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毛利率高是好生意的標誌,但最終能給股東帶來真金白銀回報的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f equity ,ROE)。 週年洋

http://xueqiu.com/6691655012/29839356
毛利率高是好生意的標誌,但最終能給股東帶來真金白銀回報的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f equity ,ROE)。很多人迷信高毛利率,只選擇毛利率高於30%的公司,低於此標準不看,當然,縮小選股圈,可能會選到不錯的標的。毛利率高,只表明出生於富貴之家,在最艱難的時刻,依然可以有餘糧。不好的地方在於,這類企業出身好,財大氣粗,不好好珍惜,浪費大量資金和資源,回饋給股東的盈利並不高;還有就是肥得流油,引來無數餓狼搶食,最終大家都只能賺到市場平均利潤,原來可以做土豪和地主的,都只能有富農和中農的身價。高毛利率好,但我們也要警惕其特殊的挑戰和競爭。
但ROE就不一樣了,如果ROE長期保持超過15%,那就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公司。那意味著,你每投入一元錢,每年能獲得一毛五的淨收益,5年可以回本。一般來講,高毛利率的公司,管理層只要不做錯事,不浪費資金和資源,ROE達到15%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毛利率比較低的公司,ROE要能長年達到15%,那這個公司的管理層一定要非常優秀才行。
根據杜邦分析法,因為ROE由三個方面乘積形成:淨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俗稱財務槓桿)。毛利率低的企業,其淨利潤率也低,比如5%或6%左右,如果是商業零售類企業,淨利潤率會更低,1%~2%,如果其ROE要達到15%,那就需要很高的總資產周轉率和比較高的資金槓桿。如果是製造類企業,資產比重大,很難有較高的總資產周轉率,那在淨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只能加大權益乘數,也就是加大資本槓桿,多從外部融資,可以是銀行借款,也可以是發債,也可以是上下游資金。從銀行融資有利息成本,發債要付債息,這都會增加經營成本,更難以實現長期的高ROE,只有無償佔有上下游的資金,還能被其認同,才有可能實現這類企業的超過15%的ROE。而這需要企業有相當的競爭力和極端的誠信才行。企業管理層沒有強大的管理和經營能力是難以做到的。
在毛利率低的行業,如果企業的ROE連續多年超過15%,反映出的是公司高管的能力。在低毛利率行業,能做到多年高ROE的公司,一般是從激烈競爭中拚殺出來的,相比出生富貴之家的企業,體質更好,更能抵禦經濟和行業的寒冬。這類企業往往能基業長青,給堅定的持有者相當豐厚的回報。(每天一則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418

封堵大陸遊客能給香港帶來光明未來嗎?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k6d.html

   大陸遊客究竟帶給香港多少收入呢?有文章說大陸客購物僅占香港gdp的2.5%,。

   香港去年的GDP為2.13萬億港幣左右,相當於1.7萬億人民幣不到。而統計數字中大概有3500萬遊客來自大陸,如果按照一個人花費一萬元左右,和上面的貢獻率是差不多。

   但因此就說明大陸客對香港不重要是忽略了真正的影響。

   香港離岸貿易占其貿易總額65-70%,圍繞離岸貿易的是金融和物流業。香港金融業對gdp直接貢獻16%,間接貢獻6%,創造33萬直接和間接就業人數。

   不言而喻,香港金融業和離岸貿易嚴重依賴大陸。

   但就此說香港受大陸恩惠,這不符合雙贏的商業倫理,實際上,大陸也依賴香港的金融業和轉口貿易。

   香港年輕人曾有令我們感動的一次次行為,但這一兩年已經變味,民粹和群氓行為正成為主流,對訪問香港的大陸遊客進行騷擾的形象,用知名右翼博主的形容詞為:香港的老鼠屎。

    這是比較恰當的形容詞。

   梁振英宣布會在兩會期間討論限制陸客自由行的數目,但無論是香港政府還是極端民粹分子,都客觀忽略或者故意忽略了一些事情:一是水客中許多是香港本地人,依靠帶貨到大陸,尤其是深圳,這是一種營生;另一方面,大多數去購買日用品的是深圳人,正如許多中低層香港人住在深圳一樣,這是一種生活上的相互平衡行為;其三,香港的統計學家表明,大陸客購物多半在衣服和鞋帽,帶動一定的漲價幅度,但對於計程車、餐飲等連續統計多年,都沒有增長。

    所以,所謂大陸遊客導致香港社會負擔上揚是無稽之談。

    香港的問題,我多次闡述,是自然壟斷高度化集中和高房價引發的經濟管理問題。對於香港政府,放開土地,是唯一選擇。盡管港內爭議放開土地後,會否導致房地產下滑,從而引發土地財政失衡。實際上,土地壟斷和高房價已經成為香港致命七寸。

     由於土地是地段的問題,也就是說好地段不可複制,依照經濟規律即可知道,放開土地供應後,在離開中心地區的香港廣袤的空曠地帶,可以給底層提供廉價社區,同時也給香港創造提供低廉的商業社會。

    在海外有成熟的案例和經驗,比如德國漢堡地區,就利用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創業者,形成新興產業城市。而在紐約,從來沒有壟斷土地,但曼哈頓永遠保有昂貴的土地價值,布魯克林和皇後區為中低層社區提供廉價住宅,並提供商業地產,供時尚制衣業、批發業生存。

   高土地成本和商業高度集中壟斷,窒息年輕人的創業環境,扼殺了其成長機會;而由於土地財政和高房價的影響,導致資金大部分流向高收益的房地產業,以至於沒有多少資本提供給創業者,也影響了香港發展。

    香港年輕人的失落可以想象,在過去的十幾年里,香港貧困人口增加了一倍,達到一百多萬。從美國央行到全球各國的印錢行為,刺激了虛擬資產,貨幣貶值導致貧富差距增大,這也疊加了香港本土問題,導致社會更加動蕩。

   所有的政治問題都是經濟問題。

   當貧富差距擴大,窮人隊伍擴大,年輕人失去希望,就會變得憤怒,容易失去理智。他們急於尋找替罪羊,以至於忽略了真正的問題。

   香港極端分子對待大陸遊客的行為遠離了香港人本身所具備的修養,是一種垃圾才會做的事情。問題在於,香港整個社會積聚的不滿和失落,才是危險的征兆。沈默的大多數未必會認為這些極端分子的行為失當。

