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敗局】品牌延伸之死:子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06.html每年市場上都會產生無數個新品牌,但是到了年底的清算時,人們會發現真正為消費者所熟知的品牌依然如故,真正成功的新品牌鳳毛麟角。
但是無數的人都為了品牌前赴後繼,不撞南牆終不悔,因為高溢價讓品牌成為利潤的保證源,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麥當勞肯德基和一般的快餐店之間的溢價比。而那些已經做成名的品牌也紛紛在品牌上進行著延伸,期望用老品牌的名氣來帶動新產品的延伸。
這一波浪潮的嘗鮮者中既有品牌新貴,也有老牌好手,全球公認的最有價值的運動品牌之一的nike就已經做過嘗試了NIKE定位「可信賴的運動品質」,口號是「Justdoit」。它曾進行品牌寬度延伸,推出了時尚類女鞋SIDEONE,休閒鞋I.E.FORWOMEN。這讓中堅消費者感覺,nike既然可以在運動鞋領域能夠做到出類拔萃,那麼他也一定可以在這些領域大獲成功,結果,最終的案例卻是nike在這個子品牌延生策略上最終敗退。
同樣做出了子品牌新嘗試的還有時尚界的皮爾卡丹皮爾·卡丹發現,自己的名字可以使任何產品獲得很好的銷售,產品從男裝、女裝、鞋、襪子、皮具、香水、工裝,甚至到巧克力、地毯、家具、飯店,卡丹把品牌延伸到能進入的所有領域。結果,導致對品質和品牌管理能力的失控,品牌形象不一致,品牌個性喪失,十來年的工夫就已星光暗淡,再難回到高端品牌之列。結果,最終的結局可想而知,不光是在子品牌上沒有撈到一點好處,結果主品牌皮爾卡丹卻受到重大打擊,被嚴重透支,消費者懷疑,皮爾卡丹還是那麼好嗎?
而此前i黑馬案例,啤兒茶爽的定位之死也是另外一個經典的品牌延伸失敗的案例,其母公司娃哈哈當之無愧是中國最值得尊敬的飲品食品公司,但是最終娃哈哈推出的啤兒茶爽這一全新的品牌延伸以失敗告終,雖然固然有口感和定位的問題,但是新品牌推出造成的高風險也不容忽視。
提到品牌延伸案例,進入新的領域例子,就不得不提出另外兩個經典的失敗案例,一個是中國曾經非常著名的洗衣粉品牌活力28,它在中國洗衣粉市場當年異軍突起,基本上成為了國產洗衣粉代名詞,甚至一度連寶潔都不是其對手,只能通過收購這種方式去與活力28競爭,之後活力28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將洗衣粉成功延續到純淨水的領域,結果失敗,消費者認為的原因是,覺得他賣的水裡會有洗衣粉的味道。
另外一個案例是霸王洗髮水當年將品牌延伸到涼茶這個領域,霸王洗髮水其實在消費者心智之中已經建立起了中藥世家的形象,但是突然進入涼茶領域,有消費者聯想到洗髮水,覺得是洗髮水味道的涼茶,當然這只是消費者的關聯聯想,但是這一聯想就導致霸王涼茶最終敗走麥城,雖然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在於中國涼茶擁有王老吉和和其正這兩大霸主。
在上面一長串的名字之後還有長虹手機、美的電工、國美地產、春都養豬廠、格蘭仕空調、紅塔山地板、娃哈哈童裝、王老吉固元粥……等等,太多了,他們最終的結局是推出的時候轟轟烈烈,然後淹沒在茫茫的品牌大海之中。
分析品牌延伸之敗的核心因素,其實離不開一個詞彙,貪婪,這恐怕是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一個詞彙,每一個公司都以為自己具有蠶食所有市場的能力,曾經記得皮爾卡丹認為用皮爾·卡丹做牌子的一切都屬於我,我可以睡皮爾·卡丹床,坐皮爾·卡丹椅子,在皮爾·卡丹餐廳進餐,去劇院看戲到展覽會參觀都可以不出我的品牌帝國,這一種出發的思維再於認為,我的品牌是萬能的,實際的結果是品牌被嚴重透支,得不償失,雖然他們推出這些多元化的子品牌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節省廣告費,因為,他們覺得大家已經知道我這個品牌了,在這個品牌上隨便延伸一個東西就一定可以成功,但這卻與營銷的心智定律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一個品牌一定只能在消費者心中確定建立一種心智。舉個例子,耐克無論怎麼宣傳,你第一映像他一定是一個運動品牌,或者說運動裝備供應商,他出任何一款休閒的衣服,你在腦海裡下意思的會想到運動,這個時候,他需要在延伸的新品種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心智,並且保證這個心智能夠在消費者之中佔據最獨特的位置,這其實成本更高。
品牌對於消費者而言之所以擁有著意義或者價值,而其子品牌衍生失敗的原因則在於:
第一,品牌是一種承諾,是對某種商品屬性的集合,也是消費者降低購買成本最直接的東西,每個人其實都很懶的,他們並不願意每次購物,無數次想像這個東西是什麼,他只需要回憶品牌就好了,一個品牌所有的關聯屬性:代表著產品的安全性,背後的承諾,價格,需求的滿足點等等。消費者不需要每次都回憶這麼多元素,只需要回憶這個品牌就好了。而子品牌往往無法替代母品牌的「承諾」而隨波逐流。
