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成業者不合法 埋下公共安全未爆彈 台灣民宿年賺二十億背後的三大亂象


2013-06-03  TWM  
 

 

去年,台灣民宿業營收超過二十億元,但隱藏在這二十億元背後的亂象,卻是高達五成的不合法民宿,而且越豪華的民宿,不合法比率越高,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撰文‧梁任瑋

華麗水晶吊燈搭配歐洲名牌躺椅,浴室用的是一套要價五百元的寶格麗沐浴用品,這樣投宿一晚就要一萬多元的旅館,不是五星級飯店,而是坐落台灣山林裡的高檔民宿。

民宿業起源於十九世紀歐洲山間,原本只是主人提供遊客住宿與早餐的客房服務,是極具地方特色的生活體驗;但在台灣,開民宿卻成為一種行業,不少退休族、年輕夫妻將開民宿視為圓夢、追夢的途徑,也造就台灣成為全世界民宿密度最高的國家。

豪華民宿不合法比率高

根據觀光局統計,截至今年四月底,台灣民宿家數高達四千三百家,若包含未立案者,實際家數接近八千家,其中有一半違法營業,不僅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也威脅合法業者的生存空間。

國內民宿迅速成長,豪華程度直逼國際觀光飯店,造價動輒一、兩億元的巴洛克、希臘式、地中海等歐風造形民宿比比皆是。去年,台灣民宿業營收首度突破二十億元大關,較前年大幅成長三成,所帶動產值近五十億元。諷刺的是,隱藏在亮麗營收背後的亂象卻是「越豪華的民宿,不合法的比率越高。」觀光局官員坦言。

台灣民宿業的問題盤根錯節,追根究柢,違法民宿能有恃無恐繼續營業,全因各縣市政府縱容、未嚴格執行違法民宿查報及處罰,讓消費者無法住得安心,還得隨時擔憂消防、建管或履約保證出問題。

根據《民宿管理辦法》,民宿業者的營運由各縣市政府管理,但近年來,非法民宿卻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主要是地方機關對於民宿業的管理並不積極,甚至處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因為「民宿發展與各地觀光產業的關係脣齒相依,有很多毫無觀光資源的鄉鎮,是靠特色民宿才帶進龐大旅遊業收入,地方官員有必要擋自己財路嗎?」花蓮縣一位合法旅館業者指出。

問題一:地目不符使用規定根據法令,台灣民宿只能設置在非都市計畫內土地,例如風景特定區、國家公園區、原住民地區;但台灣民宿協會理事長、拉拉山「福緣山莊」負責人鍾鳳芳說,台灣的非法民宿,有八成都是因為土地與建築物不符合土地使用管制規定。例如,很多原住民部落的民宿建築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存在,當時根本未申請使用執照,之後改建民宿,無法通過消防安全檢查取得營業登記證,因此成為非法民宿。

此外,在台南市區也有數十家以「老屋」形態成立的民宿,因坐落都市計畫區內,依法只能設置旅館,但旅館的安全規定多,很多老屋完全不合標準,也屬於非法民宿的一種。

「開門做生意總是想合法經營,但因為現在輿論與環評愈來愈嚴格,非法民宿想就地合法的機率很低。」鍾鳳芳坦言,法令對於「偏遠地區」的認定標準綁死了民宿業;此外,中央與地方對於偏遠地區的定義也不一樣。不合時宜的法令配套限制了民宿業發展,除非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放寬民宿管理,要不然就是嚴格取締非法民宿,否則問題永遠無法解決。

問題二:地方政府放任開發主管機關管理人力不足,也是目前民宿業亂象叢生的根源之一。內政部日前點名南投清境農場山上的民宿九九%皆為非法;但南投縣政府祕書長陳正昇也有話說,由於違法民宿過多,無法一次全部取締,清查與開發都需要一段時間處理。

地方政府推託缺乏資源管理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事實上,台灣極少出現違法民宿遭主管機關開罰甚或勒令停業的案例,這也讓許多違法民宿抱持僥倖心態生存;但原本號稱是結合當地人文景觀與自然地貌提供旅客住宿的民宿,早已成為破壞生態的元凶。

「風景愈美的地方,愈容易出現違法民宿。」長期觀察台灣生態保育議題的獨立記者朱淑娟說,有特色的民宿,通常都出現在偏僻的山林裡,這些地點因為地層遭受擠壓而產生獨特的美景或溫泉,成為特色民宿最大的「賣點」。姑且不論這些坐落在山坡地的民宿,因為遊客造訪製造了大量垃圾,並且破壞水土保持,更嚴重的是,這些區域的地質往往也較為脆弱,有高度安全疑慮,根本就不適合開發為民宿。

問題三:切割經營規避繳稅朱淑娟說,民宿業最早只是把家庭多餘房間提供旅客住宿,但在台灣,卻逆勢發展成創業者「來蓋個民宿」的商業模式,民宿一詞被濫用,現在台灣的民宿早已違背了民宿業真正的精神。

依據《民宿管理辦法》,民宿的房間數不得超過五間,即使是特色民宿,房間數也不得超過十五間;房間數若超過此數,業者應申請設立一般旅館。但為了規避一般旅館的消防、建管與營業所得稅規範,利用人頭將十餘間房間分割為數家民宿經營,早已是民宿業公開的祕密。

鍾鳳芳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民宿業發展了十多年,現在的民宿早已變了樣,有人可以一口氣拿出上億元來買地投資民宿,訴求豪華的設施,開出一晚上萬元、比五星級飯店還貴的房價,但對外還是以「家庭副業」自居,卻不用繳營業稅。

根據《民宿管理辦法》,每月營收二十萬元以下的民宿業者可免繳營業稅;但民宿業者透露,雖然民宿業淡旺季生意落差極大,但營業額超過這個數字的民宿比比皆是,稅捐機關只能明察暗訪取締逃漏稅的業者,這對合法經營的民宿實在不公平。

暨南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喜鵬則認為,台灣不能沒有民宿,因為國人休旅習慣已養成度假就是要往山裡跑,甚至,近年來支撐民宿業營運的一股重要力量,來自於東南亞背包客與部分自由行陸客,政府應該正視非法民宿的問題,放寬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否則將扼殺台灣觀光業發展。

開民宿其實沒那麼好賺!

台灣民宿業競爭激烈,如果沒有特色,很難在數千家民宿中脫穎而出,因此賺錢者寥寥無幾,更不乏瀕臨失業的民宿老闆。

「大的做不了,小的做不大。」在苗栗三義具有高知名度的民宿「樹也Villa」老闆李晉豪大膽預估,未來10年台灣會有大量的失業民宿老闆。他說,在台灣開民宿能夠賺錢的不多,一般普通民宿每月管銷最少要10萬元以上,若是走高檔路線,每月固定支出就要25萬元,如果營收未超過這個數字,開愈久、賠愈大。

「樹也Villa」是台灣最貴的三大民宿之一,即使一晚要價1萬5千元,一個月營收也要120萬元才能打平,「民宿真的不是人可以經營的行業。」李晉豪說,不要小看一家民宿只有四個房間,所有的服務全都要到位,也要請專門房務人員打掃,如果是家庭民宿,為節省人事費用,清潔、接客全部得自己來,日子並不輕鬆,如果沒有全心全意投入,根本做不起來。

李晉豪說,想要開民宿的人,最好要準備3千萬元以上資金,扣除2千萬元興建硬體設備,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預留的營運周轉金,並保持年平均住房率20%以上,才夠支撐所有的開銷與維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51

