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體》作者劉慈欣對話百度吳恩達: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827.shtml

《三體》作者劉慈欣對話百度吳恩達: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周超臣 周超臣

《三體》作者劉慈欣對話百度吳恩達: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人工智能再美好,我還是想要一個人類老婆。

文 | 周超臣

“我覺得現在人工智能價值非常大,不過也有一點炒作,所以很多人開始比較難理解人工智能跟人的腦是有什麽關系的。它是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不過其實這些神經網絡跟人腦的關系是非常非常少的。”

這是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回答劉慈欣時說的一番話。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2016年4月15日的晚上,在北京朝陽區的某個錄制間內,百度科學家吳恩達和《三體》一書的作者劉慈欣坐在一起,在主持人梁冬的循循善誘下進行著陌生而客氣的互動,背景板上印滿了“百度”和“百度凡爾賽計劃”等字樣。

4月1日,百度啟動了一項“凡爾納計劃”,該項目集合了吳恩達、劉慈欣、David Brin、劉宇昆、陳楸帆、姚海軍等在內的著名科幻作家和百度科學家,探討研究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基因工程等在未來的應用。

這幾乎是一場缺乏觀眾的對話,跟我們日常看到的大會現場高朋滿座不同,場下沒有觀眾,只有工作人員,幾位被邀請的媒體和自媒體人從另一個房間里圍觀了這場充滿人工智能氣質的對話。

但把這場對話隨便放在任何一個會場(比如正在火熱召開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想必都會引起媒體和業內的興趣——吳恩達、劉慈欣兩位在各自的圈子里備受矚目的人物聊著最熱門的話題。

至於這場對話的視頻為何過了2個多月才被放出來,如果你還記得5月份百度遭遇了一場什麽樣的公關危機的話,那麽答案不言自明。

人工智能成為人的性伴侶是一個趨勢?

談到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什麽價值時,吳恩達說,他希望用人工智能創造一個更好的社會。

人工智能會對社會產生什麽影響?劉慈欣說:“我作為一個寫科幻的作者的感覺,從比較科幻的角度去審視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我覺得我們現在低估了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就是我們現在談到人工智能對未來的影響,都是一些很具體的影響,比如說我們有更智能的駕駛,我們家里面可能有機器人的保姆,改變我們的生活, 還有機器人的您剛才說的那個Personality,個性化的教育。”

接下來則是一個很有挑戰性、也是媒體不厭其煩提及的問題——機器人未來是否會成為人類的老婆?

當梁冬拋出這個問題後,我們期待這個困擾著人類倫理道德的問題能得到一個不一樣的解答。

劉慈欣作為科幻小說作家展現了他大膽的想象力,他非常肯定地回答道:“額,(機器人未來會成為人類的老婆)這個其實不是開玩笑。人工智能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它成為人的性伴侶這可能是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文化的一個趨勢,這個不是開玩笑。 ”

他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到最後,很可能把90%甚至更高的人類的工作全部代替掉。

吳恩達則表現出一位科學家該有的嚴謹,他說:“不過它真實可以做的事,其實是非常小的。”不過,他相信人工智能在未來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百度在做什麽?

百度是目前國內在人工智能領域最激進的科技公司,我們已經從各種場合聽到百度CEO李彥宏關於人工智能的探討,無論是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還是在貴陽數博會上,無論是面對總理,還是面對企業界,他現在開口必談人工智能。

而談到人工智能時,百度又必談無人駕駛。

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策略堪稱激進,其去年12月宣布路測成功,一個禮拜後就把它開到了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現場,李彥宏親自給習近平主席講解百度無人駕駛汽車進展的照片幫助百度膨脹了在無人駕駛技術上的野心。

吳恩達說:“現在我用我自己最多的時間是做兩件事,一件就是有關語音的工作,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工作;第二就是自動駕駛,這兩種都會改變人類的工作的本質。我覺得醫療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教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他認為,在這個世界里,最重要的不只是能做事,也需要理解什麽事是應該做的。“我們可以用語音講話,跟電腦用語音交互,它會跟真人講話一樣自然,這會完全改變我們跟機器交互的辦法。我覺得自動駕駛也是對人有非常大的價值,我覺得我們的社會有很多不同的部分,比如說醫療、教育、金融,都可以用技術來完全改變。”

吳恩達強調,未來無人駕駛將會比人類駕駛更安全,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不用擔心酒駕、分心這樣的事情。

人工智能會擁有自主意識嗎?會威脅人類嗎?

關於這一點的討論已經相當之多,但是你總是會忍不住把這個問題不厭其煩地拿出來,尤其對面還是這樣一位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時。

“其實我覺得人工智能,有一個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就是,人有Intelligence(智能),也有Consciousness(意識),人工智能現在是有Intelligence,不過沒有Consciousness,我們在歷史是沒有見過這種東西的,可能未來我們會得到一個技術的突破,讓電腦也得到這個Consciousness。”吳恩達說。

吳恩達認為當前思考這個問題還為時過早:“其實我覺得電腦得到自我意識,這種技術還是那麽遠,所以我現在還是不太擔心,那可能是一百年後,也可能是一千年後。”

作為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則給出了不一樣的憧憬和理解:

“首先我聲明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而且是一個很徹底的樂觀主義者,但是我的樂觀不在於對人性的善上面的樂觀,我對它我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而且說是把人的善投射到包括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上,我也完全不抱希望。

但是為什麽我還抱有樂觀的態度呢?我的樂觀是從另一個角度,不同的渠道來產生的。還是回到人工智能的話題上,首先我認為像吳老師說的,人工智能離那個威脅到人類具有自我意識,同時又足夠高的智能威脅到人類,還是個很遙遠的事情。這個防範強人工智能對人類造成威脅,有多種多樣的方法,有很多的措施,包括把最終的電源掌握在我們手里,那再高的人工智能一斷電什麽也不是了對吧。其實從我們的生物界看來,我們人類的智能遠遠高於螞蟻,但我們到現在,也遠遠高於蒼蠅,我們早就想消滅蒼蠅了,甚至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去消滅的,我們也沒有辦法去統治它。”

你認為拔掉電源能消滅人工智能的威脅嗎?再上訴到文中的一個問題,你會像劉慈欣一樣樂觀地認為人工智能會成為人類性伴侶嗎?

