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介變形記——造假流水線何以通暢無阻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556

既然有總攬大權進行審批的發審委存在,投行和審計機構常常藉機推卸他們原本應該承擔的審計責任,甚至合夥應付發審委的喜好,反向破解審核密碼。

綠大地造假上市案的爆發,也讓一條由投行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構成的「造假流水線」曝光於天下,也使得這些資本市場中介機構再次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有些投行保薦人配合公司包裝,美其名曰「上市輔導期」。輔導過程中,公司在投行保薦人指導下明目張膽地進行包裝,目標就是欺騙公眾投資者——把原本垃圾的公司包裝得光鮮亮麗,並在股市高價發行圈錢。

如果說,保薦人是防範擬上市公司出現虛假信息披露、材料不實的第一道關,註冊會計師事務所就是擬上市公司財務審計中的第二道關。那麼,在現行的新股發行制度中,發審委是把好企業上市信息公允性的最後一關。

但發審委的存在,讓投行和審計機構有機會推卸原本自己承擔的審計責任。既然有發審委總攬大權,投行和會計師事務所做的就不是認真審計發行人的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而是合夥應付發審委的喜好,以及通過一系列反向工程來破解發審委的審核密碼。

造假流水線

中介機構「灰色產業鏈」的存在,是對現有新股發行規則的玩弄與輕蔑。

事實上,一些投行和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已經形成造假上市的「灰色產業鏈」或「造假流水線」。在綠大地一案中,原上市公司管理層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造假上市,並在上市後繼續造假,投行保薦人和財務審核機構的多家會計師事務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從綠大地造假過程看,灰色利益鏈中不僅有現存市場制度下利益勾兌的「潛規則」,還有行走於市場邊緣的「財務高手」們對法制和規則的玩弄與輕蔑。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負責人近日也強調指出,會計師事務所要時刻關注媒體報導,並對媒體質疑所涉及的問題,重新全面評估相關審計證據及審計結論。

據監管部門透露的消息顯示,四川天澄門律師事務所和鵬城會計師事務所均未遵守相關法律和會計業務規定,而在以虛假原始財務和法律資料編制報表之後,承擔審計責任的深圳鵬城和中和正信會計師事務所在現場審計過程中的違規操作,最終為虛假財務數據打開了「一路通行」的綠燈。

南方週末記者在造假案調查過程中發現,由於保障財務數據真實性的關鍵審查環節「現場審計」一直被牢牢地掌控在「造假軍師」龐明星個人手中,使其得以利用各中介機構的失職與疏忽,從容「包裝」一系列造假數據,並最終騙過了監管部門和市場投資者。

而在案件曝光後,除了對造假當事人的懲處之外,追究中介責任的呼聲也成為市場共識。這一幕場景,不能不令人想起十年前「銀廣夏上市造假」案曝光後,為證券中介行業所帶來的巨大震盪。

2000年前後銀廣夏案的曝光,不但直接導致了當時名列國內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深圳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解體,而且引發了一系列包括中介監管及會計制度方面的重大變化:包括全面引入國際會計準則、強化註冊會計師協會管理職能等等。

而在事隔十年之後,再度曝光的綠大地造假上市案,儘管與銀廣夏造假上市性質相同,但是從造假操作到最終曝光,其間依然有著大量細節上的差異。仔細分辯這些差異,可以看出過去十年裡中國證券市場監管的進步與不足。

首先是在造假主體上,銀廣夏一案是由會計師事務所執業人員直接參與造假,而在案件爆發後的媒體調查中,更顯示出這一造假模式,是當時市場中介機構中所流行的「潛規則」。

一位資深會計業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當時「造假上市」模式的流行,既跟當時「為國企解困」的證券市場管理思路有關,也跟當時會計規則不完善有很大關係。

該市場人士表示,自己在香港多年執業過程中,既學過英國的會計準則,又學過美國會計準則,但第一次到內地從事B股上市業務時,卻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懂」內地會計準則與要求。

他發現當時國內通用的「蘇聯式」會計準則,不但與國際會計準則無法接軌,而且完全無法反映出市場化企業的真實運作情況。南方週末記者亦有發現,在 2000年前後查看多家A+H股上市的企業財務資料時,發現A股報表資料極其粗略且漏洞百出,而遵照國際會計準則編制的H股財務數據,則清晰地反映出了企 業經營的各種動態與細節。

而到2003年之後,中國證券市場開始大力推進上市公司會計準則與國際標準接軌,最終使得上市公司財務數據成為市場投資者的重要標準。

另一個進步則是,在造假曝光的過程中,銀廣夏一案几乎是由媒體獨立調查曝光,其後再牽出大規模會計造假的「潛規則」。

而在綠大地案中,儘管監管部門在上市時由於失察而任其造假資料通過了層層審核,但在其後續增發過程中,已有所覺察的監管當局及時「推薦」了新的會計 師事務所,最終由該所審計時發現了財務造假跡象。直到監管機構大規模進駐調查,綠大地造假案才最終引發市場關注和媒體跟進。在地方法院的一審判決之後,證 監會還專門召開發布會,公開了更多未被一審認定的細節。

造假何以通過層層審核

目前新股發行重重審批環節存在結構性缺陷。每個審核環節都以為其他環節能堵住漏洞,結果卻造成了大規模的造假行為一路通行。

不過,貫穿兩次上市造假案的核心運作模式——行政審批制度下的權力尋租並未從根本上受到扼制。

在市場制度與規則日益完善的過程中,「資本高手」們對社會財富的掠奪也更具隱蔽性和專業性,而身為市場信用承擔者的中介機構及相關專業人士,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日益明顯。

