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洗錢漏洞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10-23/110913053.html
丁書苗的麻煩尚未結束。今年1月,身為北京博宥集團董事長的她因捲入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案被查。幾乎同時,香港媒體報導警署商業罪案調查科開始介入天匯樓盤洗錢傳聞,丁書苗及其公司亦牽涉其中。
香港聯合財富情報組(FIU)負責洗錢情報的蒐集和分析。據其公佈的數據,在港被裁定洗錢罪名成立的總人數,由2007年的179人上升至2010年的360人。四年時間,幾乎翻了一番。而央行官網今年的一份報告稱,香港和澳門是洗錢的主要中轉地區,應被重點監測。
今年10月,適逢《反洗錢法》獲得通過的第五個年頭,作為反洗錢主管部門的央行啟動了大規模宣傳活動。與五年之前相比,中國面臨的洗錢局面仍然嚴峻。
一項頗為尷尬的數據是,自1997年洗錢罪寫入刑法,內地不到50人因此罪獲刑。而香港一地,僅2009年就有307人。
涉及洗錢環節要案頻發,使得尚未健全的反洗錢立法和未臻完善的執法體系面臨考驗。
香港中轉
位於香港島西半山干德道39號的天匯樓盤,2009年10月以頂層單位每平方尺7萬港元、單位售價4億多港元的價格,創下當時全球最貴分層式高檔住宅紀錄。
2010年3月,首批售出的24個單位,近九成逾期未成交。港媒披露,香港政府前後五度去信開發商恆基地產要求就此解釋。同年6月恆基地產公告稱,實際最終完成交易的只有4套,另外20套交易取消,退房率超過83%。此後,香港警務處商業調查科介入調查。
一名內地買家逐漸浮出水面。2010年2月10日,三家註冊於香港的公司峻升企業有限公司、領峰企業有限公司及朗富資源有限公司買下了天匯的三套房源,總價3.5億港元;這三家公司的董事同為一個叫王惠萍的女子。
王惠萍在港註冊了另外兩家公司: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及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申報的地址則是北京新保利大廈22樓,而這正是博宥集團的辦公地點。
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買入天匯的「王惠萍」與以博宥集團辦事處地址作登記的「王惠萍」,所持內地身份證號碼及簽名完全一致。調查顯示,王惠萍在博宥集團擔任財務部經理。
對於丁書苗方面取消的交易,恆基地產只沒收了定金,沒有追加「重售索賠」。所謂重售索賠,是香港房地產交易中保護賣家的一個規則。根據香港的法 律,如果買方交了定金後違約退房,賣家下次再把房子賣出去時,如果低於上次應成交的價格,前買方需要賠償兩次交易價的差額給賣方。
恆基地產出售的是時價創紀錄的房子,卻發表聲明放棄上述重售賠款,如此反常之舉引發香港媒體對其洗錢猜疑,亦引來香港警方的介入調查。
反洗錢專家、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李建國認為:「離岸金融中心較易成為洗錢中心。香港比較特殊,不僅是離岸金融中心,也是貿易中心,因此,通過貿易渠道的洗錢方式更難被察覺。」
以正在服刑的黃光裕為例,他所涉的洗錢案中,法院就認定其違反國家規定,採用人民幣結算在境內、港幣結算在境外的非法外匯交易方式,將人民幣8 億元直接或通過北京一家商業諮詢有限公司轉入深圳市一家實業有限公司,通過鄭某等人私自兌購併在香港得到港幣8.22億餘元(折合1.05億美元)。這是 地下錢莊的慣常做法,即資金由境內的地下錢莊和其境外的錢莊對沖結算,不用實際出境。
官員的貪污、受賄等款項大多通過此類方式轉移出境,從而脫離監控體系。
曾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成克傑案,已成為全國反洗錢的經典案例。據相關判決書記載,自1994年始,成克傑與情婦李平將受賄所得4109萬元 交給香港商人張靜海,張幫助其存入銀行,為此成克傑付給張靜海1150萬元。隨後,張又幫助李在香港成立香港天翔貿易公司,成和李不斷將賄款從廣西轉入香 港。香港浙江興業銀行發現,天翔貿易公司在該行的賬戶經轉入的金額從500萬元至1000萬元不等,但該公司留存銀行的客戶身份資料顯示其經營規模難以支 撐如此大額的貿易活動,於是將其作為可疑支付交易行為,報告香港聯合財富情報組。
香港早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反洗錢體系,不過面對嚴峻的洗錢局面,仍力有未逮。
「香港對金融部門的監管比較到位,但是對於其他一些部門,比如說房地產,仍存在不少缺憾。」香港大學法學院楊艾文教授對《財經》記者說。
今年6月14日,央行在網站上公佈一份研究報告——《我國腐敗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方法監測研究》,認為香港和澳門是洗錢的主要中轉地區,應重點監測。