人工智能再美好,我還是想要一個人類老婆。

三體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47

百度吳恩達離職背後 : 百度人工智能要轉向了

“互聯網是一道開胃菜,主菜就是人工智能”。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說出這句比喻的一天後,負責百度主菜的“主廚”吳恩達(Andrew Ng)離職了。

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英文自媒體平臺Medium及微博、Twitter等個人社交平臺發布公開信,宣布自己即將從百度離職,開啟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在美國專註於他喜歡且擅長的新領域孵化和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吳恩達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不止一次感慨,現在人工智能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會太多,但人才太少”。對百度而言,吳恩達的離開不僅意味著百度損失了一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人才,也意味著百度高層再次經歷人事震蕩。

今年1月,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入百度任職總裁和 COO時,包括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帶領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 、高級副總裁王勁攜無人駕駛事業部 、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技術體系和新興業務群組總裁張亞勤、高級副總裁朱光攜金融業務群組,統一都向陸奇匯報。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上述百度高管中,負責無人駕駛事業部的王勁“離崗休養”,吳恩達則宣布即將離職。

伴隨著他的離職,百度進一步調整人工智能相關業務,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知識圖譜)、IDL(深度學習研究院)、Speech(語音)、Big Data(大數據)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將進一步深度整合,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任命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為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向陸奇匯報。

外界更為關註的是:在科技巨頭紛紛挖角人工智能人才的今天,百度如何通過管理與激勵機制更好地留住人才?接下來百度的人工智能如何從科研和基礎技術搭建轉向研發和產品應用共同發力?

 

吳恩達離職背後:AI人才流失

2014年3月的某一天,在美國Palo Alto喜來登酒店的遊泳池邊上,時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常務副院長的余凱和吳恩達有過一次長談,力邀這位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的權威學者加盟百度。

此前,吳恩達與谷歌合作研究深度學習,並領導谷歌X實驗室團隊斥巨資打造的Google Brain項目,在谷歌內部推動深度學習算法,也被外界譽為“Google Brain之父”。

2014年5月,吳恩達正式加入百度,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百度大腦計劃。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評價,百度之前的人工智能其實更多地是科學研究和搭建技術架構,因為無論是技術和市場都不夠成熟,所以吳恩達來到百度之後,用3年時間搭建了一個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平臺,人員也從無到1000多人。

吳恩達也被視作是百度在矽谷和人工智能的標誌性人物。2015年年初,吳恩達加入百度半年多時,百度曾在矽谷舉行過一場“BIG演講”,當時有參會的技術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的技術人才們可能並不太了解百度,但人人都知道 AndrewNG(吳恩達),因為有太多人在他的公開課項目 Coursera 上學習,再加上他斯坦福大學的教學背景,是百度在矽谷招攬人才的好名片。

在百度內部,一位技術方面人士則評價,吳恩達總是有他對領域的獨到見解,而且很有領導的才能。

“作為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首席架構師,我很自豪能夠引領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飛速發展和崛起。” 公開信中,吳恩達介紹稱,目前百度人工智能團隊已經增長到近1300人,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員。人工智能技術每天服務上億用戶,全面支持搜索,廣告,地圖,外賣,安全,消費金融等百度現有業務,並孵化出了無人駕駛、DuerOS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多項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業務、新技術。

作為人工智能的“布道者”之一,吳恩達還出現在百度世界大會上,並給開發者帶來三個“禮物”:全語音輸入鍵盤;開放百度深度學習平臺以及開放百度大腦平臺。從中不難看出,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希望作為技術輸出的角色,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吳恩達把人工智能比作新“電能”,“100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不同行業,包括農業、冰箱甚至通信,現在人工智能也可以改變更多的行業,例如自動駕駛、金融、醫療行業。”

不過,在百度大力延攬了一批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發展人工智能業務的同時,也在經歷一定的人才流失。

當年曾經力邀吳恩達加盟百度的百度IDL副院長余凱已經離職並創立地平線機器人公司。除此之外,近年來包括百度“少帥”顧嘉唯、百度IDL主任架構師黃暢,最年輕的百度高級科學家戴文淵、百度最年輕T10工程師樓天成等重要人才或被挖角,或自己創業人工智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余凱在去年的亞布力論壇夏季峰會上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已經過了孕育期,迎來了創業的最好階段,而BAT這些大公司因為體量龐大,結構複雜,已經留不住人工智能的人才,未來會變得“非常無聊”。而余凱也在當日表示,相信吳恩達這次離職,一定是為了另一個更加激動人心的 AI 項目。

而曾與吳恩達有過接觸的英語流利說首席科學家林暉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吳恩達在百度期間做了不少貢獻,特別是他可以將一些很深的技術深入淺出地跟大眾講出來,起到科普的作用。“他的離開我們基本上都預料到了”,林暉認為,百度人工智能領軍人物從學術派的吳恩達到實幹派的陸奇的變化,其實反映了百度對於人工智能需求的變化。

而格靈深瞳CEO趙勇則對此評價:“吳恩達當年從谷歌離職,或許是他認為作為華人在一家中國公司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而今天他從百度辭職,說明百度這個平臺,並沒有滿足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期待和野心。具體的原因只有內幕人士才會了解。百度今天的人工智能布局已經很大也很深了,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遜色。”

對於吳恩達的下一步,百度在回應中透露他將在美國專註於他喜歡且擅長的新領域孵化和探索。此外還有業界傳聞稱,他或加盟他夫人參與創立的人工智能公司Drive.ai,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通過工具包將普通汽車變為無人車。

 

百度 AI 如何找未來?

“人工智能”是過去幾年百度發展的關鍵詞。“主廚”走了,接下來百度1300多人的人工智能團隊如何找未來?

在此之前,圍繞人工智能,百度近年曾先後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百度大數據實驗室(BDL)和在矽谷的百度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去年又成立了增強現實實驗室(AR Lab),整合了語音技術部門和人工智能的產品應用部分。

此前吳恩達還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百度對內輸出人工智能技術給百度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還安排了一個人工智能的工作坊,百度不少團隊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做了不少創新產品。

伴隨著吳恩達的離開,百度開始進一步調整人工智能相關業務,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知識圖譜)、IDL(深度學習研究院)、Speech(語音)、Big Data(大數據)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將進一步深度整合,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任命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為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向陸奇匯報。而百度研究院院長由林元慶出任。

半個多月前,對於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應用無人駕駛業務,百度曾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將由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共同組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由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而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將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事業部(L4)總經理職務。

一位長期觀察百度的人士對記者解讀道,一系列業務整合這意味著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進一步明確,AI核心能力和技術平臺的深度整合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本次調整將NLP(自然語言處理)一同整合,可以說基本上完整覆蓋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各個層面。

看上去,百度已經將人工智能的“指揮棒”交給了總裁陸奇。此前李彥宏在接受第一財經在內媒體采訪時甚至說,在人工智能領域,自己懂的連陸奇的十分之一都沒有。有陸奇助力,相信百度的人工智能平臺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吳恩達也在公開信中對百度高管給出高度評價,李彥宏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優秀的CEO之一;首席運營官陸奇是位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AI技術平臺體系新任總負責人王海峰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學者和技術領袖;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將會提升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創造更多業務成果。

