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播易徐揚:打好創業仗,你的產品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6/144736.html營銷的關鍵 – 營銷之前
我是做社會化媒體營銷的,從2010年起公司重點在微博領域,主要服務了大概400家團購網站,後來服務電商和電商服務平台,包括服務美麗說、口袋購物、京東、淘寶雙11、唯品會等,14年重心轉移到了微信上。總的來說,能否火起來的app和遊戲,我們這邊看一看,就能給個大體感覺。有時候我會勸有些朋友不要再推了,因為肯定沒戲。我判斷的標準就是,我能否在這個app裡面找到應用場景和必須性。
可能很多人期待我講講營銷,其實很多東西在營銷之前。決定一個創業項目成不成的關鍵點不在於營銷能否做好,在於能否做一個能推出去的產品。做營銷之前,大家可以自己問下,你做的產品是否滿足了下面幾個條件。這些做不好,花多少錢去推廣,都是白搭。
一:你確定你的產品是有價值的嗎?
據說app store裡面,有75萬個在線的應用。而統計下來,一個正常人的手機裡只裝了16個應用。如何在這75萬應用裡面,讓客戶看到你並安裝你。其實不是取決於營銷,而是取決於你是否抓住一批細分客戶的剛性需求。
有時候我們看到的一些需求或許是個偽需求。比如:原來有個應用叫「最淘」,陳華做的,在手機上的返利工具。後來他們放棄了,其實他們主做優惠券。這個就是個偽需求。因為那些喜歡佔小便宜的人,是不會在手機上花很多時間操作,然後滿足自己1毛2毛的小便宜。這個需求在pc上就是個真正的需求。但是放到手機上就不是個真正需求了。
所以,如果沒有發現一個細分市場,發現一個剛性市場,你做的產品就不是一個有價值的產品。
二:怎麼極致的解決這個需求?
什麼叫極致,就是客戶想要的,你能滿足。很多人做了解決需求的產品,但是大家記不住你的特性。比如:市場上所有的女性手機。都是發現了需求,沒有完美的解決需求。
總結下女性的需求:自戀/自拍 兩個非常極致。但是除了卡西歐的自拍神器,有哪個女性手機把自拍的攝像頭換成效果最好的那個?他們還是把好的那個攝像頭放到手機的背後。還有,有哪個女性手機,在一面鑲嵌了鏡子或者做成鏡面。這樣,女孩子最需要的的自戀(鏡子需求)/自拍(高清攝像頭)都沒有滿足。這樣的手機怎麼能稱為女性手機呢?我們都看到了需求,就是沒有極致的滿足這個需求。
大家都在研究小米,有人真正的沉下去看看他們產品的極致嗎?他們說:這是為發燒友準備的手機。所以他們做了簡單的包裝,他們的操作系統都是要自己安裝。就是讓你鼓搗,享受鼓搗的樂趣。
比如做老年的手機的/比如做導購的。我們推過不下三十個導購的app。大部分人都沒有見過,因為大家連安裝的興趣都沒有。還有一部分,讓我們安裝以後,10分鐘了,還不知道下一個按鈕點哪個。
三:這個產品是為誰做的?
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做的產品為誰服務。因為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你的產品的。你只有非常明確自己的產品為誰服務,才能準確的找到他們的需求,把他們的需求明晰化,用合適的媒體去覆蓋這群人。
比如有個朋友來找我,說要做個老年pad。產品是有需求空間的。但是產品非常沒有極致。比如老年的習慣,老眼昏花,需要一些實際的按鍵。比如老年人的其他習慣,喜歡聽戲曲,喜歡大的聲音,喜歡丟三落四需要一個皮套或者帶子綁到手腕上。當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戶特性的時候,才能按照他們的需求把產品做好。
四:目標用戶確定後,誰是合適的媒體?
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社會化媒體推廣的。比如上面說的老年pad,他最合適推廣的地方就是在各個小區,雇上100個老頭,手腕上跨一個pad,放大聲音放黃梅戲,涼快的時候在各個小區晃悠發促銷傳單,就是好的推廣。
比如我們推廣過的e代駕,我們用微博推廣的話,安裝成本很高,因為你找不到誰晚上會喝酒。後來總結以後,他們改成在各個飯店的嘔吐池裡面刷廣告,效果極好。所以大家要多想想,自己產品的極致用戶在哪裡,就在哪裡做營銷。
五:自己的產品是否已經極簡化?
