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城汽車: “攪外國人的局”

2013-05-20  NCW
 
 

 

過於強烈的創始人個人符號以及缺乏制度化的高管激勵機制,是穩定增長的長城在未來發展之路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本刊記者 梁冬梅 文liangdongmei.blog.caixin.com 在汽車業,吉利、奇瑞、長城和比亞迪被視為中國自主品牌的四駕馬車。自世紀初以來,它們的光速崛起將原本平靜的中國汽車市場帶入了一個競爭時代。它們一度殺入汽車銷量版前三甲,吉利美日、奇瑞QQ、長城賽弗以及比亞迪F3讓汽車普及到了中國的縣城乃至鄉村。然而,以模仿起步的模式在最初的高速成長後遭遇了共同的瓶頸:知識產權領域麻煩纏身,後續開發能力不足,主要在低端市場展開的激烈競爭限制了獲取利潤和未來發展的空間。怎麼辦?惟有升級一途。幾家企業努力經年,路徑各有不同。

但升級效果如何?誰將是未來中國最有希望的本土車商?

財新記者通過數月深度採訪,將從本期起陸續推出這組系列報道,記錄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升級之路。 ——編者長城汽車(601633.SH)的股價一直在漲。

自2012年 初 以 來, 長 城 汽車的股價一路從每股9元左右漲到最高39.97元(2013年5月8日股價——編者注) 。在資本市場,長城已取代比亞迪成為汽車業明星公司:整個2012年,長城汽車以103% 的漲幅名列整車上市公司的漲幅第一名,A股漲幅榜第25名。

在整個汽車業都陷入低迷的2012 年,它的業績是其得到投資者追捧的主要原因。2012年長城賣了62萬台車,同比增長28%,超過汽車業整體4.3% 的平均增速。2012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431.6億元,同比增長43.4%;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8億元,同比增長65.7%。不過,它也因此引起了一些以做空為主的對沖基金的關注。

美國投資公司 Bernstein 在今年2月發表的一份關於汽車行業的報告就認為,長城銷量僅為60萬輛,但市值達到130億美元,超過馬自達,接近日產,這表明這家公司的估值已經透支了未來非常高的成長預期。

被高估抑或被低估,這取決于長城未來的成長。而長城的成長性,取決于其創始人魏建軍的選擇。盡管 “長城現象”成為媒體和投資者追逐的話題,以“攪局者”自居的長城董事長魏建軍仍保持著他的低調和節奏。

長城的路和比亞迪、奇瑞等車企都不相同,它只做皮卡、SUV 和 A 級轎 車市場。用魏建軍自己的話說,長城不做汽車界的 “全科醫生” ,而是做專業的 “牙科醫生” 。奇瑞強調 “大而不倒” ,並謀求政府支持,而長城汽車更追求利潤而不是規模。 “如果多銷售了10萬輛,但利潤並沒有上去,為什麼要多銷呢?”魏建軍說。

長城有獨特的企業文化,員工至今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日。每個工作日上午,還要統一做廣播體操。新加入的員工,要體驗長達三個月的軍訓生活。

盡管長城的股票備受追捧,但無論是長城高管還是普通員工,都無緣從股價中獲益——因為他們並不擁有公司的任何股票,也不被允許參與公司的股票投資。魏建軍自己通過保定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控制著長城56.04%的股票。

魏建軍的影響無處不在。 “他是長城汽車的靈魂。 ”長城員工如此形容他。

他也是河北保定的旗幟性人物,出租車司機們告訴財新記者: “聽說將來保定的出租車都要換成長城的。 ”對其個人風格,員工形容為“專業老闆” , “不玩虛的” 。魏建軍事必躬親,他從車展上研究最新的車型並從中琢磨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在企業戰略、營銷,還是在技術、產品的選擇上,他的高管們喜歡說的一句話是: “這事由魏總定。 ”這是一家被創始人的個人風格強烈影響的汽車企業,它的升級之路也同樣打上了創始人的烙印。在長城內部,魏的語錄廣為流傳,其中包括: “自主品牌的責任之一就是要‘攪外國人的局’ ,必須得挑戰他,必須打痛他,讓他難受,我們的活兒才做到位了。否則,他老讓我們難受,我們做半天汽車也沒什麼價值。 ”他也由此認定了長城未來的路: “一定要做高端、做高品質。 ”“我們已經走過了模仿抄襲的階段,未來的路線還是做精做專,但哈弗要往高端走。魏總說,這事得慢慢來,從質量到品牌,急不得。 ”長城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兼宣傳總監商玉貴說。

在過去很多年,魏建軍鮮明的個人風格將長城帶入了一個穩定增長的軌道,至今沒有出現大的偏差。但在汽車業觀察者們看來,高管的薪酬激勵機制缺乏,以及創始人本人影響太大,是影響長城汽車從一個中小規模的車企向世界車企邁進的最大障礙。 “長遠發展來看,企業還是應該靠制度來進行好的運轉。 ”獨立汽車分析師鐘師說。

土里刨食發展方法

1998年,保定地市合併,當時46歲的商玉貴原為保定市經信委主任,面臨分流,他來到 “鄉鎮企業” 長城汽車求職。

面試時商穿著拖鞋見到了魏建軍,魏看中其文采。第一個月工資800元,商玉貴一口氣寫了七篇稿子,第二個月工資就調到了1000多元。商玉貴回憶當時的印象說:這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企業, “決策快,講求實際,沒有形式主義,一切以市場為主。不虛” 。

這是長城的起步階段。其時,長城剛從一個瀕於破產的汽車改裝廠,轉變成一家皮卡生產商。選中皮卡市場,是魏建軍在日本等多國考察並結合中國國情思考後的選擇。在他看來,國外皮卡市場很大,但中國還沒發展起來,而且當時國內只有四家國企做皮卡,長城進入有機制優勢,有錢可賺。當時,中國尚未加入WTO,汽車市場整體規模不到100萬輛。奇瑞創始人尹同躍和其他七個人剛剛在安徽蕪湖的一個茅草棚里搭建了奇瑞的雛形;吉利創始人李書福還在賣摩托;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剛從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辭職創業。

和其他自主品牌一樣,長城從模仿起步,學的是日本的海拉克絲。他的對手包括保定當地的天野汽車、中興汽車等。讓商玉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當年長城汽車首次出口了200多輛皮卡。

他向魏建軍提出要就此做宣傳,得到的回答是: “宣傳那個幹什麼?咱們應該 講究實際,很多事情做了再說,沒做別說;有時候做了也別說。 ”而同城另一家國企,當年也出口了幾十輛車,就 “敲鑼打鼓到政府去報喜” 。

總結他眼中的長城汽車,商玉貴說: “長城一直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 ”在商玉貴看來,長城汽車早期生產皮卡,談不上有多麼高瞻遠矚,主要是“它只能生產皮卡,當時水平就這樣” 。

1998年,長城汽車成為全國皮卡銷量冠軍。此後14年,公司無論在銷量、佔有率還是保有量方面一直保持第一。

根據交銀國際的一份研究報告,2012年長城皮卡的市場份額達到33%。

隨 後 的2002年, 長 城 汽 車 進 入SUV 行業,這同樣基於務實的原則。

“做皮卡最容易進的領域就是SUV,因為它們是一個底盤生產的。 ”商玉貴回憶說,跟同為自主品牌的奇瑞和吉利不一樣, “長城完全是土里刨食發展方法” 。

長城在2002年推出了首款定價8萬元的塞弗 SUV。因為售價低,外形不錯,賣得很好,但長城內部自知質量一般。哈弗 SUV 是長城從低端向高端推進的開始。哈弗從10萬元車起步,逐漸賣到了15萬元左右,而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剛剛推出的哈弗 H8將售價再度提升,進入了15萬-20萬元這一檔。

