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根留台灣自創品牌 擄獲歐美大客戶的心 益張實業從五金小廠到國際貨架王國

2012-11-05  TWM
 
 

 

從小五金廠蛻變為台灣第一、亞洲前五大的貨架公司,陳新約帶領益張從台灣本土小廠,躍升為國際大廠,憑恃著技術與品質,讓美國零售兩巨頭沃爾瑪、塔吉特認同,也深獲德州儀器、德國Lidl超市等公司信賴。

撰文‧林麗娟

門面樸素、行事作風低調的益張實業,隱身彰化縣埤頭工業區。令人想像不到的,二○○九年,它卻是亞洲第一家通過美國包括兩大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塔吉特(Target)等多家集團「反恐評鑑(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海關與相關業界合作,建立供應鏈安全管理系統,從而阻止恐布分子的滲入)」的廠商。益張以製造金屬櫃架、推車,打造年營業額十一億元,每股稅前盈餘一.七元的王國。包括漢翔、德州儀器、德國Lidl超市都是它的客戶。

益張實業雖然沒有上市櫃,但一九八七年成立以來,每年業績都成長,這兩年全球景氣不佳,業績還逆勢成長四成,表現不輸大企業。Lidl超市德籍總經理Yen Benett指出,益張替客戶著想,一再挑戰高難度技術面,提升品質,精益求精,是最主要的致勝關鍵,目前它已經是台灣第一、亞洲前五大的貨架公司。

堅持品質 深獲客戶信任今年五十二歲的益張實業董事長陳新約,高工畢業、服完兵役後,就跟著表哥一起製作衛浴小五金。五年後,他很有生意頭腦,除了做衛浴、廚房裡的小置物架,也開始製作大型的、重量級的展示架,「如果利潤是二○%,那麼我不要定價百元產品的二○%,而要取千元產品的二○%,才能賺得多。」從小置物架到大型展示架,益張也是過關斬將,才有今天的地位與規模。一九九四年,日本做飯店設備、展示架第一品牌的Erecta集團找上門來,出示一件櫃架問:「你能不能做?」陳新約在仔細地觀察、觸摸後坦承:「如果你給我時間,我應該能夠克服技術上的困難,製作出來。」原來,Erecta集團早已拜訪過多家台灣工廠,但大多才聽到需求後就輕率地表示:「OK!沒問題。」只有他審慎評估,仔細考量,讓客戶最後放心把這張大訂單交給他。正因為這樣的態度,三年內,益張就從家用小五金,跨入商用五金櫃架市場。

陳新約因接到Erecta訂單而翻身,但也差點因該公司抽單陷入經營困境。一九九六年,日幣貶值,Erecta社長柳屋隆要求降價二○%,被陳新約拒絕,於是占益張七成營收的Erecta,一口氣退掉十五個貨櫃、總額一千多萬元的訂單。益張為此停工一個半月,後來透過下游經銷商、承包商銷庫存,才度過倒閉危機。

陳新約痛定思痛,他想起對方曾說過:「不能降價,就只有提升品質,才能拿到訂單。」他親自到原料廠挑選鋼材,將產品做到毫無瑕疵的完美程度,讓柳屋隆刮目相看,兩個多月後,又透過貿易商請益張供貨。

近年來Erecta逐漸將工廠收起來,全委託益張製造,柳屋隆對陳新約有深刻的認識:「當他的競爭對手,還不如當他的物流上游與事業夥伴,我信得過他。」客戶之一的美國進口商「快搜」公司執行長William Perrino也點頭:「即使原料漲價,陳董接了訂單,就會維持如一的品質,這是最讓人放心而且願意長期合作的。」陳新約用實力贏得客戶的信心,但產業環境的遽變,又讓益張再次面臨危機。十五年前,家用五金市場遭中國低價競爭,許多公司赴大陸設廠,益張員工看在眼裡,害怕會失業。陳新約決定根留台灣,因為「一千名員工代表一千個家庭」,他避開紅海市場,專攻技術門檻高的產品,他對員工信心喊話:「如果全台灣只剩下一家能生產展示架的公司,也必須是益張。」朝德國百年工藝廠目標努力陳新約訂定市場策略後,著手整頓人事,妻子黃秀英是他安定的力量,擔任副董事長兼執行長,掌握財務與人事,使他無後顧之憂,再聘請台大經濟系畢業的邱明鶴為總經理,自己專注於研發,更大手筆投資七億元建廠,開發新產品,轉進超市、百貨的設備市場。陳新約抱著「有飯大家一起吃」的想法,在中彰區拉拔核心外包廠作為衛星廠,自己則重新定位為製造服務業,九成產品外銷歐美。

益張從本土小廠打到國際市場,陳新約是靈魂人物,尤其他帶頭研發的「移動式倉儲架」,更讓益張立於不敗之地。他說:「當時市面上已有移動式倉儲架,但都非得破壞地板面施工不可,我決定改良,開發出不必施工、最方便的,甚至可以DIY的移動式倉儲,讓小空間也能夠藉由具有收納功能的移動式倉儲,來擴充空間的利用率。」○四年,益張「移動式倉儲」進軍美國紐約國際文具展,獲最佳新品獎,並取得二十年專利,陳新約順勢打出Ogee自有品牌,贏得美國等多國代理商合約,拿下全球擁有八百家以上分店的德商Lidl超市採購訂單。此外,新光銀行、農糧署、高雄市及北市府也成了益張的客戶。

「將朝著德國的百年工藝廠目標努力。」這是陳新約對益張的期許。

陳新約

出生:1960年

現職:益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彰化高工機工科

獲獎紀錄:榮頒中華民國第22屆創業青年楷模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

益張實業

成立:1987年

負責人:陳新約

產品:多功能置物架、工作台車、移動式倉儲設備營業額:2011年11億元

員工:1000餘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1

上市與多元化:歐美PE的分水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579
在2006年10月,Guy Hands與他在花旗的顧問以及其他兩家銀行在倫敦開會討論他領導的英國PE公司Terra Firma的改革計劃。他的想法是讓Terra Firma上市以幫助其將業務擴張到地產、基礎設施和債務融資等領域。
 
與此同時,在紐約,黑石的創始人Stephen Schwarzman和Fortress的聯合創始人Wesley Edens也在做著類似的計劃。但Hands最終否決了IPO,而Schwarzman和Edens則繼續推進。最終,Fortress2007年2月上市,2個月後Terra Firma正式放棄IPO計劃。當年6月,黑石上市。
 