在林暉博士看來,從學術角度看來,吳恩達是偏學者型的人,在百度是“首席科學家”;而陸奇是管理型人才,他是在矽谷華人圈非常有名,且非常勤奮。前者是整個中國互聯網業內引入的大牛級的人物,更多是對行業的影響;而陸奇的到來更能夠把這個企業技術和業務的整合做得更好,整體來看對百度架構調整來說是一個“正確動作”。

對於百度而言,現在也確實到了從科研和基礎技術搭建,轉向研發和產品應用共同發力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87

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職 百度損失人工智能頂尖人才

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在英文自媒體平臺Medium及微博、Twitter等個人社交平臺發布公開信,宣布自己將從百度離職,開啟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在公開信中,吳恩達評價了百度人工智能的研發進展及技術實力,並稱李彥宏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優秀的CEO”。

值得一提的是,吳恩達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不止一次感慨,現在人工智能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會太多,但人才太少”。對百度而言,吳恩達的離開無疑意味著百度損失了一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人才。

公開資料顯示,吳恩達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他於2014年5月加入百度,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計劃。在他的帶領下,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人工智能”是過去幾年百度發展的關鍵詞之一。不久前李彥宏在業績電話會議中稱,“我們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幸運的是,百度在過去5,6年一直投資於這個領域。無論是公司的核心搜索業務,還是正在開發的新業務,驅動力都是人工智能。”

“作為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首席架構師,我很自豪能夠引領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飛速發展和崛起。”公開信中,吳恩達介紹稱,目前百度人工智能團隊已經增長到近1300人,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員。人工智能技術每天服務上億用戶,全面支持搜索,廣告,地圖,外賣,安全,消費金融等百度現有業務,並孵化出了無人駕駛、DuerOS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多項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業務、新技術。

作為人工智能的“布道者”,吳恩達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他把人工智能比作新“電能”,“100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不同行業,包括農業、冰箱甚至通信,現在人工智能也可以改變更多的行業,例如自動駕駛、金融、醫療行業。”

吳恩達指出,百度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在人工智能的各個重要領域都擁有世界級專家專業水準的公司,這些領域包括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諸多方面。能夠帶領百度人工智能團隊,能夠跟百度卓越的管理者、非凡的工程師、科學家、產品經理等優秀的團隊共事,自己也深感榮幸。

去年的百度世界大會上,吳恩達還曾給開發者帶來三個禮物:一個是全語音輸入鍵盤;另外兩個分別是開放百度深度學習平臺以及開放百度大腦平臺。從中不難看出,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希望作為技術輸出的角色,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

其中,在深度學習平臺上,吳恩達曾透露,現在深度學習的應用場景很多,百度有幾百個項目都使用深度學習,此外也有第三方運用這一能力做DNA序列分析等探索。至於開放百度大腦,百度會輸出已經訓練好的模型,用於不少有創造力的產品上。例如,如果有一個產品想用語音識別,可以直接用百度的語音識別或者語音合成系統;開發者要做新的智能硬件,也可以用百度的語音識別技術或是人臉識別技術做控制。

對於百度的管理層,吳恩達在公開信中評價:“李彥宏是第一位高瞻遠矚,清晰看到深度學習技術巨大價值的大公司CEO,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優秀的CEO之一。首席運營官陸奇是位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他的領導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將繼續開花結果。AI技術平臺體系新任總負責人王海峰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學者和技術領袖。在他的有力領導下,百度的AI團隊定會有更好的未來發展。我們的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將會提升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創造更多業務成果。”在吳恩達看來,百度的人工智能實力強大,團隊上下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在管理層強有力的領導,以及眾多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的努力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將繼續開拓前行,我也會為此而歡欣喝彩。”

據介紹,離開百度之後,吳恩達將繼續致力於人工智能事業,通過人工智能改變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正如百年前電能改變的了很多行業一樣,人工智能也正在改變著醫療、交通、娛樂、制造業等主要行業,豐富充實著無數人的生活。對於人工智能將帶領我們前往何方,我比以往都要興奮和期待。”他補充稱,除了致力於人工智能本身之外,自己也將探索新的方式來幫助全球人工智能的愛好者,“讓我們可以一起將用人工智能賦能整個社會,取得更多成果。”

吳恩達公開信原文

開啟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

親愛的朋友們:

我即將辭去在百度的工作,告別我一直帶領的人工智能團隊。百度的人工智能實力強大,團隊內上上下下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所以,我堅信百度的人工智能將會一如既往蓬勃發展。離開百度之後,我也很高興將繼續致力於人工智能事業,通過人工智能改變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百度的人工智能

我在2014年加入百度,負責人工智能工作。到現在,百度的人工智能團隊已經增長到近1300人,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員。上億的用戶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人工智能軟件。我們通過許許多多人工智能產品項目支持我們的搜索、廣告、地圖、外賣、語音搜索、安全、消費金融等等現有業務,提升產品,拉動收入。

我們也運用人工智能開拓新業務。我的團隊在過去的兩年中,每年都孵化出一項新業務:一項是無人駕駛,另一項是DuerOS語音交互計算平臺。我們也正在孵化一些非常有前景的技術,比如人臉識別(當已註冊用戶走近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閘門時,閘門會自動開啟),美樂醫(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對話交互機器人)等等。作為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首席架構師,我很自豪能夠引領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飛速發展和崛起。

百度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在人工智能各個重要領域都擁有世界級專業水準的公司,這些領域包括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諸多方面。能夠帶領百度人工智能團隊,能夠跟百度卓越的管理者、非凡的工程師、科學家、產品經理等等百度優秀的團隊共事,我深感榮幸。李彥宏是第一位高瞻遠矚,清晰看到深度學習技術巨大價值的大公司CEO,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優秀的CEO之一。首席運營官陸奇是位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他的領導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將繼續開花結果。AI技術平臺體系新任總負責人王海峰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學者和技術領袖。在他的有力領導下,百度的AI團隊定會有更好的未來發展。我們的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將會提升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創造更多業務成果。在他們的有力領導下,在Adam Coates、景鯤、李平、徐偉、朱凱華等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的努力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將繼續開拓前行,我也會為此而歡欣喝彩。

我很榮幸能夠從兩大人工智能強國,中國、美國的人工智能界都學習過。美國擅長創造新的技術和理念,而中國擅於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開發出好的產品。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有機會既為中國也為美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崛起作出努力和貢獻。