百度李明遠說過一句話,我們的客戶都很聰明,但是他們很懶。其實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上手一個app以後,摸索了5分鐘,結果不知道要自己幹嘛,只好再卸載掉了。我的理解,做一個極致化的產品,就是0和1的區別,往上加功能,是1和2的區別。但是你不知道自己加的那個1是加分還是減分的。我們作為創業公司,最主要的就是在0和1之間狠勁的想。不要在初期想太后者。幾乎每一個人過來都會說,我做這個產品第一步是什麼,然後會再拓展到什麼什麼。其實你把目標縮回來,不要想以後,只把你想解決的問題極致的解決掉,才會有以後的2和3。
微播易徐揚:產品才是創業公司的第一要務 丨黑馬課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3/152234.shtml

微博易創始人、黑馬導師、黑馬會秘書長徐揚
開始打造極致化產品的第一步是什麽?
第一步先圈定我們跟誰做服務。往往說我們要洞察客戶的需求,如果都不定這個人是哪個人,你怎麽洞察?所以反過來走,他們先假定一群人,我只給這些人做服務。這群人定完之後,才會有第二個問題,找到他們的真實需求,如果人不定,去挖掘客戶的需求其實挖掘不動。
我們再想想很牛逼的小米。小米1有人用過嗎?當時的口號是什麽?只為發燒而生。當時我們聊都嚇一跳,中國十幾億人只做他們行不行啊?他們就只為發燒友,發燒友跟普通人有什麽區別?普通人是為了打電話上網,發燒友是為了什麽?翻墻、越獄、刷機。
我們公司有個小魏,大概提前半個月拿到了他的原型機,我拿了之後說這什麽玩意兒,打不了電話?小魏可高興了,聯網,下載操作系統,下載一堆各種各樣的應用,過了好久老徐我才終於能打電話了!
所以說,發燒友的需求是什麽呢?鼓搗手機,如果他不定這群人,他做這個手機任何一個出彩的地方都是扯淡,但如果定完發燒友手機,推出一個白板手機,發燒友會非常高興。
所以,回頭梳理產品的時候,先想好我們到底給哪群人做服務?只要人畫出來,才知道他的需求是什麽,如果需求都不知道根本做不出來讓他尖叫的產品。
然後,極致的解決。很多人都是樣子貨,為什麽呢?傅盛寫了長微博,訂了一個三只松鼠,有幾個驚喜:1、開箱之前上面寫著,快遞哥哥你要心疼我啊,請您不要搬運!2012年是第一家幹這個事兒的。2、開箱之後看到三個樣品,不是你想要的可以退掉。3、給你一個翹殼器。4、放殼的袋子。5、給了你一個密封條。
他之後換了一家想試試是不是也這樣,結果一試,不是這樣。客戶都是這樣的,一旦被慣壞再也改不回來,所以從此之後全都是三只松鼠。
再講個反面教材。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女性手機,有看到周圍有人用女性手機的嗎?這炒了好幾年,從朵唯、到步步高,這麽鮮明的產品為什麽沒火?最重要的原因他們根本不懂女人。女人拿著手機第一個需求是什麽?右上角45度,幹嘛?自拍。
我見過一個特別自嗨的人,一個小姑娘寫自己的旅行日記,去青島,每天發九個大腦袋,我說姐你能挪挪讓我看看大海長什麽樣嗎?不!我就是大海。
第三,找到觸動他們的場景。如果你的用戶不是那個樣子,你會犯多少錯誤?自己的用戶明明在東邊,非要到西邊做營銷。
我們第一次的教訓是誰?e代駕。當時2012年的時候e代駕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地方提供服務,我們一刷全國地方都知道了,很多地方的人一裝一叫沒司機,那時候城市還是服務不過來嘛。第二個問題,沒有人喝多的時候還在刷微博。後來e代駕去哪推了呢?去男廁所的嘔吐池,39塊錢代駕,就在那刷火了。
