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影視文化產業演繹「增長故事」 內容成唯一保障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8/3NNDE4XzM4MDk3NA.html

台前幕後,圈裡圈外,影視文化產業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絕命島》,是2010年上映的眾多影片中一部鮮有人記得的電影。這部號稱投資「無上限」的恐怖片,實際成本只有幾百萬元,上映後卻意外收穫了兩千萬元的票房。按照分賬比例,製片方差不多保本。

不賺不虧的故事結局原本乏善可陳,但投資該片的老闆卻大呼「滿意」。

這位來自河北唐山的房地產商,老樓盤已售罄,新項目又沒開始,「資金就在手裡憋著」,於是決定拍電影。首次試水,既領略到圈內風光,居然也沒有蝕本。為了分享這種意外的喜悅之情,各地院線代表去北京會面的時候,他特意派出了自己的座駕賓利車去接機,載著大家慶祝。

進電影院看電影,很多時候被視作居民「消費升級」的一個例證。在行內人看來,老闆們從觀眾搖身變成投資人,本質上也是一種「消費升級」,如同買一輛賓利——「從沒聽過他與我們談行業、市場什麼的」,懂不懂擱一邊,先買個熱鬧。

正是這樣的老闆們,懷著比觀眾更高的熱情,帶著背後的億萬資金,滾滾流入當今的中國影視圈,讓這個小行業的體量急速擴大,機會越來越多,到處瀰漫著資本盛宴的氣息。

雙輪驅動

「觀眾是一個易於波動的、廣大而充滿活力的流體。」——雨果

「行外看行內,真的是一片鶯歌燕舞。」一位接受記者採訪的資深業內人士感觸頗深。

繁 榮是真實存在的。電影產業化改革八年來,全國城市票房增長達10倍。在2009年和2010年,票房增長率更達到43%和64%。冠軍影片的票房從 2007年的2.77億元一路飆升至2010年的13.79億元。在去年全國票房過百億元後,今年的目標年初即設定——130億元。

推動這樣高速增長的原動力,在於供不應求。

「現在中國的影視企業已經具有提供更大規模和更深層次內容的能力,但是在數量、質量上,仍然落後於觀眾的需求。」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記者說。

在此邏輯下,行業總量的急劇膨脹也讓行業內的各個生產要素價格都水漲船高。以演員電視劇片酬為例,現在一線女演員的片酬已達30萬元/集的水準,且為到手淨價,所得稅由製作單位另外支付。目前國內演員片酬能佔到電視劇製作成本的50%甚至更高。

在這樣內生性的增長已經足以讓行業疾奔的時候,政策又使之裝上了重量級的加速器。

10月份,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發布《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被看作是行業「政策黃金期」的開始。業內預計,接下來多樣化的扶持政策將「遍地開花」。

首先是各部委的落實。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日前就表示,「十二五」時期要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確保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

地 方政府更將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列為工作重點。僅以北京地區為例,北京已計劃強化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柱地位,力爭在「十二五」末期將文化創意產業佔GDP的比重 從12%提升到15%。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小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接下來北京將重點扶持內容製作類企業,並已開始籌建新的以政府為主導的文化創意產 業投資基金。

政策的青睞讓行業感到暖意融融。「這是第一次把文化產業提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位置。作為企業,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躍躍欲試。」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對本報記者說。

光線傳媒高層更直言:「有政策扶持的產業,不可能不發展。」

多重機遇

「中國的影視行業有點像在補課。」

在位於北京朝陽區的辦公室內,胡明向記者介紹,「歐美國家已經培養出長期到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美國電影票房100億美金的水準已經保持超過十年,現在發展最快的是互聯網娛樂。但中國兩方面都在同時成長,這是特有的情況。」

電影業以看得見的增長速度向前邁進。根據藝恩諮詢的數據,2011年到目前為止,我國票房增長率24.9%,觀影人次增長率23.3%。此前四年,上述數字每年都超過30%。

電視劇更是蒸蒸日上。廣電總局於日前下發通知規範上星衛視娛樂節目,此令一出,各大衛視對電視劇的爭奪幾近白熱化,購買量同比大漲,價格亦水漲船高。

「現在的製作成本大概是70-100萬/集,售價在150-200萬/集之間。未來三年相信都會有一個上升的空間,應該可以達到200多萬/集的水平。」 華策影視董秘金騫對記者說。

更為關鍵的是,日前陸續結束的央視及各大衛視2012年廣告招標額皆屢創新高。

招標額度直接影響電視台對電視劇的購買預算,電視劇行業明年再創佳績,指日可待。據業內消息,華誼兄弟新片《夫妻那點事》已經達到了300萬元/集的水平。

不過,這些常規的增長與另一個領域的狂飆突進相比,還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

「今年最大的看點可以說就是在網絡版權的暴漲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本報記者說。

由於國內幾大視頻網站的烽煙四起,對優質內容的需求和爭奪可謂白熱化,網絡版權暴漲5-10倍。鷸蚌相爭,影視行業成為當然的得利漁翁。

10月19日,騰訊購買了《宮鎖心玉》第二部《宮鎖珠簾》作為其首部獨家劇。有業內人士透露其單集價格約185萬元,創下單集購買價新高。該劇共40集,意味著騰訊僅版權購買即超7000萬元。此前,這一紀錄由3000萬元購入《還珠格格3》的搜狐保持。

185萬元/集的天價已經達到目前電視台的購買水準。業內談及與此,無不歎為觀止。須知道,一年前熱門劇的網絡版權還只在40-50萬元/集左右,且當時已經被認為非常高昂。

「這說明網站燒錢還沒燒完。而且預計還會燒一段時間。」申銀萬國傳媒行業分析師萬建軍對記者說。在他看來,只要視頻網站格局未定,那麼這一水準就有望得以保持,甚至繼續提升。而照目前形勢估計,兩三年內都無需擔憂價格下滑。

企業方面對此的態度稍顯謹慎。華誼兄弟董秘胡明認為,雖然價格飆漲,但畢竟網站基數小,還無法撼動電視台的渠道霸主地位。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則向記者指出,目前,上述天價實際上只限於幾部最熱門的劇集,二、三線電視劇的價格上漲幅度不大,甚至銷路也不見得好。「從單個項目或者單個網站的角度看,我認為這是出現一定泡沫的現象,不排除來年出現一些調整。」

不過,「若把眼光放到全行業,就會發現,網絡版權的上漲,是大勢所趨。」在王長田看來,將來如果價格合適,完全可能出現一個片子先給網站播,再給電視台放的情況。

十年無憂

那麼,這樣似繁花著錦的高速成長到底能保持多久?

「目前行業還看不到明確的風險點。」在採訪中,各企業高管儘管在其他問題上略有分歧,但這個觀點卻驚人一致。而對於持續時間的問題,「十年」也成為一個共同的答案。

這個問題的背景是,2011年對於國產電影來說,其實是一次考驗。眾多備受期待的大片折戟,甚至有的片子虧損達數千萬。業內坦承,「今年賺錢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

與此同時,不斷有院線集團人士提醒,今年觀眾人次的增長速度已經跟不上銀幕數的增長。

藝 恩諮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全國觀影人次增長率23.3%,但銀幕數增長將達到42.7%。票房收入排名全國第三的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則透露 了一組數據:十一期間,聯和放映場次同比增加了50%,但是觀影人次只增長了8%,票房收入與去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說,票價及單塊銀幕產生的效益在下降。

「今年國產片的盈利確實遭遇了挑戰。但是我們認為,風險都是個體的,行業的發展態勢良好。」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在談及此問題時表示,「而且,對銀幕和觀影人次數據應該做動態理解。」

首 先是地點問題。「中國銀幕的增加潛力已經轉移到了三四線城市。河北廊坊的銀幕效益肯定小於北京CBD。」胡明認為,銀幕增長的結構性變化,必然使得新銀幕 帶來的觀眾少於以往的一、二線城市,從而出現目前看到的單塊銀幕效益下降的情況。「但不能忘記,三四線城市的投資金額也更少,可能只是北京的一半。一塊新 銀幕所產生的效益,應該綜合評判。」 胡明稱。

然後是消費習慣的培養。新銀幕一般都設在新建的購物中心,而購物中心一般需兩到三年的時間 培養消費群體,這同時也是一家電影院培養觀眾群的過程。「電影是有核心觀眾群的,一家電影院50%的收入貢獻都來自於會員。」胡明認為,目前各個數據的增 長速度出現一定程度分化是非常正常的波動。那些對於行業和觀眾人次發展的擔心,她認為可以放到十年以後。

「今年部分院線的業績不好就是由 於銀幕數增長導致觀眾內部分流。但長期看是很樂觀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進一步表示,新觀眾的培養需要兩個條件,好內容和合適的票價。影院間競爭的日 益激烈,電影票價下調是毫無疑問的趨勢。一個連鎖效應是,未來電影院所獲得的分成比例也會逐漸下降,朝製片方傾斜。

事實上,對於光線傳媒這樣在電影領域以「投資+發行」為主,「目前還沒有一塊銀幕」的公司來說,影院之間的競爭本來就不被看作潛在風險。相反,影院的增多還將有利於拓展其發行業務。

內容是最大的門檻

影視行業被認為是一個「低門檻」的行業,似乎有錢就可以涉足。大量業外資本的湧入,以及各種草台班子,讓行業總量不斷膨脹,也讓市場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行業的壁壘到底在哪裡?將來行業格局會如何發展?本報記者與業內人士進行了探討。

1.賺錢更難?

問:今年電影行業賺錢似乎沒有以前那麼容易了?

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對,今年盈利對行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國產片票房不是很樂觀,成本也上升快。行內出現了很多虧本、甚至賠幾千萬的電影。

不過我認為,行業有自我調節機制。前幾年增速快,有很多非專業的資金和人員都進入這個領域。拍電影門檻很低,有錢或者有夢想就可以,但是要拍賺錢的電影其實很難。今年大家發現,賺錢沒有那麼容易了。這個內在調節機制發揮作用後,慢慢有些資金就沒有再循環的能力。

2.壁壘何在?