人工智能是新電能

正如百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行業一樣,人工智能也正在改變著醫療、交通、娛樂、制造業等主要行業,豐富充實著無數人的生活。對於人工智能將帶領我們前往何方,我比以往都要興奮和期待。

作為谷歌大腦計劃的創始人,以及百度人工智能的負責人,我在這兩家頂尖的技術公司向“人工智能公司”轉型中都發揮了作用。但是人工智能的潛力遠遠超越了對科技公司的影響。

我將繼續致力於用人工智能引領這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除了推動大公司使用人工智能,也還有很多創業,以及更深入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的機會。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動駕駛汽車,每個人都擁有可以自如進行語音對話交互的計算機,每個人都擁有可以診斷我們病痛的醫療機器人。工業革命將人類從重複性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現在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將人類從重複性腦力勞動,比如忙亂的交通駕駛中,解放出來。這項工作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獨立完成的,這是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和工程師的共同課題。我在Coursera上的機器學習MOOC課程曾幫助很多人進入人工智能這個領域。除了致力於人工智能本身之外,我也將探索新的方式來幫助全球人工智能的愛好者,讓我們一起用人工智能賦能整個社會,取得更多成果。

我們將利用人工智能創造美好未來,對此我從未如此樂觀。讓我們一起為推動人工智能,幫助每一個人而努力!

Andrew Ng(吳恩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294

吳恩達離開的偶然,和百度AI戰略的必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59.shtml

吳恩達離開的偶然,和百度AI戰略的必然
羅超頻道 羅超頻道

吳恩達離開的偶然,和百度AI戰略的必然

下一位會是誰?

本文由羅超頻道(微信ID:luochaotm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羅超。

昨晚看了一場TED演講,演講人是在科技圈久負盛名的凱文凱利,主題是人工智能。整個演講,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內容不是人工智能本身,而是一個觀點:

技術的趨勢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被預見的,就像重力一樣,一滴雨點流入山谷的實際路徑是無法預測的,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具體走向,但大方向是很顯然的:往下流。因此,電話是必然的,但 iPhone 不是;因特網是必然的,但Twitter不是;而在未來二十年中,人工智能也會是一種必然。

微信圖片_20170322163056

碰巧就在今天,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開百度,這件事在科技圈掀起軒然大波。李彥宏昨天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談時還在說,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有人說,現在百度主菜的主廚離開了還能做出來嗎?我對此的觀點是,就像凱文凱利的邏輯一樣:百度做人工智能是一種必然,而吳恩達的離開只是一種偶然。人工智能已上升到百度公司級戰略,絕不可能因為吳恩達的離去而改變既定戰略,百度在AI上的實際業務也不可能受影響。

微信圖片_20170322163100

吳恩達的離開確實是百度的損失

必須要承認,吳恩達的離開對於百度而言確實是一大損失。

吳恩達是大約三年前加入百度擔任首席科學家,之前其已頭頂大量光環,尤其是Google大腦聯合開創人的身份以及所領導的著名的“機器識別貓”實驗,讓他在科技圈名聲大噪。

在百度的三年時間里,吳恩達再次證明了自己。正如其所發布的公開信所言,在他加入百度之後的三年,百度人工智能團隊增長到近1300人,形成中國首屈一指的AI研發隊伍和體系,吳恩達作為AI界的旗幟人物對於頂尖人才有很強的號召力,Adam Coates、景鯤、李平、徐偉、以及朱凱華等AI大牛被吸引到百度。同時,百度在深度學習、NLP、語音、自動駕駛技術等AI核心技術領域也取得多個里程碑進展,這些技術被應用到百度業務尤其是內容分發、自動駕駛以及移動搜索上。百度還推出了包括小度機器人、度秘等在內的AI應用,從研發體系到底層技術再到業務應用,過去三年是百度AI戰略從雛形到成型的三年,吳恩達功不可沒。

微信圖片_20170322163105

2014年,吳恩達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演講

正是因為此,吳恩達的離開對於百度而言,堪稱一大損失。如果吳恩達不離開百度,必然還有更多貢獻,並且與普通人才不同,隨著AI的爆發,門檻頗高的AI領域技術人才本來就稀缺,更何況吳恩達這樣的全球頂尖人才,真的是鳳毛麟角,說其價值等身黃金也不誇張。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人能保證終身為一家公司效力,聯合創始人離開公司比比皆是,更何況是吳恩達這樣的頂級科學家——他有太多選擇,科學家AI創業方興未艾,被百度對手科技公司獵取也有可能。

然而百度AI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吳恩達在百度的三年,百度人工智能技術上,形成了超過1000人的研發隊伍和人才梯隊、以及研發體系,自然語言處理、語音、知識圖譜等技術都取得對應進展。可以說吳恩達幫助百度打造了一個AI機器,但是現在這個機器正在高速運轉,打造機器的人離開不會有問題。

吳恩達在公開信中透露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百度則在隨後宣布,整合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知識圖譜)、IDL(深度學習研究院)、Speech(語音)、Big Data(大數據)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任命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為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同時晉升其為Estaff成員,轉向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匯報。

可以預見,百度的AI戰略不會因為誰的離開而改變(除非李彥宏離開百度,但這顯然不容假設),百度AI業務不會受到影響。劉江峰率領華為榮耀拿下互聯網手機戰役的勝利之後離開,趙明接手榮耀業務依然進展順利,類似案例還有很多。

對於百度來說值得慶幸的是,不會面臨AI人才的青黃不接。

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負責人王海峰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級牛人,他是國際學術組織ACL(Association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0多年歷史上唯一出任過主席(President)的華人,同時也是截至目前最年輕的ACL會士(Fellow)。空降百度擔任COO的陸奇,同樣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大牛,工程師出身的李彥宏直言其對人工智能的理解不及陸奇十分之一。當百度已經構建起超過1000人的AI研發團隊,並且具有包括多位頂級AI領頭者在內的人才梯隊時,任何一個人的離開都不會影響這部機器的運轉。

陸奇率領下的百度AI會加速應用化

對於百度來說,吳恩達的離開反而讓其AI的未來變得更加清晰起來,或者說,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與吳恩達不同,陸奇不是純科學家型人才,而是兼具商業能力和領導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擔任過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意味著他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微軟CEO斯蒂芬·鮑爾默評價他是“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這正是百度眼下推進AI戰略的急需的能力,陸奇將會推進百度AI從研發轉向應用——這並不適合學術型的吳恩達。

李彥宏在年初內部信說:

“人工智能就是整個公司的一個技術的基礎,該沈澱的數據都要沈澱,該整合的技術都應該整合在一處,該開放的要向所有的業務部門去開放。這是一盤棋。”

現在百度對於人工智能的布局考量已不再只是研發技術讓語音識別更準、讓機器學習更快,而是與百度的大數據優勢以及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優勢結合,進行技術的整合、開放和應用,反哺業務。