品牌延伸失敗的第二個原因或者因素在於,脫離了品牌屬性的關聯性。強行的將產品關聯性加在一起,前面舉的例子之中,活力28純水和霸王洗髮水就是典型的,這兩種產品,沒有關聯,所以,消費者會強行的去想關聯性,會自己發的將這兩種產品聯繫到一起,但是結局顯然就悲哀了,因為最後的結局居然是負相關。
品牌延伸失敗的原因第三點在於在主業並沒有做到最強的時候,你去做了跨界競爭的事情。對於企業來講資源是稀缺的,當你同時進入多個行業,最終就會分兵作戰,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副業沒做起來,反而拖累了主業。而且,你進入的這個領域如果本身就有一個單一的強大競爭對手的時候,就如同田忌賽馬一樣,你用的劣馬對了上馬,結果滿盤皆輸。
品牌延伸失敗的原因之四在於失去了專業性。每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建立心智樹立的都是某一個細分領域的專家的形象,如果這個時候,你進入新的領域,消費者也會認為你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是實際是,你並不專業,消費者的期望與實際結果不相符合的時候,災難就來臨了。
歐洲的阿喀琉斯之踵——持續信貸萎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23 金融博客Sober Look作者Walter Kurtz撰文稱,儘管歐元區多項經濟指標向好,但信貸增長依然是該地區的阿喀琉斯之踵。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歐洲央行向私營部門提供的貸款增長年率下滑1.8%。下圖是歐元區家庭和企業借貸年增長率。


而廣義貨幣供應增長同樣放緩,目前遠低於長期歷史平均水平。

與信貸增長疲軟相關的,是歐元區通脹放緩的壓力似乎並沒有減輕,最近公佈的CPI低於1%。以西班牙為例,過去兩年該國消費者價格基本持平。

信貸萎縮依然是歐元區經濟增長脆弱,及通脹低於1%的關鍵風險之一,許多經濟學家呼籲歐洲央行採取進一步措施。
ISI Research認為,歐元區經濟增長依然非常緩慢,通脹低迷,因此名義GDP增長極緩慢。歐洲央行可以,也應該採取更多行動。
但鑑於歐洲央行向來缺乏緊迫感(特別是德國央行一貫反對),所以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政策。
歐洲的阿喀琉斯之踵——持續信貸萎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23 金融博客Sober Look作者Walter Kurtz撰文稱,儘管歐元區多項經濟指標向好,但信貸增長依然是該地區的阿喀琉斯之踵。歐洲央行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私營部門貸款年率下滑1.8%。下圖是歐元區家庭和企業借貸年增長率。


而廣義貨幣供應增長同樣放緩,目前遠低於長期歷史平均水平。

與信貸增長疲軟相關的,是歐元區通脹放緩的壓力似乎並沒有減輕,最近公佈的CPI低於1%。以西班牙為例,過去兩年該國消費者價格基本持平。

信貸萎縮依然是歐元區經濟增長脆弱,及通脹低於1%的關鍵風險之一,許多經濟學家呼籲歐洲央行採取進一步措施。
ISI Research認為,歐元區經濟增長依然非常緩慢,通脹低迷,因此名義GDP增長極緩慢。歐洲央行可以,也應該採取更多行動。
但鑑於歐洲央行向來缺乏緊迫感(特別是德國央行一貫反對),所以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政策。
巴菲特的“阿喀琉斯之踵”——零售行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831
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有不擅長的事。零售業便是巴菲特的弱項。在零售業,巴菲特的投資記錄可以說是十分糟糕。
伯克希爾對零售公司的投資包括糖果零售商See’s Candies,珠寶零售商Ben Bridge以及家具零售商Nebraska Furniture Mart等。
巴菲特及其合作夥伴Munger對自己在零售板塊投資的失敗直言不諱。他們表示互聯網對消費習慣的改變正在以無法預料的方式影響伯克希爾持有的零售公司。
在5月的伯克希爾年度會議上,巴菲特的合作夥伴Munger稱零售行業正面臨風險。他說:
我認為新科技將會擾亂市場,尤其是零售業將面臨巨大威脅。
零售行業僅占到伯克希爾年收入1820億美元的2%。而花如此大的篇幅介紹零售業,顯示出巴菲特對於其投資記錄上少有的汙點耿耿於懷。
巴菲特在零售產業的失利由來已久。在1989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稱1966年對巴爾的摩連鎖店Hochschild Kohn的收購是截至當時最大的錯誤之一。
巴菲特稱,由於銷售渠道和消費習慣在不斷改變,零售業一直面臨挑戰。零售業很難保持競爭優勢,也就是巴菲特常說的“經濟護城河”。多年來,巴菲特一直投資那些擁有護城河的公司,然而,互聯網的出現正使得護城河變得幹涸。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教授David Kass稱,