在綠大地一案中,造假主體實質上是公司管理層和帶著審計項目屢屢「掛靠」不同會計師事務所的龐明星,而這一「項目掛靠」模式本身就已經違反了相關行業管理規範,只是由於各級監管機構的縱容,才得以實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綠大地案也凸顯目前新股發行中重重審批環節的結構性缺陷。每個審核環節都以為其他環節能堵住漏洞,不必自己來「做惡人」,甚至因利益關係而「睜隻眼閉隻眼」,而最終卻造成了大規模的造假行為一路通行,讓卻市場投資者和社會各方付出了沉重的「埋單」代價。

這一現象並非中國證券市場所獨有,上世紀80年代初曾在香港證券市場引起巨大轟動的「佳寧案」就是一個類假的案例。

香港上市公司佳寧置業因財務造假最終倒閉一案,直到2001年底才最終審結。其間涉及的貪污詐騙款項達66億元,訴訟費高達2億多港元,整個案件的 調查過程長達17年,審查資料數百萬份,調查和追緝範圍遠及三大洲十多個國家,創下了目前世界司法領域裡的一系列「吉尼斯世界紀錄」。

在佳寧案爆發近20年後,案發時任香港證券監管專員的霍禮義專門寫了一本書回顧此案的來龍去脈。

霍禮義在書中指出,在佳寧造假案中,當時的佳寧董事長陳青松及其團隊「顯然還缺乏市場經驗」。而專業的顧問們,包括券商、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對事件的發展起著實質性的作用」。

在以虛假交易粉飾的商業帝國最終崩潰後,陳青松為此付出了近20年的牢獄生涯。今天綠大地的董事長何學葵及其「專業顧問們」,又將面對著怎樣的結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4

低估值下買入是萬王之王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hqx.html

(一)

 

估值和高增長,前者往往具有確定性,而後者沒有確定性。

當低估值因為總體經濟不振,陷入低增長,是極好的買入時機。因為經濟的規律總是高低相間,週而復始。一旦經濟轉好,低估值回到合理估值,就會有極佳的回報。

當低估值遇到流動性的問題,比如利率提高股市缺乏吸引力,比如股市過度擴容,但基於流動性總是會回到合理的水平,因此,一旦恢復,估值就會得到修復。

當然,最佳的狀態是低估值加上高成長,那麼,當低估值回到合理區域,就會獲取公司快速增長帶來的利潤以及估值上升帶來的利潤。

簡而言之,因為非公司長期轉壞產生的低估值,就產生了很好的買點;同樣,當大盤總體處於低估值的狀態,因為經濟總是增長的,所以,未來收益就具有了極高的確定性。

低估值買入是王道的原因,就在於一些暫時性的問題總是會過去的,在於人們情緒轉換後,價格又回到價值的身上。

 

(二)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低估值的時候喊危險;高估值的時候喊安全

很多人成日關注自己沒有能力關注的宏觀經濟,憂心忡忡。(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分辨哪個是真的經濟學家,哪個是假的;他們也不知道經濟學家是有很多派別的,看 多看空本來就有兩派,如果有第三派,那麼就是中立的。他們認同的經濟學家,往往是外行經濟學家,因為往往越外行的人,說出來的東西越淺白;也只有外行的假 冒的經濟學家,敢說自己什麼都懂。)當然,還有一些人精力過剩,喜歡看世界經濟的,可惜的是他們談起歐美經濟貌似頭頭似道,實則狗屁不通。

如果他們現實點,回頭好好想想一個簡單的可以輕易論證的事實,那就是:即使是金融危機,也不比一個股票pe被腰斬更嚴重。美國次貸危機,美國的經濟損失了百分50嗎?歐債危機,歐洲的經濟損失百分50了嗎?我們看到的,最多也就是讓經濟增長停滯罷了。而股票的pe被腰斬,就可以讓一個股票從20元跌到10元。


因此,股民談經濟有問題,不如多關心他買的股票是否估值太高了。因為即便公司一兩年不盈利,也不過損失百分十幾二十的利潤罷了;而買太高估值的股票,一旦回歸,就是玉石俱焚。

高估值是萬惡之源;低估值帶來未來的財富;故事週而復始。讓我們看看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

1988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時,可口可口市盈率近15倍。1988年到1998年十年間,可口可樂淨利潤複 合增長率為14.7%(略低於15%),1998底年股價達到66元,市盈率46.47倍!淨利潤的增長加上估值的提升,讓巴菲特十年的投資淨值增長 12.64倍,年投資回報率達28%,這是一個標準的戴維斯雙擊。1998年到2011年,可口可樂的淨利潤年復合增速仍然有10%,但十三年間股價沒有 變化,只是市盈率從46.47倍下降至12.7倍,失落的十三年。

(三)

 

大多人對市場的預期,是中短期預期。不是長期的預期,就像一畝田,你可以預期它明年收成不好或者大好,但一畝田的產量其實是有個定數的。一畝田的長期平均 產量是1000斤,當它有一年的產量是1300斤或者700斤的時候,這畝田的價值其實變化不大。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是根據這畝田長期穩定的產量進行定價 的。但在股市中,因為市場先生的存在,因此當它是700斤的時候,就給500斤的價格;當它是1300斤的時候,就給1500斤的價格。