吳恩達在公開信中發表了類似觀點:“美國擅長創造新的技術和理念,而中國擅於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開發出好的產品。”,事實上,百度與谷歌布局AI最大思路不同就是將AI技術產品化,比如將之應用到手機百度、百度地圖,而不是讓AI技術去跟人類下棋。

對於百度而言,AI已上升到公司戰略並且有All in的姿態,說李彥宏豪賭AI都不誇張。百度是最早布局AI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同時也是投入力度最大、已有成果最多的玩家,牽頭組建國家深度學習實驗室證明了其在AI上的技術實力。百度已經不止一次強調將繼續加大對AI的投入,尤其是進入2017年百度更有舉公司之力押註AI的意思。吳恩達離開了,百度AI的路還會繼續走下去。

百度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64

重磅!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48.shtml

重磅!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職
黑智 黑智

重磅!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布離職

在公開信中,吳恩達表示,百度的人工智能實力強大,未來也將會繼續蓬勃發展。而對於自己的去向,他並未做過多的透露。

3月22日,黑智獲悉,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名為《開啟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的公開信,表示即將辭去在百度的工作,告別其帶領的人工智能團隊。在公開信中,吳恩達表示,百度的人工智能實力強大,未來也將會繼續蓬勃發展。而對於自己的去向,他並未做過多的透露,而是稱自己將“繼續致力於人工智能事業”。

吳恩達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家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副教授,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也是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的聯合創始人(with Daphne Koller)。在加盟百度之前,他在谷歌工作,在XLab團隊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等項目,並與其他工程師合作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人工神經網絡,名為Google Brain。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能夠讓機器識別“貓”的人,並入圍了《時代》世界最有影響力100人。

2014年5月16日,吳恩達加入百度,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Baidu Brain計劃。

以下為吳恩達公開信全文:

親愛的朋友們:

我即將辭去在百度的工作,告別我一直帶領的人工智能團隊。百度的人工智能實力強大,團隊內上上下下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所以,我堅信百度的人工智能將會一如既往蓬勃發展。離開百度之後,我也很高興將繼續致力於人工智能事業,通過人工智能改變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百度的人工智能

我在2014年加入百度,負責人工智能工作。到現在,百度的人工智能團隊已經增長到近1300人,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員。上億的用戶每天都在使用我們的人工智能軟件。我們通過許許多多人工智能產品項目支持我們的搜索、廣告、地圖、外賣、語音搜索、安全、消費金融等等現有業務,提升產品,拉動收入。

我們也運用人工智能開拓新業務。我的團隊在過去的兩年中,每年都孵化出一項新業務:一項是無人駕駛,另一項是DuerOS語音交互計算平臺。我們也正在孵化一些非常有前景的技術,比如人臉識別(當已註冊用戶走近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的閘門時,閘門會自動開啟),美樂醫(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對話交互機器人)等等。作為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首席架構師,我很自豪能夠引領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飛速發展和崛起。

百度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在人工智能各個重要領域都擁有世界級專業水準的公司,這些領域包括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諸多方面。能夠帶領百度人工智能團隊,能夠跟百度卓越的管理者、非凡的工程師、科學家、產品經理等等百度優秀的團隊共事,我深感榮幸。李彥宏是第一位高瞻遠矚,清晰看到深度學習技術巨大價值的大公司CEO,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優秀的CEO之一。首席運營官陸奇是位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在他的領導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將繼續開花結果。AI技術平臺體系新任總負責人王海峰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學者和技術領袖。在他的有力領導下,百度的AI團隊定會有更好的未來發展。我們的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將會提升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創造更多業務成果。在他們的有力領導下,在Adam Coates、景鯤、李平、徐偉、以及朱凱華等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的努力下,百度的人工智能將繼續開拓前行,我也會為此而歡欣喝彩。

我很榮幸能夠從兩大人工智能強國,中國、美國的人工智能界都學習過。美國擅長創造新的技術和理念,而中國擅於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開發出好的產品。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有機會既為中國也為美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崛起作出努力和貢獻。

人工智能是新電能

正如百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行業一樣,人工智能也正在改變著醫療、交通、娛樂、制造業等主要行業,豐富充實著無數人的生活。對於人工智能將帶領我們前往何方,我比以往都要興奮和期待。

作為谷歌大腦計劃的創始人,以及百度人工智能的負責人,我在這兩家頂尖的技術公司向“人工智能公司”轉型中都發揮了作用。但是人工智能的潛力遠遠超越了對科技公司的影響。

我將繼續致力於用人工智能引領這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除了推動大公司使用人工智能,也還有很多創業,以及更深入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的機會。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動駕駛汽車,每個人都擁有可以自如進行語音對話交互的計算機,每個人都擁有可以診斷我們病痛的醫療機器人。工業革命將人類從重複性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現在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將人類從重複性腦力勞動,比如忙亂的交通駕駛中,解放出來。這項工作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獨立完成的,這是全世界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和工程師的共同課題。我在Coursera上的機器學習MOOC課程曾幫助很多人進入人工智能這個領域。除了致力於人工智能本身之外,我也將探索新的方式來幫助全球人工智能的愛好者,讓我們一起用人工智能賦能整個社會,取得更多成果。

我們將利用人工智能創造美好未來,對此我從未如此樂觀。讓我們一起為推動人工智能,幫助每一個人而努力!

Andrew Ng (吳恩達)

吳恩達 離職 百度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74

吳恩達離職背後 : 百度人工智能要轉向了

“互聯網是一道開胃菜,主菜就是人工智能”。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說出這句比喻的一天後,負責百度主菜的“主廚”吳恩達(Andrew Ng)離職了。

3月22日,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英文自媒體平臺Medium及微博、Twitter等個人社交平臺發布公開信,宣布自己即將從百度離職,開啟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在美國專註於他喜歡且擅長的新領域孵化和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吳恩達在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不止一次感慨,現在人工智能最大的問題就是“機會太多,但人才太少”。對百度而言,吳恩達的離開不僅意味著百度損失了一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人才,也意味著百度高層再次經歷人事震蕩。

今年1月,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入百度任職總裁和 COO時,包括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帶領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 、高級副總裁王勁攜無人駕駛事業部 、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技術體系和新興業務群組總裁張亞勤、高級副總裁朱光攜金融業務群組,統一都向陸奇匯報。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上述百度高管中,負責無人駕駛事業部的王勁“離崗休養”,吳恩達則宣布即將離職。

伴隨著他的離職,百度進一步調整人工智能相關業務,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知識圖譜)、IDL(深度學習研究院)、Speech(語音)、Big Data(大數據)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將進一步深度整合,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任命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為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向陸奇匯報。

外界更為關註的是:在科技巨頭紛紛挖角人工智能人才的今天,百度如何通過管理與激勵機制更好地留住人才?接下來百度的人工智能如何從科研和基礎技術搭建轉向研發和產品應用共同發力?

