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鱷兄:樓東俊安資源(988)購入樓東中國的故事


公司歷史: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6585


2007年12月的交易,樓東俊安資源(樓東俊安資源(988))的購入樓東中國的50.1%股權,但其餘的49.9%股權去了哪兒?鱷兄在新加坡的交易所找到其關係公司ABTERRA LTD(天益有限公司)找到一些有趣的消息,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亦可以看到香港監管當局對除中國外的交易所的公佈一無所知。

---------------------------------------------


樓東俊安於2007年12月19日宣佈收購Abterra 香港及Mingyuan BVI,代價2,400,000,000 港元。Abterra 香港即是Abterra Coal and Coke Limited;Mingyuan BVI即是General Nice-Mingyuan Coal & Coke Limited。目標集團是新註冊成立之公司。於重組完成後,
Abterra 香港之唯一資產將為所持樓東中國之50.1% 股權,而Mingyuan BVI 之唯一資產將為所持明源中國之100% 股權。樓東中國指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有限公司

「樓東中國於一九九四年十月三十一日成立,
由山西孝義樓東工貿企業集團公司持股39.9%;俊安發展有限公司持股35%;俊安(天津)實業有限公司持股15.1% 及山西大晉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0%。俊安發展有限公司、俊安(天津)實業有限公司及Abterra 香港於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訂立股份轉讓協議,據此,俊安發展有限公司與俊安(天津)實業有限公司同意將所持樓東中國合共50.1% 股權轉讓予Abterra 香港。該股份轉讓有待完成,而緊隨完成後,Abterra 香港(賣方之全資附屬公司)將持有樓東中國50.1% 股權。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就其所知、所悉及所信,確認樓東中國之現任股東及其各自之最終實益擁有人為獨立第三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8/LTN20071218447_C.pdf

到了2008年3月28日,宣佈不會購買Mingyuan BVI 之任何已發行股本,而經修訂收購之總代價將由2,400,
000,000 港元削減至1,400,000,000 港元。另降低盈利超額代價,變成盈利超過2.3億,收購價將調高2.8億,即最高代價為16.8億。Abterra 香港成為經修訂收購中唯一之目標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30/LTN20080330014_C.pdf


樓東俊安資源(988)的大股東是俊安資源(香港)有限公司,
這公司同時是新加坡上市公司ABTERRA LTD(天益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於2008年3月26日,天益竟然在新加坡宣佈收購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有限公司的49.9%股權,亦即是樓東俊安資源(988)不打算收購的部份。

"At the date of the Agreement, Loudong has a registered capital of RMB246 million, 50.1% of which is held by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the Vendor(即是俊安資源(香港)有限公司), 39.9% of which is held by the Xiaoyi Loudong Group (孝義市樓東工貿企業集團公司) (「Xiaoyi Group」) and 10% of which is held by Shanxi Dajin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山西大晉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Dajin Group」).

Pursuant to a series of transactions (the 「Transactions」) to be undertaken by Xiaoyi Group, Dajin Group, the Vendor and an unrelated company incorporated in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Bestwell Pacific Limited (「Bestwell」), Dajin Group will sell its 10% shareholding interest to Xiaoyi Group, resulting in Xiaoyi Group holding the Equity Interest. Xiaoyi Group will then sell the Equity Interest to Super Energy Limited, a company established under the laws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SPV」). The SPV, an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is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Bestwell. Thereafter, Bestwell will sell 100% of the issued share capital of the SPV (the 「Sale Shares」) to the Vendor for a consideration value of S$180,922,063, pursuant to a 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 entered into between Bestwell and the Vendor (the 「Bestwell SPA」). Upon completion of the Proposed Acquisition, the Company will be the beneficial owner of the Equity Interest through its shareholdings in the entire share capital of the SPV."

雖然以上文字沒有說到重組會在何時進行,也不知最終有沒有實行,
但是清楚的表明俊安資源(香港)打算先收購49.9%,然後再賣給天益。天益沒有提到樓東俊安資源(988)進行收購的事,樓東俊安資源(988)也沒提到天益打算收購的事。天益用S$180,922,063(以1坡元= 5.436港元計算,約為9.83億港元)收購49.9%,而樓東俊安資源(988)就要用1,400,000,000 港元收購50.1%,香港的股民是水魚?

至於greatspup的見解是,香港的公司,它仍是沒關係,所以新舊兩方都要錢,所以吸水要多些,至於新加坡,公司是自己的吸錢就少些吧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5110D0C769A2ECA8482574180040BF96/$file/AbterraAnnAcquisitionLoudong260308.pdf?openelement


到了2008年5月30日,香港那邊通函仍然表示「
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就其所知、所悉及所信,確認樓東中國之現任股東及其各自之最終實益擁有人為獨立第三方。

更正一下,天益打算收購的事原來通函(p.127)曾經提及。俊安資源(香港)最後有沒有完成樓東中國全部餘下之49.9%股權還是沒有提及。

「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中介控股公司俊安資源(香港)有限公司與其附屬公司Abterra Limited(根據新加坡法律註冊成立並且於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訂立一項協議,據此,俊安資源(香港)有限公司首先自山西孝義樓東工貿企業集團公司 (39.9%)及山西大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10%)收購樓東中國全部餘下之49.9%股權,然後以代價180,992,063 新加坡元將該等股權出售予Abterra Limited,該代價將通過發行每股面值0.093 新加坡元之1,945,398,531 股股份支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9/LTN20080529115_C.pdf

到了2009年4月1日,天益宣佈取消收購,理由是未獲中國政府部門批准,但是為何樓東俊安資源(988)又能完成收購?那49.9%的權益現在何人手上?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DFF98B0F34EC5B8F4825758B00142DB1/$file/AbterraAnnLapseofSPA01042009.pdf?openelement
6月,天益和香港有名的老千系宏安系旗下利來(221)換股,交易尚在進行中。


利來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2/LTN20090612634_C.pdf


天益方: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585A18040A611F1C482575D2003F2EC2/$file/PressReleaseAbterraentersintoasubscriptionagreementwithHKstrategicpartner.pdf?openelement


現時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31/LTN20090831699_C.pdf


---------------------------------


我們講回昨日的煤礦交易,但是讓我們回到2009年2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0/LTN20090220156_C.pdf

在供股之前,又換了兩位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313/LTN20090313489_C.pdf

3月,公司宣佈供股。

公司宣佈,以5供2方式,發行2.13億新股,每股0.66元,集資1.41億元。

由煤礦賣方包銷此次供股,該名賣方除按比例購入4,000萬股,另外又額外包銷6,719萬股,共斥資約7,000萬,然後再以1.65億可換股債,來按比例包銷其餘新股,若無人認購供股,他的持股量增至41.97%,成為最大股東。


我們來看看這次供股:


從數字上來說,可以算到這個方法是使得可換股數增加,若以這個可換股債券數去包銷新股的話,換股價為:


0.66 x (165,000,000 / 70,000,000)


= 1.556元


即他以低0.944元(2.5元-1.556元),即較可換股債37.78%的折讓去拿到這批股票,較19年年息更多,對其有利。另外,經過這次供股,令他成為最大股東,亦能拿得這殼,使逆向收購更加完美。


在公司而言,若沒人認購新股,雖減少約330萬的負擔,但是股數增加40%,對股份攤薄效應更大。


但是,對大策略而言,隻對第二大股東有利,目的不在集中街貨,降低持貨成本,另在加強其在公司的控制力,所以我對這次供股是持中性態度。


------------------------


換入親中一派-蔡菜子小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5/LTN20090605459_C.pdf


為免觸發30%全購限制,委任名匯作包銷商,包銷29.90%以上的部分,並不再以可換股債換供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6/LTN20090616465_C.pdf


最後供股超額,大股東不能認購超額部分,貨源不能集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3/LTN20090723390_C.pdf


舊人、前主席李先生淡出,進入新人控制公司的時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5/LTN20090805505_C.pdf


出諒解備忘錄,欲購入之前新加坡上市未購成的49.9%樓東中國,賣方為孝義市樓東工貿企業集團公司,但透過香港成立的Hing Lou Resources Limited 興樓資源有限公司控有的General Nice - Loudong Coal & Coke Limited持有,大晉的部分應被樓東工貿企業集團公司購入且經重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3/LTN20090823027_C.pdf


出盈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8/LTN20090828138_C.pdf


供股完成1個月後,公司配售106,500,000股,每股1.28元,集資淨額131,500,000元,由中資招商為配售代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16/LTN20090916595_C.pdf


前天,公司宣佈向馬生平、張李榮及辛建斌訂立諒解備忘錄,購入山西臨縣泰業煤礦有限責任公司的49%權益,更付出可退回訂金 200,000,000港元。其餘的51%權益在由山西樓俊礦業有限公司擁有。


今次進行收購的是之前多次提及的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有限公司

鱷兄發現,山西樓俊礦業有個網站,內裡放了一篇新聞。山西樓俊礦業的會議,新聞裡出現過的馬生平,是交易的其中一位賣家。

山西樓俊礦業集團於7月15日在國貿大酒店九樓會議室召開了2009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暨下半年工作部署會議,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公司董事長郭華、山西樓俊礦業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郭亞輝出席並講話,各礦、各單位負責人及其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大會由副總經理馬生平主持。」

http://www.sxljky.com/NewsShow.asp?d_id=316

山西樓俊礦業集團似乎另有一個名稱,叫做山西樓東俊安礦業集團。
http://www.sxljky.com/slzs.asp?type=6
http://fj.cq.gov.cn/zwxx/news/2008-12/245_9818.shtml

筆者greatsoup認為,這家之前集了兩億八千萬,現在又用兩億作按金,購入大股東關係人士的東西,已經了解他們的企圖,只是把之前的錢吸光,其股票變成低成本。

因之前供股及配股,現在一發消息,炒上一點拿貨,又借購入煤礦拿走錢
,其股票已經不用成本,其後借概念炒散掉這批貨套現,賺到笑。


至於49%,可見上市公司買了也是無控制力,更是他們想拿走現金的標誌,這就是購入無控制公司的精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33

福記的故事(純資料整合)


公司歷史: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207/LTN20041207000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207/01175/CWP113_c.pdf


本集團首家中餐館蘇州新區中餐館於二零零零年一月一日以「福記」品牌開展業務。


自此,集團便一直擴充中餐館業務,其後更分別於二零零一年七月一日及二零零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在上海增設兩家中餐館,即上海浦東中餐館及上海浦西中餐館。預期本集團在蘇州的第二家中餐館 — 蘇州工業園中餐館,將於二零零五年一月開業。


二零零二年八月,集團為拓展業務範疇,推出上海送餐業務,其後一直擴充此項業務。於二零零三年五月,本集團亦開始經營蘇州送餐業務。本集團亦自二零零四年二月開始以「家廚」商標銷售方便食品。


大股東:


魏東先生,35歲,本集團主席兼創辦人,負責集團整體管理及策略發展。魏先生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主修稅務。現時正修讀北京清華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一 九九零年七月至一九九八年十二月期間,魏先生任職於南通市國家稅務局。魏先生於一九九八年四月至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出任南通福記好世界餐飲分公司(一家由南 通開發區金城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的公司)的總經理。一九九八年十二月至二零零零年一月,魏先生辭去上述職務,但繼續出任顧問,同時籌備開辦自己的中餐館 業務。魏先生於二零零零年一月正式辭
職,而本集團的第一家中餐館─蘇州新區中餐館亦於二零零零年一月開業。魏先生現為中國商業聯合會的常務理事。


姚娟女士,33 歲,本集團董事兼共同創辦人之一,負責集團運營的整體行政管理。姚女士於一九九三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持有化學學士學位。姚女士於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九 年任職中國華工供銷總公司,擁有逾五年進出口貿易經驗。姚女士現正修讀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姚女士是魏東先生的配偶。


發展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255




  由寂寂無名的公務員下海創辦全國其中一個最大送餐集團,再成為香港上市民企主席,繼而擠身胡潤百富榜,福記食品創辦人魏東的創業故事確令人羨慕。

  福記食品成立只有十年,魏東和妻子姚娟當時分別只有三十歲和二十八歲。魏東大學畢業後於一九九○年投身江蘇省南通市國家稅務局,至九八年開始經營餐飲業務後不久,即辭去稅務局的工作。

躋身國內富豪榜

  集團的前身稱為福記好世界餐廳,由兩名創辦人及魏東的胞兄魏明在蘇州成立。二○○○年正式以「福記」的品牌經營首家中餐廳,兩年後發展送餐服務。

  根據招股書,集團於二○○三年已成為全國餐飲百強企業之一。翌年集團再發展方便食品業務,同年十二月,福記食品在香港上市,當時香港公開發售部分錄得三十一倍超額認購。

   福記食品的發展頗為順利,隨着其登陸香港資本市場,魏東夫婦開始引起傳媒的注意。兩人憑福記食品(截至今年五月分別持股百分之三十四點四和百分之十三點 八六),以三十五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財富,於二○○六年打進胡潤百富榜第七十三位。當年取得相同排名的包括百度創辦人兼總裁李彥宏,以及波司登 (3998)總裁高德康。翌年兩人的身家上升至七十六億元,但由於競爭激烈,只能取得第九十一位。

  好景不常,二○○八年兩人的身家驟降至二十二億元,排名不入一千強,僅能在胡潤餐飲富豪榜取得一席位。

上市股價勁升

  由於本地市場缺乏同類的公司,加上集團在內地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故其股價於上市後兩年內表現不俗,至二○○七年六月二十一日上升至二十九元二角的高峰,比三元一角的招股價高出九點四倍。停牌前收報七元六角。