此外,大多好的公司長期的收益是相對確定的。拉長時間,這些優秀的公司收益率,除了極少數公司,大多相差不大。因此,如果兩個同樣的好公司,他們的估值相差巨大,正常情況下,就讓人擔心是否有透支的問題,或者,會欣喜的發現某些公司因為市場的亂流而產生嚴重低估。

投資是從大概率出發的,是從常識出發的。低估值,除了和自身對比之外,還和這個群體裡的其他公司對比。高估的必然回落,低估的必然前行。輝煌的(透支)將 蒙上塵埃;而遺棄的最終會被發現。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這個本源,就是價值,就是不通過博弈的價格而純粹來源於公司的回報。而當我們假設其他變量相同, 只從估值這個角度入手,低估值當然就是萬王之王。低估百分50,就可以輕取一個好公司5-7年的辛苦經營;高估百分百,則意味這個好公司5-7年的利潤事 先被人領走了。


 

(四)

 

不要去考慮宏觀經濟永遠變壞的一天,因為宏觀經濟總是會從陰天,雨天走向春暖花開,買在寒風蕭瑟,賣在陽光雨露後。因為人們總是如此容易被外界影響,同時又不知道只是季節輪轉,只是晨昏交替,只是潮漲潮落。

范仲淹如此描述到: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而季節輪轉後: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低估值買入,是看清了輪轉、交替、漲落,知道太陽會升起,知道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是通過歷史的經驗確定二十四節氣來推算的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8

看得見的底部,看不見的折價---談銀行股的價值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co9.html

2005年,當市場持續的低迷和絕望後,有些人發現了封基處於極其離譜的低估狀態。4-5折的封基,意味著大盤跌到300多點,才會發生虧損。封基的計算極其簡單,因為現金和債券是不打折的,因此,百分60-70倉位滬深300股票的封基,意味著股票在3折-4折在賣。

 

去年此時,日本地震,大盤2900多點,農行2.62元。一般人計算了一下,也可以得出農行的稅後利潤大概在5-6之間。一年過去,大盤跌了百分20,但 農行的價格不僅沒有下跌(中間還有一次分紅),而且分紅率也和當時預估的差不多。換句話說,看到分紅率,就能看到農行的底部。農行的底部和封基的折價不 同,它的底部是由堅實的分紅基礎建立起來的。假如農行永遠都不增長了,每年分紅利潤有百分6,對於幾千億要投入股市的保險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以及只能把錢存在銀行的巨量存款,都有巨大的誘惑力。因此,農行2.62元就是農行的價值鐵底,即使被擊穿了,也不用擔心它不會漲回來。(農行只是一般的銀行,但農行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005年,封基的風險是中國經濟的徹底崩潰,如果大盤跌破400點,那麼,封基發生虧損的概率還是有的;2011年,農行的風險也是中國經濟的崩潰,如果不是,那麼大盤跌到1000點,農行的價格還是無法撼動的。

 

2012年,在GDP7.5的全年預期下,在2011年銀行賺得太多紛紛隱藏利潤的情況下,銀行目前的預期是一季度盈利20的增速,全年15左右的增速。 因此,目前的銀行股無需去懷疑它。銀行目前的壞賬率還處於歷史最低位置;中國總體經濟的不平衡(落後的省份在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還在高歌猛進(離城市 化60的目標還有10個點);以及中國政府對經濟超強的控制力(全世界最強大的政府之一)諸多因素,決定了2012年的銀行業績高枕無憂,決定了目前銀行 股如珠玉般寶貴的價值。

 

有些人說銀行融資不斷,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他們或許不知道當年的封基老鼠倉不斷,利益輸送給開基,高位接盤莊股,基金經理豬一般的投資。有些人還說封基當時的折價是確確實實的,但他們看不見,如果銀行的合理估值是15-20pe,那麼目前的折價也就是當年4折的封基。

 

估值之難,難在確認股票的底部;價值投資之難,難在遇到4折買的股票。珠玉滿街,不識貨的人們往往習慣去追逐被熱捧的木石。當然,他們也許不知道,當封基 4-5折的時候,機構們紛紛減持,避之唯恐不及;而當封基漲了5到10倍以後,機構和股評們開始視封基為價值投資,被長期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9

低估值下買入是萬王之王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hqx.html

(一)

 

估值和高增長,前者往往具有確定性,而後者沒有確定性。

當低估值因為總體經濟不振,陷入低增長,是極好的買入時機。因為經濟的規律總是高低相間,週而復始。一旦經濟轉好,低估值回到合理估值,就會有極佳的回報。

當低估值遇到流動性的問題,比如利率提高股市缺乏吸引力,比如股市過度擴容,但基於流動性總是會回到合理的水平,因此,一旦恢復,估值就會得到修復。

當然,最佳的狀態是低估值加上高成長,那麼,當低估值回到合理區域,就會獲取公司快速增長帶來的利潤以及估值上升帶來的利潤。

簡而言之,因為非公司長期轉壞產生的低估值,就產生了很好的買點;同樣,當大盤總體處於低估值的狀態,因為經濟總是增長的,所以,未來收益就具有了極高的確定性。

低估值買入是王道的原因,就在於一些暫時性的問題總是會過去的,在於人們情緒轉換後,價格又回到價值的身上。

 

