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存款剩一萬 辦出外勞蘋果日報

2011-7-18  TCW




他的人生,在所有傳授生涯規畫的教科書中,都是個完全不及格的案例。

三十五歲、研究所念了四年沒畢業、存款只剩一萬元,新婚才剛滿一年,好不容易有了就業的機會,卻是一個連續六個月拿不到薪水的工作,而他瞄準的商機,更是普遍被認為台灣社經地位最低、最沒有賺頭的族群—外籍新移民。

他是張正,台灣最大東南亞語報紙《四方報》的總編輯。五年前,一個「傻」念頭,他用《立報》前社長成露茜贊助的五十萬元,創立了越文報《四方報》(月刊)。

越勞一句想識字,萌生辦報念頭

這個傻念頭,在五年後開花結果,《四方報》這個「小報中的小報」,在眾人看衰中,不僅沒死,更幾經茁壯,發行量比當時多了五倍,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業壹傳 媒集團,也跑來跟他做生意,名聲所及,甚至連遠在越南的外交系統,也不敢輕忽他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四方報》已經成為台灣六十萬外勞及新移民,最重要 的心靈安定力量及對外溝通橋樑。

回想當時,「台灣人覺得我們瘋了!」正逢壯年的張正不諱言,投入《四方報》,周遭親友認為他越做越偏鋒、旁門左道,他舅舅曾透過關係介紹跳槽大報,他卻一 口婉拒;連幼時都跟他借錢的弟弟,也罵張正已經年過三十還不懂賺錢,看著張正一路走來的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蔡家煌就笑稱,「他(張正)是全台灣唯一一個給老 婆養的總編輯!」

回想來時路,「其實一切辦報起源,只是樸素的正義感,」張正表示。早在二○○五年,當時攻讀東南亞研究所的他,就帶著新婚妻子、現任《四方報》發言人廖雲章去桃園教會教越南外勞中文,十坪大、沒有冷氣的空間,每次上課都擠滿三十人,課堂上每個人學習欲望很高。

一次,看中午用餐時鋪上的過期中文報紙,一位學生不經意說出口的心聲:「真希望有一天可以看懂上面所有的字……。」讓張正萌生辦報想法。同年十月,他隻身 遠赴胡志明市學越文,異地四個月,為了想看中文,連宣揚法輪功的刊物都愛不釋手,感同身受,更深刻體會異鄉人語言不通的痛苦。

儘管辦報方向及輪廓仍不清楚,他仍隱隱察覺在台的二十萬名越南人,是沒人經營的閱讀需求藍海。

用惡補越語編報,自己排版、送報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與當時《立報》社長成露茜談辦報想法,她慨然答應幫忙,但一年預算只有五十萬元。張正了解,機會來了,得用不同的方法才抓得住。因為 在他之前,一些獨立個人發行的外文刊物,已經陣亡,而政府發行的越文、泰文刊物,對真正新住民來說,只是可有可無、聊備一格的政令宣傳品。

二○○六年九月,《四方報》試刊前,他花了半年,調查自己接觸的越南人,發現婚姻、家庭與工作等心得,是他們感興趣的主題,於是開始四處徵稿;同時,開車 拜訪台北、桃園越南雜貨店與餐廳,尋找定點贈閱通路,卻遭受冷言冷語,「哪有人要做這種賠本生意,你們是瘋子、神經病!」但張正依舊不放棄。

冷水被澆了不少,但張正還是硬著頭皮,憑著四個月惡補的爛越語,自己排版、送報,就在沒正式編制、資源不足的克難環境下,開始「文盲辦報」的生涯,四千份越南文《四方報》試刊號,終於在二○○六年正式問世。

讀者來信感謝,五年累積上萬封

想不到試刊後,來自四方的詢問、感謝都湧進《四方報》。為方便服務讀者,張正索性把手機號碼刊在報紙上,結果每天至少多了數十通好奇、詢問或吐苦水等千奇 百怪的電話。兩週內,讀者投書從一天有一、兩封,大幅成長至每月一百封,最高曾到四百多封,五年來共累積一萬五千多封來信。《四方報》之前,張正十年的記 者生涯中,只收到三、四個讀者回饋,且多半是受訪者抗議寫錯名字或誤解意思;如今,全是感謝。「前幾個字看得懂是謝謝……,每來一封,更篤定(做的事)是 對的,」張正說。