成功人士創業是失敗概率最高的一撥人,因為周圍很多資源。我一個朋友黑馬五期的毛家惠,他原來是做動畫設計的,做了個遊戲,某某三國,我一算你這個遊戲推火大概要600多萬,他說太貴了。他說我有個姐夫北京三大商場的,大概花了小100萬做了三國的各種設備,拉到商場。哄來了一群人,全是老頭老太太,你認為老頭老太太會在手機上玩兒三國嗎?很多的成功人士都覺得這個資源一接,那個資源一接,我就起來了。但不是資源最好、背景最好的那個人能做成,而是決心最大的那個人,所以這個要想明白然後堅持。
事兒對了,人找到了,拿到錢,用錢來換時間和空間。要快速推廣。
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1、我要跟誰做生意?2、產品賣給誰?我知道在座的有兩個人合夥,你們回去之後做個小遊戲,拿個紙寫寫,咱賣的產品跟誰做生意?咱的產品核心價值是什麽?你們會發現,你們倆寫的內容不一樣,別笑,天天在一起的人,未必認知是一樣的,很多大企業也一樣的。
我去見紅孩子的創始人,在後臺找到了300多個帳號。他的粉絲都是母嬰群體,還找到了將近70個微信訂閱號,還有60多個朋友圈剛生完孩子的媽媽。我說你們要跟他們討論討論,他們討論了三個小時,最後沒得出意見。很多人正在犯很多錯誤,包括很多人說要做個產品讓小孩子喜歡,我說你賣給誰?6-8歲的孩子,我說他們有錢嗎?而掏錢的是孩子的媽媽。即便我們最終是為了這個孩子,但你的包裝媽媽不喜歡的話,也白扯。
我推了這麽多產品之後,發現推廣做得好的完全是產品好,完全靠推是留不住客戶的。蘋果商店有75萬個APP,大家常裝的是16個左右,常用的是4-5個,所以推廣是簡單的事兒,但把產品做好了大家舍不得卸載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家希望聽到粉絲經濟跟口碑傳播,但只有把產品做好之後我們輕輕的一推才能火起來。
粉絲經濟就這兩個問題:
1、你確定你需要一個官方帳號嗎?提醒一下,不要再做了,它是個偽命題。
這里是淘寶用戶的舉個手!關註淘寶官方微博、微信的舉個手!喝過可口可樂的舉個手!關註可口可樂官方微博、微信的舉個手!
看到結果了嗎?圍繞我們提供服務,衣食住行的我們都沒有關註。還有個更好玩的,用蘋果的舉個手!關註蘋果的舉個手!蘋果沒有官微,不好意思,真沒有。
衣食住行娛我們都沒有關註,然後我們做個企業,你快點兒關註我哦!你覺得是不是很扯?企業官方訂閱號你可以有,但不要在上面花錢,是沒意義的。
2、走走社群。有很多企業,你的目標用戶沒有想象那麽多,有很多人是定位不清自己的目標用戶。
比如,北京你們認為有多少家花店?咱們看到好象路邊到處都是,但數起來沒多少,毛估大概八九百家。這麽大一個市場只有800個玩家。所以,當我們的核心用戶只有幾百和上千的時候,其實你只用一個朋友圈就把這些人裝完了,你不需要做伺候很多客戶的準備。
如果再大點兒的話,試著玩兒社群。社群現在爭議也很大,因為社群不是現在就有的。最早QQ開始的時候QQ群就有人玩兒社群經濟,到現在也沒有特別成熟的玩法,我自己親自實踐的成功概率也不算很高。
現在沒有哪家真正拿社群拿到很多錢的。很多產品都建了社群,頭三天大家發發紅包還聊聊產品,三天之後就該聊啥聊啥了,這個社群已經失去本身要聊的內容了。我覺得現在轉化率沒那麽高,但這麽火你可以試試。
口碑傳播,如何快速的建立口碑傳播?
