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南都版图峥嵘 周庆治再战江湖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5/165208.html

核心提示:记者调查发现,周庆治旗下的核心资产涉猎旅游酒店、能源、基建三大行业,而其控制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堪比温州同乡“新湖系”黄伟。
锦衣夜行。

蛰伏三年之后,周庆治携旗下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都股份)出击创业板。而周庆治治下南都系的产业版图亦随之显露峥嵘。

分三次将旗下地产板块作价40亿元出让万科后,周庆治逐渐淡出公众视线,更多是以慈善家之名现身传媒。

记者调查发现,周庆治旗下的核心资产涉猎旅游酒店、能源、基建三大行业,而其控制公司复杂的股权结构,堪比温州同乡“新湖系”黄伟。

同时,周庆治当初的合作伙伴许广跃,重组*ST北生(600556.SH)也已箭在弦上。分道扬镳6年后,二人或以此种方式聚首,各自征战A股市场。

周庆治远非资本市场新兵。其早年进出龙发股份(000711.SZ,已更名为天伦置业),后将上市公司旅游资产置出,置入网络资产。

而其地产板块浙江南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都置业)2004年拿到IPO批文后,却选择主动退出。

此外,本次IPO上市的资产,更是从新加坡上市公司百嘉力科技兵退而来。

周庆治向来低调,套现40亿元后,更是锦衣夜行。“周庆治套现的钱,很大一部分是外方股东的。他把地产卖给万科后,几乎很少在杭州地产圈活动。”杭州某上市地产公司高层向记者表示。

南都系版图

本次出征创业板IPO,为南都系旗下的南都股份,而这只是庞大南都版图中的一页。

招股说明书显示,周庆治通过杭州南都、上海益都与上海南都集团三家企业,控制了南都股份52.19%的股份,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

但上述三家公司的股权结构颇为复杂。

其中,杭州南都为周庆治直接控股,其本人持有杭州南都60.53%的股权,而杭州南都为南都股份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7.66%。

上海益都为周庆治妻子赵亦斓控股,控股比例为64.25%,上海益都持有南都股份13.65%股权,为其第二大股东。

上海南都集团则是周庆治个人持股27.84%,上海益都持股56.67%,上海南都集团为南都股份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0.88%。

在周庆治整个资本脉络中,上海南都集团颇为关键。

除直接和间接控股南都股份外,上海南都集团还控股一家名为君澜集团的公司,持股比例为85%,另一家南都系公司南都伟峰,持有君澜集团10%股权。

君澜集团正是周庆治旅游地产板块的产业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君澜集团成立于2006年10月,而此时正是周庆治出让万科,兵退杭州房地产之时。

君澜集团注册资本3亿元,经营范围为酒店管理、资产管理、实业投资、旅游咨询服务、会展服务。截至2009年底,其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48382.56万元,净资产31660.75万元,2009年实现净利润829.97万元。

君澜集团分别持有海南香水湾君澜酒店有限公司和海南七仙岭君澜酒店有限公司95%和51%的股权。

但上述两家酒店运行状况均难言乐观。前者2009年净利润为21.49万元,后者2009年则亏损12.28万元。

此外,君澜集团持有金华国贸50%股权,该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287.52万元。

真正给君澜集团贡献利润的,则是其持股59.54%的浙江世贸。该公司运营的浙江世贸君澜大酒店,2009年实现净利润3804.16万元。

南都系的第三大板块为交通基建,主要集中在上海中桥。

上 海中桥注册资本3亿元,三家海外公司ShangHai Horsepower Limited、ShangHaiSuzhou Limited 、Hanson Group Limited分别持股63.84%、15.19%、6.47%,上海天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0%。

上述四家公司均通过层层股权关系为周庆治掌控。

上海中桥总资产超过12亿元,涉猎城市基础设施、公路、桥梁、港口等众多基建行业,100%控股宁波中桥、永康南中公路、瑞安瑞通公路等,但2009年亏损2340.35万元。

上海中桥另一块核心资产是控股90%的南都伟峰。

2006年底,南都伟峰参与万科A定向增发,以10.5元/股受让万科5000万股增发股。南都伟峰最高时曾持有万科A近8000万股,高居第四大股东。但万科A2008年半年报披露时,其已退出前十大股东。

周庆治老兵新传

杭州地产界此前一直将周庆治与绿城老板宋卫平相提并论,而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其与温州同乡、新湖系掌门人黄伟却颇有几分相似。

二者均系体制内出身,黄伟曾任职温州市委党校,深谙宏观政策动向;而周庆治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秘书之要职。

资本运作上,二人亦有几分神似。黄伟的新湖系向以庞杂股权结构著称;而周庆治也是利用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操纵其产业版图。

周庆治此前的两次资本市场腾挪,也显示出其手段高明。

2000年5月,周庆治通过南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都集团),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龙发股份1070万股,作价4687万元,周并以第三大股东的身份,坐上龙发股份董事长之位。

此后的一系列关联交易,则显示了周庆治的资本手腕。

上市公司先后花2亿元巨资,购进南都集团持有的上海南都网络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南都网络)49.5%的股权,及贵州天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下称天都有线)49%的股权。

而上市公司的部分资产,包括二龙山滑雪场部分资产、二龙山滑道及和平大厦部分房产,则被作为上述交易的对价之一置入南都集团,上市公司尚需支付现金4000万元。

但南都网络2001年净利润仅257万元,对比其1.17亿元的评估价,颇为寒酸。相比之下,置出资产中的二龙山滑雪场,2000年年报披露的营业收入为865万元,而毛利竟达664万元。

此后,南都集团将上市公司股权转卖广州天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身而退。

同时,周庆治转战新加坡,重组新加坡上市公司立华电子(National Kap Ltd.),并更名为百嘉力科技。而置入的资产,正是本次创业板IPO的南都股份第一大股东杭州南都55%股权。

但此后连年亏损的百嘉力科技,于2005年2月黯然退市。

而今卷土重来的周庆治,在A股市场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2010年1月20日,*ST北生宣布,拟以每股2.6元增发13.5亿股,购买天禧投资、唐旗投资、许广跃、陈金霞及其他4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郡原地产100%的股份。

郡原地产实际控制人许广跃,正是周庆治地产时代的创业伙伴。二人为杭州大学历史系同学,并出任南都房产集团总裁。但2004年,许广跃带领部分班底出走南都,独自创业,亦被业界认为是周庆治将地产出让万科的关键所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10

拍紅籌之父榮智健$80億再戰江湖

2010-04-29  NM





一手把中信泰富湊大的前主席榮智 健,因公司炒燶澳元衍生工具而蝕過百億,須要母公司中信集團出手相救,但今次阿媽不再單單揼水,而是要乘勢換血,後來公司遭到商業罪案調查科介入調查,榮 智健與女兒榮明方不單把整個上市王國拱手相讓,二人更隨即被攆走。

對此耿耿於懷的榮智健一直心有不甘,現年六十九歲的他,去年中就成立隆源 企業控股(Yung's Enterprise Holdings Ltd),計及其現金及手頭股票,他有銀彈八十億元,足以再戰江湖,他更親自飛往各地考察房地產項目,足跡遍布海南島、家鄉無錫等地,計劃再創新事業,以 一雪前恥。上月底更邀得紅籌之父——梁伯韜出任其公司的董事。梁伯韜自九十年代初起任榮智健的財務顧問,一手炮製第一間紅籌公司中信泰富,創投資銀行界先 河,而近日梁伯韜入股意馬這間殼公司,市場猜測榮智健再當上市公司主席的日子將不遠矣。

梁伯韜宣布入股意馬國際不消兩個月,公司股價便曾 於一日內急升兩倍,事關投資界憧憬前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可能借意馬這隻殼股上市,因而炒個不亦樂乎,股價亦出現大起大落。

無獨有偶,離任 中信泰富主席後的榮智健,去年中成立私人投資公司「榮氏企業」,公司去年底易名為隆源企業控股,公司董事包括榮智健及一對子女明方、明棣。今年三月三十 日,梁伯韜也加入成為董事,榮太子重出江湖並非空穴來風。據知梁伯韜不單出任董事,並且擔任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落手落腳管理隆源。

原來離 開中信泰富後,榮智健較以前更積極勤力,親自出馬四出尋找商機,以往甚少出席同鄉商會活動的他,去年九月,就親自出席了無錫商會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 第二屆會董就職典禮,與一眾鄉里兼商家,如唐英年及其父唐翔千、母親尤淑圻及無錫商會會長丁午壽等人碰頭,榮智健隨即受到記者包圍,這次是他離開中信泰富 後首次公開露面,因而成為全場焦點,並透露已成立私人投資公司,對地產、金融等業務都感興趣。

回鄉考察認祖歸宗

榮智健不單出 席無錫商會活動,與一班同鄉打好關係,亦親力親為四出考察,上月底在港又與江蘇省委常委楊衞澤會面,隨後又與鄧小平女婿兼前保利集團董事長賀平,一起到無 錫宜興市考察。賀平的弟弟賀爭曾任中信集團大隆公司董事長及北京隆源實業股份副董事長,而榮智健成立的新公司,同樣叫隆源,估計與賀家可能有合作。榮智健 現時在國內打着的牌頭,是香港隆源企業控股主席身份,並以家鄉無錫作為重出江湖的根據地。

榮氏家族在無錫無人不識,其祖父輩榮德生的梅園及 榮宗敬的錦園,已分別成為旅遊勝地及國賓館,榮智健主政中信泰富之時,就在無錫市濱湖區發展了住宅項目——錦園,地盤面積合共四十萬平方米,現正推售第一 期住宅,而榮智健的私人地產項目,就在中信泰富錦園的後面,地皮較錦園還要大,達六十萬平方米,地盤的工人都知道這幅地屬榮智健私人擁有,並於○三年購 入,現時暫未開發,但地皮鄰近哥爾夫球場及湖邊,將興建低密度高級別墅,較中信泰富的錦園公寓項目更有睇頭。榮智健於今年三月賣掉部分中信泰富股票套現七 億六,連同早前賣出的中信泰富及保利香港股票,合共套現廿三億,相信大可作為發展這個項目的銀彈。

與中信泰富競賽

除了家鄉無 錫,他亦覬覦其他一、二線國內城市的地產項目,其中在海南島的項目今年內將會推出。這個私人項目也是靠近中信泰富發展的海南省萬寧市的神州半島,這個神州 半島距離三亞市大概要兩小時的車程,半島面積有如澳門般大,中信泰富在這裡發展了高爾夫球度假酒店,而榮智健私人亦在附近投資住宅、酒店的綜合項目,據附 近的村民透露,幾個月前曾見到榮智健帶隊來視察地盤;其住宅項目估計今年內可以推出,與中信泰富的項目同步銷售。