許多觀察家把Fortress、黑石及最終KKR的上市看做信貸驅動的PE潮的終結。但現在回頭看,這一時刻也標誌著美國和歐洲PE集團財富走勢背離的開端。
 
上市後的美國企業將業務從傳統的PE領域擴張至資產管理業務。這使其可以在艱難的時期獲得穩定的收益支撐下去。但包括Apax Partners、Permira和BC Partners在內的歐洲同行們卻在自己最擅長的槓桿收購業務中泥足深陷。
 
自金融危機爆發之日起的5年後,大部分美國PE集團看起來度過了風暴並且仍在持續成長,儘管增速不如此前。而在歐洲,PE集團卻在收縮。
 
AxaPE的主管Dominique Senequier向FT表示:「在業務興旺的日子裡,歐洲的企業選擇擴張其收購基金而非利用融資圈子進去其他產品。對於一個成熟行業,多產品運營是一個很自然的進展。」
 
儘管自IPO以來,黑石的股價跌去了40%,該公司資產卻翻番到了2100億美元。Fortress的資產也膨脹了60%到510億美元。同時Terra Firma的資產仍然維持在110億英鎊,在收購EMI的交易巨虧17.5億英鎊後,Hands再也沒能發行任何傳統的收購基金。
 
Terra Firma並非唯一一個面臨困境的歐洲PE。歐洲PE業歷史最悠久的機構之一Candover也被迫停止投資。隨著投資者願意投向收購基金的資金減少,Permira和Apax這樣一度主宰行業的PE也碰到了募資困難的問題。
 
相比之下,美國頂尖的PE機構已經從單一的收購企業變為上市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美國與歐洲PE選擇的不同道路反映了兩者對待業務的不同態度。美國的PE高管喜歡將自己看做做大企業揚名立萬的企業家。他們將自己形容為自我驅動,打破金融世界既有格局的外來者。凱雷的Rubenstein是一個郵遞員的兒子,他讀大學和法學院的錢都來自獎學金,和TPG的David Bonderman及KKR的Henry Kravis、George Roberts一樣,他們把自己看做現狀的挑戰者。
 
而他們的歐洲同僚則對做大企業沒興趣。上市會讓他們處在聚光燈下,這是他們不喜歡的。他們的股權結構並不集中在少數創始人手裡,這使得改變很難。此外,許多歐洲機構只希望小而精。
 
美國市場的結構也使得收購企業更加好做,而歐洲企業在歐債危機的陰霾下不得不更多依賴銀行融資。HEC商學院的教授Oliver Gottschalg說道:「現在當一家歐洲機構與非歐洲的投資者坐下來開會時,他們必須要花45分鐘來為歐元辯護,再花10分鐘解釋為何在歐洲收購是行得通的,最後只留下5分鐘來說服對方自己是正確的選擇。」
 
倫敦Better Capital的創始人Jon Moulton認為歐洲有足夠空間來容納更大和多元化的機構,但不清楚誰會脫穎而出。
 
「做業務需要有一個金字招牌,但很可惜,歐洲沒有一家有。他們的品牌都在歐債危機中蒙塵。從企業所有者角度看,多元化是一個更堅韌的模式。而事實是歐洲人沒這麼幹。沒人有動力或渴望去這麼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15

新能源金融「突圍」 「歐美都已海陸空三軍作戰了,我們還在地上跑」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425

儘管中國節能與新能源的金融化進程剛剛起步,但對於處於「技術等待期」、缺乏多元融資渠道的整個行業來說,這無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金融創新意味著流向新能源領域的金融和私人資本得以開閘,等待資金激活的新能源項目得以開工。

12219億的機會

2013年初,在美國投行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太平洋頂峰證券)工作了5年的劉文平辭去了其美股研究部副總裁的職務,開始創業。他看中的機會是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領域巨大的融資業務需求。

這家剛剛成立的公司名叫瀾晶資本,是國內第一家專門為太陽能相關行業提供融資方案的財務顧問公司。劉文平希望通過設計金融產品、創新擔保方式等方法,打通新能源產業與金融資本之間的通道。

「十二五期間,中國僅在太陽能一個行業完成35GW裝機目標就至少需要3000億元資金,這麼多錢不可能全靠銀行融資,這為其他金融創新提供了巨大空間。」劉文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過去半年,不僅是個人創業者,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金融機構也發現,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金融需求在迅速增多。興業銀行可持續金融部門的研究員李承曦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自從2012年12月興業銀行決定將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資產品由試點「升級」成標準化產品後(即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項下的未來收益權質押做成擔保品,從而有效緩解節能項目融資難問題),提出融資需求的客戶已經達到幾十個。

北京國際信託首席風控官幸宇暉同樣發現,近期EMC項目的融資需求迅速增大,而這對信託來說同樣是個「非常大的機會」。感到興奮的還有證券公司,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國內多家券商都正在探索節能和新能源資產的證券化,這種將節能或新能源資產做成資產池,再以該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的新型融資方式,將有助於盤活節能和新能源資產,降低融資成本。

4月1日,一份由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與氣候組織在京共同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融資策略》報告指出,到2015年,中國將面臨12219億元的氣候資金缺口,相當於2015年中國GDP總量的1.88%。這意味著政府需要投入更多公共財政,同時也為金融市場和民間資本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參與報告撰寫的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說,目前中國節能與新能源的金融化進程剛剛起步。「除了銀行、風險投資、上市等常用的融資手段外,多家金融機構都在探索金融如何與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相結合,包括保險、債券、證券化、融資租賃、衍生品等等。」王遙說。

全球在行動

節能與新能源的金融化趨勢不僅出現在中國。

「最近我們的確看到,各國都開始出現新的金融工具,都開始尋找新的案例。」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說,完善的金融體系和立法保障已使該行業在歐美金融市場上逐步走向主流。

2013年3月19日,美國能源部(DOE)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宣佈成立「太陽能進入公共資本」工作組(Solar Access to Public Capital,簡稱為SAPC),旨在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資產的證券化。

此舉很大程度源於2012年12月29位參眾議員對總統奧巴馬的致信,這些參眾議員呼籲聯邦政府應在美國能源戰略中優先考慮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與業主有限合夥制(MLPs)這兩種金融手段。

上述兩種模式一旦試驗成功,或意味著大量流向新能源領域的金融和私人資本將得以開閘,更多等待資金激活的新能源項目將得以開工。在《紐約時報》一篇名為《如何使可再生能源更具有競爭力》的專欄文章中,斯坦福大學Steyer-Taylor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的研究人員進一步測算出,上述兩種金融創新將使新能源的融資成本降低80%。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目前加入到SAPC工作組的新能源企業和金融機構已增加到五十多家,包括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貸。SAPC希望集合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同行力量,推動新能源資產證券化。在中國,2013年3月,上海證券聯合SOLARZOOM光伏太陽能網率先推出了資產證券化的業務,試圖吸引更多中國中小型投資者投資新能源。