我們想做個牛逼的實踐瞬間火起來,每個人見我都有這樣的期待,我說我真沒這能力,如果我有這能力我就不幹這事兒了,我先把自己弄火了再說吧。
大概有2億人在社會化媒體微博、微信上,他們有時間、精力、愛心,你讓他轉發他轉發,讓他評論他評論,讓他點贊他點贊,但你讓他花錢,對不起我沒錢!日本你做一個社交網絡的話,這群人是小白人群,就相當於工作3-4年小白領,他們是靠淘寶救濟的,如果淘寶不打折的話他們的工資是花不到月底的。高收入人群就是基本上在座的每一位,你們幾乎不會參與各種營銷轉發的各種活動,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商業活動,在社會化媒體上傳播起來是不可能的,註定那些有錢人是不可能給你轉發、評論和分享的,這是肯定的。所以,購買力和活動都是成反比的。
那如何快速建立口碑?正確的內容×精準的定向傳播。你最能打動用戶的內容就是正確的內容,不要做任何修飾。產品打造的越犀利、越擊中目標用戶的需求,越能提煉出正確的內容。精準定位傳播,你要找到你的目標用戶在經常活動的範圍和經常關註的帳號找他們的信息和內容。
傳統時代玩兒的是眼球,移動社交時代玩兒的是信任,你把你個人的人品轉嫁在一個產品上了。
如何快速建立信任?有三層結構,影響力背書,進行大面積擴散——用權威背書進行一個權威的解讀——用熟人口碑進行信任背書。
我們先建立影響力背書,怎麽做呢?用微博、美拍,名人、明星、媒體、自媒體、草根訂閱號,通過這些讓大家知道。
權威背書,你把信息傳遞給他們之後,再讓他們知道,為什麽這個東西是好的。這時候用到的媒體是什麽呢?微信的訂閱號、今日頭條這些,我是真眼看著《捉妖記》因為海量微信訂閱號對它的評價,把它的票房做到了十幾億。
這是特別典型的案例。上海的香天下火鍋,據說是任泉開的。5月19號做了影響力背書,20號做了權威背書,21號做了信任背書。
怎麽做呢?5月19號,舌尖上的中國導演沈爺,圈了香天下火鍋。發完之後第二天,今日頭條播報,都在說為什麽沈爺喜歡這家店?有的人說他們家店裝修好,有些人說廚師好,等等。我們只是了解了、信任了,但最終怎麽把客戶哄過去呢?大概用了1000個小模特,說那家火鍋好好吃啊,我們第二天去,然後第二天所有老爺們都去了,小模特都沒去。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 黑馬學院"互聯網+資本與社群營銷"課堂,徐揚口述,田牧編輯整理,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微播易徐揚:產品才是創業公司的第一要務 丨黑馬課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3/152234.shtml

微播易創始人、黑馬導師、黑馬會秘書長徐揚
開始打造極致化產品的第一步是什麽?
第一步先圈定我們跟誰做服務。往往說我們要洞察客戶的需求,如果都不定這個人是哪個人,你怎麽洞察?所以反過來走,他們先假定一群人,我只給這些人做服務。這群人定完之後,才會有第二個問題,找到他們的真實需求,如果人不定,去挖掘客戶的需求其實挖掘不動。
我們再想想很牛逼的小米。小米1有人用過嗎?當時的口號是什麽?只為發燒而生。當時我們聊都嚇一跳,中國十幾億人只做他們行不行啊?他們就只為發燒友,發燒友跟普通人有什麽區別?普通人是為了打電話上網,發燒友是為了什麽?翻墻、越獄、刷機。
我們公司有個小魏,大概提前半個月拿到了他的原型機,我拿了之後說這什麽玩意兒,打不了電話?小魏可高興了,聯網,下載操作系統,下載一堆各種各樣的應用,過了好久老徐我才終於能打電話了!
