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蔡明介密謀九個月找H&M班底賣晶片

2014-03-17  TCW  
 

 

整整維持了十六年低調又保守的企業風格,聯發科現在竟然要轉性了?

才剛落幕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聯發科一連上演多場「變身」秀,首先是整場大秀,首次交給一名老外行銷長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主導,接著是,在展期間更換已經沿用七、八年的企業網站與企業識別系統,並且首度大量同步啟用電郵、臉書、推特、YouTube等傳統與數位工具,大打行銷戰。

拚品牌!人事搬風蔡明介放手,瑞典外籍兵團說了算

企業代表色從原本的冷系藍色色調,換成象徵陽光的暖系橘色色調,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最近更是逢人就問:「你看了我們的新網站沒有?覺得怎麼樣?」

這一連串的行銷策略轉向,是聯發科去年七月正式啟動,醞釀數月的結果。現在,只是開端。

二○一二年十二月,聯發科宣佈了第一位外籍副總級主管的人事令。高通前資深產品行銷副總裁羅德尼斯參與的4G LTE公司Coresonic AB,被聯發科以十億元購併,羅德尼斯則被蔡明介親自延攬,出任行銷長一職;在這之後,一連又找來五位外籍主管,他們就是聯發科現在在全球四處點燃戰火、準備要打行銷戰的菁英部隊,他們背後,充滿著瑞典平價流行服飾品牌H&M的影子。

事實上,從羅德尼斯到聯發科全球行銷通訊總經理皮爾森(Patrik Persson)都出身自瑞典,瑞典成為聯發科全球行銷大戰的指揮中心。他們的決策,不僅台灣總部不得置喙,就連一向親力親為的蔡明介,也幾乎全面放手。

皮爾森出身H&M的高階主管,近期更找來替H&M操刀廣告拍攝的團隊,負責拍攝聯發科的行銷短片。聯發科為何向H&M取經?因為,兩家公司跨界品牌定位,都訴求「價格性能比最優異」的特性。

H&M董事長史蒂芬.皮爾森(Stefan Persson)二○一一年起取代IKEA創辦人、登上瑞典首富,去年全球富豪排名更前進到第十二名。美國《彭博商業週刊》評論,「H&M重新定義了『平價時尚』,印證了流行、價格和品質能夠同時存在。」

而這,正是靠著低價、高性能成為中國手機晶片王者的聯發科,最鮮明的品牌特色。對蔡明介來說,他重用這群瑞典兵團的最終目標,就是打造出「MTK inside」(內建聯發科晶片)的形象。

衝行銷!預算翻倍新團隊正安排蔡明介上TED演說

這個概念,來自於全球電腦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的「Intel inside」。未來雖然不會在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產品上,看到類似英特爾做法的「MTK inside」字樣小貼紙,但這個品牌同樣想要跳過系統業者,直接深植於一般消費者心中。

「現在的產品更有實力了,公司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現在的確會花更多資源在行銷上,」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證實,今年的行銷預算是「往年的好幾倍」,「我們想要的是,讓更多終端消費者認識聯發科」,「接下來是一系列的長期動作」。

最近,蔡明介也開始自我改造,過去他最愛閱讀的管理學書籍,現在則被大量的行銷學所取代;據瞭解,新的行銷團隊也正積極安排蔡明介到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演講之一──TED(技術娛樂設計)大會發表演說,主題據悉將圍繞在中國山寨生態、破壞式創新等方面,歐美群眾對這個議題仍充滿興趣。

而這些改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讓聯發科的品牌價值,從過去山寨時代的廉價產品,提升到世界級水準。

追蹤聯發科十餘年的大和證券亞太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現在是聯發科發展品牌的最佳時機,不容錯過。

論財務實力,聯發科去年的營收,超過台灣後面二十家晶片設計公司的總和;去年底帳上現金水位高達一千三百三十億元,是全台灣生技業總產值的一半。

論地位,聯發科已經衝高到中國第一、晶片設計業市值全球第二。

論產品規格,聯發科推出「八核心」、「六十四位元」產品,都已經領先手機晶片老大哥高通(Qualcomm)。過去高通從未把聯發科放在眼裡,但去年一整年,公司重大會議裡,一定會提到聯發科的動向,氣氛緊張肅殺。

「現在,中國沒人不知道『MTK',要利用這個優勢,趕快提升品牌形象。」陳慧明說。

聯發科的「MTK inside」品牌價值一旦建立,陳慧明認為未來效益至少會有四倍。「現在大家只看到手機,但是聯發科還有平板電腦、電視、數位相機等,以後可以串聯成『數位家庭』平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和展訊等中國對手拉開差距。」陳慧明說。

聯發科的動向,看在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的眼中,就是與英特爾一樣的關鍵零組件品牌(component branding),這類品牌有兩大要件:第一,產品具獨特性(如聯發科領先的八核心);第二,零組件與系統的品質是可以拆分的,也就是「績效可分割性」,例如手機效能不佳,到底是螢幕出問題,還是手機晶片出問題,這是可以區分的。

追龍頭!時機正對產品規格領先老大哥,聲勢正好

這種行銷手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弱化系統產品的光環,把消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來。」

「現在聯發科的品牌形象可能還被定位在低價上,但只要4G、甚至後面的5G趕快迎頭趕上,等到追趕上的那一天,技術的差距被補上了,很難說聯發科的品牌價值不會追上高通。」李吉仁認為。

聯發科在亞洲已經有絕對優勢,但在歐美市場,高通的品牌形象還是凌駕於聯發科之上,蘋果、三星都還是高通的死忠客戶,引發他牌「蘋果用高通,我也要用高通」,覺得這樣產品才是同一個檔次。

為提升品牌形象,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去年請來Burberry前任執行長操盤,蔡明介則找H&M團隊協助打造聯發科國際門面,IC設計教父蔡明介在手機晶片規格超越高通後,品牌行銷成為下一場聖戰。

【延伸閱讀】聯發科3箭,瞄準市場第一——聯發科2014年主要產品現況1.手機晶片中國市佔率>50%全年出貨量超過3億套,較去年增加約36%

2.電視晶片全球市佔50~60%(合計晨星)合併晨星後,因為反托拉斯疑慮,合計市佔率預計從70%降至5成,現仍為雙品牌銷售

3.平板電腦晶片全球市佔約22%今年預期出貨4,000萬套,比去年增加近1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025

歐美手機晶片廠 被中國特色KO

2014-06-16  TCW  
 

 

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的博通(Broadcom),出人意表的宣佈,棄守手機基頻(baseband)晶片市場。

博通擁有全球最多的通訊相關專利,而它宣佈棄守的手機市場,今年銷量成長率仍高達二四%、更是全世界出貨量最多的科技產品。

退出手機晶片市場博通股價卻不跌反漲

然而,博通棄守超級大餅──手機晶片的消息發佈後,短短四個交易日內,股價卻上漲近一八%。原因在於:博通估算結束這個虧損纍纍的產品線後,每年將可節省至少七億美元的成本,相當於每股盈餘增加一.一九美元。

