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第三財季財報:中國市場表現出乎意料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5297月22日,蘋果公司發佈2014財年第三財季業績。第三財季營收為374.3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353.23億美元增長6%;淨利潤為77.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9.00億美元增長12%。
《華爾街日報》援引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消息,此前分析師給出的平均預期為當季利潤74.9億美元,收入379.9億美元。以此來看,蘋果公司第三財季淨利潤高於預期,但營收未能達到預期。
蘋果公司董事會宣佈,將向公司的普通股股東派發每股1.47美元的現金股息,這筆股息將於2014年8月14日向截至2014年8月11日營業時間結束的在冊股東發放。
中國市場的表現出乎意料
據彭博社消息,蘋果公司首席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儘管蘋果公司已經預料到中國市場會有強勁表現,但是實際情況仍然出乎意料。
庫克(Tim Cook)稱,強勁的iPhone銷量主要來自金磚四國(即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需求推動。其中,中國市場的幾組數字特別需要點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季度iPhone在大陸的銷售量增長了48%,全球市場僅增長9%;Mac機銷量增長了39%,全球市場僅增長13%;iPad增長51%,而全球市場則下滑8%。
上個季度蘋果在整個大中華地區的營收為59.3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8%。這也是所有地區中表現最搶眼的。財報顯示,美洲部門營收為145.77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歐洲部門營收為80.91億美元,同比增長6%;日本部門營收為25.64億美元,同比增長1%;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21.61億美元,同比增長6%。
能否開創新產品
自2010年推出ipad以後,蘋果公司在創新性方面一直沒有什麼作為,而目前ipad的全球銷量又在持續下滑階段,因此其對大屏手機寄予厚望,希望從三星電子等大屏手機生產商那裡分一杯羹。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在12月30日前生產7000——8000萬台新一代大屏iPhone手機,其中包括4.7英吋和5.5英吋兩款機型。蘋果對iPhone 6的預期遠超過去年iPhone 5S和5C(4英吋)推出時的5000——6000萬台的首批訂單量;預計即將發佈的這兩款機型都將配有類似iPhone 5S的金屬外殼,並有多種顏色可選。
除此之外,蘋果公司的一款智能手錶產品也在近期被授予一項專利。該款智能手錶可以接收電話提醒和社交媒體信息通知,提供GPS數據,播放媒體,感知身體數據,可用手勢控制。
據騰訊科技消息,在過去的兩年當中,蘋果總是選擇在9月份發佈新款iPhone手機。期待著大屏幕iPhone手機將提振公司股價,包括Canaccord Genuity的邁克爾·沃克利(Michael Walkley)在內的分析師均預計,大屏幕iPhone的上市,將會讓蘋果的銷售數據創出歷史新高。考慮到蘋果此前以1股拆7股的比例進行了拆股,該公司當前的股價已接近於歷史最高股價。
美聯儲研究:中國貨幣政策影響出人意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17

中國經濟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歷了結構和體制性的重大變革。這些變化可能會改變反經濟周期實施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對中國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的效果。許多研究認為,調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市場為導向的貨幣政策在中國的重要程度還不如“窗口指導”等直接信貸政策。但舊金山聯儲的三位經濟學家指出,中國金融業持續的變革將會促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變得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更加相像。
John Fernald、Eric Hsu和Mark Spiegel這三位經濟學家在一份新的經濟信函中表示,中國貨幣政策對其經濟的影響大大強於人們通常的印象,但中國央行尚未很好地利用其貨幣政策工具。
為了評估中國央行的成績,他們收集了一系列能夠相信的經濟數據,並且使用了眾多不同的數據系列來彌補單個數據可能不足以采信的狀況。用他們自己的說法就是:這種方法采用眾多相關的數據系列,以減輕單個數據可能存在測量誤差的擔憂。

(圖一:中國經濟活動指標;數據來源:中國經濟數據庫、彭博、作者計算)
圖一呈現了中國季度GDP增速,月度經濟活動因素和月度工業產出增速之間的關系。三位經濟學家發現,盡管並非完全同步,但是自2008年以來,三者的運行趨勢大體相同。例如,盡管工業產出增速是用於構建經濟活動因素的變量之一,但在2008年以前,其變化與經濟活動或GDP增速只呈現出了弱相關關系。上圖很好地描繪出了中國經濟在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放緩,以及隨後的複蘇。很明顯,中國比大多數國家都更好地經受住了危機的考驗,但也為之所重創。
有意思的是,由於他們以季度環比數據以及其他衡量標準進行估算,中國經濟在2009年實際上是負增長的。然而,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08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GDP增速從未低於6.6%,但官方衡量的是年度同比增幅。
