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治霾政治學】“約談觸及靈魂,整改異常艱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64

(勾犇/圖)

專題按:自2013年9月國家發布“大氣十條”以來,這場全國尺度上的“霾戰”已疾風驟雨行進了21個月。2015年,中國治霾攻堅戰進入中期評估期,前所未有的環保宣戰迎來了“期中考試”。 這場“霾戰”已深刻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和經濟結構(詳見2014年3月13日專題報道《霧霾經濟學》),關乎每一位地方主官的烏紗帽。從控制總量轉變為改善質量,從督企到督政,從環保部門孤掌難鳴到黨政一把手直接督辦,從案牘上的口號到考核里的一票否決,治霾已成為每一個官員不得不面對的中心工作。 借此“期中考試”,我們以“治霾政治學”為題,觀察大氣汙染治理對中國的行政體系、政治生態產生的宏觀巨震和微觀沖擊。其中有“差等生”保定,在市長道歉之後出臺最嚴格的問責制度;有“優等生”海南,煩惱來自“榔煙”;也有“典型代表”臨沂,市長被約談之後,全市掀起關停潮,卻也深陷經濟下行困擾。 2015年的“期中考試”,考核的是治理成效,但對於治霾里的“政治學”,同樣也需要進行中期複盤。這樣的制度建設是通往藍天白雲的必經之路,關乎每一個中國公民的福祉。

被約談的對象全部是市長,在媒體的報道中,市長們的表態都極其誠懇:沈重、震動、慚愧是常用的形容詞。

環保部已將2014年的考核結果上報國務院。“近幾日將會公布考核的結果,一些沒有完成的地方,有可能會約訪省長。”

柴發合明顯感到各部門的配合情況比“大氣十條”之前大大加強。“大家坐在一起都非常一致,以前老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

在被約談後的223天,河南省安陽市政府終於等來了環保部解除掛牌督辦的通知。2014年11月4日,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約談了安陽市市長馬林清。當天,環保部就對安陽市啟動了掛牌督辦,暫停審批新增涉及大氣汙染的建設項目環評。

“約談觸及靈魂,整改異常艱辛。”2015年7月1日,安陽市環保局給南方周末記者發回了萬字官方回複,其中包含這麽一句感慨。

掛牌督辦以來,安陽暫停受理審批118個涉氣項目,涉及總投資近百億元;有50名責任人被黨紀政紀處分,包括撤職。換來的是空氣質量的明顯改善:2015年4月,安陽的優良天數在河南18地市中位居第3名,而在2013年,則是倒數第二。

在解除安陽掛牌督辦的2015年6月15日後,環保部的約談沒有停止,6月16日和18日,華東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寧又約談了無錫和馬鞍山的市長。

這場“霾戰”已深刻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大氣汙染治理成為了各地的政治任務。從中央到地方,固有的行政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改變,上述的約談正是其中的一起微觀案例。除了約談,類似的行政手段還有考核、一票否決等。這些舉措都力圖高效、強有力地推進治霾任務。

被約了領導重視了

被約談後,安陽成了“典型”。另外一些“難兄難弟”還來找安陽討教寫報告的經驗。

據南方周末記者統計,從2014年9月起,環保部發出的13個約談通知中,7個和大氣汙染相關,被約的城市包括華北地區的安陽、滄州、承德、呂梁,華東地區的臨沂、無錫、馬鞍山。

這些城市被約談的原因不一,有的是對前期督查提出的問題未及時整改,如安陽;也有空氣質量還不錯,年均濃度和南方城市接近的承德——地處北京上風上水,卻成為京津冀地區唯一一個2014年空氣汙染不降反升的地市。

“我深感問題的嚴重性,心情也很沈重,壓力很大。”接受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督查時,馬鞍山市長魏堯說。約談的對象全部是市長,在媒體的報道中,市長們的表態都極其誠懇:沈重、震動、慚愧是常用的形容詞;動詞則多是反思、落實、檢討、警醒;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知恥而後勇等表決心的短語也不止一位市長使用。

2013年9月,國務院頒發了“大氣十條(即《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從中央到地方,治霾任務層層分解、加壓。2014年5月印發的《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大氣十條”正是參考文件之一。

約談制度並不新,但近一年來,約談的頻率和曝光度都在上升。“我們跟隨報道的次數變多了。”一位《中國環境報》記者說。

約談之後,各市都被設下了“死線”,例如馬鞍山只有15個工作日來準備相關整改方案,年底前必須完成整改。

不僅環保部,地方政府也開始約談下轄城市主政者。南方周末記者搜索發現,在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等9地,大多數地區的環保廳已約談地方負責人,有的還由省長親自出馬,例如甘肅。被約的城市還有令人意外的海南三亞——2014年,三亞PM10年均濃度上升比例超過15%。

約談只是這場“霾戰”中的一項行政手段。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針對“大氣十條”的考核辦法,明確負總責的是政府主要負責人。正在修訂的大氣汙染防治法,一大亮點也是加強責任考核。