  與此同時,集團亦不乏基金追捧,全球五大基金之一的The Capital Group目前是第三大股東,於七月二十日增持至百分之七點零九。根據ThomsonOne的股東名單,不少國際著名基金也有持股■

網站:


http://www.fujiholdings.com/


經營模式:
http://www.p5w.net/newfortune/cy/200702/t784456.htm

  从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的总体情况看,IT业在投资额和投资数量的比例上都有所下降,这说明风险投资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其他领域。传统消费领域尤 其是市场规模过万亿的餐饮行业正日益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曾成功投资“福记”的“里昂证券直接投资”就把重点放在能够受益于中国需求增长的企业。
福记依靠独特的商业模式,创造了餐饮行业营业额增长的新纪录,在短短4年时间里成长为最大的本土快餐企业。“福记模式”可以概括为:第一,率先将机构客 户作为主要目标客户;第二,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管理机制,形成中央源头采购、集中初级加工、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第三,送餐服务、高档酒楼和方便食品三项业 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虽然全球性的机构送餐企业拥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并不完全适应国内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国内机构送餐企业的运营模式如 “派得模式”、“金白领模式”缺陷明显。“福记模式”既可享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又充分利用工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节省了人力成本。与同行企业相 比,福记的利润率水平超出国内同行近10%,人员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同行跨国企业的1/4,投资回报率也更高。
标准化生产是“福记模式”可复制性强的关键,也是其能够得到风险投资机构认可的重要原因。对目前国内品牌餐饮连锁企业的考察表明,如何通过加强标准化,实现有效的模式复制已经成为该行业的竞争关键。
清华大学 胡颖  本刊研究员 盛敏/文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的投资额和案例数量都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点。2006年投资案例数量为324件,比2005 年增长了42.1%;投资总额则超过1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1.5%。但是,从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行业的总体情况看,与2005年的数字相 比,IT在投资额和投资数量的比例上已经有所下降,特别是投资案例数量的比例已经低于60%,比上一年度下降了6.6%。这说明,风险投资开始将目光转向 了其他领域。
早在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1175.HK,简称“福记”或公司)上市前的2004年1月,法国里昂证券直接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的下属基金Aria Investment Partners II,L.P就向福记投资700万美元,2004年12月,福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里昂证券直接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回报。该公司副CEO潘佐芬 (Josephine Price)对《新财富》表示,她和她的团队关注的重点就是那些将从不断增长的中国国内需求中受益的企业,尤其是传统产业。据了解,目前新型传统消费领域 尤其是餐饮行业越来越受到风险投资的追捧,典型投资案例包括福记、一茶一坐、大众点评网、订餐小秘书和小肥羊等(表1)。




福记创造高成长纪录
福记是第一家将主业由高档酒楼转型为送餐服务的餐饮企业,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创造了餐饮行业的“福记模式”。在福记模式下,送餐服务成为推动营业额的强劲 增长点,开展送餐服务后公司4年平均纯利率高达32.1%(表2)。在推出送餐服务前的2002年,公司收入总额仅为0.75亿元,此后短短的4年里,送 餐服务的项目收入增长到5.55亿元,代替高档酒楼成为公司主业。2006年,公司收入总额增长到7.9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9.6倍。不仅如此, 从开始送餐服务起,福记的经营盈利率和纯利率就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当送餐服务成为公司主业后,2006年公司的经营盈利率和纯利率分别高达38.7% 和31.6%,比未开展送餐业务时的2002年增长了91.6%和79.5%。




福记模式创造了餐饮行业营业额高速增长的新记录,使福记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本土快餐企业。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 心共同推出的2005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排名统计,企业晋升成为本土快餐类餐饮企业前十强的最短时间为11年,而福记仅仅用4年的时间,就超越了所有本 土快餐类餐饮企业。不仅在快餐行业,就是在整个餐饮行业,福记都已具备相当规模。2006年福记营业额为7.97亿元,已超过2005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 业第33位的水平。福记的获利能力也远远高于整个餐饮行业的平均水平,2005年公司纯利率为36.4%,比2005年度中国百强餐饮企业平均利润率 10%高出2.64倍。
送餐服务这个经营项目并不新鲜,国内也有一些将送餐服务作为主业的餐饮公司,比如丽华快餐是此前国内送餐服务业中经营 规模最大的企业。但是,丽华快餐经营送餐服务14年,2005年收入总额仅2.75亿元;福记经营送餐服务仅4年,2006年收入总额增长至7.97亿 元。
福记三招
福记的业务包括送餐服务、中餐馆及方便食品。其中,送餐服务的营业额复合增长率为294.26%,占公司总营业额的比率逐年上升,2005年已达到52.09%,到2006年中期更达到65.6%。福记主要提供四种送餐服务(图1),其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点。




市场定位于机构客户
无论是酒楼、火锅还是快餐类企业,餐饮行业客户的市场定位一般都以零售个体为主。个体零售就餐群体具有不稳定性、随意性强等特点,餐饮企业难以维护管理 客户,而且需要不断投入营销费用以树立和维护品牌,从而将流动性非常强的零售客户维持在一定的总量。福记模式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准确的市场定位,福记在开始 送餐服务之初就将机构客户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有别于历来国内传统的餐饮行业市场定位。
相对于个体零售客户,机构客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就餐服 务方式可以事先计划,并在一定期间保持固定的模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餐饮企业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有助于节约营销费用。更重要的是,机构客户批量订购 带来的销售额增长速度,是个体零售客户远远不能比拟的。这也是福记模式能够创纪录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福记的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 主要是上海、苏州和深圳工业区的人力密集型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如英特尔、西门子、松下、明基和德尔福等著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另一类主要是上海和 苏州的大专教育机构。这两类客户都非常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质量,倾向于将送餐业务委托给上规模的送餐服务供应商。大型外资企业雇员众多,一般不投资构建员 工食堂,将为员工提供的送餐服务作为附带福利;而且福记的企业客户多位于离市中心较远的工业区,而市区中心的写字楼物业管理往往提供了整座大楼的用餐服 务。一般而言,机构客户与福记订立书面送餐合同前,福记会向机构客户提供1-3月的送餐服务试用期,如果该机构客户满意福记提供的送餐服务,会与福记订立 正式送餐合同。
中央采购、集中加工
福记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管理机制,形成中央源头采购、集中初级加工、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模 式,支持公司所有业务(图2)。这种机制要求相同的业务工序在各区域统一集中进行,建立地区源头采购和初加工中心,所需的所有用料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在源产 地直接采购,经简单加工后运送至各地区加工中心和高档酒楼。




首先,中央采购有利于整合上游供应链。国内送餐企业一般采取就近批发市场购买的方式,通常提前几天做好下周的原料需求计划,提前一天进行采购,原料的品 质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不利于大宗生产中保持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的稳定。而且由于规模问题,也难以得到好的折扣。福记通过大宗采购可以得到价格上的折扣, 而且直接从原产地或者主要的供货商处购买,省去了很多中间的加价。例如,蔬菜可以得到40%的折扣,肉类可以达到15%的折扣,海鲜有40%的折扣。中央 采购机制可以适时地调节库存,保证生产的稳定;可以和有实力的供货商建立长期的供货关系,保证及时和保质保量的原料供应,从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标准化,另 外,中央采购也有利于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福记的材料采购付款期为2-4个月,提高了现金流动性。
其次,中央加工带来了高效运作。福记在各地区 的加工中心配备大型机器设施,采取半机械化生产方法对采购的原材料进一步加工烹制后送餐。各地区的加工中心一般会选址在临近公路网络的地点,方便运输。中 央采购部则负责管理公司的货车车队,协调送货的后勤工作,运送烹制好的送餐到指定地点,运送经初加工的原材料和用料前往高档酒楼,运送包装好的方便食品到 销售网点。中央加工生产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各个业务资源的共享,加强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规模经济,整合了整个运作流程,提高了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例 如,在公司的加工中心,通常炖菜每个锅是1000份的产量,炒菜每个锅是500份产量,而这只需要两个工人来负责。中央加工生产模式也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 原材料,减少了浪费。例如,家禽的不同部位可按照不同业务的需要进行分配,以烹制产品。另外,在目前送餐行业的竞争中,大型客户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 越高,中央加工有利于在整个流程中集中控制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避免出现食物中毒事件。
高度集中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一方面要求大额的固定资产投 入,另一方面要求送餐菜式在多元化基础上尽量标准化,因为标准化意味着可以复制,可以快速扩大。数据显示,从事送餐服务业务后,福记的固定资产和总资产规 模快速增长,2006年的固定资产总额和资产总额分别达到13.66亿元和18.39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约13倍和17倍。为了适应规模化生产 和菜式标准化的要求,公司专门成立了菜肴研究所,定期研究改进菜单,引入中国传统八大菜式。菜肴研究所一旦决定改动菜单或引入新款菜式,便会与其他部门合 作将这些菜式细节标准化,包括用料组合、估计成本及定价等各方面,以适应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三项业务互为补充
福记的创始人魏东和 妻子姚娟、哥哥魏明最初在苏州和上海经营3家高档酒楼,为了充分利用高档酒楼在中午的闲置时间段,上海浦东中餐馆开始烹制外卖,在上海推出送餐业务。当送 餐服务具备一定规模时,福记的中央加工中心接手高档酒楼的送餐服务,进行工业化、规模化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加工中心的剩余产能,福记再次拓展业务范围,将 加工中心初加工的原材料包装加工成方便食品。这类简单加工过的方便食品通常配有调味包和简单指示,消费者只需按照指示简单烹制或加热就可食用,消费者不用 到市场购买原料,节省了清洗加工的时间,符合现代人快捷的生活节奏。2004年2月,公司借助于旗下现有的销售渠道,如各家高档酒楼、位于陆家嘴软件园的 送餐场所等,开始销售方便食品。方便食品成为公司另一市场板块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送餐服务定位于机构客户,高档酒楼定位于消费能力较高的零售 群体,方便食品定位于百姓大众的零售群体,三项业务使得福记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全面的市场客户群体。高档酒楼的直观形象为不设门面的送餐服务起到了很好 的窗口作用,提供了无形的品牌作用,送餐服务在拓展机构客户的过程中又为高档酒楼带来了潜在的客源,而走进千家万户的方便食品则将市场客户拓展到最大范 畴。
“福记模式”具有独特优势人员成本相对较低
送餐行业中,人员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厨师到现场服务人员都需要大量的人 员以支持业务展开,而送餐业的员工是非常难以管理的,人员越多,管理难度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在国外,送餐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人员费用占收入的 4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福记在中央化的加工中,尽可能地使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工的使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率。与同行业的跨国公司相比,福记员 工成本非常低,这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表3)。




在传统的配菜模式下,每个项目点都是一套重复的模式,服务的人工较多,带来许多管理上的问题。福记每一个项目点大概有30到50个人,负责提供3000 到4000份餐。采购、物流、分配、清洗、切配、调味工作基本上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终端一般主要负责烹调和包装等工作,只占总工作量的20%左右。以福记 的松江大学城为例,其人力配备为:福记食家厨房15个人,标准餐12个人,外围服务8个人,每天提供2万份餐。而国内一般的送餐服务商,在前几项流程都会 花费大量的人工,如采购一般要3-4个人,物流一般2个人,分拣和清洗一般8个人,切配一般6-8个人。当然,对福记来说,如果未来要求提供现场服务的客 户增加,人工也必须增加,但是福记希望尽可能地转变为一个产品型而不是服务型的公司,在未来的新产品和新领域尽量减少需要服务的环节。福记计划未来重点发 展到客户处制作的送餐方式,其中大部分工作在中央加工中心完成,少量在客户处现场制作,这样只需很少的人工就可以完成,投入小,效率高。
模式可复制性和延展性强
福记的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公司的中央管理体制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市场扩展中,很容易复制已有的经验,迅速在新市场组建营运体系。公司所倚重的中央加工中心和中央采购中心,可以比较容易地复制出相同的模式,使公司在各地迅速站稳脚跟。
校园送餐是福记下一步的战略重点。中国的学校送餐市场非常大,政府鼓励学校采取外包的送餐方式,而目前大部分学校还采用自建食堂的传统模式,在这种模式 下,学校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饮食的安全卫生也很难实现。火车送餐服务和军队送餐也将成为新的收入来源。中国的火车运营正在进行改革,火车的客 运量非常惊人,市场潜力极大。此外,军队送餐也是很大的市场。
从世界范围来看,送餐行业的跨国公司往往负责一个场所所有的餐饮服务,例如机场 和车站等地,这被称为“特许配餐”(concession catering),Autogrill就是美国专业从事特许配餐服务的大型公司。中国的机场和车站等潜在的特许配餐市场潜力很大,福记未来也将向这个领 域发展。
财务指标优于国内外竞争对手成本结构合理,现金流质量高
财务数据显示,在“福记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竞争力优 于同行企业。根据财报,近几年福记的业务不断扩展,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增长趋势良好,公司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图3)。从公司各年度的成本结构变化情况可以 看出(表4),公司的存货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送餐业务逐渐成为主导业务,从而原材料成本所占销售收入比例上升所致;福记的公 司员工成本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如前所述,这与公司的中央加工和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租金成本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一直提高,现有的设施 利用效率提高;燃料和公用服务成本的比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反映公司的运营效率不断提高,规模经济的优势逐渐显现。公司的利息费用所占比例一直很小,没有 很大的债务负担。