這些經濟學家發現,貨幣政策(加息或降息以及存款準備金要求)對中國經濟實際上有著很大的影響。這個結論似乎有違通常的看法。通常的分析認為,中國銀行業受基於市場的政策工具的影響不大,因為大型國有企業無論利率高低都會借貸,它們有中國政府支持、不會違約。他們認為,該結論是個好消息,它表明中國央行有能力在必要的時候幫助經濟。
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央行在運行貨幣政策方面做得並不算特別好。
原因之一在於使用貨幣政策的時機差強人意:中國在2008年初時收緊貨幣政策。鑒於利率調整需要時間來發揮對經濟的影響,他們認為當時貨幣政策的收緊正值全球經濟崩。對於中國而言,那意味著放大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
對於中國央行最近的一系列決策,他們表示贊賞。大概自2013年年中以來,中國貨幣政策一直出於適度刺激狀態,並且似乎降低了經濟放緩的程度。
不過,《華爾街日報》指出:
正如許多對中國央行的分析一樣,這些美聯儲的經濟學家並未考慮中國央行是否真正負責制定貨幣政策這件事。他們甚至沒有提出這個問題。中國央行並不進行獨立決策,像貨幣政策方向變化這類的重大決策,其需要獲得國務院的批準,而且有時需要獲得政治局常委會的批準。批評人士稱,爭取到那樣的共識會耗費中國央行時間,使其反應滯後。
而美聯儲僅需要在內部進行咨詢。(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安倍贏了選舉是意料之中 接下來的路才是硬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98

早期選舉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獲全勝,同時也加大了安倍在經濟改革上的壓力。
本次選舉創下了二戰以來最低的投票率。安倍的聯合政府贏得了下議院475個席位中的至少325個席位。
本次選舉加大了安倍連任的可能,安倍的任期或將持續到2018年,成為日本40多年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雖然安倍的刺激計劃兩年內推高東證指數70%,但他沒能提振日本的實際收入,並正在引發經濟衰退。安倍告訴NHK電視臺,
首先,我將把經濟政策作為首要任務。同時我將準備國家安全法律,保護日本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安倍是否如承諾的那樣加速結構化改革。安倍目前的改革並沒有達到人們此前的預期。人們希望他能打破日本目前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取消農產品關稅。
在其任職的前兩年,安倍很少利用多數席位推動改革。在公眾支持率下跌或者面對來自同盟的壓力時,安倍往往傾向於退縮。根據日經新聞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的支持率已從逾70%的峰值降至42%。
目前,安倍最大的決定是推遲消費稅的上調至明年。這顯示出,安倍可以利用權威來推行自己的意誌,越過強大的反對力量。
在解散國會之前,安倍經濟改革給予了公司在招聘臨時工上更大的靈活性。在最近的訪問中,安倍提出了讓醫療支出變得更高效的電子收據系統。
昨天的投票凸顯了日本主要反對黨民主黨的弱點。民主黨的力量受到了內鬥和資金短缺的削弱。
摩根大通高級經濟學家Masamichi Adach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壓倒性的勝利將會給安倍更多力量,繼續推行他的再通脹政策。也就是說,安倍不能拍拍胸脯說,他贏得了日本人民的心。他必須意識到,他必須給日本人民帶來一些好處。
Meiji Gakuin大學政治學教授Kazuhisa Kawakam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如果安倍試圖在有爭議的問題上用力過猛,他將面臨選民的強烈反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何巨頭紛紛布局內容生態圈?結局可能出乎意料!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48.shtml
3月的第一天,騰訊發布“芒種計劃”,宣布打造媒體共贏生態圈。繼今日頭條巨額補貼原創,淘寶頭條20億傭金面向大眾寫手開放變現之外,騰訊大手筆拿出全年共2億元預算,補貼堅持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媒體/自媒體,一下就在內容行業扔了一個深水炸彈。
大家別忙著種“芒種”
這次的發布會也是聲勢浩大,一共邀請了300多名媒體/自媒體人一起,還請來了紅得發紫的範冰冰作為讀者代表,洋洋灑灑的說了很多,但主要傳達了4點中心思想。
第一點,內容生產。為媒體/自媒體人提供了一整套全面又易用的內容生產工具,讓每一個內容生產者都具備在移動端的全面內容生產能力,更方便快捷地實現在騰訊系產品矩陣上內容的多平臺分發。此外,通過舉辦線下沙龍,匯集媒體行業資源、業界專家以及自媒體領域的新貴達人,為大家創造溝通交流的平臺和機會。
第二點,流量拓展。依托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新聞插件、手機QQ新聞插件組成的騰訊資訊產品矩陣,開放全網流量及數據、技術資源,通過智能分發及興趣推薦,向全矩陣超過3億的日活躍用戶進行個性化閱讀推送,為自媒體提升流量拓展渠道。
第三點,用戶連接。即為自媒體建立用戶連接提供平臺。讓內容不僅能夠更多、更準確地曝光,而且能夠通過微社區等形式,幫助媒體/自媒體人實現與粉絲的互動,方便快速地沈澱其粉絲群,使其更快捷地建立起與粉絲的連接,實現粉絲資源積累。
第四點,商業價值。為自媒體實現商業價值提供渠道。入駐媒體/自媒體在文章頁面上獲得的所有廣告收入100%歸其所有;此外,對於那些堅守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媒體和自媒體,騰訊還將給予全年共計2億元的補貼。
這些內容發布之後,不少人開始高呼,內容生產者的春天來了,有騰訊整個產品矩陣的流量支撐,有便捷的內容分發平臺,有龐大的用戶,還有靠譜的變現渠道。那麽,內容生產者的春天真的到了嗎?芒種計劃真的能讓騰訊和內容生產者們都收獲豐碩果實嗎?圍觀看好的親們,未免想的太簡單了。
個性化精準推送真的是剛需嗎?
