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合景泰富主席孔健岷:楼市或已初步走出谷底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3/20090423024042611.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广州

        以高端物业开发为主的合景泰富(01813,HK)2008年业绩并不理想,全年实现销售金额15.74亿元,同比减少59.3%,获利3.69亿元,同比减少86.3%。

        然而对于2009年的销售目标,合景泰富地产董事会主席孔健岷却显得信心满满,昨日在广州的业绩发布会上,孔健岷表示,“2009年销售目标要达到50亿。”这一目标比2008年增长了200%多。

        孔健岷坦言,2008年  “中国房地产市场十分艰辛”。国家早前实施的宏观调控,加上全球经济危机,使市场气氛骤降,中国房地产市场大受打击,物业成交量与价格水平急速下降。

        虽然在去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冲击,但2009年前两个月,成交额及总销售面积较2008年同期,分别增长13.1%及1.1%。孔健岷认为,“初步显示房地产市场已逐步走出谷底。”

        孔健岷介绍,公司在2008年基本实现了广州、成都、北京、苏州等地的战略布局,较好控制成本,保证现金流,并且实现融资多元化,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50%。今年以来截至4月19日,集团的预售额约13亿元,已占到全年目标合约销售额的25%。

        据悉,截至2008年12月31日,合景泰富应占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为623万平方米,按地区划分,广州、苏州、成都、北京以及海南所占比例分别为46%、18%、23%、8%、5%。孔健岷表示,“足够合景泰富未来四至五年持续稳定发展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

阿里巴巴IPO或已陷入無解之局 葛甲

http://xueqiu.com/4601851079/22851837
演員藝術生涯的最高境界不是在演技上出神入化,而是帶著觀者一起演,讓所有人都沉浸到某種想像中去,然後靜靜肅立一旁,冷靜地觀察著這嬉笑哭罵的一群群人。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在一星期內經歷了架構調整、馬云退休、闢謠、馬云辭職、衝擊IPO、再闢謠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劇情,成功地把一大批人帶入情境,讓很多已寫和沒寫完的評論及報導作廢。但我想,與其被牽著鼻子走,不如深刻思考一下,阿里巴巴究竟怎麼了?

阿里IPO需求急迫

阿里巴巴這幾年的最重大關切是什麼?毫無疑問是IPO。阿里對上市融資有現實的需求,從香港私有化B2B業務時,付出了28億美元的代價;回購雅虎持有的一半集團股份時,付出了63億美元的真金白銀,還有8億美元的股權。單這兩塊,已有將近100億美元的支出,如果再算上雅虎剩下的另一半股權,阿里總計要支出將近250億美元左右。

這已超出了償付極限,因此才有聯合貸款一說,而且憑阿里目前的盈利能力,很難通過業績增長抹平這一塊,即便有投行甚至是國開行願意借錢,那也總是要還的。因此,很缺錢的阿里巴巴,借多年來苦心營造的超高勢頭把自己盡快賣個好價錢,就成了必然選擇。

而且,根據阿里與雅虎簽署的贖身協議,阿里巴巴在2015年之前上市,才有權以IPO價格回購剩餘20%股權中的一半,而IPO價格必須為第一批股權回購價格的2.1倍,即雅虎剩餘20%股權在IPO時必須值149.1億美元左右,阿里才有權回購其中一半。

現在距離最後期限還有35個月,時間上對於阿里來說並不寬裕。

阿里巴巴值多少錢

仔細分析一下阿里巴巴,你會發現這家公司在利潤率和營收結構上有不少人們不太注意的細節。由於雅虎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因此在提交給SEC的報表中體現過一次阿里巴巴的業績。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9個月間阿里巴巴的總營收達到29億美元,淨利潤為7.81億美元,利潤率只有區區27%。雖然阿里巴巴在收入上已成為中國線上第三大,但與騰訊和百度動輒50%以上的利潤率相比,則是相形見絀了。