 

吳恩達離職背後:AI屆的“黃埔軍校”

2014年3月的某一天,在美國Palo Alto喜來登酒店的遊泳池邊上,時任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常務副院長的余凱和吳恩達有過一次長談,力邀這位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上的權威學者加盟百度。

此前,吳恩達與谷歌合作研究深度學習,並領導谷歌X實驗室團隊斥巨資打造的Google Brain項目,在谷歌內部推動深度學習算法,也被外界譽為“Google Brain之父”。

2014年5月,吳恩達正式加入百度,擔任百度公司首席科學家,負責百度研究院的領導工作,尤其是百度大腦計劃。

一位接近百度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評價,百度之前的人工智能其實更多地是科學研究和搭建技術架構,因為無論是技術和市場都不夠成熟,所以吳恩達來到百度之後,用3年時間搭建了一個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平臺,人員也從無到1000多人。

吳恩達也被視作是百度在矽谷和人工智能的標誌性人物。2015年年初,吳恩達加入百度半年多時,百度曾在矽谷舉行過一場“BIG演講”,當時有參會的技術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的技術人才們可能並不太了解百度,但人人都知道 AndrewNG(吳恩達),因為有太多人在他的公開課項目 Coursera 上學習,再加上他斯坦福大學的教學背景,是百度在矽谷招攬人才的好名片。

在百度內部,一位技術方面人士則評價,吳恩達總是有他對領域的獨到見解,而且很有領導的才能。

“作為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首席架構師,我很自豪能夠引領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飛速發展和崛起。” 公開信中,吳恩達介紹稱,目前百度人工智能團隊已經增長到近1300人,其中包括300名百度研究院成員。人工智能技術每天服務上億用戶,全面支持搜索,廣告,地圖,外賣,安全,消費金融等百度現有業務,並孵化出了無人駕駛、DuerOS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多項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業務、新技術。

作為人工智能的“布道者”之一,吳恩達還出現在百度世界大會上,並給開發者帶來三個“禮物”:全語音輸入鍵盤;開放百度深度學習平臺以及開放百度大腦平臺。從中不難看出,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希望作為技術輸出的角色,為企業和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吳恩達把人工智能比作新“電能”,“100年前電能改變了很多不同行業,包括農業、冰箱甚至通信,現在人工智能也可以改變更多的行業,例如自動駕駛、金融、醫療行業。”

不過,在百度大力延攬了一批人工智能頂尖人才、發展人工智能業務的同時,也在經歷一定的人才流失。

當年曾經力邀吳恩達加盟百度的百度IDL副院長余凱已經離職並創立地平線機器人公司。除此之外,近年來包括百度“少帥”顧嘉唯、百度IDL主任架構師黃暢,最年輕的百度高級科學家戴文淵、百度最年輕T10工程師樓天成等重要人才或被挖角,或自己創業人工智能公司。百度儼然成為 AI 屆的黃埔軍校。

值得一提的是,余凱在去年的亞布力論壇夏季峰會上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已經過了孕育期,迎來了創業的最好階段,而BAT這些大公司因為體量龐大,結構複雜,已經留不住人工智能的人才,未來會變得“非常無聊”。而余凱也在當日表示,相信吳恩達這次離職,一定是為了另一個更加激動人心的 AI 項目。

而曾與吳恩達有過接觸的英語流利說首席科學家林暉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吳恩達在百度期間做了不少貢獻,特別是他可以將一些很深的技術深入淺出地跟大眾講出來,起到科普的作用。“他的離開我們基本上都預料到了”,林暉認為,百度人工智能領軍人物從學術派的吳恩達到實幹派的陸奇的變化,其實反映了百度對於人工智能需求的變化。

而格靈深瞳CEO趙勇則對此評價:“吳恩達當年從谷歌離職,或許是他認為作為華人在一家中國公司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力。而今天他從百度辭職,說明百度這個平臺,並沒有滿足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期待和野心。具體的原因只有內幕人士才會了解。百度今天的人工智能布局已經很大也很深了,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開而遜色。”

對於吳恩達的下一步,百度在回應中透露他將在美國專註於他喜歡且擅長的新領域孵化和探索。此外還有業界傳聞稱,他或加盟他夫人參與創立的人工智能公司Drive.ai,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通過工具包將普通汽車變為無人車。

 

百度 AI 如何找未來?

“人工智能”是過去幾年百度發展的關鍵詞。“主廚”走了,接下來百度1300多人的人工智能團隊如何找未來?

在此之前,圍繞人工智能,百度近年曾先後建立深度學習實驗室(IDL)、百度大數據實驗室(BDL)和在矽谷的百度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去年又成立了增強現實實驗室(AR Lab),整合了語音技術部門和人工智能的產品應用部分。

此前吳恩達還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百度對內輸出人工智能技術給百度的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還安排了一個人工智能的工作坊,百度不少團隊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做了不少創新產品。

伴隨著吳恩達的離開,百度開始進一步調整人工智能相關業務,包括NLP(自然語言處理)、KG(知識圖譜)、IDL(深度學習研究院)、Speech(語音)、Big Data(大數據)等在內的百度核心技術將進一步深度整合,組成百度AI技術平臺體系(AIG),任命百度副總裁王海峰為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向陸奇匯報。而百度研究院院長由林元慶出任。

半個多月前,對於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應用無人駕駛業務,百度曾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將由自動駕駛事業部(L4)、智能汽車事業部(L3)、車聯網業務(Car Life etc. )共同組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由百度集團總裁和首席運營官陸奇兼任總經理;而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將不再擔任自動駕駛事業部(L4)總經理職務。

一位長期觀察百度的人士對記者解讀道,一系列業務整合這意味著百度人工智能戰略的進一步明確,AI核心能力和技術平臺的深度整合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本次調整將NLP(自然語言處理)一同整合,可以說基本上完整覆蓋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各個層面。

看上去,百度已經將人工智能的“指揮棒”交給了總裁陸奇。此前李彥宏在接受第一財經在內媒體采訪時甚至說,在人工智能領域,自己懂的連陸奇的十分之一都沒有。有陸奇助力,相信百度的人工智能平臺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吳恩達也在公開信中對百度高管給出高度評價,李彥宏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優秀的CEO之一;首席運營官陸奇是位資深的企業管理者,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AI技術平臺體系新任總負責人王海峰是一位出色的研究學者和技術領袖;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是位出色的技術和業務帶頭人,將會提升百度人工智能技術,創造更多業務成果。