(二)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低估值的時候喊危險;高估值的時候喊安全

很多人成日關注自己沒有能力關注的宏觀經濟,憂心忡忡。(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分辨哪個是真的經濟學家,哪個是假的;他們也不知道經濟學家是有很多派別的,看 多看空本來就有兩派,如果有第三派,那麼就是中立的。他們認同的經濟學家,往往是外行經濟學家,因為往往越外行的人,說出來的東西越淺白;也只有外行的假 冒的經濟學家,敢說自己什麼都懂。)當然,還有一些人精力過剩,喜歡看世界經濟的,可惜的是他們談起歐美經濟貌似頭頭似道,實則狗屁不通。

如果他們現實點,回頭好好想想一個簡單的可以輕易論證的事實,那就是:即使是金融危機,也不比一個股票pe被腰斬更嚴重。美國次貸危機,美國的經濟損失了百分50嗎?歐債危機,歐洲的經濟損失百分50了嗎?我們看到的,最多也就是讓經濟增長停滯罷了。而股票的pe被腰斬,就可以讓一個股票從20元跌到10元。


因此,股民談經濟有問題,不如多關心他買的股票是否估值太高了。因為即便公司一兩年不盈利,也不過損失百分十幾二十的利潤罷了;而買太高估值的股票,一旦回歸,就是玉石俱焚。

高估值是萬惡之源;低估值帶來未來的財富;故事週而復始。讓我們看看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

1988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時,可口可口市盈率近15倍。1988年到1998年十年間,可口可樂淨利潤複 合增長率為14.7%(略低於15%),1998底年股價達到66元,市盈率46.47倍!淨利潤的增長加上估值的提升,讓巴菲特十年的投資淨值增長 12.64倍,年投資回報率達28%,這是一個標準的戴維斯雙擊。1998年到2011年,可口可樂的淨利潤年復合增速仍然有10%,但十三年間股價沒有 變化,只是市盈率從46.47倍下降至12.7倍,失落的十三年。

(三)

 

大多人對市場的預期,是中短期預期。不是長期的預期,就像一畝田,你可以預期它明年收成不好或者大好,但一畝田的產量其實是有個定數的。一畝田的長期平均 產量是1000斤,當它有一年的產量是1300斤或者700斤的時候,這畝田的價值其實變化不大。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是根據這畝田長期穩定的產量進行定價 的。但在股市中,因為市場先生的存在,因此當它是700斤的時候,就給500斤的價格;當它是1300斤的時候,就給1500斤的價格。

此外,大多好的公司長期的收益是相對確定的。拉長時間,這些優秀的公司收益率,除了極少數公司,大多相差不大。因此,如果兩個同樣的好公司,他們的估值相差巨大,正常情況下,就讓人擔心是否有透支的問題,或者,會欣喜的發現某些公司因為市場的亂流而產生嚴重低估。

投資是從大概率出發的,是從常識出發的。低估值,除了和自身對比之外,還和這個群體裡的其他公司對比。高估的必然回落,低估的必然前行。輝煌的(透支)將 蒙上塵埃;而遺棄的最終會被發現。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這個本源,就是價值,就是不通過博弈的價格而純粹來源於公司的回報。而當我們假設其他變量相同, 只從估值這個角度入手,低估值當然就是萬王之王。低估百分50,就可以輕取一個好公司5-7年的辛苦經營;高估百分百,則意味這個好公司5-7年的利潤事 先被人領走了。


 

(四)

 

不要去考慮宏觀經濟永遠變壞的一天,因為宏觀經濟總是會從陰天,雨天走向春暖花開,買在寒風蕭瑟,賣在陽光雨露後。因為人們總是如此容易被外界影響,同時又不知道只是季節輪轉,只是晨昏交替,只是潮漲潮落。

范仲淹如此描述到: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而季節輪轉後: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低估值買入,是看清了輪轉、交替、漲落,知道太陽會升起,知道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是通過歷史的經驗確定二十四節氣來推算的春耕夏種秋收冬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8

在浮躁的投資世界裡體驗安寧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mam.html

(一)

 

有些時候,確定性只需要1分鐘就能理解。

 

中國的上市公司一直存在3種狀態,A股、B股、H股(此外,還有美股中的中概股);同股同權是確定性的。A股的大多股票,在B股和H股卻是長期以打折的方 式在交易。因此,過去十年,同樣的公司,在H股平均上漲了4倍---即使如此,大多H股的股票還遠遠比A股便宜---而A股卻一無所獲;同樣的公司,B股 的獲利也是A股的數倍。折扣就是一種確定性。(反之,如果同樣的股票在境外只有一半的價格或者三分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價格在賣,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類似的還有當年的封閉式基金,當他們以5折的方式在交易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當你的收益翻倍也不過和其他人的成本相同。(當年我推薦封基給朋友,他們說,太慢,沒意思。)

 

搖新股的確定性存在於長期的統計中。過去十年,有新股搖的時候,新股年均回報是年化15左右……而搖新股,只需要申購,開盤賣出兩個動作罷了。

 

(二)

 

過去十年機會騰湧,對股市完全不瞭解的人,可以通過搖新,通過買封閉式基金,還有些時段通過0風險的可轉債,通過購買H股,通過購買B股……輕而易舉獲得非常好的收益。但大多人卻說,中國的上市公司不值得投資,投資機會非常少……

 

遍地黃金的股市已經過去或正在過去。未來,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回歸到研究公司本身。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討論往往是在一個系統內討論的,比如說中國經濟。如果中國經濟崩潰,你原先思考確定性的前提都將毫無價值;更不要說核大戰等等。看完《2012》裡的房子和紙糊了一樣的消失,並不會阻止人們去買房子,道理也一樣。