有的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中,大氣汙染的分值上升,領導思路也開始改變。以前去地方調研,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很難見到市長。而今,他能切實感到市長對於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視:“前幾年狀態是大家先做起來,空氣改善不改善再說。現在絕大部分不是蠻幹,越來越精細,迫切想找到最科學有效的辦法。”

不只是市長,華北督查中心的一位督查員發現,對於汙水和大氣汙染治理的工藝、參數,有的縣長竟可娓娓道來,說得頭頭是道。“因為環保局匯報多了,縣長就記住了。”該督查員說。

環保部門的職能在加強,地位在提升。例如河北省增設了編制,新建立了大氣處。在地方的會議上,環保局長的座位也不斷前移,被市長叫去的機會也變多。2015年春節前夕,北京市委書記、市長到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調研,在老員工的記憶中,書記市長一起視察這個正處級單位,十多年來還是頭一回。

“老大難,老大難,老大上手就不難。意思是說,只要一把手重視,什麽都變得不難了。”一位保定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道。這座城市在2014年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一。

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在督查企業大氣汙染情況。2015年春節前夕,北京市委書記、市長到這個正處級單位調研,在老員工的記憶中,十多年來還是頭一回。 (東方IC/圖)

給“一把手”下緊箍咒

對於中央政府而言,讓地方政府重視空氣汙染,自上而下的一道緊箍咒便是考核。

根據上述考核辦法,考核的內容實施雙百分制,一是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指標為PM2.5或PM10年均濃度;二是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展,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清潔生產、煤炭管理與油品供應等。

這是環保部對各地治霾的“年終考試”。2015年5月底,環保部已將2014年的考核結果上報國務院。“近幾日將會公布考核的結果,第一年考核,實施正常。東部好一些,西部差一些。也有一些沒有完成的地方,有可能會約訪省長。”2015年6月30日,環保部相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其實,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冉冉博士看來,這種行政性壓力體制下的考核並不是新藥方。“但是我的觀察是,絕大多數(省份)可以通過考核,這並不是有效的激勵機制。”冉冉認為,因為信息不對稱,地方報自己的數據,中央沒有能力全面了解完成的情況。

以前,“藍天數量”也是政績考核指標,但監測數據造假已是行業公開秘密。2014年底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加州大學的兩位學者對中國113座環保重點城市的分析顯示,半數城市在2001-2010年間,空氣汙染數據上存在造假嫌疑。

把空氣質量作為考核指標後,數據變得容易監督了,普通市民打開手機,隨時可以查詢空氣質量,如同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對考核辦法的解讀:“考核結果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直觀感受更加契合。”而對考核中發現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其考核結果確定為不合格,並將依法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PM2.5來源複雜,考核PM2.5,使得地方主動尋找減排途徑。“廣東、浙江主動治理VOCs,因為感覺到VOCs不治理,PM2.5和臭氧降下不來,這比中央要求得更多。”廣東省環保廳一位工作人員說。

對於減排任務的考核,環保部汙防司一位負責人也向南方周末記者總結了兩種變化:從“證真”變為“證偽”——地區要做好自查,上級督查重點是找錯誤。

從只有期末考試變為“期中+期末+小測驗”——即定期核查與日常督查相結合。南方周末記者對環保部幾大督查中心的網站進行了分析,2014年以後,華北督查中心關於大氣汙染的督查消息多達47條,督查中心主任劉長根幾乎“天天在路上”,一年內,光安陽就去了5趟。

督查的類型也在增多,包括綜合督查、專項督查、後督查、交流反饋會、開放式環保督政等多種形式。督查的結果則毫不掩飾。如在2015年3月督查蘇州之後,華東督查中心就直接在其網站中點出“蘇州高位燃煤總量未得到遏止,難以實現2017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的控制目標”。

更強大的是暗訪。近一年來,這一手段成了環保部的利器。在新環保法頒布之後,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進駐山東臨沂,攜央視記者暗訪半個月之後才亮明身份,約訪當地市長。

在冉冉的印象中,“十一五”期間,環保就已納入約束性指標,但並沒有觀察到官員因環保指標而受到懲罰。

現在的考核辦法則要動真格了。未通過考核的,地方政府將遭受約談、環評限批和取消環保榮譽稱號等懲罰。實際上,這些環保部門的殺手鐧在對安陽的掛牌督辦中都已經使用。“一個環保事件處理這麽多人很少見,以前包括安全事故也沒有這麽多。”安陽市環保局宣傳科科長安相江說。

突破環保職能破碎化的困境

在《中國地方環境政治:政策與執行之間的距離》一書中,冉冉將地方環境政策執行系統的權力結構分為四部分:黨委書記、市(區、縣)長、弱勢的環保局和發改委等十個強勢部門。

為了橫向解決環境職能破碎化的問題,跨部門建立協調機制是最常見的形式。“但能夠多大程度協調,還是取決於非正式的制度:領導是否重視。特別是書記是否重視。”冉冉說。

有了上級考核的壓力,各地成立的大氣汙染防治協調機構中,都由一把手領銜。

在蘇州,2007年啟動藍天工程時,就成立了“藍天辦”,當時由分管環境的副市長負責,而今成立“大氣辦”後,已升格為市長負責。在被環保部視為治霾榜樣的太原,這種協調機制的級別則高至省級:省長任全面改善省城環境質量指導協調小組的組長。