和許多其他投資者一樣,巴菲特沒有預見到互聯網帶來的地震效應。
巴菲特認為,亞馬遜的總裁Jeff Bezos在多年前就預見到了零售行業將要發生的變化。巴菲特稱,Bezos聰明的離譜(Ungodly Smart)。
和巴菲特一貫的管理方式一樣,他並沒有要求投資的公司變得更像亞馬遜。然而,許多公司依然在努力與互聯網作戰,增加非傳統銷售渠道的銷量。
See’s Candies主席Brad Kinstler稱,公司將在2015年早期推出新網站,並已經加強社交媒體營銷的力度。他說:
我們正在迎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論顧客是向送貨上門還是去門店提貨,我們都能滿足。
目前,電子商務僅占到See’s Candies的4億美元銷售額的5%。
阿喀琉斯之踵:低油價對美國經濟的破壞力在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73
對於低油價對於經濟的影響到底是好是壞,市場一直爭論不休。低油價對於美國中層來說可能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從整個經濟角度來看,低油價可能會導致美國資本支出暴跌、失業率上升甚至破壞金融系統穩定。
過去幾年來,頁巖油革命帶動的能源盛世引發了大量資金投入該行業。根據德意誌銀行的統計,能源板塊已經占到了美國資本支出總量的三分之一。
能源公司投資的目的顯然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但是隨著油價的持續下行,投資能源行業似乎已經無利可圖。石油巨頭康菲已經宣布下調2015年預算達20%。而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美國11月新油井開采許可暴跌37%,顯示出頁巖油繁榮正在面臨終結。
如果油價持續下跌或者一直保持低位,那麽原油公司勢必將大幅削減資本支出。這對於美國經濟來說將是第一重打擊。
而在就業方面,根據Perryman Group的統計,能源公司2014年大約提供了930萬個長期職位,明顯幫助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複蘇。由此所帶來的經濟產出將近1.2萬億美元。
數據顯示,自2007年12月以來,頁巖油產業帶來的新就業達到136萬,非頁巖油產業整體則造成了424000人失業。毫無疑問,如果油價低迷導致裁員開始,剛剛略有起色的美國就業市場勢必將遭到重創。
在金融穩定方面,油價穩定的意義也不容忽視。市場不會忘記上一次油價在40美元時剛好伴隨了全球金融危機。
根據花旗的統計,能源公司目前在高收益債券市場的比例達到了17%,摩根大通的數據則是18%。德意誌銀行相信,如果這些垃圾債出現集體違約狀況,將導致整個高收益債券市場出現崩盤,並威脅到金融市場的穩定。
根據華爾街見聞此前的報道,和今年6月相比,高收益能源債券的違約風險已經飆升一倍,由此帶來的融資成本大幅走高意味著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公司可能面臨突然破產(重組)風險。
而同時根據以往的經驗,油價萎靡也很有可能引發股市的下跌。周三油價下跌就促使能源股下跌,拉低美股,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268點,為2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500指數下跌1.6%,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7%。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無人機市場井噴,創業者要小心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2/155144.shtml
導讀 : 相關機構預測,未來20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460億元。
近年來,無人機行業發展異常迅猛,無論是企業經營、還是應用場景拓展、亦或是媒體關註度,民用無人機市場都發生著巨變,資本市場、各類巨頭以及VC/PE紛紛對無人機產業表示濃厚興趣,市面上也出現一批如大疆、科比特航空、零度等無人機行業的佼佼者,但是,民用無人機行業具體怎樣?又有哪些問題待解?未來的發展走向如何?響鈴今日簡單梳理,以此提醒創業者們謹言慎行。
爆發前的無人機市場,百花齊放
作為無人控制的智能化裝備,無人機可分為:無人直升機、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無人飛艇、無人傘翼機等。