問:行業門檻低,會造成競爭者眾,利潤攤薄。什麼樣的企業有核心優勢?如何理解行業壁壘的問題?

華 策影視董秘金騫:真正有良好市場前景和贏利的電視劇都是大製片人在做的,他們可以整合到製作、發行以及整個產業鏈上的資源。但現在電視劇市場上,很多從業 人員都是從其他行業轉過來的,能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化運作方式來管理的就很少見。我們公司能夠擁有比較市場化的管理團隊,這可以說是一個排他性的優勢。

另外,內容產業以人為主,但創作型人才不是光逐利。如果論資金實力,我相信會有很多實體都具備這個條件,但是這行有規則,製作、落地等等都是壁壘,不是花錢找什麼人都可以。

通 常說的演員「挑劇本」,含義是很多面的。舉個例子,專業的公司能夠直接打動演員的,除了好的項目外,如何有助於他們演藝生涯的提高也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的。我們可以做到製作、播出一條龍的服務,這對演職人員來說不光是作品成敗的事情,還涉及其他方方面面的事宜。如果光有資金,投再多的錢,電影電視播出不 了也是對這個行業不利的。

胡明:我們的電視劇部門有12個製片人,為什麼還是要末位淘汰?因為內容是一家創作公司生存最重要的因素。要做品牌劇是我們骨子裡的東西,我們不會去追求量。

3.強者恆強

問:今後的行業格局會有什麼變化?

金 騫:從特定的角度來看電視劇行業的圓心是電視台等播出機構。從製作上看,我們這個行業裡有4000多家製作公司,哪怕只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每家出一個劇本, 電視台等播出機構都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來對接。結合海外的經驗來看,未來市場資源肯定會有所聚集,可能電視台等播出機構將來也就對口十幾家最大的公司,通 過大公司的渠道來發行。屆時,無論是資金、口碑、發行實力,都會幫助這個市場逐步集中資源。

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中國影視企業已經具有更大規模和層次內容的提供能力,而資源將逐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將逐步被大企業控制,比如發行和放映(院線)。而製作會呈現一個百花齊放的態勢,但重點的項目也會由大企業來主要操作。

業績預測基本靠「猜」 好故事是唯一保證

「如果華誼兄弟簽的不是馮小剛,而是張藝謀、陳凱歌,大家也按照他們過去的輝煌成績來給這兩年的新片做業績預估,可想而知那會有多離譜。」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說。

雖然被視為一個暫時「看不到風險點」的行業,但影視企業依然面臨挑戰:怎樣持續獲得優質內容,以維持不敗。

在採訪中,多位分析師都坦言「票房預測非常不準,可以說就是猜」。在給上市公司做業績預測時,也更多基於產量——即影片數量的多少來進行判斷:片子多,是大年,值得期待;片子少,是小年,業績平淡。

「之前分析師問該怎麼給《星空》做預估,我說暫時可以從你們財務模型中把它去掉,因為這對公司的盈虧影響都不大。我們不會純粹只為了賺錢拍片子。」華誼兄弟董秘胡明對本報說。她隨後又補充:「當然,賠錢是不行的。」

《星空》是華誼兄弟最新上映的新片,講述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由台灣導演林書宇執導筒,徐嬌、劉若英等主演。在傳媒行業分析師眼裡,這是一部「沒想過能賺錢」的文藝電影。

《星空》也是華誼年初推出的「H計劃」中的第二部電影。從上市之初,華誼就一直規避不了外界對其「過於依賴馮小剛」的疑慮,以致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機構在調研華誼時,總會問「沒有了馮小剛,你們怎麼辦」;但調研其他上市公司時,又一直問「人家有馮小剛,你們有什麼」。

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特性,決定了任何創作者都無法始終保持巔峰狀態。2010年,馮小剛指導了兩部高票房新片《唐山大地震》和《非常勿擾2》,但今年一部也沒有。今年,也成為華誼兄弟的「小年」。

為瞭解決依賴問題,華誼兄弟於今年初推出了「H計劃」,旨在扶持11位新生代導演和10部新作品,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有票房號召力——也就是能有穩定、優質內容來源的人才。

事實上,《星空》的口碑不錯,首週末票房即超過一千萬元。不過從第二周開始,它遇到了三個強勁對手。其中,另一部小成本愛情喜劇片《失戀33天》以場場爆滿的凌厲態勢,一上映就獲得了大量場次。

華誼兄弟總裁王忠磊在微博上寫道:「雖然《星空》的場次開始大幅度減少……但我卻很開心,因為是分給了《失戀33天》,國產小電影組團迎戰好萊塢打拳機器人變種大猩猩希臘諸神!」

「這說明關鍵還是內容。觀眾喜歡看電影,但有個前提,只喜歡看好電影。」上海聯和院線副總經理吳鶴滬這樣對記者說。吳從60年代即入行,被業內稱作 「金牌發行人」。

在吳鶴滬看來,由製片、發行和放映三方構成的電影產業體系中,前兩者對放映渠道的 「掌控力」,遠比業外想像得要小。內容才永遠是核心。院線非常實際,首週排片或許會受前期宣發影響,但其後馬上會根據票房情況做動態調整。

「以 國慶檔為例。《畫壁》和《白蛇傳說》同時上映,本來《畫壁》排得場次更多,但後來你會發現,《白蛇》慢慢追上來了。」吳鶴滬介紹。只不過雖然有兩部號稱 「大片」同時上映,國慶、乃至整個10月檔期的票房實際上都非常清淡。10月17日星期一,聯和院線總票房才90萬元,而7月份《變形金剛3》上映時的數 字是一千萬。

市場低迷在業內看來只有一個原因——沒有好片源。

以《白蛇傳說》為例。該片製片方為巨力影視,發行方為博納 影業。後者一直號稱為國內最專業強大的發行公司,宣傳期口號為「票房沖3億」,在10月末還舉辦了一個票房超過2億元的慶功會。但多位參加當日活動的業內 人士告訴記者,私下敬酒時,博納影業高層還在鼓勵各院線老總「再加把勁,爭取切實過2億」。而院線老總們則開玩笑:「這片子號稱投資1.8億,現在票房剛 2億,有什麼好慶功的?」

電影實行分賬制,製片、發行、院線、影院分賬比例大約在37%、7%、6%和50%。若按照2億票房成績算,製片方巨力影視只能收回約8000萬元的成本,跟號稱中的投資額1.8億元相去甚遠。當然,實際投資額到底是多少,只有製作方自己知道。

雨果有一段關於觀眾的著名描述,或許可以用來解釋振幅過大的電影市場:「觀眾是一個易於波動的、廣大而充滿活力的流體。」觀眾不會有太多耐心,讓平庸的作品一直透支票房信用。

■券商觀點

國金證券:

堅定將影視行業作為長期首推的子行業。原因在於需求旺盛的高景氣度與工業化過程帶來的行業快速成長賦予的投資性機會。

比較電影、電視劇子行業:短期內電影行業更具爆發性,而電視劇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於精品劇的爭奪進一步白熱化;但電視劇盈利的穩定性與投資回報率更加有保障,且受益於下游廣告的彈性,與渠道的談判地位也較電影子行業更優。

招商證券:

電影行業在快速成長中走向集中化;電視業機會在於「蛋糕」再分配;藝人經紀具有「貢獻業績+業務協同+提升公司品牌」三重效應。

國泰君安:

文化體制改革的財稅、金融扶持等實質性政策有望跟進,建議繼續增持。從細分行業來看,有線網絡板塊和影視板塊將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受益最大,但前期漲幅不大,仍建議增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83

陳天橋商業邏輯再演繹:盛大手機或靠內容謀利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18/225923.html

從最早的「盛大盒子」,到兩年前的Bambook電子書,在網絡遊戲起家的陳天橋心中,似乎有揮之不去的「硬件情結」。這一次,陳氏商業邏輯複製到了手機領域。

日前有消息稱,盛大手機或將於今年第二季度發佈,且價格僅為1199元。在此之前,已經有小米、阿里巴巴、百度等多家互聯網企業染指手機硬件。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盛大手機可能沿用Bambook品牌,這是繼盛大盒子與Bambook電子書之後,盛大第三次涉足硬件領域。

兩次進入硬件市場,貫穿其中的是陳氏商業邏輯——硬件虧本,內容(軟件)賺錢。但陳天橋從海外單機遊戲市場「取經」回的這套模式能否在手機領域致勝?

/成本/

超低定價以硬件帶動內容消費?

互聯網企業造手機並不是一個稀罕事,此前的小米、阿里巴巴、百度等均有觸及手機產業,如今,盛大也將進入手機製造行業,並且生產最低價的智能手機。

據有關媒體披露,盛大早些時候已開始製造低價智能手機。

有盛大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稱,該手機產品具體上市時間暫未接到相關通知,可能會於五、六月份正式上市。而對於該手機上市後能否盈利,受訪的業內人士均不看好,認為盛大手機若以主流配置實行低價位戰略,其利潤基本為零。

高配置手機僅售1199元?