阿里巴巴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廣告費和服務費,沒有自營電商業務,也沒有過多的收費業務。相比較收費的Ebay而言,阿里巴巴核心淘寶系的業務量必須比Ebay大數倍才能從服務費和廣告費中獲得較大營收,而提高這兩項收費,就要面臨著用戶流失的危險。阿里巴巴目前唯一令人欣慰的數據是增長率,保持在年增100%之上,提升利潤率必然會使得增長放緩,這是個翹翹板效應,對阿里巴巴來說,選擇要什麼很關鍵。資本市場看重的是成長性還是業績,前幾年市場興旺的時候必然是看前者,這兩年市場低迷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此外,投資者在投資某家企業之前,必然要找一個參照物,例如百度打出中國谷歌的旗號,在投資者心目中就有一個不錯的印象,這會使得高估值得以順利實現。阿里巴巴的參照物是誰呢?當然是Ebay,不管兩者的業務模式多麼不同,投資者將之與Ebay相比都是必然的。

可如果拿阿里巴巴的報表與Ebay相比,你會發現Ebay是勝出太多的。Ebay2013年的營收目標大約為16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三個季度29億美元,即便2012年阿里巴巴增長100%,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Ebay2011年4季度利潤率為50%以上,2012年利潤率大幅下滑,卻也保持在25%的水平,與阿里巴巴差不多,要知道Ebay已經上市十幾年了,高利潤率轉化為平均利潤率是發展必然,而阿里巴巴還是個如日中天的New Comer。

Ebay的最新市值是684億美元,那麼營收不及其1/4的阿里巴巴想要獲得的估值是多少呢?阿里巴巴的估值一直是個神秘的問題,2012年5月,在與雅虎達成贖身協議之後,外界流傳一種說法是整個集團(不含支付寶)價值350億美元,三個月後股權回購交易完成,阿里巴巴的估值躍升至430億美元。美國一個投資基金的創始人把阿里巴巴和Facebook做了對比,於是做出了570億美元的估值。馬云曾對云峰基金的人表示,2015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估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更有一些海外媒體提出了1500億美元的估值。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天文數字,其實沒什麼意義,甚至可以說有些一廂情願。不過,這也能部分反映阿里巴巴和馬云的心中所想。阿里巴巴的估值,其實並不複雜,根據一些數據大致推算即有個初步的印象。以百度為例,今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利潤超過20億美元,50%以上的利潤率,百度目前的市值為384億美元。

根據公開數字,我們知道阿里2011年的營收不超過24億美元,2012年有大幅增長,上半年19億美元左右,全年或可超過百度達50億美元左右,但利潤率仍不及百度。如果單按具體數字作為參照,阿里的估值很可能在300-350億美元左右。即便是按Ebay做參照物,阿里巴巴的估值也不會超過Ebay的一半,這還是參考了其高成長性給出的數字。

阿里必須高估值上市

按理說一家公司該上市就上市了,把資產和業績捋清楚,同投資人講明白,我要多少錢,能給就給,不能給就不上,實在不行流血上市,一是一二是二,豈不痛快?但這樣處理方式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不可以的,阿里巴巴上市的問題之所以被弄出這麼大動靜,而且延續好幾年,主要原因在於估值。阿里巴巴自身對估值的期待,外界的印象,投資人的意願,三者並不趨同,甚至可以說差距極大。阿里巴巴這兩年所做的多數工作,就是將這三者的分歧抹平,可目前看來似乎遇到一些障礙。

較低甚至不夠高的估值,無法讓阿里滿意,這主要有兩點制約因素,首先是同雅虎的贖身協議,之前看來雅虎有些被動,目前看來卻是牢牢掌握了主動權。只要阿里不能以78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在2015年前上市,雅虎即可自行處理手中股份,雅虎還是大股東。第二,馬云堅定認為自己的企業,如當年在香港上市的B2B一樣,能賣出超高的價值,雖然業績不一定好,增長率的增速卻足以彌補這一不足。

資本市場是極度客觀的,我不相信阿里過去半年沒找過投行來做諮詢,阿里上市時必然會被投資者找幾家參照物來進行對比。當人們細細審查財務報表,發現不如預期中喜人時,周圍空有一片沒來由的叫好聲是不管用的,投資者畢竟需要為自己的錢負責,卻不願為某些人的大話買單。

可現實如此殘酷

3個月前對於馬云來說,阿里巴巴估值500億美元以下,會是個很沒面子的事。在One Company 衝刺IPO失敗之後,傳出阿里巴巴香港IPO的消息,融資40億美元。我就在想,這個數字來自何方大家心知肚明,按10%融資額度的話,400億美元算不算阿里巴巴調低了的一種心理預期呢?如果要500億投資者不給,要400億能不能給?再不給的話,阿里巴巴將顏面何存,將何以自處?將如何面對大批支持者和上級領導?