按照市場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的預測結果,預測未來10年民用無人機將占12%無人機市場份額,價值為980億美元。當前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在30億元左右,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的開放以及無人機監管政策的完善,未來10年我國民用無人機的增速將有望超30%。相關機構預測,未來20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460億元。
而垂涎這塊大蛋糕的創業者也不計其數,其中一批無人機品牌也已獲得資本青睞,如由深圳麥星投資、紅杉資本投資估值高達100億美元,在消費級市場占據絕對領先地位的大疆創新;由曾從事研究航天飛行器研究的楊建軍創立,2015年1月,被雷柏科技以5000萬元增資獲得10%股權的零度智控;2009年由曾任職大疆創新的盧致輝創立,A輪融資估值超過1.5億,B輪融資4000萬元後市值超5億的科比特航空。與快遞物流業合作緊密去年8月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的極飛無人機以及億航等,小米、騰訊也已通過收購團隊切入這一市場,整個市場一片火熱,百家爭鳴。
我國民用無人機的興起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工業產業鏈配套逐步成熟,比如在深圳,所有硬件都可采購到,另一方面是企業研發投入增加技術加速成熟,2014年“全球創新1000強”中中國企業研發總支出達299.6億美元,比去年大增46%,大幅高於全球研發支出1.4%的增速。再加上如傳感器等硬件成本大幅降低,智能化進程迅速向小型化、低功耗的設備邁進,使得我國無人機具備較大的成本優勢。尤其是多旋翼無人機在消費級市場應用被重視,因為其結構簡單、市場上已有開源的飛行控制系統使得制作門檻降低、造價降低、並且操控能力好、可懸停,比較適合個人使用,很多發燒友可以購買部件自己DIY開發制作一款簡單的無人機。
就這樣無人機“不知不覺”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騰飛之前,還有這些可能讓你折翼
盡管無人機獲得迅猛發展,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對其後續能否可持續發展表示一定懷疑,尤其是消費級市場,有媒體就報道過億航是家“沒有技術,沒有產品,只有營銷的“皮包公司”:,諸如此類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人說目前無人機市場上90%的公司純粹就是為了炒作融資。更為麻煩的是面對著美好前景,無人機市場真正騰飛起來之前,還有諸多問題待解,一不小心就可能把自己絆倒讓自己“折翼”。
續航之殤,如何才能久而穩
續航時間一直是限制無人機技術發展的重要瓶頸。目前市面上包括大疆無人機在內的多旋翼無人機大多使用鋰電池作為能源,因為它采購方便,工藝成熟,但因個體差異,電芯無法做到100%均衡的充放電,且大功率電池的充電時間比較長使用起來較為麻煩,最讓人頭疼是其續航時間,300克重量的鋰電池理論上只能讓500克重的無人機飛行17分鐘,如何提升無人機的續航時間讓其滿足消費級甚至更高層級工業級、軍用級的需求成為所有無人機廠商必須要面對的坎。
如要突破航程上的瓶頸,就只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改變能源,二是減輕自身重量。采用燃油作為能源的無人飛行器一直是軍方的選擇,但這類飛行器一方面造價昂貴且多為固定翼,使用時有場地限制而不夠靈活,另一方面使用燃油也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在鋰電池技術無法有更大突破的今天,唯有從電能入手,目前英國Intelligent Energy、國內科比特航空等采用氫燃料電池,因為氫氣輕,逃逸速度極快,在非密閉空間內,就算產生明火也不會引起爆炸,氫氣便宜、損耗低:維護成本也低,5000小時才需活化處理一次,和汽油等不同的是氫氣燃燒是向上的,沒有橫向延展的危險。從現在看,氫燃料電池已經能在極其穩定的情況下為無人機提供動力,如一家新加坡的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可空載飛行4小時,1Kg滿載下還能支撐150分鐘,科比特無人機卻能做到載荷5Kg飛行273分鐘,但這就是極限嗎?能滿足所有應用需求嗎?顯然不是。
再說說如何減輕無人機重量,是的,從材料入手。消費級無人機大量使用塑料和金屬部件,但工業級無人機必須勝任在不同工作環境下的不同任務需求,對於機身材質的要求也遠非普通的塑料和鋁合金就能滿足,所以選擇合適的材料成為影響續航的另一變量。目前科比特廠商采用全碳纖維航空材料,因為相較於傳統的鋁合金材料,碳纖維在重量上要輕2/3,制造工藝也更為簡潔,在不降低自身強度的同時,有效的減輕了重量,從而提高了航程,並在不增加原有電機功率的情況下提高了無人機載重能力。但無人機絕不是只是為了“飛”得久,還需要飛得更高、更遠、更平穩,如何滿足多樣化的需求一直會驅使創業者們繼續前行。
市場之困,消費級還是工業級該取哪瓢?