   極端聲音容易成為主流,從而激化整個香港面臨的矛盾。

  大陸的極端分子也容易被激怒,同時大多數沈默的大陸人也因此而對香港產生看法。

   於是蝴蝶效應就會導致事態向失控演變。

    中央政府也會擔心香港淪為反對大陸的基地,政治反對勢力和歐美力量都因此乘虛而入。而這種擔憂也會導致許多選項變化,比如強化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並盡快讓上海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加速支持深圳成為金融和物流中心,從而取代香港在東南的國際貿易地位等等,從而形成螺旋下降。

   李嘉誠的擔心並非沒有道理,盡管表面上的自由行帶給香港gdp數字不大,但背後的影響和市場預期才是致命的。一旦全球資本開始擔心,認為香港不再是低風險的收益之地,海外資本的撤離才是香港致命的問題。

    而香港本身的民粹化泛濫,也導致了李嘉誠等香港本土資本撤離的行為。

    從身邊的例子來看,大陸的資本和國際貿易中心也在快速轉移去新加坡,市場對新加坡的穩定,和其同樣師從英美法系的金融貿易規則,更加信賴。

    說實話,作為經濟研究者,我明白上海和深圳等大陸金融城市最缺乏的是金融規則和契約習俗,要取代香港並不容易。但香港人中的極端分子正在破壞這個優勢,香港未來並不樂觀。

   觀點來自橡谷智庫,www.ott.ac,over theto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80

史上那些一生只有一次的資產周期,能給我們什麽啟示?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1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3-13 14:37 編輯

史上那些一生只有一次的資產周期,能給我們什麽啟示?
作者:陳嘉禾,胡佳妮,谷永濤

對投資最有利的周期類型一:相對價格來說呈現震蕩型周期的估值周期(美股估值周期)

對投資最有利的周期類型二:相對較短的周期(上次中國香港地產市場周期大約20年不到)

歷史上那些一生一次的資產周期
投資者戰勝市場的一個要訣,就是學習資產的價格周期,從而在掌握了資產周期的基礎上,在周期的底部以低廉的價格買入、在高點以高昂的價格賣出。

舉例來說,中國香港的房地產市場,自1960年左右,華資地產商逐步參與其中以來,經歷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等數個大的漲跌周期。

今天,我們看到的香港華資地產集團,基本都是當年在那些周期的頂部、或者還未到頂部的位置清倉出貨、留足現金,在底部不懼跌勢、大膽掃貨的。
再舉前面圖表所呈現的美國股市的例子,其估值周期相對其股票價格表現,起到的作用不是太大,以至於如PeterLynch這樣的投資經理可以徹底忽略這個周期。而且,美國股市的估值周期,一次持續的時間也只有20到30年,這保證了一個投資經理仍然可能在職業生涯中,利用到自己以前學習的經驗。

但是,並不是所有周期都是可以學習的。或者說,有些周期的時間持續的實在太長,以至於在投資者的職業生涯中(以40到50年計算),其漲跌的次數只有1次。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在整個周期中學習到的關於這個資產周期的知識,都不可能為下一次周期起到任何參考作用。判斷這種巨型周期,就需要投資者擁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從其它資產周期借鑒經驗的能力,也許還需要極好的運氣。

舉歷史上的例子來說,大部分壞人的善惡周期是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到其一開始偽裝善良、之後翻臉不認人的手段,從而有所預防。

但是,當對手一生只翻臉一次的時候,這種巨型周期,就很難防範。
歷史上,聰明者如韓信、曹爽、翟讓,之所以喪命於劉邦、司馬懿、李密,都是輸在這種一生一次的周期上。他們在遭到致命背叛之前,對手都和他們保持了長時間的、大體上算是完美的、有生以來一直維持著的友誼。
為了把這個理論說的再清楚一點,讓我們看一個火雞理論:一只火雞在一年中的364天里都被農場主餵食,於是它認為這位無私分給它食物的人一定是天下最好的人。但是,在第365天的時候,火雞被宰殺了。

火雞可能根據前364天總結出的智慧知道第365天會被宰殺嗎?
下面的圖集,就描述了一些資本市場中非常之長的周期,它們的長度導致投資者無法根據資產上一個完整周期的總結,推斷出下一次資產周期的情況。

這些周期包括:長達50余年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周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只有1個價格周期的日本房地產市場周期、長達26年年的日本股市估值與價格下降周期、同樣長達1/4個世紀的日本國債收益率下降周期、長達10年的俄羅斯CPI下降周期。
如何準確的預測這些周期?我們的答案是你不可能準確的預測這些周期,因為它們實在太長了。

如何為這些周期做出準備?在應對這些周期時,投資者不可能依靠歷史的經驗,因為這些周期實在太長了。
他們只能依靠從其它資產上借鑒來的、模糊的經驗,以及無比堅定的信心、紀律與非凡的勇氣:因為他們很可能在判斷正確之前,需要忍受長達十數年的損失。當然,非凡的運氣也是不可缺少的。

甚至,投資者從一開始,就應該試圖遠離依靠這些周期牟利的手段,因為做到以上的準備,實在是太難了。

長達50余年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周期:1962–2015年
戰後至今只有1個價格周期:日本房地產市場(60年)
長達26年的日本股市估值與價格下降周期:1989-2015年(期間日本市場基本面幾乎無增長)
26年半個周期: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
長達10年的俄羅斯CPI下降周期

看圖說話:宏觀策略特刊釋義
一直以來,對宏觀和策略的研究有一種誤區,即邏輯多,數據少;理論多,圖表少;爭論多,挖掘少;推理多,計算少。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驚異的發現,一些圖表的出現,會推翻人們長期篤信的一些邏輯和理論。事實上,一些睿智的投資者一直以來更加渴望閱讀數據、圖表,以便更深入的了解社會的規律。

這就好比當唐太宗李世民數過隋煬帝楊廣的洛口倉後才知道,隋朝的滅亡,並不僅是因為揮霍無度;而那些研究過《明季北略》的人也會發現,李自成原本不想攻破北京城。

不過,一些經過精心挖掘、分析得出圖表,它們也許可以輕松的打破一些現有的邏輯世界,但很多並不能夠創建一個新的邏輯世界。那麽,這些“破壞性”的圖表又有什麽意義?