从流动性指标分析,福记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自2002-2005年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流动性一直在提高。首先,这与福记所处行业的特点有关。送餐行 业的合约一般规定采取现金月结的方式,因此送餐行业企业的现金流质量一般都比较好,同时福记对供货商的货款也可以相应地采取月结的方式,减少了现金流的压 力。其次,福记公司的良好流动性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优势地位有关。福记一般只和大型的企事业单位签约,且续约率达到95%以上;而且福记的服务处于 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条件选择优质客户群,保证了货款回收的及时。从负债管理指标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债务比率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主要是 因为公司的经营中现金流非常好,不需要短期债务的支持。




盈利水平出色,回报率高
与同行业大型跨国公司相比,福记在规模上还非常小,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福记有非常强的竞争力。从毛利率看,福记与国外各公司的水平相近,都在60%左右 (表5),但是从经营利润率、净利率和税前利润率看,福记公司明显高于国外对手(图4)。在国外,因为市场集中度高,并且客户比较稳定,送餐公司不得不雇 佣大量劳动力,从而造成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跨国公司的员工支出占到当期公司收入的40%以上,而福记公司的员工支出占公司收入不超过10%。这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廉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福记采用了大规模的机械化的中央加工和管理体制。而从国内同行业公司的情况看,北京派得快餐公司的毛利 率只有53%,净利率只有13-15%。





福记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和总资产资产回报率也远远高于跨国公司(图5),净资产回报率则和跨国公司处于相似的水平。因为2005年福记建设新加工中心的投 入加大,固定资产总值大幅增加,同时公司权益项中的储备在2005年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净资产回报率。因此,总体来说,福记的投资回报水 平高于国外竞争对手。


潰敗: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256

全國最大的送餐服務供應商之一的福記食品(1175),一直延遲公布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年度業績,並自七月二十九日起停牌至今。集團的公告沒有詳細說明原因,不過,其財務的穩健程度卻引起了投資界關注。

  據了解,福記食品停牌與重大收購無關。根據上市規則,上市公司須於年結後四個月內公布業績,福記食品早於七月十六日公布於該月二十八日召開董事會,審核截至今年三月底止年度業績。

出售餐廳套現減負債

   然而,集團分別於七月二十九日和八月二十六日,兩度宣布延遲召開董事會的日期,原因都是「需要先處理多個事項(例如:取得若干估值報告),本公司需要更 多時間才可以完成確定二○○八╱○九年度之綜合財務報告及年度報告」。按照八月底的公告,集團將於九月十八日召開董事會。本報曾致電主席魏東【圖】,但一 直未能聯絡上。

  市場對福記食品的業務發展前景有不俗的評價,可是,其負債情況卻顯得有點不尋常。

  集團在年結後和公布業績前,分別於今年四月八日和八月十九日出售旗下主題餐廳業務(金漢斯連鎖自助餐廳,下簡稱「金漢斯」),最多套現五億九千六百六十七萬元,出售的理由是「專注探索主營業務和降低整體資產負債水平」。

  集團於二○○七年斥資八億元收購金漢斯的多數權益,當時除了看好西式飲食概念在中國日益流行,希望通過集團的中央採購、加工及分銷中心,為金漢斯採購食材和原材料,帶來協同效應。

  事實上,金漢斯截至去年底的稅後溢利為九千四百多萬元人民幣,按年上升超過五倍,集團在此基礎上仍然出售金漢斯這一優質資產,意味其對資金的需求殷切。

   福記食品集團於二○○四年十二月上市,集資三億一千萬元,在二○○五年十月至二○○七年十月,三度發行零息可換股債券,集資總額達十六億港元及十五億元 人民幣。至今首批債券已全部獲轉換為普通股,第二批將於今年十一月到期,目前約百分之五十四的債券已獲轉換,第三批於一年後到期,全數未獲轉換。

三度發債未贖回

   第二批債券的換股價為十七元五角一仙,其停牌前的市價為七元六角。大和總研一份有關福記食品的報告指出,預期第二批債券在到期前不會獲轉換,屆時集團便 需要以四億八千九百萬元(人民幣.下同)贖回;至於第三批,換股價與近日股價的水平比較實在太高,倘若至到期日都不獲轉換,集團更需要以十六億一千萬元贖 回。

  根據集團截至去年九月三十日的中期業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六億八千八百多萬元。集團在公告中強調,「短期債務總額在合理水平,同時不存在缺乏營運資金等情況」,同時,「為建立更健全的長遠資金架構,集團已着力研究在來年擴大銀行長期借貸佔整體資金結構比例」。

不排除再出售業務

  福記食品銳意提升產量,並擴大送餐服務的範圍,在資本開支和債券贖回的壓力下,估計資金需求龐大。大和總研引述福記食品的管理層指出,出售金漢斯後,不排除再出售其他投資項目。分析員估計,集團二○一○及二○一一年需要分別增加一億八千萬和十億零五十萬元的銀行貸款。

  另外,集團的營運資本有轉壞的迹象。野村國際早前指出,集團應收賬的數期延長,而應付賬的數期卻顯著縮短,令上半年營運資本出現七千五百萬元的淨現金流出■  

【研究部分析福記財務狀況文章刊第二十版】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548


kk:


IF 1175 (Fuji Catering)'s 2008 financial report has big problem, why Capital Group Fund (USA FUND) didn't see the problem before it invest to 7.09% into few months.

International fund managers are not valuable!


他這幾年擴張太快,又買了間公司,兩年幾前又發了15億可換股債,下年要還,近來金融海嘯搞到財務有問題,所以要賣了那間公司還錢,又要不派息。

這家公司應該復到牌,但是需要等多少時間了。
泰興、宜進利、U-right、歐亞夠有大把基金入股啦,又唔見他們唔使輸,所以我說基金不是萬能,請不要盲信基金,一家公司在玩完之前,一定有預警,是你不警覺吧。

埋下危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01/LTN2007100100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12/LTN20071012489_C.pdf

警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05/LTN2008090552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2/LTN20081222585_C.pdf



2008年中期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2/LTN20081222498_C.pdf

營業額、盈利大增。
可用現金減至6億,銀行負債、其他應付款項、應付代價上升29億,財政危機加重了。


實況:



http://hi.baidu.com/yeboyan/blog/item/7bdae03f03add1c57d1e71f7.html


想知道福記的真相嗎?公布的報表絕對的是虛假的,每個月一百多萬甚至幾十萬的營業額,公布的是一千多萬的營業額.去年年底财務總監換了,從去年年底開始因爲拖欠工資全國各個地方的子公司都在罷工,直至今日,罷工事件還是沒有完全停止.公司不是一般的黑



http://tieba.baidu.com/f?kz=644420766


2008年福记公司成为奥运会6家大学竞赛场馆及(鸟巢)奥林匹克接待中心的指定餐饮供应商,奥运项目便是我们北京动车项目人员全权负责。凭着我们的汗 水、我们的心血,凭着我们800多人的共同努力,在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在所有人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的努力工作下,最终圆满完成了公司奥 运会和残奥会的配餐工作,并赢得了社会和奥组委的一致好评,但在2008年7月正在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中,由于种种原因铁道部取消福记公司在动车上的经营 权,加之奥运会成本过大,又赶上全球金融危机,福记股市崩盘,在多重打击之下福记不堪一击,面临破产危机。


从去年11月份至今已拖欠公司员工工资达9个月 之久,奥运期间加班费等也一直未发,期间我们多次和公司协商,要求补发工资、加班费、保险等,但作为公司董事长魏东不但不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还公开在大 会上宣布我们不是福记的员工,这让我们为公司奥运项目付出汗马功劳的所有员工,不仅感到心寒,同时我们也感到无助和悲哀,弱势群体难道就应该被欺负?


试 问: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吃一顿饭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董事长,却拖欠员工工资及加班费9个月之久,良心何在?我们希望通过社会的力量能把属于我们 的血汗钱还给我们,也希望社会的相关部门能为我们主持公道。

...


我们之所以和公司打官司主张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也是被逼无奈,我们这17个上诉人员全部为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大部分为各分公司经理及核心部门负责人,我们来 公司时间差不多,大概在2007年4月左右,截止目前为止,公司上下800多干部员工没有一个签订过劳动合同,没有一个上过社会保险,尤其是我们17个中 层管理人员在2007年4月项目刚成立便来到公司基本天天加班,不说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从2008年11月份奥运会忙完后,公司便开始冷落我们,不给我们 发工资,不和我们谈工作,全部冷处理,我们这800多员工就天天呆着,完全没有上级指示!后公司董事长来北京处理此事分别与我们这17个人谈话,由于公司 领导的强势,我们最终无法获得应得权利,最终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


.....

在此期间我们也多次和公司协商,但公司领导却对我们不闻不问,而且公司董事姚娟(greatsoup按: 主席魏東之妻)为了打压我们,在2009年7月14日晚11点左右,带领张德生、 徐丽华等40人携带铁棍、木棒等对小武基仓库实行了无人道的打、抢、咋、掠的行动,打伤我们2人,派出所、小武基仓库工作人员都可以为我们作证,我们不禁 感叹,在社会法制如此健全的今天,以姚娟为首的福记人竟然做出这等目无法纪的事情,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竟然做出这等惨无人道的卑耻行径,这和黑社会、 地痞流氓有何区别?竟然为了压榨我们的工资采取这种行为,我们深深感到悲哀。希望政府能为我们讨回公道。 


http://tieba.baidu.com/f?kz=641939387


    
记2009年11月需要偿还约到期转债5亿元,2010年10月需偿还15亿元。
根据福记的计算,09/10财年结束,公司估计能维持约4亿元现金结余。
但2010/11财年比较严峻,公司预计现金流入9亿元,资本开支4亿,支付转债15亿,年底约有6-8亿元的资金缺口。(但是公司上述的计算没有包含3亿多收购金汉斯的应付款,按照合约也要在今明2年内付清)
福记表示已经暂停所有大型capex,嘉定和北京的工厂已经停工了,2009年全年capex预计7-8亿,2010年控制在4亿左右的水平。
解决资金缺口通过2个途径,1)银行贷款,2)出售资产(金汉斯)



1)银行贷款
公司已经在和几家国有大型银行商谈贷款,由于福记原来在国内没有贷过款和这些银行没有业务往来,需要一定时间建立联系,目前阶段从银行获得短期小额流动贷款比较容易,但是大额中长期贷款比较困难。



福 记认为自己获得银行中长期贷款有一定优势,第一,福记从事的是农业相关业务,属于国家产业扶持对象,在上海地区比较特殊,而国有大银行业绩考核中也有支持 农业的要求,福记相对一般民营企业有明显的优势;第二,福记在国内有40亿元资产,基本没有抵押,可用于银行贷款的抵押品比较充足。



2)出售资产(金汉斯)


------------
先賣一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8/LTN20090408530_C.pdf

賣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9/LTN20090819564_C.pdf


--------------
目前的结果基本已经出来了。
1、2009年04月,向IvyJohnson出售润辉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相当于出售了金汉斯20%的股权,售价约为2.67亿港元。
2、2009年08月出售誉峰全部已发行股本,而誉峰持有天宝全部已发行股本之30%权益。售价3.3亿港元。
以上情况合计后,共出售了金汉斯50%的股权,售价合计约6亿港币,目前还拥有金汉斯10%的股权。
按目前的情况计算,福记在投资金汉斯这一项上约亏损1亿港币 


..

信報之評析: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257

多數投資者在揀選投資對象時,均專注公司的增長和盈利能力;這些因素雖然重要,但單考慮這些因素,將儼如毫無防備。研究部將以福記食品(1175)為例,向讀者介紹一些控制風險的方法。

  對於那些不熟悉福記食品的投資者,請閱讀今天本報第五頁,我們在該版詳盡報道該公司的歷史、發展和目前所面對的情況;應有助讀者了解該公司的背景。

  首先,看看兩個主要風險控制比率及其背後的原理,然後運用增長度、毛利和控制風險的方法,應用到福記食品例子中。

兩比率看逆境防守力

  淨負債比率方面:這個指標通常是投資者用來監察一家公司的債務水平。高水平的淨負債比率,意味該公司高度借貸;因此在有需要時,相對較難籌集應急資金。由於這個比率連散戶投資者亦有相當認識,故不作贅述。

  資本開支對淨營運現金流比率:一般而言,這個比率較少為投資者所注意,亦較少被應用;然而,我們認為,這個比率較淨負債比率更重要。資本開支對淨營運現金流比率顯示的事情包括:  一、根據增長度,顯示公司管理層的進取度。

  二、公司透過業務支撑增長的能力。

  三、當與銷售增長一起比較時,投資者亦能夠監察公司管理層的執行質素(即倘若管理層為未來數年進行大幅資本投資,但銷售增長卻顯然落後,那就有可能出現執行問題)。

  同時,監察上述兩個比率,將有助投資者在信貸收緊和集資困難的時候,看到公司在經濟不景時的的防守能力。

  細看福記食品的財務報表,我們應能發現,該公司的增長度相當高(逾70%),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穩定(58%左右,與去年上半年相同)。即使我們查看其淨負債比率,情況仍然可以接受,因為淨負債比率處於40%左右,這並非一個極高的水平。

低價出售優質資產

  就這一點,投資者可能基於強勁的增長、良好的毛利和勉強可接受的債務水平,而去買入這家公司。不過,假如我們看看其資本開支對淨營運現金流比率,那便是兩碼子的事。

  福記食品的資本開支對淨營運現金流比率大約二點八倍,意味該公司為擴張的開支,是淨營運現金流的二點八倍。當一家公司的資本開支大於淨營運現金流,該公司將利用未來的淨營運現金流以達至增長。鑒於信貸環境有利和經濟處於增長,這是完全沒有問題。

  然而,當經濟下滑或衰退,信貸收緊的時候,這些為求增長而過度進取的公司,或許會很容易出現再融資困難,並有可能導致投資者損失。這些損失,輕則損失投資機會;重則會使投資者損失所有資本投資。

   福記食品於兩年前斥8億元購入金漢斯六成業務,我們估計當年金漢斯的純利,極其量只有5000萬至6000萬元人民幣。福記食品今年較早時,以同樣價錢 把所有金漢斯的股份售予第三方投資者,但金漢斯的純利卻已經增長至1.09億元人民幣,而且有進一步增長的良好前景。股東應質疑低價賣出這項優質資產背後 的原因。    

福記食品兩年前以大約二十二倍的歷史市盈率收購金漢斯,但私人投資者卻以今年十一倍的市盈率獲得這批金漢斯股份。




購入金漢斯之質素,管理都還不錯吧,但總有一兩個像周先生這樣的人: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699455904&z=181287124&pn=0&rn=30&lm=0&word=%CB%F7%B5%CF%CB%B9#6699455904

一个周经理算什么,武汉公司太有才华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像周这样 的,比如说匡某人
武汉索迪斯一天不换BD,就没有前途可言,
1.一年了,就发展一个合同!
2.和客户谈生意,可以不带客户联系方式
3.销售电话可以拜托别人来打!
4.早上并不用上班!不扣工资,也不算年休,下午可以提前下班
老拿和客户谈生意堂筛,把别人当傻子,自己就最他妈傻
5.工作只用多说点别人的是非!说吧,说吧,说够
6.每天穿着太‘职业’谈吐太‘幽雅’。一点不像职业销售人员,导致一笔生意没谈成
一年了,只谈了一个合同,她太有才华了。恭喜索迪斯武汉聘用这样的人
   
...