所謂不熟不做,除了地產, 以往中信泰富積極在海外開拓能源、礦業等等生意,據知他的隆源企業控股,亦有沾手國內、外的石油、能源業務及礦業等等生意。這一切一切似乎都是衝着中信泰 富來幹,以雪被踢走的前恥,重振榮太子的威風。

炒燶外匯輸身家

中信泰富前主席榮智健,憑藉其榮太子的紅色背景,多年來過着奢 華生活,既有淺水灣大宅和英國度假古堡,又擁有私人飛機和多隻名駒。然而自從○八年十月中信泰富炒燶澳元衍生工具合約,賬面虧損高達一百五十五億港元後, 即拖累公司股價狂瀉五成五,市值一日內蒸發一百七十七億元。榮智健的人生和事業亦就此改寫。

前年十一月,中信集團向中信泰富撥出十五億美元 備用信貸及認購中信泰富新發行的可換股債券,並承擔中信泰富在外匯累計期權合約的損失。一心以為有阿爺打救便「定過抬油」的榮智健,去年初眼見澳元重拾升 軌,以為公司財政壓力得以紓緩,便可化危為機,萬料不到四月初,警方商罪科掩至中信泰富總部調查,五日後母公司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副董事長常振明親自來 港,主持中信泰富臨時董事會,榮智健亦要黯然辭去擔任了十九年的主席一職,主席之位由「救火隊隊長」常振明接任。昔日出現馬場,大搞節目派對的他已變得低 調,與家人到國金軒吃飯時也表現得悶悶不樂。

阿爺入主作風大改

常振明去年四月坐正後,隨即將公司內榮智健派系人馬去蕪存菁, 去年十一月,加入董事會十七年的獨立非執董何厚浠,以及任職長達十九年的公司秘書陳翠嫦雙雙請辭。陳翠嫦其後更加入隆源做董事。而上月中,另一老臣子,自 九四年起出任副董事總經理的李松興亦宣布退休。為加強母公司對中信泰富的控制,常振明遂委任張極井等中信集團要員進入公司董事局,為前班子惹下的亂子善 後。

常振明又大刀闊斧重整公司資產,出售非核心業務,包括以逾廿二億出售北京聯合電力電廠、大手減持中鐵建及上置集團股份,及以近十八億將 六成五石鋼股權賣予河北鋼鐵集團。至於最令市場嘩然的,則要數以七十三億元出售國泰航空股份。去年八月,中信泰富以每股十二點八八元,向國航及太古出售其 持有的百分之十二點五及百分之二國泰股權,此舉令中信泰富所持國泰降至不足百分之三,國航在國泰的持股則增至近三成,直逼大股東太古的約四成二股權。過去 榮智健在位時,中信泰富曾穿針引線撮合國航將港龍賣予國泰,而其原本持有的一成七股權,亦可平衡國航及太古之間的角力,然而此次交易之後,中信泰富在國泰 持股已再無法扮演重要角色。

憧憬借殼上市

炒燶外匯事件後,榮智健長女榮明方亦遭殃,她原本是公司財務主管,○八年被降職處 分,只有兒子榮明杰在公司留任。上月中常振明出席記招被問到榮氏子女在公司任職情況時,只說:「榮明杰仍是公司的董事。」

據知,榮智健的幼 子明棣及女兒明方長駐上海,去年六月加入父親新成立的公司,為父親未來在上海的投資鋪路。

已有多方面的地產項目,加上子女、舊部都回巢幫 手,榮智健的下一步棋,令人聯想到會否像九○年時,借殼曹文彪的泰富發展上市而成為中信泰富。而梁伯韜與鍾楚義剛於二月份入主意馬,據知鍾楚義入股前最關 注的正是這個殼「是否乾淨」。

舊部子女力撐

事實上,梁伯韜與榮智健早有淵源,八八年梁伯韜與杜輝廉成立百富勤之時,榮智健入 股百分之五,其他大孖沙亦有份入股,如李嘉誠及胡應湘佔百分之八。而百富勤在九十年代走紅,亦離不開榮智健的關係。

八五年中英聯合聲明,令 香港不少公共事業機構,紛紛搵中資做大佬照住,榮智健在父親榮毅仁,即前國家副主席的帶挈下,八六年加入中信香港任董事總經理,在國務院支持下,他掀起一 連串大收購,包括購入三成八港龍航空、一成二國泰、兩成香港電訊,到九○年就透過百富勤,找來泰富發展這個殼上市,正式易名中信泰富,亦成為榮智健香港上 市的旗艦,也是第一間紅籌公司;後在中信泰富收購大昌行一役上,梁伯韜亦為榮智健出謀獻策,最後,成功把大昌行收歸旗下。

之後百富勤協助多 家大型紅籌公司來港上市,包括北京控股、上海實業,梁伯韜亦因而得到「紅籌之父」這稱號。只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百富勤投資印尼一役,因印尼盾大幅貶值 而一鋪清袋,更於九八年一月被強制清盤,及後梁伯韜輾轉於○一年加盟當時屬花旗集團旗下的所羅門美邦,任亞太區主席,那時他仍與榮智健保持密切關係,並擔 任他的財務顧問,算是「Trusted Advisor」。至○七年任職私募基金CVC,任非執行主席。

但梁伯韜出任這些職務,遠遠不及出 任榮智健旗下隆源企業控股的副主席來得觸目,榮智健對於炒燶澳元外匯衍生工具而令公司虧損百億元,最終令整個王國拱手相讓感到耿耿於懷,澳元在金融海嘯後 來了個V形反彈,若然當時的白武士北京中信沒有平倉,到現在反而成為贏家;所以被踢出中信泰富後為求一雪前恥,榮智健用原班人馬,包括前中信泰富公司秘書 陳翠嫦,自己的私人秘書戴慧娟,幼子榮明棣,女兒榮明方出任隆源董事,再邀來軍師梁伯韜,密謀東山再起,留下一番事業讓子女得以繼承。

榮太 子重出江湖之路

20/10/2008︰中信泰富表示因投資槓桿式外匯產品錄得巨額虧損155億元,公司財務董事張立憲及集團財務總監周至賢 辭職。

21/10/2008︰公司復牌後重挫55%,收報6.52元。

22/10/2008︰證監會對事件展開調查。

27/10 /2008︰中信泰富股價跌至3.51元,創99年以來新低,市值由事件公布起計,合共蒸發75.6%。

11/2008︰母公司中信集團向 中信泰富撥出15億美元備用信貸,又認購公司新發行可換股債券。

3/4/2009︰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手持搜查令,到中信泰富總部調查。

8/4 /2009︰榮智健、范鴻齡分別辭去集團主席及董事總經理之職,由中信泰富大股東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及總經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及董事總經理。

5/2009︰ 中信泰富減持中鐵建,套現約4億元;集團又減持內房股上置集團,套現約3423萬元。同月榮智健減持6000萬股中信泰富,套現7.32億元。

12/6 /2009︰榮智健將其私人持有的2.3億股保利(香港)股份出售,套現7.9億元;同月成立私人的「榮氏企業控股有限公司」,公司於去年十二月改名為 「隆源企業控股」。

17/8/2009︰中信泰富向國航及太古,分別出售12.5%及2%股權,套現73.48億元,令中信泰富在國泰的持 股量降至2.98%。

8/9/2009︰榮智健出席無錫商會活動時透露,計劃在年底前,以個人名義成立一家公司,專營中國房地產及金融業 務。

21-23/3/2010︰無錫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衞澤率無錫代表團訪問香港,當時榮智健已經以隆源企業控股董事局主席身份,與代表 團會面。

30/3/2010︰榮智健以香港隆源企業控股董事局主席身份,與前保利集團董事長賀平(鄧小平女婿),到江蘇無錫宜興市考察投資 環境。

26/4/2010︰梁伯韜自爆出任榮智健家族公司隆源企業控股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並計劃拓展金融、地產等業務。

阿 爺打救有前科

七八年來港,憑藉父親,已故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庇蔭而在港攻城略地,令中信泰富在九七年攀上千億市值的榮智健,在九六年十二月決 定與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團「分身家」。當時中信集團董事長王軍,同意以兩成半折讓價,即每股三十三元,配售二億九千一百萬股中信泰富予榮智健,令他的持股量 升至一成八(三億八千萬股),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由於認購股份需要九十六億元,估計當時他曾將股票按予銀行融資。

九七年八月,中信泰富股 價升上五十三元,令其身家暴漲到二百億元。惜金融風暴期間,股價插水至十三元水平,令榮智健出現財政困難,並被追收「孖展」,最後要由王軍出手,以三億美 元在市場掃貨穩定股價及為他補孖展,才令他避過一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8

王健林:地产江湖最后的“隐形大佬”


http://www.xcf.cn/ztlb/201005/t20100506_84448.htm


 领军大连万达集团的王健林堪称地产江湖的“隐形大佬”,官方网站显示,万达的资产额已达1000亿元,年销售额达600亿元。研究发现,王健林在 大连以住宅地产起家,通过投资足球,扬名全国。转型商业地产后,借助与商业巨头的捆绑合作,创造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奠定了其在业内的领军地 位。借助其商业地产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万达顺势打造了商业地产、酒店、文化院线和连锁百货四大支柱产业,步入相关产业多元化的良性循环,形成了 万达独特的“资金方程式”。快速扩张之下的万达,正处于A股IPO的关键时刻,其当家人王健林已悄然问鼎本年度新财富500富人榜首富。

  风光无限的住宅地产商不断刷新国内的首富纪录,相较而言,商业地产大佬们显得低调得多,然而,其身家不仅毫不逊色,更有迎头赶超的趋势。王健林 领军的大连万达集团(简称“万达”或者“万达集团”)身为国内商业地产老大,虽仍未登陆资本市场,其本人身家已屡屡为人称道。

  2009年9月,万达旗下的商业地产板块-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有限公司(简称“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完成了两轮私募,第二轮私募价格达到17元/ 股,王健林以其本人及名下的万达集团合计持有大连万达商业地产23.597亿股,按照第二轮私募价格计算,其财富市值达到401.1亿元,荣登本年度新财 富500富人榜首富宝座,成为历届新财富富人榜中极少数未登陆资本市场即问鼎首富宝座的富豪。一旦成功上市,这个数字还将成倍增长。然而,这部分资产也只 是王健林庞大商业帝国的一部分,其持有的另外两大支柱产业:百货和文化院线资产额也不容小觑,2009年万达院线的票房收入居全国第一。因此,王健林堪称 国内地产江湖最后一个隐形“大佬”。

  万达创立于1988年,迄今已有22年历史。2000年间,曾有“北万达,南万科”的说法,之后,万科专注于住宅地产的开发,而万达逐渐转型专 攻商业地产。时至今日,早已对接资本市场的万科已成为国内住宅房地产行业的领军者,而万达虽仍未上市,但其发展同样一日千里,成为国内商业地产的教科书。