過去一個月,兩家商業模式與上述兩種金融創新類似的公司已經在美國與英國成功上市,美國漢農阿姆斯特朗公司(Hannon Armstrong Suainable Infrastructure Capital,簡稱HASI)專注於為節能與新能源產品提供融資;英國Greencoat基金公司則專注於收購投入運營的風電資產,後者成為英國迄今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大的IPO。

市場化融資大勢所趨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節能、新能源與金融資本的結合,這與全球綠色浪潮所處的階段有關。

如今,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的製造業已經相對成熟,甚至風電、太陽能產品還出現了相對過剩。一家從事清潔技術投資的投資人用「技術等待期」來形容眼下的局面。隨著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的應用不斷深入,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從技術創新逐步轉移到金融創新。

在中國,金融創新趨勢的漸起跟官方有意改善氣候融資結構的意圖有關。根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融資策略》報告,近年來,隨著國際氣候資金供應減少,使得國內公共財政資金正發揮主導作用。國際上,國際氣候融資的主要力量則是民間私人資本。據統計,2011年全球氣候融資中私人資金佔2170億美元,是公共資金總量的10倍。

「未來氣候融資的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目前清潔基金積極推動政府市場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促進市場創新融資多樣化,便利社會資金的進入。

與此同時,來自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也使這一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3月15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了《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提出「企業應收款、信貸資產、信託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財產權利,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商業物業等不動產財產」等均可作為可證券化的基礎資產。

這意味著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終於正式開閘。此前,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資產證券化被證監會視做謹慎對待的對象。

受此政策鼓勵,多家券商正在研發將能效服務、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等資產的收益權做成證券化產品。此舉不僅將受到缺錢的項目業主的歡迎,從事該業務的券商也能從中賺取利差。由於該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購買上述金融產品的投資者或將承擔一定風險。

金融機構觀望,成熟還需多「熬」

還是4月,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發行了亞洲第一隻「綠色債券」,5億美元綠色債券一上市,投資者們便趨之若鶩,需求量是供應量的三倍多,達到18億美元。投資者的追捧被媒體評價為「標誌著投資者對中國及其鄰國的污染和氣候項目的興趣日益增長」。所謂「綠色債券」,是一種專為清潔能源等氣候友好項目融資的金融工具。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中說:「今年將成為綠色債券創紀錄的一年。對綠色債券的認購超額確實存在,綠色債券都供不應求。」2009年,世界銀行發行了第一期綠色債券,並且至今仍是最大的發行者。發行過綠色債券的還包括歐洲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

然而,國際上的樂觀卻在中國遭遇了困難。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金融行業人士透露,此前中國一家大型銀行也試圖發行首批「綠色債券」,最後卻以失敗告終——在污染問題更為突出的中國,投資者似乎對此並不那麼感興趣。

事實上,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對能效和新能源領域的各種金融工具研發處於觀望階段。

北京國際信託公司首席風控官幸宇暉接觸綠色項目已有七八年時間,她感觸最深的是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的風險認知存在障礙,「金融界和環境、能源界互相不明白對方在說什麼,有點像是雞同鴨講。」幸宇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中國現在急需跨行業的環境金融人才。

對金融機構來說,導致其在節能和新能源領域猶豫不決的還有中國新能源政策的不確定性,這是更為根本的障礙。劉文平說,由於可再生能源法沒有得到落實,風電和太陽能電站遭遇的「限電」和補貼拖欠等問題讓電站資產的價值大打折扣,甚至,很多銀行並不認為電站資產「有價值」,這導致證券化後的新能源資產反而成為一種「低收益、高風險」的產品。

「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金融化程度,與這兩個系統各自的成熟度密切相關。」劉文平在總結這兩年的經驗時說,有時並非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足,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尚不成熟。儘管最近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陸續出現,但其大規模商業化仍需二者都步入成熟階段。

「如果把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的製造比作海陸軍,金融化比作空軍的話,歐美都已經海陸空三軍作戰了,我們還在地上跑。」一位新能源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56

歐美危機差異:失業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181

即使2008年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很久,美國依然處於疲軟的復甦中。但是美國起碼在控制失業率方面比歐洲做得好。

德銀經濟學家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美國和歐洲在危機中表現的差異之一是他們的失業率。2009年中,歐洲和美國失業率大致處於同一水平。但是在那之後,美國失業率下降至7.5%,歐洲失業率上升至12.1%。」

相比歐洲,美國起碼在控制失業率方面還是值得肯定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05

歐美創新高、新興市場動盪 第四季投資因應 獨家專訪榊原英資:我會大買日本股票!

2013-10-07  TWM
 
 

 

美國政府確定關門,鬧劇持續上演,新興市場結構難解,凶兆尚未退散,日圓先生大膽發言:「現在應該大買日股!」

撰文‧楊卓翰

有「日圓先生」之稱的榊原英資,從來沒有這麼樂觀過。

《今周刊》今年曾三度採訪榊原英資,三次的精準看法,都沒有讓投資人失望。身為謹慎的經濟學家,榊原幾乎不曾果斷地要投資人買進什麼樣的資產。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採訪榊原英資的結果,會如此令人驚訝。

很多人把投資週期定在天、周、月,但是經濟學家看趨勢是用「季」來看。今年六月時,我們請教榊原英資一片欣欣向榮的日股是否能買,他只回答,會有一陣一○%的修正。直到夏天結束,才是進場時機。在九月的尾巴,夏天結束了,我們再次來到榊原英資位於東京的辦公室,發現滿面笑容的他,竟然果斷地要投資人「買日股」。在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要退不退之際,市場充滿不確定,是什麼新觀點,讓榊原如此信心滿滿?

