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熱鬧背後的冰冷真相,ICO為何無法承載你致富的夢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7/164170.shtml

熱鬧背後的冰冷真相,ICO為何無法承載你致富的夢想?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熱鬧背後的冰冷真相,ICO為何無法承載你致富的夢想?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文 | 薛洪言 

隨著加密數字貨幣的火爆,基於區塊鏈的代幣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募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現實世界中我們有公司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區塊鏈創業企業則可以通過ICO,向早期愛好者發行代幣,獲得事業的啟動資金。事實上,以太坊便是ICO的經典案例,通過ICO募集資金,並一步步發展成世界上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幣的市值也一度達到250億美元,所有的ICO參與者,只要拿得住,都致富了,也算親身參與了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41.webp

之後,更多的加密數字貨幣通過ICO取得成功,ICO也就逐漸成為了最受追捧的投資數字貨幣項目的方式。不過,站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著新的ICO項目依舊層出不窮地冒出來,對於ICO投資前景,筆者卻要破很多冷水。ICO也好,IPO也罷,投資這件事,講究的是時機,時機不對,什麽都是錯的。

區塊鏈ICO可能已經錯過了風口期

你沒看錯,概念剛火,但很可能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已過,因為打造生態圈已經越來越難。

代幣的價值本質上取決於所在區塊鏈的生態圈,只有打造一個強韌的生態圈,代幣才有上漲的空間,以太幣ETH與以太坊的共榮便是經典案例。但以太坊的成功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很難被複制。

42.webp

以太坊的理念產生於2013年,就當時而言,基於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和對智能合約的全面支持仍屬於突破性的創新,使得以太坊占據了區塊鏈2.0的認知標簽;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本身就是天才開發者,從比特幣社區成長起來,以太坊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頂級的一批開發者,以太坊區塊鏈有很多極具創新性的設想,有可持續的長遠發展規劃路線。以太坊於2014年進行ICO,2015年區塊鏈正式運營,2016年初就贏得主流社區的認同。

加密數字貨幣具有典型的馬太效應,強者恒強。自2016年以來,行業內頂級的人才都在幾個頂級的區塊鏈中,大的礦池也只挖幾個主流的數字貨幣,大的場景也只願意和已經成功的區塊鏈合作。對於新的ICO項目,只能以犧牲去中心化和區塊鏈安全性為代價,不走尋常路,代幣發行容易,卻大大稀釋了代幣的長期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非POW共識算法影響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共識機制,基於節點算力分配記賬權,是公認的達成區塊鏈去中心化特征最有效的機制。既便存在電力和能源浪費的問題,比特幣、以太幣(現階段)、萊特幣、達世幣、Zcash、門羅幣等市值靠前的幣種都采用POW機制,瑞波幣定位於聯盟鏈,所以未采用POW機制。正因為采用了POW機制,這些競爭幣和山寨幣才能在數以千計的加密數字貨幣中脫穎而出。

要采用POW機制,需要得到礦工們的支持。問題是,礦工們的計算資源有限,忙於挖哪些市值高的主流數字貨幣,無暇顧及層出不窮、且沒有價值保障的ICO代幣們。得不到礦工們的支持,沒能采用POW機制,便不得不采用各種POS和類POS共識機制,結果又帶來了中心化或弱中心化問題(即易被操縱)。

一個具有中心化特征的區塊鏈自然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圈,無他,用中心化的區塊鏈去取代中心化的機構和業務模式,多此一舉。

代幣預挖打壓升值空間

既然得不到曠工們的支持,索性也就通過預挖的方式把代幣一次性發行完畢吧。況且,采用挖礦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期間多在百年以上,絕大多數ICO項目也沒有這個耐心和信心存續百年之久。另外,ICO項目要構建生態圈、實現遠大理想也需要大量啟動資金,而資金只能來自ICO代幣銷售,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一般占到代幣總量的50-70%左右。

問題來了,代幣或在ICO階段被售出或被創始團隊持有,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便產生了天然的巨莊。對於存在大莊家的投資品,理性的投資者自然不敢碰,代幣只能在一個小圈子里流轉,缺乏升值空間。反觀一些真正做起來的預挖型加密數字貨幣,在早期多會采用免費送幣的方式把代幣分散化,用戶基礎大了,交易便活躍,幣值自然也有了升值空間。

43.webp

截止到2017年6月末,在Coinmarketcap有統計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達到950種,還不包括已經夭折的貨幣和很多ICO貨幣。加密數字貨幣又是個典型的馬太效應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各種資源向已經成功的大區塊鏈集聚,不得不承認,區塊鏈ICO已經過了風口期。

雪上加霜:缺乏實質創新,一切全靠理想支撐

整體錯過了風口期,項目本身夠強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現階段絕大多數ICO項目都缺乏實質性創新,多是采用拿來主義,把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幾個主流的區塊鏈的優點或特征進行簡單重組(很多僅局限於白皮書設想上),再用遠大理想扯個大旗,便出來融資了。而這些理想,通常看上去都不能落地。

比如,有的ICO項目立誌改造國內公立醫院低效率的運作模式,想把病歷、處方甚至各科室內部終端診療系統統統搬上區塊鏈,打造一個透明的醫療體系;

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國內商品流轉的溯源機制,積累大量商家和用戶,構建流量平臺,大有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之勢;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全球統一的數字資產發行與交易平臺,實現數字資產的跨境無障礙流通;……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但站在ICO項目投資人角度,真的能充分認識到這種遠大夢想背後的極低概率嗎?先不說創始團隊的構成單一,基本都是程序員;也不說募集的區區幾千萬資金,如何去和頑固的沈珂頑疾宣戰;單是那份想在兩三年內便改變世界的“夢想”就足以讓理性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問題在於,被一夜暴富的深化刺激的ICO圈新晉韭菜們,有的是勇氣為夢想買單。目前,國內ICO項目籌集計劃多在2000-4000比特幣左右,按照比特幣2萬元單價計算,募集資金約在4000-8000萬元之間。而ICO代幣量占比通常在50%左右,意味著區塊鏈項目ICO階段本身估值在8000萬-1.6億元之間。

ICO投資者的“樸素”想法是在不超過3年的時間內幣值可以增值10-100倍,以50倍計算,意味著該項目在3年左右估值要達到40-80億之間。

不得不說,這可能算另一個夢想了,屬於投資人自己的夢想。

44.webp

潛在隱患突出,謹慎為上

上面所講的,主要還是針對勤勉努力的區塊鏈創業團隊而言。事實上,這個行當多的是圈錢的人,很簡單,募集資金後不作為,讓代幣自生自滅。有良心的,持有募集來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著幣值上漲,賺錢後套現,把本金還給ICO階段投資人,大家一拍兩散,和平散貨;沒良心的,把錢揮霍掉(所謂的基於多重簽名的資金托管來保證專款專用,聽聽就得了),你們投資失敗,大家一拍兩散。

還有更厲害的,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互聯網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不少人想問,怎麽區分一個ICO項目是正常的項目還是傳銷?潛臺詞是,我不參與傳銷項目就是了,ICO這個暴利遊戲還是值得參與的。這麽想的話,上面那麽多話真的就白寫了。

先說怎麽區分,典型的傳銷其實不難辨別,如發展下線、繳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特征。但問題在於,在ICO階段看上去正常的項目後期也可能演變成傳銷項目,沒法從根本上杜絕。況且,就現階段的區塊鏈ICO而言,即便是正常的項目,風險也是極高,非專業人士,真的建議大家不要參與了。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呃,你如果還堅持這麽想,當我啥都沒說吧。

ICO 致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15

ICO,是郁金香,還是黃金?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5/164290.shtml

ICO,是郁金香,還是黃金?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金沙江創投 金沙江創投

ICO,是郁金香,還是黃金?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一場900億美金市值的盛宴,狂歡後的思考。

來源 | 金沙江創投(ID:GSR-Ventures)

作者 | 張予彤

900億美金的市值

1637年,荷蘭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在鮮花交易市場上,郁金香一度引發了異乎尋常的瘋狂追捧,從而導致郁金香的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2017年,加密數字貨幣(Crypto Currency)成了當前全球投資最熱門的話題,增長速度令人咋舌。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一年增長了420%;以太幣的價格則在同期飆升了1600%。

以比特幣和以太幣為首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突破了900億美金的市值。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個國家的流通貨幣,按廣義貨幣總量排名的話已經位居全球第56名。不久前,日本的監管機構還決定將比特幣作為合法支付手段,這也是全球首個發達國家正式對加密數字貨幣采取了積極的政策態度。

21.webp (1)

以太幣行情似過山車

比特幣於2009年由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開發者發布,成為首個被廣泛采用、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加密數字貨幣。受比特幣啟發,21歲的俄裔加拿大人維塔立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系輟學後,創造了以太坊(Ethereum)。以太幣(Ether)的價格這一年來像是坐了過山車一般,暴漲暴跌,起伏不定。6月21號,美國公司Coinbase經營的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GDAX中,以太幣的價格一度由319美元閃崩至10美分的低位。

22.webp (1)

以太坊的最大創新點是支持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一種被分布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代碼。它跟交易信息一樣,一旦被寫入區塊鏈就難以修改,並會按照預先約定的規則自動執行。正是這種確定性使它成為管理、分配數字資產的有效工具。幾乎每一種金融合約都可以被寫成代碼形式的智能合約,從而被大家信任。比如用以太幣做眾籌,你可以在智能合約里面設定一個眾籌目標和截止日期。如果到達日期後並沒有完成眾籌目標,就把已經籌到的款項都自動退回給投資者。智能合約能實現的功能遠不止此。不少開發者借助強大的智能合約還發行了自己的代幣(Token),一種在區塊鏈上創造新的價值存儲的單位,進而演化出一個新的融資模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代幣發行。

ICO到底是什麽

ICO與證券市場的IPO對比有很大的不同。證券背後是用公司的資產為抵押,而ICO的投資人並不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ICO更像是一種眾籌。投資人相信創始團隊能開發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品或者服務,期待用新的代幣在這個產品或者服務中催生出新的交易。如果開發團隊的產品被廣泛應用,參與交易的人變多,代幣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甚至供不應求,從而產生投資回報。

ICO只是籌集資金的新方法,但是現在由於這個過程缺乏規範,里面就充滿著盲目追捧的意味。首先發行新的代幣,並不需要有新的實體企業,只要創始人在一起撰寫白皮書。一切白皮書的信息披露都不會經過專業的審核。即使有不符事實或者信息不充分的地方,創始人也無需負責。白皮書里的技術細節,系統設計的安全隱患,普通的代幣投資人是很難判斷的。白皮書寫好了,開發團隊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宣傳這個並不存在的產品。一直到募集資金後,代幣持有者的權益也不能期望任何形式的保護,從募集資金的分配使用到最終產品的交付,都只能聽之任之。

屬於ICO的財富神話

但就是在這樣的原始階段,ICO市場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創業團隊往往都是今年才成立,產品開發也處於概念的階段,就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融到上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等值數字貨幣。2017年,ICO總體融資額已經超過10億美金,是2016年的10倍。

23.webp (1)

4月24日,Gnosis,一個基於以太坊的預測市場,在短短15分鐘吸引到了1250萬美元。預測市場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先前一直受政府法規的制約無法拓廣應用。Gnosis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屬性重燃了人們對預測市場的期望,創造出一個ICO奇跡。不過至今為止,項目組尚未發布出任何可用的產品。概念類似的先驅項目Augur也在ICO後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

6月1日,BAT(Basic Attention Token)項目創下了半分鐘3500萬美元的ICO成績。背後的團隊試圖通過開發Brave瀏覽器挑戰Google, Facebook等廣告中間商巨頭的地位。雖然團隊中有JavaScript的發明人、Mozilla和Firefox的共同創始人,多個投資機構的背書,但是通過一個新的瀏覽器和新的代幣就真的能顛覆今天互聯網的廣告格局嗎?如何讓大眾用戶遷移到新的瀏覽器,如何為廣告主提供精準的用戶畫像,從而提高廣告投放的ROI?