目前無人機除了軍用外,在民用領域也可被廣泛應用,比如航拍、航飛服務、遙感、自拍、地圖測繪、地質勘測、災害監測、氣象探測、空中交通管制、邊境巡邏監控、通信中繼、農藥噴灑等。這其中又可分為工業級和消費級,各個廠商在主攻消費級還是工業級的市場選擇上也各有側重,比如大疆原來做工業級,2010年轉移到消費級市場,目前在消費級市場占據全球70%以上的份額,上文提到的零度、億航等也主做消費級市場,而科比特則主攻工業級市場,如公安系統、治安巡查、刑偵抓捕、應急救援、高速公路信息采集、森林巡防、夜間巡查;消防系統:火情偵查、拋投救援、喊話引導救援、自然災害應急救援、突發性應急救援;電力巡檢;石油化工;電力架線,科比特航空是無人機電力放線的發明者。博瑞、極飛等也是工業級市場的創業品牌。
但不管是消費級市場還是工業級無人機市場目前都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
一、銷售渠道與產品技術參差不齊。多數企業或強於技術,卻缺乏銷售渠道和關系網絡,無法進行大規模銷售;或產品單一,如只有四軸多旋翼一種類型的無人機,由於四軸沒有動力冗余,壞掉任何一個槳,飛機就會墜落,在工業應用上存在一定的風險。
二、定價混亂,市場接受度不高。目前無論是消費級無人機還是工業級無人機,價格差別都極大,淘寶上便宜的100來塊,貴的數萬元。甚至同一性能,比如同樣一款續航30分鐘左右的無人機,有售價60~80萬元,也有4.5~6萬元的,讓用戶無從選擇。
三、團隊不穩定,技術易斷層。例如某工業級無人機企業創始團隊多次分裂,人一走團隊就散,技術研發也斷了,直接影響企業整體發展。
而且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註重用戶體驗,工業級市場卻側重續航時間、載重量、任務載荷、作業半徑等飛機技術指標和行業應用,兩者的要求差別極大,細分市場更有各自不同的需求,考驗著創業者們對無人機應用的理解,很容易顧此失彼。如何在這兩類市場中分配精力,找準切入點,對創業團隊來說也是個極大的挑戰。
政策之謎,誰來監管誰來保護
目前,我國在無人機監管問題上還有諸多欠缺,現在的政策法規越來越不能滿足無人機市場發展的需要。比如目前對於無人機的管理規定,大多源自2013年中國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規定》中明確指出,無人機起飛重量小於7公斤或飛行高度低於120米、飛行距離不超500米,無人機駕駛員可以不持有駕照。但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就屬於“黑飛”。而且在中國進行無人機飛行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操作人員具有無人機駕駛執照,目前唯一合法的執照由國家民航AOPA頒發;第二、軍方審批的合法空域;第三、申報民航飛行計劃。但光重慶一市就可能有2000臺以上無人機,而持有“無人機駕照”的人僅110多人,多數無人機愛好者都有“黑飛”的現象。這其中的安全事故隱患巨大。但就現在無人機的管理辦法,既無強制的措施,也沒有任何機構對“黑飛”情況進行查處,這些漏洞和空白更易引起行業亂象。
盡管近期又出臺一些新規,比如在2015年12月29日,國家民航局飛行標準司發布《輕小無人機運行規定(試行)》,2016年3月4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飛行標準司正式批準輕小型無人機監管系統“優雲(U-Cloud)”實施運行,但在無人機的使用,特別是空域管理上,是否會有一個更寬松、更清晰的法律環境,無人機在各個場景,尤其是低空空域和適航上法規放開的最大限度在哪,誰來保護無人機下普通老百姓的人身財產安全,今年3.15晚會上,央視曝光了大疆無人機嚴重的安全漏洞還只是個提醒,無人機市場正廝殺著的創業者們,所有要發或未發布的新政都可能決定著各自的生死,而且反抗基本無效。
除此之外,無人機市場也早已暗流湧動,趨勢明顯。比如無人機成為一個大數據入口將是趨勢,因為無人機作為一個會飛的傳感器,核心功能之一便是采集數據,無論是航拍還是電力巡線、測繪、警用巡視等,本質都是在采集數據,隨著無人機的大範圍推廣,無人機在各行業所采集的數據並將相互連接,誰能充分利用好這個數據入口將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而且消費級市場和工業級市場將面臨不同的境況,隨著巨頭和更多創業的進入,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三年內將步入紅海,價格戰在所難免,把消費級無人機做成玩具或者模型的企業馬上會觸及到發展的天花板。最終勝出者,將是那些有好的商業模式、極致用戶體驗以及強大現金儲備的企業。
工業級市場則因為需要貼近行業客戶需求進行反複溝通和不斷改進方案,從而獲得了較強的客戶粘性和壁壘。這將導致工業級無人機企業更有機會在紮根某個細分市場,最終形成行業壟斷。
面對如此撲朔迷離的市場,創業者無論是逆流而上還是順勢而為,都有一段路要走。
科技財經自媒體曾響鈴 微信號:xiangling0815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曾響鈴,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成金融系統阿喀琉斯之踵?中小銀行風險急尋出路
宏觀經濟下行周期中,一些區域集中度較高的地方中小銀行已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的“阿喀琉斯之踵”,不良的區域以及行業集中風險正在加速暴露。
