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當前位置:首頁>> 電子商務>>i黑馬:日均PV5400!紅星美凱龍做的哪門子電商?! i黑馬:日均PV5400!紅星美凱龍做的哪門子電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931.html

《IT時報》報導,紅美商城業務除了團購外,主要還有「商城」版塊。商城為B2C模式,提供平台給商家在網上銷售商品。不過點開各個商品,銷量數據大多都為個位數,一些甚至為零,頗為慘淡。

「每天都有新品在加入,我們還在上產品,不能只有幾個好賣的產品」,無論是紅美的公關人員,還是紅美商城版塊的員工,都這樣解釋銷量不佳的原因。不過有消息稱,紅美去年下半年砸錢2億元但只銷售4萬元。紅美方面則稱,「賣幾個沙發就超過4萬了。」對此,一位知情人士說,「營收差不多就是4萬元,因為其網上商城所賣的大多都是小件標準品,沙發等非標產品很少而且光顧者也不多。」

同時從紅美目前訪問量來看,其「成績」並不好。Alexa數據顯示,紅美商城日均PV(頁面瀏覽量)為5400,而國美商城為8606400,蘇寧易購為3552000,差距懸殊。

滾滾裁員潮

伴隨業績而來的是紅美商城團購事業部的裁員,廣州站、湖南站等全國多個分站都命運多桀,「一些分站已經裁員完畢,一些還在協商。」某分站員工說道。此前有網絡媒體報導稱,「近400人的紅美團隊被迫大幅削減,目標可能是150人。」

一位員工向記者計算說,紅美團購事業部在全國20多個城市開設進行當地團購業務,一個分站10人標配,每個分站基本裁員一半,再加上總部裁員一部分人,上述報導的這個數字雖有所誇張,但數量仍然很大。

據業內人士分析,紅星美凱龍電商業務近半年內毫無起色的根本原因在於初期戰略定位的偏差,以致其線上線下業務割裂脫節,各自為戰。紅美商城上線初期並未以紅星美凱龍為依託,充分借用線下賣場資源,而是單獨開展以家居建材產品為主的B2C業務。但以目前電商市場而言,做獨立B2C的難度顯而易見,沒有足夠的流量支撐,供應商找不到入駐紅美商城的理由。

 「七嘴八舌」:為什麼這麼慘淡?

@van魔怔:看看宜家的業務吧,遍佈四十多個國家,但僅在10個國家開展電子商務,而且品類還很有限,一直謹慎觸電是基於宜家的進店「體驗式」與製造「衝動式」消費,以及物流的解決方案。觸電切不可盲目跟風!

@非可居品-王軍:家具電商絕不是要革傳統渠道的命,而是以紅星為代表的商業地產模式的傳統渠道效率低下,資源浪費巨大,工廠,經銷商苦不堪言,走到了頭。電商絕對不會摧毀價值,而是會改造傳統供應鏈體系。有先見的品牌,將借用先進的技術,數字化營銷等手段在這一輪浪潮中成功轉型,塑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諮詢老陳:最近碰見一位做實體母嬰產品的,做電商銷售的原因是大家都在做,所以理所當然也要做,討論了三個月急著上,我問了他們兩個問題,他們的電商渠道是用來消滅自己實體渠道的?還是拓展新渠道的?回答:無解。我給他們的建議是先把電商的事情停下來想清楚了再談電商的事。

@河東獅1984:傳統企業轉型電商必須發揮出既有優勢,O2O或者假O2O都行,否則怎麼跟純電商競爭?聽說居然之家也要上電商項目了,引以為戒!

@披著狼皮的漏網之魚:第一,紅星美凱龍本來就是做線下的,線下和線上模式差別非常大,不懂裡面的東西,沿用線下思維是沒戲的。第二電商本來就是個燒錢的行業這塊行業蛋糕本來就已經被幾個瓜分掉了,想擠進去,特別是去年行業一大洗牌,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早晚也會被淘汰掉的。

@V_Shaw:投2億,交易4萬,才有動作,這反應太遲鈍了點。還真沒聽說過他們的電商品牌,顯然在品牌推廣上存在嚴重問題。與賣房子一樣,賣家具和家飾,要考慮顧客體驗,這就是樣板房和家具賣場的作用。如果不考慮線上線下的整合,投入再多也惘然。在收入模式上也應有所創新。建議解剖易居電商,而不是改名新易居。

質疑

@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我跟紅星美凱龍的高管溝通了,一共三百來人,也就半年多,系統開發主要是自己的人馬,幾乎沒有推廣,怎麼會花掉2億呢?

@訊聯王萌:純屬瞎扯蛋,現在這些所謂的自媒體一邊在鄙視主流媒體的欲蓋彌彰,一邊自己又在捕風捉影、空穴來風。這次換血據我瞭解屬於正常的人員調整,不存在清盤一說,僅商城團購頻道就帶來了數百萬的GMV,4W?腳趾頭想出來的?,更名是真事,和網站定位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092

滴滴CEO程維談10億元補貼戰:天價營銷背後的日均交易量如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11.html

i黑馬:在此文中,記者就滴滴打車和快的的“約架”做了采訪。滴滴CEO程維在本文中談到了與快的的天價營銷價格戰,承認其肯定不完美,但絕不後悔。不過他並未說明補貼戰術獲得的日均交易量。他特別提到了新加入滴滴任COO的柳青對自己的觸動。此外,他對打車服務的未來模式做了設想。
 
\艾誠:跟快的打架的策略是什麽?
 
程維:雖然這已經過去大半年時間了,還是有很多人在關心。所有人都關心補貼,其實背後是互聯網改變移動支付的一個經典戰例。它是一場遭遇戰,不是一開始導演過。
 
一開始我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能夠打通現金流,我們希望乘客開始有這種微信支付的習慣。這里面有好處,比如說你不需要準備零錢,司機也不會再收到假幣。其實一直有人在嘗試,但都沒有成功。為什麽滴滴就能夠把這個微信支付推起來,根本不是一種我們看到的補貼大戰。
 
商業合作都有自己的目的,但最好的結果是雙贏。微信支付走進了大家的視野,千萬計的人開始用微信去綁卡付錢,滴滴也獲得了海量的用戶,獲得很高的知名度,進一步促進了教育用戶的過程,這其實就是一種雙贏。
 
艾誠:據說停止補貼當天,訂單量從當月的500萬,瞬間減少了150萬單,變成了350萬單,現在日均交易量有多少單?
 