所以說,發燒友的需求是什麽呢?鼓搗手機,如果他不定這群人,他做這個手機任何一個出彩的地方都是扯淡,但如果定完發燒友手機,推出一個白板手機,發燒友會非常高興。
所以,回頭梳理產品的時候,先想好我們到底給哪群人做服務?只要人畫出來,才知道他的需求是什麽,如果需求都不知道根本做不出來讓他尖叫的產品。
然後,極致的解決。很多人都是樣子貨,為什麽呢?傅盛寫了長微博,訂了一個三只松鼠,有幾個驚喜:1、開箱之前上面寫著,快遞哥哥你要心疼我啊,請您不要搬運!2012年是第一家幹這個事兒的。2、開箱之後看到三個樣品,不是你想要的可以退掉。3、給你一個翹殼器。4、放殼的袋子。5、給了你一個密封條。
他之後換了一家想試試是不是也這樣,結果一試,不是這樣。客戶都是這樣的,一旦被慣壞再也改不回來,所以從此之後全都是三只松鼠。
再講個反面教材。大家都聽過一個詞叫女性手機,有看到周圍有人用女性手機的嗎?這炒了好幾年,從朵唯、到步步高,這麽鮮明的產品為什麽沒火?最重要的原因他們根本不懂女人。女人拿著手機第一個需求是什麽?右上角45度,幹嘛?自拍。
我見過一個特別自嗨的人,一個小姑娘寫自己的旅行日記,去青島,每天發九個大腦袋,我說姐你能挪挪讓我看看大海長什麽樣嗎?不!我就是大海。
第三,找到觸動他們的場景。如果你的用戶不是那個樣子,你會犯多少錯誤?自己的用戶明明在東邊,非要到西邊做營銷。
我們第一次的教訓是誰?e代駕。當時2012年的時候e代駕只有北上廣深四個地方提供服務,我們一刷全國地方都知道了,很多地方的人一裝一叫沒司機,那時候城市還是服務不過來嘛。第二個問題,沒有人喝多的時候還在刷微博。後來e代駕去哪推了呢?去男廁所的嘔吐池,39塊錢代駕,就在那刷火了。
成功人士創業是失敗概率最高的一撥人,因為周圍很多資源。我一個朋友黑馬五期的毛家惠,他原來是做動畫設計的,做了個遊戲,某某三國,我一算你這個遊戲推火大概要600多萬,他說太貴了。他說我有個姐夫北京三大商場的,大概花了小100萬做了三國的各種設備,拉到商場。哄來了一群人,全是老頭老太太,你認為老頭老太太會在手機上玩兒三國嗎?很多的成功人士都覺得這個資源一接,那個資源一接,我就起來了。但不是資源最好、背景最好的那個人能做成,而是決心最大的那個人,所以這個要想明白然後堅持。
事兒對了,人找到了,拿到錢,用錢來換時間和空間。要快速推廣。
每天問自己兩個問題:1、我要跟誰做生意?2、產品賣給誰?我知道在座的有兩個人合夥,你們回去之後做個小遊戲,拿個紙寫寫,咱賣的產品跟誰做生意?咱的產品核心價值是什麽?你們會發現,你們倆寫的內容不一樣,別笑,天天在一起的人,未必認知是一樣的,很多大企業也一樣的。
我去見紅孩子的創始人,在後臺找到了300多個帳號。他的粉絲都是母嬰群體,還找到了將近70個微信訂閱號,還有60多個朋友圈剛生完孩子的媽媽。我說你們要跟他們討論討論,他們討論了三個小時,最後沒得出意見。很多人正在犯很多錯誤,包括很多人說要做個產品讓小孩子喜歡,我說你賣給誰?6-8歲的孩子,我說他們有錢嗎?而掏錢的是孩子的媽媽。即便我們最終是為了這個孩子,但你的包裝媽媽不喜歡的話,也白扯。
我推了這麽多產品之後,發現推廣做得好的完全是產品好,完全靠推是留不住客戶的。蘋果商店有75萬個APP,大家常裝的是16個左右,常用的是4-5個,所以推廣是簡單的事兒,但把產品做好了大家舍不得卸載是另外一件事情。
大家希望聽到粉絲經濟跟口碑傳播,但只有把產品做好之後我們輕輕的一推才能火起來。
粉絲經濟就這兩個問題:
1、你確定你需要一個官方帳號嗎?提醒一下,不要再做了,它是個偽命題。
這里是淘寶用戶的舉個手!關註淘寶官方微博、微信的舉個手!喝過可口可樂的舉個手!關註可口可樂官方微博、微信的舉個手!