QE延退 不見得是好事照理來說,QE延後退場,聯準會暫時延後縮減每個月八百五十億美元的資產購置計畫,應該讓投資人十分興奮,趕緊追捧這最後一波資金高潮。但是榊原英資卻指出相反的情況:「股市的反映很弱,我不會說這是一個好消息。」事實上,在九月十九日聯準會宣布QE延後退場的「好消息」後,道瓊指數已經從歷史新高下跌超過二%。

「QE退場已經是確定的事,這次延後,只是讓市場有喘息的機會而已。最晚,也不會晚過明年年中。」榊原英資認為,如果QE延後退場真的有什麼實質的意義,「那就是美國的經濟數據,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好!」也難怪美股反映會「叫好不叫座」。

新興市場雙引擎失靈

世界的另一頭,對於聽到QE抽銀根就聞風色變的新興市場,延後退場雖然換得些許反彈的機會,「但是新興市場國家根深柢固的結構性問題,不可能在短期解決。」榊原觀察QE延後退場,不會讓「醜姑娘」變回「美女」,只是暫時讓資金退潮的併發症發生而已。

的確,QE不退場,新興市場是最大得利者。榊原特別舉八、九月資金大退潮中,首當其衝的印度和巴西兩位「醜姑娘」為例。在外資撤逃中,受傷最重的印度盧比貶至歷史新低、股市則在四個月內大跌二成;巴西幣也貶至○八年低點。「延後退場,熱錢雖然暫停流出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甚至有一點回流,但是這個趨勢可以持續嗎?我很懷疑。我覺得不會。」榊原分析全球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印度,這個新興市場的重要引擎之一,如今政經情勢都很難在短期好轉。

「印度明年就要舉辦大選,但是執政的『國大黨』政權很不穩,這次情況看起來對他們很不妙。」榊原指出,明年的印度大選,可能是國大黨在二○○四年以來的首度政黨輪替。和印度政界有密切往來的榊原認為,為了維持政權,執政黨這一年可能「不會有重大的改變。」「更不用說他們有極高的通膨,雖然拉詹上任後的急拉利率,是有效的路。但是他現在的籌碼也不多了,我想他可能不會再有緊縮政策出台,否則,就得犧牲經濟成長率。」榊原表示。

中國,在榊原眼裡是另一個失靈的新興市場引擎。「中國不斷下修經濟成長率,政治上也不平穩。」兩大龍頭同時衰退的情況下,「新興市場我就會小心了。雖然它們有小反彈,但我懷疑能否持續,所以我在這半年裡會對這個市場很小心。別忘了,QE若退場,新興市場仍是外資撤出的第一號災區。」榊原說。

美股上漲力道有限

對於引起QE資金潮的原點||美國,延後退場反而是壞訊號。「美國股市本來就在最高峰了,雖然QE延後退場,資金氾濫會讓某些人去買股票,但是美股上漲的力道已經有限了。」︽華爾街日報︾分析師史賓塞.雅各︵Spencer Jakab︶就形容現在的美股是「公司獲利在追股票上漲」。他指出,單位數的季獲利,實在沒辦法和雙位數的股票漲幅比。「股票市場雖然三季連續上漲,但是最後,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史賓塞耐人尋味地預測。

這個觀點,和榊原一致。他在專訪中重複了三次「股市在往下走了(It is going down.)」。他分析,QE退場趨勢不會改變,「退場最後一定會發生,我不覺得會延後多久,不可能超過一年。」「現在看來,退場的時間表仍然不變,最晚明年夏天QE就會結束。當然,還是得看美國經濟恢復的狀況,但是明年中是合理的時間。」榊原預測。

除此之外,美國現在正在糾葛的債務上限議題,也可能為未來美國市場產生衝擊。「債務上限很可能是假議題,但仍值得投資人注意。共和黨的勢力比過去還穩固,所以美國兩黨談判上可能不會很順利。雖然我不覺得這項議題真的會在經濟層面造成可怕的衝擊,但還是可能擾亂市場一陣子。」榊原警告。

先進國家反而表現較好

那麼,在後QE時代,投資人的資產配置該怎麼辦?「我會大買日本股票!」榊原斬釘截鐵地說,配上一陣爽朗的大笑。

「過去大家覺得,世界失衡了,要中國、印度這些新興市場的經濟來拉升;但是實情正好相反,先進國家反而表現得比較好!像日本,就是其一。」榊原預測,今年日本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可能會超過二%,甚至突破二.五%,是金融海嘯以來不曾有過的榮景。「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超過三.八%,比任何人、也比我預測的都高。日本的經濟復甦真的很強勁!」他認為:「現在買日股,正是好時機!」首先,「日本的機構投資人還在持續買國債,這從利率可以看出來。」榊原分析,日本十年期公債利率從六月的○.九%水準降到九月底的○.六七%,代表債券價格上升速度很快,日本的投資人仍然偏好債券。榊原的兒子正在日本大型人壽公司上班,機構投資人的習性,他最了解:「它們還是有點保守,所以抱著債券,因此,現在日股還是外資在買,日本機構投資人還沒進去。如果它們進去,股價就會繼續上去。」榊原預測。

榊原英資對日本經濟樂觀的程度,甚至不把日本增稅的負面利空放在眼裡。如無意外,日本將在明年把原本五%的消費稅提高到一○%,這讓不少投資人擔心,好不容易復甦的經濟將會被拖垮。不過,信心十足的榊原認為:「日本的經濟復甦真的很強,增稅,沒有問題。」「我在六月曾說過,八月會有一波修正,修正之後,機構投資人就會進場。隨著日本經濟更樂觀,對股市更有正面效果,我更相信它們會進來。」榊原英資很有把握地說:「所以你問我買什麼?我說,買日股!目前應該是買日股的時機!」「現在,全球經濟結構正在逆轉。成長的中心,已經從新興市場轉向成熟市場。」榊原最後分析。「之前我不認為先進國家的成長,能夠彌補新興市場的需求衰退;但是我認為,先進國家普遍來說是比新興市場好。」他舉例,除了大力看好的日本外,歐洲市場也是另一個亮點。

「歐元區國家結構性的問題當然還在,但是現在各國領袖似乎找到暫時解決的方法。這個政治協商的方向是好的。特別像是德、法等大國,它們未來經濟上升很快,所以我看歐元區,包括鄰近的東歐,經濟進一步下滑是不可能。」原來,榊原英資眼中的成熟國家,在經歷金融海嘯的顛簸路後,終於走上了復甦的軌道,這就是他對全球經濟樂觀的關鍵所在。事實上,他在九月出版的新書︽國家的成熟︾中,就認為日本及歐洲,都已經走向另一階段的經濟富足與穩定。

「過去,新興市場那種爆發性的成長,已經不再;我們的經濟,正在面臨另一次的轉型。」顯然,七十二歲榊原英資的觀點和理論,也還在成長、轉型。

榊原英資

出生:1941年

現職:日本青山大學客座教授經歷:日本國際金融局局長、大藏省財務官、早稻田大學教授、慶應大學教授學歷: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