據有關媒體報導,盛大手機採用主頻為1.0GHz的U8500雙核處理器(ARMCortex-A9架構),搭配Mali400圖形處理芯片,同 時,盛大手機採用的4.3吋夏普顯示屏,也屬於量產不久的新產品,支持960×540分辨率和多點觸控。此外,盛大手機還採用容量為1930mAh的鋰離 子電池,並將配備3D陀螺儀、GPS、光線感應、距離感應、加速度感應、指南針等功能,如此配置的手機參考售價卻僅為1199元。

有相關媒體報導還稱,負責盛大手機研發的果殼團隊相關成員也已全部駐紮代工企業。盛大的新手機與今年初試產的工程機相比,正式版會有細節調整,但確 定將沿用電子書的Bambook品牌。盛大自有品牌智能手機預計將於今年第二季度上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曾致電盛大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張 瑾,他回應稱此事無法告知,並拒絕對其千元智能機何時上市以及相關戰略等作出評論。

專業人士林非(化名)就盛大手機的上述配置分析稱,儘管該手機屬於一款中低端機型,但其配置則屬於今年的主流配置。在手機配置的幾個關鍵規格里,佔 成本比重較大的主要為顯示屏和主處理器。其採用的顯示屏都是今年下半年主流規格產品,處理器也很特別,盛大並未選擇手機芯片市場上常用的高通等幾家公司的 產品,而是直接選用了意法半導體(ST)和愛立信合資的芯片公司——ST-NXPWireless生產的U8500雙核處理器。該芯片已經發佈了一段時 間,其打造的就是低端、高性價比的平台。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認為,就盛大手機配置而言,若以此價格進行銷售,毫無利潤可言。首先,先期開發上,會產生一定的人員成本;其次,交由代工廠進行 生產,成本需看其訂單量而定。如訂單量大,代工成本相對較低,反之則相對較高。市面上的主流高端品牌、中低端品牌甚至山寨機在成本方面不會差太多。從製造 商的環節來講,也不會差太多,但一定會有差價。這些生產商用的芯片好壞會有差異:國際廠商用的芯片都是高通、英特爾;而國產品牌則會選用MTK(聯發科),成本相對較低。

王穎還稱,根據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套路來看,由於互聯網企業並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而是找人設計外觀、UI(用戶界面),以及內容上的一些開發。因此硬件投入應該不會特別大。

渠道空間彈性較大

王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媒體報導的該款手機定價也只能作為參考價格,官方尚未給出明確的說法,若手機上市後按此定價銷售, 那麼該款手機只能是賠本出售。從該款手機的相關配置來看,成本價應在1500元~2000元之間。暫時還未清晰盛大到底走線上渠道還是線下渠道進行產品銷 售,如果做線下渠道,渠道費用會非常可觀;線上渠道費用則會相對少一些。

「即便是做手機的傳統企業也不會自己去做渠道,他們會以批發的形式給到渠道商,並給渠道商一個相關的指導價,然後渠道商再根據各個環節加價,即每走 一個環節就會增加一次價格,增加的價格以渠道商進貨的規模而定。加之各個品牌的渠道策略不同,選擇的代理商亦不同,因此加價環節較為複雜。」王穎分析稱。

除了銷售環節,在代理商一次性進貨量10萬台或是20萬台的情況下,讓利情況也不同。王穎表示,即便代理商進貨後,廠商若與代理商長期合作,代理商 會有一定的銷售指標,一旦代理商完成銷售指標後,廠商還會有一定的返點,不能完成銷售指標的則有一定的措施。每個廠商和代理商的議價能力不同,因此一個廠 商無法代表整個手機行業,基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根據王穎的介紹,渠道利潤空間的彈性很大,有的可以達到40%~50%的利潤,有的僅有10%左右的利潤點。當然,在市面上銷售時,渠道商也必須尊重廠商的指導價,銷售時以指導價為準上下浮動銷售價格,因此價格上會由廠商靈活掌握。

或依靠內容獲取付費用戶

目前不少互聯網企業進軍移動智能終端領域,賺取差價並非互聯網企業的強項,並且不會賺取硬件差價,盛大應該也是想以硬件促使內容消費的商業模式,並 試圖以互聯網領域一貫的「燒錢營銷」做法來實現新的市場突破。林非認為,盛大會依託兩方面而行,一是盛大網絡文學的內容,二是盛大遊戲的內容。作為互聯網 服務廠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機終端只是拓展客戶平台的一種手段。將這些內容平移到盛大手機之上,獲得更多付費用戶,以付費用戶收益補貼硬件投入。

王穎也指出,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手機廠商相比會有一定的優勢,即針對的用戶群和對用戶實行的服務不同。而且,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手機廠商出發點不同,傳 統廠商做手機會有自己一條完整的手機生產線,除了生產線還有自己的產品線,並有後續產品的研發,而產品的更新換代也是按照相應的程序來走。由於互聯網企業 造手機屬於一時的行為,很難支撐其長遠發展,因此更多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即前期炒作非常多,後期能否上量,還要看市場的考驗。

盛大手機還未上市就不被業界看好,盛大相關人士對此則表示,無論是小米還是其他互聯網企業基本沒有觸碰過「硬件」一塊,而盛大不同,此前已經有七八年做硬件的經驗。

·延伸閱讀

陳氏商業邏輯演進史

回顧此前盛大的相關投資不難發現,盛大正試圖通過新的佈局形成自己的產業價值鏈,以渠道推產品,以產品推內容,以支付為收益。

早自2002年起,盛大就拉開了投資的帷幕。在過去近11年的時間內,盛大一共投資了上百個項目。多年來,陳天橋反覆試水硬件市場,目的是為盛大建立一個擁有強大用戶基礎的終端——無論是遊戲機,電子書還是手機。

而在2004年,盛大就想通過「盒子」完成從硬件、軟件到內容的通吃。按陳天橋的設想:互聯網的內容,包括網絡遊戲、新聞資源、互聯網音樂、視頻、 影視,都可以通過「盛大盒子」進入客廳,以此全面控制用戶的家庭娛樂終端。但由於「盛大盒子」的整合涉及互聯網與廣電兩大領域,在廣電和電信兩個部門的壁 壘面前,最終只能是鎩羽而歸。

繼「盒子」之後,2010年9月,盛大以499元低價高調推出Bambook電子書。按照陳天橋的想法,任何作家、出版社等版權方,都可以將自己的 內容加入盛大文學的「云中書城」,雙方共享銷售分成;電子書終端設備廠商,則購買並在設備中植入盛大文學的電子書平台,以此解決設備生廠商廣泛缺乏版權內 容的問題。

在那次盛大棋局中,網絡文學是打通互動娛樂上下游的重要節點。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Bambook銷量達5.03萬部, 市場銷售佔比突破17%。但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國電子閱讀器銷量不斷下滑。受困整體電紙書市場疲軟,Bambook並未獲得硬件層面的壟斷性市 場份額。

/觀察/

互聯網大佬們的「手機路」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盛大打造自有品牌手機或許比較遲,其在上市後如何搶奪用戶群和積累一定的用戶數均會成為獲取市場份額的關鍵。但就以往互聯網大佬們所走過的「手機路」來看,這一過程並不平坦,從結果來看也不是所有參與者都能成為贏家。

互聯網公司最早向手機終端市場進軍的第一者,非谷歌莫屬。雖然其最終結果並不理想,但並沒有影響其他互聯網公司,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試水手機終端市場的步伐。

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硬件製造技術的普及,包括手機終端在內的消費電器已經不存在製造技術上的壁壘。像蘋果、諾基亞這樣的手機巨頭已經將絕大部分的 產能交由代工工廠完成。而像三星、HTC這樣著名的手機品牌除了生產自己的產品外也幫其他品牌代工。因此,即使對於一個完全不懂手機製造技術的互聯網公司 來說,出品一款自己品牌的手機也並非太難的事情。

2011年4月,Facebook與HTC合作的Chacha和Salsa定製社交手機上市,緊接著阿里巴巴和天語於同年7月份共同推出阿里云手 機,新浪與HTC推出了主打微博功能的微客手機,而百度也宣佈與戴爾聯手開發智能手機。而在去年10月之前,小米科技發佈了完全自有品牌的小米手機,以出 眾的配置和低廉的價格震驚業界。

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將是互聯網的未來,已成為業界的共識,也是目前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智能手機的主要原因。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希望借道智能手機領 域涉足移動互聯網;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也希望,未來人們能夠在手機上實現搜索的願景;而對於小米科技而言,小米手機也是該公司完成全產業鏈佈局的重要一 環。「米聊+應用商店(互聯應用與服務)+MIUI(軟件)+小米手機(硬件)」成為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後開展各項業務的基礎,雷軍曾預計今年小米手機的銷量將達400萬台。

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認為,在小米手機之前,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手機製造商,沒有人能把智手機的硬件價格一下拉低,可以說小米給後進入者和前期進入者是一個衝擊。

「盛大目前推出的智能手機終端以及娛樂操作系統,走的道路既像蘋果又像小米。」易觀國際另一位分析師孫夢子給予如此評價,如何獲取龐大的用戶數量, 並增強用戶粘度,這是未來需要考慮的。有業內人士也稱,用戶不太可能為了手機中的某一款應用產品而衝動購買一部手機,因此互聯網企業在智能手機產業鏈中還 缺乏核心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44

跨境生意拯救eBay中國:演繹絕處逢生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19/227201.html

2006年,台灣人林奕彰從瑞士搬到中國,之前他在全球最大的獨立數字電視條件接收系統供應商負責研發。「那時候,eBay與淘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 就像付費電視和免費電視間的競爭,所以,eBay對我很有興趣。」林這樣調侃道。4月1日,他剛剛就任eBay大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這曾經是一個跨國公司水土不服的經典案例,但如今故事演繹成為了失意者捲土重來、絕處逢生的戲劇。當初,eBay以併購「易趣」殺入中國市場,與淘寶劍駑拔張;到折戟C2C領域,幾乎退出國內市場。

在林奕彰的記憶中,2007年,eBay全球上上下下都很緊張,股票一路下滑。那時,大部分賣家可以自己開網站,去Google上買關鍵字,它們似 乎已不再需要eBay。而在中國,eBay則被淘寶的免費模式打敗,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最著名的反面案例。接下來則是痛苦的轉型期,eBay中國的重生之 路選擇了由賣各種稀奇古怪玩意的C2C網站變成了經營跨境業務的B2C網站。最後,跨境生意拯救了eBay中國。