我的家人在上海索迪斯工作.总体说.索迪斯还是一家比较正规的企业.但是同样存在着一些让人费解的问题.如果你的家人有做厨师长.部门经理.区域经理等等.那你就要准备好.家庭的责任对他们别有指望.而且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建议索迪斯在各营运点的工作.要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找出工作的不足之处的真正原因.如一个营运点.大头小头一大帮.到底听谁的.稍有闪失.汇报的.打小报告的.报复的就会随之而来.而真正做实事的人.功劳没有.苦劳同样被抹杀.
个人认为:索迪斯在管理上要加以改革.从根本上找不足的真正原因.生意要做.人性化同样重要.也同样要让在索迪斯工作的家属有一份温馨感.这样才能让家属理解公司的工作.希望索迪斯生意兴隆.不愧对世界500强
...

   
1、营运和销售是重点,支持部门该支持而不是摆架子,没有必要的表格就别制作太多了,营运不是纸上谈兵,要分析可以,但是不是会造表就是功绩。行政费用过 高,办公室人员是否过多呢?各地有自己的市场特点,不能一下子统死,搞得面对市场的变化显得反应迟钝,往往我们看到有些合同,明明自己有实力拿下,却因为 公司内部复杂繁琐的流程导致错失先机,有一种情况更气人,就是公司眼光过高,导致流失客户。
2、建议高层放低身价到UM那一级实习实习,了解实际营运情况和销售状况,别一味的想当然,这样制定计划,理论性高,可行性低。
3、建立内部晋升机制,公司的管理层有权也该有责,杜绝他们推卸责任、互相推诿的做法。
...
   
索迪斯的财务部确实需要改进。一个个都是老板似得。


kk:


It's strange, because Capital Group Fund (USA FUND) increase the share to 7.09% within 2 months before 7/28 the disclose day, why the Capital Group Fund so urgent to get the share, "泰興、宜進利、U-right、歐亞夠有大把基金入股啦", these stock's investor were early invested.
and I guess the owner of 1175 sell 25M share to outside at 5/14, the buyer should be Capital Group Fund, it maybe some action inside them, but we don't know?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3A.aspx?fn=81457&sa2=ns&sid=50000163&corpn=FU+JI+Food+and+Catering+Services+Holdings+Ltd.&corpndisp=FU+JI+Food+and+Catering+Services+Holdings+Ltd.&sd=28%2f08%2f2008&ed=20%2f07%2f2009&sa1=cl&scsd=26%2f08%2f2008&sced=26%2f08%2f2009&sc=1175&src=MAIN⟨=EN


greatsoup:


1. 點解大股東不賣新股,要賣舊股?這肯定他有資金壓力或公司有問題。

2. 公司這些應該是小問題,但是盤數一定有麻煩,有麻煩的原因,就是因為急著套現賣了天寶。為甚麼這樣急,因為財務是有點問題的,所以會計師都因為這些辭職。

擴張通常都是這個原因的啦,建立成本優勢等等等,但是一定要想著自己能否負荷,他可能上市時機太好,所以以為自己一定集到資解到到危亡,未想過金融危機情況會這樣嚴重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553


kk:


my question on 1175 is that the Capital Group Fund (USA FUND) should do the due diu diligence check before invest.
it should be like
http://www.valuepartners.com.hk/html/chi/investment/invest_s.html

惠理採納「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以著重大量研究、管理規避風險及人棄我取為原則。

投資業務,而非股票作為忠誠的價值投資者,我們的基金經理以業務分析員的身份,深入研究,視每項投資為買入公司而非單純為股票投資者。這投資策略要求投資管理團隊透過詳盡的公司考察,與管理層、客戶、供應商和其他股東會面,獲取公司的第一手詳細資料。

在二零零八年,我們的基金管理團隊進行約2,000次公司考察(不包括電話採訪)。

Refer Capital Group Fund (USA FUND) invest HK stock market such as 658,1211,..

IF it is quiet big Humble that happen into this investment within 2 months and go to bubble.


I think this reason should be the reason of delay disclose.

1175 need to return cash to 25M CB. It need to make up the Financial report to borrow money from bank, first step, it introduce famous USA fund, but that is not enough to borrow money,
it must be make the 2008 year Fin Report better to borrow, but need to make some valuation report on its construction plant or asset, it is the trick how to attract the bank lend money, and then the foreign investor will invest after the company can borror money from bank.

I found the company is still go running , if someone can buyout the company, the company will be big business.
Big volume catering is big development in China,
because more China plant will be build up, standardise food supply is so demand.


greatsoup:


惠理、Capital Group Fund做好多功課,我是知的,但是基金都是人,都是會可能有失敗的機會,其實呢班人不易騙,但是不等於他們不會被騙啊。

但他們可能投放的股票多,所以一隻股倒閉或停牌對他們的影響都不會太大,但對我等散戶來說,買十隻股已經很多,一旦重注的那隻玩完,就哈哈。

我認同你對1175估值報告的判斷,是要做好D數字給投資者及銀行看,來借錢及(再)融資。此外,這家公司是潛力龐大,但是一定要搞好財務。



第一次延遲:


麥提爽:

福記又出不到業績,這次連交代也沒有,可能已經玩完了。從網上的資料看,福記在去年底開始出現嚴重拖欠工資的問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6/LTN20090826009_C.pdf

最新消息:


麥提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2/LTN20090922583_C.pdf

「董事會認為,延遲確定本集團之年度業績乃由於多種原因。根據董事會作出的初步查詢,延遲之其中一個原因為本集團中國財務管理團隊之一名高級成員由於健康 原因自二零零九年初起無法全力為本集團工作。因此,該高層人員無法有效履行其全部職責。由於未能全面聯繫該高層人員,本集團已委派其他富經驗之財務人力資 源以提供充足支援以履行該人員之職責。」


現時福記情況:


福记内部员工看法:现在福记是没有翻身的可能性,
现在福记只有一家上海总店,在苏州的名仕会也准备关。听说福记现在都在卖资产了,工厂和福记各个项目也都关的差不多
现在福记欠供货方和银行的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目前福记的各种官司不断,
还有一笔是欠工程装修款9千多万,2008年年底工人要帐,把上海总部都封了。主席以开会的晃子来苏州名仕会躲了三个月。 


估計情況: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553


1175 this year October need to return cash to 1 Billion CB,
so it need to do so many action to make up the report, maybe the CB can be re-issue after some action, so HKEX let 1175 delay disclose.

I guess that It may be not trade the stock before november.


教訓:

If the fund only do the systematic fund operation to invest 1175 into it's China fund portfolio.

It is good for me to know the mutual fund operation is very stupid.

I think only that the foolish will do the stupid action.

Capital group <<< just >>> invest to 1175, and 1175 die, the fund manager should be fired.

The fund boss should ask the fund manager these following question.
a) Do you do due dilgence check and analysis the risk?
b) Stupid bitch, you throw the big money into the rubbish bin,
c) Do you think that you should leave the Fund Industry, your record was so bad.
d) You give USA fund a scandal, USA fund can be treated by anyon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4

燃氣股故事(留言回覆)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3409&suc=1


(註: 部分財技過程已大致省略,其中1198並不是燃氣股,是傢俬股,請留意。)


1193和1198可是不同的兩盤生意。

1083前身是百江,主席是做能源出身,後來把廠地改造住宅,就是現在的百仕達,百江之後分拆上市,百仕達之後購入威華達(前稱凱達、銀網)、威華達後獲注入百江。

後來百江玩衍生工具失利,被迫引入煤氣,注入項目,易名港華,後港華售出部分百江業務,現時主攻城市燃氣業務。

1193前是勵致國際,後來華潤入股,易名華潤勵致,專注晶片業務,後來分拆部分業務作華潤上華上市,不久,勵致購入上華餘股,並注入所有晶片業務,而華 潤集團(291母公司)注入中港混凝土(即此前私有化、現時上市的華潤水泥的部分業務),後又售出,並注入燃氣業務,易至現名。

1198原名中意控股,由謝先生及林先生創辦,後林先生售股離開,管理層亦內鬨,又嘗購入兩儀(現時是Sino Forest子公司,主席是陳德源(管仲連))的傢俬業務(即現時興利(396)的業務),亂了一陣子,又易至現名皇朝傢俬,後謝先生購入股權,成為控股股東。

2688大股東原有公司安瑞科,後被中集購入,易名中集安瑞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8

駿新能源(91)的燃氣故事(謝鱷兄提供某人的資料)


(註: 由於該公司的抽水紀錄及股本重組太多,故此完全忽略,敬請留意。)


呼嚕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2314


....


前兩天短線投機的91也是,91有更有趣的東西,賣家是個代名人,居然是大陸某投行的中層。香港的CB真是個毒瘤,監管基本上是真空。有代名人,背後的真實人物無法得知;還可以轉讓,買家也不知道是誰。

greatsoup:


1.


駿新能源(91)前身為一家建築商德榮投資,後來給一位唐先生購入,不久入主廣東信託(已清盤)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廣信企業(340),又注人臍帶血業務,易名創富生物科技,不久就已轉移控股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313

2.


至於本身則搞科技概念,易名航宇數碼科技,不久又還原。在2004年,唐先生以股代債,取回控股權,易名駿新集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4/LTN2004082413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1020/LTN20041020077_C.pdf


3.


至於唐先生,也很早回國搞生意,也很喜歡炒股票和地產,但是他公司的股價,我從未見它好過,甚至覺得他向下炒:



http://business.sohu.com/history/990531/stock/file/748tzdb-n.html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3/21/zt0903210005.htm


4.


在2006年5月,公司開始進軍燃氣業務,購入由譚老闆控制的三峽燃氣,作價2.5億,以新股及票據支付,為進軍能源的開端,財顧就是現時在創業闆上市域高金融(8340)的前身。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510/LTN20060510048_C.pdf

5.


2006年10月,易名駿新能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925/LTN20060925226_C.pdf


6.


第二次買燃氣生意,作價2.5億,以現金及可換股債券支付。

譚老闆為何不肯出面,要利用它女兒的名義和朋友合資?不過該收購不久即終止。

收購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04/LTN20071204390_C.pdf



http://www.hktdc.com/info/mi/a/cbn/tc/1X04WV69/1/%E4%B8%AD%E5%9C%8B%E5%85%A7%E5%9C%B0%E7%B6%93%E8%B2%BF%E6%B6%88%E6%81%AF/%E9%A6%99%E6%B8%AF%E9%A7%BF%E6%96%B0%E8%83%BD%E6%BA%90%E6%8E%A7%E8%82%A1%E5%B1%B1%E8%A5%BF%E9%80%9A%E8%B1%AB%E5%B9%B4%E5%85%A7%E5%B0%87%E5%BB%BA%E5%9C%8B%E5%85%A7%E9%A6%96%E6%A2%9D%E7%85%A4%E5%B1%A4%E6%B0%A3%E7%AE%A1%E9%81%93.htm


昨天,駿新能源公告稱,將出資人民幣2.5億元收購山西通豫煤層氣輸配有限公司(下稱“山西通豫”)56%的股份。出讓股份的是駿新能源的執行董事譚傳榮的女兒譚佚男和譚傳榮之友陳科宇。

終止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26/LTN20080226219_C.pdf


7.
另外,這盤生意但當時仍是為殼創業闆殼主龐維新先生控制的環球工程(8192),有過一段注入資產的合作,但最終失敗:


意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0/GLN20080310006_C.pdf



正式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10/GLN20080410063_C.pdf




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24/GLN20080624043_C.pdf


8.