18萬元對於中國的自主品牌車來說,是道檻。突破18萬的車市場會不會認,長城多位內部人士坦承心裡沒底。

為這次升級,從研發到市場,各部門做足功課。商玉貴表示: “要突破18萬元必須付出雙倍努力,技術含量一定要高,發動機和變速器必須是最先進的。質量得做到相當于合資品牌六七十萬元價位的車的質量,而實際賣的時候價格還要有彈性。 ”換句話說是 “寶馬質量,現代價格” (魏建軍語) 。

在他看來,公司目前在技術上的儲備已經足夠,但往上走最難的在於市場認可度這塊,只有實戰才能檢驗。 “從低端到高端是很難,但還得走,慢慢走,一下子要跨過去很難。 ”從塞弗到哈弗這一步,長城走得不錯。交銀國際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0 年長城的哈弗 SUV 成為行業第一,隨後連續兩年蟬聯冠軍,2012年哈弗SUV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4%。

但進入轎車領域的過程沒有這麼順利。2007年,長城汽車嘗試進入轎車領域,主攻精品小車,當年推出的精靈系列也經過了精心準備,但因售價高過QQ, “一個月千把輛都推不出去” 。之後推的另一款車酷熊也遭遇失敗。這讓 魏建軍認識到市場對品牌的認可需要積累,還得一步步走,不可急於求成。經過調整,後期推出的炫麗、C30等車保持了對同類型車的價格優勢,2012年長城轎車銷量達到19.9萬輛。

幾乎在同一時期,魏建軍提出長城的 “聚焦戰略” ,即長城專注于皮卡、SUV 和 A 級轎車市場(小型車) 。這算是長城對其 “土里刨食發展”的一個戰略總結。和其他中國本土車企相比,長城車型不多,但除了精靈和酷熊,幾乎都是暢銷車型。這種成功率使它的業績表現遠優于競爭者。奇瑞每款車研發動輒投入幾千萬元,但卻廣種薄收。擁有四大品牌的奇瑞,目前賣得最火的一款車仍是價位在5萬元以下的 QQ,全部暢銷車不超過五款。近年來,奇瑞涉足地產、造船等多個領域。 “除了飛機,奇瑞幾乎無所不做。 ”奇瑞財務部一位人士說。

升級儲備的厚度

模仿起步、逆向開發是中國本土的自主品牌都走過的道路。但隨著規模擴大,有野心的企業基本都放棄了這種發展方式。吉利、奇瑞和長城都建立了自己的汽車研究院,開始從確立概念開始,進行正向開發。

目前長城大約有5000多名研發人員,新技術中心計劃在後年建成。這個新技術中心投入巨大,長城內部說,這個中心軟件可能還有差距,硬件絕對一流。魏建軍誇口說,要讓“你來這裡開發不出好產品,都不好意思” 。技術中心的目的是要把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做“汽車製造廠”而非“組裝廠” 。

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穆峰稱,至少從2007年開始長城就不抄了,基本是 “半正向設計” ,即在自己的底盤基礎上,根據自身需求和底盤性能來做產品設計。他承認,在產品設計和流程控制過程中也包括研發對標,但這種對標 不同于以往的抄襲,而是分析和參考競爭車型的具體情況以改進自身質量。

零部件方面,長城內部推行 “垂直整合”模式,即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車橋、燈具在內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均由長城或下屬公司生產。交銀國際的報告認為,這種垂直整合,可以有效控制生產環節的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保證核心零部件供應,有助于縮短生產周期,提升產品競爭力。目前長城有40多家零部件廠,但也通過集團向德爾福等業界知名的進口廠商採購。

不過,Bernstein 的報告認為中國的獨立車商應更多採購進口零部件,才能真正改善質量。為了解中國本土車商真實的技術情況,Bernstein專門買了吉利和長城的車拆卸。它在報告中認為長城還缺少發動機方面的專有技術。報告稱長城有一款自己的四缸發動機,其中部分源於豐田的設計,並由歐洲一家設計公司在此基礎上改動而成。另外長城也在採購三菱發動機,並嘗試改進。在這份報告看來,長城和吉利這些中國本土車商還需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據其瞭解,中國本土車企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大多不到營業收入的2%。但長城內部人士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他們目前的研發投入達到了收入的3%到5%。

長城現在為自己設定的對手是合資廠商,最近的目標是在2014年、2015年能做出和日韓廠商一樣品質的產品。在備受追捧的2012年,長城在年底開會反省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與對手有多大差距。結論還在研發上。 “研發跟人家有差距。盡管一直在追趕,但研發設計人員的素質跟別的企業差距很大。在精益生產方面,跟日系車沒法比;在整車整合方面,也還有差距。 ”商玉貴說。

在長城的產品設計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少平台。 “一個平台可以生產很多車。比如炫麗、酷熊,都是一個平台上出來的,底盤和發動機一樣。這樣才能節省成本。 ”商玉貴介紹說。這種少平台戰略近年來也在影響其他國內車企,比如奇瑞。

讓一個平台盡可能生產更多的車型,這種開發理念源於長城對於利潤的看重,這將它與熱衷銷量的其他自主品牌區隔開來。在長城從事營銷策劃的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如果部門提出一個新的營銷方案只提升銷量而不提升利潤,肯定得不到通過。

商玉貴說,老闆看中的是 “在什麼價位上有什麼銷量” 。魏建軍曾經說,“利潤如果能增長100%,我寧願銷量在50萬輛之內,哪怕10萬也可以。我們不追求量的概念,還是看有多少利潤。 ”他強調長城是 “以賺錢為導向” 的公司。

而奇瑞汽車直到2010年10月做戰略轉型時,才從以銷量為業績導向轉向追求利潤為導向。

這推動魏建軍要不斷提升長城產品的價格,因為只有在高價位的產品上,公司才可能獲得更大的利潤。他認為,“產品賣得便宜是因為你水平還是低,如果我們的哈弗每輛車再多賣1萬元,一個月賣1萬輛車,利潤就增加1個億。 ”在2012年度公司總結大會上,魏建軍提出,長城的戰略規劃是挑戰歐美、趕超日韓全系產品,目標是毛利率大於30%,淨利率大於15%。

實際上,過去幾年,長城的 SUV 產品毛利率都在30% 以上。交銀國際最近的一份報告預計,未來三年,長城的SUV產品毛利率仍然在30%以上。

無處不在的創始人

在長城內部,有兩個重要的會。一個是每天早晨7點半到8點半的對策會;另一個是每周四的評車會,從研發、生產、質量控制、營銷、策劃,到子公司,共有100多人參與意見。這兩個會,魏建軍多年堅持參加,除非和十八大衝突。

在長城,董事長魏建軍負責生產、研發,總裁王鳳英負責營銷,但魏以其事必躬親的風格影響著各個環節。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主任穆峰說,魏對車有見解,主要通過車展來瞭解趨勢。他舉例說魏建軍很早就發現歐盟發動機曲線的走勢跟國內不一樣,內部研究人員經過兩個月研究後證實,歐盟發動機在小排量之外還有低速化趨勢。後來長城據此對產品進行了調整。 “老闆在很多方面比我還懂。 ”他說。

反腐是魏建軍極為重視的方面。走進河北保定長城汽車的總部,在門口的接待室里,進門右手的牆面上有一個宣傳板,上面列了長城汽車不予合作的近十家供應商企業 “黑名單” 。在長城內刊頭版右下角,有一個名為“廉潔天地”的版面,上面留有多個舉報電話、手機號、QQ 號和數個電子郵箱地址。

在長城公司里,還有一個名為 “警鐘長鳴”的石碑,上面用紅字刻著因招投標受賄而被判刑的五個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名字。包括商玉貴在內的高管和員工子女結婚等宴請活動,只能請不超過20個公司內部人士。而公司內部人員與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等人士之間的宴請活動,也要得到批准。如果私下接受宴請,公司內部有一個特殊部門會在偵察發現後內部通報。