在滿足新聞需求上,過於精準的推送不等於受眾買賬。
從流量拓展和用戶連接兩點來看,騰訊此次的“芒種計劃”其實推出的是對標今日頭條類的個性化閱讀功能,基於大數據和分發平臺,精準對接內容和用戶。
但今日頭條的案例就擺在眼前。“今日頭條”宣稱它“秒懂”你——當你用新浪微博或者騰訊微博賬號登錄之後,它能在5秒之內分析出你的興趣點,並將相關新聞資訊推送到你面前。
可是,我在微博喜歡看段子,看美女,看八卦,不代表我看新聞就喜歡娛樂新聞、美女圖片和段子呀。而且,隨著算法的不斷進化以及用戶使用時長的增加,這種推送也會變得愈發精準,也就代表著,越精準,你所能接觸到的新聞信息流越是狹窄,你接受的推送就越單一。但大部分人看新聞的需求就是了解自己未知的信息,以興趣為篩選標準,剛開始或許會覺得不錯,長久下去,還是會膩味的。
作為擁有3億活躍用戶的騰訊產品矩陣,龐大的用戶基數是它的優勢,但也是劣勢,用戶口味雖不盡相同,但相對於大部分的用戶來說,大眾化的、娛樂化的信息更受歡迎,精準化推送很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好的深刻的內容無人問津的情況。
從騰訊的天天快報就可以看出,在這之前,內容的主要來源是傳統媒體時,呈現的內容還是比較高質量的。可是天天快報開放了騰訊媒體平臺之後,推送的內容里面,就堆積了類似“中國網紅和歐美網紅,差的不只是100支玻尿酸的距離”等等這樣的文章。
變現,只是少數人的狂歡而已
內容變現,不管什麽時候都是自媒體人最關心的。不管平臺如何強勢或者流量如何巨大,流量變現才是推動生產優秀內容的原動力。在芒種計劃中,對於流量變現,騰訊顯得信心滿滿,流量大的自媒體自然可以收入頁面上100%的廣告收入,即使流量少,也會有騰訊全年2億的補貼。可是,縱觀從2013年就開始扶持自媒體的百度百家和今日頭條的前例,變現只是少數人的狂歡而已,大多數的自媒體人都是陪跑的炮灰。
參考百度百家的流量收入,即使是100%廣告收入全歸讀者,其實也沒有多少,一個大號一篇過幾萬瀏覽的文章,也只有千把塊人民幣,實在是沒有多少吸引力,不如做好微信公眾號,大號次條轉發的收費也是這個收入的幾倍。而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嘗到變現甜頭的永遠都是那些不差錢的自媒體人——也就是擁有大量點擊,有流量的自媒體。
況且,在不能確定作者資源是獨家的情況下,實行補貼很可能是在為別的平臺做嫁衣裳。用資源和流量及補貼捧紅了的自媒體,轉眼跑去別家獨家發文,太常見不過了。
平臺對手多,如何保持內容的獨有性?
說到獨家內容資源,就不得不提起目前在資源、流量上都爭奪火熱的內容平臺們。
在推出“芒種計劃”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媒體平臺推出自媒體扶持計劃。最早的是百度百家,2013年底就建立了執行嚴格審核制的自媒體平臺,文章內容主要圍繞互聯網評論為主,內容的深度和專業度都有一定保障,文章收入也按照流量算。今日頭條2015年年中推出“千人萬元”計劃,扶持自媒體原創內容。喜馬拉雅FM、搜狐新聞媒體平臺、淘寶頭條等平臺也相繼推出各自的自媒體扶持計劃。
不難發現,騰訊媒體平臺相較於其他平臺,其實算是後來者,優勢並不明顯。“芒種計劃”在此時入場,雖然有微信公眾號內容資源的支持,但並沒有內容的排他優勢。
從整體內容行業來看,各平臺在內容同質性嚴重的情況下,未來對於優質內容的爭奪會越來越激烈。好的內容將不缺平臺,在已經累計一定的人氣和粉絲基礎上,好的內容生產者甚至可以自建平臺,而目前逐漸成熟的自媒體商業化運營加速了自媒體的孵化,其對平臺的依附需求越來越低。
像Wemedia這樣的自媒體聯盟越來越多,大量的社會資金湧入,扶持自媒體人,試圖打造良好的內容生產生態,橘子娛樂就是成功案例;像是互聯網自媒體公司飛博共創(旗下擁有“冷笑話精選”、“美食工場”等在內的近200個自媒體賬號覆蓋粉絲上億)掛牌新三板,成為第一個掛牌上市的自媒體公司,內容生產者的自生能力越來越強,平臺的話語權就越來越弱。
政策前景不明
當然,別忘了還有個大boss,自媒體的政策前景還不明。新版《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在3月10日開始就要落實執行,像是《自媒體行業即將地震,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新規下如何生存?》、《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生效在即
自媒體也要憑證入場?》這樣的解讀文章迅速引發了媒體廣告行業的震動。
雖然目前專家解讀,對於自媒體運營不會受影響,但只要沒有具體官方的解讀和細則下發,日漸緊縮的宣傳口和輿論管制是不是會管到自媒體人身上,誰也說不準。
以上幾個問題不解決,騰訊的內容生態很可能和走在前面的幾個前輩那樣,砸重金等於丟個石頭聽個聲,結果還是然並卵。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於斌,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柯潔將大戰阿法狗;魏則西後百度推廣成本增三倍;VR 成人片出乎意料地火 |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5/156311.shtml
柯潔將大戰阿法狗;魏則西後百度推廣成本增三倍;VR 成人片出乎意料地火 | 黑馬早報
甄不多

——靜靜謹以此圖獻給那些“壓力巨大畢業無期”的創業者們
周日早上好!靜靜突然發現,許多人這輩子唯一能堅持下來的事就是每天給手機充電……你們有木有感同身受?
廢話不多說,下面是早報時間!