「日圓先生」的

第四季私房投資地圖

日本:強烈推薦

日股今年以來上漲6401 % 日本經濟恢復比想像中更強,未來數據可能會讓大家大吃一驚。

機構投資人仍在買日本國債,尚未進入股市,未來進入機會大增。

未來QE若真的退場,日本貨幣政策也會繼續寬鬆,影響最小。

歐洲:前景看好

歐股今年以來上漲 13.84% 雖然歐元區結構性問題仍在,但各國領袖協商有成,問題縮小。

德、法等主要國家經濟動能恢復快,可望帶動歐洲地區成長。

先進國家整體需求回升,讓經濟下滑可能性進一步減少。

新興市場:遠離災區

新興市場股市

今年以來下跌1.07 % QE退場後資金撤離首當其衝的災區,現在僅僅只是喘息。

目前有小反彈,但能否持續,仍要進一步觀察。

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印度,未來半年在政治上都有不穩定因素。

美國:小心為上

美股今年以來上漲 19.04 % 股市已經到達歷史高峰,修正的機率高於大漲機率。

QE暫不退場,代表經濟恢復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強。

未來仍有債務上限等財政問題要解決,是不確定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95

歐美儲戶的未來:為存款付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067

美國經濟仍處於弱復甦階段,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美聯儲用於刺激經濟的常規工具早已耗盡。

現在,美聯儲正在考慮一個政策變化,這將使得銀行向儲戶徵收負利率。

美聯儲掌控短期利率。在經濟蕭條時期,美聯儲可以削減利率以帶來更大的投資和增長。但是美聯儲不能使利率為負,因為這樣的話人們就會把錢取出來而不是等著它隨著時間慢慢貶值。這樣限制美聯儲能力的情況被稱為「零利率下限(zero lower bound)」。

在最近幾週,經濟學家在討論如何實施負利率的同時又阻止人們囤積現鈔。經濟學家Miles Kimball已經在考慮創造一種電子貨幣,並且使其和紙幣之間存在一種兌換率。其他經濟學家則在考慮完全廢除紙幣。

歐洲央行最近在考慮對銀行存款實施負利率。這樣的政策是否能實施尚不明朗,但它已經在歐元區內銀行引起了一陣恐慌。

這些想法的目的是讓期望存款等於期望投資。現在,要實現這樣的想法需要一個負利率,但是鑑於它並不能發生,存款太高和投資太低導致了我們在過去幾年看到的疲軟經濟增長。

薩默斯在他那次著名的IMF講話中提到了更大的隱患,即美聯儲困於利率零下限的情況可能成為常態。當這幾年下一次經濟蕭條出現時,利率只會比0高一點,使得美聯儲恢復經濟的能力受到極大限制。不久聯儲又會發現其困於利率零下限。

然而,美聯儲的政策變化可能會帶來存款負利率,並得以試驗利率零下限的力量。

美聯儲正在考慮在未來幾個月逐漸縮減資產購買計劃,但是FOMC十月會議透露它在這樣做時也希望提供另一個刺激的方法。一種方法是下調付給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利率,從0.25%到0%。數家美國銀行已經警告美聯儲,如果這樣的變化發生,它們會開始向儲戶收取負利率。

銀行表示,這樣做是收支平衡的必需,因為他們必須支付一定金額的存款保險費用。在0.25%利率下,銀行表示他們正好收支平衡,但是利率的下調會讓他們入不敷出,因此迫使他們執行負利率。

這樣的變化可以檢測是否正如很多經濟學家預期的那樣,負利率導致大量資金的取出。比如說在-0.25%利率時,存款人是否會取出大量錢並冒險儲存在家裡尚不明朗。利率更低時,他們也許會這樣做,但是-0.25%的利率也許不足以讓他們把錢都囤在家裡。然而,沒人知道事態會怎樣發展。

這種不確定性是美聯儲主要關心的事情,也是其為什麼沒有將利率削減至0以下的原因。美聯儲希望不惜任何代價防止大量銀行中存款取出的現象。而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美聯儲也許會建立一個單獨的機制,在部分準備金上給予銀行一些利息來抵消存款保險費用,從而避免銀行對存款人收費。美聯儲也有可能將利率保持在0.25%,然後選擇一個不同的刺激手段,如降低失業率門檻。

對於大眾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很快將面臨兩個選擇:要麼看著他們的錢慢慢變少,要麼取出他們所有的存款然後另尋他處儲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37

他不懂英文 造出歐美人最愛飯店

 

2013-12-09  TCW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裡,有一家最熱門的三星級飯店,歐美客比重二成五,是美侖飯店的近兩倍、遠雄悅來大飯店的二十五倍。

初冬的午後,位於太魯閣峽谷中間的布洛灣山月邨,像聯合國般,來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So beautiful place.oh, so nice.(好美的地方,好棒)」一位來自英國的奶奶,驚喜的四處張望,彷彿來到人間仙境,隨即,她皺著眉頭問導遊:「為什麼我們不能住這裡?我下次一定要住這裡!」

遊覽車一抵達,二、三十個德國客人下車,他們只住一晚;隔天,是荷蘭團報到。

全世界最大私人旅遊出版社、被譽為「旅遊聖經」的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也曾在書中稱讚山月邨,是太魯閣峽谷中,最佳的住宿地點。

他做飯店,異於常人……標榜純粹,沒有娛樂配備

這裡沒卡拉OK、三溫暖、游泳池、麻將間,更沒電玩設備,它,憑什麼跟五星級飯店競爭?

跟你想的剛好相反,寂寞星球評語正是:「感謝上帝,這裡沒有該死的卡拉OK!」

山月邨,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所屬唯一的一家飯店,三十二個房間,小巧玲瓏,員工三十二名,除自稱「邨長」的負責人鄭明岡,及一位管理部經理彭瑞東,其餘三十人,均是太魯閣族,是台灣飯店中,原住民「純度」最高的一家。

原住民木雕,是山月邨的特色,從大門、大廳到房間,布滿大大小小雕刻,四年前開始,每年帶德國客來此多次的導遊李英隆形容:台灣唯一用太魯閣族元素打造的飯店,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嘴巴吃的,都是太魯閣族的文化生活,外國人喜歡這種純粹的感覺。

不過大家很難想像,十年前,太魯閣國家公園將山月邨公開招標,當時國內十七家中大型飯店領標,結果竟然無人投標。因為,山月邨位於國家公園,是限建的飯店,房間數少,不能開發擴建,大飯店老闆們,算盤怎麼撥,就是不划算。

他當老闆,不假他手……發名片徵人,還被當色狼

這時,代表美侖飯店領標單的副總經理鄭明岡,突然發現,大家都放棄,不正是自己實現夢想的機會嗎?於是,他自籌三千萬元資金、組團隊,把飯店標下來。

他的夢想,是當老闆,打造一家原住民文創飯店,擁有山月邨,正好可實現夢想。

山月邨,曾經是太魯閣族人的聚落,抗日時期的新城事件,就發生於此,此地因為易守難攻,曾讓日本人傷透腦筋,最後施放毒氣才攻下;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族人再度被迫離開;山月邨原本就是太魯閣族的家,不同統治者逼他們遷徙,鄭明岡決定在山月邨,重現太魯閣族文化。