立法缺憾
自洗錢罪入刑15年來,內地司法判例不足50件,不少實案遺漏於法網之外,中國反洗錢制度面臨考驗。
今年3月21日,浙江省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妻子戚繼秋涉嫌受賄、洗錢案在寧波市中級法院開庭。
檢方指控,2003年上半年,戚繼秋讓時任西湖區區長的丈夫許邁永解決杭州南源聯合置業有限公司的用地拆遷問題,事成後以低於市場價321萬餘 元的價格購得房屋一套。此外,採用提供資金賬戶、協助將財產轉換為有價證券、資金轉移等方法,先後多次掩飾、隱瞞共計折合人民幣4131萬餘元財產的來源 和性質。公訴機關認為,應當以受賄罪、洗錢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戚繼秋涉嫌洗錢案,即為洗錢罪寫入刑法之後為數不多的案例之一。此外,自重慶打黑以來,以洗錢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判例有7個,如重慶市公安局原 副局長彭長健的妻子劉觀英、北碚區原副區長趙文銳的妹夫鄒勇、巫山縣交通局原局長晏大彬的妻子付尚芳等。其中,以貪污受賄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虛構 交易犯罪、虛設股權罪為上游犯罪的洗錢案判例均為全國首創。
洗錢罪判例稀少,與洗錢罪在司法實踐中認定困難直接相關。央行反洗錢局前局長唐旭曾表示,「洗錢罪只能針對第三者行為人,而不能針對上游犯罪嫌 疑人。也就是說,刑法並不認為上游犯罪人的自行洗錢行為是犯罪行為。這與我們通過打擊洗錢制止上游犯罪的目標相去甚遠。因此,我們要密切配合有關部門推動 完善刑法的有關規定。」
此外,洗錢行為的認定被分散於《刑法》第191條洗錢罪和第312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及第349條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和窩 藏毒品、毒贓罪;而且這三個條款所涉及的罪名分屬三大不同類,由此洗錢犯罪在立法上被分割開來,並沒有形成嚴格的獨立犯罪。在司法實踐中,洗錢罪因而不斷 被邊緣化。
《刑法》關於洗錢罪的內容也不斷修正,如2006年刑法修正案將上游犯罪擴展到「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走私犯罪、貪污賄賂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詐騙犯罪」。
即便如此,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國際刑法研究所所長黃風告訴《財經》記者,「我國對洗錢罪上游犯罪規定的範圍與《公約》要求的最小範圍相比,範圍過於狹窄。」
黃風所指公約是《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中國於2005年10月加入該公約。根據公約,締約國可規定洗錢罪「不適用於上游犯罪的人」,即是否適用於上游罪犯的兩可之間,中國法律選擇了範圍狹窄的規定。
帥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沈騰指出,洗錢罪中規定的主要要件「明知」,由於缺乏推定的方式而制定,「如何判別對方是主觀故意的,這是最大的困難。」 2009年11月10日,最高法院對此專門出台司法解釋,列舉了六種推定「明知」的具體情形。「現實操作中仍存在不小的難度。」沈騰稱。
十字路口
相比立法理念的缺憾,體制的羈絆也存在。
「偵查部門如果對洗錢罪立案,工作強度會特別大,因為洗錢牽涉到的部門多,銀行、稅務、海關,而洗錢罪也沒有具體的受害個體。」沈騰認為,表面上看有一個很全面的反洗錢監管制度,但具體制度設計不足。
北京東易律師事務所律師喻敬明曾在公安部經偵局從事反洗錢工作20年,他認為「目前只能對洗錢分子起到一定的恐嚇作用」。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尚未建立徵信系統。一位銀行系統工作人員透露,即使在銀行內部,反洗錢的調查配合也存在一定困難。反洗錢調查往往需要查詢 人民幣賬戶管理系統中單位和個人在商業銀行的開戶情況、徵信管理系統中的貸款信用情況、國際收支申報系統中企業和個人的外匯收付情況、個人結售匯系統中境 內居民的購匯結匯情況等,而這些系統屬於不同部門管理。
此外,反洗錢的管理架構也被認為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反洗錢形勢。央行於2003年成立反洗錢局,開始承擔原來由公安部負責的反洗錢工作的協調職 責。2004年,央行反洗錢監測中心成立,後改名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它是人民銀行為履行反洗錢職責而設立的專門分析情報機構,負責接收分析大額和可 疑資金交易報告,向有關部門移交涉嫌洗錢的可疑線索。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在業務上接受反洗錢局的指導。