 

(三)

 

股票短期的漲跌,一年股市的牛熊,這是不確定的。但公司長期的經營,所特有的戰略目標,企業文化,人才觀念,經營模式等等,這些是確定性的。因此,當我們投資的時候,我們會儘量排除不確定性的方法,轉而去尋找已知的可知的東西,從而增加確定性。我們每天都努力瞭解,每天就增加了投資成功的確定性。

中國石油是一家高度確定性的公司,因為他必然是:政府扶持、保守經營。同時,中國石油的確定性也表現在戰略上:在戰略上模糊不清,國企傲慢不思進取甚至腐敗的企業文化,人才觀念上的看中關係。這些構成了企業最核心的內容,你知道中國石油就是如此。

 

大公司的確定性高於小公司,因為大公司經過長期的經營,經歷了市場的風風雨雨,也經歷過了前進過程中的對對錯錯。正如一個成年人的行為是容易預測一樣。而 小公司正如小孩,可塑性強,但不確定非常高。歐美市場,大公司溢價,給小公司折價,(修改: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估值差不多)因為小公司成為大公司的概率非常 低,大多一兩年就夭折了。(而一些小公司成長了百倍千倍)市場是殘酷的,只有經過無數次殘酷的考驗,才能成為蒼天大樹。同時適者生存的哲學適用於叢林競爭 中。大多人盯住小公司的成長性,看到那些大樹都是從小樹生長而來,卻忘記了,能成為大樹的,永遠只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四)

 

沒有人每天看自己的存摺,因為存摺的利息是確定的,同時存摺是安全的。


對於一個人來說,當他說一個企業確定性不高的時候往往因為對這個企業不夠瞭解。當然,另外一個方面,任何一個企業同時具有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雙重的特徵。我 們尋找出它的確定性,同時意識到它的不確定性,構成了購買一個股票的基礎。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個問題主要是啟發人們去思考什麼,去做什麼,最終讓自己敢於 投資,同時通過不斷增加對公司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瞭解,讓自己增加投資的勝率。

 

(五)

 

關注投資,經常要問自己,不是市場波動我們該怎麼辦,而是我們對自己持有的公司又多瞭解了幾分。當你認識深入研究之後,就會有夜夜好眠的收穫感和滿足感。

 

在時間匹配、複利認識、摩擦成本控制、注重上市公司內在的價值的關注等確定性的邏輯確立後,巴菲特跳著舞去上班了,這是農夫般的快樂,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後的人生境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28

如何使自己的股票投資更保守些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w41.html

每一條成功的路上都充滿荊棘,不願意上路的人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每一條成功的路上也都需要時間的考驗,那些試圖走捷徑的人也不屬於我們的世界。

 

(一)安全邊際

 

1元錢買1元貨,這是一般人投資的方式。但巴菲特說,5毛錢買1元貨,這樣,誤差下限百分50,就是允許自己由於不小心買到0.5元的東西。人們的不小心總是可能性的,由于歸納法的數據總是有限,因此人類認識總是有侷限性;上市公司經營在各種內外力變化的情況下,不斷變化;加上個人能力---才學識的不足等等因素,都使得看走眼或者事情變糟糕的情況有出現的概率。

 

(二)提高能力

 

三種可能誤判的因素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是唯一可以通過努力做到的。

 

投資大師畢竟是大師,一般人的投資誤差也許會糟到百分50,但大師可以把把誤差下限調到百分十(假設),那麼,1元錢的東西0.9元買就可以。巴菲特有能力通過各種假設的模型去縮小危險,他也有耐心用幾十年時間去看年報,此外他還有機會和各個領域的頂尖人士交流,因此,巴菲特在買入的時候,價值這個變量的變數變得極小了,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僅看清了一個行業,一個公司的前世今生,而且穿透重重迷霧看到未來,他可以通過放棄適度的保守以免錯失機會。

 

一般投資者是不適合買高估值的成長股。簡單的方法,就是凡是高估值的都遠離,如果喜歡,就必須通過長期關注和學習,直到有一天覺得對這個行業這個企業充滿信心的時候,再開始下手,畢竟,高估值的股票是一個很高的欄杆,要跳過去,沒有那麼簡單。

 

(三)保守預期

 

保守的投資還必須確立在保守的預期上。如果你每年想盈利百分20,那麼,一般人只有鋌而走險。反過來,如果預期只有百分5,那麼買國債就行。風險和收益往往成正比;太高的預期,往往意味著增加投資的風險程度。

 

低價買入是既可以達到合理預期又安全的模式。沒有大熊市,就不應大投入;1元錢買入的預期是每年百分8,那麼5毛錢買就是確定性的每年百分16。因此,對投資預期越高,需要越低的價格買入。此外,對投資的預期越高,操作的次數越少越好,因為每次交易都需要付出交易費的。

 

(四)承受波動

 

低價買入聽起來很美。低價買入意味著熊市入場,牛市持有或者離開。

但這往往意味著屍橫遍野的時候入場,和多數人反向而為之。逆向買入後股價繼續下跌是大概率事件,甚至買入後估計繼續大幅下跌,長時間下跌。逆向投資面對的是潰散的人群,被踐踏是常事。

 

股票是大幅下跌後安全還是大幅上漲後安全,不言而喻。但大多人都是牛市進場,熊市出場,順勢而為。等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是牛市了還會有很多便宜貨嗎?如果一個股票業績幾年來都在上漲,而且公司經營良好;同時股票價格只有原先幾分之一還會很貴嗎?

