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你們決定換倉時,做吧!無人能擁有天賦的權力和能力,在最完美的時刻換馬!即使恰巧如此,亦只是幸運之神眷顧,並非代表你聰明過人。我們是人,人會犯錯!減少地產股持倉 我決定賣掉一萬二千股港鐵,把套現得來的資金和手上現金,買入二萬四千股安踏體育(2020),及五萬股太平洋航運(2343)。其實,數星期前,我已有這個打算,假如我當時已這樣做,本倉已經受惠。不過,我不會因此而感到面目無光或失眠。我有信心,蘇州過後,仍有「艇」搭。記住,在一個不完美的金融世界,不要奢望取得一個完美的入市價!港鐵是一間優質的公司,可惜我資金有限,必須作出取捨。再者,我希望降低香港地產股的持倉比例,本倉已有太古B及信德,無須更多。 買在復甦之先 至於安踏體育,在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安踏站於一個令人稱羨的位置。過去三年,公司可謂麻煩多多,包括產能過剩,存貨高企,銷售呆滯,過江龍競爭,這些只是一部分仍未解決的問題。不過,安踏似乎已處理好積壓的存貨,改善流動資金。公司手揸五十億元現金,市值二百四十億元,是一群醜小鴨中的白天鵝!一如今年第二季銷售表現,及一四年首季的訂單情況所顯示,安踏已踏上復甦的軌道。買入太平洋航運,不只是計算風險後的決定。航運業正面對三十年來最嚴重的危機;但太平洋航運安然度過,更趁散裝乾貨船的價格低迷時,增加船隊規模。另一邊廂,又把蝕錢的滾裝貨船賣掉,去蕪存菁,太平洋航運的資本負債比率只有三成三,假如你保守地把貨船的估值撇賬,比率亦只得五成。這仍不差,因為利率已固定在低水平,利息覆蓋率相對高。我有預感,一四年起,太平洋航運的利潤及派息會「重振雄風」,給予大家一個很大的驚喜!因此,風險相對回報,仍然很低。最後,在此我想向本倉讀者說聲感謝,你們不辭勞苦出席本人上週六的講座,希望有所獲益,即使未必是現在,而是將來。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1-16 23:13 編輯 寫在滬港通開通前夜:差價大的AH股你會換倉嗎? 作者:格隆匯 robinchenrong 很多朋友來信問我,滬港通開通後正在的機會在哪里?那麽我們先來看下,國家為何要開通滬港通。首先在宏觀上標誌著中央把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通過滬港通進一步進行確認,其次這也標誌著國內股市將進一步對外開放並和國際接軌。 眾所周知,在美股,港股中大盤股一直受到機構追捧,其理由一是估值低,二是流動性好。而縱觀國內,卻完全是小盤股的天下。滬港通開通後這些一直被低估流動性好的大盤股將逐步引來機會而僅僅依靠幾個概念而飛上天的小盤股將逐步價值回歸。 其次,滬港通開通前夕最大的機會其實是在AH股的差價縮窄,這一點我在今年四月份李總理宣布滬港將互通互聯時已經給出答案。原因是什麽呢? 試想,如果在天貓上有兩個Iphone 6的授權專賣店,賣的Iphone 6以及售後服務和保修期都一模一樣,都是行貨,但價格不同,一個是7000元人民幣,1個是4830元,您買哪個?答案肯定是買後者。 那如果您在前一家店已經買了7000元的Iphone-6,但現在突然發現另一家店所有規格都一樣的Iphone-6卻只賣4830元,您會怎麽辦?對,您說的對。答案是:如果能夠退貨立馬退貨,不能退貨的想盡辦法也要退,然後拿退貨的錢趕緊買入4830元的Iphone-6。除非您是不在乎錢的土豪,又或者無法退貨或者退貨成本過高,您才不會這樣做。當越來越多人發現這個差價後,這個差價就將逐漸被填平,而這個差價就是我們投資所說的看得見的價值窪地。 對於一個Iphone-6的價值窪地人們都會來填平,如果是對於價值幾十萬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幾個億的投資窪地呢?對,結論是也一定會被逐步填平。那我們來看看周一可以交易的滬港通標的600860京城機電A股和00187京城機電H股,前者價格7元,買1000股合7000元人民幣,後者價格4.83買1000股合4830元(而且是更便宜的港幣)。一模一樣的公司,ROE,PB,PS都一樣,連報表,公告公布日也在同一天,您會買哪個?如果您持有7元股價的前者鍵盤一按只須幾秒就可以用7元拋出,4.83元接回,您會動手嗎?答案肯定是會的,只有一種情況7元的京城機電A股您還要拿在手里,那就是股份還在鎖定期現在不允許拋,以及賬戶金額不到50萬元沒有開滬港通所以即使拋出了7元也買不回4.83元的價格。而這種情況就類似於我們前面講過的無法退貨或退貨成本實在太高的情況。 拿京城機電的例子,只是做個比方,AH股的差價大的標的,都有機會將差價逐漸縮窄。敲擊下鍵盤就可以換到便宜貨,而這種便宜可以是幾千萬甚至幾個億,何樂而不為呢?就是滬港通送給我們的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機會,您準備把它放口袋里了嗎?還是繼續讓它從眼前飄過呢? |