這一機構的性質與香港聯合財富情報機構(FIU)相似。「這只是一個司局級單位(反洗錢局)下屬的事業單位,要求其他部門來配合它行使職責,顯然存在難度。」沈騰說。
而央行基層機構的反洗錢部門並不獨立,經常附屬在其他部門。
隨著2006年10月《反洗錢法》的通過並於次年實施,央行正式成為國務院反洗錢行政主管部門。數年間,央行陸續推動一攬子反洗錢法規出台。譬如《金融機構反洗錢規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等。
此外,作為牽頭部門,央行承擔了聯席會議辦公室的職責,建立了反洗錢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並與多部門建立反洗錢協調會商機制。儘管如此,障礙仍存於部門的協調之間。
2006年審議《反洗錢法》時,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提出,央行不適合做「司法機關」,應該由國務院另設一個專責機構處理洗錢問題。這一建議未被採納。
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秘書長嚴立明也曾建議,在央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和反洗錢局的基礎上,成立金融犯罪偵查局,由央行和公安部雙重領導,央行領導為主,公安部負責業務指導。
不過,與機構調整相比,「更重要的是做基礎性的工作,比如官員財產申報公開制度、個稅申報制度和大額現金交易制度。」喻敬明說,信用體系的建設是堵住黑錢的第一步。
中國政府已將信用體系的建設提上議事日程。10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制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溫家寶要求抓緊制定《徵信管理條例》及相關配套制度和實施細則,並建設覆蓋全國的徵信系統。
來自這次會議的消息稱,「十二五」期間要以社會成員信用信息的記錄、整合和應用為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將是夯實反洗錢制度基礎的第一步。
匯豐或支付18億美元和解洗錢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414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匯豐或支付18億美元罰金,就洗錢問題與美國執法部門達成和解。消息人士稱,雙方可能達成暫緩起訴協議,和解協議最快可能在下周宣佈。
一名匯豐發言人說:「我們將配合美國當局的調查,這些協商內容保密。」
匯豐11月5日曾表示,已經撥備15億美元,用於應對可能的罰款。但匯豐CEO Stuart Gulliver說,費用可能更高。
美國檢察官們希望禁止不法資金在美國銀行中流動,匯豐罰款事件將反映出美國當局的決心。
匯豐此前稱,它可能面臨刑事指控。不過,在類似的美國調查案件中,只要公司承認錯誤,那麼最終結果通常會是:達成暫緩起訴協議,公司交納罰金並清理其合規體系。而如果公司再次違規,那麼美國司法部將進行起訴。
而美國財政部前執法官員Jimmy Gurule說,暫緩起訴協議會引發人們質疑,匯豐是否只需要支付一筆罰款就夠了?他說,這將是「對刑事司法系統的嘲弄」。在Gurule看來,唯一能引起銀行注意的辦法就是起訴個人,這將對那些漠視法律的人起到威懾作用。
今年,美國參議院報告披露了匯豐為墨西哥毒販洗錢細節。美國當局稱,匯豐沒能做好防範工作,導致全球恐怖分子和販毒集團利用其分行,將「黑錢」帶入美國金融體系。
巨人網絡被指已成詐騙洗錢平台 史玉柱微博承認
http://www.21cbh.com/HTML/2013-1-19/zNNDE5XzYwNzUzNg.html 家喻戶曉的史玉柱,因一場網絡欺詐,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最近,有消費者反映,他們通過網上消費所發生的錢款,均被史玉柱執掌的上海巨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巨人網絡」)悉數「吸走」,更有維權人士直指「巨人網絡」成為網絡詐騙最大的洗錢、銷賬平台。
面對公眾質疑和警方介入,「巨人網絡」終於打破沉默:昨晚8時,該公司向大河報發函,表示願「攜手驅散網絡欺詐陰霾」,並「積極配合警方辦案」。此前,史玉柱發微博承認「犯罪分子」控制了受害人銀行賬號,將錢轉入「巨人網絡」賬戶。
【事件】被指洗錢「巨人網絡」直呼冤枉
「巨人網絡」董事長兼CEO史玉柱,因打造腦白金、腦黃金、黃金搭檔、巨人大廈、巨人公司及征途遊戲而名揚天下。