1、谷歌與中國圍棋協會達成意向 柯潔或年內戰谷歌AlphaGo
第37屆無錫世界圍棋業余錦標賽在無錫舉行了比賽說明會和抽簽儀式。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楊俊安透露:谷歌與中國圍棋協會已經有過幾次接觸,初步達成了年內柯潔和AlphaGo進行“人機終極對決”的意向。
@FollowTheRabbit:還有必要比嗎?alphago每天都飛速進步
@企鵝滴帝國:終於等到你,大棋渣
@鄧__傑:404
2、魏則西事件後百度推廣成本增三倍
盡管魏則西事件暫告一段落,但百度競價排名推廣仍受到影響。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百度競價專員爆料稱,原來競價推廣出價10元能排在左側第一個位置,但5月24日之後,需要出價35元才能排在首頁,推廣成本瞬間增加了3.5倍。
@未落搖曳:美名其曰:阻擋一些沒有資金打廣告的
@碧雲飄雪:魏則西事件告一段落?都沒說出個123來你跟我說告一段落
3、康師傅一季報凈利下降45.8% 快消行業持續低迷
受困於方便面行業的低迷以及其他快消行業不景氣的影響,快消巨頭康師傅控股在近期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公告中顯示,凈利出現45.8%的下滑,相比2015年業績增速缺口出現擴大。
@刷微粉:有了送餐APP,很少有人吃方便面了。
@不吃外賣行不行:即使在買泡面的時候,也故意不買康師傅的,我怕地溝油
@Peppa弟弟是喬治:高鐵太快,都不用方便面了
4、VR 成人片大數據:出乎意料地火
業界有人認為,成人產業將是 VR 的未來,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這個斷言是否準確,但當 VR 遇上成人內容,確實能夠引起相當一部分人的興趣,甚至,我們還低估了它的威力。最近,外媒公布了一些數據,從這些數據中我們能夠看到,即便 VR 產業目前還沒有成熟,但 VR 成人內容的火熱已經有些讓人出乎意料了。
根據全球最大的成人色情網站 Pornhub 的統計,該網站推出 VR 頻道 2 個月,觀看最多的 VR 成人片的點擊量已經超過 600 萬了,其次為 550 萬,超過 100 萬的影片有接近 30 部。
@哪里的天空不下雨:色情是第一生產力
@Green:明明是意料之中的火
5、微博市值破60億美元創上市以來新高
微博股價周五收盤上漲2.8%至27.54美元,創上市以來新高,市值首次突破60億美元關口。依據此前國際投行發布的分析報告,微博月活用戶價值被嚴重低估,網紅經濟和直播將為其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妥妥大kenny:病態增長
@Maxwell_妖:這麽高的市值,連個app狀態欄都弄不好,你們就不能招幾個好點的工程師嗎
6、滴滴出行:已在過半數城市實現盈利
滴滴出行公司負責國際戰略的高級主管李子健周五透露,在該公司運營的 400 座城市里超過一半已經實現盈利。他在《華爾街日報》舉辦的一個科技大會上表示,滴滴出行將 " 很快 " 整體實現盈利。
@fenstone:下雨時瘋狂漲價,當然盈利了
7、余承東:華為將推出支持谷歌Daydream VR的手機
華為終端CEO余承東在近期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華為正計劃進軍虛擬現實市場,將推出一款基於谷歌Daydream VR的手機。目前尚不清楚華為這款新手機的詳情,但預計這款手機最早將於2016年秋季推出。
@廖峻leo:我更看好微軟或者獨立平臺下的VR,畢竟一旦涉及到大型運算手機必定輸在硬件上。
@journeyH: vr好火
8、上影節賣票系統崩潰?淘票票:流量太大
昨天上午8點,是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展開票的時刻。然而,官方合作售票平臺淘票票系統卻崩潰了,推遲了一個多小時才售出本屆影展第一張票。有媒體聯系到上影節組委會,對方表示是可能遭受黑客攻擊,已經報警。
@藤藤海溪:黑客專業扛鍋很多年
@李大架子:美其名曰系統崩潰,實際是給黃牛開後門好吧!
9、微博與IMS新媒體合作扶持視頻網紅 未來三年將投資一億
微博與IMS新媒體商業集團聯合宣布,將為網紅經濟公司量身定做扶植和投資計劃。其中,在版權保護方面,IMS將拿出1000萬來為所有的自媒體提供免費版權保護,同時將給予渠道支持,未來3年將出資1億人民幣,扶植視頻網紅的發展。
@薛老濕V:新經濟力量的崛起靠的是所有有眼光的人的支持。
@無人白:呵呵
10、Google無人車學會像人一樣按喇叭了
據 Google 最新的無人車月度報告,現在它的研究團隊正在教 AI 掌握一項新的駕駛技巧—像人一樣用正確的姿勢鳴笛。
Google 在報告中說:我們的目標是教無人車學會像一位有耐心有經驗的司機一樣鳴笛。隨著我們的車變得越來越有經驗,我們還希望它們能夠預測不同情況下其他司機對鳴笛的反應。
@蒍you変壞:谷歌寶寶會開車辣,加油哦!
@hot_mok:這個沒有技術含量,白天在市區,按住不撒手就是了。
@飛奔的蝸牛WEAL:幾年後可能會出現兩輛老無人車模仿老司機對罵
@亭中人:在不允許按喇叭的地方,是否也會像一個守規矩的車主一樣不按喇叭呢?
[本文作者甄不多,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
谷歌
魏則西
贊(...)
分享到:
煤炭大漲出乎意料 大盤年內新高指日可待?