6月13日,以色列區塊鏈創業公司Bancor在3小時內成功眾籌了$1.53億美金。Bancor協議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為新發行的小眾代幣自動定價,支持新發行的代幣與Bancor貨幣的流通,從而提供小眾代幣間連續的市場流動性。

目前ICO數字貨幣中獲得融資最高的當屬Tezos平臺,成功募集了$2.3億美金。其中的支持者不乏矽谷的投資人Tim Draper。而2016年美國上市公司在公開法幣市場IPO的平均額度僅為$2.19億美金。

ICO的背後充滿了混亂

令人瞠目的數字背後必定充滿了混亂和醜聞,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The DAO(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The DAO是一個匯聚在以太坊上的投資者自治組織,或者說參加眾籌的投資者自己主導的新式風險投資基金。每個往The DAO眾籌項目投錢的人,都相當於這個“數字化組織”的“股東”角色,都擁有跟其所投份額對應的直接投票權,共同決定The DAO所籌集資金的去向——投到什麽樣的區塊鏈項目上,並獲得什麽樣的回報。2016年5月,The DAO創下了當時的眾籌紀錄,融到價值$1.52億美元的以太幣。

然而好景不長,The DAO的智能合約中其實存在著多處安全漏洞。黑客利用它們竊取了總投資額中約三分之一的以太幣,相當於近5千萬美元。這次事件不僅導致The DAO退還其余投資款項,幾個月後退出市場交易,還引發了以太坊的第一次區塊鏈分裂。分裂的根源在於社區內一部分人認為黑客的行為雖然不道德,但是完全符合智能合約的條款,所以交易必須得到承認,不該撤銷。而另一派別的觀點是此次失竊金額巨大,且剛巧局限在一個幾周後才能轉賬取現的帳號中,為了以太坊的長期發展應該趁早創建區塊鏈的硬分叉,消除黑客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兩派無法取得共識,於是出現了經典以太坊(Ethereum Classic)和我們通常所說的以太坊(Ethereum)兩條獨立的區塊鏈,從根本上動搖了投資者對區塊鏈交易不可更改這一核心理念的信心。

現在ICO的井噴背後有各種各樣的推動力,有新籌資渠道里的瘋狂,有錯過比特幣,以太幣的遺憾,有區塊鏈開發項目的暴增。現在的問題除了缺乏監管,主要還是沒有找到實質性的業務場景和價值創造。創業項目往往處於技術孵化階段,既沒有任何的活躍用戶也沒有經過軟件測試或者商業模式的驗證,項目的成功率不會高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環顧四周,問問身邊的程序員朋友,可能有些人已經擁有數字貨幣,但是真正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確是少之又少。

在參與ICO之前,請你一定想一想,這個代幣到底會不會有人去用,創業團隊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驗證產品,眾籌之後是否會真的實現發展規劃中所描述的目標。在不成熟的階段就融過多的錢往往不是好事。以太幣在開發伊始只籌集了1800萬美元的數字貨幣,但今天在比特幣之後確創造了最多的可能性。在這兩年眾多的ICO里,有蓄意的欺騙,也有非計劃的事故,但無論是哪一種,最後承擔後果的都是因為盲目輕信而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人。

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麽

當然我相信現在的ICO不會純粹是郁金香般的經濟泡沫,也不會像黃金一樣只是由於有限供給和獨立於政府而存在的存儲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從長遠的角度專註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分布式系統里持續地產生實際效用,那創新的未來之路必定是令人興奮的。

經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後,我們學會的是對待顛覆性技術的寬容。因為人的思維總是緩慢於技術的變革,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是在人的思維追上技術的轉變之後孕育的。就像2004年誕生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和2012年創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滴滴出行,有時候要等時間過去幾年,再去看,才能看清。

以太幣 IC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52

從ICO到IPO的距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7/164341.shtml

從ICO到IPO的距離
素素文章 素素文章

從ICO到IPO的距離

泡沫之夏即將過去,熱得發燒的ICO們和參與者們該冷靜思考。勇敢者的遊戲玩得疲倦之後,建議翻翻格林童話和伊索寓言,痛定思痛,國計民生,有時,往往,皇帝的新裝不如村姑的布衣。

來源 | 素素文章(ID:susuwenzhang)

作者 |  素咖啡 

深思淺慮,緩斟慢酌;價值尺度,審慎考量

代幣,是否真屬於數字貨幣領域中的新物種。

代幣,儼然成為數字貨幣的非常玄奧的代稱。

忐忑,惴惴,謹以此篇杞人憂天的碎碎文字陪著大家且行且珍惜。

境內社區和外國代幣

最近數月幾乎每天都有儲如此類的恍惚間被稱為數字貨幣的“代幣”發行,以ICO的方式,寫幾頁白皮書,建設個官方網站,設計個圖文聲像並茂的H5,找些專職或兼職的人組成團隊,組織些鏈圈推廣高手組建幾個甚至幾十個微信群,這些微信群被稱為“社區”,在朋友圈轉發的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咖啡館巡回路演,期間邀請些忽然被稱為鏈圈或幣圈大咖的人站站臺講講話推廣推廣,就能通過自身平臺或第三方平臺募集到數千萬元甚至數億元資本如果以人民幣計算,而在ICO文本中,這種募集的介質和工具大都以目前坊間流行的源自境外的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等所謂幣種計量。

12

對絕大多數的發行者而言,遲早都要兌現成法幣,偏偏制定遊戲規則請參與者以法幣換成境外代幣,這意味著參與者們先承擔一輪幣價漲跌的考驗,然後再通過約定很長的密碼與平臺間的共識投資到指定地址,然後才能跋山涉水地送上自己的境外代幣而換取發行方的二級代幣。

法幣兌現和歸零風險

通過ICO募集的資本最終對標的是發行者自己命名的數字貨幣即代幣,募集終結之後,發行者管理、支配、變現募集到的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而按照比例送給參與者們以代幣,這種代幣就是發行者自行研發命名的二級代幣,這些幣種單位是字符組成的符號,按照或者模仿比特幣產生之初的命名規律,大都以***COIN命名。發行方通過第三方發行平臺獲得了參與者們投資的比特幣和以太坊,然後可以到交易平臺變現為法幣,而參與者按照約定的比例擁有了發行方創造的新幣種即“代幣”並可以到指定的類似證券交易所式的平臺進行交易或是炒作,參與者的收益在於買賣代幣,在於人有接盤,有漲有跌,有賠有賺,有的歸零。

歸零的風險亦是ICO發起方在說明書中所警醒參與者們風險自擔的重要條款,意即:玩不起別玩哦。

境外代幣也好,本國法幣也好,真正的資本金蟬脫殼了,留下持有代幣即所謂的虛擬數字貨幣的參與者們兀自狂歡,等候著炒作代幣之機的盛宴。

投資者和參與者

在證券基金領域,對合格投資者有嚴格而明確的財務數據規定。據說,現在坊間出現了“合格參與者”這個令人捧腹笑到肚子痛的新概念。

12

ICO項目參與者其實並不能被稱為投資者,毋庸置疑,投資意味著“權錢交換”即股權和資本的對價,如果涉及巨額真金白銀的資本則會換得法律條款保護之下的甚至在工商局進行變更備案的法定股權,而在ICO過程中,這些通過ICO平臺參與的所謂投資者獲得的並非股權而是發行者的代幣,代幣對應的並非股權,而是社區參與者們的投票權,而這種投票權的權限範圍和話語效力在大多數的白皮書中鮮見詳細約定。況且很多ICO項目甚至沒有落地的具體公司而是項目制和個人行為,如果法定組織不存在又何談股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非股權的“韭菜”

也許會有在第三方交易平臺表現很活躍或幣價很高的代幣,社區參與者通過低買高賣而賺取交易差價從而獲得利潤,或者徹底賣出而得到最終變現,運氣好者也許會實現一本萬利。那些默默無聞的代幣往往會在第三方表現不佳,價格也許會跳水,經營不善的代幣發行項目組也許可跑路,也許會清盤。所以,大概這就是新手上路的參與者被稱為“韭菜”的原因,被收割大概就是這個名詞的宿命,僥幸生存者則可以成為老“韭菜”之後再去收割新“韭菜”,循環往複,買空賣空,以至無窮。因為這些“韭菜”並非項目方的股東,也不會因為出資而獲得任何股權,僅僅是代幣,代幣並非股權。

資本金蟬脫殼,韭菜買空賣空。

私募和公募

私募和公募,這兩個嚴肅的金融概念在證券和基金領域都有涇渭分明的定義,不知何時竟然也被引渡到ICO領域。坊間的ICO項目說明、公眾號文章、H5的行文中也偶有闡述或利用這些專有名詞。近水樓臺的早期參與者應當就屬於私募階層了,可以獲得打折的價格,公募則是經過項目路演之後正式開啟ICO資本募集,據說有的ICO參與人數達數千人,金額以千萬元甚至億元計。

記得,私募與公募的人數界定為200,且均需有金融牌照並到指定官方機構進行備案,否則便有非法集資的嫌疑。況且,對於證券基金類產品的募集、托管、交易機構都有嚴苛的範圍規定。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與共識機制的效率是否等於這種效率?