近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誠信國際”)將貴陽農商行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截止2016年上半年,貴陽農商行逾期貸款已經占總貸款的29.99%,不良率高達3.92%。無獨有偶,作為今年首家上市A股的農商行,江陰農商行三季度末不良率2.42%,在已經上市和準備上市的農商行中偏高。
一石激起千層浪,地方中小銀行資產風險引起了業界的擔憂。
中小銀行不良加速暴露
“如果中國經濟巨人有阿喀琉斯之踵,弱點就是中小銀行。中小銀行與小微企業聯系緊密,在經濟下行周期很快就傳導到中小銀行身上。”中國中小銀行發展論壇秘書長、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長姚余棟對第一財經表示。
其中,以地方農信社、農商行為代表的農信系統金融機構在這一輪經濟下行期間,風險暴露尤為明顯。
根據銀監會三季度銀行統計報告,9月末,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46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02億元,不良率2.74%,較上年末上升了0.26個百分點。環比亦上升了0.12個百分點。而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9月末的不良率均為1.67%。
第一財經根據Wind提供的基礎數據整理亦顯示,在已經提供2016年6月末不良數據的80家銀行當中,不良率在2%以上的有22家,其中除了農行和兩家外資行外,其余的銀行均是中小銀行,農商行則占14家。
根據第一財經統計上市農商行不良數據,江陰農商行不良貸款率為2.42%,較2015年末的2.17%上升0.25個百分點,該行的不良率自2013年末以來一直呈現較大幅度的上升。
無錫農商行不良貸款率1.29%,較去年末上升0.12個百分點。在其貸款五級分類中,該行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余額均有所減少,而關註類和次級類貸款余額在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增加了3.45億元和1.69億元。
當然,也有部分上市農商行不良率在今年三季度末則有略微下降。常熟農商行和重慶農商行不良率分別為1.41%和0.96%,均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除了已經上市的農商行,近期已經核準IPO的農商行的不良率參差不齊。
對其進行的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紹興瑞豐農商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7.19 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 1.75%,較去年末上升0.3個百分點。吳江農商行的不良貸款比率為1.75%,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青島農商行不良率為2.29%,較2015年底的2.38%下降0.09個百分點,但相較其他農商行而言,其不良率偏高。
事實上,問題不僅僅存在於農信系統,小型城商行同樣受困。中國中小銀行發展論壇發布的《推動中小銀行上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末,他們梳理95家城商行中,不良率最高的城商行大連銀行不良率高達3.89%。此外,今年5月,中誠信國際也將萊商銀行的主體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總體來看,農商行的不良主要體現出區域集中,中小微企業貸款占比較高,受到宏觀經濟影響帶來的負面影響加劇等特點。
紹興瑞豐農商行的小微企業貸款占全行公司貸款總額的 91.71%。在其招股說明書上,該行表示,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中小微企業的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低、財務信息的透明度較低,甚至沒有完整的財務報表。因此,對於中小微企業的貸款不能完全依賴財務報表揭示的信息,還要結合企業主的個人道德品質、信譽等因素。
“尋出路”樣本
“從我們現在檢查出來的風險資產看,70%-80%都是由於道德風險產生了操作風險,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防範道德風險。”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李光安在近日舉辦的中小銀行發展論壇成立大會上表示。
廊坊銀行行長邵麗萍則介紹稱,廊坊銀行目前不良率約1.7%。其中增量不良只有0.4%,剩下全部為存量不良。從存量不良10%以上到目前存量不良化解到2%以下。
在她看來,中小銀行與大銀行相比,人才存在明顯劣勢,不得不采取以量取勝的策略,該行風控團隊從行業平均的2.5人水平增加至7人。邵麗萍認為,引入大數據風控技術可以彌補抵押、擔保放貸技術的單一。她還表示,除了提升自身防風險能力,還需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化解風險。
與此同時,與地方“唇齒相依”是我國中小銀行面臨的共同特征。在全國加速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在產能過剩領域行業集中度較高的銀行如何與地方政府溝通亦是一大難點。
以廊坊銀行為例,三年前,雖然該行資產規模在河北省並未列入前五,但在鋼鐵領域的行業集中度卻高達50%。
