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母語教學推高書價 林本利

2011-5-5  NM




過去幾年,教育局一直要求出版商將課本和教材分拆,以為這樣便可促使教科書價格大幅下調,令到學生家長得益。

筆者之前撰文,指出教科書成本和售價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局不時修改課程,要求課本送審,以及推行母語教育等政策所致。筆者在1989年出版高考(即大學入學試)經濟學課本,只有英文版本,黑白製作,不用送審,全書300頁,每本售價不過80元。

到1992年,當時的考試局開始容許高考考生以中文作答,但市場上卻沒有中文版本的高考經濟學課本,政府不惜動用公帑資助出版社將英文版本的課本翻譯成中文。隨着高考可以用中文作答,兼且在考試成績單上不會列明作答語言,愈來愈多考生選擇以中文作答。

1998 年,前特首董建華一刀切推行母語教學政策,指令所有採用母語教學的學校,必須同時使用中文課本,不能使用英文課本。這個政策,令中文課本市場迅速增長,促 使出版商投放更多資源去爭逐市場佔有率。但很不幸,母語教學政策不但令本地學生的英文水準大幅下降,更導致教科書成本和價格大幅上升,最終損害了學生和家 長的利益。

熟悉教科書市場的人都知道,教科書的主要成本是開發和製作成本,一套用兩年(會考)或三年(初中或新高中)的教科書,開發及製作成本動輒要數百萬元,甚至過千萬元。除了這筆巨額的「入場費」外,另一主要成本就是印刷費。

 

每 本教科書的印刷費,主要視乎印刷量,顏色多少和紙張質素並非重要因素。一本百多頁的彩色教科書,印刷量若有一萬本,每本印刷成本不過10多元;若印刷量只 得一千本,成本便要數十元。過去二、三十年,中小學生人數急速下降,從過往每個年級有十萬人,下跌至現在個別年級只得五、六萬人,教科書的印刷量自然大 減。再加上政府推行母語教學,出版社要分別印製中英文版本,印刷量再要打個折扣。過去幾年,出版商投入大量資源開拓新高中市場,十多間出版商經過一輪「大 廝殺」後,實際可以回本的恐怕只得幾間。2009年推出新高中中四課程後,學生選修的科目由過往一般的八科至九科(甚至十科),減少至只得六科至七科,令 每科選修人數大幅下跌。到去年九月,出版商發覺中四及中五的課本銷量突然大減,經調查後發覺部分升讀中五的學生,放棄選修某些科目,並將中四課本出售。不 少「手緊」的學生,即使繼續選修某一科目,亦把手上課本出售去賺取外快,以致出現第一屆新高中文憑試還未正式開考,二手課本已充斥市場的情況。

 

一 本零售價100元的教科書,出版商一般是以八折價錢出售給書局(書局再以九折或九五折出售),實際收入只得80元。這80元中,約有10元是作者的版稅 (零售價10%),餘下70元,要支付印刷費、員工(包括編輯和營業員)薪金、租金及其他營運支出,餘下的收入未必足夠抵銷開發和製作成本。特別當市場萎 縮,生產規模下降,印刷成本不斷上升,出版商的「剩餘收入」十分有限,能夠賺到多少暴利呢?筆者相信教育官僚是很清楚出版商面對的惡劣經營環境,但為何仍 然要不斷打壓出版商,突然更改遊戲規則,強行要求出版商把現有課本和教材分拆?出版商為了競爭,早已把教材(包括由作者撰寫的教師手冊)送給老師參考和使 用,現在又怎能要求他們付費購買?出版商若收到老師(或學校)支付的教材費,又如何和作者及其他版權人攤分?教育局說不排除自己製作課本或以招標形式出版 課本。若是由政府插手出版教科書,恐怕成本會更高,市場更容易被壟斷操控,嚴重損害香港的言論和出版自由。

林本利

現任教於理工大學,專門研究公用事業及公共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9

多重利好推高TCL集團 李東生欲減持4000萬股還債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10140.html

李東生也要加入減持大軍了!