經營飯店,第一步,就是找員工,登報三天,沒人應徵,朋友介紹,不合用,他決定自己找,他印名片,到7-Eleven、加油站,看到年輕人就發,結果,一位加油站打工的年輕妹妹,還誤以為他是色狼。

鄭明岡是外省二代,從小對原住民,就有種特殊情感,小學參加夏令營,看到原住民的小孩在溪邊跳水,動作快又迅速,讓好動的他嘖嘖稱奇,後來,更與原住民孩子結為好友;當兵時,抽到海軍陸戰隊,又看到原住民蛙人,不論如何困難的動作,都難不倒,加深他對原住民生活、文化的興趣。

鄭明岡有八個兄弟姊妹,家裡每個小孩都很會念書,只有他國中念放牛班,當時老爸認為,不會念書就沒出息,他卻暗暗立下志願:「我要當老闆、賺錢,要讓人看得起。」

他為圓夢,什麼都做……念夜校、當水電工樣樣來

國中畢業後,他從竹東離家北上,跑去當空調學徒,為了證明「不念書也有一席之地」給爸爸看,他甘願睡閣樓統鋪,幫老闆洗車,學技術,晚上念西湖工商(已停止招生),從此,未再拿家裡一毛錢,甚至,有一年除夕,為了籌措學費,還自願留下加班。

退伍後,他回空調公司上班,老闆鼓勵大家考證照,同伴們都考乙級,他偏偏考甲級,因為,甲級才能當老闆,後來他果真開了一家國岡空調公司,當大廠的小包商,兩年後,累到生病,只好打消老闆夢。

當時,福華飯店籌備處找空調師傅,他去應徵,也錄取了,從此,和飯店業結緣三十多年。

一個高工夜校生、水電工,竟然當上台灣五星級飯店副總經理,一句英文都不會,竟然打造出最受歐美人士喜歡的飯店,他是怎麼做到的?

答案就是,認真做、多管閒事、能學就學。

在福華飯店時,他看到飯店需要鍋爐證照,就努力考上;飯店辦活動,他主動幫忙做美工,他喜歡裝置藝術、室內裝潢,只要有活動,大家都會找他幫忙,早期台北燈會,飯店業都會參加,福華就是由他設計;在美侖飯店時,他更是點子王,每年推出創新活動,從工程、業務、行銷、管理,每個部門都歷練過,最後一路升上副總經理。

雖然,五星級飯店二十多年的經驗是絕佳後盾,但,飯店標下後,困難才真正開始。

他開先例,從錯中學……連虧三年後,靠口碑走紅

明知會虧三年,但,面對一個禮拜零住房的慘況,還是讓他心慌。同事熱心引薦一團阿公阿嬤旅遊團來,結果,阿公阿嬤晚上沒辦法出去逛街,一直抱怨,讓他沮喪,沒想到,隔天一早,老人家一直「哇哇哇」大叫,原來,他們入住時天已黑,來不及欣賞到山月邨的天然美景,直到清晨,才驚呼飯店的美。

此事之後,他都會笑著提醒客人:「不能「黑到」(天黑才到),要「白到」(白天到)。」

曾有一對外國夫妻中午結帳離開後,當天晚上又緊急打電話來,問是否還有房間,原來,外國客人當天轉往台東飯店,被當地飯店的卡拉OK吵得受不了,懷念山月邨的好山好景,一住就是三天。

多次經驗後,他終於掌握,山月邨的市場定位。國內團、大陸團、拚低價的,他不能做;愛大自然、原住民文化的,才是他要的客人;慢慢的,靠口碑行銷,靠年輕客人網路相傳,才打開知名度,知名科技公司宏?痋B智邦、緯創、達方……都成常客,連專做外國團的旅行社也找上門。

二○○八年,他為台灣紋面老人舉辦祖靈祭,邀請全台灣僅存的八名紋面老人,來山月邨辦祭典,他蓋茅草屋、瞭望台,完全仿照原住民居家擺設,當天,原本答應參加的馬總統沒來,但,寫了封祝賀的信來,老人家們都很開心。

鄭明岡說,全世界有紋面文化的,除了毛利人、紐西蘭人,就剩下台灣了,如今,這間茅草屋,紋面老人的照片,成了山月邨的文化資產。

接手五年後,山月邨賺錢了,年營業額三、四千萬元,淨利約千萬元。現在,假日滿住,一房難求,讓各大飯店跌破眼鏡。更重要的,是爸爸在過世前的肯定:「你居然能當上副總經理……。」

來到太魯閣、了解太魯閣族後,鄭明岡對這族的孩子,有份使命感。山月邨位於花蓮的秀林鄉,秀林鄉是太魯閣族的大本營,早年,這裡是台灣雛妓的最大來源,賣兩個女兒,就可蓋樓房;車子緩緩行經秀林鄉,街道兩旁,有平房、也有樓房,一棟棟屋子,仿佛向遊客說著那些年的故事;如今,秀林雛妓已成往事,但,這裡仍是人口嚴重外移、前景黯淡的偏鄉。

他成立基金會,做急難救助,只要有人住院、往生,就給急難金。他希望太魯閣孩子能活得好,藉由飯店舞團,給太魯閣族小孩、學生有打工機會,他鼓勵他們念書、工作、存錢,因為,他看到太多孩子國中一畢業,男的學壞、女的懷孕,一輩子不幸福。

不止照顧他們,鄭明岡為了保存太魯閣文化,自己還努力學習太魯閣族的食衣住行、舞蹈、雕刻,比太魯閣族人,更像太魯閣族人。一開始對鄭明岡抱著懷疑,認為「漢人都是來賺錢」的秀林鄉鄉長許淑銀,曾經表揚他,稱他為秀林鄉第十村村長(秀林鄉只有九個村)。

他對山月邨的下一個十年,許下了願望,沒有小孩的他,已經開始著手訓練接班人,希望山月邨將來能「還給」太魯閣族人接手經營,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73