協調機制建立後,最多的體現就是開會。各地市長、市委會議中,專門討論大氣汙染的專項會議變多。在被約談的城市更是如此,掛牌督辦後的八十多天里,安陽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召開的整改專題會議就有7次之多,平均十多天就召開一次。

在會上,從中央到地方,柴發合明顯感到各部門的配合情況比“大氣十條”之前大大加強。“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大家坐在一起都非常一致。以前老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柴發合還參加了河北省省長的調度會,“張省長親自指揮,廳局辦沒有含糊,沒有討價還價”。

執法上,其他隊伍的協助,也可以彌補環保執法力量的不足。北京市從2015年3月份開始,將已持續開展一年的“大氣專項執法周”升級為“聯合執法周”,由六千多人的城管隊伍和四百多人的環保監察隊伍聯合執法。

各部門的權責明晰後,非環保部門也感到了壓力,甚至直接遭受處罰。對於安陽的這次約談,劉長根稱之為是從督企向督政的轉變,從對某一個企業的督查轉向給地方政府開方子。

“其他部門原先覺得是環保一家的事兒,這次覺得自己都挨了板子。”安相江說。曝光之後,安陽市第一次處理的30人,環保系統幹部比例高達57%,一個縣環保局局長被撤職、一個市副局長受到警告。第二次處分的20人中,環保系統幹部人員已經很少。

科學治霾

當空氣質量成為終期考核的“一票否決”硬指標時,讓地方政府心里沒底的是:完成了各項分解的減排任務,空氣質量就可以改善嗎?

大氣汙染受到氣象、地形多種因素影響。“因為厄爾尼諾現象,2015年降雨量是常年的2-3倍,各地今年應該提出申請,慶祝提前完成2017年的改善任務。”一位環境監測人員開玩笑說。

蘇州市環保局汙防科科長王誌斌發現,蘇州的PM2.5濃度雖然在下降,但臭氧濃度在升高,優良天數反而下降了,這與機動車的增加相關性很大。“我們汙染源清單和源解析工作起步較晚,大氣汙染的組成和形成機理、空氣質量的改善和減排措施的關聯性的研究還不夠,科學防治的水平確實還有待加強。”王誌斌說。

源清單和源解析都是識別汙染來源、科學治霾的方法。環保部已經下發了兩批源清單編制指南,但我國尚未從國家層面上建立完整的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源解析也只有北京、天津、石家莊等9個城市編制完成。

若老天不幫忙,會不會考核通不過?環保部規劃院副總工楊金田參與制定了考核辦法,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制定過程中重點考慮了年際波動和氣象條件,還曾想借鑒國外滑動平均的算法,但政府考核不能太複雜,還是采用了現在的評價方法。“你不能卡著來,治理措施得有點富余,力爭不利氣象條件下也能完成。根據每年的情況,措施還可以有調整的機會。”

2014年,清華大學的一份報告發現:即使全面落實現有的減排政策,到2017年,河北省的部分地區也存在PM2.5濃度不能降低25%的風險。得知報告的結論後,清華大學就協助河北省做加強版的行動計劃和能力建設。

行政治霾的另一個擔憂則來自經濟下行的壓力。在重汙染城市調研時,柴發合體會到主管領導微妙的心理變化。“政府財政收入下降,治理汙染、民生經費也面臨困難。”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河南等地的實地調研發現,強行政管理下,長期停產的企業面臨著資金鏈斷裂,進而瀕臨破產和就業下滑的風險。山東臨沂新上任的市長遭遇環保部約談之後,旋即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環保風暴,所有被曝光和未曝光的違法企業,一律停產。這引發了兩極反響:市民為治霾點贊;企業為損失喊冤。而這亦可能會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大氣汙染防治是常態,但在現在的法律中強調得還不夠。要多用社會資源、市場機制,解決環境問題。”柴發合說。

對於經濟轉型上的要求,安陽市提出的建議則和大部分城市類似:在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向安陽傾斜,同時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傳統行業整合升級。

不過,在這兩點建議之前,安陽市還列了一條建議:把安陽市納入京津冀大氣汙染重點防控區。在治汙目標、政策等方面,與京津冀重點區域相同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728