一個在朝鮮創業失敗的哥們的創業反思,新創業者必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590.html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有關創業的「夢」,然而現實面前,並非人人平等。
首先,創業需要基礎,積蓄、經驗、人脈等,樣樣都是必要非充分條件。以積蓄為例,創業前期投入不說,未來1年的生活費也要有著落,總不能再向父母張口。除此之外,並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魄力第一個邁出這一步。去看看車庫咖啡的小黑板,或者水木創業版吧,那裡除了有創業團隊在招募外,也有很多「准」創業者,他們毛遂自薦,希望擇良木而棲。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我。
彼時我正在一家全球知名的外資審計、諮詢公司工作,待過兩個部門,每年內部的round table評選都是同level第一、二名,跟每一位領導的關係都很好,並獲得了部門leader兩年升三級的promise。但我還是決定離開,因為我想創業。我曾想去新疆開一個面向驢友的驛站,但資金不夠,父母也不支持。後來開始在水木等論壇上尋找團隊加入,我在水木上發了一個帖子,介紹我自己。後來陸續收到一些團隊的邀請,我做了初步的篩選後,就一家家去拜訪。我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戰略規劃、渠道建設等。團隊一個個看過去,我用內心的標準做進一步的篩選,具體如下:
  • 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
  • 有股權/期權分享;
  • 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
  • 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
  • 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
多數團隊都很難滿足上面的所有條件,直到一個團隊的出現。那時我已有些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有些太理想化。我去北京北五環以外的回龍觀市場見團隊,我到現在都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在市場的最北側,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庫房,冷庫的馬達聲,一股海水的味道撲鼻而來。幾個年輕人穿著統一的藍色T恤衫忙碌著。自我介紹後,跟一位團隊的成員聊了起來,因為是校友,又多了一份親切。這個團隊由三位我的校友組成,他們是多年的朋友。公司主要做朝鮮天然食材的進口貿易,因為其中一人家在中朝邊境,對商機非常清楚,且具有一定人脈,前期主要以日本海的鮮活水產為主。這次的見面感覺很好,後續又跟團隊的其他人見面進行了交流,並最終決定加入。回顧上面的標準,我認為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具體如下:
  • 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因為是校友,所以價值觀沒有問題,也有很多共同語言;
  • 有股權/期權分享——口頭承諾25%(因為沒有要求對方寫下來,也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 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朝鮮開放程度低,自然資源豐富,我認為有機會;
  • 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簡單的進口貿易模式,賺錢不難;
  • 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與朝鮮進行貿易,這個神秘的國度對我的吸引力大過事情本身;
有時,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成功了一半。自我加入團隊後,問題就沒有斷過。
我加入的當月,公司招來的銷售(公司只有一個銷售)就帶著我們所有的大客戶跑了,因為他發現生意的利潤空間很大,且上游渠道也並非只有我們一家,同時我的合夥人之前似乎跟他因獎金等事情發生過矛盾。由於之前的客戶都是他一個人去搞定的,我的合夥人很少跟客戶直接接觸,即使送禮也是讓銷售去送。所以,等這件事發生後,想再去把客戶爭取回來幾乎沒有可能;
然後,我們放在酒店客戶裡的設備要不回來,客戶說我的合夥人當初承諾過設備歸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由於沒有字據,且設備安在酒店裡,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妥協了事;
後來,團隊成員因為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向發生分歧。我們四個核心成員中,有兩個全職、兩個兼職。我們兩個全職的對情況會更瞭解一些,有時因為時間原因,很難與兼職的合夥人溝通充分就必須決策,這導致其中一位兼職股東與另一位全職股東衝突不斷,後來我也不幸成為衝突的參與方。更不幸的是,因為他們是多年的朋友,爭吵過後容易恢復,但對我就沒有這樣的豁免了。究其原因,也不能完全怪兼職的股東,我的另外一位全職合夥人之前創過業,養成一些不好的毛病,比較隨性,賬弄得比較亂。而我之前諮詢做多了,很多經營方面的決策看上去很好,但很難落地;
之後是去朝鮮,也許是之前預想的太美好,但實際情況遠非我們想像的那麼順利。到了琿春之後,因為朝方問題遲遲無法動身。去採購俄羅斯的水產,但交易單位與我們的資金量不匹配。琿春的暫養池因為水泥標號、瓷磚問題漏水,始終無法投入使用,導致之前計劃擱置……我清楚記得一個雪天的晚上,我一個人走在琿春安靜的街頭,心中也像這大街一樣一片白茫茫、空蕩蕩,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會怎樣;
最嚴重的問題,發生在臨近過年時。因為公司前期主要做朝鮮的鮮活水產,利潤空間非常不錯,但我們始終無法控制空運過程中的搬運方式,一旦首都機場的吞吐量大時,搬運工人就會摔包,這會導致死亡率的大幅提升。那天我們從琿春發來的貨死亡率達到了50%,還是那位兼職股東的脾氣爆發了,對我們兩個全職股東表達了強烈不滿,我進行了反擊,並導致了事態的升級,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最後,在公司是否接受戰略投資上的意見分歧,讓我最終決定放棄。當時,我負責公司的市場、銷售工作,跟幾家大的合作夥伴談判後,有兩家大公司希望對我們進行戰略投資,佔股50%。這可以很好地解決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現金流問題,但對方投資的前提一是我來主導項目,二是暫時放棄現在的朝鮮進口貿易。因為這件事涉及到我,所以在我不表態的情況下,這兩個投資意向被全票否決。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也感受到了這件事之後關係的微妙變化;
之後,我選擇離開。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創業在半年後宣告結束。我和我的合夥人中的兩位至今還是很好的朋友,公司也還在,只不過北京的業務已經關了。他們目前在朝鮮開了一家泡沫板廠,銷路據說不錯。
 在後來的投資及融資諮詢工作當中,我經常會看到貌合神離的團隊,一看就是像簡易房一樣臨時搭建起來的。這也讓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即每次去車庫以及之前的必幫咖啡時,都會看看有哪些團隊在招什麼樣的人,這裡面多半是技術人員。以我這幾年粗淺的經驗來判斷,我不太看好一個人以合夥人的身份嫁接在另外一個團隊上,除非是以專才的身份加入。所以,當你決定加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團隊,或者與幾個剛認識不久的同學、朋友一起創業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以下是基於我個人經驗給出的幾條建議:
  • 加入團隊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一般來說,專業人士、掌握關鍵資源的人更容易融入團隊,因為他們分工明確,價值也更容易體現。例如,財務總監、銷售總監、CTO等;
  • 要對團隊成員做充分瞭解,不光要瞭解對方生活中的狀態,也要瞭解對方工作中的狀態。理想的團體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同時執行力要高,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經得起批評;
  • 要充分瞭解項目的前景以及團隊的競爭優勢,兼聽則明,除了團隊以外,還應該多聽聽圈內朋友、投資人的建議,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 要有股份或期權,但不要苛求與其它合夥人平等,畢竟大家的能力及所承擔的風險不同;
  • 前期要充分溝通,並用協議明確承諾及兌現條件,不要覺得是朋友不好意思,或相信朋友的口頭承諾;
  • 心態要好,一個團隊只能有一個leader,所以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支持者,並在團隊內保持相對低調的行事作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60

上海自貿區將帶給小微創業者的機遇有那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941.html

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政府設立在上海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該試驗區於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於9月29日上午10時正式掛牌開張。無數的創業者都在問上海自貿區到底能帶給自己什麼?自貿區當然不只是金融大鱷、巨頭的自貿區,同樣也孕育著小創業者的機會。正如自貿區設計者王新奎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功能定位,是從傳統自貿區轉向為——國家改革開放的試驗區。「換言之,這裡不是一個靠優惠創富的特區,而是一個真正的屬於冒險者的天堂。過去不讓做的,現在只要沒有規定不讓做,都可以做,如果做得好,還要推向全國!所以,睜大雙眼,遍地機遇。黑馬決定挑選幾個方向,介紹一些領域帶來的潛在機會。

機遇一 文化產業與衍生產業

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一文的通知,其中規定「取消外資演出經紀機構的股比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為上海市提供服務」。這意味著大量地優質外國文化產品、娛樂形式和文化領域的人才將流通和聚集到上海,這將有利於這些外資文化公司在華拓展業務,豐富產品和服務,開拓中國的文化市場。這對於國內相對落後的文化娛樂產業都將有促進作用。

文化產業的概念很大,裡頭有無數個細分市場,每一個細分市場不僅自身能賺錢,並且都有可能產生無數的衍生行業。舉個例子,假如米高梅電影公司來華投資開設公司,這家在 華公司投拍一部好萊塢大片,將有望更多地借助中國企業的支持。如戲服訂購租憑、相關周邊產品需要中國的渠道商分銷、就連電影城周圍的盒飯供應都是一樁好生意。關鍵在於作為小魚的創業者能不能發現大魚的需求,在它吞掉你之前,找到自己的價值,壯大,專業化,獨樹一幟。再不濟,你做個大學裡的創業者,專門向文藝青年倒賣自貿區的莎士比亞劇團的戲劇票也有生意做啊。

其實,黑馬哥最希望的是國外的一些特色媒體、公司能入駐自貿區或者和國內的企業合作,共同開發中國市場,比如漫畫創作公司,上海這樣一座偉大的城市,居然不能像紐約一樣有自己的城市英雄,這不是遺憾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說不定復仇者聯盟或者正義者聯盟會有一個中國身影——「黑馬大俠」。

機遇二 娛樂產業衍生的商業機會

與文化產業解禁的同時,一同解禁的還有娛樂產業,《通知》裡提到「允許設立外商獨資的娛樂場所,在試驗區內提供服務。」也就是說,中國的娛樂產業從業者將直面外商肚子的娛樂場所的競爭。而這一切地結果在淘汰一些企業的同時,也將進一步強化不夜城的夜生活,更重要的是「晚間經濟」將進一步得到增長。

黑馬哥瞭解到,目前上海幾家專門提供高級餐飲店音樂服務的演出小分隊正在苦修英文,試圖為未來進駐外資娛樂產所努力。一些舞蹈院校加派了社交舞、鋼管舞等課程,以應對未來消費者和從業者的需求。而國內的飲料廠商,也開始根據不同的娛樂產所的定性,著力開發有針對性的酒水、飲料。而一些小微創業者甚至準備為高端會所提供衛生用品的快遞服務……就連一些模特經濟公司也躍躍欲試!