原來剛才兩次收購故事的譚老闆也不簡單,他的弟弟就是在2007年前後想上市的(可以在港交所除牌搜尋中找到該公司),譚木匠(805)掌舵人:
http://www.cq.xinhuanet.com/2008-03/16/content_12709472.htm


http://www.sfwhw.com/html/renwu/waidi/2009/0817/582.html



譚木匠: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cq.xinhuanet.com/business/2006-03/30/content_6640369.htm


9.
終止後,又購入一個和中石油合作燃氣業務,作價非常的高,約25億,以現金、新股、承兌票據及可換股債支付。


賣方有兩位,劉先生和何先生,據稱是唐先生認識的,但是第一位是曾當幾家中國證券公司的高層,第二位連資料也找不到,其後又賣股東給某方,所以極大可能是人頭。

收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2/LTN20080722415_C.pdf



據該公告稱,主要資產英發能源資料如下:


英發能源於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九日在加拿大註冊成立,其全部已發行股本由力天投資全資擁有。英發能源之主要業務包括但不限於勘探、開發及生產煤層氣。


根據產品分成合同,英發能源可開採合同區之煤層氣資源,由合同開始執行之日起計為期三十年。有關產品分成合同之詳情已載於下文「有關產品分成合同之資料」。


英發能源之營運總裁


(i) 於石油勘探及開發行業積有逾40年經驗;


(ii)曾於中國山東省勝利油田之開發擔任監管職務;


及(iii)曾為多家國際及國家級石油公司及煤層氣開發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及╱或高級代表人員。


營運總監已同意與英發能源訂立服務合約,為期三年,直至二零一一年為止,因此,彼於英發能源之持股量改變後將繼續為英發能源提供服務。有關英發能源營運總監之詳情將於通函披露。


英發的合作方背景:


中聯已取得國務院批准可選擇與外資企業合作開採合約區內之煤層氣資源。


於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九日,中聯及英發能源訂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宿南地區煤層氣資源開採產品分成合同》,據此,英發能源已獲委聘為外資夥伴,以提供先進 科技及指派其專業人員開拓、開發、生產及出售從合約區提取之煤層氣、液態烴化合物或煤層氣產品。中聯(其中包括)將促使取得地方批文、與地方及政府機構聯 絡、推廣煤層氣及液態烴化合物及將該等產品出售予準買家。


經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盡悉及確信,中聯分別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集團)及中煤建設集團公司持有50%權益,該等公司均由中國中央政府全資擁有。


由 於中聯由中石油集團持有50%權益,而中國(香港)石油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35)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57)為中石油集團之附 屬公司,因此與中國(香港)石油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35)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號:857)屬聯繫人士。


中聯乃一家於一九九六年成立之公司,其主要業務包括中國煤層氣之勘探、開採、開發、生產、交付及運輸,並提供相關之輔助服務。國務院已於一九九六年授予中聯獨家權利與海外公司合作開採、開發及生產煤層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30/LTN20081030270_C.pdf


原來技術總監稱杜明(pdf p.28)。


賣方劉先生:


http://www.csrc.gov.cn/n575458/n776436/n804920/n2466262/n3567637/9694116.html


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刘侃巍、韩志谦,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李民,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赵明,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 司刘俊杰,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郁俊松,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史建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孔令海,东方证券有限责任许劲,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彭 强,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李捷,新时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段俊炜已注册登记为保荐代表人。

http://74.125.153.132/search?q=cache:PDIwVkcVLGEJ:www.de-zhao.com/cn/news/imgs/file/1001/2223977129.doc+%E5%8A%89%E4%BE%83%E5%B7%8D&cd=15&hl=zh-TW&ct=clnk&gl=hk

 

7、刘侃巍:男, 1971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级会计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准保荐代表人,投资银行领域从业经历10年。

 

    曾任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业务总部深圳投资银行部经理,现任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业务总部副总经理。

10.


在2009年7月,劉先生和何先生把所得的控制性股權約50億股,當時價值約數億,賣給另一位某方,其後兩位也陸續減持:


這個某方,根據紀錄估計是一位叫Tai Kwok Leung, Alexander(拼音後叫戴國良)購入。我相信這位人兄也是人頭,也許是大股東的人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28/LTN20090728564_C.pdf


同日股權變動紀錄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NoticeSSList.aspx?sa2=ns&sid=22920109&corpn=New+Smart+Energy+Group+Ltd.&corpndisp=%c2%40%b7s%af%e0%b7%bd%b6%b0%b9%ce%a6%b3%ad%ad%a4%bd%a5q&sd=26/11/2008&ed=23/10/2009&sa1=cl&scsd=01%2f11%2f2008&sced=01%2f11%2f2009&sc=91&src=MAIN⟨=ZH
Joyous Wing Investments Limited 103(L)
2,504,834,000(L)
  895,166,000(L)
21.57(L)
23/07/2009
New Alexander Limited 101(L)
5,009,668,000(L)
  5,009,668,000(L)
120.70(L)
23/07/2009
Pearl Day Group Limited 103(L)
2,504,834,000(L)
  895,166,000(L)
21.57(L)
23/07/2009

新股東的來歷: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2.aspx?fn=118928&sa2=ns&sid=22920109&corpn=New+Smart+Energy+Group+Ltd.&corpndisp=%u99ff%u65b0%u80fd%u6e90%u96c6%u5718%u6709%u9650%u516c%u53f8&sd=26%2f11%2f2008&ed=23%2f10%2f2009&sa1=cl&scsd=01%2f11%2f2008&sced=01%2f11%2f2009&sc=91&src=MAIN⟨=ZH
11.


關於這位Tai Kwok Leung, Alexander,鱷兄其後有少量補充。


Tai Kwok Leung, Alexander的確叫做戴國良,香港人。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2.aspx?fn=118928&sa2=ns&sid=22920109&corpn=New+Smart+Energy+Group+Ltd.&corpndisp=%u99ff%u65b0%u80fd%u6e90%u96c6%u5718%u6709%u9650%u516c%u53f8&sd=26%2f11%2f2008&ed=23%2f10%2f2009&sa1=cl&scsd=01%2f11%2f2008&sced=01%2f11%2f2009&sc=91&src=MAIN&lang=ZH

根據紀錄,香港主要營業地點是:


8th Floor, No. 313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根據這個地址,可以搜尋到Tai Kwok Leung, Alexander是一間在NASDAQ上市的China-Biotics, Inc的股東,當中提到他是香港公民。內裡提到他是Charming Leader Group Limited的唯一股東。

http://mfc.marketwatch.com/TSX/fr/Market/secarticle.aspx?guid=6410447&symb=US:CHBT

1 Alexander Tai Kwok Leung is the sole shareholder of Fascinating Gain
Investments Limited and Charming Leader Group Limited, each of which holds
734,850 shares of Common Stock.

Charming Leader Group Limited曾經擁有太元集團(620)股份。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Form2.aspx?fn=37345&sa2=np&scpid=1755641&sa1=pl&scsd=01%2f01%2f1900&sced=02%2f11%2f2009&pn=Charming+Leader+Group+Limited&src=MAIN&lang=ZH

Charming Leader Group Limited是博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的聯營公司。博資與Charming Leader Group之前太元顯示的營業地點是相同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08/LTN20050908032_C.pdf


戴國良是卓怡融資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於博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卓怡融資網頁:
http://www.accap.com/index.php?_room=4&lang=chi


戴國良 執行董事
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澳洲及紐西蘭特許會計師學會會員 (ACA)

由1989年至1995年於渣打銀行任職期間,開始參與企業融資及資本市場,自此累積多年經驗,其後於博資財務顧問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追尋到卓怡融資有限公司,就可確認他就是宏華(196)和六福(590)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雖然每手股數有變,但是也不忘抽水及紅利證股權,可見對資金的飢渴,但公司股數太多,所以都不會炒得太高,未來繼續向下的機會很大。


改每手股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5/LTN20090825501_C.pdf


批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5/LTN20090825501_C.pdf


送紅利認股權,認股價低至5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05/LTN200910051110_C.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7

榮盛科技(1166)的當年的科網故事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37


glassfund:
見湯財在手記講 <1166>, 剛剛溫習時睇到原來 <1166>榮盛科技 在科網年代時曾用了一億七千九百萬買入了20%成立了只有2個月的 HK1186.COM 電影vcd/dvd網站股權! (即這個網站總價值是8億了) ...


剛才手多多試下click入去HK1186.COM 睇睇啦...點知原來8億的網站已經無左了..真係太陽底下無新事..現在再說這個都夠你笑3分鐘!


http://hk1186.com


greatsoup:


這個故事其實是林少陽的捕捉細價股拿出來的一個例子,只是榮盛科技科網故事故事的一部分。當時,榮盛科技仍稱美盛周氏,當時股價炒上,下一步當然是拆股、發佈消息及散貨,當時最好的題材當然就是科綢概念。


我從港交所僅剩的多年的紀錄中,翻出一字半句,給大家笑笑。


(1) 批股、拆股、炒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126/LTN19991126033_C.HTM


1999年11月,公司當時以1.38元(拆股後13.8仙,未調整現時價格)配售3,000萬股,配售代理為當年大名鼎鼎的大凌集團(211)附屬長雄證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213/LTN19991213060_C.HTM


1999年12月,1拆10,每手股數由2,000股,變10,000股,成本降低一半,好明顯是散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19991213/LTN19991213060_C.HTM


2000年1月,大股東認購8,500萬新股(拆股後8.5億股),然後配售7,000萬舊股(拆股後7億股),每股80仙(拆股後8仙),大股東淨出資1,200萬,集資約6,800萬,配售代理為大福。


股價登時暴升,由約1元,上升至約1.6元水平。


(2) 先買光纖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113/LTN20000113038_C.HTM


2000年初,當時以1.5億的估值,購入47.5%光纖業務股權,即7,125萬,以500萬現金加上6.25億股,每股10.6仙的新股抵6,625萬元支付。


當然,該項光纖業務有保證利潤1,760萬及2,560萬,公司可分攤836萬及1,116萬,相等於當年市盈率8.52倍及2001年市盈率5.62倍,對比起工業股來說,仍算是一次合理的買賣。


但其後卻是愈來愈離譜。


(3) 改個靚名,公司股價繼續大炒。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202/LTN20000202037_C.HTM


(4) 先買3個垃圾網站,再批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315/LTN20000315051_C.HTM


1. 公司在3月中,公司以4億估值購入Hk128.com的網站30%權益,作價1.2億,以20仙發行6億股支付。



該公司簡介如下:

HK128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由一群投資及證券界人士創立,由六名全職並富經驗之編輯及
記者支援。
HK128現行以免費瀏覽之模式運作,惟於二零零零一年初起,為獲取收益,HK128運作模
式將轉為只供用戶瀏覽。由註冊成立日期至二零零零年二月二十九日止,HK128共錄得未經
審核經營虧損1,181,396港元。

Max Capital及Hauteen自成立以來並未錄得任何溢利。Max Capital及Hauteen之資產淨值分
別為7.80港元及7.80港元,各自有股東貸款約1,800,000港元。


網站現況:


http://hk128.co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515/LTN20000515015_C.HTM


2. 5月在配售新股12.4億,每股7.1仙,集資淨額8,500萬,才知道公司又在3月用現金來買了兩個網站。


資料如下:


1. 於二零零零年三月或左右,該筆為數106,000,000港元之流動資金約49,000,000港元已由本公司用於收購一項於中國經營一個名為Yaso.com.cn之互聯網網站業務。

2. 於二零零零年三月初,本公司物色到於中國開發及經營互聯網網站之多個項目,故本公司進行第三次配售(合共籌得88,000,000港元),並於二零零零年三月底完成收購有關於中國經營一個名為
51qq.com之互聯網網站業務,因此使用籌得資金約43,000,000港元。

兩個現時不存在的網站價值約9,200萬,那小弟的網站值多少呢,哈哈。但這也未算離譜。


(5) 買下一個影碟網站


這就是當年林少陽及現在glassfund所稱的網站了,名稱和當年盈科數碼動力的編號相似,叫hk1186.co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607/LTN20000607019_C.doc

當年以總代價為179,092,000港元,購入20%股權,相等於估值為895,460,000元。該179,092,000元,以5,400萬現金,加以22億股,每股5.686仙抵125,092,000元支付。


該網站的資料如下:

E-Net(股東之一)之唯一實益擁有人為Wong Chak Wai先生,彼自一九九七年十月起在一家外資銀行主管證券衍生產品之市場推廣小組,並在金融服務業擁有六年經驗。

HK1186自二零零零年四月展開業務以來,其在二零零零年四月一日至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二日期間之未計稅項及特殊項目前之未經審核虧損約為460,000港元。

於本公布日期,HK1186除稅後溢利之數目仍未備妥。於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二日,Cyber Top之未經審核資產淨值約為3,560,000港元。

在二零零零年四月初至二零零零年五月中旬之營運初期,HK1186向瀏覽人士提供免費內容,旨在為其網站吸納會員。直至二零零零年五月中旬,HK1186始推出電子商貿活動。因此,HK1186由二零零零年四月一日至二零零年五月二十二日期間之營業額並不顯著。

目前估計HK1186截至二零零一年四月止之十二個月之營業額將約為118,000,000港元。此項預測乃根據截至二零零一年四月止十二個月HK1186網站之預期登記會員人數而推算。

根據賣方提供之資料,於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五日,HK1186網站之登記會員人數為8,426人,而於二零零零年六月一日,此數目增至18,716人,即在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五日至二零零零年六月一日止之十七日期間增幅為122%。