華爾街的新麻煩:外匯操縱調查橫掃歐美亞三大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430

華爾街銀行業醜聞不斷,最新的大麻煩就是外匯市場操縱醜聞。 粗略統計,自外匯操縱調查於去年10月正式宣布以來,華爾街有超過20名交易員被強制休假、停職或解雇。 ●花旗:上個月,花旗解雇了歐洲現貨外匯交易部門負責人,同時強制要求兩名外匯交易員“休假”。 ●高盛:兩位外匯交易部門合夥人離任。 ●德意誌銀行:兩位常駐紐約外匯交易員被炒魷魚。 ●勞埃德銀行集團:一位高級外匯交易員遭停職。 ●匯豐銀行:上個月兩名常駐倫敦外匯交易員被停職。 ●摩根大通:倫敦首席交易員去年10月份被強制“休假”。 ●巴克萊:倫敦和東京地區總計6名外匯交易員去年10月被暫停工作。 ●蘇格蘭皇家銀行:兩名外匯交易員去年10月被停職。 ●瑞銀:去年10月,美國及瑞士各有一名高級外匯交易員被停職。當月,還有一名已加盟渣打的前瑞銀交易員遭短暫強制休假。 彭博曾在去年6月份報道稱,部分交易員被指控在執行客戶外匯交易指令之前搶先自行交易為私人賬戶牟利,以及涉嫌操縱基準匯率。 截至目前,美國、英國、瑞士、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監管當局已經介入調查。 QUARTZ文章表示, 有跡象表明外匯市場可能存在影響極大的相互串通勾結行為。 正如下圖所示,全球前五大外匯交易銀行的成交額約占總成交額的60%;前10大銀行的交易額占比則接近80%: 如果你需要了解詳細內容,請查看華爾街見聞所作的詳細介紹《你需要知道的全球外匯市場操縱案始末》。 最近,紐約的金融服務局局長Ben Lawsky對十幾家銀行展開調查,當局要求被調查銀行提交電子郵件和即時通訊工具中的消息紀錄,調查對象包括高盛、德意誌銀行、勞埃德銀行、瑞士信貸、渣打銀行及蘇格蘭皇家銀行。Quartz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 本次調查並不涉及超出紐約監管局權限之外的持有執照的銀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和花旗集團。這些銀行擁有國際銀行營業執照,歸屬不同的監管機構。 QUARTZ表示,紐約監管當局先前針對部分銀行涉嫌洗錢開出數億美元的罰單,預計銀行業未來因外匯操縱行為將面臨的罰金規模相當大,或與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醜聞罰款數額相當。英國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Martin Wheatley形容, 匯率操縱行為的惡劣程度與LIBOR操縱醜聞不相上下。 該機構的調查可能延續至2015年。 參與調查的一些律師表示, 外匯調查甚至可能比Libor更大,因為更多銀行可能受到牽連,而且匯市是基於真實的交易,而不是提交的估計數字。 去年11月消息稱, 多位銀行業人士和決策者正在考慮改變基準匯率的計算方式,或者要求客戶放棄基於這些匯率的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79

兩百多位電機、資工學者打臉NCC二類電信 歐美日澳都怕中資入侵

2014-04-14  TWM  
 

 

兩岸《服貿協議》開放第二類電信產業及電腦服務業,引發兩百多位電機、資工學者連署反對,擔心將使台灣失去競爭力和資訊安全。面對質疑聲浪,NCC遲遲無法提出有效的風險控管機制,讓人憂心。

撰文‧賴若函

兩岸《服貿協議》開放第二類電信產業及電腦相關服務業,近來引起學界反彈聲浪,四月四日展開連署,不到一星期即有兩百多位電機、資工學者連署,認為此協議若通過,將有如「木馬屠城記」,大開國家安全與資訊安全漏洞,放眼各國皆無此例,要求政府急踩煞車。

《服貿協議》開放的第二類電信事業,包括存轉網路、存取網路和數據交換通信三項特殊業務。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強調,這些業務是二十年前的技術,需求大幅萎縮,且採取封閉性網路,不會造成個資外洩。總統馬英九也曾說:「開放的第二類電信與Internet(網路)無關。」暗示和國家安全無關。

這些說詞,引來一向安靜的電機、資工學界嚴詞反駁。

中國製手機恐暗藏後門

NCC說,「存取網路服務」是第二類電信業者替企業架設「只有企業員工可以存取的網路」,其他人都連不進去;但台灣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說:「只有像部隊的軍網使用完全獨立於網際網路的線路,才是真的封閉網路。」「NCC的說法,令人無言。」台大副校長、電機系教授陳良基更說,存取網路服務是網路世界每天二十四小時都離不開的服務,絕不是政府所講二十年前的老技術、和網路無關,是年輕人未來生存的命脈。

由於第二類電信業者沒有線路、基地台等設備,因此需要向第一類電信業者如中華電信、遠傳電信租用頻寬來架設企業的專屬網路;葉丙成強調,如果有心,還可以透過所租用的第一類電信業者線路外洩資料。

台大電機系教授林宗男舉例,一三年第二類電信業者是方電訊機房失火,造成全台網路大當機,成為十年來最嚴重的網路災難,可見第二類電信並非馬英九宣稱「與網路無關」。

至於NCC四月六日記者會解釋,第一類電信業者有安全把關的能力;葉丙成反駁:「依法,中華電信無權看他們網路上使用者傳輸的資料,又怎能阻止惡意的二類電信業者竊取資料、偷傳到國外去?」「現在電腦、手機都是中國做的,沒有經過資安檢測,可能暗藏後門,把傳送的資料偷送給敵人。」曾任NCC電信技術中心資安顧問、執行國家資通安全產品檢測計畫的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說,一旦開放,影響層面更廣,日積月累下,中國可輕易控制台灣社會。

自業界退休的法國阿爾卡特朗訊台灣區前總經理曾祥峻也質疑,「數據交換通訊服務」決不是政府所稱過時的舊技術,如MPLS數據交換技術已廣泛使用在全台七萬多個基地台的上網服務,包括4G網路傳輸交換技術、光纖到府服務等,若開放中資,影響甚巨。

李忠憲指出,《服貿協議》還開放電腦相關服務業,主要內容是為企業、公部門寫軟體和資訊系統,「我無法想像,當台鐵訂票系統、戶政與稅務資料系統外包給中資廠商時,國安會陷入多大的危機。」

須靠立院逐條審查把關

對此,NCC強調,陸資總持股比率不能超過五○%,加上已明文禁止中國人員進入電信機房,所以不會產生國安問題。但這也遭學者質疑,若中國主管要求台灣員工把資料從機房取出交給他,怎有被拒絕的道理。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林盈達強調,資訊通訊服務是國家基礎建設的神經系統,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從未開放中方電信服務商可以經營國內的第二類電信服務,也對中資廠商通訊設備採用設限。

「在美國,最近的國會報告指出,中國華為和中興所提供的設備中有潛在危險,可能傷害美國核心的國家安全。澳洲政府在國安考量下,已禁止華為參與國家寬頻網路的建置。」台大資工系副教授洪士灝強調,美、澳均未對中國開放第二類電信業務。