“如果銀行對陷入困境的鋼鐵企業一刀切收回貸款,企業倒閉,員工失業,將給地方政府帶來諸多不穩定因素。但另一方面,銀行也不願意為這些鋼鐵企業貸款產生的風險買單。”邵麗萍表示,銀行需要充分與政府部門溝通,一方面廊坊銀行加強了對鋼鐵行業上下遊產業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建立政府互助基金的形式,讓轄內鋼鐵企業平穩運行。最終,該行在鋼鐵領域的行業集中度已經降至10%。
去年,該行在河北的一家鋼鐵大戶資金鏈出現問題,風險即將爆發。廊坊銀行與該行貸款客戶協商,幫助鋼鐵廠將設備置換成土地,又找到需要土地建廠房的企業,由該公司承接鋼鐵公司的土地,最終將貸款進行了置換。由於銀行是這些企業的貸款者,所以在整個置換過程中有一定話語權。
邵麗萍稱,中小銀行在化解存量風險時,決策層需要充分整合內部資源,盤活外部資源,這可能是中小銀行的出路。
剛剛在A股上市的城商行江蘇銀行行長季明近期在銀監會例會上表示,為了更好更準確地全面掌握制造企業的信息,江蘇銀行自主研發了“筋鬥雲”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建立客戶交易行為和交易習慣的分析模型判斷客戶需求。通過該系統,江蘇銀行在全省篩選出了各類制造業企業1074戶,作為優先支持的對象。
互聯網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如何保護用戶數據
互聯網時代對於用戶個人隱私保護的需求日漸突出。無論是在電商平臺的購物過程中,還是在微信第三方程序使用時,都有可能牽涉到個人信息的泄露。用戶迫切希望掌握自身信息的處置權,以及信息被分享的知情權。
由此,用戶隱私的擔憂也成為了互聯網發展大潮中的“阿喀琉斯之踵”。
根據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去年聯合發布的一份《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手機APP越界獲取個人信息已經成為網絡詐騙的主要源頭。報告顯示,高達96.6%的安卓應用會獲取用戶手機隱私權,iOS應用的這一比例也接近70%。
針對手機軟件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我國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已經約談了百度、螞蟻金服、今日頭條等企業,要求其進行整改。盡管我國已經出臺了《網絡安全法》和《電信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但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公民個人隱私信息的立法。
紐約大學互動媒體藝術和商業教授格雷維爾(Christian Grewell)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企業對用戶數據保護的根本問題取決於第三方挖掘用戶數據的成本。”
臉書數據泄露敲響警鐘
今年3月,臉書(Facebook)爆出驚天數據醜聞,一家曾在2016年幫助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名為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數據分析公司違規獲得了5000萬臉書用戶的信息。
臉書的社會影響早已超出了普通科技公司的範疇。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往往既是科技公司,也是媒體平臺,又是金融公司,掌握著大量底層數據。
這起事件經加拿大籍一位名叫懷利(Christopher Wylie)的吹哨人曝光後引起轟動。懷利表示,他與劍橋大學一位研究員合作時獲得了這些用戶數據。他向英國《衛報》以及《觀察者報》爆料稱:“我們在臉書上挖出了幾千萬用戶的檔案,並通過建模來進一步挖掘我們在他們身上了解到的信息,從而觀察他們內心的想法,這基本上就是劍橋分析公司所做的事。”而這起數據泄露案,也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信息泄露案之一。
劍橋分析承認,他們通過大數據,掌握了每個用戶多達5000個數據點,其中包括他們擁有的汽車、健康狀況以及經常瀏覽哪些媒體等。通過這些數據,以及和向第三方公司購買的數據整合,就能勾勒出網上用戶的數字化路徑,從而精確地知道每個人的畫像。這也意味著過去曾在營銷產品或者品牌的廣告行業使用的手段,很可能已經被用於更廣泛的領域,包括政治和大選。
一位來自紐約的名叫卡羅爾(David Carroll)的教授曾對劍橋分析公司提出起訴。他希望該公司針對如何利用他的個人信息數據測算出他在選舉時政治傾向的方法做出具體解釋。卡羅爾說道:“如果僅僅是利用我的姓名、年齡、性別和地址,他們絕對做不到如此精準的預測。他們一定是掌握了其他信息。”
臉書最新的用戶信息侵犯事件被曝光,也引起了人們對於數據安全新的擔憂。最大的問題是,臉書是否為個人隱私設置了足夠高的護欄,來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比如對與用戶敏感信息分享的授權,以及對於第三方開發者使用數據的開放性和可見度的授權等。
針對上述問題,臉書並未給出具體的回答,其公司僅表示:“已經提升了發現和阻止第三方軟件開發者違規行為的能力。”此外,臉書還表示,將不會再讓開發者使用臉書的登錄工具窺探用戶以及用戶好友名單的信息。
淩駕於規則之上的科技公司