隨著春節臨近,眾多消費者開始在網站預訂車票、機票,或進行手機充值、購物。不少消費者發現,他們在淘寶、京東或火車票訂票網站12306網上消費,無論是否付款成功,銀行卡或網銀上的錢悉數被轉走,最終流進了「巨人網絡」賬號,致使被「吞走」的資金無法及時凍結和追回。
內黃縣的李先生說,2012年12月8日,他用QQ財付通充100元話費,通過財付通頁面提示完成操作後,一條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短信提醒讓他蒙了:銀行卡里的55932.06元只剩下0.06元!他一查,錢先是劃到了快錢支付清算有限公司,再由「快錢」支付平台劃到了「巨人網絡」賬號,想向「巨人網絡」要錢,門兒都沒有。他只好選擇報警。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趙友軍反映,1月6日18時30分左右,他在哈爾濱市一賓館使用賓館電腦,進行網上訂票時,105130元被劃撥到「巨人網絡」賬戶。有的受害者曾找到「巨人網絡」交涉。對方回應:此類事件和「巨人網絡」無關,「巨人網絡」也是「受害者」,是替別人背了「黑鍋」。
對此,上海維權代表哈姆告訴記者:「長時間以來,『巨人網絡』成為網絡詐騙最大的洗錢、銷賬平台。消費者到官網訂票、購物,為何錢款會進到毫不相干的『巨人網絡』賬戶上?不僅如此,為何銀行卡內的餘額也會被全部劃走?」
【回應】「巨人網絡」表示「配合警方辦案」
面對大量消費者抱團維權和警方的介入,史玉柱和「巨人網絡」終於打破沉默。
1月14日11時20分,「巨人網絡」發微博確認:已協助公安機關封停30多個涉嫌網銀欺詐的遊戲賬號,並攜手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升網銀支付安全等級。
靠拍電影「洗錢」?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236.html一部《泰囧》引出的話題,遠不止刷新華語電影票房新紀錄那麼簡單。
2013年1月24日,光線傳媒發佈澄清公告,就此前媒體和券商輪番質疑「《泰囧》巨額利潤失蹤」一事作出回應。
事件的導火索要追溯到此前的1月18日,光線傳媒於當日公佈2012年業績預告,稱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最終預計為2.81億-3.16億元,同比增長60%-80%。
由於在2012年三季報中,光線傳媒1-9月的淨利潤已經達到1.36億元,由此測算則去年第四季度光線傳媒的淨利潤僅為1.45億-1.8億元,這與外界此前期待《泰囧》天價票房所應該創造的高收益相去甚遠。
北京高華證券此前著文稱,按照該片3000多萬元的成本、光線傳媒持有90%的股權計算,《泰囧》於2012年為光線傳媒帶來的分賬收入為3.7億元左右,稅後利潤應為2.7億元。
相差近1個億的利潤究竟去了哪?記者注意到,光線傳媒在此後的澄清公告中表示,公司利潤與外界預期出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電影成本的核算問題,光線傳媒稱外界對《泰囧》的成本預計並不準確。
而《泰囧》的成本究竟是多少?目前外界仍無法獲悉確切的數字。光線傳媒董秘王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單部影片的成本是公司的商業機密。」
對此,一家投行文化板塊分析師向本報記者表示:「嚴格來講,目前外界幾乎沒有一個瞭解電影真實成本的渠道,除非是片方主動向外界公佈一個數字,而這給了公司很大的利潤操縱空間,需要引起投資者的警惕。」
高成本的邏輯
光線傳媒在其澄清公告中稱,「北京高華的研報顯示,按照該片3000多萬元的成本」並不準確,影片的成本包括製作成本和宣發成本,公司從未對市場公佈過成本,《泰囧》雖為中等規模製作電影,但是由於後期宣發成本較高,投資加宣發的成本遠高於3000萬元。
同時,根據與導演團隊及其他相關方簽訂的合同約定,導演團隊及其他相關方享有本片10%的股份,並根據票房對主創有適當獎勵。
「現在不清楚《泰囧》的具體成本是多少?最終數字只能光線傳媒自己說了算。而在影視行業中,虛報成本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慣例。」上述分析師介紹說。
對影視產品最終利潤的影響只是一方面的因素,而另一方面,「你不誇大成本,怎麼能騙得到觀眾去電影院看呢?如今觀眾都把製作的高成本和電影的高品質聯繫起來,認為大投入才有大產出,投資1個億的電影肯定比1000萬的要更有市場吸引力,所以這個行業使勁的把成本往高裡吹,這裡面包含了太多的營銷元素」。
「所以我們看到許多電影如果按照票房收入來算,肯定是虧本的,但是影視公司還在那不停的拍,拍完這一部還有下一部,為什麼?其實人家沒虧,早回本了。」上述分析師表示。
一位電影圈內的資深人士在採訪中印證了這一說法,他告訴記者,他認識的一名導演,號稱自己的一部電影成本是2000多萬,但實際的費用只有700萬元左右,而主要虛報的「大頭」來自電影的宣發推廣成本。
