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盡信系列之三的錯誤(第三次更正)
對不起大家,由於我把中國水務(855)和中國水業(1129)混淆了,所以做錯了資料搜集:
這是中國水務(855)不務正業的資料,所以不適用於本文:
早期入股明興水務(402)約百分之十的股權。
第二次是用聖品沙棘作價兩億,以發行CB及股票,以每股0.15來換零食公司華園(2349)
這隻股由短短大約十個月前一毛錢的供股價,升至一元四角。
第三次是供股(一供五)包銷PRIME INVEST(721),每股一毛錢,如果成功則佔83.33%股權。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雙贏局面?-俊和發展(711)(更正錯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0/LTN20080520318_C.pdf
公司宣佈收購大股東汕尾地皮38%的權益,作價2,300萬元。
購入大股東的資產的事情,根本毫不奇怪,但是我們再看深一點吧。
目標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其主要資產為於汕尾紅海之100%股本權益。汕尾紅海為一間物業發展公司,其主要資產為一項位於中國廣東省汕尾市之物業發展地盤。該物業鄰近中國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汕尾中路東北部,預期總樓面面積約為68,578平方米。該物業目前正在興建,且已獲授商業及住宅用途之土地使用權,分別直至二零四五年八月及二零七五年八月為止。
經考慮目標集團就物業之100%權益支付之原收購成本約27,500,000港元(包括初步發展物業地盤產生之額外開支約6,600,000港元,以及物業於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四日之公平值56,000,000港元,目標集團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之未經審核資產淨值約25,800,000港元乃調整為約54,300,000港元。
根據銷售股份及銷售貸款之代價23,000,000港元,目標集團之整體代價獲評定為60,500,000港元,較上述目標集團之經調整總資產淨值約54,300,000港元及總股東貸款約8,300,000港元整體而言折讓約3.4%。
由此我們可見到,大股東地皮的收購成本是2,090萬(2,750萬-660萬),發展地盤後,計及股東貸款的總值為3,580萬(2,750萬+830萬)。
重估後,那塊地的估值竟然增加了接近一倍半至4,940萬(5,600萬-660萬),所以計及股東貸款後的資產為6,260萬(5,430萬+830萬),較之前的總值升近一倍。
今次收購的38%的資產,作價2,300萬,而購地的成本為2,090萬,即大股東已把成本收回,還有210萬賺,那660萬發展成本究竟是不是這樣多,我們無從稽考,但是肯定沒這樣多,因為私人公司可以報大數,所以用私人公司花費根本無從察覺,在這一點上,大股東肯定有利。
但是上市公司卻沒有大吃虧,因購入的權益值2,378.8萬元(6,260萬x 38%),較購入價2,300萬多78.8萬元,這些重估盈利,下年可當作盈利入帳,所以對上市公司也有利,但是不太明顯。
今次大股東把膨漲的資產的部分注入上市公司收回成本,然後上市公司以膨漲後的折讓價購入,也沒大吃虧,財技專家功不可沒。
新股361度(1361)及秦發(866)短評(更正謬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8/01361_571733/C118.pdf
董事:
孫先紅先生,46歲,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加入本集團,並獲委聘為本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孫先生於媒體及營銷行業擁有逾二十年的經驗。於一九八五年十月至一九八八年十月期間,彼曾於煤炭部華北教育電視中心擔任攝影師。於一九八八年十月至一九九四年董事及高級管理層四月期間,彼於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擔任攝影師兼導演。
彼於一九九四年五月創立內蒙古先行品牌策略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主席兼總經理。於一九九四年十月至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期間,彼亦擔任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告部部長。彼於一九九九年與牛根生
共同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自一九九九年開始擔任副總裁。彼於二零零三年曾擔任中國航天基金會的顧問。於二零零二年十月至二零零五年十月期間,彼為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的董事,並自二零零五年十一月起,擔任該公司的監事。
孫先生於二零零三年一月獲國際行銷節評為「中國十大傑出營銷經理人」之一、於二零零四年六月獲第二屆中國策劃大會授予「中國十大策劃專家」稱號、於二零零七年八月獲首屆中國品牌節組委會授予「中國年度十大傑出品牌經理人」稱號,於二零零七年三月獲中國品牌價值研究中心授予「品牌領袖風雲人物」稱號。自二零零二年四月以來,彼一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委員會的委員。
麥建光先生,47歲,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加入本集團,並獲委聘為本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麥先生於首次公開發售、併購及公司財務方面擁有多年的經驗。麥先生為華雋投資的董事總經理,該公司為麥先生及其合夥人於二零零一年底創辦的新型投資銀行,致力為中國客戶提供跨國併購、企業重組、國際財務顧問等服務。在此之前,麥先生為 Arthur Andersen Worldwide 的合夥人,於該公司最後出任的職位為 Arthur Andersen Southern China 的主管合夥人。
