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里巴巴的“新實體經濟”:日均納稅1億 創造3000萬個就業機會

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團披露了2016年度納稅情況等七項數據。阿里巴巴集團以及螞蟻金服集團2016年合計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至少2000億元,創造了超過3000萬的就業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不管未來世界經濟形勢多麽的波譎雲詭,還會遭遇多少的波折和困難,在這樣的時候更要堅持理想,承擔責任,創造出新的發展之路,也只有這樣,才更能體現一家企業的價值以及作為企業家的精神和擔當。”

張勇同時表示:“任何企業和企業家,不要指望順水順舟的發展環境,而一定時刻具備逆水行舟的本事和能力。抓住機遇創新,那就可能以全新的形態創造未來。而漠視機遇一味抱怨,那就不可避免被邊緣甚至淘汰。對於新事物,如果今天看不見,那就明天看不懂,後天肯定來不及追趕了。經濟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但一定有新舊之別。新實體經濟正在迅速崛起和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例證。可以說,中國人已經生活在新實體經濟之中。

這也呼應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2016年年末的觀點:“企業沒有實體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壞企業之分。”

本次阿里巴巴集團披露的七項數據,具體包括:

一、2016年納稅238億

2016年阿里集團與螞蟻集團全年納稅238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近1億。這只是阿里自身納稅的數字,並不包括淘寶天貓平臺的商家。

在創辦阿里巴巴之初,馬雲曾有“三個一百萬”的宏願,即“每天收入一百萬,每天盈利一百萬,每天納稅一百萬”,在納稅方面,阿里巴巴已百倍實現當初的願望。

如今馬雲已有了新的預言:“未來整個中國納稅最多的企業就是今天使用好互聯網,使用好大數據的企業,是挖掘消費和真正的服務行業的企業。”

二、帶動納稅超過2000億

作為開放平臺,阿里巴巴構建的新實體經濟生態圈內包含商家、第三方服務商、物流合作夥伴等,都依托阿里巴巴旗下平臺展開業務。2016年,因為平臺產生消費增量而帶動的上遊生產制造與批發增量、物流增量等所產生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了2000億人民幣。

三、創造就業機會3000萬

2016年9月,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阿里零售平臺帶動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利用投入產出法對阿里平臺的就業帶動效果進行測量,結果顯示:以2015年為例,阿里平臺總體為社會創造3083萬個就業機會,其中交易型就業1176萬、支撐型就業418萬(電商物流203萬,電商服務業215萬)、帶動(衍生型)就業1489萬,主要包括上下遊制造業、批發業、金融、物流、服務商等行業和崗位。

四、反哺傳統產業超1000億

截至2016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累計投資傳統產業超過1000億元,其中重大投資項目超過20個,如投資蘇寧、銀泰、圓通、日日順等。

阿里生態體系還催生了新的社會服務產業。在淘寶天貓平臺服務市場上,僅客服外包、攝影、咨詢服務、招聘、培訓、質檢品控以及定制類設計已聚集超4.5萬家服務商,為千萬淘寶及天貓賣家提供服務,成為新的規模增長點。截止2016年9月30日,阿里服務商收入同比漲幅達142%。數據顯示,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服務業規模已達到12665億元,增速由2012年的61.9%提升至2015年的78.8%,連續4年實現了超過60%的增長。

五、十年研發,雲計算業務連續6個季度三位數增長

阿里的雲計算業務已經保持連續6個季度三位數增長。這背後正是阿里巴巴近十年對雲計算技術不計成本的投入。

2016年12月13日,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對中國雲計算市場做出評估稱:2016年阿里雲占據中國公共雲市場絕對領導地位,提供服務以及收入的量級是AWS、Azure、騰訊雲、百度雲、華為雲等市場追隨者的總和。中國增速最快的高市值獨角獸公司,有近一半在使用阿里雲的服務。

六、普惠金融服務全球6億消費者

截至2016年底,阿里旗下螞蟻金服已向全球6億消費者用戶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為數千萬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覆蓋線上和線下。

同時,建立大數據信用體系,將信用能力開放給螞蟻生態夥伴,累計提供信用查詢和服務便利5億人次;重新定義金融和商業服務體驗,通過螞蟻金服保險平臺服務的互聯網保民超過3.3億,據測算為保險行業新增1億新保民。

七、新實體經濟:全球最大移動經濟實體

2016全年3月,阿里平臺銷售總額超越沃爾瑪,當年突破3萬億,通過阿里平臺,千萬商家實現了相當於4000家大型商場的銷售體量。

阿里巴巴交易市場移動端月度活躍用戶超過4.5億,平臺上巨大銷售額中有近八成通過移動端實現,阿里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4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