大家是否還記得多年之前的浙江吳英的案子,在江南小縣城也並未募集到那麽多人數的資本,額度與現在較大規模的ICO也算不相上下卻被鋃鐺入獄,而現在看來不用將牢底坐穿、亦毋庸哭昏在獄,種種利好消息多少前科應當僥幸竊喜。

貨幣乘數和M2;劣幣驅逐良幣

14

代幣發行方通過以上的ICO過程獲得了比特幣、以太坊、萊特幣後即可以通過交易所平臺變現為法幣,在國內當然是人民幣,這些人民幣按照約定或經過微調則分別劃為早期投資者回報、團隊、運營、社區建設、基金會等,這種財務分配的過程和結果立刻形成了社會購買力,但願最終能形成社會生產力。

如果,這種代幣愈來愈多,多到洪水泛濫甚至可能湧入流通領域,甚至可能有朝一日可以悄悄充當等價交換物而具有支付功能,就會形成衍生和虛增的社會購買力,約等於擴大了貸幣乘數,約等於增加了M2的規模。屆時,這種代幣們的產生就約等於貨幣發行,約等於開動了印鈔機,既有的法幣勢必就漸漸貶值形成通貨膨脹,而法幣貶值是個相對緩慢的過程,世界歷史上幾乎每位新登基的國王都會印發鑄造自己頭像的新幣種,往往在此過程中降低黃金和白銀含量將冗余價值收入自己金庫形成隱性收入,劣幣驅逐良幣,財富在潛移默化之中實現了非公平地轉移。這大概也是坊間傳說中的財富再分配的原理。

追溯既往,認真考量,每個發行方都貌似央行或者扮作國王行駛了發幣的功能。

主流和非主流

ICO的發行方往往來自所謂“鏈圈兒”即玩區塊鏈概念與活動和做區塊鏈技術與研發的人們;ICO的參與方往往來自所謂“幣圈兒”即早期“挖礦”的比特幣玩家和後期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玩家與愛好者們,這其中有的屬於真正玩家或者以此為生的職業操盤手,有的則屬於葉公好龍,還有的人覺得弓杯蛇影、戰戰兢兢,無論如何,這類參與者們的資本目前被坊間稱為非主流資本。

秋毫之間,青萍之末。

因為比特幣可以切割,所以ICO項目可以有百元投資,真真可謂小微金融。但是縱觀ICO的發端與流行,從境外流行到國內,從咖啡館到創業大街再到北上廣深諸多城市,已經形成浩蕩趨勢和滾滾風潮,各發行主體和相關者舉著區塊鏈以及新技術變革的旗幟開始自辦發行數字貨幣。到底,這些群體中有多少人真正掌握了區塊鏈的搭建技術,到底有多少專業的工程師和程序員,到底獲得過多少項專利和知識產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才是硬道理。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而目前全國各地大江南北的路演和夜以繼日的新幣種發行,偶爾讓人聯想起1966-1976的那場曠日持久的運動浩劫。亦讓人想起2008年源起於美國華爾街舉著金融創新的旗幟而導致的以次貸為代表的過度資產證券化而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而時下名目繁多蜂擁而至的資產代幣化ICO風潮又與過度資產證券化有多少差異呢。ICO們發行給參與者們代幣,其變現效率和被法律保護的程度難道會優良於當年華爾街的住房貸款次級債券麽?

比特幣價格的野蠻生長和瘋狂過的郁金香

當年,由所謂加密算法和挖礦產生的比特幣的價值低廉到如同草芥,據媒體間傳來傳去的數據說多個比特幣才能換一個PIZZA,如果以今年初狂飈到兩萬元換一枚比特幣的價格來換算,創世之初的比特幣時代的那塊PIZZA價格就是上億人民幣,這種價格懸殊顯然超出了正常經濟波動的範圍。

但是馬克思資本論中的重要觀點和理論是價值規律,即勞動創造價值而供求關系決定價格,當人們對某種商品需求大於供給或者過度狂熱的追逐,該種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當失去理性地偏執追逐,就會失去理性地偏執飈升,這種現象的代表性體現便是源自荷蘭的郁金香,狂熱的人們如賭徒般押註甚至從現貨交易衍生為期貨貿易,旺盛的需求推高了價格直至天價,直到有人說出真言根本不值那麽錢而後導致價格跳水,就在真相被指出的瞬間,很多投機者傾家蕩產,狂熱的人們和價格如多米諾骨牌般倒下並蔓延。

價格總是圍繞價值波動,離譜的變動不是出於人為操縱便是出於市場過度狂熱的追蹤,無論震蕩幅度多麽巨大,遲早,總會回歸價值本原和交易理性。

法幣是國家的金融重器亦是治國之本。我國並非比特幣的原創國家,但卻形成世界最大比特幣交易區的局面。而如滾滾大潮湧動的ICO們競相指定比特幣為募集資本的第一貨幣工具,無形中成為推高比特幣價格的群體力量。這意味著國內對這種來自境外數字貨幣的追捧,熱情越高,價格越高,比特幣通縮而人民幣通脹,這意味著我國法幣的相對貶值。某些國家已經開放比特幣視為現金投入流通,假設價格不變,流通和應用的範圍越廣,我國法幣國際化過程中貶值程度越慘重。以網絡為路,以區塊鏈為徑,如果比特幣曾是人民幣走向境外的水路通途,這高高的價格其實是原創發起國家始作傭者的狂歡,是跟隨者和投機者們獲得暴利之後的回頭嘲笑,而法幣卻在此過程中不僅遭遇了稀釋和貶值,還被當作了工具和杠桿。

被賣了,還幫著數錢。坊間這種段子說的是誰呢?

天價向日葵讓畫家們誤以為自己也可能成為梵高

最初,多個比特幣才能換個PIZZA。

當年,梵高的向日葵曾被當作窗戶紙抵禦風寒。

並非所有的代幣都能成為比特幣式的的天價代幣,並非所有畫作都能成為向日葵般的天價作品,並非所有的花都可以做一回郁金香。愛情可貴在於不渝,如果泛濫則草芥不值。物以稀為貴,谷豐而傷農,物極必反的規律就在那里。

邯鄲學步,會忘記自己走路的姿勢。

東施效顰,會丟失自己原來的品質。

比特幣和向日葵相似的是,中本聰們隱姓埋名,而梵高已是異國他鄉的古人。我國也有自己土產的富春山居圖,價格也很高甚至被拍成了電影,而那幅畫也僅僅是收藏品,原創的年代是元朝時期,經過了數百上千年才被炒作成天價。眾所周知,收藏品往往有行無市。

ICO和IPO

ipo

ICO和IPO的區別,僅僅一個字母的區別,正如大和天的關系。

ICO和IPO的距離,不僅僅是從C到P的距離,正如從咖啡館路演到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敲鐘的時間表、路線圖以及在此過程中腳踏實地經營企業的三年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耕耘。無論登陸深交所、滬交所、港交所和納斯達克,不依其規則千錘百煉無以抵達。勞動創造價格,供求影響價格,經濟鐵律和嚴苛條款是規避投機的法度和準繩。再者,ICO與普惠金融到底是密切相關還是雲泥之別,更需審慎分析認真對待。

據說貴陽最近又開會特別針對ICO建立沙盒機制,對於泥沙俱下的洪流中產生的種種亂像展開討論研究對策。募集資本的邊界如同紅警,編織鐵籠,請君入甕。潮漲潮落,當浪花褪去便會看出是否有人在裸泳。

明察秋毫,見微知著。

過猶不及,寒蟬在樹。

泡沫之夏很快就要過去,熱得發燒的ICO們和參與者們該冷靜思考。暑期里,勇敢者的遊戲玩得疲倦之後,建議翻翻格林童話和伊索寓言,痛定思痛,國計民生,有時,往往,皇帝的新裝不如村姑的布衣。

張聞素 2017年7月27日北京

ICO IP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341

美國B網宣布停止ICO交易! 比特幣應聲突破25000元大關

剛剛,全球知名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Bitfinex(B網)宣布將不再為美國投資者提供該交易平臺上線的部分ICO(首次代幣發行)代幣,同時還將對其他相關服務進行整改,包括不再接受美國個人用戶的驗證請求,該決定立即生效。

受此消息影響,中國交易平臺比特幣價格於8月12日下午3點左右突破25000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Bitfinex方面表示,這些代幣可能存在會與監管沖突的風險。此外,平臺將在未來90天內逐步停止向美國個人客戶提供所有ICO代幣服務。該交易平臺在公告中解釋稱,該決定是由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近期對虛擬代幣的ICO發行模式進行了一項調查。

SEC於華盛頓時間7月25日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警告市場參與者,虛擬組織發起的要約或銷售仍受到聯邦證券法律的管轄,即便是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這項監管措施同時還適用於“ICO”和“Token Sales”(代幣銷售)。

SEC認為,代幣屬於證券,無論使用了何種術語、應用了何種技術,目前虛擬組織發起的邀請及銷售仍然屬於美國證券法律管轄範圍以內的活動,在SEC的監管範圍內,需要符合聯邦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且無限制發行存在巨大風險。

此外,SEC還在同日發布的另一份投資人報告中對ICO投資者作出提示:“投資ICO會限制你應對欺詐和盜竊的能力。你雖然受到聯邦證券法律的保護,但實際上你保護投資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並提醒,“這些活動也可能提供公平而合法的投資機會,(應當)詢問代碼是否已經發布,是否已經經過獨立的網絡安全審計”。

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價格再次突破新高。8月12日, OKCoin幣行的行情數據顯示,比特幣開盤價格為23127元,早上6:00上漲至新高價格24500元,8小時之後下午14:00價格再次突破歷史新高25100元,當天漲幅8%。而另一家交易平臺火幣網比特幣價格則在15:05左右突破25000元,截止17:00,火幣網比特幣報價24905元,當日最高漲幅達7%。

OKCoin幣行分析師針對此事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SEC將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發行的The DAO代幣判定為證券法管轄範圍,透露出監管層逐漸向嚴的趨勢。一些交易平臺提前預判監管的發展方向,及時控制風險,暫停了向美國普通消費者提供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產生的代幣交易服務,使市場上資金回流至比特幣等主流加密代幣領域,在市場信心、國外監管利好及資金回流的多重利好下,比特幣價格屢破新高。

近一周以來,比特幣在首次站上3000美元後接連突破3400、3500、3600美元關口,連續刷新歷史記錄,單周漲幅近20%,8月漲幅達32%。Coinmarketcap網站顯示,最新的估值前四的數字貨幣分別為:比特幣,600億美元;以太幣,293億美元;瑞波幣,69億美元;BCC,52億美元。而在兩個月前還是估值第三名的萊特幣已經掉至第六名。

7月26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達63523.64 BTC、852753.36 ETH以及部分人民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折合人民幣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多次報道ICO相關風險,眾多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國內ICO市場是不健康的,由於國內有技術能力開發優質項目的團隊有限,ICO魚龍混雜。雖然尚未有嚴重的ICO詐騙事件發生,但小範圍圈錢和詐騙現象已有不少。再加上參與的散戶投資者太多,投機心理太重導致暴漲暴跌,令眾多ICO項目方或利用散戶投資者這一特點進行詐騙、圈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72

千億美元級泡沫已產生?多國政府闡明ICO監管立場

由於初始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即通過發行加密代幣進行融資的方式在新加坡發展勢頭迅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近日公開表態稱,如果數字代幣構成“證券與期貨法案(第289章)(SFA)”中監管的產品,那麽這種數字代幣在新加坡的發售或發行將受金融管理局的監管。

此前,美國證監會已發文嚴重警告ICO發行和投資風險,美國最大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Bitfinex應聲宣布將停止ICO交易,平臺將在未來90天內逐步停止向美國個人客戶提供所有ICO代幣服務。

今年以來,ICO虛擬貨幣融資已迅速在全球範圍內產生近千億美元級的資產泡沫,其潛在風險性也受到各國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ICO的吸金能力到底有多強?如此巨大體量的泡沫一旦破裂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全球監管當局又該如何應對?