在與雅虎的協議中,阿里巴巴2015年之前上市,將有權以IPO價格贖回雅虎所持的10%股份,另外10%由雅虎在禁售期滿自行處理。阿里已經為贖身付出了100億美元,IPO時還要掏出150億美元,不通過IPO從市場上拿回100億美元,還不如把那20%股份讓雅虎繼續拿著,因為實在無利可圖了,所有人包括軟銀都為雅虎打工。

阿里與雅虎簽署的那份協議,與其說是阿里巴巴的勝利,不如說是雅虎套在阿里脖子上的一根繩子。你風光時渾然不覺,關鍵時刻就會起到致命影響。

阿里巴巴的努力

我們知道,之前的阿里巴巴是沒想過整體上市的,包括萬網等子公司,都有過單獨赴美上市的計劃。而所有這些計劃,都隨著與雅虎協議的洽談進展而終止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想法是從2012年初醞釀形成的,之後開始進行架構調整。2012年中期,阿里巴巴將集團架構調整為7大事業群,開始推行One Company的理念,那正是馬云主導的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衝刺IPO。

到目前為止,這基本可以被看做是一次失敗的嘗試,因為不到半年時間,阿里巴巴集團的架構又打亂重來,先前提出的理念也有較大修正,馬云本人也即將從CEO的位子上退下來了。作為創始人,也就一兩年的時間了,馬云何必不去享受IPO路演的輝煌一刻呢?是不為也?或不能也?

唯一可以解釋的是,阿里巴巴不管是拆成7大事業群還是整合起來,從投行那裡得到的反饋是都不值那麼多錢。可是擺在阿里巴巴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即高價上市,所有人的胃口和期望,也都隨著阿里的如日中天的聲勢而被調高。

在馬云試圖拉高估值上市的努力失敗之後,換個人再來一套,把業務拆成更小的單元,從另一個方向衝刺IPO,兩者目的一致,即拉高估值上市,但手段不同。阿里巴巴並不想靠自己的實際價值獲得相應的收入,他們還希望向市場索取一大筆品牌溢價,又怕市場不肯給,因此才會頻繁地搞架構調整和資本遊戲。One Company和One Eco-System在本質上並無不同,在大眾觀感上則完全不一樣,在資本層面也許能更受青睞。

阿里巴巴的IPO僵局

到這裡,必須要問兩個問題,在集團架構層面新弄的一套能成功麼?真的能如其所願獲得較高估值上市麼?我認為成功機會渺茫。新接任的CEO必須是個極其強大的人物,否則就連擺平內部勢力都做不到。馬云在位時只有7個兒女,上無父母,新CEO上台後一下子蹦出來25個子女,上面還有個太上皇,光伺候這些上下關係就已經夠難了,再期待這個人有別的作為實在不現實。之後的IPO操盤手,在很大程度上仍將是馬云擔當。

我認為,目前在阿里巴巴上市問題上產生了一個僵局。阿里巴巴的真實業績並不如人們看到的那樣好,阿里也有高估值(780億美元以上)上市的迫切需求,但資本市場很有可能根本給不了那麼多,在業績數字大體恆定的基礎上,阿里將希望寄託在收取品牌溢價高估值上市的願望,很可能是一廂情願,難以實現。

那麼,能否通過提高平台收費,大幅提高廣告費標準,甚至在淘寶引進收費制度來促進業績增長,尤其是利潤率的提升,從而通過靚麗的業績獲得市場青睞呢?阿里當然可以這麼做,只是要多做一些準備工作,防範淘寶圍城事件的層出不窮。此外,提升利潤率意味著告別高增長,用戶流失,流量下滑,其他競爭對手做大。哪頭輕哪頭重,相信阿里自己會有一個權衡。