長城內部人士說,魏建軍的親屬不在長城任職,長城的零部件供應商也沒有魏氏家族的。 “在中國沒有解決的腐敗問題,魏總想在長城內部解決掉。 ”長城汽車一位內部人士說,進入長城汽車工作的員工,只要工作有業績就能站穩腳跟,不需要把精力放在人際關係上, “連公司總裁王鳳英也是招聘來的” 。

這樣的企業文化幫助長城留住了一些元老,比如商玉貴。但激勵機制的欠缺也使它流失了相當一批外部引進人才。多位接受採訪的長城內部人士承認,長城的福利不錯,但就薪資水平只在保定當地有優勢,和汽車同業相比並無競爭力。

能否吸引到足夠多的外來人才已經成為影響未來長城成長的一個關鍵因素。Bernstein的汽車分析師專門訪問了長城的管理層和研發團隊,但在報告中認為長城距離一家世界級車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報告對長城在保定這樣一個地方能否僱傭到最好的年輕工程師表示擔心。報告認為,長城能夠建立獨立研發能力的關鍵在於它自己的工程師隊伍能從外聘的日韓退休工程師那裡學到東西,快速成長。

曾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主任技術專 家和發動機研發經理的韓志玉,回國的第一站是擔任長城研究院院長,他一手搭建起長城的研發體系,但兩年後合同到期就離開。與韓同時離開的另一名“海歸”高管是長城副總經理梁賀年,他1993年加入長城,先後擔任技術部部長及公司總工程師,後加盟吉利。

盡管長城在 A 股和 H 股兩地上市,包括王鳳英在內的多位高管均不持有公司股票。這在汽車公司是個特例,包括比亞迪、吉利在內的港股上市公司均有高管持股,即使還未上市的奇瑞汽車,在設計的擬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也有大量高管持股。以比亞迪為例,2002年在香港上市時,近40個管理人員都被納入發起人行列,公司33名管理層共持股近17%,王傳福個人持股28.9%。

“期權和股票激勵沒有,對長城來說是個問題。企業應該是大家合作的平台,做企業不應該只賺錢,應該分享。

在現金流和盈利都很好的情況下,從底層到高管待遇都應改善。 ”獨立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創始人個人符號過強,以及高管沒有合適的激勵機制,是長城汽車長遠面臨的問題。

但問題在於: “離開魏建軍,長城是否能轉?”鐘師認為,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把體系做好,就像 GE 的韋爾奇那樣,打造公司架構和體系,選好接班人,在自己離開後照樣可以把企業做得很優秀。

長城是有自省文化的公司,長城犯過的錯都被刻在了公司裡面一塊名為“前車之鑒”的石碑上,其中有公司自2002年以來的四次重大戰略失誤,包括首次推出的轎車 “精靈”的失敗。長城現在走得很好,但未來能走多遠,取決于魏建軍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65

[惡搞文]頭都大:「你永遠不了解外國人。」

參考原文如此,當日原文如此

大傻仔今日用一個比較正經的角度寫這一篇文章。

今日大頭蔡,利用一名在都接近11個月前在《Prospect》雜誌寫下一篇叫You’ll never be Chinese的文章,之後生果日報翻炒這一篇發表超過10個月的舊文,今日大頭蔡利用這一篇文章大發高論,認為「歸根究柢,馬克.基多接受不了這個他已不認識的中國,一個萬事以錢行先的社會,這不是英國冒險家心目中的中國夢。馬克.基多指,現代中國社會只關注金錢和獲取金錢,政府害怕人民,因此不會領導人民去做對的事。着重物質,不一定引致道德淪亡;然而,以中國模式發展,見錢開眼和道德淪亡是分不開的孖公仔。」

大頭蔡話,有些「鬼佬」不以為然,為甚麼「鬼佬」希望自己變成「大陸佬」?這些「鬼佬」認為他們老早知道遊戲規則,仍然選擇來中國,是權衡過得失,「鬼佬」應該食得鹹魚抵得渴。不止中國變了,連中國的「鬼佬」也變了。所有在中國生活的「鬼佬」都像過客,對這地方無愛無恨,更無意融入社會,只想在最短時間內賺最多錢,搵定後路,有事發生即散水。

其實他真是成個痴線佬,人心根本無變,是他連歷史都唔撚識,外國人一直以來都是咁,不獨獨是中國共產黨統治的幾十年間。

話說一百一十年前左右的清朝末年,有一位年紀只是25歲的年輕人,他當年代表一家英國商行和政府官辦企業、盛產煤的開平煤礦的主事人張翼談判借款20萬鎊事宜,並以開平煤礦的資產作抵押。但是不久就發生八國聯軍之亂,英國的領事就抓住了張翼,不久英國商行在連哄帶騙之下要求他簽一份合約,內中就是委任那英國商行的代表去處理開平煤礦之事宜。最後張翼簽下之後,不久這年輕人就和這英國商行的代表簽訂合約,代表清朝政府以賤價的8英鎊出售開平煤礦予英國商行,最後這名年輕人獲得5,000美元的獎賞,最後這個煤礦經轉手,英國商行也大獲其他。這些錢成為這名年輕人發家的資本,最後成為了美國總統。這不是一個童話,是一個事實,這名總統叫胡佛。

其實無論是現代社會也好,古代也好,外國人去第二個地方,大部分都是想賺大錢,這名馬克其實如果當初成功也是一樣,只不過他選錯了產業,被政府打壓,才反政府。大頭蔡想找個稻草人支持他,結果自己也落入圈套,結果成為連自私自利的人性都忘掉了的痴線佬,連是非黑白都唔記得左,我都唔知他點解變成咁。

總之來講,呢條友崇洋媚外崇到痴左線,明明他飲外國奶大,但餵奶那個連老細自己醜惡呃人的事跡都唔提,梗是樣樣都好。大傻仔認為,中國人是明擺著老千,外國人是真小人式的老千,前者你接受就無事,唔接受至出事,後者是你接唔接受都是你輸。唔好講到你自己正義晒,你自己一樣咁仆街,你真是搞到大傻仔頭都大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77

瑞士承諾將交出外國人銀行賬戶資料 不再保密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40507/094719026843.shtml?bsh_bid=401487144

  中新網5月7日電 據英國《金融時報》7日報導,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的詳細資料。這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在6日於巴黎舉行的歐洲財長會議上,瑞士同意簽署一項有關自動交換信息的全球新標準。這是一次決定性的舉措,象徵著瑞士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

  這對各國政府而言是巨大的進步。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一連串稅務醜聞後,它們發起了一場聯合打擊逃稅的行動。

  如果要「撬開」納稅人的隱秘賬戶,瑞士的配合至關重要,因為該國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傳統由來已久,而且它的財富管理行業也很龐大,總共管理著2.2萬億美元的離岸資產。

  這份在巴黎經合組織(OECD)簽署的宣言要求各國收集並交換銀行賬戶信息、公司的實益擁有權及其他法律結構(如信託)。瑞士政府表示,協議突顯出它整治稅務欺詐和逃稅的決心。

  瑞士銀行家協會(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表示:「只要所交換信息僅與稅收目的有關,瑞士的銀行願意與其他金融中心自動交換信息。」

  與瑞士一起簽署協議的還有至少44個國家,其中包括其他經合組織國家、G20成員國以及開曼群島和澤西島等離岸中心。這項全球性標準由經合組織制定,並得到G20支持。

  其他離岸中心預計將面臨施壓,被要求配合。經合組織今年可能列出一份不簽署信息透明協議國家的黑名單。

  據信,一些離岸賬戶戶主已將資金轉移到少數幾個抵制透明舉措的離岸中心,如巴拿馬和迪拜。

  背景資料:

   瑞士的銀行號稱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在其他國家的絕大多數銀行,只要有調查人員來調查儲戶的各種信息並出示了相關證件,這些銀行都會透露。但是瑞士銀行沒有,3個世紀以來,瑞士銀行一直堅持著為儲戶永久保密的原則。