麥先生亦在多家上市公司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主席,其中包括於美國上市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國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凱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博(美國)有限公司及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於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華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36)、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股份號:3818)及寶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813)。
麥先生還擔任於新加坡上市的沃得精機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麥先生於二零零三年六月至二零零九年四月期間在一家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600383)擔任獨立董事。彼於二零零七年六月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期間在一家於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公司維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3331)擔任非執行董事。
儘管麥先生亦為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及寳勝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該等公司與我們存在競爭或被視為可能與我們存在競爭),但麥先生確認其完全知悉作為該等公司各自的董事而向各公司股東所承擔的誠信職責,以及彼作為兩家公司的董事履行其職責時須避免發生利率衝突的職責。麥先生將履行其法定及誠信職責,誠實行事以實現本公司的最佳利益,並根據本公司的組織章程大綱及細則而行事。彼將審慎行事,申報權益,並於出現利益衝突時放棄探討及投票表決的權利。
公司祕書:
蔡敏端女士,40歲,於二零零八年十月加入本集團,擔任本公司的財務總監兼授權代表。蔡女士還擔任本公司的公司秘書。
蔡女士在加入本集團之前,於二零零七年七月至二零零八年九月期間擔任中國農產品交易有限公司(股份代碼:149)的財務總監。彼於二零零六年六月至二零零七年六月期間,擔任華藝礦業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559)的財務總監助理;於二零零六年一月至二零零六年六月期間擔任元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誤植:應為元昇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925)的集團財務經理助理;於二零零四年四月至二零零五年十月期間擔任易盈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299)的財務總監;於一九九九年七月至二零零四年三月期間擔任聯明電業塑膠製品有限公司的會計及財務經理;於一九九八年五月至一九九八年十一月期間擔任方正(香港)有限公司的會計經理及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至一九九八年四月擔任陳浩賢會計師事務所的核數師。
彼在審計、財務及會計方面擁有逾十六年的經驗。彼獲得英國 Universityof Glamorgand 頒授的會計及財務學士學位,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執業會計師及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greatsoup:
361擴張得太快,盈利又突然而來,在去年最後三個月內,營業額達5億,今年9個月已經是24億,較2007年全年營業額3億比較,幾乎是極速增長。
另外,在股權上亦超級分散在幾位家人手上,還有大股東又壓迫員工,加上董事及公司祕書真的是高人之中的高人(公司祕書任職過的上市公司,用以上公司名在博客找一找吧),都要小心一點。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361&Submit=%E6%90%9C%E5%B0%8B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8/01361_571733/C126.pdf
帳面上,應收大幅增加至15.97億,較2007年兩者大約億幾,增加了10倍,以今年估計32億營業額來看,差不多是半年數期。另外原本應付款多過應收款,現在是相反,可見是大舉向經銷商不顧後果地鋪貨,然後大量供應商拖數,才能發展得這樣快。只要這家公司不能上市,錢收不回來,這家公司真的好危險。上市後亦面臨應收款撇帳的風險,盈利會暴跌。
另外一隻秦發用了把澳洲礦業股票入落公司帳上,然後高價賣出book 入盈利,獲利約1億港元,然後派約1.2億股股息,有畫餅造盈利之嫌,若扣除此項,和2007年則為持平。
加上招股書稱,頭幾個月都虧損,今年盈利有機會倒退。加上大股東搞大要好多錢,固定資產已經上去,因此,銀行貸款大幅增加,但是也不夠,所以要錢,於是上市,但效益要在2010年才顯現,所以這隻都是小心勿沾手。
對不起及報紙之謬誤(更正富力市值)
(註:謝卓一心的對於富力地產的指正,不然就是我的謬誤,要鬧笑話了。)
關於「蘇麗珍,對不起」那篇文章,因找回香港複印授權協會授權的報章和雜誌的機構名稱,故我再次看過那封信,原來只是溝通上及文字上的問題,導致,以為是該報紙投訴的,對不起該報紙。至於香港複印授權協會授權的報導及雜誌,我應不會轉載,但如果是你們的錯誤報導,我一定會指出來,並不怕你告我侵權的。至於該報紙,上星期的報章有兩篇報導,有一些錯誤,我特意指出來,讓他們改善改善。在12月24日,它說「下周二(29日)掛牌的星亮(新上市編號:00955)將以中間價27元定價(招股價範圍29元至45元)」,這句說話一看就知錯誤,27元顯然是低於29元,又何以是中間價呢?