Richmax乃由Huang Jian先生、Huang Jun先生、Li Siu Ying女士及Wong Po Tone先生實益擁有,彼等自一九九七年起在電影製作、VCD/DVD分銷及版權貿易方面一直為業務夥伴。


現時這個網站的情況:


http://www.hk1186.com


這 個魚目混珠的網站,最後的下場相信也不必細說了。如果只有18,716名用戶的網站值8.95億,我那個網站的估值就大約8,000萬了,加上整個 Zkiz的估值也許就值超過1億。況且當年的技術也沒現在先進,此外加上我們整個Zkiz系統,原來已有七年的歷史,加上這個溢價,我想也能值個3億吧。


雖然現時的礦業概念盛行,但都需要拿到批文和別人的幫助才能搞到,但當年這些網站根本就不用甚麼准許就可以隨便開一個,然後賣上億億聲,就算現時加上估值報告,也不是太大作用,所以當年騙錢真的是很易的。

說回這個人和這家公司,這個人可能原本都是一個不錯的工業家,最初或因缺水搞財技,結果科網一役功成。

就是因為科網炒作過為成功,於是就有投機的心態,想從股市集資搞財困,加上又想上下其手,於是就開始以炒股票為主業,至於做生意則變成副業。

故他隻為營業規模忽略利潤,不去做高端,加強利潤,錢則從搞概念「賺」得,忽略做生意的本義是做一些別人都沒有的東西。

結果因本業基礎過於脆弱,原料價格大波動大虧,但無辦法挽回,終緻其資本帝國的崩潰。
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玩財技,當然就是疏忽本業,有此下場,無做財技的本事,確是合理。



我始終專注投機,始終會聰明反被聰明誤,只有踏踏實實做事,才能得到好的結果,不然的話,只有滅亡。這就是其中一個實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8

「賣殼」背後的故事-中國星投資(764)


前有關該公司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764&Submit=%E6%90%9C%E5%B0%8B


(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120/LTN20091120403_C.pdf

在11月20日晚,中國星投資宣佈有位張先生購入5,600萬股中國星投資,每股50仙,斥資共2,800萬。完成後,該位張先生將成為持股29.77%的大股東,至於原大股東向老闆,則股權被攤薄,退居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7.5%。


(2)


至於這位認購人,就是我之前寫過的永恆國際的大股東之一,張國勳先生。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1470

張國勳先生,42歲,為創辦人之一兼執行董事。張先生於二零零九年六月十八日獲委任為執行董事,並負責產品設計之開發業務及本集團之行政工作。

張先生為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澳洲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香港註冊建築師及認可人士(建築
師名單)。
張先生於一九八九年獲得香港大學建築學文學士學位,並於一九九一年獲得香港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彼曾於二零零五年獲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選為十大傑出青年。

張先生於設計領域擁有逾17年之工作經驗。自本集團於一九九九年成立以來,張先生兼職參與本集團之工作。然而,張先生已辭去彼於一間建築設計公司之職務,並自二零零九年五月起全職參與本集團之工作。張先生與蘇先生及鄭先生(均為執行董事)一起成立本集團。

但是在認購公告第一頁稱,張先生在香港物業市場及國際貿易有逾10年以上經驗。

他所謂的「經驗」,真是令人哈哈大笑,可以按情況更改,況且永恆國際前身看來都很兒嬉,所以他那些自稱的經驗成疑,現「估計」其經驗由來如下:

國際貿易方面,就估計是成立永恆國際後計算。但是據簡歷稱,都是兼任的,今年才加入,況且生產都是其夥伴做的,那他那究竟有多少國際貿易經驗,對於國際貿易認識多少,真是心知肚明。

於一九九九年七月,鄭先生、張先生及一名獨立第三方(統稱為「原合夥人」)以「永恒珠寶公司」之名稱成立一間業務合夥企業(「合夥企業」),以從事珠寶業務。

在當時,蘇先生擔任合夥企業之生產經理職務。....

於二零零一年六月,原合夥人同意終止合夥企業之業務,於是解散合夥企業,鄭先生及張先生邀請蘇先生共同投資及重新開展珠寶業務。

因此,永恒行(於一九九六年九月在香港註冊成立之公司,其後由各創辦人以等額股份持有)以「永恒珠寶公司」之名稱於同月成立一間分公司,以繼續原先由合夥企業進行之珠寶業務。

而究竟所謂物業市場經驗,是否買一層樓自住或是協助公司租賃物業就算,但當時稱私人投資成效並未成功,是否指物業投資? 那如是這樣,這就是不成功的投資者,又投資這家老千股幹甚麼,又多失敗一次?

永恒行原先由各創辦人創辦,以拓展彼等之其他私人投資,而該等投資於當時並未成功,因此創辦人為節省註冊成立之時間及成本,決定將永恒行用作法人媒介,以繼續經營合夥企業之珠寶業務。



(3)
細看公司財報,在售出北京物業後,公司實際上已被掏空,但經出售中國星股份後,財政稍有改善。但是手上仍持有中國星電影(8172,前恆科創業、寶利福)及中國星(326,前星光娛樂)去 向則不明。如向氏放棄此中國星投資,亦同時放棄前述兩公司股權。


中國星投資持有的兩家公司,寶利福在出售北京物業後持有大量現金,中國星則持有大量澳門的地皮,價值不少。


以他們喜歡玩資本遊戲的性格,及公司持有的資產豐厚,相信不太可能會不炒股票,亦不會放棄這堆貴重資產。故我不太相信他們會放棄一套公司。


該物業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4484


中國星投資售出中國星股份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5/LTN20090925733_C.pdf


寶利福出售北京物業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819/GLN20090819031_C.pdf


(4)


至於張先生的現金來源,亦有一點疑問:


在永恆國際公告稱,上市前前公司注資的款項和派息的款項差不多,他們基本上都沒有錢,甚至要加大投入,或有一定的財政負擔。


上市後,三大股東各以25仙合共減持8,000萬股,即套現2,000萬,每位套現666-667萬之間,扣除佣金亦接約650萬。


此外據招股書稱,股東貸款約2,000萬亦已在兩個月前全數清償,假設股東貸款又是均等投入,即又可取回680萬。


此兩項計有約1,330萬,但本次認購款項約2,800萬,當中的1,470萬何來,以一個當設計師人來說,1,470萬可能是他多年的薪金,投入一家小弟已講了幾年這隻股買不過的公司做大股東,豈不是自討苦吃?


雖然,他可能得知該公司的祕密,因為該公司部分董事、財務及職員都有部分是中國星投資有關係的人,正如這兩位先生,但是都不能解釋其資金何處來:


 


(1) 陳健華先生,46歲,於二零零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先生於會計、財務及稅務領域擁有逾15年經驗。彼為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澳洲會計師公會之高級會員及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之非執業會員。彼於一九八五年獲得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之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及於一九九二年獲得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之專業會計商學碩士學位。


 


陳先生現為創業闆上市公司寶利福控股有限公司之公司(8172)秘書及聯交所主闆上市公司中國星投資有限公司(764)之公司秘書兼財務總監。陳先生亦為聯交所主闆上市公司正興(集團)有限公司(692)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2)李燦華先生,41歲,為本公司之公司秘書兼財務主管。李先生於一九九二年獲得香港浸會學院(現為香港浸會大學)金融工商管理學士學位。李先生於審核及會計方面擁有逾16年經驗。彼為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及香港會計師公會之會員。


李先生現為創業闆上市公司采藝多媒體控股有限公司之執行董事,及聯交所主闆上市公司多金控股(628)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此外,自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起至二零零七年九月止,李先生為創業闆上市公司環球集團控股有限公司(8192)之執行董事,並自二零零八年十一月起至二零零九年八月擔任創業闆上市公司寶利福控股有限公司(8172)之執行董事。

由此可見,他可能在事前得知這家公司的部分財務情況的,可謂知根知砥。但是他不知道向先生是甚麼來歷嗎?


(5)


照我估計,雖然今次有可能賣殼,估計他們有一定的協下協定,有人提供資金給張先生買殼表演,資金則以未來演出戲碼的資金支付,但內中的兩家上市公司資產則會轉移至向先生。

至於中間人,永恆國際保薦人之一是金仔、中國星又喜用為之配售代理及包銷商,此外有部分董事及職員和中國星投資有關係,相信不出他們幾個了。


至於股價表現,可參考之前向先生向中國星(326)購入中國星投資及采藝多媒體(8130,前銀河影像,現易名杏林醫療訊息科技)後的股價表現,是先急升,後陰跌,再併股又跌的。今日已經大升了,未來又會如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15/LTN20080515400_C.pdf


我為金仔多了一個潛在客人達成感到高興,但又少了一個幹實事的實業家,又感到香港的未來快沒有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5

學習-资本故事---2009(上) 邓春明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3833


        2009,寒风中——送别。

      清除了帐户中的所有股票代码,彻底地放松自己的身心,躲进一个无人的角落里,盘点一年来的投资故事。

      首先,要说一声“抱歉”,对于部分2009年4月份才姗姗来迟合作的投资者,7个月的时间,仅仅获取30%的回报。没有为你们摘下那个我曾经描绘的月亮, 更要对那些小额投资者说声“对不起”,可能以后也不会一起去摘下那个月亮了,雪中送炭,不是不想,锦上添花可能更适合我,我想让自己的投资活动更简洁,心 情更愉悦,身体更轻松。除西安的王先生外,为所有合作者获取了最低不低于30%的回报,总算有一个值得庆幸的收宫。

      还是要送你们一句话,往后最好不要投资股票,资本市场的水很深,尤其A股,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时间就是一个大赌场,一个亿万人参与的全球第一大。如果实在 拒绝不了,就买进10倍平均PE的指数ETF,30倍时卖出,或持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什么也不用干,如此,你能跑赢大多数专家。悠悠岁月也许助你自己亲 手摘下那个月亮,祝你们好运。

      祝贺那些在2008年金融海啸的寒冬中,用想法和资金给我们投信任票的投资者,翻倍收益——更赖你们有别于常人的勇气所换取,感谢你自己吧。有眼界且具实 力的投资者,希望我们在下一部资本故事的连续剧里,再度携手共抒精彩,这样的投资者不需要多,十个足矣,三五亦可。

      人生中尽量将好消息扩大化,坏消息缩小化,才能使快乐多过失意。2009年自身的资本成长,远远超过期初的预期:A股回报100%,港股回报500%,净 资产回报300%。原计划2年3倍,结果提前一年实现。感谢马明哲,马云,王传福,感谢金融危机,感谢合作伙伴,更感谢我自己。

        不值得嚷嚷的,虽然远远超越了指数,但在港股市场同期(2008.10.28——2009.10.28)逾10家企业涨升20倍面前,我们的成绩小小的, 不值一提。当然,对于A股落霞与孤鹭齐飞,题材皆概念共狂下的数千家股票翻倍,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羡慕。在纯粹没有价值的基础上讲故事,吹泡泡,我们无能 把握,亦不屑。

      2004年巨大的决策错误,几乎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地。除了10000股万科外,将帐户中的贵州茅台,张裕B,招商银行悉数清仓,集资30万,投资于我一位至亲的房地产公司。对方承诺:年固定回报40%,不承担任何风险,一年后连本带息一次付清-----

      至今,这张30万的投资合同,依然静悄悄地躺在抽屉里。正是持股最少的1万股万科,成了救命稻草,在随后的牛市中,这笔资金演绎近20倍的佳话,使我绝处逢生,东山再起。早已原谅那位至亲,是他,给我本就坎坷的人生,添上重重的传奇一笔。

      自那以后,回归投资本业,还算顺风顺水。感谢上帝,得以成功将2006——2007年的疯狂果实,成功带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谷底,并抄到了一个百年一遇的大底。从战略上看,我们的投资故事,堪称完美。

      但是,在战术上,我们金融危机中还是犯了错误许多。

      一为投资市场及资金布局失误。金融危机未始,根据我们同样的标的,价低者优先;类似的市场,低估者优先原则,我们的资金80%布局到了港股。2008年10月30日,我们的绝大部分资金几乎完美地买在港股的底部。

      二为投资标的失误。危机深入到2008年12月份,A股与港股两地市场出现少有之怪象:港股的金融股贵过A股,保险股中的平安尤甚,12月30 日,2318的股价超过601318的22%,正是这一天,我们完成了当时自鸣得意的华丽转换,将初始投资港股的本金全数抽回,这部分资金来源于清仓安踏 体育和减仓比亚迪股份。港股中只留下阿里巴巴和少部分的比亚迪股份,雨润食品。当然,今天回首看——原来那是个滑稽的转换,我们的资本在2009年的成 长,由此大打折扣。

      三为投资策略未能坚守。一直以来,我们对中小型超级成长企业情有独钟,这一次,偏离了航道,做起了巨象腾飞的春秋大梦。

      2008年金融海啸下的冬天,奇寒无比,在资本市场,环球一片凄凉。进入到10月份,几乎每天都传来悲惨的讯息:湖南的一位花季女孩炒股失利从深圳高楼跃 下;某私募基金经理投资失败后残忍地杀死妻儿后跳楼自杀;尤为哀叹的是香港一餐饮业主,27日自杀,28日港股暴涨1580点。他们如果挺到今天,还会自 杀吗?一切都会成为过去,关键是你的青山还在。似乎应该强化这样一个常识:极度悲观中,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和希望,接踵自杀的投资者,是一个最好的量化指 标。