在一波毫無征兆的上漲後,滬指逼近今年來的最高點。這次的領頭羊,則換成了煤炭。但煤炭板塊的上漲,則出乎一些機構人士的意料。“今天的上漲其實是出乎很多機構投資者預期的,一些機構在過去一段時間是不斷撤出這些板塊的。”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此番表述與賣方分析師形成鮮明對比。多位賣方分析師認為,煤炭板塊“有業績、估值低、漲幅小”,並且還有國企改革及債轉股概念等,因此“四季度煤炭依然值得超配”。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煤價上漲大量上市煤企司同比扭虧為盈,尤其是以動力煤為主的上市公司業績預計超預期,業績彈性最大。
Wind統計顯示,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大多好於預期,消息面利好股市,最大風險因素便可能來自於美聯儲加息以及人民幣匯率幹擾等。
黑色的蹺蹺板效應
10月24日,滬指報收3128.25點,漲幅1.21%;創業板報收2200.8點,漲幅0.91%,兩市共成交5639億元,成交量亦進一步放大。大盤繼續上行,煤炭股的全線暴動功不可沒。
煤炭在現貨領域的漲幅已持續多日。上周焦炭焦煤連續第四周大幅上漲,其中焦炭主力1701合約上漲7.84%,焦煤主力1701合約更是上漲11.16%,領漲黑色板塊。“行政化之手”去產能的效果在煤炭板塊的效果明顯煤炭價格節節升高。Wind統計也顯示,過去的60個交易日,焦煤主力上漲55.46%,焦炭主力上漲63.77%。
經過6-8月份反彈後,雖然煤炭價格連續大漲,但股票卻是一直在休整,行業底部起來最近一波漲幅僅有15.77%。其實從歷史上看,煤炭股表現最理想的時候很少是煤價上漲很猛烈的時候,比如說此前的2009年和2010年。
“有期限的商品很火爆,因為其對中短期的煤價反應可以很純粹,但股票就一般,因為股票是沒有期限的,看的更長影響因素更多些。”中泰證券煤炭行業分析師劉昭亮便認為。
“為什麽股票漲的不如期貨?期貨是可以投機的,做2-3天的都可以出去,因為是帶杠桿的,但股票短期價格未必能上去,因為可能公司今年利潤比較好,但這不是一個長期的改善。”滬上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稱。
而為了控制瘋漲的煤價,發改委接連出招。9月23日上午,發改委組織召開煤炭市場形勢研討會,就是想通過實施先進產能煤礦減量化生產制度,控制部分產能。有券商的分析指出,受限於對現貨行情持續性的擔憂,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對於產能釋放持謹慎態度,坑口的煤炭供應仍然偏緊,動力煤放產效果不達預期。進入用電高峰期後六大電庫存遠低於去年同期,預計動力煤供給緊張的情況仍將延續。
“之前發改委也在開會穩定煤炭價格,從大方向上管理層在控制煤價不想漲太快。現在的一個情況是,庫存比較低,進入到冬季,電廠也儲備冬季的煤炭。而現在的期貨市場反應的短期基本面確實是很好,但股票市場會看到更長。因為他會想後面是誰來接盤,看長做短說的就是這個邏輯。”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劉昭亮也認為,去產能是中央供給側改革的第一位,但後面的政策基調不會打壓煤價,這是為了降低煤炭企業債務和協同解決員工安置問題。
中小創業績告優
除了煤炭股的爆發,券商、銀行在24日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當日,非銀上漲1.73%、銀行上漲1.1%。
一個可能是邏輯是,資金正在尋找低估的板塊。“今年來跌了一些金融板塊跌了20%多的這些。估值切換之下,一些電子、消費股也看到了2017年上行的邏輯也很自然。”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在基金經理們看來,券商股的大漲背後是增量資金流入的預期,有邏輯增強的理由。也就是說,券商股越漲,機構投資者就越有參與的可能性。
在招商證券銀行分析師馬鯤鵬看來,銀行板塊有三大邏輯主線,一是不良生成持續改善,這將被本周密集的三季報持續強化;二是理財收益率下行趨勢下高股息低估值板塊的配置價值繼續凸顯;三是明年銀行業績反轉,收入及利潤增速將扭轉近年來持續下行的趨勢,基本面再次向上。“目前市場對此認識仍非常不充分。”他表示。
寧波銀行最新的三季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增長19.22%,平安銀行的三季報撥備前的利潤也是大幅增長。今年來,南京銀行,北京銀行等一批銀行股遠遠跑贏大勢。
上周是上市公司三季報集中披露的一周,共計有2365家公布業績,占全部A股的80.5%,其中有1484家進行了業績預告,預增397家,預減104家。從已公布的三季報中可以看到,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最為強勁,凈利潤同比增加逾96%。中小創三季報預告數據較優,也被認為是股市一大利好。
不過,需要看到上周,市場兩大變量利率和匯率均出現變化,人民幣也在上周周五大幅貶值並引起市場跳水。10月24日,10年期國債期貨大跌0.32%,為兩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同日,上證綜指大漲1.21%,逼近春節以來的年內高點。國債期貨大跌也與股市大漲有關,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
但以上述滬上私募基金為代表的觀點則表示了謹慎。“小票指數的成交量縮的一塌糊塗,滬指也是縮量的。今天雖然是放量的,也只有2500億。之前也有更多的。”上述滬上基金經理則告訴記者。
融通基金也表示,若美元見頂回落,而人民幣仍繼續貶值,那表明內在貶值壓力較大,屆時需要註意預期向下的壓力。
2015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047 專家稱低得出乎意料
10月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了2015年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結果:2015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047。多位人口學者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考慮到漏報等諸多因素,這一數據仍然低得出乎意料。並且,這一數據不及人口世代更替水平2.1的一半。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在兩次人口普查之間開展一次1%人口抽樣調查,業內俗稱“小普查”。