程維:這是秘密,但是我們還是移動支付里面最大的交易平臺。這個問題應該這麽看,在我們瘋狂補貼的時候,那是一種非理性的市場營銷行為。我們吸引了很多原來路邊打車的用戶,也吸引了一些根本就不是打車用戶的用戶。在很多二三線城市里面,起步價才七塊錢,我們因為競爭補了十二塊錢,倒找錢,所以會使得百姓覺得不打車都吃虧,包括老太太去買個菜,她都要滴滴叫一輛車,這種水分應該去掉。但是我們相信,因為我們的營銷使得很多的人嘗試了手機叫車,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就回不去了。
 
艾誠:回顧用十幾億元做的營銷戰,是不是聽上去有點荒唐?
 
程維:肯定不完美,但不能說荒唐,我們覺得這個就是滴滴發展歷史上面的一件大事。整個營銷案例的策劃,產品的設計,線下的推進,資金的調撥,它其實都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是我覺得這個往前看,我們一點都不後悔。
 
艾誠:如果非得講一個最大的遺憾那是什麽呢?
 
程維:可以早一點停下來吧。中間滴滴有一次降價,因為我們覺得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習慣了,差不多可以停下來了,但是後來對手跟進了整個營銷活動,而我們並沒有很好的溝通和協調,就沒有喝那杯茶吧,所以沒有停下來,我們也就只能再殺回去。最終進一步驚天動地地互相加價,後來也變成愈演愈烈的這種營銷事件。在我看來其實中間可以更早地握手言和。
 
艾誠:柳傳誌的女兒柳青加盟,給滴滴帶來最大的紅利是什麽?為什麽她會加盟?
 
程維:在創業的路上,很多夥伴慢慢地跟我們走到一起,根本的原因就是誌同道合。很多人講滴滴想要做什麽是抱著取笑的態度,特別是在早期,他不覺得這件事情靠譜,所以那些能夠相信這個夢想的人就是“誌同”。“道合”就是今天我們做事情有共同的價值觀,比如我們都相信簡單,都相信開放,都努力而有原則,很快就能找到共鳴,就是一路人。柳青是我們碰到的所有投資里面,給我們觸動最大的一個人。
 
艾誠:她怎麽觸動你?
 
程維:柳青是個有很多光環的人,但我們發現光環背後是一個獨立、要強、有魅力、有靈性的幾乎完美的女性。今天滴滴是一個兩年的創業公司,要實現我們移動互聯網改變出行的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當然希望這種世界級的人才能夠幫助我們,一起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所以我們是一拍即合的,中間可能只聊了一到兩個禮拜。這其實很難想象,一個這麽大的決定,一個在高盛位居高職十二年的職業女性,在一到二周時間里面就決定加入一家創業公司。
 
艾誠:你用什麽打動了她?柳青給滴滴打車帶來了什麽?
 
程維:滴滴的夢想,是中國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這個事情柳青相信,她覺得我們努力可以實現(這個夢想)。第二她是投資人,她對於企業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和認知,她是用一二周的時間跟我們整個團隊泡在一起,因為除了這件事情靠譜以外,更重要的是這有什麽樣的一群人。毋庸置疑(柳青的加入)會有很多好處,她的視野、她的格局、她戰略的思考、她對於大型企業的管理經驗以及在業務上的一些想法,以及可以想到的投融資,這些其實都會有很大的一個幫助。但最重要的是信心。
 
艾誠:面對滴滴積累的海量用戶數據,下一步如何實現盈利?
 
程維:可能有一萬個人問我們滴滴怎麽賺錢,很少有人去問滴滴還能給用戶創造什麽價值。滴滴這三年時間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我們說我們不賺錢,我們持續的在出行這個領域里面,用互聯網的手段給用戶提供方便好用的出行服務,這三年時間我們不會去盈利的。
 
但三年以後,我們相信滴滴打車,會是一個可能對整個中國出行做出改變的企業。
 
艾誠:你能假設幾種商業模式嗎?
 
程維:有了海量的乘客和司機的數據之後,這些司機和乘客因為滴滴的服務好,黏在里面,那我們就可以給一部分需要更高服務的乘客提供增值服務,同時也給一些司機提供增值服務,這樣可以有一些收入。人們打車的時候,我們可以推薦一些周邊更精準的廣告,這樣又會有一些廣告的收入,所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幹。

本文節選自艾誠對滴滴打車CEO程維的采訪,原文發表於《經濟觀察報》,轉自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97

日均訂單上萬、估值6億 “劍橋男”的點菜APP能否成為下一個餓了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5/150074.html

黑馬說:O2O成為“風口”已經有些日子。期間,有的公司成長為10億美金以上的“獨角獸”,例如滴滴打車、美團、餓了麽等等,但更多的則是在廝殺的路上,或者已經被對手踩在腳下。未來屬於誰?我們認為是那些已日訂單過萬,世界卻剛剛向他們招手的實力派新秀。

由劍橋大學畢業生侯峰創辦的“悠先點菜”正在低調的爆發。這個偏安於杭州的創業公司,將傳統餐廳中的“菜”與“人”進行直接連接,讓人們在家中提前完成點菜,甚至全單付款。此點菜APP在創辦第10個月,日均交易訂單數已經高達1萬,並於近日獲得了來自騰訊的數千萬美金投資。

當這一切僅僅發生在杭州,訂單卻以50倍的速度在增長時,我們該怎麽看待他們的未來?
 