ICO擁有超強吸金能力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今年以來,ICO在中國國內市場上異常火熱。截至目前,已經完成65個ICO項目,並累計融資26.16億元人民幣,累計參與人次達10.5億元。

而ICO在國際市場上掀起了更大的風浪。根據金融研究公司Autonomous近期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總共455家區塊鏈公司累計獲得融資額為19.47億美元。而今年以來,科技創業公司通過ICO共融資近13億美元。

《福布斯》雜誌在近期的一篇發文中表示,ICO項目迄今為止已經產生了千億美元級的數字資產泡沫。

以今年4月發行的基於以太坊(Ethereum)的預測市場應用Gnosis為例,采用加密數字代幣以太坊來為項目籌集資金,支持者不會像在典型的眾籌項目中一樣收到實際物品。相反,對於每一個投資Gnosis項目的投資者,“智能合約”將自動發送一種數字代幣,即GNO幣給投資者,使投資者能夠訪問該平臺,並在該網絡中獲得一定數額的虛擬資產。

正式發行11分鐘內,Gnosis已募集到1250萬美元,僅銷售了1000萬個幣中的4.2%,最終的價格為每個代幣29.85美元。他們的項目——一本49頁的白皮書和幾千行開源代碼,價值達到了3億美元。兩個月內,GNO幣交易價格上漲至335美元,Gnosis的價值也隨之達到30億美元。

在拍賣結束後的聲明中,Gnosis創始人科普曼在回應初步分配不均衡時寫道:“我們堅信,這種分配將會使所有代幣持有人受益,因為我們確保我們有足夠的代幣來激勵生態系統的增長。”

此外,今年6月12日,計劃創建一個新的加密貨幣存款系統的Bancor項目提供其總代幣的50%,並在三個小時內籌集了1.53億美元,創造了ICO誕生以來的記錄。次日,一個有關物聯網小型支付設計的項目IOTA,一發行就立刻籌集到18億美元。一周之後,名為“Status”的郵件平臺推出的代幣也籌集了1.02億美元。

7月初兩家在美國毫不起眼的區塊鏈技術公司Tezos和block.one也通過ICO成功完成了總價值4億美元的融資,其數額完全可以與一些大型公司融資額相媲美。

ICO泡沫類似互聯網泡沫

事實上,2017年,虛擬貨幣市場已經產生了大量的泡沫。在過去12個月中,所有虛擬項目的市值大幅上漲了近870%,從120億美元增加到了超過1000億美元,這一上漲相當於1995年到2000年期間股票市值漲幅的6倍之多。

據數字貨幣研究機構Smith&Crown統計,虛擬貨幣的主要代表比特幣和以太幣,在今年上半年分別升值160%和3350%。盡管多年無法擺脫暗網、洗錢、地下交易等陰暗角色,比特幣在經歷了此前暴漲、閃崩、分叉之後,於8月5日上午11時回升至分叉前的高位。

此後,受全球政策利好消息影響,國際比特幣價格再創新高。據Coinbase平臺報價顯示,8月13日9點左右,比特幣漲破4000美元,最高達4200美元,創歷史新高。

國內比特幣價格也一舉突破2.7萬元。據火幣網數據顯示,8月14日17:20左右,比特幣價格價格突破2.8萬元,最高達28450元,當日漲幅達4.9%。火幣網比特幣本月第8次刷新歷史新高,本月漲幅已達49.7%。

由於去中心化的特質,人們發現,其實任何具有數字化概念的人都可以發起代幣。一時間,市場上一度出現超過900種不同的加密數字貨幣和加密數字資產,每天都有相當多的ICO項目啟動。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塊鏈技術尚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區塊鏈的王牌應用——比特幣的底層協議仍需要不斷擴展升級,區塊鏈行業技術開發人才尚面臨巨大缺口,如此大規模湧現的區塊鏈應用中,很難保障其技術團隊足以實現應用的安全可靠性。

在現階段ICO融資一片火熱的態勢下,不乏部分項目鉆空子惡意欺詐,粗制濫造“偽區塊鏈”應用。畢竟,大多數投資者對於區塊鏈技術的認知不足,即使手持某項目的全套白皮書和開源代碼也很難判斷其是否嚴格按照區塊鏈技術路徑保障應用運行的公開透明。

《福布斯》在發文中表示,這些缺乏實際價值的ICO項目,就像當年的互聯網企業一樣,它們產生的泡沫與當初互聯網產生的泡沫幾乎是一樣的。2000年,互聯網股票市值一度縮水1.8萬億美元,如果一個預測市場的區塊鏈項目(Gnosis)可以估值3億美元,那歷史必然會重演。

不過,《福布斯》在發文中還提到,ICO項目似乎已經過了郁金香泡沫階段。雖然第一個互聯網泡沫是可笑的,但的確也留下了如谷歌、亞馬遜和eBay這樣的公司。即使愚蠢的投機者們最終被踢出局,但許多明智的、早期的入場者已經變得非常富有。而這一歷史也正在重演。

全球監管開始行動

新加坡金管局在此次的申明中表示,如果數字代幣構成“證券與期貨法案(第289章)(SFA)”中監管的產品,那麽這種數字代幣在新加坡的發售或發行將受金融管理局的監管。

金管局表示,由於此類交易的匿名性質,以及在短時間內便可籌集大量資金的便利性,ICO易受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ML / TF)風險的影響。

金管局目前正在評估如何對涉及數字代幣的活動相關的ML / TF風險進行監管。同時,金管局也已經註意到數字代幣的功能已經發展到超越了只作為虛擬貨幣的範疇。例如,數字代幣可代表發行人資產或財產的所有權或擔保權益。

而就在兩周多前,美國證監會(SEC)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警告市場參與者:即便使用了區塊鏈技術,虛擬組織發起的要約或銷售仍受到聯邦證券法律的管轄,並稱這同時適用於“ICO”和“Token Sales”(代幣銷售)。該報告認為,無論使用了何種術語、應用了何種技術,是不是證券的認定取決於事實和環境,特別是交易的經濟屬性。

隨後,美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Bitfinex宣布將不再為美國投資者提供該交易平臺上線的部分ICO代幣,同時還將對其他相關服務進行整改,包括不再接受美國個人用戶的驗證請求,該決定立即生效。Bitfinex方面表示,這些代幣可能存在與監管沖突的風險。此外,平臺將在未來90天內逐步停止向美國個人客戶提供所有ICO代幣服務。

日本內閣會議也於今年3月末通過《關於虛擬貨幣交換業者的內閣府令》,於4月1日開始實施。其中規定,從事虛擬貨幣買賣和虛擬貨幣間交換業務的公司,需要在政府登錄申請,在申請時需要提供3年內的收支預想、公司結構等各種信息。

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尼、泰國等國家,已經或者將向金融科技行業推行“監管沙盒” (Regulatory sandbox))制度,在防止金融科技潛在風險蔓延的同時,鼓勵創新。

該制度由英國首創,指從事金融創新的機構在確保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按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CA)特定簡化的審批程序,提交申請並取得有限授權後,允許金融科技創新機構在適用範圍內測試的監管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447

ICO融資向私募“升級” 亟待建立監管機制

數字加密代幣的資產穿梭於網絡世界,數以十萬計的投資者競相參與,ICO(首次代幣發行)融資正在掀起金融投資領域新浪潮。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全球ICO融資近13億美元,是2016年的5倍以上。在中國,今年上半年的ICO融資額超過26億元人民幣。日漸火爆的市場,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參與其中,VC機構也試圖進入這一領域掘金。就在8月初,國內已有ICO私募基金成立。據了解,某地方政府也計劃成立基於區塊鏈的投資基金。

隨著ICO融資不斷走向火爆,其中存在價格波動、欺詐、流動性不足、洗錢等諸多潛在風險也引起了外界高度關註,但目前中國的監管尚處於空白。業內人士認為,ICO應納入監管體系,建立類似國外的“沙盒”監管機制。

ICO投資者從個人向私募“升級”

隨著區塊鏈技術、加密數字貨幣的快速發展,以數字代幣為支付方式的ICO,迅速成為區塊鏈領域企業、個人,籌集創業資金的重要融資方式。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的4年里,ICO融資複合增長率達到547%。其中,2016年區塊鏈領域的傳統投資額為4.96億美元,而ICO達到了2.36億美元,接近傳統VC投資的一半。2017年以來,全球ICO融資近13億美元,是2016全年ICO融資額的5倍多。

而在國內,ICO融資在2017年上半年火爆起來。根據《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下稱《報告》)數據,截至2017年7月18日,僅中國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43家,上線並完成ICO的項目達65個,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超過26億元,參與人數超過10萬。而另一家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的數據則更為龐大,國內參與ICO的人數有200萬。

“可以把ICO和IPO做一個簡單類比,兩者都是融資方式,ICO最大的特點是項目還沒有業績,就能實現快速融資,為項目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國采金控董事長張利說,具體而言,ICO融資主要是以白皮書的形式,展示基於區塊鏈的底層技術的各種場景應用,通過發行代幣向投資者眾籌,項目的情況通過代幣價值反映。

張利稱,ICO第一波投資人以程序員、極客為主,其特點是懂技術,單體、單客投資量也比較大,投資金額動輒30萬元、50萬元的規模。而目前的不少ICO項目,參與者以老年人為主,人數多但投資量少。不過,也有部分參與者希望找到真正好的ICO項目。