TCL集團(000100)今日(5月24日)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因還賬需要,計劃在未來3個月減持股份不超過4000萬股。而這筆賬正是去年李東生參與公司定向增發而借。一借一還間,隨著公司利好不斷,股價一路上揚,李東生輕輕鬆鬆地賺了個盤滿缽滿。

套現是為了還錢

今日TCL集團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已於2011年5月23日,將其原已質押的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16億股中的4000萬股(佔總股本0.47%)股權解除了質押,並在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辦理瞭解除質押手續。

這部分已解除質押的4000萬股,李東生打算自公告日起的未來3個月內進行減持,減持股份不超過4000萬股。其表示,之所以在此時宣佈減持,是為了套現以清償參TCL集團於201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所產生的約1億元的借款。

資料顯示,TCL集團豪賭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而進行的定向增發於去年8月份落下帷幕,當時TCL集團募資淨額為44.04億元,李東生在 此次增發當中,兌現了之前的認購承諾,動用了2.5億元的真金白銀,認購了7225.44萬股,認購價格為3.46元/股,限售期為36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定向增發前夕,TCL集團還宣佈了李東生為參與增發而質押了手中所持有的4016.56萬股的消息,當時TCL集團股價約3.8元/股,質押部分差不多市值1.5億元,與認購金額相差1億元左右。

增發股浮盈1.85億元

巨額的借款,除了能給TCL集團的增髮帶來表率作用之外,李東生的獲利也是頗豐的,而這「得益」於刺激股價不斷推高的消息層出不窮。

步入2011年,李東生曾高調地宣佈今年將是TCL集團進攻的一年,事實也是如此。1月25日,在停牌了4個交易日後,TCL集團宣佈了股權激勵方 案;隨後在2月26日公佈的年報中,TCL集團推出了10轉10的分紅方案,這在當時激起了市場極大的反響,公司股價也在高送轉的光環下節節上漲;4月1 日,TCL集團再次大手筆在新疆投資液晶電視項目,與這一消息同時有意無意「面世」的還有一個新疆能源公司。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聞「稀」起舞的市場 中,TCL集團4月份的股價上漲,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TCL集團的主業應該不能支撐如此高的股價,能夠「飛」到如此高價,與模棱兩可的傳聞不無關係。

TCL集團的重大消息還包括,在4月22日宣佈攜手三星電子,以及在澄清公告中透露的洽談南美油田項目和籌備煤業勘探開發公司等,不斷的利好消息刺激也支撐著股價一路走到了5月19日的高送轉,送轉完後截至昨日的收盤價為3.01元。

有意思的是,上述分析師表示,在當時走訪TCL集團時發現,公司的高層有種強烈地想把股價做起來的意願。

那麼,當時認購的「價值」2.5億元的增發股,如今又價值幾何呢?簡單算來,7225.44萬股送轉下來即為14450.88萬股,按照每股3.01元的昨日收盤價來看,這部分增發股市值已為4.35億元,除去2.5億元成本,已是浮盈了1.85億元。

截至2011年5月23日,李東生持有TCL集團股份4.66億股,佔總股本5.50%,其中7645.84萬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已質押,佔總股本的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23

貨運價格或因嚴控「超載超限」被推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818725.html

現在我們一輛長30米左右的貨車一次可以運10輛奧迪,《公路安全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實施後,按照嚴 格規定的車輛長度,我們只能運4輛了。」北京長久物流有限公司(下稱「長久物流」)副總裁陳鋼如此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汽車物流企業,長久物流用公司 旗下1400輛貨車以及合作夥伴的貨車,去年為汽車生產商總計運輸了150萬輛汽車。

而陳鋼所指的《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條例》中對於嚴罰貨運車輛「超載超限」的規定,將使國內大部分公路運輸貨車遭遇尷尬,並可能導致貨運價格的進一步抬升。

貨車長寬「超標」

據《第一財經日報》瞭解,《條例》對公路超限運輸給出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厲的處罰措施。

按照規定,一年內超載超限違規超過3次的貨車將被吊銷營運證,貨車司機也將停止營業性運輸資格。而違法運輸車輛總數超過10%的,將被責令停業整 頓,情節嚴重的甚至會被吊銷道路經營許可證。此外,對於非法超載超限車輛也加大了處罰力度,其中擅自改裝運輸車輛的企業,最高將處以20萬元重罰。