美國共和黨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表示:“科技公司通常增長速度過快,獲得太多正面的媒體報道,他們自負,甚至認為自己可以超越其他人,淩駕於規則之上。”
賓州大學數據安全專家桑達爾(Shyam Sundar)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谷歌或者臉書這些科技巨頭允許第三方開發者通過收集用戶信息,並向用戶提供精準化的服務或者內容。盡管用戶可能越來越希望收到精準的服務或內容的推送,但他們不願意以犧牲自己隱私為代價。”
盡管美國的互聯網最為發達,但歐盟在個人用戶數據保護方面采取的法律手段最為嚴苛。繼通過了“個人數據保護指令”、“電子通訊數據保護指令”、“互聯網隱私保護原則”等法律法規後,歐盟又於今年5月出臺了史上最為嚴厲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其中明確規定對泄露用戶數據的互聯網公司的處罰標準,最高將達到其全球營業額的4%。比如臉書2017年年收入約407億美元,按照4%的比例計算,將繳納罰金16億美元。
歐盟專員尤羅瓦(Vera Jourova)明確表示:“我們不希望看到用戶數據泄露的事情發生,因此會采取一切法律手段,包括更加嚴格的數據監管保護來制止企業濫用數據的行為。”
在GDPR出臺後,谷歌、臉書這些科技巨頭都已經改寫了用戶政策條款,以符合歐盟數據保護新規。根據GDPR的規則,無論企業是否在歐盟境內,只要與歐盟企業發生業務往來,或涉及存儲、處理、交換任何歐盟公民的數據,都必須嚴格遵守該條例。
新的GDPR條例要求企業用通俗的語言向用戶解釋他們是如何收集用戶數據的。比如谷歌就用了YouTube的視頻來解釋他們的理念。GDPR還列出了企業處理用戶數據的六種方式,其中包括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在以廣告為目的的用戶信息收集過程中,必須征得用戶同意。企業同時被要求給予歐盟用戶進入或者刪除個人數據的權利;企業還必須告訴用戶他們將用戶數據保留多久。
GDPR難以覆蓋全球
值得註意的是,GDPR目前僅針對歐盟用戶。一些企業將至少一部分歐盟數據保護條例延伸至歐盟之外的用戶,但是針對這部分用戶,如果涉及GDPR不履行的問題,企業並不會受到懲罰,除非那些市場也將GDPR列入法律框架。但目前來看,近期美國和其他市場並不會跟隨歐洲。
GDPR推出於臉書的數據醜聞之後,這無疑給臉書施加了壓力。臉書創始人CEO紮克伯格在數據泄露醜聞之後的兩會作證時已經承諾將在全球範圍內都執行歐盟數據監管標準,不過對於具體該如何做仍然采取較為模糊的措施。當被問到美國用戶是否能夠像歐盟用戶享受到同樣的數據隱私保護待遇時,紮克伯格回答道:“我目前還不確定我們在美國會怎麽做。”
事實上,包括谷歌和臉書在內的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都已經修改了他們的用戶政策條款,不過大部分企業條款的變化並不大,甚至有些模糊和寬泛。谷歌在修改條款時,出現了一個微妙的變化,悄悄將其長期堅持的座右銘“不作惡”(Don’t be evil)的條款移到了最後一條,提及的次數也明顯減少。
咨詢和技術服務提供商埃森哲建議全球企業,也包括中國公司,盡快在內部制定GDPR合規戰略,並對企業運營達標情況展開評估,制定最佳合規解決方案,確保數據處理供應商與合作夥伴安全可靠。
小米首席架構師崔寶秋博士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行業都需要全力提升數據安全保護和隱私保護的意識,加大設計和研發時的投入,以加速符合GDPR的要求。”
數據分析公司SAS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隨著GDPR大限到來,只有7%的企業完成了合規,近半數的受訪企業表示這一新規將對公司的人工智能相關項目產生重大影響。全球僅有不到一半的企業(49%)表示他們能按期達到GDPR的合規要求。不少小公司由於缺乏資源和指導,仍然處於觀望狀態。
大多數受訪企業認為,GDPR將能夠提升企業在用戶隱私保護方面的數據治理,並且增強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任,提升個人數據的質量和企業形象,並建立起由數據驅動的企業管理體系,這些都是GDPR合規帶來的好處。
SAS資深產品營銷經理賴特(Todd Wrigh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公司,就像世界各地的其他公司一樣,如果他們處理歐盟居民的個人數據,那麽現在必須遵守GDPR的規則。中國的每個組織都需要進行全面的數據評估,以確定它們在歐盟居民中是否擁有和擁有多少數據。如果他們確實掌握了這些數據,他們將需要采取措施制定企業 GDPR計劃,其中涉及IT、法律和營銷等部門。”
埃森哲全球技術研發董事總經理馬克·卡雷爾·比利亞德(Marc Carrel-Billiard)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類正處於一個全新的科技複興時代。一個重要的趨勢是,所有的事情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企業的運作必須符合倫理道德。臉書的數據泄露事件無疑給企業和用戶都敲響了警鐘,但是問題是人們還是要用社交媒體,企業必須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不過,比利亞德表示不確定全球其它國家會跟隨歐盟的步伐,實施更加嚴厲的數據保護法規。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計亞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