機遇三 金融領域衍生的機會

根據《通知》的規定,金融領域也有相當程度上的開放,其中」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的規定讓人振奮,傳統的金庫壽險也有了外資准入的口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將國外運作成熟,信譽良好的諸多壽險企業吸引進來。這對於保險包銷和代理都是巨大的商機,因為可以賣的服務多了。由於受制於初期的規模,黑馬哥認為早期外國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業務將定位在中高端,這對熟悉中國人情結構的中國保險代銷公司將是一個商機。

不過,最大的受益者,我認為是保險類產品的金融比較工具。如此前報導過的,取得自貿區第一張牌照的黑馬企業大家保。先發優勢明顯。

另外,融資租賃公司的相關業務操作存在的商機也有不少,不過需要嚴格根據國家的法律進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機遇四、遊戲機、遊藝機銷售及服務帶來的機會

根據《通知》的規定」允許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遊戲遊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這對國內的遊戲創業者和無數的小微遊戲創業公司是個喜訊,因為這些企業的湧入,一方面有助於進一步做大中國的遊戲市場規模,也有利於其它相近行業的新業務衍生與變現(如文化產業中的漫畫可以改編成遊戲)。有了硬件載體,有針對性的軟件開發就變得很有必要,並且借助外資企業成熟的配套產品銷售模式,將有利於遊戲機遊戲開發者的變現。

相信不久的將來,ChinaJoy這樣的活動上,也會出現遊戲機軟件開發者的身影,一些綜合性的賽事和會展經濟也會因此蓬勃發展起來。

機遇五、專業服務衍生的機會。

《通知》中對律師行業、資信調查等領域都採取了開放和放寬的態度。如其中規定」探索密切中國律師事務所與外國(港澳台地區)律師事務所業務合作的方式和機制。」這對於中國律師,尤其是非訴律師提升業務水平和律所管理水平有重大意義。中國的中小所,個人所也可以依託一定的機制與國外所開展更多積極有意的聯繫,一些帶有律師業務協同色彩的法律服務網站也會因此得到新的機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獵頭服務,國外獵頭公司的「(1)允許設立中外合資人才中介機構,外方合資者可以擁有不超過70%的股權;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設立獨資人才中介機構。(2)外資人才中介機構最低註冊資本金要求由30萬美元降低至12.5萬美元。」這意味著流動性地加快,人才流動地加快將帶給更多人職業生涯的新選擇機會。這當然也會引發企業留住人才和挖角的博弈,而間接也會促進更多的人去提升自己,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這導致培訓機構,尤其是職業培訓等提升個人競爭力的行業有望進一步得到發展壯大。

小結

事實上,機會非常之多。港口、、醫療教育、物流、貿易、地產、金融等行業將重點受益,這些行業衍生出的業務,將帶來更多的收益,而創業者革命性的思維將決定自己能否在創新試驗田裡站穩腳跟。

目前來看,中小創業者的機會主要來源於利用外資進入帶來的可能的行業爆發趁勢而起,或者通過服務這些外資企業,幫助中國消費者更好地獲得這些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商獲得機會是比較務實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50

《業者盤算》電信戰國時代的三大觀察重點六雄合縱連橫 郭台銘將掀起價格破壞戰

2013-11-11  TWM
 
 

 

史上最昂貴、最複雜的4G行動寬頻執照競標終於落幕,這場總價超過千億元的標案背後,究竟藏了什麼巨大的商機?讓六家業者硬著頭皮也要搶到一場入場券;而沒有電信經營經驗的郭台銘,更被視為牽動未來4G版圖秩序的關鍵人物。

十月三十日近午時分,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對外宣布4G行動寬頻業務競價作業落幕。然而,這場牽動往後二十年台灣電信產業版圖的戰役,卻未隨著結標畫下句點。

「三大三小」六家業者走出充滿激情與猜忌的競標密室,接下來要面對的,將是既有電信市場秩序重組的戰役,一場場合縱連橫將在未來密集上演。

競標激情過後……

「三大三小」業者下一步怎麼走?

「這次競標,就是有錢人的大風吹遊戲。」威寶前副董事長曹萬鈞直言。儘管競標結果幾家歡樂幾家愁,根據NCC規定,這次釋出的4G執照使用期限只到二○三○年,越早開台,賺得越多。「電信業賺的就是時間財,接下來,各家業者比的就是4G服務開台的速度。」在這「三大三小」的4G新戰局中,新進業者想要後發先至,少不了要尋找戰友擴張聲勢。由於鴻海不只一次對外發出聲明「沒有與其他業者的合作計畫」,這讓毫無電信經營經驗的頂新集團成了觀察重點,大家都好奇,剛拿下這張入場券的頂新集團,下一步棋會怎麼走?

觀察重點一:

頂新與威寶將上演第一樁結盟案?

結標隔天,頂新集團董事長、台灣之星董事長魏應交站在一○一的大廳上,滿臉笑容對著大批媒體釋出「不排除與現有電信業者共同合作」的風向球,說明了頂新集團未來極有可能透過購併既有業者,加入這場賽局。甚至,業內人士透露,頂新集團早就與亞太電信、威寶電信私下接洽過。

面對頂新集團頻頻招手,不僅威寶電信老早就擺出待價而沽的合作姿態,亞太電信董事長邱純枝也曾對外釋出誠意,指出:「由於4G競爭者多,最終有可能會迫於情勢採取策略合作。(亞太電信)與其他業者的合作態度是開放的,一切向股東權益最大化目標邁進。」倘若頂新集團真有意要拚開台速度,購併威寶絕對是一樁「郎有情、妹有意」的有利聯姻案,一次就可補足基地台、網通設備、用戶群等開台必要條件。至於拿下A1頻段的亞太電信,則被曹萬鈞喻為「牽動新進業者戰略布局的關鍵鑰匙」;尤其,頂新集團這次標下的B1頻段,現有使用者就是亞太電信。

倘若頂新集團能夠順利買下威寶,並與亞太電信攜手合作,或有機會擠進4G開台前段班之列;再加上,根據NCC規畫,再過七年就會釋出WiMax所屬的二六○○高頻頻段,握有基本底牌的頂新集團,若能進一步買下更多土地(頻譜),要擴大卡位電信版圖便逐漸有了架式。

相較從食品服務業起家的頂新集團,挾著強大硬體製造能力加入4G戰局的鴻海集團,更讓既有電信業者繃緊神經、嚴陣以待。

觀察重點二:

鴻海用低價勾引消費者 也要商務市場?

「鴻海走過,必成紅海。」一名不願具名的電信業內人士笑說。雖然嘴上開著玩笑,但臉上卻有掩不住的擔憂,畢竟,鴻海強項在硬體製造,倘若鴻海以低價手機、電視等終端裝置快速打通消費者,直接跳過語音服務,提供各類影音傳送服務,確實有可能在原本平靜的電信版圖上,掀起驚濤駭浪。

鴻海作為攪亂市場秩序的價格破壞者,可不是第一遭。回顧一二年底,鴻海攜手凱擘大寬頻推出大電視,只要消費者綁三年有線電視約,就能用四萬新台幣不到的價格,帶回一台六十吋電視。

鴻海這一記重拳出去,打趴一大堆電視廠商。雖然郭台銘最大用意在於消耗夏普堺工廠的面板產能,卻給電視產業投下了一顆震撼彈,成功掀起一波大電視低價戰,逼迫三星電子以及為數眾多的日本品牌廠,跟進這場艱難賽局。

由於鴻海一直想要跨出硬體代工的老路,推出大電視,蒐集大電視的銷售狀況,甚至是電視的收視行為,更可作為承接蘋果iTV代工大單的談判籌碼。這種一舉數得的破壞性創新,不得不讓業內人士佩服郭台銘的膽識及策略。

同樣地,鴻海這次標下4G執照,接下來如何出招?也成了既有電信業者最深層的恐懼。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便坦言:「如果鴻海克服(基地台等問題),利用低價手機作為誘因,確實是有些戒慎恐懼。」果不其然,在4G執照結標的隔天,郭台銘率先發出豪語:「未來4G時代,語音通話、文字簡訊全都免費!」狠狠給仰賴語音服務為主力營收的電信業者打了個大巴掌,也等於鳴響4G戰局的第一槍。拿下4G頻譜後,鴻海等於掌握數據傳送的高速公路所有權,讓製造王國踏出工廠,接觸市場,無論蒐集市場趨勢或銷售數據,都成了鴻海面對小米、蘋果等品牌客戶談判的絕佳籌碼。甚至,掌握了市場需求,鴻海大可推出客製化終端裝置。

此外,放眼鴻海集團內部,不論是在雲端運算、資料庫、內部視訊會議等應用,軟、硬體生產都已相當成熟,不久前,鴻海更找上謀智(FireFox),一同開發搭載以HTML5開放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終端裝置,讓資訊在八屏的終端產品之間無礙流通;而剩下的,就是打造一條屬於自己的數據傳輸通道。

打個簡單的比喻,有了4G頻譜的鴻海,等於是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高速公路,未來鴻海能夠製造的不再是車子外殼,從一開始的結構設計、裡面的導航系統也全都一起打造完成,就連高速公路都自己蓋,讓客戶可以在上頭試乘。

「台灣是個show case(展示場),我們看的是全球的市場!」郭台銘豪氣地說。領著上百萬硬體製造大軍,郭台銘的野心絕對不止於小小的台灣市場,拿下4G頻譜的背後盤算,也跟既有電信三雄有了截然不同的差異。

放眼國際,積極引進外資、擁抱海外市場的新加坡電信,一直被視為最成功的電信經營案例,不僅在二十五個國家爭取到四億用戶,更把資金觸角延伸至新加坡郵政、台灣新世紀資通、天空傳媒等領域。回顧新加坡電信與中華電信的市值差距,一路從○二年的二七○億新台幣拉大至去年的五千多億元,足見核心戰略眼光的差異,勢必牽動往後長期經營格局。

由於鴻海老早就習慣做全球的生意,倘若鴻海能在台灣建立起一套4G應用實例,便能吸引全球客戶輸出整套的生態系統。現階段鴻海取得哪個頻段就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鴻海要的不只是跟消費者收取帳單,而是瞄準更龐大的商務應用大餅。

觀察重點三:

中華電有先開台籌碼 市占將突破五成?