故此,引錄生果日報的一段「下周二掛牌的星亮控股(955)以中間價37元定價」應是正確的價格。聖誕日出該報紙的TDR報導,寫得真不錯,但是他們在講述股價升幅的表上好像寫漏了一家公司,就是聖馬丁(482,TDR: 910482)了,它在12月17日上市的。
另外,他們沒有研究康師傅(322,TDR:910332)等兩三隻股票,臨上TDR在上市前,香港股價的已經慢慢炒上這個過程,只引某部分專家的言論,並不作實證研究的弊病。
此外,他們亦沒有找過資料,其實友佳(2398)那位老闆實力很大,據台灣的報導,去年,他趁金融風暴的時候,就因此併入歐洲十個廠,目標把香港的成為1家5億美元營業額寫進去,所以覺得他們有點沒有做過分析吧。
不過,生果日報亦有一個小錯誤,在12月23日,富力和兩家民營企業投得廣州亞運城地王的報導中稱,「投單計地價已高於富力地產(2777)昨日收市價計的市值136億港元」,這個可能有點錯誤。
據香港中央登記結算紀錄的數字,該公司現時股票數目有1,015,258,400股,以現時(12月24日“收市價)股價13.56元計,市值約137.67億,但這個只是已發行H股的數目,尚未計算據11月30日月報表稱的,內資股股票共2,207,108,944股。根據卓一心的指正,該公司市值約436.95億,計法如下:
內資股= 2,207,108,944股
流通股= 1,015,258,400股
12月24日收市價: 13.54元市值是:
= (2,207,108,944 + 1,015,258,400) x 13.56
= 3,222,367,344 x 13.56
= 436.95億。
另外,同日青姐在生果日報中談及「蜆売呢隻老牌工業股,大股東早喺9月提出,以每股1.8元向股東收購已有嘅風扇家電業務」,其實有所謬誤,以孔少林已經講了這隻股有些甚麼,如果青姐有Wisenews的,請查閱他們在2006年6月15日的文章。
在此,我只引列公告第9-10頁的內容如下:
已分派業務主要包括:
(a)生產及銷售電風扇及其他家用電器及合約生產業務;(b)物業租賃;
(c)於房地產之投資股份,其中包括持有少數股東權益的物業控股公司,此等公司持有廣州天河區中信廣場之若干零售物業及辦公室單位,另外深圳福田保稅區之工業廠房、於香港柴灣之工廠大廈(本公司之總部亦座落於此)及佛山市順德區其他工業廠房(詳情請參閱本公
司網站所載之本公司之最新財務報表);(d)其他投資控股,其中包括一間於廣州持有775個計程車牌照的計程車公司、包括若干上市公司債券及股份之小型投資組合(於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之價值約為4千萬港元);
(e)本公告D節「認購協議」下「償還股東貸款」一段所載列餘下業務結欠已分派業務金額於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約824.4百萬港元(實際金額視乎中國海外發展根據盡職審查結果作出之書面確認而定)之股東貸款(以可於完成前轉讓、分配、以新代舊方式轉讓或以其他方式歸屬於Privateco集團者為限);
及(f)本公司所擁有所有註有SMC & Device名稱之中文商標(以可於完成前轉讓、分配、以新代舊方式轉讓或以其他方式歸屬於Privateco集團者為限),電風扇主要為於全球各地銷售之吊扇。已分派業務亦涉及訂約製造光學及影像產品,以及電器及電子產品,且已開始開發及生產紙張處理光學產品及LED燈光產品。
為指正你們,可能有點對你們不敬,在此,我又在此說聲對不起。希望你們在做功課時可以細緻一點呢,我沒錢都可以做到,但你們收錢的,就要嚴格一些了。
後記: 12月24日何車先生在某報的文章及同一集團的一份財經周刊鄭先生的文章,真是不錯,後者寫得很好笑,但他們文章是不能轉載的,未知誰能scan給大家分享一下呢?