文 | i黑馬 王瑞

 
\悠先點菜CEO  侯峰


學費:2次創業失敗 3次踩入餐飲O2O大坑
 
在北京三元橋鳳凰匯太平洋咖啡,悠先點菜CEO侯峰脫了鞋子,盤腿坐在沙發上和i黑馬聊起他的創業史——那是一個長達6年,兩次失敗,掉過無數次深坑的漫長路程。不同於一般創始人咄咄逼人的語速和激情萬丈的情緒,光頭侯峰始終都很平和。每一句話,似乎都是思考之後的結果。
 
遇到不同意見時,他會反駁然後停頓,但語速不變,卻一針見血。於是你知道,為什麽付全款而不是訂金,為什麽是中檔餐廳而不是快餐,為什麽是堂食而不是外賣,所有這些問題,每一個他都已經在腦子里問過自己無數遍。
 
創業,就是對人類一種行為模式的改變和提升,如果你不能透徹地理解人類每一個簡單動作背後的深意,那這種創業項目註定失敗。
 
已經失敗過幾次的侯峰深諳這個道理。
 
這位21歲就從英國劍橋大學碩士畢業的“天才少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VIA以及諾基亞當了6年技術高管,於2009年開始創業。但直到三十歲出頭,他還在面臨著用自己錢養活團隊的窘境。
 
2010年年初,由於政策監管問題,侯峰不得不停掉了自己第二個創業項目“施強醫療網”,此前他還做了一個在線教育項目。這時,侯峰決定做一個“不像醫療監管沒那麽嚴,同時又比在線教育的使用更頻繁”的項目。他選定了O2O餐飲。
 
當時拉手、窩窩團、美團等團購網站“百團大戰”激戰正酣,但侯峰覺得團購並不能真正滿足1.7萬億餐飲產業(2011年數據)的需求,互聯網對於餐飲的改造也不該只是打折引流這麽簡單。他想再往前一步。曾管理過餐廳的他嗅到,互聯網作為工具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傳統餐廳的“效率”。
 
“餐飲O2O的各個方向,我基本都試錯過。如今的悠先點菜產品成型之前,差不多經過3次坑。” 侯峰說。
 
首先,他嘗試給餐廳提供成套的“收銀+點菜”的軟硬件結合系統,硬件是iPad的電子觸屏點菜單。但老板要培訓員工使用新的收銀系統,要花很多精力,而且這種軟硬件一體的東西太重,沒法規模化擴張。
 
後來,他又切入排隊系統,給餐廳提供排隊叫號的“硬件”系統。但他發現,很多排隊機每天只應用幾個小時。而且,排隊機前的服務員也並不能省,對效率的提升很有限。
 
之後,他想到了可以優化點菜。給門口排隊的人們提供提前點菜的應用,點完生成二維碼,在前臺的“硬件”上掃一掃就可以直接打印菜單。這個小小的“硬件”雖然成本只有幾十元,但很容易壞,需要頻繁維護,最終也只得放棄。
 
問題出在哪?硬件、硬件,還是硬件!?
 

融資:從王剛到騰訊 上線一年半估值一億美金
 
交了2年學費之後,侯峰對如何把互聯網整合進餐廳,提升餐廳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決定砍掉所有重的東西(硬件)去快速規模化,專註利用互聯網優勢,結合大家使用的設備(手機)打通餐廳和消費端,提升餐廳的“翻臺率”,升級消費體驗。
 
此時,峰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滴滴打車的投資人王剛。在一個茶室,王剛在和他聊了半個小時後就決定要投資悠先點菜。而且第二天,錢就已經打到了侯峰的賬上。
 
這對於此前一直單打獨鬥,靠自己的錢支撐了4年的侯峰來說,確實是一個驚喜。他也未曾想到,在獲得了王剛的數百萬投資之後,經過多次餐飲O2O試錯洗禮的侯峰,新項目的發展如坐上了“火箭”。
 
侯峰以為自己只是把此前試錯經驗都告訴了王剛。王剛卻坦言:“一個有後端餐飲經驗的人做針對餐廳的項目,至少比前端的人少交六個月的學費。”
 
王剛也認為,提高餐廳的“翻臺率”才是餐飲O2O的真正突破口,悠先點菜和餓了麽一樣,都是提升了餐廳的效率,創造了價值。只有創造價值的東西,才有在行業中長期存活的理由。而很多拼湊的O2O項目,並不具備行業價值,只是依靠資本和營銷撐起來,成為一個多余的服務銷售入口,對比其他銷售渠道中,其實不具備競爭優勢。
 
侯峰說:“如果大量的B端不在你平臺上玩,這個平臺就無法聚集有能力服務C端的資源"
 
目前悠先點菜已經覆蓋杭州和上海3000家餐廳,日均訂單量1萬單。而在9個月前,他們的日均訂單量僅僅為200單。悠先點菜實打實的為眾多合作的餐廳提升了10~20%的翻臺率,杭州餐飲店爐魚與悠先點菜合作前一月服務 2.8 萬人,合作後一月服務 3 萬人。
 
“用戶無論在哪,提前用‘悠先點菜’點好菜後,什麽都不用管了,按時到餐廳就餐就行。92%的用戶直接在悠先點菜上付款,54%用戶已經開始提前數個小時點菜,餐廳省去了點單、收款等服務,可以有安排桌位的空間,甚至是提前規劃菜品供應。”
 
悠先點菜經過半年打磨之後,“完成品”於2014年初上線。對比創業初期試錯的坎坷和徘徊,悠先點菜似乎每一步都“踩”在了點上。2013年上半年,侯峰獲得了王剛的天使投資,2014年上線運營半年取得日均200單成績後,獲得了GGV(紀源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投資。而後,悠先點菜迎來了大爆發,騰訊也主動登門。
 
在和阿里的淘點點廝殺多時之後,侯峰也終於在BAT中間站了隊。在拿了騰訊數千萬美元的B輪投資後,悠先點菜如今估值突破了1億美金,成為大眾點評,滴滴,餓了麽之後,騰訊為數不多主動布局的O2O項目。騰訊也承諾將給予侯峰微信入口以及其他資源的補充。
 