連台東、屏東都有雜貨店主動來電索取,伊甸基金會等新移民團隊,也預訂五千份當家訪的伴手禮,讓第二個月發行量直衝上萬。為壓低印刷成本、爭取廣告,他再孤注一擲,想把一年五十萬元預算,在前三個月全部砸光,就是要衝高發行,進而帶入廣告。

眼看預算遲早用盡,三個月後,貴客上門了,全球匯款服務公司——西聯匯款正式進入台灣,看到《四方報》在越籍移民間受歡迎的程度,主動敲門登廣告。這股及 時雨,《四方報》生存下來了。五年來,《四方報》除發行量多了五倍,三年前轉虧為盈,成功切入OK、萊爾富等便利商店通路,完銷率逼近八成,遠超過主流雜 誌的五成。除了越文版之外,又多了泰文、菲律賓文、柬埔寨文、印尼文等四國語言,每月廣告最高破八十萬元,儼然是「東南亞的蘋果日報」。

《四方報》最歡迎的版面之一,是「紙上問診」,這起因於越南籍新移民,因聽不懂醫囑而恐慌,轉而求助《四方報》。張正團隊便和台灣國際醫學聯盟合作,把相 關醫病問題先譯成中文,得到專業解答,再回譯越南文,目前還有上百名個案正排隊問診。長期接觸越配的蔡家煌有感而發:「如果沒有《四方報》,不知道他們還 會被騙幾年!」

為了新台灣之子,再推四種語言報

承載著數十萬人的情感,《四方報》及之後衍生出來的部落格,已成為在台越南讀者黏著力極高的一份媒體,歸心似箭的外配求助、台籍老公對越籍老婆的懺悔信, 及抗議政府要讓基本工資與外勞脫鉤的意見,都會透過《四方報》這個平台發聲。還有一位淡水讀者,在《四方報》象徵月圓思鄉的農曆十五出刊日後,不過晚一天 沒收到,馬上打電話給張正:「你是不是忘了我!」更有一次,《四方報》在內容中鼓勵越南勞工爭取自己的權益,想不到這言論被仍是共黨執政的越南外交系統發 現了,連忙透過管道,隔海「勸告」《四方報》注意言論尺度,別「污染」越籍勞工的純正思想。「張正很有魅力,他是台灣二十萬越南人的偶像,」《四方報》第 一位志工、曾是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的越南華僑羅漪文觀察。

表面上,《四方報》幫助的是在台數十萬新移民(工),其實在張正眼中,是為台灣儲備下一代的競爭力,因為台灣社會的國際觀「有缺陷,少了半隻眼睛,」忽略 了外配所生下的下一代新台灣人力量,他認為,只要這批新台灣之子能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將來就會成為既了解東南亞文化,同時兼具台灣人勤勞聰明的第二代台 商,這批生力軍將比目前台商更具有區域融合的能力。

因此,在《四方報》根基稍穩之後,二○○八年,張正再推出泰文《四方報》,今年五月又陸續推出印尼、菲律賓和柬埔寨等共五種東南亞語報紙的「五語倫比」計 畫,讓讀者擴及全台近六十萬名外勞和新移民族群。這次,阮囊雖不若以往羞澀,但已屆不惑,身家財產離「五子登科」的標準,仍有一大段距離,不過,他還是每 天甘願坐公車上下班,一點一點朝著他的傻瓜夢前進。

【延伸閱讀】阿甘2號

《四方報》總編輯張正,40歲

事蹟:為台灣60萬名外勞、外配族群辦報,共有5種東南亞語文版本下個傻目標:「外婆橋計畫」擬利用暑假,讓新台灣之子的國小老師和外配母子一同回娘家,體會語言不通的異鄉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1

限制外勞有助國人就業?


2011-12-05  TCW

 


Q:最近新聞看到有人申請外勞看 護遭拒,理由是醫生不能開具證明,為什麼用外勞也要申請呢?

A:限制人們使用外勞看護,是要保障本勞的就業機會,這種主張是這樣說的:如果大家都用外勞看護,就減少本勞的就業機會,因此要由醫生把關,只有真正有需 要的人,才能使用外勞看護服務,這樣才不會讓本勞就業機會減少。

這種主張是典型的重商主義式謬論。人們之所以對外勞看護有需求,是因為外勞能比本勞用更低代價提供服務。不准人們使用外勞看護,就是強迫他們不能使用較便 宜的外勞,而必須使用較貴的本勞。既然消費者要花更多錢雇用本勞,就少了一些錢可以購買其他財貨。消費者不是過得更好,而是過得更差了。