今時不同往日,阿里巴巴集團想要重演B2B高價上市的一幕,實在不容易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有了之前B2B上市和退市給散戶造成損失所帶來的不良觀感,阿里巴巴絕不會重回香港,其上市的首選地仍會是納斯達克。縱觀全世界所有地區性金融市場,也只有美國,能給阿里巴巴一個相對較高的估值。

不管是馬云本人,還是其繼任者,面臨的形勢都相當嚴峻。阿里巴巴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一切有利機會機會打破IPO僵局,既能打發了討債鬼雅虎,又能在目前業績基礎上獲得不錯的估值,獲得一個兩全其美的局面。可目前看來,這個結果出現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6

豐田計劃動用370億美元儲備現金 安倍經濟學或已奏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069

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之後,一直鼓勵日本公司加大資金支出,來支持日本經濟。現在,擁有370億現金儲備的豐田公司,開始對安倍作出了積極響應。

8月2日,豐田公司公告稱,其上季度淨收入幾乎翻了一番,至57億美元,超過通用和大眾之和。現金和有價證券上漲了11%,排在日本眾多非銀行類企業之首。

本財年,豐田正在著手將資本支出和研究支出提升10%,並給員工支付2008年以來最高的獎金,以及計劃進行更高額度的分紅。

彭博預計,豐田中期分紅將提高至每股40日元。

豐田公司還計劃本財年在資本投資和研發投資上支出提升10%至1.82萬億日元。

彭博評論稱:

豐田的這些舉措,顯示出了安倍經濟學的效果。安倍經濟學獲得了日本最大出口商的支持,這預示著可能將有更多企業加入豐田的行列。

豐田方面,尚未具體公佈其將如何加大現金支出,但它目標是通過分紅給與投資者30%的利潤。豐田公司75%的所有權都在日本,這意味著,更高分紅都將流向日本境內的投資者。

東京Dai-Ichi Life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Toshihiro Nagahama表示:

安倍經濟學正在為日本公司創造更好的環境。豐田之作為,可能預示著安倍經濟學的未來。

安倍上台之前,日本經濟已經低靡了20多年。安倍經濟學就是旨在重振日本經濟,但它始終受到來自日本大型企業保守策略的挑戰。

今年第一季度,日本企業現金儲備創記錄達到225萬億日元,相當於整個意大利經濟規模。

瑞穗研究所的經濟學家 Haruka Kazama:

金融危機之後,日本又在2011年爆發的地震和海嘯,日本企業開始痴迷於積攢現金儲備,以應對不確定性。

Kazama說:

今年可能成為一個轉折點,日本企業可能會開始改變以往的傾向。他們現在可以重啟被推遲的投資項目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48

長假觀察三:香港增長或已觸頂 二元思考

http://xueqiu.com/5395815496/25537658
長假在尖沙咀、中環、銅鑼灣溜躂了一圈,加之幾個朋友胡侃神聊,四個共同感受:

一、同比,香港今年的人流沒有明顯的增加,而澳門近幾年的內地遊客增長迅速;

二、今年黃金週的酒店房價便宜了許多,最誇張的是去年的三分之一;

三、香港購物的吸引力越來越弱,不僅沒有價格優勢,而且圓方、東涌城等過往熱銷地的促銷力度大弱,加之奶粉限購令;

四、在鬧市區竟然看到了關閉的門店。

一個朋友稱,香港的內地購房者已逐漸消失,房價將由港人自撐。

民間觀察,僅供參考。

來雪球是賺錢的,不是充大拿的。說現象,擺數據,請勿呈口舌之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49

巴克萊:美國政治鬧劇或已謝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499

本週,國會終於在最後時刻達成了關於政府關門和債務上限的共識,但很多分析師認為,兩黨只是把問題拖後了幾個月而已。市場也已經開始對明年可能再因債務上限僵局導致的違約風險定價。但巴克萊銀行認為,這次兩黨達成短期協議以後,已經為明年期限前達成全面的財政協議打下基礎:

第一,這次的重要教訓是,債務上限是禁忌問題。在2011年8月以及最近的政治僵局,兩黨都在財政部公佈的最後限期前,成功達成協議上調債務上限,儘管財政部有足夠的現金在限期後在運作數天。因此,市場和美聯儲不大可能會擔憂新的債務上限問題。就算它們真的擔憂,下一個債務上限的最後限期可能在2月7日的數月之後出現。