看到結果了嗎?圍繞我們提供服務,衣食住行的我們都沒有關註。還有個更好玩的,用蘋果的舉個手!關註蘋果的舉個手!蘋果沒有官微,不好意思,真沒有。
衣食住行娛我們都沒有關註,然後我們做個企業,你快點兒關註我哦!你覺得是不是很扯?企業官方訂閱號你可以有,但不要在上面花錢,是沒意義的。
2、走走社群。有很多企業,你的目標用戶沒有想象那麽多,有很多人是定位不清自己的目標用戶。
比如,北京你們認為有多少家花店?咱們看到好象路邊到處都是,但數起來沒多少,毛估大概八九百家。這麽大一個市場只有800個玩家。所以,當我們的核心用戶只有幾百和上千的時候,其實你只用一個朋友圈就把這些人裝完了,你不需要做伺候很多客戶的準備。
如果再大點兒的話,試著玩兒社群。社群現在爭議也很大,因為社群不是現在就有的。最早QQ開始的時候QQ群就有人玩兒社群經濟,到現在也沒有特別成熟的玩法,我自己親自實踐的成功概率也不算很高。
現在沒有哪家真正拿社群拿到很多錢的。很多產品都建了社群,頭三天大家發發紅包還聊聊產品,三天之後就該聊啥聊啥了,這個社群已經失去本身要聊的內容了。我覺得現在轉化率沒那麽高,但這麽火你可以試試。
口碑傳播,如何快速的建立口碑傳播?
我們想做個牛逼的實踐瞬間火起來,每個人見我都有這樣的期待,我說我真沒這能力,如果我有這能力我就不幹這事兒了,我先把自己弄火了再說吧。
大概有2億人在社會化媒體微博、微信上,他們有時間、精力、愛心,你讓他轉發他轉發,讓他評論他評論,讓他點贊他點贊,但你讓他花錢,對不起我沒錢!日本你做一個社交網絡的話,這群人是小白人群,就相當於工作3-4年小白領,他們是靠淘寶救濟的,如果淘寶不打折的話他們的工資是花不到月底的。高收入人群就是基本上在座的每一位,你們幾乎不會參與各種營銷轉發的各種活動,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商業活動,在社會化媒體上傳播起來是不可能的,註定那些有錢人是不可能給你轉發、評論和分享的,這是肯定的。所以,購買力和活動都是成反比的。
那如何快速建立口碑?正確的內容×精準的定向傳播。你最能打動用戶的內容就是正確的內容,不要做任何修飾。產品打造的越犀利、越擊中目標用戶的需求,越能提煉出正確的內容。精準定位傳播,你要找到你的目標用戶在經常活動的範圍和經常關註的帳號找他們的信息和內容。
傳統時代玩兒的是眼球,移動社交時代玩兒的是信任,你把你個人的人品轉嫁在一個產品上了。
如何快速建立信任?有三層結構,影響力背書,進行大面積擴散——用權威背書進行一個權威的解讀——用熟人口碑進行信任背書。
我們先建立影響力背書,怎麽做呢?用微博、美拍,名人、明星、媒體、自媒體、草根訂閱號,通過這些讓大家知道。
權威背書,你把信息傳遞給他們之後,再讓他們知道,為什麽這個東西是好的。這時候用到的媒體是什麽呢?微信的訂閱號、今日頭條這些,我是真眼看著《捉妖記》因為海量微信訂閱號對它的評價,把它的票房做到了十幾億。
這是特別典型的案例。上海的香天下火鍋,據說是任泉開的。5月19號做了影響力背書,20號做了權威背書,21號做了信任背書。
怎麽做呢?5月19號,舌尖上的中國導演沈爺,圈了香天下火鍋。發完之後第二天,今日頭條播報,都在說為什麽沈爺喜歡這家店?有的人說他們家店裝修好,有些人說廚師好,等等。我們只是了解了、信任了,但最終怎麽把客戶哄過去呢?大概用了1000個小模特,說那家火鍋好好吃啊,我們第二天去,然後第二天所有老爺們都去了,小模特都沒去。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 黑馬學院
微播易徐揚:社會化營銷進入第四個紀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6/154907.shtml
導讀 : 社交網絡營銷在短短5年內已經升級了4-5次,從微博、微信公眾號到朋友圈,到現在的視頻時代。而創業者需要“關註目標用戶在哪個平臺上凝聚的時間長,之後在他們經過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活動和拓展你的商業模式。”
i黑馬訊 3月2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舉辦的第三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微播易創始人、黑馬會副會長兼常務秘書長徐揚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徐揚在演講中表示,社交網絡營銷在短短5年內已經升級了4-5次,從微博、微信公眾號到朋友圈,到現在的視頻時代。而創業者需要“關註目標用戶在哪個平臺上凝聚的時間長,之後在他們經過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活動和拓展你的商業模式。”同時,徐揚還提到了視頻時代營銷的方式。
談及創業,徐揚向創業者建議:“在關註自己行業領域的時候,做到足夠細分,細分到可以看到行業內1-2年的小型更新換代和叠代。”。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謝謝大家!