數字虛擬貨幣價格的飆漲,也在吸引風險機構進入。傳統VC為了抓住這個增長迅速的投資市場,開始擁抱ICO,成立專門投資ICO的基金。早在2013年,國外就已成立以ICO方式募集的私募基金,投資的區塊鏈、比特幣創業公司超過40個。

與國外相比,中國的ICO私募基金起步較晚。根據公開信息,今年8月初,國內第一家專註ICO的比特幣風險投資基金成立,主要投資市場為國內的ICO項目。此外,萬向集團等也先後投資了ICO私募基金。

“投資方式上,要看基金是以什麽形式募集。”張利稱, 一種是采用幣幣交易,通過以太幣、萊特幣等方式投資,如果募集的是法定貨幣,也可以將法幣轉成數字貨幣再投給對方;如果募集的時候本身就是以太幣、比特幣等,則持有與項目估值等值的法定貨幣對應的數字貨幣。

建立監管機制成共識 

從網絡世界的虛擬貨幣,到進入現實社會,比特幣等數字貨幣開始成為現實生活的支付工具。2017年4月1日,日本承認比特幣的合法性。與此同時,隨著ICO的不斷升溫,參與者日漸眾多,潛在的諸多風險也開始暴露,納入監管已經成為市場共識。

根據媒體報道,近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發布建議,提醒消費者警惕數字資產(或數字貨幣)投資的信用記錄缺乏、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不透明及投機性質、洗錢和恐怖主義等潛在風險。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提醒,ICO存在項目失敗或跑路導致的資金損失風險、價格劇烈波動引起的金融風險、借ICO進行的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風險等諸多風險。

而在中國的ICO融資項目中,以老年人較多的參與者結構、匿名投資等形式,也決定了其較高的風險系數。張利亦稱,由於投資額較少,不少參與者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參與ICO項目投資。

張利稱,在監管尚未介入之前,是否有優秀的創始人團隊,是否有成功的經驗、案例,以及是否有很好的技術發展前景,是判斷一個ICO項目好壞的主要標準。

在國外,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多個國家,針對ICO的火爆,早在2013年就已開始建立監管沙盒機制,但在中國目前尚屬空白。作為區塊鏈的參與者,張利也希望,ICO能納入國家監管體系,建立類似國外的沙盒監管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此前表示,不少國家都對金融創新推行了監管沙盒,性質相當於搞一個金融科技特區,對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單獨審查,符合要求就納入監管沙盒。申請的企業很多,但能夠進入沙盒的數量有限。中國如何監管,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有所動作。7月25日,貴陽市政府聯合多家組織發布了《區塊鏈ICO貴陽共識》,並設立“區塊鏈ICO沙盒計劃”,提出適當給予ICO項目包容性豁免,包括白名單管理、融資計劃和合格投資人管理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448

ICO迷局:泡沫與騙子橫行 監管就在不遠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2/164777.shtml

ICO迷局:泡沫與騙子橫行 監管就在不遠處
洪言微語 洪言微語

ICO迷局:泡沫與騙子橫行 監管就在不遠處

幣圈ICO盛行,為何泡沫破滅才是成人禮?

來源 | 洪言微語(ID:hongyanweiyu

文 |  薛洪言

進入2017年以來,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的暴漲,作為新型數字加密貨幣主流的發行渠道,基於區塊鏈的ICO開始受到大家的關註。不過,由於數字加密貨幣本身的高投機性、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跨境特征以及監管的缺失,ICO的風行,很快引發了兩極化的評論。

對於ICO,贊譽有加者有之,認為其為區塊鏈創業企業開啟了新型融資渠道,助力區塊鏈的商業化進程;深惡痛絕者亦有之,認為其成為騙子們圈錢的工具,99%的項目都不靠譜,必須嚴加監管甚至取締。

那麽,事實究竟如何呢?不妨往下看一下

迎合加密數字資產投機心理,ICO迎高速發展期

ICO,英文全稱initial coinoffering,即首次公開募幣,是以初始產生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回報的一種籌措資金的方式,是幣圈類比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創造出的一個概念。

31

從大類上看,ICO的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創業企業在官網或論壇中直接進行ICO項目發布,一類是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項目發布。早期的ICO項目多是區塊鏈企業自行操作,隨著項目的增多開始出現第三方平臺,現在的主流模式是同時在官網和第三方平臺上進行項目展示,多渠道引流。

在具體業務流程上,ICO項目主要包括預熱、開售、投後管理三個階段,如果是在第三方平臺展示,還需要經過ICO平臺的形式審核。為了激勵投資人積極參與,ICO項目通常采用分階段發售的方式,即包括早起鳥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等,其定價原則是,越是早期參與,便能以更低的價格獲得項目代幣。

32

在ICO項目中,區塊鏈創業企業平均募集約2000BTC左右,按照目前市價,折合人民幣約4000-6000萬元。對投資者而言,通過支付比特幣BTC或以太幣ETH,獲得區塊鏈企業發行的代幣,其回報主要體現為代幣的幣值增值和區塊鏈企業自身的項目分紅。

考慮到區塊鏈企業就其自身業務而言,在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投資者看中的主要還是代幣自身的幣值增值。隨著數字加密資產市場的整體火爆,ICO作為加密數字資產發行的主流渠道,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據Coindesk ICO跟蹤工具顯示,2017年4月以來,ICO月度融資金額出現快速上漲,當月融資金額1.04億美元,5月份環比增長123%至2.32億美元,6月份環比增長99%至4.62億美元,7月份環比增長24%至5.74億美元。

33

泥沙與黃金俱下,ICO到底合規嗎?

ICO第三方平臺則定位於信息中介,只是提供項目展示窗口,不承擔實質性審查責任,也不對投資者損失承擔責任。比如,ICO第三方平臺幣眾籌在《投資風險揭示書》中就明確寫道:

“幣眾籌平臺僅為您提供公司及項目信息。雖然幣眾籌平臺努力通過制定規則等方式使掛牌公司的信息披露真實有效,但幣眾籌平臺對於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不做擔保,您對上述信息的理解和利用應當依賴您獨立的思考、投資經驗和投資判斷。幣眾籌平臺對投資收益不做任何承諾,同時對投資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從業務屬性上看,ICO與股權眾籌有高度的相似性,與IPO也有一定的相似性,考慮到國內並未出臺股權眾籌相關的監管框架,在合規性分析上,主流的著眼點都聚焦於ICO是不是變相的IPO行為?是否需要納入IPO相關的證券發行監管框架之中進行管理?

盡管ICO生態圈內的企業以支付手段為加密數字資產而非法幣為由,認為ICO與IPO有著本質的區別。但隨著ICO項目的日益火爆和詐騙性項目的增多,監管機構開始傾向於將ICO視同證券發行行為進行監管,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2017年7月2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一份監管報告中明確表示,“ICO代幣應被歸類為證券,向美國投資者出售證券的人,需在證券監管機構進行登記。”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亦發布聲明稱,該機構的監管規定下,某些代幣出售等同於證券發行。

35

就國內而言,對於ICO仍然沒有統一的監管規定,不過,在當前金融強監管和金融防風險的背景下,將ICO納入監管應該是遲早的事情。

就當前市場情況來看,絕大多數ICO項目自身並無發展前景,只是數字加密資產市場的暴漲使得ICO逐步淪為投機性工具,為了投機而投機,很少有人去在意項目本身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ICO逐步呈現泡沫化趨勢。在這場泡沫中,既便是用常識判斷就不靠譜的項目,也能得到投資者的熱捧。

就著投資者的狂熱,各種詐騙性項目湧現出來,最典型的,便是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互聯網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迄今為止,恒星幣案、萬福幣案、中華幣案,百川幣、維卡幣、珍寶幣、五行幣等等,均是已經被查獲和曝光的數字貨幣傳銷案,更多地則尚未浮出水面,等著投資者以身犯險。

哪里有風險,哪里便有監管,不難預測,監管的大棒就在不遠處

泡沫破滅,也許是ICO行業的成人禮

金融行業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所有的泡沫最終也都會破裂。無論是有實物支撐的郁金香、郵幣卡,還是缺乏實物支撐的加密數字資產和ICO項目,均是如此。有很多時候,人們明知自己在玩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也知道遊戲不可持續,只是都不相信自己會成為最後的接棒者。

就ICO的前景而言,若要回歸助力區塊鏈創業企業融資的初心,刺破泡沫便是不可避免的行為。泡沫的破滅需要一個導火索,就ICO熱潮而言,這個導火索要麽是監管的突然出手,要麽是爆發類似e租寶波及面巨大的風險事件。只是對投資者而言,到了那個時候,一切為時已晚。

就區塊鏈創業企業而言,ICO泡沫的破滅雖然會提高融資門檻,降低融資金額,但只有把魚目混珠的眾多劣質項目清除出去,真正有前景的項目才更容易脫穎而出。

ICO 區塊鏈 監管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954

整肅ICO--當極客的理想主義淪為投機者的暴利工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8742

2017年9月4日,一行三會、網信辦、工信部及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不少ICO平臺選擇暫停業務,代幣市值應聲全線下跌。圖為比特幣中國行政總裁李啟元。(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9月7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當極客的理想主義淪為投機者的暴利工具 整肅ICO》)

ICO本有著“技術江湖”的意味,是理想主義的產物。但今年以來,隨著投資的技術門檻降低,在“一幣一別墅” 等暴利創富神話的驅使下,大量的區塊鏈外行湧入到這個領域,ICO原有的生態也發生了改變,終於迎來監管重拳,陷入一場幣災。

醞釀一段時間之後,監管層終於出手。

2017年9月4日下午3點,在中國人民銀行官網的頭條位置,掛出了一條央行、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部委聯合發布的公告——《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其中對ICO(代幣發行融資)的定性極嚴厲:“(ICO)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公告還要求,即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

2017年7月中旬,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本次整肅ICO市場,被許多人視為是金穩會開始發揮作用的體現。

“公告發布後,央行約談了一些ICO平臺,談的主要是維穩。”一位ICO資深玩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監管重拳出擊,代幣市場價格全線應聲下跌。比特幣20分鐘內跌去近2000元,以太幣暴跌10%。根據知名數字貨幣網站coinmarketcap的數據,從9月4日下午3點後的24小時里,該網站統計的九成以上數字貨幣大幅度下跌,有的跌幅甚至超過了60%。一時間,代幣投資者們的微信群里哀鴻遍野。