\悠先點菜App主界面

爆發:對標餓了麽全國擴張 未來或切餐廳原材料供應
 
現在的悠先點菜,如同2012年時處於爆發前夜的外賣O2O公司“餓了麽”。
 
彼時的餓了麽只在北京上海布局,剛獲得B輪融資,日均訂單也不過數萬單。但其為眾多餐廳提升30%~50%的翻臺率,已經顯現了其對於餐飲行業巨大價值。
 
隨著後來大量資金引入,餓了麽擴張到全國,“效率黑洞”把全國數萬家餐廳都“吸”入了餓了麽平臺。如今餓了麽已經成為了一家日均訂單突破120萬,覆蓋十萬家餐廳,估值20億美金的超級O2O平臺。
 
雖然對餐廳的翻臺率(10%~20%)提升沒有“餓了麽”(30%~50%)那麽高,但是悠先點菜更容易切入中高端餐廳,更容易進入多人用餐社交消費場景,且主內(餐廳內用餐)的定位,讓悠先點菜和餐廳管理貼得更緊密。
 
目前悠先點菜團隊有70人,在獲得騰訊投資後,侯峰表示下一步將會是“戰略擴張”。
 
侯峰期望悠先點菜不但提升餐廳的效率,還能產生愉悅的用餐體驗,他的夢想是讓用戶去餐廳就餐像使用打車軟件Uber一樣,掏出一次手機(點單),就可以直接到餐廳用餐。
 
當然,侯峰本人的夢想還要更大一點:如果有一天,能引導顧客提前一天下單,那麽悠先點菜將直接影響到餐廳的原材料采購。而當大量“人”與“菜”的數據在優先點菜上沈澱完成後,也許到時,侯峰他們就能切入的更多。
\ 

悠先點菜公司基本情況
 
主營業務:提供可直接支付的點菜APP。通過遠程點菜,幫助C端優化就餐體驗,同時幫助B端改善經營效率。

創始團隊:張穎(合夥人)阿里巴巴10年銷售經驗(M2高級經理),管理過70人銷售團隊。曾銷售過阿里巴巴誠信通、網銷寶等廣告產品。擅長銷售,運營商務團隊。

許文傑(合夥人)2003年浙江大學畢業(計算機系)。曾在科訊、天璣、寬宇科技、華數網通有9年的渠道推廣和管理經驗。20年以上餐飲行業管理的家庭背景。2012至2013年,負責銷售團隊及外婆家、名人名家等大客戶戰略合作談判,目前負責合作以及商務談判。

公司規模:估值1億美金,總部位於杭州,在上海設立分公司。

融資進度:2013年獲得王剛數百位天使投資,2014年獲得GGV數千萬人民幣投資,2015年年初獲得騰訊數千萬美金投資。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瑞,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到了2016年,騰訊更是將“豐富騰訊的支付服務及金融產品平臺”作為未來一年的展望和策略之一。

馬化騰在演講中特別提到,安全作為底層核心技術服務,是大數據生態的基礎保障。

在他看來,大數據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再僅僅是企業的探索,更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被寫入了十三五規劃綱要。騰訊正在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共建大數據生態。

馬化騰提到,有人給他建議,貴州有很多的優勢,一是水電很充足,電力很便宜,二是有很多山洞恒溫恒濕,“所以我們也在考察,能不能在貴州建一個大數據的災備中心。”

目前,騰訊數據中心已儲存超過1000PB數據,超過1萬5千個世界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藏書量,並以每天500TB速度飛速上升。

此外,騰訊每天需要高效地進行海量數據的處理。例如,用戶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上傳的圖片高達10億張;騰訊視頻(含微信公眾號H5視頻)每天播放量達20億次,除夕當天紅包支付超過25億筆,每天移動支付超過5億筆。

馬化騰強調,騰訊一直致力於大數據的探索和實踐,並積累了18年海量數據運營經驗。海量數據運營是騰訊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騰訊探索開放戰略的基礎。騰訊在海量數據運營的核心基礎上實施開放策略,將自身能力和資源開放給更多的合作夥伴,與其共建完整的大數據生態。

他認為,在大數據生態中,騰訊的角色和定位是為合作夥伴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包括雲、支付、LBS、安全等,並與合作夥伴一起構建雲上大數據生態,助推產業升級。這既是經濟新動能的助燃劑,也是國家現代化治理的基礎設施。

騰訊將通過雲服務向合作夥伴輸送核心技術能力。例如,從適用於多種場景的大禹分布式防禦技術,到基於QQ空間圖片處理而推出的萬象優圖技術,再到全球最大的數據分析計算平臺Open Data,騰訊雲已向合作夥伴全面開放安全、數據分析、智能語音與人臉識別等技術。

隨著在AI領域的深入探索,未來雲上生態也將越來越豐富。騰訊將專註於連接,不斷將自己的核心能力開放出來,與合作夥伴共建大數據新生態。

 

以下為馬化騰演講全文:

馬化騰:第一位壓力比較大。非常榮幸,各位嘉賓大家好,我是第二次來到貴陽參加數博會,我記得第一次來了之後印象非常深刻,決定今年再次參加。也在此恭喜貴州能夠這麽短的時間內把一個IT領域的峰會辦得如此成功,而且得到了總理的關註和支持。

從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嘉賓的演講當中知道大數據不僅僅是一個產業的探索,更加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大數據已經上升成為了國家的戰略,寫入了“十三五”規劃綱要。

隨著中國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我們看到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創新領域方面,產業獲得了高速的發展。總理非常關心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尤其在今年第一季度,他特別關切的詢問發展情況。我想說,我們在座的很多新經濟領域,尤其是大數據領域的企業,今年的發展還是非常不錯的。我相信隨著未來和傳統行業,互聯網+的融合,我們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騰訊在大數據方面的數字。騰訊有18年海量的數據運營經驗,目前我們的整個數據存儲中心,存儲總量超過1000個PB,超過15000個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存儲量。我記得是在去年的天津大爆炸的時候,騰訊是在天津有一個亞洲最大的數據中心,當時離爆炸中心只有1.5公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柴油發電機的門,墻都扭曲了,非常危險。當時我們的人員還沒有撤退,後來撤退了,這麽大的數據中心裸奔。

有人跟我建議,貴州有很多的優勢,水電很充足,電力很便宜,第二,它有很多山洞,恒溫恒濕,貴州有很多這樣的好地方,所以我們也在考察,能不能在貴州建一個大數據的災備中心。貴州的大數據中心是從無到有,我覺得它爆發出來的能量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此我祝賀貴州,希望在大數據產業得到快速的發展。