因此,就算限制使用外勞看護,真的能保障部分國人就業機會,這種保障也是建立在犧牲消費者基礎上的。

更何況,「限制外勞看護可以保障國人就業機會」,這種主張是在偷換概念。事實上限制外勞看護不是在保障國人的就業機會,而是在保障國人「做看護的就業機 會」。

外勞能比本勞以更低代價提供看護服務,意味著本勞是不適合做看護的。不適合是指:本勞做看護的「機會成本」較高,也就是本勞做看護,得放棄其他有價值的工 作機會。

外勞做看護的機會成本較低,因為他們通常沒什麼更有價值的其他工作機會,因此要他們做看護,人們不用付出太高薪資,就能把這些外勞吸引過來。但本勞的其他 工作機會卻比外勞多,人們若想用本勞看護,就得付出較高薪資,才能把本勞從其他工作機會吸引過來。

如果不准人們使用外勞看護,強迫人們使用本勞,那就是讓機會成本低的外勞不能做看護,卻讓機會成本高的本勞繼續做看護。如果張三明明很適合寫程式,卻硬要 他去打棒球,然後讓棒球天生好手李四,只能在圍牆外看張三打球,強迫人們去做不擅長的事,然後說這是在保障他的就業機會,這不是荒謬嗎?

而且,當前這種外勞看護申請制度,還造成一個後果,那就是提供人們「尋租」(rent-seeking)的誘因。現在要申請外勞看護,得由醫生填具量表, 過關與否掌握在醫生手上。這就讓想申請外勞看護的人,有動機給醫生額外好處以求過關。這就像政府的公共工程標案,決定誰能得標的官員,就會收到申請廠商的 紅包或人情關說一樣。

這並不是暗地假設醫生道德敗壞,一定會要好處收紅包,而是這種制度會引誘人們有動機去做這種事,而要防範這種事,就需要更多政府監管與限制,這又給民眾帶 來更沉重的成本。與其讓醫生層層把關、政府管東管西,為何不把決定權還給消費者,讓他們決定要不要購買外勞看護服務呢?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4

中國外勞

金融時報做左一個紀錄片專輯,題目係「中國增長奇跡的終結」。

初時以為唔需要睇內容、都大約知道講咩,點知最後都幾有啟發性。

人口老化、勞工成本上升、其實呢啲問題我地都耳熟能詳,不過到中段有一個消息,就相當令財經界震撼,原因係、中國原來已經在「輸入外勞」!!

一聽之下,以為不可思議,以中國勞動密集的工業大國,居然要搵外勞?

但其實係個別工廠、用「黑工」方式,由越南輸入外勞,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地區。由於越南外勞,計埋「黑工」成本,仍然較內地低一半,所以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如果問下有喺內地設廠既朋友、其實都可以了解,內地平均工資,由2008年1340元人民幣,倍升至去年超過3000元,漲幅超過一倍,成本實在唔輕。

而且現行勞動法、令僱主要解僱一個工人,成本相當之高,所以已經不止一次聽聞在內地設廠既外資,由於唔想承擔關閉廠房成本,索性一走了之。

所以當今個星期一、財長樓繼偉在全國直播中,提議修改勞動法,即時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微博上不斷「滾動」批評佢既文章、直指樓繼偉係反動勢力、代表資本家利益,意圖將工人綁喺血汗工廠上。

喺內地直接批評現任部長、可以話相當少見,而且微博未有要求「刪貼」,更加暗示,樓繼偉既言論,未必在國務院內部獲得共識。

平心靜氣分析樓繼偉既言論、其係唔係無道理,內地勞動法係過分保障工人,而且最低工資水平,以北京廣州為例,高達時薪超過2.8美元,雖然仲係低過美國及日本大約6至7美元水平、但考慮埋PPP物價指數調整,水平一啲都唔低。

內地要推行供給側改革,解決僵屍企業其實先係關鍵,但煤炭鋼鐵去產能可能引發數以百萬計下崗工人,到底中央、特別係習大大能否承受,顯然係真.考驗。

有明眼人提醒,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無再提勞資關係,只係話要守著失業率不跌,其實聽聞地方政府好有意見。個個領導、而家一心都只係想搶一千億專項基金,睇下可以分到幾多。

到底供給側改革、最終要邊個人「埋單」?
由最新人行擺明要求銀行為國「捐軀」,將債仔變成股東,只不過係再次犧牲內銀既股東,一齊陪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05

