各方熱烈反響。

7月17日,“2016年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15至17日在廣州召開,中國電信董事長楊傑在該次博覽會的相關論壇上透露,中國電信推行全流量計費(語音、短信折合為流量,統一計費),逐步取消長途漫遊費,引起了各方熱烈反響。

據悉,隨著智能服務時代的到來,智能終端不斷普及,各類APP應用越來越豐富,用戶消費特征呈現以流量為主、語音為輔的特點。中國電信此前已推出了創新的純流量套餐,獲得了流量消費為主的用戶認可,但對有一定語音需求的用戶還無法滿足。

此次中國電信推出的全流量計費套餐,屬行業首創,語音、短信全部可以按照一定標準折算為流量計費,為用戶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實惠。

據介紹,最新發布的“天翼4G+雲卡”,具備如下特點:(一)零門檻無合約。不設置月套餐費,即充即用,用戶按照30-200元的額度充值付費後,獲得相應額度的流量即可使用;(二)語音、短信可折算成流量計費。用戶購買的流量有效期為3個月,在有效期內使用不清零,打電話和發短信均可按一定標準折算為流量計費。

電信方面介紹,對用戶而言“天翼4G+雲卡”有幾大優勢,一方面,新套餐更簡化,用戶僅需了解總流量額度即可,無需區分語音、短信、流量各種套餐數據,套餐內容易於理解;另一方面,全流量計費的套餐,不會出現訂購的套餐有時流量不夠用、語音卻有用不完的情況,套餐使用更加稱心。

另外,全流量計費套餐的流量均為全國流量,相應折算的語音通話也是全國通話,用戶打電話時不再需要區分是本地、長途還是漫遊通話。

電信方面稱,中國電信在創新計費、提供更靈活套餐等方面,一直致力於滿足用戶多樣的智能信息服務需求。隨著技術、商業模式等的成熟,全流量計費模式將成為中國電信重要的計費方式。

  • 中國新聞網
  • 趙橋
  • 唐貴江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