就在博通宣佈棄守手機基頻晶片市場前不久,全球繪圖晶片龍頭恩威迪亞(Nvidia)也才決定淡出,創辦人黃仁勳甚至坦言,現在手機晶片市場已經是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雙強對決的局面。

智慧型手機今年出貨量高達十二億四千萬支,而且持續在成長,為何卻容不下這些歐美大廠?答案,就藏在中國。

根據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全球智慧型手機有約八成都在中國生產,今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的排行榜中,華為、中興、小米等中國業者已經入榜五家,它們代表了手機市場價格兩極化中的「低價端」,以低於新台幣五千元的代價,就能擁有好用酷炫的手機。

低價手機決戰中國連英特爾都要倒貼卡位

而在兩極化的另一端,也就是高價位的蘋果與三星供應鏈當中,高通擁有強勢的無線通訊專利、以及全球最先進的產品規格。研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統計,以銷售額論,高通去年全球市佔率超過六成。

但這也意味著,其他手機晶片業者,不管是美商博通、恩威迪亞,或是亞洲的聯發科、展訊(Spreadtrum,已併入清華紫光),最重要的決戰地點,就是中國。

即使博通曾是昔日手機霸主諾基亞(Nokia)力拱的晶片商,手上還握有三星低階手機的訂單,但只要攻不進中國,就很難提高全球市佔率,等於博通被卡在一個「上不上、下不下」的尷尬位置。

雖然中國市場的確是一片榮景,但在此間征戰,討到便宜的卻沒有幾人。就在博通宣佈退出的前幾天,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也宣佈,與年營收僅約一億美元的福州瑞芯微合作,聯手進軍白牌平板市場,如此紆尊降貴的舉動,全因為英特爾努力多年,仍不得白牌王國其門而入。

摩根士丹利在英特爾最新公佈的行動網路事業群財務數字中發現,它為了在非蘋果陣營的平板電腦佔有一席之地,不惜以每台補貼二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五十元)的代價搶市。補貼折讓雖是英特爾慣用伎倆,卻導致該部門去年虧損是其營收的二.二八倍。

為了進攻手機基頻市場,英特爾先購併了英飛凌(Infiineon)的相關部門,也不惜祭出高額補貼來吸引客戶,可惜全球市佔率仍偏低,也持續流血虧損;英特爾貴為業界龍頭尚且如此辛苦,更何況是規模相對較小的博通、恩威迪亞?

因此,博通寧可壓重注在獲利金雞母──手機用無線通訊晶片,如藍牙、Wi-Fi等領域,它在此間擁有全球整合度最高、體積最小的技術優勢,供應給蘋果、三星等一線品牌。

而恩威迪亞,則決定利用其在繪圖領域「喊水會結凍」的長才,轉往車用領域等新戰場。

歐美廠還在評估聯發科已快攻搶市

為什麼中國市場對歐美業者來說,如此壁壘重重?聯發科的成功,解釋了箇中原因。

「用聯發科的方案,一個月就能把手機設計出來;用其他(美商)的,有的還要超過六個月!」一位中國手機製造業者說。

一位手機業者分析,從幾年前的「雙卡雙待」(一支手機有兩張SIM卡,可任意切換),到今年最夯的「真八核」(八個處理器核心,意味效能最高),只要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喊衝,就義無反顧的投入;「美商則是回到總部,先搞清楚這些需求是什麼,再市場調查、研究個半年,等到產品做出來,熱頭都過了!」一位業者打趣的說。

在手機這個快速成長的市場裡,「速度」似乎比縝密的策略思考更為重要。

高通過去三年砸下千萬美元重金,推動類似聯發科公板的設計平台,「還是無法撼動聯發科,即便它(高通)是這麼有錢的公司,」顧能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呂俊寬說:「中國的特殊模式,某些美商可能到今天都還不能瞭解。」

今年智慧型手機的「低價化」更助長了這樣的趨勢,讓歐美業者與亞洲業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前者新產品推出的速度不如後者,成本結構也較高,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認為,歐美晶片業者走向沒落是遲早的事情;更有業者預期,未來歐美廠商只有高通能夠獨存。

也因此,在台北電腦展上,蔡明介堅定的說,有信心成為全球手機市場中,最後的兩至三個供應商,並且「具有相當的(市佔率)比重。」

不過,這場賽事正改朝換代進入4G LTE的新紀元,高通在此間仍握有九二%的壓倒性全球佔有率,聯發科、展訊這些亞洲公司的產品能多快追上?能不能延續3G時代的優異價格性能比,將是最後歐美與亞洲業者決戰的關鍵。

【延伸閱讀】手機市場大者恆大,好看不好吃──2013年手機基頻各家大廠銷售額佔比英特爾:8%聯發科:12%高通:64%其他(展訊、博通、恩威迪亞等):16%,去年全球手機基頻銷售額年增8.3%至189億美元;但歐美玩家紛紛退場,博通、恩威迪亞也宣佈不玩了註:市佔率以晶片銷售金額計算

資料來源:Strategy Analytics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5

它靠「過氣」晶片 衝台股最會漲行列

2015-01-22  TCW
 
 

 

一個做傳統電腦晶片設計的公司,為何能成為二○一四年台股前十大漲幅個股?甚至成為華碩電腦旗下逾百家轉投資公司中,最受爭議,但表現最亮眼的小金雞?

它是祥碩科技。

它去年股價大漲超過三.五倍,最高市值比老大哥,同樣都主攻PC傳輸介面晶片的聯陽半導體多逾一倍。

但,亮麗表現背後有不少爭議,威盛自二○一二年起接連控告華碩、祥碩侵權,目前仍在纏訟;去年,華碩前投資長李志豪遭檢調認為涉祥碩內線交易。

轉型:挑出好戰場投入過氣產業,業績卻暴衝

它會受爭議,與它這兩年「暴衝」的業績脫不了關係。明明專攻的是,看來已經停止成長、有些「過氣」的傳統電腦晶片市場,但今年,法人預估祥碩營收成長率約三成,超越台灣晶片設計業二○一五年約六%的平均成長率。物聯網商機裡,最夯的高速傳輸介面晶片USB 3.1,它竟又是開發出新產品的領先廠商。

二○○九年以前,祥碩,原只是瀕臨虧損的企業,一個重新選「戰場」的抉擇救了它。

當年,華碩電腦剛因金融海嘯出現史上首次單季虧損,旗下的祥碩,也處境危險。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勒令,集團內所有公司都要重新檢視投資效益。

那時,從威盛系統平台事業處總經理跳槽到祥碩擔任總經理的林哲偉發現,當時祥碩主打的隨身碟、數位相框等產品,客戶都是東芝、索尼(Sony)、LG、創見等知名客戶等級。但二○○九年財報上,祥碩卻是每股稅後虧損近兩元。

明明選擇的是最夯的戰場,客戶又是一流客戶,到底哪裡出了錯?