下一個數據,騰訊在圖片和視頻,以及我們移動支付方面數字的進展。用戶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上傳的圖片高達10億張;騰訊視頻(含微信公眾號H5視頻)每天播放量達20億次,除夕當天紅包支付超過25億筆,每天移動支付超過5億筆。這些數據都在國內居行業首位。這些都是我們騰訊在多年運營當中積累的經驗,我們希望開放出來,貢獻給生態的合作夥伴。

下一頁是騰訊最近這三年整個戰略的變化,我們從什麽業務都自己做,轉化為只做最核心的社交平臺和數字內容,以及金融業務。對外說就是“兩個半”的平臺,其他的業務我們全部交給合作夥伴。我們看到大數據和未來的這些生態里面,我們決定做哪些基礎的要素呢?第一是雲,今天的主題。第二是移動支付,第三是地理位置信息,LBS,以及安全。我想這些基礎設施是我們能夠和周邊的生態和合作夥伴,就是我們的朋友圈的這些合作夥伴一起來共建的。

舉個例子,比如說LBS,騰訊有投資一些基礎地圖的公司,但是實際上大量的數據還要依賴我們的生態中的合作夥伴。比如說出行領域滴滴打車,他每天有超過上千萬單的出行記錄,數百萬車輛實時把這種地理位置信息能和我們的平臺一起匯集。包括京東,京東有數萬個送貨員,每天有大量的物流在流轉,甚至精準到你的家庭住址。還有O2O領域,美團、大眾點評、58同城等等,他們有數百萬家商戶,以及送餐服務這種地理位置的信息。這些信息都是掌握在整個生態各個合作夥伴里面,我們希望共建,匯集起來,同時返回給我們的合作夥伴。這些都是鮮活的案例,在未來這些基礎設施將是我們未來大數據生態的一個助燃劑,也是國家未來經濟新動能的基礎設施。

最後一頁我想介紹一下騰訊在雲方面的規劃。其實,雲的業務我們過去只是在內部使用,現在我們把它開放出來。從底下看,我們是提供一個基礎數據中心,在中間我們有各種產品結合很多特色,最終為各個產業提供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和合作夥伴一起,騰訊定位很清晰,我們專註做連接,我們希望能和大家共建大數據的生態,最後預祝本次數博會圓滿成功,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69

深交所:個人買入分級基金需日均持有30萬元證券類資產

深交所9月9日發布公告,就《深圳證券交易所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稿顯示,個人投資者及一般機構投資者開通分級基金相關權限需滿足,最近二十個交易日其名下日均證券類資產合計不低於30萬元;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範性文件和業務規則禁止或者限制參與分級基金交易的情形。

其中,證券類資產包括投資者持有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股票、債券、基金、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等資產,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資金和證券。個人投資者及一般機構投資者開通分級基金權限後才能進行A類份額和B類份額的買入,基礎份額分拆操作。

此外,專業機構投資者無須進行分級基金相關權限申請,會員可以為其直接開通。

深交所指出,分級基金是帶有杠桿特性的複雜金融產品,投資風險較高,前期有些中小投資者對分級基金產品運作機制及其風險缺乏了解,盲目買入而蒙受了損失。為規範分級基金市場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制訂了分級基金業務管理指引。

《指引》正式實施後,對於存量個人投資者及一般機構投資者,必須向會員申請開通分級基金的子份額買入和基礎份額分拆的權限。存量個人投資者及一般機構投資者若不滿足投資者適當性條件,可以自主選擇繼續持有、賣出或者合並贖回當前持有的分級基金份額。

考慮到《指引》出臺需證券公司進行技術系統改造,並為合格投資者開通交易及相關業務權限,為確保分級基金交易正常進行,《指引》從發布到實施將預留一段時間的過渡期。

此外,分級基金發生份額折算的,深交所根據基金管理人申請暫停、恢複申購贖回業務及停複牌業務。分級基金下折期間的申贖、拆分合並業務,交易停複牌業務安排如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296

上交所副總經理:50ETF期權日均成交合約張數穩步增長

12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瑋在2016第12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境內交易所高層論壇上介紹,上交所50ETF期權每天的成交合約張數正在穩步增長,日均成交量在50萬至100萬之間,上證所正就交易機制和方式的進行完善,同時爭取早日推出不同品種。

據謝瑋介紹,上交所期權從2015年2月份推出以來,剛開始的時候投資者的數量、開戶人數大概是幾千人,大概四、五千人,每天的交易幾萬張、十幾萬張,大概是這樣的規模水平,持倉也非常小,主要的交易都是在探索。經過這一年、兩年的發展來看,現在的基本情況,開戶近二十萬,大概17、18萬,每天參與交易的人數大概在5000人左右,多的時候六千多、七千多,少的時候三千左右。每天成交的合約張數來看正在穩步的增長,到現在多的時候一百多萬張的成交,現在少的時候大概在50萬張左右的規模。

經過觀察發現,如果現貨市場波動比較大的期權成交量就增加,如果現貨波動相對比較小的,期權成交量和參與人數都會減下來,前一段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基本上是以認購期權為主,主要是在做認購,現在這一段認沽的交易也逐步穩步地增長,也越來越活躍。

同時,上證所也觀察到一些投資行為,從最近一段交易的情況來看,交易是認購占60%左右,原來的持倉基本上是認購為主,認沽相對少一些。最近隨著參與人數的參加,認沽的持倉比例已經超過了認購。從上述行為分析,投資者都在做保險,套保的比例也在顯著增加,功能正在逐步地發揮。

從期權本身來看,這一年多的交易情況顯示,期權本身的功能和期貨還有很大的區別,在金融市場上發揮的功能還有很大的區別。以前只有現貨市場,現貨市場作為投資者來說,基本上只能等著股市上漲才能賺錢、才能盈利,這是基本的模式。有了期貨以後,股市跌的時候如果做空的話他也能獲利,本來只能上漲才能盈利,現在下跌也能盈利。有了期權以後就不漲不跌也可以盈利,如果賣出期權,不漲不跌也能盈利。投資結構和市場功能性來說它是不一樣的。