  发家自地产,扬名在足球

  媒体报道显示,王健林的父亲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红军,曾官至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健林从军18年,以吉林省军区边防四团团 职干部身份转业,在大连西岗区人民政府担任办公室主任两年。这些背景和经历,都让王健林看起来政治人脉资源丰富。

  1992年,万达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首批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1994年前,万达尚为处于发展初期、籍籍无名的小开发商,立足大 连,以住宅房地产开发起家。其最初声名大噪缘起王健林对足球的投资。时至今日,地产与足球的结合已屡见不鲜,众多地产商成为中国足球的主要投资者。资料显 示,在中超16支球队中,未与房地产有关联的球队大概只有上海申花、南昌八一、深圳红钻和江苏舜天四支,其余球队均或多或少与房地产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

  孰不知,房地产商结缘足球,万达抢了全国之先。1994年,大连市体委和万达联手创办大连万达足球队,并在当年就取得了职业联赛的首个冠军。很 快,随着足球联赛在国内的风生水起,大连万达在绿茵场上攻城略地,万达成了最大的赢家—大连万达6年夺下4个国内甲A联赛冠军,创下了职业联赛连续55场 不败的神话,万达品牌开始名闻天下。借助飙升的人气,1998年,万达走出大连,步入跨区域发展时期。1998年至2001年,其位于成都、南京、南昌、 昆明的楼盘遍地开花。

  大连万达队6年的辉煌战绩成就了万达的品牌知名度,而王健林之后的适时退出,更是明智之举,成功维护了万达的品牌形象。1999年,大连万达只 拿到当年全国联赛的第九名之后,王健林选择退出万达足球俱乐部。“6年我们总投入了3个多亿,收回1亿多元,净投入两个多亿,”但是王健林认为,让自己退 出足坛的绝不是钱,“一年几千万,我花得起,但是把名声搞臭了,我就赔不起了!” 2000年初,在国内足坛因为黑幕、黑哨、赌球等被“抹黑”的前夜,王健林彻底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万达留给人们的记忆成功定格在大连万达的全盛时期。

  地产大鳄+商业巨头,借力共赢

  2001年起,万达逐渐转型专攻商业地产,选择了“年年收租金,拥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地产模式。自此以后,王健林头上的光环不再来自开发 “住宅地产”,也不是玩“足球”,而是其独创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

  所谓“订单商业地产”,即项目开发前,万达即与沃尔玛、百盛百货、欧倍德、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多家跨国企业签订联合发展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 同选址,万达投资建设,从设计之初就根据租方需求规划建设,建成后由国际巨头们租用卖场。“订单地产”这个名字,就是结合了“联合协议、共同参与、平均租 金、先租后建”四个方面的涵义得来的。由此,大连万达作为商业地产大鳄联合沃尔玛等商业巨头成就了“地产大鳄+商业巨头”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

  对于万达而言,与国际商业巨头结伴而行,不仅迅速提高了购物广场的知名度,降低了投资开发购物广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各个国际巨头的金字招牌 也获得了各地方政府的认可,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享受项目选址、地价及政策配套上的种种优惠。用王健林的话说:“要想成为巨人,首先要与巨人 同行,一定要争取与更多的世界级企业进行合作。”

  在全国首创了“订单商业地产”的全新商业模式之后,万达商业广场的发展历经三代产品演变,从第一代的单店、第二代的组合店发展到第三代的城市综 合体,万达商业地产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表1)。第一代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一般只有沃尔玛一家主力店和一家次主力店,两者占商业广场总面 积的75%左右,其中沃尔玛一般占据二三层,面积一般在2万平方米左右,占总建筑面积约一半。第二代商业广场的特征是由3-6座楼组成,建筑面积在 12-25万平方米,3个以上主力店入驻。以天津为例,沃尔玛、百盛、国美电器和百安居占整个建筑面积的60%以上。第三代购物中心建筑面积达40-80 万平方米,是集写字楼、购物中心、高级酒店、影院和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也是万达现在及未来的主流产品形态。



  2005年之前,万达的商业地产尚处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时期,在大量商业物业面积出租给沃尔玛等国际巨头后,万达将底层商铺予以分割出售。通 过依靠沃尔玛等被称为“锚点商店”的大型零售商家聚集大量消费人流,那些小型的店铺依附于“锚点商店”周边,靠其所带来的强大人流得以生存。在万达商业广 场商铺的销售中,万达花费浓重“笔墨”将签约入驻的沃尔玛等商业巨头推向前台,成为万达商铺最大的卖点。自2002年4月长春万达商业广场开工以来,至 2003年底,万达商业地产项目共开工16个,其中11个项目底商已对外分割销售,创造了每平方米均价3万多元的记录,几十亿元资金及时回流,有力缓解了 万达因转型商业地产而绷紧的资金链。

  然而,高昂售价的背后是业主们更为热切的获利心态。几乎所有购得商铺的业主都期望自己的投资能够马上获得丰厚回报,因此,租金坐地飞涨,租户被 高昂的租金压倒,几个月不盈利即纷纷关店。2002年至2004年间,万达商铺的分割出售产生了一系列纠纷和停租退铺风波,对万达的订单地产模式提出了严 峻挑战。据媒体报道,万达出售的11个项目中,由于实际的租金回报达不到预期,在长春、沈阳、长沙、济南等地的7个项目出现了诸多问题。“什么问题呢?商 铺在销售之后,再进行商业规划、整合,有两个方面保证不了,一是经营的整体性,二是经营的有效性。”王健林曾经如此自我解剖。正如王健林所述,当商铺的产 权落入业主手中之后,其经营权可以自主支配,在众多商铺投资者中,有相当比例业主买铺的目的是自营。因此,售铺后商业广场规划的整体性难以保证。相应,由 于商铺经营缺乏整体规划,市场定位参差不齐,目标顾客与沃尔玛带来的人流出现错位,导致商铺经营效率底下,业主投资回报率上不去。

  而根据销售合同,商铺出售后,发展商不承担商户经营上的责任,但业主经营不好,开发商也无宁日,万达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2004年,万 达把卖出去的若干个问题项目的已售商铺全部售后返租,保证业主若干年内8%的回报率,个别地区9%,达不到的,由万达进行补贴。店铺款加利息加投资回报, 王健林用8.9亿元了结了自己的心病。

  此后,从2005年开始,亲身经历了“分割产权”出售消极影响的王健林宣称,万达广场商铺“只租不售”。“购物中心只租不售,以租为主也不行, 只能只租不售。”王健林说。之后,万达转向持有大量商业面积,租金收入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然而,“只租不售”意味着大量资金无法在短期内快速回流,万达 如何平衡现金流?这可能是王健林停售转租之后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住宅地产发家的王健林此时想到了住宅的作用,“别人在万达商业项目旁边的住宅项目都获得了 溢价,为什么万达不能够从自己的商业项目上获取住宅溢价呢?”

  最终,王健林确立了万达的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和资金规划。所谓“城市综合体”,是集大型购物中心、高星级酒店、写字楼、高级 公寓于一体的商业地产形态,同时包含了住宅、公寓、写字楼的开发和销售,以及高档酒店、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运营。这个发展模式万达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国内 其他商业地产商的标杆。在现金流方面,住宅项目是销售重点,100%销售,其次是写字楼,按照不同项目的资金情况和写字楼的投资回报期决定出售的比例,这 两块销售会占到整体项目前期投资的1/3左右;另外,2005年国家各银行推出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万达广场可以通过抵押获得10年左右的中长期贷款,也 解决了万达的一部分资金问题;剩余资金缺口则靠自有资金来补充。

 在万达品牌已经拥有了相当知名度的前提下,通过商业地产杠杆原理,有效的商业面积有力撬动了周围销售型物业的价格,在住宅、办公楼成功高溢价销售 的情况下,商业地产成本自然下降,这就是所谓“城市综合体”的本质原理。“过了2006年,忽然感觉什么都顺了,像爬过一个陡坡,面前是一片平坦的高原。 说简单一句话,商铺不卖了,经营没有问题,怎么做怎么有。”王健林说。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摸索,王健林创造的“订单地产、招商先行”模式和城市综合体的产 品形态,带领万达稳稳度过了多事之秋,踏上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相关产业多元化,

  打造“资金方程式”

  自2006年万达定位城市综合体产品策略之后,围绕商业地产这个核心,在王健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思路指引下,万达形成了另外三大支柱产 业:高级酒店、文化产业和连锁百货,一主三辅,成功打造出众星拱月的产业格局。万达官方网站显示,目前万达已在全国开业27个万达广场、7家五星级酒店、 400块电影银幕和11家连锁百货店(图1)。



  王健林从未掩饰其进军酒店业的野心。早在1996年,万达就在大连市中心投资建设并自行管理着大连万达国际饭店。随着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的 全面推广,万达成立了专业的酒店建设公司,专门负责集团酒店的设计、投资和建设,高星级酒店的建设和运营已经成为万达新的支柱产业。为了提升万达酒店的品 牌形象和管理水平,王健林再次与业内的国际巨头展开合作,先后与凯悦、希尔顿、雅高、喜达屋、洲际等一批世界顶级的酒店管理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按照合作 约定,由万达负责酒店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则交由雅高集团、喜达屋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打理。

  万达在酒店业的投资伴随着万达广场在各地的遍地开花也一路飙升。据媒体报道,2009年3月,正当酒店业身陷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时,万达酒店建 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运营部总经理沈峰在公开场合表示,万达将在未来6年内投资200亿元,大举进军酒店行业,且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万达酒店业的发展重心。 万达官方网站显示,到2010年万达旗下的五星级酒店将达到14家,到2012年,万达将力争拥有45家已开业的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酒店,成为全球领先的高 级酒店开发企业。

  如果说星级酒店先天就是商业地产的绝配,那么万达院线的投资则是王健林无心插柳成就的另一妙笔。根据有关专家估计,在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 提高的收入水平之下,中国10年内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仅次于75亿美元的美国。王健林在万达商业地产模式的摸索中敏锐意识到,现代化的多厅电 影院也将是整个万达广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升整个万达广场的功能配置、资源共享将起到重要作用。但王健林在与国有影院企业的谈判中发现, 由于体制原因,国有影院企业很难跟上万达的发展速度。

  2003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放宽了外资经营电影院的门槛,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武汉、南京等7个试点城市,中外合资电影院 的外方投资比例上限上升至75%;除上述城市外,合营外方投资比例上限为49%。2004年1月,王健林果断出击,再次借力业内国际巨头,与华纳兄弟国际 影院公司(简称“华纳兄弟”)共同合作建设华纳万达国际影院。双方协议约定,华纳兄弟将协助万达在所有在建及拟建的万达商业广场中建造世界一流水准的多厅 影院,并对影院的设计及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负责影院落成后的管理与运营,待政策出现松动,华纳兄弟同万达双方将对影院合资经营。