林哲偉回憶,自己拜訪客戶整整一年後,才驚覺,原來祥碩是在跟整個中國供應鏈競爭。

「這個產品是大陸在玩的,因為從數位相框的panel(面板)、模組……,整個供應鏈都在深圳,它們對價格反應非常快,」林哲偉回想,「真的去跑了以後發現,台灣怎麼可能拚得過深圳?」

隨身碟的價格戰更慘烈。他回想,有一次開完銷售會議,業務要求再做一顆全世界最便宜的隨身碟晶片,林哲偉想了兩天的答覆是,「不要做!」真要拚,祥碩不是沒有能力,但中國一群競爭對手的相對位置遠遠優於自己,贏了這一張訂單又如何?根本難挽大局。

「任何一個產品都要看競爭對手,宏達電以前很強,因為那時三星不夠強,所以他怎麼做都是第一名,」他說。現在的宏達電還是很努力,但當三星,或是後來出來的小米機,已經靠供應鏈建立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時,宏達電再努力,也很難追得上……。

在他眼裡,當時的祥碩就是面臨如宏達電的處境。

祥碩該選擇的「好戰場」,不該是所謂成長性最高的產業,而該是,最有利於自己的區塊。

林哲偉決心砍掉現有的兩條產品線轉型,「幸運」的是,因為祥碩當時已經陷入虧損,內部反彈的聲浪也小,但困難的是,它要選擇哪條路,而且,如何打贏現有的老大。

林哲偉回頭選擇了電腦介面晶片市場。別人看這是個已經停止成長的產業,兩岸新設的晶片設計公司,都對它都興趣缺缺,猛看就是雞肋。但瑞銀執行董事陳慧明分析,電腦供應鏈仍在台灣,所以電腦晶片就好像打橋牌裡的「地缺」局勢:新公司只要能跑贏老公司,就有機會後來居上。

說穿了,祥碩選擇的是,在現有的老市場裡再拚搏,去取得一杯羹。但,眼前的電腦晶片市場已被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兩大勢力瓜分,價格根本殺到見骨。他選擇的突圍途徑就是,幫客戶創造需求。

卡位:瞄準全球大咖兩年等待,換來商機75億元

關鍵一役,是祥碩在二○一四年十一月底,取得的全球第二大處理器廠商:超微訂單。

二○○○年開始,電腦處理器就將競爭焦點放在把處理器整合繪圖等多個核心技術上。但,這需要大量、高資本的研發投入,超微的資源遠不及頭號對手英特爾(Intel),導致營運持續虧損,單過去六個月,股價就大跌約四五%。

林哲偉在轉型的同時,一方面布局高傳輸晶片技術,一方面,從兩年前就不斷與現任超微執行長蘇姿豐(Lisa Su)溝通,鼓勵她應該把都自製的南橋晶片委外生產,全心投入主戰場處理器。

隨著蘇姿豐的位階在去年從營運長升上執行長,轉型壓力越來越大,祥碩終於取得外包訂單,概估目前超微委託祥碩設計的南橋晶片,全球商機最高約新台幣七十五億元,是二○一四年祥碩年營收的約五倍。

祥碩定位出自己的主戰場,還幫客戶建議屬於它的主戰場,創造出一塊新的大餅。最後,再加上它是市場上率先推出USB3.1規格的廠商之一,正是超微需要的,而原有USB領域競爭者,早已因不堪殺價而退出超過一半。兩個因素加總,終於讓祥碩殺出生路。

目前,祥碩本益比超過三十倍,顯示超微題材已提前反映。但它的故事也讓我們看到,競爭力的面向太多元,有時看戰場的方式與角度,也是一種能耐,可以幫一個企業找到生路,甚至反敗為勝。

【圖表】大爭議纏身,祥碩營收照樣成長——祥碩近年營收、EP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28

晶片大廠 一堂捨棄六千億市場的課

2015-01-19  TCW  
 

 

當產業面臨典範轉移,市場優勢已不再,多數人都知道要轉型,但,割捨現有事業,這堂課卻少有人修得過。

來聽聽全球第二大晶片設計公司博通(Broadcom)的故事。

辯論六個月捨成長中市場還是撐一下?

「做這個決定,我很難過,但我沒有一天後悔過,」博通董事長山繆利(Henry Samueli)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回憶去年砍掉手機基頻晶片部門,換來轉型機會的故事。

全球智慧型手機高速成長,二○一五年市場規模將達十三億支,是人類科技史上數量最大的單一產品。而博通生產的手機基頻(baseband)晶片,更是其中價格最高的半導體元件之一,全球一年市場大餅超過六千億元,算是門好生意。

然而,博通卻看到聯發科等新競爭者來襲,他們以「公板」降低進入門檻,改變2G時代有技術者才能做手機的遊戲規則。博通每年砸下超過兩百億元(相當於一家中型晶片設計公司全年營收)在相關研發上,但殘酷的是,分析師估計其產生的年營收卻僅約三百億元。

「(對晶片設計公司而言)一條產品線的毛利率低於三○%甚至二○%,這是非常非常低的,也難以維持(untenable),」山繆利說,比起博通超過五成的平均毛利率,手機基頻晶片近年難以獲利,其實是「好看不好吃」。

但,手機市場還在成長,真的沒有翻身餘地?山繆利回憶,高層為了是否結束基頻業務,足足辯論六個月,內部有一派主張,以其擁有全球最多通訊技術矽智財(IP)的戰略位置,再撐一下,總會看到曙光。

人事上,如何說服員工?博通一九九一年成立以來,只在二○○一年網路泡沫時曾裁員。二○一四年全球景氣不錯,裁部門,等於砍二千五百名人力。

數字做決定中國壯大,緊抱蘋果已不行

在內部辯論不休時,二○一三年底,山繆利搭私人飛機飛遍亞洲,讓市場幫助他做決定。

結果,中國勢力崛起讓他看到,他們輸給的不是對手,是市場。

過去,博通向來專注打正規軍的國際品牌經營,如三星、蘋果、諾基亞。但二○一四年全球前五大智慧型手機,中國品牌已有三家,而它們都選擇聯發科或高通的參考設計(turnkey)平台。

聯發科與高通更以瘋狂價格戰搶市,一顆4G LTE基頻晶片,一年內跌價達八成。這種流血戰,不是博通想玩的戰爭。

山繆利最後是用一個關鍵字,去擺平內部不滿的意見。這個字,就是「紀律(discipline)」。

「你必須把所有的情緒排除,冷靜的觀察,數字最後會告訴你事實,」山繆利說。

若內部掌權者不願割捨,怎麼辦?他建議,勇敢從產品面到財務面設不同指標,結果證明,博通手機產品雖能如期推出,卻達不到營運指標,大家無話可說。

意外收穫股價翻漲、陸企從敵變友

外界也肯定博通割捨掉基頻晶片部門,轉戰物聯網網通產業。六月訊息宣布當天,博通股價大漲九.三四%,創二○一一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二○一四年十二月分析師大會上,博通宣布,不僅營收比二○一三年微增,毛利率還可望從先前的約五○%提升到最高五七%。

現在,從家用WiFi、藍牙,一路到電信局端的光纖、4G寬頻設備,不管是汽車、家庭、辦公室……,博通已經是物聯網的隱形冠軍,全球九九.九八%的網路傳輸,至少要通過一顆博通晶片才能運行。