答案是:盡管有些圖表和數據不能為我們建立新的邏輯和理論,但如果它們能夠告訴我們現有的邏輯和理論有什麽問題,那麽就很可能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錯誤的投資決定。而當有一天,我們能夠避免大部分錯誤的投資決定時,我們離勝利也就不遠了。

信達證券宏觀策略特刊《看圖說話》正是為此目的而建立。

我們希望以我們的微薄之力,用精心挖掘來的圖表和數據,能夠為投資者們分析之前不曾了解過的事實和規律,以期帶來更理性、更深入的投資研究。


來源:信達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84

收編淘寶電影和娛樂寶能給阿里影業帶來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908.html

收編淘寶電影和娛樂寶能給阿里影業帶來什麽?

一財網 關健 2015-11-05 22:08: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阿里影業內部相關人士了解到,其希望在未來三五年里打造一個影視服務平臺,將平臺能力輸出給第三方影視公司。這實際上還是秉承了阿里集團的平臺思路。

在互聯網道路上醞釀大轉型的阿里影業(01060.HK)離其影視娛樂全產業鏈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

4日晚間,阿里影業公告披露,擬以5.2億美元從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手中購入淘寶電影和娛樂寶兩塊資產,協議已達成,待阿里影業獨立股東大會通過後,交易即告完成。

今年4月份淘寶電影和娛樂寶註入阿里影業這一消息放出時,曾推動後者股價大漲三成,表現出市場對這一交易的看好;但11月5日公告發布第二天,阿里影業股票漲幅較小,之前的紅利已經釋放。

聯想到4月份以8.3億元買入院線出票系統提供商粵科軟件,這個脫胎於傳統影視制作公司(文化中國)的阿里影業在互聯網領域的動作越來越大。此次“收編”淘寶電影和娛樂寶能給阿里影業帶來什麽?

先來看看阿里影業的目標,《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阿里影業內部相關人士了解到,其希望在未來三五年里打造一個影視服務平臺,將平臺能力輸出給第三方影視公司。這實際上還是秉承了阿里集團的平臺思路。

什麽叫平臺服務能力?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中國目前有6000家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除了耳熟能詳的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大多數是長尾小公司,他們擅長影視產業鏈條上某一兩個環節上的工作,比如IP孵化、比如後期等等,想制作影視作品,就要涉足全鏈條,合作不可避免。阿里影業的平臺作用就是給這些角色提供其不具備的各環節上的能力。

6000多家電影公司,每年生產幾百部片子,400多億的票房,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小的市場。各家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與票房的分賬。阿里影業這個平臺能力發放出去後,有望將國內電影的盤子做大。

能力輸出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有。阿里影業最初也是一家傳統的影視制作公司,沒有什麽互聯網基因,所以要想實現這個平臺目標,就先要把自身打造成一條全產業鏈條出來。於是,就有了粵科軟件、淘寶電影、娛樂寶,甚至包括優酷土豆。

具體來說,淘寶電影目前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團貓眼的第二大電影票在線售票選座平臺,娛樂寶是一個影視劇投融資平臺,兩者聚集著大量的用戶和數據,這是傳統影視制作公司欠缺的資源。此外阿里影業已經在和優酷土豆合作推進一個青年喜劇導演培養計劃,說白了就是出錢給菜鳥們拍片子,“擇優錄取”,適合網劇的在優酷上播,適合院線的拿到阿里影業上。

這樣,從前期的投資、IP孵化、內容制作,到後期的線上線下發行、票務、院線分賬,阿里影業打造的這根產業鏈條已經比較清晰了,也可以說是更互聯網化了。

近些年,盡管圍繞熱門影視劇的投資不斷加碼,由此誕生出一批高品質的作品,但從整個行業現狀看,仍集中在線下領域且效率低下,這就留出巨大的市場提升空間。在被阿里集團收購後,阿里影業被註入了濃厚的互聯網元素,被寄希望於探索一條新的影視制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舉個例子,阿里影業之前聯合淘寶電影發行《小時代4》,就用到大數據模型。後臺比對發現,電影目標觀眾和淘寶美妝用戶具有高度重合特征,於是就針對這部分用戶重點“轟炸”,轉換率效果明顯強於傳統的鋪廣告方式。

目前,阿里影業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劇的制作發行以及與娛樂相關的電子商務,具體包括四個業務,即以IP為核心的影視內容制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影視宣傳發行,搭建並運營由大股東阿里巴巴集團生態體系所延伸出的娛樂電商平臺,以及整合全球資源、技術和人才參與國際娛樂產業競爭。據內部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目前制作+發行是主要收入來源,但未來,電商一定是重要一環。

但外界的一個疑問是,作為一家影視制作公司,它的成熟作品在哪?據記者了解,王家衛監制《擺渡人》已經殺青,目前正在後期;與深圳衛視合作的一檔電視劇將在明年年初上星;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傲嬌與偏見》剛開機不久。影視行業的周期漫長,通常一部片子從啟動拍攝到收回成本要兩年多,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96

專車能給城市交通緩堵?專家稱有強詞奪理之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460.html

專車能給城市交通緩堵?專家稱有強詞奪理之嫌

一財網 章軻 2015-11-10 08:09:00

專車人群與出租車人群均有高學歷、高職業、高收入特征,只不過專車人群“三高”特征更為明顯,人群更為集中,出租車服務的普適性更廣;專車出行與出租車出行均呈現目的多樣性,但均以上下班通勤通學出行占比最高,但專車的通勤出行比例更高。

無論專車出行還是出租車出行,最高出行時間均發生在上下班通勤高峰時間。攝影/章軻

“專車出行未必一定給城市交通添堵,但更不可能讓城市交通緩堵。”11月10日,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楊濤表示,專車出行未必對城市交通擁堵帶來多大實質影響,但如果硬要說專車出行能給城市交通緩堵有貢獻,那就未免有強詞奪理之嫌。