2015年,約567萬名15歲到49歲的育齡婦女接受了抽查,占育齡婦女總量的1.55%。這些育齡女性去年共生產了175309個孩子,其中9.3萬個一孩,6.97萬個二孩,三孩以上為1.25萬人。
按照不同年齡育齡婦女的生育水平,最終計算出2015年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為1.047。 這個數據顯著低於此前官方聲稱的1.6左右,令不少人口學者表示意外。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口學者對此表示震驚。他認為,在2014年單獨二孩陸續放開之後,不少機構預估總和生育率會有提升,但是沒想到會持續走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當時中國的總和生育率為1.18。
人口學者黃文政表示,2015年1.047的總和生育率統計結果比他想象得還要低。上個月,湖北宜昌衛計委提倡生育二孩的公開信發出後,黃文政曾經關註過宜昌當地的生育數據。根據2015年8月針對宜昌市生育水平和生育意願的調查,2015年宜昌市的總和生育率僅有0.81。黃文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考慮到宜昌作為一個地區的超低生育水平,那麽全國1.047的總和生育率也不是特別令人驚訝。
此次抽查結果中,一孩生育率的低下特別引起人口學者的關註。根據抽查結果,2015年一孩生育率僅為0.556。
上述未透露姓名人口學者介紹,日本東京的總和生育率多年徘徊在1.06左右,一孩生育率徘徊在0.61左右。從小普查結果看,中國目前的一孩生育率已經低於日本東京,這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警惕。
他分析,第一個孩子都是符合生育政策的,因此這批孩子應該不存在漏報現象。一孩生育率這麽低,不僅僅是不孕率升高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長期生育限制、生育成本高、生育觀改變導致的民眾整體生育意願走低,這種低生育意願和低生育率的現實很難得到逆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學者王廣州認為,一孩生育率低跟晚婚、初育時間推遲、不孕不育比例提高有關系。他同時表示,小普查的數據還需要根據原始數據做認真分析和專業校驗,以檢驗其真實度,可惜的是,由於手里沒有原始數據,這樣的校驗工作目前沒有辦法展開。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人口學者陸傑華則認為,小普查是抽查1%的人口,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實際的生育率水平應該不會像抽查結果這麽低,但是也不會有1.6那麽高,估計會在1.5左右。
又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發布會,網友吐槽HomePod真是醜醜醜…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06/163439.shtml
又是一個意料之中的發布會,網友吐槽HomePod真是醜醜醜…
黑馬哥
6月6日淩晨一點,庫克在掌聲中走上舞臺,WWDC2017年終於開始。今年大會的主題是“Join an amazing crowd”,直譯為“濟濟一堂,讓靈感碰撞”。
來源 | WWDC2017發布會
文 | 黑馬哥
6月6日淩晨一點,庫克在掌聲中走上舞臺,WWDC2017年終於開始了。今年大會的主題是“Join an amazing crowd”,直譯為“濟濟一堂,讓靈感碰撞”。
和往年一樣,蘋果公司圍繞著四大產品線推出了6大主打產品,分別推出了tvOS、watch OS 4、macOS High Sierra、iOS11、iPad以及HomePod。
基本和之前的曝光一致,甚至連圖片都一樣,蘋果的保密性做的是越來越差了。為了避免主觀情緒,黑馬哥按照順序給大家介紹。
1
tvOS:引入亞馬遜
據庫克介紹,tvOS已經有50個合作夥伴了。亞馬遜和它的Prime Video也將入駐到tvOS,用戶可以觀看亞馬遜的電視劇以及自制劇。

@ningathena:帥,可惜天朝用不了。
@Tsingxi:蘋果鐵了心是要做電視了,把tvOS放在第一位介紹
@亨亨亨:是個坑吧?難道還能重新塑造手機的奇跡?
2
watch OS 4:卡片式提醒+全新表盤
蘋果發布了全新的手表操作系統watch OS 4,能夠基於Siri的表盤,通過機器學習判斷用戶在不同的時間和場景下需要顯示的畫面,包括用戶的航班信息、日升日落時間或智能家居管理。
在健身方面,watch OS 4采用了全新的運動信息界面,並新加入了遊泳、高強度間歇訓練、室外快走等新的記錄類型和智能教練方案,方便更多健身用戶使用。

新watchOS界面以Siri為中心,還加入了《玩具總動員》人物主題表盤,手表上的Activity和Workout應用將更智能。
@悅動女孩:Siri的加入使得個性化服務更加如虎添翼。
@SKeNawNguR:表白胡迪,我可能會為了表盤買塊表的
@聰明的一休哥哥哥哥哥:看來我的第一代要淘汰了,我還想等出3在買
3
macOS High Sierra
macOS High Sierra內含眾多功能板塊,比如加入了阻止自動播放功能,由用戶來決定是否要播放網頁中的視頻,Safari還具備智能追蹤防禦體系,避免用戶被廣告追蹤。

蘋果自吹,新系統的瀏覽器比chrome有80%的性能優勢,同時,提供了一個智能防追蹤,這樣當攜帶Mac電腦到處使用的時候,設備會根據你使用情況和使用場景不同,調整追蹤的頻率和時機,防止用戶泄露一些位置信息。

新的照片應用擁有人臉識別功能,能夠辨別照片上的人臉,自動命名分類。用戶還可以在照片應用中直接編輯照片,比PS操作更簡單。
蘋果文件系統(APFS)代替了HFS系統。相比之前,Metal 2的性能也提高了10倍。蘋果還在新macOS上推出了Metal VR版,Steam、Unity等平臺均可應用。
此次,蘋果公司一共推出了8種不同款式、價格的Mac系列。詳見圖:


面對這不菲的價格,喊貴的網友大有人在,不過@努力中的理工男從性價比出發,覺得錢真心不貴。
@小魚溺水:對人臉識別技術表示擔憂,蘋果在推出這項功能的時候應該保護用戶隱私。
@努力中的理工男:從性價比出發,Mac的價格真心不貴。
@苦於犇命:蘋果一口氣出了8個品類,中高端市場全覆蓋,定位不錯。
4
iOS11 = 微信?咳咳!