失意者的轉型

2003年,eBay全資收購易趣之時,其C2C中國市場佔有率近80%。2005年初,eBay的市場份額已經下滑到24%,而淘寶則上升到了 57%。隨後,2006年,eBay中國宣佈與TOM在線成立合資公司,轉手易趣51%的股權,這個當時全球最大的C2C平台,並未能複製在歐美市場的成 功經驗,不得不放棄中國這個曾經的主場。

eBay在中國犯了跨國企業最常見的錯誤,缺乏本土化策略。比如,中國用戶不得不用英文進行註冊,發生重名的現象,還得讓位其他國家用戶,只能是中國用戶改名;此外,在處理聖何塞總部與中國業務之間決策問題的方式,並沒有給予中國本部更多的自主權。

eBay必須尋找新的方向,這時,中國的外貿賣家成為了一線生機。自2004年開始,短短五個季度,eBay易趣網上跨國貿易的賣家數量猛增7倍, 某些賣家的月成交額可以超過10萬美元,有的甚至達到40萬美元。於是,從2006年底開始,eBay中國開始尋求跨境B2C的新模式。此時,eBay的 高層也從之前的管理模式中汲取教訓,給予中國團隊越來越多的自主權。

從2008年始,eBay中國開始轉型。這其中的另一個大背景是2007年,惠特曼的繼任者約翰·多納霍開始了備受爭議的平台改革,他致力於將 eBay塑造成一家超級購物中心,而不是繼續依賴eBay傳統的舊貨競價拍賣模式。這一改革的典型做法是,降低賣家在eBay上發佈產品的費用門檻,以吸 引那些大賣家,並鼓勵他們以固定價格銷售產品。

雖然一些賣家批評這些政策背離了eBay傳統文化,賣家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溝通成本,交易成功後也要付給eBay更多的費用。但eBay顯然並不 打算改變,原因很簡單:如果賣家不能提供令買家滿意的產品和服務,那將毫無意義。多納霍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崇尚買家至上主義,過去兩三年裡他對eBay的 許多修改都旨在提高買家體驗和滿意度,其中包括建立複雜的賣家服務評價體系。

這種向B2C業務的傾斜,正好與中國市場的特點形成默契。中國賣家的優勢之一在於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比如一個iPhone的手機 套,美國BestBuy商場裡售價30美金,而來自中國的手機套連運費也就在2到3美金左右。很多國外的採購商發現,他們可以與中國賣家合作,在線採購更 便宜、更豐富的商品。

扭轉頹勢

多納霍數次宣稱,將優先發展中國的跨國B2C貿易業務。為此,這家曾被認為本地化嚴重滯後的跨國公司開始大力發展中國賣家,積極的推進措施包括:逐 漸建立本地化的客戶服務熱線,為大賣家提供貼身的客戶經理服務,甚至由eBay的銷售人員直接跑客戶,為中國賣家提供貨源。目前,eBay中國的本地服務 人員已達1000多人,每個VIP賣家都擁有一個客戶經理可以進行直接溝通。而eBay的銷售部門則通過與一些大賣家的合作,培養了中國的eBay銷售助 理群體,類似於電子商務服務託管商,幫助那些缺乏經驗的大商家在eBay上進行銷售。

轉型後的eBay的商業模式是將中國賣家產品放在不同國家的網站上,根據交易金額向賣家收取佣金。其目前收入來自於:上架費、成交費以及 PayPal的交易費。此外,eBay還通過本地化服務框架為中國賣家提供外貿培訓、本地支持等服務,諸如為中國賣家購買俄國網站上的關鍵字。

林奕彰說,轉型中最艱難的是扭轉eBay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以前,買家想到eBay就是想到拍賣,比如賣舊桌子和郵票的地方。

eBay首先要扭轉這個形象,它想告訴大眾,自己與亞馬遜最大的區別在於eBay的貨架上可以買到小到馬桶蓋大到直升機的各類玩意,這是eBay最可愛的地方,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eBay上賣東西來養家餬口。

30歲的陸平(化名)是最早一批進入eBay的賣家。七八年前陸就在eBay上做外貿生意,方式也簡單——從批發市場進貨,然後登到eBay上出 售。唯一的困難是支付不暢:PayPal賬戶收到的美元沒有渠道匯回中國。陸的變通辦法原始而巧妙:用賺來的美元在eBay上買來單價相對較高的相機鏡 頭,在國內再銷售出去。如今,這家不到10個人的小公司,過去的一年裡,他們完成了數百萬美元的跨境小額交易,且利潤豐厚。

M2Cmart於1995年在廣州成立,是一家銷售電子、家電和家用產品的公司,公司於2009年開始開拓線上業務。2010年7月,M2C在 eBay的美國網站上註冊,在原有官網的基礎上又開拓了一個新的銷售渠道。M2C業務發展總監MophyFan表示,「目前M2C的銷售額有50%來自 eBay,其中大部分買家來自美國。這歸功於eBay提供的銷售助理,這些銷售助理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賣家,他們會為在eBay上進行銷售的個人或企業提 供服務。事實上,當我們決定由自己來經營eBay店舖後,我們的業務增長速度反而開始變慢。」

讓林奕彰津津樂道的例子還包括,他在澳洲的同事全身上下穿的都是凡客誠品,從eBay上買的。「鞋子一雙15塊錢免運費。」中午吃工作餐的時候,澳洲同事會到處炫耀剛收到的凡客的包裹。

不過,凡客剛進入澳洲的時候並不順利,由於中國人的尺寸跟澳洲人的尺寸完全不同,所以很多貨都被退回來了。eBay中國大客戶部的人開始對凡客進行培訓,諸如國際尺寸的對照表,告訴外國消費者什麼是寶藍色或者雞蛋色等等。

如今,eBay中國開始協助中興、凡客這樣的大賣家尋找國外合作夥伴,直接在國外建立倉儲,而且還為更多中小賣家提供郵政小包的「快線」服務。比 如,eBay中國與美國郵政、EMS合作,為業務集中於美國的中國賣家推出了一套「快遞加郵政」的「中美快線」方案:賣家包裹在國內物流,使用EMS商務 快遞,而到了美國內陸的話,則用當地郵政系統。如此,所需費用比較折中,物流時間卻可以比以前縮減一半以上,90%的包裹可以在10天內到達消費者手 中,eBay中國一半以上的跨境業務因此獲得了物流保證。

變老的恐懼

據eBay發佈的最新財報,2012年第一季度,eBay實現總營收33億美元,同比增長29%,淨利潤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跨境貿易上升至eBay全球業務的18%,這標誌著eBay轉型初戰告捷。

不過,要打造一套服務於跨境B2C賣家的體系並非易事。首先,最重要的瓶頸便是語言。中國賣家的東西要陳列在歐美的eBay頁面上,就必然得與當地 的買家溝通,這不僅有語言障礙還包括商業文化的差異,而一般的賣家很難像大企業一樣配備專門的語言人才,同時,賣家還需要瞭解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基本消費習 慣,服務要求,有哪些流行的促銷方式,同時能夠與eBay不斷推出的產品和政策相配合。

其次,賣家需要更足夠的本地支持。過去,賣家如果碰到賬戶安全這樣的問題,還得打越洋電話,深更半夜與eBay歐美的客服人員聯繫,諸如此類被忽視的用戶體驗,亟須用本地化的客服來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建立全球龐大的數據分析系統是eBay轉型的重要任務。這是一個智能互動的分析系統。比如說俄國的買家喜歡什麼,他們的價位是什麼, 這些數據都會被分析提供給中國賣家。除此之外,目前,eBay已是全球最大移動電商。林奕彰透露,今年eBay還計劃再推出多個移動應用程序,預計實現移 動端交易規模80億美金。

目前,eBay中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了一整套數據挖掘和信息溝通機制,與全球其他eBay團隊及時溝通,將挖掘出的數據和信息及時傳遞給國內的賣家, 比如這次面對歐債危機哪些產品可能遭遇衝擊,哪些產品可能獲得新的商機,都會及時給予賣家提示。而國外緊缺的產品信息,更可以快速推送給有生產潛力的賣 家,並輔以減免費用的方式,刺激他們在eBay平台上的銷售。

轉型中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用戶擁抱eBay。「我們正在使自己變得更酷。比如,在主要銷售服裝鞋帽等產品的eBayFashion 裡,你可以先用手機攝像頭拍下自己的照片,然後點擊商店裡的衣服、眼鏡、帽子,讓虛擬的自己來試穿試戴。如果你是為自己的愛車買配飾,則可以拍下汽車的條 碼,然後就能在手機裡看到汽車內部搭配上各類小物件後的效果圖。當然,你還可以把這些效果圖存成圖片與朋友分享。」林奕彰說,「一個網站最害怕的是客戶與 你一起變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4

勵誌公式的股市撈錢演繹

來源: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6845298

近來較熱的勵誌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0.99的365次方等於0.03在股市里演繹為每天盈利1%(暫不考慮交易成本),240個交易日,年收益為10.89,近十倍。雪球眾童鞋說了,每天1%有啥了不起?是呀!2013年N倍的雪友此起彼伏!二元禁不住也要戳一下了,N倍的基礎要看資金的規模。從萬到百萬,從百萬到億,操作的策略那是南轅北轍。問股市歷盡十幾年活下來的球友,在幾十萬的規模,誰沒有個一年N倍的經歷?在億的級別,連續幾年N倍?此還是人嗎?巴老都說了,股市收益基於風險的控制,即資金的規模。按照二元的看法,50萬以下的資金別搞啥價值投資了,每年15%的收益,10年也才能在北京二環內買個廁所。要耍酷,就要搞趨勢,啥熱搞啥。一年3倍,不要多,能夠連續5年,也是京城小土豪了!老巴又說了,複利是股市撈錢的秘訣,所以別吵吵人家的收益是否真實了。俺們要學習的是其方法是否可以持續!特別是在資金層級變化後,是否可以持續?200萬押1個標的,2000萬可以找到10個一致的標的嗎?思考,思考,再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956

聚美優品三劍客,演繹電商版「中國合夥人」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7/144464.html