楊濤分析說,就單車運輸效率而言,無論是傳統出租車、還是專車、乃至私人小汽車,由於均是個體化、個性化的機動交通運輸方式,因此均遠遠低於大容量公共交通,只有普通公共汽車的1/10,BRT、有軌電車等的1/20-1/30,地鐵、輕軌的1/30-1/50。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就單次出行而言,出租車出行方式的運輸效率比私人小汽車還要低很多。原因是出租車的里程空載率和時間空載率一般在20-30%,而私人小汽車基本不存在空載。私人小汽車每天出行2-3次,而出租車基本全天候在道路網上運營,每天在道路網上的時空消耗是小汽車的10-20倍,甚至更高,相對於公共交通的人均時空消耗而言,出租車出行人均時空消耗更是要高得多得多。

正因如此,大部分國家對城市出租車發展數量進行管控,出租車運輸定價遠遠高於公共交通,歐洲有不少國家不允許出租車在路上巡遊攬客,只能電話預約、定點承載服務。

專車出行的運輸效率和時空消耗介於小汽車和巡遊出租車之間。相對於私人小汽車,只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運營型專車(非盈利性的合乘車除外),其平均單車出行的時空消耗一定大於私人小汽車,更遠大於公共交通,但比傳統巡遊出租車要低。

楊濤說,出行數據表明,無論專車出行還是出租車出行,最高出行時間均發生在上下班通勤高峰時間,而此時正是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最為嚴重的時段。如果城市公共交通不發達,在城市道路網給定且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市民出行過多依賴小汽車、專車、巡遊出租車,那麽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只會雪上加霜、日趨嚴重。

“當然,由於目前專車出行分擔率還很低很低,且相對於巡遊出租車,其運輸效率畢竟有所提高,因此,專車出行也未必對城市交通擁堵帶來多大實質影響,但如果硬要說專車出行能給城市交通緩堵有貢獻,那就未免有強詞奪理之嫌。”楊濤說。

楊濤和該設計院專家程曉明等人的調查發現,專車出行與出租車出行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且相似性遠大於差異性。

他說,滴滴出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專車出行人群呈現出的特征包括,高學歷,其中博士或以上學歷者達0.5%,碩士達6.2%,本科則有63.9%,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僅0.2%;高職業,互聯網從業人員成為專車最主要的乘客群體,占到33.2%,其次是建築地產18.9%、媒體13.7%、金融11.5%等;高收入,69.5%的專車乘客每月可支配收入為3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的有17.1;80後、90後占主力人群,占比為63.21%,平均年齡則在32歲左右;以工作出行為主,呈短途化、公務化、日常化,上下班通勤是人們最主要的出行需求,被選率達77.2%,其次是休閑/娛樂/逛街/購物、出遊/旅行等等;時耗5公里以內的專車訂單占比39.6%,其次是5-10公里,占比34.9%。

南京市居民出行調查數據中出租車出行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學歷,本科大專46.1%,研究生及以上3.8%,雖然比上述專車出行人群相對要低一些,但也遠高於社會平均學歷層次;職業,公司職員30.8%(很大部分是從事或熟悉互聯網技術的),其次是離退休人員18.3%、民營個體經營者8.4%、服務人員7.6%、事業單位及公務人員7.2%;收入,51.9%的出租乘客月可支配收入在3000-10000元之間,超過10000元的有2.9%;年齡80後、90後占63.2%;出行目的,上班上學占15.2%(不含回程),探病就醫占6.9%,購物5.7%,赴宴5.0%,公務3.5%,探親訪友3.1%,回程53.0%。時耗5公里以內占31.7%,5-10公里占37.9%。

對比以上專車人群出行與出租車人群出行特征統計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專車人群與出租車人群均有高學歷、高職業、高收入特征,只不過專車人群“三高”特征更為明顯,人群更為集中,出租車服務的普適性更廣;專車出行與出租車出行均呈現目的多樣性,但均以上下班通勤通學出行占比最高,但專車的通勤出行比例更高;均以中短程出行為主,但專車平均出行距離更短;專車出行與出租車出行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且相似性遠大於差異性。

楊濤說,專車出行是小眾出行而非大眾出行。查閱南京、深圳、重慶、昆明等若幹城市交通年度發展報告,出租車出行占居民全方式出行比重除了重慶山城超過5%,達到6.4%外,其余南京2.2-2.6%(歷年)、深圳1.7%(2013)、昆明2.1-2.7%(歷年),均不超過3%。

“當然,即使是小眾出行方式,也是全體市民都有可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運輸方式、出行方式一樣,政府和社會都應當給予公平、公正的對待。”楊濤說,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根據其運輸功能、運營特性給予適當的服務、保障、引導和管理。尤其對於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上的新型要約出租車運輸方式(即俗稱的所謂專車、約租車等),為廣大乘客提供了即時、便捷、舒適的個性化、高水平出行服務,應當在有組織、有引導、有管理的前提下給予支持和保障。

楊濤認為,中國的城市化與機動化正處於快速推進過程中,中國特定的人口、資源、環境條件,不容許走美國式的以小汽車為主導的機動化道路。未來中國的中產階層隊伍必將持續快速增長,最終將成為中國社會的主體力量。那麽,對於中國中產階層出行消費理念和消費選擇傾向的正確引導,將直接影響中國土地、能源、資源環境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大局。

楊濤說,要真正滿足每個城市的老百姓數以百萬、千萬計日常出行需求,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引導城市空間與土地利用優化,確保城市與交通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寄托與抓手還是要靠城市公共交通。而要讓廣大市民“願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公交優先發展、公交創新提升則刻不容緩。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59

一座主題樂園 能給上海帶來多大消費力?