iOS11,無疑是此次發布會的重點,蘋果也從各個功能模塊,詳細解讀了新變化,老規矩,吐槽安卓的升級率是每次必備的功課。

信息(iMessage),除了新加抽屜(drawer)功能外,還通過iCloud同步到各個蘋果設備當中。Apple Pay也加入到抽屜中,支持人到人的轉賬。Apple Pay引起了網友的興趣,但認為它落後支付寶、微信至少一代,紛紛不看好。
Siri也是一大亮點,人們可以用自然語言喚醒它,並與之交流;它的深度學習能力,使它既理解用戶習慣,又能作出預測,進行個性化推送。Siri,還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聲控”。
此外,Siri的翻譯功能強大,能夠實現英語與漢語、法語、德語等5種語言之間的互譯。
照相功能,在低光照環境下能夠能夠拍出更清晰的照片,這些照片可被分享給朋友。Map除了室內導航功能外,還配置有駕駛免打擾系統,為用戶屏蔽開車期間的信息幹擾。

iOS 11還重新設計了控制中心,變為全界面樣式。通知中心與鎖屏合二合一,在鎖屏界面下,用戶可上下滑動查看新通知。
APP審核周期也進一步縮減至2-24小時。App Store還經過了重新設計,增加了“今天、遊戲、購買”等標簽,這些標簽每天都在更新,用戶能夠找到更多精致的應有。

同時,蘋果還為中國市場推出了特色功能,比如掃二維碼、短信詐騙識別等。中國特色功能讓@黑色叉燒肉很不解,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其實,本次大會,中國元素屢屢彰顯,或可理解為蘋果在向中國市場示好。
@Hi-Ya-Zebina:iOS11里的Siri讓人期待,又可以調戲塔了。
@youkakei:iOS11,我又看到了很多積累功能。
@文_Chung:百度、高德也能做到室內導航吧,沒啥了不起的。
@肥威姐:iOS11,整體上來講,能夠比得過所有的安卓系統的。
@黑色叉燒肉:被中國特色尷尬了,不知道該高興還是吐槽
5
iPad Pro:超窄邊框
蘋果推出了新iPad Pro,有10.5英寸以及12.9英寸兩款。兩款都采用窄邊框設計。True tone屏幕更加優秀,最高亮度能達到600nit,支持廣色域。另外,這塊屏幕的刷新率達到120Hz,是一般屏幕的兩倍。

其中,10.5英寸的iPad Pro,重約1磅,采用A10X Fusion六核處理器、十二核GPU。相比初代iPad,圖形顯示性能提升了500倍。拍照方面,它采用1200萬像素、F1.8光圈的主攝像頭。
該產品的最大亮點為尺寸,其采用了超窄邊框設計,尺寸達到了10.5英寸和12.9英寸。據悉,這兩個版本的iPad Pro內存均從32GB提升至64GB。10.5英寸64GB內存售價為649美元;256GB售價749美元;512GB售價949美元。12.9英寸64GB內存售價為799美元;256GB售價899美元;512GB售價1099美元。
@林阿健:目前iPad升級挺有誠意的,我重新入手一臺的時間到了
@紅星閃閃:iPad Pro估計瞄準了微軟的surface的市場,這兩家一直是世仇啊。
@郭三日:唉,iPad的產品走向,不知道喬布斯會怎麽想?
@wzy王之源-:ipad mini還出嗎?聽說這條線要被幹掉了
6
HomePod:醜醜醜
最後,蘋果推出了壓軸級產品——HomePod,外觀呈圓柱形,高7英寸,有白、深空灰兩色。@馬鈴薯先生覺得它像一個垃圾桶,破滅了自己對於壓軸產品的幻想。@黃小爺Eric也不客氣地表示:真醜。真的,真的,很醜。

據悉,HomePod 高約 7 英寸,擁有7個揚聲器陣列和4寸向上的振膜式喇叭以及獨立的驅動單元,支持波束成型、多通道回聲消除和實時聲學建模。
HomePod的售價為349美元,將於今年12月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率先發售,明年將推廣至其它國家和地區。
@黃小爺Eric不:真醜。真的,真的,很醜。
@得得搜搜:一個創業者打下的一片產業在交給職業經理人之後就是會變成這樣!蘋果已經下坡路了
@ecticinside:沒意思的發布會,腎8呢
[本文系i黑馬原創(ID:iheima),作者黑馬哥。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WWDC
蘋果
HomePod
贊(...)
