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險資入市比例調回常態 那些舉牌“大戶”影響不大

保監會的強壓下,那些舉牌“大戶”可能的動向以及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12月13日,保監會主席項俊波的講話還在市場上發酵,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接受央視采訪的視頻又引起熱議。

陳文輝在采訪中表示,希望將在救市期間放開的最高可達40%的保險資金入市比例回歸到常態的30%。此話一出,對險資入市的影響,尤其是比例回歸後舉牌“大戶”們是否會超過上限規定成為了市場關心的焦點。

12月14日,多個險資舉牌概念股亦表現不佳,中國建築(601668.SH)下挫5.37%,萬科A(000002.SZ)跌幅3.34%,吉林敖東下跌2.34%。

不過,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業內人士的采訪以及對多個焦點舉牌項目的估算,此次險資入市比例上限調回常態,對於險資整體來說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對於部分舉牌“大戶”來說則剩余空間不大,後續空間將依賴新增保費。

險資整體入市比例“余額”充足

“我們對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的比例是有一定限制的,因為去年救市期間,我們對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放開,現在希望回到原來的比例。”陳文輝在采訪中表示。

根據2014年2月《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

而在2015年7月,保監會在救市背景下發布《關於提高保險資金投資藍籌股票監管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指出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投資單一藍籌股票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上限由5%調整為10%;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余額占上季度末總資產比例達到30%的,可進一步增持藍籌股票,增持後權益類資產余額不高於上季度末總資產的40%。

那就是說,保監會將要把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再調回到30%,而投資單一權益類資產的余額也將調回到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

“救市只是階段性的調整,回歸常態是早晚的事。即使下調比例,其實也不會對保險資金整體入市有任何影響,因為現在險資整體的權益性資產投資比例‘余額’非常充足。況且保險業總資產近兩年一直在高速發展,分母在變大,分子的上限也會隨之變大。”一名保險資管公司高管對本報表示。

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約1.86萬億元,占比為14.42%。這意味著還不到救市之前所規定的30%比例上限的一半。

翻看過去幾年保險資金整體權益類資產的占比,也從未突破過30%。中華保險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今,絕大多數年份的權益類資產占比均在20%以內,唯一的例外是股市“如日中天”的2007年,其股票和基金的投資余額占比達到27%,為十年內最高。

中銀國際行業分析師魏濤表示,目前我國險資的權益類資產比重相較於英國、美國近兩年權益類投資30%以上的占比來說並不算高。“國外成熟市場的保險公司在跨越經濟周期時也會偏向權益性資產。”一名業內人士表示。

而從我國資本市場的構成來看,海通分析稱,目前險資占全部A股自由流通市值6.7%,相比之下,散戶投資者占47.7%,一般法人19.3%、公募基金8.4%、保險6.7%、陽光私募4.9%、券商1.6%、QFII和RQFII共2.2%、國家隊5.9%。雖然險資在A股整體中絕對占比並不算高,但已成為機構投資者中重要的力量。

海通證券表示,過去5年保險資管權益投資年化收益率約為7.1%,同期上證綜指年化漲幅為1.3%,A股(流通市值加權)年化漲幅為6.2%,險資投資權益效果好。中期來看,險資加大股權配置比例是大勢所趨。

“監管整頓是對投資風險定向‘擠膿包’,不會影響股市穩定。”陳文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救市期間上調的比例,穩健型公司用不了,反倒讓激進型公司鉆了空子。“從保監會來說,這個時候我們出臺這個政策遏制住部分保險公司、部分保險資金在市場上起到的一些不好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是提振整個資本市場信心的重要方面。”

舉牌“大戶”是否面臨比例超限?

相對於對整體的保險資金入市影響,前海、恒大、安邦、陽光這些險資舉牌“大戶”是否會因為比例回調面臨“超標”是市場更為關心的問題。

根據本報對一些重點公司和重點舉牌標的的粗略計算和查閱,一些舉牌“大戶”在部分指標上目前的剩余空間不大,新增保費的多寡將決定後續權益性投資的進一步空間。

以舉牌“大戶”之一的陽光保險為例。陽光產險數據顯示,截至 2016 年 11 月 21 日,陽光產險投資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為100.69億元,占上季末總資產的比例已經達到25.25%。不過,在目前其舉牌的單個股票上,離上述5%的比例還有所距離。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21日,陽光產險投資吉林敖東股票的賬面余額為12.23億元,占上季末總資產3.07%。截至2016年9月14日,陽光產險投資伊利股份股票的賬面余額為8.08億元,占上季末總資產2.21%。

而在險資舉牌中最受矚目的“保萬之爭”中,根據本報按照三季末的數字粗略計算,前海人壽的權益類資產總額離30%尚有較大空間,但其中單個股票耗資最大的萬科A的持股比例或較接近5%左右。

根據監管規定,上述5%和30%的比例分子為單個和總體的股票投資余額,分母則為保險公司單體上季末的總資產。

陳文輝表示,目前恒大、前海兩家公司投資股市資金共有574億元,但並沒有披露各自的入市金額。而由於前海人壽為非上市公司,其也未披露第三季度末總資產的具體數字。但根據償付能力報告披露規則,前海人壽需要在第三季度末披露其認可資產數字。

據一名註冊會計師對本報介紹,認可資產是保險公司需要在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下用來計算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指標。在償二代的計算方法下,這一數字需要根據資產負債表中的各項資產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進行計算。根據各家公司的資產結構不同,計算出的結果可能小於也可能大於總資產數字,但一般差距不會太大。