這樣的新規,對國內大多數貨運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考驗。

國內一家位列前五位的公路運輸企業高層在昨天舉行的「2011第二屆中國貨運業年會」期間告訴記者,與其公司合作的車輛中,有近一半的車不符合《條 例》對車輛和集裝箱長度的具體規定,「比如我們現在用的很多車上的集裝箱,會比規定的標準寬度超出20釐米,其他企業的車的集裝箱長度,可能比標準長度超 出30釐米。一般一個集裝箱的造價就要8.5萬~9萬元,要按照標準來改造或者更換集裝箱,需要耗費不小的成本。」

「按照標準來改長度,每個箱子大概就要花費改造費1萬元,改寬度就不容易了,只能再重新訂購新的集裝箱。」因此,上述高層對記者表示,如果《條例》對車輛「超限」的規定嚴格監督和執行,很可能會因為車輛改造的成本上升帶來運價的抬升。

超載超限背後

從事汽車物流的企業,更是全部無法符合《條例》對車長標準的規定。陳鋼就對記者透露,目前全國4萬輛用於運輸汽車的車輛,沒有一輛符合《條例》對車長16.5米的規定,最短的也在20米以上,如果《條例》嚴格執行,現在所有汽車物流車輛將全部無法滿足上路要求。

為何會出現如此尷尬的局面?一位長期從事公路運輸的企業人士對記者指出,目前國內公路運輸行業的貨車和集裝箱長度、寬度混亂,與此前的監管混亂有很 大關係,「超長10米和超長20米,運的貨物數量有很大的區別,但只要拿到營業執照就不會被罰,就是罰也只有幾百元,這讓行業內的貨車定做變得越來越 長。」

這與國內公路運輸普遍面臨的超載動機很相似。一家物流企業的管理層就對記者透露,為了能夠儘量節省過路過橋費,很多物流企業都是將一輛車能多裝就多 裝,寧可超載被罰,也比運兩趟便宜。「超載對我們行業來說已經司空見慣,每次跑車都要罰上1000元到2000元,但還是比交付高昂的過路過橋費多跑幾趟 劃得來,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企業還是寧可超載。」

因此,上述高層指出,從長遠看來,《條例》的實施也有利於對行業的規範,但前提是能夠嚴格的監管落實和不同地區相同的執法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60

出口型小玩具企業運營成本推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47063.html

日起,歐盟開始實施歐盟史上最嚴格的《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下稱「指令」)。相關專家認為,歐盟壁壘苛刻的檢測標準和高昂的檢測費用將大幅提高玩具生產企業的出口成本,勢必削減我國對歐盟玩具的出口數量。

深圳不少出口型玩具企業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均表達了不同程度的擔憂,甚至有企業負責人透露,身邊有很多小型玩具企業,已在出口標準日益嚴苛和通貨膨脹加劇的環境下倒閉。

指令要求玩具產品從生產原材料(如油漆、增塑劑等)、首件產品到成品,都須按要求檢測。比如玩具製造商在生產玩具前,應進行玩具安全評估,要建立產品的技術檔案,包括所用的化學品,以便監管當局追蹤。違反指令的,除罰款、召回產品等處罰外,情況嚴重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指令不僅對玩具的物理性能提高了要求,對化學性能要求的嚴格程度更是前所未有,重金屬的限制由8種增加為19種,首次禁止玩具使用66種過敏性香味劑。電動玩具還應符合歐盟電磁兼容性等要求。

此外,指令還設定了2年的過渡期(除化學要求外),即符合舊指令要求的產品於2011年7月20日之前可以繼續在市場銷售;而對於化學要求條款的過渡期為4年,即符合舊指令的產品可以於2013年7月20日之前繼續銷售。

目前,在歐洲玩具市場上,中國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德國、日本、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其中除日本外,幾乎都是歐盟成員國。

「歐洲企業具有技術優勢,在規則制定方面擁有主導權,這些都為歐洲國家豎立綠色壁壘提供了條件,」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問題研究專家戴啟秀教授表示, 「歐洲當前經濟狀況惡化,社會失業人數上升,手工業作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拉動就業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歐洲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難以避免的。」

深圳市龍崗區一家塑膠五金玩具廠的朱先生說,「已經進入了WTO,歐盟對於中國的產品不可能完全阻止。唯一的方式就是不讓中國產品進入,即使進入也要付出昂貴的成本,使中國產品缺乏競爭力。」