分享到: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簡評遏抑樓市新14招 脫苦海
1 :
GS(14)@2010-08-21 17:24:00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142
剛過去的黑色星期五,政府連同多個相關部門及機構推出14招措施遏抑樓市:
政府降低樓市泡沫風險措施
- 1.打擊摩貨-
* 地政總署即日開始,所有獲批預售的一手盤入伙前不准以確認人方式轉讓,或辦理轉名手續
* 增加取消交易成本,沒收的定金金額由樓價 5%增至 10%
- 2.收緊按揭-
* 1,200萬元以上物業按揭上限降至六成
* 非自住物業實施六成按揭上限
* 供樓款項佔借貸人入息比例劃一降至五成
* 銀行須為申請人承受加息的能力進行壓力測試
* 按揭證券公司暫停接受逾九成按揭貸款申請
* 將現時按揭保險計劃九成或以下按揭貸款上限由 1,200萬元調低至 720萬元
* 按揭保險計劃供款佔入息比率上限劃一為五成
- 3.增加供應-
* 主動推出 3幅細地拍賣
* 盡快重推南昌站上蓋招標
* 下財政年度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提供超過 9,000個單位
* 計劃將 20公頃新界區工業及商貿地改住宅發展
* 加快啟德發展區基建,冀 2015年前先推出 4,000個單位
相信無人事前知道此等措施,但筆者並不認為無迹可尋,事實上早在一兩個星期前,恆生銀行副董事長梁高美懿已放風樓價脫離現實,而各區的睇樓量及成交量已開始冷卻,上層人仕欲打壓樓市已是路人皆見,只不過無人想到不等到下週賣地而在本週五出手。當然,從政治上說是很高招,因為上次拍完山頂地樓市即轉向,如今次拍完兩塊九龍地才出招,難免會枉作小人。
更詳細的分析筆者將於下週雜誌專欄交待,今次想講講坊間一些奇談怪論。有人認為政府今次令到一些只持有5%首期的人無法上車並無助於市民置業,甚至說「自以為打擊炒家,可能正係打擊用家」。
以前筆者提過,為甚麼有些人很難搵工,是因為列出多種條件,比如又要人工高又要少野做,基於條件之間互相矛盾,自然難以找到。另一個例子是一方面埋怨樓價高企供應不足,轉過頭又說基於環境保育之類的理由要限制發展,筆者認為一石二鳥是良好願望,但結果往往是兩頭唔到岸,與期係咁不如先達到較重要的目標,而犧牲另一個。
又要打擊樓價,又要協助置業,其實是互相矛盾的:基於供應短期內難以增加,要樓市降溫唯有從短期供應著手。要減少置業人數,究竟向炒家埋手容易,還是用家呢?很明顯,炒家實力較用家強,落重藥對付炒家,結果必然是連用家都對付了!反之,炒家只是跟風,用家不去接貨,炒家也會走投。
筆者閱報,有個案列是有人想用200萬買入沙田第一城395單位,但由於沒有九五按,只有十萬首期不足上車。大家想一想:連二十萬首期連駛費都拿不出來,在現水平樓價去入市,只需下跌5%以上,就會清袋!一世人流流長,為甚麼硬要在現水平買樓呢?說穿了就是認為樓價只升不跌,這明顯不是事實,只有漠視樓市歷史規律的人才會這樣想(例如香港的政客)。
朋友來電詢問,打不了炒家,樓價是否真會因而調整。筆者認為樓市是很捉心理的,風頭火勢炒家與發展商還要走「硬頂風」,必然招致官方更強力的反彈,拿出更嚴厲的招數。數年前國內有些房地產商真的這樣做,結果這班人「幸而」遇到金融海嘯,中央顧存大局才放其一馬。
樓價跌一跌,發展商買平地,補平地價,政府又政治過關,真心要上車的人可以買平一點,經紀又可因買賣差價收窄而有生意做,誰曰不宜?
2 :
abbychau(1)@2010-08-23 22:24:54一世人流流長,為甚麼硬要在現水平買樓呢?說穿了就是認為樓價只升不跌,這明顯不是事實,只有漠視樓市歷史規律的人才會這樣想(例如香港的政客)。
股市旺 富豪飯堂生意料增一成
1 :
GS(14)@2018-02-25 03:22:43■徐維均指經濟環境改善,令港人「想搵啲好嘢食」。
【本報訊】香港去年股樓皆旺,港人荷包大漲,自然帶動食肆生意。「富豪飯堂」家全七福創辦人「七哥」徐維均指,生意額由去年10月起明顯好轉,上月起加價5%至10%依然客似雲來,料今年全年生意額會增長逾一成。徐維均為另一富豪飯堂福臨門前老闆,於2013年自立門戶開設家全七福,照舊走高檔中菜路線做富豪生意。恒指由去年初22000點一路向上,年尾升至30000點,升足8000點,市民似乎亦胃口大增。七哥表示,生意額由去年10月起明顯好轉,較往年同期增長超過一成,料全年生意額維持10%至15%升幅,下半年生意會較好,他歸功於本港經濟環境改善,令港人「想食都搵啲好嘢食」。
■楊貫一表示,富臨新年生意暫時不俗。王偉洪攝
家全七福團年飯爆滿
股壇前輩經常會提到70、80年代股市暢旺,人人魚翅撈飯,那麼今時今日魚翅撈飯的日子有否重臨?七哥稱,雖然去年港股大升,但暫未見有食客特別豪爽,「我哋客路好多係隱形富豪,唔使博,唔使應酬,唔會食得特別豪。內地打貪之後,內地客(消費)都收歛咗。」稱得上隱形富豪,始終有一定消費力。家全七福新年期間生意勁旺,團年飯訂位早於一月底接近爆滿,七哥笑言「再熟都幫唔到手」。家全七福上月起加價約5%至10%,員工亦加薪5%,七哥強調「唔可以待薄員工,要佢哋做得安心。」主理富臨飯店阿一鮑魚的「一哥」楊貫一則有少許憂慮,認為美國經濟不明朗,加上「一個閃電咁,恒指單日跌千點」,暫時難斷言今年全年香港食肆市道如何。不過,富臨新年生意暫時不俗,年三十及大年初二均訂滿座,其餘日子亦有六成滿座。營運經理潘健偉補充指港人新年大多外遊,所以消費群將偏重內地客,內地客過年時亦因為「大家都開心,(消費)會好少少」。富臨新年期間沒加價,但服務費由「加一」變「加二」,「夥計過年要返工,(服務費)都會畀番夥計,客人都唔介意。」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近期股市回復穩定,若能保持此勢頭,對今年全年食肆市道感樂觀,2017年起香港整體經濟向好,香港人「捨得使錢」有利高檔食肆,料食肆今年生意額平均升逾一成,高檔食肆更有望升逾15%。■記者張浚浩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17/2030795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