債務上限已經被延後到2月7日,這意味著在這個限期前,財政部可以按需要借足夠多的錢,而且還可能重新使用「特殊措施」(挖掘上限下的借款空間)。到了2月8日,債務上限將開始限制財政部借錢。而財政部可以再次使用特殊措施(約能增加2000億美元借款能力),並降低2月7日持有的現金餘額(過去幾年的平均水平為650億美元),至約300億美元。下圖所示,在2月和3月,財政部很快就會使用這些措施,因為財政部要發放退稅款,所以財政部可能在3月的某個時候耗盡這些措施。

然而,如果財政收入繼續上升,財政部順利度過4月15日,那麼債務上限可能要到明年年中才會形成真正的限制,因為4月的財政收入將超過支出,而且財政部很可能會逐步採取更多的特殊措施。因此,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應該不會擔憂即將到來的債務上限危機。

(深藍線代表明年2月13日以後的累計財政支出,淺藍線代表財政部使用的特殊措施資源+現金餘額)

 

第二,共和黨堅持推遲奧巴馬醫改法案(或否決給予該法案的撥款授權),是導致兩黨談判沒有進展和政府關門的關鍵原因。而下次的政治爭論應該會轉移到財政問題。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最近表示,他們將轉向依賴積極的監管來迫使醫療法案作出改變。雖然臨時撥款授權法案將在1月15日到期,但集中在財政問題的兩黨談判越來越可能獲得成功了。畢竟在過去幾年裡,美國政府一直在臨時撥款授權下運作。

下圖顯示,從2009年以來,美國幾乎出現了20個臨時撥款授權法案,而平均的授權長度為60天,相比之下當前的臨時授權長度超過100天。之前美國政府出現關門發生在1995-96財年,大家不應該認為政府關門將(在短期內)再次出現。

(09財年以來,各臨時撥款授權法案的長度)

 

第三,因為即將再次進入政治爭論的共和黨已經因為政府關門而受到大部分選民的指責,所以我們認為,政治僵局再次導致政府關門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在ABC電視台華盛頓的民意調查中,74%的受訪者不認同共和黨處理兩黨談判問題的方式,在政府關門以後,這個比率上升了9個百分點;而民主黨只上升了5個百分點。而NBC電視台華盛頓的民意調查顯示,自從今年7月以來,對共和黨持有一定負面或極端負面態度的民眾比率上升了12個百分點,而民主黨只上升了3個百分點。

 

最後我們認為,兩黨有動力進行談判,尋找取消自動減支機制的可能。共和黨將希望避免進一步削減國防支出,而民主黨則希望增加非國防支出水平。如下圖所示,與當前的臨時撥款授權相比,(自動減支機制明年1月生效以後)國防預算授權將降低200億美元,這應該會驅使共和黨進行談判。而民主黨已經認為自動減支機制生效以後的非國防支出水平很低,這正是他們不大可能同意更長期的臨時撥款授權法案的原因。(之前兩黨設定的自動減支機制就像是為了給今天提供談判動力的。)

(國防支出與非國防支出的變化:三個柱體依次為當前臨時撥款授權,2014年自動減支機制生效後,全部自動減支機制生效前)

 

在小幅修改福利項目的問題上,兩黨其實是有一些共識的。在最近的預算案中,奧巴馬計劃採用鏈式消費物價指數來計算福利和稅率,這將在未來10年裡節省2300億美元預算。因為有接近1000億美元來自新增收入,而且可能可以取消價值兩年時間的自動減支機制減支措施,可能有足夠的民主黨人同意這個計劃。共和黨內部對這個計劃也感到樂觀,暗示這可能是下次解決兩黨分歧的途徑。(當然,共和黨內部的強硬派——茶黨,可能還出製造麻煩。)實際上,這個解決方案可能對經濟增長也是積極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16