另一方面,從交易下來的情況來看,它對整個金融市場風險管理的維度又多了一個,現貨只是交易,根據供需關系決定它的價格,期貨可以看到的趨勢,交易的趨勢是怎麽樣的?有了期權以後對波動率進行管理,這兩天的波動、漲跌的幅度也可以進行管理,所以從這個維度上來講,對整個市場風險管理的維度又增加了,這是期權本身特有的一些功能。

最後,謝瑋表示,要把期權的試點做好,一方面上交所會還有一些交易的機制、交易的方式還在完善,另一方面把儲存另外的不同品種爭取早日推出來,豐富交易的品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25

阿里巴巴的“新實體經濟”:日均納稅1億 創造3000萬個就業機會

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團披露了2016年度納稅情況等七項數據。阿里巴巴集團以及螞蟻金服集團2016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創造了超過3000萬的就業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不管未來世界經濟形勢多麽的波譎雲詭,還會遭遇多少的波折和困難,在這樣的時候更要堅持理想,承擔責任,創造出新的發展之路,也只有這樣,才更能體現一家企業的價值以及作為企業家的精神和擔當。”

張勇同時表示:“任何企業和企業家,不要指望順水順舟的發展環境,而一定時刻具備逆水行舟的本事和能力。抓住機遇創新,那就可能以全新的形態創造未來。而漠視機遇一味抱怨,那就不可避免被邊緣甚至淘汰。對於新事物,如果今天看不見,那就明天看不懂,後天肯定來不及追趕了。經濟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但一定有新舊之別。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和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例證。可以說,中國人已經生活在新實體經濟之中。

這也呼應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2016年年末的觀點:“企業沒有實體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壞企業之分。”

本次阿里巴巴集團披露的七項數據,具體包括:

一、2016年納稅238億

2016年阿里集團與螞蟻集團全年納稅238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近1億。這只是阿里自身納稅的數字,並不包括淘寶天貓平臺的商家。

在創辦阿里巴巴之初,馬雲曾有“三個一百萬”的宏願,即“每天收入一百萬,每天盈利一百萬,每天納稅一百萬”,在納稅方面,阿里巴巴已百倍實現當初的願望。

如今馬雲已有了新的預言:“未來整個中國納稅最多的企業就是今天使用好互聯網,使用好大數據的企業,是挖掘消費和真正的服務行業的企業。”

二、帶動納稅超過2000億

作為開放平臺,阿里巴巴構建的新實體經濟生態圈內包含商家、第三方服務商、物流合作夥伴等,都依托阿里巴巴旗下平臺展開業務。2016年,因為平臺產生消費增量而帶動的上遊生產制造與批發增量、物流增量等所產生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

三、創造就業機會3000萬

2016年9月,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阿里零售平臺帶動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利用投入產出法對阿里平臺的就業帶動效果進行測量,結果顯示:以2015年為例,阿里平臺總體為社會創造308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交易型就業1176萬、支撐型就業418萬(電商物流203萬,電商服務業215萬)、帶動(衍生型)就業1489萬,主要包括上下遊制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四、反哺傳統產業超1000億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累計投資傳統產業超過1000億元,其中重大投資項目超過20個,如投資蘇寧、銀泰、圓通、日日順等。

阿里生態體系還催生了新的社會服務產業。在淘寶天貓平臺服務市場上,僅客服外包、攝影、咨詢服務、招聘、培訓、質檢品控以及定制類設計已聚集超4.5萬家服務商,為千萬淘寶及天貓賣家提供服務,成為新的規模增長點。截止2016年9月30日,阿里服務商收入同比漲幅達142%。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規模已達到12665億元,增速由2012年的61.9%提升至2015年的78.8%,連續4年實現了超過60%的增長。

五、十年研發,雲計算業務連續6個季度三位數增長

阿里的雲計算業務已經保持連續6個季度三位數增長。這背後正是阿里巴巴近十年對雲計算技術不計成本的投入。

2016年12月13日,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對中國雲計算市場做出評估稱:2016年阿里雲占據中國公共雲市場絕對領導地位,提供服務以及收入的量級是AWS、Azure、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等市場追隨者的總和。中國增速最快的高市值獨角獸公司,有近一半在使用阿里雲的服務。

六、普惠金融服務全球6億消費者

截至2016年底,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已向全球6億消費者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為數千萬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線上和線下。

同時,建立大數據信用體系,將信用能力開放給螞蟻生態夥伴,累計提供信用查詢和服務便利5億人次;重新定義金融和商業服務體驗,通過螞蟻金服保險平臺服務的互聯網保民超過3.3億,據測算為保險行業新增1億新保民。

七、新實體經濟:全球最大移動經濟實體

2016全年3月,阿里平臺銷售總額超越沃爾瑪,當年突破3萬億,通過阿里平臺,千萬商家實現了相當於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

阿里巴巴交易市場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5億,平臺上巨大銷售額中有近八成通過移動端實現,阿里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90

阿里新財報透露菜鳥網絡“運力” 日均處理包裹量已達5700萬個

阿里巴巴公布了截至去年12月份的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其旗下大數據平臺菜鳥網絡日均處理包裹量已經達到5700萬個。

菜鳥聯盟智能倉配網絡已經可以為超過1000個區縣提供當日達次日達服務。去年“雙11”期間,五天內發貨超過1億件。

菜鳥跨境物流業務也增長迅速。菜鳥出口單量最大的5個國家,平均物流時效大幅提升,菜鳥保稅進口的時效已經快到3天多。

而在去年“雙11”期間,菜鳥的電子面單、智能分單等大數據產品助力包裹全面提速,每個包裹送達時間縮短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638

央行:滬市1月日均成交量環比降15.5%

中國人民銀行2月16日公布《2017年1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1 月末,上證綜指收於3159.17 點,較上月末上漲55.53 點,漲幅為1.79%;深證成指收於10052.05 點,較上月末下跌125.09點,跌幅為1.23%。