說來慚愧,跑了幾年IT和電商,我第一次見陳歐,卻是在上週五。聚美邀請一些記者跟陳歐一起去寶潔位於北京的亞洲研發中心參觀。我以為這次只能見到陳歐,沒想到還見到了聚美的另外兩個核心高管,一是1987年出生的聯合創始人戴雨森。二是從婚戀網站世紀佳緣過來聚美擔任高級副總裁的河馬,1979年出生,真名叫劉惠璞。

聚美幾個核心高管來寶潔當然不是純粹為了參觀。河馬跟我說,這次主要是談戰略合作。參觀完寶潔裝滿昂貴精密儀器的研發實驗室後,聚美的高管們就跟寶潔的中國區副總去會議室開會了,會議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會後河馬出來跟記者說,以後寶潔的產品會更多地直供給聚美。同時寶潔也會獨家定製一些產品給聚美。河馬語速極快,對記者有問必答,看得出來跟寶潔談完合作後心情相當不錯。

對消費者來說一個重大變化是,以後寶潔在線下的產品和在聚美等電商上的產品,價格差異會縮小,也就是說線上買到的寶潔產品價格可能提價。

寶潔是業內所稱的六大國際化妝品集團之一。河馬說:六大集團,有的我們拿下了,有的正在拿下,有的反正最終都要拿下。聯繫到上市之後陳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提升與國際大牌的深度合作、升級供應鏈是融資主要用途。這應該是聚美三大核心人物同時出現在寶潔的最根本原因吧。

這次近距離觀察聚美的三個核心高管,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很火的電影《中國合夥人》。我覺得聚美的這三個高管有點聚美版三個合夥人的意思。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我對他們仨的觀察。

三人行,河馬最高,陳歐和戴雨森差不多。三人在著裝上有個共同特點,就 是牛仔褲。河馬年紀最大,生於1979年,牛仔褲的顏色也最深,是深藍色。1983年的陳歐和1987年的戴雨森則都是淺藍色牛仔褲。河馬深灰色襯衫,陳 歐黑色襯衫。只有戴雨森是白色T恤,估計這跟他在公司負責技術有關,更像一個IT人。而陳歐和河馬穿得更像是美妝品行業的人。

為什麼我對三個男人的衣著這麼在意?因為我想起聚美優品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俞敏洪早年間去美國看他,穿著一件軍大衣去的華爾街,軍大衣碩大的口袋裡都是美金。好多年前我採訪徐小平的時候,他很直接地對我用了一個「老土帽」來形容俞敏洪。

《中國合夥人》能看到很多新東方三劍客的影子。電影裡的成東青、孟曉駿和王陽,分別對應著新東方裡的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

那麼,聚美三劍客裡,誰是成東青,誰是孟曉駿,誰是王陽?從重要性來說,陳歐肯定是成東青。不過無論是成東青,還是現實中的俞敏洪,都是土生土長型的創業者,即所謂「土鱉」。而陳歐則是「海龜」身份回國創業。

徐小平在接受福布斯雜誌採訪時曾經開過玩笑:「老俞代表了1960年代的大饑荒;而與之相反,陳歐則代表了1980年代的走向開放和蓬勃朝氣。」近距離觀察 陳歐,頭髮像灌籃高手裡的櫻木花道一樣直立,據說平時永遠只穿黑白兩色的襯衣加牛仔褲,是在斯坦福讀書時養成的「硅谷范兒」。

當陳歐、戴雨森和河馬站在一起的時候,你很容易發現誰是真正的大BOSS。比如,三人站在一起的時候,經常互相勾肩搭背,一副好基友的樣子。但永遠是陳歐站在中間,走在前面。戴雨森貴為聯合創始人,但當年是陳歐在斯坦福的師弟,看來就算把公司做上市,師弟還是師弟。

在參觀寶潔的臨床實驗室時,有很多參觀環節,講解員都會提出讓聚美選出一個高管來做各種測試。每次這個時候戴雨森和河馬就嘻嘻哈哈互相推薦並互相嘲笑對方皮膚差,最後總是陳歐點名戴雨森跟河馬輪番去當「試驗品」。

所以都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但誰是企業的老闆很容易看出來。陳歐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我的商業判斷是聚美最原始的推動力,這一點聚美所有核心高管都不會否 認。」據說最開始做遊戲網站失敗,在轉型方向上陳歐跟戴雨森有過分歧,戴雨森想做社區,陳歐要直接做特賣,後來陳歐贏了爭論,也最終做成了化妝品特賣的生意。看來陳歐在聚美的地位的確「是歷史形成的」。這一點倒是跟成冬青的形象符合。

從業務貢獻上來說,戴雨森比較像電 影裡負責新夢想技術工作的王陽,從海龜背景,則有點像電影裡的孟曉俊。現實中,新東方三劍客之一的王強,也是主抓技術。而在聚美,戴雨森負責的正是技術。 在寶潔的工作人員給他測試皮膚濕度的時候,河馬調侃說,戴是27歲的年齡,30多歲的皮膚。戴雨森自嘲說,自己每天凌晨三點才睡覺,是公司皮膚最差的人。

其實這三個人差不多都是凌晨兩三點睡覺,陳歐習慣每天工作12個小時,媒體報導曾稱有一個週五恰好沒什麼事,陳歐下班早了些,坐在車裡簡直不知道該去幹啥;河馬則自稱除了工作,剩下的主要娛樂就是在微博上編段子,查看他的微博,發在凌晨一兩點的比比皆是。

戴雨森清華畢業、隨後去斯坦福,據說出身湖南常德一個教育家庭;陳歐高二拿全獎去南洋理工,再去斯坦福。從一路高富帥的歷程來看,這兩人身上也都有孟曉俊的意思。

測試做完,結果出來後,陳歐調侃說「雨森,你的皮膚太油了,數值直接爆表了」。陳歐夠損的,絲毫不考慮他和戴雨森是斯坦福的校友。把這個聚美的聯合創始人說得臉都有點紅了。

不過,河馬更狠,對戴雨森補了一刀:「你的皮膚又油又老又缺水」。

從性格特點上來說,河馬其實更像是中國合夥人裡的王陽,新東方裡的徐小平。

河馬給我的印象是「貧」。剛進寶潔臨床實驗室,講解員說來這裡接受皮膚試驗的都是自願的,但要填一系列的知情表格。河馬來了句「挺像731細菌部隊的」,把寶潔的人給樂壞了。

河馬在公司還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當陳歐跟戴雨森吵架之後當和事佬,雖說都是身家上十億百億的人了,但聚美的高管畢竟都是年輕人,年輕人火氣旺,據說互 相之間吵架也是常事。河馬說起陳歐吵架的事就像在說相聲,他說陳歐每次發火都會砸東西,逮著手機砸手機,逮著手錶砸手錶,有一次眼看又要發火,他趕緊拿了 個積木玩具放到陳歐手邊,「因為砸不壞,而且砸了手疼」。

從這一點來說,河馬也的確像是在成冬青和孟曉俊之間化解矛盾的那個王陽。在聚美,河馬負責採購、銷售、品牌合作、人力,幾乎一半核心部門。從重要作用上來說,倒是電影中的王陽所不能比的。

生活中的陳歐和河馬簡直是一對好基友,兩人居然還經常一起過週末。比如今年4月12日,又是晚上兩三點的樣子,陳歐的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河馬拿著餐刀準備切牛肉的照片,地址是在北京的威斯汀扒房,這是一個牛排餐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02

完美的演繹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6265394

  若論近年莊家股的典型例子,當非剛改名為中國金海(139)的中國微電子莫屬。

  話說中國微電子六月二十四日從0.134元起步,八月二十九日居然升抵1.23元,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升了1.096元,升幅高達8.18倍,然而,之後股價開始跌個不停,十月十七日當天一天之內從0.9元來個插水式下跌,跌至0.46元,跌幅高達48.9%,雖然曾經反彈至0.58元,可是之後反覆下跌,的0.128明顯反彈,反彈於0.207元,其後前天的0.138突然牌,最後股,折讓股,股價裂口至0.072元,日0.134低46.26%,時間完美演繹莊家發,最後過程

  今年起步之前,股價於0.25至少半,之後配合間歇性吹噓,股價升,眼見中,自然引來者,股價自然高,偶爾獲利吐,股價就是跌,結果貨,漸漸了,了,縱使察覺股價開始真的相信,只是期望天。

  暴跌48.9%已經了,甘心甘心於虧損多,於是情,結果深,從此萬劫不復,以前可能」。

  至於之後慢慢貨,透過分別以0.175及0.15回來,以為達到目的,該公司突然比例折讓股,伏,螳螂捕蟬,」,戶,被人「食了夾棍」感覺。如此來,昔日雄風恐怕

  料想不到莊家經歷仍然盡,歷史仍然演,正是對於戒心特別原因,雖然曾經中國電子反彈,可是;0.185買,0.178於0.172買,於0.17靶,之後手,縱使自0.128至0.207中,因此劫,只是,相信伏,回,可能翻身

 

      Pictu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89

草根調研19:風險演繹三波式,頂點已過,銀行業極限損失率5% 陳瑞明

來源: http://xueqiu.com/2650893361/36655172

草根調研19:風險演繹三波式,頂點已過,銀行業極限損失率5%

觀點與判斷:
2012-14年風險三波浪演進:資金面—經濟面—通縮面

結合本期樣本和以往跟蹤,認為風險三波式演繹:1)第一波2012年,風險源是「資金面」,風險暴露直接原因是:高槓桿遭遇信貸收縮。典型案例如鋼貿、光伏,以及一些盲目跨行業投資的企業。2)第二波2013年,風險源增加了「經濟面」和「通縮面」,風險暴露直接原因是:地產投資、基建投資、民間投資下滑後的衝擊。典型不良行業如小型開發商、工程機械、化工、有色、石材等。3)第三波2014年,「通縮」風險源繼續加重,擊破企業成本線,表現為化工有色不良加重,油氣設備出現不良。
 