在林暉博士看來,從學術角度看來,吳恩達是偏學者型的人,在百度是“首席科學家”;而陸奇是管理型人才,他是在矽谷華人圈非常有名,且非常勤奮。前者是整個中國互聯網業內引入的大牛級的人物,更多是對行業的影響;而陸奇的到來更能夠把這個企業技術和業務的整合做得更好,整體來看對百度架構調整來說是一個“正確動作”。

對於百度而言,現在也確實到了從科研和基礎技術搭建,轉向研發和產品應用共同發力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84

吳恩達新項目曝光:通過深度學習打造人工智能專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9/164538.shtml

吳恩達新項目曝光:通過深度學習打造人工智能專家
黑智 黑智

吳恩達新項目曝光:通過深度學習打造人工智能專家

AI已經到了迫使我們改變教育體系的時刻。

今日(美國時間8月8日),黑智獲悉,吳恩達對外披露了自己的最新動向:通過deeplearning.ai網,繼續推出新深度學習課程,力圖在一系列行業中創造數百萬的人工智能專家。

今年3月,吳恩達辭去了百度首席科學家的職務。之後,外界對他的下一步行動猜測不斷。6月23日,吳恩達在Twitter上公開了自己的新項目deeplearning.ai,但是並沒有說明這一項目將要從事什麽,引來了多方猜測。

現在,吳恩達終於透露,deeplearning.ai 是一套由五門課組成的深度學習系列課程,旨在推廣普及深度學習知識,並將在Coursera上繼續推出深度學習課程,幫助人們在使用人工智能上出現最強大的創意。

1

deeplearning.ai在Coursera上的全新深度學習共五個課程。課程圍繞神經網絡、反向傳播、卷積網絡、循環網絡展開,包含視頻元素和編程練習,將向用戶介紹基本的概念,以及如何實施和運用。這些課程,由吳恩達和斯坦福研究生Kian Katanforoosh以及Younes Mourr合作教授。課程費用為49美元/月,通過Coursera提供服務。用戶想要在Coursera上深度學習,必須要有基本的機器學習或編程知識。

在加入百度之前,吳恩達曾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後來成為Coursera的創始人,創建了一個機器學習課程,在過去的幾年里吸引了超過200萬的註冊者。而現如今,對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仍然供不應求。科技巨頭,如谷歌、Facebook、微軟等都在競相搶奪人才。而未來,從deeplearning.ai的課程中,也許將走出無數的吳恩達的“弟子”。

(課程鏈接:https://www.coursera.org/specializations/deep-learning)

關於創建deeplearning.ai的始末和原因,《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日前對吳恩達進行了專訪對話,黑智對其全文進行了翻譯編輯。

2

吳恩達與deeplearning.ai團隊

M:你為什麽選擇把它作為你的下一個努力方向?

今天真正讓我興奮的是,建立一個新的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社會。盡管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很多熱門話題都是圍繞著大型科技公司展開的——顯然,大型科技公司正在通過更好的網絡搜索,創造出巨大的價值,比如在線廣告、更精細的地圖、更好的支付系統等等。如果你縱觀整個經濟,任何財富500強公司都能創造很多價值。

但我不認為,任何一個公司可以獨立做完所有相關的工作。所以我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教會數以百萬計的人使用這些人工智能工具,這樣他們就可以去研究那些大公司不關註的事情。我認為如果人工智能幫助我們,世界將會變得更好。它將降低商品的成本,給我們良好的教育,改變我們經營醫院和醫療保健系統的方式。

M:但我們真的需要這麽多的人工智能專家嗎?

我不認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了解深度學習。但是如果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是新的“電力”,那我們就得要保證電氣工程師和電工的數量。我們需要為社會建立一個龐大的勞動力隊伍,來解決我們今天所做的所有這些奇妙的事情,去改變世界。而直到今天,人工智能勞動力規模顯然還少得多。

雖然大學教育系統正在向人工智能方向轉變,但我們不能只依賴於大學。25年前,當我學會編程時,我學會了Basic,然後世界發生了變化。我學會了C語言,然後是C++,然後是Java和Python。我認為當今世界的變化更快,向深度學習的轉變要大得多,價值創造和對這些技能的需求給我們提出了清晰的要求。

我曾與大型非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坐下來對談。我們集思廣益,為他們的產業開發出新的人工智能產品,但他們的企業里卻沒有任何擁有深度學習技能的技術人員去完成它。你如果要管理好成千上萬的人,卻沒有一個人工智能組,那你能做到什麽呢?據我所知,現在已經有很多CEO打算派他們現有的員工去學習深度學習的專業知識。

M:你對現有的學術機構有何看法?

我認為我們需要終生學習。在科技界,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新的東西每隔幾周就會被發明出來。我們習慣於不停地進步去適應,但我真的很喜歡這樣。我發現在科技領域工作更讓人興奮,但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革命是一件改變得如此之快的事情,盡管大學正在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可對已經離開了大學的很多人而言,他們也需要學習這些新的技術。

我期待一個以人工智能為動力的社會,因為我看到了很多人工智能能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好的方法。我們可以更系統地做更多的決定,或者將重複性的任務自動化,從而節省大量的人力。我覺得有很多好的機會,但這需要能抓住這些機會的人出現。

M:深度學習能幫助教育本身自動化嗎?

我希望深度學習也能在重塑教育系統方面發揮作用。我認為很明顯它將會。教育是一個對人工智能有巨大潛力的行業。Coursera已經在做這項工作了。Coursera有大量的教育數據。我們知道學生們在觀看什麽視頻,我們知道他們出了什麽問題。Coursera有能力開始研究這些數據,我們一直在做一些工作

現在的眾多行業中都在經受兩波變革浪潮沖擊。一個是IT革命,一個是人工智能革命。我認為教育需要做更多的IT轉型,但人工智能也有很多機會。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個教育會議,我對聽到了很多人工智能演講感到驚訝。

M:這類培訓可以抵消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嗎?

人工智能最大的負面影響將是工作崗位的轉移,這終將發生。但是,當我們在創造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致力於創造解決方案,我認為那就是提供更好的教育。這並不是說社會沒有工作要做,比如有的問題只是技能集合與所有的新工作不匹配。我認為這是一個教育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課程,我們還需要對我們的教育系統進行社會反思。

美國東部和西海岸的“精英”們已經使東部和西部海岸變得更加富有了。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創造一個更富裕的社會,同時也要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社會,那麽就需要重建社會契約。還有更多的謎團要解開,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讓更多的人接觸深度學習。

你如何看待中國最近宣布的推進人工智能的計劃?