世邦魏理仕發布白皮書稱,未來5年內,上海主題樂園的開園將每年提升上海酒店客房入住率2.8%-3.2%。同時增加的酒店客房需求量,在每年230萬-290萬間左右。

這份名為《主題樂園對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的白皮書稱,主題樂園的發展對當地酒店以及各類零售消費增長有明顯促進作用。對於上海而言,酒店市場將迎230萬-290萬間/年的客房需求增量,本地旅遊消費市場也將帶來66億元-82億元的消費增量。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這份報告是基於上海迪士尼樂園所做的預測。

世邦魏理仕預測稱,開業5年內該樂園的年遊客接待人次約在1900萬-2400萬。這其中,國際遊客僅占樂園遊客總量的4%左右,上海本地和國內外省遊客數量占樂園遊客總量的95%以上,其中,約有35%的遊客由上海本地居民構成,60%來自中國其他省份。

一、230萬-290萬間/年的酒店客房需求增量

對於主題樂園的遊客,尤其是非本地居民的遊客而言,住宿成為整個旅遊行程的必要消費需求,該需求將直接作用於本地酒店市場。

世邦魏理仕預測稱,未來5年,專程赴園遊玩的遊客帶來的酒店客房需求增加量在每年230萬-290萬間左右,年複合增長率為5.6%。

截至2015年,上海酒店市場客房存量21.68萬間,全年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73.7%。在此基礎上,世邦魏理仕預計,未來5年內,迪士尼開園將每年提升上海酒店客房入住率2.8-3.2個百分點。

二、66億-82億元的旅遊消費增量

此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等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外省市遊玩迪士尼樂園的消費者,在上海逗留期間計劃人均消費4215元(不含往返上海的交通費)。

世邦魏理仕預測,國內外省遊客將在2016年~2020年間為上海本地旅遊消費市場帶來66億-82億元的消費增加量,占上海整體旅遊消費收入的比重超過2%。

三、20億-25億元/年零售市場銷售額

此外,白皮書還稱,外省專程赴園遊客為上海零售市場新增20億-25億元/年銷售額。

世邦魏理仕預測,上海主題樂園外省遊客在購物上的支出占比約為30%,人均購物消費額約為1265元。因此,外省專程赴園遊客將為上海零售市場新增20億-25億元/年的銷售額。

購物時,奧特萊斯是外省遊客購物較為偏好的零售物業類型。除此以外,具有上海標誌性景點的商圈、主題樂園鄰近的消費場所以及城際交通樞紐附近的商業設施,如陸家嘴、外灘-南京東路-人民廣場、豫園等商圈都將最大程度地受益於主題樂園遊客的增量消費。

數據顯示,2016年國慶期間,上海市共接待遊客927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1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區接待遊客超60萬人次。

世邦魏理仕表示,中產階層和富裕家庭群體數量的增長將推動消費需求升級,有更多富裕的收入可以用於獲取娛樂、休閑、文化教育等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作為國內消費升級的重要分支,主題樂園將迎來發展機遇。

近年來,伴隨就業人群收入的快速增長,國內上層中產階層和富裕家庭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據CEIC預測,中國城市上層中產階層和富裕家庭數量將從2016年的1.12億,增長至2021年的1.65億,占比從39.9%上升至51.9%。

據統計,2015年全球前25家大型主題樂園總計接待人次2.36億,同比增長5.4%,接待量和增速均創過去10年頂峰。

值得註意的是,在歐洲、美洲市場份額下滑的同時,亞洲地區的市場份額反而從32%提升至44%;在2011年~2015年中,亞洲地區遊園人次增長50.3%,明顯優於美洲的9.1%和歐洲的10.7%。

中國消費升級的浪潮,也帶動中國主題樂園首次進入全球主題樂園25強榜單,其中包括珠海橫琴長隆海洋王國、杭州宋城主題樂園以及麗江宋城主題樂園。三大樂園均為內資運營方開發和管理,在全球前25家主題樂園總接待遊園人次中占比12%。

白皮書稱,伴隨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文娛消費不斷增加,主題樂園成為娛樂消費的熱點。同時,面對中資企業大規模投資主題樂園熱潮,如何精準定位、特色創新將是決勝市場的關鍵。

世邦魏理仕稱,目前國內中大型主題樂園(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的數量已達300家左右,總數更是超過2000家。隨著近幾年眾多世界級主題樂園的接踵而至,加之國內發展商在旅遊休閑地產領域的紛紛加碼,高品質主題樂園供應將在2016-2020年間迎來高峰期。

世邦魏理仕華東區戰略顧問部資深董事王笑梅表示,伴隨主題樂園消費的興起,項目間競爭升級、避免同質化是主題樂園投資和運營方需要應對的挑戰。擁有更多的優質IP(知識產權),具備旅遊、酒店等產業鏈整合優勢的投資商將在這場消費升級的主題樂園競賽中脫穎而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48

斯蒂格利茨:特朗普能給美國經濟帶來什麽?

本文來自辛迪加項目(Project-Syndicate),編譯:陳榮亮等。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1979年約翰·貝茨·克拉克獎(John Bates Clark Medal)得主,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驚人的勝利讓一件事變得非常清楚:太多的美國人,特別是美國白人男性,感覺被遺忘了。這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許多美國人真的被遺忘了。他們的憤怒,從數據上更可以清晰的顯現出來。而且,正如我多次指出的,一個經濟體系不為大部分人口服務,就是一個失敗的經濟體系。那麽,當選下任總統的特朗普應該為此做些什麽呢?

在一個多世紀的最後三分之一時間里,美國經濟體系的規則已經被改寫成為少數上層服務,而損害整體經濟,尤其是底層的80%。特朗普的勝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共和黨的他現在正領導推動極端全球化,而且反對能夠減輕損傷的政策框架。但歷史事實是:中國和印度正在融入全球經濟。此外,技術進步已如此之快,全球制造業的就業機會正在下滑。

特朗普將會做什麽?