不少玩具廠老闆表示,許多玩具廠都建立或更新了自己的化學實驗室,還有很多廠商借助了歐盟進口商的幫助。

一位寶安區玩具廠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指令推出之後,玩具廠在人員培訓、實驗設備等很多方面的費用大幅提高,尤其是玩具質量檢測一定要提供檢驗檢 疫局認可的試驗,比如,一種電動玩具的測試費用就高達3萬至6萬元,這對玩具廠來說不管是在操作上還是在成本上,都增加了很大的困難。

另一位玩具廠老闆表示,指令推出後,玩具廠整個運營成本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一位玩具廠負責人坦言,指令實行後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加上通貨膨脹導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用工成本增加,對利潤相對較少的小型玩具企業來說是雪上加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0

洪災推高硬盤價格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082.html

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後果便是世界範圍內的產業分工,如今的產業鏈生產已經擴展到了國家層面,諸如印度的軟件、中國的低端製造業、中國台灣省的半導體等等。全球化雖然使得產品成本下降,但是帶來的風險卻難以預料。

 

在日本地震之後,泰國洪災再次衝擊TMT領域。2011年泰國遭受「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洪災肆虐,除了對當地造成經濟損失,泰國一些主要工業區 也受到波及,其中IT、汽車等產業供應鏈首當其衝,逾千家廠房受災關閉。為此,全球IT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我國國內的硬盤價格近兩週來瘋狂飆漲,便是最 直接的反映。

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硬盤製造國,佔全球產能的40%左右。世界四大硬盤廠商如西部數據、希捷、東芝以及日立均在泰國設有工廠。在洪水的影響下,儘管希 捷、三星的工廠沒有受到洪災的直接破壞,但是由於電力供應、物流受到洪災影響,加上眾多配套廠商在洪災中受損,產能也受到了衝擊。西部數據發佈聲明稱,工 廠恢復生產需要半年時間。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大硬盤廠商西部數據在泰國的產能更是佔其全部產能的60%。

由於泰國洪災的影響,全球所有個人電腦製造商都在承受痛苦,企業規模越小承受痛苦越大,而這種痛苦短期內便會經由市場價格分攤到每一個消費者身上。

洪災之後,國內硬盤「漲聲一片」。以目前市場主流的1TB硬盤為例,西部數據在洪災前的價格約為300元,洪災之後報價440元,近期報價560 元,短短數日漲幅高達87%。另一主要品牌希捷的報價從290元左右漲至565元。日立、東芝等主要品牌漲價幅度也大致相同。整體來看,容量在500G及 以上的主流品牌硬盤價格漲幅均在70%以上,市場需求少的小容量硬盤也漲價20%~30%不等。

分析泰國洪災對全球硬盤驅動器(HDD)/PC發貨量的影響,發現短期內難以緩解。估計受影響的發貨量在2011年三季度、四季度、2012年一季 度、二季度分別為1.76億台、1.30億台、1.50億台和1.70億台。這表明2011~2012年僅存在2%-3%的供應缺口,但未來3~6個月卻 隱含著更嚴重的HDD/PC短缺風險,這是因為四季度/2012年一季度HDD需求可能急劇上升,而且當前形勢無改善跡象。由此可以看出,這波漲價潮主要 受「跟風」因素影響,在西數等受災廠商的硬盤價格上漲之後,其他品牌也趁機漲價。

硬盤的緊張已經蔓延到了PC生產商。據報導, IT硬件廠商聯想集團公開表示,受泰國洪災導致供應鏈中斷影響,預計公司硬盤驅動器供應緊張的狀況將持續至明年第一季度。聯想集團稱,目前公司可以充分滿 足市場對其所有產品的預期需求,但該公司預計供應吃緊現象將在近期開始顯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09

Facebook上市或推高硅谷房價創新高 賣方觀望

http://news.imeigu.com/a/1328786160755.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9日晚間消息,據《紐約時報》印刷版週三報導,由於Facebook IPO(首次公開募股)在即,一些人擔心隨之湧現出的大量百萬富翁將推高Facebook總部所在地——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房價。