眼光回到電信三雄身上,這次競標一口氣拿滿三十五兆赫的中華電信,硬是比拿下三十兆赫的台灣大、遠傳多出一份搶不走的競爭優勢。尤其,中華電信這次拿下C5「帝王段」,不僅頻譜乾淨,可立刻開台,其餘的B2、C2頻段原本就是自家使用,讓中華電信率先站上4G戰場的制高點。

反觀其他兩雄,雖然遠傳號稱順利標下了C3、C4連續頻段,未來可打通兩房、提供最佳的通訊品質;但現有C4地段仍住有台灣大2G住戶,如果台灣大執意不遷出,勢必讓遠傳抱著頭燒。同樣的,台灣大標下的C1地段,現階段仍住有遠傳2G用戶,房子租約一直到二○一七年才到期,要搶開台只能從A頻段做起。

現階段,對兩家業者最好的作法就是坐下來溝通,如何透過交換頻譜或加速停止2G用戶等方式,讓雙方加快4G開台時程。

「兩家老闆彼此有心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不願具名的電信業者私下透露, 尤其,這次4G競標過程中,台灣大與遠傳互踩地盤、墊高雙方成本,已經是舊恨加上新仇,「雖不敢說完全不可能,但我想(交換)機會是非常、非常小。」就在雙方陷入對峙僵局的同時,搶得開台先機的中華電信,無論基礎建設、用戶群、頻譜資源、經營團隊全都一次到位,雖然這次標金一口氣砸了近四百億元,按照中華電的口袋深度,讓業者大膽預言:「短期內中華電就是走向一家獨大,市占率很可能突破五○%。」加上,中華電信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力,新進業者難以取代,縱使頂新、鴻海祭出低價4G方案,估計中華電信仍有一定實力比拚價格戰。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中華電信,將帶領台灣走入一雄獨霸的新4G時代,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如何在4G市場走入「紅海」前,憑本事大賺時間財。

砸千億搶4G

電信六雄的下一步?

帶領鴻海走出代工老路

國碁電子(鴻海)

優勢:強大硬體製造能力。

劣勢:缺乏基地台、用戶基礎以及電信經營經驗。

使用連續頻譜,提供最快4G傳輸服務

遠傳電信

優勢:標下兩塊4G成熟頻譜,又有WiMAX南區執照。

劣勢:想達最快傳輸速度,還得台灣大配合。

搶先開台,走向一雄獨大

中華電信

優勢:標下「帝王段」、也守住既有使用頻段B2、C2。

劣勢:4G競爭者眾,電信業走入薄利年代。

聯合次要敵人,與遠傳協商

台灣大哥大

優勢:握有716萬用戶,規模僅次於中華電。

劣勢:要搶開台,勢必與對手談合作。

拿下4G執照,增加合作籌碼

亞太電信

優勢:標得700兆赫頻譜,加上現有234萬用戶。

劣勢:手上可用現金並不寬裕,獨立開台難度高。

找既有業者合作,

在4G市場後發先至

台灣之星(頂新)

優勢:標金甚低,背後有雄厚 銀彈支持。

劣勢:缺乏基地台、用戶基礎以及電信經營經驗。

4G飆天價

WiMax該何去何從?

4G競標落幕,接下來政府要如何解決WiMax業者轉投LTE的問題,已引起眾人矚目。尤其4G頻譜開出天價,許多電信業者認為,WiMax產業勢必要付出更大代價才能「就地合法」。

比較WiMax與4G的競標方式有相當大的差別,WiMax是採取分潤比例,也就是繳交營業額的一定比率給政府。以目前六家WiMax業者來看,最低的遠傳約4%,最高的大眾電信是12%,至於全球一動及威達電通6%至8%,比目前2G及3G分別計算出來的2%及3%左右還高,也比目前4G競標後試算出來約4%要高。

也就是說,WiMax執照採取的是營業額做到多少,就繳一定比率金額給政府,其實比4G付出更多的成本,只是不像4G標售須一次繳足標金。但這個方式的缺點是若有業者拿到執照不做事,政府就少了標金收入,但優點則是業者負擔合理成本;若能適度搭配把餅做大的產業政策,很可能是政府、業者及消費者三方都贏的制度,例如目前日本政府就是採取這種方式。

4G執照標出天價,未來業者的成本勢必要找尋轉嫁出口,不論是從費率或是採購成本,對消費者及產業發展都不利,如何解決WiMax產業接續的問題,值得政府及業界三思而後行。

(林宏文)

撰文‧顏雅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411

現金、信用卡、便利超商、貨到付款都是勁敵 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業者賽跑鳴槍!

2014-04-07  TCW
 
 

 

第三方支付商機無限大,不論是網路業者、支付業者、銀行業者都積極搶進,但國人大多手持數張信用卡,加上便利超商普及,第三方支付的餅能做多大?

撰文‧張舒婷

延宕已久的「第三方支付專法」,近期終於有所突破。消息指出,由於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服務內容,皆與金流管理息息相關,行政院傾向由金管會擔任主政機關。

儘管專法姍姍來遲,不過國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已逐漸邁向百花齊放的階段,除了PChome網路集團旗下的支付連外,還有智冠轉投資的智付寶、歐買尬子公司歐付寶、Yahoo!奇摩的輕鬆付等。

廣義來講,所謂「第三方支付」是指由買賣雙方以外的第三方獨立機構提供的交易平台。目前在行之多年的信用卡交易、電子商務付款的業務上,早已看到銀行搶進「第三方支付」的動作。但近來常被提到的「第三方支付」,則是指非金融業者,尤其是電子商務的網路業者,自行辦理第三方的角色,故被視為電子商務的重要里程碑,其實國內銀行早就垂涎三尺,更讓競爭白熱化。

挑戰一

消費者要重新建立付費習慣光是去年,就有玉山銀行宣佈與歐付寶合作、永豐銀行推出「豐掌櫃」,以及第一銀行「第e支付」業務與中國知名網路業者騰訊集團旗下「財付通」合作,提供台灣企業商品透過網路銷售至大陸的收款清算服務。今年三月,全台信用卡發卡量第一的中國信託,也宣佈推出「pockii」平台。

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皆紛紛搶進第三方支付業務,「愈多人一起做,餅就愈大!」歐付寶總經理林一泓樂觀以待。

「二○一三年,台灣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非現金消費』佔民間消費比率僅二二%,反觀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地區,均在三○%左右,韓國更高達六○%到七○%。」中國信託信用卡暨支付事業總處副總經理徐鋒志一語點出,國內的非現金第三方支付產業,還有無限成長空間。不過他認為,後發的非金融業者,要搶食第三方支付業務的餅,誰能勝出?有待時間證明。

挑戰之一是,台灣地狹人稠,三步一超商、五步一家銀行分行,民眾買賣物品時,超商取貨、ATM轉帳或臨櫃匯款,早已便利十足。

「第三方支付當然能解決一些網路交易的payment(付錢)問題,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像是拿不到信用卡的人,但在國內並不多。」徐鋒志說,國內信用卡持有人約在九百萬到九五○萬人之間,持有簽帳卡者也有幾百萬人,這些人之外,就是第三方支付業務的空間。

只是多數國人擁有信用卡、簽帳卡,也習慣用這些工具消費,顯見卡片才是支付主流;再者,貨到付款、超商取貨者也大有人在,民眾要重新建立起到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儲值後再結帳的習慣,仍需要時間。

既然如此,為何銀行業者又要大力搶攻第三方支付平台?答案是:多經營一個支付品牌,打入以前無法接近的客群。

挑戰二

銀行業者搶攻非卡友客群

事實上,在第三方支付的戰場上,兩造廝殺是完全不同的考量。對銀行而言,這只是賺取一%左右手續費的蠅頭小利而已;但銀行眼中的「小草」,可是網路業者眼中的「大樹」,例如現在已正式上線服務的淘寶網支付寶、美國的paypal,毛利動輒二到三成,與銀行業的策略思惟截然不同。

「非金融業者期待開放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是為了加快交易速度,衝高業績。」永豐銀行發言人陳亭如表示。因此,目前加入第三方支付戰局的國銀,必須落實風險控管,將利差嚴格維持在幾個BP(一基點為○.○一%)以內;但網路的第三方支付業者,只要控制在三十個BP就足以承受呆帳風險,雙方情況大相逕庭。

不過,網路業者並不悲觀,Yahoo!奇摩拍賣暨超級商城副總經理王志仁表示,十多年前,電子商務崛起,有人主張「地廣人稀地區才有電子商務發展空間,不適用於台灣」,但觀察國內發展至今,網路交易蓬勃,完全推翻這種說法。

王志仁分析,現代人愈來愈習慣利用零碎時間購買必需品,如此就會極度仰賴行動商務,進而帶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普及率。以Yahoo!奇摩為例,目前電子商務平台已有六五%交易透過輕鬆付完成,估計再過半年就會來到一○○%。

國內第三方支付的餅,究竟能被做多大,雖無定論,但不論是銀行或其他第三方支付業者,雙方皆有的認知是:任何支付工具的誕生或創新,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更貼近消費者,讓交易更安全、迅速完成。