民粹主義浪潮正挑戰全球各地的政治機構,如今宣告取得了最大的勝利,辛迪加項目委員會評估美國和世界所付出成本時指出。

這也意味著,特朗普無法給美國帶回相當數量的高薪制造業崗位。他可以把制造業帶回來,通過先進的制造業,但也只有少數就業機會。而且,即便他可以帶來就業機會,也只會是低收入的工作,而不是1950年的高薪工作。

如果特朗普認真解決不平等問題,他必須再次修訂目前的規則,使之服務全社會,而不只是服務像他一樣的富豪。首先要做的是刺激投資,從而恢複強勁的長期增長。具體來說,特朗普要重視基礎設施和研究的投入。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成功是基於技術創新,而目前在基礎研究的投資占GDP比重低於半個世紀前。

改善基礎設施不僅能提高私人投資的回報,同時也將改善目前滯後的狀況。確保中小規模的、包括那些由婦女領導的企業獲得更好的財政支持,也將刺激私人投資。征收碳稅將帶來三個好處:企業應對碳排放成本增加的改革帶來更高增長,更清潔的環境,以及可以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和縮小美國經濟鴻溝的稅收。但是,由於特朗普作為一個氣候變化的否定者,他不太可能采取這個政策(這也可能促使世界開始征收碳稅,打擊違反全球氣候變化規則生產的美國商品)。

同樣還需要全面的改善美國的收入分配制度,這是發達經濟體中最差的一個。雖然特朗普已經承諾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但他不可能保證其他重要變化,比如加強工人的集體談判權和議價能力,抑制CEO薪酬和金融化。

監管改革必須開啟,限制金融部門可以帶來的損害,確保其真正為社會服務。

今年四月,奧巴馬總統的經濟顧問委員會發表的一份簡報顯示,在很多領域市場集中度正在增加。這意味著更少的競爭和更高的價格,這種方式肯定降低實際收入同時也直接降低了工資。美國需要增加應對市場的力量,包括最新出現的分享型經濟。

美國的累退稅制度也必須進行改革,它幫助富人(而沒有其他人)更加富有,加劇了不平等。明確的目標應該是消除資本收益和股息的特殊待遇。另一種方法是確保企業繳納稅金,可能是通過降低對於投資和創造就業機會的美國公司企業稅率,並提高那些不這樣做的公司稅率。然而作為這個體系的主要受益者,特朗普承諾進行有利於普通美國人的改革是不可信的,像共和黨往常一樣,稅收變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富人。

特朗普可能也不會去促進機會平等。如果美國打算避免成為新的封建國家,確保全面的學前教育和對公立學校加大投入至關重要,在這些領域優勢和劣勢都會從一代傳給下一代。但特朗普一直對這個話題一直保持沈默。

要共享繁榮,就需要政策上擴大機會,老有所養、居有其屋、病有所醫,讓每一個美國人,無論家庭的財富多少,都能得到與他或她的能力和興趣相符的高等教育。但是,我看到的特朗普是一個房地產大亨,支持大規模的住房方案(大多數的好處給像他一樣的開發商),他承諾的廢除平價醫療法案(奧巴馬醫改)會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當選後不久,他表示他可能在這方面謹慎行事。)

不滿的美國人提出的問題,是幾十年的忽視導致的,不會很快或者通過常規方式解決。一個有效的戰略將需要考慮更多的非常規的解決方案,而共和黨的自身利益決定它不可能支持。例如,允許個人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他們的社保賬戶,相應增加養老金,從而增加他們的退休保障;綜合性的家庭和休假政策,幫助美國人實現工作減壓或者是生活平衡。

自從羅納德·里根總統開始挖空中產階級,將增長的好處扭曲到頂端之後,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美國的政策和制度並沒有跟上步伐。從婦女在勞動力中的作用,到互聯網的興起,文化多樣性的增加,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是從根本上不同於美國20世紀80年代。

如果特朗普真的想幫助那些被遺忘的人,他必須超越過去的意識形態鬥爭。我剛才勾畫的議程不僅是經濟的:它是關於培育一個動態、開放、公正的社會,實現美國人最珍視的價值觀的承諾。但是,雖然它在某些方面,與特朗普的競選承諾有所一致,但在其他許多方面,是站在對立面。

我悲觀的預言,新規則的修訂,如果不去糾正里根革命的嚴重失誤——這個骯臟之旅遺忘了太多太多人。那麽,新的規則將令情況更糟糕,甚至把更多的人排除在美國夢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87

好鄰居的愛與哀愁:8400萬美元入局的新東家能給許它一個未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30/165754.shtml

好鄰居的愛與哀愁:8400萬美元入局的新東家能給許它一個未來嗎?
靈獸靈獸

好鄰居的愛與哀愁:8400萬美元入局的新東家能給許它一個未來嗎?

換了東家而已,希望新股東給好鄰居更多動力

來源 | 靈獸(ID:lingshouke)

文 | 陳嶽峰

“換了東家而已,希望新股東給好鄰居更多動力。”10月29日,好鄰居便利店副總經理畢震對《靈獸》表示。

微信圖片_20171030134036

8400萬美元——好鄰居便利店的東家再一次易手。上一次還要回溯到5年前的2012年,原控股方中金投將好鄰居72%股份作價1億元出售給摩根士丹利。

這一次的3個新東家,瞄準的可不只是72%,要的是100%:其中鮮生活持股50%,綠城持股35%,易果持股15%。

微信圖片_20171030133956

好鄰居是北京市場上知名的便利店品牌,目前有300余家門店,年銷售額6個億左右,盡管曾有媒體披露年毛利能有1.5億左右,但熟悉好鄰居運營狀況的業內人士告訴《靈獸》,好鄰居仍然沒有實現盈利。

這或許是這家在北京市場浸淫了十六七年的老牌便利店企業心中難以磨滅的痛——當然這個痛也屬於大部分便利店企業的。據悉,北京的便利店企業基本都是虧損狀態,被捧得最高的7-11,去年的盈利也不過區區幾百萬元。

這樣的狀況,也難怪好鄰居總經理陶冶曾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稱:便利店的問題在銷售不夠,而不是成本太高。行業目前還在集體培養階段。

他也曾針對資本熱衷的便利店風口提出過警示:便利店本身就與大賣場不一樣,並不能簡單依靠售賣商品帶來巨大的提升。便利店在零售里最難的行業。便利店不是風口,是門口。可怕的事在於,你一打開門,前面是綠草地還是懸崖不知道。

從這些觀點來看,陶冶果然是熟悉便利店行業、也是少數不鼓吹自己企業多麽牛逼的清醒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資本對便利店尤其是線上企業對便利店的吞並,可能在未來將不斷上演了。

(二)

來看看這3家要收購好鄰居的公司的來頭:

鮮生活是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目前成立三年有余,以供應鏈資源、線上運營體系和資本運作能力見長,旨在賦能零售行業升級。創始人肖欣曾任摩根大通投行部高級副總裁。

綠城服務是高端住宅物業服務供應商,通俗點講是個物業公司。這個在零售業根本沒聽說過的家夥,前不久剛剛宣布與易果生鮮達成戰略合作。

業界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要持股15%的易果,阿里系下的生鮮電商品牌,前不久剛宣布完成由阿里投資的3億美元D輪融資,旗下擁有中國最具市場規模的冷鏈物流平臺安鮮達。

根據其公告,收購後,好鄰居現有管理層維持不變,管理層未來將和新股東共同向好鄰居進行增資。換而言之,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次管理層對公司原東家的“逆襲”,不過這也表明管理層對好鄰居並沒有失去信心,而且還願意拿出真金白銀加大投入。

再結合其宣布的,控股方鮮生活和現有好鄰居團隊將快速完成近300家便利店的升級,就不難看來好鄰居未來的走向了。

(1)  與線上流量運營深度融合,實現全渠道半小時達的即時消費體驗;

(2)通過智能數據化運營,優化供應鏈,特別是生鮮產品和鮮食產品的補充,滿足更多消費場景和消費升級需求;

(3)店面零售新科技的運用,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無人技術,以及用戶運營和營銷自動化等,以增加店面運營效率,提升客戶體驗。

簡單點來說,就是鮮生活助於好鄰居線上線下一體化,做好大數據收集與分析,並完善周邊即時配送服務;易果生鮮的生鮮供應鏈(生鮮商品及冷鏈物流)幫助好鄰居在鮮食產品上進行提升,以形成與其他便利店品牌的差異化;至於人工智能與無人技術,則應該是整個行業都在關註的事情。對了,綠城服務這家公司,可以為好鄰居提供非常不錯的網點資源。

從這些角度來看,換了新東家,對好鄰居來說,不是一件壞事,如果三方之間的協同不出問題,好鄰居現有管理層能保持穩定,未來可能會有新的發展機會。 

(三)

對於便利店和北京市場,好鄰居顯然是深懷愛意的,否則也不可能堅持這麽多年。但愛的同時也有哀愁,要面臨的挑戰也不少。

暫且不說企業自身不盈利。外部環境的日漸惡劣一樣不容忽視。

盡管好鄰居圍繞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做了不少升級,比如上線移動支付、查詢周邊門店和商品、線上購物、門店包裹提貨、公共事業繳費和積分兌換、跨境電商、金融服務等業務,營銷加強了互動,也更加精準,能夠做到做不同顧客到不同門店在不同的時間段買不同的商品,都能夠獲得最佳的優惠和折扣。甚至,好鄰居也開發了100多種自有品牌,占比達到了5%。

但客觀地說,在北京市場,好鄰居屬於中規中矩的便利店,不出格也並不出彩,很穩健,然而與其他品牌相比,優勢並不十分明顯。《靈獸》公司所在的辦公樓下,既有好鄰居,也有全時、便利蜂和中商惠民,無論從商品、服務還是營銷上,好鄰居和全時、便利蜂相比都難有優勢,也就是很難讓消費者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去好鄰居的理由。

當然,在一些中心城區,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紮根北京市場的好鄰居,不少網點確實是其他友商難以企及的。

更重要的是,北京的便利店市場雖然還有很大空間,但競爭已經日趨白熱化,線上線下的巨頭都在往里紮。對好鄰居來說,可謂是強敵環伺。

7-11、全家、羅森等日系便利店巨頭在北京已進入圈資源、搶地盤的競爭階段,內資品牌里,全時、中商惠民、鄰家(如果不是高層出走,在北京還是相當有前景的),還有互聯網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等,雖然這些企業多少都有點盲目,但似乎都有不怕陣亡的能力,在搶灘這一市場。

而缺乏“好爸爸”支持的好鄰居顯然很難全力參戰——這與其北京市場上最大的便利店品牌身份不匹配,也讓它在市場中略顯尷尬。這一點上,新東家的入局應該會帶來改觀。比如,控股方鮮生活強調,未來將協同更多投資人,繼續加大對好鄰居的資本投入,增強其在北京市場的龍頭地位,加大網店覆蓋密度,加快履約時效。同時,鮮生活還將跟更多物業資源以及好鄰居團隊緊密合作,以社區連鎖便利店為主要業態,探索社區服務新模式,賦能於類似綠城服務、當代MOMA這樣的大型物業公司,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社區零售品牌。

描繪的未來都很美好,所有企業都這樣。問題在於,純線下的便利店,好鄰居未來在北京市場也很難占到上風。比如,當羅森與超市發合作,在海澱市場上,好鄰居未來無論是在網點資源、政策支持、商品供應鏈上,都很難在與超市發羅森的競爭中勝出。而7-11的經營能力,顯然也要優於好鄰居。所以,好鄰居的處境可能會越來越尷尬。或許,好鄰居的未來之路,是新零售嫁接後的一個新物種?《靈獸》想說的是,有人便利+無人便利的模式,絕對比單純的無人便利店要有前景得多,如果好鄰居搶先切入,倒還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看點。

只是,以鮮生活和易果生鮮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的玩法,好鄰居的管理團隊對未來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發言權,而避免淪為附庸?只能說,好鄰居確實也有在將來被“玩壞”的危險。

微信圖片_20171030134014

(四)

從國際與國內的數據對比來看,中國的便利店市場確實還有著巨大的空間: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超市,大體為54%:46%,而中國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體是8%:92%。

但正如陶冶所說,便利店的單店銷售不夠是一個頭痛的問題。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數據,中國便利企業的單店平均日銷售禹為5870元,而中國臺灣地區的便利店,這一指標為1.5萬元,日本則高達4.2萬元——如此巨大的差距,也是便利店在中國市場難以盈利、企業很難持續堅持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靈獸》此前也曾指出,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便利店的大規模發展。中國這麽大,有便利店發展的空間,也有適合便利店發展的城市,但絕對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而且,便利店的前景,在其他商業業態在不斷創新叠代的環境下,市場前景正變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先說便利店的優勢。