「國內電影宣發推廣費用,以前並不厲害,但是後來開始逐漸效仿好萊塢的商業模式。好萊塢的模式中,一般一部電影的宣發費用會佔到製作費用的50%左右,如果是小投資電影,則這一比例更高。一些電影號稱在宣發上砸下重金,但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投入。」該人士表示。
除了營銷層面的因素外,「洗錢」是電影業繞不開的話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節目部主任陸紅實曾語出驚人:「近兩年,我國每年都有100多部爛片子不能上院線,原因之一恐怕是:不少人拍片是為了洗錢。」
靠投資電影洗錢,是一種途徑。一般方法是拍攝那種預算很高的電影,但使用膠片和設置佈景只用很少的錢。雖然看上去影片成本很高,是在虧本,但實際上黑錢都通過電影公司變成了合法利潤。
賬本中的貓膩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教授邵奇告訴記者,電影行業會計成本的核算比起其他行業,其彈性是比較大的。它可以允許一定量的白條存在,比如手寫的收據也可以通過,因為很多拍攝成本根本沒辦法搞到發票。而這會使得影片的賬面成本差異巨大。邵奇舉例說,比如租賃器材設備,如果劇組通過常規渠道開票租賃,價格就非常昂貴。但是如果你找朋友托關係借用些設備,那可能就是半價,甚至不要錢。
電影成本中的貓膩遠不僅於此。「比如劇本的費用,約稿公司來操作的話,一種是一次性談好多少價錢買下劇本。還有一種是片方讓編劇先去體驗生活,然後寫劇本。體驗生活的費用怎麼算?這裡面就有很大的空間可以來做文章。」邵奇介紹說。
前述投行分析師也表示,演員的片酬一樣是筆「糊塗賬」,比如拍那部片子兩百萬、三百萬,接這部電影,因為關係好點就友情價一百萬,構成電影的大額成本根本無法被外界所掌握,完全是不透明的。
此外,邵奇還介紹稱,如今業內很多演員和片方談條件時要求的是稅後片酬,這意味著演員身價越高,片方繳稅越多,因此片方會選擇在做賬時把片酬做得低一點,而在其他不需繳稅的環節勻出資金來再返給演員。比如將群眾演員的賬面工資做得高一點,或者是發行環節虛增營收。因為此前國家在《關於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中規定,電影企業的銷售電影拷貝收入、轉讓電影版權收入、電影發行收入將實行免徵增值稅和營業稅。
邵奇認為,阻礙電影賬本真實反映的另一個因素是:「許多片子的成本存在超支,需要把一部分成本分攤到下一部電影中,影視公司需要整體統籌,自然不會在財務報表中羅列單一電影的成本項。」
借道香港洗錢「六重門」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516708.html
2
美國指控Liberty Reserve洗錢60億美元,將成史上最大國際洗錢訴訟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275美國檢察官對數字貨幣轉賬公司Liberty Reserve發起訴訟,指控這家位於哥斯達黎加的匯兌公司經手洗錢規模超過60億美元,美國檢方指控Liberty Reserve全球數字犯罪洗錢「首選銀行」。
美方檢察官稱這將成為史上最大的國際洗錢訴訟案。目前 Liberty Reserve網站已經被關閉。
起訴書稱Liberty Reserve在2006年到2013年5月期間估計通過5500萬比轉賬進行了60億美元規模的洗錢。它運營著一個「遍及全球的數字犯罪金融網絡,資助了各種類型的在線犯罪活動,包括信用卡詐騙,竊取個人信息,投資欺詐,電腦侵入,兒童色情以及毒品販運」。
美國檢方已經逮捕了7名遭洗錢指控的7名嫌疑犯中的5人,其中包括Liberty Reserve公司創始人Arthur Budovsky。
對Liberty Reserve訴訟罕見的為人們揭示了網絡犯罪背後的金融網絡,以及執法部門對這種新型犯罪的調查。
要在Liberty Reserve開始賬戶使用數字彙兌功能,即開通所謂「LR交易」功能,用戶需要提供一個姓名,地址,出生日期。但是檢方稱Liberty Reserve永遠不會驗證信息。
Liberty Reserve對每筆轉賬抽取1%的佣金,並額外收取75美分「保密費」讓交易無法追蹤。
為避免交易過程留下書面財務記錄。Liberty Reserve依賴第三方「交易人」來完成客戶的LR交易。這些第三方交易人包括被僱傭的網絡黑客和某些不受監管的賭場賬戶,檢方稱這些第三方賬戶以「俄羅斯黑客」和「黑客帳戶」名字建立。
Liberty Reserve轉賬的黑錢流向全球各地。美國檢方稱已經控制了在哥斯達黎加,塞浦路斯,俄羅斯,中國,摩洛哥,西班牙,拉脫維亞,澳大利亞和美國的45個非法賬戶。
美國執法部門多年以前就在追蹤Budovsky運營的洗錢網絡。2006年他運營另一家名為E-Gold的數字彙款業務遭到了類似的指控。Budovsky在承認無執照匯款後被判處5月緩刑。