雖然Facebook上市還有一段時間,其員工將合同上的財富轉化成現金也需要時間,但這批潛在的富人就足以推高當地本來已經相當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一位名叫肯•德萊昂(Ken DeLeon)的房地產經理人介紹說,他前不久剛出售一套面積為8000平方英呎(約合743平米)的房子,買主就是Facebook的員工。

對於律師出身的德萊昂來說,硅谷就是他的福地,他去年售出的房屋總價約為2.75億美元。

德萊昂介紹說,儘管近年來舊金山灣區(Bay Area)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經被擠出一部分,但該地區的房價還是大部分家庭難以承受的。據房地產公司Coldwell Banker發佈的2011年房屋價格報告顯示,全美最貴房價前20位中,舊金山或舊金山灣區佔到8席。

德萊昂說,由於帕洛阿爾托地區的房源有限,這一帶的房價今年有望創下新高。

就近期而言,該地區的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上月帕洛阿爾托已經有10套房屋的成交價高於報價。由於Facebook上市指日可待,德萊昂預計當地的 房地產市場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賣方將持觀望態度,伺機出售;投機商將購入舊房,拆後重建再銷售;買家將盡快出手,避過高峰期。

德萊昂表示,他已經為針對Facebook員工買房需要做好了市場推廣方案,其中一部分準備工作就是在Facebook上做廣告。(彪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87

新西蘭旱情推高奶粉價格創兩年半新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718

全脂奶粉競拍價創兩年半以來新高——恆天然集團(新西蘭乳品巨頭)稱。除此以外,包括脫脂奶粉,奶酪等在內的其他乳製品競拍價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恆天然全球乳品貿易」網站數據顯示,五月交付的奶粉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9.3%,是自2010年9月1日以來的最大漲幅。新西蘭乳品價格上升到每公噸4343美元,是2011年3月1日以來的最高點。新西蘭元匯率由昨天的1新西蘭元兌82.77美分上漲到兌83.33美分。

總部位於奧克蘭的恆天然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乳製品出口商,上週公司再次確認了其支付給奶農的預付款,同時預計2013年上半年全球乳製品價格將會繼續走高。受到新西蘭部分地區的旱情影響,今年以來奶粉價格已經上漲了36%。

「競拍結果當然是積極的,但需放在奶粉供應量減少的大背景下考慮,價格上漲可能只是因為新西蘭旱情的惡化」。新西蘭銀行的貨幣策略師Mike Jones說。

新西蘭政府上週宣佈位於North Island北部的Northland發生旱災,其他地區可能緊隨其後也會出現旱情。澳新銀行則預測,生產46%新西蘭牛奶的Northland地區的奶農將面臨極端旱情。

作為佔全球乳製品交易量40%份額的巨頭,恆天然在它的全球乳製品貿易平台上出售包括全脂、脫脂奶粉,奶酪、乾酪素在內的五大類乳製品。除了零售之外,公司每月提供類似期貨的延遲交付的合約。

路透社稱,根據恆天然網站信息,全脂奶粉6月交付價格上漲了17.3%,同時全線產品截至9月的合約價漲幅也已經達到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32

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交易員持續推高油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647

美國基準原油價格在隔日昇至15個月的高點,與此伴隨的是汽油和精煉油價格的走高。儘管市場將此歸咎於埃及政局動盪帶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供應的收緊,但這些解釋似乎很難站穩腳跟。

此次油價的大漲更像是交易員們的一次傑作,他們以一種原始的賭場行為竭盡全力的給原油市場造成了長期的扭曲。為了驗證這種理論, Quartz對第一段裡提及的理由進行了驗證。

首先,儘管埃及政局動盪,但蘇伊士運河不大可能關閉。因為,埃及政府每年約從蘇伊士運河獲得50億美元的收入。退一萬步,即使蘇伊士運河關閉,其對全球原油供應量的拖累僅為2%,這僅僅比伊朗受國際制裁後減少的全球原油供應略微多一點點。

其次,對美國來說,供應的收緊並不會帶來大的影響。美國能源情報署的數據顯示,美國上週原油庫存下降990萬桶,但美國目前的原油庫存仍位於20年來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國原油產量也持續增加。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全球原油需求的整體形勢。全球最大原油消耗國中國的原油進口在上半年出現下降,這是中國自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原油進口下降。這一點使得經濟學家們感到擔憂,因為原油需求是中國GDP的預兆性指標之一,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之一。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全球經濟風險溫和、庫存高企且供應穩定,原油價格大漲的理想條件並不存在。不過,這並不構成讓這些交易員們離開「賭場」的理由,那麼交易員們繼續推高WTI油價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眼下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的價差正在繼續縮窄,目前已經降至3美元的水平,這是2010年12月3日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為1.85美元),相比之下,其在2011年9月23日時曾高達29.59美元。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呢?