1、選址。這個無須多說,沒有像其他大型業態一樣對商業物業的嚴苛。盡管位置很重要,但相較而言,十幾平米、幾十平米到200平米間的物業都可以開店,這是其拓展的一大優勢。

2、加盟。這種合作模式也有利於快速推動企業品牌和業態迅速在市場上發展,相比其他業態來講,便利店有一定優勢。

3、營業時間。便利店的營業時間長。從國際便利店的發展經驗來看,便利店近五成的營業額也是在夜間完成,因此,市場上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不在少數。便利店也基本上會比大賣場、超市等業態的營業時間長。

4、更易營造吊性。目前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有品牌吊性和講情懷的便利店品牌,迎合了一些年輕消費者的需求。但需要註意的是,吊性和情懷很重要,但卻不長久。

5、線上線下一體化,離社區近。便利店是O2O最後一公里的最佳渠道。另外也是打通線下線下的最佳渠道之一,相比其他業態,便利店有著先天優勢。

再來說說便利店的不足與面臨的威脅:

1、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同行。很多人認為便利店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其他便利店品牌,比如7-11之於羅森、全家,武漢中百羅森之於today,沒錯,這是對手。但他們還忽略了一個更大的競爭對手——夫妻老婆店,全國有近600萬家這樣的小店,便利店在與同行品牌競爭的同時,這些夫妻老婆店也是便利店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而且,你必須規範化,它是化整為零,隨意化、親情化、熟人經濟化,完全不一樣的打法,甚至不在同一個競爭維度和公平的市場環境上。

2、蔬果生鮮是軟肋。盡管7-11在做果菜,但便利店大多在這一品項上的經營是缺位的,況且,受制於營業面積和業態的定位,也不可能做足做齊這一品類,所以要想做好就更是難上加難。當便利、即時二字,在被其他新技術帶來的新業態和更多的社區型業態所蠶食的時候,便利店,有沒有想過威脅已兵臨城下?

3、價格較高。無須多言。便利店的定價普遍高一點。這一點,可能即時性消費者和年輕客戶也並不太在乎。但價格較高始終是個事實。

4、便民服務已成雞肋。水電煤氣費用、訂火車票甚至家政服務等等,曾幾何時被便利店當成有效且有績效的增值服務,但互聯網的發展讓這些服務完全可以通過手機解決,便利店的這些便民服務已成雞肋,也很難再帶來業務上的改觀。

5、面臨社區超市高強度競爭。類似於生鮮傳奇這樣的社區店,將會是便利店的一大殺手。社區店本身就擁有便利店的功能,而且更貼近社區,對網點選址的要求甚至還優於便利店。

6、主食類產品的優勢可能會減小。便利店收入的一大來源是主食類產品,但中國市場的獨特在於,擁有最豐富的餐飲業態,大街小巷的餐飲星羅密布,未來隨著中式快餐品牌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標準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一定會大大影響到便利店的主食類產品的銷售。

7、其他專業小業態店,朝微便利發展。水果類、零食類專業店的發展勢頭迅猛,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這些業態的市場競爭力也在提升,而且它們正在朝著微便利發展,增加和擴展品類,提供便利店和社區超市能提供的部分商品與服務,毫無疑問,如果這些專業店嘗試成功,對便利店而言,又將是一大頭疼的威脅。

(五)

好鄰居總經理陶冶還說過,便利店的渠道價值有限,但是其顧客價值則是十分巨大的。便利店的核心就是它的入口價值、用戶價值。

所以,好鄰居和中國其他所有便利店企業共同面對的一個難題是,如何利用它的最大的價值——入口的流量以及用戶去實現可持續的盈利。

新入局的鮮生活和易果生鮮,能幫它做到嗎?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55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互聯網公司能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

當前,全球範圍內正興起新一輪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基礎設施,形成智能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現代制造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在5月18日的2018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演講中,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副總裁劉松認為,下一個10年是軟硬疊加,硬科技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結合,新技術、新模式與物理世界疊加的10年。未來制造業必須以開放平臺式的生態,形成一個可運營的網絡,去推動自己的發展。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雲副總裁劉松

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科技巨頭們爭奪未來制造業的重要領域,國內幾大互聯網巨頭均在布局工業雲平臺搭建。在劉松看來,以往太多的制造業把貨交給渠道就結束了,永遠不知道消費者在想什麽,而互聯網公司能夠給制造業兩條平行線。

一條線是一套新模式,客戶定制化的需求推動了C2M,使得生產側、供給側和供應鏈都能更靈活。另一條線則是新技術,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從這四項關鍵技術看,能在工業界找到最有價值的應用場景。

無疑在過去的這些年,中國制造業引入大量的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很多工廠都跟日本、德國、美國同類企業用了同樣的設備。劉松認為在制造業里我們不是處於定義者,或者核心設計者的角色。

但當下我們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在全球工業界都在擔心新一代技術到底有多大能力的時候,中國完全有換道超車、開道超車的機會,去成為某個領域制造的頭腦,這個頭腦里包含了核心產品設計、核心的操作系統,以及核心的元器件設計。

為此在工業制造領域,阿里大膽嘗試將算法工程師和大數據工程師派到車間里面去。將生產線的數據收集來以後,通過人工智能的算法,給企業一個更好的工藝參數推薦。80%的驗證發現,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給出來的算法推薦,比工程師20年來引以為豪的經驗更好。

兩年多以前工業互聯網這個詞還是冰點以下,今年開始工業互聯網變成一個特別重要的風口。不過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更多是互聯網企業、技術提供商在推動,大多數的制造企業、尤其中小型制造企業依舊紋絲不動,沒有意識到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怎麽幫助制造業,劉松認為這是一個世紀難題。

為了說服企業、推廣工業雲平臺,阿里還采取了對賭的方式。按效果付費的方式,雙方約定好按結果算錢,如果沒有提高良品率,達到協議中的效果,就一分錢也不收。

除了工業大腦,劉松認為未來智能化產品升級也將迎來新的機遇。“未來的制造業不僅是服務業,很有可能變成娛樂業,帶有IP屬性,會變成一個個性化、有明星品牌、有個人性格的行業,這將是智能硬件里非常重要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