Budovsky此後放棄了自己的美國公民身份搬到哥斯達黎加,並開創了Liberty Reserve。檢查官稱Liberty Reserve迅速填補了E-Gold的空白,上週五Budovsky在西班牙被捕。
美國執法部門目前正在加強對數字金融網絡的監管。美國財政部防的洗錢單位,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3月發出指引稱數字貨幣公司屬於貨幣匯兌業務,從而強制他們遵守反洗黑錢規則並向FinCEN註冊。
《華爾街見聞》曾報導全球最知名的虛擬貨幣「Bit幣」匯兌所Mt. Gox由於本月初未能及時向FinCEN註冊,被美國土安全局查封交易賬戶。
維基解密:洗錢模式怎樣助澳門獲得巨大經濟成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39912月4日的《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開始加強監督澳門博彩業及為高端賭客提供賭資的中介,認為這是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加大反腐力度的第一個跡象。
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近幾週中國內地和澳門警方拘捕了至少三大澳門博彩中介公司的員工。知情者稱,這些中介向超級賭客提供貸款,然後到中國內地收債。
此前外界就普遍認為這些中介與有組織的犯罪和洗錢活動有關。而維基解密披露的一份密電揭示了博彩中介與澳門經濟成功的關係。
這份美國駐香港領事2009年密電的部分內容如下:
現在一半以上的澳門GDP都來自博彩和看護業。但它的非凡成功卻基於一種即使並非鼓勵也推動了洗錢的模式。在暴利的VIP賭博市場,大部分賭客都來自中國大陸。儘管中國政府控制資本,限制中國居民每年轉移國外的資金至多5萬美元,但大陸客的賭資其實有數十億美元。
澳門VIP市場的成功依靠著一些賭場中介。他們為VIP客人安排簽證,提供當地貨幣的賭本和進入澳門賭場VIP賭博包間的途徑。VIP博彩收入佔澳門博彩業總收入的60%以上。
雖然必須註冊在案,而且名義上受到澳門政府監管,但這些促進博彩的機構據說在與有組織的大陸犯罪團夥密切合作。賭場中介直接接觸澳門賭場,以折扣價購買籌碼,能幫玩家避免身份確認。
澳門瞭解客戶與保留記錄的要求比其他國際賭博場所寬鬆得多。在澳門,政府監管賭場中介的行動目的是限制競爭,不是打擊不法活動。對賭場和賭場中介的監督有限,力度還很薄弱。中國政府對大陸遊客定期從嚴要求給予自由行許可,這可能體現出政府擔心腐敗官員在澳門洗錢。
關於中國政府對澳門博彩監管的態度,路透社最近的報導
援引澳門十六浦度假村酒店(Ponte 16)行政副總裁馬浩文的話說,中國政府要求加強對資金流動的監管,但
他們並不想把賭博業從澳門拿走,他們只是要加強控制,也提醒大家要守規矩。
阿仙奴週記:「我唔係怕洗錢,我只係怕俾人搵笨。」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8.html等咗幾個月,終於等到英超開季。估唔到只係第一場既比賽,就害我響九十分鐘裡面不停咁爆粗。好彩,重案組仲未有派人嚟查我,應該算係行運了。
輸「三比一」其實唔係乜嘢大不了,一場波,都只係三分聯賽積分遮。聯賽仲有三十七場,輸一場,真係冇乜嘢值得發牢騷的。問題係,三比一背後所隱藏既問題,所反映出既管理層思維,先至讓球迷勞鬼氣。
上季季尾既時候,球隊經歷咗一次十二場不敗,千辛萬苦先勉強拎到個歐聯附加賽既席位番嚟。咁你話呢班波,掂唔掂呢?如果你問我,我大概會用「四平八穩」去形容。你話呢班波好勁,咁肯定唔係架啦。你話班波好差咩?單計下半季既阿記係聯賽既得分王,你話好差咩,似乎又講唔過。隊波既Starting XI,儘管唔係星光熠熠,但我覺得,其實係合格的。唔合格既部份,係Starting XI之後既一班後備,質素同人數(真係可以派落場先計數,幼齒唔計),查實都唔足夠,而且個別位置直頭係冇backup可言。阿仙奴上季季尾之所以能夠打得好,比較合理既推斷係,佢地老早已經乜盃都出晒局,幾可肯定又一鑊四大皆空了。球季後期佢地要應付既,就只有聯賽爭前四一項。相比其他前列球隊,佢地要應付既球賽數目其實偏少,因此儘管正選陣容異常單薄,響比賽量不多既情況之下,還是可以打到好成績的。
打上幾個球季,球隊響off season既時候,都必定遇上兩個問題:1) 大牌球星離隊;與及 2)財政緊絀。剛過去既off season,係球隊近年第一次冇主要球星離隊(ok,唔好串我住,我都知,今年之所以冇人走,係因為阿記既大牌球星,其實老早就走清光…)。財政方面,簽咗Puma既新sponsorship deal,再加上慳家多年,今年大概係球會近年,最冇財政壓力既一年。所有球迷都期望,off season既時候,球隊會有適當既增兵行動。剛過去既暑假,阿仙奴同N個超級球星扯上過關係,最後個個都買唔成。問心講,我其實好懷疑,阿記既球迷們,其實係咪真係咁期望有個超級球星加盟呢?有,當然係更好,但冇既話,至少,響「合資格」既後備兵源既數量上面,起碼都要買番夠數。結果呢?