根據前海人壽第三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其三季末的認可資產為2127.63億元。根據這一數字計算,即使以陳文輝口中恒大、前海兩家加總的入市金額574億元來計算,比例也只有27%左右。

但在萬科A的單一股票投資比例上,按照目前數字匡算,就會出現接近5%的情況。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前海人壽在寶能系舉牌萬科A的整個過程中無疑是“先鋒”的角色,在去年的7月至8月,前海人壽密集購買萬科總股本6.66%的股票,共7.35億股,按照買入價12.7元~15.6元的買入價,耗費資金約105.11億元。之後就再無增持。按照這個數字計算,萬科A單只股票的投資余額占上季末認可資產余額比例已接近5%。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一方面由於無法得知萬科A每筆買入的具體金額,因此耗費資金僅僅是估算金額,並且耗費資金僅僅為獲得成本,在鉅盛華將部分表決權讓渡給前海人壽之後,其有可能將萬科A放入長期股權投資用權益法進行後續計量,期末的賬面余額也不僅僅是當初的成本。另外認可資產和總資產之間也並不完全相等,因此該結果僅僅是無法得知具體數字情況下所做的大致計算結果。

而據業內人士分析,安邦保險由於旗下有多個保險主體,每次舉牌安邦保險都利用了多個保險主體同時舉牌上市公司,只需各自合規即可,因此也利於其在整個“大盤子”中根據各家情況選擇“出牌”主體。

國信證券在月初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資產驅動型險企大規模舉牌後,其權益類資產占比已經接近30%的政策紅線,後續空間將依賴新增保費。

“目前比例回調仍未正式發文,如果過了12月31日再正式回調,那‘上季末’就變成了12月31日。而在這期間會有新增保費出現,因此如果後續保費增長沒有問題,那權益投資比例的空間將持續釋放。”一名業內人士表示。

萬能險後續何去何從?

事實上,歸納起來,保險的投資資金來源可以分為自有資金、保險準備金以及其他資金。但其中,萬能險保險準備金可謂是其中的“大頭”。

以前海人壽舉牌南玻A為例,截至三季末,南玻A的前十大股東中,前海人壽的兩個萬能險賬戶持股占比達到19.37%,而自有資金賬戶持股僅有2.15%。

所以未來萬能險的“出路”好壞無疑影響著這些保險公司繼續舉牌的“彈藥”是否充足。但隨著保監會對高現價產品銷售的監管政策趨嚴,多數以萬能險為主導的資產驅動型保險公司保費數據不容樂觀。國信證券表示,今年1-9月,除了安邦和恒大,多數險企月度保費同比下滑。前海人壽更是被保監會暫停了萬能險新業務,但其表示將在12月30日前完成整改。

同時,保監會對於保險公司以萬能險為代表的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占比也做出了進一步限制。自2016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中短存續期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最近季度末投入資本和凈資產較大者的2倍以內。保險公司所銷售的預期60%以上的1-3年存續時間中短存續期產品的年度保費收入,2016年~2018年應分別控制在總體限額的90%、70%及50%以內。

在嚴格監管之下,各個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在2016 年下半年也出現了回落,負債成本開始下降。

海通證券表示,2016年9月-11月,大部分非上市保險公司的主力萬能險的結算利率已從上半年的7%-8%的高水平降至5%左右。

“9月的新政規定明年4 月1 日起現有老產品大量停售,加上過高的萬能險結算利率將不複存在,屆時萬能險等產品銷售難度顯著加大。一些中小保險公司高度依賴萬能險等中短存續期產品,明年開門紅後保費增長壓力非常大,價值轉型(發展保障型業務和個險渠道)是必然選擇,轉型困難的公司將難以為繼。”海通證券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597

內保外貸可調回境內使用 料增融資彈性

1 : GS(14)@2017-02-06 07:25:17

【本報訊】為防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去年底傳聞當局接連以窗口指導,嚴控資金流出,不過農曆年前,外管局公佈9項外滙管理改革通知,包括允許企業以內保外貸形式,將境外所籌資金調回境內使用。分析指,放寬資金流入,與內地鼓勵國企結滙減慢人幣貶值的目標一致,內保外貸由傳聞收緊至放寬回流使用,是否有助企業更彈性海外融資,仍待觀察。所謂內保外貸,是指內地母企提供擔保,支持子公司在外借貸。過去內保外貸融資所得都留在境外使用,雖有企業藉灰色操作,如成立另一間中介機構,以公司股本注資方式打回內地用,但當局並無明文允許。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表示,前段時間市場仍傳聞內保外貸可能收緊,外管局是次允許內保外貸資金可調回境內使用,意味又重新確認此擔保融資渠道,相信對真正有融資需要的企業會有幫助。恒生銀行(011)署理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指,由於細則如合資格應用的企業、規模及是否需要備案等規定尚未出台,故尚需釐清研究,但他相信容許內保外貸資金調回內地,對目前境內借貸亦見偏緊的企業,可透過境外融資調回國內使用,具正面效益,但實質影響有多大仍待評估。有不具名銀行界則認為,當局只是放寬資金流入,跨境流出仍然從嚴,內保外貸精粹是境外借貸境外用,回流內地的資金日後再滙出時會否有變,均令新安排成效存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91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6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