8月31日,A股出現了尾盤拉升藍籌股的狀況,使得大市跌幅收窄;而這一切在一小時後收盤的港股市場再次上演,使得市場最後一分鐘瞬間翻紅;只不過並非所有藍籌股都有這樣的待遇;有市場人士認為,這有可能是基金拉擡成分股粉飾業績,也有可能是某些指數基金對成分股比重有所調整。
直到收市前最後一分鐘,多只成分股股價突然飆升,中國移動(00941.HK)曾被拉高超過4%到95.6港元,騰訊控股(00700.HK)、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中海油(00883.HK)都有不同程度被拉升,恒生指數最後時刻轉跌為升,全日漲0.27%,收報21670點。不過除了上述少數幾家公司以外,其他成分的股價變動並不大,而匯豐控股(00005.HK)尾盤出現小幅度下滑。
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可能是月末效應,某些機構投資者拉升一些重倉股提升自身凈值。投資人士溫天納認為,其實港股這種情況過去也有出現,會影響市場指數,也有可能有場外的衍生工具交易導致這種比較特別的情況,而某些指數基金為了應對一些指數成分股比重的變更,也有可能作出這樣的變動。
9月份的港股,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則是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宏利大中華區股票投資部執行總監方君明表示,市場討論美國何時加息已差不多2年,現時大家普遍預期美國將於9月或12月加息,相信加息後對市場反而有穩定作用,因為消除了不明朗因素。
訊匯證券行政總裁沈振盈稱,港股會持續大幅波動,因為美國有一半機會於9月加息的,而非如市場預期般,會因為最近環球股市波動而延期,因為加息只是使得利率正常化,這是美國早要做的事,不過即使美國加息,對市場的影響只會短暫,相信恒指未來在21600點至21800點支持較大。至於中資股方面,沈振盈認為,現股價已回調至吸引的水平,可趁低吸納。
伴隨著大盤指數和交易量的節節攀升,各路資本二級市場增持、舉牌潮重新再起。數據顯示,10月以來,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總體呈現買入大於賣出的狀態,期間增倉參考市值達到563.7億元。各路資本的逢低增持甚至舉牌顯示出市場已經度過階段性底部,大股東增持更是成為市場“定海神針”。
霸氣險資組團舉牌
險資組團舉牌已經成為A股一景。不差錢的險資繼續扯起舉牌大旗,不僅有老面孔,新晉“小夥伴”也頗為激進,思路、擇股方面深得前輩真傳,呈現出較高的一致性。
11月11日,浦發銀行公告稱,截至11月10日,富德生命人壽通過集中競價系統買入浦發銀行股份累計已達27.98億股,占公司普通股A股總股本的15.00%。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富德生命人壽3次觸及舉牌線,持股已經逼近浦發第二大股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舉牌均價估算,富德生命人壽三次舉牌已耗資超過500億元。
“舉牌大王”前海人壽近期也是繼續舉牌。南玻11月2日晚公告稱,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共計持有南玻A股5.29億股,B股3554.5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25.05%,構成第五度舉牌,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股份占比遙遙領先。除了南玻A,前海人壽還舉牌了萬科A、明星電力 、合肥百貨 、中炬高新 、韶能股份和南寧百貨 .