大周期風險頂點已過,尾部風險尚存
關於風險頂點是否已過?各方判斷有分歧,甚至反覆。我傾向認為「大周期風險頂點已過,剩餘的是尾部風險」。自2011年經濟下台階後,企業界幾乎經歷了所有宏觀負面因素,包括:內需外需下降、傳統信貸收縮、資金成本抬升、通縮。而風險演繹已從2011、12年的護城河小的、盲目加槓桿、跨行業投資的「個案特點」,延伸到2013、14年的規模以上傳統製造業的「群體特點」。目前企業家(至少是傳統企業)主流心態是「謹慎投資、降槓桿、去存貨、求質不求量」。從宏觀傳導時滯、當前微觀企業心態、銀行風控技術、風險演繹規律幾方面綜合判斷:未來新的、大的風險點應該沒有了。剩餘的應是尾部風險,諸如商品價格低迷、去庫存、資產減計。當然前提是政策面能穩定住經濟。我認為,風險暴露作為經濟運行的滯後指標,2015年後還會有信用違約、倒閉潮見諸報端,但這已經是滯後性的技術反映了,不必恐慌。從大周期看,風險頂點應該已經過去。
 
銀行業損失率極限值或在5%
對比90年代末的銀行業不良率20-25%(各家不同),當時主因是:90年代的開發區熱和投資熱持續數年,且期間信貸風控不嚴、98年前後國企改制的政策性貸款、不良資產的政策性處置讓一些「或能追討」的貸款也藉機劃入不良。本輪是第二輪不良高峰期,但與98年不同在於:1)2000年後銀行業信貸風控明顯加強。2)2009年雖有運動式天量貸款,但2010年及時剎車,持續時間短。因此首先認為,本輪不良率不可能是20%的概念。
 
在上面的樣本中,7%、8%、11%的損失率已算是「最糟糕的情形」,他們要麼是典型週期性民營企業的貿易墊資,要麼是2009年後欠發達地區的投資發力過猛,要麼是企業間的聯保互保,都屬於風險高發地帶。而上述樣本中,1-2%的損失率,算是「風控較好」案例。我認為真實的銀行業極限損失率可能就在中值5%附近。
 
從銀行貸款結構看,按揭貸等個貸大約佔比25%,這塊的損失率微小。剩餘的75%是工商客戶貸款,其中的50%與政府基建、房地產行業相關,25%與製造業相關。如果按照5%評估整體貸款損失率,就意味著工商製造業客戶的貸款損失率大約在7-8%範疇,這與我們目前調研的樣本基本相符。
 
未來2-3年是銀行處置不良高峰期,有能力「有序進行」。
樣本顯示,2013年銀行、影子銀行陸續進入不良處置期,2014年力度主動加碼。對於處置不良進程的判斷,考慮到目前地方政府為企業紓困動機較強、銀行新領導層上任是最佳的處置不良契機、以及管理層更換的頻率(一年更換一線業務領導不超過1/3比例),認為未來2-3年,將是中國銀行業處置不良的高峰期。對於處置不良的模式判斷,考慮到中國金融系統歷來的穩健管理風格,以及銀行仍具備很強賺錢能力(20%的ROE,15倍槓桿,50%的貸款資產佔比,意味著銀行一年利潤能承受2-3%貸款損失率),未來銀行業不良處置應該是「有序可控的進行」,而非98年式的「一次性出清」。2015年後銀行報表的不良率還會逐步上升,但相信一切仍在可控範圍內。
 
投資判斷:A股銀行股不貴也不便宜,不良資產處置的黃金時期。
關於銀行股,基於整體5%極限損失率假設下,考慮到目前貸款撥備率約3%,監管層要求2.5%,超出的0.5%部分(不計入權益科目)可直接沖抵損失率,再考慮銀行未來一年淨利潤約能沖抵2.5%損失率,這樣剩餘的2%損失率就要要由淨資產抵扣(這裡也給予嚴苛的假設,不考慮次級債、混合資本工具的緩衝)。以15倍槓桿、50%貸款資產佔比計算,意味著現有淨資產就被侵蝕15%,這意味著目前的市場PB估值可以打上85折扣來看待。以此口徑對比海外銀行股估值,認為A股銀行股估值「不貴也不便宜」。
 
不良資產處置未來2-3年是個好業務。適合銀行背景的專業投資機構。資產包甄別能力不強的投資機構,可以考慮「以退定投」的模式介入,如在回購條款下介入。
 
 
陳瑞明  宏觀策略分析
微信號:chenruiming_XM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295

奧德修斯與美人魚的故事之港股版演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62

奧德修斯與美人魚的故事之港股版演繹
作者:吳珣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寫道,希臘神話的英雄奧德修斯遠征特洛伊後航海回家,途經喀耳刻島,聽說島上有三位塞壬海妖,人首魚身,她們用迷人的歌聲誘惑航海者,然後將他們吞吃。於是,奧德修斯聽從了女巫喀耳刻的建議,用蠟封住了同伴的耳朵,同時吩咐同伴們將他自己綁在桅桿上。一旦奧德修斯懇求同伴們為他解繩索,他們反而將他捆得更牢。這樣,奧德修斯便成了唯一一位聽到過美人魚的歌聲而又幸存下來的航海者。

其實這並不只是一個古代的神話;類似的故事,也反複地在股市中上演!尤其是在一個沒有漲跌幅限制的股市中,炒作與狂漲狂跌可以達到一個非常誇張的程度,就象美人魚的歌聲一樣誘人與致命。


故事之一

港股 HK01480 恩達集團,5 月7 日收盤價HKD 30.10,5 月8 日最高炒到HKD 102.00 而收於HKD 17.44,5 月14 日收於HKD 6.66,只剩下最高價的6.5%。沖高時的短暫美妙也許的確迷惑了不少人,但一時沖動的追高套牢者只怕永難翻身了。

恩達集團的 5 月8 日走勢


香港證監會最近就恩達集團(01480) 股權分布進行查訊,結果顯示該公司5 月7 日有6 名股東合共持有5024.8 萬股,相當於該公司之已發行股本之20.94%,連同主要股東持有1.8億股,相當於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之95.94%。因此,僅975.2 萬由其他投資者持有。證監會表示,鑒於股權高度集中於數目不多之股東,即使少量股份成交,該公司之股份價格亦可能大幅波動,股東及有意投資者於買賣該公司股份時務請審慎行事。這是委婉的說法,其實講人話就是:此股已高度控盤,很可能有人在做莊惡炒,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該公司於 2014 年12 月8 日以公開發售及國際配售的方式於聯交所主板上市。發售價格為每股1.23 元。那麽最高價102 元相當於發行價的83 倍。
公司基本面:從事印刷電路板業務。2014 年報,EPS = HKD 0.24,每股凈資產HKD 1.74,

ROE 為14%,凈利潤率6.6%,2014 年凈利比2013 增長11%。行業一般,經營一般,增長一般。而基於2014 業績,最高價HKD 102 相當於425 倍的PE 和59 倍的PB。是的,你沒看錯!演繹著速度與激情的股價就是美人魚的歌聲,被吸引過去的就是無知而貪婪的投資者。

故事之二


港股 HK01027 集成傘業,股份在近期從最低的HKD 1.38 漲至最高的HKD 21.95,今日收盤回落於HKD 13.24,股價已跌去40%,前景恐怕也兇多吉少。

香港證監會最近就集成傘業(01027) 股權分布進行查訊,結果顯示該公司4 月27 日有16名股東合共持有1.44 億股,相當於該公司之已發行股本之24.02%,連同由該公司一名主要股東持有4.5 億股,相當於該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之99.02%。因此,僅590 萬股由其他投資者持有,占已發行股份0.98%。對該公司的評論,可以完全引用故事一中的對應部分。集成傘業今年 2 月13 日主板上市,當時發售股份占已發行股份25%,招股價為1.1 元,那麽最高價21.95 元正好是招股價(發行價)的20 倍!

公司基本面:主營雨傘及雨傘零部件(如塑料布和中棒)。2014 年報,EPS = RMB 0.122,每股凈資產RMB 0.40,ROE 為30%,凈利潤率12%,2014 年凈利比2013 增長27%。

報表中的ROE 和凈利潤率數據如此,需要驗證;雨傘實際上並非一個容易賺錢的行業。而基於2014 業績,最高價HKD 21.95 相當於142 倍的PE 和43 倍的PB(HKD 股價以0.79匯率折算為RMB)。這數字也是高得驚人

其實以上兩個故事都並非偶發個案。港股中有家做薄膜發電的公司,股價大幅飈升(最近兩年有十幾倍的漲幅,現股價尚還在高位),大股東高度控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仔細探研證實其基本經營情況、關聯交易情況,看看是否會與以上案例類似?在投資的航途中,美人魚的歌聲總會時不時地傳來;投資者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抗拒誘惑。(BLF闊葉林金融投資俱樂部)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34

托比網創始人劉寧波:中國電子商務的輝煌將由B2B來演繹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31/151757.shtml

在2015年8月29日廣州舉行的派代第七屆年會上,托比網創始人劉寧波發表了主題演講,題為“B2B:互聯網的新機會”。演講中,劉寧波回答了行業人和投資人普遍關心的七大問題:1.B2B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展望;2.B2B與B2C的關系;3.B2B有多大的市場空間;4.B2B為什麽到今天才火起來?5.B2B火起來的業務邏輯與商業驅動力;6、現階段的B2B有哪些新的商業機會;7.B2C人應該更多地參與B2B的改造與建設。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托比網創始人劉寧波,大家應該能註意到托比網的域名,2B.CN。2B,不太好聽,可B2B人常用這個詞來自嘲。我們一直做著很2B的事情,電商中的苦活、累活、臟活,俗稱“傻大黑粗”。前幾天一家做物流電商的大美女就對我說:以前天天坐辦公室的白領金領,想到有一天會天天去物流集散地,和又臟又臭的物流工人們打交道呢?一畝田也是,用了一個詞叫“田間地頭”,天天和農民和菜販子們打交道。這麽苦吧,2B還根本不被業界所關註,B2B哪有什麽觀察家哪有什麽自媒體啊。2B人被忽視,被冷落,可心里都做著一個牛B的夢,盼著有一天會被業界所垂憐,被投資人所關註。這一天,就在2015年,來了,B2B的風,也突然就吹來了。