格里夫尼亞幣值暴跌,烏克蘭央行或已放棄釘住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199

連續幾周陰跌之後,烏克蘭貨幣周三大幅貶值,格里夫尼亞對美元的匯率如自由落體般,一瀉千里。自2009年2月23日以來,格里夫尼亞對美元的匯率首次下跌到9格里夫尼亞兌1美元。該國外匯交易商表示,市場非常緊張,外匯報價波動非常大。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烏克蘭代總理將格里夫尼亞的貶值歸咎於該國政局的動蕩。他說,雖然目前國內出現示威遊行和局部沖突,但並沒有傷及烏克蘭的經濟基礎,國家的根基是穩固的。他還呼籲人們盡快解決當前的政治沖突。 格里夫尼亞一直是在烏克蘭央行的幹預下,以8.2格里夫尼亞兌1美元的匯率釘住美元。今年以來,烏克蘭爆發了大規模示威遊行,格里夫尼亞的匯率持續下跌,直到今天開始暴跌。外界猜測,烏克蘭央行已經放棄維持了長達四年的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 美國銀行預測,格里夫尼亞的匯率在今年年末會貶值到10格里夫尼亞兌1美元。 瑞信的經濟學家Alexei Pogorelov表示,在抗議爆發之前,烏克蘭央行通過外匯市場幹預來維持格里夫尼亞的匯率。抗議爆發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使得格里夫尼亞貶值壓力劇增,烏克蘭央行已經不願再進行幹預了。 分析師普遍預測,烏克蘭央行可能會為格里夫尼亞的匯率設定一個目標值,並通過拋售美元來竭力維護這個目標值。根據烏克蘭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1日,央行的外匯儲備為204億美元,去年12月份為了捍衛本幣幣值,共拋售了9.42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24

美股IPO井噴 泡沫或已再次到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06

美國公司正在以多年來最快的速度發行上市,希望在這股市蓬勃發展,投資者需求日益旺盛的市場中,分的一杯羹。 美國金融信息平臺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的頭兩個月,共有42家公司在美國上市,共募集資金83億美元。而在IPO市場表現相對強勁的2013年,頭兩個月僅有20家公司上市。 《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也計劃在今年上市,而這必將是今天IPO市場最期待的大事件之一。 從某些方面來說,IPO市場比2007年金融危機前夕更加火爆。佛羅里達大學金融學教授Jay Ritter分析說: 投資者今年對新股投資的激進程度創下十多年新高。新股市銷率(P/S)的中位數已經達到了14.5倍。2007年,該數值為6倍。而在2000年,網絡股泡沫破滅之前,這個數字為30倍。 巴克萊美國科技股發行主管William Bowmer說: 由於投資者對新股興趣井噴,許多之前無法上市的公司都被推向了IPO市場。 根據複興資本的數據,現在美股公司上市的速度已經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1月和2月,有56家公司提交上市申請,而2007年同期水平為35家。 火熱的新股市場也在今年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據Dealogic,截至2月28日,2014年美國新股平均上漲了19%,新股在發行後首個交易日內平均漲幅達到5%,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僅小幅上漲。 然而,IPO市場已經表現出了過熱的跡象。投行、企業家、VC和私募都表示,他們正在努力跟上新股發行的節奏。一些公司已經考慮加快上市步伐,因為他們擔心IPO的景氣景象將會結束。Ritter教授稱: 截至目前,今年上市的公司中有3/4缺乏盈利,將近2/3的公司年銷售額不足5000萬美元。這兩個數據都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新高。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寫道 從去年秋天開始,我們在與投資者的會議中就經常提到“泡沫”或“1999年”等相關字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4

交行或已上報混合所有制申請 開國有銀行試點先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315

  有消息源稱交通銀行已上報“實施混合所有制”申請,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進入國有銀行。 路透社援引消息源報道稱,交行已經上報“實施混合所有制”申請,正“等待相關部門的批準”。 路透稱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一定會馬上涉及到股東變化,但不排除交行未來會進一步引入新股東。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是今年央企改革重點。 2月份中石化宣布下遊向民資放開,打響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槍。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稱,另外有六家央企將作為首批“四項改革”試點,它們包括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和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交通銀行是國有銀行中首先引入外資戰略合作夥伴並率先實現上市的,目前中國財政部持有約2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匯豐銀行持有約19%,全國社保理事會為4.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93