味皇集團的發展(1-更正謬誤)
(謝謝味皇兄給在多數服從少數的靈感)
(現金金額稍有更正。)
上次講到味氏證券如何玩股票後,今次講講味皇集團上市的故事。
味皇集團由賭業起家,後來涉足股票買賣及地產投資及酒店業務,是一個綜合性的集團,因為要把它做成世界最大,故此希望上市集資,籌得資金快速擴張,但由於要慢慢得益,故此先把投資物業部門上市。
這部分,只有5個投資物業,3個現有的,分別在2006年、2007年及2009年落成,出租率一早已滿,盈利為3,800萬、4,000萬及5,000萬,估值10億,在去年味皇利用這3物業融資5億,利率3%,利息支出1,500萬。
味皇利用這筆資金,購入兩個新地盤,正在興建,每年需要投入1億,經過重估後,利潤達到2.38億、7,000萬及3億,並以2009年估值8倍上市,即市值24億,以每股1.2元,發行25%,即5億股新股上市,集資6億,由味皇證券包銷。
上市後,味皇以4億購入2個麻煩地盤,稱甲物業及乙物業公司49%股權,如果成功,回報率達30%,如果失敗,回報率得2%。
2010年,味皇公佈業績,租金部分盈利扣除利息6,800萬,重估利潤扣除稅務3.6億,全年盈利4.28億,每股21.4仙,派息5仙,派出1億元,股價大升至2元。
不幸地,甲物業公司失敗了,回報只有2%,收入400萬,估值下降由4億下降1億。但乙物業公司成功,收入達到6,000萬,估值由4億增至12億(暫未重估),於是有增持乙物業,減持甲物業的舉動,但手上資金短缺,如何辦?
當時,由於味氏證券行的幫助,煲湯成功套現幾億之餘,又取回玩具業務,於是食髓知味,在味氏證券協助,決定把破產公司重組注入玩具業務,易名煲湯實業(玩財技了,仲叫實業?!)現時盤子10億股,每股10仙,市值1億。
味皇集團決定留下1億作發展用途,認購煲湯實業6,800萬的可換股債券,行使價10仙,公司受味皇集團入股,憧慣賣殼的影響,股價上升至50仙,於是以6,800萬注入手上甲物業公司所有股權,虧損1.32億,但同時行使其中4.5億股可換股債券,並以40仙出售,這一來就套現1.8億,賺得利潤1.35億,反過來獲利300萬,並有未實現利潤9,200萬。
受到這情況影響,味皇集團股價,再升至2.5元,市值達50億,因此,味皇集團配售2億股,每股2.4元,集資4.8億元。
現時味皇集團手上有7.28億現金,決以3.6億增購31%乙物業股權。
現時味皇集團在2010年年中資產情況:
物業: 5.6億+ 10億 + 3.6億 = 19.2億
未計增值 4億
在建物業: 6億
證券: 1.15億
現金 4.68億
=========================================
資產 35.03億
銀行債務 5億
股東權益 27.63億
少數股權 2.4億
==========================================
合計 30.03億
(不時待續)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宏安四寶-宏安(1222)、位元堂(897)、PNG資源(221)、中國農產品(149)(四之一中)(更正)
(註: 謝謝林奇兄的資料。)
現在談談他們如果小股東每次均供股的情況。
公司在1995年以1元上市後,主要的供股如下:
(1) 1996年9月,2供1,每股70仙
(不計供股調整,為331.44元,未來合股後為1,657.2元)
(2) 2002年2月,1供4,每股3仙,供4股送1紅股,即是1供5,每股2.4仙
(不計供股調整,為14.2元,未來合股後約71.02元)
(3) 2009年4月,1供3,每股10仙,供3股送2紅股,即和上次比例一樣,1供5,每股6仙
(不計供股調整,為50仙,未來合股後約2.5元)
(4) 2010年2月,1供3,每股18.5仙,供3股送2紅股,也和前兩次比例一樣,1供5,每股11.1仙
(不計供股調整,價格沒變,為18.5仙,合股後則為92.5仙)
(5) 2011年1月,1供8,每股10仙,供8股送1紅股,即是1供9,每股8.89仙。
從下表可見,如果你全數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3,240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 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1.356876股,即最初你買約0.730686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待續)