早在2010年上半年的時候,WTI原油的常規成本是略微高於布倫特原油的,但後來加拿大和美國頁岩油田的原油瞬間湧入美國,而美國輸油管道的調整未能跟上其國內原油供應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庫欣和俄克拉荷馬州地區的原油庫存激增卻不能迅速的送往煉油廠。

庫欣地區WTI原油庫存的飆升就使得交易員們能夠持續將其價格壓低,這也就導致了布倫特/WTI原油價差的走寬。但近幾個月來,建築商們完成了人們夢寐以求的輸油管道的建設,這緩解了庫欣地區原油的庫存壓力,輸油管道的瓶頸基本上已經一去不返了。

因此,Price Futures Group的分析師Phil Flynn表示:

隨著WTI原油重新回歸到全球基準原油,WTI原油正在重新建立其主導地位。不過,目前交易員已經把油價推的太高,全球市場的基本面仍要求一個低油價。市場已經失控,而多頭掌握了控制權。

儘管交易員們對基本面視而不見,但他們的賭注正在變得越來越危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54

【閱讀】誰在推高中國房價?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383

誰在推高中國房價?貪婪開發商還是精明的丈母娘?「史上最嚴厲」房地產調控為何吃力不討好?回顧十年房價漲跌,答案或許昭然若揭。

中國房市有如迷宮。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中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為標誌,舊福利分房模式的告一段落,住房貨幣化改革進程全面開始;進入新千年後,房價持續上漲成就富豪榜上多位地產富豪之餘,也順帶成就了多空雙方的各位名嘴,民眾悲喜更是滄桑百態,電視劇《蝸居》、《裸婚》的熱播不過其中一粟。

曾有媒體報導,大連每平米3萬人民幣的房價令某巴薩球星大為咋舌,據其經紀人透露,他在自己國家的房子附帶游泳池,卻遠低於這一價格。誠然,無論從相對價格還是絕對價格,中國房價可能率先實現「超歐趕美」。

那麼,是誰在推高中國房價?官員往往歸咎於貪婪的開發商,開發商又說是精明的丈母娘,丈母娘們則埋怨黑心中介,而中介們都推給無恥的投資客——於是,幾乎每個房價上漲故事中,不乏一個拿著破皮箱全款付清的外地口音形象閃現:這一形象一方面無可考證,另一方面亦無道德上的優勢,換而言之,既方便上層推諉,也方便下層怨恨。

於是乎,「史上最嚴厲」房地產調控走了計劃經濟的老路,「限購」、「限貸」之下,祭出「戶口」之類手段,也見怪不怪了。以往數次中國房價調控,往往注重從供給端發力,而本次調控則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發力,強制降溫。饒是如此,房價仍居高位。

房地產調控為何吃力不討好?簡而言之,這一政策的利益同盟過少,而對立面太多。其討好的對象來自希望購房的人群,但這一群體人數並不佔大多數,且心理預期陰晴不定;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甚至持有房產的人都因這場調控不同程度受損。受損方從以往調控經驗出發,往往會以「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應對,這也是地方政府一方面空喊保障房而另一方面不時放鬆的現狀寫照,至於房地產商,也往往寧願惜售也不肯大幅降價,甚至繼續高價拿地。

或許,這是一場從開始就注定無果而終的戰役,無論目的還是手段。經濟學認為資源永遠都是稀缺的,如何分配將成為關鍵,這決定了長期來看,市場價格最終是由需求決定,自發交換往往是最優效率的一種方式,短期的人為干擾只是擾動,管制需求更是緣木求魚。