除了熟悉的前海人壽等老面孔外,百年人壽 、上海人壽、君康人壽等持續加入,使得險資舉牌團顯著擴容。
萬豐奧威 10月9日晚公告稱,百年人壽累計買入公司股份4291.09萬股,從而構成舉牌。資料顯示,百年人壽成立時間並不長,公司於2009年6月3日正式開業,總部選址大連。公司註冊資本35.3億元人民幣,由萬達集團 、東方資產、國電電力 、融達投資、大連港集團、大商集團 、時代萬恒 、新光集團、一方地產等股東構成。
大股東增持增多
6月市場非理性下跌時,為了穩定資本市場,證監會發布政策,鼓勵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穩定股價。隨即眾上市公司紛紛公布增持計劃,並明確增持金額下限。
三季報窗口期一過,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高管加快了增持步伐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至今,已有同洲電子 、慧球科技 、華蘭生物 、諾力股份和浙江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完成增持計劃。10月10日,信達地產發布控股股東信達投資完成增持計劃的公告,控股股東增持2234.08萬股,涉及金額15012萬元。紅日藥業 、壹橋海參 、中國西電等控股股東也完成增持計劃,且增持數量均達到1000萬股以上。
除了承諾的增持計劃外,部分公司大股東近期發布公告大舉增持。*ST松遼11月3日晚公告,截至11月3日,公司控股股東文資控股通過交易系統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增持公司股份623.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756%,增持金額為14014.01萬元。此次增持計劃完成後,文資控股持股比例為22.884%。
上海家化 11月1日晚公告,上海太富祥爾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向除上海家化集團及上海惠盛以外的上海家化股東發出部分收購要約。太富祥爾是中國平安一致行動人。本次要約收購股份數量占上海家化總股本的31%,要約收購價格為40元/股,較停牌前的收盤價34.46元/股溢價16.08%。基於40元的要約收購價,此次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人民幣83.58億元。
控股股東完成增持計劃的公司,股價往往走出一輪行情 ,平均漲幅跑贏大盤。近期完成增持計劃的威創股份等公司,股價上漲幅度均較大。根據相關規定,股東在增持行為完成後一般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因此,大股東增持尤其是承諾外的增持,明顯向市場釋放了積極的信號。
三季度基金逃離互聯網概念 大舉增持藍籌
三季度A股巨震,建材、機械、農業等傳統行業紛紛進入基金重倉股名單,而二季度火爆的互聯網+概念遭到基金遺棄。
百只基金力推網宿科技
根據三季報,興業銀行、中國平安、浦發銀行位列基金重倉股前三位,基金持有市值分別達到93.03億元、83.58億元和64.79億元。招商、易方達、華夏、富國等基金公司均持有興業銀行超過10億元;基金對中國平安持股相對分散,易方達和南方基金持有最多,持有市值分別達到20.13億元和22.38億元。
三季度市場的調整對基金的打擊是全面的。基金前50大重倉股中僅10只未出現浮虧,其中怡亞通、通策醫療、海南海藥、華信國際等4只個股三季度漲幅為零,實際上僅6只實現上漲,其中僅網宿科技、信維通信兩只個股漲幅超過10%。
值得註意的是,網宿科技雖然位列基金三季度重倉股第五位,持有市值52.35億元,但是持有的基金數量達到104只,這也是唯一一只被超過100只基金持有的個股。同時,網宿科技也是三季度基金增持力度較大的一只個股,增持市值達到22.27億元。其中,建信基金旗下14只基金重倉該股,共計持有4.38億股,而興全旗下基金興全全球和興全社會持有網宿科技7.81億股,成為最大的贏家。
此外,招商、上投摩根、南方、景順長城、嘉實、華安、華寶興業、廣發、富國、大成基金三季度均持有網宿科技超過2億元。
互聯網行業遭棄
大盤藍籌受寵
由於三季度市場的大幅下挫,互聯網+概念所屬的多只個股遭到了基金的一致拋售。其中遭減持最多的是恒生電子,二季報時,有多達72只基金重倉該股,到三季度末,僅剩下18只基金,持股數量也從二季度的6964.51萬股降至2917.42萬股,減持市值達到65.29億元。東方財富、萬達信息、信雅達緊隨其後,被基金減持市值分別達62.43億元、58.86億元和37.77億元,以上個股的重倉基金數量也減少了50%以上。
