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騰訊在內容行業又扔了一顆深水炸彈。

3月的第一天,騰訊發布“芒種計劃”,宣布打造媒體共贏生態圈。繼今日頭條巨額補貼原創,淘寶頭條20億傭金面向大眾寫手開放變現之外,騰訊大手筆拿出全年共2億元預算,補貼堅持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媒體/自媒體,一下就在內容行業扔了一個深水炸彈。

大家別忙著種“芒種”

這次的發布會也是聲勢浩大,一共邀請了300多名媒體/自媒體人一起,還請來了紅得發紫的範冰冰作為讀者代表,洋洋灑灑的說了很多,但主要傳達了4點中心思想。

第一點,內容生產。為媒體/自媒體人提供了一整套全面又易用的內容生產工具,讓每一個內容生產者都具備在移動端的全面內容生產能力,更方便快捷地實現在騰訊系產品矩陣上內容的多平臺分發。此外,通過舉辦線下沙龍,匯集媒體行業資源、業界專家以及自媒體領域的新貴達人,為大家創造溝通交流的平臺和機會。

第二點,流量拓展。依托天天快報、騰訊新聞客戶端、微信新聞插件、手機QQ新聞插件組成的騰訊資訊產品矩陣,開放全網流量及數據、技術資源,通過智能分發及興趣推薦,向全矩陣超過3億的日活躍用戶進行個性化閱讀推送,為自媒體提升流量拓展渠道。

第三點,用戶連接。即為自媒體建立用戶連接提供平臺。讓內容不僅能夠更多、更準確地曝光,而且能夠通過微社區等形式,幫助媒體/自媒體人實現與粉絲的互動,方便快速地沈澱其粉絲群,使其更快捷地建立起與粉絲的連接,實現粉絲資源積累。

第四點,商業價值。為自媒體實現商業價值提供渠道。入駐媒體/自媒體在文章頁面上獲得的所有廣告收入100%歸其所有;此外,對於那些堅守原創、深耕優質內容的媒體和自媒體,騰訊還將給予全年共計2億元的補貼。

這些內容發布之後,不少人開始高呼,內容生產者的春天來了,有騰訊整個產品矩陣的流量支撐,有便捷的內容分發平臺,有龐大的用戶,還有靠譜的變現渠道。那麽,內容生產者的春天真的到了嗎?芒種計劃真的能讓騰訊和內容生產者們都收獲豐碩果實嗎?圍觀看好的親們,未免想的太簡單了。

個性化精準推送真的是剛需嗎?

在滿足新聞需求上,過於精準的推送不等於受眾買賬。

從流量拓展和用戶連接兩點來看,騰訊此次的“芒種計劃”其實推出的是對標今日頭條類的個性化閱讀功能,基於大數據和分發平臺,精準對接內容和用戶。

但今日頭條的案例就擺在眼前。“今日頭條”宣稱它“秒懂”你——當你用新浪微博或者騰訊微博賬號登錄之後,它能在5秒之內分析出你的興趣點,並將相關新聞資訊推送到你面前。

可是,我在微博喜歡看段子,看美女,看八卦,不代表我看新聞就喜歡娛樂新聞、美女圖片和段子呀。而且,隨著算法的不斷進化以及用戶使用時長的增加,這種推送也會變得愈發精準,也就代表著,越精準,你所能接觸到的新聞信息流越是狹窄,你接受的推送就越單一。但大部分人看新聞的需求就是了解自己未知的信息,以興趣為篩選標準,剛開始或許會覺得不錯,長久下去,還是會膩味的。

作為擁有3億活躍用戶的騰訊產品矩陣,龐大的用戶基數是它的優勢,但也是劣勢,用戶口味雖不盡相同,但相對於大部分的用戶來說,大眾化的、娛樂化的信息更受歡迎,精準化推送很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好的深刻的內容無人問津的情況。