【辦公室政治學】當你發現在辦公室沒有朋友…

1 : GS(14)@2017-07-01 09:54:44

【辦公室政治學】請記着,辦公室生存守則第一位,從來都是——辦公室冇朋友。



很多在辦公室這個戰場中死得焦頭爛額的人,死因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受到感情的傷害。錢銀害不死人,大不了潛龍勿用,等待時機東山再起,能讓一個人在辦公室的煉獄中精神崩潰,都是死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輕則排擠、重則出賣。你覺得世界很黑暗,人性很惡毒?不,只是你從來都誤會了「辦公室」這三個字而已。最簡單的一個理念,你為甚麼要返工?因為開心?因為一班人聚在一起很溫馨?全錯!其實說到這裏你都懂得答了,返工是為了——錢。試想想,若有一份工,每日朝九晚六,工作環境很開心,大家相親相愛很溫馨,但一毫子人工都沒有,你會不會做?誰都不會做。所以你是來賺錢,不是來交朋友。錢,就是所有抉擇的根源。他們選擇排擠你?因為你的工作能力太高,或太低,讓他們少了發展機會,或者多做了一點,這些都是利益,都是錢;某些人選擇出賣你,是因為犧牲你之後,他們可以自保,或者可以得到更多,都是錢;反過來,有些人願意主動親近你,是因為你有利用價值,甚至只為了壯大自己的朋黨,增加自己的影響力,最後也都是錢。你可能會問,不是經常都聽到有些團隊在辦公室團結一致、萬眾一心的嗎?他們不是朋友是甚麼?電影你有看過吧。哪個類型的電影最喜歡歌頌團結?戰爭片。為甚麼人們在戰爭中最容易團結?因為有共同外敵、也有共同利益——勝利,或者生存。所以那些不是朋友,是戰友。他們的義氣、友情,全都是建立在同一個共同利益之上的,我掩護你,對我的團隊有好處;你拯救我,也能夠維持團隊的價值。大家的共同目標,都是錢。而那些表現出來很好看的,不是純粹的義氣,而是由錢衍生出來的行為藝術。所以請別再發夢,希冀可以找到一個無緣無故都會大家相親相愛地上班的烏托邦,要生存、要得到支援,首先要做的,是要反思你自己,在這個團隊的價值有多大。沒有的,讓自己變成有;已有的地方,把它發展得更大,當你變得有價值,你就會得到——朋友?不,是戰友,以及利益共同體的接納。很殘忍?其實不,你的老闆掏那麼多錢出來搞公司,是為了甚麼?讓大家聯誼?是為了賺錢。在一個講錢的地方,跟你講錢,合理到不得了。講感情?錯的是你。


facebook:陳詠燊 Sunnyhahaha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 



撰文:陳詠燊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29/200717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46

【辦公室政治學】搞人脈前,請先搞好你自己

1 : GS(14)@2017-07-07 01:33:46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商業社會,從小到大前輩們都説跟後輩説「人脈」很重要,大家亦親眼見證很多相識滿天下的人,事業又看似發展得比自己好,於是紛紛都相信了。



又於是,有些人決定有樣學樣,見人就打關係,尤其是比自己高級,又或者有利用價值的,都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讓人記得自己。這種朋友很多都會否認自己是擦鞋,但討好與投其所好絕對少不免。最後他們通常會得到甚麼?短時間内以為自己打通了關係的沾沾自喜,以及事後其實甚麼都沒有發生過的茫然若失。為甚麼甚麼都沒有發生?因為他與那個有價值的人士,只是「互相認識」,而不是成功地「建立關係」。一個人能夠比你高級,又或者能夠成為一個在你眼中擁有「利用價值」的人,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蠢極有個譜。擦鞋、討好,以至你對他有企圖,他又怎會看不出?人人都同樣對他好,他為甚麼要特別只給你一個有回報?關係,是雙向的。要成功建立到一段雙向的關係,首先你也要讓對方覺得,你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若然回到辦公室内,就是即使他的職級比你高幾級,但因為你本身就擁有對方所需要的價值或欣賞的特點,所以你就算不阿諛奉承,他也會願意與你建立關係。你怎樣能夠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有沒有價值?當你除了擦鞋、送禮或成為免費勞工以外,就完全想不到可以用哪個藉口與他聯絡,你就跌入了那個單向的深淵了。真正有意義的,是在身份上平起平坐的對等關係。關係,不要強求。一段強求回來的單向關係,就會變得假,最後就只剩互相(或單向)利用而已。那麼,人脈怎樣來?其實都是幼稚園老師教你的那一招──認識時欣賞別人的優點,相處時對人有禮貌。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簡單。當然前設還要加上──你本身也是一個在辦公室甚至社會上,有能力,與及值得被欣賞的人。當你與對方也會互相欣賞之時,你對人有禮,再平等地商討合作空間,真正有效而真誠的人際關係,就能真真正正的建立起來。所以,想搞好人脈,請先由搞好自己開始。反過來,你本身做得不好,幾多人脈都幫不到你。當你能夠為自己找到一個身份,你才有資格擁有真正的人脈。


撰文:陳詠燊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6/20079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31

【辦公室政治學】改變的第一步,請離開「時薪圈」的魔咒

1 : GS(14)@2017-07-29 03:25:24

【辦公室政治學】很多人都不滿意自己的工作。那麼,一份怎樣的工作才適合你?