      极度悲观氛围下所形成的巨大恐惧心理,将真正的投资者和伪投资者区分,大道与小节,战略和战术得到证实与甄别。大多数人成了惊弓之鸟,看不到远景,担心世 界末日而抱有现金。一部分人明白这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遇,但由于无能(之前资金被套)或无胆(不能克服恐惧心理),放任大好机遇,付诸春江流水。只有极少 部分有常识,富经验,具胆识的投资者深知:如果是真正的末日,持有现金,股票和其他资产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不是末日,股票在随后的表现,将数倍甚至数10 倍超越现金和其他资产。百年危机的背后,就是百年机遇,敢于把握的投资者,一生的命运将就此改写。他们内心也恐惧,但最终能化恐惧为动力,踏着街上的血 迹,从容买进,倾囊买进。

      投资成功的关键词希望经常在我们耳边回荡和长久铭记于心:能否精确估值不是决定因素,而在于街上血流成河时,你敢不敢踏着前人的血迹买进;当所有人都在憧 憬股市就是款机时,你舍不舍得激流勇退。有些人总是热衷于提着自己研制的“精确制导导弹”,茫茫沙漠中给敌人来一个定点清除;我们更倾向于在敌人堆里,掷 一个手榴弹。

      2008年资本市场的寒冬,冷砌心肺,我们一如巴菲特当年,像一个好色的小伙子,闯入了女儿国,满园秀色,不知从何下手。我们更像一个赌徒,破釜沉舟,除 了留下一年的生活费,蓄谋已久的弹药系数换成股票,港股30%的融资额度,我们用到了20%。对于融资,我们一贯持保守态度,但极度低估区间下投资的极度 低估标的(20%以上的增长率,10倍以下的PE),这样的机遇三五年才得一遇,良机稍纵即逝,在成功大概率下不妨考虑融资,但额度不可超过50%,利率 不可超过10%,最好是委托投资的无风险零利率资本,融资时间最好在2年以上。这一年也是我们真正的私募元年,长沙,深圳游说旧时相识,他们要不实业套 牢,要不信心不足,除了曾经的合作者,信者廖廖。随着市场的回升和信心的恢复,他们在2009年4月份才相继加盟,以致成绩不甚理想。

      美景虽已远去,我们仍然怀念那个金融海啸的寒冬——女儿国里佳丽们,天生丽质,卖俗女价钱:

      安踏体育,我们的买进成本是2.2元,总股本24.9亿股,市值54.8亿港元,2007年纯益6.03亿港元,往绩PE9.1倍。此时已经公布中报:营 收突破22亿,增长超过50%,纯益4.34亿,增长100%,简单加权平均,全年纯益9.73亿港元,动态PE5.7倍,价值低估严重。公司总资产 47.24亿,净资产42.54亿,负债仅4.7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2亿,资产结构极其稳健,无破产风险,相当于用5.24亿购买了与李宁不相伯仲的 本土运动品牌——安踏。之前三年营收及纯益增长率皆超过50%,预期未来数年仍有超过20%以上的成长性。6倍PE购买本土第二名的未来仍有望持续成长 20%以上的运动品牌,无论如何,物超所值。

      遗憾的是我们对安踏并没有从一而终,将当时的港股第一重仓安踏悉数清空,并将港股初始投资本金全部汇回国内,以此来验证我们投资港股资金是否安全,这也是 我们将大部分资金布局A股的原因之一——一次代价昂贵的验证,此部分资金买进除了少量太保,几乎都是平安。铲除鲜花,浇灌杂草(尽管平安不是杂草),对安 踏的始乱终弃,A股资金的低回报给了我们最好的惩罚。安踏后来的股价表现让我们在一旁心酸体味自己的爱人跟别人在一起空中云雨的滋味,很浪漫——却属于别 人。两个月73%的回报,安踏给我们的不无遗憾,这让我们想起曾经的贵州茅台,张裕B来,他们后来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却被我阉割在幼苗。

        阿里巴巴,与其说是阿里巴巴的公司质素,还不如说是马云的天才忽悠,阿里巴巴始终让我魂牵梦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香港,多半为了阿里,虽然因为后来 港人的疯狂,连申购的机会都放弃了,浪费了一张机票始终耿耿于怀。跌至13元的招股价时,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手,一报当时一票之怨,其后陆续跟进,均价达到 6.1港元,送走了安踏,阿里升级成了我们港股中的重头戏。较41.8港元的最高价优惠86%,我们认为买到了阿里的低估价,事实上那只是个半山腰。从 41.8港元跌到3.46港元,跌幅92%,跌幅之惨,令人瞠目,牛市之疯加上马云之忽悠,对大众毒害之深,可见一斑。马云是不是个诚实的人,我不知道, 但他绝对是一个狡猾的人,在公司成长之峰,在市场疯狂之巅,马云将阿里以黄金的品质卖出了钻石的价格,还让万人空巷抢阿里,马云之忽悠,几成绝响。当中有 我,惟以五十步笑百步耳。将客户和员工置于股东之前,马云不是股东利益至上的人,尤其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除非市场恩赐,休想从马云这里讨到便宜,以后的 淘宝和支付宝,大家不妨试目以待。

      阿里这家香港新股冻资王,在股灾中亦不能幸免,3.46港元仅相当于当初最高价8%,往绩PE15.7倍,我们的买进PE均值为27.7倍,阿里巴巴后来 的股价从从最低点回升6倍,我们只获取了3倍的收益。过高的买价,一定会贬损未来的盈利。没有几家企业能连续多年保持火箭般的成长速度,环顾沪深港三地, 能够连续4年保持40%以上年均成长的明星企业,廖若辰星,千中方觅其一:苏宁电器,贵州茅台,华兰生物,腾讯控股,威高股份,比亚的股份。绝大部分人都 是事后诸葛,并不能对一家企业3——5年的成长前景,清析明断,我们只能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发挥——严格控制买价,藉以提高成功概率。对于任何一家企业,不 管它的护城河有多深,前景有多美妙,故事有多动听,20倍以上PE应该成为投资者的买进禁区。2007,那个疯狂的年代,我们制造了60倍买百丽,70倍 买味千的笑料,希望公司之前两年100%的成长得以延续——那只是个天真的幻想。就我们所知,只有苏宁一家保持了连续5年80%以上的年均成长。发掘下一 家苏宁,恐怕我们并没有这样的火眼金睛。投机狂潮助我们在味千和百丽的投机上获利不菲,那绝对要归功于运气,刀尖上跳舞,再曼妙都不应该参与。想到和做到 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并未修炼到家的心态,执行起远未成熟的策略来,屡屡画虎类犬。

      没有什么比买中一只5倍股更激动人心了,尤其是1年5倍。比亚迪股份是我们持仓中的唯一5倍股。没有什么比买中一只5倍股却轻仓更令人懊恼的了,比亚迪就 是这样一只让我懊恼远远多过激动的股票。与国内大多数的巴迷一样,东施效颦,学巴菲特学的畸形,言必称巴菲特,言必称价值投资,将老巴的话当作圣旨,颇有 点邯郸学步的样子。这个世上少见绝对和永恒,老巴的那一套,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有机结合,也许更有助于我们的资本稳健持续成长。当年,老毛击败众多喝过 洋墨水的马列分子,值得深思。

      有一个目标不应该忘记,来资本市场就是为了让自己早日达至财务自由,过我们想过的生活,不是来信教的。99.99%都成不了巴菲特,不要想做什么大师——好像不是简单的事。

      国内的许多投资人在理论上是巴菲特的忠实拥护者,行动上,要么迟钝到不信,要么梦想着去超越。当老巴号召大举买进,并真刀实枪投资比亚迪的时候,有些人因 为长期投资,套在珠峰;有些人希望找出比比亚迪更佳的目标。我是半信半疑,以至轻仓。能比老巴更能判断家企业和估值吗?在老巴行动时,又有几人真正效仿? 错过了中石油,错过了比亚迪,下一次,我们还会错过吗?我们还会愚蠢到在老巴研究过的企业上再去挖掘连他也发现不了的因素吗?言语和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 少见。

      买在巴菲特后面,我们的15倍PE贵过老巴的10倍PE,比亚迪的电动车还未量产,前景还是那么诱人,老巴还在那里猫着,我们先走一步了,买的贵,不后悔,卖的早,不后悔,遗憾的是买少了。

      抗跌英雄难以成为领涨先锋,雨润食品让我避免了损失,也拒绝了收益,后续换进的人寿亦不甚理想。长远来看,一家企业的股价表现百分之百与其内在价值相关 联;但在一两年的时间段内,有一个因素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企业的低估程度。这场流动性泛滥下催生的所谓牛市行情,明星企业的表现远远逊色于那些平时并 不起眼的企业:贵州茅台114%,苏宁电器163%,华兰生物286%,腾讯控股400%,威高股份422%,比亚迪1349%;另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 呢?吉利汽车2479%,创维数码2409%,京信通讯1484%。论长远质地,后者难望前者项背,短期的股价表现却傲视群雄,决定因素就是市场对它们的 极端低估:吉利汽车PE2.9,创维数码PE2.91,京信通讯PE2.2。受巴菲特的毒害太深,对那些无名企业,我们从来不屑一顾。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 那些曾经的明星们身上,能指望获得超额收益吗?对超级成长企业和极度低估企业间的平衡布局,是一个有待我们深思的问题。(待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63

嘉盛控股(729)故事


今天本來想談談蘇麗珍小姐昨日提及的公司,但寫著寫著竟寫了點嘉盛控股(729,前巨川、協里、中汽資源)的東西,不過不關近來那些電動車概念的事,只是談談該公司的故事。


(1)


中油燃氣入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14/LTN20020614017_C.doc


吳先生拯救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809/LTN20020809091_C.pdf


引入中信金融: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06/LTN20040106125_C.pdf


逐步退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09/LTN2005030902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808/LTN20050808020_C.pdf

新入增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319/LTN20070319044_C.pdf


最後減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1/LTN20091201304_C.pdf

最早這家公司叫巨川,做汽車天線,早期是績優工業股,後陷入財困,當年中油燃氣(603,當時中華城市燃氣、光通訊,金力國際)曾經拯救,但失敗,約 2002年被曾入主寶利福(8172,前衛科創業,現中國星電影)的吳先生拯救後入主,易名協里,之後引入已除牌中信國際金融(前嘉華、中信嘉華銀行) 後,轉營賭業失敗,後在2005年陸續退出,之後搞汽車業務,易名中汽資源,在2007年又減持給現主,但在上月已幾乎悉數售股。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17/LTN20050617111_C.pdf


在吳先生退出前,該公司有收購挑戰者的計劃,但失敗,當年亨亞(428)是股東之一。


至於為何會入主,可以看看太陽報這段新聞:

挑戰者行政總裁黃景霖說,九七年是公司最輝煌的年代,但當時的大股東為了壟斷市場,不斷在各個主要停車場內廣設據點,無論在政府及私營停車場內,都會見到挑戰者的蹤影,就是這套過於急進的經營手法,終令公司入不敷支,幾乎落得破產的下場。

順利渡過難關

在陷入財困之際,幸得一位長期顧客出手相助,並在二○○一年獲得上市公司亨亞(0428)入股注資,才讓挑戰者順利渡過難關。黃景霖表示,亨亞現在是公司 最大的股東,經過以往慘痛的教訓後,深明「欲速不達」的道理,遂令發展策略改為謹慎、穩健做基礎。公司去年的營業額已回升至六千萬元左右。


(3)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1004/GLN20061004026_C.pdf
後來,亨亞在2006年取得歐亞集團(8203)控股權,次年認購挑戰者汽車的股權,成為挑戰者大股東,後售出本業傢俬製造及銷售業務,不久又注入蒙西礦業,並宣佈批售可換股債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03/GLN2008060303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0/LTN20090820206_C.pdf


至於批售的對象有東英金融(1140,前正奇投資)、聯合能源集團(467,保時達、東潤拓展)等等。其後聯合能源退出。

最終,亨亞(428)亦在注入煤礦,易名至凱順能源後,陸續以高價出售股權,獲得厚利,以下是生果日報2009年8月13日新聞。

中環在線:亨亞老蘭賣港產啤酒




 

專 注投資證券及非上市項目嘅亨亞(428),竟然有喺中環蘭桂坊賣香港牌啤酒。執行董事林兆榮(Andy)噚日自爆話,公司過去一直有沾手飲食業,03年就 入股呢隻由人手釀製嘅啤酒,喺香港仔工廠出品,夠晒地道,除咗落bar有得飲,仲可以喺小部份高檔超市買到。呢支香港牌啤酒,細支裝10蚊樓下,可惜生產 規模相當精品,每月營業額不足20萬,未必上到市噃。

近個半月賣股套7859萬

摸完杯底,講番亨亞啱啱公佈嘅上半年業績,正 好受惠市場好轉,半年多賺5.2倍。Andy話,由7月起至8月11日,公司又沽咗一堆包括昌興(803)同埋凱順能源(8203)等股票,淨袋 7858.85萬元,雖然賺咁多,但佢講明唔派特別息。亨亞o依家有成億現金喺手,兼且零借貸,佢話未來會繼續喺科技同資源類再搵心頭好,擇偶條件係對方 嘅市盈率唔過4倍,做強做大再安排上市套現咁話。

你應該知道應買那一隻,不買哪一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8

陈玮:消费连锁:美丽故事后的风险


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1002/t2829121.htm


  在消费连锁的投资热潮中,既有PE成功投资百丽、小肥羊等美丽故事,也有PPG、ITAT等遭遇滑铁卢的昔日明星。这些失败案例反映出消费连锁模式有共同的风险点,投资者可以围绕“加减乘除”法从四个指标考察企业,排除风险,发掘长期投资机会。