 

股市是不講理的,你買便宜貨說起來簡單,說起來有道理,但需要的卻是清醒的認識和堅強的心臟。大多人做不到,但作為保守的投資者必須學會喜歡。每一條成功 的路上都充滿荊棘,不願意上路的人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每一條成功的路上也都充滿了艱辛,那些試圖走捷徑的人也不屬於我們的世界。

 

(五)守株待兔

 

每次懷疑中國經濟會完蛋,每次說中國股市是毒藥,往往就是股市的悲觀到了極點的時候。任何一種盈利模式,都有受苦受難的時候,之所以我們選擇的是保守的逆向投資的方式,只是我們認為,這種方式短期或許有浮虧,持有或許時間有些長,但守株待兔下,必然能捉到兔子回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3

怎麼判斷一個股票是低估的?!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uqm.html

(一)

 

前一陣銀行賣國債,其中3年期票面年利率5.58%;5年期票面年利率6.15%。大多銀行半天甚至幾分鐘就賣完了。

 

投資股票的一個機會成本就是將股票和債券進行對比,換句話說,如果你持有的股票,假設你永遠不賣,那麼,你的收益應該和債券一樣。所謂低估,就是你居然發現你持有的股票的收益率,會高於債券。

再好的企業都是有高速發展期,中速發展期,以及停滯發展期,所以,對一個股票的估值方式,就是看一個企業市場估值以及未來盈利的預測。

簡單說:在一個股票中,最重要的是兩個變量:估值和盈利預測。估值*盈利預測(這個預測必須考慮高速、中速和停滯3個週期)作為一個公式,可以判斷一個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高於國債)。因此,估值每低百分50,意味著盈利預測可以下降百分50;估值每高百分50,意味著盈利預測必須調高百分50。

 

(二)

 

有人擔心買入的股票一直被低估。但一直被低估,就意味著持有者長期的收益一直高於債券,對一般投資者這是好事情。因為每年大多人都會有收入結餘,然後這些 多出來的錢有好於債券的投資品種。此外,低估只是股市的一種狀態,就如06年初1000點,07年底的時候股市6000點。股市會有1000點的時候,也 會有6000點的時候。低估只是波動性的一種狀態,正如高估是波動性的另外一種狀態。

 

股票不會永遠低估,也不會永遠高估,價格永遠圍繞著價值波動,遠必拉回。有人曾經比喻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是一個喝醉酒的人,雖然他會怎麼走無法判斷,但因為這個醉漢的身上綁著一根繩子,因此,他勢必回到價值的這根柱子上。

 

(三)

 

股票的波動並不可怕,波動更多的是創造更便宜買入的機會,以及更高賣出的機會。波動不會損害持有人的利益。股票正如持有債券的人持有到期後,利息一分都不會少一樣。一個股票的收益率如何,基本上從買入的時候就可以有大致的判斷。

 

有些人的投資收益超過債券,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買入的時候,就知道他們持有的股票收益會超過債券。當然,另外一種可能是有傻瓜願意接受低於債券收益的買入價,從他們手上接走了那些高估的股票。

 

(四)

 

目前股市的指數,從估值和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來看,意味著長期至少雙倍於銀行利息的收益。但許多存在銀行的錢,認為目前的股市極具風險,因為他們看到的是 前人的失敗。過去的經驗表明,大多銀行的錢,喜歡在市場高潮的時候進入市場。他們因為不知道股票和債券,和銀行的存摺無異,當股市翻了幾倍後去買股票,往 往意味著投資收益已經遠遠低於債券收益了。

 

在其他領域,前人中短期的經驗或者意味著有跡可循。但在投資領域,前人的成功往往是後人的陷阱;而前人的失敗往往意味著豐厚的利潤。樓市如此,黃金如此,股市也是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4

保險公司如何估值?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vmi.html

任何公司的估值都離不開一系列的假設,保險公司也不例外。因此,保險公司從一般意義上的估值,和其他公司的估值是相通的。

 

大的原理相通,但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的估值方式。甚至不同行業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估值方式。

保險公司包括壽險公司、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等等,以下是壽險公司的估值模式:

保險公司估值的核心在於兩點:

 

第一,投資收益必須用跨越牛熊的觀點。當然,如果市場不這樣估值,那麼熊市底部買入就會獲得股價的雙擊;牛市頂部買入就可能雙殺。

 

第二,中國的保險公司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估值方式是不同的,因為中國保險公司未來發展的空間很大,因此,保險公司具有超越GDP增速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能。新業務倍數是理解的關鍵。對保險公司未來的發展空間假設是由中高速增長,中速增長,低速增長,永續增長4個環節所構成的

 

(一)

 

保險公司的估值,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內含價值。包括:淨資產和有效業務價值。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很多人不理解保險公司,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有效業務價值的意義。保險公司賣的保單類似於賣房子,收益除了首付,每年還得到保戶續期的交費。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從上圖可以看出,假如一份保單是10年交費的,那麼,除了第一年,被保險人,在未來的九年裡,還是要不斷的交費。如果被保險人,在前期提出退保,是要賠償保險公司的。

 

這兩年由於各種原因退保率大增,退保率達到百分2左右。而在正常的情況,退保率都在1以下。退保率是雙輸,被保險人損失了錢,保險公司損失了後期的收益,同時破壞了保險公司以及保險行業的形象。因此,退保率是衡量一個公司好壞的指標之一。