雙方也不諱言,不管是金融或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支付工具,最大競爭對手不是同業,而是民間消費仍以「現金」為大宗。此外,儘管網路上「實名認證」機制漸臻完善,但駭客入侵頻傳當下,在法制基礎穩健、消費者改變支付習慣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90

業者告急:嚴打超過三個月 就要虧錢了


2013-04-14  TCW  
 

 

小三通從誕生以來就不是一條正常的貿易之路,它是建立在中國對台灣「讓利」的基礎之上,除了槍、炮、毒品,沒有明文規定哪些貨不能進,效率高、彈性大。

對比國際貿易運費,一個貨櫃航程上千百公里,但金門、廈門不到十公里,僅十小時航程,也要收費四千元,台灣、金門收費更高達一萬一千元到一萬五千元,連經營金門、廈門航線市佔率七成的鴻順興海運負責人李文雄自己都形容「堪稱全球最貴航線」。

這給了兩岸報關業者、貨運承攬業者,以及船運業者長達十三年的好光景,「沒有不能運的貨,只有不會報(關)的人!」一個「專業懂得報關」的員工,是做小三通生意公司盈餘的最大關鍵。

以下是一位遊走兩岸三地(台金廈)航運業者的告白,揭露小三通這行業最晦澀的一面,以及中國嚴厲打擊(簡稱嚴打)灰色貿易背後最真實的一面。

沒投單給海關前,不能算走私大同電鍋報臉盆、茶壺也能報杯子

台灣鼓勵出口,出口不用繳稅金,一票貨物報出口,報關頂多花一、兩千元,到大陸那邊要課稅,有些(貨物關稅)很多,(大家)就會以多報少,以高報低。

按照國際貿易,大陸(規定)是最囉唆的,輸入限制很多,什麼都要批文,批文是北京業管單位批,要花很多時間(最起碼七天時間),小三通就是不用。

拿大同電鍋為例,它要插電,要申請機電證明,要符合規定,插電不會燒掉、引發火災,合格才能進去,要批文的,在這裡(指小三通)報臉盆還是鐵鍋就進去了。

明明是茶壺,就報杯子(指著一桌子雜亂的擺設)。這張桌子上有茶壺、茶杯、茶葉很多,小三通是按貨物公斤算費用,就籠統給它報一個「茶具」,不然按照國際貿易,茶壺是一種稅、茶葉又是另一種稅,虛報就是走私嘛!偷大陸政府的稅金。

小三通和國際貿易最大不同,國際貿易貨物裝船到達目的地之前要申報艙單,就不能變了,大陸海關去驗,驗到不同,就是走私了。但我這個貨物到大陸去,在還沒有投單給海關之前都可以亂報,你不能算我走私,茶壺報杯子,你查到茶壺,但你也不能定罪我走私,所以就是有這個空間在這裡。

這有很多眉角在裡面的,譬如說今天驗關的海關是誰?我有十個貨櫃,可以掩護幾個棧板(不用報稅之意)進去,如果我今天只有五個貨櫃,就只能掩護這麼多貨,要打點海關關係,但有時候會有其他單位去稽查,現場要你打開貨櫃(業者比喻為「擺地攤」,意思是把所有貨櫃裡的貨品攤開來清查),就會比較緊張。

各關口規矩不同,走前要摸透今年新官上任,預計「嚴打」到六月

大陸對小三通口岸有二十幾個,每個關口規矩都不一樣,這個關口對木材製品比較寬鬆,家具類就進去,像東山,是台灣食品進入大陸最大關口。這些大家都摸得很清楚,做久了就知道。

我天天接到電話(指上游的台灣攬貨業者),(他們)問哪一個關口可以走,我們也會到處打聽,不然就去碼頭看,看船,我就知道那艘船走哪一個港口;看載貨量,每一趟都滿載,一定就可以走。

現在高單價的就不能收,3C類一定不能走了,奶粉也不行,這是大陸今年查緝重點;能走的剩下台灣雜貨、水果、漁產,「嚴打」時,大家就回歸正常,賺比較少。

大陸清關公司(即報關行)為生存,現在把價格提高,原本A類(貨物)是(一公斤新台幣)十元,現在漲到十四、十五元,D類由原有的五十五元漲到八十五元,其實漲價繳稅錢也沒有花出去,而是要花在其他地方打點。

最「嚴打」時候已經過了,三月底比較好一點。一個調查局朋友向我打聽,想瞭解為什麼小三通現在(查緝)這麼嚴?是大陸為了服貿嗎?其實,跟服貿沒關係,這種情況每年也會有,但沒有這次嚴重,今年時間比較長,以前維持幾個禮拜,現在都兩個月了,聽說要(嚴打)到六月份。一年「嚴打」兩個月還可以接受,超過三個月以上就要虧錢了。

為什麼要打到六月?因為廈門海關關長換人(編按:原廈門海關關長丁學輝在三月二十七日被免職),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燒一下。丁關長退休了,他是習近平上任前就任的。以前關長要升什麼官,一定要有錢做後盾,官都用錢堆出來,上任當然要賺回來,所以整個廈門關口(過去)查得比較鬆。

新關長叫作柏華冰,聽說身家清白、原本呼聲最高的是廈門關副關長李小敏,大家認為他一定接關長,發佈人事命令(大家)都嚇一跳,追究原來他老婆、小孩在國外,現在大陸講究「裸官」,有家人住在海外是升不了官的。

大陸沿海每個城鎮都有走私,最厲害的是汕頭,海關總長派人去查,汕頭就把海關大樓放火燒掉,消防隊救火還很慢,到了(現場)隨便噴一下,消防局長還陞官,因為他慢到,把所有證據全部燒掉了。

攢錢免雄厚資本,有招牌就行買空、賣空,懂門道就能挖到金礦

小三通很好賺,等於是暴利,但心臟要承受「嚴打」風險,船運的一艘船船員一個月薪水(新台幣)四、五十萬,一個月正常跑八趟,沒有跑,也要付薪水。

台金航線和金廈航線是全球運費最高的(海運路線),國際線一個櫃子才多少錢?路程要跑多遠?這裡才一水之隔而已,從台灣到金門十幾個小時,一個貨櫃收一萬二、一萬三,散客一個櫃有的要兩萬元,收入很可觀。

攬貨業者和報關行,也不用雄厚資金,清完關,客戶都是拿現金去取貨。台灣攬貨業者向客戶也是直接收現金,今天你要寄一盒東西,他秤重後,依類別收費,一張桌子、一支電話、一個磅秤就可以做生意了。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人,租一間辦公室、掛一個招牌就行,他們的角色是「買空、賣空」而已。

你去看,台中大家攬貨公司門前停的都是賓士、保時捷,都是「好野人」(即有錢人之意)啊!清關公司,你懂門道,順利的話,就是挖到金礦!

小三通大陸接下去是要朝向正規化了,現在是一種亂。不過,大陸現在要執行(正規),坦白說,有一點困難度,講難聽一點,海關和清關公司的關係,清關公司和邊防的關係(緊密),上面要執行,不是一、兩天馬上可以解決,要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的。

希望小三通「正規化」嗎?老實說,正規化沒錢賺,賺不了現在這麼多,正規化就是遊戲規則清清楚楚,也沒有現在這些風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1

手握黃金頻譜 Wimax業者最後籌碼

2014-05-12  TWM
 
 

 

四G即將開台,電信業者摩拳擦掌,準備搶食商機時,有人卻高興不起來。

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表示,「兩年前馬總統還說過,即使英特爾(Intel)不在了,台灣也不會放棄Wimax!」威達雲端董事長賴富源則大嘆,「我現在的感覺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結果薛平貴回來卻說要離婚!」

不敵LTE技術用戶低於電信三雄1%

包括電信三雄等六家四G業者趕開台,僅存的兩家Wimax業者全球一動和威達雲端,恐遇一場電信業的「?大埔」拆遷案。

二○○五年,經濟部與英特爾簽署Wimax合作計畫,當時預計一年內投入新台幣二百二十億元建設。沒想到,不到五年,英特爾卻退出市場。與Wimax競爭的另一技術──LTE,反成市場主流,Wimax聲勢大挫。當時得標的六家業者,整併後只剩兩家在苦撐,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統計,用戶至今不到十五萬,和使用LTE的電信三雄合計逾二千萬三G用戶相比,相差超過百倍。

如今,眼見第一張執照將於今年底到期,業者忙著申請換照,希望升級成TD-LTE技術、和四G接軌,沒想到,一切卻出現變化。三月三十一日,NCC公告二千六百MHz頻段初步釋照構想,將採取公開競標,Wimax業者如果申請合併延照,則不予同意。換句話說,兩家僅存的Wimax業者即使順利升級四G,執照也只剩六到八年壽命,比起其他業者,只有一半經營時間。

頻譜不足政府擬分食Wimax原地盤

會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四G競標結束後,六家業者不只一次反映取得頻譜不足,開台後消費者恐怕難以飆網,而二千六百MHz頻段正是國際主流頻段之一,眼看即將有Wimax業者執照到期,為瞭解決「缺地」問題,政府只好加緊釋照。