  對許多投資者來說,奉行銀行保密制度的瑞士絕對是一個理想之所。「因為(銀行業上)遵循不歧視慣例,瑞士一直以來都是很吸引人的地方。」

  延伸閱讀:

  瑞士保密法:

  依據瑞士銀行業保密法,瑞士的銀行不得向政府或第三者透露客戶的任何資訊,就算是家屬都絕不可以,除非案件涉及成案的犯罪調查,在法律機關要求下,銀行保密制度則遵從於法律。 美國法律視逃稅為犯罪,瑞士法律只視為嚴重違法。

  另外,瑞士銀行亦曾經因為拒絕在客戶逃稅向各國交出客戶資料的問題上引起歐盟各國的不滿,因而令歐盟各財長達成協議,對瑞士銀行實行金融制裁,因而令瑞士銀行作出了相應的措施以改變自身的形象。他們對銀行機製做了更新,參加打擊黑金、配合搜查,退還別國家貪污贓款等。

  由於任何銀行或其僱員或代理機構不正確地洩漏任何客戶的保密信息將可能面臨剝奪人身自由的刑事處罰。故此,這一法律規定只有在特殊和嚴格界定的情況下才可能獲得有限的例外。

  由以上資料可見,除了案件涉及犯罪調查和嚴重的金錢犯罪行為,瑞士銀行在一般情況下是絕不會向第三者提供客戶的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429

為什麼外國人不相信中國? 張化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vfnl.html

我最近讀了一本英文書,"美元陷阱"(The Dollar Trap)。作者 Eswar S.Prasad 是康乃爾大學教授,曾經在IMF(國際貨幣基金)駐中國表處和研究部工作。書中涉及中國的地方很多。

斷斷續續幾個月,我終於讀完了它。一來,這本書令人壓抑。二來,雖然鄙人吃了三十多年的經濟學的飯,但是,最近十幾年,我的宗教信仰有點動搖:我對經濟學的"似是而非"有了厭倦感。我更喜歡讀企業家和(嚴謹的)記者們寫的書。

但是,《美元陷阱》是一本很有水平的書。它的中心思想是:

       美國的問題非常多。但是,別國不爭氣,不自信,所以,大家還是打破腦袋擁戴美國。美元是世界貨幣轉盤得以運轉的連接器和"漿糊"(glue)。美元是美國霸主地位的核心代表。美元是一種永續的稅,美國政府征收本國人,也征收外國人。越有動蕩,美元越是受到追捧。美國的債務可以用更多的美元來歸還。

在談作者給出的四個經典例子之前,容我舉一個最新的例子。這個例子是他的書出版以後的事情。幾年前(2001-03年),諸多窮國的官員(巴西,智利,印度,中國等)紛紛抗議,"美國的QE是一個陰謀,目的是把美元壓低,刺激美國出口。世界貨幣戰爭一觸即發",雲雲。

但是,你看看兩年後的今天: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又是美元。而窮國的貨幣,甚至歐元和日元都跌得一塌糊塗。那些哇哇叫的發展中國家閉上嘴巴,不說話了。最近,有些國家又在叫囂:"美國6-9月份退出QE,對新興市場是個巨大的風險。咱們窮國的貨幣會遭到拋售,因為資本會大量流到利率上升的美國去"。比如,印度儲備銀行行長 Ranjin 多次抱怨美國聯儲制定政策時,"不考慮別國"。老實講,我聽不懂他的話。Ranjin 曾是芝加哥大學教授。我買了他2010年的書,Fault Line, 希望弄懂他。但是抱歉,我沒有讀下去:我讀不動。當然,我沒有放棄,還將嘗試沖一下。

回到《美元陷阱》中列舉的四個例子,說明美國差勁兒,但別國不爭氣+不自信。美元和美債反而成了安全島:

(1)2007-08年,美國次貸危機,天幾乎要塌下來了。美國很多銀行倒閉或者垂死掙紮。理所當然,美元應該大貶,美債應該大跌。很多聰明人(包括,羅傑斯)也這樣認為,並且拋空美元。但是,美元大漲,美債價格也大漲。拋空者斷胳膊,而退。

(2)2009-10年,希臘危機。美元美債也大漲。

(3)2011年,奧巴馬政府與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就預算赤字進行較量,差點導致政府癱瘓。標準普爾(S&P)破天荒調低美國政府債務評級。但是,美債和美元照樣上揚。

(4)2012年底,美國政府與國會再搭擂臺,出現"財政懸崖"(fiscal cliff)。但是,世界人民再次用錢投票,投美國的擁戴票。

作者在多處反複談人民幣為什麽只占世界貨幣交易中如此渺小,可以忽略不計的份額(雖然是第二大經濟體)。鄙人讀了非常難受,但是這又都是事實。他說,因為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任不夠。

在書中,作者專門就一個多年來的現象進行分析:為什麽資本從窮國流向富國?窮國為什麽補貼富國?學者們多年來並沒有讓人信服。他們給出的原因無非:窮國沒有財產保護,實體經濟用不掉那麽多資金,窮國的資本市場混亂和不可靠,等等。

此書有一章專門講作者在IMF的中國代表處工作時跟中國人民銀行打交道的故事。我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讀。

此書有不少好的分析。不過,有一處我很不滿意。他說,流通中的美鈔(和美幣)在2013年3月份大約為1.18萬億美元。三分之二在美國以外。如果美國通脹每年2%,等於美國政府向外國人每年征收了150億美元的稅收。

我對這個計算很不滿意。首先,全部的美鈔(和美幣)其實都是美國政府稅收收入,而不光是每年2%的貶值部分。為什麽?整個流通中的美鈔(美幣)都是永遠不需要歸還的。它無限滾動,直到永遠。

其次,現代經濟中,鑄幣稅不光只對現金。其實整個貨幣供應量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都是一樣的。現金和存款並沒有實質區別。如果你計算外國人持有的整個債權(包括存款),那麽外國人繳納給美國的稅收就更大了。

讓本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從來就有爭議。北大教授 Michael Pettis 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負擔。也有人(包括鄙人)認為是好大事。我認為,本國貨幣成為國際計量貨幣和儲備貨幣的過程就是逼迫一個國家實行開放,透明,和法制的過程。如果你做不到開放,透明和法制,你求別國使用你的貨幣,別國也不敢。反過來,只要你做到了這幾點,你的貨幣必然是一個國際計量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81

日本都會擠滿外國人


2015-12-07  TWM

日本人對於都會地區擠滿外國人,尤其是陸客,開始產生抱怨,但陸客至今依然是日本爆買生力軍。其實日本人只是想維持最低限度禮儀,反對因經濟理由,讓外國人來占領都會。

來日本的外國觀光客人數或消費不斷創新高,二○一三年剛超過一千萬人,一四年一三四一萬人,今年將可望超過一八○○萬人,因此日本各大都會,尤其東京、大阪、京都、福岡等都擠滿了外國人。

在京都,若要拍和服美女,一不小心就會拍到台灣人或中國人,尤其喧囂的陸客,讓日本人抱怨銀座等都被中國人占領,喪失固有風情。但外國人,尤其陸客,至今 依然是日本爆買生力軍,日本人不得不討好外國人。日本曾有些老店拒絕外國人,但現在甚至有業者開起專讓外國人享用,而拒絕日本人的店鋪、餐廳。這樣一來, 外國人體驗的日本,或許與真正的日本差很遠呢!