博通甚至還有意外收穫。

由於中國已經確立扶持本地的半導體產業者,不少外商晶片公司都被中國視之為敵。例如中國清華紫光在手機晶片上的競爭者美商高通(Qualcomm),二○一四年就被控告壟斷,近期宣判,可能要付出天價罰金。

這時,已不做手機晶片的博通,反而被中國政府視為「友人」,山繆利在二○一四年成為上海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IBLAC)裡的第一位半導體代表。從中國全球工廠轉全球市場的機會點,加上今年CES展中,中國廠商在物聯網布局的積極,都讓博通未來營運具想像空間。

從二○一四年中以來,博通市值在七個月內增兩千億元。

趨勢不會一日發生,但太多人卻總在趨勢轉換時滅頂。越早坦誠面對,用紀律去決定取捨,就越能幫自己博得活更久的籌碼。道理不新,但能做到的,真的不多,博通的經驗值得借鏡。

【延伸閱讀】從17名到前5大,博通一路緊咬晶片設計老大—全球晶片供應商營收排名

●2002年

1.英特爾Intel

2.德州儀器TI

3.意法半導體ST

4.飛思卡爾Freescale

5.英飛凌Infineon

6.超微AMD

7.傑爾系統Agere

8.英偉達Nvidia

9.艾薩LSI

10.亞德諾ADI

11.國家半導體NS

12.高通Qualcomm

13.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14.愛特梅爾Atmel

15.賽靈思Xilinx

16.安森美On

17.博通Broadcom

●2007年

1.英特爾

2.德州儀器

3.英飛凌

4.意法半導體

5.恩智浦NXP

6.瑞薩Renesas

7.超微

8.飛思卡爾

9.高通

10.英偉達

11.博通

12.邁威爾Marvell

13.LSI

14.亞德諾

15.聯發科

16.Maxim

17.國家半導體

●2010年

1.英特爾

2.德州儀器

3.瑞薩

4.意法半導體

5.高通

6.博通

7.超微

8.飛思卡爾

9.英飛凌

10.恩智浦

11.邁威爾

12.聯發科

13.英偉達

14.亞德諾

15.LSI

16.賽靈思

17.安森美

●2014年(預估)

1.英特爾

2.高通

3.德州儀器

4.博通(2014年營收,預估比前一年的2,641億元還漂亮)

5.意法半導體

6.瑞薩

7.聯發科

8.恩智浦

9.超微

10.英飛凌

11.飛思卡爾

12.英偉達

13.Avago

14.邁威爾

15.安森美

16.亞德諾

17.賽靈思

註:列表不含記憶體公司

資料來源:博通、IC Insights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6

經濟部鬆綁12吋晶圓獨資登陸 引爆關注 一顆晶片 逼得台積電不得不登陸?

2015-08-24  TWM

一顆高通手機中階晶片,為什麼能成為台積電加緊腳步到中國設廠的關鍵,這顆晶片背後,隱藏的是中國政府進口替代的威脅利誘、全球半導體巨擘為保其市場的示好拉攏,以及台積電不能不去的壓力。

撰文•周品均

「台積電十二吋廠可能獨資登陸」,斗大的新聞標題再度引爆所有人關注。

八月十三日,經濟部鬆口將鬆綁半導體十二吋晶圓廠到中國的投資限制,並開放台灣廠商獨資到中國新設廠,業界直接點名,台積電就會是鬆綁後的第一家,預計將會在南京設立十二吋晶圓廠。

對於業界傳言,台積電發言人孫又文強調:「台積電並沒有非去不可,主要還是會在考量全球競爭力與布局下,決議是否送件。」儘管台積電給予仍在評估的答案,但業界多有共識,台積電不只會申請到中國設廠,還會以高規格、將先進製程西遷的方式過去,加速到中國設廠的腳步。

這份迫切感的背後,其實源自於一顆八月上旬才宣布量產的小小晶片,是晶片巨頭高通與中芯國際合作的驍龍四一○晶片。

原因一:關鍵客戶變心

中芯技術升級,搶走訂單儘管這顆在市場投下震撼彈的晶片,並不是高通最高階的晶片,甚至不是採用最新晶圓代工製程生產,但為什麼還是吸引全業界的目光?

原因在於高通將這顆晶片部分訂單交由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所生產,意味著從二○一二年就開始投入二十八奈米研發的中芯國際,終於出現重大突破,並從台積電手中搶下關鍵訂單。

高通全球總裁Derek Aberle也站出來背書,「中芯國際二十八奈米製程製造的驍龍四一○處理器,是專為大眾市場最新一代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設計的一款領先晶片組,其應用於 主流智慧手機並實現商用,代表高通和中芯國際在先進製程和晶圓製造合作上,再次取得了重大進展。」

原因二:中國政策誘人

國際大廠捧錢,找陸廠合作這顆四一○晶片背後隱藏的意義是,「高通會繼續扶植更低成本的代工夥伴、繼續打好與中國的關係,以及越來越激烈的價格競爭。」DIGITIMES Research產業分析師林宗輝分析。對於過去與高通緊密合作的台積電,無疑帶來巨大壓力。

過去幾年,高通一直是台積電的前三大客戶,更是台積電不斷向先進製程推進不能缺少的盟友。如今,高通不只成為中芯先進製程突破的技術導師,甚至攜手中芯以及台積電重要中國客戶華為一同成立半導體公司,投入十四奈米製程的發展。

眼看著中國發展半導體政策,已經不只是過去砸錢補貼的玩法,而是改採進口替代政策,讓國際半導體巨擘們都不得不捧著銀兩、技術與訂單,主動找上陸廠合作。 一名長期觀察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業內人士話說得很直,「中國政府只要要求系統廠,一定要採用本土晶片,而且要是本土製造,你說台積電能夠不受影響嗎?」這項 進口替代政策顯然是奏效了,除了高通以外,各大國際巨擘公司可說是卯足了全力要幫中國廠商提升技術能力,換取在中國市場的話語權。

除了高通之外,英特爾雖然沒將產線搬到中國,卻也出錢又出力,砸了十五億美元入股中國紫光集團後,還大舉支援展訊4G晶片的技術;三星為了對中國政府示好,也早已將最先進的記憶體製程搬往中國西安發展。

原因三:中國供應鏈成形

能就近服務,當然較有優勢正因為國際大廠紛紛把資源往中國移動,中國半導體供應鏈其實已悄然成形,就連孫又文都以「已經一連串在那」來描述供應鏈形成的現實。「說到底,你是晶圓代工廠,如果能就近服務客戶,當然比較有優勢。」一名調研機構記憶體分析師這麼說。

而在去年十二月時,張忠謀就曾經說過,十年前,台積電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幾乎是零;但如今中國已超過日本,並趕上歐洲客戶,成為貢獻台積電營收的第三大市場。

從台積電財報揭露訊息來看,一四年,來自中國客戶的營收是台積電整體營收的六%。「今年我們預估,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會到達八%。」孫又文指出,台積電在 中國的生意成長非常快速,而這些生意主要來自對十二吋晶圓的需求。她也強調,中國是任何大型半導體公司都不能忽略的市場。