洪士灝並指出,一三年六月,英國情報與安全委員會(ISC)在國會指出,○三年起,英國大量採購華為產品,後來官員承認當時為了經濟效益,忽視國安危機,「這些通訊器材裡的軟體包含超過一百萬行程式碼,情報機關根本無力查證裡面有無潛在危險。」他強調,政府若無法提出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如不要開放。

《服貿協議》簽署以來,針對電信產業的開放,雖有一些學者提出質疑,都未引起太大迴響,直到太陽花學運發生,李忠憲才開始研究,並在臉書提出憂慮,「沒想到一覺醒來,文章竟被轉貼了兩千多次!」在他與幾位教授發動連署後,不到一週就有超過兩百位相關學者加入,「其中有不少學者反對學運,但思考後還是站出來,足見大家對開放後的擔憂。」連原本較少談論社會議題的電信領域學者都跳出來反對,再加上NCC主委石世豪曾坦承,未派人參與服貿談判會議,形同空白授權;政府談判時的草率作法可議,立法院逐條審查《服貿協議》把關,甚至兩岸重新檢視協議內容,實有其必要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8

歐美手機晶片廠 被中國特色KO

2014-06-16  TCW  
 

 

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的博通(Broadcom),出人意表的宣佈,棄守手機基頻(baseband)晶片市場。

博通擁有全球最多的通訊相關專利,而它宣佈棄守的手機市場,今年銷量成長率仍高達二四%、更是全世界出貨量最多的科技產品。

退出手機晶片市場博通股價卻不跌反漲

然而,博通棄守超級大餅──手機晶片的消息發佈後,短短四個交易日內,股價卻上漲近一八%。原因在於:博通估算結束這個虧損纍纍的產品線後,每年將可節省至少七億美元的成本,相當於每股盈餘增加一.一九美元。

就在博通宣佈棄守手機基頻晶片市場前不久,全球繪圖晶片龍頭恩威迪亞(Nvidia)也才決定淡出,創辦人黃仁勳甚至坦言,現在手機晶片市場已經是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雙強對決的局面。

智慧型手機今年出貨量高達十二億四千萬支,而且持續在成長,為何卻容不下這些歐美大廠?答案,就藏在中國。

根據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全球智慧型手機有約八成都在中國生產,今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的排行榜中,華為、中興、小米等中國業者已經入榜五家,它們代表了手機市場價格兩極化中的「低價端」,以低於新台幣五千元的代價,就能擁有好用酷炫的手機。

低價手機決戰中國連英特爾都要倒貼卡位

而在兩極化的另一端,也就是高價位的蘋果與三星供應鏈當中,高通擁有強勢的無線通訊專利、以及全球最先進的產品規格。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以銷售額論,高通去年全球市佔率超過六成。

但這也意味著,其他手機晶片業者,不管是美商博通、恩威迪亞,或是亞洲的聯發科、展訊(Spreadtrum,已併入清華紫光),最重要的決戰地點,就是中國。

即使博通曾是昔日手機霸主諾基亞(Nokia)力拱的晶片商,手上還握有三星低階手機的訂單,但只要攻不進中國,就很難提高全球市佔率,等於博通被卡在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位置。

雖然中國市場的確是一片榮景,但在此間征戰,討到便宜的卻沒有幾人。就在博通宣佈退出的前幾天,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也宣佈,與年營收僅約一億美元的福州瑞芯微合作,聯手進軍白牌平板市場,如此紆尊降貴的舉動,全因為英特爾努力多年,仍不得白牌王國其門而入。

摩根士丹利在英特爾最新公佈的行動網路事業群財務數字中發現,它為了在非蘋果陣營的平板電腦佔有一席之地,不惜以每台補貼二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五十元)的代價搶市。補貼折讓雖是英特爾慣用伎倆,卻導致該部門去年虧損是其營收的二.二八倍。

為了進攻手機基頻市場,英特爾先購併了英飛凌(Infiineon)的相關部門,也不惜祭出高額補貼來吸引客戶,可惜全球市佔率仍偏低,也持續流血虧損;英特爾貴為業界龍頭尚且如此辛苦,更何況是規模相對較小的博通、恩威迪亞?

因此,博通寧可壓重注在獲利金雞母──手機用無線通訊晶片,如藍牙、Wi-Fi等領域,它在此間擁有全球整合度最高、體積最小的技術優勢,供應給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

而恩威迪亞,則決定利用其在繪圖領域「喊水會結凍」的長才,轉往車用領域等新戰場。

歐美廠還在評估聯發科已快攻搶市

為什麼中國市場對歐美業者來說,如此壁壘重重?聯發科的成功,解釋了箇中原因。

「用聯發科的方案,一個月就能把手機設計出來;用其他(美商)的,有的還要超過六個月!」一位中國手機製造業者說。

一位手機業者分析,從幾年前的「雙卡雙待」(一支手機有兩張SIM卡,可任意切換),到今年最夯的「真八核」(八個處理器核心,意味效能最高),只要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喊衝,就義無反顧的投入;「美商則是回到總部,先搞清楚這些需求是什麼,再市場調查、研究個半年,等到產品做出來,熱頭都過了!」一位業者打趣的說。

在手機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裡,「速度」似乎比縝密的策略思考更為重要。

高通過去三年砸下千萬美元重金,推動類似聯發科公板的設計平台,「還是無法撼動聯發科,即便它(高通)是這麼有錢的公司,」顧能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說:「中國的特殊模式,某些美商可能到今天都還不能瞭解。」

今年智慧型手機的「低價化」更助長了這樣的趨勢,讓歐美業者與亞洲業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前者新產品推出的速度不如後者,成本結構也較高,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認為,歐美晶片業者走向沒落是遲早的事情;更有業者預期,未來歐美廠商只有高通能夠獨存。

也因此,在台北電腦展上,蔡明介堅定的說,有信心成為全球手機市場中,最後的兩至三個供應商,並且「具有相當的(市佔率)比重。」

不過,這場賽事正改朝換代進入4G LTE的新紀元,高通在此間仍握有九二%的壓倒性全球佔有率,聯發科、展訊這些亞洲公司的產品能多快追上?能不能延續3G時代的優異價格性能比,將是最後歐美與亞洲業者決戰的關鍵。

【延伸閱讀】手機市場大者恆大,好看不好吃──2013年手機基頻各家大廠銷售額佔比英特爾:8%聯發科:12%高通:64%其他(展訊、博通、恩威迪亞等):16%,去年全球手機基頻銷售額年增8.3%至189億美元;但歐美玩家紛紛退場,博通、恩威迪亞也宣佈不玩了註:市佔率以晶片銷售金額計算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