從基金減持最多的前50只重倉股中可以看到,信息技術行業股票占15只,而這50只重倉股三季度平均跌幅達到了41.29%。上半年受熱捧的同花順、皖通科技、安碩信息、歐菲光等多只個股紛紛從基金三季報的重倉名單中隱去。
三季度市場調整之中,基金轉而大規模增持大盤藍籌股,農業銀行、浦發銀行、貴州茅臺、中國人壽、民生銀行等個股均被基金增持超過15億元。
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156只個股 三板塊受追捧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的密集披露,素有“國家隊”之稱的社保基金的最新布局路徑逐漸顯 現,並成為市場關註的熱點。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27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身影,有156只個 股在三季度被新進或增持,主要集中在通信、公用事業以及食品飲料等三大領域。
截至昨日,在278只三季報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社保基金的個股中,有156只個股為社保基金本期新進或增持。其中,社保基金新進或增持6只通信股,占社保基金持有通信股比例為75%,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一;12只公用事業股,占社保基金持有公用事業股比例為70.59%,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二;7只食品飲料股,占社保基金持有食品飲料股比例為70.00%,位列社保基金所持行業占比第三。
今年三季度社保基金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通信股是永鼎股份,持股數量增加了1085.39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2255.62萬股;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公用事業股是聚光科技,持股數量增加了2185.53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5043.74萬股;持股數量增加最多的食品飲料股是中炬高新,持股數量增加了300.00萬股,最新持股數量為4661.04萬股。
QFII三季度增持新進61股
隨著三季報加速披露,作為外資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QFII的動向也浮出水面。根據Wind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點,QFII三季度末現身95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股數為13.42億股,市值達299.53億元。這其中,截至三季度末QFII新進35只個股,此外還增持了26只個股。
從數據來看,三季度QFII增持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分別為燕京啤酒、海康威視、宇通客車和福耀玻璃,增持股數分別為3420.14萬股、1958.4萬股、2100.79萬股和1909.9萬股。而QFII新進超過1000萬股的分別有華電國際、招商地產、內蒙華電和格林美,其新進數量分別為3480.69萬股、1476.09萬股、1052.89萬股和1003.99萬股。
從行業分布來看,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以及專用設備制造業成為QFII布局的重點。已披露的QFII重倉股來看,多達8只醫藥股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其中精華制藥、桐君閣、泰格醫藥等均為三季度QFII新進個股。此外,立訊精密、海康威視、歌爾聲學等TMT個股被QFII有不同程度的加倉。