高人工?好老闆?好同事?好的工種?上班地點夠近?有前途?工作過程不辛苦?以上的,中到幾項已經很好,何況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你中到一、兩項時,又會埋怨另外那幾項中不到。其實我們最想達到的要求,是一項聽起來很不應份,但實際上合理到不得了的工作狀況──收入比付出多。很貪心?不!收入多過付出,從來都是進步的動力,否則老闆為甚麼要做生意?別人為甚麼可以成為有錢人?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個可以讓自己的收入比起付出更多的營運方式,在大家都付出相同的力量之時,他可以收多你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入。許冠傑的《半斤八両》,是唱給被壓榨的打工仔聽的,他們只求做幾多,收幾多。坦白講,純靠一分錢一分力,你永遠都不可能改變現狀。然而,收入比付出多的工作,可不會隨隨便便被你找得到的,何況就算給你找到,人家又憑甚麼要將這個機會給你?所以真正問題,並不是在於你未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是──你還未找到你自己在社會上真正的價值。每一個收入比較高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工作上,有一個不容易被代替的身份。那個身份,越少人擁有,又越被社會需要,你的收入就會越高。極端一點的例子,你是一個醫生,看一個症五分鐘,就可以收幾百診金,當然已經是一般人幾倍的收入,但當你做到香港腦科的三大權威之一,靠名氣,靠身份,靠手藝,你就可以做到收入比付出多出幾十倍了。你未必會成為醫生,但你可以找方法增值自己,再認真好好策劃一個方向,去讓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成就到異曲同工的事情。第一步,就是要找方法,讓自己可以離開「時薪圈」。甚麼為之時薪圈?就是一些用上班時間去計算人工的工作(有不少要打咭的全職工作,本質上其實都算是這一種)。這類工作,只用你付出的時間去計算,而公司很多時都沒有去考量你所付出的技能、心思。嚴格來說,這類工作的被代替度高,另外無論做得多好多差,都得到同一份的收入,你會欠缺進步的動力,而更嚴重的是,無論你多努力,你都不會賺到超越「時薪x上班鐘數x上班日數」魔咒的人工,「半斤八両」不會讓你得到更多。還未想到怎樣做?不用急,慢慢來,就用「時薪圈」的收入作為你的安全網,再仰望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樣走吧。


撰文:陳詠燊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



編輯:謝慧珊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27/20102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63

【辦公室政治學】面試官究竟在想甚麼?

1 : GS(14)@2017-08-04 06:10:54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正值畢業生搵工的時節,講講見工吧。在大公司工作的那幾年,我經常會替部門請人,當面試代表的次數多到數不清,今天我可用面試官的角度,去告訴你──其實我們會請甚麼人。很簡單,又很殘酷的真相是,在我們開玩笑,或吐苦水的時候,大家都經常說一句:我想請個乜人?想請個正常人囉!不要怪我們歧視見工者,當你稍為當過管理的崗位,甚至上網看過某些管理層之苦的文章,你就知道今時今日要請個溝通到的新人,不是一件易事。甚麼為之溝通到?就是我們感到,若果我請了你之後,我不需要因為你的任何原因,而要付出比起其他人更多的時間去做溝通,你才會做到其他人所做到的相同效果。簡單說,就是明明三句講完的話,我對着你,至少要變成二十句,你才會明,又或者願意明(看出分別了嗎?),我就不會請(當然,當中已撇除新入職不熟架步的小問題啦)。另一方面,一間公司,在這個時候要公開聘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可以勝任的崗位,坦白說,都不會是甚至驚天地泣鬼神的重要崗位,所以真的不需要一個太叻太勁的人,反而最需要的,是一個願意配合的人。看到這裏,年輕人可能又會光火了。唔要叻,淨係要棋子,即係一班老屎忽要打壓年輕人上位啦!請別看太多電視劇了,現實世界可沒有完全的二元對立的。很簡單的一個道理,Steve Jobs當然勁,但當一間公司由上而下,每個人都是Steve Jobs會怎樣?會勁到統治地球?錯!而是不消一日就會倒閉,因為每個人都只會堅持自己的主見,到最後整間企業一步路都走不到。有些崗位,真的只需要一個小齒輪,若你一開始就想當一個軚盤,請你不要來見工了。你不願做小齒輪,但又需要一份工作?也不需要太悲觀,當齒輪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因為你當過一段時間的小齒輪,到你當軚盤的一天,你就會懂得怎樣去與你的齒輪溝通了。曾經遇過一些見工的年輕人,一坐下來就急不及待訴說自己有幾叻,在學校做過幾多崗位,又打過幾多暑期工,坦白說,這些經驗是正面的,可惜在表達的過程中,他又過份地抬舉自己,以至搬出在學校或某份暑期工中,與其他人所發生的人事磨擦來證明自己是對的,甚至在言談看輕我們所提供的崗位,結果我們當然沒有聘請他。因為我們都會預視到,他那麼的厲害,若果有天我要他替我們打一封信,他會不會問我二百個問題才願意做?而重點是,那封信可能根本不是真的很重要,卻為了他的個性,公司卻要付出不必要的溝通時間。學懂分辨自信與驕傲那一線之差,無論是見工,甚至做人,都是很重要的一環。關於見工,還有很多可以講,下星期繼續。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3/201096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96