如果房子少了就限購,車子多了就限行,人多了就計劃生育,那麼空氣不夠又將如何?任何困境,都一個「限」字當頭,即使短期之內可以控制局面,卻無改需求不平衡本質,甚至造成房價報復性上漲的預期,這也是為何當前調控不僅未能改變房價只漲不跌預期,而且也未能撼動當前房價根基。

再看目標,中央政府希望房價合理回歸,但是多少合理呢?房價高低的衡量標準,通常用的標準就是房價收入比,也就是房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就是多少年收入可以買一套房。國際水平一般在3到6之間,超過7就要引起警惕。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的一份名為「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報告,2011年中國總體房價收入比為7.4,東部城市集體偏高,第一名深圳為15.6,上海12.4名列第四,北京以11.6排名第五。

為什麼看似如此之高的房價收入比,卻沒有如預言家所言走向崩盤?筆者認為,這一方面源自收入統計的缺失,譬如兼職收入以及灰色收入並沒有統計在案,另一方面則是各種隱性福利分房政策的存在扭曲了市場信號,譬如各地開花的公務員小區。

平心而論,中國房價上漲,是一連串因素的結果,與城市化、人口結構、經濟發展、自有住房率偏高乃至貨幣供給等等因素都息息相關。也正因此,無論從什麼水準衡量,中國房價目前確實過高,但並非高得完全沒有道理,頻頻出現高價地王及天價樓盤的消息揭示了「樓市泡沫」的另一面:存在即合理,這看似不合理的價格背後,有其一定合理性的存在根基。

回顧最近十餘年的房價變化,筆者曾經整理過全國房價的數據作為參考。粗略地看,其中2004與2009年可謂房價起飛的兩個加速點,時間點上剛好對應著土地招投標制度鋪開與四萬億推出,誰是最大的獲益者,誰在推動房價答案昭然若揭。

在房價本應正常上漲的週期之中,不當的政策加劇了市場扭曲,不僅促成了房價的狂飆,也透支了中國房地產業的未來空間:2003年以來土地出讓政策,使得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出讓金,土地財政模式得以固化,2010年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例高達76.6%;而2009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導致隨後的信貸狂歡,洶湧的貨幣缺乏投資渠道,大舉流入房市,不是房子貴了,只是錢更不值錢了。

如此一來,在房價只漲不跌甚至越調越漲的預期之下,買房成為過去十年的最好投資,而「拆」字更是走紅大江南北。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2010年中國家庭淨資產總值高達69.1萬億美元,高出同年美國家庭淨資產總值(57.1萬億美元)21%之多——其中,高房價居功至偉。

換而言之,高房價不僅是分配機制不合理的直接產物,更是中國貧富不均的生動寫照。在這場財富盛宴中,接近權力與資本一方,往往可以先知先覺地鞏固自身先發優勢,拿走蛋糕上最豐厚的一層奶油;而一般民眾,最多不過是追隨者而已,即使奮力趕上了這幾輪房價上漲順風車,卻同樣要承受因房價上漲而帶來的全面生活成本上漲。高房價對每個人都是一種隱形的「稅收」,從鐘點工到高端白領,概莫能外——無論你是否買房,財富的「馬太效應」都在那裡。

中國房價高企,卻被認為風險不高,原因之一就在於居民債務槓桿不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風險。中國長期處於金融抑制狀態,社會福利缺失,導致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2012年5月末居民儲蓄餘額已經突破了36.7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儲蓄接近3萬元。

金融體制不健全之下,居民高儲蓄與長期負利率並存,事實上造成了雙重剝削,一方面儲戶為政府以及企業部門提供不少廉價資金,另一方面也使得利用按揭買房的人群間接剝削了儲蓄的人群。反過來看,風險通過槓桿事實上傳遞到政府以及企業部門,一旦經濟下行,房地產的風險不會過多體現在居民部門,而會體現為政府以及企業部門面臨痛苦「去槓桿」過程。

也正因此,審視中國房地產業,一方面需要正視其高房價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對於其風險不能掉以輕心。身處現代經濟之中,房地產的消費性與投資性俱備,須知大部分交易應該留給市場去做決策。

房地產價格隨經濟增長而增長,具有其內在經濟規律,政府行為只是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力量之一,過分干預往往是自咽惡果。在房地產市場之中,政府的功能應該定位明確:第一,防止房地產泡沫對整體經濟安全的威脅;第二,防止房價過高帶來的社會問題。當下政策(限購與直接打壓),不過是以過高的代價部分達到第一個目標,對於第二個目標用處不大:房價仍舊在上揚、房屋銷售面積卻在下降,也就是更少的人被解決了房屋問題。