「這好像是你家四層樓,隔壁有一間十層樓的房子,結果政府看十層樓發展不錯,就強制把你家收回來,讓十層樓再多蓋兩棟,你可以接受嗎?請問大埔爭議是怎麼來的?」何薇玲表示,過去盡力配合投資,按規定完工、符合換照標準後,結果卻是真心換絕情。

「這幾年我們投了快上百億進去,不能一句話告訴我:『你明天即將死亡。』就把人趕跑。」賴富源說,四G競標前,就有人提出Wimax存續問題,政府承諾解套,結果一直苦無消息,直到三月底才在毫無預警下,得知NCC的決定,「很Shock(驚嚇),連事先徵詢意見都沒有。」

就地升級四G突破重圍最佳途徑

如今,Wimax只能自救,換照、變更技術,是優先選擇。

一位手機大廠高層說,這陣子何薇玲積極奔走,找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助陣,與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科技部部長張善政等人會談,爭取合併、延照十年,希望能透過換照,升級為較先進的TD-LTE,「他們還是希望可以就地合法,頂多再繳一些錢,補足執照費。」

對Wimax業者來說,就地升級確實是最佳方案。因為Wimax業者佔據黃金頻段,握有籌碼和其他業者談合作,尤其TD-LTE是目前中國四G主要規格,只要使用支援的手機,兩岸就能相互通用,對尚未取得足夠頻段、想打入中國市場的業者來說,確實是一大誘因。

賴富源坦承,為了找生路,他陸續和多家電信商談合作,其中又以新業者接觸最頻繁。畢竟,對上一輪才標得二十MHz和十MHz頻段的國?痋B台灣之星來說,Wimax業者現成的頻段和設備,都有助於加速開台進度。不過,這樣看在花了兩、三百億取得四G執照的業者眼裡,也不公平。

當年Wimax業者只花十二億多完成增資、繳交定額的特許金,加上從每年營收中抽取平均七‧四%的特許費,上繳國庫,就可繼續營業,和一張上百億的四G執照相差甚遠。況且,「既然都是四G,一個國家怎麼能有兩套規則!」一位曾協助NCC制定釋照規範的學者直言。

面對歧見,NCC副主委虞孝成說,接下來還會跟交通部、行政院討論,儘量制定符合業者權益的方案。不過,公開競標的確比較公平,但考量Wimax業者的苦衷,NCC會在這一、兩個月內決定,是否讓業者直接升級四G,為其解套。

但是,二千六百MHz頻段將在今年底、明年初競標,可望再為國庫賺進超過三百億,Wimax業者想在沒貢獻競標金的情況下,就地升級、拿下四G入場券,可能性不高。

找金主一起投入競標戰,則是另一條出路。

「我們可以找人一起標,但五十MHz不夠啊,頻寬那麼小,每天做每天賠,把我們掐死了。」賴富源雙手一攤,眼下NCC釋出多數頻寬供四G業者使用,Wimax握有的籌碼越來越少,要找人投資或尋覓合作夥伴都不容易,形同面臨死局。

若協商破局不排除提國賠兩百億

最慘的狀況,只能要求國賠或退出市場。「這陣子反服貿、核四,搞得一堆人變得很反政府……,我們希望不要哪天自己也得走到這個地步。」何薇玲感嘆。日前,她更在公聽會上表示,若最後政府仍按照目前決定行事,不排除要求國賠兩百億。但同在一條船上的賴富源卻急著澄清,這是何薇玲個人說法,「她完全沒先跟我溝通,就拋出這句話,又說代表大家,我覺得很不當。」

從受政府關愛的眼神到慘遭變心,Wimax最後的下場,也許就像賴富源所感慨的,「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這是一個人投資的悲哀。」

【延伸閱讀】政府壓錯寶,Wimax業者存續成爛帳──Wimax爭議大事紀2005/10:經濟部與英特爾簽屬Wimax合作協議,推動M台灣計畫2007/07:Wimax競標完成,共有遠傳、大眾電信等六家業者得標,分南、北兩區經營2009/04:大同電信開通澎湖Wimax服務,成為全台首個開台業者2010/07:英特爾關閉Wimax實驗室、退出市場,自此LTE技術逐漸崛起,成為主流2012/12:威達雲端整併大同、威邁思,成為唯一全區業者,Wimax 7年來幾經整併,只剩全球一動和威達雲端仍在經營2013/07:時任政務委員張善政坦承,政府投資Wimax是壓錯寶,4G競標將至,Wimax如何存續備受關注2014/03:NCC公佈2600MHz頻段釋照初步規畫,將採公開競標,不同意Wimax業者合併延照、若換照後使用頻率不符規畫,NCC可逕自移頻,業者批評政府斷其生路整理:' 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43

一路要求業者加碼 換照前夕卻翻盤 決策拖六年 WiMAX成大埔案翻版

2013-04-12  TWM
 
 

 

一場頻譜釋照說明會,居然演變成電信業大埔案,還預告了WiMAX的終期將至,讓WiMAX業者氣到揚言聲請國賠。到底他們在吵什麼?

撰文‧何佩珊

這些年來台灣WiMAX業者就像不斷被餵食慢性毒藥,而台灣政府與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這三大電信商,則是在今年加速這個滅亡的進程。三月三十一日召開的新一波4G頻譜釋照說明會,如同宣告WiMAX進入最後四個月的退場倒數。

四月八日,一場電信之夜的聚會,成了WiMAX退場計畫的最大遊說場所,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台灣大哥大總經理鄭俊卿、遠傳總經理李彬都是座上賓,他們不時交頭接耳,更直接將4G頻譜再釋照的敏感話題搬上桌,對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遊說,希望WiMAX業者退場,將頻譜讓出來。

如此一來,正值換照審查的WiMAX,等於提前被判死刑,「這與電信業的大埔案有什麼兩樣?」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激動地兩手一攤。

只一味要求業者達到覆蓋率事情是這麼發生的,為了有效利用頻譜,交通部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決定將二六○○兆赫(MHz)頻譜拍售,這大刀一揮,把頻譜資源都給了採用FDD(分頻多工)技術的幾大電信商,原WiMAX業者使用的頻譜空間就只剩不到一半,還得被迫移頻。

這麼說吧,目前4G的技術主要分成兩種:一是中華電信、台灣大等業者現有技術可以銜接的FDD;另一則是WiMAX業者支持的TDD(分時多工),兩種技術在國際上各有擁護者。

只是隨著第一張WiMAX證照將在今年到期,「給了NCC很好的藉口,說要檢討二六○○兆赫的頻譜使用率,如果能把二六○○兆赫收回來重拍,對國庫是很好的收入。」知情人士透露,初步估算頻譜重拍標金將上看三百億元。

問題就在於,當年政府發照給WiMAX業者所訂下的遊戲規則是,初期建設兩年,商轉執照可使用六年;如果經NCC審核覆蓋率超過七成門檻,就能再延長執照六年。甚至,WiMAX南北業者整併,執照使用期還能從六年延長到十年。

但如今依NCC規畫,FDD頻段將佔一四○兆赫,包含威達雲端正在使用的頻譜,代表威達勢必得移頻,才能將頻譜讓出來拍賣。

「我們投資WiMAX這麼多年,到去年政府要求我們繼續投資,我們也再投了好幾億。」但現在政府態度一八○度翻轉,讓威達雲端董事長賴富源無法接受,「今年一月我們還收到NCC來函,要求我們盡快完成七○%的覆蓋率,這六年來就是一直叫我們做這件事。我們一直反映,這個(指基地台)裝完後又要拆掉(因為WiMAX技術已確定出局,未來將升級成另一款4G技術TDD-LTE),但他們就是要我們完成覆蓋率,才能進行後續的事業計畫書變,和合併換照。」對於這樣的要求,威達也認了,好不容易在三月十九日通過NCC覆蓋率七成的審議,三月二十一日竟又收到NCC召開二六○○兆赫頻段規畫說明會的通知,通知書裡面寫著,將採取新的頻譜規畫,還禁止WiMAX業者合併。

賴富源搖了搖頭,對政府的失望全寫在臉上,「二十一日那天開始,我的心情盪到谷底,我整夜睡不著覺,只想到三十多年前初創業,到今天的種種情景。」他還記得,當時他為了投資WiMAX而賣掉多筆土地,還遭到妻子大力反對,是他用數位匯流的願景說服了她,卻落得今日這等局面。

使用效率不佳 責任在政府確實,早在二○一○年英特爾宣佈退出WiMAX,WiMAX在這場無線寬頻主流標準之爭就算是輸了。所以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早就完成WiMAX升級轉型,但台灣政府對WiMAX升級轉型卻始終沒有積極作為,只是一味要求業者達到覆蓋率再做打算。

NCC官員表示,七○%覆蓋率只是符合換照的條件之一,若頻譜使用效率不彰,他們也可以駁回換照申請。NCC副主委虞孝成也做出解釋,因為WiMAX業者一旦合併,就可以將執照再延長十年;但WiMAX用戶數少,再佔用十年恐怕會浪費珍貴的頻譜資源,所以他們是基於這個理由不同意業者合併。

但賴富源認為,WiMAX頻譜使用效率不佳,九○%是政府的責任,如今政府卻將WiMAX業者塑造成阻擋國家發展的石頭。

對此,虞孝成直言,NCC也不是沒有考量WiMAX生存,所以才在頻譜重新規畫裡,保留了一部分給WiMAX業者升級,「這是兩方妥協下的選擇。」「NCC留下的四十兆赫頻譜,只夠讓一家業者生存,那你就該讓我們整併,而不是在頻譜重劃裡寫明不同意WiMAX業者合併。」何薇玲說。

WiMAX業者已放話不排除聲請國賠兩百億元,要政府為政策錯誤負起責任;只是一旦走到這步,頻譜重劃也將跟著凍結,對誰都沒有好處。

「現在NCC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何薇玲與賴富源多次求見(NCC主委)石世豪都碰壁,就看得出政府的態度。」業內人士說。對此何薇玲感嘆,還記得總統馬英九說過:「中華民國不會對不起WiMAX。」言猶在耳,徒留諷刺。

電信「都更」 WiMAX業者大受衝擊──4G頻譜重劃前後差異 單位:兆赫

都更前

2565 大眾、遠傳

2595 全球一動、大同2660 威邁斯、威達雲端

都更後

2500 將供現有電信業者競標2570 WiMAX業者可競標2620 將供現有電信業者競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6

《業者告白》為打通關節 鋌而走險?揭密!台灣建商行賄文化三大手法

2014-06-16  TWM
 
 

 

桃園合宜住宅弊案意外揭開台灣產官學界長久以來糾結的行賄文化,究竟台灣營建業行賄文化有多普遍?建商又是如何進行得不著痕跡?