我們看一下數據。根據托比網投融資數據庫的統計,2014年之前B2B獲得的投融資每年不到10家,2014年是16家,而2015年至今大半年就已經有68家,總共分布在14個行業。還有12家上市公司參與了B2B創業項目的融資,而農林苗木(主要是農業),物流貨代、鋼鐵化工是獲得投資最多的行業。

b2b

2014年至今B2B融資情況

我們再看看投資人怎麽評價B2B風口。IDG的熊曉鴿認為下一代的BAT會在B2B領域里產生,用BAT對標未來B2B行業中的巨無霸,他的同事牛奎光指出了B2B與B2C的差異,說B2B中“後發至人”的節奏。經緯中國左淩燁稱B2B已經排進了國內VC投資的前三名,北極光的張朋認為移動互聯網給B2B帶來了新的機會。我們知道,投資其實是行業的風向標,投資可以助推整個商業模型的建立,通過補貼也教育各個行業的從業者,被投資的項目會更有機會得到媒體曝光,也可以尋找到更合適的人才,這比創業者單打獨鬥強。

回顧下B2B的歷史,B2B第一階段起源於1999年的阿里巴巴,到2012年衰退,以阿里B2B退市為標誌。第二階段從2013年開始,托比研究團隊預期這一階段會持續到2017年,那時候B2B交易模式會比較成熟,行業整合會是一個標誌。第一階段的信息平臺進化到第二階段的交易平臺,B2B的交易與B2C不一樣,B2C很多理解成線上支付,而B2B的重點是售前的匹配,比如人工撮合,另外就是交易後的物流,B2B物流比B2C複雜很多,牽扯到數量級和很多行業因素;再就是金融,這是交易的衍生價值。2017年起B2B的應用會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並逐漸發展至高峰,交易模型會走向供需雙方自主化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階段,平臺會剝離出來,通過閉環數據本身通過提供的服務來實現商業價值,做生態的搭建者,而不是簡單的截留利潤。

b2b trends

中國B2B第三方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上面我們回答了B2B目前的狀態;轉向交易的B2B處於資本風口,但商業模型還不夠成熟,有待摸索發展。下面我們來回答包括投資人、行業人都關心的6個問題。

第一,B2B和B2C有關系麽?這個問題其實不用回答,因為沒有B2B就沒有B2C,B2B是B2C的上遊,B2C不可能擺脫上遊供應鏈,錘子手機無法及時供貨就是典型的例子。另一個方面, B2C也正在倒逼B2B發展、調整與適應。舉兩個例子。一是服裝,圖中我們可以看見,品牌的下遊對接消費者;而上遊對接著經營布料、輔料的廠商、貿易商,以及為品牌提供加工生產服務的加工廠商。管理好上遊會發生什麽?辛巴達就成了服裝供應鏈管理的專家,成為第三方服務商的樣板;另一家叫紅領的公司,在其個性化服務的背後是強大的對生產材料和流程的管理能力,獲得商業雜誌的報道,並最終上達天聽。二是數碼行業,數碼產品面向消費者,上遊卻有IC元器件、模組的供應商,工業設計和模具制造商、中小型OEM制造商這些角色,這些業務也是B2B。典型的廠家是科通芯城,已經將IC 元器件的分銷生意做到了網上,原來單季度GMV約20億出頭,2015年上半年接近60億,平均一個季度30億。增長效率十分驚人。這兩個例子讓我們看到了B2B和B2C的相關性。那B2B能給B2C帶來什麽好處?一個是重新定義了上遊供應鏈的結構,幫助B2C做到更快、更敏捷、更大規模。更快就是整個流程的效率提高;更敏捷比如說原來可能需要三到六個月設計、做版、打樣出新款,現在一到兩個月就完成了,響應速度提升;通過互聯網能快速找到新的合作夥伴,突破原有供應鏈的產能上限,做到更大規模。下遊銷售渠道的建設能力也會天翻地覆,因為分銷渠道也遵守B2B商業法則的,這會解決我們對銷售渠道過於集中的焦慮。

第二個問題,B2B有多大的市場空間?我們認為B2B是一直被遺忘在角落里的金銀島。這可以從宏觀數據和投融資兩個維度來分析。

先和大家分享兩組宏觀數字。第一組是是聯合國貿發會議在2015年信息經濟報告中提供的,2013年全球B2B電子商務的產值超過15萬億美元。B2C 只有約1.2萬億美元,就是說B2B占到大約92.6%的比例。報告里披露的另一個數字也很有意思,電子商務占美國制造業總收入的份額從2002年的19%提升到2012年的一半以上,電商、互聯網正在深刻地影響美國的傳統行業。另一組數據是艾瑞網對於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統計,企業電子商務總共占比73.4%,同樣是大頭。而中小企業B2B電商市場營收在迅速增長,超過3成。有朋友會強調,B2B的市占率是在下滑的,沒有關系,因為B2B作為B2C的上端,2C獲益的同時,2B同樣獲益。而且2B鏈條更長。這樣兩組宏觀數據說明B2B海量的市場空間價值巨大。

再對比一下投融資層面。美國一家機構做過的調研,稱2013年美國完成IPO上市的企業中80%是B2B企業;中美投資數據對比也很有意思,中國對B2B的投資僅占全部投資的5%,而美國達到了40%。我們知道中國互聯網發展有很多是借鑒美國的,這表明B2B投資在中國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第三個問題,如此大的市場空間為什麽到今天才火起來,而不是更早?因為今天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B2B和互聯網最早的接觸在2010年以前,當時更多的提法叫信息化,但結果是失敗的。那時候強調的信息化更多希望改造企業內部商務流程,主要從大中型企業著手,決定用的是大領導,真正用的是小職員。使用者覺得這麽教條的東西完全不便利,還影響到工作,內部很排斥。政府當時更多喊話為主,對信息化的主體比如用友、金蝶們支持不足;資本熱點也不在B端,行業教育用戶的成本幾乎全扛在信息化軟件商這邊,難度很大,媒體也一直圍繞著B2C。到了今天,B2B更多從企業的外部連接(比如采購與銷售)切入,也就是接入公共互聯網帶來的價值。無論是供應鏈條還是分銷鏈條,通過互聯網都會得到實際價值,這對企業有吸引力,相關崗位員工的幹勁也會足很多。再加上B2C的發展影響到了每個人,用戶的接受度天然地高出了幾個層級。政府參與度更深了,拿出了很多資源(產業園,孵化器,政府資本,補貼)與B2B的玩家對接,這些資源的價值遠遠超出曾經大喇叭的價值。資本也源源不斷的支撐基於交易的B2B創業在各個行業里發芽、成長,這同時也帶動了媒體的宣傳,行業的產業環境第一次得到大眾的關註,互聯網+,制造業2025這樣的頂層設計本身給了媒體切入點。用戶的教育成本在用戶啟蒙、政策推動、資本助力和媒體宣傳下前所未有的拉低了下來,被社會各方分攤了,B2B將有機會取得更大的突破。

第四個問題,談完表象,我們再看深一層,整個B2B快速發展背後的業務邏輯。這里我們主要談幾點,操作上,B2B電商開始用起來了;業務上,無論是企業的商業流程,還是對供應鏈的管理,都出現了巨大的優化場景;而一些玩法的確立最終改造了傳統行業的存量市場。

1、什麽叫B2B用起來了?第一代B2B,平臺建起來了,但大家不會用;用比較嚴肅的話說,就是部署了,但沒應用,平臺不停地招供應商和采購商,而希望企業自己開展業務;但企業有原有的完整的銷售和供應渠道,意願不強,建了商鋪忘了登陸密碼,發了求購但從沒看過供應商信息的;就好比開通了固話卻一個電話都沒打過。現在呢?B2B的做法是把買家真實的采購需求帶上來,然後去主動為這個需求匹配供應商,幫助他們對接起來開展交易,同時在物流、或者金融層面(自主或合作的第三方)給予一定的支持。這在企業看來就比發廣告要有效得多。平臺們則希望把這些數據統一監管起來,數字化,全流程化,未來從中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

2、互聯網無疑比電話更迷人,因為它可以改變企業運營中更多的維度。電話只能幫我們搞定采購和銷售,但是企業管理、生產計劃等等企業流程卻愛莫能助,而互聯網則同時對這些內部流程發揮作用,並全部在互聯網上體現出來,流動的數據開始影響企業的決策與運營,改變了商業效率,而不是像B2C一樣,很多時候只是把價格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

3、在這次B2B崛起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兩組關鍵詞的作用。一組是資本與服務,另一組是服務與金融。有的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資本的重要性,梳理這些行業會發現,原有供應鏈條的上方仍然處於相當強勢的階段,必須借助資本的力量才能實現鏈條強勢一方的妥協。比如說鋼鐵行業,盡管產能過剩非常嚴重,原有供應鏈條中的強勢角色一直對供應鏈的改變保持戒心,通過資本加入貿易商的角色才能改變鏈條,即使這樣我們也會看到很多封殺令的出現;另外一些行業呈現出不一樣的特征,比如服裝行業,相當長的供應鏈條,決定了玩家眾多,各自角色不同,那麽對行業的影響不只在於對商品供需鏈條的改變,服務本身會產生價值。比如前述辛巴達的價值,扮演的是供應鏈管理、生產管理的角色,而非簡單的原材料的貿易商。我們的供應鏈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中間商的利潤加成是很重要的原因,而其中物流成本的加成極高,在美國10%的物流成本,到了中國最終會達到30%-40%重,這是B2B在試圖改變倉儲物流行業的重要因素。再看金融,整個商業流程數據化、數據電子化越完整,後端的供應鏈服務將能夠通過杠桿幫助企業更好成長。