2010年回顧(2)-投資回報(更正)
關於之前的回報,可參考該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651
今年,組合的表現其實尚算平穩,回報率達到54.56%,加上持續投入的資金外,組合的資產增加約80%。
首4個月,在才庫(550)及奧普(477)協助下,組合的資金其實一直保持增長,就算當時股市不穩,回報仍然多次創出新高,但在2010年4月底至5月間的一段暴跌,使回報由4月13日的37.15%,跌至5月26日的6.38%,可是跌幅之慘烈,其後股市回穩,回報漸漸回復,加上年底3個月憑建福集團(464)、中港照相(1123)及奧普(477)追回前高位,並破一個大關口。組合的全年變化如下:

至於組合持有的股票有10隻,包括卓高國際(264)、長江製衣(294)、愛高集團(328)、越秀房地產基金(405)、奧普(477)、利記(637)、新華文軒(811)、AIA(1299)、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618)、中國動向(3818)9隻股票,現金比率不足1%,股票比重頭三名主要為新華文軒(811)、奧普集團(477)及利記(637),佔組合約56%。
本年希望仍然能保持收息金額上升,並持續不斷以換走低於股息5%的股票,並減少抽新股,以達致目標。預期最大回報會來自新華文軒(811)、奧普集團(477)及卓高集團(264),但通常年初的估計都會錯,所以此預期和最後可能相差頗大,敬請留意。
去年的展望對今年的自己都會有用,再摘錄如下,並以此作結:
「學習認識股票底細,堅定持有信念,以中長線眼光買股。還有在熊市上一定要儘量減少持股,只保留少量房地產資金的倉位,並要努力研究股票,以基本因素及概念所在選股,另外要大膽主力購入,才能獲得厚利。」
「我要記得,買股賺錢是幸運,輸錢是功夫不夠,不要怨別人,這樣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
「要保有足夠的現金,亦要使手上的股票有足夠的現金流量,才能以戰養戰,在低位購得股票,才能獲得厚利。」
請記得我不是一個完人,我也會有錯,請大家在我錯誤時多多提點,謝謝!
來年和大家再會,並祝大家新年快樂。
宏峰太平洋(8265)的問題(更正)
宏峰太平洋(8265)是一隻正在創業板招股的股票,他們聲稱其主要業務為「從事貨源搜尋業務,為客戶(以品牌擁有人及進口商為主)提供貨源搜尋及採購解決方案。」,實際上和鐘錶貿易差不多,只是它的名稱被美化了,加上向楊一軍購入在國內銷售鐘錶的天海霸,這就有了內銷概念,能以較好的估價賣股票了。
但是據我發現,該公司其實還有不少問題,但因時間所限,先略述數端,然後分幾天重點描寫:
(1) 2009年實際交稅金額和盈利不相稱,派息也極不尋常,有虛增盈利的成份。
(2) 供應商大部分為關連人士
(3) 客戶極為集中
(4) 董事部分與財技股有關係
現在就先談第一點:
(1) 2009年實際交稅金額和盈利不相稱,派息也極不尋常,有虛增盈利的成份。
該公司在2008年聲稱交稅222.3萬,稅項淨額(稅項撥備減預付稅項)為50.8萬,假設以往無稅項撥備,實繳約171.4萬,以16.5%稅項計,推算稅前盈利只有1,038.8萬,報表上稅前盈利則為1,361.1萬,派息有418.5萬。
在2009年在全面收益表聲稱交稅322.9萬,但在資產負債表中,稅項淨額卻大增至285.9萬,其2009年實繳稅項僅約87.9萬,以16.5%稅項計,推算稅前盈利僅有532.7萬,報表上盈利則為2,079.5萬,派息有1,818.9萬。
在2010年上半年,全面收益表聲稱交稅143.4萬,但在資產負債表上,稅項淨額卻大增至418.2萬,其2010年上半年實繳稅項僅11.1萬,以16.5%稅項計,推算稅前盈利只有67.3萬,報表上盈利為604.8萬,派息有418萬,期後,再把超過989.6萬的股息派發。
可以見到,公司在實繳的稅項和報表上的稅項完全不一致,報表所示近兩年半的盈利較稅項倒推計算有極大水份,派息也高,有可能是為了把帳目美化所做的行為,且有以豐補歉的成分。
但是他們如何能做到的,這就和供應商完全有關了。
(待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