訪日旅客消費金額不斷創新高,一四年突破兩兆日圓,較一三年增加四三%,而今年更為驚人的是七至九月,旅行消費額較去年同期增加八一%,突破一兆日圓,這 是日本首創單季就突破一兆日圓紀錄。而陸客今年在日本花的錢已經達一.一兆日圓,讓日本人不敢小看,許多企業今年靠陸客爆買維持住業績。

陸客爆買內容廣泛,電氣產品、藥妝,甚至消費日本的醫療及房地產,東京新建的塔樓大廈,有三成是中國人買的,甚至有人喊出「中國人拯救日本經濟」。原本不景氣的百貨公司起死回生。陸客不顧在中國國內被罵賣國賊,也要拚命買日貨。

今年將是四十五年來,首度日本入國人數超過出國人數,因此日本人對外國人存在開始敏感。

日本人受不了許多地點被中國人占領,不斷主張日本人才是真正消費者,如陸客每人消費三十萬日圓,但日本人每年平均消費二四○萬日圓等。

日本也出現自己的世界遭陸客入侵的反動,抱怨所有都會越來越不適合日本人生活。不過這很像泡沫經濟時代,日本人到巴黎把LV都搶光,而遭白眼一樣。但許多日本人卻覺得並非排擠外國人,而是想維持最低限度禮儀,反對因經濟理由就讓外國人占領都會。

許多業者著眼外國人,尤其陸客的行為習慣與日本人不同,因此開始創設外國人專用店、地區,這和他國因為治安不好,而設立外國人觀光特區不同。業者認為,外 國人的需要原本就與本地消費者不同,像是語言、服務內容,內容看來對外國人很優待,像百貨公司設外國人休息沙龍等,但其實也等於將陸客等圈在特區裡宰割。 這麼討好陸客的日本業者,內心則很擔心中國經濟失速及人民幣貶值的震撼,將影響他們的收益,擠滿外國人的都會或許也會恢復點寧靜吧!

mily:Cambria; mso-hansi-font-family:Cambria'>(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劉黎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51

情人節知多少:傳說有何而來?外國人是怎麽過節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100.html

情人節知多少:傳說有何而來?外國人是怎麽過節的?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2-14 12:27:00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那麽外國人都是怎麽過情人節的呢?

浪漫的“2.14情人節”,一個玫瑰花在大街小巷恣意綻放的日子,愛人們於此時狂歡。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相愛的人之間互贈糖果、鮮花或其他禮物。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西方情人節的傳說

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傳說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里就被稱為Valentines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傳說二: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托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傳說三: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還有一個傳說是,西方情人節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Festival)。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國外人怎麽過情人節?

加拿大:私家偵探最忙

在加拿大,每年的2月14日,不但忙壞了親密的情侶,更忙壞了私家偵探,或叫“愛警”——他們此時的任務,不外乎幫助人們追查第三者。

其實在情人節前,妻子們就已發現一些可疑的跡象了,比如領口的唇印、陌生的香水味、毫無理由的缺席、神秘的電話等,但偵探們認為情人節當天是捉對愛情不忠者的最佳時機,因為有婚外戀的人都迫切地選擇在這一天與情人幽會。

其實情人節只是一個開始,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們會在今天發現他們心愛的人變心的蛛絲馬跡。此後兩星期內,生意還會持續火爆。

法國:每天都是情人節

如果要選出一個全球最浪漫的城市,一定非巴黎莫屬。在這種情況下,對法國人來說,2月14日的情人節就顯得沒那麽重要了,因為在他們眼里,每天都是情人節。

盡管如此,商家們還是會挖空心思,想用這個特殊的日子大賺一筆。內衣廠商、香水廠商都提前推出了情人節系列產品。

情人節郵票更是風靡整個法國。法國郵政從1990年開始,就推出了情人節心形郵票,開始了一系列的郵票營銷計劃。而今,法國時尚品牌成為了情人節郵票的主角,香奈爾、卡夏爾等品牌相繼上了郵票。

根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8%的法國人知道情人節,但真正過這個節的大多是25—34歲的年輕人,他們會在這一天交換禮物。大部分法國人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一年的365天里都不知道如何照顧關心自己的戀人,那所有的巧克力和鮮花表達的更多是內疚,而非愛。當然,法國人的這一理念給商家們帶來了很大危機。

泰國:用結婚證明愛情

在情人節這天登記結婚,是不少泰國年輕人的選擇。尤其是那些從歐美留學歸國、受過西方教育的泰國人,更是偏愛浪漫主義色彩。因此,2月14日不僅是情人節,也成了越來越多泰國人的結婚紀念日。

由於2月14日成了最“搶手”的日子,因此,在這天結婚的人都要早做計劃,有的甚至提前半年就訂好了賓館、禮物等。泰國人辦婚禮現在多采用現代形式,在酒店辦一場婚宴,請親朋好友共同慶賀;經濟不富有的,就找類似小宴會廳的普通飯店辦婚禮,席間少不了開新人玩笑,也挺熱鬧。

除了“以婚示愛”外,也有不少泰國人選擇了幫無家可歸的小動物尋找歸宿。每年2月14日,泰國報紙、電臺廣播就會公告哪有當天出生的小狗、小貓,請好心人認領。許多情侶或開車,或搭長途車來認領它們。

韓國:有12個情人節

“物以稀為貴”。對韓國人來說,2月14日的情人節似乎並沒那麽珍貴。因為在韓國,一年中竟有12個情人節。

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這一天女孩子要給男友準備一份巧克力作為禮物。有來無往非禮也,3月14日自然成了男性回贈禮物的日子,這一天也叫做“白色情人節”,在送出巧克力1個月之後,韓國女生就能收到男生送出的白色糖果。

有意思的是,韓國人還順勢把其他每月的14日都貼上了情人節標簽,巧立名目地起了各種名字。如1月14日為“日記情人節”,鼓勵年輕人列出表白計劃;4月14日為“黑色情人節”,戀人們應該吃一頓黏糊糊的黑色炸醬面,讓長長的面條將兩個人的心綁在一起;5月14日為“玫瑰情人節”,這一天要為心愛的人送上一束火辣辣的紅玫瑰;6月14日為“親親情人節”,這一天你可能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在肆無忌憚地接吻;7月14日為“銀色情人節”,一對銀色的“情侶戒”將被列入購物清單;8月14日為“綠色情人節”,相愛的人將去郊遊,感受綠色的夏天和大自然;9月14日為“相片情人節”,這天的相機中應該留下情侶們親密的倩影;10月14日為“葡萄酒情人節”,這一天西餐廳將迎來成雙成對的男女顧客;11月14日為“電影情人節”,這天情侶們將沖向電影院,分享一部電影;12月14日為“擁抱情人節”,在寒冷的季節,還有什麽比相擁更溫暖的嗎?

日本:鼓勵老夫老妻過節

情人節對日本人來說,就是一個每一絲空氣里都會彌漫巧克力香味的溫情日子。

在日本,情人節就是大送巧克力的日子,這分為“本命”和“義理”兩類。本命是指送給心愛的人;義理則是出於仁義而贈送,屬於禮儀性質,如在一個單位里,女同事送給男同事,或是朋友之間的互相贈送。

但無論如何,情人節都只是20多歲小青年的節日。日本對27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中,有75%的人表示會和愛人一起過情人節;在已婚的夫婦中,只有五成人重視並會慶祝這個日子。

由於近年來,“無性婚姻”在日本有愈演愈烈之勢,日本婚姻專家在今年的情人節積極鼓勵“老夫老妻”們,要踴躍享受情人節的“特別之處”。

(綜合百度百科、生命時報等)

編輯:李燕華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89

中概股回歸:是外國人都嫌棄的“壞孩子”還是應該攬在懷中的“好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532.html

近期,中概股回歸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十多年前,一批國內互聯網等新興行業企業在境外上市,但主要資產和業務仍在國內。境內外市場之間巨大的估值差價帶來了套利空間,中概股回歸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爭議。

有一種觀點認為,真正好的公司,又怎會急於退出?但另一觀點認為,把優秀的中國企業吸引回來,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長久之計。此前中概股通過一紙協議就把利潤都挪到國外,現在中概股回來則是反向的過程。這是值得思考的。

中概股海外遇阻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提交2016財年年報,披露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發起一項有關阿里巴巴是否違反聯邦證券法的問詢。相關資料顯示,此次遭到問詢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調查“雙十一”節運營數據統計或披露的狀況;二是其物流公司菜鳥網絡的發展及會計操作問題。