買唔到利記既梳亞雷斯,我唔怪佢地。買朗尼?我估即使係最樂觀既球迷,都知道其實係吹水。但係買唔到希古恩同加斯達禾,我就有啲條氣唔順了。希古恩係一個典型既阿仙奴式轉會災難:傾到實牙實齒,個個都以為只係爭最後簽個名,交易就可以完成。殊不知,對家坐地起價,明搵你笨。「聰明」既阿仙奴,唔肯做蠢仔俾人搵笨,於是自以為型爆咁walk away。轉個頭,件貨就俾人高價買咗。
球隊既高層,大大聲話自己唔介意洗錢。呢句statement,我其實係相信的。但我睇到既情況係,儘管佢地真係唔怕洗錢,但佢地卻異常害怕俾人搵笨,對「被人當傻仔」顯得異常抗拒。
阿記既transfer activity,讓我諗地我一個朋友早排既經歷。朋友係個有錢人,而且係個孝順仔。佢一直同父母同住,直至佢同太太生咗兩個小朋友,又要請外傭幫忙照顧,原來住緊間屋,忽然變得唔夠住。咁啱響果陣,佢屋企隔離有個細單位放售,朋友覺得,假如將間屋買下來,讓父母可以住響隔離,呢個安排就perfect了。隔離屋既業主,當知道朋友既情況後,自然覺得朋友係「必須」要買自己層樓,於是乎,坐地起價,加價10%。朋友唔肯做傻仔,於是便放棄買賣,去附近尋找其他地方安置兩老。結果呢?朋友一直搵唔到合適單位,佢父母亦因為家裡唔夠地方,而選擇搬走,而且一搬,就搬到老遠。朋友呢個孝順仔做唔成,而隔離既單位,亦被新既買家買咗,短期內再冇機會放售了。
或者讀緊呢篇文章既你,覺得呢個故事跟足球並不能扯上關係,但商業社會裡面,「坐地起價」既事情多不勝數,特別係賣家睇中你「有需要」既時候。情形就好似,當某個地方發生災難既時候,當地既求生物資既價格必然會被炒高一樣。賣家有本錢坐地起價,係因為知道你實在有需要。冇人喜歡俾人搵笨,但人生有太多時候,選擇做一次半次傻仔俾人搵笨,會比有型地做個「聰明人」來得合情合理。
或者講得遠了。
命運往往都係咁樣的,越窮越見鬼的。你越唔肯買人,越唔肯做傻仔,你諗住靠原班人馬搏大霧勉強捱得過咩?一場波,就傷你三幾件正選,仲要集中響晒條後防線度。話時話,禮拜三果場歐聯,湊唔湊得夠十一個人開波?
三比一完場之後,Emirates Stadium內噓聲震天。情況有如當日輸比曼聯八比二既一場波一樣,今日既敗仗,好可能再次換嚟轉會窗完結前既大手掃貨。這樣既panic buying到底會係好事還是壞事?對上一次既panic buying,為我地帶來了阿迪達同梅迪薩卡,但同時亦附送了朴主永跟山度士。是福是禍,還看未來兩個星期。
美國高端房產繁榮背後——洗錢與縱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426 去年八月,美國房地產泡沫中,出現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頂級豪華房產似乎有著源源不斷的需求,而且大都是全額現金支付,高盛發佈的報告稱,這個比例高達60%,ZH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簡單:犯罪。
通過美國房地產市場,犯罪分子可以非法地進行境外洗錢,而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擁有反洗錢規定的豁免權,換句話說,那些花了4700萬美元購置弗羅里達房產的海外寡頭政權們幾乎都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將現金匯入美國,且不用經過嚴格的審查。
ZH曾在去年八月的文章中提到:
無論這些寡頭政權是否參與過大規模犯罪活動,是否與伊朗、阿富汗或其他國家在某個時間點進行過交易,都正在利用美國房地產作為洗錢工具?其實我們無法回答,因為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積極遊說而得到了反洗錢條款所賦予的豁免權承諾,不像匯豐等銀行受到監管,你找不了他們的茬。
而這一現象今年再現端倪。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當局週二宣佈將尋求沒收一售價過高的曼哈頓房產,此房產與一樁欺詐案有關,一位俄羅斯律師在死前揭發了此案。
多家房地產商宣稱,俄羅斯2.3億美元的稅收欺詐中有一部分就是通過購買四間位於華爾街的頂級公寓以及兩項位於市中心和切爾西黃金地段的商業地產進行洗錢。
據媒體披露, 這位名叫Sergei Magnitsky的律師曾在2008年宣稱,有組織的不法分子與腐敗的俄羅斯內政部官員相互勾結,騙取2.3億美元的退稅。他隨後因逃稅指控而被逮捕,並與2009年11月死於獄中。俄羅斯總統人權理事會在2011年發現他曾遭遇過毆打,並且拒絕藥物治療。
Magnitsky生前就任的Browder投資公司宣稱,其中一位受賄的官員在莫斯科、迪拜和黑山共和國擁有高檔房產,資金通過她丈夫的賬戶進行來往,共計3900萬美元。
美國一位律師Bharara表示,「沒收行為是對洗錢計劃的揭發和處置,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但不是犯罪活動的避險天堂。」
最近受到俄羅斯內政以及塞浦路斯財政崩潰的影響,不少人包括很多億萬富翁將現金轉移到美國房地產市場,這裡不僅沒人問沒人說,還有媒體大肆宣揚紐約房地產市場欣欣向榮。