“2014年時,ICO還僅僅存在於懂區塊鏈技術的技術極客里,投資門檻很高。項目發起者寫一個地址,只有懂技術的人才能將貨幣打到那個地址上。”從2013年開始接觸數字貨幣的黃世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曾參與過多個早期的ICO項目。

那個時候的ICO有著“技術江湖”的意味,是理想主義的產物。但從2017年開始,隨著各種ICO平臺、ICO錢包的興起,使得ICO的門檻大大降低,普通大眾只要下載一個“錢包”,或在平臺上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參與。在ICO創富神話的驅使下,大量的區塊鏈“小白”(指外行)湧入到這個領域,ICO原有的生態也發生了改變。

狂歡落幕

2017年6月中旬,央行工作人員找到比特時代CEO黃天威,希望他能做一份關於ICO的調研報告。

那個時候,數字貨幣市場正迎來一波漲價潮,在圈內也流傳著多個版本的ICO造富神話。國內投資者開始熱情高漲地尋找可以投資的ICO項目,各種魚龍混雜的ICO也開始紮堆出現。黃天威通過對各個平臺進行檢索,發現在當時全國已經有四十多個ICO項目,融資規模達到了20億人民幣。而實際上,項目數字和融資金額可能會更大更多。

根據新加坡市場研究公司Smith&Crown的數據,2017年年初到6月份,全球範圍內總共才有65個ICO項目,融資規模為5.22億美元。

ICO在中國的突然崛起,令央行等監管部門措手不及。不過,對於這一新事物,央行觀望了一段時間,並沒有急著下結論。

黃天威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由於央行內部人士對ICO了解不多,相關專業的工作人員也不夠充足,就邀請了包括比特時代在內的多家數字貨幣機構對ICO進行調研。

黃天威是一個早期的數字貨幣玩家,他曾經歷了以太坊、The Dao等經典的ICO項目。但是當他看了今年很多項目的白皮書之後,覺得並不靠譜,甚至有的有一定的欺詐性質,項目的設想很難實現。不過,由於那時候還不斷有新投資者湧入,這些ICO所發行的代幣依然保持著上漲趨勢,還沒有出現崩盤或者發起人跑路的現象。

投資者也都沈浸在財富的狂歡中。數字貨幣網站coindesk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4月份開始,ICO的融資總量開始陡增。4月1日全球ICO的融資總量是3.34億美元,到了8月22日這個數字變成了17.82億美元。

在2017年7月刊的《當代金融家》雜誌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曾發表文章《數字加密代幣ICO及其監管研究》,這是中國學界和業界最早系統分析ICO的文章。在文章中,姚前認為ICO日漸成為區塊鏈項目發展的重要融資渠道之一,但同時也表示ICO的法律定位尚不明確,監管仍處於空白。

對於監管,他當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ICO的發行主體設定融資額度限制,對項目進行白名單管理,重點監管融資計劃,對於發行人實施持續、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強化中介平臺的作用等。不過,姚前也建議“寬容對待ICO,根據區塊鏈技術行業的特性,在上市審批、投資者限制、項目公開宣傳和推介上給予一定的包容性豁免”。

在央行的公告出臺之後,姚前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他通過短信的方式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包容並不會無底線,也不可能包容欺詐性的融資活動,不能任由ICO大行其道。”

極客的ICO

時間回溯到2013年7月31日,第一個ICO項目Mastercoin(國內譯為“萬事達幣”)啟動,該幣聲稱是一種建立在比特幣鏈上的數字貨幣和傳輸協議。當時美國警方也告誡投資者,這可能是一場騙局,但依然有500人參加,在一個月內募集到5000個比特幣,價值50萬美元。

根據coinmarketcap的統計,Mastercoin的代幣在2014年2月曾一度成為全球第七大加密數字貨幣。只不過由於該項目並未取得成功,Mastercoin的代幣後來也被湮沒在眾多數字貨幣之中了。

早期ICO最為成功的案例當屬以太坊,從2014年7月份啟動至今,三年多時間,漲幅最高時達到1000倍。根據以太坊白皮書,ICO啟動時,一枚比特幣可以換2000枚以太幣,換算成當時的市價不足1美元。

南方周末記者接觸到幾位以太幣的第一批持有者。通過參與當時ICO、持有了數千以太幣,按目前一枚以太幣兩千多元人民幣算,這批人都獲利不菲。“一幣一別墅”“暴利超過販毒”也成為炒幣圈里的流行語。

“那個時候,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創業團隊很難依靠從風投那里拉來投資,ICO幾乎是他們唯一的融資渠道了。”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在2016年以前,ICO基本局限在一個很小的圈子里,這個圈子里的人多是有著理想主義情懷的比特幣擁護者和區塊鏈技術愛好者。

黃世亮在2013年弄懂比特幣之後,就深深地被比特幣的魅力所吸引,成為了一個數字貨幣的專業玩家。

在他看來,早期的ICO具有“江湖”氣質,有玩家想針對比特幣做一些創新,但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就在社區里發一個帖子,比如“哥們兒想搞個項目,兄弟們給投點幣吧”。圈子里的人考察白皮書之後,如果覺得靠譜,就把比特幣打到指定地址。

那個時候,ICO項目的發起者也主要是在國外,這些項目依靠ICO籌集過來的資金,來推動區塊鏈技術的進步。

黃世亮每做一筆ICO投資之前,都會仔細閱讀白皮書,看項目是否可靠,團隊是否有實力。但是進入2017年4月份之後,他發現大量的“小白”像潮水一般湧了進來,他們只要看見ICO發起,不管是什麽項目,連白皮書都不看,直接去投,逼得他也不得不半夜起來“搶投”。

陳榮也是早期的數字貨幣玩家。2014年2月,第一個號稱“比特幣2.0版本”的比特股啟動了ICO(目前公認的比特幣2.0版本是以太坊),陳榮用自己的比特幣換了一些代幣,成為第一批比特股的持有者。因為“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曾是其投資方,比特股在國內的玩家圈子里廣為人知。

陳榮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那個時候的ICO另一個特征是“捐贈”性質。所謂捐贈就是,投資者投完之後,並不會在短期內得到回報,而是當項目取得一定進展後才有。比如比特股,參與ICO的捐贈者只是在比特股的數據庫里擁有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代碼,當比特股成功上線時,捐贈者才能根據這個代碼獲得一定的代幣。

投機者湧入

從2017年開始,小白和投機者大量湧入ICO市場,其背後有兩大技術助力——更為便捷的錢包和提供增值服務的推廣平臺。

以前的ICO,投資者需要用錢包自己打進發起者公布的地址。“但那個時候的錢包很難用,如果不懂區塊鏈的技術,根本就用不了。”陳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便捷的錢包開始出現,投資者只需要往錢包里充值就可以實現交易,“技術門檻大大降低了”。

所謂“錢包”,是一種投資工具,類似於一些理財產品App,只不過ICO錢包交易的不是人民幣、美元,而是以太幣、比特幣等數字貨幣。

陳榮曾是火幣網負責技術的高級經理,2016年10月從火幣網離職創業,他從2017年6月份開始轉向錢包的研發,研發方向是可以在比特幣系和以太坊系通用的錢包。

據他介紹,目前的ICO分為三大派系——比特幣系、以太坊系和US系,比特幣系就是指ICO的發起人只接受比特幣投資,以太坊系則只接受以太幣投資,US系則是另外小幣種的投資方式,影響較小。

ICO平臺的出現則讓普通大眾更容易找到ICO項目。ICO項目可以直接在ICO平臺上發布,有的平臺甚至還會為ICO提供宣傳服務。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2017年7月份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從ICO平臺看,融資金額最多的前三大平臺分別為ICOAGE、ICOINFO和ICO365,市場占比分別為30.7%、22.9%和10.6%。

前兩大平臺分別成立於2017年的3月份和7月份。根據ICOAGE官網的數據,該平臺目前的融資總額超過1.7億美元,參與人數超過6萬人,發起項目超過30個。ICOAGE也能夠為ICO發起方提供包括新聞發布、投資路演、文案翻譯等多種“公關和市場服務”。而僅成立一個多月的ICOINFO,也已成功發起了二十多個ICO項目。

除了這三大平臺外,還有不少較小的平臺,如幣眾籌、幣投資、ICOCOIN、聚幣網、幣籌網等。其中有一些網站已經不複存在。比如幣籌網,2017年6月份,南方周末記者曾在該網站上看到,當時有25個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ICO項目,其中不少項目已經完成了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融資。但是,目前該網站已經搜索不到了。

代幣的本質

不少人將這次震蕩稱為“904幣災”,在一些ICO的QQ群里也是哀嚎一片,聲稱自己在這次“幣災”里虧損了幾十萬元。不過,“幣圈”的災難或許是“鏈圈”的幸運。

在專業的數字貨幣世界里,有著“幣圈”和“鏈圈”的區分。所謂“幣圈”就是專註於“炒幣”的圈子,而“鏈圈”則是專註於區塊鏈技術研發的圈子。在早期很長一段時間里,鏈圈主導著數字貨幣世界,但隨著投機者的進入,更善於炒作的幣圈,開始接過主導權。

各種眼花繚亂的ICO項目的上馬,也使人們逐漸忘記了代幣的本質。2008年比特幣面世時,其創始人中本聰在白皮書里這樣定義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作為眾多數字貨幣的“原幣”,比特幣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區塊鏈技術,貨幣功能只是其中一種,並不是最終目的。

代幣則是與原幣相對的一種數字貨幣,影響力最大的代幣就是以太幣。而在以太坊的體系里,以太幣又成為了一種“原幣”,以太坊系的ICO募集的就是以太幣。2014年以太坊出現時,白皮書的定義是“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臺”,以太幣則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激勵機制。

“在區塊鏈世界里,經濟激勵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如果沒有經濟激勵,就不會有人願意付出資源了。”以太坊全球核心研發者成員之一陳銘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比如比特幣,它所構建的強大且安全的數據庫,靠的是礦工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算力,礦工所獲得的激勵就是比特幣。以太坊也是如此,以太幣的主要作用是為了對研發者和礦工的激勵。在以太坊白皮書中,維塔里克曾對挖礦進行專門介紹,“攻擊者如果要想攻擊區塊鏈,那麽就需要擁有比區塊鏈上更大的算力。礦工們挖礦過程所貢獻的算力,就是在增加攻擊者的攻擊難度。”

與此同時,由於越來越多的ICO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上進行,市場對於比特幣和以太幣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兩個幣種的市值也水漲船高。

在代幣圈子里,區塊鏈技術被視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重塑者、革命者,它的去中心化、社區化運營會使得工作更為簡單、高效,可以廣泛地應用在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領域。

不過,由於區塊鏈技術是開源的,很多新的數字貨幣項目只是將比特幣或以太坊的代碼做一些修改,經過包裝後便粉墨登場,並沒有太多創新。有的項目,甚至與區塊鏈技術毫無關系,只是在白皮書里簡單描述一個美好的願景。在國外,很多新上線的ICO項目都會在專業網站如coindesk實時公布自己的進展,以供投資者監控,但ICO進入中國之後,這些環節也都省略了。

(應受訪者要求,陳榮和陳銘是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5

破滅的暴富神話:ICO如何淪為一場被“團滅”的金錢遊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6/165004.shtml

破滅的暴富神話:ICO如何淪為一場被“團滅”的金錢遊戲?
騰訊科技 騰訊科技

破滅的暴富神話:ICO如何淪為一場被“團滅”的金錢遊戲?