 

每一年的新保單,第二年就成為有效業務價值。因此保險公司的積累一方面來自於淨資產,另外一方面來自於有效業務價值---單純看淨資產是無法衡量保險公司價值的,就像你不能說一套房子就值一個首付。


 

(二)

 

保險公司的估值,由於內含價值是基本確定的,區別主要是對於新業務價值的判定上。

 

這兩年保險行業的整頓等各種原因,保險公司的業務極端低迷。目前平安、太保、國壽、新華股價隱含的2012 年新業務倍數分別為2.3 倍、6.4倍、6.9 倍、8.9倍,分別對應2013 年、2014 年、2014 年、2015 年的清算價值。清算價值對應的新業務倍數,意味著保險公司保單不再增長。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上圖看出,中國的保險公司未來空間極大,不僅不是夕陽行業,而且是確確實實的朝陽行業,還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因此,目前對保險股的估值,顯然是一個極度悲觀的預期。


而在08年,券商給保險股的估值非常高,比如下面對平安的估值,新業務價值達到了43倍,但目前,估值只有2.3倍。

 

【我們對平安壽險未來15年一年新業務價值的增長結構、增長速度、永續增長率進行個性化分析。採用11.5%的公司基準貼現率,得到六種情景數據,其中在3%永續增長率下,新業務乘數為36倍—53倍。我們採用情景三43.1倍作為合理新業務乘數,其隱含的增長率結構為:2009-2013年分別增長24%、21%、20%、20%、20%,2014-2018年複合增長率為15%,2019-2023年複合增長率為10%,永續增長率為3%。】

 

(三)

 

如果以極其保守的計算,10倍的新業務倍數來看,目前保險股都低估很多。

 

保险公司如何估值?

而如果根據中國未來的GDP/CPI,保險深度,密度,等保險公司依賴的關鍵數據來考察,那麼,保險公司的合理估值,保守來看也在20倍的新業務價值

 

潛龍兄曾經以這個方法給平安估值過,可以參看他的博客:

我給平安估值的一些假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cf1cb0100z1qb.html

 

(四)

 

遞延稅的推出毋庸置疑。

 

世界各國都大力發展商業險,通過稅收政策推動養老險的發展。年初溫總理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提出「搞好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儘管勞動社會 保障部與保監會就額度劃分尚存爭議,審批需要走流程,但盡快落實國務院精神是主線,不容質疑。最近有券商認為早則六七月就會推出。

 

而遞延稅的推出,由於三大保險公司前期做足了準備,因此,對三大保險公司的推動是必然的。如果參照台灣的經驗,中國的養老險將迎來黃金的5-8年的爆發增長。

 

(五)

 

人們的情緒總是容易受到近因效應的影響。去年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3.5-4,使得人們懷疑保險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5.5的投資收益,因為他們不知道過去幾 十年的統計下來,世界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平均是5.5-7.5。他們也忘記了保險公司在06年7-8的投資收益,07年12-14的投資收益。他們甚至沒 想到,如果保險公司要達到5.5的目標,買國債都可以超出。對於中國未來保險公司的保單增長也是這樣。

 

(六)

 

平安在所有公司的估值最低,主要是兩個原因:

 

1、當時上市的時候平安負擔最重,90年代的高利率保單人壽是剝離上市,而太保所佔比例不大。因此,在保險公司的各種假設上,人壽極度保守,而平安高於其 他保險公司。這個假設差距,目前只需要近百億左右的資金即可填補(09年平安的淨資產減少96億,補提了準備金;剩下的,還有大幾十億,通過更高的評估利 率假設,使得這部分利差損影響在未來逐年釋放)---有觀點認為,平安除了08年,在大多年份的投資收益都好於其他的保險公司,因此,其相關假設是合理 的。

 

此外,個人認為,平安的評估利率假設無法做到人壽的保守程度,主要是人壽有嫁妝,所有的歷史負債都給剝離了,所以有條件這麼做;太保的比例小,壓力小,而平安的歷史負債壓力最大。同時,未必極度保守就是好事情。

 

2、在熊市裡,職工股的減持和融資是不可踰越的心理壓力和資金壓力。

 

此外,有些人認為綜合金融理當折價,這沒什麼道理。富國恆生都是混業經營,沒有人認為富國恆生應該折價;台灣一大把的金控公司,估值也不低於其他純粹的保 險公司。這幾年,平安的綜合金融這幾年交叉銷售風生水起,是平安業績好於其他公司的原因之一。無論何種方式經營,最終,各種因素疊加,業績說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5

遞延稅對保險公司意味著什麼? 流水白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1x40.html

遞延稅被認為是保險公司的新一輪保費增長刺激點,是繼保險營銷員機制、萬能投連險銷售、銀保崛起之後,促進行業保費增長的又一動因。從各 國的情況來看稅收優惠對保費增長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並且更為深遠的影響在於可以使得消費者對保險的態度由現在的被動購買變為主動購買。同時,這部分增量 保費是長期期繳保費,其內涵價值的貢獻要高於保費收入的佔比。如果個稅遞延政策進一步在全國推廣,將打破目前壽險業的增長困境。

 

1、監管層似乎拉開了金融體系再平衡的序幕,即逐步改變銀行一股獨大的局面。在發達國家養老金的市場非常龐大,銀行、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都參與其中,其中壽險公司在各國養老金市場上都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重要的原因在於壽險公司具備精算技術優勢。

 

递延税对保险公司意味着什么?