攤開台積電的發展史,台積電過去從未因特定市場或客戶將產線搬遷。不過,當昔日最親密的夥伴高通成了競爭對手的技術奧援;當中芯終於突破幾年來的技術瓶 頸,量產二十八奈米晶片;當所有國際級半導體廠商都展現比以往更為積極與中國廠商合作的企圖心,如今台積電不但有到中國設廠的壓力,更得與時間賽跑。

圖說:

張忠謀去年底釋出到中國設廠意向,如今經濟部鬆綁到中國投資限制,台積電動作成市場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94

沒人做的檢測生意 宜特卻能點石成金 蘋果、戴爾都不可或缺的「晶片電子醫院」

2015-09-21  TWM

提供晶片與系統檢測驗證的宜特科技,已有「電子業醫院」美名,如今不只是台積電、聯發科等半導體公司需要它,戴爾、聯想到蘋果不能沒有它,現在連營收規模大五十倍的德國大廠,都已親自上門求親。

當電子業景氣急凍,裁員、無薪假消息頻傳,卻有科技公司連續在七月與八月創下營收新高紀錄,它是電子產品檢測驗證公司──宜特科技。

很難想像,宜特二十一年前成立時,台灣根本沒有人想做這一行,二十一年過去,宜特不但成為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離不開的技術奧援,更是品牌大廠戴爾、蘋果品質把關不能缺少的關鍵夥伴,如今可說是亞洲最知名的IC與系統可靠度檢測驗證公司。

「我的方向就是『人家越不想做的,我就越要做。』」說話的是宜特董事長兼總經理余維斌。憶起一九九四年創立宜特的過程,他笑說自己真的是「一股勇氣」。

當年在工研院工作的余維斌,因為出差歐美,意外嗅到一門台灣沒有做過的特殊生意商機—— 當晶片的醫師。也就是要在IC設計公司試產晶片後,幫忙進行檢測,並提供電路修改服務。除了找出病灶,更要進行治療,就像一家專為晶片而生的電子醫院。

電腦巨擘找上門

接戴爾單成轉骨契機

而就如同日月光先進半導體系統創新研發中心處長林悅農所說,因為小量檢測訂單,一般封測廠不自己做,加上驗證機台價格昂貴,廠商多不會自行建置,成了宜特切入利基。

不過,這條路在一開始並不好走,「一周接個一、兩件(案子),每一件的費用大概是一至兩萬元。」然而余維斌當初光是買下全台灣第一台晶片檢測與電路修改機台,就花了九五○萬元,要回本都很困難。

面對訂單不可預期的市場,只能有單就接,咬牙苦撐。「剛開始人家也不相信你會做,但當他發現你提供的技術服務還不錯,就會口耳相傳。」靠著客戶口碑推薦, 宜特逐漸從一周一、兩次的接單,一路累積到上千名客戶數。然而,真正讓宜特「轉骨」成為一家國際級的晶片檢測驗證公司的契機,要回溯到○二年。

當時,宜特還是一家沒有公開發行的小規模公司,卻因為幾份電腦供應鏈廠商提供的宜特檢測報告,引起電腦大廠戴爾的興趣。「以我們當時的規模,要接下戴爾這 樣的客戶其實很吃力。」宜特總業務處副總鄭俊彥直言,從戴爾找上門一探宜特究竟,到戴爾認可其能力,要求旗下供應商必須送來宜特驗證的過程,就是一段為時 將近一年的考驗。

這段時間,宜特不僅要達到戴爾對於品質檢測驗證的要求,正確地理解戴爾對於標準與規格的需求,同時要重新建置內部系統,檢測驗證等服務都要精準符合預期的時間。

但辛苦是值得的。通過戴爾的認可後,宜特一舉將業務從半導體晶片檢測驗證擴大至系統可靠度業務,讓宜特迎來一波快速成長。從營收數字來看,○二年一.八億元,○三年與○四年分別跳增至二.六五億元與四.三億元。

宜特的實力,就連競爭對手閎康的內部主管都不免佩服:「宜特可靠度驗證可說是沒有競爭對手,閎康也投入這項業務多年,仍難以追上宜特。」檢測業內人士也直 言,「設備只要有錢就能買,但精準檢測,甚至提供電路修改服務,要靠人才和經驗,不是競爭對手一、兩年可以追上的。」正因如此,宜特不僅在電腦供應鏈扮演 不能缺少的角色,到了手機時代,就連對品質要求最嚴格的蘋果供應商也紛紛找上宜特。一位半導體分析師透露:「宜特的可靠度、測試能力很強,蘋果的各種晶 片,它幾乎都有能力檢測。」

攜手德凱結親家

提前布局車聯網晶片市場

現在宜特不但樹立同業難以追上的門檻,還吸引一家去年營收是宜特五十倍,並且是德國最大汽車檢測公司德凱︵DEKRA︶找上宜特談收購事宜。

「兩年前,德凱來敲門時,我們還不是很清楚這家公司,當然也沒有賣掉公司的打算。」鄭俊彥透露。就在宜特內部商議的半年時間內,德凱又繼續尋找其他標的,晃了一圈,發現並沒有比宜特更好的標的,雙方才繼續談這門親事。

向來對於公司未來布局有明確方向的余維斌內心清楚,宜特要能在未來幾年保持爆發性成長與競爭優勢,必須跟上趨勢,率先布局,而車聯網就是他眼中閃亮的未來。「以後一輛車上可能會有一千個晶片。」余維斌笑說,這就是宜特的機會。

所以,最後余維斌決定以「嫁女兒」的方式,將原本占宜特營收約兩成的車用檢測的業務單位切出去,與德凱合資成立名為德凱宜特的公司,並且讓德凱占股五 一%,具有公司主導權。而持股比重四九%的宜特未來雖然只認列德凱宜特的獲利,但可望因為德凱接下更多車用IC的檢測驗證訂單。

余維斌的策略是:「我要找全世界在這一領域最大的公司,過去,我不知道要花幾年才能打入賓士,但這些大車廠都與德凱有多年合作關係,所以一旦宜特與德凱成 親,宜特可能就很快打進了。」余維斌讓當年沒人想做的生意,在二十年後成了全球電子品牌與供應商都離不開的黃金事業。但他不滿足,接下來,還要跨大步搶進 車聯網市場。

宜特科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1994年

負責人:余維斌(中)

資本額:4.65億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驗證服務主要客戶:蘋果、日月光、

台積電、戴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14

兩名3C控 意外掀起 iPhone 6s「晶片門」事件 台積電完勝三星的祕密

2015-10-19  TWM

同一款iPhone 6s,效能竟然兩樣情?這是近期討論最火熱的「晶片門」事件。晶片風波背後反映的是,蘋果為了讓台積電與三星殺價競爭,首度賦予同一款手機不同的心臟,引發消費者不滿,蘋果是否會改變分散供應商的策略,市場都在觀察。