  阴差阳错的是,国家随后收紧了对文化产业的开放,华纳兄弟迟迟等不到合资控股的机会,院线又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2005年,华纳兄弟选择撤 离,万达无奈之下只能亲自接手院线经营。之后,被“逼上梁山”的万达调整了市场定位,由于管理费用下降,或者更关键的在于电影市场的潜力爆发,2006年 万达院线竟然越过了盈亏平衡线。

  这个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让王健林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大陆”,更坚定了他进军文化产业的信心,万达院线随后风风火火发展起来。万达院线的经营可 谓一举多得,万达广场在各地的攻城略地保证了万达院线的快速扩张;反过来,万达院线也保证了各地万达广场能够有效利用商业面积,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万达院 线成为万达又一个崭新的拥有巨大空间的赢利点。2009年,万达院线的票房收入从2008年的5.1亿元猛增至8.33亿元,超过国有的中影星美院线的 7.94亿元,荣登全国院线票房冠军宝座。2010年,万达计划将开设21家影城,新增200块银幕,使影城总数达到71家,银幕达到600块,占有全国 18%的票房份额,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

  除了院线,王健林在文化产业的投资触角还延伸到了艺术品市场。从1997年开始,万达涉足艺术收藏。2000年12月,在翰海秋拍上,万达旗下 的宝斋以440万元高价竞得八大山人的代表作《孤禽图》,自此一鸣惊人。此后,宝斋专注于近现代画家和当代绘画名家作品,斥巨资收藏了徐悲鸿的《立马》、 傅抱石的《龙盘虎踞今胜昔》、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黄胄的《塞外风光》,还收藏了100多幅吴冠中的作品。目前,万达美术馆正在兴建中,建筑面积达 1.5万平方米,将馆藏王健林多年来收藏的500余幅、总值超过20亿元的中国近现代名家字画。在媒体采访中,王健林坦言,“对于企业而言,收藏本身就是 一种投资手段,而不是附庸风雅。”

  2007年5月,王健林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成立万千百货,进军连锁百货行业。其实,早在2002年王健林就力邀一手缔造“太平洋百货”奇 迹、有亚洲商业奇才之称的王德明,合资建立了大洋百货。然而,2004年,万达撤出了大洋百货的投资。媒体采访中,王健林表示:“现在我有点后悔退出大洋 百货,百货至少需要5年的培育期,坚持一下也就成了。你看全世界前十大商业地产发展商,都或多或少自己在做零售业。”2007年王健林重新杀入百货行业, 万千百货成立5个月后就开了第一家店。至今,万千百货已开出11家店,2010年将增至15家。

  酒店、文化院线和连锁百货,这些看似跨度不小的多个行业,被王健林灵活玩转于股掌之间,带领万达步入相关产业多元化之路。商业地产是核心,高级 酒店、万达院线和连锁百货围绕万达广场进行众星拱月式的设计,众多题材相互作用产生“聚宝盆”式的磁场效应,形成了良性循环。

  至此,在订单地产和相关产业多元化的模式下,万达创造了其独特的“资金方程式”。一方面是“以售养租”,即在一个城市综合体中,购物中心和酒店 物业由万达持有,而住宅以及写字楼等项目则直接用于出售,这样既能保证长线的租金收入,亦能通过销售迅速实现部分资金的快速回笼。另一方面,持有的购物中 心和酒店还可以获得银行的物业抵押贷款,继续用于下一步的投资。王健林对万达“不差钱”的自信正来源于此。

以快制胜,平衡维稳

  如何让一根塑料吸管穿过马铃薯?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万达成功破解。秘诀就是:快!足够快的速度可以突破一切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万达 独特的“资金方程式”为其快速扩张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订单地产、招商先行”模式,消除了万达广场招商的后顾之忧。两相结合,打通了商业地产的“任督 二脉”。因此,头顶“中国最大商业地产商”光环的万达,抢跑的速度越来越快,激情越来越充沛。

  据媒体报道,2009年12月22日,洛阳万达广场开业,万达年初制定的开业计划宣告完成。一年内开业8个万达广场、2个五星级酒店、新增收租 物业面积150万平方米,在逆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王健林让业内见识了“万达速度”。而万达广场从开工奠基到满场开业用时之短,更是不断刷新万达自己 创造的行业纪录: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南京建邺万达广场商业中心,从奠基到满场开业仅300天的时间;15万平方米的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商业中心仅 用12个月,9万平方米的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室内精品步行街则仅用了8个月。

  截至2009年底,万达已开业持有的商业物业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万达广场包括开业与在建项目,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物业面积合计超过 1000万平方米。万达官方网站显示,目前万达总资产额达到1000亿元,年销售额600亿元,年纳税超过50亿元。2009年底,王健林再次高调宣布了 万达的宏伟蓝图:“万达看好明年的经济形势,2010年,万达的商业广场要继续翻倍。”万达确定2010年将新开业15个万达广场,2011年,计划新开 业20个万达广场。根据现有的建设速度和在谈项目,2012年万达广场数量将超过80个,经营性物业持有面积将超过1200万平方米。

  然而,在万达快速扩张的同时,关于万达的质疑也不时见诸报端。曾经有报道指出,万达的利润额和资产额不成比例。王健林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这其实 是个选择的问题。目前阶段万达是先选择规模还是利润率?两利相权取其重,王健林首选了规模,他的策略是先做大,再做强。在商业地产行业,由于大型购物中心 地块的稀缺性和商业地产的不动产特性,快速的布局扩张意味着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由此获得的资产抵押贷款融资平台又将有力支撑企业的进一步扩张,最终,巨 大的不动产资产平台演变成巨大的资本平台,届时,变身为资本大鳄的万达,卧榻之侧,绝无他人鼾睡的余地。

  在媒体采访中,王健林曾表示:“万达必须再快一点。快是战略问题,必须要快。现在是最后的机会,可以做大市场份额,可以积累经验,可以赢得未来 的市场空间和话语权。”但是,他同时也承认,速度快也是最大危险,如有闪失,万达这样的巨人也有可能一夜垮掉。万达以商业地产为核心的四大产业具有较强相 关性,这样的模式在经济景气之时,可谓一荣俱荣。然而,如何保证在经济不景气时,四大产业不会一损俱损?

  万达内部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万达拥有平衡维稳之道。首先,万达本身的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商业配套的完善,对于住宅等销售型物业的价格形 成了有力支撑。同时,住宅价格易受到宏观调控周期的影响,相较而言,商业地产的长期租约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对冲住宅价格的波动。其次,万达广场覆盖了 全国50多个城市,遍布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在区域性上有效分散了市场波动风险。再者,四大产业的目标市场错位经营,形成互补。万达的购物中心、百货和写字 楼,大多定位于中低端,四大产业中,只有酒店定位于纯高端市场。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万达的酒店业产生了较大冲击,对购物中心、百货等定位中低端的产业 则影响不大。

  然而,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从2009年开始,万科、金地等传统的住宅开发商相继涉足商业地产。在住宅开发领域扩张迅猛的国字号巨头保利地 产,也在2009年开始将商业视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并加大了在商业领域的投入。而富力地产、雅居乐、华侨城等一大批开发商,均已在商业和旅游地 产方面布下重金。为何习惯了住宅开发短期套利行为的开发商们,会集体向商业地产进军?

  这正是众多住宅开发商想要“偷师”的万达秘密法宝之一:许多城市的土地出让都捆绑一定比例的商业配套,而万达的城市综合体概念恰恰迎合了各地政 府的现实需求,因此,万达在拿地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另外,持有型物业的增加,也可优化开发商的资产配置,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多年来的市 场培育和快速扩张,万达已经牢牢占据了各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积累了宝贵的商业地产经营经验和人才。此时,“巨无霸”万达看起来多少有些高不可攀,这也暗 合了王健林“先做大,再做强”的用意。

  资本之途,任重道远

  2006年后,打通了“任督二脉”的万达看上去“非常完美”,然而,“怎么做怎么顺”的王健林也有失意之痛,那就是万达辗转的上市之路。

  2003 年央行启动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颁布震动业内的“121号文”,规定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这对专注于商 业地产的万达带来的打击,要远远甚于住宅开发商。“央行对开发商的要求是自有资金不得少于总投资额的30%,其实这是对住宅项目的要求。对于商业项目,则 是全面封杀。”王健林坦言,“万达2004年憋得够呛,差点没挺过去。”

  2005年初,万达最初的设想是境外IPO,在当时轰轰烈烈的民营企业红筹上市背景下,这条路看似最为稳妥。然而,2005年,香港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大门开启,鱼贯而入的领汇基金(00823.HK)、泓富基金(00808.HK)和越秀基金(00405.HK) 成为2005年香港资本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为王健林提供了另一种看上去更为美妙的路径。在与外资大行的一轮轮接触中,王健林得到“高人”指点, 最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的REITs方案雀屏中选。

  2005年,万达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逐渐企稳,作为万达战略投资者的麦格理银行浮出水面。2005年7月,麦格理银行以5000万美元和 3800万美元优先债的代价持有万达9家商业广场28%的股权,这9家商业广场,正是当时万达REITs拟上市的主要资产。双方约定合资成立商业管理公 司,将万达9家商业广场打包到境外发行REITs,募集目标在10亿美元以上。2005年底,万达REITs招股文件在香港获通过。按照当时的进程,万达 REITs极有可能成为内地继越秀基金之后,赴香港上市的第二只REITs。

  然而,万达与麦格理的REITs上市计划并不顺利。2006年7月,国家部委联合下发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的“171号文”,万达麦格 理REITs计划最终搁置。当时有消息称,万达租金水平较低,难以达到海外机构投资者和香港证监会的要求,才是其上市失利的真正原因。在媒体采访中,王健 林对此坦言:“REITs是我判断失误。最想玩个不一样的,耽误了。要是赴港上市,2006年肯定挂牌了。”

  2006年9月,做为REITs未果的一种补偿方案,麦格理通过发行CMBS(即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为万达在海外募集了1.45亿美 元资金,这也是首笔涉及中国内地商业地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然而,这笔资金对于万达而言,不过杯水车薪。而且,按照当时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政策,即便 CMBS继续发行,在海外以美元募集的资金,短时期内仍无法兑换成人民币,远水难解近渴,这笔资金对万达融资的迫切需求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而此时,红 筹上市大门在“10号文”颁布后也已关闭。2007年,王健林公开宣称,万达不会放弃上市,而是踏上更高的起点:国内A股IPO。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上市前大举拿地,冲击业绩,以图上市卖个好价钱,是业内的惯常做法,万达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底房地产行业 遭遇低谷之时,万达开始出手抄底土地市场,先后在成都、上海、唐山等城市连续出手,仅2008年第四季度一共投入了50多亿元用于增加项目储备。2009 年,则在武汉、吉林、天津、长春、合肥、福州等城市先后投下巨资。2009年10月,万达以11.22亿元一举拿下白云新城四幅地块,并计划投入50亿元 将之开发成为一个集商业、酒店、写字楼、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引起广州地产行业震动。2009年内,包括开业、在建项目,万达将在上海落实5个商 业广场项目。除此之外,石家庄、宜昌、武汉、大连、重庆、南京等地也相继传出万达旗下商业广场开工的消息。万达激增土地储备、加大开工被看作是其上市前的 开场白。