只是運氣比較好,創業最早期的時候跟黑馬結緣。那時我是黑馬營三期的副班長,基本上沒怎麽逃課,踏踏實實在學。老牛那時候還沒有“重度垂直”的理論,但他讓我印象最深得一句話就是:“在一個細分領域里面一定要做到第一”,這句話影響了我很多年,我現在每天都在想自己是不是能在這個細分領域里做到第一。
回歸我自己。創業指導這類的,還是屬於個人愛好,我最喜歡幹的事還是研究和琢磨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也是創業工具,而且是很重要的創業工具
現在我們已經整個被手機綁架了。
你可能以為你的手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工作的。不,99%的時間你都用在了社交網絡上:翻翻朋友圈,看看訂閱號的文章,然後和別人聊天。夾雜在中間,很多生意都被娛樂化了,生意就在一個微信群和與微信好友聊天中無意達到了。
所以,社交網絡已經在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了。2010-2015年,創業需要考慮移動互聯網,否則沒人願意投資。但從2015年開始,如果你的項目沒有考慮到社交網絡,那就有一定的問題了。
我們之前還沒有真正研究過社交網絡到底是什麽樣的態勢,以及變化節奏怎麽樣。下面我們來講一下。
2010-2013年是微博最火的時候。在大部分人眼里,微博只有只有發和看兩個功能,而我們把各個微博帳戶分成了17個等級。單就紅人這塊,我們分為網紅、名人、明星,明星則分成4-5條線。那時我們服務的陌陌、小米手機、美麗說等企業就火起來了,他們的特征其實也很簡單:做了一個很牛逼的產品,利用當時的社交紅利(當時微博營銷特別便宜),快速把自己的企業做大。
2013年後進入了微信時代,很多企業開始做公眾號,但具體怎麽做成了一個問題。但最早做公眾號的人,現在最少都是千萬富翁級別了。微信公眾號對中國企業的公關、口碑、品牌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很多企業沒有趕上微博紅利期,但趕上微信紅利期後也變得非常牛了。
2014年微信發展到黃金時期,當年成了微商年。那時微商做到了1000多億的規模,大部分都是賣面膜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真正思考過,通過朋友圈去賣貨其實是個非常領先的商業模式。以前我們在各種電商平臺買東西都要走6-8步,而微商就1步:姐你喜歡嗎?拿回家能用的話給我轉個帳就可以了。其實你的目標用戶也就5000-8000個,能想辦法把他們固化在你的朋友圈里面,你就可以做一輩子生意了。
而很多企業總是在糾結了,微博我沒跟進,微信我也沒跟著玩,那朋友圈還要不要玩呢?但等你糾結的時候,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現在給你個機會,把你的關系、你的客戶托管到你的朋友圈里,你為什麽不試一試呢?很多很多企業,用朋友圈就可以把你的客戶伺候的非常好、非常舒服,而且還能產生很強的黏性。但還是有很多創業者只是把朋友圈當成一個娛樂工具,從來沒把它看作一個能夠輔助創業的重要工具。
視頻時代來臨
現在我們又進入了第四個社交網絡年代,這個年代叫作視頻年代。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們看到一個小姑娘在映客上做直播,對著屏幕和大家說話。到了12點的時候,她說我困了要睡覺,那時候有11萬人在線,觀眾說你睡吧,我們看著你睡!後來那小姑娘把燈光調暗,一歪,就躺沙發上睡著了。早上7點醒過來,居然還有11萬人在線。這11萬人整整一晚上在做什麽呢?發彈幕,11萬人聊了整整一晚上。
這代表什麽呢?這代表了及其頂尖的註意力資源啊。這同時意味著,你的目標用戶的註意力已經不在你常駐的地方了,他們都已經遷移到新的載體上了。
視頻發展到現在是個什麽狀態呢?以前我們做一次電影植入,需要提前半年去設計制作。而現在,七大視頻網站上的PGC大型制作節目已經是三天一集的頻度了,這比一個大片的植入速度要快多了。
還有UGC。社交網絡以前就只有微博、微信,現在直接出現了美拍、秒拍,還有快手這些短視頻平臺,出現了無數的小姑娘在上面拍自己,有的拍得非常好,甚至變成了一個IP(Papi醬)。
你們覺得這些東西不值錢嗎?可人家“二更”剛剛拿了5000萬人民幣的投資,而它們還只是一個公眾賬號,估值就比我們高了。你們覺得,這是不是機會,是不是市場,是不是註意力?