好緊張,不知道我的iPhone 6s處理器晶片是台積電的還是三星的?」一位從電信門市買到最新iPhone的消費者,和朋友熱烈地討論。

蘋果官方萬萬沒想到,十月九日正式在台灣開賣的iPhone 6s,掀起的話題不再是排隊人龍有多長、預購要等多久,而是新一代iPhone搭載的到底是台積電還是三星的應用處理器。

掀起這股全球科技媒體撰文討論,甚至引發消費者不滿手中的iPhone 6s是採用三星應用處理器,並醞釀退貨的風暴,其實來自兩位美國年經網友Austin Evans與Jonathan Morrison。

Austin Evans與Jonathan Morrison是YouTube上以製作各種手機、電腦、科技產品實測影片走紅的3C控,Austin Evans在YouTube上的專頁甚至曾被網友選為十大YouTube最值得關注的科技影片,這兩位專業的科技影片製作人,已經在網路圈累積超過十萬名 追隨者。十月七日,兩人不約而同分別上傳iPhone 6s兩款應用處理器的測試影片,雖用不同方法進行測試,但結果卻很一致,台積電效能明顯勝出,省電表現比三星優異得多。

「搭載三星處理器的iPhone效能表現卻比較差,只完全是個巧合……對嗎?」Austin Evans的評語很耐人尋味。就因為Austin Evans與Jonathan Morrison上傳的影片都用了「chipgate」這個詞,讓「晶片門」成了最近網路上剛誕生的最熱門名詞,指稱蘋果同一款手機,卻有不同處理器,效 能表現不一致的風波。

台積電穩定量產

擁二十奈米學習曲線優勢

「晶片門」風暴的延燒,不僅讓蘋果主動跳出來滅火,解釋兩款處理器晶片效能差距只有二%至三%,這個事件也意外讓台積電與三星的角力,從枱面下商場上的競爭搶單,直接來到消費者手中進行擂台對決。

對於台積電十六奈米技術完勝三星的十四奈米技術,半導體業內人士多半表示「不意外」。雖然三星的十四奈米製程能生產出比台積電十六奈米體積更小、更具價格 優勢的晶片,但將時間推回到上半年,iPhone 6s還沒開始量產前,當時業界就不斷傳出三星十四奈米製程良率低迷的消息。

業內人士透露,「這次台積電晶片效能勝過三星,主要的差異還是在晶片架構的設計。」他口中說的晶片架構設計,牽涉的不只從2D晶片結構走向3D的結構改變,還有在生產製程、晶片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各方面的經驗累積。

光就晶片生產的經驗累積來看,「台積電在量產十六奈米之前,先量產了二十奈米製程,相較之下,三星是從二十八奈米直接跳躍到十四奈米的製程,台積電一步步累積將製程不斷推進的能力,有學習曲線上的優勢,量產能力絕對比三星好。」一名半導體產業資深分析師直言。

三星價格誘人

是庫克拿來殺價的好工具

時間倒回去年下半年,當外界擔心台積電十六奈米進度落後三星十四奈米,張忠謀曾說:「我很肯定,二○一六年,台積電會把十六奈米市占要回來。」時隔一年 多,「晶片門」事件中台積電的勝出,驗證張忠謀對自家製程技術的信心。不過,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對於「晶片門」事件表示,事涉客戶不予回應。

事實上,這也是蘋果第一次在同一款手機中,採用不同公司製作的應用處理器。回溯前一代iPhone 6的應用處理器全由台積電製造供應,在更早之前的iPhone,應用處理器則都是由三星製造供貨。

這一次,蘋果執行長庫克決定在同一款手機中採用不同公司生產晶片的原因,不單單只是為了分散供應商供貨上的風險,更是價格上的考量。「庫克一定清楚三星十四奈米一路走來製程良率的狀況,但三星誘人的價格,是庫克拿來與台積電殺價的好工具。」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事直言。

早在今年初業界就曾傳出,台積電因為堅持不降價,因而讓蘋果將大部分iPhone 6s訂單轉往三星的消息。最終,蘋果到底將幾成的訂單給了三星與台積電,至今仍眾說紛紜,但台積電沒有拿下多數訂單是市場共識。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或許能 從台積電和三星應用處理器晶片價格一窺究竟,業內人士估計,「三星的晶片比台積電便宜一到兩成。」儘管「晶片門」事件炒得沸沸揚揚,庫克給台積電與三星的 iPhone 6s訂單已大致底定。長期觀察半導體的產業分析師認為,「這次事件後,蘋果未來在處理器訂單分配上,可望對台積電有正向影響,市場已有下一代台積電得到所 有訂單的消息。」畢竟,比起成本的些微差距,消費者的感受與支持,對蘋果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台積電版省電效能明顯勝出——iPhone 6s官方與網友實測結果蘋果官方 搭載台積電與三星應用處理器,效能差距僅2%~3% 科技影片製作人Jonathan Morrison 在電力100%下,使用4K錄影功能並將影片輸到iMovie,台積電版剩下62%電力,三星版剩下55%電力科技影片製作人Austin Evans 採用Geekbench3應用程式,測試兩款手機消耗一半電力需要的時間長度,台積電版多用了50分鐘的時間

整理:周品均

圖說:蘋果全球行銷資深副總裁Philip Schiller在發表會介紹新一代蘋果手機,搭載A9處理器晶片,是由台積電與三星負責製造生產。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57

高通、台積電想出貨 得要它點頭 為晶片把關 中華精測從快解散拚上興櫃股王

2016-02-29  TWM

一個差點結束的技術團隊,靠著不斷精進技術、耗費十年打造完整的服務供應鏈, 讓台積電、聯發科、高通不能沒它,它是半導體公司不能少的夥伴—中華精測。

在平鎮工業區中,一處人煙稀少、許多建築物甚至掛著待售招牌的角落,坐落著一座老舊的廠房,這家不起眼的公司,竟掌握了全球手機晶片能否順利出貨的關鍵鑰匙,更是現今資本市場上眾家追捧的新星。

它是中華精測,一家資本額還不到三億元的公司,卻是台積電、高通、聯發科、海思等少不了的合作夥伴。因為惟有通過它的檢測,這些全球知名半導體廠商的晶片,才算通過了「成年禮」,可以順利進入量產階段,成為智慧型手機運作的心臟。

幫助每顆晶片通過成年禮的,就是一片片由中華精測設計生產的測試板。透過測試板上方與晶片接觸的探針,確認晶片的功能是否正常,無論是晶圓代工廠還是封測廠,都需要這塊測試板把關晶片品質。

為穩定產品交期

耗十年打造完整生產線

別小看這塊測試板,要價動輒上百萬至上千萬元。中華精測月產能約一千五百片至兩千片,規模雖不大,但毛利率卻高達近五成,造就一四年與一五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八.三五元與十四.七七元的亮麗成績。成為興櫃股王的它,將以競拍新制決定上櫃承銷價的消息一出,引發投資人高度關注。

中華精測能走到今天,並非一蹴可幾。「公司到今年第十一年,前面八年都走得非常辛苦。」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直言,一九九七年為了讓中華電信北、中、南不同廠牌的交換器能相容運作,而在中華電信研究院開始進行高速PCB(印刷電路板)研究,後來因為這項需求沒了,差一點就解散這個團隊;黃水可捨不得,因而決定自立門戶,走上創業之路,而中華電信也成為這個小團隊背後最大的支柱,持股比率一直維持在四成以上。