根據Wind統計,截至昨日下午5點,QFII三季度增持和新進的個股中,持有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前五名分別為梅安森、新宙邦、東安動力、海天味業和惠而浦,持股流通股比例均超過了3%以上。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國內多數機構采取順周期的投資手法不同,QFII往往采用逆周期操作,也就是說,每當市場偏弱時,QFII反而會選擇增加倉位,反之亦然。“就風格而言,二季度QFII還是偏保守的,大消費成為其主力,但是從目前數據來看,QFII三季度對創業板個股的反彈把握非常到位。”
11月以來增持規模居前個股
(綜合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大眾證券報)
據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於紐約時間15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季度持倉報告13F文件顯示,“股神”巴菲特一季度已經增持蘋果(AAPL.O)股票至約1.294億股,持股比例提升至2.4%以上。而去年末,巴菲特持有蘋果公司僅約6000萬股,一季度增持超過一倍以上。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伯克希爾將所持價值約2.51億美元的21世紀福克斯(FOXA)全部出清,該公司上次報告稱巴菲特持有該公司890萬股,價值約2.50億美元。同時被減倉的還有IBM,從8123萬股減持至6456萬股。
巴菲特擁抱蘋果
巴菲特從去年底開始持倉手法便有跡可循,不僅擁抱科技股和航空股,還逐漸遠離傳統零售行業。巴菲特此前表示,雖然自己並不使用iPhone,但蘋果銷售的不單是手機概念,更是一種非常“具有黏性的產品”。他對蘋果很有信心還表現在,此前曾公開澄清,伯克希爾買入蘋果股票是他本人的決定,而非如市場猜測般由其副手之一“擅作主張”。
然而,蘋果於5月2日發布2017財年二季報顯示,蘋果公司第二財季每股收益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但營收和iPhone銷售表現皆低於預期。蘋果公司第二財季凈營收為 528.96 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 505.57 億美元;凈利潤為 110.29 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105.16 億美元增長5%。
顯然,從增持情況可以看出,這並未動搖巴菲特對蘋果的信心,他不僅表示理解蘋果新一季度的疲弱表現,並稱依舊看好這家科技巨頭。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也表示依舊樂觀,他認為一季度iPhone銷售疲弱源於消費者對新款Iphone的期待,削弱了舊款Iphone的銷售額。值得註意的是,此間並不被看好的蘋果可穿戴設備Apple Watch銷量同比翻倍,大幅超市場悲觀預期。
東吳電子王莉團隊表示,Apple股價不斷創新高正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新款iPhone的高度期待。雖然目前關於新一代iPhone謠傳較多,然而從多渠道了解到新一代iPhone仍穩步按計劃推進,產品即將進入PVT階段,部分上遊品已經進入RAMP階段,預計6月底至7月底新款iPhone將逐步備貨,今年iPhone新品大概率均將如期和消費者見面。
招商證券認為,雖然蘋果一季度銷量較去年略有下調,然而考慮到其中涵蓋一百多萬的庫存調整,實際銷售數據比去年更多。其次,蘋果手機銷售均價為655美元,較去年642美元有所上升,反映電子行業邏輯不是完全看量,更註重配置和消費升級驅動的價值提升,因此看好Iphone8的價格提升對整個供應鏈無論是銷售金額還是毛利率帶來的幫助。
據年報顯示,將伯克希爾旗下養老基金所持有的股票資產排除在外,蘋果已經躋身伯克希爾前五大重倉股之列,其它四家分別是美國運通、Charter有線電視、可口可樂和達美航空。根據最新13F表格披露的持倉數,自2016年一季度買入蘋果至今,伯克希爾所持蘋果公司股票的總價值為約 201.4億美元,成為公司第三大重倉股。
對沖大佬們更愛Snapchat
蘋果公司15日收盤報155.7點,雖然單日微跌0.26%,然而2017年以來股價一路創新高。
投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師Brian White已經將蘋果的一年的目標股價上調至202美元,這比原本5月的目標價格要高出30%,這意味著蘋果今年年內市值就將突破1萬億美元。