1月份,滬市日均交易量為1725.2 億元,環比下降15.5%;深市日均交易量為2502.1 億元,環比下降16.2%。

報告顯示,1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1.7萬億元;貨幣市場成交量共計42.4萬億元,同比下降20.1%,環比下降24.6%;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成交5.4萬億元,日均成交2833.1億元,同比下降39.1%,環比下降4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22

重要股東日均減持超10億元 “清倉式”減持頻現

近期,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屢屢成為監管與輿論的焦點。單筆過億元的大額減持明顯增多,“清倉式”減持等套路頻出,大筆減持時伴隨各類運作和炒作,市場已悄然形成了如“定增+高送轉+減持”等諸多灰色鏈條。

統計顯示,2012年至2016年間,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年度減持規模翻了五倍。自2014年起,A股重要股東日均減持就超10億元,2015年時達到峰值22億元。這背後與定增爆發、新股上市飆漲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

監管的到位和規則的完善,對於引導和規範A股減持意義重大,且已得到實證。A股重要股東減持規模在2015年達到頂峰,同年出臺減持新政,使得次年減持規模明顯回落。值得註意的是,監管層近期對違規減持的追查力度明顯提升。2月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違規減持、“高送轉”方案而收到監管函或問詢,除追溯過往減持的合規性之外,是否以分紅配合減持等也成為監管重點。

面面觀:近三年重要股東日均減持超10億元

減持在近期備受關註,尤其以“野蠻”減持的市場影響最受爭議。拉長統計周期來看,A股減持規模的迅猛勢頭已保持了數年。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2月22日,A股重要股東累計減持規模達到367.86億元。以公告披露的單一股東單日減持為單位統計,重要股東減持次數達到895次。這意味著,年內每天平均會發生27筆重要股東減持,日均減持金額為11.5億元。

然而,這一數字並非A股重要股東減持的最高值。近五年來A股重要股東減持總額、頻率都出現大幅飆升。2015年時,各項指標達到峰值。統計顯示,2012年至2016年期間,重要股東累計減持金額分別為711.18億元、1607.49億元、2509.33億元、5480.45億元、3594.46億元。重要股東減持次數也有較快增長,從2012年的4463筆增長到2016年的8318筆。而2014年重要股東減持次數過萬,據此測算,當年平均每天發生超過40筆減持。

重要股東日均減持額在2015年達到22.46億元,相較2012年2.93億元飆升了近8倍。事實上,在2014年時,A股重要股東日均減持額就達10.24億元;截至目前,這一指標始終保持在10億元以上水平。

:2012年至今的減持及其他市場數據統計匯通

規模激增的背後,是頻率與次數的加快,而單筆過億元的大額減持也明顯增多。

上述統計顯示,2012年有13起單筆變動股份比例超過總股本5%的減持。其中2筆超過10%;有144起減持的參考市值超過1億元,占比為3%。至2013年,重要股東有40筆單次變動股份比例超過總股本5%的減持,374起減持的參考市值超過1億元,較前一年均有大幅飆升。在2014年,單筆參考市值超過1億元的減持已達到586起。

而在峰值期的2015年,重要股東過億元的大筆減持次數達到1212起,占比超過12%。當年單筆金額排名前十位的減持,涉及的減持規模均超20億元,都發生在上半年牛市期間;從類型上看,包括有中船重工減持中國重工、中信有限減持中信證券都國有股減持行為,亦包括恒興銀行減持興業銀行、平安大華和華安基金減持京東方A的定增認購限售股等。高管套現在當年也極為高發,萬邦達、樂視網、掌趣科技在牛市期間均遭遇高管的大規模減持。

2016年至今,在新規約束和市場行情雙重影響下,減持總額和頻率環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但整體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統計顯示,2016年內有965起單筆過億元的重要股東大額減持,較2014年有超六成的增長。

助推器:定增、高送轉與次新股解禁

在減持數據之外,有多組市場數據與之在時間、走勢相近,包括非公開發行近年來的崛起、新股上市漲幅的飆升等。而結合實際案例看,由定增和IPO首發限售而形成解禁潮,成為A股減持的重要來源之一。

統計顯示,在A股重要股東減持激增的同期,定增也呈現爆發式增長。2014年當年定增募集資金規模達到6808億元,環比實現98%的增長。而在此後兩年,定增募資規模更以驚人速度增長,2015年和2016年分別達到1.37萬億元、1.8萬億元的規模。

定增激增直接導致了解禁潮叠起,市場將在2017年迎來考驗。Wind數據顯示,年內定增限售股解禁的市值規模達到1.63萬億元,僅有2月、6月和11月低於千億規模。10月為年內定增限售股解禁峰值,解禁規模2402億元。

與上述統計數據形成呼應的是,在實際的減持案例中,限售股解禁後的大筆減持已不鮮見,經常創下年內單筆減持的紀錄。

以2014年為例,年內有兩次單筆變動股份數量占總股本5%以上的減持,分別涉及光正集團和*ST魯豐。兩次減持的股份均來自於定增認購,在“高送轉”後均進行了清倉式減持。其中,光正集團在當年8月公告,平安大華通過集中競價減持了3629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7.21%。查閱以往公告可見,平安大華基金在2013年4月以1.43億元、認購當時還名為光正鋼構的上市公司定增股票,限售期為12個月;上市公司隨即在當年每10股轉增7股、送紅股2股。以上述減持清倉時的參考市值計算,平安大華浮盈過億元。

*ST魯豐股東的減持也搭載了“高送轉”利好。2014年1月3日,上市公司宣布每10股轉10股;就在同天,第三大股東西寧城投通過集中競價減持3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91%,套現超2億元。過往公告顯示,西寧城投所持股份同樣來自於此前的定增認購。但此次減持未及時提交權益變動報告且並未停止減持,被深交所處於通報批評處分。