這條路一點也不輕鬆,儘管還沒從研究院獨立門戶時,中華精測就已經和國內半導體公司建立合作關係,當時雖然已能出貨給半導體客戶,「但多半是委外生產,產品交期也不穩定。」黃水可回憶。

因為這樣,黃水可決定帶著團隊建構起中華精測完整的生產線,而這一建,就是近十年的歲月。

中華精測的測試板,是平均層數超過五十層的PCB組成,光是在五十層PCB上鑽出一個兩根頭髮直徑的洞,就讓中華精測開發了好幾年。

「這一塊測試板上,要鑽出上千、上萬的孔,只要有一根針在鑽孔時,鑽針斷在裡面,這塊板子就要丟了。」黃水可說,不只如此,要做出測試板,鑽孔是第一步,鑽完後,要把孔洞中殘留的膠清乾淨,還要電鍍。

當他說起這片測試板所需的特殊技術工法時,臉上盡是驕傲:「生產製程中,全球頂尖工法就有五、六道,更別說生產設備都要量身打造,我們跟設備商要從畫圖設計設備開始合作。」中信證券業務副總邵逸青表示:「與國外同業相較,中華精測在厚度六.二公釐的板子上,可鑽出僅○.一五公釐的孔徑,是業界之最。」除了技術領先,中華精測另一項讓競爭對手難以在短時間內追上的關鍵,是「信任」。就拿既是中華精測客戶、也是大股東的聯發科來說,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少說十年。聯發科財務部處長陳恆真直言:「IC設計公司在產品量產之前,就必須和中華精測合作開發晶片的測試板,要建立這樣的信任關係並不容易,因此客戶多半不會隨意汰換供應商。」

客戶關係動輒好幾年

因為「可信任」博得好感

陳恆真指的信任關係,是IC設計業客戶在晶片推出前,就會讓中華精測先知道產品的設計機密,其實意味著晶片技術機密走漏的高度風險。

從二○○九年開始,為了與中國客戶建立關係,黃水可不但親自拜訪客戶,就算客戶的需求量很小,他一樣大力支援。「中國一個客戶,每筆訂單都只下兩片(測試板),比起手機晶片的檢測需求動輒數十片,我們本來想不做這個生意,但客戶一句要我們再支持他一年,我們也就繼續出貨與提供服務了。」儘管中華精測深耕的半導體產業,與母公司中華電信並無關聯,但中華電信超過十年的資金支持,以及營運保守穩健的薰陶,對中華精測可以說是另一項無形資產。

光從中華精測一四年買下平鎮總公司大樓的案例,就能看出中華電信對其財務保守操作的要求,「我們本來在一三年就想買下大樓擴增產能,但中華電信對投資案謹慎評估許久。」黃水可笑說,不過僅僅相差一年的時間,房價就飆漲不少。

即將在三月下旬上櫃的中華精測,未來將積極擴展半導體另一塊市場大餅整合元件廠(IDM),但不會改變的,是穩健保守的作風。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24

一個發現,窮追30年 蘇益仁解開肝臟世紀之謎 關鍵人物》研發檢測晶片 一滴血找出肝癌高危險群

2016-05-30  TWM

究竟哪些B肝帶原者會惡化為肝癌?歷經三十年鍥而不捨地追蹤, 抗SARS英雄、疾管局前局長蘇益仁,終於破解這謎團, 答案就在pre-S基因裡,並開發出全球第一款預防肝癌的新藥。

還記得嗎?藝人安鈞璨僅三十一歲的年輕生命因肝癌驟然過世,引起各界遺憾不捨,但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從發現肝癌復發到驟逝的過程,只有短短兩星期。

這是肝癌令人害怕的地方,一旦發現大多為末期,因此加重治療的困難度。其中,B型肝炎更是肝癌的頭號殺手,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高達三百萬人,成為肝癌的不定時炸彈。

B型肝炎病毒究竟如何轉化為癌症?如何破壞肝正常細胞?如何促進肝細胞不正常增生?簡言之,究竟哪些B肝帶原者會惡化為肝癌?這個問題一直是醫學世紀之謎,國內外無數專家學者投入畢生精力,卻一直遲遲無人能解答。

重大突破!

B肝表面抗原突變 容易致癌直至有一個人,歷經三十年鍥而不捨地追蹤,終於破解這個困擾醫界長久的謎團,拼湊出B型肝炎導致肝癌的完整圖像。這項大突破的核心人物,就是抗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英雄、疾管局(已改制疾管署)前局長,現為國衛院特聘研究員與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蘇益仁。

他發現,B肝導致肝癌的世紀之謎,答案就在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一段基因序列── 表面抗原突變株(pre-S mutant)。Pre-S作為危險前驅因子,一旦出現突變缺損,會累積在負責細胞內物質運輸的內質網,引起細胞壓力,並呈現毛玻璃肝細胞。

最近韓國的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比一般沒帶原者增加六成,肝硬化的風險則增加三倍。反之,若未帶有此基因突變者,罹患肝癌的風險則僅有五%至一○%,台大高嘉宏教授及高雄長庚陳建宏醫師的研究,也都證明這個發現。

B肝致癌的隱形凶手終於現形,成為肝癌防治上的大突破!

如今,蘇益仁和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教授黃溫雅合作,已經順利開發出pre-S檢測晶片,並技轉給普生成功上市。透過檢測晶片,只需不到一西西的血液,就可以得知B肝帶原者是否帶有pre-S突變。一旦驗出pre-S,蘇益仁建議患者應該提高回診頻率,並在醫師評估下調整治療策略,減少肝硬化、肝癌風險。

從過去的研究顯示,B肝帶原者罹患肝癌機率,最高可達常人的一五○倍,倘若B肝帶原者擁有pre-S突變,罹患肝癌的機率,將大增至二五○倍。

更棘手的是,蘇益仁從最新研究中發現,過去認為B肝患者一旦e抗原呈陰性反應,e抗體轉陽性,B肝就已痊癒了;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其中仍有相當高的比例會演變成肝癌。

一度中斷!