蘋果不僅受到“股神”青睞,索羅斯基金(Soros Fund Management)13F報告亦顯示,一季度建倉並持有蘋果1400股,然而從對沖基金大佬們並不是人人買賬,最新披露的文件看來,已有不少對沖基金在一季度選擇減持蘋果。
其中,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掌門的綠光資本(Greenlight capital)一季度從原持有581萬股蘋果股票減持至397萬股。曾經參與滴滴出行融資的Coatue management則減持26萬股蘋果股票,減持後余294萬股。橋水基金則在一季度將所持的最後42萬股蘋果股票全部出清。由Larry Robbins創立的格倫維尤資本管理(Glenview capital)則維持對蘋果持倉不變。
雖然有不少對沖基金對蘋果持“溫和向下”的態度,對科技股卻依舊盛情,其中“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一季度倍受青睞。
除建倉蘋果外,索羅斯基金還大舉買入包括Snap的A類股票170萬股,建倉並持有阿里巴巴10.72萬股,建倉並持有推特2.96萬股,增持Facebook A類股票80.4%,至63.8086萬股,增持微軟至1.28萬股。
無獨有偶,Third Point創始人Dan Loeb亦增持了Snap公司225萬股股票,然而選擇在今年第一季度拋售了蘋果公司的股票。Coatue management雖然減持蘋果,但是選擇豪擲建倉2096萬股Snap。美國最老牌的基金富達基金(Fidelity)則因持有3320萬股Snap股票,躋身為Snap第五大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Snapchat是今年以來美股最大的IPO,也被認為是繼2012年Facebook上市以來最熱門的科技企業IPO。據Snap最新財報,第一財季營收1.49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漲286%,但仍不及預期的1.59億美元。凈虧損22.1億美元,合每股虧損2.31美元,亦低於預期。
Snap上市後因高估值、缺乏盈利能力以及用戶數量增長緩慢等問題遭受市場廣泛爭議,股價幾經波折,數次接近IPO時17美元股價,然而5月11日以來股價似有回暖跡象,經歷三連漲後Snap重新站回20美元支撐,截至截稿報20.74美元每股,單日漲幅8.36%。
清空福克斯的邏輯
13F披露,2017年一季度被巴菲特大舉減倉的股票除IBM(從8123萬股減倉至6456萬股)以外,還有被徹底清倉的21世紀福克斯。據了解,巴菲特從2014年底建倉福克斯,買入了470萬股股票,當時價值約1.61億美元。而此次13F顯示巴菲特已在上季度將手中所持價值約2.5億美元的895萬股股票全部出清。
紐約家族基金投資經理曾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巴菲特身為投資人自然會遵循行業好、財務表現好、業績穩定、現金流優異等方向去考慮一家公司的質地,蘋果讓智能手機成為一個大多數人都喜歡的商品,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工作習慣,使智能手機不僅成為消費品,還是日常必需品。“蘋果作為業界龍頭,其產品有很強的消費者時間資源分配吸引力,這一系列活動帶來穩定的產品需求,配合公司的財務能力、公司運營能力、行業前景等,都是一個比較有價值的投資標的。”
曾程認為,若探究出清邏輯,福克斯相較並非身處朝陽行業,且就公司所持倉位而言比例較小,加之此前發生的醜聞事件,在此刻出清不足為奇。時機資本首席投資官壽祺亦表示,福克西屬於傳統媒體,情況本來就每況愈下,過去五年大盤屢創新高的情況下福克斯股價卻鮮有上漲。
壽祺還指出,實際上二級市場的投資管理中,伯克希爾的絕大部分小倉位都是巴菲特交由手下管理人來操作,其實風格跟對沖基金經理差不多。“這是完全兩個很不同的頭寸,蘋果的頭寸在巴菲特二級市場組合中僅次於可口可樂,而他手下的管理人總共管理才200億美元(不包括大的那些頭寸)。因此,我絕對不信巴菲特會去特別操心福克斯僅僅2億美元的頭寸。”
曾程提醒市場投資者,每一位投資人士對財報的解讀各有不同,並不能因為巴菲特清理掉某個公司就否定其加之,也不能因其增持某家公司就說明一定會漲,至於對沖基金和巴菲特的買入賣出點出現逆向也很正常。“對沖基金風格與巴菲特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風格不同,往往存在短期業績壓力,因此對投資標的的所謂忠誠度自然有限,不賺錢自然會有倉位調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