僅靠一個只有白皮書的空殼項目,就能輕松募集數千萬甚至數億資金,ICO屢屢創造一夜暴富神話。

來源 | 騰訊科技(ID:qqtech)

文 | 張帆

ICO是一塊翡翠原石,白皮書切開了一個剖面。和騰沖交易市場上思量追逐的賭石客一樣,投資人入局下註,期待凱旋離場;比賭石客更瘋狂的是,多數入局者不懂也不在乎剖面意味著什麽,原始的貪欲讓ICO淪為一場盲賭。

9月4日,央行等7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為這場賭局劃上句號。該公告明確指出,ICO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近幾個月突然走紅躍入人大眾視線的ICO,是區塊鏈項目方通過發行代幣募集資金的一種方式,但該資金並不是人民幣、美元等法定貨幣,而是可以兌換法幣的虛擬貨幣(比特幣或以太坊);項目發行的代幣(相當於原始股)隨後可以在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相當於滬深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和流通。

“今年大部分ICO項目代幣在交易所價格都漲了3~20倍左右。”一位ICO從業者感慨。

僅靠一個只有白皮書的空殼項目,就能輕松募集數千萬甚至數億資金,ICO屢屢創造一夜暴富神話,在吸引了越來越多追逐高額利潤回報的散戶參與投資的同時,也極速催生了大量泡沫和騙局。

此次央行出手整頓,終結了ICO行業亂象。據騰訊科技了解,諸多交易平臺上發行的代幣出現暴跌,很多投資人已經割肉空倉離場,有的項目正進行資產清退,而另一部分人則掂量著手里的代幣,忐忑在進退兩難之間。

交易平臺幣安網創始人何一告訴騰訊科技,平臺上的三個項目,有兩個已經關停清退,另一個在溝通中;賈紅宇創辦的借貸鏈也發布了ICO眾籌退幣公告,稱由於目前借貸鏈ICO眾籌資產尚未與平臺進行交割,團隊正在與平臺溝通進行,將自願退幣的用戶資產原路退回。

不過,在二級市場上高價接盤的散戶投資人,如果按照ICO代幣的發行價格回收,投資巨虧將無可避免。

泡沫和財富幻像破滅,被收割的“韭菜”散戶紛紛逃離,而篤信區塊鏈的理想主義者,仍然在等待項目落地和政策回暖,在他們看來,區塊鏈技術未來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價值終將顯現。

0

失控的金錢遊戲

“他們搶token的時候,甚至不知道token是怎麽回事。”兩個星期前,ICO資深玩家老T告訴騰訊科技,他認識的身邊的韭菜盯著眾籌平臺搶頭籌,搶不到就轉到交易平臺上再來一輪,如同從“打新股”轉到“股票市場”一樣。

在這個圈子沈浮多年的老T有著自己的隱憂。很多和他類似的人常常外溢著理想情懷,相信區塊鏈技術有著勢不可擋的力量,足以對未來產生指數級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ICO的亂象,會變成一盆潑向區塊鏈的臟水,引來監管與輿論的聯和絞殺。

“人傻,錢多”是ICO圈中的老人對失控局面的共同感慨。老T對投機者的態度更直白:身邊的人根本不會深究項目,甚至還說不清比特幣、ICO、區塊鏈之間的聯系。

這,恰是邁進幣圈的第一個門檻。

區塊鏈是一種基礎性的技術手段,比特幣實際上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創造。當然區塊鏈的貢獻不止比特幣一種,當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的時候,會有對應的新項目產生。

此前,很多從事這類新項目的初創公司不具規模,難以吸引風投註意,於是便在網絡社區上發起眾籌。初創公司發行一種代幣(也稱為token),如果其他用戶看好這個項目,會用手中的比特幣(btc)或以太坊(eth)來進行兌換,獲得token。初創公司獲得比特幣或者以太坊之後,可以在交易平臺網站上進行變現,獲得市面上流通的法幣,從而開展新項目。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業項目井噴,讓沒有趕上比特幣紅利的投資者開始把目光轉向ICO,進一步推動了ICO的瘋狂。前高盛高頻交易員通過ICO項目,短短4天募到5.5萬個比特幣和31.6萬個以太坊,價值2億多美元,融資速度之快,金額之大轟動一時。

ICO一夜暴富的神話不斷刺激著投資者湧入。據報道,“中國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曾創立一個名為EOS的區塊鏈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在ICO平臺上融到1.85億美元。7月2日,這一項目在二級市場市值沖到50億美元;另一個項目量子幣,5月23日在雲幣網交易當天最高價格就達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眾籌的價格2元,一天漲幅達33倍。

不斷入局的新人,沒有動機了解區塊鏈,他們目的單純,炒幣掙錢。在騰訊科技接觸的“韭菜”中,有做傳媒工作的小散在朋友圈放言:錢存區塊鏈錢包,半年後入手1千萬不是夢;也有國企買斷員工,用買斷錢投資token,渴望一本多利;還有銀行職員,懵懂買下一堆幣,盼未來有一個能複刻“小蟻幣”的神話就滿足了。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指出,面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臺共計43家。2017年以來,通過上述平臺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數達10.5萬。而國際相關報告則認為,中國可能有超過兩百萬人參與過ICO。

很多項目僅僅通過白皮書描繪概念“圈錢”,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具體應用作為支撐,投資人也不了解項目詳情。李笑來的EOS項目便被形容為“50億美元的空氣”。

而占比相當高的ICO項目打著區塊鏈應用幌子,各種肆無忌憚瘋狂騙錢的亂象開始出現。

暴利的代幣市場還催生了專職“坐莊”的公司。據報道,坐莊公司對外承諾保底,收益和投資人分成,利用和代幣發行人的關系,通過代幣發行人發布利好消息,合夥炒高幣價獲利。

在利益誘惑面前,交易平臺甚至也喪失了公立的立場。

金哥是珠海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董事長,也是一個幣圈的老人,言談間,他常把geek精神的理想情懷擡上桌面。

“ICO不能這麽玩了!” 金哥告訴騰訊科技,現在的ICO早就丟棄了既有的自律生態,眾籌平臺、項目方、甚至交易平臺常常暗箱操作。“但是他們在技術上處於強勢,你抓不到證據。”

金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他也掉入了一個晃點式的“騙局”。

當企業準備一個ICO項目的時候,會發布白皮書,隨後公開其選定的眾籌網站的名稱(通常不唯一)。選定這些網站後,項目方理論上會將自己眾籌的代幣份額分發給眾籌平臺,並約定一個日期時間點。等時間一到,中小散戶等投資者便可以在平臺上購買對應的份額。

金哥遭遇的“騙局”,是一個叫做“唯鏈”的項目。令金哥氣憤的是,眾籌平臺“耍”了他。

他選擇的眾籌平臺是91ICO。8月18日晚上20點,金哥分4個賬號(規定每個賬號只能最多限額30eth)在91ICO上進行交易,共計100個eth。其中一個賬戶(30eth)在20點準時投進去。

此時,金哥看到自己的賬戶資產已經劃扣了,但無法看到自己的投入記錄。晚上22點40分,金哥刷新了一下自己的資產,發現此前被劃扣的資產又回來了。也就是說,他並沒有買到V鏈項目的代幣—ven幣。

“交易所不可信,全是套路。” 金哥認為,按照交易所的流程,如果購買成功,交易所的後臺會自動分發代幣。而在這個案例中,他資產扣劃成功後,但交易所並沒有分發對應的ven幣。

“這不就是赤裸裸的炒作嗎?”

第二天,Ven幣就出現在了李笑來的二級交易平臺雲幣網上。而一直關註此事的幣圈觀察員冷鋒對騰訊科技表示,對於一個正常的ICO項目來說,眾籌結束後,經過一個籌備期,才能上二級市場,通常最快也要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對於Ven幣的發售,冷鋒說自己身邊的群里,幾乎沒有人搶到Ven幣,“按照其公布的公募數量,這樣比較異常。”

事實上,Ven幣的發行價不到6毛錢人民幣折合下來,而僅僅幾個小時後,一些交易平臺上,該價格就被推到了2塊多。騰訊科技查詢唯鏈的《公開售賣情況說明》發現,Ven幣41%的公募部分的eth份額為10.2萬,對應的ven額度為4.11億。

ven幣流向了哪里?下一級的散戶投資者,還是渠道商自家腰包?此前,有媒體指責94.2%的Ven幣被大戶及團隊持有。

金哥懷疑這筆代幣被眾籌平臺私藏了。“怎麽可以這麽玩,沒有誠信開什麽交易平臺。” 金哥感到氣憤,他剛入這個圈子的時候,大家ICO憑的是各方自律,現在一切都脫韁了。

“唯鏈當時是個好項目,可以說Ven幣搶到手,10倍的賺頭是近在眼前的事。”當財富唾手可得的時候,公允性就被淹沒,人的貪性占領高地。

金哥眼里,這個叢林社會不僅野蠻,還很蠢。“很多人都不知道交易平臺做了什麽,搶不到就算了。這樣下去,最後被吃掉的就是自己。”

魚龍混雜,依附ICO亂象,更多的騙局出現,甚至有傳銷組織盯上了ICO項目。近期被公安部門偵破的維卡幣傳銷案,就是利用ICO非法牟利的龐氏騙局。嫌疑人在國內宣傳的維卡幣沒有正規ICO應有的區塊鏈、代碼、錢包,代幣不停地拆分、增長,國內外監管機構已經對其發出警告。

通過ICO進行的一系列傳銷、詐騙等活動,容易導致金融風險和社會問題。而這也是央行最終出手“一刀切”叫停ICO的原因。

0 (1)