 

  2009年9月,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完成了第二轮私募。继2009年初成功引进建银国际作为基石战略投资者后,此次完成的第二轮私募中,建银国 际、华控产业基金等三家投资机构、三家民营企业和投资人张大中最终获配。两轮私募合计募集资金超过40亿元,第二次私募的价格更高达每股17元,无论是资 金规模还是认购价格,均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内地私募之最。“时间短、效率高、效果好”,王健林很满意第二轮私募的成果。

  据媒体报道,万达商业地产2009年的利润预计在35亿元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部分利润仅是万达商业地产售楼部分,其持有物业隐形资产巨 大。但仅根据万达商业地产35亿元的利润来看,根据此次私募市盈率约10倍计算,万达商业地产估值至少达300亿元以上。知情人士透露,万达此次并非整体 上市,拟上市的业务主要包括商业地产、高级酒店、公寓和住宅等主业,而万达拥有的连锁百货、文化院线等业务资产,并不包括在此次上市资产包中。关于万达上 市的进程,王健林显得信心十足:“万达已完成了股改,进入了上市的申报程序,我们希望尽快上市,计划是明年(2010年),最迟后年(2011年)。”

  2010年4月初,万达官方网站悄悄完成了改版,在原来的域名下,万达集团变身为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等上市公司栏目赫然 在列,已初见上市公司框架。大连万达商业地产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02年9月,注册资本36亿元,万达集团持有其58.2%股权,王健林个人 持有7.4%(图2)。大连万达商业地产官方网站显示,其于2009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是万达旗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核心 产品是以“万达广场”命名的万达城市综合体,旗下包括万达广场、高级酒店和住宅项目三个业务板块。其中,万达广场已完工项目为18个,28个项目在建;高 级酒店已完工7个,20个在建;住宅项目较少,已完工7个,2个在建。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计划在2010年新开业15个万达广场,7家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酒 店。



  至此,万达上市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2009年底开始的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房地产上市公司板块表现持续低迷,为此时冲击上市的万 达,蒙上了一层阴影。是金子总会发光,万达上市也许只是早晚的事。万达几百亿元的资产一旦挂牌上市,马上可以换来数额巨大的现金流,加上公司旗下大量持有 型物业的租金收益,足以长期支撑账面盈利和抬升股价,王健林本人的身家自然也将水涨船高,再次迈上新台阶。这个地产江湖最后的“隐形大佬”距离浮出水面的 时间越来越近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3

霸王陈启源:中药世家还是江湖郎中?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8631.html


国内洗护品首富、霸王董事会主席陈启源正被财富的过山车带入谷底。因其中药洗发水含有致癌物二恶烷,引发股价大跳水,短短几日,陈启源夫妇的财富蒸发超过20多亿港元。

神秘富豪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面对霸王上市以来的最大危机,陈启源仍未公开露面。在7月16日霸王召开新闻发布会上,陈启源及霸王高层集体缺席,行业协 会被推到了前面,成为挡箭牌。广东省日化协会称,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二恶烷就作为杂质进入化妆品,似乎洗发水含有二恶烷已经是行业的潜规则。随后,国 家药监局通报霸王中药洗发水的抽检结果:其中的二恶烷含量不会影响健康。但这并不能恢复公众对其洗发水的信心并打消外界的疑虑。

一直以来,陈启源低调、神秘,牢牢主导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资金运作,就是公司员工也很难见到“霸主”。外界只能从成龙代言霸王中药洗发水的广告上,窥见其真容,即洗发水外包装上印有“中药世家”的陈启源头像。

霸王的内部员工透露,老板(陈启源)和老板娘(万玉华)的分工各有不同。员工能见到老板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他一直牢牢主导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资金运 作。万玉华则凭借治业精神和工作激情推动公司的发展,她主要负责产品研发、企业营销和市场管理。据说她至今仍亲力亲为,与大型经销商直接打交道,令霸王的 客户不会因业务人员流动而流失,使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营销上,例如包装的每一个细节她都要把关,无论是纸张、瓶型、材料,都必须她本人签字才能生 效。但是,她为人又很低调,极少对外人评论业界状况以及霸王的情况。

学历疑云

公开资料显示:陈启源祖籍广东罗定,现为加拿大籍,获得加州美国大学DBA博士学位。外籍身份和博士学历显得陈启源与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家不同。但自 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后,企业高管学历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据调查,陈启源的博士学历与唐骏的博士学历一样值得怀疑,方舟子也曾指出来中国招生的加州美国大 学是一所没有经过认证机构认证、做不实招生广告的“克莱登大学”。

中药世家?

如果说美国博士只是陈启源用来装点门面,那么“中药世家”为其带来了实际利益,有十足的“含金量”。虽然国家药监局禁止日化产品的药用宣传,但在霸王的宣传中,巧妙地把“中药世家”与中药洗发水的防脱功能联系在一起,成为产品的一大卖点。

探究陈启源的发家史,颇具传奇色彩。根据其乡亲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他及家人自称陈启源其陈氏族谱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陈朝开国皇帝陈武帝—— 陈霸先。而且族谱中还记载,陈氏后人迁移到罗定后,也继承了陈霸先的一些医术,行医者众,“中药世家”的称号逐渐流传开来。至1928年前后,乡邻中许多 人生头蚤,陈家人便教人用茶麸、防风、辣蓼、樟木等煲水洗头,治疗头蚤,由此中药养发之风盛行乡里。

19日,霸王内部培训PPT在网上泄露出来。这份资料中,霸王捏造了一个完全子虚乌有的历史故事,把自己的产品和300多年前的顺治皇帝、董鄂妃,以及近代的慈禧太后扯上关系。

把自身产品与历代皇帝扯上关系,听上去像一个传说,已很难考证。可考察近代的陈氏父子,却发现“中药世家”名不副实。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到《罗定史志》2007年第35期上曾记载,陈启源的爷爷陈琼芝,1930年前后多出外在广东、广西等地行医,并开药铺,为粤西一带名医。“陈启源作为长孙,年少时很得爷爷宠爱,时常抱着他讲其行医的故事,带他到各地游历。”

陈启源的父亲陈敬芳,曾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农药厂。陈启源早年当兵,退伍后继承了父亲的农药生意,从事杀虫剂贸易业务。

从陈启源父子的经历来看,很难与“中药世家”相联系,没有行医资质的他们,恐怕只能算是江湖郎中。此次二恶烷事件也加速了“中药世家”所暗示纯天然洗发水神话的破灭。

原始积累

其实,号称百年“中药世家”的霸王集团成立于1989年,公司历史不过十来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万玉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霸王的招股资料显示她在该所的职务是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万玉华认识了前来咨 询有什么专利项目可以拓展的陈启源。两人在相互交往中,逐渐将关注点放在植物研究所的植物洗涤剂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们承包了所里一个下属企业, 类似今天的试验车间。

陈启源夫妇第一个合作项目就是啤酒香波,在黄河以北,定价3元的啤酒香波一投入市场就反应良好,于是两人果断与研究所脱离。1988年,霸王公司成立,主要生产霸王牌啤酒香波。

那时霸王牌啤酒香波的销售方式很简单,就是做大流通,走大渠道。所谓的大流通就是绕开当时的百霸王集团创始人陈启源货站批发,直接由霸王给经销商底价,由经销商负责霸王产品的一切销售活动。此时,已可以看到霸王赖以成功的诀窍雏形之一:将营销做到极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启源夫妇完成了霸王企业资本的原始积累。而这时,随着外资的进入,啤酒香波的历史也宣告完结。于是,霸王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极。

创业之路

1997年,本土企业重庆奥妮以首乌洗发露实现年销售额数亿元,成为最早的知名中草药洗护发品牌。与此同时,万玉华老东家华南研究所刚好研究出中草 药的植物洗发配方,经临床试验效果比奥妮还要好,霸王公司火速买下了这个专利。与奥妮从包装到诉求都颇类似的霸王果酸首乌、皂角首乌洗发露于1998年面 世。

随后,霸王洗发露借香港美容美发博览会召开之际,大手笔请来香港明星代言,打开知名度。同时,霸王还开始尝试当时内地日化厂商少见的终端销售,在卖 场门口搞时装表演、唱歌跳舞、小品相声,并穿插霸王产品知识的抽奖活动,而且以高返利、无需铺货等模式争取了珠三角的众多宝洁经销商,打开霸王的销路。

不过,霸王的发展亦非一帆风顺。2001年,面对拉芳、舒蕾等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当时主管研发和营销的万玉华指导霸王推出“丽涛”系列对撼,同样 是通过大手笔聘请香港明星李嘉欣代言,进行地毯式广告轰炸,将销售主动权交给经销商……但是由于市场环境以及推广方式的问题,“丽涛”系列出师不利。

因经营不善,“丽涛”昙花一现后便销声匿迹。之后,公司改头换面包装“霸王”品牌。

2002年,霸王对业务进行整改,包括改换原有产品的包装、调整价格、推出新的广告片段,加大终端促销力度,上马牙膏等日化产品。2003-2004年,销售恢复起色的霸王国际在广州白云兴建四星级的霸王国际大酒店,由万玉华兼任酒店总裁。

2005年,陈启源拍板以外界传闻的1000多万元巨资,聘请成龙做产品代言人,并投入数千万元,通过广告轰炸来打造 “中药世家”概念,并以“中药世家”第十九代传人自居。

霸王沿袭至今的明星策略所费不菲。据霸王的招股说明书,公司应付Actual reality(一家专门给成龙支付广告费的公司)的款项,在 2006年为1540.7万元,2007年一跃为3256.7万元,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依然增加至3679.2万元。在港上市前夕,霸王还打算增加王 菲为产品代言人,业界传闻其费用为2000万元。

看来,不论加州美国大学博士还是“中药世家”都是陈启源的华美外衣,不知在揭开一层层华美的包装之后,霸王还有多少不为公众所知的秘密?