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深度介入,往往會導致了邊界與權限的模糊,不僅使得自身深陷普通商品房、限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種種泥淖中等無法自拔,而且使得市場正常運行受到干擾,這也就是為何這一輪調控始終無法撼動「房價回歸」的根本原因。

高房價的存在,誠然加大中下階層痛苦指數,也透支了不少年輕人的夢想,但高房價並非依賴行政手段就可以打壓,屢次調控不利反而近乎一種「飢餓營銷」。反觀中國人固有的「居者有其屋」夢想,往往反映在過早買房以及過高的自有住房率上,這一方面源自民間對日益高漲房價的集體焦慮,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產權稀缺環境下的無奈應對。

如何避免高房價的負面效應?如果高房價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社會問題,政府應該有所作為,但筆者更看好廉租房而不是經濟適用房。不過,廉租房這一模式的運行,同樣應該以市場化的方式來組織,否則其間的腐敗與浪費將必然難以避免:供應端由政府組織市場內企業來招拍賣建設,需求端由政府直接對低收入租戶進行房租券補貼,廉租房管理也應採取市場化方式。

於此同時,政府應該鼓勵市場以市場的方式,探討解決房價過高帶來的社會問題,例如推進租賃市場的積極發展、解決小產權房、探索土地私有化問題等;更進一步看,不僅從限購還是土地供給都應該考慮適時放開,拋去諸多計劃主導市場的意識形態束縛,至關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86

哥倫比亞環保禁令推高歐洲煤炭價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756

出於環保考慮,哥倫比亞政府於今年1月1日頒布一項新法律,禁止礦商使用“起重機加駁船”的方法將煤炭裝上貨船。受此影響,哥倫比亞的煤炭出口預計將在今年早期下降1/3。作為全球第四大煤炭出口國,哥倫比亞的煤炭大量出口歐洲。周三周四的交易中,由於煤炭供應的減少,歐洲煤炭價格上漲超過3美元。 起重機加駁船的裝載方法存在缺陷。大約在2007年,政府首次提出要禁止這種做法。而一年前,美國礦商Drummond的駁船由於惡劣的天氣翻船,在哥倫比亞將一堆煤炭撒入加勒比海。這起事件引起了公眾對煤炭裝載問題的關註。通過起重機將煤炭運上駁船,會導致大量煤和灰塵落入大海,汙染海水。而一個全封閉的傳送帶有望消除這個問題。 據路透社報道,高盛全資擁有的哥倫比亞國家資源公司(CNR)在哥倫比亞擁有兩個礦場。據消息人士稱,接下來的幾周內CNR將開始安裝傳送帶,預計需要16至18個月完工。這將使CNR的煤炭出口量下降1/3。 該消息人士稱,CNR正在研究繼續出口的可行方案。唯一的方案是付錢給附近的競爭對手Prodeco,借用其已經配備了合法傳送帶的港口進行出口。 2013年,CNR生產大約350萬噸煤炭。僅占到哥倫比亞煤炭全年產量8200萬噸的4%。這意味著他的減產對市場影響很小。 CNR位於El Hatillo的礦場將繼續生產直到礦場倉庫堆滿。消息人士稱,目前尚不明確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多久。 CNR的另一處礦場,La Francia去年末已經重新開張。但考慮到新法律的幹擾,他目前產量不大。 消息人士稱,如果運營正常,這兩個礦場年產量可達300萬噸。 哥倫比亞最大的礦商Cerrejon沒有受到新法律的影響。Cerrejon自1980年代開業起,就一直使用傳送帶裝煤。他的主要礦場在Cesar省的北部邊境。 2012年,Cerrejon從位於La Guajira的礦場運輸了3270萬噸煤炭到其位於Puerto Bolivar的港口。 新法律意味著哥倫比亞很可能將失去42億比索(合217萬美元)的稅收收入。對於哥倫比亞來說,這是一個沈重的代價。許多哥倫比亞人仍生活在貧困的環境下,這個國家急需更好的基礎設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