盡管阿里巴巴回應表示,這只是一次例行程序,但是,這次詢問依然使得阿里巴巴股價受到劇烈的影響,消息爆出當日下跌近7%,盤中一度下跌8.1%。

實際上,這正是說明了一個事實,境外市場監管嚴、違規成本高,而且存在做空機構隨時做空的狀況,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業,其在海外資本市場的生存壓力遠遠要大於國內市場。2014年,京東、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企業紛紛赴美上市,一度成為全球的焦點。但現實情況卻並不樂觀。一年的時間里,十多個美國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股價下跌超過50%。

資料顯示,在2014年曾先後獲得阿里巴巴、小米投資的優酷土豆2015年第三季度凈虧損為4.356億元(約6850萬美元),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1.976億元(約合3110萬美元)。優酷土豆2015年前三季虧損共超過2億美元。

彭博數據顯示,在市值前20的中概股公司中,10只遭減持最多的股票全部為互聯網相關企業,對沖基金對這些股票的合計減持幅度超過25%。其中,對沖基金對“去哪兒”的合計減持幅度高達99%,對陌陌和汽車之家的合計減持幅度均33%。

回歸有跨市場套利之嫌

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差異令中概股企業看到巨大的套利空間,寄希望於通過回歸A股推升其市場價格。彭博數據顯示,目前在美交易的中概股市盈率中位數是16倍,而對標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則高達57倍。

在2015年瘋牛行情期間,中概股回歸已有加速勢頭;即便是自去年中以來遭遇了多次暴跌,歸途中的中概股仍沒有失去吸引力。在波動加劇、缺乏明確賺錢主線的下半年,中概股潛在的套利空間更受到資金的追捧。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共有39家公司宣布私有化,其中已完成私有化退市公司12家,而已達成最終協議或者已獲股東大會通過公司11家。“中概股大規模私有化史上罕見。”有券商分析師如此點評稱。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稱,即使中概股私有化回歸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以及時間成本上的不確定性,但A股市場的高估值溢價、高流動性、再融資功能等優點對中概股公司仍有明顯吸引力,這也是中概股公司決定私有化的主要動力和推動股價上漲的主要邏輯。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日前表示,顯而易見,中概股回歸更像是在一個發達市場與一個欠發達市場之間的制度套利遊戲。除監管成本存在巨大懸殊外,在美股與A股之間還存在巨大估值差價的套利空間。在他看來,中概股從發達市場“逃”回A股市場,既是市場的倒退,也是市場的失靈,必須要有政府的幹預與管控。

中小投資者溢價“接盤”或蒙受損失

年內以來,伴隨戰略新興板的推出生變,中概股借殼也一度成為市場炒作的素材,尤其是奇虎360回歸A股,更是擾動著整個二級市場炒“殼”一族的神經;炒作迅速升溫、殼價水漲船高。更有上市公司公告參與認購私有化公司的股權投資,股價亦聞風大漲。

但這種大漲是否就是中小投資者的福音?並不必然。中概股完成私有化回歸A股後,真正獲益的是原股東和參與私有化的新股東,中小投資者往往是溢價“接盤”。2013年5月分眾傳媒在美退市時,市值約為36.21億美元。後借殼“七喜控股”回歸A股後,市值一度達1270億元人民幣,分眾傳媒的原股東和參與私有化的新股東收益約達428%。

而且,中概股借“殼”回歸加劇股市非理性題材炒作。可以看到,一些盈利能力不佳、市值小的中小上市公司,往往被推薦為最可能被中概股借殼的A股“殼資源”,這些股價隨之被爆炒。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後,股價從13.68元迅速炒至歷史最高價62.34元,最大漲幅為355.7%,市盈率最高達85倍。

不過,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陳進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概股通過一紙協議就把利潤都挪到國外,是值得思考的。現在中概股回來是反向的過程,中概股回來有跨市場套利,同時也要看到,把優秀的中國企業吸引回來,可以讓原來流出的利潤流回國內。不管是紅籌架構在海外上市,還是回歸,還是H股拆回來,都有兩面性,把這些更多交還給市場,讓市場判斷,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長久之計。

政策對於借殼炒殼或收緊

今年5月情況發生轉變。5月初,“暫緩中概股回歸”的市場傳言開始發酵。5月6日,證監會在例行發布會上稱,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後,通過並購重組回到A股市場上市。

市場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註。“證監會註意到市場的這些反映,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有國內券商的投行人士透露,目前中概股回歸的路並沒有堵死,監管層正擬定相關規則;未來的新政較之前可能有明顯收緊,但不會完全終止中概股的回歸。陳進進對本報記者稱,未來在借殼和類借殼方面制定審核標準是有可能的。

他表示,在西方爆炒“殼”資源的做法是沒有的,這是中國所特有,監管者看到這個現象,可能就會減緩借殼和類借殼的審批。面對純粹炒概念的現象,未來如何合理調配資金流向,運用監管之手來調節,針對有關行業專門出臺措施防範資金套利的重組現象是可能存在。

“監管對於無論是中概股還是其他借殼的股票應該是一視同仁的。證監會發文等各方面反映的信息明確的意思是通過前期炒殼、利用內幕交易,擾亂正常的市場進出通道,把殼爆炒之後,讓部分人從中獲益的現象,確實是引起了監管者的註意。監管機構未來也會出臺政策或法規文件加強市場監管,避免利用政策套利、沒有實質價值創造的不良市場現象,要通暢進入退出的良性通道。讓盈利不好、符合退市條件的退出市場,而不是退市前期通過殼的爆炒、增加概念,讓某些人從中漁利。這個監管的信號是比較強烈的。”陳進進告訴記者。

但亦有機構人士對此提出異議。“應該將中概股私有化與在A股上市分開來看,在境外退市,不意味著一定要在境內上市。”一位長期從事中國企業赴境外上市業務的律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對於盈利能力強、現金流好的企業,在公司股價被低估的時期增持公司股份,本身就是很理性的投資,對於真正好的公司,又怎會急於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19

迪士尼開園“好虎架不住群狼”?外國人該不該來中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056.html

6月16日,全球第六家迪士尼如期在上海開張。盡管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此前拋出了“好虎架不住群狼”說,但迪士尼並未受影響。上海的小雨也沒擋住遊客的熱情,甚至因為遊客過多,原定的12點迎客,後來不得不提前開園。

其實即使沒有迪士尼樂園,這家創建於1927年的美國企業也在中國很久了。從1986年,央視每周開始播放《米老鼠與唐老鴨》開始,到今天迪士尼已經在中國發展了整整三十個年頭。

這三十年里,中國逐漸改革開放,一步步和世界接軌,到了今天,似乎再討論外國人該不該來中國已經沒什麽必要。中國的經濟已經離不開世界,正如世界經濟也離不開中國,大家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在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的辦公桌前、飯館里、馬路上,看到外國人已經是家常便飯。

但,我想通過一些數字和親身觀察到的事例,來討論一下外國人在中國有沒有害怕“群狼”,及他們在中國發展有什麽新趨勢。

外國人的中國式待遇

讓我們從外國人在中國的待遇開始說起。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一個詞,叫Hardship allowance,中文直譯過來就是艱苦補助的意思。這個補助給誰的呢?給的是一位五百強公司在中國的首席代表。他是美籍上海人,統領著一個手掌就數得過來的中國區團隊,辦公室在全上海風景最好的5A級寫字樓,掌管公司在中國原材料采購業務。他跟我在飯桌上笑著坦白:“老實說,我不覺得中國艱苦到了需要Hardship allowance的地步,尤其是上海。”他的艱苦補助一個月數千美元,而我們剛吃過的飯人均500元。吃完,他問服務員要了發票報銷。

一次我幫忙一個韓國人面試司機的時候,他曾一半無奈,一半調侃地跟我說:“你知道,我不認識中文,也看不懂中國的交通標識。所以我沒法坐公交,也沒法開車。公司必須給我配車,配司機。”他所在的世界著名化工巨頭,給公司內大大小小外籍高管配有兩百多輛車。公司采購部門甚至專門設人管理這兩百輛車,以及兩百輛車維修、保養,還有司機。

根據匯豐銀行2015年的《移居國外工作者調查》,在中國,外國人平均年薪約為15.8萬美元(約103萬元人民幣),比全球水平的10.4萬美金(約68萬人民幣)高50%還多。

但實際外籍員工的中國式待遇,可能還遠遠不止這些。基本工資、補助、配車之外,他們住房一個月補貼還有幾萬、兒女在中國的學費人均一年十幾萬、加上醫療保險、探親交通費、還有雙重假期——國外的假要休息,中國的假期也休息。這些條件讓很多本來是普通管理層的老外,到了中國後地位薪酬統統升級,徹底鳥槍換炮!