人物档案

陈启源,47岁,祖籍广东罗定,现为加拿大籍华人。加州美国大学DBA博士,现担任霸王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万玉华,女,1965年生。1988年华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专业毕业,加州美国大学企业管理博士,高级工程师,霸王国际集团总裁,业内人称“霸王教母”,正是在她的领导下霸王成就了一代“防脱”霸业。

回顾:霸王“致癌”事件

◎7月14日香港媒体《壹周刊》报道称,霸王旗下洗发水含有致癌物二恶烷。当天下午,霸王公司发声明,强调产品安全。

◎7月16日霸王委托广东行业协会出面为其正名。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经过抽检,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制售的洗发水中,二恶烷含量不会危害健康。但并未公布检测具体数据。

◎7月19日霸王被证清白之后的首个工作日,霸王发表声明称要起诉《壹周刊》。但消费者和众多网友并不买账,当天,霸王内部培训PPT在网上泄露出 来。这份资料中,霸王捏造了一个完全子虚乌有的历史故事,把自己的产品和300多年前的顺治皇帝、董鄂妃,以及近代的慈禧太后扯上关系。

◎7月21日药监局公布霸王二恶烷检测数据;霸王正式提起诉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30

国美夺权战溯源:江湖恩怨与人心向背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2/1388411.shtml


每经记者 徐洁云 发自北京
黄光裕与陈晓的决裂,让国美这艘中国家电连锁业“第一航母”的去向再度存疑。
黄氏家族与国美现高管层展开了公开的董事会掌控权争夺,在这场决定国美 “维护家族式企业传统”还是“走向真正的公众公司”的对决背后,诸多江湖恩怨与人心向背也渐渐浮出水面。
和敬往事
黄光裕与陈晓,两位家电连锁业风云人物间的恩怨可谓跌宕起伏,甚至被有些业内人士评价为近似“现代版勾践复仇”。
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拉开了其并购大潮的序幕。陈晓从中国家电业第三强永乐电器董事长变成了昔日死敌黄光裕手下的职业经理人。
据国美内部人士描述,黄光裕一向霸气十足,但对“归顺”的陈晓却十分“给面子”,两人甚至惺惺相惜。一时间,黄光裕从资本层面制定国美战略,而陈晓则主 管公司具体业务执行的组合颇为业内所看好。在2006年秋季,国美、永乐联合对苏宁进行“围剿”的战役里,黄光裕、陈晓一唱一和,共同呐喊,也显得颇有默 契。
有意思的是,被称为“眼光能令人不敢出声呼吸”的黄光裕,尽管权威意识浓厚,但对陈晓的意见却十分重视,对其提出的反对意见也不以为忤。
这一边,陈晓对黄光裕也表现得敬重有加。此前数年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陈晓多次表达出对黄的敬意以及与黄之间的友谊。甚至在黄光裕出事后,直到此次公开决裂之际,陈晓对其的称呼也一直都是“黄总”。
不过,这一团和气存在一个前提——黄光裕不允许任何人挑战其对国美的掌控权威。
此前业内曾流传一则轶事:只要陈晓在北京办公室,黄光裕就会特地让自己家的厨子每日给陈晓做四菜一汤送去,风雨无阻。而这也被解读为黄光裕一来对陈晓表达关心,二来则是提醒陈晓“你正端着我给的饭碗呢”。
这种解读虽然带有些许戏谑,不过也从侧面反映了黄容不得陈晓有僭越之心。
决裂内幕一:
股权激励 陈晓“绑住”管理层始料不及 黄光裕低估量刑?
得到高管团队的支持,是在贝恩资本力挺之外,陈晓对于“战局”最大的底气。
彼时,2006年,永乐被国美收购后,陈晓孤身一人北上出任国美电器总裁,7位副总裁均为黄光裕多年旧部。此时,在“陈黄决战”之际,国美的一众黄氏旧 部高管,要么站出来“挺陈”,要么选择沉默,但作为一个整体的高管层显然已通过国美的公告作出了他们的选择——支持现有董事会的构成和决定。
高管层人心向背,颇值得玩味。
业内普遍的共识是,国美于去年7月启动的一项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于其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去年7月,国美公告宣布了一项股权激励方案,覆盖了分公司总经理、大区总经理,以及集团总部各中心总监、副总监以上级别,共惠及105人,有效期为2009年7月7日起的10年,最早的行权日期在今年;总金额近7.3亿港元,为迄今中国家电业股权激励之最。
此前的永乐时代亦是管理层集体持股,陈晓在国美困难时期让国美高管们首度分享到国美股权。
“相比黄光裕,陈晓更懂得分享。”业界如此评价陈晓这一举措,这也成为其争取到国美高管层信任与支持的关键性举措之一,为高管们带上了“金手铐”,将他们与国美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而在此之前,黄光裕宁可对高管们许以高薪,也不肯给他们染指股权的机会。
而在陈晓成功完成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同时,黄光裕方面,却是面临着“未知”的命运。
有消息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黄光裕原本预计自己或被判7~8年,但一审判决其获刑14年,这大大超过了其心理预期。“黄光裕有意要彰显自己对国美的控制力,希 望国美能以公司的龙头企业地位和综合社会影响力去博得司法部门对其量刑的重估。”该人士认为,但国美此前因黄光裕事件仅被罚500万元,对公司影响并不 大,而陈晓团队刚刚带领公司初步扭转了颓势,“很多人无疑并不愿在这时再将国美与黄光裕的个人责任捆绑在一起。”
人们可以看到,国美高管们的态度、角色随之发生变化。
原本十分低调的国美新任总裁王俊洲现在频频出面。王俊洲此前为副总裁,黄光裕被抓之后曾将代理签字权交予其和另一位掌管人事的副总裁魏秋立,王、魏二人 因此被视为黄氏心腹。然而自王俊洲从陈晓手中接任总裁一职后,他站到了陈晓这边,即便是在5月份陈、黄初战之际,王俊洲与魏秋立均投票挺陈。
对于黄要炒掉陈晓,王俊洲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失望的决定。在总裁职位交接之时,他给予了陈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出色的有感染力的领袖人物”,是“值得信赖的同事和亲密朋友”等高规格的赞许之词。
在2009年初,从国美上海大区总经理离职,出任国美母公司鹏润投资董事长的告别晚宴上,黄光裕的妹妹黄秀虹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我在国美 有两个哥哥,一个是我的二哥黄光裕,还有一个就是李俊涛。”坐在一旁的李俊涛则立即回应称其“好妹妹”,两人随即拥抱。
这或许是黄氏家族在公开场合与国美原高管层最后一次展现如此亲密态度。而现在,追随黄光裕近20年,在国美内部以能歌善舞、才智出众被冠以“小李飞刀”之名的李俊涛,似乎也与管理核心渐行渐远——此前,李一度被视为黄光裕可能的接班人之一。
目前李俊涛仍主管着国美与供应商的大单协议签订,但据一家白电巨头销售总经理透露,李过问的合同仍需经王俊洲或陈晓等批准,“这与苏宁那边由主管采购营销的总裁金明基本能直接拍板颇有不同。”
主管职权内容悄悄变化的高管还有国美副总裁何阳青。就在“陈黄决裂”之际,他也突然不再担任负责多年的新闻发言人角色,接替这一事务的是一个叫做赵彤的陌生面孔。
日前,媒体传出消息称,国美内部正进行“统一思想运动”,在全国视频会议上,高管层被要求一个个“站队”。一位国美人士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属实。一位业内人士评价称,“陈晓要求高管表态?是高管们要向陈晓表态吧?”
决裂内幕二:
三员女将 黄氏家族欲“翻身”站队扑朔 机构股东定乾坤
在与陈晓公开决裂、高管层多年旧部大多“倒戈”之后,决意“鱼死网破”的黄光裕目前能够信赖和依靠的或许还是黄氏家族的成员。
哥哥黄俊钦同样身陷囹圄,黄氏家族剩下的是两个妹妹——黄燕虹和黄秀虹。2009年初,黄秀虹入主鹏润投资出任董事长;而此番黄光裕亦提名黄燕虹进入国美董事会。此外,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获刑3年零6个月,目前剩下1年左右刑期,如果减刑,则出狱之期并不远。
未来数年,黄氏家族的财富大厦,将依靠这3位女人来支撑。其中,黄秀虹在国美系统中被称为 “小黄总”,性格与其兄颇为相近;黄燕虹虽然远离国美多年,但黄光裕的妹夫张志铭却是一位悍将;黄的妻子杜鹃此前多年在香港打理国美及黄的投资业务,对国 美系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对于黄氏家族而言,在黄光裕“出事”之后,国美最高决策层未有家族成员出现,是其眼下被动的重要原因。
黄光裕于2008年11月被抓后,国美立刻成立了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三人组成的“决策委员会”,成为国美动荡期间的权力中枢;而黄秀虹当时仅与副总裁李 俊涛、牟贵先、孙一丁等11位国美电器总部及大区高管,成为“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总部和全国各地分部的日常经营与管理。
随后,黄秀虹入主鹏润投资期间,国美即有消息称,其同步加入国美的“决策委员会”,不过这一消息既未见诸国美公告,亦未获黄秀虹本人确认。时隔大半年,即去年7月,何阳青对《每日经济新闻》明确否认了这一说法。
“在陈晓领头之下,国美是在一群外人掌舵之下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并已出现了掉头向上的趋势;加上贝恩资本的引入,黄家对国美的控制力无论是从实际上还是从心理上,都已被空前削弱。”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表示。
不过,黄光裕手中仍有可观筹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黄光裕夫妇持有的33.98%的国美股权,若再购股票超过34%并非难事;一旦如此,黄光裕夫妇即可以否决公司需经三分之二股权同意方可通过的决议。
同时,国美电器目前仍有包括上海等地的300多家门店尚未纳入上市公司,黄光裕所拥有的这部分资产、年收益等,加上黄秀虹掌握的鹏润系资产及其产生的现金流,让黄氏家族仍握有翻盘的本钱。
目前业内已传出消息称,鹏润旗下的地产项目可能被黄氏家族出售以换取现金。《每日经济新闻》昨天试图电话采访黄秀虹本人,但其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针对黄光裕的筹码,陈晓、贝恩等“倒黄派”亦有后手——贝恩资本在最迟9月举行的国美临时股东大会前将行使债转股权利。
此前,黄光裕得以在5月股东大会上赢得多数支持,原因之一即为贝恩尚未启动债转股。实际上,包括此番公开决裂,陈晓、贝恩均已多次低估了黄光裕捍卫其掌控权的决心,这也是贝恩之前仍在权衡行权的原因。
不过这一次,陈晓已放言“最多那条鱼会死,而网不会破”,媒体亦报道贝恩即将做好在股东大会登记日前债转股的准备,且执行几率较大。
此外,争取其他机构股东的支持将左右着这场“陈黄大战”的结局。有意思的是,两派人马均宣称已获得机构们的支持表态,由此,这场战局更显扑朔迷离、悬念丛生。
旁观者说
“黄氏国美”与“陈氏国美”
无论是黄的强悍霸气,还是陈的隐忍、老谋深算,在“黄氏国美”和“陈氏国美”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中,很多家电业高层均对陈晓团队带领国美渡过最艰难阶段的表现表示了赞许。
“他们确实不容易,若非有陈晓等核心高管当时一面安抚供应商,一面寻求投资者救急,国美离倒闭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一位彩电行业高管人士对《每日经济 新闻》表示,家电供应商们发现,过去一向强势得几乎霸道的国美,开始变得比以往温和了很多。去年三季度,国美开始清理过往向供应商乱收费的行为,尽管一些 卖场费用仍需收取,但由于记入了合同,账目开始变得清晰可查,供应商们摆脱了以往被国美地方分公司随意索要费用,以至于到最后自己都很难弄清经营账目的尴 尬。
此外,供应商们还能感觉到,国美与他们的沟通开始变得主动而顺畅起来。“陈晓更有意识,也更善于与家电企业主动沟通,更会倾听意见,”上海一家厨电企业老总对记者表示,陈晓的沟通在安抚供应商,避免国美被挤兑货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认为,除了国美当时的处境之外,陈晓本人的性格也是国美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把老永乐的一些好的风格带到了国美,相比黄光裕,陈晓要谦和得多了,而且沟通过程顺畅多了。”
“陈晓做事需有七成把握,而黄光裕只要有三成就已经出手了。”前述彩电业内人士认为,在家电连锁业的高速扩张期,黄光裕的行事风格往往能够打破常规,带 领国美狂飙突进;而在国美通过一系列扩张并购达到如此规模、家电连锁业开始进入追求单店效益时代后,陈晓经营细致、长于守成的风格或许更适合如今的国美。
甚至国美竞争对手的一位高层亦对《每日经济新闻》表达了对陈晓的赞许。据其观察,关于调整业务方向、强化效益提升的思路,陈晓要比黄光裕更为清晰,“国美的气质甚至也改变了不少,现在的竞争更为规范化,相比当年火药味、草莽味都消退了不少。”
此前在让位总裁时,陈晓本人就曾对《每日经济新闻》强调其观点称,在情感和理智之间,在“黄总”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之间,他都必须选择后者。
“因为,国美电器是家上市公司,不属于黄光裕个人或他的家族,”陈晓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26