【辦公室政治學】那些沉醉於寫電郵的冗員

1 : GS(14)@2017-08-17 08:12:13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時間寶貴,只要將你的工資除一除你的上班時間,你就會大概知道你的上班時間中,自己平均每分鐘值幾多錢。用分鐘來做單位?對,把單位分得越細,你就越會懂得珍惜時間。



當你大約月薪二萬元,五天工作,一個月四個星期,即上班二十日,你每天就是賺一千元。上班八小時,每小時一百二十五元,再除以六十分鐘,即是你每分鐘值:兩元。就當作老闆不會因為吞pop而炒你,你每用一分鐘時間去做一件私事,你就等同賺了公司兩元。很便宜?也是,可是若果你是一個有動力向上爬的人,那些分鐘可不要用來發呆上網午睡與打牙骹,反過來,應該就趁你在最黃金的上班時間,善用當下的身份,手上的公司資源與網絡,去開拓與加強自己的事業價值,讓自己可以變成每分鐘三元、四元、五、十元……所以首要做的,就時要先懂得把你每天的工作分出輕重,將最多的時間資源,放在有價值的工作上。甚麼是有價值的工作?一些可以讓你在上司、客戶、行家面前展示出工作能力的project;甚麼是沒有價值的工作?就是即使你做得再好也不會讓你的價值多出一個仙的事情。我曾在一些大笨象企業待過一段時間,那些企業最煩人最浪費時間的地方,就是行政的複雜與繁瑣。很多時只是想申請一樣很簡單的東西,也要你發幾個電郵與知會幾個部門。有些人上班很喜歡寫電郵,你看他們那精雕細琢的文字,就知道究竟當中花了幾多的時間;可惜我今天可以告訴你,在大部份公司裏,會花長時間,又或者願意花長時間去打一個電郵的人,大部份都是最沒有晉升希望的一群;很簡單,因為他們竟然要把自信,建立在根本明知沒有人會有興趣看的文字裏面。做實事的人,都不會浪費時間去玩文字遊戲。要省時,就請先看清幾個現實。在大公司裏,很多的行政部門,他們接收電郵的目的,只為了保留一個紀錄,證明你有申請過而已(就如大部份的政府部門),面對這一種,我一定會完全copy and paste,多一秒都嫌浪費(他們可能都只會用五秒來看,我用一分鐘去處理這個電郵已經是上限了);至於一些需要打好關係的部門,我會先打個內部電話去,用三分鐘有禮貌地溝通清楚,之後再用五分鐘補個電郵就夠,當你決定要把上文下理都統統變成文字打進電郵,就明明八分鐘做好的事,變成一個小時;而去到一些自己的部門同事,關係已經很緊密的,我甚至會用上whatsapp式在回覆電郵上打上"ok"兩個字就算。除了電郵,大公司還有不少紀錄式的文件要處理,坦白說,若果我知道最後的讀者不超過三個人,而最後都只淪為紀錄的話,我都只容許自己要在一小時內完成,而內容很大機會都只是來自新舊文件都的抄抄貼貼。一個會浪費時間去服侍行政的員工,還怎麼有時間去替公司東征西討?若你是老闆,當你要裁員的話,你會先裁哪一個?心力,不應該浪費在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撰文:陳詠燊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



編輯:謝慧珊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3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66

【辦公室政治學】最廢的老闆,搞最大的決定

1 : GS(14)@2017-09-17 13:44:57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公司老闆有好多種,不過唔係個個老闆都適合你眯埋眼自己硬食。



就以權力的運用來作簡單區分。面對權力,有些老闆連用都不敢用,因為怕孭鑊,怕負責任;通常他們其實只是中層,又或者有一個大到他都怕的投資者,當然亦都有很大機會是個人問題,根本「冇料到」。他做任何重大決定,都會問過所有人,比較多人認同(可以一齊孭鑊),又或者有有份量的人認同(可以由他去孭鑊),他才能作出最後決定。另一種,完全相反,他很喜歡作決定,而作決定的準則是沒有準則,因為他做決定的原因,就是為了「可以」做決定。由黃秋生與林海峰主演的舞台劇《搞大電影》,改編自美國劇作家大衞馬密(David Mamet)1988年作品《Speed-the-Plow》,講的是一個由權力而衍生出來的荒誕故事。陳坡波(黃秋生飾演)走馬上任一間大型電影公司的高層,有決定投資開拍任何電影的能力(當然都要同大大老闆交代),當中多年的下屬兼合作夥伴刀仔(林海峰飾演)找來一個有發哥答應主演的商業爛片(但一定票房大賣)的project,而同時新愛上的女下屬嘉欣(韋羅莎飾演)又力推一套有可能讓人類看完之後變得更美好的藝術作品(但一定票房仆直),兩邊都讓他左右做人難,究竟陳坡波可以怎樣做?《搞大電影》本身是一齣喜劇,但把人性面對權力時的迷失寫得很透澈。劇中的黃秋生迷失在權力之中,享受於能夠做決定的自我膨脹感。劇中他被林海峰質問為甚麼會作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決定時,他答了一句非常貼地的話:「我會,因為我可以。」他會做一個這樣的決定,不是因為這個決定好還是不好,而是因為他想證明他有資格去做決定。為甚麼要證明?因為證明過後,他就有無上的快感。情況就如很多年前,內地經濟爆發之時,有熟悉內地的朋友告訴我,他就曾被一個老闆用一架過百萬的跑車載他到一個煤礦作視察。駕跑車去凹凸不平的煤礦,根本就是找自己麻煩,也傷車,智商稍為有點正常都不會這樣做,但那個老闆為甚麼要這樣?因為他就是想證明「我有能力可以這樣做。」這種人為了成就快感而做決定,把自己的權力慾凌駕於公司,甚至自己的利益之上。這種老闆,最需要的是哪一種下屬?真真正正的擦鞋仔。你願意(或有能力)成為擦鞋仔嗎?不?除非你打算與他鬥長命,否則面對這種九流老闆,你只宜立即轉身射個三分波,早走早着。時間寶貴,請及早逃生。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76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93