遭工聯會拉下馬 指老闆最開心 勞顧會敗選 梁籌庭憂審批外勞失守

1 : GS(14)@2016-11-20 23:41:57

【本報訊】勞工顧問委員會選舉落幕,已連任勞方委員20年的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在未獲工聯會「祝福」下墮馬。梁籌庭接受本報訪問時明言對結果感到詫異,公工聯執委會認為事件意味工聯會「主動要同我哋拆檔」,料雙方日後難再合作。他又表示,政府近年在輸入外勞問題上不斷向勞方施壓,他最擔心勞顧會日後在審批外勞方面失守,寄語接任人守住防線。記者:盧文烈



勞顧會自80年代後期起便由工聯會、勞聯、公工聯、公務員總工會及工團5會代表,瓜分5個勞方委員席位,餘下一席由政府委任,五會一向有默契協調配票。但工聯會大部份屬會今屆卻轉為支持首次參選的紀律部隊人員總工會主席劉玉輝,令梁籌庭以67票之差落敗。


預料日後難再合作


梁籌庭說,工聯會手握逾半數選票,「鍾意畀邊個贏都得」。上月底有傳媒報道劉玉輝獲工聯會「祝福」,但工聯會從未通知他改變遊戲規則,「飛起我唔係問題,但點解唔話畀我聽,其實你單聲就得,我可以唔選,甚至改派另一個人選」。他透露,公工聯執委會曾討論事件,他自問過去二十年投入勞顧會工作,「喺勞工問題上,我睇唔到做咗乜嘢係對唔住全港打工仔」。執委會認為工聯會此舉猶如「主動要同我哋拆檔」,相信日後再合作機會極微,「我哋始終係被動」。梁指今屆也有報名參選勞工界選委,但在工聯會坐擁大部份選票下,坦言已打定輸數。



籲接任人守住防線


「僱主唔鍾意我,我完全理解,但如果自己勞顧會裏面嘅(勞方)同事唔鍾意我,甚至唔想我喺裏面,呢樣嘢我一路冇感受得到」。梁籌庭說,今次敗選,相信老闆最開心,「卒之除去眼中釘」。他估計被拉下馬是由於平時態度太強硬,得罪僱主之餘,也觸怒個別勞方委員,「正如你哋(傳媒)所講,無法駕馭呢條友,㩒唔到我嘛」。他不諱言,過往在輸入外勞問題上,與個別勞方委員看法未必完全相同,他堅持否決買位院舍輸入外勞,建造業方面,他也反對輸入扎鐵、釘板等工種外勞,因香港有足夠本地工人應付,但試過有勞方委員反問他:「點解唔畀我入,你話畀我聽」。他說自己過往在外勞問題上是「守得最硬嗰個」,已引起資方及僱主不滿,他最擔心換屆後勞方在審批外勞問題上失守。回顧20年勞顧會委員生涯,梁籌庭說,最有成功感是當年促成最低工資立法。對於新當選的劉玉輝,梁表示不認識對方,一切只能拭目以待,但寄語劉熟讀勞工法例及多了解勞工事務,盡力維護僱員權益,「入到去(勞顧會)就要埋牙做嘢,唔係嚟學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9/198388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96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 倡引入外勞建首置盤

1 : GS(14)@2016-12-22 08:09:05

【明報專訊】107動力成立於2007年,取名源於要求特區政府須依循「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基本法》107條。該組織目標是爭取政府善用公帑,盡量減少稅款,施政公開透明;其在2013年7月曾與其他20多個團體組成「反辣招苦主大聯盟」發起遊行,要求港府撤回一系列印花稅,主辦單位指有約2.3萬人參加。

作為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曾與施永青深入討論房屋政策,對於施永青提出「首置盤」建議,他有以下補充:「施生的建議只是居屋的變奏版,都是幫助首次置業的低收入低資產港人上車。居屋的問題是由政府負責規劃及興建,落成速度很慢,若改由私人發展商參與,效率肯定較高。另外,我建議可以考慮大量引入外勞作為『首置盤』的建築工人,這樣可令建築成本下降,售價便可更便宜;由於這些外勞是因應『首置盤』而額外輸入的,不會與從事現有樓盤工程的本土工人直接競爭,屬多贏方案,相信面對本港勞工界的反對聲音亦會較小。」

宜加快農地補價轉住宅程序

目前港府的土地儲備不多,「首置盤」的土地從何而來呢?何民傑就此亦有突破傳統框框的建議。他指出,私人發展商目前在新界持有大量農地,建議港府容許發展商以合理價為有關農地補地價,興建「首置盤」,這樣便可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土地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116&issue=20161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7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