但問題是,真正解決洗錢等問題還要多久?如果這些一擲千金的「搖錢樹」消失了,恐慌的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拿什麼去遊說?最後,如果黑錢不再進入美國房地產市場,那就真要跟房地產復興的幻象say goodbye了。
【麻煩大了】香港洗錢魅影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334這是一個猜謎的月份。謎面經緯錯綜複雜,謎底卻似幽暗夜空中的光,近在眼前又可能伸手難及。
2014年3月19日,香港荃灣裁判法院,一宗涉及百億洗錢案當事人的離奇棄保失蹤,令各方疑竇叢生。
一百億在香港能做些什麼?白加道28號8號屋去年以7.4億成交價創下港埠史上第三高洋房價格,這樣的豪宅一氣能拿下14棟。而2013年整年香港豪宅總成交不過101.9億。當然,如果願意持有金融資產,以李超人的長江實業為標的,就算是3月21日122.8元近期高位收盤價計,亦能吃進足足8140萬股。
而對應這筆資金的是八個銀行戶口,操盤手是一位據稱只有22歲的90後潮汕女子趙丹娜,更離奇的是,這位房地產商的女兒,現時的全職家庭主婦,早在2010年即其18歲時便在香港註冊了並無實業支持的空殼公司,其後以此為平台專門洗錢。
若止於該處仍不能謂之「謎」。趙丹娜於2013年6月事發被收押,12月以3000萬港幣外加兩位擔保人500萬港幣附加擔保金保釋,2014年1月7日卻突然人間蒸發,所有保釋金遭官方充公。要知道,趙氏保釋金之高列香港史上前三,即便如此也未能擋住年輕主婦嚮往「自由」的心。錢,身外之物,不要也罷。
之前半月,同是香港,以收購英國伯明翰足球隊名震一時的楊家誠,被控五項洗黑錢罪名成立,4億港元個人資產被凍結,同時被判入獄6年。再上延一年,2013年春,內地男子羅俊城因在8個月內洗錢131億港元被判監禁10年6個月。羅氏同樣22歲。無論趙丹娜是不是不世出的民間高手,還是如很多人猜度的不過是傳統的潮汕洗錢勢力推出的又一牽線傀儡,有一點毋庸置疑,與可能的損失相比,千萬級保釋金是明智的棄子選項,止損,但凡沾身資本市場者都懂的。
問題是,為何這些年來屢屢曝光數十億乃至百億級的洗錢大案?同時,為何自七年前深圳警方偵破日均交易800萬元、客戶涉及31個省市的杜氏地下錢莊洗錢大案後,似乎被查獲的主事者年齡愈發青蔥,身份愈發清白?
有一個統計數據值得關注。來自香港官方消息稱,目前每年內地經港的洗錢規模至少達到2000億港元,佔港本地GDP的10%。這一權重已高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定的全球年非法洗錢額佔全球GDP的比重(2%至5%)至少一倍。
不要忘了,還有澳門。2013年澳門博彩業在全球經濟仍處底部艱難復甦的當口依舊取得452億美元營收,超過老牌拉斯維加斯7倍。銀河娛樂老闆呂志和憑藉旗下股票年上漲129%成為亞洲第二富豪。通過賭場的籌碼以及周邊珠寶店鐘錶店用銀聯刷卡先買再退套現已成為受歡迎的消費方式,每年改變身份的現鈔數量相信與香港相比都不遑多讓。
一個笑話曾經流傳:統計數據就像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沒暴露出來的那部分才更加要命。珠三角、香港、澳門,圍繞人民幣以各種手段利用或明或暗各路渠道,構成了巨大的漩渦。
其實,香港澳門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香港是典型的內外混合離岸金融中心,政策寬鬆,金融產品也頗誘人,還有一千萬港幣投資換取香港居留證的魚餌。而博彩及相關產業之於澳門經濟的重要性,更是路人皆知。所以,兩地雖都頒佈了打擊洗錢條例,亦每每有重磅案件示人,但論及決心和恆心,恐怕只有當地主事者心知肚明。最顯著的一個例證便是,洗錢必得境內外相互勾連上下其手方能成功,雖然香港規定如若本埠金融機構及從業人員違規,最高判100萬港幣罰款和7年監禁,但至今未聞有機構或個人受到處罰。
還有一個悖論不得不提。一方面,中國正形成近現代第三次投資移民浪潮——2013年,中國人在歐美、澳洲、東南亞均投入巨資購買當地房產;而另一方面,動輒數百萬的買房資金卻要受限於目前人均一年換匯5萬美元的政策和出入境2萬元人民幣或三千美元的攜帶上限,東挪西借全家族身份證總動員固然可行,但如若願意支付少量手續費,以地下錢莊搭上港澳直通車也為不少人認同。
2013年夏季,中行上海分行曾在某個時間窗口對於海外投資換匯的需求略鬆一口,據稱合計有4億美元瞬間流出,主管方面當即恢復鐵面本色。
繞路自貿區?2014年2月最後一天,央行就發佈了關於上海自貿區切實做好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工作通知。貪污官員及犯罪團夥化黑為白、由內轉外的洗黑錢行動必須嚴厲打擊,但對於一個已置身全球化、公民擁有正當全球金融投資和不動產投資需求的時代,在考慮金融安全和國家基礎外匯儲備前提下,相關的政策調整是否也應是題中之義?否則,90後之後或許湧出若干個95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