撰文‧梁任瑋

「如果一切可以按照遊戲規則來,建商何必要鋌而走險?」桃園合宜住宅爆發行賄弊案後,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營建公司主管下了這樣的註解。在業者的口中,除了「取得標案」必須打通關節之外,一個建案從申請建照到完工,至少還有三大關卡,會讓業者起心動念「用錢解決」。

營建業普遍面臨卡關的三個環節,就是建照申請、環評與土地變更。

在建照申請部分,「過去在台北市,建商送件申請建築開發執照平均只要半年即可拿到,但現在普遍都拉長到一年左右。」一家建設公司工務主管以此解釋建商之所以寧願用錢解決的原因,「就是行政效率低落、官員怕事的心態。」

送現金

最安全也最危險的作法?

「一件公文送上去,即使可以當天批准,官員基於保守心態,也不敢馬上籤字,為了避免被說圖利廠商,一定先把公文擱個兩天再說。」業者並說,有些官員就是要想辦法在案件中雞蛋裡挑骨頭,一定要找出一個問題,證明自己很認真在審查案件。

在這個環節,建商必須用錢擺平的主要對象是官員,至於手法,「像遠雄這樣直接送現金,可以說,是最安全卻也最危險的作法。」一家上市公司財務主管透露。說安全,是因為「現金交易」不會留下任何匯款紀錄,如果真的要打點對方,直接給現金最快速。但另一方面,「一旦被檢調跟監、搜索,證據一翻兩瞪眼擺在面前,相對於匯款,現金交易可說完全沒有辯駁的機會。」較常見的作法,是購買對方手中的未上市、未公開發行公司股票,「例如他手上有某未公開發行公司的股票,每股淨值價格只有十元,但買方願意用每股七十、八十元的天價吃下股票。」儘管對買方來說,這些股票毫無價值,但實際上已達到目的,而且過程不易被旁人看穿。

「但一定要是未上市、未公開發行的股票,才不會被外人一眼就看出買價與市價之間的誇張差距。」他強調。

此外,環評審議幾乎是所有建商一致認為最容易拖長時間的關卡,「一個環評進行二、三年是基本的,一位委員就有一個意見。」一位曾經擔任台北市政府環評審議委員的學者也承認,「漫長的環評時間,對建商的耐心及口袋深度都是極大的考驗。」

互動佳

外部委員可以用錢搞定?

在業者的解讀中,環評時間冗長,與「外部委員」擔任評審委員審案必然有關。某建商表示,外部委員出席費領得不多,但要扛起幫政府背書的責任,自然會從防弊而非興利的角度審案。

一位曾經參與過台北市政府雙子星BOT案審議的學者也說,擔任大型標案的評審委員,每次出席車馬費兩千元,但事前要花時間仔細閱讀上百頁文件,在審議的過程中還要特別小心,萬一出了事情還會被檢調約談。為了評審一件案子,要擔負如此重大的責任,讓很多學者專家根本不想替公部門背書。

以上說法,固然是業者困境之一,但在不肖業者的眼中,卻也得到了「外部委員可以用錢搞定」的想法。

建商與學者常見的「互動」模式大致有二:首先,是透過贊助學者成立的協會、學會活動討好專家。舉例來說,不少協會積極推廣國際建築設計獎,由於這些協會成員不乏知名學者,往往也是各縣市政府聘請的「外部專家」審議委員,建商為了與學者專家打好關係,基本上都會參與贊助,「建商甚至會以顧問費名目長期支助部分學者,不著痕跡的給予好處。」業者並透露,部分建商手邊若有基地規模龐大的建案,往往也會積極委託環境設計系教授參與設計,「學者的加入,當然有助於建案規畫;但建商心裡盤算的,更多恐怕是與學者打好關係。」無論是招標、環評或土地變更,目前各縣市政府的外部評審委員名單,皆來自公共工程委員會的「專家學者建議名單資料庫」,這個資料庫的學者專家由總統府、五院、各縣市政府議會與各大專院校推薦,基本上被推薦者一定要有多年相關實務經驗,在學經歷相關背景也有一定門檻限制。

依辦法,評審委員的編製為五至十七人,外部委員不能低於三分之一,地方政府必須先從資料庫中篩選出應選外部委員人數的「五倍」數量名單,而後一一詢問參與意願。由此可知,雖然必須從資料庫挑選,但相關經辦人員還是有一定的勾選自由,這也就是可以操作的空間。換言之,「如果已經打通了官員,就可以請他挑選自己熟識,或是建商早已『認養』的學者專家。」某業者表示。

打包票

﹁土地變更絕對處理到好﹂?

而當建案涉及土地開發規畫暨變更申請時,建商則通常會委託專業工程顧問公司「處理」。業者透露,市場上存在幾家「知名」的工程顧問公司,「土地變更案只要委託他們進行,基本上都可以全部處理到好;只不過顧問費也不便宜,基本門檻是千萬元起跳,並依個案面積大小、處理難易度收費有所不同。」但是,這幾家工程顧問公司為何總有辦法向客戶「打包票」,承諾「土地變更絕對處理到好」?

表面上,是因為團隊成員內擁有土地規畫、環境影響評估、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市場研究及財務等各專業領域技術人員,「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長年與各縣市政府承辦機關打交道,不論就人脈與消息來源都比建設公司好,說白了,他們才知道哪些人能用特別的方式處理!」業者甚至直接以「白手套」形容這類顧問公司的角色。

總的來說,這次讓遠雄陷入營運泥淖的行賄文化,說穿了就是業界心知肚明的「潛規則」,這樣的文化結構不改變,難保不會出現第二個遠雄案。

卡關時,

建商通常會這麼做

1.購買對方手中的未上市、未公開發行公司股票價差不著痕跡,且過程不易被旁人看穿。

2.贊助學者成立的協會與學會因為學者往往是各縣市政府聘請的「外部專家」審議委員。

3.透過白手套處理

工程顧問公司長年與各縣市政府承辦機關打交道,比建設公司更瞭解其中的「眉角」。

用人欠缺防弊機制

多人曾檢舉 葉世文卻能風光轉任桃園縣前副縣長葉世文被收押後,有關他索賄、收賄的傳言不斷,日前傳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去年初曾遭時任營建署長的葉世文索賄,尹衍樑不但悍拒,還轉向法務部廉政署檢舉,行政院長江宜樺當時就曾接獲舉報,可惜未見積極調查。

對於這項傳聞,尹衍樑在友人查證時態度低調,既不承認也不否認。行政院則於6月7日曾發佈新聞稿,強調江宜樺並沒有接獲過尹衍樑之檢舉函,但也證實,江宜樺去年四月接獲法務部報告,指廉政署發現葉世文疑似向營建廠商要求不當利益。當時江宜樺的作法是要求內政部長李鴻源立即調整葉世文職務,葉不願調非主管職,提前於六月初退休,還風光到桃園縣出任副縣長。

在這過程中,暴露出政府用人缺乏積極防弊機制的兩大問題。一是江宜樺應要求廉政署加快偵辦動作,甚至要求檢調加入偵查行列,也應堅持葉世文要調職處理,而非「私了」似的讓葉提前退休,還到桃園縣政府胡作非為,進一步在八德合宜住宅案收賄。

其次,一個在中央政府風評有問題的人,轉任地方政府高官,竟然沒有預警機制,令人匪夷所思。廉政署、內政部政風處,與桃園縣政府政風處之間,顯然缺乏縱向與橫向聯繫機制,讓縣長吳志揚或桃園縣政風處錯失防弊時機。對此,廉政署相關官員避談此問題。

律師陳長文10日投書媒體,也認為葉世文在營建署被逼退,卻能在桃園受聘,這似乎也顯現若干制度漏洞;他並建議政府,可以思考建立中央、地方政風參考資料庫的互聯機制。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為防止下一個葉世文再出現,政府的防弊措施,有必要再加強。

(郭淑媛)