監管“一刀切”和烏雲下的樂觀者

上周六,財新網拋出ICO將依法取締的解讀報道,同一時間點上,ICO項目方對此說法懷有遲疑,對區塊鏈產業未來仍抱有樂觀期待。

針對“ICO被定性為涉嫌非法集資,將依法取締”的說法,秒啊創始人季小武當天在朋友圈發出了質疑,認為ico不屬於任何國家,定性起來也存在爭議。

秒啊在2016年底已經上線,主要交易商品為各商業領域佼佼者的“時間”。發行人通過平臺發行自己的時間,消費者購買獲得發行人的時間,獲得約見機會。

當發行人行使拒絕交割權利後,發行的時間會流轉回平臺,這帶來了過量增發與哄擡炒作的可能。出於對發行人信譽的把控需要,季小武希望引入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問題。

“在秒啊2016年上線的時候,我就安排兩個技術人員研究區塊鏈技術了。”季小武對騰訊科技表示,與區塊鏈技術公司的合作早就展開了,分布式記賬不可更改的特點可以很好解決發行人的信譽問題。

“我們推進秒啊國際ICO,其實也是戰戰兢兢的做這件事,因為ICO平臺上確實有很多在我們看來不靠譜的項目”

他覺得“央行的叫停很及時也很正確。但與央行無法叫停比特幣一樣,央行也是無法單方面叫停ICO的”。

“希望新監管措施能將行業中的害群之馬請出場。”季小武坦言,國內的金融領域創新中,真正在產生價值的企業往往會被害群之馬所拖累,不希望這個現象再次在區塊鏈領域重複下去。

與季小武一樣,胡震生一直看好ICO的前景,對媒體此前的報道持保留意見。這位前花椒CEO,showone的創始人對騰訊科技表示,區塊鏈技術對直播行業的改革將是顛覆性的。

“當數據集中的時候,後臺什麽都可以改。”胡震生說,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等技術特點,可以杜絕在線人數、播放次數以及用戶等級及主播禮物的造假及增發情況。

另一個改革在於抽成。胡震生告訴騰訊科技,按業內普遍50%的平臺抽成比例來看,抽成比例很高。“利用去中心化的技術特點,showone基本可以做到零抽成。”

談及央行公告對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潛在影響,胡震生顯得很輕松。“ICO不過是一種募資形式。”胡震生看來,即使采用傳統的購幣形式,也不影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高效率生產工具淘汰低效率的趨勢不可阻擋。”胡震生相信,未來所謂的宇宙央行不過是一段段公開的智能合約代碼。

同樣沒有失去信心的,還有借貸鏈項目的創始人賈紅宇。與前兩者不同,借貸鏈是已經進入代幣發售階段,還未上交易所。

賈紅宇團隊試圖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互聯網金融中“借方”與“貸方”征信查詢需求的門道:利用區塊鏈的“分布式”書寫特點,每一個數據間彼此連結卻不聚合,陳列方式巧妙平衡了各方的顧忌與利益。

同時,智能合約特性則解決了分成問題,token發揮了關鍵作用。賈紅宇的團隊設計了一個巧妙的算法,用戶提出的數據需求在p2p的網狀節點間流動,直到抵達匹配的數據節點。與此同時,用戶使用token付費,token可以沿著相同的路徑,直達貢獻數據的匹配節點,雙方完成征信數據的需求交易。

按照非投機的正常邏輯,ICO過程中發行的代幣,應該在項目落地後發揮類似的作用,這也是聯結ICO和區塊鏈的紐扣之一。

0 (2)

盡管對此前媒體的言論持懷疑態度,他對騰訊科技坦言稱,“即使監管從嚴,我們就把幣回收好了。 ”

當央行聯合七部委公告定性ICO為非法公開融資行為之後,賈紅宇團隊發布了“借貸鏈ICO眾籌退幣通告”。

“按央行要求,用戶想退就給大家退。不想退的等等政策進展。”

賈紅宇說,未來還會繼續深耕並看好區塊鏈領域,項目也會繼續推進,至於前景,“看看未來的監管尺度吧。”

“這種行業其實最開始都是一幫理想主義者在支撐。”幣安網創始人何一說,“如果說我們沒有堅持去握住這個理想主義的火把,那可能後面就真的是一地雞毛。”

從2014年的okcoin開始,何一正式踏足幣圈平臺業務,目前做的幣安網同是交易平臺。9月1日,也就是監管收緊新聞被爆出的前一天,幣安剛剛拿下快滴投資人陳偉星泛稱資本和富力系張力黑洞資本的天使輪投資。何一告訴騰訊科技,“估值超過了1億美金。”

“大概十分鐘就決定投資了。”陳偉星說,區塊鏈技術讓利益價值的傳播沒有摩擦,不僅可以降低金融業的成本,也會在長遠的未來改善人類的生產關系。

對於交易所的平臺來說,何一看重公信力,致力於為自己的交易所擬定量化的標準,包括項目技術背景、創業者的經驗與項目匹配度、顧問團隊的人員構成等等,借此為投資者過濾掉不理想的項目。

“即使被行業不理解,誤解,我們也希望是把這個事情往前推一推。”她坦誠,這樣一個想法有時候常常帶來誤解,包括急於上線項目的朋友,平臺對手,甚至投資人。何一的想法在很多社區的人看來,會覺得很複雜,很麻煩,沒什麽必要。

對於何一而言,未來的路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理想主義的火把”照不亮烏雲下面的世界。在央行公告正式出臺前,icoinfo、比特幣中國icocoin icoage 等多家平臺已經主動關停了旗下的相關ICO業務項目,並為用戶提供提幣業務。目前,何一所在的交易所也關停清退全部三個ICO項目。

ICO 監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90

在央行ICO監管政策出臺時,我們采訪了一位創業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5/164994.shtml

在央行ICO監管政策出臺時,我們采訪了一位創業者
創業家 創業家

在央行ICO監管政策出臺時,我們采訪了一位創業者

ICO的監管比預期來得更早,也更為嚴厲。

首發 | 創業家&i黑馬(ID:chuangyejia)

文 | 智曉鋒

昨天下午,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稱,代幣發行融資本質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即日起,已發行的ICO(首次代幣發行)項目要清退,新的項目則不準再發行。 

就在該“公告”發布一小時前,創業家&i黑馬與文創鏈創始人張元林關於文創鏈創業項目的討論剛剛開始。 

文創鏈據稱是文創行業首個區塊鏈眾籌平臺,投資人可以通過比特幣、以太幣等來購買文創鏈上IP項目(主導方)發行的“文創幣”。在眾籌結束,IP項目獲取收益後,投資人將有機會獲取收益。收益構成來自“文創幣”本身的價值增長部分,以及IP項目本身的價值回報。 

盡管正式的監管文件還未下達,在各種風吹草動之下,文創鏈項目已經停擺。張元林本來預計的路演方案也未能如期實施。 

對於幾天前媒體所稱“ICO強監管即將到來”的論調,張元林的觀點和大部分從業者類似,認為監管不會一刀切,一定還有窗口期。而在這段時間里,他要做的就是積蓄能量,以備再戰。 

然而,一個小時後,ICO被定性為非法行為。 

“就在咱們聊天的過程中,監管政策出臺了。” 

“哈哈,沒事。天意,做實。” 

文創鏈究竟是何種計劃?在這篇文章中,你將看到文創鏈如何用眾籌的方式為文創企業搭建一個資源融合平臺。 

以下來自文創鏈創始人張元林口述,創業家&i黑馬編輯: 

過去五年,我一直在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工作。今年年初,我離職創辦了千程投資,主要做文化類項目投資。 

初次接觸區塊鏈是在去年的一個創業項目上,今年以來區塊鏈、ICO異常火熱,在深入了解區塊鏈技術後,我們發現區塊鏈技術與文創行業的結合存在創新機會。 

“ICO可以幫助文創項目眾籌” 

結合文創行業眾籌來講,這個機會很明顯。中國的互聯網眾籌一直都不溫不火,股權眾籌受到嚴格監管,而產品眾籌又不像出資人所期望的那樣是個贊助的生態,它的幫助不是太直接。  

股權眾籌相當於你拿錢去買公司股份獲得收益,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在買股票。目前中國只開放認可的平臺買賣股票,其它平臺都不合規。  

1 

這是區塊鏈的特性(安全、可回溯、不可篡改)所決定的,哪怕是很早期的項目,也可以從一開始就發行代幣,然後去募資。交易也較為便捷。你能夠借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系統,直接進行轉讓。不像轉賣股票,一定要通過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 

相比於現金方式的眾籌,用數字代幣轉化一下能夠帶來更多的流動性。  

文創鏈的設想就是幫助IP進行眾籌和交易的平臺。未來,任何一家文創企業或IP,都可以借助“文創鏈”,直接發行自己的代幣。 

投資人能夠從文創鏈平臺獲得兩塊的收益。首先就是你持有的代幣本身價值的增長,就像現在的比特幣、以太坊一樣。平臺上的用戶量、IP交易量以及對代幣的需求,將決定這塊的收益。如果交易量很大,代幣需求就高,價格就會上漲。

2 

另外,你能夠獲得IP的收益。IP本身也要建立一套機制,將創造的收益回報給投資人。理想的狀態是,IP項目(主導方)願意拿出未來一定比例的收益,如票房、分成或廣告,通過合理的方式分配給投資人。  

文創鏈代行了原來投資機構承擔的角色:代表整體投資人投到某一個眾籌項目,之後將後者獲得的部分收益再分配給投資人。這個平臺起到一個保證和監管的作用。 

具體來說,目前的IP基金投資是把所有人的錢歸集到一塊集中使用。在這個過程中,投資人不需要知道太多。之後,IP項目把約定的收益向投資人披露,有收益就分配,沒有的話IP項目承擔的責任也是有限的。 

IP項目非常多,文創鏈一次上5000個或1萬個都有可能。比如說,我跟網絡文學網站合作,可能一次就能上1000部小說。這些小說或許有IP開發價值,能夠改編成影視劇、遊戲或有聲書。  

未來的盈利方式是,如果做一個新的IP發行眾籌的話,平臺會收5%的管理費。比如一個IP項目募資100萬人民幣,文創鏈收5萬塊。當然,這個商業模式還有待打磨,現在還比較簡單粗暴。 

 計劃打亂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第一個眾籌的項目是我們自己——文創鏈。但 由於監管原因,最近我們的眾籌已經暫停。 

文創鏈的總部擬定在贛州區塊鏈金融產業沙盒園,可能下周就會拿到註冊的營業執照。總之,我們是一家比較規範的企業,不用擔心跑路。  

我向別人推薦來文創鏈投資時,遇到過很多質疑的聲音。這事的主導方是我,已投資的幾個人都是身邊的朋友。但因為最近監管的風聲,他們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我想他們是有信心的。到目前為止,我們也沒有亂花他們的錢。當然投資額不是很大,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ICO 文創鏈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