轉研究淋巴瘤 成國際權威而且,許多四十歲以上帶原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卻無效,血中表面抗原持久不退,蘇益仁和成大附設醫院病理部臨床病理科主任蔡弘文的研究也發現:「這些病患也同樣帶有pre-S突變及肝內出現毛玻璃肝細胞,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並且是肝癌發生的高危險群。」此研究已刊登於今年《腫瘤標靶》期刊(Oncotarget),健保署正考慮將其列為治療準則。

「許多B、C型肝炎的患者認為沒有症狀,追蹤一、兩次後就不見了,但再次就醫時,可能已經發展成肝癌。」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好心肝基金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說明。由於目前台灣B型肝炎帶原者高達三百萬人,未接受醫院確診人數,估計應該更多,其中,不但許多未長期追蹤,若又帶有pre-S突變,儼然是罹癌高危險群。

場景回到三十年前,當時還在念博士班的蘇益仁,手上正好有一批B肝病患的肝組織切片檢體。從中他發現一個詭譎的現象,有一坨一坨、像毛毛蟲一樣群聚的毛玻璃肝細胞,疑似為癌細胞前期增生的現象。

這現象讓蘇益仁好奇不已,喜歡追根究柢的他如獲至寶。但是無奈此研究也引起某教授的興趣,蘇益仁的研究被迫中斷,自此改變論文方向,轉而研究淋巴瘤。

「上帝關了一扇窗,必定開啟另一道門」,沒想到原本的阻礙,反而促成蘇益仁在淋巴瘤領域發光發熱,成為國際級EB病毒與T細胞淋巴瘤權威,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淋巴癌研究小組,更邀請他成為二十五位專家委員之一。此小組每年開會的報告,還被列為全球準則。

念念不忘!

再度檢視文獻仍未解 立志解密雖然已經是國際淋巴瘤病理學大師級人物,蘇益仁卻依然對三十年前的「好奇」念念不忘。他再度檢視文獻,發現他在一九八六年所提出的問題,仍未獲得解答,當年的教授,僅是保守地將「毛毛蟲」增生現象予以描述,未有更進一步研究。

反而是蘇益仁,這位來自台南鄉下、僅有三十戶人家的貧窮小農村,父母沒念過書的研究者,追隨初衷,帶著對謎團未解的好奇心,在九八年重燃鬥志,決心揪出B肝背後的致癌元凶。

這條B肝解密的道路充滿坎坷,並未因為蘇益仁成為國際權威,而變得比較順遂。

二○○○年,蘇益仁成為全球第一位提出「pre-S突變是肝癌前驅細胞」的學者。但他在國內發表相關研究時,坐在台下的國內肝病權威大老,卻曾毫不客氣地回嗆:「我不相信你的研究!」當時,沒有人相信被認為不具重要功能pre-S,表面抗原會是致癌蛋白。

顛覆傳統認知的研究得不到認同,讓蘇益仁申請國科會的經費,連續三年都被打回票。

即使研究經費拮据,不斷遭遇四周質疑與嘲諷的眼光,蘇益仁仍不放棄,他堅持到底的精神,也吸引年輕後輩加入一起奮戰。

甫獲得「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由吳健雄學術基金會、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和台灣萊雅共同主辦)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副教授王慧菁,當年還是博士班學生時,就被他的堅持與魄力所感動,「追隨著一起投入國病肝癌的研究」。

「依他在淋巴瘤領域神一般的存在,實在無須卑屈地堅持做pre-S的研究。但話說回來,如果沒有他的擇善固執,就不會有今日這些成果。」王慧菁抱不平地說道。

蘇益仁的堅持,不僅吸引王慧菁的追隨,也引起國際醫學界注意,美、日、韓等學者專家紛紛接力投入pre-S的研究,結果也都支持蘇益仁的發現。後來,甚至連當年質疑他的大老也轉變態度,在肝病年會邀請蘇益仁演講關於pre-S的研究。

開發新藥!

已完成動物實驗 成效良好蘇益仁的人生經歷與訓練,有別於傳統高高在上的醫科生,由於家境不好,他從小就嘗試過各種不同的生活。

蘇益仁曾當過記者,寫過三年社論,也因很早接觸社會各種現實,因此不畏權威、自由無框架的他,卻同時很務實地走出他的科學創新路。

肝癌高居癌症第二大死因,主因之一就是目前肝癌標靶藥物的療效仍不盡理想,只能延長存活期三個月。如果B肝帶原者能夠透過檢測,了解自身是否帶有pre-S突變基因,有利於後續追蹤治療。

目前,蘇益仁正著手投入pre-S基因突變相關的三款新藥開發,其中,創先例地首度將白藜蘆醇和薊草(silymarin)合併,目前已經完成動物實驗。若開發成功,將是全球第一款預防肝癌的藥物!

實驗結果顯示,將白藜蘆醇與薊草合併,在動物模式中可以抑制癌細胞高達九○%。前者是存在於紅葡萄的外皮及紅酒中的一種多酚類化合物,除了能激發長壽基因Sir2,而被喻為「仙丹」,也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後者則是歷史悠久著名的治療肝病的藥物。

「二十年才磨一劍。」從青年到白髮,蘇益仁即使歷經噓聲打壓,仍誓言絕不放棄。「科學研究是一條孤獨的漫漫長路,只能默默地堅持下去,直到看見陽光。」幸好有他的堅持,才能為肝癌研究帶來曙光與希望。

撰文 / 燕珍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14

人工智慧邏輯晶片新時代

2016-06-04  TWM

谷歌宣布自行研發的TPU晶片,已運用在搜尋核心、街景服務上,引發市場震撼, 可預期的是,人工智慧邏輯晶片將從雲端運用開始,成為半導體的新一波動能。

當我們還在尋找未來半導體動能時,谷歌宣布,它的人工智慧核心張量處理單元晶片(TPU),因構造特殊和具有自我學習的演算法能力,在同樣電力使用條件下,能比現有架構、也就是繪圖晶片(GPU)和場效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貢獻更多效能;或等同塞進更多電晶體,相當於其技術讓「摩爾定律」躍進了七年。

谷歌目前已將此處理器運用於其雲端資料中心最新人工智慧搜尋核心RankBrain、街景服務Street View,和打敗世界圍棋王九段李世?的AlphaGo。

雖然谷歌宣稱,張量處理器在機器自我學習上,效能遠勝繪圖和場效可程式邏輯閘陣列(或者可比喻成在3D影像處理上,用二八奈米張量處理器,就比更先進製程、十奈米的繪圖晶片還強),但公司沒提到和中央處理器(CPU)的比較結果。

筆者以為,谷歌張量處理器應是利用類似人類邏輯思考方式,在晶片線路內做跳躍式聯結的邏輯處理,剛開始比較適合用於大量資料搜尋,和3D影像的快速轉換;但在不久的將來(或者已在內部進行),谷歌應可運用此科技觀念,設計更新一代的中央處理器。當然在谷歌宣布其張量處理器後,競爭者都會利用逆向工程(編按:研究產品,進而得知其設計原理)複製,或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筆者預計在五至十年內,人工智慧邏輯晶片(AI chip)將大量取代繪圖晶片(以Nvidia、AMD為首)、可程式晶片(Xilinx、Altera為首),甚或中央處理器(Intel、AMD、ARM、高通為首),在全球邏輯晶片市占率將達一○%以上,無法轉型的半導體廠商將受到結構性衝擊。

初期因量少、成本高,該晶片應會從雲端資料中心開始使用,再轉到智慧型手機、汽車、個人電腦、平板等。谷歌、臉書、亞馬遜、微軟、百度甚至蘋果等系統公司都需要布建大量、更有效率的雲端資料中心,自然需要透過台積電侯永清博士所帶領的設計及技術平台,在台積電下單、設計專屬自身需求的晶片,因此,未來系統公司訂單,對台積電成長貢獻可期。

撰文 / 陸行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