因為待遇太好,我認識的很多外籍同事,在中國工作合同期滿都不願意回去。他們要麽想方設法留下,要麽在國內另謀高就,總之不肯走。我認識的一個日本朋友就很坦誠地說:“回到日本總部,壓力只有更大!”

跟著投資來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的數據,2015年上海的外籍人口達到了25.5萬人。

是因為薪資福利好,所以他們就都來了?

改革開放後,雖然中外合資公司上世紀80年代就有了,但外國人大規模湧進中國工作,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那個時候很多公司在中國加大了投資——這點看看1994年興建的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的發展史,數數里面的企業落戶時間就有數了。

但上世紀90年代,大多數公司都把亞太區總部設在了香港。隨之,很多公司就把亞太區總部紛紛遷至北京、上海、廣州甚至成都。再後來,大家紛紛幹脆撤掉亞太總部,在中國設立大中華區。近些年,跨國公司的版圖里,大中華區也不存在了。中國總裁可以直接跟全球總裁匯報。這種調整,這種把中國的戰略位置提高的待遇,在我歷任的幾家公司都經歷了。

有人說這是大公司都接受了同一家全球咨詢公司M司的建議,調整了市場戰略結構導致的。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眾多的Emerging Market的確有很多相似性——墨西哥、印度也都有低投資,高增長的特性。國際公司很多都是上市公司,要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提升股票市場士氣,不得不依賴中國這樣的字樣來打造亮點。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前後,中國更是世界投資版圖的重中之重。2010年前後我在美國出差的時候,基本上總部每個會議都言必稱中國。現在,要是哪個公司大公司的年報、季報不提中國,簡直像是對股東犯了罪。

這才能解釋為什麽我們身邊的外國人願意來中國,他們不是跟著福利來的,是跟著投資來的。一時間,上海甚至有了一種內環以內說英文,要聽上海話要去外環外的說法。(據說北京也有類似說法,只不過把上海內環改成北京二環)

對外商投資,中國地方政府當然是來者不拒。我在公司負責新建一個工廠選址的時候,帶外籍總裁考察過幾個候選城市,每個城市都把我們奉若上賓。當時長江流域的某城市招商局不知道怎麽知道了我電話,有段時間每天打電話要求登門會面。我雖然煩,拒絕,但也理解。拉投資,就是地方的指標,外國人來了,投資、消費就跟著上去了,所以我的電話會被打爆。

外國人該不該來中國?

毋庸置疑,中國發展需要投資、引進技術、管理、引進人才。

比如近些年,中國的酒店業近些年發展迅速,甚至在很多縣級城市都有了五星級酒店。但是無論酒店品牌、運營、還是管理人才,很多業主依然仰賴著喜達屋、洲際等國際品牌。其實這不丟人,這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我們起步晚,就要找人學。

不過,不歡迎外國人來的,大有人在。盡管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公開表示的“迪士尼不該來內地,好虎架不住群狼”大家有各種各樣的理解,但是不乏有人很贊同,甚至是外國人。

“實際上,我覺得中國不需要我。”我的一個德國同事A跟我說。他在中國的工作,是拍照,對!就是給公司拍照片,拍高管演講、拍工程建設、拍重大活動。因為公司很註意記錄(Document)所有在中國的時刻(Moment),就效仿白宮安排了專職攝影師。“其實不僅不需要我,很多職位中國人做得都很好。你們懂業務,懂英文。但是我們不懂中文,也不了解你們的文化,所以長期來看,你們不需要我們。”

如果你覺得A的工種有點誇張——犯得著拍個相片也要找外國人嗎?我告訴你我見過更誇張的。在吉林長春的某大型德國合資汽車企業里,一個老外的工作就在那里開叉車!當時一群中國叉車工人一邊給我遞煙一邊抱怨:“老外咋地了?他那兩下子也不比我好啊!憑什麽他拿十倍的工錢啊?”據說這個外籍叉車工是因為在本國失業,按照合同被Transfer(轉)過來的。

這樣的“人才”的確不該來,他們也肯定架不住“群狼”,這樣低技術含量的雇工在中國應該越來越少才對。

這點政府已經有很清醒的認識,比如低水平的勞工比如菲律賓傭人在中國雖然大有需求,可這是搶自己勞動人民飯碗,國家不支持,基本不給簽證!

但迪士尼相信應該不在此列,我要說中國內地沒有真正意義的主題樂園,你該同意吧?更何況在東京、奧蘭多、巴黎、香港,迪士尼都是當地旅遊的旗幟,他們的管理、經營理念和運營經驗,仍然是我們欠缺的。

外國人在中國的新趨勢

這麽多年在外企,總的感覺,是外籍員工比以前少了,比例也低了很多。

前面說過的化工巨頭,200輛外籍人員用車的盛況,已經在十年里成了傳說。如今公司除了總裁、研發等高管外,基本沒有外國面孔了。現在雖然公司內部郵件還是用英文寫,但是開一天會有時都用不著說一句英文了。

BBC也說,2015年上海的外籍人口,已經比2014年少了2%。

高薪高福利,是很多外企養不起外籍人士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的人才迅速發展,替代了原來的外籍高管員工。

某家美國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G跟我說過:“我們在中國的副總裁有14個,以前都是外國人。現在一半是中國人。總部的希望,是這些職位將來都是中國人。”這不是說說的,這家公司連續三年每年用美國薪資標準招聘十個管培生,他們都是來自沃頓、哈佛這些高等商學院,都是中國人。公司因為給中國人太多機會發展,甚至導致了美國總部部分人不滿,但領導層不會為此改變策略。“只要這三十多人里,有一個成為中國將來的副總裁,那我們就成功了。”G說。

與此同時,外國人在中國,有了另外一個趨勢。

以前,來中國的都是高管,來中國是為了鍍金,混個在Emerging Market的經驗。但是現在,很多人沒有經驗,沒有高薪,沒有額外的待遇,跟很多中國年輕人一樣,憑著一腔熱血,正在“奮鬥”。我問過一個馬來西亞朋友,為什麽來中國工作。他是給中國廠家設計家具的,經常去廣東出差,他說:“中國好大,大得離譜。我從北京飛三個小時,也只不過到了廣州。這麽大的地方機會太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37

巴西奧運門票已售出七成 外國人現在網上訂票最劃算

本周二由民調機構Datafolha發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出於對奧運會高成本的擔憂,超過半數的巴西人對三周後即將開幕的里約奧運持反對態度,這比2013年時的民調結果高出一倍。

上述民調還顯示,63%的巴西人認為,奧運會的開支要大於收益——3年前這一比例僅為38%。不過,表示支持里約舉辦奧運會的民眾比例也有40%左右,另有10%的人表示無所謂或未對此問題作答。

門票已售出72%

里約奧組委門票主管法雷迪(Donovan Ferreti)周二接受美聯社采訪時表示,總計610萬張奧運門票中,已售出440萬張,也就是72%的門票已售出。在售出的440萬張門票中,110萬張為非巴西人購買。購買門票最多的五大國家依次為:美國、法國、阿根廷、德國和日本。