從騰訊的天天快報就可以看出,在這之前,內容的主要來源是傳統媒體時,呈現的內容還是比較高質量的。可是天天快報開放了騰訊媒體平臺之後,推送的內容里面,就堆積了類似“中國網紅和歐美網紅,差的不只是100支玻尿酸的距離”等等這樣的文章。

變現,只是少數人的狂歡而已

內容變現,不管什麽時候都是自媒體人最關心的。不管平臺如何強勢或者流量如何巨大,流量變現才是推動生產優秀內容的原動力。在芒種計劃中,對於流量變現,騰訊顯得信心滿滿,流量大的自媒體自然可以收入頁面上100%的廣告收入,即使流量少,也會有騰訊全年2億的補貼。可是,縱觀從2013年就開始扶持自媒體的百度百家和今日頭條的前例,變現只是少數人的狂歡而已,大多數的自媒體人都是陪跑的炮灰。

參考百度百家的流量收入,即使是100%廣告收入全歸讀者,其實也沒有多少,一個大號一篇過幾萬瀏覽的文章,也只有千把塊人民幣,實在是沒有多少吸引力,不如做好微信公眾號,大號次條轉發的收費也是這個收入的幾倍。而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嘗到變現甜頭的永遠都是那些不差錢的自媒體人——也就是擁有大量點擊,有流量的自媒體。

況且,在不能確定作者資源是獨家的情況下,實行補貼很可能是在為別的平臺做嫁衣裳。用資源和流量及補貼捧紅了的自媒體,轉眼跑去別家獨家發文,太常見不過了。

平臺對手多,如何保持內容的獨有性?

說到獨家內容資源,就不得不提起目前在資源、流量上都爭奪火熱的內容平臺們。

在推出“芒種計劃”之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媒體平臺推出自媒體扶持計劃。最早的是百度百家,2013年底就建立了執行嚴格審核制的自媒體平臺,文章內容主要圍繞互聯網評論為主,內容的深度和專業度都有一定保障,文章收入也按照流量算。今日頭條2015年年中推出“千人萬元”計劃,扶持自媒體原創內容。喜馬拉雅FM、搜狐新聞媒體平臺、淘寶頭條等平臺也相繼推出各自的自媒體扶持計劃。

不難發現,騰訊媒體平臺相較於其他平臺,其實算是後來者,優勢並不明顯。“芒種計劃”在此時入場,雖然有微信公眾號內容資源的支持,但並沒有內容的排他優勢。

從整體內容行業來看,各平臺在內容同質性嚴重的情況下,未來對於優質內容的爭奪會越來越激烈。好的內容將不缺平臺,在已經累計一定的人氣和粉絲基礎上,好的內容生產者甚至可以自建平臺,而目前逐漸成熟的自媒體商業化運營加速了自媒體的孵化,其對平臺的依附需求越來越低。

像Wemedia這樣的自媒體聯盟越來越多,大量的社會資金湧入,扶持自媒體人,試圖打造良好的內容生產生態,橘子娛樂就是成功案例;像是互聯網自媒體公司飛博共創(旗下擁有“冷笑話精選”、“美食工場”等在內的近200個自媒體賬號覆蓋粉絲上億)掛牌新三板,成為第一個掛牌上市的自媒體公司,內容生產者的自生能力越來越強,平臺的話語權就越來越弱。

政策前景不明

當然,別忘了還有個大boss,自媒體的政策前景還不明。新版《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在3月10日開始就要落實執行,像是《自媒體行業即將地震,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新規下如何生存?》、《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生效在即

自媒體也要憑證入場?》這樣的解讀文章迅速引發了媒體廣告行業的震動。

雖然目前專家解讀,對於自媒體運營不會受影響,但只要沒有具體官方的解讀和細則下發,日漸緊縮的宣傳口和輿論管制是不是會管到自媒體人身上,誰也說不準。

以上幾個問題不解決,騰訊的內容生態很可能和走在前面的幾個前輩那樣,砸重金等於丟個石頭聽個聲,結果還是然並卵。