中信泰富炒燶外滙主角之一張立憲重出江湖 李華華


2010-9-2  AD




 

窮途未必係末路,絕處原來真係可以逢生!喺中信泰富(267)單世紀炒燶外滙奇案,太子女榮明芳上司、因為負責簽名落單買Accumulator而要「起身」嘅前執行董事兼副董事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張立憲,原來並無因為呢單嘢而倒下來!

獲黃剛家族禮聘任執董

印 尼幫黃剛家族嘅香港建設(190)同埋香港新能源(987),噚日宣佈人事變動,前者委任張立憲做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董事袍金10萬兼年薪720萬), 後者委任佢做執行董事兼副主席(董事袍金7.5萬兼年薪120萬),另外,兩間公司除咗會畀佢酌情花紅,更會向佢授出購股權。如果華華喺張生,噚日應該好 似學生咁開心─新學年、新開始嘛!

咁因乜解究黃剛咁闊綽禮聘呢位「高手」呢?兩間公司嘅通告就梗係無講喇,但華華敢講一句,肯定唔會係因為佢落單買嘢嘅眼光好囉!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0

乳业江湖告急:蒙牛、伊利网络“公关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1/0MMDAwMDIwMjE0Mg.html

伊利与蒙牛之间从不缺爆炸新闻,两家乳业巨头再次因圣元“早熟门”、“DHA门”而陷入激烈的争斗中。

10月19日晚间, 有网上微博称圣元奶粉“性早熟门”事件系人为的、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被策划的事件,暗指蒙牛是幕后“黑手”。10月19日深夜,一封来自伊利 集团的网帖《蒙牛集团蓄意破坏我公司(伊利)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侦破进展》更将该事件的幕后策划直指蒙牛集团。

该网贴直接指出,蒙牛集团总裁助理杨再飞、蒙牛集团儿童奶项目负责人安勇等人及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等数人涉案。

次日,蒙牛集团向本报发来官方声明,称“蒙牛集团从未策划、组织、实施任何与‘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的有关活动;蒙牛集团已经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制造这一虚假信息的个人、组织的法律责任。”

蒙牛涉案

“这个事情最早出现在7月份。”伊利公关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是因为当时我们发现有大量消费者以“孩子妈妈”身份发帖批评我们的产品不好、存在问题,当时大量出现,我们感觉很奇怪。”

该文表示,集团公共事务部和液态奶事业部第一时间通过危机监测系统发现事态后,及时向潘总做了汇报,潘总马上判断出这是一起针对我们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意攻击事件,立即部署启动应急公关程序。

伊利公关部负责人表示,“公司很重视,随后就进行调查,发现帖子地址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当时我们担心怕是国外企业在背后操纵打击国内奶粉品牌,就很快报案了。”

一熟悉博思智奇公关公司的公关界人士告诉记者,“杨再飞蒙牛总裁助理的身份是虚职,只是挂名,主要身份是博思智奇老板。”另有媒体报道,杨再飞10月20日已经被公安机关带走。

对此,10月20日下午,蒙牛给本报发来官方声明表示,“蒙牛集团所有高管均在正常工作”。但曾为蒙牛高端乳品特仑苏做过“OMP策划”的赵姓人士向记者核实,他认识安勇,且安勇已经被抓。

针 锋相对,伊利也发布了官方声明,该公司明确表示:经警方缜密侦查,这起利用网络媒体恶意损害伊利集团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案件已被侦破,此案涉及蒙牛乳 业、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据公开资料显示,蒙牛乳业总裁助理杨再飞还兼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其副总经理赵士勇为蒙牛乳业首席顾问)、北京 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相关人员。

伊利官方表示,“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及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4人已于近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李友平、张明2人网上追逃。”

记者拨通了传闻中曾接受司法调查的蒙牛集团儿童奶项目职员刘慧芳的电话,刘慧芳首先确认了自己的身份,然后以一句“这件事别再说了”匆匆挂断电话。蒙牛集团副总李彤告诉记者:“据我了解,圣元奶粉的事情不是蒙牛干的。我们已经向警方报案了。”

上 海翟建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律师张培鸿认为,在类似的网络营销事件中,如果爆料者所述情况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如果是对 自然人的人格诋毁则涉嫌诽谤罪。媒体对网络传闻未尽审核义务而进行报道,如报道内容不实,当事人可追究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从实践来看,类似的事件 中,实际涉嫌侵权的个人和媒体众多,当事人可能最终只选择部分侵权人进行维权。

不过,对于该文反映的情况,伊利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基本属实,但是当记者追问是否是伊利方面的人发布的上述文章,该人士连忙表示“不能这样说”。

记者辗转找到该市经济开发区公安分局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不能接受采访”。对于上述说法,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官方未作说明。

争斗不断

蒙牛与伊利同为来自内蒙古的乳业企业,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二者轮流把持国内乳业的前两把交椅。但是由于牛根生等人是从伊利出走的,因而形成微妙的关系。今年6月,本报记者曾实地调查黑龙江肇东双方的奶源争夺之战。

蒙牛与伊利再次起纷争,这让整个乳业行业人士深感担忧,担忧两大巨头的连年攻战,会毁掉中国整个乳业行业。

乳 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表示,目前乳业行业最不愿看到结果是有两个:一是不愿看到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事件国内乳业深受重击,前不久又出现“性早熟” 炒作事件,连续出现让人担心;二是最不想看到的是国内企业“窝里斗”,窝里斗不仅把圣元卷入其中,导致消费者对整个国内乳品企业不信任,不愿使用国产奶 粉,这样不仅打击某一个企业,也危及整个产业。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强调,蒙牛和伊利双方争斗太多,“你整我我整你,历史恩怨掺杂其中,让乳业的竞争演变成了江湖之间的恩仇报复。之前蒙牛的特仑苏OMP事件,也存在一定的隐情,结果是窝里斗,双方受损、行业受损,外资品牌乘机而入,把国内市场白白让给外资品牌。”

王 丁棉建议,这种非正常竞争应受到指责和抵制,乳业行业协会要出面来协调企业之间的这种非正规竞争,企业本身要在法律框架内,公平、公正竞争。“国内企业要 讲团结,不要用江湖手段解决纷争;另外企业也不要过快发展,过快发展就会出现抢市场、抢奶源竞争,结果则是中小企业受损,市场受到危害。”

一 位曾接近蒙牛高层的资深策划人士赵先生表示,“安勇人是好人,但是在市场利益竞争上,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难以区分好坏了。这次纷争背后不管是谁搞的,都没 有赢家,反而会削弱卷入其中的企业本身。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国产奶粉出问题了,在抵制圣元的同时,照样不会买国产其他品牌的奶粉。”

公关战

如此商战,早已伴随乳业寡头们的沉浮,但话语操控者突然落网,则是一连串事件中的意外。

10 月19日夜,博思智奇总经理杨再飞与外界失去联络,本报记者未能拨通其手机。次日,杨被带走调查信息通过多种渠道流出,亦有媒体援引呼和浩特警方信源证 实。杨的助手20日回应记者称,“对杨的调查尚未进入任何司法程序”。而伊利当日声明强调,在杨再飞20日被带走调查前,博思智奇已有赵宁、郝历平、马野 被检察院批捕。蒙牛声明则并未否认公关策略涉及伊利产品,但强调未策划“圣元性早熟事件”。

“据现有信息,嫌疑人很可能以损害商业信誉罪被起诉。”一位业内商务律师分析。若案情落定,博思智奇公司的相关公关职员或将遭受自由刑,并可能与蒙牛同时支付罚金与赔偿金。

这不仅将触及新兴的公司,案情很可能连带整个业务模式的清查。

北 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仅25万元,成立于2005年9月,现法定代表人为张俊芳。其工商资料显示,公司为自然人投资控股的实体。公司网站 显示,其长期客户中不乏知名企业,其中蒙牛的案例被公司作为范例公开展示。近日,该公司获得一项公共关系案例奖项,亦与蒙牛产品的营销有关。

此次受查的杨再飞,在媒体公关界颇具声名。有业内人士称,出身于主流媒体的杨擅长为媒体“供料”。在蒙牛遭遇外资并购期间,他策划过舆论应对,由此获得信任。但了解其公司的媒体从业者,则因其曾与记者间的纠葛,业内存有不小争议。

在寡头沉浮的乳业圈,近年来的“话语战争”尤为显著。伊利蒙牛的市场份额状况胶着,且因两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奶业市场面临调整期。据今年半年报,伊利上半年的营业收入146.93亿元,超过蒙牛2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观察到,这种专业公司的舆论操控,已从最初的短期项目竞争、共同公共危机中的应对竞争,转化为一种常态。近两年“类似事件频发,攻击性增强,但因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渠道繁多,均有大量证据可查,可带出一整条产业链”。

上述人士称。在伊利、圣元婴幼儿产品受质疑同期,蒙牛冰激凌的生产环境等图像亦在网络中传播。媒体亦曾报道,多年前伊利曾聘请公关公司就竞争者制定针对性公关策略。

种种背景下,这宗特案因此存有变数。此次伊利向警方主动举报,经侦部门以刑法明确载入的损害商业信誉罪,或将有更进一步发展。“伊利和圣元可以单独提请民事赔偿,如果以另案起诉,实际上可能让蒙牛长期处于不利的舆论环境中。”上述商务律师分析,“蒙牛寻机反诉也有可能。”

“协调”是另一种可能。20日双方均有声音称,已告知有关政府部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03

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搶進雲端商機 股王推手六十歲再戰江湖的祕密

2010-11-08 TWM




曾經一手打造宏達電股王傳奇的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自宏達電急流勇退後,最近也傳出要在六十歲時再度創業,越來越熱的雲端商機,連股王推手也忍不住要重出江湖?其背後真正的原因究竟為何?