首發限售股的解禁規模亦不容小覷,而新股上市後的超高漲幅更加劇了這種壓力。

統計顯示,高科石化、高瀾股份、海順新材、蘇州設計、鷺燕醫藥、東方時尚、南方傳媒、天創時尚等次新股,截至目前上市已滿一年,各自漲幅分別達到275.64%、182.27%、173.53%、150.56%、77.50%、69.19%、68.74%、46.43%。資金對次新股的追捧力度不減。以高科石化、高瀾股份、海順新材為例,上市首日的市盈率分別為30.84倍、30.15倍和28.8倍;在資金持續追捧下,目前市盈率仍高達120倍、54.47倍和67.1倍,換手率已分別達275.64%、182.27%和173.53%。

Wind統計顯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2017年的解禁市值規模也將超過萬億。其中,2月、9月、11月、12月都有超1000億元規模。

次新股的減持也異常兇猛,“清倉式”減持這一激進舉動更頻頻出現。這其中,創投機構的退出意願顯得過於急迫。

上市剛滿一年的鷺燕醫藥在2月17日公告,公司三名原始股股東建銀醫療、紅橋民間資本、紅橋創業投資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和協議轉讓等方式,在未來24個月內減持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無敵有偶,海順新材在2月7日晚公告,公司股東長沙興創投資因資金需求,計劃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369萬股公司股份,占總股本的6.91%。上述創投股東共持有海順新材7.12%股份,於2月6日剛剛解禁。

此外,讀者傳媒、三夫戶外、富祥股份也將遭遇創投股東減持。不完全統計顯示,在遭遇清倉式減持的公司中,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占據較大比重。部分上市公司也一度因熱門概念而股價大漲。以三夫戶外為例,該股曾憑借戶外體育概念在去年11月份時連續大漲,一度了122.96元的歷史高點;隨後股價接連下挫,但目前市盈率仍高達142倍。

更值得註意的是,部分大筆減持常搭配有一系列股權變動等,近年來更頻頻伴以“高送轉”分紅預案作利好支撐。而在減持的掩護下,部分上市公司已成為快速套現及資本運作的捷徑與工具。

更早之前,完成債務重組後的浩物股份在2012年12月發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北京匯恒豐將所持的3880萬股轉讓給邢彥,轉讓價1.48億元。上述變動股份占總股本的10.59%,在2012年單筆減持占比這一指標中居首。但此次減持隨後就生出訴訟風波。北京匯恒豐因借款違約被要求以股抵債,由邢彥履行全部權利義務,但後者也未能按約履行。最終,經法院判決,邢彥被要求將所持股份按約定過戶至三名自然人名下。當時就有市場觀點指出,不經二級市場減持而走司法程序進行股權轉移有避稅之嫌。而就在2013年4月初,浩物股份再現蹊蹺的股權變動:股東張壽清在11個交易日內完成股份受讓再減持的操作,數日內浮盈近六成。股權頻繁變動的同時,上市公司在2013年4月下旬摘帽,股價漲停;此前多起減持可謂“精準踩點”。

“減持王”輩出:監管力度升級

年內,A股重要股東減持依然延續著日均10億元的勢頭。截至2月22日,單筆過億元的大額減持目前發生過107起,占單筆減持總數的11%,比重已逼近2015年的水平。

哪一類上市公司最易被減持?從上市公司的統計口徑來看,2016年至2017年2月22日,已有82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累計減持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10家上市公司累計減持超過30億元。

:2016年至2017年2月22日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累計減持前10名

總結區間內累計減持超過20億元的公司特點總結來看,這類公司普遍有較高的市場關註度,研究報告也較豐富。互聯網企業或具備互聯網戰略、智能化概念的公司占比最高,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電商、機器人、AI/VR、手遊等。此外,涉及轉型和多元化發展、並購重組、海外布局、傳統行業業績複蘇等概念的公司也頻頻上榜;而被資本系舉牌、引入戰略投資者、定增等特點也較為常見。

而從單筆的減持來看,年內減持同時也呈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從單筆減持的參考市值規模來看,位列年內前20名的減持中,涉及自然人、公司高管減持的有12起。對比2016年、2015年同類數據,自然人和高管減持金額能躋身單筆減持規模前20位的只有二三起左右。

:2017年內重要股東單筆減持金額前10位

數據來源:Wind資訊

就年內目前單筆市值規模前10位的減持來看,均為近年來重要股東減持的典型類別。其中,萬豐奧威、捷成股份、愛康科技均為控股股東減持。華銳風電已被第一大股東萍鄉富海新能連續減持,後者目前已公告計劃未來半年內清倉。其中,萬豐奧威控股股東吳良定稱,減持是基於個人對慈善公益事業的捐贈需求。此外,天弘基金在2015年8月認購山東鋼鐵非公開發行的股份,躋身公司第三大股東;今年2月起開始減持,並也公告將在未來6個月內將所持股份全部減持。

在上述減持中,世紀遊輪原董事長彭建虎的減持最為引人關註。彭建虎曾為世紀遊輪董事長,2011年公司上市,2015年被巨人網絡借殼而引發股價飆漲,彭建虎身價大漲。該起借殼在當年引爆了中概股回歸的熱潮。但在2016年5月,證監會出面整治,暫停中概股回歸借殼且至目前仍未放開。

而中概股借殼回歸的財富效應,也是驚人的。上述統計中,彭建虎有兩筆單次減持因金額巨大而上榜。而根據世紀遊輪公告,在今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期間,彭建虎與其子彭俊珩累計減持已達6150萬股;按披露的交易價格計算,彭氏父子減持合計套現達36億元。

一面是不斷壯大的減持大軍,以及迅猛飆升的減持規模和頻率、“減持王”和各類套路;另一面,則是不斷升級的監管態度。

與此同時,當前A股減持的現狀也已引起市場重視和隱憂。此前新華社發文,認為“野蠻減持”是A股出血點之一;而“清倉式”減持、信披違規等行為也觸發市場爭議,完善減持相關規則的呼聲漸起。

證監會在近期強調,必須依法合規股東減持的行使,以不影響市場秩序為前提。年內,已有山東墨龍、步步高、聯發股份、科大訊飛因違規減持而領到交易所監管函。同時,交易所還將監管重點向更為隱秘的環節滲透,針對高送轉方案後是否存在減持行為等直接問詢。年內就有和邦生物、智光電氣、海利得、大晟文化等公司因高送轉方案而被出具問詢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