  近年来,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针对同一类商品,投资销售渠道比投资制造赚得多。比如,2007年5月,卖鞋的百丽国际 (01880.HK)在香港上市,发行市盈率31倍;2009年12月,做鞋的匹克体育(01968.HK)上市,发行市盈率仅9倍。2007年10月, 卖运动服装的中国动向(03818.HK)上市,发行市盈率是15.4倍;而2009年6月,生产运动服装的361度(01361.HK)上市时,发行市 盈率仅8倍。即使到了2010年1月,以渠道销售为主的百丽和中国动向市盈率分别为37倍和20倍,而以生产为主的匹克和361度市盈率分别只有18倍和 12倍。
做鞋的不如卖鞋的、做服装的不如卖服装的赚钱,反映当下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这两类商业模式给出了不同的定价。也许这会让匹克体育和 361度的老总感到郁闷,但在中国消费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连锁模式毋庸置疑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这一领域也吸纳了嗅觉灵敏的PE的大笔投资。不过, 在最近几年消费连锁的投资热潮中,我们既见到了PE投资百丽、小肥羊等企业的成功故事,也目睹了PPG、ITAT等明星遭遇滑铁卢的全过程。消费连锁故事 美丽,风险也不小,投资者需要格外小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消费连锁的魅力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高度关注,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爆发出勃勃生机。在中国改革的前20年,国人都忙于辛苦工作, 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近十年,随着中国逐渐拥有了世界最庞大的民间储蓄和外汇储备,国内消费潮也一浪高过一浪,中国人似乎还成了最有钱的消费群体,无论巴 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还是香港的海港城,都有排队购买LV包的中国人身影。中国的消费时代才刚刚起步,从国际比较看,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 68%,而中国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GDP增长,这一比例还从2005年的38.7%降到2009年的36.1%(图1)。在提振消费和内需的大趋势 下,消费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已经迎来30年来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 级,消费主题从上世纪80年代的解决温饱、90年代的家电,发展到2000年以来的住房、汽车、教育和旅游。伴随这次升级,尤其是新生代日益成为消费的中 坚力量,消费的产品、内容和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已经发育成熟的连锁企业,正成为消费渠道的主流模式。从餐饮到酒店,从零售到百货,从医疗到教 育,连锁已经渗透到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消费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连锁模式易于快速复制又能抵抗经济周期,因此,投资消费连锁行业近年成 为PE界的时尚,歌力思、汉庭、俏江南、千禧之星,越来越多的公司获得了PE的投资,美邦、七天、湘鄂情、小肥羊,众多的公司成功实现IPO,为PE带来 了不菲的回报。根据ChinaVenture的统计,2005-2009年,中国消费连锁业共发生投资案例147起,涉及投资金额 42.08亿美元;同期在海内外IPO的消费连锁企业102家,募集金额共101.4亿美元。


  横看成岭侧成峰:
关注潜藏的投资风险
  然而,看起来很美的消费连锁模式,也存在不少 缺陷。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些失败的投资案例相继出现:曾是国内最大服装销售连锁机构的ITAT四面楚歌;风光一时的PPG于2009年彻底关 门;FUN服饰的300家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闭。如果投资互联网企业失败,也许能背回几台电脑;如果投资消费行业失败,也许背回来的只有一个曾经风光的品 牌,消费连锁的投资风险并不比互联网小。
表面上看,ITAT的失败在于经营模式有缺陷、扩张速度太快,PPG关门在于广告投入过度导致资金链断裂,FUN关闭在于经营不善,实际上,这些失败背后隐藏着消费连锁投资共有的风险点。
脆弱的品牌。消费连锁业门槛低、空间大、参与者多,既能快速复制也易于被对手模仿;良好品牌建立起来难,而负面消息却传播快、杀伤力大,在多米诺骨牌效 应下,消费连锁的品牌有其脆弱的一面,一旦品牌形象逆转,将对企业构成致命伤害。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价值149亿元的三鹿品牌消失于无形, 反而成为负资产。PPG倒闭后,其巨资打造的品牌在法院拍卖时却无人问津。2009年,围绕汪氏蜜蜂园发生的产品虚假宣传风波,也对其品牌构成了极大的伤 害。
不可靠的规模。连锁最大的特点在于不断开店,形成规模效应,但这种规模往往并不可靠,如果产品、服务或资金、管理跟不上,规模扩张就会变 成成本扩张,从而使规模变成勒住企业的绳索。ITAT在发展高峰期,由于管理模式及收入不匹配,往往一边开店一边关店,或是这个月开店、下个月关店。究其 原因,一方面,规模与管理能力相关。连锁经营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对管理者的能力、持续投入的精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数家店发展到百家店、单个城市发展为 区域市场、单一产品发展为系列产品,其间面临的管理难度,决非随店面的增加而同比增加的,尤其是在扩张到30家店和过百家店时,往往都会碰到管理瓶颈,这 时就能体现出连锁店的管理水平所在。另一方面,规模与盈利能力相关。消费连锁类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运营,但如果是太轻的资产与跑得太快的营销,虽然一度会 催生出惊人的扩张速度,但往往只有成长没有盈利,再好的故事也不能保证成功。因此,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盈利和管理能力作支持,规模并不可靠,往往一件小事 就能导致规模大幅缩水,甚至影响资金链,威胁企业的生存。深圳的铜锣湾百货就曾因为大连一家店拖欠电费,导致全国60多家门店关闭。即使是家电连锁巨头国 美,2009年也为了保持盈利而关闭100多家店面。
结构重组的成本。从业务结构看,消费连锁企业初期往往以个体工商户的方式注册运营,然 而,只有将多家个体店整合为公司制统一运作的企业,才具有投资价值。但在整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系列的法律安排,还会出现较大的重组成本和不确定性。重 组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导致两个不良结果:一是本来赚钱的单店不盈利了,原因是重组后管理成本、税务成本、人力资源在内的直接成本上涨;二是本来运营不 错的单店品质下降,因为原有的管理体系发生了变化。从管理结构看,消费连锁企业初期多以家族管理为主,夫妻店很多,如果按照规范的治理结构运营,可能也会 产生额外的矛盾和冲突。真功夫2009年爆发的两位创始人管理权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很多早期的民营消费连锁店往往以现金销售为主,容易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其经营管理中也具有较浓厚的家族色彩,由此导致的关联交易问题亦值得投资者关注。
消费连锁企业融资时往往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起码会描述现在多少店、明年再开多少店、到时盈利会有多高的令人激动的计划,但如果理性思考,故事的背后风险还真不小。回头看看以前接触过的企业,没有完成计划的绝不在少数。


  加减乘除:
连锁企业的关键看点
  那么,PE应该如何考察连锁企业,从中发现真正具有长期价值的投资机会?结合这类企业的特点,可以围绕“加减乘除”法,从四个指标进行考察。
对于连锁企业,加法就是规模,通过新开店跑马圈地,带动收入的增长。门店扩张的规模和速度往往会成为企业成长故事的源头,也容易得到PE的青睐。在做加 法时,管理层的专业选址眼光很重要,连锁消费品店并不是简单地开在人流多的市中心就会成功,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受众定位、租金成本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减法,反映的是规模效应下直接成本的减少,即随着规模的扩张和品牌知名度的上升,很多以管理费用为主的固定成本可以转化为逐步向下的变动成本,同时,企业的议价能力也会提升,采购成本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毛利水平会增加,从而达到规模增加、成本反而下降的良性循环。
乘法,就是当企业的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其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就不再是简单的单店算术相加,其规模和品牌、渠道和服务的力量就会反映出来,从而带动原有门店的收入实现内在增长,这一增长可以老店的收入增长率为指标进行考察。
除法,就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让所有门店的经营成本下降,其反映的是协同效应,品牌的扩张性和管理延伸到位是其中的关键,即通过管理经验的积累,提升每间店的经营水平,让企业获得净利润的增长。
加法和乘法反映的都是收入增长,其中,加法是指开新店带来的整体收入增长,乘法指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实现成长,特别是实现老店的收入增长;减法和除法反 映的则是成本控制,减法是直接成本,除法是运营成本。作为PE,不仅要看到连锁经营的加法和减法,还要注意乘法和除法。跑马圈地固然重要,但管理和规模之 间的关系同样要处理好,否则就会陷入开店、关店的游戏之中。
对连锁企业而言,加法和减法比较直接,一般企业都可以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而乘 法,即老店收入的自然增长(一般看3年以上的老店),则能比较直接地反映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顾客忠诚度以及店址、货品选择等经营能力。连锁企业一般的毛利 率在50%左右,如果规模大、议价能力强,毛利率可以再高些,但毛利率高并不代表净利率高,净利率还要受到经营费用的影响。企业通过除法获得的净利率水 平,直接反映其管理水平,比如,是否有统一高效的物流系统和有效的店长、店员的配置与培训是否合理,这些经验的积累都能改进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从而提高 盈利能力。
因此,在加法和减法之外,考察企业做乘法和除法的能力,对全面了解连锁企业的内在优势非常关键。如果一个企业新店开得比较快,收入 的增长全部来自于新店,而老店的收入和利润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并且老店的单店盈利能力一般,那么可以大致认定,其增长基本属于投入型,其实并不稳固,一旦 没有新的投入,增长就会停滞,风险会比较大。如果一个企业老店的盈利能力强,并且保持很好的增长,那么可以相信其经营非常稳健—没有投入也在增长,增加投 入则会发展更快。做好乘法和除法,尽量提升公司的盈利曲线,将同等规模下的盈利水平从图2中的线I提升到线II,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关键。

  团队和管理:
连锁的真正基石
  品牌与规模,是连锁企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具有不可靠性和某种程度的欺骗性;“加减乘除”则从内部考量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能更接近企业的本质。不过对连锁企业而言,做好“加减乘除”法、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石,最终还在于团队和管理。
消 费连锁企业门槛低,没有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更不存在政策壁垒,而且产业链长、管理节点多、风险点多,在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对管理的依赖比其他 模式更高。可以说,消费连锁业是一个完全基于管理的行业,是一个在管理方面慢工出细活的行业,其店铺拓展、商品采购、店铺摆设、服务标准化、员工培训等各 个方面,都对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只有践行最佳管理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而这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需要企业管理者长时间的主动摸索,并不断 吸收其他人的经验,这对其视野、胸怀和心态提出了严格的考验。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Ray Kroc)将自传取名为《艰苦卓绝》(Grinding It Out),一语道尽了管理连锁行业的艰辛。
对于连锁企业管理者而言,店面规模 发展到瓶颈阶段、管理链条延长后,在管理团队、后台服务系统、商标品牌管理、激励机制、物流管理、产品支持、内控和财务管理水平上,都要有相应的匹配,是 一个尤其重要的考验,也是PE在考察连锁企业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那些以加盟为主的企业,管理水平更应是考察的重点。PE千万不要受所谓轻资产、完美模式和 快速扩张的概念吸引,而应当明白成长性、管理和盈利能力才是企业本源。
在这个新到来的消费大时代中,无论连锁企业的经营者还是投资者,只有深入理解消费连锁的这些特点,认识并控制其中的风险,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故事。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4

股票故事動人 推升本益比 王雅媛

2010-02-27  THT





近幾個月市場氣氛一般,導致新股亦沒有多少投資者參與。昨天留意到一檔不斷創新高的新股—瑞年國際(02010)。提到瑞年,就會想到陳寶國的廣告「中國年,送瑞年」。

瑞 年主要在中國市場供應氨基酸營養保健品,占中國市場份額21.6%,是大陸市場占最大份額的供應商。集團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氨基酸營養保健品及普通健康食 品,占2008年整體營業額達80%。瑞年的股東名單有新加坡政府、鄧普頓及兩間基金公司等等。多基金公司做股東有一個好處,就是怎麼都會有投行的分析員 跟蹤給它出報告,甚至幫手唱好,推高股價。

基金及分析員最喜歡的便是講故事,一檔股票故事愈動人,本益比便可以愈高。比亞迪(1211)本益比可以做到幾十倍,全因為電動車故事非常吸引而已。那麼瑞年符不符合講故事的條件?我看了它的上市文件後,認為分析員有機會從以下幾方面講故事。

第 一,分析員會說它所處行業吸引,未來將高速發展。中國人氨基酸營養保健品的消費仍然是很低的。日本、美國、歐洲及中國的氨基酸營養保健品人均消費分別為人 民幣282.5元、86.8元、18.6元及1.4元。即使中國的人均消費只是追上歐洲,那也已經是不得了的增長了。集團是氨基酸營養保健品的龍頭,按總 銷售額計,2008年占大陸市場份額21.6%,遠超過第二大生產商的市場份額4.5%。因此,估計集團將最受益於氨基酸營養保健品市場的發展。

第二,集團逐步進入飲料市場。雖然還未有重大盈利貢獻,但是分析員可以拿其他的飲料股作估值計算。大陸飲料股本益比都是20多倍的,這樣又可以提高瑞年的估值。

第三,香港市場上沒有類似的公司。瑞年其中一位股東鄧普頓的麥樸思博士曾向記者表示,瑞年為香港上市大陸「稀有的(Unusual)」的主打營養保健品的公司。物以稀為貴,其本益比又可被調高一點。

以此來看,瑞年炒作的故事性還是有的,只是故事內容是否能兌現,還需留給時間決定。(作者任職申銀萬國證券,負責港股經紀業務,在2007年2月中港模擬投資比賽拿下冠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