再往下就是直播了。YY做的最早,李學淩做了十幾年了,突然直播行業來了個爆發,出現了印客、鬥魚,還有花椒,讓無數小姑娘一夜致富。在上面賺得最多的一個小姑娘,聽說一天晚上就因為打賞掙了200多萬。
我們還細分研究了下美拍和秒拍上的人群區別。美拍上“文藝青年”比較多,天天錄一段自己然後發上去。秒拍是依托於微博起來的,很多小網紅在秒拍上玩兒。快手更好玩,有許多普通的群眾演員,所以他們的尺度會稍微往下一點點,黏合時間更長。YY則有很多專業直播,直播房間漂亮,然後麥克風也都是專業的。
現在這些做內容的都火了。papi醬拿的1200萬的融資,二更融了5000萬,一條融資百萬美元,另外一個只拍攝動漫軍事題材的公眾號,至少拿了1000萬。而這些還都只是在天使輪和A輪啊。
如何做視頻時代的營銷?
現在無數的人在湧入這個行業,開始在這個細分領域做。
我們昨天做了個事情:昨天唯品會的一個發布會請了周傑倫到現場。我們則找了20個網紅到現場坐在第一排,每人舉起手機做現場直播。其中有個小網紅在美拍上,做了個30秒的短視頻,得到了37萬個贊。你們可以想象下,這是什麽樣的影響和註意力。這樣做一下宣傳,這個品牌在年輕人心中想不火都難了。
從現在的變現模式來看,原本PGC的廣告制作都比較重,現在都比較簡單,只需要三天就能完成。我們甚至想過一個事,如果有一天一個杯子需要推廣,我們可以在三天之後,讓所有大型視頻網站上的PGC內容在第35秒都對這個杯子進行一次展出,那這個杯子就會變成一個很牛逼的事情。
UGC的明星和大咖的性價比很高,可以做貼片和各種創意廣告。怎麽做?
現在主流玩法有幾個。
一個是1+N,你找一個網紅在網上做一個事情,一分鐘馬上就結束。一個網紅在網上發一個聲音,然後用朋友圈和其它資源快速的擴散,這對一些APP和直接面向C端的產品來說很容易引爆。
第二個是N+1,一個大V圍繞一個案例進行傳播。我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案例,徐福記的一種糖,找了70多個美拍達人,同時跳一個舞,這段舞蹈引起了整個美拍和秒拍上面所有紅人模仿這個舞去跳。播放量現在已經到了3000萬。
還有就是N+N多點觸控的模式,意思就是你可以為一個事情做多個觸發點,用多個紅人和多個社會化媒體資源去擴散,這樣可以把你的企業品牌做起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這麽多,在此希望大家:
第一:在關註自己行業領域的時候,做到足夠細分,細分到可以看到行業內1-2年的小型更新換代和叠代。
第二:關註你的目標用戶在哪個平臺上凝聚的時間長,之後在他們經過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活動和拓展你的商業模式。
謝謝大家!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汪晨,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