法雷迪表示,門票銷售額“每天都在增加”。里約當局希望通過門票籌集10.45億雷亞爾(合3.2億美元)款項,目前看來這個目標是可以達成的。“隨著奧運開幕時間的臨近,我們正在售出更多門票。”法雷迪預計,屆時大部分場館將會滿座或接近滿座。他還指出,巴西人在買東西時總是會拖到最後。

法雷迪稱,即便有些場館不能滿座,里約奧運會組織方也沒有發放免費門票的計劃。

里約市長愛德華多·帕伊斯(EduardoPaes)曾經在2014巴西世界杯結束後承諾,將向學生和窮人免費發放120萬張奧運門票。該市後來購買了約4.7萬張門票,僅為其承諾的4%。

里約奧組委負責人努茲曼(Carlos Nuzman)則在上周末的一次演講中暗示,向少部分人發放免費門票還是可以接受的。他還表示,如果觀眾較少,小規模場館倒是可以省錢。

6月1日起,里約奧組委向全球開放了巴西本地奧運訂票網站,希望對門票銷售起到最後的提振作用。一年多以前,里約奧組委與巴西國外的奧運官方票務代理商達成協議,以1美元兌2.35雷亞爾的匯率進行銷售。而現在的匯率為3.25,這意味著,一張500雷亞爾的門票,如果通過代理商訂購,需要215美元,如果直接在巴西本地網站上訂購則只需150美元,且無需支付20%的服務費。這對於尚未購票的外國觀眾來說是個好消息。

本屆奧運會的多個難題

隨著巴西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高達11%,舉辦奧運會400億雷亞爾(合123億美元)的成本對巴西來說無疑是一個沈重的負擔。主辦此次奧運會的里約州是巴西負債最多的州之一。幾周前,里約州州長不得不宣布進入“災難狀態”,以從聯邦緊急基金中獲得大約29億雷亞爾(合8.92億美元)資金,用於支付警察工資、維持醫院在奧運期間的正常運營。

巴西還面臨著政局不穩的局面:總統羅塞夫目前是停職狀態,即將接受彈劾審判,可能在8月21日奧運會結束的幾天後被逐出政府。

近期,里約的犯罪率也有所擡頭——盡管當局表示,奧運期間將部署超過8.5萬名警察和士兵以確保安全。這一安保規模是倫敦奧運會的兩倍。

恐怖主義襲擊也是巴西當局為之頭疼的一個方面。最近全球各地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事件:7月14日法國尼斯卡車襲擊案導致84人死亡、50多人受傷;7月15日土耳其發生軍事政變,傷亡過百;7月17日美國再度發生襲警事件,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市3名警察遭槍擊身亡,另有3名警察受傷;7月18日晚間德國巴伐利亞州火車發生持斧行兇事件,4人受重傷,行兇者系阿富汗難民,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已經宣布為此負責。

而國際恐怖組織監控機構SITE在本周一公布,一個巴西極端組織聲稱支援“伊斯蘭國”,並在社交網站Telegram上建立了一個名為“Ansar al-Khilafah Brazil”的頁面。該組織在Telegram上發布信息稱:“如果法國警方沒辦法阻止襲擊,那麽以巴西警察的訓練水平來講也沒有什麽用。”

SITE智庫機構的美國專家麗塔·卡茨(Rita Katz)表示,這是南美地區首次有組織宣布支持IS,並稱效忠於ISIS首領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極端組織正在利用奧運會開始前的時機傳播極端主義思想。目前,巴西情報局還沒有同這個涉嫌與IS結盟的極端組織取得聯系。巴西政府在上周末緊急舉行了反恐演習,並且表示正在對安保計劃進行調整,全力確保奧運安全。

另外,與奧運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多個項目涉嫌腐敗,巴西聯邦檢察官正在就這些指控展開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41

大讀世界 脫歐發酵 英人搶當外國人

2016-07-25  TCW

英國脫歐結果公布前,「取得愛爾蘭護照」關鍵字搜尋量大增,公布後詢問入籍德國、匈牙利等也激增。

英國人申請入籍他國,必須證明自己的祖先來自相關國家,才有機會成功入籍。

歐盟公民可在28個成員國內,自由居住和遷徙,且可以不受額外限制,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創業。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最近包括德國、匈牙利以及波蘭在內的歐盟國家,接獲的英國人入籍詢問大增,因為許多英國人希望確保自己可以在歐洲大陸生活和工作。

因為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視相關談判的結果而定,英國人或許將失去在歐盟國家自由遷徙的權利,除非他們能取得某個歐盟成員國的公民權。

愛爾蘭護照申請表缺貨!

德國、匈牙利詢問數激增十倍

在六月二十三日的脫歐公投之前,愛爾蘭外交部對《金融時報》表示,來自英國(包括此愛爾蘭)的護照初次申請個案略有增加。不過愛爾蘭外交部也表示,根據截至當時的趨勢,二〇二八年估計僅有約四千名英國居民申請愛爾蘭護照,而且無法斷定英國脫歐是否為他們提出申請的原因。

但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申請愛爾蘭護照的英國人似乎激增。根據Google Trends統計,在英國脫歐結果還沒公布前,「取得愛爾蘭護照」的關鍵字搜尋量就已經大增,脫歐後,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市中心的一問郵局,愛爾蘭護照申請表還出現缺貨狀況。

此外,自三週前的脫歐公投以來,英國人詢問入籍德國的個案也激增至之前的十倍。德國駐倫敦大使館表示,公投結果公布以來,他們每天接獲兩百王二百五十次入籍德國的詢問,之前一個月每天平均只有二十至二十五次。

匈牙利領事館自公投以來也接獲一百五十次入籍詢問,但在此之前,今年僅接獲不到十次詢問。

瑞典移民局表示,英國人的入籍申請個案從之前每週平均二十個,增至公投之後兩週間的三百一十六個。在此期間,倫敦的波蘭領事館則接獲三百五十次入籍詢問,但在二〇一五年,英國人正武申請入籍波蘭的個案只有一百個。

英國人申請入籍其他國家的成功機會很難說:他們必須證明自己的祖先來自相關國家,才有機會成功入籍。

德國大使館表示,英國人要入籍德國,必須有一個德國父親或母親。「有些申請人顯然不符合資格,但我們沒有確切的數字。」發言人華特(Norman Walter)稱。

非傳統強國也熱門!

英人考慮保加利亞,使館超意外

其他國家的入籍條件較寬鬆。例如義大利便會為能證明至少一位祖父母是義大利人的外國人提供公民權。義大利駐英國的大使館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接獲約五百個電子郵件詢問。

「許多家庭因為二戰,從義大利遷到英國,然後盡力隱瞞他們的義大利人身分。他們只說英語,有些人甚至改了姓名,」發言人魯伊斯(Francesco Ruiz)說。「但現在許多英國人似乎重新發現了自己的義大利根源。如果不是因為英國脫歐公投,這些人多數永遠不會申請入籍義大利。」

祖父或祖母在愛爾蘭出生的人都有資格申請愛爾蘭護照,但該國外長呼籲人們不要急著申請,因為這可能讓該國相關部門應付不來。

歐盟公民可以在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自由居住和遷徒,而且可以不受額外限制,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創業。

雖然所有歐盟公民在歐盟境內部有相同的權利,但不是所有歐盟國家的護照都享有在國際自由活動的相同權利。

分析師對德國和瑞典護照的評價最高,因為它們享有對最多國家的免簽證權利;與此相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護照則最差。

但這並未阻止英國人詢問如何取得保加利亞護照。自六月二十四日以來,該國駐倫敦大使館接獲十五次入籍詢問。

一名發言人表示:「我們通常不會接獲這種詢問,因此這對我們來說是新鮮事。」

若不是英國脫歐公投,這些人多數永遠不會申請入籍義大利。

撰文者默滕斯Rick Merten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