撰文.黃智銘

宏 達電今年業績暴發成長,股價一路上攻,穩坐股王寶座,退隱五年的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近來也悄悄復出,在宏達電股東會通過解除他的「競業禁止」條款後,立即 重出江湖接任未上市小公司冠信(Atrust)總經理,身價上億元的卓火土,為何在退休後還想重出江湖?能夠讓他動心的是什麼樣的新產業?

周五的下午,位在雲林縣的「品格英語學校」正在進行結業典禮,被人稱作「阿土伯」的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正被一班國小四年級的學童圍繞,這些學童像是記者般地向卓火土提問,內容從個人興趣到智慧型手機都有,阿土伯相當有耐心地一一回答這些孩童的問題。

二 ○○八年,宏達文教基金會在花蓮縣成立第一所「品格英語學校」,今年又在雲林縣成立了第二所,目前兩所學校一年分別都要接待逾七千名學童,加上學校運作, 一年總預算逾億元,身兼品格學校院長的卓火土,還希望到更多縣市去設立「品格英語學校」,因此,他現在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資金的來源。

君子有所為 再造股王?

為 了繼續推廣品德文化,六十歲的卓火土決定二度創業,今年初他以個人身分入主冠信電腦,而且親自接任總經理,知道這件事情的友人幾乎都說,「這次阿土伯會復 出,都是為了基金會未來發展才做的決定。」冠信是○七年時,由馬玉玲等人所創辦,主要是從事精簡電腦(thin client)的研發,今年卓火土加入之後,資本額擴充到三億元,準備在現在最熱門的雲端運算市場大顯身手。

過去的電腦可以說是「挖水井」 的方式來提供運算能力,所以效能要強才能自給自足,現在雲端時代就進入了「建水庫」的時代,精簡電腦就是雲端時代的「水龍頭」,只具備基本的運算功能,但 只要一開機,龐大的運算能力就可從雲端源源不絕而來,「若你看iPad這個產品,其實也算一種移動的精簡電腦。」國際數據資訊中心(IDC)分析師張祐菖 解釋。在各國政府、電信業積極造「雲」後,對於「端」的需求勢必提升,冠信現在也處在雲端時代戰略有利地位。

今年以來,卓火土已處分至少一五○張宏達電股票(當時獲利約七五○○萬元),目前僅持有宏達電一六七張股票,以這筆珍貴的退休老本投資雲端事業,顯見卓火土對冠信的信心,及對品格教育的堅持。擁有養出股王的傲人經歷,阿土伯重出江湖,必然成為科技圈新話題。

卓火土

出生:1950年

現職:冠信總經理、 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宏達國際執行長 迪吉多電腦總工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3

代理行暗战江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6/0MMDAwMDIxNDY0MQ.html

2011年1月6日,央企背景的中铁置业和三家代理行签订战略协议,就土地判研、策划定位和销售代理等三项业务进行合作。

同为一家企业服务,易居中国(纽交所代码:EJ)、思源(纽交所代码:SYSW)世联地产(002285.SZ)再一次走向竞争、合作之路。

这 几乎是中国房地产业12年市场化以来“最好”的光景,摆在地产行面前的是5万亿新房销售市场。统计显示,2010年超过40%的市场份额是通过经纪公司完 成代理,按照1%的代理费计算,代理行业已有2000亿市场规模。“即便受调控影响,经纪公司代理的市场份额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思源经纪董事总裁陶红 兵说。

然而,竞争才刚刚开始,暗战无处不在。

上市,寻求扩张

上市,寻求扩张

2010 年11月,思源在纽交所上市。敦促思源上市的动力,正是主要竞争对手的上市。而世联2009年在A股上市之初,也提到这一竞争态势。世联的主要竞争对手是 中原房地产经纪公司和合富辉煌等港资背景的代理行。易居中国2007年在纽交所上市后的扩张,也极大的刺激了同行们。

房产代理机构上市的好处显而易见。陶红兵告诉记者,上市可以增加公司的话语权,让更多人来关注公司。并且,募得的资金可以让代理机构从容度过行业的低谷。

房地产行业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房地产投资额、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等会出现周期性波动。依托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代理行们也几乎成为“靠天吃饭”的企业,交易量大,代理行业绩好;反之,则差。2008年就曾令众多中小代理行直面生存危机。

2010年,众房企狂欢的时刻,分享盛宴的还有地产代理行们。根据思源招股说明书,2010年前9个月公司实现净营业收入4.32亿元,逼近2009年全年净营业收入4.33亿元。前三季度净利润1.32亿元。

世 联地产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65.15%;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69.34%。易居中国 前三季度,总营业额为2.313亿美元,同比增加27%,包含新浪乐居对营业额贡献的4170万美元。去除新浪乐居以外的营业额为1.896亿美元,同比 增长4%。调整后的净利润为6510万美元,同比降低5%。三家代理行不约而同地创造了进入市场以来的最好成绩。

有代理行宣布,2010年 代理额超过千亿,同万科(000002.SZ)的成长步伐一致。但亦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指出,不应单看代理数额来判断销售规模,还要看其对应的收入及纳 税额。有些代理公司把营销顾问的销售额也算成自己的代理销售额,也有把大额保证金的投资项目也计入常规的代理项目。

代理行之间的竞争亦进入白热化的阶段。

生存之道

内地房地产代理行,是香港启发下的产物。

1993 年,邓智仁的利达行将香港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手段引入万通新世界广场,以大手笔的策划和包装,迅速引起了轰动和追捧,卖到了当时市价的三倍,很多小业主 10年后才解套。该项目当年12月下旬才动工,11月初已售出百分之七八十,“数钱都数疼了”的故事在业内传播了多年。

利达行让开发商看到 了代理行的神奇。发展至今,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为开发商提供代理销售服务时,一般有三种模式:(1)项目代理销售,获取佣金收入。(2)项目代理销售获取 佣金收入外,约定完成既定销售任务后进行“溢价分成”。(3)采取包销的方式,通过销售房屋获取差价收入。

包销方式曾让一些代理行迅速赚取 了大量资金。以华美地产2007年包销的阿尔法二期项目为例,其包销底价为6700元/平方米,而华美地产代理后的市场定价为6900元/平方米至 7500元/平方米不等,最高价曾经达到过9000元/平方米。华美地产利用包销代理模式完成资金积累后,迅速投身开发。

为了获得一些项目的代理权,不少代理行许诺以高额的保证金。但在陶红兵看来,这些都不是正途。一家专业的代理行,提供的应该是专业的咨询和销售代理服务。但在行业发展的初期,这些都是抢占客户资源的手段。

竞 争有时候很“实际”,有时候也很“虚无”。几乎每家公司都会强调自己的专业能力,但在市场上取胜既靠规模,也靠能力,还靠人脉。而人脉究竟靠什么建立? “有时就是靠吃吃喝喝,请客送礼,拍老板的肩膀。”某著名代理公司市场总监对本报记者说。有些代理行的团队甚至会细心到记住甲方成员每一个人的生日。

世联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分析,他认为易居中国之所以业绩好,是因为为大客户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易居较其他几家代理公司的优势是,研究系统和信息系统。“且不说统计数据是否完全准确,但给客户的感觉是很专业。”

许多房地产公司仍旧保留了自己的销售团队。如SOHO中国(00410.HK)、绿城(03900.HK)等公司。但陶红兵认为,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逐步成熟,行业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房地产代理销售比例会逐步提高。

中 国旅游地产服务集团信息咨询中心总经理周海平也表示,广州亚运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销售业绩,是因为易居中国和广州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合作,极大程度调动 了客户资源。上市公司中,扩张较快的万科、恒大地产(3333.HK)均把销售交给了代理公司来做。“SOHO中国等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开发商更 擅长的是前期拿地和融资,如果所有的环节都亲自去做,势必会影响扩张步伐。”周海平说。

决战二三线城市

在世联董事长陈劲松看来,未来决定代理行座次的将是二、三线城市的份额。

京 沪深穗四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已经超过一手房,新房已经不再是主角。且每个一线城市都有市场份额较大的代理行。在北京,思源独占鳌头。上海,位列首位 的是易居中国。深圳是世联地产,广州则是合富辉煌。“就看谁手伸得更快,更远。”陈劲松说,与其和其他公司在一线城市厮杀,不如去二三线城市扩张。

一位代理行高层也认为,许多二三线城市前景十分广阔,不仅写字楼租金便宜程度超乎想象,且广告牌也十分便宜。陶红兵告诉记者,思源可以忍受旗下的分公司在进入二三线城市初期不赚钱,为的就是等市场成熟后扩大规模。

2011年1月4日,世联地产发布公告称,拟斥资3000万元收购四川嘉联51%的股权。早前,世联还收购了山东当地最大的代理行51%的股权。据透露,并购和直接设立子公司是世联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有此想法的并非世联一家。“当地有稳定的业务来源,我们就会考虑并购。而并购对象都是当地做得非常好的企业,以便让我们的管理方面有更好的平台支持。”思源也向本报记者透露了相似想法。易居中国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扩张。

恶战,也许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7

中環在線:杜鵑重出江湖下周現身記招 李華華




2011-1-13 AD


 

國美(493) 爭奪戰中黃家軍主帥、黃光裕老婆杜鵑(圖),由舊年9月被改判緩刑放番出嚟之後,一直都「潛水」,但似乎好快佢就會上番水面!內地《第一財經日報》噚日 話,杜鵑即將「重出江湖」,喺呢個月18號(即下周二)會出席一個國美母公司喺北京開嘅記者會,如果係堅嘅話,呢次將會係佢恢復自由身以嚟首次公開露面。

據內地媒體嘅講法,北京國美集團旗下嘅國美體育,將會喺18號公佈擴張戰略計劃,到時杜鵑唔單止會現身,仲會上台講嘢,就連佢個姑仔、黃光裕三妹黃秀虹都會蒲頭,都好隆重其事咁喎。杜鵑幾年無去過呢啲場合,今次演講唔知會唔會有咩微言大義呢?不妨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