2、稅延養老險試點開閘時點已經臨近,近期或有重大突破,滬、津、京、深分批上馬,試點規模可望超預期,這是近年來保險業最大的政策紅利,也是金融改革重要一環。

 

從各國經驗來看,韓國自從1994年6月針對養老金推出稅收優惠之後,壽險公司資產/GDP的比例從18%提高到接近35%的水平;美國在1974年推出 養老金稅收優惠後壽險公司資產/GDP的比例從20%的水平上升至目前的35%左右。因此,從各國的情況來看稅收優惠對保費增長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並且 更為深遠的影響在於可以使得消費者對保險的態度由現在的被動購買變為主動購買。

 

递延税对保险公司意味着什么?

递延税对保险公司意味着什么?

根據聯合國人口署統計及預測,中國2010 年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9.4%,這個數據相當於台灣地區2004 年的水平,之後的七年時間裡台灣壽險保費年復合增速高達50%,並且進入了年金保險比重擴大的新一輪衝鋒期。目前我國在商業保險領域尚未有稅收優惠政策,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將「推進個人延稅型養老險」作為2012 年的監管工作重點,在政策環境和人口環境都相似的情況下,預計至少今後七年內我國年金險業將迎來與台灣相似的發展黃金期。

 

3、遞延稅的開徵是確定性的,但遞延稅的細則是不確定的

 

目前政策的最大看點,就是如何確定可以買商業險的人群

 

如果沒有參加基本的社會養老保險,則不允許建立企業年金。這意味著現有企業年金只能在2.57億人群中開展,以此推算,能夠參與企業年金的人群就少的可憐,截至2010年底,參與人數只有1335萬人。


 

4、遞延稅對上市險企的影響

 

在參與形式上,可能暫時不允許個人單獨進行,而是採用團體保險的形式,由僱主統一組織投保,從而增強稅收的可控性。個稅遞延中大部分保險公司都可以來瓜分這個蛋糕,這樣瓜分後的市場份額可能相對分散。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市場份額相對較大。

如果以團體保險的形式進行,對於營銷渠道的要求就比較高。我們瞭解到,目前在渠道方面比較有競爭力的公司仍然是前三家公司。長江養老和太保壽險是本地企 業,而且長江養老主要大股東均為上海當地國有企業,在開拓團險方面存在股東優勢和地方優勢。中國人壽在上海經營多年,當地領導在上海亦具備一定人脈,也積 累了一批客戶。平安壽險在上海的代理人最多,而且平安壽險早已將團險業務完全劃歸平安養老,而平安養老總部就在上海。對於中小公司而言,要想分一杯羹難度 較大。

 

此外,該政策雖然先在上海試點,但如果不向全國推廣,則對全行業的影響幾乎忽略不計,畢竟上海市場壽險保費佔全國比重僅約5%---市場對於太保在上海地利優勢是概念炒作。

延稅型養老年金產品的試點有可能優先針對現有的養老保險公司放開。新華保險由於當前缺乏養老子公司牌照,可能進度滯後。因此,如果這樣規定,新華保險就比較麻煩。同時中國太保對長江養老保險的控制比例僅為51%

 

因此,核心的問題在於遞延稅的細則如何規定

 

註:以上分析是目前多家券商研報中的綜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6

投資問題首先是對概率的認知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2214254
(一)

芒格認為:對我們來說,投資等於出去賭馬。我們要尋找一匹獲勝幾率是兩分之一、賠率是一賠三的馬。你要尋找的是標錯賠率的賭局。這就是投資的本質。

投 資是計算概率,但大多人對概率缺乏常識性的認知。看《死神來了》這類影片,很多人或許會認為意外無處不在。但意外的概率是多少呢?保險公司是靠這些概率生 存的,他們給出的價格是,你一年交500元,如果意外,他們願意出100萬。對概率的認知會幫助人們知道風險的大小,反過來,也會讓人知道盈利的可能性。 比如彩票,中500萬,當你看到一個幸運兒拿走500萬的時候,你不用羨慕,更不應該化為行動。畢竟,中500萬的概率在生活中,比被雷劈死的概率更小。

(二)

很 多人討論銀行純粹是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缺乏對銀行壞賬概率上的基本認知。他們的邏輯是,高槓桿企業,一旦,就……,然後就等待中國銀行業的壞賬達到5,達 到10。這種討論不會對認識銀行有什麼幫助,只會讓你永遠停留在最基礎的認識上。因為這個信息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這種思維能力是小學生都有的:壞人有可 能會殺死好人。

交流的價值在於新的信息,或者提供新的視角。但談銀行,有些人就像談北京暴雨後,死了多少人一樣,提供的是眾所周知的新聞 上的淺認知,同時暴露出保險公司最喜歡的某種情緒。當然,利用人類這種膚淺的思維能力的還包括廣告商,如果無法誘惑你,他們就會嚇唬你。補鈣補鈣補鈣,然 後你就缺鈣了。

(三)

恐懼為什麼會被放大,因為當我們對現象的一無所知,我們就無法評估
瘋狂為什麼會無法遏制,因為我們的大腦選擇性的忘記了可能的風險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不取決於到底是什麼行業
而取決於你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取決於你是否掌握了足夠的事實

那些認為某行業是簡單的,或者是困難的
真是對投資本身的一種輕視和偷懶
是一種膚淺的,想用10分鐘學會某種技術賺錢的翻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