他山之石

比照香港,才能讓官員不敢索賄政府為了杜絕公務人員涉貪,2011年於《貪汙治罪條例》修法增列第六之一條,其中規定,檢察官調查涉貪公務員的過程中,若發現公務員本人或家人在犯罪時及其後三年內,有財產增加與收入顯不相當時,須就來源可疑之財產提出說明,無法提出合理說明,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一法條,即是「財產來源不明罪」。不過,同樣是財產來源不明罪,世界各國的立法精神不一。簡單來說,台灣是「官員被發現貪汙後,才須對不合理的財產提出說明;但在香港,廉政公署會常態性的對公務員平日消費及財產進行稽查。」業者認為,比照香港,較能防堵官員索賄、收賄的惡行。

據瞭解,若以立法精神區分,台灣現行的財產來源不明罪屬於「個案型」,先有貪汙案進入訴訟,才「推定財產有問題」,除台灣外,英國與新加坡亦屬此類;至於香港則屬「經常型」,廉政公署必須常態性蒐集公務員「所得與生活水準顯然不相當」的證據,澳門目前亦採此類作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50

第一波受害業者:美國認為台灣是幫兇

2014-08-11  TCW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台灣卻被牽連,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正是近來為「反傾銷」稅所苦的太陽能產業。

一旦美國判定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反傾銷」成定局,恐怕會讓好不容易復甦的太陽能產業,再度摔到谷底。

七月二十六日,美國商務部初步判定,從中國、台灣銷售至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模組有傾銷行為,將課徵台灣業者二七.五九%至四四.一八%的反傾銷稅,稅率幾乎和中國業者不相上下,遠高於業者預期的二○%以下。

受害多大?悲觀效應浮現,第三季虧損恐重現

「哪ㄟ安捏?」判決出來,台灣太陽能業者驚呼。「一時搞不清楚狀況,都很混亂,我們還在想對策。」此次反傾銷訴訟應訴代表之一的昱晶能源總經理潘文輝說。

太陽能業者七月底幾乎總動員,緊密與經濟部聯繫,希望能跟美國重新談判、協商。面對此一判決,除了驚訝,台灣業者更感到無奈。

一位太陽能大廠高層接受《商業週刊》專訪時,談起這次被捲入中美貿易糾紛的心情,「只能說大家之前普遍太樂觀。」他認為,中美兩強相爭,台灣受害,主要因為太陽能產業發展長期集中在中游電池端,台灣淪為替中國、美國代工的「打工仔」,只能任人擺佈,幾乎是許多台灣代工業的縮影。

以下是這位太陽能業者的口述告白:

二○一二年,先是美國對中國實施「雙反」,中國的電池很難賣到美國,只好向台灣採購,因為我們價格低嘛,沒想到,這一次美國也把台灣納入反傾銷範圍,有些廠商課的稅還比中國高,我們原本有的價格優勢不在了,突然變成劣勢,要怎麼再和其他國家競爭?

其實,台灣根本沒有意圖傾銷,我們只是想做生意而已,價格幾乎也都掌握在中國客戶手裡,任人宰割,但美國卻認為台灣是幫兇,認為我們和中國是一國的,但我們認為自己才是一國啊!

雖然判決現在才確定,但早在六月就可以看到影響,中國廠商開始砍單,接著美國也不能賣,以後更不用想了,這次短期三個月到六個月一定有衝擊,大家都還在想應對方式,要嘛你放棄美國市場,賣到歐洲、日本;如果你覺得美國市場還是很重要,那只好快點到海外設廠,部分生產線外移吧。

過去我們賣電池給中國大陸,幫它代工,它利用你的產能、技術,但是一有什麼風吹草動,或產能供過於求,第一個先砍你的單。沒辦法,台灣內需市場不夠大,很難往下游模組、系統端走,做不起來自己的品牌。

從結果來看,這可能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無奈吧。只能說之前大家普遍太樂觀了,以為美國不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讓自己的成本提高,但這也只是台灣過度期待而已,最後還是成為中美之間被犧牲的角色。」

除了台灣廠商有苦難言,反傾銷判決一出,七月二十八日,國碩、碩禾、昇陽科等太陽能股跌停板,該類股市值一天蒸發逾一百億,去年第二季才轉虧為盈的太陽能電池廠,彷彿再回到「四大慘業」窘境。

為何台灣業者會被美國盯上?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經理胥嘉政分析,由於太陽能產業不像其他科技業,最重要,比的不是技術,而是成本控管和產能規模,一直以來,台灣電池廠在這兩方面表現突出,價格比他國業者低,因此成為全球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產地,更佔美國市佔率六成以上。但,貿易戰卻讓台灣的價格優勢,淪為危害產業的關鍵。

原本可望「撥雲見日」的太陽能產業,這次受害究竟有多大?

回顧上一次太陽能產業景氣最低迷時,是從二○一一年開始,當時因為中國廠商大幅擴產,導致全球產能供過於求,上游材料、產品售價一度暴跌超過五成,新日光、茂迪等八家大廠,全年總計虧損更高達一百三十五億元,創下歷史紀錄,更傳出有廠商停工、開始放無薪假。

而根據勞委會截至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統計,該年度共有一百家企業實施無薪假,多集中在太陽能等四大慘業,同意休假的員工更逾一萬人。

對比先前慘況,雖然現在全球景氣好轉、產業供需逐漸平衡,但凱基證券分析師梁姿?僈﹛A這一次反傾銷判決來得又快又急,業者事前太過樂觀、來不及因應,手邊至少囤積了超過半個月的庫存,原先佔台灣電池廠總出口量近五成中國、美國訂單瞬間落空,業者連一週後的銷售狀況都無法掌握。另一位長期觀察太陽能產業的分析師也補充,若今年十月以後,甚至明年第一、二季轉銷至其他市場的狀況依然不佳,不排除有廠商可能重啟無薪假。

雖然反傾銷終判結果還沒確定,但光是初判,效應卻已顯現。據瞭解,除了停止擴產,原先接近產能滿載的廠房,也開始彈性生產、限制員工加班,更有廠商產能利用率僅剩五成。然而,隨著調查進行,廠商報價、庫存都還在波動,具體損失金額難以估計,不過,考慮庫存與現貨降價求售影響,梁姿?僊w估,才走出谷底的太陽能電池廠,恐在今年第三季重陷虧損。

中美貿易戰波及的不只是各國產業,更與員工生計息息相關。

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舉例,其實,二○一二年隨著歐盟、美國先後對中國課徵反傾銷、反補貼稅,中國電池廠難以外銷,加上產能過剩問題,多家廠商接連破產、倒閉。根據中國媒體報導,當時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太陽能廠停產,連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大廠都開始裁員,直接、間接影響中國太陽能產業百萬人生計。

前車之鑑!歐巴馬要輪胎業回流,10萬中國人失業

然而,不只太陽能產業,二○○九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第一次對中國出手,瞄準的正是輪胎業。

有鑑於二○○四年到二○○八年間,中國輪胎進口到美國數量增加了超過兩倍,美方便對中國進口美國的小轎車、輕型卡車輪胎採取為期三年的「特殊保障措施」,在原有四%的關稅基礎上,分別加徵達五五%、四五%至三五%的附加關稅。當時,還引發中美隔空交火,最後得由「世界貿易組織」(WTO)出面仲裁,結果是中方敗訴。

之後,雖然中國外銷美國輪胎數量明顯降低,但裁罰實施後,從上游橡膠業到下游輪胎銷售、運輸等環節,卻有近十萬中國員工面臨失業。不過,歐巴馬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的意志甚堅,更曾在國情咨文中表示,唯有靠阻止中國輪胎進入美國市場,才能保住逾一千名本國勞工工作,今年七月,美國宣佈再對中國輪胎業發動新一波雙反調查,看來這場仗還有得打。

「以前日本跟俄國打日俄戰爭,跑到清朝的土地上打,中國莫名被牽連,這次台灣有點類似這樣,兩強爭地盤,我們弱的被陪葬。」胥嘉政看待台灣太陽能產業夾在中美之間的處境形容。

一旦貿易戰升溫,未來,難保台灣不會出現下一個遭殃的產業。

【延伸閱讀】貿易制裁大刀揮下,傷經濟又傷就業——近年國際貿易制裁案例與後果

●2006年10月貿易制裁》日本製裁北韓:禁北韓船隻停泊和貨物進口影響》日本鳥取縣境港市,1年水產加工產值減少60億日圓,1,000名員工失業

●2009年9月貿易制裁》美反制中國輪胎:對中國輪胎業課徵35%至55%附加關稅影響》中國輸美輪胎數量連3年降低,相關產業10萬名勞工失業

●2012年6月貿易制裁》美、歐盟制裁伊朗:禁止石油進口影響》2013年上半年,伊朗石油收入較前1年同期減少58%,國內失業率達30%

●2012年11月貿易制裁》美反制中國太陽能業:對廠商課徵平均30%的反傾銷、反補貼稅影響》中國太陽能產業倒閉潮,無錫尚德等大廠破產,影響員工百萬人

●2013年3月貿易制裁》中美反北韓核武:達成協議,中、韓不和北韓金融機構交易影響》北韓金融機構被斷絕合作,國際人道救援機構無法獲得資金

●2014年3月貿易制裁》美、歐盟抗俄羅斯:禁止能源、國防、軍用與民生產品進口影響》德國恐有超過2萬名汽車產業勞工失業,法國數千名軍用品勞工失業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