4、B2B行業的機會在各個垂直細分行業都出現了,但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基於集散地,另一類基於本地化。集散地化主要是傳統行業原材料供給的市場,商品往往是原材料,半成品,生產物料,比如說鋼鐵和化工品的上遊,目前集散地主要在獲取原材料的地區,比如說上海、廣州等地區。當原材料、半成品制作成成品、流通品之後,集散地的影響就會讓位於本地化能力,這里更多是服務能力。比如說掌合天下,在小鄉鎮的便利店從上遊購買存貨,沒有那麽強的囤貨能力。這時幾乎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如何完成交易的問題。掌合天下則通過聚攏這樣的需求,整合物流,通過合適的路徑覆蓋下去。這其實就是一種本地化服務能力的體現。在本地化這種特征下,如何與強勢渠道博弈顯得尤為重要。

第五個問題,B2B現在的機會在哪里?其實,360行都有機會,機會首先有如下的共性,比如產業鏈長、角色眾多;產業鏈不同節點中小企業眾多;商品SKU豐富,難以形成壟斷;客單價適中等特征。

舉例說明,比如農業。從農資到農民本身就存在著優化的可能性,無論是種子、化肥還是農具,大賣家小買家的不平衡都十分明顯,B2B介入就有機會改變這種不平衡,農民作為整體話語權提高了,采買成本會降低;農作物呢?米面、蔬菜要流通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經紀人在發揮作用,幫助對接不同規模的買家,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多層經紀人結構,降低需求端的采買成本;到了各地的農貿批發市場之後,本地化的、針對中央廚房、酒店飯店、小餐廳也出現了機會,在價格之外,優化效率成為了一大痛點。完整的全鏈條貫通難度很大,這意味著發展機會眾多。這也是農業獲得投融資更多的原因。

再比如服裝行業,從最初的棉花、棉紗、坯布輔料等原材料,再聯系到加工生產,品牌,消費者整個流程非常長,投入的B2B項目也很多,有的針對原材料成本攀高的痛點,有的在解決中小加工廠閑置產能和小品牌找不到合適的加工廠的痛點,針對不同的痛點,出現了不同的玩法,相互之間競爭關系不強。數碼行業存在類似的結構,IC元器件模組的采買,工業設計的實施,產品的加工組織再到品牌的分銷渠道設計,直到最終的消費者,同樣是一個參與者眾多,角色各異的行業。不同的切入點上出現了不同的企業,不同的B2B模式。

通過上面的幾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托比團隊總結了擁有商機的B2B行業的特征。一是這些行業供應鏈足夠長,有很多價值創造的節點,這些服務化的價值遠遠大於短接貿易的概念;二是在完整的供應鏈上中小企業眾多,這意味著話語權不那麽集中,內生改造動力很大,避免出現巨頭鉗制的問題;三是產品SKU要龐大,這同樣意味著壟斷的減少,龐大的SKU本身就會強化服務價值,這可能形成其他人難以跨越的護城河;四是客單價的特點,在線交易無疑是打造全流程數據鏈的重要方式,一定級別的客單價將有利於做到這一點,對應的金融價值才能實現更好的風險控制,這種杠桿才會發生產業價值,而不是簡單的逐利。而在標準化和價格波動性上,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特點。比如布匹顏色的匹配,非標準化本身變成了一種服務能力和機會;再比如價格波動,短期的價格波動呈現線性,對於現貨交易的影響遠不如期貨大。

第六個問題,和大家聊一下B2C可能對B2B帶來的幫助。B2B其實是改造商業流程和重建供應鏈,這也是美國原生B2B的基本特征,我們在座的B2C和O2O的同仁們,你們一定是可以推動B2B發展的優勢群體,為什麽?從行業角度說,產能過剩已經定義了大背景,你們作為采買方,作為對消費終端最了解的群體,你們對上遊供應鏈的話語權在逐步提升,改造原有供應鏈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其實B2B也在擁抱這種趨勢,他們正在適應這一需求搭建柔性供應鏈。你們是標準意義的互聯網人,你們應該+傳統行業,介入B2B,改造B2B,去享受未來這個最大的藍海。

最後我要說的兩句話:

一,B2C玩了10年,O2O玩了2年,而B2B可以玩100年。因為這個行業太傳統,太難,所以有很多的機會。各行各業都有誕生BAT的機會。

二,中國電子商務從B2B開始,雖然中間有B2C和O2O的成就,但最終的輝煌一定是B2B。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寧波,文章僅代表作者,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470

【直擊CES】智能汽車完美演繹“互聯互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650.html

去年加州政府出臺了新的針對無人汽車上路的法規,昭示著新汽車時代里程碑的意義。機器人正在更深入地介入汽車和人類的日常生活。這歸功於技術的開發者。從矽谷到中國,全球的實驗室都在研發更加先進的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以及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智能互聯”正在成為所有汽車行業參與者正在研究的課題,這也是今年CES Asia的一大主題。

大陸集團執行董事會成員、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康睿凡博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向數字化時代邁進,而數字化同時也在改變著整個汽車行業。系統、軟件和服務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展會中,大陸提出了“一體式互聯”解決方案,使得用戶隨時都處在數字化環境下。“一體式互聯”汽車具備各種智能化功能,具有場景理解能力,甚至可以預測用戶的交互行為:如通過虛擬鑰匙實現駕駛者認證,需要加油時提示駕駛者,且能提供補充潤滑油或輪胎加壓等其他需求。此外,遠程家居監控,實現與生活方式的統一也是一個重點。

大陸集團在兩年前成立了新的ITS部門(智能交通系統),就是為了應對不斷演進的汽車智能互聯技術。目前在矽谷和中國兩個地方設有ITS部門。康睿凡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ITS部門是大陸車身電子事業部實現服務型業務增長的必由之路,在未來我們會更關註於為人和物提供出行服務。而在中國市場,數字化進程更快,我們無論在創新力度還是推進速度上都會緊跟市場節奏。”

大陸集團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傳統汽車零部件廠商向用戶市場轉移的典型代表。在CES的汽車館展臺上,與大陸集團隔街相望的是奔馳炫酷的空氣動力智能概念車IAA(Intelligent Aerodynamic Automobile)。令人驚嘆的是,當車速達到80公里/小時,它就會由“設計模式”切換到“空氣動力模式”,如同“變形金剛”一般瞬間“變身”。在車尾,8片隱藏在車身內部的擾流部件緩緩延伸。這一夢幻般的“變形”過程除了帶來強烈的感官震撼之外,更創造出打破空氣動力學桎梏的0.19超低風阻系數。

另一家法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在CES Asia上展示的SCALC激光掃描儀,具有探測距離長、範圍廣和精度高三大特點,它可以全方位掃描車輛前方的任何區域,探測汽車、摩托車、行人及其他靜止的障礙物。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無論車速快或慢,法雷奧SCALC激光掃描儀都能正常工作,並利用收集來的信息,繪制精準的行車環境數字地圖,對周遭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狀況進行準確地分析和預測。

法雷奧中國總裁畢諾(Edouard de Pirey) 對記者表示:“SCALC激光掃描儀技術將成為下一階段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主角。”實際上,法雷奧收購德國佩科公司以後,自動駕駛等創新技術已經成為其下一階段發展的重點之一。

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史蒂芬-杜卡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何讓智能汽車上路,這一過程需要整個產業鏈的配合,比如像奔馳這樣的汽車制造企業,它可以把非常好的硬件用到智能汽車上,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汽車零部件企業參與到這一進程中,它們能夠提供非常先進的傳感器、雷達和攝像技術以及高速計算能力,更好地幫助傳統汽車制造商生產出符合用戶需求和提升用戶體驗的智能汽車。更重要的是,這種汽車的安全性非常高。”

沃爾沃在亞洲CES亮相的全新S90車型上,標配了升級的第二代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ilot AssistII),讓汽車的工作範圍擴展至130公里/小時。這能使S90無需跟隨前車,便可自主識別道路標線,通過雷達、傳感器的精確分析運算,自動執行提速、減速、轉向等動作指令。

此外,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新款XC90所搭載的Sensus智能車載交互系統,還接入蘋果CarPlay,通過車內9英寸縱屏可同時運行源生系統與CarPlay系統,方便用戶在使用CarPlay的同時,無需切換,就能直接接入自己熟悉的界面。

人機交互也是智能汽車非常重要的環節。寶馬在本次CES上亮相的全新配備智能激光大燈等技術的寶馬i Vision未來互聯概念車采用了三種不同的駕駛模式。“主動駕駛模式”能夠讓駕駛員操控汽車,享受駕駛樂趣,在這個模式時,駕駛輔助系統只在需要的時候提供警告提醒,不會實際幹預車輛的控制。“駕駛輔助模式”能實時計算最佳路線並發送到導航系統。車輛為駕駛者的駕駛操控提供支持,並在發生危險時,例如旁邊車道有事故,或者道路上的障礙物威脅到安全時采取主動幹預。當車輛處於“自動駕駛模式”時,車輛可自行控制變道和前行方向、獨立加速、制動和轉向,完全無需駕駛者幹預。此外,iVision外觀設計延續了i8的科幻與個性,並采用全新架構的乘員艙設計,展示了寶馬未來車型的開發理念。

當湯姆-克魯斯在《碟中諜4》中駕著那兩賺足人眼球的蝴蝶門超跑的時候,你也許不會想到寶馬真的會把這輛科幻影片中的跑車量產。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正在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發展。根據HIS的研究報告,到2025年,全球將會有54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谷歌目前每天模擬測試無人駕駛道路的長度為300萬英里。在道路交通政策制定者們想通之前,無人駕駛車或許已經準備好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