恐怖組織IS叫板奧巴馬 或已斬首第二名美國記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27

201408IS beheaded sotloff

距離上月公布斬首一名美國獨立記者未滿半月,中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昨日又公布了將另一名美國記者Steven Sotloff斬首的視頻。雖然白宮聲稱不能確定Sotloff是否當真被害,但視頻中已經發出將殺害英國人質的威脅。(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視頻顯示,一名蒙面的武裝分子說:

“我回來了,奧巴馬。我回來是因為你對IS傲慢的外交政策,是因為你堅持繼續轟炸。”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稱尚未確定視頻公布的Sotloff被斬首是否真相,如確認屬實,這將是IS在不足一個月時間內第二次斬首美國記者並將其處死視頻公之於眾。華爾街見聞上月文章提到,在上月19日公布的斬首美國記者James Foley的視頻中,IS曾威脅會殺害Sotloff。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指出,Sotloff的視頻最初由一家監控伊斯蘭聖戰主義者活動的私人情報機構SITE Intelligence披露,該公司與美國情報界關系密切。SITE的發言人稱,該司分析師在一家“文件共享網站”發現斬首視頻。

SITE在Twitter上發帖稱,IS這次不但對Sotloff處以斬首,還威脅將處決視頻中出現的一名英國人質David Cawthorne Haines。視頻結尾,鏡頭里的確出現了據悉是Haines穿著橙色連衣褲跪下的形象,和Sotloff上月出現在Foley被處決視頻中的形象一樣。

視頻中,站在Haines身邊的黑衣蒙面IS武裝分子說:

“我們借此機會警告那些加入美國邪惡聯盟反對IS的政府。”

美國NBC確認Haines的身分是一名從事急救工作的護工,此前在英國軍隊服役。一家民間和平組織“非暴力和平力量”(Nonviolent Peaceforce)的發言人向NBC透露,2012年Haines從事該組織的安全工作,2013年初據稱在敘利亞被劫持。

面對第二名美國記者可能被IS斬首的消息,美國國會議員敦促奧巴馬采取行動,促成廣泛的多國聯盟,打擊盤踞敘利亞和伊拉克的IS。

參議院民主黨議員Bill Nelson表示,美國將尋求立法,由國會授權奧巴馬轟炸敘利亞境內的IS武裝力量。 

據彭博報道,一名美國官員表示,IS決定在美國人剛剛結束勞動節假期後公布斬首視頻,這意味著牽扯了一定的複雜政治因素。它突出表明,來自西歐和美國的IS武裝分子熟悉美國的日常工作情況。

該官員還說,有跡象顯示,Sotloff是上月被處決的,當時很多美國人和歐洲人都在度假,他被害的視頻之所以留到今天才公之於眾,正是為了盡可能產生最大的影響。

英國首相卡梅倫譴責IS極端分子殺害又一名記者,稱這次事件是“卑劣又野蠻的兇殺”。

以下是IS 8月視頻中威脅還將斬首Steven Sotloff的畫面。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伊拉克,石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18

近三周埃博拉死亡人數翻倍 傳統控制或已失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18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埃博拉病毒自爆發以來已經造成2288人死亡(4269名患者),並且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47%的死亡案例和49%的患者出現在過去三周。更為令人擔憂的是,世衛組織警告認為傳統的控制方法可能在埃博拉病毒上已經失效。

根據BBC的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7%的死亡案例和49%的患者出現在過去三周,呈現較為明顯的蔓延態勢。在尼日利亞,21名患者中有8人已經死亡,而塞內加爾也確認了一名新的病患。而死亡率最高的利比里亞可能還會爆發數以千計的病例。世衛組織周一已經要求各大醫療機構采取更大努力來控制埃博拉病毒。但是世衛組織同時也警告道,傳統的控制方式可能已經失去效果。避免接觸病患或者穿戴保護性裝備似乎在利比里亞並未取得應有的效果。

下圖紅色區域代表已經確認埃博拉病毒地區,而白色區域則代表有疑似病例的地區。

201409041008

下圖則顯示出明顯的病例和死亡人數的增長趨勢。

201409041009

以下是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

201409041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