【辦公室政治學】做管理,先由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

1 : GS(14)@2017-09-17 17:35:09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大家都在忙,雖然每天都說我們要讓「生活」大於「生存」,但「生存」得有技巧一點,就更能幫我們找到「生活」吧。



香港人大家都忙,要做的事情太多,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夠用,所以有效的時間管理很重要。怎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上做最多的事情?我們故且可以嘗試,經常讓自己可以同一時間做兩件事。這個技巧,是我看過不少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後整合出來的,就在這裏分享一下。當然我們都不可能左手右手同時做着兩件事吧,但盡量讓事情(無論輕重)同時發生並進行,是我們都可以做到的事。首先就是要知道自己一日之中每一段時間,你分別身處在甚麼地方,以及那個地方與時間你可以做些甚麼。回顧一下自己每日或者一星期內的行程,將時間分類出來:在辦公室、坐交通工具上,還是在家?在辦公室的話,甚麼時候是會議,甚麼時候可讓你做自己的事情?在家的話,甚麼時候陪家人,甚麼時候又可以獨處?之後又將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無論多輕多重都一一作出分類,甚麼需要好好地坐下來專心做,甚麼可以用電話做,甚麼可以「讓別人開始」做,甚麼可以按個鈕就能自己做?就用我自己作例子吧。我在工作上有很多的身份,編劇、教師、專欄作者,偶爾還會當一下節目主持人,工作確是超重了,但都是那一個迷思吧,男人這個時候不衝,還待何時?於是我先把需要做的事情分類,無論輕重。寫劇本、做教學的Powerpoint,都要好好坐下來做;寫專欄、覆電郵與WhatsApp、管理fanpage、簡單的資料搜集,可以用電話做;「讓別人開始」做?意思是有些事情其實是需要與別人甚至下屬合作,但需要你先做一些開始的工作,例如設定某project的指引,開一些決定性的會議,又或者就某故事開好一個框架;按個按鈕就能夠做的,例如大部份電腦的update,在學校裏大量的影印講義等等。分好工作後,就要以工作的類別來安排自己一天的工作。例如Powerpoint我只可以在家做,公事的WhatsApp與專欄卻在那裏都可以寫,於是我在家或辦公室的黃金工作時間,都盡量不會安排用來做那些輕巧的事,而是留來做最難做的工作(所以我大部份專欄都是在交通工具上完成的)。聽來很容易?其實很難,你有試過坐在辦公室,卻花了很多時間來覆WhatsApp等通訊嗎?到你要離開的時間,才發現工作未做完,但乘地鐵的時候又做不到,於是回家後還要趕工;但若然你一開始就把訊息留在車上覆,你一天就可能已經省下了一小時。至於工序上,那些可以「讓別人開始」做的工作,我盡量都會搶先去做,因為你只要開了個頭,就有別人替你營運多了一個project,你的回報就可以更快。而低層次到按個鈕就做的,就更加要盡早開始。不知你有否試過那種痛苦的經驗──明明要趕着要去開會了,才醒起未影印開會要用的幾十份資料,明明你上午肯按個鈕就可以讓它同時發生,但最後卻無謂地讓全世界等你,而你又一個人留了下來去看着一部影印機來工作。因為時間管理差而因小失大,才是辦公室內最低級的錯誤。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4/201517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96

【辦公室政治學】當一個最真誠的韋小寶

1 : GS(14)@2017-10-09 00:05:50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執筆之時,筆者剛好正進行首次擔任導演的電影作品《萬水千山縱橫》的拍攝。電影是一部以龍舟運動為主題的電影,大概關於四個中年男人因為遇上龍舟運動而在當中得到成長的故事。