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域對它體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但我認為,美國正面臨科技投資的減少。大約十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學的工作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DARPA資助的,說實話,如果沒有這筆資金,我是不會這麽做的。這也讓我向谷歌提出了谷歌大腦項目。問題是,哪位年輕的教授沒有得到他們的撥款申請,就會五年內都不會做什麽,因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沒有資金來資助他們的提案。我覺得這很可怕。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比如中國,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讓人工智能研發的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我看到很多人采用新技術的意願都在被提高。

未標題-2-恢複的

吳恩達的公開信

朋友們,

我在做三個全新的 AI 項目。現在,我十分興奮地宣布其中的第一個:deeplearning.ai,一個立誌於擴散 AI 知識的項目。該項目在 Coursera 上發布了一系列深度學習課程,這些課程將幫助你掌握深度學習、對它高效地應用,並打造屬於你自己的 AI 事業。

AI 是新一輪電力革命

就像一百年前電力改造了每個主流行業,當今的 AI 技術在做著相同的事。好幾個大型科技公司都設立了 AI 部門,用 AI 革新他們的業務。接下來的幾年里,各個行業、規模大小各不相同的公司也都會意識到-----在由 AI 驅動的未來,他們必須成為其中的一份子。

創建由 AI 驅動的社會

我希望,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由 AI 驅動的社會:讓每個人看得起病,給每個孩子個性化的教育,讓所有人都能坐上價格親民的自動駕駛汽車,並向男人和女人提供有意義的工作。總而言之,是一個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的社會。

但是,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可能單獨完成這些任務。就像現在每一個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都知道怎麽用雲,將來,每個程序員也必須懂得怎麽用 AI。用深度學習改善人類生活的方法有數百萬種,社會也需要數百萬個人----即來自世界各國的你們,來創造出了不起的 AI 系統。不管你是加州的一個軟件工程師,一名中國的研究員,還是印度的 ML 工程師,我希望都能用深度學習來解決世界上的各種挑戰。

你會學到什麽

任何一個掌握了機器學習基礎知識的人,都可以學習這五門系列課程,它們組成了 Coursera 的全新深度學習專業。

你會學到深度學習的基礎,理解如何創建神經網絡,學習怎麽成功地領導機器學習項目。你會學習卷積神經網絡、 RNNs、LSTM、Adam、Dropout、BatchNorm、Xavier/He initialization 以及更多。學習過程中,你會接觸到醫療、自動駕駛、讀手語、音樂生成、自然語言處理的案例。

你不僅會掌握深度學習理論,還會看到它是怎樣在行業應用落地的。你會在 Python 和 TensorFlow 里試驗這些想法,你還會聽到各位深度學習領袖人物的意見,他們會分享各自的學習經歷,並提供職業規劃建議。

當你拿到 Coursera 的深度學習專業證書,就可以自信得把“深度學習”四個字寫進你的簡歷。

加入我,建立一個由 AI 驅動的社會

從 2011 年到現在,已經有 180 萬人加入了我的機器學習課程。當時,我和四名斯坦福的學生發布了這門課程,它隨即成為了 Coursera 的第一門公開課。那之後,我受到你們之中許多人的啟發----當我看到你們是如何努力地理解機器學習,開發優秀的 AI 系統,並開啟令人驚艷的事業。

我希望深度學習專業能幫助你們實現更了不起的事,讓你們為社會貢獻更多,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我希望大家和我一道,建立一個由 AI 驅動的社會。

我會通知大家另外兩個項目的進展,並不斷探索,為全世界 AI 社區的每一個人提供更多支持的途徑。

Sincerely,

吳恩達

黑智

 

人工智能 教育 深度學習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58

吳恩達三大項目之二疑似浮出水面:籌集1.5億美元人工智能基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16/164640.shtml

吳恩達三大項目之二疑似浮出水面:籌集1.5億美元人工智能基金
黑智 黑智

吳恩達三大項目之二疑似浮出水面:籌集1.5億美元人工智能基金

吳恩達在8月14日,註冊了一個AI Fund,L.P.風險投資基金。

8月16日消息,黑智獲悉,繼上周吳恩達透露,將通過deeplearning.ai項目推廣普及深度學習知識,在Coursera上推出新深度學習課程之後,今日,他的又一個新動作浮出水面:正在籌集一個1.5億美元的風投基金,面向AI投資。

據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查到的信息顯示,吳恩達在今年8月14日註冊了一個AI Fund,L.P.風險投資基金。

111

112

 

2017年是AI投資基金非常活躍的一年。在過去的幾個月里,Google推出了Gradient Ventures風險投資項目,Basis Ventures投資了1.36億美元,微軟風投成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基金,而豐田則為人工智能投資1億美元。

目前,吳恩達的AI基金的主要功能、方向以及募集到了什麽程度還不得而知。但是,以吳恩達的號召力和在該領域的人脈資源,以及他對技術和人才培養方向的興趣,這支基金應該能為AI領域的創業公司發展和培育人才,在未來提供更多的助力。

黑智簽名檔

吳恩達 人工智能 投資基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97

變動!繼吳恩達走後百度再變天,王海峰任研究院院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29/164884.shtml

變動!繼吳恩達走後百度再變天,王海峰任研究院院長
黑智 黑智

變動!繼吳恩達走後百度再變天,王海峰任研究院院長

原隸屬於研究院的幾個技術團隊升格為獨立的技術部門,包括視覺技術部、人臉技術部、增強現實技術部等。人事上,百度研究院轉由百度副總裁、AIG總負責人王海峰直接兼任院長。

8月28日,黑智獲悉,百度AIG內部進行了架構調整。原隸屬於研究院的幾個技術團隊升格為獨立的技術部門,包括視覺技術部、人臉技術部、增強現實技術部等。人事上,百度研究院轉由百度副總裁、AIG總負責人王海峰直接兼任院長。

百度稱,AIG此次進一步強化AI應用技術研發。作為百度AI研究核心部門的百度研究院,將更加聚焦在前瞻基礎研究,致力於AI基礎技術的長期創新突破,並與各AI技術部門形成互補協同。

此外,百度要在AIG下單獨成立智慧機場業務部、智能客服與金牌銷售業務部,作為百度AI技術落地的新場景。關於智慧機場業務部,2017年6月,百度與南航合作的基於人臉識別的“刷臉”登機項目,在河南南陽姜營機場落地;一周前,百度宣布與首都機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智慧機場。

據悉,這是首次由百度E-Staff成員出任研究院院長。此前,百度研究院院長為林元慶。百度未公布林元慶的去向,可能另有任用。

分析稱,可預期,級別提升後的百度研究院,將大大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

黑智簽名檔

商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