龍舟是團隊的運動,電影也是。當一個電影導演,第二重要的是創作力,第一,是EQ。電影分工極仔細,寫故事的是編劇,管理資源的是製片組,管理拍攝執行的是導演組,管理攝影的是攝影組,管理美術的是美術組,管理天氣的是個天;另外還有一眾來自不同公司的藝人,不同機構租借出來的場景,不同背景性質的贊助商。每個範疇的人,都用上自己的專業去成就自範疇內的責任;而導演呢?導演就是要付出自己的心力能力,去「專業」地平衡每個範疇的人所付出的專業。當中的創作平衡,難做;溝通「利害」上的平衡更難做——因為每個部門要做到最好的話,大部份時間都是變相要剝削另一個部門的專業。製片組想用最少的錢與時間完成製作,攝影就想用最多的時間來打燈,美術想用最多的錢來打造最仔細的場景;每個藝人都想自己角色可以得到最大的發揮,編劇要突出故事重點,就唯有犧牲某一些角色,因為若果個個都有發揮,主角就會變得平庸;贊助商想付出最少的利益得到最多的曝光,監製想拿到最多的贊助而又對電影作出最少的影響……。而導演,就完全夾在這無數的矛盾中,去做出最平衡的創作。你叫我們怎能不成為一個韋小寶?以韋小寶的技巧去不同部門洽商與溝通,讓某些比較強力的部門得到更大的好處難,讓某些欠缺資源的部門讓步得心安理得才是真正的難。韋小寶很假?也是,但其實我們也可以成為一個真誠的韋小寶。有一次,我們的美術總監給我看了一些設計,我衷心地表達了我的欣賞與感激,她卻答:「唔使咁客氣啦,我有收錢㗎!」我答她:「收咗你都可以揀hea做,但你冇,所以都要感激你。」當你懂得用欣賞與感激的心,去看待每一個部門與專才的付出時,你就自自然然可以成為一個真誠的韋小寶,因為每個部門都從你平時的態度中看得出你對他們的信任,所以即使去到某個時候要讓步,也是因為事,而不是因為人。懂得感恩,不是我們幾十年前在幼稚園時候已學懂的嗎?找回這顆初心放在辦公室,再艱難的戰事,一樣可以幫你捱得過。



撰文:陳詠燊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5/201726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39

【辦公室政治學】不尊重下屬,蠢的其實是你

1 : GS(14)@2017-10-09 03:07:21

【文化籽:辦公室政治學】辦公室就是名利場,一切都是利益掛帥。講心,只是你太天真。然而,我們都只是血肉之軀,即使血管裏都只是利益,但大家都還是需要拿出皮肉來包裝,才能見得人,以及讓一些人為你做事做得更心甘命抵。究竟這是虛假還是公關?完全是一線之差,但我會認為當你在利益之上,仍願意用心去加上一層公關,至少代表你是以下其中一種人:願意為對方的感受着想的好人;或者知道對方的感受變得良好的話,會更願意去替你達成你想要的成果的聰明人。所以,公關二字,還是百利而無一害。而在辦公室之裏,最容易忽視公關的一種關係,就是上司對下屬。很多上司以為下屬與自己已有着勞資的關係,受薪者為了錢而為他做事就是本份,所以都收起了公關手段,每一次出手都流露出老闆的霸氣,直接將命令與要求傳達給下屬就算。這種老闆,正如我之前所講的,不是壞人,就是蠢人。須知道,下屬即使完全100%去執行你的指令,都還有最後一着,就是他仍有能力選擇「用心的程度」。你要A他就給你A,可是若果你尊重他,他心甘命抵的去為你服務,他可能會替你找個最好的A,又或者若他發現A有問題,還會替你準備好B;但若然他根本就討厭你,他就只會替你找一個名叫A的東西回來,無論那個A背後其實是否千瘡百孔,還是已被人下了降頭。用心其實還只是頭盤,出賣才是主菜。朋友曾經告訴過我這樣的辦公室故事:有一個大老闆,他本來手握着公司的某個命脈,全公司上下都忌他三分,然而他面對下屬只有兩種態度──罵與單打;於是每個下屬表面上都表現得非常聽話,因為大家都活在恐懼中,但背後其實陽奉陰違,在背後將老闆的壞話散到全公司都知道。終於一天,大大老闆想不在影響公司的「命脈」之下鏟除他,於是暗暗找來他的直系下屬收料,下屬一接到皇命,二話不說就聯同其他同事,齊心合力供出他的黑材料,還做好他離開後的接手計劃,終於他被炒的過程異常順利,簡直做到無縫接合,他一生的功績就此拱手相讓了出來。可能他在位以來,所做的決定都是正確的,可惜就是不重視公關,終於就此死於公關之上。公關,不一定代表假,還可以是代表你對下屬的一份尊重。當你不打算付出尊重,只講利益,你的下屬也只會就此與你計利益。上司下屬,你在明他在暗,你是瓷器他是缸瓦,不搞公關,蝕底的一定是你。


撰文:陳詠燊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專上學院講師。曾於香港十大企業之一擔任製作經理多年,見證及參與過無數辦公室戰役,是香港少數同時具備電影前線製作與企業行政經驗之電影人。facebook:Sunnyhahaha



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1/201588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